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2024-04-17

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共10篇)

篇1: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所培养的人的素质。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较高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关键词:教师素质 教育观念 科研创新 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是指为发展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作为人的素质,则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形成受教育者的稳定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知识可以用言传口授的方式,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素质则不能用传递的方法去掌握。人们用言传口授的方法,给予别人的是关于素质的知识,而不是素质本身。 教师素质是指教育教学工作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专业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对事业的热爱,还要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研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考试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的剧增,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所学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赋予的要求将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还对成长中的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指导有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三、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应用性。培养一支既会教学又懂教育,既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四、开拓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教育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发展;在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规律,大胆创新实践。 五、高尚的职业道德 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高尚的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学识和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立场和观点。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毕业论文网。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乐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六、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魄健康是指人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脑力劳动又包含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身体健康是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听、看、写、讲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听力、视力和声音,耳聪目明以及声音洪亮是教师必备的身体素质。 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强。精神乐观向上能造成一种和谐以及生机勃勃的氛围,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积极的情绪对待生活、工作和学生,要经常表现出风趣幽默的健康情绪。宽阔的胸怀和愉快的心境,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了解学生及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及教书育人所必需的。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篇2: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对于现代教育工作者来说,网络教学是回避不了的话题。有人以熟练的网络技术来炫耀,有人正在积极学习网络教学规律。甚至很多是学校(特别是电大),都把网络教学作为教学质量的惟一追求,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资源轻教学,弄错了教育的目标。网络说到底终究不过是一种手段,教学质量的核心,只会是、也永远只能是教师,掌握了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利用网络做为传输手段,才会完成知识向学生的转换,否则网络只会暴露教师的无知。利用网络也并非学习的最佳方法,网路资源数量繁多、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如何辨别选择恰恰需要老师的指导,学生选择能力的提高是以专业知识作为基础的。正因为如此,即使在网络技术最为发达,网路教学最先开展的美国,网路教育也不过是学校普通教育的一种补充而已。

教师素质的提高途径无非以下几点:读书、思考、写作,当然实践也是一种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在教师专业资源(图书资料)丰富,进修途径(学历、研讨交流)、成果转化方式(学报校报)等方面予以鼓励,将资源向教学即可。

篇3:论提高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

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实现程度。那么教师素质有哪些方面呢?

二、教师素质结构分析

(一) 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不仅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具体体现, 而且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全面的精神品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强化了人们的功利观念,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 少数教师只知逐利, 道德水准下降, 只教书不育人, 同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背道而驰。教师之所以为教师, 不仅仅体现在学识上, 更要体现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 要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 教师应具有熟练的业务素质。

我们今天说, “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必须具有一眼泉。”所有这些都说明教师必须具有熟练的业务素质。1.精深的专业知识。知识是教学能力的基础, 因此教师首先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它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首先要做到精通, 即对所教学科的历史发展,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其次要做到知新, 即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开阔教学视野。2.广博的综合知识。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与学科教学相关的诸如哲学、经济学、文艺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另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这些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其次, 教师还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多面手, 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例如初步懂得英语和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已成为教师起码的知识要求。

(三) 教师应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教师正常工作的前提。教师的劳动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支出。健康的身体素质表现为精力充沛, 耐力强, 思维敏捷, 声音宏亮。精力充沛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日常工作和来自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而不易疲劳和紧张。耐力强表明与疲劳作斗争的能力强, 对教师这种长期艰苦劳动的适应性强。思维敏捷是教师拥有充沛的智能和使教育活动富有创造性的先决条件, 也是对教师身体素质的起码要求。

三、如何提高教师素质

由于我国历史积患多, 受教育人口面积较大, 因此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一直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已经提出在今后五年内要对全国一千万中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轮训, 这说明目前绝大多数教师还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 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

(一)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必须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 不断加深自己的理论修养,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忽视的是个别教师利用教书育人的课堂向学生传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 给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 这是缺乏政治责任感的表现, 势必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形象与自身建设。

(二) 保持健康的身心素质。

首先, 在身体素质方面, 一是要重视维护身体健康, 减少疾病。二是要注意有规律地生活, 增强体质。三是要坚持锻炼身体, 提高生命质量。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健康完善人格的体现。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会积极地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教师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 就不能保持坦诚平和的心境和豁达大度的胸怀, 没有坚强的意志, 不能公正对待学生, 那么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不良刺激以致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其次, 在心理素质培养方面。一靠学习, 二靠实践。主动通过阅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和英模事迹、中外名著、名人传记等, 增强营养, 激励、陶冶教师自身,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塑造完善、高尚的人格。要多参加集体活动, 在活动中磨砺坚强的意志,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 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

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无疑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在职培训是更新、补充知识、技巧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某些国家在使用“继续教育”一词。人们逐渐认识到, 教学同其它职业不一样, 是一种“学习”的职业, 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

(四) 改变语文教学评价。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以往对教师的评价总是过多地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结果导致语文教学的工具主义占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评价方面, 要有利于学生语文修养的获得和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摘要:众所周知,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在我国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的问题。

篇4: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

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使人类社会凸现出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特征。巨大的社会变革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应性、综合性、创造性人才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时代的发展使传统的应试教育受到极大的挑战。我们绝不能再培养只知以知识谋求个人功利的有缺陷的人才,而要积极地培养学生能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革新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它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注重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学习,掌握和运用人类积累起来的基本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从内部激发,培养和促进他们的智能、品德、身体等整体素质的成长,使他们成为有教养的人的通才教育。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民族素质,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它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且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前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广大的人民教师,必须尽快赶上这滚滚向前的素质教育潮流,提高自身素质。那么,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素质呢?

一、强化教改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

教育的改革首先是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意识的改革。要迅速“实行对教育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建立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观。传统的教育一向只注重单纯传授知识,期望学生个个学富五车、通文识理,教育的作用也仅仅是对知识的机械“翻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的速度以几何级数加速,人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复杂,如果教师仅仅充当学生现实生活的领路人,抱住书本和“注入式”传统教育模式不放,学生接受的教育必将是过时的教育,也就不可能具备驾驭生活和适应未来的能力。贝斯特说的好:“真正的教育应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才是力量的源泉。”因此,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任务就是要尽快“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科学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专业培训,扎实专业基本功

学习是完善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①加强专业培训。己少知,焉能授人以知;己拙,焉能授人以巧?教师只能通过专业培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适应信息更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空间始终保持明亮、宽敞。②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科学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成长世界”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新时代的教师不能满足于自己是“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才能满足学生汲取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所有问题都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素质教育还要教师能熟练地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根据教育规律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质量。素质教育讲求整体发展,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还要掌握跨学科联系的本领,使学科间互相渗透,多方位、多层次地给学生以启发引导,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③过硬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发展能力,为此,教师自身必须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具备以下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教育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已有的文献书刊、工具书籍,搜集资料,阅读和钻研问题,以及批判和鉴别能力。教育能力是教师认识、评价、调节学生行为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是个人知识,评价和调节自己的整个身心的能力,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指导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指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组织活动由“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转化,以使学生健康成长。探索创新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它是观察、思维、想象、分析、研究以及创造等多种能力的集中表现。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调查、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在各种教育因素和影响交错纵横的现代社会,协调能力已成为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

三、恪守师德信念,塑造师表形象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教师道德信念是教师对其职业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和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的坚定信仰。它是深刻的教育道德认识,炽热的教师职业情感和顽强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有机统一,道德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教师道德信念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从事教育工作应出于对学生的热爱,公正、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对于人民教师来说,只有确立了牢固的教育道德信念,才能以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自觉地按照教师职业规范要求自觉地履行职责和义务,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从而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实践证明,成功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不能没有坚定地教育道德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与青少年学生接触最多,对他们了解得最深,影响也最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常常是学生的楷模。”夸美纽斯也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可见,良好的师表形象是现代化教育环境和教师素质提高的必需。

篇5: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

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 -教师工作总结

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它既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也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改造。教育科研意识是由三个要素涵盖的,即教育的信念与热情;教育的知识与经验;教育的眼光与智慧。教育科研意识是教师的一种心理素质,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知识素质、能力个性的综合体现。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要求就应该是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仅仅是提高学历己远远不够了。教育理论的更新,教育思潮的涌现,教育的深入,都要求教师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素质的发展,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在理论上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在内容结构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在实践上才刚刚起步。这项改革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取决于全体教师的认同程度和实验效果。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活动应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自觉,多一份探索与追求。培养教育科研意识首先应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师欲求得对教育活动的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仅有感性的、实在的、具体的.教育活动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才可以获得关于教育现实的复杂的完整的有意识的印象,才可以丰富和完善个人经验。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这一环节,通过报告会、定期汇报会、职前培训、进修研究等多种形式,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及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结合实践开展专题教育研究,帮助教师总结教育经验并提高到理论层次,以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教育科研意识应坚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使教师的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学校领导要以目标管理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科研要求,适时适量地给教师压担子,下任务,定专题,使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学校再定期交流,定期检查,并与教师的工作考核挂钩,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师的科研意识就能日益强烈而内化成一种自觉需要。培养和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校长的作用十分关键。校长应具备教育家的眼光和魄力,能够依据国家教育方针,结合本校本地特点,制订出一套独具特色而又切实可行的办学宗旨,开创一条风格独特的办学模式。有了办学宗旨校长才可能实施有效的目标管理,也才可能组织教师有的放矢地学习和借鉴现代教育理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这样,不仅为学校建设带来活力,也为教师在各自岗位上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科研意识的培养才更为现实和可能。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篇6: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们都积极钻研,大胆探索。作为音乐学科将在这场课改中不断成长起来。来到新华农场学校任音乐教师已经近十一年的时间了,任教期间,我为自己积累了丰厚的教学经验,要想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我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样才能带领学生们飞向音乐的天堂。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首要的基本教学理念。但长期的音乐教学存在着“重技轻艺”的倾向,即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造就了我们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独立思维、运用知识、探索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已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所以教育必须改革。切合我个人的教学实际,我认为教育改革首先要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更是如此。

新一轮基础音乐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把教师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希望他们既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的教育家,同时又是具有突出音乐能力的音乐家、具有丰富音乐知识的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同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音乐新课程的实施,对于音乐教师的培养、培训模式提出了挑战性课题。按现行教学计划(大纲)培养出来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教育理念、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方面,都难以完全适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四个教学领域的教学要求。①拥有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音乐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主动地弥补和提高,给自己定下合适的目标,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音乐教学和自己成长的过程,努力促进自己更快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

为此,我对自己今后的成长作了如下规划:

一、自我分析:

1.作为一名的青年教师,我有一颗关爱孩子的心,年轻有活力有干劲儿。也正是因为年轻,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应变能力差。1

创新的意识薄弱,对不断完善、更新的教育理念没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2.个性随和,和同事相处和睦,在工作中能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不够勤于钻研业务,不管是音乐专业技能方面还是教学技能方面,都应该不断地督促自己进步。

3、自己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以后要多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要多对照教育理论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具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才会逐渐形成。个人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

二、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一)、近期计划:

1、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职业道德水准,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2、多与同事交流,学习课堂教学经验;多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喜欢上我的音乐课,并喜欢我;紧抓课堂教学与乐器教学争取在五月份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3、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加强歌曲教学,教给学生演唱歌曲的技巧,提高学生表演歌曲的能力。以课堂音乐教学为主,开展小课题研究。

4、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学做音乐课件、运用网络资源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习得音乐技能。

5、利用课余时间练习钢琴,加强钢琴即兴伴奏学习,全面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6、积极参与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二)分年度计划

1、专研教材,立足课堂渗透新理念、新思想,提升自己教学。

2、学习课件制作及运用。

3、利用课余时间读相关音乐教学书,扩充专业知识,增长见识。

4、进一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科学地、合理地、艺术化地设计教学方法、参与方式。能针对不同班级、不同个性学生进行教学。

5、向同行取经,将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法引为己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观点。

6、认真贯彻学校工作计划,继续将课改作为中心工作,全面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从整体上领会音乐课程标准的内涵。

7、抓好民乐教学工作,使之逐步规范、有序,活动开展正常,鼓励学生多参加各项器乐类比赛。

8、从阅读到实践,上好每堂音乐课。

9、将课堂中的心得写成论文或案例,发表在本校网上。

10、经常与兄弟学校同行切磋、交流,提高自己音乐教学水平。

11、民乐工作规范化,完善各项评价制度,课堂器乐教学有实效。

12、完成个人课题,积极往“研究型”教师靠近。

实施方式与途径:

1、多听,多想,多练,多记,多参与,多反思,在自己音乐课堂中摸索,实践。

2、多向信息老师、课件制做熟练的老师学习,尝试自己做简单课件,为音乐课服务。

3、逐步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并做好收集、摘录。

4、打破课堂上的一成不变,争对不同学生接受能力分层教学,尽量让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

5、在所教班级中发觉音乐好苗子,进行培养。

6、备教材,备学生,在课堂中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勤思考,多操作,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是关键。

7、多读音乐教学书籍,借鉴其优秀的经验,结合自己教学实

际多写相关的教学文章。

8、多开校与组内公开课,请同行或老师点评,找不足。

三、师德建设

我热爱太阳底下最崇高的教育事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教师,我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仪表,爱每个学生。

对学习、行为有偏差学生,要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有恒心。我全心全意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四、加强课堂有效教学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会努力钻研教材,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做好每节课的教学反思,完善每次的不足之处。

五、课程资源利用

学会利用课程资源,以情传知,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它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篇7: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个性、提高人口素质,素质教育的主要活动是教学,教学工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双边活动。在这种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负责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将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转化为学生个人的意志和行为,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个性。学生是主体,学习是主要的活动。

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觉学习,不断地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个性,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然而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才能自觉学习、才能健康成长。因而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中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是关键。为了更好地、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实施素质教育,则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也是这样。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学生的主动积级性又是学好语文的决定性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机地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教育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心理学》指出:“教师应该注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把社会、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变成学生自觉学习的需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自觉性和主动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有兴趣,他就会自觉地、兴致勃勃地去钻研它。而学生的这种主观能动作用对知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培养其影响是特别大的。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呢?这与教师的自身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本身要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言传身教,感染青少年,激励并带动他们奋发向上,学好语文。其次,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必须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具有内在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主动积极性。再次,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渊博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理论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了坚实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才能象磁石吸铁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自己的周围,达到“传道、授业、解惑”之目的。教师掌握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方能有的放矢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四,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这是调动学生“学”的关键。

准确的知识传授加上艺术的表现手法,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把学生的感情充分调动起来。第五,教师只有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才能更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授一节课,务必考虑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基础差的学生“吃得了”。教师懂得了知识的传授要着重学生的中间层,兼顾两头。就能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教师才能教好这门课程,学生才能学好这门课程。此外,教师还应掌握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教师运用了得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化难为易。教学效果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最后,教师还应有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能力,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辅助条件。教师精心组织好课外活动,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听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交际的能力。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一、树立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思想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前提。

教师只有牢固树立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思想,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一代的成长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成败,民族的兴衰。才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去关心学生的痛痒,了解学生的顾望和要求,探索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思想脉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方面一丝不苟地做好“备、教、批、辅”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智力,交给学生以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另一方面,对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自然成了可亲、可敬、可以信赖的人。这样便增强了对学生“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觉察不出的。但还不止如此。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性,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因此,只要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既教书,又育人,他在学生心目中就建立了威性,就能得到教育学生的主动权。“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自然进行效仿,沿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二、教师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证。《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教育体制在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启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学正确而顺利地进行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工作大部分时间是和学生“泡”在一起的。教师的思想行为必定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甚至会决定学生今后一生所走的道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必然高涨。

在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语文教师发音准确、书写规范、语言熟练,对学生能起示范作用,学生一定会认真模仿教师的发音,积极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语文教师能尽量用语文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且具有较高的口语水平,他的学生必然对于学习语文口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大胆地开口讲语文。能用语文表达的词句,他们就不会用汉语来表达了。反之,如果教师对用语文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缺乏热情,没有执着的精神,那么,学生学语文、讲语文的积极性是无论如何也调动不起来的。虽然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但是,如果失去 外因这个条件,或者外因条件发挥得不充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高也难持久。

三、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保证。

《教育学》指出:“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没有渊博的知识,教学艺术就成了无本之木,教师也就失却了在艺术境界中自由翱翔所凭借的空气。”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是求知欲旺盛,各方面又不成熟的青少年。一个学识上孤陋寡闻,才疏学浅的人,对自己所担任的教育、教学不甚明了,是无法担当起教学任务的,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弄不好还会误人子弟。我国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在《续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师说》一文中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量矣。”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当他的语文知识比教材宽广得多的时候,只有当他对英、美等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风俗习惯等诸方面的情况有一定了解的时候,课堂教学才能做到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教师才能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调动起来。如果语文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只限于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那一点含量,仅仅是现货现卖,照本宣科,是无法驾驭教材,选取知识的精华交给学生的,更谈不上发掘教材中的智力与教育的价值。

四、教师教学能力强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可靠保证。

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强弱之别。作为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之外,还需要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可靠保证。语文教师也一样。上课的时候,教师以简短的语文佳话开始,或者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的注意力便会迅速地集中到课堂上来,一节语文课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比一开始上课就强化组织纪律教学的效果要好得多。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语文,把课讲得娓娓动听,描绘生动逼真,讲解层次分明,就能始终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全神贯注。教师在课堂上能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千篇一律,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语文课堂教

学中贯穿讲讲练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一个词的词义,一个语法项目,一种基本句型,仅仅靠教师讲清楚是不够的。教师讲清楚了,并不完全等于学生自己掌握了。一定要让学生自己练一练。练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教师讲解过的语言、语法知识,只有经过学生口头、笔头练习,才能分清是否为学生所理解、所掌握。经常的课堂练习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勤思索、会实践的好习惯。只有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会得到充分地表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愈讲究,就愈能显示出课堂魅力。在这种积极主动,充满创造性的精神境界中,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并会得到发展。他们才会感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看得见、摸得着,学习兴趣会更浓厚。

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神情呆板、思维模糊、主次不分,来个“满堂灌”,学生昏昏然不知教师所云,学生必然对他所教的课程也会失去兴趣。那就更谈不上什么积极性了。

五、教师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能更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的进步是有先有后的。每个教学班,总有好、中、差三部分学生。无论就思想品德还是就学习成绩而言都是这样。教师在学生中能培养先进,帮助后进,促进中间向好的方面转化,便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使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进步。《教育学》指出:“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使他们达到统一标准并都得到全面发展,但又要承认学生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对象的特点,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都能充分发挥。”这就说明,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具有根据学生不同水平而因材施教的能力。

语文课的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课堂上对能力强的学生不断提出新要求,使他们不至于满足现状,停步不前。鼓励他们有机地结合旧知识,分析、综合新的学习内容,培养语言能力,努力运用语言交际。对语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耐心启发,多加辅导,诲人不倦。课堂知识的传授要顾及他们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在解答问题时,要让他们有训练机会。对于训练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首先充分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再纠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让基础好一些的学生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这样做既可以增加学生思考、实践的机会,又有利于调动不同水平,不同性恪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和一些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活动而不考虑和那些成绩差、能力弱的学生活动,他们就会因此而影响学习情绪和兴趣。若长此下去,他们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六、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多样性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还应掌握多种教学手段。

《教育学》指出:“在教学中实行直观原则,有助于解决词语脱离

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可以使学生对知识获得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理解,也容易巩固,并且容易吸引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都有很好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从教学目的需要出发,结合课文内容,选用直观教具,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有关的情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会对这位教师产生反感,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方位名词时,自制一幅中国地图,一方面介绍几个大城市的地理位置,一方面用语文标出地理方位名称,然后介绍它们各自所处的地理方位,效果很好。学生根据简图来记语文单词,分得清,记得牢。在教学故事短文时,措助电脑动画,创设情境,对于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理解单词、短语、句子意义,能产生良好效果。教一个语文单词、一个短语、一篇课文、一条语法规则,教学方法不一样,教学效果也会不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以及综合归纳等能力得到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调的教学方法,沉闷的课堂气氛则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七、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辅助手段。那么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这些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和提高是通过对话、唱歌、游戏以及演短剧等类似娱乐的活动来进行的,既具有娱乐性,又具有实用性,这就更容易激发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学生只限于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训练,他们必然产生厌烦情绪,而且还会导致学习与实践相脱离。

篇8:人才培养与体育教师素质提高

1. 体育课程体系现状

1.1 体育课程指导思想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学生在校全过程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社会适应)俱全和谐发展。要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

1.2 对当代体育教育的反思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滑)严重。《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005)、《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报》(2004)均显示,各年龄段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现三增加:身高、体重、胸围,三降低:速度、力量素质,均持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持续20年下降;肺活量指标,持续25年下降。四种表现形式:软,肌肉无力;硬,柔软性差;笨,身体不协调;晕,前庭器官功能差。主要原因: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过长;运动严重不足。因此当前体育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与教育发展的主方向是违背的。

2. 关于人才培养

人才应具备两方面的素质:

人才素质包括专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交叉学科的知识、哲学的思维。人文素质包括培养学生开拓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精神、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

体育教育工作与研究的人员应该深刻地领悟党中央2010年7月会议的精神与要求,发现国家在人才培养中,体育教育的出发点所在。体育本身具有健身、娱乐,另外还有教育、政治、经济等功能,建立人才强国的十年规划下,如何把体育教育贯彻在人才培养的方案中,是从事体育教育的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下对教师的要求

温家宝总理说过: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育人,和谐发展的人。教师职业内涵是传道、授业、解惑与塑造完整的人,四点缺一不可。

3.1 师德

教师即师与德,师为经师、人师,德为敬业、奉献。首先,体育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终身学习的态度、优秀的职业精神。其次,把体育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即育人,要有责任感、事业心、人格魅力、知识魅力(具有丰富的交叉学科知识)。

3.2 博学

努力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非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天天读报、读新闻,时刻关心身边的人与事,关心时事与政治,研究行之有效的新的方法。在教学中传输最新的动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学习热情,时刻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与课堂的参与性。

3.3 爱心

体育教师要爱校、爱教、爱学生。很难想象一个教师不爱学校,不爱教师这份职业,在面对学生会是怎样的态度。爱校、爱教、爱学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为促进,互为发展,缺一不可。

3.4 研究性的教学思维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我学习,给予学生主动权,减少对教师传统的依赖心理。处理好速度、力量、高度、远度等显性指标与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等隐性指标的比例。

4. 在纲要指导下对体育教学思考

4.1 处理好人性化教学理念与人情化教学的关系。对于人性化教育,很多老师歪曲理解,导致考试的时候学生在教师面前表现积极,最后得到的成绩评定较高,这样就直接挫伤了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让学生充分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4.2 处理好以学生为出发点、为主体与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的关系。

4.3 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5. 结语

篇9: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

关键词:教师素质 教学质量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157-02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如何尽自己的努力发挥这一关键的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谈谈我的体会和方法。

1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其中包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体体现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精神及对科学知识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1)忠于职守,无悔奉献。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教育事业是教师上好每一课的前提和动力。每一次登上讲台,都不忘献身教育事业的誓言;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都要牢记为了孩子们的成长,而无私奉献的初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自己毕生的的精力和心血,方能“桃李满天下”。

(2)学海无涯,刻意进取。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随时更新新知识,特别是计算机学科,近年来,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必须随时充电,才能接受前沿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充实和提高,或外出进修学习,或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或自学研读,平时多听同事的讲课,也可取长补短,获得不少的新知。

2 制定合理周详的计划

教师每任一门课,预先都要制定合理周详的教学计划。高职学校的教学任务繁重,计算机科目存在着操作比例重、训练项目琐碎的特点,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各专业的特点,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精选,实践课程安排充分、有序。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 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老师上课前的一项重要的准备,教材的内容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首先,教师要熟练和掌握教材,备课时,围绕教材的内容,参考有关的资料,吸取新的知识,丰富备课的内容。课件要简洁、合理,并且要生动有趣。理论联系实际,层次分明,有纲有目,重点突出,难点易化,通俗明了。要做到备课内容化为老师知识的一部分,成竹在胸,虽脱离讲稿,也可以流利地脱口而出,课题中的内容也好像是自己独创的产物,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 努力提高课堂吸收率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是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课,努力提高课堂吸收率。我在講课时常注意以下几方面。

(1)精神奕奕,诲人不倦。老师在讲课时,应精神奕奕,轻松愉快,两眼灵活,目光炯炯有神,面向整个教室的听众,配合能表达一定思想感情和内容的手势,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基本功。讲课者饱满的精神、抑扬的声音和灵活的手势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对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以促进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和领会起着巨大的作用;精力充沛,诲人不倦,也最足以激发学生尊敬老师的热情和学而不厌的毅力。

(2)措词适当,语言清晰。讲课中要措词适当,表达简单明了,语言清晰易懂,容易使人理解,这是课堂教学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如果老师措词不当,表达不清楚,或者语言含糊不清,会使学生在听课时造成许多的困难,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语言词汇上要不断的进行思考和锤炼。

(3)突出重点,联系实际。高职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对教材的内容,通过自己学习可以获得一般的理解和领会,但由于学生缺乏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认识问题的能力自然会感到不足。对教材应掌握哪些重点内容,应如何与实际项目相联系,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老师在讲课时,首先要突出重点,联系实际,详细分析,并围绕课题的内容精简的介绍一些有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或自己的学习体会,实践经验,以加强学生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途径进行学习、研究和探索。

(4)启发思维,同步获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师同步获得知识,以提高课堂吸收率,这一指导思想要贯穿课堂授课的始终。

①讲课前,先把前两节课要重点掌握好的内容,或与新课相关密切的内容,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可集体或单个提问),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温故为知新起连贯的作用。

②讲课过程中,时刻注视着学生听课的情绪。讲解时,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化难为易,对一些重点、难点多设疑问;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可用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比喻讲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的思维与教师讲解同步而共同获得知识。对个别精神不集中的学生,可以即时提问所讲的内容,这样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会处于兴奋状态,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课堂吸收率最高,效果最好。

③小结。课堂小结等于“画龙点睛”,内容讲完了,此时应引导学生重点回顾讲述的内容,进行综合总结,使学生更加明了,从而对课题加深理解和掌握。必要时也可以提问个别学生,既可检查课堂吸收率,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教学相长

课堂讨论,是补充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争鸣风气,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讨论,进行了总复习,把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既增加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学生组织、逻辑思维能力。

6 课后辅导,持之以恒

课后下班辅导,是补充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合格率、优秀率的主要形式。学生中存在着智商的高低、接受能力强弱的差异,有时个别学生对教师讲课教授的内容,尤其是对一些难点未能很好理解和掌握,此时通过辅导,可给这些学生反复讲解,从而弥补课堂吸收的不足;也给一些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求知欲极强的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教授的知识内容,通过课后辅导,有更多时间个别引导这些学生向更深的知识层次进行学习和探索,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同时也可增进师生的感情,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教得灵活,学得主动,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7 严格考场纪律

考查、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毕业生分配的双向选择等方案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争取好成绩成了在校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短期目标。因此,教师严格考场纪律,无疑是给学生已开动机器的“马达”加油。这些年来,我不管是担任什么学科、什么班级的课,每次考查(试)都是同桌用两种不同的试题,桌面上也只能留仅够考查(试)用的1~2张白纸。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自觉刻苦学习,更锤炼了学生忠诚老实的可贵品质。教师也可从中如实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克服,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8 克服自我,为人师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当教师的座右铭是:“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他说:“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是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本身没有做好,对学生的要求便失去了吸引力和号召力。人生最大的弱点是自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克服自我,自觉改造世界观,自己才能尽善尽美,更好的为人师表,在提高教学质量中更好发挥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安邦,朱宇波.教师素质的范畴和结构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7,19(2).

[2]任爱珍.关于教师素质的核心地位及其培养[J].职教论坛,2012(35).

篇10:素质教育呼唤教师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呼唤教师素质的提高

朱正威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朱正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来,不仅教育内部, 甚至外部也都有热烈的讨论,而且有不少地区和学校做出了成绩。素质教育不是某人或部分人的主张,而是教 育面临经济竞争、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以及不断加剧的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所必定要做出的反应。素质教育若 要取得切实的进展,重要的一环是必须相应地提高教师队伍(广义地说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和学校 的校长)的素质。笔者曾任北京师大附中校长多年,现在仍在教学一线工作,想就自己亲身的体会谈点看法。

师德

提高教师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水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师德除了普遍的共性之外,随着时代的变革和 社会的发展而面临的许多新情况,必定会产生新的问题,出现新的要求。师德素养宛如一株不断自我更新的常 青之树。

首先,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教师要更好地自我定位,深刻理解教师职业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 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举世瞩目,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在迅速变化。一切变化 总会在青少年一代身上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引导和教育青少年一代适应社会的变革,摆正人生的航向,准 备迎接未来的挑战并取得成功,教师处在一个导航者的地位上。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比以往任 何时候都更希望子女受到高品位的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标准也要求甚高,社会生活中的“择校”现象,很大程 度上是“择师”现象,教师正处在亿万家长的高要求之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际已经不是国 家文件的要求,而是人们已经领悟到学生不能单是会考试、会拿高分,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 诸方面全面发展而又有个性特长和富于创造性的人才,人力资源已经不全是按计划来分配,而日益由社会来选 择,也就是人才的市场化。这就反过来要求教师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都要有适应素 质教育的改革,教师应该是教育改革家。过去我们大都习惯于把教育看做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或双向)过程 ,才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提法。事实上现在学生接受的教育呈现出多边化,既有学校教育,还有家庭 教育、日益发达的社会教育、大众传媒的教育(还没有包括计算机互联网,但这也是不远的事情)、学生的自 我教育等等。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这种教育的多边性,对以教师为主体的学校教育是又一个挑战。 因为毕竟学校才是教育的专门机构,教师才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育人才,负有对教育多边性的调控作用。在某 种程度上说,教师是多种教育力量的组织者。还要指出,“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已经并将继续把教 师的职业推到极端重要和崇高的地位上。对于已经是教师和正在准备当教师的人,是否对上述种种变化的情况 有足够的认识并感到责任的重大,从而更热爱这个职业而奋发图强呢?我们讲职业道德,首先要讲这一条,要 在三百六十行中定好自己的位置,而不是自我贬低或见异思迁。

其二,我们正在“两个文明”一齐抓,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一定 会建成。教育工作者既是物质文明的奠基者,更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如果我们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在 当今物质生产发展迅速,生活水准逐步提高中,社会生活领域里出现的某些物欲横流的现象及其对教育工作者 队伍的影响,应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以教谋私,败坏教风者,固然是少数,但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严格 律己不够的,还比较普遍。教师的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一致 努力的结果。但是,教师职业的崇高,更重要的是教师对社会和未来的贡献。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即使在最 发达的一些国家中,也只处于中等或中上水平。要想富,甚至豪富,就不必选择教师职业。少一点物欲,多一 点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严于律己、诲人不倦和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来赢得社会的尊师重教,仍然是师德建设的 重要课题。

其三,素质教育本质上是着眼于人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要通过自己全部的工作,使每一个受教育者能在 自己的基础上(这基础是有差别的)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既符合社会需求,又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为此要细心了解每一个学生,热忱爱护每一个学生,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真正建立平等的 关系。没有了解就没有教育,没有热爱也不会有好的教育,没有尊重将损伤孩子的心灵。陶行知先生有段著名 的话:“你这胡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胡涂先生今日仍有,而且由于长期 的“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从偏爱、偏见、放弃乃至于体罚,并没有从教育领域消失,而以分数的频繁排队 并伴之以呵斥、训戒,正在伤害一批又一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潜在的创造才能。当有厌学出走甚而轻生 者,我们又说今日学生心理素质差,不耐挫折,那我们的责任呢?素质教育和师德都呼唤我们去爱、去尊重。

其四,“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 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对未来的热爱 和追求,对未来的信念和信心,应该是师德的重要要求。世界充满了问题,也充满了危机,但你是为未来而工 作的,是播撒希望的种子的人,理应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并教育学生辩证地认识世界,规范自己的实践。我 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信息化的社会,不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各领域的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信息 ,总要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来,他们总是在教师(及其他人)引导下,在错综复杂中形成正确认识的。教师没 有坚强的信念和高尚的理想不行。“四有”人才,首先就是有理想。也许可以说,教师是天生的“理想主义者 ”,否则就不必当教师。借口社会的复杂,社会有阴暗面,而不去教学生那样正义、纯洁,削弱或放弃对正面 教育的要求,也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是有害的。

观念

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是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首先必须按“三个面向”的要求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 育转轨。对于教师来说,以下几个转变是很重要和现实的。

一是从偏向少数“精英”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在理论上谁也不想承认自己是面向少数“精英”的,而 实践上是为选拔而努力,选拔的同时是大量的淘汰,把升学有望和升学无望的两类学生分得清清楚楚,前者是 精心栽培,后者是凑凑合合完成学习年限,从课程内容要求到师资安排都有差异。某些学校还在因材施教的名 义下,按主要科目的学习成绩实行频繁的排队分班,把选拔淘汰工作经常化。这不是教育工作的高明,而是失 败。面向全体学生,本质上是教育的平等,即不分资质的高低、文化背景、身体状况等差异,都有接受同等教 育的权利,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其结果可以有短长,但其发展过程中得到的关怀不可有厚薄。连许多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高喊教育的平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做得更好。在这个问题上不是理想主义和实 用主义之争。如果真的讲实用的话,那么,应该努力的方向是在统一标准以外,分别给不同资质、不同兴趣爱 好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或项目,使其发展各有千秋。当然这首先不是教师的事,而是校长的事。

二是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水准到追求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实质上是在学科教学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的问题。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仍是学科教学。因此各学科的教师始终面临着是单纯讲学科的知识,还是通过学科 教学,以德、智、体、美诸方面的营养给予学生之间的矛盾。徐特立同志在《各科教学法讲座》中曾说:“教 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因为中国过去教经书中的知识的称经师,现在是教科学知识,为了容易记, 所以仍袭用这个名称),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 了教学问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他都管 。”徐老这里主要指的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学科教学中还远不只是德育问题,例如科学教育,除科学知识以 及科学的精神、态度、价值观念等德育内容外,还有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方法、技能的训练等许多内容。因 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每一门课应该都是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要做到这点不容易,首先需要观念上的转变。

三是从教育和社会的脱节到紧密联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展的教育。国际上从70年代起,“STS”教育崛 起,就是一种观念的.改变。 第一个S是Science (科学), T 是Technology (技术), 第二个S 是Society (社会),是顺应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的正面、负面影响而提出的科学教育改革的构想,即社会中的科学技术 教育,要把和社会生产、生活、发展有关的科学技术内容纳入课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精神。这对于整 个教育改革是一个有益的启示。把几乎所有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都用于应试,已经和还在助长教育、教学和社会 实际的脱节。和社会脱离是难以切实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的。要发扬我们曾一贯坚持的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传统,并进一步使教育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教育和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

四是从以强化竞争的教育到以合作的基础的教育。国际间经济竞争的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改计划经 济的状况,处处都在竞争,似乎和“应试教育”崇尚竞争不谋而合,于是使得一些同志十分赞赏应试模式的竞 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 这是一种片面性。1972年的“学生生存”主张,其主旨是按照终身 教育的理论来安排一个人的一生的学习、工作、闲暇和退休生活,并相应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结构、内容和 方法,以适应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市场的变化对个人的挑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 意识到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挑战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范围。世界出现了既互相竞争又越来越互相依赖的格局,从资 源到环境,人类面临的问题已超越了国界,需要倡导一种“全球合作精神”。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 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学会关心”的教育指导思想。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是对现代教 育认识上的深化。“应试教育”使我们被评比、竞争、分数排队冲昏了头脑,几乎要忘记了我们教育的好传统 ――集体主义教育。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多么需要炎黄子孙团结一致地奋力拼搏,而现代科技的发明、创造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已经是一个社会过程,而不是个人奋斗能实现的。这多么需要“团队精神”。我们 的教育观念不作相应的转变行吗?

五是教育教学的模式要从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中心。应该说这个问题发现得较早,在60 年代就以批评凯洛夫教育学的形式提出不能以学校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但同那个时期许多社会 现象一样,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逐渐走上了“文革”的对学校、教材、教师的否定,也就走向了歧途。而后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终于提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构建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但在“应试教育 ”的框架内,学生为主体仍难以实现,而且学生的负担加重,被动地学、厌学的现象十分普遍。除了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可见到考虑学生的积极参与外,大量的日常教学中“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处处可见。而21 世纪的人才观正在叩击着教育的大门,未来人才应具备的对他人、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更高的道德水准,自 主的、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独立获取知识、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丰富的个性、特长和适应性等等品质,决 不可能没有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而形成。近来,东西方教育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为东西方教育界 人士所普遍地提及,在放手构建学生主体参与的新的教育模式方面是可以向西方学到一些东西的。而每一位教 师若是转变了观念,一定可以在借鉴的同时,创造出更符合国情的新模式。

六是要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无庸置疑,教育领域的统一要求是我们教育 的优势,不这样,一个世界上学龄儿童最多,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极大的教育大国,应该取得迅速的进展是难以 做到的。然而,素质教育是追求人在不同的资质基础上的各自的最优发展,不应该只用一个尺度来度量,只用 一个标准来规范,应该有多样化的学校、多样化的教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造就多样化的人才。学生要有更 多的选择学习的机会,使个性的发展具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如果长期地千校一面,一个教学大纲,雷同的 几套教材,一张试卷,还有大同小异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造成缺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结果。同时也影响 了教师才能的发挥,使教师向着“匠人化”方向发展。然而,我们需要才华横溢的亿万人才,也需要才华横溢 的千万教师。

教育观念的转变,还可以从不同角度举出更多方面。观念不转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也会 冒出来。例如已经有了“课内应试,课外素质”、“考试科目应试,非考科目素质”的说法,值得我们深思。

功底

我们的教师除了要有崇高的师德、现代观念外,还应有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功底。

面对现实,教师首先需要站在面向21世纪的高度来系统地学习教育史和现代教育理论。由于我国在师资培 养上历来把教育方面的课程压得很少很少,称为公共课,大量时间用于文、理的专业课,而不像某些国家学完 文、理专业后,为取得教师资格而进行两三年的教育理论专门学习和实践,因此教育工作者一经进入工作,就 穷于应付日常事务,主要是在学科教育中干中学,面很窄,所以难以出现在教育理论上有创见、有成就的教师 ,大多为经验型的,很难设计和驾驭改革。出现了盲目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或不结合实际情况照搬(甚至 歪曲地照搬)外来的教育理论或学派。例如几十年来曾不断推出一些外来的教育理论,近年来,颇流行布鲁姆 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没有消化或半消化状态的“××教学”,恐怕连布鲁姆先生自己都不见得认同。这类做 法不好。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立足于中国丰富的教育文明,借鉴外来的经验,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教育理论来。这个任务单靠教科研机构不行,必须有千万教师的参与。

其次,要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现在大家都认同,好教师应是学者型的。学术研究最基本的方 法是对历史和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应该学会并立志做好这个基本工作。譬如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 问题有哪些,其表现形式如何,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是怎样等等,若心中无数,教育科研就必定脱离实际,也 难以指导和规范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又譬如本学科教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要掌握,如争论的主要问题、主要 观点有哪些,哪些是较成功的实践,和国外的比较差异在哪里等等。不能埋头做那些早已解决的、过时了的研 究,或随心所欲、无的放矢。再譬如组织教育教学实验,总得有明确的规划、设计,总得有该问题背景材料的 搜集和分析,总要有足够大的空间范畴和时间跨度,总要有数量统计和分析,否则难以做出科学的论断和科学 的发现。我们有完备的教研部门,有无数的教研组,可是我们的工作若停留在备课、评课或组织一些参观之类 的活动上,前进就太慢了,甚至还没有纳入教育科研的轨道,此种状况,不能不令人着急。

再次,要更新和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技能水平以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一本大纲、一本教材、一本教参” 教一辈子的状况,不是绝无仅有,恐不能继续下去了。教师是人类创造的新的知识财富、新的发现发明、新的 研究方法、新的价值观念等等的最及时的传播者。本世纪最后的几十年,每一专业和学科都极快地更新和增加 内容,边缘学科、综合学科不断产生,从人类基因组图到克隆技术,从

[1][2]下一页

信息网络到纳米技术,教师追都追不上 。而教师还是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开发者,新的认知理论、教育工具、教育手段如雨后春笋,不学习怎么行!还 有知识的整合化,席卷文化科学领域,相关学科的结合部,理科和文科的交融,人、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价 值取向,都对教育事业和教育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的时间除休息外,恐怕要“倒三七开”,即三分工作 ,七分学习。这似乎说得严重了,其实,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迎接21世纪的教育挑战,不这样,恐怕真不 行。我甚至要说,最好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尤其是校长,其最主要的工作是创造并保证教师学习提高的条件 。

最后,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了人的成功除了智商 (IQ)外,还有情商(EQ),即情绪智商,甚至提出成功的原因智商只占20%,情商(还有其他条件)就很重 要了。实际上EQ讲的是人的心理素质、自我修养和性格特征。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缩短了时间 和空间,人的交际在增加,与人、与社会共处是一个很大的学问,紧张感、压力感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伴生物 。而教师职业接触的人很多,工作对象是人,学生多,家长多,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而主要接触者又是稚嫩 、敏感、脆弱、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男女。于是,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如对事业的孜孜不倦、乐观开朗,对学 生普遍的爱和关注,师生平等的切磋探讨,人际间的互尊互谅,自我认识不断完善,这些属于EQ方面的要求, 就显得更为重要。加上社会转型期年长者和年幼者在观念上的许多差异又增加了适应的难度。而教师的情绪、人格会顽强地影响学生的成长,一句话可以葬送一个人,一句话也可成就一个人才。人格的感召和熏陶,远比 知识教育对人的影响要大,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

上一篇:投标公平竞争承诺书下一篇:北京新西城区高中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