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四法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语文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语文学习和活动而获得真知,形成学习能力的手段。教师必须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教给学生语文的方法,使学生“展卷而能解度,执笔而能合度”。[关键词]语文教学;传授知识;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导致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读书四法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读书四法阅读教学论文 篇1:

运用读书指导法提高技校教学效果探讨

摘 要: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内容、参考书等,获得知识、培养读书能力和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读书指导法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读书指导法如果运用得简单化或者不够恰当,有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则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读书指导法既强调学生的读,又强调教师的指导。教师在运用读书指导法时,要明确运用读书指导法的目的,要注意指导方法、因材施教,要把读书指导法和教学整体联系起来。

关键词:技工学校;阅读指导;教学方法;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在教学实践中,方法运用得恰当与否,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育学家指出:“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读书指导法是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会选择应用。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内容、参考书等,获得知识、培养读书能力和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读书指导法,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的有效方法之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自己阅读后的记忆率比听教师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但是,读书指导法如果运用得简单化或是不够恰当,有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会产生一些弊端,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读书指导法既强调学生的读,又强调教师的指导。为什么要用读书指导法,如何用读书指导法,什么条件下适合选用读书指导法,是技校教师在应用读书指导法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读书指导法,教师应该注意下列问题,以保证教与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运用读书指导法的目标

运用读书指导法的目的在于教导学生接受正确的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读书指导法具体体现在教师应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特点等问题。运用读书指导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所讲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研读,主要以教科书为主,引导学生弄清重点概念的基本含义、基本原理,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己澄清一些错误看法和模糊认识,并通过反复研读,发现并抓住所学知识的重点。运用读书指导法,教师应围绕着知识重点,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做好读书笔记,记下不明所以的问题。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坎”,必要时亲自启发、讲解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防止学生思维“跑题”,解决知识点掌握上的难点。运用读书指导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问题原由的分析和对问题解决的办法会出现多种答案,也会产生一些疑惑。教师在做点评概括时,应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解决问题的实质,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最佳途径上,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点。对知识点理解和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分析和概括出所学知识点的特点。运用读书指导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复的比较分析,加以详细辨别,还要对所学知识加以归纳,理清各知识点间的异同点,保证学生能够透彻地把握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基本特征。

二、运用读书指导法时易出现的问题

1. 忽视学习对象和教材特点,只注重形式

目前技工学校的学生阅读能力大多还是比较低的,有些阅读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理解,有些内容则较难理解,尤其是专业课,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如果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阅读时又不注意恰当地运用指导方法,有些学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思维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烦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设问简单,提问方法不够科学

由于部分技校学生读书习惯不够好,平时不重视阅读,有的教师就比较喜欢采取简单的设问、提问方法来加以督促。而提出的问题又大多是课本上的某一句话,某一个结论,使得有的学生认为找到答案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只求知其然而不求知其所以然。这样,看似帮助学生掌握了概念,但方法过于简单化,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甚至致使学生不注重思维,影响了其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3. 指导时只强调公式和结论,忽视过程

教师意识到了指导的重要性,但没有真正理解指导学生读书的目的,因此,把指导的着重点放在了公式和结论上,似乎学生掌握了这些精练且又准确的公式或结论,目的也就达到了。其实则不然,学生从教师那里只感知到这些公式或结论是重点,而未抓住其难点、疑点、特点,他们的思维习惯并没有养成,就很有可能形成机械式的死读书习惯。在教学实践中也会发现,有的学生做不到举一反三,缺乏独立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在教学中出现上述现象,那么一定是教师没有做好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工作。读书不等于看书,作为教师就是要指导学生,不能把书仅仅大致浏览地看,而是要有章法地读,读出其中的含义,指导学生会看书、会读书、会品书。

三、运用读书指导法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 明确运用读书指导法的目的

读书指导法的运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思维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总结和归纳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效果。“会学”即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就能与书本这个最好的老师不断交流,并终身受益。在读书指导法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读书”的活动主体,教师是“指导”的活动主体。教师的有效指导,能让学生发挥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与态度的积极性,而教师的无效指导会造成学生很难有高效的学习。

2. 因材施教,注意指导方法

所有的指导活动必须围绕目的来进行,教材内容的不同,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年龄的高低,都必须在指导方法上予以考虑。也就是说,要做好备教材、备学生这项工作。例如,有些内容必须要做好预习工作,那么教师就要提出预习要求,或采集有关资料,而有些内容预习就不需要那么复杂,所以不可一概而论。阅读的内容中“哪些要精读,哪些只需略读”要给学生指出,尤其是入学不久的学生,对于专业课与文化课学习形式上的差异还不是很适应,就需要提得更明确些。对难点部分,要预先进行分析,既要启发学生认真思索领会,又要做好辅导的准备。对于阅读能力不强的学生,要进行较详细的指导,引导他们从课本中找出重点和关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学习一些其他参考资料,拓展他们的思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对能力不足的学生,更多的是要在帮助他们找出正确的阅读方法上下功夫。总之,教师要十分注意指导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不能一成不变地对待所有学生和所有教学内容。

3. 要把读书指导法和教学整体联系起来

运用读书指导法教学,应当与讲授、辅导、作业、实验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紧密的配合,形成有机的教学整体,而不能随意地割裂开来。各个环节配合得好,学生掌握的知识就能更加巩固,也更加便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有效地减轻了学习的负担。

四、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技校学生的综合能力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读书指导法也越来越普遍。读书指导法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加强理解、牢固掌握知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而言,不但要有广泛扎实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基础,还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注意指导方法的运用,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赵伍,李玉峰,鲁定元.新编教育学教程[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2]秦书茂.浅谈运用读书指导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J].职业技术,2006(02).

[3]陈容.高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四法[J].职业教育研究,2013(05).

[4]金波.专业课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J].职业技术,2008(06).

[5]胡宏国.应重视对教学方法的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3(11).

[6]龚孟伟.高效新颖的读书指导法——PQ4R学习策略及其应用[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04).

作者:朱彤

读书四法阅读教学论文 篇2:

语文学习方法刍议

[摘 要]语文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语文学习和活动而获得真知,形成学习能力的手段。教师必须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教给学生语文的方法,使学生“展卷而能解度,执笔而能合度”。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授知识;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导致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着重地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一些做法。

一、在讲课前,采用预授方法

在讲授新课或某项知识之前,教师针对学生自学的内容,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例如,学生预习新课时要自学生字生词,可以逐步教给他们理解词义的三种方法。一是分解法。先弄清组成这个词语的每个字的意义,然后连起来考虑整个词语的意思。如“疾驰”,我让学生分别解释“疾”与“驰”的意思;“疾”是飞快;“驰”是奔跑。再连起来就是飞快地奔跑。二是换词法。用一个词的近义词或同义词来解释这个词。又如“专心致志”的词义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以前所学过的词语中,找出与“专心致志”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语有“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再由此告诉学生:“专心致志”可以解释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的意思。三是结合上下文理解法。不少词语都有多种相互关联的意义,如本文、比喻义和引申义等,学生学习课文或者其他的文章不能孤立地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而要联系一定的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的意思理解它。再如“在阴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那瘦小的脸。他的身子又显得那么单薄,像是害着病的样子”。这句中的“单薄”,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出“单薄”的本义是指天冷的时候,穿的衣服薄而且少,比喻义是指身体瘦弱。然后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单薄”是指身体瘦弱。这样一来,学生由于掌握了理解词义的方法,在自学释词中效果便格外的好。

二、在讲课中,采取示范方法

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能给学生“如何学”的启示。高年级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安排了许多理解句子含义的训练,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在讲课中,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三、在讲课后,选择交流方法

每个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不尽相同,每个学生在同一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也往往互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每次讲授完新课或某项知识之后,总要引导学生总结和交流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这样做可使学生学习过程得以延伸,使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为每个学生所接受。例如,笔者有一次发现钟天行同学记忆长句的能力特别强,就向他作了深入的了解,原来他掌握了记忆长的句方法是“学句四法”:一是加数字。有些长句同时也包含好几个内容,他就在句子“一、二、三……”如“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书的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和语文水平”。他在这个长句里加上数字成为:“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一、记住书的内容;二、提高思想认识;三、提高语文水平;二是留筋骨。课文中有的句子,字数太多,不好记。”为了便于记忆,他把它简化,去其皮肉,这就叫留筋骨。又如“读一篇文章应该仔细分析哪些内容是主要的,那些内容是次要的”,把这句简化为“读文章,分主次”。三是找特殊。有的文章在表达上很特殊,他就把它找出来,弄清它的意思。再如“这时候,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这句话是写蝉是怎样脱皮的。显然作者是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蝉的。四是通俗化。课文中,有些措词太雅了,如“鲁迅没有丝毫怯懦。”他把这句话通俗化为“鲁迅没有一点儿胆小害怕。”于是笔者就推荐他向全班学生介绍了“学句四法”,并引导学生掌握这套方法,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句效果。

语文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而且还能实现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责任编辑 周正旺

作者:麦年

读书四法阅读教学论文 篇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四法”探究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初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为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四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四法”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高质量的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对语文阅读教学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促使语文阅读教学向合作、探究、自由、人文方向发展。

一、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法

在阅读教学中,所谓整体感知法是从文章整体入手进行教学的阅读方法,这是学生感知文本内容、精读细研的必要准备。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使学生能够初步与文本进行对话,理清文章脉络及主要内容,同时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逻辑框架,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法的掌握能够对学习不同类型的文章起到学习迁移的作用。

如,在教学《出师表》一课前,可以先跟学生讲一讲写出师表的原因:诸葛亮面对后主刘禅的昏庸无能,为了实现刘备统一的壮举,提出出师北伐,为了消除民众对北伐的后顾之忧,于是上“表”,表明他希望国内政治清明的决心和实现北伐中原的愿望。这样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中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与文本对话,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导入新课后,我们常常让学生初读课文,其目的是将文中的生字、生词等“拦路虎”扫除,同时让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7年级上册)中,主要讲了“我”在悬崖上,因为恐惧怎么也不敢下去,在父亲的鼓励和帮助下,我战胜了内心的恐惧,才敢下来的事例,学生在阅读中,就会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来进行分析,从而在教学进行过程中,能够浅显地得出“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拥有自信,我们才能够克服前行道路上的困难”的道理。此外,还可以在初读课文中,提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书中不断思考,做好批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阅读教学中的情境体验法

如,在《背影》的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采用以情感人的教学语言、深情的朗读来展现父亲为我买橘子的感人场景,通过结合自身体验来叙述“我”与父亲的点点滴滴,使学生体会父亲对我那博大、无私、朴实的爱。这样以情传情的课堂,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创设一定的阅读情境。通过对课堂氛围的精心营造,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和发散的状态,在获得独特感受的同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如,《春》这一课的讲授中,通过带领学生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发现春天,体会春风拂面、细雨如丝、小草软绵绵的生机勃勃的画面。在这种体验中,才真正将静态的文字转变为了动态的感受。

三、阅读教学中的求同存异法

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不同。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即实现同中求异和异中存同。所谓同中求异是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质疑和探究,使学生找到不同之处。异中存同是指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性的东西,在不同的细节中发现共性的东西。如,《故乡》中的闰土、《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的阿Q,我们可以用求同存异的方法来对人物形象加以分析。其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时代不同、身份不同,但他们却又有相同之处,即他们都是处在封建社会中最底层的人民群众,他们在封建制度的侵蚀下,变得麻木不仁,从而表达了鲁迅先生的写作动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及时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

四、阅读教学中的诵读欣赏法

阅读教学中,诵读欣赏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不厌百回读”,经典美文只有在细细的品读中,我们才能够一步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以及在语言背后所传达出的美的体验。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进入到文本的意境当中,或是故事情节的生动感人,或是自然景色的优美秀丽,或是议论文章的针砭时弊,这样的诵读体验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倡导诵读欣赏,将所思、所感、所悟通过文本、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呈现出来,培养良好预感,获得审美体验,实现情感陶冶。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師范读的方式进行,教师要抓住文章的情感基调,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从而使师生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自读进行,在课上留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理解作品的境中情和情中志。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课堂的今天,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他们期待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积极摸索并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事情。毫无疑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四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有瑕疵,但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思路,必将在教学领域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王晓岚.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D].上海师范大学,2009.

(作者单位 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

作者:李华胜

上一篇:机电设备安装分析论文下一篇:高职学生生态文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