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工具

2024-05-22

金融市场工具(精选8篇)

篇1:金融市场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出市场的运作机制具有高财务性杠杆性质的特点,即交易者必须交付一定比率的保证金或保险费进入市场,而交易的合约价值数十倍于保证金或保险费。

衍生金融工具有哪些?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衍生金融工具又称派生金融工具,是指在基础金融资产或原生金融资产(如外汇、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交易基础上所派生出来的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利率期货、利率期权、股票指数期货(权)以及互换业务的合约,这些合约统称为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价值取决于赖以存在的基础金融资产价格及其变化。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就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场所,也即以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常

概念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概念:

特征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特征:

1、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将原形金融资产的买卖变为期货合约,将买卖某种金融资产履约或不履约的选择性,变为可进行交易的商品;因此,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交易的对象是合约,而非合约所载明的标的物。

2、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进行交易的各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受其产生基础的原形金融资产现货市场价格所制约,如股票指数的变化影响着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的价格。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是在原型金融资产现货市场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市常

3、衍生金融工具出市场的运作机制具有高财务性杠杆性质的特点,即交易者必须交付一定比率的保证金或保险费进入市场,而交易的合约价值数十倍于保证金或保险费。进入市场的交易者借此“以少搏多”,用较低的成本进行汇率与利润风险的管理。由于汇率与利率波动频繁,也为投机者获得投机利润提供了方便。

类型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类型:

从总体上讲,以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有两种类型:

1、有形市场即在有形的交易所内进行的场内交易;

2、无形交易在有关银行或金融机构进行的柜台业务。

篇2:金融市场工具

1.美国短期国债的期限为180天,面值10000美元,价格9600美元。银行对该国库券的贴现率为8%。

a.计算该国库券的债券收益率(不考虑除息日结算)。8.45% b.简要说明为什么国库券的债券收益不同于贴现率。

a.短期国库券的等价收益率=[(10 000-P)/P]×3 6 5 /n=[(10 000-9 600)/9 600]×365/180=0.084 5或8.4 5%。

b.理由之一是贴现率的计算是以按面值的美元贴现值除以面值10 000美元而不是债券价格9 600美元。理由之二是贴现率是按每年3 6 0天而不是3 6 5天计算的。

2.某一国库券的银行现贴率:以买入价为基础是6.81%,以卖出价为基础是6.90%,债券到期期限(已考虑除息日结算)为60天,求该债券的买价和卖价。Pask=9886.5, Pbid=9885 P=10 000[1-rB D(n/ 3 6 0)],这里rB D 是贴现率。Pa s k =10 000[1-0.0681(60/360)]=9 886.50美元 Pb i d =10 000[1-0.069 0(60/360)]=9 885.00美元

3.重新考虑第2题中的国库券。以买价为基础计算债券的等价收益率和实际年收益率。证明这些收益率都高于贴现率。RBEY=6.98% 年实际收益率rEAY

通过已知条件:以60天的收益率为(10000-9886。5)/9886。5=0。01148 年实际收益率(复利)1+rEAY =[1+0。01148]365/60=[1+(10000-9886。5)/9886。5]365/60=(10000/9886。5)365/60=1。0719;年实际收益率rEAY=7。91% 4.以下哪种证券的实际年收益率更高?(分析方法同上)

a.i.3个月期国库券,售价为9764美元 10.02% ii.6个月期国库券,售价为9539美元 9.9% a.计算两种国库券的银行贴现率。9.34%;9.12% a.i.1+r=(10 000/9 764)4=1.100 2 r= 1 0.0 2% ii.1+r=(10 000/9 539)2= 1.0 9 9 0 r= 9.9 0% 三个月国库券提供了更高的有效年收益率。

篇3: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研究

(一) 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品, 它是从即期外汇交易、股票、债券等传统有价证券的现货买卖以及从股票价格指数等综合参考指标中派生出来的各种投资工具或交易手段的总称, 是一种具有全新特点的契约形式。它出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价格发生剧烈波动时, 基础市场交易价格变化的情况下, 以满足人们能更多地赚取有关资产差价、投机或保值的各种需求。因此, 可以这么说, 金融衍生工具是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金融工具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行情走势, 以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远期合约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的衍生交易合约。

(二) 金融衍生工具的特征

1、杠杆性。杠杆性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是指以较少的资金成本获得较多的投资, 以提高投资收益的手段。在现金交割制度下, 以基础工具的价格为基础, 交易时不必缴纳相关资产的全部价值, 只要缴存一定比例的押金或保证金就可以获得资产的管理权, 等到到期日时, 对其进行反向交易和结算;而在实物交割的情况下则要在到期日交付一定数量的现金就能得到基础工具。

2、跨期性。金融衍生工具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趋势的预测, 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一定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无论是哪一种金融衍生工具, 都会影响交易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未来某时点上的现金流, 跨期交易的特点十分突出。这就要求交易双方对利率、汇率、股价等价格因素的未来变动趋势做出判断, 而判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交易者的交易盈亏。

3、高风险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性是指资产或权益在未来发生的预期收益损失的可能性, 主要包括:价格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其中, 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成果最终是取决于交易者对基础工具未来价格的预测和判断的准确度, 然而基础工具价格的变幻莫测增加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盈亏的不稳定性, 这正是金融衍生工具高风险性的重要诱因。

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一)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现状。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 金融衍生产品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孕育终于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点:

1、市场规模明显扩大,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日益突出,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从期货市场来看, 2007 年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额首次超过GDP。2008 年虽然遭遇全球金融危机, 但中国期货市场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 从而为2009 年交易额突破130 万亿元提供了金融和信心保证。2009 年中国期货市场快速扩大和成长, 交易活跃并且秩序规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全球最具潜力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之一。2010 年人们所期待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能够推出, 打开了中国金融产品期货交易的大门, 并创造中国衍生品市场的更大繁荣。

2、监管制度不断完善, 市场运行基础有待夯实。中国银监会在2004 年初发布了我国第一部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专门法规《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同时, 我国关于金融交易方面的基础性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 《证券法》、《合同法》和《担保法》等相关法律的发布和实施, 有利于我国衍生产品市场的规范和健康发展。这些“准法规”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缺乏统一运行规则的问题, 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市场行为不规范和市场主体发生过度投机等问题。

3、投资者数量快速增加, 但缺乏成熟的理性参与者。我国投资者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历史较短, 而且市场参与者以个人投资者居多。随着利率期货以及即将上市的股指期货等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在金融危机后逐步上涨。目前, 市场参与者还主要不是生产经营商和机构投资者, 市场参与者都普遍具有盈利倾向, 投机心理严重。市场上到处充斥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角逐、勾结与竞争, 不能形成超越自身利益的制衡。

(二)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交易复杂程度较高, 但交易方式单一。我国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方式还较单一, 这是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不足引起的。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主要的交易方式是中资银行与国内企业进行交易, 然后再与外资银行进行平盘, 或者是先由国内企业与外资银行谈妥交易的具体细节, 然后进行中资银行与国内企业的交易, 最终由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具体进行整个交易。这种交易方式显然过于单一, 既限制了交易对象的范围, 过程繁琐、复杂, 使一部分投资主体对投资失去信心, 又对我国金融机构定价能力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导致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品发展的主动性丧失, 限制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正常发展;2、缺乏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金融衍生品的价格与基础性金融衍生品生产价格密切相关, 比如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那么, 在对金融产品的管制方面, 我国的管制偏紧, 所以金融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 而且金融产品价格的变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 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公布及一些重大信息的披露对金融产品价格波动产生很大影响, 而且, 我国对信息披露的频率也过低, 使投资者无法及时地获得相关的信息。这样, 一方面使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失去兴趣与信心;另一方面导致投资者在无法及时获得信息的情况下蒙受损失。

(三)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建议。1、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目前, 我国除存款利率和部分贷款利率未完全市场化外, 其余的已基本实现或完全实现了市场化。我们应通过金融市场改革深化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 这样才可能产生足够的金融衍生工具需求, 金融衍生工具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市场规律;2、规范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主体不够成熟, 是金融衍生市场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决定了投资必须要慎重, 否则一旦损失后果不可估量。因此, 必须规范投资主体, 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行为, 避免投资行为不理性、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同时, 应该建立完善的资信评级制度, 以加强对投资主体的约束力度。

三、国外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一) 韩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历程。韩国的股指期货、期权交易开始于1996 年, 但交易量增长非常迅速,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2004 年前, 存在两个交易市场:韩国证券交易所 (KSE) 和韩国期货交易所 (KOFEX) 但在2004 年, 韩国期货市场合并至KOFEX之下, KOFEX成为唯一一家期货交易所。在韩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中, 不得不提到韩国股票价格成分指数200 (KOSPI 200) 期货、期权合约。正是这两种合约推动了韩国期货、期权市场的高速发展。KOSPI 200 指数期货自1999 年起至2002 年, 年交易量 (合约数目) 从17, 200, 349份增至42, 868, 164 份, 平均增长率为149%。KOSPI 200 指数期权更是表现惊人, 自1997 年上市后, 目前为世界上成长最为迅速的期权产品。 1998 ~2002 年年交易量 (合约数目) 从3, 200, 000 份增至1, 889, 823, 786 份, 增长了590 倍。2005 年上半年, 在全球衍生品交易量居前的合约中, KOSPI 200 指数期权合约名列榜首。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在金融衍生品交易领域, 韩国创造了奇迹。从韩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来看,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自己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可以依靠后发优势, 如我国的股票市场一样, 在短时期内取得长足进步。

(二) 韩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特点

1、韩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独特的投资者结构。韩国期货、期权市场的参与者由个人投资者、本地机构投资者和外国机构投资者构成, 即所谓的中小投资者为主。在2003 年4 月, 个人投资者占有KOSPI 200股指期货市场成交量的60.40%国内机构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分别占有24.90%和13.50%的市场份额。而在KOSPI 200 股指期权市场上个人投资者的成交量占整个期权成交量的57.70%, 外国投资者则继续维持着近10%的份额。因此, 可以看出, 在金融衍生品交易领域, 韩国是一个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在韩国, 由于网上交易的便捷性和低成本 (经纪商对网上交易收取的佣金远低于传统交易方式) , 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广大投资者积极地参与股指期货、期权的投资活动, 这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投资者结构。另外, 韩国期货市场不允许“专家”和“做市商”存在, 证券公司被严格限制在接受客户下单的经纪角色中。证券公司之间争相提供更快速、更便捷的“家用型交易系统” (即网络服务终端和客户界面交易系统) , 并积极进行客户培训和市场开拓。这样, 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的交易便利又进一步发展刺激了更多个人投资的进入, 即使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 但投资者的规模不断扩大,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韩国金融衍生品交易投资者构成的特点, 尤其值得我们的思考: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也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 虽然针对这种现状, 现在有许多建议提倡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但改变投资者的构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工作, 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等到我国投资者的结构发生变化才能有所作为, 否则一旦市场波动就会以这个为理由, 韩国的事例其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2、韩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严格和细致的管理与服务制度。韩国对证券及衍生品市场基于一个市场风险控制的理念, 实行适时、有效的管理, 整合市场交易规则, 交易所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 如引入“断路器方案” (即在市场价格过热时自动给市场交易加入一个短暂的冷却暂停期间) 等。对于新产品上市, 其准备工作充分, 除对国外市场相类似产品进行完整研究, 取得大量实践经验外, 上市前还进行充分的模拟交易 (5 个月以上) , 并即时修订市场规则以便快速反应投资者的要求。在具体交易服务方面, 如交易下单系统由交易所投资的电脑公司负责开发, 大大降低了开发系统和维护的成本;通过将下单系统提供给小型券商, 使小型券商不必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开发系统, 而是专注于开发市场业务, 同时将低成本反映在手续费的降低上。这降低了投资进入门槛, 使广大投资者可以以最低成本参与交易。网络基础设施完备网上交易非常便捷, 也为金融衍生品交易创造了极大的便利。韩国网络基础设施齐备拥有遍布全国的宽带网络家用型的交易系统高度发展;同时, 交易所拥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和通信设施, 完全计算机化的交易系统能够保证快速可靠地执行指令而且交易手续费低廉。此外, 交易所还广泛、无偿提供市场数据, 投资者在家就可以方便进行期货、期权合约的网上交易, 大幅提高了投资者参与意愿。投资者还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很多市场分析讯息, 随时进行最新市场趋势分析, 这成为韩国衍生品交易成功的重要原因。

3、韩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成功的发展战略。KOSPI 200 指数期货、期权的巨大成功乃至韩国金融衍生品飞速发展的首要原因在于选择了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战略。而韩国政府在这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政策导向作用, 可以概括为:积极推进, 有序引导。韩国在1987 年时修改了证券法, 允许证交所发展期货市场, 为股指期货推出提供法律依据。1993 年成立金融期货协会, 为金融衍生品的推出进行前期准备, 1995 年制定期货交易法。在1997 年爆发金融危机后, 为加强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监管, 又修改期货执行法规。在1998 年7 月宣布衍生品交易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在1999 年4 月成立了韩国期货交易所 (KOFEX) 。2000 年12月对期货交易法再次进行修改规定, 到2004 年, 韩国期货市场将合并到KOFEX之下, KOFEX将成为韩国唯一一家期货交易所。这些法规明确了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规则, 使金融衍生品的市场布局合理化, 增强了本国市场的竞争力。除了完善相应法律环境外, 韩国政府还采取其他一些政策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例如运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教育培训。当然, 韩国政府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动机, 有其时代背景:伴随着韩国金融市场开放的进程, 金融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加大, 产生了对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 而金融产业的国际化也需其建立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政府采取的直接金融导向战略和外国投资资金的进入等也促进了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 便捷、普及的网络、较低的交易税赋更是降低了交易成本, 这吸引了大量的个人投资者进入。

摘要:金融衍生工具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产品。它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产物, 满足了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迫切需求, 并已成为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迅速发展, 增加了许多产品种类, 而且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是从传统金融市场中衍生而来的新兴市场, 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根源。在其影响下, 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在交易的品种、交易总额等方面有了较快的增长。但由于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起步较晚, 市场尚属于发展的初期, 所以衍生品种类不多, 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多元化需求, 同时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在发展中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篇4:金融市场工具

关键词:保险;金融工具;创新;现状与发展

保险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金融工具的创新与配置。保险市场金融工具有利于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开发设计,有效提高保险企业的运行效率,有利于保险市场的良好发展,因此,保险市场金融工具的创新势在必行。

一、推动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创新的意义

(一)繁荣金融市场,丰富投资种类。保险业的特征决定了保险公司可以利用经营特点开发新型投资产品,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保险公司不仅提供保险保障,也提供投资工具的服务。在趸缴保费和均衡保费体系下,投保人预先缴纳了超过年保险成本的一笔资金。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投保人付出了将资金投资于其他项目获取收益的机会成本,因此,保险公司通过事先承诺投保人给予这部分资金一定的投資回报率的方式进行资金运作,为投保人创造新的投资工具,通过专业的投资渠道降低投保人的投资风险。

(二)优化投资组合,降低行业风险。为了保证足够的偿付能力和稳健经营,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设计、销售各种创新型保险产品,把一部分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保险公司通过发售保单获取资金,其经营具有负债性,负债的期限结构取决于保险公司的险种结构。在保险市场开展金融创新,通过将大量资金分配于长期债券或者将投资连结型保险资金投资于非固定收益证券如股票等方式,可以使公司资产负债结构与长期、固定利率负债的持续期相匹配,运用金融工具创新带来的多元化投资分散行业风险。

(三)推动衍生市场发展,实现大金融共赢。保险资金投资金融衍生品可以扩大金融衍生品市场,为优化金融衍生品市场投资者结构、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体系、更好地发挥金融衍生品规避风险与价格发现的功能、不断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条件。随着巨灾债券、巨灾期权等衍生品的发展,保险市场传统的以再保险转移风险的机制开始扩大到资本市场,同时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拓展了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为保险公司转移风险、提高承保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再保险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

二、保险市场中金融工具创新的问题和优化策略

(一)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创新的问题分析。从当前我国的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创新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诸多层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保险市场的内部创新能力还不够,对于新型的保险产品发展方面还相对比较迟缓,在创新的活力以及局面上有待优化。由于在金融工具的创新能力不足,这就会对整个保险业的竞争力提升有着阻碍。还有是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创新以及配置,没有金融市场相关机制的支持,主要就是在利率市场化发展方面比较困难,以及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上相对比较高等。另外,对于保险市场的金融工具创新中的理性经济人相对比较缺乏。我国的保险市场供给者有着市场主体地位的是国有保险公司,但受到产权改革没有完善化,一些代理人在理性方面就比较缺乏。缺乏保险以及金融工程学师资队伍以及应用人才。这些方面的问题就使得金融工具的作用发挥没有充分化。还有是在外在制度对金融工具创新也有着约束性,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不够,以及在已取得的创新成果配套保障措施上相对比较缺乏。以及在创新配套的技术上比较有限等。

(二)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创新的优化策略。第一,要能将外延式以及内涵式的发展关系进行良好的处理。我国的保险业在当前的发展中还没有实现精细化经营目标,在经济的发展上是采用的外延式发展方式,这就必然会对保险行业的发展产生相应的影响,而保险企业的发展就要能够在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配置的方向进行积极迈进,并能在内涵式的发展方面得到充分的重视,将保险产品的知识含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二,为能对保险市场的金融工具进行有效创新,就要能够在政府的执政能力水平上进行提升,将行业的积极引导发展方面进行强化。保险市场的良好发展就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在执行工作过程中,就要能够在保险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以及信息披露上得到充分重视,将信用评级的作用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还要加强基础建设。第三,对当前的资本市场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将保险投资的多元化发展能得以有效实现。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政府就要能够在资本市场政策方面结合实际进行积极地调整。要能对保险资金进入到资本市场业务的范围进行扩大化,将投资业务也要能够进一步的放开。还要能够对外国保险公司的资本市场进行放开。第四,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良好环境要能得以有效的培育,将金融创新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保障金融工具的有效创新。在金融工具的创新方面要能有一定的载体,可通过相应的法律进行支持,这样才能保障金融工具创新的内在动力。第五,要能够和其它方面合作进行加强,将保险企业的整体运营效果能良好的呈现。在保险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下,保险业要能和其它的一些金融业进行联系,将保险衍生工具发展领域要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只有如此才能有助于保险行业的良好发展。第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创新的动力。在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可通过保险公司以及其它校企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三、结束语

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加强对保险市场金融工具的创新,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全面的了解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促进保险行业的进步,带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闲.中国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创新的现状与发展[J].南方金融,2009,04:46-48.

[2]李清逸.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创新的现状及发展[J].新经济,2016,20:35-36.

[3]李琼,李金辉.中国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创新与配置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223-229.

篇5:金融市场工具

【考点汇编】2018年证券从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衍生工具

2018年证券考试各地时间不同,考生要决定备考,就要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证券考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备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考点一衍生工具

考点二金融期货

金融期货是期货交易的一种。期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集中的交易所市场以公开竞价方式所进行的标准化期货合约的交易。

金融期货的主要交易制度:集中交易制度;保证金制度;结算所和无负债结算制度;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每日价格波动限制及断路

器规则;强行平仓;强制减仓。

金融期货具有四项基本功能:套期保值功能、价格发现功能、投机功能和套利功能。

考点三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的区别

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基础资产不同;

2.交易者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不同;

3.履约保证不同;

4.现金流转不同;

5.盈亏特点不同;

6.套期保值的作用与效果不同。

考点四可转换公司债券

考点五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的不同

考点六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资产证券化的种类:

1.根据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不同,可以把资产证券化分为不动产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证券化(如高速公路收费)、债券组合证券化等。

2.根据资产证券化的地域不同,可以把资产证券化分为境内资产证券化和离岸资产证券化。

3.根据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属性不同,可以把资产证券化分为股权型资产证券化、债权型资产证券化和混合型资产证券化。

考点七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篇6:金融市场工具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介服务规则

第一条 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规范中介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为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中介服务的行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中介服务是指承销机构、信用评级机

构、会计师事务所及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为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以下简称债务融资工具)所提供的专业服务。

第三条 中介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债务融资工具中介服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及行业自律组织的执业规范,遵循诚实、守信、独立、勤勉、尽责的原则,保证其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第四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具有相关执业资格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会员机构或声明遵守自律规则、并在交易商协会登记的非会员机构可提供中介服务。

第五条 交易商协会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负责接收中介机构登记文件,包括:

(一)登记报告;

(二)执业资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内控制度;

(五)专业部门及专业人员情况说明;

(六)最近一年经审计的会计报表。

交易商协会在完成登记后,将中介机构的主要信息上网公告。中介机构在相关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交易商协会更新信息。

第六条 中介机构提供中介服务,应与企业在业务协议中明确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承销团有三家或三家以上承销商的,可设一家联席主承销商或副主承销商,共同组织承销活动;承销团中除主承销商、联席主承销商、副主承销商以外的承销机构为分销商。

第八条 主承销商应建立企业质量评价和遴选体系,明确推荐标准,确保企业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所应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意见及良好的顾问服务。

第九条 主承销商应协助企业披露发行文件,为投资者提供有关信息查询服务,严格按照相关协议组织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和发行。

第十条 自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之日起,主承销商应负责跟踪企业的业务经营和财务状况,并督促企业进行持续信息披露。

第十一条主承销商应督促企业按时兑付债务融资工具本息,或履行约定的支付义务。企业不履行债务时,除非投资者自行追偿或委托他人进行追偿,主承销商应履行代理追偿职责。

第十二条主承销商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至少包括营销管理制度、尽职调查制度、发行管理制度、后续服务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对制度、追偿制度及培训制度。

第十三条信用评级机构应在充分尽职调查的基础上,独立确定企业和债务融资工具的信用级别,出具评级报告,并对其进行跟踪评级。信用评级机构应接受投资者关于信用评级的质询。

第十四条会计师事务所应依据相关规定对企业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应对出具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进行说明。

第十五条律师事务所应在充分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出具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法律意见书应至少包括对发行主体、发行程序、发行文件的合法性以及重大法律事项和潜在法律风险的意见。

第十六条中介机构提供中介服务,应安排足够的时间,执行必要的工作程序,确保全面、深入地开展尽职调查。

第十七条中介机构出具的专业报告应表述清晰准确,结论性意见应有明确依据。报告应充分揭示风险,除非企业已经采取了具体措施, 不得对尚未采取的措施进行任何描述。

专业报告应由两名以上经办人员签字,加盖中介机构公章,且不得有不合理的用途限制。

第十八条中介机构应当归类整理尽职调查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基础资料,形成记录清晰的工作底稿。工作底稿至少应保存至债务融资工具到期后5年。

第十九条中介机构对工作原因获知的商业秘密,应予以保密。

第二十条中介机构发现企业提供的材料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企业拒不补充纠正的,中介机构应拒绝继续接受委托,并及时向交易商协会报告。

第二十一条中介机构不应有以下行为:

(一)超出自身能力或采取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

(二)与企业或其他相关机构、人员之间有不当利益约定;

(三)以不正当方式提供中介服务;

(四)对不确定事项做出承诺;

(五)其他不当行为。

第二十二条中介机构相关从业人员担任企业及其关联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存在其他情形足以影响其独立性的,该专业人员应回避。

第二十三条交易商协会定期组织市场成员对中介机构的服务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十四条综合评价包括中介机构的资质、业绩情况、行业评价、投资人评价、交易商协会会员评价及注册委员会评价等因素,具体评价方案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综合评价结果在交易商协会网站公布。交易商协会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中介机构进行分级规范。

第二十六条中介机构应配合交易商协会对其中介服务情况的调查,及时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材料。

第二十七条对违反本规则规定或未能履行职责的中介机构,交易商协会可通过诫勉谈话、警告、公开谴责等措施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可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处罚。

篇7:金融市场工具

--新闻来源: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作者: 时间: 2011-05-04 11:00:00--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1]6号)

为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宽非金融企业融资渠道,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市场成员制定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定向发行规则》,于2010年8月27日经交易商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人民银行备案同意,现予公布施行。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定向发行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宽非金融企业融资渠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非公开定向发行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向银行间市场特定机构投资人(以下简称定向投资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并在特定机构投资人范围内流通转让的行为。

第三条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非公开定向发行方式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称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以下简称定向工具)。

第四条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依据相关规定,对定向工具的发行、登记托管、结算和流通转让实施自律管理。

第五条 定向工具不向社会公众发行。

第六条 定向投资人是指具有投资定向工具的实力和意愿、了解该定向工具投资风险、具备该定向工具风险承担能力并自愿接受交易商协会自律管理的机构投资人。

第七条 定向投资人由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定向工具发行前遴选确定。定向投资人投资定向工具应向交易商协会出具书面确认函(确认函示范样本见附件1)。

第八条 定向工具投资人应自行判断和承担投资风险。

第九条 定向工具发行与流通转让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自律的原则。第二章 注册

第十条 企业发行定向工具应在交易商协会注册。

交易商协会只对非公开定向发行注册材料进行形式完备性核对。接受发行注册不代表交易商协会对债务融资工具的投资价值及投资风险进行实质性判断。注册不能免除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信息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非公开定向发行的注册工作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第十二条 企业发行定向工具应提交相应注册材料(注册材料清单见附件2)。

第十三条 交易商协会根据相关自律规则指引接收非公开定向发行注册材料,对形式完备的非公开定向发行注册材料办理注册手续。

第十四条 对形式不完备的非公开定向发行注册材料,交易商协会通过主承销商一次性书面告知发行人予以补正。

在交易商协会书面通知发出后10个工作日内未补正材料的,视作发行人放弃本次注册。补正材料后,形式仍不完备的,视作发行人放弃本次注册;交易商协会以合理方式及时通过主承销商告知发行人。

第十五条 非公开定向发行注册材料形式完备性核对实行核对人和复核人双人负责制,主要流程包括:

(一)企业或相关中介机构应提交非公开定向发行注册材料正式件一份。

(二)核对人根据相关自律规则指引对非公开定向发行注册材料进行核对。若核对人认为非公开定向发行注册材料形式完备,则直接交由复核人进行复核;若核对人认为非公开定向发行注册材料形式不完备,经复核人复核后,核对人可通过主承销商向企业出具补充信息的建议函。

(三)复核人对核对人工作进行复核,复核人可根据需要通过主承销商向企业出具补充信息的建议函。复核人认定非公开定向发行注册材料形式完备,则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相关后续工作。

第十六条 交易商协会接受发行注册的,应向企业出具《接受注册通知书》,注册有效期2年。企业在注册有效期内需更换主承销商或变更注册金额的,应重新注册。

第十七条 《接受注册通知书》发出后,已注册的《定向发行协议》不得修改。否则,《接受注册通知书》自动失效。

第十八条 企业在注册有效期内可分期发行定向工具,首期发行应在注册后6个月内完成。

第三章 发行、登记、托管、流通

第十九条 企业向定向投资人发行定向工具前,应与拟投资该期定向工具的定向投资人达成《定向发行协议》。

《定向发行协议》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发行人的基本情况;

(二)发行人对定向工具的募集资金用途合法合规、发行程序合规性的声明;

(三)拟投资定向工具的机构投资人名单及基本情况;

(四)发行人与拟投资定向工具的机构投资人的权利和义务;

(五)定向工具名称、发行金额、期限、发行价格或利率确定方式;

(六)募集资金用途及定向工具存续期间变更资金用途时的告知方式和时限;

(七)信息披露的具体标准和信息披露方式;

(八)定向工具的流通转让范围及约束条件;

(九)投资风险提示;

(十)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机制;

(十一)保密条款;

(十二)协议生效的约定。

第二十条 企业发行定向工具应由符合条件的承销机构承销。企业自主选择主承销商。需要组织承销团的,由主承销商组织承销团。

第二十一条 承销机构承销定向工具应遵守相关规定和规则,勤勉尽责、诚实守信。

第二十二条 定向工具的发行价格按市场化方式确定。

第二十三条 定向工具采用实名记账方式在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登记托管机构登记托管。

第二十四条 定向工具应在《定向发行协议》约定的定向投资人之间流通转让。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在定向工具发行完成后的次一工作日,通过主承销商向交易商协会书面报告发行情况。

篇8:金融市场工具

(一) 定义。

金融衍生工具, 又称派生金融工具或金融衍生产品, 指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 交易双方的盈利或亏损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并相互支付差额。

(二) 分类及应用。

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期货、期权、互换四种基本金融衍生工具和由它们通过变化和组合再衍生出来的一些变形体。根据品种分类, 可以简单地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四大类。

1.远期类。

远期合约是买卖双方签订协议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以规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某种资产, 一般包括商品远期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及远期利率协定等。远期合约具有保值、投机的功能。市场交易者可以利用远期合约交易确定某种资产的未来价格, 降低甚至消除价格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交易者也可以利用远期交易来赚取远期价格与到期日即期价格之间的差额。

2.期货类。

期货交易是在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后买卖各种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方式, 一般包括商品期货、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等。期货交易由于相关规定的限制, 个人不能够直接进行期货合约的买卖, 一般都是通过期货经纪公司代理。当合约到期时, 交易者可以通过现货的方式进行交割, 但是一般来说, 这种义务都是在合约到期前通过对冲被解除。期货类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回避转移价格风险、进行风险投资获取风险收益以及价格发现的功能。期货类金融衍生工具一方面为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交易者提供通过套期保值来转移风险的工具;另一方面, 也为投资者或投机者提供通过风险投资或投机获得高额利润的机会。对一般的企业来讲, 期货的主要应用在于套期保值, 为配合企业在现货市场上的交易, 而在期货市场上做与现货市场相同或相近商品但交易部位相反的买卖行为, 以便将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在期货市场上转移给第三者。

3.期权类。

期权是一种选择权, 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费后, 就获得了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出售或购买一定数量的标的物的权利, 一般包括商品期权、外汇期权、利率期权、股票期权和股票指数期权等。在期权类衍生金融市场上, 既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标准化期权合约交易, 也有场外交易的非标准化期权合约交易。期权的买方行使权利时, 卖方必须按期权合约规定的内容履行义务。买方也可以放弃行使权利, 此时买方损失期权费, 卖方赚取期权费。期权类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是一方面使期权的买方享受到金融价格向有利方向变动时的全部好处, 保护了他们在价格向相反方向变动时免遭损失;另一方面, 期权的卖方向买方收取期权费, 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期权在现实应用中被较多地使用于套期保值和投资的目的。

4.互换类。

互换交易, 主要指对相同货币的债务和不同货币的债务通过金融中介进行互换的一种行为。互换类金融衍生工具是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和合约。更为准确地说, 互换合约是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流的合约。较为常见的互换类金融衍生工具是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互换不仅可以用于套利融资, 还可以用于资产负债管理、现金流的管理以及用来规避外汇管制。

二、金融衍生工具在中国的现状

如上所述, 金融衍生工具在转移风险、对资产进行保值与价格发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因为这些功能的存在, 金融衍生工具得以在中国迅速发展。

(一) 主要衍生工具。

1.股票权证。

股票权证是股票的发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发行的, 约定持有人在规定期间内或特定到期日, 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出售标的证券, 或以现金结算方式收取结算差价的有价证券。权证实质反映的是发行人与持有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 持有人向权证发行人支付一定数量的费用之后, 就获取了一个权利。这种权利使得持有人可以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或特定期间内, 以约定的价格向权证发行人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资产。根据其特征可以看出, 股票权证是一种期权。权证不仅具有杠杆效应, 还具有避险功能。并且在出现损失的情况下, 能控制损失的绝对量、但获利是无穷的。它具有时效性, 并且可以在同一天迅速卖出和买进。在我国现有证券市场的衍生产品中, 股票权证的上市量和交易量都是最大的, 它主要是为了满足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降低对价等当期综合成本需要而设计的, 有着较浓的行政色彩。其避险功能较弱, 特别是由于目前证券市场缺乏做空机制, 使该产品并不具备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对冲作用和价格发现功能。所以该产品上市以来就被恶炒, 其二级市场价格严重偏离其理论价值, 反而使市场聚集了新的风险。

2.ETF。

在国内, ETF称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它属于开放式基金的一种特殊类型, 综合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优点。投资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 同时, 又可以像封闭式基金一样在证券市场上按市场价格买卖ETF份额。不过, ETF的申购和赎回必须以一揽子股票换取基金份额或者以基金份额换回一揽子股票, 这是ETF有别于其它开放式基金的主要特征之一。此外, ETF还克服了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缺陷。并且相对于开放式基金, 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方便、交易效率高等特点。ETF基金管理费非常低, 操作透明度非常高。但是作为一种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产品, ETF管理的资产必须是一揽子股票组合, 因此组合中的股票种类与某一特定指数包含的成份股票相同, 股票数量与指数的成份股构成比例一致。这就使ETF成为完全被动的指数基金。而目前国内市场上没有指数期货, 做空机制尚未建立, 投资者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 仍不具备避险功能。

3.利率互换。

自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后, 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为标志, 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创立。经过2年多的发展, 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取得巨大进展。交易量迅速上升, 品种逐渐丰富。并且参与者增多, 机构呈现多样化。参与机构不仅包括原来试点规定的部分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 还将拓展到所有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主要问题在于产品的风险管理功能不足;在市场准入规范上不明确与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从国内市场来看, 目前参与者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部分保险公司以及一些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企业客户, 大部分证券公司、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获得该项业务的资格;风险控制体系还比较薄弱, 缺乏一个统一的主协议, 交易存在法律障碍;未建立做市商制度;对利率互换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空白。在产品定价问题上, 从目前国内利率互换市场来看, 产品定价还存在以下问题:资本市场基准利率的缺失导致利率互换定价没有基石。由于供需不平衡, 定价不准, 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缺乏利率发现机制, 利率发现功能不足, 定价难度增加。

(二) 发展思路。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 已经是明显的落后。这主要是由于现货市场的不发达未能给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提供足够的经济基础, 使得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举步维艰。经过多年的发展, 基础市场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 可以说中国市场已经具备存在和发展衍生工具的条件, 尽管并不是很成熟, 在这种条件下, 必须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 发展适合中国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具体思路如下:

1.针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 有选择性地发展金融衍生工具。我国应当优先发展远期和期货, 这是因为远期中的掉期交易、期货中的对冲交易都有很强的避险功能。此外, 中国的外汇远期, 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不断规范的过程, 已经较为成熟。因此, 在日益规范化的现货市场基础上, 可重点发展外汇、股指和国债的期货。对于金融期权与金融互换而言, 则要根据中国金融市场的具体成熟程度择机推出, 发展适合中国金融市场的衍生产品, 不断完善, 为以后其他工具的推出奠定基础。

2.加强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在我国, 由于金融基础市场不如发达国家的成熟和完善, 因此不能盲目跟风, 而要积极开发与我国市场相适应的金融衍生工具, 进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要实现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就必须首先实现金融机构企业化, 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其次, 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还有赖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管制的放松、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等外在因素, 这样才能推动对新型的金融衍生产品的需要, 才能真正体现金融衍生产品作为风险规避工具的作用。

3.完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和法治体制。由于市场主体的不成熟, 并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 曾使得我国的金融衍生市场陷入一片混乱, 甚至是陷入停顿。完善金融基础市场, 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 加强相关法制法规建设,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机制都将有利于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代阳琼.我国期货市场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J].商业时代, 2006, 32

[2].任辉.中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时代金融, 2006

[3].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现状及前景.上海招商网, 2007

[4].陈勇.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现状、问题及建议[J].信息导刊, 2008, 1

上一篇:公共关系学—试讲—组织形象下一篇:推销式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