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体制改革政策解读

2024-05-09

科技体制改革政策解读(精选6篇)

篇1:科技体制改革政策解读

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政策的几点建议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特此提出如下建议:

1.重视基础研究,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自然科学奖的奖励项目数,充分调动甘肃基础研究雄

厚的优势;

2.鼓励企业对技术应用和创新的积极性,促使企业引导创新,促进技术转化和应用。甘肃是

一个传统产业较发达的省份,吸收先进技术、技术改造较多,主要靠这样的技术进步来取得效益,所有这些,企业注重的是引进技术的实现和过程中的具体细化,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明带来的效益目前仍显得不足,甚至有些技术转化都无法完成,还需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3.科技资金立项审批要集中在专门从事科研管理的机构,避免多投入、分散投入,有些机构

连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动态都不了解,就靠拍脑袋和印象盲目立项,造成资金浪费,不能有效利用科研经费投入;

4.每次申报科技奖都需要成果登记号,人为设置了障碍,建议取消这个程序;

5.对科研成果,建议管理部门要亲自组织专家实地考察,以证明其真实性;

6.建议对于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科技信息平台实行全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7.科技工作人员全社会流通,打通单位限制,实施聘任制;

8.给企业产学研结合项目予以减免税收;

9.减少科技奖励数量,评价体系与国际接轨,成果水平与国际水平比较,改变物化倾向。科

技奖励制度只是科技评价的一种具体体现方式,奖励数量要少,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要与国际水平比较,才有参照,科技评价才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机制。科学家把奖励作为一种民族荣誉,而不是借机发财升职,才能使科技评价体系和科技奖励机制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篇2:科技体制改革政策解读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目前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我国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奋勇拼搏,科技工作取得一系列新成就新进展。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下5188米的下潜记录,实现了我国空间海洋技术新跨越。首座实验快堆成功并网运行,“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煤制乙二醇和甲醇制烯烃实现工业化应用,风能、光伏发电、储能电池等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量子通信实用化取得新进展。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亩产突破900公斤,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重大药物创制和低成本医疗设备研发等提高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基础前沿领域取得了中微子振荡、铁基超导、拓扑绝缘体等一批世界领先的科学成果,量子信息、纳米科技、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生命起源和进化等若干重要和新兴领域的前沿探索进入世界前列。

但是要深入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

略目标,我们还迫切需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解决制约科技创新道路上遇到的突出问题,切实回应各方面期待。这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坚持勇于创新,积极引领科技加快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具备强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全球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才能真正建成创新型国家,进而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

第二,坚持服务发展,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既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又要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三,坚持创新为民,积极促进科技成果造福人民。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贯穿科技工作始终,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让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健康、更舒适、更安全、更幸福。要面向民生重大需求,加强关系人民衣食住行的科技创新。

第四,坚持锐意改革,积极推动科技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国家创新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科技生产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科技体制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迫切需要仍不适应,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仍不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不适应,必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当前科技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首先,迎接新的科技革命和产

业变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对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当前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科研体制与组织模式加速变革,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断蓄积。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代世界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

其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我国以较少的人均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的人口规模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支撑着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面临着资源紧缺、环境保护、人口健康、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没有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难以真正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此外,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切实回应各方面期待,必须要重点加快科技改革发展。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科技创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一方面,我国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牵引不足。原创性科技成果还不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还未真正确立,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亟待提升。科研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配置分散重复封闭等

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研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都必须通过改革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如果人们自觉而明智地去塑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就能激发科技创新的社会潜能,就能缩减从科技创新到产业运用的时间进程。学习各国在科技创新上的经验,无疑是提高创新自觉性的很好方式。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一,创新理论研究不足,缺乏创新理论的指导,科技创新如同水中摸石头。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新者得到应该得到的利益,保护创新者的积极性。

三、形成一个全社会尊重知识、重视创新的社会环境,这很重要,但真正做到有一定的难度。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学通学精专业技术知识,在课余时间多泡图书馆,博览群书,要抱着学知识丰富充实自己的态度来学习,不要为了考试而学习,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必须要经常关心时事,要有自己的主见不盲从他人。另外要积极参加大学各种科技活动,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敢于大胆假设,锻炼自己的思维,要敢于打破常规,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郝老师(467829618)2012/12/20 17:18:14

篇3:科技体制改革政策解读

一、我国科技政策起步及曲折发展时期 (1949~1978年)

1978年以前, 我国仿照前苏联的科技发展体系, 实行计划式的科技体系, 实施赶超发展的战略。采用的科技体系是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国防科研相互独立的结构, 以计划来推动科技项目和任务, 带动技术的转移, 相应的组织结构按照功能和行政隶属关系严格分工, 政府是科技资源的投入主体。这一时期科技政策的基本特点便表现为运用行政的力量来推进科学技术体系的建立, 推动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运用计划的方式来部署科技活动, 配置科技资源。

1. 第一阶段, 奠基阶段 (1949~1955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建立科研机构和学科, 组织队伍和人员。新中国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四十三条规定“努力发展白然科学, 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奖励科学的发明与发现, 普及科学知识。标志着新中国科技政策的开端。这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科技工作总方针。与此同时,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对科学研究机构进行了调整、改组, 组建成立中国科学院。1955年6月, 中国科学院学部在北京成立, 成立了四个学部。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这一阶段我国主要采取对旧中国知识分了实行留用、争取侨居海外的科学家回国, 另通过《高等学校暂行规定》、《专科学校暂行规定》等文件, 实施自主培养科技人才等。到1955年底, 我国以苏联为榜样, 初步建立了以科学院为中心, 以政府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为辅助的科技新体制。

2. 第二阶段, 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1956~1965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建立科技政策体系。1956年是新中国科技政策史上非常重要的年份。一是根据世界新科技革命已现端倪、威力日显的形势, 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阐明了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二是成立了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和国家技术委员会, 二者于1958年合并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 (即国家科委) 。三是组织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即《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它标志着中国科技走上了以科技政策为指导的有计划的发展道路。

随后, 在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和1958年“大跃进”的过程中, 中国科技政策出现暂时的偏差, 党中央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于1961年拟订了当时被誉为“科技宪法”的《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 极大的提高了科学界的积极性。1962年又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 周恩来作了《论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科研工作十四条》和广州科学技术工作会议的召开, 以及一系列科技条例制定出台, 国科技工作出现了明显的成效。

3. 第三阶段, 严重摧残阶段 (1966~1976年)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科技政策发生重大扭曲。1966年至1976年, 中国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遭受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浩劫, 而科技教育领域又是公认重灾区。“四人帮”攻击《科研工作十四条》和广州会议, 撤销科技管理部门, 肢解科技管理和科研机构, 否定基础研究, 遣散科研人员, 解散高等院校, 毁弃仪器设备和情报资料, 中国科技事业因此而蒙受巨大损失, 这一时期党的科技政策发生重大扭曲。

4. 第四阶段, 过度阶段 (1977~1978年)

这一时期, 我国的科技政策开始出现转折。1976年, 粉碎“四人帮”为科技政策转折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条件。1977年, 邓小平主管科技和教育工作, 并发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 提出“要实现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这个讲话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提高到战略高度, 揭开了科技事业拨乱反正的序幕, 标志着中国科技政策历史性的转折点的开始。同年9月, 重建了国家科委, 年底至第二年年始, 制定了《1978年-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确定了包括农业、能源、材料等在内的8个重点发展领域, 提出了“学习外国, 洋为中用”的开放措施。

二、我国科技政策体系重建与充实时期 (1978~1984年)

以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为标志, 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也是我国科技政策发展史上重要的制度法规建设期。除了恢复和重建在文革中损失殆尽的科技系统外, 在大的科技方针政策演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第二, 提出“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政策, 中组部印发《关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第三, 通过《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草案) 》。提出我国科学技术工作8年奋斗目标:部分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接近或达到70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专业科学研究人员达到80万人;拥有一批现代化的科学实验基地;建成全国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第四, 调整科技政策发展的战略方针。1981年4月, 面对世界新产业革命的挑战, 国家科委在《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中提出“科学技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 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新方针。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方针, 1982年, 中国科学院设立自然科学基金, 它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前身。同年, 第一个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由计委、科委牵头的“科技攻关计划”开始实施。中国科技体制随即进入了“竞争与市场”阶段。

三、我国科技政策体系初步确立时期 (1985~1998年)

1985年, 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在此背景下, 我国科技政策进入蓬勃兴旺的发展时期。纵观这一时期, 因科技体制改革侧重点的不同, 我国科技政策的发展演变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1. 引入竞争与市场机制 (1985~1991年)

在这一阶段, 国家科技发展的方针是“面向”和“依靠”, 即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攀登计划”, 提出“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概括这一阶段国家科技政策的主要特点———即“引入市场与竞争机制, 放活科研人员”。可以说, 这一阶段整个科技政策制定的思路都是围绕解放科研人员, 引入竞争机制, 依靠市场调节来进行的, 这一阶段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制定的科技政策整体而言是积极的。

2. 科学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1992~1998年)

在这一阶段, 我国科技政策的特征可以用调整和创新来概括。其一, 科技政策的调整。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讲话”为标志, 中国经济体制迈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阶段。同年, 国家科委制定《关于分流人才, 调整结构,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提出分流调整的基本方针是“稳住一头, 放开一片”。开始了以结构调整、人才分流、机制转变为重点的系统改革试点工作。1993年7月, 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科学技术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1994年, 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联合发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 明确改革重点是改变传统科研机构重叠、科技力量分散和科技工作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 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199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再一次对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政策进行了顶层设计, 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为了优化和调整科技力量宏观布局, 国务院1996年颁布了《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出在“九五”期间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和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为主的科学研究体系以及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其二, 科技政策的试点创新。这一时期“创新”作为一个词汇, 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政策文件之中。主要体现为211工程 (1993) 、技术创新工程 (1996) 、知识创新工程 (1998) 的三大工程实施。

1993年国家教委在高等教育系统开始实施“211工程”。1996年国家开始实施的针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工程”, 在数家大型企业建立R&D中心, 被资助的企业包括海尔、长虹等。1998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试点的“知识创新工程”。这三大工程的实施, 标志着我国创新系统格局初步形成。另外, 为配合这些科技创新工程、计划的实施, 国家设立了一批重大人才专项。如:1998年教育部启动了“长江学者计划”。这些专项已经成为人才引进、培养的重要平台, 相继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才。

总结这一时期, 我国明显调整了国家计划资助的方式, 从单纯的以项目为核心的方式, 变为支持项目和支持科研基地建设并重的方式, 支持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一批研究机构按照新机制运行, 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此外, 大批“海归”加盟祖国的科研教育事业, 改革开放后国内培养的博士也逐步挑起了科研工作的大梁, 缓解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四、科技政策创新发展时期 (1999年至今)

我国科技政策发展进人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阶段。根据这一时期体制改革着眼重点和深入程度的不同, 可以将这一时期的科技政策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两个不同阶段。

1.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999~2005年)

科教兴国的战略早在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就已确立了, 但这一战略的真正实施是在1998年之后。1999年, 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科技部等七部委《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关于深化转制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始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等政策的发布, 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设立, 使我国科技政策一步体系进一步完善, 并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在此基础上, 2001年, 制定并颁布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规划 (科技发展规划) 》。

2.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2006年至今)

2006年2月, 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该纲要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及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首个国家科技规划。为配合该《刚要》的顺利实施, 2006年2月, 国务院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若干配套政策》 (国发 (2006) 6号) 。从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税收激励和金融支持、利用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发挥教育与科普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建设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加强统筹协调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创新政策框架, 共60条基本政策措施。同时, 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明确提出今后十五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 即“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

2006年9月, 中央财政部联合科技部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旨在为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 在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同时, 进一步规范财政科技经费管理,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2007年12月,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该法修订后把新时期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目标、方针、战略上升为法律,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2008年12月, 为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9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2009年,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国务院颁布和实施《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 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2010年, 国务院又发布实施《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抓住机遇, 明确方向, 突出重点,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2年9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该意见的突出思想可以概括为“企业主体, 协同创新”。同时指出, 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要通过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 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建国以来科技体制改革各个阶段的重点和方向不同, 通过分析推动各个阶段改革的重要科技政策, 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政策发展演变划分为四个不同时期, 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科技政策60多年来不同时期的演变特点、不足和发展思路作相关说明, 以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展现一个比较全面的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及其政策演变历程。

关键词:科技政策,体制改革,演变

参考文献

[1]方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形成、演进与改革[A].中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C].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彭富国.中国科技政策发展阶段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 2006 (06) .

[3]龚育之.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J].科学学研究, 1991 (03) .

[4]李运祥.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政策的沿革及伟大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07) .

[5]王伟宜.新中国50年科技政策的发展[J].科学管理研究, 2000 (06) .

篇4:科技体制改革政策解读

2007年,具有百年发展历史的中国普天总部入驻中关村西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期“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的五百亿元级大型企业之一,中国普天的发展,始终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0年12月,中国普天同北京市政府进一步深化合作,投资建设中关村科学城“三网融合创新园”、“宽带集群创新园”两个项目,并在海淀区政府的支持下,在永丰开发区建设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基地,积极推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关村地区高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普天积极投入发展包括移动集群通信、数字电视、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内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中国普天研发成功全球首个纯电动轿车动力电池自动快换通用系统,创新动力系统运营商业模式,建设国内第一个电动汽车加电站联网运行和智能管理网络并投入示范运营。当前,我们正在北京加快建设新能源电动汽车研发和运营中心,积极推动北京市新能源电动车的快速运用和产业发展。

此次国务院促使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1+6”先行先试政策的规划纲要,尤其是搭建首都创新资源平台,整合资源为企业服务,为中关村示范区内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注入了极大的动力和活力。中国普天将积极支持和贯彻落实,抓住这次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牵头组建产业技术联盟,联合有关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协同创新,积极参与在中关村地区开展的项目征集和招标;组织创新研发和产业化,争取纳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支持,解决国家和北京市发展的重大需求,使企业获得更大发展。

我们相信,在中关村“1+6”激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政策,以及规划纲要的推动下,中国普天可以更好地发挥和利用产业基础优势,积聚高端人才和核心技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鼓励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发挥中央企业的影响力、带动力,开拓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开发区产业发展新空间,推动中关村创新区的先导和示范作用得到更充分、更有力的释放!

篇5:科技体制改革政策解读

邮政编码100020

电话:(86-10 6588 2200

传真:(86-10 6588 221

1关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意见书

致: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本所”接受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委托,担任公司中国专项法律顾问,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及其他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中国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规定,就公司非流通股股东为使其持有公司非流通股获得在中国A股市场的流通权而向A股股东所进行的对价安排(以下简称“本次股权分置改革”事宜出具本法律意见书。

为出具本法律意见书,本所律师审查了公司提供有关股权分置改革事宜的相关文件。本所根据本法律意见书出具日或以前发生的事实及本所经办律师对该事实的了解,仅对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合法性等法律事宜发表本法律意见。本所不对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对价安排财务核算的合理性以及其他非法律事宜发表意见。

公司及其非流通股股东北京京东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投资”、北京东电实业开发公司(以下简称“东电实业”、北京易芯微显示技术开发中心(以下简称“易芯微中心”和北京显像管总厂(以下简称“显像管总厂”(以下4家非流通股股东统称“非流通股股东”承诺,其所提供的文件是完整、真实和有效的,无任何隐瞒、疏漏之处。

本所以及经办律师保证,本所及经办律师均不持有公司股份,与公司不存在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关系,所出具的本法律意见书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本法律意见书仅供公司为本次股权分置改革之目的使用,未经本所书面同意,不得用作任何其他目的或被其他任何人所用。

本所同意将本法律意见书作为公司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必备法律文件之一,随其他申请材料一起上报及公告,并依法对出具的法律意见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基于上述,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按照律师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道德规范和勤勉尽责精神,本所谨出具法律意见如下:

一、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参与主体合法性

1、公司为一家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合法设立并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

2、公司分别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和境内上市外资股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上述上市股票分别简称“A股”、“B股”,股票简称分别为“京东方A”和“京东

方B”,股票代码为“000725A”和“000725B”。公司不存在影响其上市的重大法律障碍。

3、公司在法律上不存在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规定的公司应终止的情形。

4、公司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最近12个月内不存在被中国证监会通报批评或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情况。

5、公司不存在相关当事人涉嫌利用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信息进行内幕交易正在被立案调查、公司股票交易涉嫌市场操纵正在被立案调查或者公司股票涉嫌被机构或

个人非法集中持有、公司控股股东涉嫌侵占公司利益正在被立案调查等异常情况以及其他异常情况。

6、根据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共同签署的《关于提议和委托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协议书》和《授权委托书》,公司董事会接受委托负责召集A股市场相关股东举行会议,审议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按照证券监管部门的部署开展股权分置改革工作。

本所认为,公司具备作为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主体资格,参与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合法有效。

二、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有关事项的合法性

1、截至本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公司股份总数为2,195,695,800股。公司非流通股股份数为895,330,800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40.7766%,其中,京东方投资持有788,559,300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5.9139%,股份性质为国有法人股;东电实业持有90,099,000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4.1034%,股份性质为国有法人股;易芯微中心持有9,652,500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4396%,股份性质为法人股;显像管总厂持有

7,020,000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3197%,股份性质为国有法人股。公司上市流通股股份数为1,300,365,000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9.2234%,其中, A股股数为184,815,000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8.4172%;B股股数为1,115,550,000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0.8062%。

2、京东方投资为一家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设立并存续的国有控股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商股权比例低于25%,具有完全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为公司的控股股东。东电实业为一家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设立并存续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具有完全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易芯微中心为一家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设立并存续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具有完全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显像管总厂为一家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设立并存续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具有完全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京东方投资的控股股东为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电控”。北京电控也是东电实业和显像管总厂的全资股东及上级主管单位,系一家依照中国

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设立并存续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3、上述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公司股份未设立冻结、质押或其他第三者权益,也不存在争议、诉讼的情形或可能发生争议、诉讼的情形。据非流通股股东及北京电控的说明,截至本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前六个月内,彼等均未买卖公司流通股股票,也未持有公司流通股股票。

4、公司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动议,由公司全体非流通股股东一致同意并提出,并出具了书面文件,即《关于提议和委托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协议书》,同时也向公司董事会出具了《授权委托书》。

5、公司同时发行B股股票,但由于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系由A股市场相关股东协商解决非流通股股东所持股份在A股市场的上市交易问题,B股股东不参与相关股东会议的投票表决。

6、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未涉及公司资产重组。

7、实施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涉及相关股东股份的减持或者增持,但不涉及上市公司收购,公司将按照中国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股东股份变动手续。

8、非流通股股东执行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的安排,已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国资委”的有关国有股权管理的备案批准,但还需经国务院国资委或者授权部门的批准,且公司应当在相关股东会议网络投票开始前取得并公告批准文件。

9、本所已对参与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并执行对价安排的所有非流通股股东身份进行了核查,京东方投资、东电实业、易芯微中心和显像管总厂确系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其均已授权公司至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股权分置改革股份变更登记相关事宜。

10、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保荐机构,张斌为保荐代表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了《关于对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公正履行保荐职责情形的声明》声明,不存在可能影响公正履行保荐职责的情形。

本所为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中国专项法律顾问,本所指派项振华律师、张绪生律师担任经办律师。

经本所查证,公司聘任的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以及本所、经办律师均具有适当的资格。

本所认为,涉及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有关事项,均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三、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有关文件的合法性

1、非流通股股东共同签署了《关于提议和委托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协议书》,一致同意提出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动议,并委托公司董事会召集A股市场相关股东举行会议,审议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非流通股股东还一致同意,委托公司董事会按照证券监管部门的部署开展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同时,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工作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由全体非流通股股东根据各自持有公司非流通股股份的数量在公司非流通股股份总额中的相应比例承担。京东方投资同意,在其他非流通股股东不能及时支付相关费用时,其将先行垫付所有费用。

2、公司编制了《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就公司设立以来股本结构的形成及历次变动情况,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动议的非流通股股东及其持有公司股份的数量、比例和有无权属争议、质押、冻结以及相互之间关联关系情况,非流通股股东、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百分之五以上的非流通股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董事会公告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的前两日持有公司流通股股份的情况以及前六个月内买卖公司流通股股份的情况,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及非流通股股东做出的承诺事项及为履行其承诺义务提供的保证安排,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处理方案,聘请的保荐机构、本所的名称和联系方式,保荐机构、本所关于其在公司董事会公告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的前两日持有公司流通股股份的情况以及前六个月内买卖公司流通股股份的情况等做出了说明。

3、非流通股股东出具《承诺函》承诺如下:(1将积极推动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在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各方利益的原则下, 与各方协商确定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2)在公司相关股东会议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做出决议后,将依据有关规定把履行该等对价安排义务所需数量的公司股份在中国 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有关保管手续,以确保履行该等对价安排义 务;(3)持有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十二个月内不上市 交易或者转让;(4)将恪守诚信,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保证所披露的信息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 者重大遗漏; 5)保证不利用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或者其他(证券欺诈行为;(6)保证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

承诺的,赔偿其他股东因此而遭受 的损失; 7)将忠实履行承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除非受让人同意并有能力承(担承诺责任,将不转让所持有的 公司股份。

作为公司控股股东的京东方投资特别承诺:(1)在上述第 3条的承诺期结束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持有的公司股份,出售数量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 十二个月内不超过百分之五,在二十四个月内不超过百分之十; 2)将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保持对公司的控股比例;(3)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持有的公司股 份数量,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百分之一的,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将及时 履行公告义务。保荐机构 已对承诺人履行承诺以及所提供的保证安排的可行性发表了意见。

4、公司董事会于拟发出的《关于股权分置改革事项召开相关股东会议的通知》 中,就 A 股股东参与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权利及主张权利的时间、条件和方式,非 流通股股东与 A 股股东沟通协商的安排,董事会征集投票委托程序,参与网络投票 的股东的身份认证与投票程序,公司 股票停牌、复牌事宜等做出明确说明。

5、公司独立董事出具《独立董事意见函》认为:公司积极响应、支持国家关于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方针政策,充分考虑了公司及非流通股股东自身的特点和 广大流通股股东的要求,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长远利益。改革方案遵循了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改 革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巩固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基础。改革方 案在设计、表决、实施等程序上充分保护了相关流通股股东的合法权益。基于上述,6 独立董事同意将改革方案提交相关股东会议审议、批准。

6、公司董事会出具《董事会向流通 A 股股东公开征集投票权报告书》,就本次 股权分置改革相关股东会议投票权的征集的有关事项作了说明。7、保荐机构出具《股权分置改革保荐意见书》,该保荐意见书包括了下列内容: 公司非流通股股份不存在权属争议、质押、冻结情况;实施改革方案对公司流通股 股东权益影响的评价;对股权分置改革相关文件的核查情况;改革方案中相关承诺 的可行性;保荐机构有无可能影响其公正履行保荐职责情形;保荐机构认为应当说 明的其他事项以及保荐结论等。

8、公司董事会、非流通股股东、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本所及其经办律师 共同签署了《保密协议》,约定各方在改革方案公开前不得泄露相关事

宜等事项。

本所认为,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有关文件的内容和格式均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 规范性文 件的规定,合法有效,且具有可执行性。

四、本次股权分置 改革方案的内容与实施程序的合法性

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中包括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程 序。

1、有关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为: 公司非流通股股东为使其持有的公司 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而向公司 A 股股东所执行的对价安排为,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 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 A 股股东每持有 10股将获得非流通股股东的 3.5 股股 份。公司股份总数不变,B 股股东的股份数和比例不变。同时,非流通股股东均做 出在一定期限内不上市交易或转让等承诺(详细承诺事项见本法律意见书“

三、本 次股权分置改革有关文件的合法性”中第 3 点所述)

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将依据有关规定把其持有的、履行该等对价安排义务所需数 量的公司股份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有关保管手续,以确保 履行该等对价安排义务。

2、北京电控作为申报单位填写并向北京市国资委呈送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

革国有股股权管理备案表》,于 2005 年 10 月 12 日获得北京市国资委的同意。

3、公司董事会就有关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实施拟安排的程序包括: 将根据深圳 证券交易所的安排,发出召开相关股东会议的通知,公布改革说明书、独立董事意 见函、保荐意见书和法律意见书等;将根据规定的时间申请公司 A 股股票的停牌和 复牌;在相关股东会议召开前,将在指定报刊上刊载不少于两次召开相关股东会议 的提示公告;将设置热线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并采取多种形式协助非流通股股 东与 A 股股东就改革方案进行沟通协商,就非流通股股东与 A 股股东沟通协商的情 况和结果予以公告;改革方案获得相关股东会议表决通过后,将及时与深圳证券交 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商定改革方案实施的时间安排并 公告,并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办理非流通股份可上市交易手续;在股份变更登记 完成后将刊登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份结构变动报告书和有关股份可上市流通时间表。

本所认为,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内容及实施程序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规 范性文件的规定,其实施不会损害 公司以及股东的合法权益;亦不违背国有资产在 市场化动态估值中实现保值增值的基本政策。非流通股股东将对自己合法拥有的股 份作为对价安排,以获得其股份在 A

股市场的流通权,系其对所属财产的一种处置 行为。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后,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其本身不会对 公司构成重大影响,不会影响公司的有效存续和其上市地位。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 案尚须取得国家国资委或其授权机构批准,且经公司 A 股市场相关股东举行会议的 非流通股股东及 A 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且经参加表决的 A 股股东所持 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决议后方可实施。同时,公司须按照中国证监会及深圳 证券交易所规定的程序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以及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所认为,公司具备作为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主体资格,参与本次 股权分置改革合法有效;涉及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有关事项,均符合中国法律、法 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有关文件的内容和格式均符合中国法律、8 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合法有效,且具有可执行性;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不 存在违反中国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的情形,且在目前阶段已 经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尚需获得国家国资委或其授权机 构的批准以及公司 A 股市场相关股东举行会议的批准方能实施。

本法律意见书正本五份、副本五份,经承办律师签字并经本所盖章后生效并具有 同等法律效力。

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负责人:

张绪生

经办律师 :

项振华

经办律师 :

张绪生

篇6:科技政策解读培训班学习体会

为切实提高基层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增强基层科技人员的服务带动能力,不断调高科技管理水平,2017年10月21日-23日,由贵州省科技厅主办、遵义市科技局承办的《2017年遵义市科技创新政策解读及基层科技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我有幸参与了此次培训,通过三天的学习,我对于科技业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培训课程分为《科技管理干部决策思维、执行力提升》、《科技计划项目互动讨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与实施管理内容》、《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指标解读》、《科技计划项目策划与申报技巧》,邀请省、市科技部门专家及行业相关人士授课。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项凯标博士从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实的内容就中国社会现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与与会学员,引发大家深思,并寄语大家,要活出有为主义人生。科学技术的进步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会导致大批的失业人员,在未来科技革命浪潮中,我们如何做到不被淘汰,加强学习各种技能,提升自身素质尤为关键。尤其是对后代的教育中,家长的自身素质对子女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科技管理工作者来说,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科技进步对推动全社会的发展,对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科技计划项目互动讨论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与实施管理课程中,市科技局农村科罗平毅科长、高新科丁楠科长、社发科苟晓松科长及计划科辛宏林科长分别就各自分管领域工作跟参会人员交流,对所在领域的项目申报、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科研项目奖励等方面的政策解读,对项目申报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进行探讨。讨论中,我们了解到科研项目经费少则10万,多则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对大企业来说,可能意义不是很明显,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却意义非凡,从贵三红、火焰山等企业的发展案例中,我们认识到科研经费的杠杆作用,对撬动企业科技进步,引领企业发展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管理工作者要深入了解辖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引导他们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做大做强企业,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指标解读课程上,省科技情报所的王淼老师对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背景、指标体系、监测结果分析及重要指标进行了解析,我们对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指标监测的重要性有了初步认识。监测的重点在县域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也在县域经济,活力在县域经济,通过对遵义市科技进步指标与全省指标指数对比,我们得知,遵义市在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落后全省平均水平,甚至比县域第二方阵平均水平低,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遵义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区域严重不平衡,三城区较高,道真、余庆、桐梓等县较低,通过监测,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县区指标的不足,可针对性地进行补强,促进区域科技进步。

科技计划项目策划与申报技巧培训课程上,博信公司彭双秋总经理给我们分项了他从事项目申报十多年来的经验,着重挖掘自身亮点,闪光点。申报主体首先需认真阅读指南,审视自身是否符合项目申报条件,根据申报指南编制申请书、可研报告及经费预算书;初审通过后进行专家评审;做好评审汇报PPT,汇报材料尽量做的充分详细,以便解答专家提出的相关问题;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做好独立核算、台账明细、专款专用,评审通过后就是签订项目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了,要注意的是在考核指标中根据可研报告填写具体要做的任务,且是能实现的任务,这样验收时才好通过;项目实施完成后就是验收了,提交验收申请书,项目工作总结,并且要有指定会计师事务所的专项审计报告。

各级项目优先支持以企业为申报主体,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者通过研究开发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优先支持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成果转化类的项目申报前一定要先申请专利,申报资料的撰写做到虚实结合,有的可适当夸大,有的讲求实事求是,对于后补助的项目,一定要按实际情况填写,验收时才容易通过。

培训内容丰富,指导性强,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到了省、市科技政策的新变化、新内涵,对我们以后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大有裨益。

上一篇: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太阳能供暖现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