简析启发式教学的条件

2022-09-10

成功的实施启发式教育, 既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育素养, 又需要学生适当地主动配合以及社会舆论的大力支持;既需要第一线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在探索教学规律、钻研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以科学的评估为导向, 促进基础教育冲破知识授受的局限, 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单就教师而言, 实施启发式教学必须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念, 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质条件, 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1 科学的学生观

不同的学生观可导致教师不同的教学态度与教学风格, 科学的学生观是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基础。

学生具有二重性。他们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 又是认知发展的主体, 教育活动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发挥, 主体地位能否真正实现。因而课堂教学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与维持学生探索的热情,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与习惯。若一味强调教师权威, 则会使教学气氛沉闷与压抑, 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被窒息, 灵感的火花被扑灭, 启发式教学便成为一句空谈。

学生具有发展性。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一方面他们还不成熟, 另一方面又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促进学生认知与发展的过程。“填鸭式”教学只能强迫学生记住抽象的内容与结果, 却无助于学生认识知识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思维, 因而不能充分地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只有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 准确地预测其发展潜能, 设计出适宜的教学目标, 并根据其接受心理恰当地予以启发、引导, 才能使学生顺利地到渡过“最近发展区”, 完成自身的发展与提高。

学生的发展具有差异性。“满堂灌”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兴趣、认知及智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酿成了多数学生知识贫乏、技能僵化、兴趣淡化、思维劣化的苦果,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差异的学生观是因材施教的思想基础, 没有它就没有恰到好处达到的要求, 指导与反馈, 因而也就不可能促进学生充分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2 先进的教育功能观

促进学生完成个体社会化过程、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教学作为主导学生发展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 必须真正放宽教育视野, 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 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生活、学习、劳动技能与适应未来生活的心理素质上, 要以“教会做人, 教会生活, 教会学习, 教会劳动”为总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确立各科具体教学目标时回应这一总体目标, 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教会”学生某些知识, 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 亦不能满足于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 而必须在促使学生“学会”、“会学”和“能用”上下功夫, 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与个性的逐步成熟。显然, 只有确立先进的教育功能观, 才能真正接受这一总体目标, 彻底坚持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 培养跨世纪的优秀人才来。

3 合理的认知结构

启发式教学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对教材充分掌握、对各类教学策略与技术充分熟悉的基础上。因而教师必须用足够的知识储备,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打好成功地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认知基础。

教师须不断学习, 形成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精深的专业知识基础, 它是教师赖以进行高质量的智力活动、引导学生发展的坚实支柱;同时, 教师也应该不断吸取教育科学的丰富营养, 掌握科学地组织原材料、有效地引导学生智力活动方向的理论武器。教师应特别注意学习并掌握有关学习与认知方面的知识, 如关于认活动的过程、结果及与其相关的各类知识, 关于教材特点的知识, 关于学习任务、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 关于学习者本人的知识等等。运用这些知识组织教学过程, 有效地调空学习活动, 正是启发式教学的根本之所在。

4 精湛的教学艺术

教师能否掌握教学规律, 灵活运用各类教学策略与技术, 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方法, 科学而艺术地设计与组织课堂教学, 是启发式教学实施的关键。

教师须正确地把握教学过程的实质, 根据一般教学规律科学地组织每个教学环节, 恰当地把握教学节奏, 有效地促进学生求知、展智、培养个性的有机统一。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接受心理巧妙地组织变序教学, 更能给学生新鲜感, 吸引学生主动探究活动。

教师须全面掌握各种教学方式与手段, 并能综合各教学要素的要求, 优选教学方式组合, 以富有特色的创造性劳动, 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 促使学生高水平智力活动的开展。同时, 教师还应注意吸收现代科技新成果, 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启发式教学还要求教师熟练掌握, 综合运用各种反馈手段,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准确把握教学形势, 进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首先,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 揣测学生心理。这是教师有效地创设“愤”, “悱”情境, 切实把握引导活动的质、量、度, 真正作到适时而启, 适可而止, 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其次, 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反馈技术, 即把及时性反馈与终结性反馈结合起来, 随堂观察与作业检查结合起来, 一般反馈手段与现代化教学反馈手段结合起来, 形成立体化的教学系统, 为全面实施启发式教学提供有力的保证。

5 优秀的心理素质

启发式教学典型地显示出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与创造性。真正把握启发式教学的艺术, 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

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情感基础。教师只有敬业、乐业、勤业, 才会不懈地追求教学上的进步, 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 主动探求教改之路;教师理解、热爱、尊重学生, 具有促进其发展的强烈责任感, 才能刻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接受心理, 精心培养其追求真知, 谋求发展的心向。

教师对教学环境的较强的适应性与应变能力是掌握启发式教学艺术、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的重要条件。监视应该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学环境的适应性与反应的灵活性, 有意识地锻炼与培养教育机智与教育直觉, 善于观察, 敏于应变,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有乐观的态度, 恬静的心静, 不骄不躁的个性。这些优秀的个性品质, 利于教师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 冷静地分析教学形式, 机敏地抉择教学策略, 是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

摘要:成功的实施启发式教学, 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培养跨世纪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学生观,教育功能,认知结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 教育创新是时代的呼唤[N].中国教育报.2002, 11, 13.

[2] 肖云龙.脱颖而出——创新教育派[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

[3] 刘彦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M].迎接创新教育挑战, 2001.

上一篇: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语研究下一篇: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