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改汇报材料

2024-05-13

小学教改汇报材料(共11篇)

篇1:小学教改汇报材料

小学教改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下面我把我校最近开展的经典诵读和写字活动情况给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汇报一下,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

10月22日,我们xx教委在xxx小学召开了教改现场会,我校与会的六位骨干教师会后深受鼓舞。第二天,我们立即召开了全体教师会。在会上,我校结合xx教委的课改精神以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周历,决定从最基本的抓起,那就是经典诵读和写字。

对于经典诵读,我们学校选择的是《中华经典诵读文库》,因为这本书分低、中、高三种读本,所选编的内容都是些著名的古诗词和一些优美的散文,低年级的带有拼音,内容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背。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要会背一首古诗或一篇短文。诵读是时候,低年级的有老师领读,然后让学生自读、相互读、比赛读直到熟读成诵。中高年级,先有教师略通诗意或文意,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老师巡视相机指导,最后,学生熟读成诵。那么,老师怎样检查学生的诵读结果呢?单靠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这个时候,各班规定有小组长负责,会背的同学,可以当堂背给小组长听也可以在课下背给组长听,然后,小组长把组员背诵的题目和熟练程度记录下来,以备老师检查总结。小组长会背后找班长背诵,同样班长把各位小组长背诵的情况也记录下来,然后交给老师。第二天,上课的老师根据这两个记录再进行抽查和总结。这样,老师就对班里的背诵情况了如指掌了。另外,为了巩固课堂效果,每天下午放学各班排着队走的时候,边走边背诵当天早晨所背诵的内容,那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美妙童声,吸引了众多家长驻足观瞧!同时,我们学校还规定,到期中和期末的时候,学校举行两次诵读比赛,设立多种奖项,在会上还要对各班进行一次大总结,对于背诵多的同学,全校通报表扬并进行物质奖励。学校采取这样的举措,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在写字方面,我们学校统一购买了写字本,2——6年级每天练字一张,1年级写拼音字母一张。写的时候,各班统一练字内容,由老师指导书写。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有我校的四年级语文教师陈衍林老师,他每天都要在黑板上画10个田字格,要求学生每天练习10个字。在练字的时候,陈老师首先在黑板上示范,让学生看清他的书写笔顺,以及如何起笔和收笔,他边讲边写,然后再让学生写,学生写的时候,他在下面巡视,不时地纠正学生的坐姿、执笔方式、字的间架结构等,等学生都写完了,然后他在示范下一个字,同样是一丝不苟的极有耐心的一笔一画的教,本来规定的20分钟写字时间,而陈老师每每却花上30分钟左右才能完成,这样一节课下来,陈老师每天都要累的手臂酸麻,但已到退休年龄的陈老师却乐此不疲,用他的话说:只要学生能把字写好,累点不算啥。现在,我校的老师纷纷效仿陈老师的办法,有的为了节约时间,课下提前在小黑板上画好田字格,然后和学生一起在规定时间内练字,用老师们的话说,这叫教学相长。对于班里练字练得比较好的学生,我们充分利用好班内“学习园地”和校内的“宣传栏”,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在里面,以激励所有的学生练好字,写好字。同时,学校还向各班提前下了通知,学校决定在第15 周进行写字比赛,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练字的情绪更加高涨。

由于我们刚刚开展此项活动,肯定在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但我们相信,在xx教委的指导下,在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堂会越上越精彩,我们的教改之路会越走越宽广,xxx小学的明天也会越来越灿烂。

篇2:小学教改汇报材料

随着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我校的教学工作在县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逐步从理念走向实践。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我们在课改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几年的课改试验,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主抓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科骨干教师一起带头上学习课、示范课;全体教师之间进行互相听评课制度,校长及主抓教学的领导必须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中层领导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每周四下午进行集体备课,交流经验,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营造了浓厚的课改氛围。把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去。

二、积极创造学习机会,为了使教师能尽快感受新课标理念,领悟新课标精神,学校创造各种学习机会,2011年学校领导带领骨干教师到杨坝中学参观学习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回来之后,对教师们进行了二级培训,起初的改革可以说是热情多于思考,在中学推行“三三六”教学模式,小学实行参与式教学,经过一个月的试验,老师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学生是自主了,但只注重了形式改变,忽视了内涵的借鉴;本该一节课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一来至少需要两节(一节预习交流课,一节展示课),教学任务不能按计划完成,课堂评价与激励措施不到位,导致发言的学生几乎都是优生,后进生

只是“点缀”,这样以来,两级分化依然严重,单一的模式也极易产生学习疲劳。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最终,我们决定在借鉴“三三六”“参与式教学”经验,晚自习由原来的两节改为现在的三节。要求教师们要以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把重点定位在学生“学法指导”和“培养能力”上。以启发式教育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倾听、发言的好习惯,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技能。

三、继续坚持以活动促教学,切实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设了音乐、乒乓球、篮球、羽毛球兴趣小组和学科兴趣小组,把每天坚持一小时的课外活动,与阶段性汇报表演作为考核评价机制,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了全面加特长的教育模式;定时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提升家长的素质,改变家长的观念,通过家校互动,促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四、通过近几年的课改,我们从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制约课改的进行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下使我们从中总结的问题:

1、客观现象:

我校是全县最偏远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家长意识不到位,对子女的教育管理意识狭隘; 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学生的课业更是无从指导;我校教师结构形成复杂,专业教师缺乏,骨干教师调动频繁。

2、主观现象

教师备课不能有效的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有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的现象;年轻教师多,对教材、教参研读不够,不能有效地把握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达不到教学要求;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不够,对学困生的关注,只是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我校课改工作走到现在,根据外出学习和自身经验的积累,已初步形成了阶段性总结,制定了课改实施方案和课改工作制度,把课改工作与教师考核和评优选先相挂钩,让教师知道,只有改才有出路,才能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成绩。

展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我们将以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张扬个性相结合模式为主题,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改革,寻求更适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改做到实处,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篇3:材料力学教改体系研究

作者根据“材料力学”教学及考试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结合本科学生的特点, 在材料力学的讲授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 效果理想。

1 《材料力学》教学改革

1.1 理论联系实际, 将工程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充分结合

材料力学是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理论, 是一种思维方法, 为工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目前材料力学教学内容未能随学科的发展而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教学方法落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抽象的图示很难和工程挂上钩, 初学者不理解所学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兴趣不大。笔者在讲授时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将工程实际问题贯穿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中。

比如在讲解绪论时,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材料力学的研究任务, 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在黑板上画一座桥式起重机, 和学生一起讨论起重机安全工作的条件, 大多数学生提出大梁和钢索在工作时不能破坏, 这样自然引出强度的概念。为保证吊车运行平稳、振动小, 学生能思考到大梁变形和位移不能过大的问题, 建立刚度的概念。经过启发学生讨论千斤顶失稳问题, 稳定性的概念也会深刻的印在学生脑海中。随之提出安全和经济的矛盾关系, 自然引出了材料力学的任务。

用材料力学的知识和公式解释工程现象[3],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理解知识,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学以致用。例如用公式Me=n/9 549N解释为什么低速轴比高速轴直径大;用扭矩图解释为什么不把主动轮放在轴的两端;用梁横截面正应力分布规律解释为什么铸铁梁截面关于中性轴非对称等等。这些用材料力学知识解释的现象, 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感觉这些力学知识离自己这么近, 不再触不可及, 真正体会到这些知识是有用的。特别是在用梁截面抗弯截面系数解释梁竖放比平放好时, 学生都抬头看着头顶的房梁, 发出感慨。

1.2 加强材料力学实验

材料力学实验是“材料力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使学生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与应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理论与实验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被实践所验证,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不能相互取代。除了理论教学教授得法外, 还必须有实验教学共同完成, 实验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 但是材料力学实验并不应当停留在单纯理论的验证上, 而必须将培养学生能力作为重点, 开设学生独立实验,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入, 对实验操作也做到心中有数, 为此, 实验课应侧重三个阶段的培养, 即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独立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应该借助现代力学手段,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 以往由于实验设备数量有限, 大部分实验都是演示性实验, 主要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科学作风, 启发学生的开创思维, 应创造条件采用开放实验室,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 让他们有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 以充分发挥设备资源的潜力,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切实把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密切结合起来, 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较为形象和深入的理解。

1.3 突出材料力学研究思路的讲解

在每一个变形的讲解中加强按层次组织教学内容, 突出一条主线, 即:实际问题→力学模型→约束反力→内力 (图) →应力分布规律→最大应力 (应力状态) →强度条件→强度计算[4]。这样学生对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非常清晰, 每讲完一个问题笔者都会去问学生下面该涉及什么问题, 了解了研究思路, 学生就很清楚接下来该讲什么了。内容结束时, 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能说一下本课程都讲了哪些内容, 是按什么方式展开的。通过这种方法, 学生一致反映找到了书中的骨架内容, 体会到了将书由厚读薄的过程。

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获取知识, 更要能独立运用知识。明确了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后, 要求学生每人写一篇小论文, 题目范围是“关于××问题的设想”。要求写明工程背景, 应用力学的内容, 力学模型的描述, 准备解决的问题等。不求答案完整、设计完善, 只求广开思路, 从不同的方面应用力学知识, 尽量具有独特、新颖和实用性,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经过构件的力学简化图示、外荷简化、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及合理性分析等内容, 完成了学习的飞跃, 使力学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在实践问题中引入理论, 加深理解, 调动了积极性, 开发了创造力。

1.4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方法上, 应该有利于识别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而不是只考学生的记忆力。我们改革了单一的闭卷笔试的方法, 分别采用了开卷笔试、大作业、读书报告、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符合课程内容特点的考试方法。不仅减少了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 还起到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为了便于考核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考察学生查阅、收集和利用有关资料的技能。我们采用了在北美一些国家比较流行的“一页开卷”的方式, 即考试时学生带上由任课老师事先发给的空白试卷一张, 学生可以在纸的正反面写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这一过程, 就是对重点知识的归纳、提炼和总结的过程, 等于把教材读薄了。

1.5增加自学内容, 培养自学能力

当前, 一些学生满足于上课记笔记、下课补笔记、复习考试背笔记, 是缺乏自主精神的被动学习, 既不利于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也影响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大学生既有独立、自主的要求, 也具备形成这种能力的可能性, 加上如今学时少、教学内容多, 所以教学中应适当将一部分章节作为自学内容。例如直杆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提高弯曲强度和刚度的措施和交变应力等知识, 均要求学生课后自学, 未在课堂讲解。自学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学生自己搞清楚比听老师讲清楚印象深得多, 只有自己真正理解的知识才会使用。

2结语

材料力学及教学改革及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本文中提出的观点及建议在作者的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与国际接轨, 我们应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改革, 并在改革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 逐步完善。

摘要:针对材料力学课程的重要性, 在参考诸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结合本人独特的观点, 对提高材料力学的教学质量提出新的教改措施, 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材料力学,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玉山, 王锐.关于材料力学教学方法的思考[J].山西建筑, 2008, 34 (1) :212-213.

[2]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3]刘鸿文.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篇4:小学教改汇报材料

关键词:材料物理;材料设计;材料选择;专题讨论

中国分类号:G301

1、背景与意义

材料物理是材料科学与物理学的交叉科学,是材料科学与凝聚态物理领域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属高新技术的前沿科学技术专业,并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以及广泛的技术研究开发潜力。

材料物理作为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及材料化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一般来讲,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解、掌握材料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当前的前沿科学问题,学习并领会技术创新思想,提高学生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继续发展的基本技能和竞争能力。材料物理课程的学习的目的是使掌握物质的微观结构、组织形式、运动状态、物理性能的相互关系,掌握材料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重要的实施方法。因此是是相关专业学生全面且深入认识材料性能起源、材料性能与材料形态关系最核心的课程。

2、教学与教改的方式、方法探讨

虽然从材料物理学科的本质定义,材料物理课程讲授部分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材料的物理原理、物理性能和材料组织结构等的基本依赖关系;但材料物理的意义仍可以概括成2大不同类别:(1)对材料物理前沿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对基于材料的物理学过程的发展和演化;(2)从现有的材料物理基本理论出发,进行基于应用的材料选择和设计开发。

而对于本科教学,尤其是材料化学专业的本科教学,教学的进一步目的是使学生学以受用,能够从材料物理的基础知识出发,能够从材料的成分结构等开始理解设计最终的使用性能。如果学生毕业后从事材料的工程开发或者应用,其能够从知识层面根据应用目的,有的放矢的选择材料或者考虑如何设计新的材料,则可以避免材料工程中很多耗时耗力、又有时依据不足的炒菜时方法,极大提高产业的效率,也可标志学生在未来工作单位的优良信誉与水平。

2.1实现思维引导和知识利用的核心思路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具有从材料物理基础知识出发设计选择材料的能力,在材料物理的教学中,除了讲授材料电学、材料磁学、材料力学、材料光学、材料热学等相关知识以外,需要设计一个大的思考讨论专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应该说知识是基础,如何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这些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工具;同时略微枯燥的物理知识有了实用意义,也会激发学生掌握知识的热情。因此对合适的设计这样的一个思考专题,让学生可以在这种专题中得到学以致用的锻炼,是该课程教改的灵魂。

2.2实现思维引导和知识利用的细节注意事项

为了能够通过完成专题讨论,达到锻炼学生利用材料物理知识选择和设计材料的能力,专题设计必须满足两个要求:(1)能够培养学生从从材料性能的物理机制出发,以自己对材料物理知識的掌握,进行进一步研究学习,设计和选择相应材料。(2)避免学生从互联网上直接找到相应的中文文献,进行简单修改润色完成任务。当学生无法直接寻求到答案,只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利用自己掌控的材料物理知识,一步步思考,实现对具体材料的设计与选择。进行掌握灵活应用材料物理知识的终身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两点,尤其是第2点,作者认为只能通过任课教师整理大量的备选专题题目,每组学生必须从教师备选的题目中进行选择,不同组不能重复选择。只有通过教师有目的提出备选题目,才可以可以最有效的避免学生非常容易的从文献里获得数据和信息,敷衍完成专题任务。应该说,查阅文献是很多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从锻炼学生思维,让他们学会从基础材料物理知识运用到材料实践中。

在教学中根据时间可一至多名学生共组,选一题目,成绩以同组同分形式给出,更加讲解成绩和答辩成绩给出专题讨论的总成绩,但为了避免组合里有学生不实质参与,可采用讲解PPT的同学不可以答辩回答问题的形式。

2.3建议题目

根据细节注意事项的考虑,作者认为可以设置一些多性能考量的交叉问题,并把性能指标虚化,设置让学生深入考虑的备选题目;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部分备选题目如表1所示。

表1专题讨论的备选题目

2.4效果分析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完全理解题目含义,寻找到正确思路后是有能力从材料物理基础有理有据分析并精美的讲解清所选问题;由于一些备选题目画定的性能范围并没有定性,所以让学生并没有直接的办法查找文献,但也给他们按照其能力发挥留了余地。在明确增加学生准备问题过程中和老师交互和被指导环节后,在上述专题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实现良好的效果。

3、结束语

篇5:小学教改汇报材料

本学期来,我校在区局、镇教育组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以教育改革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教改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情况如下:

一、强化教学内部管理,以制度强化教学管理

我校教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求进步,以机制求活力”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了“艺术导航,引领卓越”的教育理念,以艺术教育为引领,大力开展以“课堂教学艺术”、“学校管理艺术”等的艺术教育,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1.学校实行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教育教学目标责任制,对教师进行动态管理;修订和完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职责,实行了教学教研工作教研组长负责制,在教学常规中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主动性。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修订和完善《塔北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3.为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实施每月教学常规检查。每个月学校领导亲自参加每月的教学常规检查工作,严格对每位教师的备、教、改、辅、听、评、析等日常工作,实行“多劳多得,奖勤罚懒,质优多得,提高质量”的原则,并将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4.坚持单元测评制度,每次测评,要求教师要认真组织,严格批阅,并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评价,查漏补缺。1

5.加大培优补差的力度,根据学生单元测评实情分析,我校制定了培优补差计划,目标,要求教师认真落实,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有针对的进行辅导,特别是四至六年级优等生的辅导。

6.坚持开展备课,听课和校本教研活动。我校坚持每周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都要开展一次以上的校本教研活动。本学期,我校认真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互听互评活动。陈树珊、林仰丽、洪晓东等老师主动上公开课,洪跃娟老师举行校、镇性小学数学专题知识讲座,展现了教学新理念,凸现教学新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听课按《两常规一制度》要求。

二、积极优化课堂教学,以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1.构建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我校将“艺术导航,引领卓越”教育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开展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活动,通过活动,逐步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局面,大多数教师开始运用“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和构建学生精神生命的过程。

2.推进特色教育,凸显教学品牌

为了推进特色教育,凸显教学品牌,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学校在以课堂为主阵地的同时,认真开展学科竞赛和艺术特长教育,紧紧依托音乐、美术、书法、体育、信

技等特色科目,认真进行学生艺术、特长的培养,本学期我校开展了“我是一名文明向上学生”的征文比赛,其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已向揭阳日报小学生教育周刊投稿;学校还举行小学生规范汉字(硬、软笔)书法比赛,其中五年级洪嘉阳同学的软笔作品代表白塔镇参加区、市比赛还荣获三等奖;六年级洪乔森同学的硬笔作品参加蓝城区小学生规范汉字硬笔比赛荣获三等奖。另外,学校还开展象棋比赛和手工绘画比赛,涌现了一批小画手和能工巧匠。

三、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以师资促进持续发展

目前我校35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70%,针对青年教师增多,素质教育对教师要求日益提高的现状,学校强化内部造血挖潜。

首先是积极选派学科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获取先进的课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

篇6:杨立娟教改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欢迎各位的到来,坐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我真是倍感惭愧,从我个人来说水平不高,能力有限,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见谅。

下面我先把我校的教改模式进行简单的介绍。

新一轮教改以来,我校根据“优生资源严重外流,学生底子薄,成绩差”等实际情况,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尝试了符合我校校情的“5-3-6”课堂教学模式。“5”是建立五个目标

以学习兴趣为主导;以课前预习为基础;以合作展示为平台;以当堂检测为反馈;以全面评价为动力。

“3”建立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预习—— 展示——检测

我今天讲的“三角形的边”就是根据这五个目标、三个环节来进行的。

我以同学们熟悉的姚明入手,一步是否能走3米?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本学段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设立导学案,让学生成分利用自习时间,把一些简单的概念性的知识经过自己动手、动脑,稍一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可在小组交流,展示

中解决,对于学生共性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

在这样的预习、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加强了集体荣誉感。

在学生展示环节中,学生要充当教师的角色,这就需要他们课下充分准备后才能进行,这要就提高了课下预习的效率,也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而下面的学生不是简单的听众,要带着问题听,要对演讲者产生质疑,要帮其解答问题。这样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相互点评的过程中,是学生互相查漏补缺,并在评价过程中享受小主人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自我得到了提高。

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活动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又利用已有知识加以验证,既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有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

我们都懂得一个问题“知识的创新,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们在平时练习就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练习设计中,不要只为让学生会而练,而要在练的过程中追问一个为什么,从中发现解题技巧,总结学习方法,达到能力的提升。

当堂检测是一必要环节,学习毕竟不是只要热闹就行,课改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而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学生活动过多,学生纪律容易松散,对自己要求就会放松。加上课堂检测这一环节,要求当堂知识当堂掌握,用检测进行鞭策,加强了学生的紧迫感。

在我校的5-3-6环节中,“6”是在6块展板的背景下,建立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正副两个组长,他们有详细的工作分工,把组员承包到人,再按成绩编号,这样既便于小组管理,又便于老师进行分层次教学。结合不同号段的学生设计习题,便于成绩的提高。

由于教改处于初级阶段,在推进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困惑着我们,如:学生课下预习不认真,有抄袭导学案现象,课上展示环节不积极参与,课上纪律松散等,上课往往前松后紧,讲不完课等,导致效率不高。

篇7:小学教改汇报材料

教师在两节课中,都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方法为目的,体现课改新理念,运用导学案,完成了明确的目标任务,采用“读——悟——析——辩——究”的正确方法,教学思路清晰,得当的小组加分激励评价机制的恰当运用,学生课堂上学习表现积极活跃,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作为同是八年级任课教师的我,有了更切实有效的收获,现将本人对这两节课的听课感受汇报如下:

对于老师所做课的评价:

突出的优点:

1、以一首优美的民歌录音导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民风民俗之美,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师以溢于言表的大爱、饱满激情的投入、富有亲和力的表现,对学生学习激情的调动有很好的点燃。

3、注意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要求学生阅读时用笔划出优美语句。

4、抓住了语文学习以读为主的关键,自由诵读、个别阅读、问题导读、挑战阅读等不同阅读形式的运用,尤其是教师的示范阅读,更起到了率先垂范的引领作用,达到了较好的阅读效果。

5、导学案中设计的待探究问题后面,都有关于作答方法指导的“温馨提示”内容,人性化的设计,对学生作答题目有很好的启发。

6、在各教学环节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突出学习重点。如给生字注拼音环节,强调易错字,找出疑难字;在课文内容感知环节注重找表达内容的异同和不同内容的表达关键。

个人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

1、各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应再精打细算一些。如录音导入时不必播放整首歌的录音。

2、本节课作为学习本文的第一课时,对课文的阅读还需要再深入一些。

3、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语言表达再严密一些,问题要求再具体一些。

对张老师所做课的评价:

1、以清晰的教学思路,沉稳持重、有条不紊地进行各个教学环节。并对学生展示适时引入恰当的评价,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第三大题第1小题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学会把握课文内容,抓住重点,比较阅读,同中求异。

3、第三大题第2小题问题的设置,由文本内容自然引出,使学生对课文的赏析达到渐入佳境的效果。

4、第四大题第2小题内容注重对学生甄别与发现能力的培养,能结合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设置问题,并以书信形式表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问题提出前先做铺垫,语言表达婉转,体现对学生人性化的关怀,如第五题。

6、整个问题的设置由对字词的考查到对内容的领悟,由对文本的艺术赏析到对生活体验的独特品味,体现由点到面、由大略到局部、由浅思考到深领会的渐进赏析过程。

个人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

1、对阅读展示环节的处理,应在寻找阅读方法上求新,提供让学生展示自己独特理解和阅读个性的平台。

2、督促每个小组共同参与课堂,讨论、展示、评价、补充,追求更为活跃的课堂氛围。课改融入科技成分方面也应有所尝试,若展示一些少数民族盛大节日活动场面的图片,会有更好的课堂效果。

篇8:教改工作汇报提纲

一、2009年教改工作存在不足:

1、没有很好的跟踪听课,无法全面掌握各课程的具体教学改革实施情况。

2、没有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老师在实施教学改革进程中不知道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有没有真正获益。

二、2010年抓教学改革工作的思路

以学生能够胜任该专业就业岗位为基础目标,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每个专业挑选1到2门专业课程实施全程跟踪、评价及反馈,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本系教学改革的目标

1、配合各专业负责人构建5个专业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2、各专业挑选1到2门专业课作为系教改课程,进行前期的预审和指导,实施过程的跟踪听课,评价和对学生的调查评教,以及课后的反馈,总结和交流。

3、各专业挑选1到2门专业基础课作为系教改课程,改变基础课各专业学习内容都一样的状况,不同专业的授课内容也根据专业课的需求进行改革,并跟踪听课、评价及反馈。

4、对本的教改课程实施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改变结果考核的惯用试卷模式,实行任务驱动的结果考核方式,有效的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及作弊的现象。

四、抓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做法

1、课程体系改革

1)配合各专业负责人进行企业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各专业的主要就业单位及就业岗位。

2)由就业岗位总结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3)根据职业能力推导专业课程

4)根据专业课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制定相关专业基础课

2、课程内容改革

1)专业课课程内容改革:

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分项目分阶段进行。(举例)

2)专业基础课改革:

我系有专业基础课老师进专业教研室的优势,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在学期前和专业课老师开座谈会,归纳专业课所需本专业基础课提供什么基础能力,使专业基础课老师分专业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计及实施。(提个建议,建议每个专业教研室老师都有其他相关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材,教改期间不仅对本课程进行教改,还要了解自己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了解平行课程,上承课程及下接课程和本课程的关系)

机械制图:由1学期变为1学年,将机械制图测绘和机械CAD融入课中。第一学期,讲解基础知识和概念(应对中级及高级制图员),第二学期针对本专业的零件学习三视图、零件图、装配图的画法及标注,并进入相关专业实训室进行测绘。改变以前所有专业只学一门课,专业知识到专业课才能接触,不知道专业基础课对本专业有什么帮助的状态。(举例)

3、教学方式改革;

在系教改组的指导下,由教改秘书结合各专业负责人根据各专业课程的性质不同归类(设计类,制造类,概论类等),制定相关教学方式的一系列标准,给各位老师进行培训,使大家改起来有章可依,更轻松。(举例)

4、考核方式改革:

制定考核方式相关规定,确定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制度形式下发,并将过程考核的考核标准的格式发给老师,统一进行改革。结果考核摒弃之前期末考试试卷的传统模式,打破常规,出综合题、发挥题、论述题、设计题等,某些课还可以现场操作为考试内容,使老师没有重点可画,学生没有作弊条件,真正考核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是另外一种变相的过程考核。(举例)

5、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

1)、要跟踪听课,每1到2周提供本专业各课程的教改情况、改进意见汇总系部并逐个反馈给老师,使老师在讲课时边讲边改,真正达到教改的效果。

2)每两周各专业分不同时间随机抽取学生召开专业学生座谈会,由教改秘书和专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在座谈会过程中对同学们提出的有用意见不记名记录,对于学生所发牢骚或不合理意见耐心解释。记录结果不做老师考核依据,只是作为渠道反馈给老师,使老师在讲课

篇9:教研教改工作情况汇报

——西井中学教研课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我校自去年11月进入学案教学实验阶段以来,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实现教研课改紧密结合,教研课改相互促进,务求实效。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关于校本教研工作

为了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教研工作,开学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学期初制订了学校及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进一步健全了教研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了教研工作制度,为教研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

2、加大执行力度,将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按照学校教研计划,每周各教研组组织听一节公开观摩课,同组教师参加。周四下午,除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研任务外,对本周所讲的公开课进行评议,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根据县局安排,结合学校实际,我校于2011年10月开展了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积极落实学案教学理念,精心准备,积极尝试,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对学案教学课堂模式进行了大讨论,经过反复讨论,进一步制定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一主五步三合作13122”教学模式。

4、进行师徒结对活动,注重青年教师培养。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偏多的特点,本学期开始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以此提高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

5、组织我校四名青年教师代表黎城县农村初中参加了长治市教学技能大赛。通过教研,广大教师进一步确立了课改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明显改变,能积极尝试学案教学。通过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形式的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学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增强,自主学习的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二、关于课堂改革工作

自从全县课改实验全面铺开以来,我校的课堂改革也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全校师生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经历了从一个机械模仿照搬到冷静思考、自主探索的转变,结合学校实际,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

1、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亲自参与,制定教学模式

为了真正将课堂改革落到实处,务求实效,学校贾校长结合自己外出参观感受和学校实际,多次组织分管领导、教研组长、优秀教师开展讨论交流,确立了我校的“一主五步三合作13122课堂教学模式”。

2、注重宣传讲解,转变教学理念,落实课改行为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我校的教学模式,校长详细讲解了我校模式产生的背景和依据,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摒弃陈旧落后的“满堂灌”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各班科任老师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再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各班按照学校要求统一编排小组、精心挑选小组长、设立积分制度、开展优秀小组评选活动,真正将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学校校长和分管领导不定时到教室观课,对于教师的上课行为给予及时的点评和指导,纠正教师教学中的不良做法,对于自以为是、我行我素的“满堂灌”课堂,视为违规,通报批评。

3、初步取得效果,继续深入探索,争取更大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师生逐步对课改必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尝试和大胆的改革,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均有所增强,大部分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激励评价能力、与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均有所提高。

我们决心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健全激励机制,积极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注重检查督促与帮助指导相结合,将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务求领会课堂改革的实质,真正实现教学成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双丰收。

总之,学校坚持教研、课改相结合的原则,踏实工作、大胆创新,形成了“以教研促课改、以课改促教学”的浓厚氛围。我们决心在今后工作中,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务求教研的实效、课堂的有效,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西井中学课堂改革教学模式说明

篇10:教改实验总结材料

我校教改工作主要有“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和“诵古诗、巧识字”等两大块组成。

““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教改宗旨,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快乐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各项能力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我们学校的教改模式““三三六””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突破口,以“重个性、重创新、重探索、重迁移、重情感”为策略,初步构建了“激趣引入--展开思路--展示自学成果--拓展迁移”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已在各个班级推广使用,并定期对各科教师进行考评,效果明显,效率提高。

“诵古诗、巧识字”,这一课题已在我校实验几年了,顾名思义就是背诵古诗词,并认识古诗中的常用汉字。实验的重点班是“学前班”,因为学前班的教学内容较少,不至于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学前班的幼儿可塑性强,学习兴趣浓厚,他们背诵古诗就像歌谣一样兴趣盎然,在幼儿背诵古诗的同时,让他们认识一些常用汉字,为他们以后的阅读、写作等奠定坚实的基础。1——6年级的小学生每周一首,轻松学习。

在这项教改实验中,重点实验班级——学前班的教材选用的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必须背诵的古诗70首,以及专家推荐的古诗30首,共计100首古诗学前班一个学年全部学完,同时还可以认识1000多个汉字;教学进度是平均每周两首古诗,进入一年级以后改为每周一首,教材选用的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专家推荐的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及其它简单易记的诗歌,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背诵积累的一项兴趣内容。

实验证明,每周两首古诗学前班幼儿可以轻松掌握,别看每天只用二十多分钟的古诗教学时间,可孩子们每天反复地朗读、吟诵天长日久这些古诗就刻印在幼儿的脑海之中,终生不忘。

实验成果:

实验第一年我执教的实验班学前一班,共34人,其中入学年龄满5 岁的只有16人,学年结束背会100首古诗有27人,占80%,其4人也会背85首以上,占12%,3人会背60首,约占8%;识字效果相比有些参差不齐,其中认识一千字以上的有9人,占26%,认识七八百的有6人,也有的只认识二三百。有的家长说,就算孩子一字不识,5岁的孩子能背诵这多古诗他们也觉得不可思议啊!现在这些孩子大都上了三年级,他们在阅读、写作上表现出很浓厚的学习兴趣,基本功显得很扎实,师生们乘胜追击,一年级后按每周一首的速度进展得也很顺利,现在他们已背诵古诗200多首,识字量也比同龄孩子多!

前年,这项教改在我校学前班全面铺开,由于孩子们入学年龄大部分不满5岁,我把教学目标减少为每学年90首,识字800个左右,80%孩子能完成预期目标。现在这些孩子大都上了二年级,他们在上了一年级后按每周期一首的进度,现在已背诵古诗150多首,识字、阅读也比以前的二年级学生基础扎实。

去年我执教的实验班是学前二班,共36人,其中入学满5岁的只有6人,因为入学年龄偏小,我把背诵古诗的数量减少到一学年80首,识字800个左右,80%的学生可以背会这80首古诗,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识字效果也不错。现在这些孩子已在一年级就读,他们也背诵古诗百首以上,学起生字来很轻松!

今年我校的学前班共三个班,由专职教师教三个班古诗,尽管孩子们的入学年龄在4岁半左右,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第一学期结束他们已学习古诗35首左右,识字也不少,深受家长、社会的好评!

存在问题:

(1)由于社会原因(幼儿园收费相对较高等),孩子入学年龄偏小,孩子们差几个月就会有明显不同,更何况有的孩子入学时不满4岁,怎能达到预期目标?

(2)由于我校地处农村,留守儿童急剧增多,造成很多孩子无人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连孩子的温饱都难以保证,更没有精力、能力去关心孩子的学习了!

(3)农村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设备不够先进、资源紧缺等因素都制约着教改实验的发展!如果是在城市学校开展这项实验,效果一定会更好!

篇11:教改研究交流材料

--教改研究交流材料

赵承钢

各位同事:

大家好!承蒙领导厚爱,又给了我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课堂教学的感受。有句话叫受宠若惊,在激动之余我也有许多惶惑,因为我自己也是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探索这条路上的寻路者,还没有积累足够多的经验,没有取得足够好的成绩,更谈不上总结经验自成一家。我曾经在我所讲授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程中开始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这些体验与感受在去年的教改交流活动中已经向大家做过汇报,所以接到这个交流任务后,我搜肠刮肚地想,我还有什么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的。幸好这样的思考还算是有收获的,我想起了我这几年做过的一些工作,看起来互不相关,而在思考中我突然发现了中间的联系,于是我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思路线索,那就是原来我们一直在单纯从讲课者的角度,围绕课堂来说教学质量,根据大纲来衡量教学水平,此时,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了,让我们去听一听讲台下的声音,去猜测一下讲台下的心态和需求。所以我这一次的交流题目是--从接受者角度反思课堂教学。

先说说我这几年做的几件事吧,一个是面试辅导,我办过几次面试讲座,当过面试考官,也辅导了一些毕业生的面试技巧;一个当然是老本行课堂教学;还有一件事是参加学校的讲课大赛;今年又被学校点选为第三届教学技能奖文科组的评委。

听起来有点杂,是吧,这几件事有什么关联呢?我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面试成绩会高?让你的考官喜欢!怎么讲课在比赛中可以拿高分,也是让你的评委喜欢。引申开来,什么样的日常授课可以叫做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呢,还是让你的学生喜欢。这几件事的内在联系已经理出来了,教师这一行,课不是讲给自己,而是讲给台下的人。不是讲到自己满意,而是讲成台下的人满意。

在更多的时候,学生比评委更具有权威性,因为他们才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我们讲课的价值最终体现,是我们的权威评审。他们可能很少有打分的机会,但是他们有走神的自由和权力。现有一句话炒得很火:“教师的课堂讲课质量决定学生手机的流量”。

我们先从面试谈起。我当面试考官的时候,感觉到许多考生不明白如何顾及考官的感受,而忙于去研究那道考题。考试前可以买许多书,看各种解题方式和得分要点。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你面无表情念完最正确的那个答案,会得到什么样的面试成绩?我印象很深有一个女孩,十分钟的回答时间,她用了7分钟去准备和写提纲,评委都多次提醒可以作答了。最后她迅速念完她的答案,虽然有条有理,但是得分很低。面试毕竟不是笔试,不是你答得对就可以的,还要你表现出来。所以我给面试考生的一个忠告是,你不是来答题的,你是来全面表现自己的。斯文有礼、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生动活泼的言谈举止也是面试考核的分数。第二,面试不只是用嘴的,你带进考场的全身器官都有用,你不注意它们,考官却在注意。

我用面试这个例子,实际要说明我们的讲课。如果大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教案讲稿的理论完善,资料搜集,章节划分上,可能会让你的授课体系更加丰富更加准确,但是全力以赴去研究和琢磨内容,那是写论文的状态,还不是讲课的状态。因为我们少了一个关键的研究,那就是接受者研究。

如果课程讲授内容是正确的,深刻的,体系完整的,就可以代表高质量的课堂,那么我们所有的课程中,都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些课程质量高了,因为那些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可是我们知道,在学生口中,这些课程的口碑未必都那么好。

再打一个更俗气的比方吧,我们吃饭的目的是摄取营养,但是并不是做到了这一点就够了,要不然我们的学校食堂就不会遭到这么多年学生埋怨了。听听学生的吐槽,没有谁会说我们的饭菜没营养吧?大家说的是色、香、味、花样这些方面。吃饭不一定就是治疗饥饿的,不只是一种生理满足,看一看《舌尖上的中国》,会让大家更深刻感受到,吃饭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那是同样重要的心理上的满足。如果让我们每天早中晚,都吃一把营养药丸,可以保证你一天的营养所需,这样的生活,我们恐怕也过不下去吧?吃饭,虽然是以摄取营养为目的,但是我们更在意通往这个目的的方式方法,更在意这个收获过程中的喜闻乐见和心甘情愿,这是另一种满足感。

我们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在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必要补充,治疗他们知识的饥饿感。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提供知识营养时的方式,是喂营养药丸,还是精美菜系。我始终坚信,没有那个学生来到课堂上,内心里就不想学任何知识,就像没有谁会拒绝吃饭一样。在座的诸位都有过因为饭菜不可口而没有食欲的经历吧?小时候我一不爱吃饭,我妈就教育我,等你饿的时候,看你吃不吃。要真是饿急了,什么饭菜也都吃了,这叫饥不择食。问题是,我们平时不那么饿,我们的学生也缺少知识匮乏的饥饿感,所以他们很挑食。

有的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这么重要的东西不认真学。就好像有的家长感叹,孩子怎么了,这么有营养的食物却不吃。前几天我的小儿子感冒,口腔溃疡了,因为疼,什么都不肯吃。医生说要补维生素,除了吃药片,我们还可以食补。给他买来橙子,维生素很丰富的,掰成瓣,说什么都不吃。撕成小碎片,不用嚼,还不吃。用勺子捣成泥,还不吃。最后我们把橙子压成汁,拌上蜂蜜水,他一喝就一大碗。我当时的心理就是,这东西对你好,你一定要吃下去。大不了我换法子,就不信逗不开你的小嘴。

我相信这个道理可以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我没那么伟大,可以真正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儿子,怎么哄都要让他听下去。我们的对象也不是一个人,可以研究把握,是众口难调。但是至少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改变,来尝试,这个改变可能就消除更多人的逆反心理,把更多人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

我们一直致力的教学改革,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让学生得到知识层面的生理满足感同时,还要加入更多的心理满足感来配合。

前面说了这么多,还都是感性的,是自己的生活比喻,下面我们回归理性,从学理上来看接受者角度的课堂评价。

这次有幸担任教学技能奖的评委,我是去学习的,偷师的。我在看别的评委怎么判断,在听他们怎么分析怎么交流。在我当技能奖选手的时候,站在台上,我也分析过评委的心态,但那其实只是我自己的评判标准,我还是努力在做让自己满意,而不了解别人怎么才能满意。我专门搜集了本次教学技能奖中各评委的逐项打分情况,尤其是某一位选手为什么被减分,为什么有加分,下面我结合本次评选的评分细则向大家逐条汇报一下,希望对大家未来参赛拿奖有所帮助。

第一项:教态自然,衣着整洁,举止得体,8分。这一项是多数选手都被减分的一项。大家可能奇怪,为什么要给人家减分呢?我举例子来说。一个选手手拿胸麦紧凑在嘴边,一个选手拉黑板很用力,咣当一下子,一个选手不停掰粉笔,一个选手不停甩头,一个选手站不稳总晃,一个选手讲着讲着就走下讲台,再倒退上去,一个选手讲课时手插兜,还有手撑着黑板,挠头。至少有5名选手写错字而且马上用手擦,一个选手一边讲课一边调手表。这些都是不得体的,还有至少4名选手被减分,是因为面无表情,这种平淡也是不自然的,因为我们生活中不这样。下场后我偷摸看了那几个小姑娘,又吐舌头又说笑的,表情很丰富的嘛。

第二项:普通话标准,语言清晰流畅,语速适中,富有感染力。10分。这一项,也是多数选手被减分的。有口头语,是不是啊,我们知道等等。这还好改一些,难就难在感染力这个话题上,你讲得没有节奏,没有起伏,很平淡,就要被扣分,评委觉得你讲得自己就不高兴。而且赛后评委组讨论,许多专家建议学校下次比赛要加大这一条的减分力度。在本院几次期中期末听课过程中,我感觉这一条是许多老师可以注意并且改变的地方。前一条说的是不要脸上无表情,这一条是要大家不要“嘴里没有表情”。抑扬顿挫,轻重舒缓都是结合着来的。

第三项:板书美观工整,布局合理,内容精炼恰当,无错别字。10分。又是一个丢分大项。许多教师板书基本功不足,我们学院一直举办教师板书大赛,很有意义。这一项还有一些考核细则,包括布局是否合理,不要20分钟还擦黑板重写,也不要不经设计随便写,内容还要精炼一些,写关键词句,太多太少都不好。千万不要有错别字,一个减2分的。

第四项:讲授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系统性强,讲授准确无误。10分。这一项基本减分的不多,讲课的至少在本课程还是有研究的,不是明显错误估计评委也不能轻易下判断。减分多数也就是系统性和信息量这两方面。

第五项:重点难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在联系紧密,逻辑性强。12分。这部分减分主要集中在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上,如果你平均用力的讲授,就容易被减分。当然如果你讲课很随意,想到什么就突然说什么,联系和逻辑上也会被减分。

第六项:备课充分,脱稿讲授,内容娴熟,思路清晰。12分。比赛中考核标准主要看你是否脱稿,我个人觉得可以看教案,但是不能总看,不能给台下的人一种你不熟悉的感觉就可以。当然比赛有比赛的要求,另当别论,日常讲课不一定这么严格。

第七项是教学方法,12分,第八项是讲授内容扩展,8分。这两部分我的想法很多,先放一下,把后几条说完。

第九项是各环节实践分配合理,不能超时。主要减分在一头一尾,开头的课程导入不能太长,我记得我参赛那年青龙老师就提醒我这一点,再次致谢。尤其是不能超时,铃声一响,即使你马上说下课,评委也听得出你这个话题是否说完,一超时就要减2-3分的。

第十项叫总体教学效果,12分,实际就是一个主观分了,在前面细则加减分的基础上,评委可以再次减分,这就又说到了接受者感觉这个话题。即使老师都讲对了,也不一定都是高分。

前面八项,大家注意到了吗?都是减分项。大多数评委在打分时候,都是减分原则的,也就是开始你带着100分进来,有一点错误或者让人不满意的,就要减分,好像一个沙漏,一直到你下讲台,还剩下多少就是多少了。我前面说过,学生是另一种权威评审,虽然他不知道上面这些细则,但是如果他感觉到某种不适应,也会凭感觉在心里对教师做出减分。所以这些比赛要求,我觉得也是对日常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标准。我当过选手,也一直在课堂讲课,这些经历给了我自己一个小小的提醒和忠告,我愿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那就是,在平时讲课,把学生当成评委。在比赛的时候,把评委当成学生。前者让你更认真,后者让你更自如。

所以在比赛中和日常上课时,关键还是在表现。刚才我的分析大家不难看出,对于课程本身内容的分值不是特别多的,只有第4项的10分。其他的都是表现分。还有一点很关键,我总结成无功既是过。就算你这些毛病都没犯,但是没有亮点,还是得不到高分。

什么是亮点呢?这是加分项,就是我刚才没有具体说的第七八项。现在具体说一说。

第七项:教学方法得当,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互动性强,具有一定示范性,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选择恰当,制作精美。12分。

第八项:理论联系实际,能对讲授内容相关知识做一定的扩展,深度和广度恰到好处,善于归纳总结学科知识,引导促进学生思维。8分。

什么叫方法不当呢?不好说。但是我们很容易把握的是这几个词,启发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引导性。一些老师认为互动就是带学生去,搞搞问答,其实不然。那些安排好的托儿,说的比老师都准确明白,还讲什么呢?怎么看出启发了呢?这一部分许多参赛老师都莫名其妙被减了分,你可能没错什么,但是你也没做对什么,那么评委就可以认为你启发互动不够或者趣味性引导性不强。

由于几次比赛的经验,我对这部分关注度多了一些,在课堂上做的实践教学其实也是基于这些理念开展的。本学期我三门课程,都在做一些靠近这些原则的尝试,《新闻采访与写作》,可以搞新闻播报,现场模拟,比如记者的调度能力,课堂点人练习;课堂评稿会,拿出几张近期报纸,让学生运用课堂的价值评判方法来打分;包括新闻的概念,列举出中外十余种代表性定义,逐个分析优缺点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定义,并且写在黑板上互相评。后面进入采写部分的练习会更多的。还有《广播电视学》,讲到电视采访写作实务这部分,除了练笔之外,我还会找机会用一些电视片来强化学生记忆,看片子他们就兴奋多了,然后给他问题,发言讨论或者当堂提交作业,来保证他思考的认真程度。13新闻的《基础写作》,我让学生写作文,然后相互点评,加上我的点评后,再发回去,大家继续相互看,每个人的作文本后面都和论坛似得,跟帖回帖,自己再总结。然后第二篇交上来,还可以对照第一篇继续交流感受。我感觉效果也不错,大家不但写作更认真了,交流也多了,发言也不怯场了,因为我提问发言时候太多,谁都知道跑不掉,就习惯了。还有一门选修课,叫《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是研究新闻作品的,但是也可以搞变化。比如学习《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我先给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然后让他们设想自己是当时的延安人,怎么庆祝,写出一黑板的庆祝方式,然后再对照文章来看,记者如何捕捉有价值的庆祝画面,课上也发言挺积极的。

在我这学期的教学课程中,都或多或少在加入实践、练习、提问、交流、互动等环节,我自己觉得,课堂气氛活跃了,大家溜号不容易了,下课还有人继续交流,找我交流,兴趣似乎也提高了。还有一点,教师上课灵活了,也不那么累的,让学生发言自己能歇歇嘴,当然这时候要更累脑子,对学生的发言要随时引导,总结和点评,否则他们的兴趣也会下降的,他们既然表达了自己的参与,就希望得到关注或者认同。

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可能一开始有的同学不喜欢,但是参与其中的人会感觉到参与的乐趣。这正是出于对接受者的尊重和承认而采取的教学手段,你一直在听课,是听别人讲,你参与进来,是你和老师一起在交流研究,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教学质量年和教育质量年强调学生为主体,首先应该在课堂上给他们这个主人翁的参与感觉和机会。

我这个人,在理论研究上一向不够深入,所说的这些都是自己摸索的感受,也没有去教育理论中找理论支撑,有点底气不足。所以对的错的都有可能,也就是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而已。最后,我想用一首很著名的小诗《断章》来做一个总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改几个字,也许就适合我们教师的职业了,你站在台上讲知识,学知识的人在台下看你。我们装饰了自己的课程,可能无形中让这些知识深入学生的心,装饰了他们的梦。在此祝愿我们所有同行都能在教学改革的路上大步前行,让我们的课程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幕幕不同的风景。

上一篇:乐观与悲观 演讲稿下一篇:那一刻我流泪了_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