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实验计划

2024-05-04

教改实验计划(共8篇)

篇1:教改实验计划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以《榆中县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以韩立福教授“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有效教学模式为理论依据,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建立完善的校本研修机制,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通过学习、展示、交流、合作、拓展等策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能力的持续提高,形成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期实现中国梦。

二、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校高效课堂教改工作: 机 构:榆中县上花学校 组 长:张锦宝

副组长:白全武 王庆效

成 员:李尊城 丁红霞 吕燕燕

李彩娇 马珍 季丽娟

2、领导小组职责:

①负责对本校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领导、组织,总体安排部署,确定工作方向,制定各种制度、职责、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

②做好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宣传工作,具体组织对高效课堂教改理论的学习、研讨和执行,并做好推进教改实验的日常工作,认真组织教师的教改培训、教法研究等校本培训工作。

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专项教改实验工作会议。及时发现和反映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④组织教改经验交流和阶段性总结。

⑤在经费使用、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等方面提供保障,组织协调并及时解决教改实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目标任务:

1.构建高效课堂,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步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

2.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习效率。

3.以课堂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以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备课方式的转变,以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课堂效率高、教学质量高、学习效益高的目标。

4、引导教师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理解课标和把握教材的能力;通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改革,逐步形成学校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显著提高。

5、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促使教师准确理解课标要求,系统掌握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特点,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加强新课程教学实践,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实施步骤及措施:

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典型带动,模仿适应阶段 本阶段主要目标为:

1、做好全体教师的理念转变工作,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进行课程改革,全面启动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能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课改实践当中去。

2、通过组织学习、网络自学、现场观摩等方式让全体教师掌握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理解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适应高效课堂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中付诸于实践。

3、让全体学生逐步适应这种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

具体措施:

1、学校成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高效课堂课改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学校高效课堂教改实验。

2、教导处准备相关资料、表册,编印并下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制度、方案、措施。

3、教导处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观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展示课,每月定期召开全体教师高效课堂研讨会,开展教学评议和互动交流活动。

4、各科教师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探索、模仿、实践中去。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术助理,选举学科长和小组长,并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要求每一位参与教师及时总结反思,总结教改中的成功经验,提出存在的有关问题,以便于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5、学校领导包班听课,及时了解实施过程的困难,反馈有关存在问题,总结并推广优秀经验。

第二阶段:全面启动,熟练应用阶段 本阶段的大体目标为:

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各种制度要求,各学科初步形成“预习——展示——反馈”的高效教学模式,全体教师对此种教学模式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并能熟练地在教学中加以运用。由对重视研究教法彻底转到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增强,能灵活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使学生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高效,发言积极,学习兴趣浓厚,成绩能有明显的提高。具体措施:

1、各位教师做好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工作,大胆实践和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组织组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探讨研究等多种方式提高全体教师运用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尽快掌握此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3、教导处抓好教改实验各项工作的检查落实,加强对全体教师教改实验的全程跟踪和反馈总结。要全面抓好对全体教师教学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同时,教导处和教研组要加大对备课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备课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面、多角度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

4、学校在五月份进行一次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汇报观摩活动,通过听评课初步确定出各学科教改带头人,并对其重点培养,为全校高效课堂示教活动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经验推广,总结提高阶段 本阶段大体工作目标为:

教师已积累“高效课堂”的做法,各科教学模式定型。老师和学生都能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部分老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具体工作:

1、总结经验。各位教师及时总结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教学研讨的形式在全体教师中予以交流推广,以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创新提高。教导处在总结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教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种制度、措施,以便于深入以后更进一步的使高效课堂研究向纵深发展。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改中表现突出的先进教研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五、几点说明:

1、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对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要将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贯穿于教改实验全程,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推动改革。

2、参与教师要切实做好教改实践,积极研讨、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并不断反思、改进。在实验起始阶段,可采用“建立框架、先学后教”的方式逐渐过渡到“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模式,防止学生在适应期产生知识难以掌握和巩固的问题,确保学习效果,确保平稳过渡,确保实验取得良好效果。

3、参与教师要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精细工作、创新工作、注重实效,努力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切忌走形式、图热闹、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做法,以免贻误学生,给学校实验工作造成阻碍和影响。

4、高效课堂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落实,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班级要加强对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每周组织召开小组长会和学科长会,了解学情、指导小组活动。各科任老师要利用课堂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小组荣誉感,让学生适应有效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5、各教研组要结合“中心发言人”制度的落实,抓好教改实验教学的听课、指导、研讨等工作,每周组织听课至少一节,教研活动时间要认真研讨,解决问题,交流经验,把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作为教研组的重点中心工作抓紧抓好。

榆中县上花学校 2014年8与28日

上花学校 教改实验计划

2013----2014学

篇2:教改实验计划

xx小学 xxxx

为了认真贯彻上级的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强化教育科研,实施

创新教育及科研兴教战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办特色学校特制定本学年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上级的工作重点,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研教改的主导作用,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特色学校。

二、工作思路:

以课改为契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积极实施课堂质量工程,牢固树立“科研兴教”以研带训、以研促质量、以研促发展的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全方位的推进教研教改制度。

1、积极实施课堂质量工程,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

点,建立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教改制度,同时结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形成专题,制定专题研究方案,展开专题研讨。

3、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切入点,努力创设

教研教改的展示平台,使教师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断完善和发展,培养学者形教师和具有健全人格,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材。

三、工作任务:

1、在新的一轮课改的形势下,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不断补

充新的内容,提出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知识,接受新的观念,通过对“新课标解读,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反思”,创文峰教学特色活动,使教师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2、积极建立以骨干校课题拉动为依托的“校本”教研制度。

科研领先,课题开路,是课改实验的有效做法。课程的具体实施在学校,学校和一线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按照“点面相结合,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工作思路,推动不同层面上课改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特别是参与课改的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课题化研究。科科有专题,人人有研究,周周有活动,形成全员学习,全员研究,全员课改的教科研氛围。

3、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兼职教研员作用,教研组是教师开展教

研活动的基础单位,课堂教学是进行教研活动的主阵地,只有通过教研组教师相互探讨,才能把握教材的脉络,才能就某一专题或问题形成共识,总结出富有特色的经验材料。

4、努力搞好校本研究,校本研究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是解

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机的实际问题,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合作、专业引领的实践形式。通过对教材的挖掘、拓展,形成具有实效性的模式材料。

5、加强课程资源的利用,增强课程对学校和学生适应性,课

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有重要作用,可以让教师的教活起来,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6、实施名师带动战略,通过名师的引导帮助使广大教师能从

身边的人和事感知新课程的理念及方法,并通过各种活动如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形式带动一大批教师使人人成为课改的中坚力量,把课改引向更高的层次。

7、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的学科学习进行评价。

8、进一步完善师资培训规划,充实培训内容,大力提倡“以

课代训”和“以研代训”。教师是课改的具体实施者,课改的成败在教师的业务素质的高低,必须加强对教师培训,打造一支过硬的课改师资队伍。以课程标准解读、教材的分析和对比、教学实施的建议和教学问题的研讨为培训重点。从教师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水平出发,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出发。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剖析、交

互式问题研讨、网络教研在线等方法,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学术活动及学术培训。

9、以教研组组长和兼职教研员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多层次、多层面的开展教育教育及教研教改工作。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革评价方式、完善教学制度为研究重点。

10、加强教研组活动,坚持集体研讨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

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在课堂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取交流合作。

11、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扎扎实实的实施课堂质量工程,提高全体教师的授课水平,规范教学行为,以宏观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以三维目标为核心,牢牢夯实双基同时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抓典型学科、典型学科组、典型教师;二是突破薄弱环节,加强课程管理,要围绕课程资源开发及结合实践课、思想品德、地方课程,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三是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初步形成一定课本资源。

12、加强多媒体教学及信息技术在教研教改中的作用,通过运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会用多媒体上示范课,力争全员参与,同时会制作课件。

13、充分利用各种实践空间和各种资源,使学生乐学、爱

学,并且在实践中获取新知,形成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14、加强校本培训,通过促、帮、带及各种形式的培训,使教师人人成为各种形式的专业人材,为校级教研教改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展示平台。

15、组织教师,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倡导课前反思、过程

反思及教后反思,通过反思不断总结教学中得失,并及时总结经验。

16、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要求教师三说一会和五会。

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倡导教师进行业务进修,为自己充电以知适应新的教学。

四、保证措施:

1、建立校级教研教改组织机构。

组长:赵加申

副组长:刘秀丽

成员:各教研组长及兼职教研员

2、全方位的进行教研教改的过程管理,并及时开展各科

教研教改活动。

3、将对每位教师的教研行为进行考核,记入个人业务档

案。

4、从各方面对教研教改的人力、物力、财力予以保证,确保各项教研工作顺利开展。

教改实验工作计划

篇3:浅谈小学作文教改实验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改,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

一、教改指导思想上的先进性

1. 把作文育人、完善学生的内在品质作为教改的根本目的。

作文水平的高低, 和学生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是他们审美意趣、情感、意志的表现, 反映了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许多作文教改的基石, 就是奠定在儿童的心理特点、认识事物的特点和学习语言的规律之上的。

2. 把强调作文的实用性和作文教学的社会效益作为教改的基本思路。

否定了为作文而作文, 为应试而作文, 不重视作文内容上的开拓, 不重视社会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不正确思想, 强调了应用学科的应用性, 强调了作文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

3. 把贯穿时代精神作为教改的基本方向。

许多教改实验服务于儿童语言活动中独特个性的发展和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这个总的目标, 注意以作文教学促进智力发展和能力发展这个中心环节, 注意激发和培养儿童主动创造的精神, 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精华和时代潮流。

二、训练内容上的实用性

小学作文教改实验的课题, 一般是针对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弊端提出的。传统作文训练往往是为了写好“应试文”, 而不重视写作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训练的种类只重视“操笔为文”, 轻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传统作文教学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主宰, 学生处于“应试作文”的被动地位;训练的方式只是命题作文, 而命题作文存在着命题者同作文者之间不易统一的矛盾, 命题不当就会违反儿童写作的一般心理过程。学生写不出作文、怕写作文成为普遍现象。为此, 教改实验一般都以作文的实际效用作为解决学生作文难的突破口, 把作文内容的开拓放在第一位。

三、指导训练上的科学性

主要体现为贯彻四条教学原则:

1. 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的作文训练遵循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形成序列, 逐步提高。一般从五个方面考虑:一是参照教学大纲确定训练要求。如小学低年级听说训练, 就按学期分成四个阶段提出具体要求, 使训练有目标, 考核有依据。二是交叉安排训练内容。如将口语训练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交叉安排, 螺旋上升。三是合理安排训练步骤。要求训练一步套一步, 一环套一环, 不可催促学生跳跃写作训练的必经过程。四是根据学情协调教学节奏。如作文教学六年级实验性教程是以专题为单元进行教学, 每个单元约8~10教时, 教学节奏通常表现为先慢后快, 与班级基础和学生的适应能力协调。五是分年级逐步增加训练的难度。如同样是进行写春天的教学, 一年级写《春游》, 观察果园、田野、水库三处, 每处只选取一两样景物, 用一句话或几名话作概括的记述, 带有很大的简约性。二年级写《果园之春》时, 只观察和描述果园一处, 记叙比较详细, 内容加深, 文章篇幅增大。三年级写《果园春色》时, 只将观察点缩小到北坡果园, 作更加细致的观察和详尽的描述, 作文内容更加生动, 篇幅更大了。

2.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成功的教改实验都注重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始终, 教师的主导作用无处不在, 形成一种完美融合, 合作教学和微笑教学已日益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上海的实验强调学生在“做”中说和写, 创设情境,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不给学生安排固定坐位, 以便自由交谈、评议、修改,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锻炼了作文操作, 特别是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 丰富了说写内容, 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己作文的积极性。

3. 创造性原则。

教改实验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为主线, 以语言训练为基础,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充分注意语言和思维的互补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才能。一般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 训练思维的丰富性。知识的储备是思维水平的计量器。知识面越广, 思维就越发展。许多实验都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积累好词佳句, 熟记一些古诗儿歌, 还通过视听训练使学生产生联想, 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变化。第二, 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人的创造性主要来源于求异思维的培养, 而求异思维主要表现为人的想象力。马克思说:想象力“是个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儿童时期, 有富于幻想和大胆想象的天性。第三, 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举一”, 教给学生思路和方法, 达到“反三”的目的。如“素描”写作训练, 对小动物进行片断“素描”, 教师通过《松鼠》一课的分析, 介绍自然顺序法、主次顺序法、方位顺序法三种方法, 学生就会运用各不相同的顺序去观察和写作, 然而都能写得有条有理。第四, 训练思维的迁移性。这有两个方面, 一是促成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是促成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把听读和说写沟通起来, 反复联系, 互为迁移, 形成能力。

4. 听说读写结合原则。

篇4:强化实验探究 促进生物教改

一、实验探究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生物课程学科特点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当代教育需要教师重视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生物课程标准》中对生物教学提出“科学探究”的主题。倡导在活动中“学”科学,“做”科学。探究性学习有利于科学知识的建构,有利于科学技能的培养,有利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因为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只有强化实验探究,才能促进生物教学改革成功。

二、根据农村特点,强化学生实验探究

城市学生生活在有限的居室空间里,只有通过图像或公园认识昆虫花草,只能通过网络或书籍实现交流,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田野中有野花小草,山林中有飞禽走兽,果园里有树木瓜果,学生时刻可采集到生物标本,进行生物实验,具体操作可分为三类:

(一)从生活实践中实验

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展农村中学校本教研,从而培养农村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例如。《植物茎的扦插》一课的教学:

1.提出问题。适宜扦插的材料,需要怎样处理才容易成活呢?

2.实施试验。①准备生长健壮的植株材料,还有插器、基质、剪刀及标牌等。②要注意设置对照。还要注意实验的样本不要太小,以便减少统计误差。③确定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实验组和对照组应当同时观察和照料。④设计—个表格,把每次观察和照料的情况记录下来。⑤判断扦插的枝条是否成活。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的,这样的枝条才容易成活。

(二)课堂演示实验

生物教学中课堂演示实验是为了观察、演绎、推断某结论而安排设计,有的生动有趣,但也有些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科学安排,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导出新的结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善辩的能力。

(三)充分突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

1.学生必须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就会自觉地产生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效果自然就会好转。例如,初一学生在上“显微镜的使用”时提出:“我们喜爱吃的苹果,它的细胞形状怎样?”教师要告诉学生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得到,要借助显微镜,必须掌握其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等。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等方面的广泛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科学的态度,这样有利于克服实验难于组织的问题。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规范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会成功。所以实验前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先预习。将操作步骤简单化。例如,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时,先把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看书;进一步了解其含义,然后教师在边上演示,学生也跟着一起模仿操作,然后发现此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滴水不能过多,否则会溢出来,太少会产生气泡等。同时让学生区分气泡与细胞。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其操作方法,也能辨别气泡与细胞了。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在实验时,学生往往重视操作而忽视观察和分析,所以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例如,在观察《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探究中,教师可以做如下引导: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你的假设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制定和完善计划:①为什么要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呢?②怎样对菜青虫卵进行隔离饲养?③选择哪些种类植物的叶片较好?④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吗?⑤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一样吗?⑥用什么方式让菜青虫对不同的叶子或滤纸进行选择?⑦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吗?这样会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能培养他们认真的科学态度。

篇5:数学教改实验方案

一、课题名称: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的研究

课题论证:

布鲁纳曾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学习错误是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的现象之一。对于似是而非、学生不易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只告诉正确的做法,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更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如对这些错误巧妙地加以利用,因势利导,多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基本内容:本课题研究教者从面对错误、准确辨别,及时筛选、选用相关策略到努力挖掘错误潜在资源。

研究重点:教师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

研究难点:如何变“废”为“宝”使得“错误”升值,提高课堂效率。理论意义:摆正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创造性地处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设计学生喜欢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实践意义: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进而爱上数学。

二、实验目标、任务:

分析学生的“错误”,发现他们思维的冲突点和知识的盲区;利用“错误”,拓 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这样,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重点、难点和知识盲区,并综合利用这些知识,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和各种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明确任务,统一思想。在进行实验前,课题组成员刻苦钻研《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认识数学学习活动、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明确实验的目标、任务,研讨实验过程,统一思想,确保按要求完成任务。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在实验过程中围绕四方面进行:

1、巧用“错误”资源,激发探究兴趣。课堂上的错误资源由学生而起,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针对学生的错误,教者不应立即给予否定,也不能直接把正确结果展示给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精神状态下纠正了错误,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善用“错误”资源,突破学习难点。数学中的难点,学生学习时往往容易出现错误,教者要善于利用这些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资源,进一步突破教学上的难点。

3、借用“错误”资源,激活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办法。

4、利用“错误”资 源,体验成功喜悦。从课堂教学出发,正确引导对错误的分析评价,从错误中领略成功,实现学生由“失败者”向“成功者”的转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掌握他们的学习进度。认真学习领会当前有关教改的新消息,学校教改领导小组每月集体研讨一次,定期听课,边总结,边实验,实验期满写好总结经验论文。

四、经费投入:

篇6:365教改实验总结

通过学习”“四清”的教学经验让我想到永威教学的成功,并联想到这是我们教师们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学习永威经验,其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的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学永威的经验。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

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进一步转变教育观,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365”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365”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365”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365”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篇7:教改实验总结

大东平小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教改实验总结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可我们教师缺少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只顾得按自己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让他们背作文。孩子们的习作兴趣被消耗殆尽了,习作的需要更从何谈起?《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习作教学准确定性,为习作教学的改革铺平了道路。下面笔者就如何贯彻新课标精神,构建习作教学新思维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作。回顾我这学期的工作,可以说是成功的------我们语文组在学校领导的争取领导下,认真而扎实的开展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教改工作并将教改辅助于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令人振奋,让人欣喜。

一、认真做好计划,并落到实处。

教研工作是一项周期性长,计划性强的工作。因此我们在开学之初就制定了周密而详实的计划。并做到每一步都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且每个步骤落实到人。尤其是教研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扎实有效。

二、确立科学合理的教改课题,认真研究 严格落实 真实纪录 推行有效

上学期我们语文组确立了教改课题——快速作文(限字、限纸、限时)在我们的六个班实行改革实验。在教改过程中我们本着稳打,稳扎的方针。扎实而有效的开展工作,做到定期总结经验,定期检查验收。务实高效。经过一学期的认真努力,我们的教改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显著,成绩突出喜人,经过检测验收实验班的学生在阅读、写作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写作能力-----实验班的学生几乎都能在45分钟(一节课)完成六百字的写作任务,且优秀率在百分之六十很圆满完成了教改任务,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学生的阅读量及阅读能力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和增长。我们课题的教师规定了学生的阅读量及阅读范围,规定每学期学生的阅读量须在十万字左右,写作量在六万字左右,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这个要求水平。我一定再接再厉更好完成教改任务。

三、教改中有了自己思想,总结了以下几点:

1.醒目的标题。标题醒目,是整篇文章的一个亮点。仅这一点就能使阅卷者为之瞩目,并对尚未谋面的文章产生较大的好感。先声夺人,这是提升作文档次的一种极有效手段。

2.精彩的开头。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境。

3.意味深长的结尾。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4.深刻的议论。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

5.动人的细节。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

6.美化的文面。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篇段合乎款式,字数合乎规定,等等。文面美化是中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张王牌。

四.教学中的做法

(一).讨论话题作文的内容

1.“我”与社会。“我”是个普遍概念,不必局限于单纯的个人,“我”其实是作为这个时代的积极进取的青年学子的面目而出现在我们的笔下的,立意、下笔,当有这种高屋建瓴的意识,才不显得“小气”。社会,是个大概念,时代巨变、岁月沧桑、科技进步,机遇挑战、光明阴暗、美好丑恶,无不包含其中。“我”与社会,无非就是要你谈论你与社会的关系,你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关注社会,就是要求你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心态去关注自己周围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其中既含有对社会理想追求,又含有对自我作为社会成员的道德熔铸。

2.“我”与他人。这类话题的要害在于它要求我们关注生存环境(自然的,人文的),关注别人生命存在的独特意义,宽容地承认文化的多元性、互补性,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在生活中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宽阔的心胸谋求个人和群体的共同发展,达到“双赢”与“多赢”的目的。要做到这些,应基于对“自我”和“他人”的明确理智的评价。

3.“我”与自己。如何正确地看待评价自我,如何正确地为自己寻找到生活的位置,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意义自然非同一般。对待名利、对待荣辱、对待得失、对待成败、对待友谊、对待亲情、对待爱情、对待误解、对待快乐、对待幸福、对待苦难、对待健康、对待生命、对待死亡、对待仇恨、对待一切的那些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话题,我们都要以智慧、明达、宽容、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来作答。

(二)如何审题

快速作文的特点是一个“快”字,它要求迅速准确地审题立意,快速高速地构思成文。因此,作为作文第一步的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审题的准确与否,就直接决定了文章质量的优劣,写作的成败。要想准确无误地审清题目,就要掌握一些审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为顺利成文打好基础。下面就介绍四种审题方法: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一件有教益的事》、《我的中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说明文的“标志”主要有“介绍……”、“……的自白”、“……的话”、“……的制作方法”等。如《介绍一本工具书》、《蜜蜂的自白》、《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议论文的“标志”主要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如《说谦虚》、《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读〈荔枝蜜〉有感》、《由“愚公移山”想到的》。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题目划定的范围不同,选材的侧重点就不同。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英雄》等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文。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也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

如何抓“题眼”呢?

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成功》这个题目的已知因素只有一个,即“成功”,意思比较概括笼统,如果在“成功”这个因素上增加几个相关因素“谁成功了”,“什么事成功了”、“怎样成功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同样《笑容》、《失败》、《过错》、《忏悔》、《欢乐》、《渴望》等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审题。

(三)如何拟题。

那么,在中考中怎样给自己的文章拟订一个好标题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添加新词法。就是在话题关键词语的前面或后面添加新词,对其进行限制或补充,构成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题目。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在幸福之前可以加新词语构成《珍惜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追求幸福》、《体味幸福》等题;在幸福一词的后面添加新词,可以构成《幸福时光》、《幸福的日子》、《幸福无忧》、《幸福感觉》、《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乐趣》、《幸福大观园》等题目。又如以“选择”为话题,在选择之前可以加新词构成《简单选择》、《无悔选择》、《消费选择》、《唯一选择》等题;

二、巧用修辞法。巧用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可以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如巧用比喻:《家,爱的港湾》(话题“家”)、《我渴望老师的“阳光”》(话题“阳光”)、《诚信———人生的通行证》《守住你的金矿》(话题“诚信”)。巧用拟人:《幸福的自述》(话题“幸福”)、《“诚信”喊冤》(话题“诚信”)、《善良回家》(话题“善良”)、《冬的个性》(话题“个性”)。巧用设问:《减负?别逗了》(话题“减负”)、《你还会爱我吗?》《谁是最可爱的人?》(话题“爱”)、《钱,何罪之有?》(话题“钱”)等。

三、化用佳句法。引用俗语、格言、谚语或化用诗文名句、流行歌曲、影视广告等,通俗易懂,自然朴实,妙趣无穷。如《条条大路通罗马》《言必行,行必果》(话题“诚信”)、《众里寻他千百度》(话题“诚信”)、《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话题“微笑”)、《常回家看看》(话题“思念”)、《走进新时代》(话题“家乡变化”)、《背起爱的行囊》(话题“亲情”)。

四、翻新名著法。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进行机智地修改、翻新,推陈出新,妙趣横生。如《阿Q 新传》(鲁迅《阿 Q 正传》)、《红楼新梦》(曹雪芹《红楼梦》)、《儒林酸史》(吴敬梓《儒林外史》)、《道德苦旅》(余秋雨《文化苦旅》),描写中日美三国的《三国志》,《葛朗台的新生》《威尼撕商人新传》等。

五、嫁接术语法。就是把各行各业、各学科的专用术语巧妙的引入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诚信旅店》《拍卖诚信》(金融)、《无良心病历》(医学)、《点极“选择”》(科学)、《心灵的审判》(司法)、《心灵实验报告》(实验)、《纯天然诚信口服液》(广告)。

六、采用公式法。如《1+1≠2》(话题“合作”)、《1+1>2》(话题“团结”)、《天才=勤奋+汗水+方法》(话题“成才”)等。

当然,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古人曾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既毕,点睛尤为重要,它能使龙活而腾飞,要想作文拟题时得心应手,就必须多读书,多看报。

(四)、发挥了多媒体教学优势,指导学生快速构思

1、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想象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说的能力((五)快速作文训练五步

(1)素质训练,也叫基础训练

(2)思维训练

(3)写作速度训练

(4)技巧训练

(5)综合训练

五.认真落实教学常规 规范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课堂是落实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主渠道,真正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只有认真的备课,钻研教材。处理好上课的每个环节才能上好课,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因此,我们语文组在集体活动时间很抓常规学习,落实教学常规,并根据学校的规定认真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极大的激发教师备课,认真上课的积极性。

在期末考试中我们学校的语文成绩突出,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学生的写作题的得分更是让人满意。

六、不足与展望

篇8:教改实验计划

关键词:指导,自主学习,教改

这学期我接任的班级进行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指导———自主学习”实验。现将实验情况简介于下:

一、实验实施方案

(一)准备工作。

1.转变学生学习观:传统教学中采取强制式、灌输式的“要我学”,现在要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的新的学习观,学生能主动配合吗?我充分利用学生对新老师的好奇心和师生互相适应的转折契机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说明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学会学习,充分开发自我潜能,比单纯的掌握知识重要。通过宣传发动,学生都表示要主动配合,新的学习观开始萌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2.合理分组,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学生个体差异大,教学中我们既要考虑整体的进步,又要考虑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合理分组,并对不同对象作不同要求。

(1)合理分组,搭配座位。

(1)分类:先把全班学生按高一下成绩及平时表现分为:A为担任小组长的优生、B为中等生、C为需要帮助的学生三类,人数比例为1∶2∶1。

(2)分组:全班共56人分为14个组,每组4人,其中A类一人,B类2人,C类1人,由组长自愿挑选组合而成。

搭配座位:课桌排放,把全班课桌都按左右两张连接一起供每组四人并排而坐,成一字型,即“BACB”型。

(2)对不同类的学生分别作不同要求:

(1)整体要求:要求全班同学按老师布置的导学案,至少提前自学一节课,并把课前基础学习交流提前一天完成,由组长检查,并把完成情况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提前就掌握学生的一些自学情况。并要求全班同学做好学习笔记,带着问题进课堂。

(2)对A、B、C类学生作适合他们特点的不同学习要求。

注意:应做好C类学生思想工作,上面的分类及要求不是对差生的另眼看待,而是要让周围更多的人来关心帮助他们。

(二)课堂操作方式(检、议、导、练、结)。

1.检:目的是老师能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老师能更好地导。

2.议: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讨论导学案中的问题或相关问题。

3.导:教师根据教学设计,以及上面检、议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精讲内容。做到提纲挈领,有启发性,对教材重难点在广度难度上有突破性,对疑点允许学生争辩。

4.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智能达标检测题,既可巩固本节知识,又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表现。可让程度不同的学生上台解答并讲解,让学生当一次老师;也可由学生对课本例题进行改造做变式练习,也可由学生上台发表本人对课本或导学案中相关问题的独特解决方法……

5.结: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对本节主要内容、重难点、注意点等给予概括小结,以便把点滴知识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对各小组或个人表现进行评价。

(注:上面各环节没有严格界限,而是互相交织的。上面的操作形式也不是唯一固定的形式,有时根据需要可灵活变动并予以实施)。

二、体会及建议

(一)此项教改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一定要坚持课前自学和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这就要求课前必须有“导学案”的设计,包括学习目标及重点、基础学习交流、合作探究的问题、智能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及学法指导等环节。

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要简单明了,切忌学习目标过多,别让学生在自学的开始就产生消极情绪。

2.导学问题的设计:导学问题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特别是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不能简单地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的罗列。

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及探究方法的指导及抽象疑难问题分层次提示等。每堂课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如何,学法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学法指导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掌握学习方法。

4.基础智能达标检测的设计。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掌握和运用,一定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达标检测题,此环节要注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二)建议。

1.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时刻保护好学生的良好心态和学习积极性。

2.一定要设立学生个人进步奖、小组集体奖,引进竞争机制———否则要长期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和合作的激情就是一句空话。

3.经常召开各层次学生座谈会或进行个别交谈,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异常情况要及时了解并调控,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否则也会影响课堂合作互动。

4.一定要有检查机制。若不检查,个别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就不一定到位,这会对各个环节的操作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5“.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是否每节课都要进行,有待探讨。

上一篇:iwebshop开发总结下一篇:十佳优秀大学生个人事迹材料:自强不息,心怀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