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练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师素质

2024-04-19

大练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师素质(通用8篇)

篇1:大练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师素质

大练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期待着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需要教师站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养。近年来,我校立足自身实际,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开展师德、新课程、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以点带面,推陈出新,使校本教研的涓涓细流,在一批骨干教师的引领下,不断发展壮大,汇成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之河,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加强师德建设,打造德高为范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说法。崇高而美好的师德,是干好本职工作的保证。我校通过经常性的师德师风教育,让教师自觉做到认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心扑在教学上,刻苦钻研,精心培育,无怨无悔。

1、加强政治学习。按照师德建设计划,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服务意识。

2、用制度规范行为。我们制定了《教师行为规范十不准》等规章制度,和教师签定师德责任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出具体明

确要求,并建立师德考核制度,有专人负责,让学生及家长参与评价(如评选“学生最满意的教师”),把考核结果同评模评先挂钩。

二、抓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作为开原市的农村中学,在几年前确实存在着教育信息闭塞、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手段落后的现状。教师从事校本培训热情不高,业务能力较低,时间加汗水,满堂加硬灌,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一度在我们的教学中占居着统治地位,教师专业素养低下的瓶颈制约着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我们学校从一参加课改之日起就把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水平,转变教育观念放在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十分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1、学习理论,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让教师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教师行为角色转变》、《走进新课程》、《与新课程实施者对话》等书,观看优质课教学光盘,既有理论性指导,又有可学习、借鉴的案例,再结合自己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二者进行有效的比较,自然地走出了误区。

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师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认识,教科室趁热打铁,组织了一次“新理念·新课堂”研讨会。穆红艳、汪艳、沈静等五位骨干教师走上我们自己的讲坛,分别从新课程新课堂的意义、方法、学习方式转变、面向全体学生、电教使用策略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经验、体会,这次集中讲解,大家对新课程新课堂的理解深入了,付诸实践 的认识提高了,大家从身边典型的讲解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益处。

2、派出学习,为骨干教师“取经”“充电”。

每学期,学校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学期老师培训计划。学校培训分三个梯次,省级培训,市级培训,校级培训。省级培训主要由学科带头人参加,培训回校后,再由学科带头人培训学科教师。而市级培训教师主要是中青年骨干教师,让他们在培训中学理论长知识。几年来,我校有十多名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培训,有20多名教师参加了开原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参与课改的教师均参加了开原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类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如青年教师苏红,通过参加省市级培训,目前已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我们鼓励外出学习,不放过骨干教师提高机会。两年来,我们参加了开原所有优质课观摩,派往上海、沈阳、大连、锦州学习达8人次。2011年10月,我们组织部分班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20余人到开原三中学习观摩 “问题新解”课堂教学模式,回来后,准备在七八两个年级一两个学科推广实施,从目前来看,老师反映还不错,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走出去,我们求得真经,为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骨干引领,推动教师群体成长

我们充分挖掘本校20名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要求骨干教师自觉履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责任,广泛开展师徒互助活动,要求徒

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给予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共同研讨。

2011年11月金钩子中学之行后,英语学科教研组长针对“思维构图”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均精心准备了一堂课,让本学科的教师学习观摩,供教师们研究、评价、借鉴,促进了教师群体性成长。

4、构建校园网络,保证教师学习的便捷

为了更充分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我们建设了校园局域网工程和熊集中学网站,鼓励教师写教育博客和在线办公,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平台,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狠抓教学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对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我们立足于“三字三话”、三课和教学反思,根据我校实际,每年一个重点,一个亮点。

前年,我们把培训的重点放在三笔字上,特别是粉笔字。为此,我们举行了 “红蜻蜓”杯粉笔字比赛,要求全体前勤教师都参加,书写内容是自己对新时期教育的感言,50字以内,共16位同志获奖。优胜者郎营同志还结合实际,为大家做了“粉笔字板书艺术”的培训报告。

为解决优质课、课件制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我们下了很大力气。举行过“我眼中的优质课”“怎样说课”“评课评到点”等主题培训活动多次,在全校范围内选“秀”,让此方面有探究的同志做主讲,与

大家交流排疑解难的办法。我们这一培训活动的亮点就是与每年的校校公开课,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融为一体,先培训解惑后实际操作,各教研组开展“同讲、同说、同评一堂课”竞赛,邀请教研室部分教研员作评委,评出优胜者。

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校本培训活动,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近几年我们参加市优质课竞赛、优秀教案评比、课件制作大赛,共有30余人获奖,发表论文50多篇,获奖20多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市奖10多人次。我们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室用课件上课率达到80%以上。涌现了一批在学校、我镇乃至开原市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如穆红艳、李丽娟他们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发展宝贵的人才资源。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体味到了校本研训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感受到了校本研训带给教师的变化,带给学校的变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今后的校本培训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深化课改,高质量地实现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斗。

篇2:大练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师素质

新一轮教师练功活动开始了,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是吉林市教育局促进我市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总结一下前面的工作,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一些要求,使这项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目前状况

目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制定了全市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方案,召开了全市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启动大会,要求各校认真抓好此项工作,通过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推动我市的教师培训工作,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为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教师进修学校采取教研员责任包保措施。把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分派到各中小学负责教师练功情况,并制定了教研员包保制度。自从包保责任制以来,教研员能够高度重视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认真检查研究各校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参加了各校的练功启动大会,没有时间参加的也多次询问相关的安排、进展和效果。经常打电话沟通,督促各校认真开展活动,不能走过场、走形式,要注重实效。

3、各校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启动了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前阶段根据我们教研员对所包学校的了解,总

体情况看各校能按照市教育局和市进修学校的工作部署,根据磐石市教育局“每人一绝”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方案,制定了学校的教师练功方案和教师练功计划。并适时召开了中小学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启动大会。

根据各校上报的方案来看部分学校的方案切实可行,独具特色,科学实效。像实验、二小、一小、吉昌小学、明城二小,呼兰中学,三中,安乐中学,市幼,朝幼,等。二小、朝阳山学校和市幼、朝幼学校教师启动大会还特别邀请了磐石市教育局和磐石进修学校领导参加了会议。启动仪式上市幼全体教师在“大练基本功,做现代新型教师”的横幅上签字,对此项活动的成功做出了的承诺;二小青年教师组进行了通用基本功的现场展示。

4、每个学校和教师本人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练功计划,申报了绝活项目。要求是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突出个性;选好项目;强化措施,加强管理。

5、各校注重了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制度建设。很多学校教师练功组织机构、学习辅导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练功奖惩制度(均已上墙)。

6、加大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的财力投入。部分学校给每位教师准备了练功设备和用品。安乐中学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为教师练功积极创造了方便的条件。

二、存在问题

但是,有一些学校存在一套,二空,三糊弄现象,练功走形式,不实际,不实用,不实效。

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认识上存在问题。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没有把练功活动拿入学校的工作日程。

2、方案缺少操作性,可行性和实质性的内容。甚至还有的学校到现在为止没有按要求上交电子和文本材料。

3、行动迟缓,没有按要求落实此项工作。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宣传动员不及时,行动不及时。

4、练功轨迹不清晰,没有过程材料。没有按要求建立教师练功专项档案,存在一刀切、大放羊现象。

5、教师练功制度不健全。目标不明确,保障措施不得力。

三、工作要求

借此对下步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1、强化学习,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要统一思想,明确要求、形成共识,把大练教学基本功转化为自觉行动。要明确大练教学基本功的意义和目的,清楚活动的总体目标,把握练功活动的整体要求。

没有召开教师练功启动大会的学校一定要适时召开。

2、要求健全大练教学基本功的各项制度和奖惩方案,通过制度和方案来约束教师练功行为,提高练功实效。各校要成立教师练功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业务领导主抓。

3、学校和个人要建立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档案。其中包括学校练功实施方案、总结及过程材料、各项练功规章制度、组织领导机构等内容,还要包括个人练功计划、总结及练功活动的过程材料。

学校领导小组对各校制定的练功方案要进一步研究,审核,调整。做到实际、实用、实效。

4、大练教学基本功要面向全体教师。通过各种练功活动,使全体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大练教学基本功要讲求实效,练功内容和形式都要适合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做到练有所得、练以致用,切实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5、强化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的管理。学校领导要负责学校上交的所有练功活动材料,要参与学校的大型练功活动,要经常深入指导学校练功活动。要靠制度对练功加以规范、靠管理提升练功质量、靠考评将练功引向深入。

6、大练教学基本功是一个长期工程,要开阔思路、创新方法,学校的领导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加大练教学基本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的大练教学基本功兴趣,切实把大练教学基本功工作落到实处,在鼓励老师自学自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习惯,并持之以恒。

7、大练教学基本功要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与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教师业余文化生活、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

继续教育、教师培训等紧密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练功环境和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

8、在练功内容上,坚持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练功内容和方法要切合本人年龄实际和工作实际,不要盲目随从。大练教学基本功的内容简述为: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两话(普通话、简笔画)一技(信息技术)一绝(专业基本功)一课(示范课、精品课)。

9、在练功形式上,坚持“个体苦练、群体切磋、以校为本、整体推进”为基本方式。采取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培训学习与实践磨练相结合,定期竞赛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等多种有效形式,用竞赛带动训练、以考核促进训练。规划达标时限,限期进行达标。

10、在练功原则上,坚持“扬长与补短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自练、研讨、比赛、考核四位一体,讲究实效,整体推进。

11、在评价与验收上,坚持评比检查和教师量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并列入常规管理考核和专任教师考核的范畴。

12、学校领导要研究大练教学基本功的特点和规律,经常指导练功活动,布置练功任务。要使学校营造人人参与、练有所得、练以致用、持之以恒的练功氛围,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13、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引入竞争意识,开展竞赛活动,强化教师考核评价的驱动引领作用。实行教师基本功练功成果与评职评优、晋级政策倾斜挂钩。既要打造“上不封顶”的教师基本功练功平台,又要确保“下要兜底”的专任教师技能底线。

14、要注意发现学校在练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练功活动所取得的经验,发布练功活动信息。要求学校每学期都要上交一份练功活动总结。

15、各基地校要充分发挥基地学校作用,每学期要组织共同体学校教师开展练功活动,11月15日前基地学校要把共同体教师练功活动方案上交培训部(电子和文本各一份)。16、11月份吉林市市教育局决定对“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进行专项抽查。要抽查4所学校,一听二看三测,听汇报,座谈;看方案、计划、过程材料;测练功水平。抽查前我们要对各中小学进行一次督导检查。这次检查,是我市“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的阶段性督导,旨在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确保本项活动的有序有效实施。望各校认真对待此项工作,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坚决杜绝整景做秀、弄虚作假行为。

这次检查结果,我们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并纳入督导责任书之中。

为使此项工作有据可依,特制定磐石市在职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评估细则。已经在进修网上下发。刚才给各

校下发了吉林市教育局关于教师练功阶段工作抽查的文件通知和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工作指要。望各校根据细则要求,做好本校教师练功活动的检查和评比工作,把好练功质量关。

篇3:英语教师基本素质研究

近几年, 我国外语教学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这种趋势纠正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力的倾向。但是, 低估甚至是忽视教师在整个外语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会影响外语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因此, 英语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2 英语教师所具有的基本素质

2.1 具备英语教学的信念

教学信念指教师自己选择, 认可并确信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从教师职业的共性看, 教师的信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从英语学科的特性看, 主要包含关于英语学习者特点和学习性质的信念, 关于英语教学特点的信念, 关于学科价值的信念等等。所以, 教师信念制约教师的行为, 且比教师的知识更能影响其教学行为。教师信念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都有重大影响。因此, 英语教育者应该经常性的教学反思, 树立新的教学信念, 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2.2 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首先,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最根本、最直接的体现。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教师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是正在成长的广大青少年, 他们需要思想的启迪, 教师只有具有崇高的道德, 极大的热情, 真诚的爱心, 广阔的心胸, 热爱教育事业, 关心爱护每一个青少年的成长, 才能不折不扣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同时,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榜样, 是青少年的道德楷模, 学生尊重教师, 模仿教师, 只有教师本人具有崇高的道德, 才能感化学生, 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因此, 当人们谈到教师的素质时, 首先关注的就是他们的职业道德, 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其他相关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和统帅。只有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他才有可能为教好每一个学生, 传授每一份真知去不断努力学习, 自觉掌握科学的文化知识, 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才有可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断探索和攀登, 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最后, 教师职业道德本身也包含对其他素质要求, 是教师各种素质的综合体现。

2.3 具备扎实、系统、精深的学科知识

2.3.1 较为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英语教师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 它包括语音、语调、系统全面的语法知识, 丰富的英语词汇以及准确的外语表达能力, 外语教学要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教师应该用正确的语音语调给学生以示范作用, 灵活掌握大量常用词汇, 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表达出他们想表达的内容, 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

2.3.2 语言学基础知识

英语教师还应重视语言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外语教学相关的分类学科, 如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和语言习得论等等, 以便理解和认识人类语言极其学习的一些共同规则和相关理论, 从而发现和认识外语学习规律, 选择和使用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

2.3.3 本民族语言知识

作为一个中国的英语教师, 自己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汉语功底, 对汉语语言在知识及其所负载的丰富文化有基本的了解。由于汉语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通用语言, 非汉族英语教师在通晓本民族语言的同时, 也用像汉族教师一样具有汉语的良好功底。这些都是自己上好英语课, 在教学中进行中外语言的相关知识对比, 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民族语言和处理中外文化冲突的必要条件。

2.4 具有广博的中西方文化科学知识

由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教师应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知识。英语教师作为外国语言的传授者, 兼容了中西方文化, 两种方文化对其产生深远影响。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人文、风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而且还应该对本民族语言的历史、文化、语言等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 能体会到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英语教师只有了解英语民族及国家的概况, 从而才能在教学中将两者融会贯通, 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并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之处, 达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沟通和理解世界的教学目的。

2.5 具备教学能力素质

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进取心, 逐步发展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自学能力, 培养不断进取的意志和品质。同时也应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和科研等方面。

2.5.1 英语教育能力

教书育人, 这是学校教育的两大功能, 其实施者是包含英语教师在内的各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是英语情境的营造者。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多采用机械重复记忆的方法, 这种方法虽然会增强记忆效果, 但是, 由于这种方法比较呆板、机械、枯燥无趣, 因此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必须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情境, 让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 在感人的情景中, 在同学间共同合作与竞争中, 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 使学生始终保持一颗灵活的心, 使每堂课都成为一扇新打开的窗户。所以, 教师应该是良好英语情境的营造者。

2.5.2 英语作为交际语言和作为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

英语作为外语学科的必学语言,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为此英语教师自然应该具有将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的应用能力。除此之外, 英语教师还得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英语教学语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 都有它的特殊性, 需要简明、清晰、实用、易接受等。英语教师能否用好英语教学语言将直接影响到他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感染力。因此, 英语教师应是良好英语语境的创设者, 能够反复作用于学生感觉和记忆的最方便、最有力的因素莫过于语境。学龄前儿童在入学前就能够运用母语自如的进行表达和交谈, 而且具有一定的语感, 究其原因是儿童赖以生存的语言环境, 学外语同样如此。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发挥学生感知记忆的优势, 千方百计的利用多种方法在英语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 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情入境, 主动参与语言实践, 从而达到兴趣中体味, 领悟, 在不断的交流中自然的呼应, 表达的目的, 这样, 学生就可以在宽松、自然、和谐、愉快的状态下, 在良好的氛围中轻松的学习, 自然的交流, 使英语学习变的既容易又有趣。

2.5.3 英语教育科研能力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 如果仅从事教书育人而不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只有在教育科研的指导下, 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问题, 认真研究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 把握现实的同时, 以加倍的速度创造未来, 才能使自己由一名教书匠变成一个学者型教师, 从而顺利的获得预期的成功。

2.6 具备自觉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

教师教书育人离不开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同样,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离不开上述因素的影响。比如在社会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进步乃至社区环境的改善都会对教师的发展提出新要求;在学校方面, 领导的观念、校园文化、教研组的群体意识会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学生家长方面, 班集体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也会对教师的发展产生影响。然而, 这些影响都只是促使教师自我发展的外在因素。教师有了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才能产生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 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终身学习的今天, 英语教师要培养引导学生取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自己就应该首先具备终身发展的自觉性。由于英语随着世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使用英语又使不同文化, 不同民族的人民的思想、情感交织在一起, 这就使得英语教师永远面对着一门“发展性”的学科。为此, 英语教师要提高“自我发展”需要的自觉性, 自觉的去寻找学习机会, 成为一个“自我学习引导者 (self-directed learner) ”, 以适应英语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

2.7 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未来世界充满竞争和压力, 没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因此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丰富的想象力, 广泛的爱好, 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具有宽广的胸襟, 自我控制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做到自信、乐观向上、宽仁博爱。

3 结语

综上所述,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 教师应具备英语学科的知识, 教育专业知识, 教育专业精神, 同时, 还应具备教学能力, 对英语教学工作的信念, 教师还要积极进行角色转换, 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英语教师要做到与社会同发展, 同进步, 最重要的就是英语教师应在不断的发展中提高、完善自身的素质。总之, 英语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发展中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素质。英语教师只有具备良好、全面的素质, 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起到引导、教育学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鞠献利.教师素质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7.

[2]李伯黍, 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3.

[3]马志行.教师职业道德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4]钱仓水, 郝明树.教师职业技能全书文科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

篇4:谈舞蹈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是舞蹈教师的必备条件

在舞蹈教学中,言传身教是舞蹈教师的特点,教师通过准确的语言讲解、规范的动作示范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将听觉、视觉所感知到的进行模仿和吸收。这是一种普遍的舞蹈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只动口,不动手是无法完成舞蹈教学的。

二、科学的教学方法

1.分解法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将所教内容细化,就是将一个动作分解。再分解,将一拍完成的动作分解成四拍,甚至八拍让学生练习,让学生重视过程,这叫作慢功出细活,如果急于求成,学生的动作会粗糙,没感觉。不到位等等。分解法是适用于一年级新生。高年级教师在教授较复杂的动作组合时也常用到分解法。而一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打牢基础。所以,要多用。一则能使其基础稳固,二则让学生养成注重动作过程的习惯。可以说分解法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2.语言

舞蹈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要生动、准确、亲切、精练。既要像个演说家,又要像个表演家。讲解动作要准确让学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语言不准确让学生错误理解必然会影响教学。所以,舞蹈教师应当博览群书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并将其用在教学当中。

3.幽默感

课堂是严肃的,练习是枯燥的,教师的幽默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恰当的语言幽默和动作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笑声之余学生能更好的练习,但是不可长篇大论破坏课堂节奏,过多的话会使学生的热情回落,影响学生的练习情绪。

4.激情

一个舞蹈教师上课如果没有激情,那么是失败的。虽然人的情绪受环境气候等诸多方面的影響,但是,在舞蹈课中,教师必须摆脱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一定要有激情。学生的情绪和老师的情绪相互作用,作为主导地位的老师应该是激情的发起者,学生则是被感染者。学生有激情地练习又感染着老师,老师的激情则更加饱满,赞美学生的语言一句句传到了学生地耳朵里,学生倍受鼓舞信心十足,越练越有劲!相反,教师没有激情学生也不可能有,也就没有赞美的话语,甚至还可能有挖苦打击学生地语言出现,造成训练情绪低落,老师.学生都觉得没情绪。

三、提高专业技能

(1)在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应继续练习基本功,保持示范的能力,还要通过专业书籍、光盘、网络、等进行学习,有条件的要定期到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由于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理念日益更新,教学方法更加合理.科学,停留在原地,只能落后。所以要不断学习,继续进步,才能与时代同步。

(2)学习音乐。音乐是舞蹈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舞蹈教师如果不重视对音乐的学习,那么,肯定会影响舞蹈教学。音乐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习节奏,学习各种不同的节奏,感受各种不同的节奏特点,并且还要结合舞蹈动作进行分析,感受节奏变化的不同效果,熟练掌握节奏并能将其运用到舞蹈教学之中。其二,学习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好音乐对舞蹈来说能达到如虎添翼的效果。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曲不离口,多唱多感受,多理解,不管是那一个民族的,不管是国内国外的都要学习,都要感受。其三,欣赏名曲,同学习旋律一样,要对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的,国内国外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分析,理解作曲家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作品的意图和内涵。特别要对经典的舞蹈作品的音乐进行研究,分析它们的成功之处。可以这么说:一个音乐素质低下的舞蹈教师是个不合格教师。

篇5:教师的基本素质

1.教师素质的构成

教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外在素质等七个方面。(1)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指教师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基本情况的总和。它影响着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节操观、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思想观念的内在基础,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和态度,对其他素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的灵魂,是教师素质结构中带有定向意义、动力意义的核心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就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它要求教师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现出鲜明的政治责任感;就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而论,是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自觉地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和把握未来。

(2)道德素质。

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指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是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上的稳定的特征。教师的道德素质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确立积极的人生观最为关键。教师有了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就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把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有了这种价值取向,教师就会把献身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锐意进取。教师的道德素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主导性的重大影响。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3)文化素质。

教师的文化素质是指教师通过学习和积累而具有文化修养,以及由此进一步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结构的基本情况。

知识是教师籍以教育学生的最基本的手段。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一定的知识,教师必须具有更多、更扎实的知识。因此,文化素质历来都被视为教师的重要素质。一般来讲,教师的文化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知识,二是文化基础知识,三是教育科学知识。对教师而言,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是缺一不可的。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是指教师除了具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有文史哲、音体美等其他学科方面的一般知识。各门学科的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当代科学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各科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加上学生知识需求和教师工作的多方面性,教师就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4)能力素质。

教师的能力素质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应具有的能力主要有:组织教学的能力、分析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板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开展课外活动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审美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如自我控制能力,这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言行,针对学生的实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能力。许多教师能在遇到“意外”、复杂问题时急中生智,这固然与他们所具有的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理智控制力。

(5)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具体而言,它所包括的内容有:认识因素,即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兴趣因素,即兴趣及其品质,如兴趣的广度、深度、稳定性与效能等;一般情绪因素,即情绪、心境、激情、热情等;情绪品质,即情绪的稳定性、深刻性等;社会情感,即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意志因素,即意志及其品质,如意志的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目的性(自觉性)等;性格因素,即性格特征,如谦逊、自我批评精神、勤奋精神、献身精神、内向性、外向性等;气质因素,即个性情绪和活动的反应强度、速度与表现趋向。(6)身体素质。

教师的身体素质是指教师在身体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应具备的条件,它是教师体质的反映,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机体能力。人的身体素质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是体格状况,即身体的生长发育情况、身体形态与身体姿势状况:二是体能状况,即力量、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平衡性、耐力状况和走、跑、跳、掷、攀、爬、举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状况;三是身体的适应能力情况,即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应急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身体素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它的发育发展状况,对人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等有重大影响。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的身体素质要全面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有较强的耐受力、敏捷的反应力、充沛的精力、较强的视力和听力、宏亮的声音等。(7)外在素质。

教师外在素质是指教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风度仪表、外在的精神面貌。它是教师的德、才、体、貌等各种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交往中的综合表现所形成的独特风貌。教师的外在素质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具有比其他职业更强的示范性。现在的各个行业,都十分重视职员的外在仪表与风度,通过服饰统一等树立自己企业的形象。教师职业教书育人的特殊职责和社会对教师角色的特殊期待,更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外在素质。

一般认为,教师的外在素质,在衣着方面应该朴实整洁而不呆板,在仪容举止方面应该稳重端庄而不矫饰,在性格方面应该活泼开朗而不轻浮,在待人方面应该热情大方而不做作、善良和蔼而不怯懦、谦逊文雅而不庸俗。当然,教师良好的外在素质只有与教师高尚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谐统一,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教育力量。否则,只注意或刻意追求外在的形象而不重视内在的修养,其结果必然会败坏教师的形象,降低教师的威信。只有把外在形象的美与内在德行的美统一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师生关系的基本表现

首先,在工作关系方面,师生之间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由双方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所决定的,并不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而转移,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不仅可能完成某项教育任务,也可以使他们的交往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从而产生特定的人际关系。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为了博取教师的喜爱,获取与教师交往的满足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会因学生对于他的爱戴和尊敬而更加努力工作。所以,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的前提,它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有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

其次,在组织关系方面,师生之间会在一定的组织和制度中结成制定的角色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的组织结构和制度规范中,分别占有不同的位置,履行不同的职责。这种从组织和制度上决定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必然会要求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几乎在一切社会制度和社会时代中,教师都充当着教育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有一定的权威和权力;学生充当着受教育和被领导者的角色,听从教师的领导,服从教师的要求。这两种角色的关系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意志和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否进入角色,直接影响着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效益。由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同时充当多种角色,如知识传播者、家长代理人、模范公民、学生知己等,可能会发生角色冲突,因此,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就显得非常复杂。再次,在心理关系方面,师生之间会在教育过程的交往中形成相互认知和情感关系。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需要建立在相互认知的基础上,师生彼此之间的正确认知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然而,师生之间的认识总是要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若控制不当,则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正确认知,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在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和理智的关系,使师生之间在良好的感情关系中保持正确的认知。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感情能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对象、手段、产品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的劳动具有了一系列的特点。1.复杂性 2.创造性 3.示范性

4.个体性与集体性 5.时空无限性 6.紧张性 1.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为教师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能力、投入更多的时间,消耗更多的精力来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导致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复杂的。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个别差异的学生和学生集体。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千家万户,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意识、情感、意志、学识与品行。虽然班级教学制度可以对学生的差异作一定的调整、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但即使这样,学生之间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他们的再生产不可能像物质产品那样,按固定的工艺流程、统一的型号、用一个模子来铸造。而教育教学工作又是具有明确目的、统一标准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培养学生,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切合学生实际的不同要求,采用有针对性的不同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同时,学校、教师又不是学生的唯一教育者。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生天赋及身体条件的差异、家庭与所处具体社会环境的不同,原有的兴趣、习惯、能力的区别,以及与教师和班集体的关系等,都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影响。学生带着家庭、社会的各种影响来到学校,有的影响是有利的因素,有的影响则相反。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教师若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不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付出艰苦的劳动,就无法搞好教育教学工作。(2)教师的职责是多方面的。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把学生教好,即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统一、充分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这一职责要求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体力与品德;既要使学生在毕业后能承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出的要求与自然作斗争,又要使他们适应现有的社会关系,适应社会生活。这些复杂繁重的职责,要求教师必须通过艰苦细致的劳动去履行。同时,教师加工的产品,具有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这种产品是社会的主体,对社会的作用面之广、影响之深,是社会上其他任何一种劳动产品无法相提并论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劳动对象必须高度负责、精益求精。工业劳动可以抛弃不合格的产品,农业劳动可以拨掉病苗,而教师对待自己的劳动对象,既不能“简单淘汰”,也不能“回炉重造”。对于“毛病”众多的对象,不但不能简单抛弃,相反更需要教师加倍地精心培育,以百倍的热情和耐力认真地加以矫正,努力做到不让一个“不合格产品”流向社会。若对这些学生采取简单的逐出校门的措施,其结果很有可能不仅毁了他们的一生,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3)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

教师劳动的过程,是一个运用智力的过程,是一种综合使用、消化、传递、发现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统一的过程。在教师的劳动中,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换是劳动的主要手段。传递和转换就是使社会所要求的以知识形态表现出来的精神财富,成为学生个人的财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先消化知识,领会、把握知识,然后采用易于为学生接受的方式,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财富。理解、消化知识对教师来说,一般不是什么难事,难就难在“转化”上。因为学生作为教师劳动的对象,他们不仅是受教育的客体、对象,而且可以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他们时刻在吸收着各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实施教育,而且还必须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出发实施教育。而现有发展水平又时常因学生的主观努力等而变化。这就使得教师的“转化”往往显得不容易,就需要教师不仅付出体力的代价,更要付出脑力的代价,以此促进这一“转化”。教师的劳动溶体力、脑力于一体,既要消化知识,又要把握传递知识的方法,亲自去“转化”。

(4)教师劳动的能力需要是复杂的。

教师劳动的工具是教科书、教具等。教师在使用教科书之前,必须先掌握、理解它,把凝集在教科书中的智能、情感、世界观等完全转化为自身的智能、情感和世界观。这就意味着教师劳动有着比其他专业脑力劳动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与实现知识等转化有关的多种能力,如分析教材的学习能力、把握学生心理动向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板书与绘画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说服人的能力,等等。正因为当教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许多国家都做出了一般院校的毕业生要另外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专业训练方能担任教师的规定。2.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这一特点表现为: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方案,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准确地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与进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是由教师的劳动对象、资料、手段等变化性特点决定的。首先,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主要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组成的学生集体。不仅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个别差异,而且学生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都主要是社会环境影响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每年的入学、升级、升学,都使教师面临着不同于原先劳动对象的、具有新的特点的劳动对象。不同时期的人,即使年龄相同,在思想、行为、兴趣、需要等方面,往往会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其次,教师劳动的内容和手段也是不断变化的。作为教师劳动内容的教科书,会因时代的发展而表现出一定的变化,劳动手段也会由于科技的发展而多样化。凡此种种,就使得教师不能年复一年地套用固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从表面上看,教师的劳动是年复一年地按照既定的计划、程序,向学生传授既定的文化科学知识,通过重复训练形成学生的某些技能、技巧,并通过大量的言传身教,将学生思想纳入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之中,但从内在机制上看,教师的劳动是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或方法可以套用的,教师必须在劳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对教育目的、教材的理解、对教育对象具体特点的全面把握,遵循教育的规律,选择最能奏效的方法与途径来实现教育目的。这种理解、把握、选择、实现的过程本身,都包含着相当大的创造性。3.示范性

篇6:大练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师素质

社会高速发展对现代教育带来巨大冲击,高科技的应用,素质教育的提倡,新课改的进行……一系列的变化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我认为现代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素质:

一.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现代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的深刻理解:要认识到教师从事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发展、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幸福与希望的重要事业,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参与教改与教育科研: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

二.良好的职业形象

教师劳动特点是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教师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发展有强烈的示范型与感染性。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和良好习惯,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化,而教育魅力源于做人的楷模。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对祖国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对教育事业有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对学生有高尚的情感;对自己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遵纪守法。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多元的知识结构

学科教育的整体化是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学科的知识,要求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教育功能。

四.多向的教育交往

教师为实现有效教育,必须有理解他任何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建立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教师要克服个体工作意识,建立与其他教师的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工作关系。教师还要建立与家长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关系,与社会有关人员的协作关系。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进行有效的工作。素质有哪些

五.完善的能力结构

教师要有较高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能力;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目前,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素质的一项基本内涵。

六.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健康心理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学生中间,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境,保持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教师在学生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要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送给学生;教师要有宽容的心理,能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我身为教师基本具备以上素质,但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的言行举止其实就是学生们的标杆。常言所说的“啥大人啥孩子”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教师的我时常注重修身养性,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诚信做人,本分做事。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当好一名教师,要具有哪些基本素质呢?

作为老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扎实的基本功,这些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优秀的教师还应是一专多能的。语文学科更是包罗万象,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纵览千古,横贯中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十八般武艺样样用得着。虽不要求样样精通,但都要略知一二,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为课堂添彩,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方法究竟怎样才算是最好的呢?我认为教有常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怎么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使教与学互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潜心探究,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例如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我就常常使用我所谓的“艺术再现法”,我设计让学生学当编剧、当导演、当演员、当美工、当摄影等,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深入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色,要弄明白作品中的各个细节及整体布局,更要把握作品的主题。大部分的课都适用,只不过有的可拍成“纪录片”,有的可拍成“电视剧”而已。学生有兴趣深入文本进行研究,分析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一点即明。教师作为总策划对整个过程进行统领、点拨,其间要“唱”、“念”、“做”、“打”,形象地再现生活,艺术地攫取知识,不然学生会服你吗?这其中自然要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把作品的意境想象成一幅幅画面,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作品的精妙,体会作者的感悟,艺术地获取有用的知识。长期坚持,考试成绩想不好都不可能。不仅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地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陶冶。

十多岁的学生不仅渴求知识,更需要理解和友情,为此,我一直在不停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学生极易迷恋网络且能够导致不良后果,那我就下工夫学习网络知识,引导学生们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我们的教与学。而对于网游的弊端,老师只有懂一点才能说到点子上,管到关键处。课堂上与时俱进,把文本与社会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有时还使用一些新概念甚至是网络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加课堂情趣,提高教学质量。

生活中,十多岁的学生容易产生解不开的心结,诸如与家长闹矛盾、与同学闹不和、心理压力过大等。作为班主任的我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先表示对他们的理解,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推心置腹与之畅谈,引导学生以阳光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是是非非。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博士生程冠之初三时就曾因学习压力过大,回家对他母亲使性子、摔门、不吃饭、不沟通。他妈向我诉说之后,我先对其安慰。第二天我利用与程冠之放学同路的机会跟他聊,“冠之,面对中考,你是不是感觉压力挺大的?”“有一点。”“那我咋没见你在学校流露过呢?”他只是笑。接下来我顺势说:“你妈妈也够辛苦的(妈妈在专医院上班,爸爸在美国发展)。”我看到冠之脸唰地红了。“老师,我错了,你放心吧。”果然,之后他妈兴高采烈地说,陈老师,你的话真见效。多年来管理学生我一直坚持多用和风细雨却很少电闪雷鸣,用爱滋润学生们的心田,呵护他们茁壮成长。

教师还应该有爱心。老师爱学生就像母亲爱孩子一样,这几乎是所有教师的天性。而我爱学生比待自己的儿子还有耐心,学生有病了急着寻医问药,我懂得中学生的许多常见病,肚子痛区分胃痛还是肠痛,还得注意阑尾部位,是急疼还是慢疼。学生发烧了,我能琢磨出他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发烧,流感、着凉、炎症还是病毒。大病及时送医院,对小病则常常是送上一杯热茶,帮他按摩穴位,医术虽不高明,但温暖的呵护能大大减轻学生的痛苦。特别是每当送毕业班赶到最紧张的时候,早上我都会准备许多馒头、茶鸡蛋、咸菜之类解决部分学生因晚起来不及吃饭的问题,我舍不得学生空着肚子承受繁重的学习任务。每当几十个学生一起来学校看我时,收获的那份亲切的感觉真是无比的幸福。

篇7:中学生物教师的基本素质

写给走向基础教育第一线的年轻生物学教师(Ⅲ)

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 冯永康

一名能够经受在基础教育火炉中锤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对教育的执著追求;基本的科学史观;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必备的人文科学素养;不断提高的教学技能。

1.对教育的执著追求

1.1 热爱是当好生物学教师的开始

成为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当好一名合格的生物学科教师,她首先需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生物学教育的热爱;对莘莘学子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生命的美丽,在于她的生机勃勃、百芳斗艳、生生不息。

生物学科的魅力,在于她能激发学生的志趣、启迪他们的智慧,促使他们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

处在风华正茂的中学时代,一个学子从中学生物学老师那里首先学到的,应该是出自内心对生命的赞美与歌颂,对生命科学的激情与热爱。

因此,作为一个中学生物学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不管是新课的讲述、实验的操作、专题的讨论、还是复习课的知识串讲、习题演练、问题评析,都要以自身对生命的热爱,以生物学科特有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去激励学生!引导他们在中学整个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勤奋,去追求学业的辉煌,去创造人生的年华。

长期的教学实践业已证明,“相互信任、相互信赖、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进行中学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保证。”

1.2 责任感、事业心、求知欲、拼搏劲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本着正(堂堂正正)、真(认认真真)、实(实实在在)勤(勤勤恳恳)的做人原则,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时刻注意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己任的目标去激励、鼓舞学生;用良好的师德和表率作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学生;以“爱学生如亲人,视学生为朋友”的挚诚情感去爱护、关心学生;用严格的纪律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去管理、教育学生。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帮助和鼓励学生:立下远大志向,确定学习目标,树立必胜信心,学会顽强拼搏。要把理想教育、情感教育和意志的培养渗透到具体的、常规的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融会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教导;注重并善于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做到对任何学生不训斥、不歧视,体贴关心,真心帮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而要当好一个高中生物学教师,还应该不断地通过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引导学生:“领会高考思想,强化高考意识,熟悉高考知识,提高高考能力,平和高考心态。”告诫学生:“只有相信自己,才可能相信同学!相信老师!才可能走向成功!走向成熟!

总之,一个不断追求成功的教师,必须要有“依然是一如既往地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仍然在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有苦有乐”的教学体验,才有信心、有能力带领着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勤勉艰辛地走过崎岖的小道,执著、坚定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人生的美好,在于她需要不停地奋斗,不断地创新。“求知、求真、求实”,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最大一个乐趣!

2.基本的科学史观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而生命科学史中蕴涵的教育价值,对于实现新的课程目标,对于年轻生物教师的成长教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2.1 生命科学史展示了生命科学各学科形成的历史和人们的合作过程

生命科学史可从整体上告诉我们各个学科是在解决什么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也能告诉我们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怎样合作。这将有助于研究者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学习者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布拉格父子发展起来的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如果没有佩鲁茨和肯德鲁血红蛋白进行晶体结构研究的重原子法;如果没有数学家格里菲斯对DNA分子中碱基之间吸引力的计算结果;如果没有查伽夫对DNA分子中4种碱基比例为1:1实验分析;如果没有鲍林对蛋白质α螺旋结构研究中创立的建立模型的方法;如果没有弗兰克林拍摄的高度清晰的DNA X射线衍射照片中反映出的主要参数;如果没有多诺休的当面质疑和建议;如果没有沃森和克里克他们两人的亲密合作和锲而不舍的追求,就不会有被称为20世纪生命科学史上的划时代的突破。

遗传学就是在解决“遗传的规律是什么?遗传物质具有什么样结构?遗传物质如何复制并控制多肽链的生成?”等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了解清楚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这一部分的知识结构也就自然建构起来了,而且还可能由此引出新的问题的探讨。

处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各个层次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差别也会更大,而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则可以比较及时、迅速地弥补这种差别。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与学生互动、合作,也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教育和启发学生,在中学的学习生活中,必须重视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更加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2 生命科学史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

生命科学史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自然科学从本质上表现出以下特征:定量化、观察、实验、科学过程、在自我更正中完善和积累。

定量化的特点是将生命科学和数学结合在一起。例如,孟德尔就是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才发现了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的。如果没有群体遗传学家对群体进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那么自然选择学说的机制也许就不会被揭示。精确的定量化使生命科学成为人们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观察与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石。通过实验来研究事物,特别是通过精确的对照实验来研究问题是自然科学的又一突出特征。

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几乎每一个分支学科都采用了巧妙设计实验,注重观察和分析,才有了新的进展。

生命科学史显示了产生每个知识点的科学过程。例如,20世纪初,萨顿和鲍维里在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当时关于染色体、细胞分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染色体学说。尔后的10多年,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研究,发现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此证明了萨顿、鲍维里的假说。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研究过程的每一个步骤。

从现代进化论的产生(从拉马克—→达尔文—→杜布赞斯基)可以看出,生命科学知识又是在科学家对前人的结论不断质疑、不断证实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了解生命科学史,还可以培养研究者和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加深正确认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从事实中提高基本的哲学素养。

2.3 生命科学史昭示了成功的实验是与合适的选材分不开的例如,在遗传学的发展史上,从孟德尔选择了——豌豆;摩尔根选择了——果蝇;比德尔和塔特姆选择了——红色面包霉;德尔布吕克、卢利亚和赫尔希选择了——噬菌体;以及其他科学家选择拟南芥、老鼠等作为遗传研究的模式生物,等等,最终都取得了成功。

这些事实都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在中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所倡导的探究式教学,也涉及到选择探究对象的问题,要解决好所探究的问题,仍然必须首先选择好试验的材料。

因此,关注科学家筛选研究对象的做法,对于我们自身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和进行中学生物学的探究式教学,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2.4 生命科学史呈现着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科学精神就是敢于怀疑、敢于求真、敢于创新;科学世界观就是要认识到世界是可知的,同时还要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养成负责任的态度。

孟德尔——一个小小的神甫,能够在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中,通过统计、计数上万株的植株和种子,从而取得成功,不正体现出他的实事求是、敢于求真、敢于创新、坚持不懈精神的可贵吗?

科学又是一个追求发展的过程。在生命科学史中,记载着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从中挖掘出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乃至整个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实现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3.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

一个能够稳稳站立在中学讲台的生物学教师,首先需要的是在大学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通过勤奋和努力,储备的较为雄厚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基础上,还必须真正沉下心来,对高中和初中的生物学教科书,进行认真地阅读、细致地钻研,通过一定的教学经历,从熟悉教材到逐步能够驾驭教材。

3.1 继续深入奠定现代生物学的基础

面对一个走向学习化的社会,处在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要担当起中学生物教学的重任,作为年轻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充电”。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继续不间断地、有计划地重点阅读和钻研与中学生物学极为相关的大学教科书,例如,普通生物学(陈阅增)、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等)、植物生理学(潘瑞炽)、遗传学(王亚馥等)、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或人体生理学)、微生物学(沈萍)、生态学(孙儒泳)等等。这些面向21世纪的大学基础生物学课程,能迅速、及时地更新和增加教师应具备的现代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充分注意利用学校、社区的图书馆和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等课程资源,有目的、有目标地浏览、阅读一些主要的期刊、文献,作好可发挥教书用场的读书笔记等,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注意通过多种渠道,留心和了解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发展变化动态,也是必需的。

3.2 认真钻研中学生物学教科书

中学生物教学所遵循的根本是课程标准,实际操作的依据是教科书。作为年轻的生物教师,需要对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有一个清醒地认识。通过认真学习、细心钻研,达到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熟悉教学的基本内容。

3.2.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特点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科学发展三个方面,选取了课程标准中的l0个主题,并有机地融合为教科书中的8个单元,从而构建成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知识体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还设计了以基础实验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33个、“资料分析”35个、“实验”13个、“演示实验”7个、“探究”21个、“课外实践”14个、“技能训练”25个等,总计175个。这些形式多样、循序渐进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这样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将改变原来那种“教教科书”的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开创了“用教科书教”的全新教学模式。由此可从根本上杜绝一部分照本宣科的外行教员在生物教学中的滥竽充数。

3.2.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特点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都各有3个模块。每个模块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如下:

“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生物2:遗传与进化”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生物3:稳态与环境”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适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

4.必备的人文科学素养

人文科学素养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4.1 基本的哲学素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能给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以指导但绝不能替代生物学。生物学给哲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大量生动丰富的素材。早期留学欧美的老一辈生物学家,有不少获得的都是哲学博士。

在生物学的学习和研究中,理解生命科学的思想基础;学会归纳与演绎的基本方法;运用唯物辩证法等,都是十分基础的,也是必需的。

4.2 不可忽视的文学修养

在生物学的学习中,还必须注重文学作品的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同时,经常有意识地收集一些精炼的、脍炙人口的有关生物学的文学名句、诗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美。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从人文的视角去看生物学问题的素材,将生物学问题与社会文化相联系,在生物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例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题大林寺桃花》);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的《西江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等等。

4.3 有必要读一读生物科学名著和一些专业期刊

在从事生物科学的学习、研究和教学的同时,主动涉猎一些具有人文气息的生物学名著,阅读部分的专业期刊,也是必不可少的。

5.自我修炼,加快教学技能的提升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称之为教学的基本功。中学生物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可以概括为备课、上课和实验操作(含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等三个方面。

5.1 备课基本功

备教材——熟悉、把握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合理运用教师教学用书,精通掌握教科书的知识体系,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

备方法——能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灵活、巧妙地处理教材,写出完整、可行的教案。教案应体现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预知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与问题,有切实可行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办法和辅导计划。

此外,还必须不断学习、汲取现代生物科学的最新知识和学科的教改成果,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建立备课的纵、横观,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5.2 上课基本功

组织课堂教学的技能——能够并善于调控教学全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语言表达的技能——能够并善于精讲教学内容,准确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语言清晰、准确、生动、流畅、抑扬顿挫有条理,并且能适时幽默、风趣、诙谐,没有语病。

板书板绘技能——板书规范,简明、扼要,字迹工整,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能较熟练地板绘生物简图并具有科学性。

多种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技能——为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合理恰当地运用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直观教具、演示实验以及多种媒体电教手段(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并注意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多种教法的协调运用和优化组合。

此外,能够力求依据现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重视撷取现代生物科技新成果、新信息,组织、进行本学科科普性质的教学业务专题讲座,用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热爱生物课学习的情趣。

用“心”施教,不仅体现着一个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体现着对学生的高度关切;也体现着一个教师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

5.3 实验操作的基本功

5.3.1 应有较强的组织、设计生物实验课教学的能力和熟练进行实验演示、操作的技能以及生物标本的采集、制作能力。要有体现标本采制技能的作品和教具等。

5.3.2 能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镜,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和徒手切片,学会做简单的生理、生化实验,学会正确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懂得实验原理,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5.3.3 能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生物科技活动。例如:“辨认校园植物”、参加“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活动、美化绿化校园等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能指导学生撰写生物学小论文等。

这些基本的教学技能训练,要求教师做到:理解每一项教学技能的含义、作用,掌握其类型及应用要求,并能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征,将各项教学技能熟练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篇8:素质教育中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音乐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师素质是教师育人过程中稳定、必备的职业品质, 是教师职业形象、文化知识、育人能力等内在涵养的总和, 因此, 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有献身教育、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师德。而且还要具有广博的音乐知识, 过硬的歌唱、识谱、舞蹈、器乐等扎实的技能技巧, 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和科学的教学管理能力。

1. 广博的知识对教师的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音乐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它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增长知识、技能、技巧, 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 使学生通过音乐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因而,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 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相关的学科, 自己的知识面广, 在学生中才能有威望。

2. 正确的示范能力。

作为音乐教师, 既要一专, 又要多能, 尤其是正确的歌唱、律动、表演等示范是融合教师的技术、知识、技能、身体素质为一体的职业技能的体现和衡量教师素质的又一特征。正确的示范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教师教学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 先讲述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 拉纤人的悲惨生活, 让学生自己表达出对这种制度下的民众生活的感受, 对思想进行一次净化, 接着引出乐曲的主旋律, 然后从乐曲的曲式、节奏、力度、旋律的进行、音程的级进以及乐器的选择运用等内部结构逐步分析理解, 很快让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调动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再加上运用直观教具, 很快让学生都能用带有情感的词语来讲述内心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使学生懂得音乐来源于生活, 反映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 要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

1. 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

事业心的强弱, 反映了一名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为此上课时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音乐课, 让学生在每一节音乐课中都有所收获, 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要求学生做到的, 老师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学生唱歌时挺胸、收腹、眼平视、牙关打开等, 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否则, 教师在学生中将失去威信。

2. 教师必须把德育教育贯穿教学的始终。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优良品德和行为、艺术修养、美的情操, 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必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的教育和培养。音乐教育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其本身就蕴含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3. 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

音乐教师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业务能力的强与弱, 是衡量一名音乐教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 音乐教师首先要求专业技能精湛, 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 同时还应掌握其他一些学科的知识, 并能把有关的知识与音乐结合起来, 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只有不断地学习, 不断刻苦钻研, 提高业务, 学而不厌, 积极探索和掌握教学规律, 使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浓, 主动性高, 教学效果才更明显。

总之, 音乐教师从提高自身素质开始, 不断培养出符合二十一世纪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正如马克思曾说过:“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对于孩子们的培养, 音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乐 (歌) 曲这个浩瀚的海洋里, 正直, 勇敢、仁爱、创造等优良品质都会如涓涓细流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化成优秀的品质释放给整个社会与人类。

摘要: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全面、整体的素养、气质, 使学生们不仅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其中音乐教育起着积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上一篇:星五小学红十字会爱心义卖活动方案下一篇:数轴绝对值相反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