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金融市场论文

2022-04-15

摘要:离岸金融市场的出现是20世纪5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对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就我国如何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离岸金融市场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离岸金融市场论文 篇1:

论建立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

摘要:离岸金融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和竞争力,应积极地筹划和建立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但是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做到规范有序、有备无患。

关键词:离岸金融市场;金融国际化;市场模式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立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必要性

(一)建立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是实现中国金融国际化和提高我国金融业国际地位的良策

面对日益强劲的国际化趋势,我国金融业经营必须也必然国际化。创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是一个好的突破口。首先,创建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吸引大批跨国金融机构进入,实现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同时国内金融机构也能够从竞争中得到锻炼,尽快缩小距离,为跨国经营积累经验;其次,大批境外金融机构进入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带来最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实现金融业务的国际化;再次,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创建后会成为离岸货币的集散地,从而实现货币的国际化,也为人民币完成自由兑换和成为国际性货币提供实验田;最后,随着离岸金融市场的创建和发展,大批跨国金融机构的进入必将吸引大量的国际金融人才,从而实现金融人才的国际化。

建立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还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业中的地位。首先离岸金融市场作为各种离岸货币资金的集散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资金;其次,如前所述,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能够带动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经营,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强我国的金融实力;最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是当今各国金融竞争的趋势。

(二)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是我国扩大利用外资、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首先,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不失为一种积极利用国外金融资本的变通方式。在一定条件下,离岸金融市场的资金也可以被国内所利用,发挥国内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间调节余缺的作用。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在《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就允许离岸银行将离岸头寸与在岸头寸相互抵补,但对抵补的数量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其次,随着离岸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将有大批的跨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甚至把总部迁入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就会成为离岸银团贷款和离岸证券发行的重要基地,大批的投资者和闲散外资就会经常聚集于我国,为我国引进外资提供新渠道和机会。

建立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首先,建立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可以使外国客商就近获得贸易融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其次,离岸金融市场监管相对宽松,因而资金成本低廉。通过建立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并对国际贸易提供融资,可以有效地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更具竞争力。

二、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行性

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形成的内部条件主要有以下几项:

1.合适的时区,即在时区位置上能填补其他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空缺,与其他国际金融市场相衔接进行连续交易;

2.优越的地理位置,即处于交通枢纽或良好的天然港口;

3.稳定的政治环境;

4.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能产生资金供给或资金需求;

5.良好的人力资源;

6.发达的金融市场;

7.优良的金融服务环境,如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8.健全的法律制度。

前两项因素是天然赋予的条件,故称为“自然型要素”。后几项条件则非天然赋予,取决于后天努力,乃“发展型要素”。

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形成的外部条件则是指为中心所在地无法控制的因素,主要有:

1.中心周边地区或国家的经济突然进入起飞阶段,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

2.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政策骤然引起资金向离岸金融中心所在地涌入;

3.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新动向使金融机构向中心云集;

4.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与革新推动。

在上述诸要素中尤其显得重要的是:

第一,政局稳定。

第二,政策优惠。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国家和地区都毫无例外地对离岸金融交易实行优惠,无存款准备金、无存款保险金、无利率限制以及税收优惠等成为离岸金融市场的重要特征。

第三,法制健全。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离岸金融市场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立的离岸金融市场,法制都十分健全,并且与国际习惯、惯例接轨。

第四,发达的通讯设施和人才资源。

第五,经济稳定,金融体系发达,具备筹措和运用资金的较高能力,资金流动、金融交易和货币兑换不受限制。

对照上述条件,我国虽然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初步具备了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条件:

1.我国有稳定的政局。我国政局稳定,社会安定,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保证离岸资金的安全,为国际资金的流入和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创造了先决条件。

2.虽然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适应建立和管理离岸金融市场的需要,但现有的法制建设成果对于建立和管理离岸金融市场无疑提供了重要基础。

3.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备。就与离岸金融交易密切相关的通讯设施来说,我国金融业已广泛拥有具有世界先进的通讯设备和技术,如光纤通讯、卫星通讯等。此外,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数量的各类金融人才,金融市场的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已运营多年,能够初步满足离岸金融市场的需要。

4.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获得了可喜的发展,一批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一些著名的离岸金融机构已进入我国;人民币虽仅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但终将成为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

5.此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理位置、时差条件对开展国际金融业务十分有利。我国东部地区正处于欧洲、美国和中国香港、新加坡所在时区之间,与新西兰、惠灵顿、悉尼、东京、香港、新加坡、巴黎、法兰克福、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市场的开市与收市在时间的继起上相衔接,可以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交易活动循环周转的一个重要“接力站”,这对于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来说十分重要。

因此,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条件,在目前离岸金融市场已从自然形成转向政策推动发展的背景下,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离岸金融市场在形成方式上的规律和特点,通过优惠的政策加以引导和支持,加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所需要的配套建设,我国要成功地建立起自己的离岸金融市

场是完全可能的和可行的。

三、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类型和监管模式选择

(一)发展类型选择

综观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有两种发展类型:一类是自然形成型,另一类则是国家或政府主导型,离岸金融市场是政府有意识主导和努力建设的结果。很显然,中国应走后一条发展道路,对此已无争议。

历史经验表明,伦敦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历史上西欧市场美元存贷的自然需要,这类市场的形成周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30-40年时间。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离岸金融市场顺应国际资本的流动需要自然形成,例如加勒比地区的离岸金融中心群在发展之初只是作为某个国家的避税港而存在,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司为了避税目的而到原殖民地寻找途径,金融服务机构也尾随而至。而市场所在地国政府因获益而采取宽容甚至鼓励态度,致使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形成了金融机构林立、市场活跃的局面。但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离岸金融市场在金融法规建设方面较为落后,许多国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乃至20世纪90年代初才逐步完善起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日趋发展,部分国家和地区为了适应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缩短建设周期,运用政策优势促进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长则8-10年,短则3-5年即达到了预期目的。如新加坡亚洲货币单位、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和美国国际银行设施等的形成就是如此。成功的例子是马来西亚的纳闽离岸金融市场。从1989年11月提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设想并选定纳闽为实施地点起,到1993年8月的短短4年,该市场的外币货款已达10亿美元,云集了世界著名的汇丰银行和三菱银行等多家外资银行。这说明,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运用政策优势因势利导,完全能够快速建成中国离岸金融市场。

(二)监管模式选择

离岸金融市场有内外一体型、内外分离型和避税港型三种监管模式。内外分离型市场,以纽约、新加坡、巴林和东京的离岸市场为代表。这种市场把国内交易与离岸交易严格分开。内外一体型市场,以伦敦和香港的离岸金融市场为代表。这种市场内外交易可同时进行,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混合在一起,不设专门账户将非居民交易与居民交易严格分离开来。避税型市场,以加勒比海地区的开曼和巴哈马的离岸金融市场为代表。在这种市场,一般不进行实际资金交易,主要是为了避税而通过该市场拨转借贷资金。如在巴哈马的首都拿骚,除交纳注册费和营业许可证费外,离岸银行各种离岸交易一律免税。

我国所要建立的离岸金融市场是实行内外一体型还是实行内外分离型,抑或是避税型呢?这些都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来做出结论,并以此指导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法制建设。

从我国自身条件来看,建立内外分离型的市场对我国来说应是适宜的选择。

首先,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的主要特点是接受非居民存放的境外货币,然后向非居民贷放境外货币。因此,国内经济和金融实力是否强大,国内是否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国际间借贷,并不是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必须具备的基础。一个国家和地区只要有足够的吸引力,使非居民都愿意来存款,非居民借款者愿意来借款,就有可能形成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

其次,作为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主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机构,既可以是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的本国银行,也可以是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的外国银行。因此,国内的金融专业人员是否充足,金融业务水平是否足够高,也不是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国家和地区只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外国银行到本国或本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经营离岸业务,就有可能形成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

最后,就我国金融体系本身来说,虽然这些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在不断地推进,但是,我国目前的金融状况还不足以应对金融业全面开放和建立内外混合型离岸金融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所以,建立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是我国目前条件下既可以充分吸引和利用国际资本,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竞争中的地位,又可以避免对国内经济以及国内金融业造成冲击,影响国家货币金融政策有效贯彻实施的离岸模式。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许明朝 贾 伟

离岸金融市场论文 篇2:

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SWOT分析

摘要:离岸金融市场的出现是20世纪5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对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就我国如何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离岸金融;离岸金融市场;SWOT

一、引言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的定义,离岸金融指银行及其他机构吸收“非居民”资金向非居民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又称境外金融市场(External Financial Market)或欧洲货币市场(EuroCurrency Market),初期曾称欧洲美元市场(Euro Dollar Market),是指非居民之间以离岸货币进行各种金融交易的国际金融市场,离岸货币是货币发行国国内金融体系之外的该货币[1]。离岸金融市场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欧洲开始兴起的,是全球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在二战后的世界金融发展史上,离岸金融市场依靠高度自由化的金融体制,为国际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全球范围内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了资金的高速流动,也为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已成为世界各国金融竞争的新趋势,而我国离岸金融业则处于起步阶段。国际经验显示,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给世界许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便利。因此,抓住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巨变的时机,建立健全离岸金融市场,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金融业的长足发展,加快经济发展和推动金融国际化。本文试图借助SWOT理论框架,分析影响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探讨其今后的发展路径。所谓SWOT分析方法是对竞争主体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择最佳发展战略的方法。当前,我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时优势、劣势何在?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正确认识这些因素是促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SWOT分析

(一)优势(superiority)

1.随着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政治局面安定,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局始终稳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即将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表明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保证离岸资金的安全,为国际资金的流入和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创造了先决条件。

2.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理位置、时差条件对开展国际金融业务十分有利,在时区位置上能填补其他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空缺,与其他国际金融市场相衔接进行连续交易。我国东部地区正处于欧洲、美国和中国香港、新加坡所在时区之间,与新西兰、惠灵顿、悉尼、东京、香港、新加坡、巴黎、法兰克福、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市场的开市与收市在时间的继起上相衔接,可以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交易活动循环周转的一个重要“接力站”,这对于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来说十分重要[2]。

3.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就与离岸金融交易密切相关的通讯设施来说,我国金融业已广泛拥有具有世界先进的通讯设备、技术装备、软件设计、信息媒体、便捷交通、安全设施、环境保护及其他支持服务业,其效率在不断地改进,基本能够满足非居民的各种服务,以便金融机构、投资者和借款人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此外,我国已经拥有一批既懂国际金融理论,又有国际金融经验的专业人员,能够初步满足离岸金融市场的需要。

4.有一个强有力和负责任的政府为后盾。政府推动是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重要前提。新加坡发展成为亚洲美元交易中心,马来西亚纳闽岛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离岸金融中心等都是政府大力支持推动的结果。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在我国发展离岸业务必须得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动,这是个前提条件[3]。在离岸金融中心的初期发展阶段,政府的态度、决策与行为对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尤其是面对国内的历次重大灾难和1997年、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表现出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充分证明了中国有一个强有力和负责任的政府,有勇气、决心和能力应对各种问题。

(二)劣势(weakness)

1.中国金融市场化与国际化方面还未能完全与国际接轨,国内金融、银行体制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中国金融市场在改革中发展成长,初步建立了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组织体系。以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金融机构组成的多种金融机构、多种金融服务功能、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共同存在、协调发展的框架基本完备、运转稳定[4]。但是,商业银行改革、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货币政策调控等仍然需要继续完善,需要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充分挖掘市场潜力,逐步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2.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以规制。由于离岸金融市场有其独有的特性,完备的金融法规和法律系统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而我国目前有关离岸金融业务的法律框架还远未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适应建立和管理离岸金融市场的需要。从国际上的发展经验来看,如新加坡、东京和纽约等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制约和保障离岸金融市场和在岸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来规范离岸金融的发展,以便控制金融风险。

3.对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及其管理还有待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为促进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1989年我国开始试办离岸业务,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曾经一度中断,直到2002年6月才得以重新恢复。与周边的离岸金融中心庞大的市场规模相比,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参与主体少,交易量小,业务范围窄,交易对象、交易目的和产品定价也与之存在一定差异,离岸金融业务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影响离岸金融发展的经济发展、开放水平、资本实力、从业经验、人才储备、政策环境、管理制度、监管水平等内外因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识和研究,从而在发展的具体措施上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三)机会(opportunity)

1.构建离岸金融市场已是当前全球金融发展的趋势。离岸业务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为非居民提供商业银行服务,不受金融地域限制,离岸账户之间的资金可以自由进出,具有充分开放、程序简单、豁免税负、自由经营、全球流通等近乎极限的便利功能,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加强本国金融竞争的一大特征,各国都在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来推动本国的金融业走向国际舞台,最大程度上吸引和利用外资,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大国,必须尽快扭转我国在国际金融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和建立一个与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金融中心。为此,必须加快建立离岸金融市场,顺应全球金融发展的趋势[5]。

2.经济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为我国构建离岸金融市场提供了新机遇。英国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研究部主管李籁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世界经济和金融力量正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种转移是渐进和持续的,而非跳跃式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发达经济体经济仅增长2.7%,其中美国增长2.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8%,其中中国和印度分别增长11.9%和9.3%。正是依靠中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强劲表现,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5%。在次贷危机对发达经济体造成严重冲击之际,新兴市场经济体正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来源”。世界经济正越来越依赖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表现,这三国去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正是这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为我国构建离岸金融市场提供了新机遇。

3.人民币的国际化为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创造了机遇。人民币国际化是伴随着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崛起的必然产物。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经贸交往快速发展,人民币币值长期保持稳定,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被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所接受,特别是在边境贸易中被广泛用作计价、支付和结算货币,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量不断增加[6]。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已经实现了完全的自由兑换,资本项下的各种管制也在不断放松,自由兑换的程度必将不断提高。从我国的现实出发,我国的货币当局不可能允许人民币跨境自由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则成为一种必然,只有通过离岸金融中心,境外流通的人民币才可能回流或是结算,这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7]。因此,借助于人民币离岸化的次优选择,可以加快促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

4.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从各个层面向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形成了冲击,同时也提供了市场调整和发展的契机。这次金融风暴将给国际金融带来新的发展趋势,极大地促进国际金融的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在亚洲金融危机刚刚爆发时,中国不仅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的传染,而且还使中国的金融市场成为最受全球投资者青睐的市场,使中国的金融机构成为最受国际投资人(财务投资人和战略投资人)追逐的投资目标[8]。我国金融市场经过多年建设,正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市场,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在抗击国际金融风险时也会形成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保护伞,在加强风险预警与控制的前提下,开辟离岸金融市场,加强金融创新,对于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和金融稳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威胁(threat)

1.离岸金融市场蕴藏一定的市场风险。离岸金融业存在诸多风险,它所带来的巨额资金流动会对各国金融体系和金融秩序的稳定产生强大的冲击和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离岸金融市场会对国内金融市场形成干扰和冲击,即使是内外分离型模式,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离岸资金与国内资金的相互渗透问题;另一方面,从离岸金融市场本身来分析,自身也存在系统性的管理风险[9]。由于离岸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较高,如果离岸市场管理当局对离岸金融业制定不当政策和缺乏有效监管通常会加剧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及系统性风险。离岸市场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通过价格、利率、汇率、股价等机制,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生链式反应。银行危机会引发股市、房地产危机以及债务危机,并进一步把风险或危机传导、扩散到本地区以外的其他国家,最终酿成经济危机[10]。当然,世界上许多国家吸取了很多危机防范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完善的金融体系、成熟的调控机制、强大的市场干预,证明离岸金融市场本身的风险在有效监管下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2.对我国政府的监管能力和货币政策提出了挑战。离岸金融市场是与市场所在国的国内金融体系分离,不受货币发行国和市场所在国政策、法规、税制、金融和外汇管制的高度开放和高度自由的金融市场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离岸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离岸金融市场管理模式、离岸金融市场准入监管、离岸金融经营管理监管和离岸金融税收监管等。由于其彻底的国际性,具有“离岸性”和“两头在外”特征,使得一项普通的离岸金融运作都可能涉及金融市场所在国、货币发行国、金融机构母国、筹资者母国、资金提供者母国等多个国家的主权事项,是一个虽然受到多头监管但经营环境依然宽松、自由且不受单方完全控制的市场,对从整体上提升了我国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业的监管难度。大量资金的流出流入,如离岸资金冲击国内信贷,造成国内信用规模失控;离岸资金与国内资金出现较大利差时,发生大规模的套利转移;商业银行从离岸金融市场筹资向国内企业贷放,扩大所在国的外债规模;政府为反通胀或抑制经济过热而采取措施时,国内机构从离岸金融市场采取逆向操作等。在一定意义上,离岸金融市场的存在,使得国内的货币政策实施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实施的过程中最终效果可能会偏离预定的目标。

三、政策建议

(一)创建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国情的离岸金融模式。我国离岸金融模式的选择必须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业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相适应,近期应该选择离岸账户和在岸账户相隔离的严格内外分离型模式,即在岸账户和离岸账户严格分开,账户之间不能混淆,禁止资金在两种账户之间流动,美国和日本属于此种类型。实施这种模式有利于保障我国的金融自主权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可以有效阻挡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并减轻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近期我国还不宜发展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因为就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水平来看,不管是向外渗透还是向内渗透,都不利于风险控制[11]。等到离岸市场运行稳健、市场秩序稳定、监管法制成熟,并积累了足够的市场管理经验之后,有选择、有重点地适度发展有限制的渗透型市场。

(二)以政府的政策推动加快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国际经验表明,如英国、新加坡和日本,政府为了推动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相应的外部金融环境和其他必要政策支持。在离岸金融市场建立初期,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为其运行提供了宽松的监管环境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从而使该国或地区离岸金融市场或迎头赶上或后来居上。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构建离岸金融市场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而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是政府推动的主要形式,这些优惠政策可包括:税收优惠;逐步实行自由外汇制度;降低经营成本,免提存款准备金、存款保险金,降低对流动性比率和清偿力的要求[12]。面对周边地区离岸金融中心强大的竞争压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样需要政府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持,以至少相同或相近的融资成本来吸引离岸金融交易者。

(三)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离岸金融管理法规体系。离岸金融业务法律框架的完善和细化,是创建我国离岸金融监管政策有效实施的外部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13]。政策推动模式会使离岸市场在短期内获得快速的发展,但缺乏法制的完善会给离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法制因素可以看做对外部条件最具吸引力的内部条件,它使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离岸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树立了信心。我国目前关于离岸金融业务的法律只有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199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及其他一些对离岸金融有关的银行业务有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离岸金融业务。因此,中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应在政府政策推动型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法制的补充和完善,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国际通行的监管规则的基础上,尽快设计一套比较完整的离岸金融的法律制度,确保健康稳定的离岸金融秩序,为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公平合理、稳定开放的法制环境会产生强大的发展后劲,是吸引国外金融资本的最有效因素。

四、结束语

作为一个高度自由灵活、快捷便利、高效新型的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对世界经济和市场所在国经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离岸金融市场,有利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为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资金提供了出路。随着经济与金融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选择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的国内区域金融中心、运用政策优势,加快促进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步骤。

参考文献:

[1]鲁国强.当代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特征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1):64-67.

[2]于莹.浅析离岸金融市场建立的基础[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3):98-100.

[3]高材林.离岸金融市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货币市场,2008,(3):23-27.

[4]秦池江,等.金融体制改革纪实[J].经济研究参考,2008,(50):20-36.

[5]刘冲.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8,(8):18-19.

[6]姚莉.设立离岸金融市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J].中国国情国力,2007,(11):22-23.

[7]曹蕊.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及其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8.

[8]王松奇.全球化下的机遇与挑战——30年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性改革[J].银行家,2008,(10):11-16.

[9]鲁国强.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4):3-5.

[10]徐兆华.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8.

[11]许明朝,高中良.论中国离岸金融模式的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07,(12):70-76.

[12]王晓静.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J].国际经贸,2007,(3)(上旬刊):28.

[13]秦颐,郭英立.我国离岸金融监管的基本问题与政策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8(,8):70-72,130.

作者:胡建国

离岸金融市场论文 篇3:

创建上海离岸金融市场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摘 要:建设离岸金融市场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步骤,对推动我国金融深化。引导国內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促进资金的快速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创建上海离岸金融市场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并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加强离岸金融发展研究和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离岸市场配套措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强化离岸金融业务监管,培育市场主体等。

关键词:离岸金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市场

一、创建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战略意义

1 是实现上海“双中心”、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关键环节。2009年4月,国务院确立了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而在当前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下,资本项下的资金很难流动。在资本市场尚未充分发展之前,为确保“双中心”任务的实现,促进上海航运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无疑是条捷径。在上海开办离岸金融市场,真正实现全球金融业务24小时交易,将有助于我国与全世界的金融紧密联系,融人统一的国际市场。

2 为我国当前巨额的外汇储备减压,化解流动性危机,增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持续的顺差转化为巨额的外汇储备资产,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不仅给人民币造成很大的升值压力,也使大额外汇储备面临汇率风险、市场风险,致使大量海外资产遭受巨额亏损。另外,我国过去长期实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使国内市场货币流动性泛滥,产生了一系列民生问题,同时也使国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可以进一步发挥离岸业务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方面的潜力,为外汇储备“消肿”,化解流动性矛盾,破解当前社会经济难题,进而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3 扩大海外投资,便于我国加强对境外本币的监控。当前,国内企业利用外资的“成本倒挂”现象十分突出。一方面,我国拥有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国内企业不能直接利用;另一方面,众多国内企业为海外投资而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筹资,成本很高。因此,建立离岸金融市场,让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直接进行交流,能为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金融支持,从而促进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通过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回流相当数量的境外人民币,进而间接实现对境外本币业务活动的监管,减少其对金融市场的冲击,维护汇率和货币政策的稳定。

二、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国际上来看,由于金融自由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加之离岸金融业务的诸多益处,离岸金融市场自上世纪50年代在欧洲形成以来,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已遍布世界各地。但我国的离岸金融业务较发达国家起步较晚。1989年招商银行在深圳开办离岸金融业务,成为首家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银行。随后,广东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深圳分行相继获得离岸银行业务的牌照。受199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央行暂停了所有中资银行的离岸金融业务。200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文批准招商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全面恢复离岸业务,同时允许总行设在上海的交通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开办离岸业务。目前,我国共有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等四家商业银行经营离岸业务。离岸业务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推进,银行的离岸金融业务也得到了持续迅猛发展。但是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存在很多问题,包括:(1)目前的离岸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存款、贷款、国际结算等传统业务,且由于监管政策过于严格导致业务范围过于狭窄,品种单调、缺乏创新。虽然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总体规模较小,这些不足都影响着我国同外资银行等同业的竞争。(2)离岸金融业务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加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人对其存有疑虑。离岸金融业务政策、监管框架、优惠统一的税率制度等还不完善,仍需政策的完善落实。缺少统一的离岸账户保密规定。(3)离岸金融业务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狭窄,且客户群体不足。(4)开展离岸金融的经验不足,从事离岸金融的工作人员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上海正积极构建离岸金融市场,上海洋山港试点综合离岸金融方案已上报中央。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洋山港将参考英国耿西模式,最有可能采取的是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相分离,非居民交易账户与国内账户严格分开。而且洋山港到时候会率先试点包括离岸银行业务、期货保税交割及离岸再保险在内的综合性离岸金融业务。拥有自己的离岸金融市场成为上海建设“双中心”的必要条件。对于上海来说,构建离岸金融中心从长远来说是机遇,但当前而言,更多的是挑战。

三、构建离岸金融市场面临的挑战

由于离岸金融市场管制松弛,自由度高,加之对国际政治经济反应敏感,会引起巨额国际游资四处流动,加剧金融市场的危机,影响国际市场的稳定。同时,由于离岸账户与国内账户的分离是相对的,即使在内外分离型的离岸市场,二者之间也可能发生资金转移。因此,如果我国为反通胀而采取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时,国内机构完全有可能从离岸金融市场借人低成本资金,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本国货币政策的效力。

1 离岸金融市场存在系统性的管理风险,加大了政府的监管难度。离岸市场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通过价格、利率、汇率、股价等机制,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生链式反应,放大风险。而且,我国正走向国际金融市场,对游戏规则还未完全掌握,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风险管理制度还很不健全,相当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合规文化还没有形成,管理风险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同时,一项普通的离岸金融运作都可能涉及多个国家的主权事项,是一个受到多头监管但不受单方完全控制的市场,因此,从整体上加大了我国政府对离岸业务的监管难度。如果监管不力,离岸金融市场将成为洗钱、逃税和不法分子筹集资金的“天堂”。

2 构建离岸金融市场,对金融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要载体的洋山港。地理位置相对封闭。考虑到离岸市场操作对在岸市场的冲击和影响,选择洋山港作为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试点有特有的优势。但是,洋山港的商业配套还不完善,交通成本高,大部分金融机构需要新设,且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因此难以集聚国际金融人才。在短期内,这些因素对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可能产生瓶颈限制。

四、上海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优势

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最大的外贸港口;是中国的第一大城市,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2010年世博

会的举办更让世界了解了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在上海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 地理位置优越。从全球来看,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与东京、香港、新加坡相邻或处于同一时区,可与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构建连续24小时接力交易。上海又位于远东的中心点,辐射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东亚地区。从国内来看,上海位于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人海汇合处,历来是内外经济接轨的重要枢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使上海优于国内其他大城市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2 雄厚的经济基础。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联动“长三角”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土地面积仅占全国0.06%、人口占全国1%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雄厚的经济实力促进了金融活动的集中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发展。

3 金融基础好。近代历史上,上海是远东第一都市和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股票、黄金、外汇等金融市场规模全部雄踞亚洲之冠。其深厚的金融城市历史为现代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崛起提供了市场基础、历史声誉、经验与信心。如今,上海的金融业经济总量全国第一,形成了以资本、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OTC衍生品、黄金、产权、再保险市场等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汇聚了世界上主要金融市场种类,金融市场的成交总额和规模连续大幅度增长。

4 政府积极推动。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国家战略,使原来以地方为主推动上升为集国家力量推动,中央、上海市和浦东区三级联动,形成政府推动合力,大大增强了协调建设的力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也成为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推动因素。

五、建设上海离岸金融市场,服务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

1 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政府的推动是重要前提,国际合作是主要手段。离岸金融市场最早是自然形成的,但现代离岸金融市场则是东道国政府顺应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而致力推进的。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在构建离岸金融市场过程中,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需要政府,完善法律法规及各项内控制度更需要政府,因此,我国发展离岸业务必须有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推动,这是前提条件。离岸金融运作涉及多个国家的主权事项,受到多头监管,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并努力实现与不同监管主体共享管理信息。

2 加强离岸金融发展研究,加大金融入才引进与培养,完善市场配套措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科研是进步的动力,无论在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初期还是成熟阶段,科研都是关键。为保障其健康发展,要密切关注近年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对离岸金融的影响,同时要把握离岸金融的最新发展趋势,研究其竞争态势、经营模式、风险控制等因素的最新特点,探索、创建最适宜中国的离岸市场建设模式和方法。大力加强金融人才培养和高水平金融人才的引进,特别是要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培养研发、交易、风险管理和清算人才及各个层次的管理人才。另外,税收优惠是各离岸市场所采取的优惠政策中最集中的体现。目前我国在离岸业务税收安排方面还没有实质性内容,应抓紧制定与整个国家税法体系相衔接的离岸税收法规,制定与周边国家相比而较为适宜的税负水平,从而,完善离岸金融配套措施,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3 强化离岸金融业务监管,创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国情的离岸金融监管模式。(1)明确离岸市场类型,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上海离岸中心建成后可能出现套利、逃税、洗钱等活动,将对我国监管制度提出严峻考验。而采用严格的内外分离型模式能为我国监管制度完善争取时间,也能较好地保护国内金融业免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负面影响。待时机成熟后,可以渐进地、有步骤地放开离岸金融市场。(2)对经营离岸业务的金融机构设立市场准人制度。建立严格的离岸金融机构设立和审批制度,按资信状况、资本实力、风险管理水平分别颁发有业务范围区别的经营牌照,实行分类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离岸客户开户细则,保证离岸客户提供资料的合法有效,适当控制开展离岸业务的银行数量;应明确规定离岸机构以分行(公司)建制,总行(部)必须充当离岸分行(公司)的最后偿债人,以避免离岸金融机构破产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冲击。(3)加大风险管理,确保监管力度。按照最新制定的《巴塞尔协议》,对离岸机构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在建立完备的离岸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对离岸机构定期呈送的各种报表及其他资料加以分析,或通过监管人员的实地调查,分析离岸银行的日常交易、资金运营、资产负债管理与风险资产管理状况,对其资产、负债业务,甚至表外业务实行严格的风险监控。

4 培育市场主体,吸引和鼓励中外各大银行落户。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促进银行间同业往来,吸引和鼓励中外大银行,尤其是海外各大国际银行及跨国金融财团加盟。同时积极吸引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促进离岸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提供资源。

5 建立资本流动监控预警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离岸金融业务本身所带来的风险性,为顺利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增加了难度。在风险防范方面,应借鉴国际开放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管经验,按照通行的离岸金融运行模式,结合国家及上海市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制定和完善监管防控体系,确保离岸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企业有序运作、高速发展、风险可控。努力建立高效率、低风险的机制,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做好准备。

6 完善离岸金融管理法规体系,避免市场监管漏洞。离岸金融市场“金融特区”的属性造成了其法律上的特殊性质:银行保密法使其容易成为洗钱活动的高发区;低税率的特征容易使其演变成避税天堂;宽松的监管机制容易使其成为吸引资本外逃的磁石。但上海构建的离岸金融市场,绝不能成为洗钱、逃税和不法分子筹集资金的天堂。为此,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国际通行的监管规则的基础上,设计一套比较完整又切合我国国情的的离岸金融法律制度是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如制定《离岸金融法》,全面调整离岸金融交易关系与离岸金融监管关系,明确有关法律原则。由于我国的离岸市场是以渐进方式开放,这种状态很难使立法一步到位。为此,立法必须经历一个过渡阶段,在制定《离岸金融法》之前,应先制定一些低层级的过渡性规范,待条件成熟时再形成法律,从而使最终制定的《离岸金融法》具备并保持先进性。在立法时,应尽可能避免由于法规的不严密或疏漏导致业务操作和市场参与者钻政策空子的情况。例如2006年制定的《反洗钱法》所规范的洗钱行为方式过窄,与国际公约还有相当差距,应用于离岸金融市场就缺乏实际操作意义。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将重塑平衡,我国也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此形势下,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也为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提供宽广的平台。建设离岸金融市场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国在前进道路上迈出的重要改革步伐。

(责任编辑、校对:李丹)

作者:游春

上一篇:影视艺术教育论文下一篇:钢琴创新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