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薄读书复习法

2024-04-25

厚薄读书复习法(通用3篇)

篇1:厚薄读书复习法

厚薄读书复习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书要能从薄读到厚,还要能从厚读到薄”。这就是厚薄读书法。我们在复习功课时,也要有“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两个过程。

一、“由薄到厚”复习法

复习第一遍要“由薄到厚”地读书。这就是说,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合,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思考一下,这个定律是怎样发现的,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在阅读过程中,对书中每个概念、原理和观点要加进自己的理解,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还要查阅参考资料,通过充实书本的有关内容,这样使自己获得比书本上内容更丰富、更为深刻的认识和见解,也即把书“越读越厚”。

二、“由厚读薄”复习法

第二遍复习可采用“由厚读薄”的方法。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思考,对书中的`内容加以归纳、综合和概括,抓住书中提纲挈领的精要和最本质的东西,提高记忆的效率。

具体来说,可采用提纲法和图表法进行归纳。

1、提纲法。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纲要。所以,在学完一个章节后,最好进行小结,总结归纳出一个复习提纲。

2、图表法。图表是简化知识最直观的方法。通过归纳比较表、网络图,可以将孤立、零碎、杂乱无章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篇2:厚薄读书复习法

一、研读

1、每个细节、推理过程都弄懂了吗?

2、自己的思考过程,心得体会,参照其它相关著作所得到的资料都及时记录下来了吗?

3、在书上关键处适当做些你自己看得懂的记号了吗?

4、加眉批、注解了吗? 自然科学著作: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

二、归纳总结

(一)小结:章、节

1、这一节(章)主要讲了些什么?

2、有哪几个重要的概念?

3、有哪些个重要的结论?

4、它们能解决什么问题?

(二)总结:整本书

1、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2、有哪些最重要、最基本的原理、结论、方法?能解决哪些类型的问题?

3、全书的体系、结构如何?

(1)书中讲了哪些原理、方法,能不能进一步发展?(2)它处理问题的方法: ①、能否用另外的方法来代替?

②、有哪些局限性? ③、有哪些不完备之处? ④、有哪些问题不能处理? ⑤、有没有可能创造一种新的方法解

篇3:“厚薄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尝试

C语言作为当今最为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 不但成为许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 而且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许多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课程。在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计算机类专业考试中, C语言作为计算机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和专业技能考试的重点考核内容, 对学生的要求掌握的知识程度也很高。但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 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C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 规则繁多, 使用灵活, 容易出错,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感到困难, 并不同程度产生畏难心理。在实际的C语言教学过程中, 针对学情, 笔者将“厚薄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获得了有益的经验和较好的效果。

1 由“薄”到“厚”抓基础

学生只有通过系统而又扎实的学习, 才能掌握相关的知识, 用以解决具体的问题, 培养一定的能力。由“薄”到“厚”的基础学习过程, 笔者认为在针对对口单招考试的学习中, 可利用职二年级全年来完成, 切不可操之过急。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1 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不断进行积累

在不断的解决过程中, 实现“由薄到厚”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不断内化。知识之间的联系还有很多, 但归根到底, 都是由简单到复杂, 具体到抽象, 由少到多这样一个过程, 因此要注意学生的这种知识的积累过程。

例如:学生在学完3种基本的循环后, 可根据教学要求补充一定量的内容, 以扩充学生的知识, 一般会涉及到C语言文本作图题。笔者利用简单的图形得出解决一般图形的方法, 这类问题一般用双重循环语句实现:外循环确定需打印的行数, 内循环确定每行需打印的图形。下面, 就具体的实例来阐述。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可先以图1作为文本作图的引入。首先, 可让学生思考该图不用循环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可作适当提示, 进而引入怎样利用循环来解决。

1.2 利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 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 及时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 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于: (1) 思维起点的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根据新的条件迅速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 (2) 思维过程的灵活:能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规律、公式等从一种解题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 (3) 思维迁移的灵活: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当学生的知识不断的累积以后, 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求解最大公约数的时候, 首先从最大公约数的定义出发, 即几个数所公有的约数叫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按照该理论可以写出学生很容易理解的算法:

(1) 查找约数法。从两个数中选出较小的那个整数, 从它开始依次递减 (步长为1) , 直到某个数可以同时整除这两个数, 最先满足条件的就是最大公约数。

(2) 辗转相除法。设我们有两个数m, n

步骤1 用m除以n, 得余数r

步骤2 使m=n, n=r

步骤3 若r=0, 则m就是最大公约数;若r不等于0, 返回第1步

(3) 更相减损术。所谓更相减损术, 就是对于给定的两个数, 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 然后将差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 再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 反复执行此步骤直到差数和较小的数相等, 此时相等的两数便为原来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通过以上3种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 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根据这3种算法还必须要解决不同的题型, 例如阅读题、填程题、编程题等。知识之间的联系还有很多, 但归根到底, 都是由简单到复杂, 由具体到抽象, 由少到多这样一个过程, 因此要注意学生的这种积累过程。

2 由“厚”到“薄”是关键

“由厚到薄”是C语言学习的关键。在有了一定C语言知识的基础上, 是否就能真正把C语言学好, 学习不能到此为止, 还需要把知识加以融会贯通, 提炼精华。在这个过程中, 不是量的减少, 而是质的提高, 所以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通常在总结一章、几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时, 就要有这种要求, 运用这种方法。这时候由于知识出现高度概括, 就更能促进知识的迁移, 也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2.1 帮助学生建立合理认知结构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建立学习的认知结构, 对学生学习C语言以及今后的教学往往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 笔者发现用列表法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形成和优化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操作简单, 易于推广。每当讲完一章教材, 我指导学生把这一章中几节的内容贯串起来, 列个表。列表是形式, 把所学的内容加以总结是其实质。列表时, 先不看书, 先背着写, 什么地方印象不深, 知识贯穿不起来时再看书。过一段时间, 再把几章内容贯穿起来列个总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下来, 再分课程列个大纲。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 学到的知识不是散的, 每个概念、算法, 在他的头脑中不是各自孤立、互不联系的, 而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

按层次引导他们去构建认知结构, 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在学习中从“学会”变为“会学”, 同时掌握“独立学习”能力, 使学校成为从“终结教育”转向“终身教育”的场所。

2.2 帮助学生克服概念的混淆性

学生在学习C语言的过程中, 很容易将最基本的概念混淆这将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影响, 因此有必要澄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比方说:主调函数和被调函数的区别、函数定义、函数说明和函数调用的区别、递增 (减) 运算符的表达式 (i++, ++i) 、字符串常量与字符常量、while语句和if语句、while和do while语句、符号常量和变量、continue语句和break语句等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整理, 自己不断地积累知识, 提高教学的效果。

这种“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教学方法, 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的, 可以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扎实训练, 能够起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种“厚薄法”教学方式, 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要灵活把握。

摘要: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 读书要扎扎实实, 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 抓住本质, 把握整体, 做到融会贯通, 提炼出它们的精神实质, 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 组织整理成精炼的内容, 这就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笔者在C语言教学中尝试使用“厚薄法”, 取得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厚薄法

参考文献

[1]刘晓锋, 吴亚娟.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教学改革[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4 (1) :34-36.

上一篇:鹌鹑蛋的功效与作用下一篇:量刑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