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基层群众近些

2024-05-02

与基层群众近些(通用9篇)

篇1:与基层群众近些

与基层群众近些,再近些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走好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与基层群众近些,再近些,是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为民的沃土在基层,落实的末端在基层,无论什么时候,领导干部都不能淡化基层意识,无论担任什么职位,都不能淡忘基层群众,无论站在什么台上,都不能淡忘基层那块热土。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与群众在一起,才能真正吸取需要的养分;只有与群众在一起,才能打开思路,增添动力;只有与群众在一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群众是真诚的、可爱的,他们很朴实。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了解基层的喜与忧,掌握群众的苦与乐,才能知道自身的工作差距在哪里,才能知道自身的作风是否务实。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不仅应该“身入”,还须“心入”,与基层群众近些,再近些。只有你把自己当做一名群众,群众才会把你当成知心人,愿意和你说知心话。“视人民如父母”,体现的就是一种爱民的情感。爱民首先应该知民,知其疾苦才能知其所需。

篇2:与基层群众近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文化建设也在不断提升。现阶段,经过人们长久的努力和奋斗,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致使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文化建设发展仍存在不平衡状态,无法真正满足基础群众的精神文化发展需求,所以,在新时期强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想要做好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与管理,首先应进行基层设施的建设、文化队伍的建设,同时改善群众文化的活动内容以及活动模式。本文简要分析了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为以后的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管理措施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是指基层人民群众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过程中创造出的各种文化,想要满足基层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必须进行传统文化的改革,加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从而推进国家物质、精神、政治文明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做出贡献。[1]

一、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基层群众的文化发展与时代脱轨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相关部门对基层群众的建设和发展关注力度不够,首要任务是要提高文化事业单位对基层文化的重视度,提升管理和建设效率,特别是对于贫困农村以及山村地区的群众而言,更应加强建设力度,使其摆脱贫困、落后的窘状。部分村落内部腐朽的文化仍然存在着,经不起任何时代的考验,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从而阻碍着村落健康、先进文化的发展。

(二)观念较落后

我国属于历史悠久的国家,对于某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而言,群众思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阻碍着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部分文化工作者认为基层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无较大关联,不必进行基层文化的改革,从而导致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与社会的发展脱节,对社会发展的认同度相对较低。

(三)设施较落后

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文化资源和文化设施相对匮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健身活动等的需求,而导致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效率较低。

二、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性措施

(一)正确认识群众文化

我国的基层文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导致地区文化工作者以及群众对基层文化知识的了解情况相对较弱,因此在进行基层文化建设中,首先应加大宣传和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基层群众充分认识、了解基层文化知识,同时应提升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性。在进行基层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对政治和经济的管理,同时加大新时期对基层群众文化的服务力度。[2]

(二)进行个性化的文化建设和管理

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超级大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和风俗民情,在进行基层文化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依据各地域的特色和历史,做到基层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效益最大化。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基础是文化设施,同时这也属于文化建设的关键。所以在具体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民族的特点进行文化建设,如文体活动室、乐器室等,必须符合当地的历史发展特点和民俗风情,同时应不断改进传统的设施,更好地丰富群众的娱乐设施以及教育等,强化应用功能。另外,在进行文化设施管理时,应做到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

(三)优化地区资源

每个地域均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和资源,在进行基层文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并优化。首先,应充分利用地区的人才以及地方的学校、企业、团体等设施,进行科学的整合,维持区域的健康发展,同时应多举办各类提升群众文化的.活动;其次,应充分利用志愿者对基层地区产生的作用,多动员文化名人、文体干部以及退休人员组建一支志愿者团队,合理利用单位、培训场所、区委会等资源,设立文化基地,来更好地服务文化建设和管理。[3]最后,基层工作者应合理利用文化志愿者与文化基地的集合,形成一个优质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体系,从而满足基层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发展,人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在不断进步及发展,同时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面对人民对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大,强化基层文化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在基层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对区域文化的展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起到积极影响。目前,我国的区域文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进行文化的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应依据我国的地域特色,从实际出发,走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开拓创新,构建文明、和谐、健康、先进的群众文化,使全国人民进入和谐、幸福的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龙先颐.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探讨[J].时代教育,2012(24).

[2]檀卓秀.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策略[J].文艺生活,2015(05).

篇3:基层群众舞蹈创作的提高与引导

关键词:群众舞蹈,创作,提高,引导

群众舞蹈, 顾名思义是应该能够在基层群众中间得到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而现实却是, 群众舞蹈并没有在广大基层群众中得到广泛的普及, 直接导致基层群众舞蹈创作难以得到良性发展和有效提高。鉴于此种的现象, 笔者就群众舞蹈当前的状况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地措施, 来有效提高与引导基层群众舞蹈的创作。

一、基层群众舞蹈当前的发展现状

在当前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的条件下, 广大基层群众对精神生活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群众舞蹈隶属于群众文化的范畴, 为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很久以前的时候, 当人们为了生计捉到一条鱼、打到一只野兔, 他们就会因为高兴而手舞足蹈。到了现代, 不同的国家也有多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其中, 唱歌或跳舞是应用较多的表达方式。因此, 如果群众舞蹈失去“自娱性”这一特点, 自然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

伴随着我国快速发展的生产力, 广大基层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人们不再需要为自己的温饱问题担心, 精神生活逐渐成为广大基层群众的迫切需求, 随之而来的, 广大基层群众的审美眼光和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广大群众审美观念的开放和多元化, 以前的打腰鼓和扭秧歌等传统的群众舞蹈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需求, 群众的精神要求逐渐的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群众更愿意亲身参加到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 并从中收获情趣和乐趣。群众舞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需求, 还能增强他们的体质。亲身参加到群众舞蹈活动中, 不断获得乐趣和健康, 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 因此, 创作出形式更加多样的群众舞蹈, 有益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有益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促进群众舞蹈创作提高的措施

伴随着广大群众越来越高的精神生活需求, 要促进群众舞蹈创作水平的提高, 可以从下面的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具体实现。

1、群众舞蹈创作者本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群众舞蹈的创新和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舞蹈创作者的专业素养, 因此, 为了保证群众舞蹈形式的多样性和娱乐性, 群众舞蹈的创作者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并且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逐渐了解和掌握多种类型的舞蹈, 为基层群众舞蹈的创作提供有利条件, 以求让其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和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需求。群众舞蹈创作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方式来实现, 比如参加各种舞蹈艺术的培训、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演出、编创各种舞蹈大赛等活动, 通过亲身参与到各种活动中, 逐渐的掌握多种类型的舞蹈, 并且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不断让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基层群众舞蹈来源于基层群众的生活, 因此, 基层群众舞蹈创作者要善于观察基层群众的生活, 要善于从中汲取营养, 并将其提升到艺术的高度, 进行提炼、综合和转化, 用基层群众喜爱的并且容易接受的舞蹈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让观众感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伴随着基层群众舞蹈创作者专业水平的逐步提高, 群众舞蹈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需求。

2、基层群众舞蹈创作者需要深入实践, 不断提高作品的质量和品质

群众舞蹈实际上也是一种活动, 由创作者创作出来以后, 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品质, 需要在活动的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来进行检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中就明确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群众舞蹈创作者创作出作品后, 最终目的还是要将其传递给群众, 在群众中流传和实践, 作品的质量和品质如何, 只有基层群众舞蹈创作者深入到群众中去, 深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 才能切身的感受到作品的缺点和不足, 才有可能去想办法去解决这些缺点和不足, 才能实现作品的再创造, 才能让作品变得更加完善和完美。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由于群众舞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群众舞蹈创作者创作出的作品可以同其他形式的群众舞蹈进行对比和比较, 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标准, 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进而在提升了群众舞蹈创作者的积极性的同时, 也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积累, 最终实现自身的升华。群众舞蹈创作者的作品在实践中被一遍又一遍的进行使用, 作品的质量和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艺术效果是由舞蹈编创来决定的原因所在。举个例子, 早已名声在外的舞蹈《千手观音》是由张继刚导演编创的, 给人以美的艺术效果和享受, 最终能够形成这样的效果, 就是因为张继刚导演在舞蹈多次表演的过程中, 对作品进行了多次的创新和修改, 这是《千手观音》能产生如此巨大影响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群众舞蹈创作者创作的作品要赶得上时代的潮流, 要注重对高尚品格的歌颂

对群众舞蹈加以必要的引导, 是避免群众舞蹈平庸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笔者认为, 对群众舞蹈的引导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1、根据社会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群众舞蹈作品

群众舞蹈作品的创作是取材于生活, 又不同于生活的艺术形式。无论什么样的舞蹈作品都要符合其所处的时代的要求, 换言之, 如果赶不上时代的需求, 这种艺术形式就没有立足的根本, 它的存在也就没有任何的价值。如此多的民间舞蹈经过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的选择生存了下来, 主要就是因为它们的存在能够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需求, 能够赶得上时代的潮流,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完善, 最终能够生存下来。也有很多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能够长期的生存于世, 关键就在于它们能够用非常理想的形式和方法来满足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求。当前, 到处都在宣扬要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 包含了多种优秀的精神和品质, 比如无私奉献和勇于创新等, 舞蹈作品要能够赶得上时代的步伐, 必须将这些具有强烈教育意义的精神和品质蕴含其中,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起到鼓励和教育的作用, 在其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的基础上, 促进全民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群众舞蹈作品, 作品要能够让人奋进和努力向上, 不能为了满足小部分人的需要和自己的经济利益, 去创作一些具有低级趣味的作品, 在形式上扭曲了我国的一些优秀的民间舞蹈形式, 过分追求“性感”和“刺激”, 不管其造成任何不良的社会影响, 对此应该坚决对决。

2、群众舞蹈创作者的作品应该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物质生活不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他们更关心的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包括舞蹈在内的各种文化活动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而且这些文化活动也在群众中间兴盛起来, 伴随着这些, 广大基层群众的审美眼光也越来越高, 社会对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怎么样才能让他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呢, 这就需要舞蹈创作者的作品逐渐的趋向大众化, 贴近群众的生活, 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他们的现实生活。群众舞蹈创作者创作的作品往往都来源于生活, 通过在生活中的实践不断的进行自我修改和创新, 创作出的作品最终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让人体会到高尚的精神和品格, 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欢迎。

参考文献

[1]高洁.浅谈群众舞蹈的现状与发展[J].戏剧之家, 2009, (01) .

[2]杜远华.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探究[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 (10) .

篇4:让文本与学生靠得近些更近些

一、让文本与主体的经验相通——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的语义场

语义场是文本中语言一切所指。提供专门词语并规定要找寻已有的与本文相通的经验,让文中每个关键的字眼都跳出来和学生们对话,要想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课文的语义场,必须紧密联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的前提,即是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锻炼其敏锐的语感。

教学《朱德的扁担》一课,学生对于朱德了解不深,理解朱德的身先士卒成为一大难点;其中,表达战士们对朱德的敬爱,没有直白的描写,而是隐藏在“藏扁担”这一细节之中,也构成了二年级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就连文中具体可感的“扁担”也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因此,单纯的说教,很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我这样进行教学:

[片段一]

师:同学们见过扁担吗?

(大部分学生茫然,部分学生表述,但不甚清晰)

师:想一想《西游记》中的沙和尚肩上挑担子用的是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着说扁担的外形,用途等)

师:课文中的扁担是谁挑着的?挑着的是什么?想知道吗?那就请你自己大声把课文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投入到了读书活动中)

怎样激趣读文?这是摆在教学中的第一个难点,现实中没见过的弯弯的扁担,出现在朱德的肩头,也曾经出现在《西游记》中沙和尚的肩头,动画片《西游记》可是每个学生都熟知的,这一相通点一经点破,学生知道了扁担的样子和作用,学生在兴趣高涨的情况下进入课文的朗读。

[片段二]

师:战士们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你在生活中曾经“藏”过谁的什么东西?为什么藏?

生:我曾经藏过哥哥的钢笔,我是逗他玩的。

生:我藏过家里的扫帚,因为我考试没考好,害怕妈妈打我的屁股。

生:我藏过爸爸的烟,抽烟对身体不好,爸爸老咳嗽,我把烟藏起来,我不想让爸爸抽烟,因为我爱我的爸爸。

(说着说着,眼眶儿湿了。教室里静默了一会儿)

生:我知道战士们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了!他们是觉得朱德司令又要指挥打仗,还要和大家一样翻山越岭地担粮食,这样太辛苦了。战士们觉得心疼。

生:战士们是很爱朱德司令的,所以藏他的扁担。

生:藏朱德的扁担,是因为战士们心疼他、尊敬他、爱戴他。

调动学生主体自身的经验参与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置身文本的语义场,无疑是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的最佳路径。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牛成为阅读体验的主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靠自身体验完成对文小的填补和想象性,充分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从而近距离地贴近文本,感受文字的温度。

二、让文本与主体的情感相通——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的审美场

文本多是充满情感的载体,它以具体可感的感性形象、生动逼真的意象唤醒读者的想象与创造。文本为读者开设了一条进入纯美世界的通道,即一种身临其境的审美场,学生只有真正进入这一审美场,对文本的理解才能触及心灵。

我是这样教学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一课的:

[片段一]

师:“猫恋食,狗恋家,小孩儿最恋姥姥家。”这里哪个字儿最有味道?

生:恋,恋是很喜欢的意思。

生:恋,恋字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依恋之情。

师:文中我的姥姥什么让我“恋”?

生:文中让我恋的是姥姥的剪纸。

生:文中让我恋的是姥姥对我的爱。

师:姥姥用剪纸表达对我的爱,默读第1~6自然段,圈画出表达姥姥技艺高超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在空白处写一写你的感受。

[片段二]

师:村里人怎么夸姥姥?谁来读一读,读出节奏来,也可以加上儿化韵来读。(生兴致勃勃,朗读生动有情趣)

师:想一想,村里人还会怎么夸?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一位大婶,拿着姥姥为她剪的小兔,对我说:“你姥姥真厉害,剪的小兔就像真的一样。”

生:我仿佛看到一群人一边欣赏着姥姥剪的作品,一边说:“看,这小鸟抖抖翅膀就能飞了。”

师: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用文中一个字来形容,是什么?

生:(齐)神!

师:如果这就是你的姥姥,你感觉怎么样?把“你姥姥”就改成“我姥姥”伸出大拇指来赞一赞。

生:(齐)我姥姥神了!(兴奋含在声音、表情和动作里。)

画家的图画给人审美享受,音乐家的演奏给人审美享受,我说:学生基于文本的想象也是一种审美享受,融情于境的朗读亦是一种审美享受。

[片段三]

师:姥姥爱我,用剪纸“栓”住儿时的我。上到大学,有一幅剪纸还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

(师生配乐齐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师:当你读这段话时,哪些词你一读就感动了。就心酸了?

生:读到“出神”这个词,我被感动了,我仿佛看到了姥姥站在村口就这么望着。

生:“远去”让我感受到了心酸,儿时需要“栓”,才能待在身边的孙子,长大了,连“栓”也“栓”不住了。

师:能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字吗?

生:远行的小兔。

生:出神的老牛。

生:爱的召唤。

生:爱的守望

师:当年的调皮蛋,已成长为大学生,姥姥总是定定的站着,出神地望着,因为爱,想留孙子在身旁;因为爱,希望你走得更远,生活得更好!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姥姥说些什么?拿出笔写下来。

审美体验的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愉快的不仅是文本自身,而且是自我的情感。且这种情感来自个人化的体验,这种体验的生成需要对文本产生一种阅读的兴趣和审美的热情。语文教师就应当根据文本体验的这一特性,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将平面静止的文字还原为立体丰富的形象,赋予语言文字鲜活的生命力,召唤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运用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进行阅读活动,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进而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审美化的教育历程,使学生成为精神主体和审美主体,把文本解读导向审美之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让文本与主体进行有效对话——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的生命场

不同的文本是作家各自弹拨出的“自己的声音”,受到作家经历、动机、情感、气质以及文化的塑造,是一种个体的生命表达。由于学生阅读期待视野不同,就会引发对课文体验的差异,基于此,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把自己的生活当正文,把文本当注释,进而读出自己眼中的世界。

我教学《金子》一课的片段:

师:真金是什么?拿出笔,读读这句话,把你心中的答案填写在书上。

生:这娇艳的鲜花告诉我们,真金属于爱劳动、勤劳的人。

生:真金属于辛勤劳动、爱动脑筋的人。

生:真金属于勤劳、有智慧的人。

生:真金属于聪明的人。

师:真金只属于勤劳的人、智慧的人、善于发现的人、让我们一起分享彼得成功的幸福吧!(生齐读)

师:当彼得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他收获了真金,请你也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再看课题中,“金子”仅仅指财富还是花?

生:通过劳动后得到的收获。

生:金子就是辛苦劳动的收获。

生:金子就是成功的钥匙,生活的真谛。

生:金子是属于爱动脑筋的人。金子不仅是指劳动,更是指智慧。

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不是一种形式的表现,而是一种实质性的生命交往。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文本的生命体验之中,也就是启发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激发真情实感,最终达到“人文互动,体验自主”的境界,走进文本的丰富内涵,点燃生命的智慧火花。

其实在文本的语言文字所缔造的语义场、审美场、生命场之外,我们教师不必要旁逸的太多。我们要做的是:拉近文本内涵与学生主体接受之间的距离,打开语言文字这扇门,步伐坚定地走在语言文字的道路上。

篇5:与基层群众近些

【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愈加明显。所以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应该受到重视,并且应该加快建设步伐。在建设基层文化工作开始一段时候后,过程发现了很多障碍,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正确的发展方案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文化建设;基层群众;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有助于提高社会群众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我国的文化事业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所谓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指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通过另一种方式使得群众得精神世界得到另外的满足,这和我国社会群众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基层群众文化的开展一定要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群众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

1.目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

1.1缺乏创新意识

通常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进行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由地方管理单位组织举办,第二种是由社会群众自发举行,这样方式往往会造成非常明显的缺点:活动设置非常单一,活动种类落后,甚至在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组织的活动还只停留在形式表面,并没有从群众的本质需求出发,来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实际需要。同时,只是靠基层文化活动管理人员的个人力量是无法组织举行形式新颖,内容创新,立意积极的优质活动,长此以往,人们就会对基层文化活动失去关注。这样的现实问题都是发展基层群众文化的巨大障碍,如果不及时调整,还会对基层文化建设与发展起到反作用。

1.2文化队伍基础差

文化队伍实施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工作经历与生活环境的影响,其文化素质差异明显,大部分都不能达到一个文化建设者的水平,这个情况使得基层文化建设更加艰难。基层群众素质问题也导致相关制度无法落到基层,交流无法通畅进行,即使管理人员有非常优质的活动方案也无法在基层群众中正常组织举办。所以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必须先创造不错的文化氛围,并调动群众积极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文化管理人员同基层群众的沟通,建立合情合理的管制制度。

1.3资金匮乏

虽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但是由于疆土辽阔,地域差异明显,所以地区发展不平均的状况仍然存在,经济基础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基层群众对精神世界的满足感,这是相关政府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因此,只有在政府做出经济方面的支持的情况下,给予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一定力度的经济物质支持,基层文化建设才有机会得以发展。目前国家虽然在基层文化建设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是资金匮乏确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尴尬问题。发展基层群众文化需要购置活动设施与文化产品,除此之外还需具备足够的活动经费,任何环节的.资金出现问题都会给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带来影响。

2.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针对性发展策略

2.1注重文化设施建设

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文化设施为保障,文化设施的建设情况是基层文化建设程度的直接表现,国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愈加重视社会群众精神文化的建设,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下,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发展。在看到发展成果后,我们仍要面对那些影响发展的因素:文化方面的费用仍然较少,文化设施与民众需求不相符,文化设施管理不当等其他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大经费方面的投入,开拓资金来源渠道,整合所有资源,强调文化设施的利我因素,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共同建设文化设施;在建设文化设施时应听取民众意愿,应该对群众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结合科学,改变从上到下的工作方式,进行自下而上的展开基层群众工作;在文化设施建设完成后应安排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并积极宣传设施保护,提升群众的爱护公物意识,双管齐下才能解决文化设施管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设施是真的服务于人民,并且使得文化设施的可以长期使用。

2.2丰富文化活动内容

要想调动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主要依赖于活动内容的丰富性。目前基层文化活动主要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活动次数少,内容老套根本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需求。除了要加强对文化活动组织者文化素质的培训,更要了解群众需要,慢慢抓住群众的兴趣点,结合风土名情,场地状况,节假日节点,各层次年龄爱好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夜市庙会,体育赛事,歌咏比赛等等。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个长期可循环的工作,也是文化建设人员长期的课题。

2.3文化团队的建设

文化团队建设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相关统计表明,存在只重视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基层文化团队的建设就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只是形式主义,由于基层文化团队的不专业导致了文化活动在群众中无法得到认同,那等同于再做无用功,实际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基层文化的建设是服务于基层群众,所以也应当来自于基层群众,在进行文化团队的建设时应当拉近文化推按对和基层群众的距离,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实际需求。同时,各个文化团队也应横向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基层群众精神需求,让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建设。

结语

注重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是在满足了群众物质需求后对精神的建设,它不仅能够有效的丰富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能提高人们综合素养,进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小华.试论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与建设[J].才智,,(10):347-347.

篇6:与基层群众近些

1、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4、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6、山东“一体两翼”政略中的两翼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

7、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8、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9、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标志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1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1分*10,共10分)(选项略)

1、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2、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有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3、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4、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主特色、时代特色。

5、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

6、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

7、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

8、新时期山东精神的内容:忠诚守信、勤劳勇敢、务实苦干、开放创新。

三、阅读下面材料,就苏村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字数不少于300字,(20分)。

苏村位于长江岸边,附近有码头,还有一条远近文明的古街,吸引客商,生意兴隆,地方经济繁荣。但随着交通重点由水运向陆运转移,客商减少,生意黯淡,经济萧条,码头工人失业,村里青年打架斗殴、偷盗抢劫时间屡见不鲜。村支部书记年老,无创新思路,村”两委”班子“两张皮”,村里基础设施破坏,道路年久失修,古街变成臭水街。百姓屡次去省委上访,高呼“我要工作,我要吃饭”口号。

四、阅读下面材料,就材料中的现象谈谈你的认识,字数不少于300字(20分)

某省检查组去南方某地检查新农村建设时,发现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误区:一是搞试点“嫌贫爱富”示范点变“官”赏点。二是贪大求洋“大跃进”农民背上新负担,三是 “村容整洁”成了“粉饰行动”。四是“生产发展”变成“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五是重物质投入轻制度建设。

各部门把原有的一点水利、造林、交通等资金捆绑在一起,全部投入到示范点上,“官”赏点是建成了,可一些村镇群众急需的专项投入却“断了炊”。试点初衷是“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如果变成盆景,就成了“搞好一个点,荒了一大片”。有的试点村只落实“改路”资金9万多元,却包给工程队30多万元的“改路”工程。东部沿海一些县市为了让农民住上别墅洋楼,不惜让农民贷款补交差额。一些地方干部错误地认为,新农村贵在一个“新”字,所以首要的是让旧村换新装,为此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村容整洁上。中部有个乡镇要求各村墙壁统一刷成“上黄下蓝”,给民房“穿裙戴帽”,结果有个村筹到新农村建设资金20万元,仅粉刷墙面就花去9万元,装饰屋顶花去6万元。有的试点村花了60万元建一座广场,有的花十几万元建一座牌楼。

一位农民谈及新农村建设时说是先喜后惊再凉。喜的是政策好,以后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惊的是速度之快,一夜之间就成了新农村了,凉的是粉刷粉刷墙壁就是新农村建设了?

五、某省就当今干群关系作了一调查报告,以下是报告部分内容,请结合材料谈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字数不少于1000字(40分)

1、调查中发现群众对拆迁补偿安置满意度24%,一般和不满意高达76,征用土地补偿等其他民生工程也是类似现象。(具体材料略)

2、当今一些干部不注重学习,不及时学习国家方针政策及思想理论,遇事不同群众商量,推诿扯皮等。

3、当今一些群众存在致富求速求成心理,对民主意识认识不正确等。

篇7:与基层群众近些

今天老公让我给他补袜子。说实话,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补过袜子了。刚结婚那会,生活条件差,工资又少,袜子坏了经常会补一补再穿一阵。老公经常夸我的针线活好,很多年过去了,这项手艺已经闲置了很长时间。看着老公穿坏的躺在抽屉里的那些袜子,这个年代谁还穿带补丁的袜子呢?我对此不理解。

可老公坚持让我给补,我就找来针线,就当练练手艺吧。剪一只单只的袜子作为补片,按照袜子破洞的形状给补上。我一针一线缝袜子的时候,感觉自己特别贤惠,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女人。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忽视了自己的性别,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女生,选择后退过。在各行各业有成千上万的女生也跟我一样,一直在勇往直前,没有停下逐梦的脚步。曾经因为自己身材矮小我很自卑,是知识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走出困境,我成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代表,我相信这就是选择的力量。

补着袜子,我又想起了奶奶,想起了奶奶当时补袜子时的情景。当时家里穷,每个人都要穿补补丁的袜子,为了使补出来的袜子板正,都是用一个袜撑子来撑着再缝。估计现在很少有人会用了。其实在那个年代,物质极度匮乏,除了补袜子,补衣服和裤子也是常事。现在的城里人已经不需要再穿带补丁的衣服、袜子和鞋子了。很多衣物根本没有坏,只是样子过时就已经扔进了垃圾箱。现在想来,我们扔掉的不仅是那双没有坏的鞋,扔掉的是那种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因为你愿意,你就可以把它洗干净放到爱心捐助箱里,重复利用。

如今我们感觉自己要是穿着破了的衣服会丢面子;穿得不如别人会觉得丢脸;看到别人开着轿车感觉自己骑的自行车就有点难堪。任何生活方式都是一种选择,在我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去选择。我们只有一种选择,当我们选择了坐车就不能走路,选择了走路就不能坐车,选择了节俭就不能奢华,选择了奢华就不能节俭。这就是所谓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当前中国糖尿病、高血压等一些慢性疾病呈井喷式增长,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这种西方化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丢掉了很多老祖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我们放弃了走路,改为坐车;放弃了吃蔬果,改为吃肉、吃高热量方便食品。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遗传了瘦肉型基因,而如今的我们酒足饭饱后又缺乏足够的运动,导致这些慢性疾病增多。可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有些老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当我们丢掉本不该丢掉的东西时,想一想,是不是还有人需要它。当我们扔掉了白花花的米饭,是否想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是否想过,还有很多人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篇8: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与发展

一、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基本特点

(一)类型多样性

从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分类可以看出,多样化的群众文化团队类型成为了它的主要特点,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摄影、 书画,又或是棋牌、国学等群众文化门类, 都使得基础群众文化团队的多样化类型更加突出。文艺团队是群众文化的主体类型,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仅促进了群众文化的高度繁荣与发展,一定程度上还对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专业辅导力量的不足也导致团队组织问题遭遇发展瓶颈。

(二)组织松散性

由于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特殊性,自发组织成为了其团队建设的核心推动力,这就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团队自然具备了一定的组织松散性特征,这样的不稳定因素也使得基层文化团队在组织管理方面显得较为混乱,群众的文化活动参与度往往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社会功能的发挥显然极为不利。

(三)发展依赖性

从社区文化团队的建设需求出发,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在经费投入方面仅仅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这就使得团队建设在资金使用方面难以与社会资源相契合,单一的财政模式自然滋长了群众文化团队的依赖性。 在积极利用社会舆论导向提高社区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我们还应当考虑到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中的人员配备问题,从专业水平与组织能力等多方面提升活动组织的质量,减少对外来志愿者的依赖感。

二、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

纵观社区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团队的建设问题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核心基础,是现阶段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对于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传播与导向作用。从社会价值与影响力考虑,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问题需要从团队组织与人员管理的双重角度突出文化团队建设的有效性,在积极整合社会文化资源的基础之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组织网络,谋求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基本现状不难分析,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与发展过程表现出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人员培训问题。从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人员布局可以看出,其人员结构基本为退休人员或者自由职业者,这一人员构成缺乏了必要的专业性特征,无论是对活动组织还是培训工作的开展都带来一定的难度。第二,组织管理问题。由于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在组织管理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松散性, 这也使得文化团队在管理机制构建方面显得相对滞后,而活动场地也是一个主要问题。第三,基层文化团队建设中资金问题的解决大多依赖于政府拨款,这就使得文化设施及文化活动开展受到了单一经费筹措的尴尬,类似活动开展过程中所需的道具、场地、设施等都显得相对匮乏,涌现出的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有序开展。

三、关于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问题是社区及乡镇群众切身利益的一种体现,这项工作的开展本身具备了一定的复杂性因素,只有真正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落至实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依赖于民智的开发,更依赖于文化事业的有效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应当建立在社会发展与人民进步基础之上,只有真正体现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性与先进性才能从根本上落实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基本要义,将科学理论与文化实践有效融合。除此之外,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还应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从爱国主义及集体精神方面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真正体现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价值。

(一)基层文化团队建设应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

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核心推动力是人民群众,作为群体文化内在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有力象征,人民群众在基层文化团队建设中的重要性不容置喙,因此基层文化团队建设应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将团队建设问题通过主体活动组织的方式与文化建设有效结合,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文化活动组织形式应当与实际生活相契合,无论是组织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当在群众理解范围之内。

(二)落实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中的资金投入问题

关于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中的资金问题可从三个方面得以解决:其一,利用政府专项经费来加快群众文化建设步伐,通过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来实现对经费管理的规范化发展,甚至可以通过村级或是乡镇力量的组合来达到投资合建的目的,以此解决现阶段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其二,关于资金筹集之后的流向问题,基层单位在对资金进行处理时需要确保资金使用的作用, 保证专项资金能够真正用于解决群众文化活动与团队建设问题,像一些基础性设施建设如基层的排练室、培训室、社区阅览室等,也应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以内。

(三)整合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以促进基层文化建设的开展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植根于群众同样也应服务于群众,因此对于地区优秀文化资源的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文化形式多样性角度出发,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与文化团队的建设应从文化活动开展形式与内容方面作出革新,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像是群众性的歌唱比赛、广场舞比赛、全民健身比赛、读书征文比赛等都是地方文化资源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的产物,这些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扩大文化团队建设的影响范围意义重大。

(四)突出协作交流在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中的重要性

基层文化单位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工作时还需要考虑到群众文化团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在合理规划工作事务实施程序的基础上为群众文化团队的相互交流与协作提供机会。群众文化团队除了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之外,还需要通过外部交流的形式来扩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传播范围,体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现实意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基层文化单位可通过街道文化活动汇演的方式来密切各街道文化团队之间的联系,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多指引文化团队建设走出社区,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网络资源的利用在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中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视,文化网站的建立、文化活动的开展等都可通过网络文化专栏的方式得以呈现在公众面前,这对加快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步伐意义重大。

四、结语

篇9:浅析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因此, 就要求我国的整体科教文卫等全面扩展、提升。全面针对于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的不断强化, 让基层群众能够最大化的掌握文化知识, 让基层群众队伍的先进性始终能够与社会发展的脚步相协调。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 统一思想, 凝聚人心

我国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一般是需要一个载体进行承接的, 通过工作、生活、职位、人际关系等相互连接。因此, 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经过长时期的开展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文化教育, 不仅能够被广大基层群众所接受, 甚至是喜爱, 同时也为广大基层群众的特有才能给予发挥的空间与平台。因此, 对于团结向上、积极的基层群众力量具有一定的凝聚作用。我们在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中, 始终保持着“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正面、全面的引导广大基层群众形成统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全面扩大、深化对于社会的责任, 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而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2. 凝聚队伍, 促进和谐

我国基层群众队伍的各项文化活动都是具有一定的凝聚与整合作用的, 为整体的我国基层社会发展具有思想、情感的构建作用。通过各项的文化建设与内容丰富, 积极的树立“为人民、强国家”的思想。通过强化与增进人民与国家彼此间的信任与沟通, 逐步的形成强烈的爱国意识、奉献精神、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等高情感与高品质。

3. 精神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快速进步, 对于我国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精神文明等方面的需求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通过积极向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建设, 让基层群众始终能够具有良好的心态、放松的心情、温暖的心灵, 始终为构建基层群众和谐队伍而保持着新鲜感与积极性。

二、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匮乏

针对目前而言, 我国的基层群众的整体文化素养与文化知识基础, 还有待于提高。主要是由于曾经我国的教育与文化体系所致的结果, 严重的影响了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旧时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还影响着一部分人, 这样的思想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基层群众文化素养及知识的建设与普及。因此, 只有摒弃这种思想, 从根本上吸收新的知识与文化才能够不断的激发与强大基层群众队伍的力量。

2. 日常文化生活建设缺陷

尽管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与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 其整体的文化活动与建设的方式等还没有正规、完整的纳入到全面的文化素质建设中来。很多的文化构建, 只是趋于形式化, 完全没有从日常的文化生活中体现。这样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进程, 更加弱化了基层群众队伍的文化建设。

3. 基层群众队伍不能保持先进性

随着我国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 其整个基层群众队伍的建设上并没有能够与时俱进。主要的原因是从企业、事业、政府等相关人员存在的地方其对于文化建设的创新力严重缺乏。改革与发展完全没有波及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中来, 至此其先进性就无法保持, 对于工作、文化等的建设也因此存在着落后性。

三、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完善基层群众队伍管理

1. 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主要是应该遵循“四个重点”进行构建与管理, 即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现代文明的素养提升、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文化理念的宣传贯彻。只有完全的依照着上述进行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 势必能够建设与管理出具有丰富内涵、高知识、高水平的基层群众队伍。以此, 保证国家的繁荣与经济的有力增长。

2. 正确处理好基层群众的参与性

只有不断的强化与扩大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与基层群众队伍的管理, 才能够通过保障其积极、稳定的参与性来强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不断的通过高度重视与鼓舞, 极大的发挥其凝聚作用, 让每一位基层群众都确实的看到自身的作用与力量, 让其能够为国家的建设、社会的繁荣做出一定的贡献, 是群众们参与的首要积极性。因此, 各阶层、各行业等应全方面的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提供便捷, 以此才能够不断的强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 用先进的文化力量去浇灌国家文化之花, 让其能够绚丽绽放。

3. 开拓全新文化建设思路

通过正确的树立文化建设的基础与文化发展的理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不断的强化与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精神、生活等水平, 不断的提升着道德修养、思想境界等, 让其始终能够具有科学性的文化建设, 积极向上的引导中国人民进步。通过丰富文化建设与基层群众队伍管理的多样性, 让艺术与文化、素质与品质相结合, 建立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基层群众队伍。

4. 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从基础抓起

针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 我们必须具有针对性的掌握其建设的特点与方向。通过青年人, 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文化上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整体影响性。通过开展教育、用事实论证、讲道理等逐步的提升文化道德修养, 最终做到高品质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 让中国的基层群众队伍建设与管理始终具有较高的文化品质。

结论:

综上所述, 通过分析了我国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为未来更好的管理与构建基层群众队伍起到指导作用。我们只有不断的通过建立高端的文化信息传播与共享, 始终保持着基层群众队伍建设所需的一切资源, 才能够有效的管理基层群众队伍, 更好的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资源与动力, 以此保障我国基层群众的基础文化素养, 帮助我国不断前行与繁荣。

参考文献

[1]刘艳秋: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打牢基层和谐之基[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9 (05) 。

[2]曲战胜:浅谈基层先进性建设与队伍各项管理工作[J]。中国建设, 2007 (11) 。

[3]李忠昊, 陈雪樵:基层文化建设的奇葩[J]。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 (12) 。

上一篇:毕业论文内容提要范文下一篇:冻干零食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