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推荐材料

2024-04-16

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推荐材料(通用13篇)

篇1: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推荐材料

示范村推荐材料

建立经常性工作机制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基层群众自治先进事迹材料

***村位于*****,辖***个村民组,总人口****人,已

婚育龄妇女****人。几年来,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工作,逐步形成了“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依法建制度、群众做主人”的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机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常抓不懈

几年来,我们把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纳入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人口发展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一手抓计生,一手抓经济,形成了党支部书记亲自抓,负总责的局面。开展“三生”(生产、生活、生育)活动,成立了育龄妇女自治小组,落实他们的待遇及报酬,使育龄妇女小组长的作用得到了长期发挥。

二、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努力转变婚育观念

我村始终以宣传教育为先导,经常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一法三规两条例”及“关爱女孩”等计生知识,举办各类人员的培训班。同时,以宣传人口国情和形势为重点,提高村民的人口意识和人均观念。去年,我村共发放宣传品*****份,做到所有育龄夫妇都有三份不同内容的宣传品。每月出宣传栏一期,每周更新墙报一次。通过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使广大村民的婚育观念得到了转变。

三、“三位一体”规范化管理、健全各项制度

计生经常性工作一直是我村委会狠抓的工作,年初就制订了人口规范方案,做到人口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档案管理规范科学,对育龄夫妇实行动态管理,计生专干每月都向村支书、村主任汇报计生工作,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确保档案资料与实际情况相一致,每月月初2号作为我村计生例会日,目前我村委会“三位一体”计生工作已达到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各项制度得到了健全。

四、打造诚信计生、提升基层自治组织形象

我们在打造诚信计生工作中,制作精美的诚信计生标语悬挂于村中醒目位置,营造了良好的诚信舆论氛围,并强化群众参与。让群众充分了解开展诚信计生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在开展诚信计生打造活动中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及其广大会员的骨干作用,全面促进诚信计生服务,使诚信工作落到实处。

篇2: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推荐材料

新蔡县黄楼镇鲁庄村

鲁庄村位于新蔡县黄楼镇西 2.5公里处,辖 19 个村民组,总人口 4484 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 974 人。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计划生育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计生协会职能作用,建立了村两委负总责,计生协会当骨干,村民广泛参与的管理机制,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稳步推进。

完善组织网络。我村建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任会长,热心计生工作的积极分子任专职副会长,致富带头人和会员小组长及“五老”为理事的理事会。实行会员联系户制度,形成“村协会理事会、会员小组、会员、会员联系户”四级活动网络,为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打造服务阵地。为创建群众自治示范村,我村多方筹措资金 20 万元,新建了高标准的村委和人口文化大院,设立了人口学校、计生资料室、康检室、会员之家、农家书屋等,配备了信息化装备和健身器材,定期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把计生工作融入到群众的生活、生产、生育当中。

健全完善制度。结合实际,组织群众依法制定《人口计生群众自治公约》,把村民的权利和义务、男女平等、利益导向、诚信计生、生育关怀以及村委会的责任和义务、村民的违约责任等都进行了明确 1 规定,做到“两上墙、两进家、两落实”。坚持村务公开,畅通群众参与监督渠道。

真心服务群众。一是开展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会员小组长实行“三上门服务(即送宣传上门、送服务上门、送政策法规上门)”,做到服务群众百分百,计生知识人人知。二是围绕广大育龄群众的需求,全方位的搞好服务活动,免费进行健康检查,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免费接送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夫妇,全面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三是落实奖优政策。在全面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和计生奖扶、特扶金的基础上,对领证独女户每月增加10元奖励费,对计生家庭免除1人份的新农合参合费。村计生协动员会员户和会员联系户发展种植养殖项目,户年均增收 2000 多元。还积极与当地莹坤薯业、新型墙材有限公司联系,就业安置计生家庭成员200 余人,每人月收入达 2000 元以上。

通过创建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鲁庄村变得更加美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诚信守信、遵纪守法形成风尚,村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已蔚然成风。

篇3:基层群众自治问题研究

一、基层群众自治的意义阐述

(一) 内涵

基层群众自治是以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 以当地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依托, 保障基层群众享有直接进行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基本权利, 并推行自我管理、服务、教育、监督的制度及其实践[1]。概括的讲, 其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直接的体现, 也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最广泛、最有效的途径, 且党的会议明确指出,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构成, 这无疑使其上升到了一个新层次和新高度。

(二) 意义

实施并加强基层群众自治意义重大, 具体体现在下述几点:一是我国政治民主内容的进一步补充, 由于基础民主涉及范围广, 影响力很大, 而通过实施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广大群众可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 进而维护合法权益;二有助于强化全民民主意识, 众所周知, 民主制度的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群众对其的热情、理解和应用, 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开展, 为广大群众获取民主知识、了解民主流程、行使民主权利、体验民主生活创造了契机, 进而在无形中提升了全民民主意识, 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2];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平衡, 关键是促使社会各群体、各阶层均能够平等参与政治建设, 显然推行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提高社会自治水平, 切实缓解社会深层矛盾, 故是发展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基层群众自治的问题分析

首先是广大群众民主意识尚且不高;广大群众作为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重要主体, 其自身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明显缺失, 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作的进度和成效, 而这主要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宣传工作不到位、交流互动有限、基本保障难以落实等有很大关系, 因此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是顺利开展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途径。

然后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尚不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在我国实施了多年, 但并未取得较大的实质性进展, 深究原因, 与其自身不合理和不完善密切相关, 如在村民自治制度中, 对乡村关系的规定、村委会选举的界定等既不明确详细, 也难以具体操作, 转型时期的城市居民自治条文明显滞后等, 致使“三个自我、四个民主”均难以得到实际保障;加之部分党政领导对民主建设认知不足, 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故制度完善面临着一定的障碍。

最后是基层群众自治落实尚不到位;受思想、制度、组织等多方影响, 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如形式化的民主选举致使其随意性、不规范特点突出, 有的居民消极参与甚至不参与选举, 其中贿选现象尤为突出;表面化的民主决策, 部分乡村很难做到定期开展村民会议, 而且真正能够参与民主决策的居民很少;混乱的民主管理, 在具体实践中, 因民主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落实, 加之村委会随意替村民作决定等问题的存在, 导致民主管理较为混乱;缺失的民主监督, 多数村委会难以做到事务公开, 且随意罢免或难罢免现象突出等, 致使自治效果很不理想, 同时这些问题存在于很多城乡基层地区。此外, 民主理论标准的缺失和模式的相对单一也限制了基层民主自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故解决基层民主自治问题亟不可待, 势在必行。

三、基层群众自治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

(一) 基层群众自治体系要完善

1. 法律制度的完善

合理而完善的法律保障是解决我国基层群众自治问题的根本, 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出台与形势发展相符的法律法规用于实现基层民主权利的程序和措施中, 如将《宪法》中有关村民自治问题的条文移至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一章的最后, 以免因混淆认识而导致自治工作出现行政化;同时就基层群众自治细节加以明确, 如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流程规范, 村 (居) 委会成员职务终止要求, 虚报、伪造选票、贿赂拉票、破坏民主选举等不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外部救济具体流程和惩处措施等, 以此为基层群众自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 运行制度的完善

针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过于原则或有失合理的规定, 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内容比例, 适当提高条款的灵活性、可行性, 如适度摆脱理论约束, 将双过半选举规则调整为相对多数规则, 其中农村民主选举可将大于1/4作为相对多数标准;将切实、明确的消极条件和审查规范补充至村 (居) 委会候选人资格中, 对于村民委员会, 还应设置合理的选举无效制度, 以此确保民主选择公平, 并获取较高的成功率;同时还应就乡镇政府、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关系、职权范围、具体责任、指导、帮助与支持内涵作出明确界定, 并遵循切实、合法、规范、具体等要求由村民自行制定村规民约, 以此保障基层群众自治工作顺利进行。

3. 考评制度的完善

基于切实完善的法律制度和运行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践还需要配套的监督和考评制度作保障, 以此推动制度建设和实践效果相互促进。其中针对基层社区, 可每年由负责人向群众代表作两次以上的工作汇报, 要求内容真实、可见而具体, 代表人数在半数以上;针对乡村地区, 可通过定期召开民主评议会议了解工作实况, 并听取符合实际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基于事务公开制度, 专设部门负责公示重大事项、干部作风、财务状况等信息, 以便群众行使监督权力, 督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做好本职工作。

(二) 基层群众自治关系要理顺

公权力的扩大也是基层群众自治前行的干扰因素, 故建议乡镇人大对当地政府实施有效监督, 配以合理的可诉机制和公民监督机制, 以防止乡镇政府滥用职权干扰基层群众自治的顺利进行, 但前提应切实理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3]。

一是对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 可以两者的相似功能为纽带使其形成良性互动, 但其职责权限必须明晰, 要求乡镇政府将农村交由自治组织进行管理, 且无法律允许, 不得随意干涉村民的共同事务, 而应发挥必要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作用, 在此建议两者签订村民自治等合理的协议, 以期将职责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经与村委会协商, 征求村民的真实意见, 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指标, 以便形成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良好风气, 进而改善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此外还应顺应民意, 通过直选和竞选制度选举乡镇长, 并摒弃行政命令这一传统手段, 结合指导、合同、法律、经济等方式和手段对村级事务进行间接管理, 以此有效衔接乡镇政权和基层群众自治体系。

二是针对党支部和村委会, 则要切实巩固党支部在领导村级活动顺利开展的核心地位, 但其强调的是支持和保障作用, 而不是代替管理或包揽一切, 因此为进一步加以规范, 还需对其职责权限作出明确界定, 如党支部负责统筹规划, 确保村民自治方向正确, 协调村委会与村级组织的关系, 尊重和维护村民会议中的合法决议, 并负责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监督村委会行为等[4];而村委会则主要负责管理村级公共事业和事务, 反映群众要求、建议和意见, 调解纠纷、维护治安等。此外, 还应着力巩固党支部的基层群众基础, 并通过领导方式、内容、队伍建设的改进, 不断强化党的领导能力, 以此与村委会顺利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 推动基层群众自治有序前行。

(三) 基层群众民主意识要提高

1. 强化基层民主教育宣传

民主意识的提高是以一定的了解和理解为前提的, 因此为推动基层群众自治顺利开展和健康发展, 我们应从其直接参与者着手, 督促基层群众树立强烈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热情, 这就要求乡镇自治组织者充分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 加大民主宣传教育力度, 除了借助新闻媒体外, 村委会可以广播、条幅、开会、发表意见等形式加大宣传, 而居委会则可以座谈会、文艺演出、上门走访等形式进行教育, 以此帮助基层群众增加对相关自治政策、制度的了解和认知, 明白其直接关乎自身的切身利益, 进而深化民主思想, 不断提高民主意识, 并积极参与到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中来。

2. 扩大基层民主自治范围

基层群众自治自身特点决定了其面向的是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群体, 而在具体实践中是以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以及企事业民主为主的, 其中村民自治又是重中之重。但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衍生了诸多新的群众组织、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 且在基层社会中的影响日益凸显。因此为提高全体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 就必须将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以及城市业主委员会等纳入基层群众自治范畴, 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民主教育宣传, 以此加快城乡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文明祥和这一理想目标的实现。

(四) 基层群众基本保障要到位

1. 以专项资金为物质基础

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稳定的资金支持, 因此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 在税收总额中提取比例合适的资金用作基层群众自治专项资金, 并摆脱单一的政府拨款模式的局限, 积极拓展经费和物资筹资渠道, 以形成政府划拨、社会资助、服务创收等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 同时也可基于社会监督, 由基层群众自行进行物资筹集和经营管理, 并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根本保障, 为自治组织正常运转提供物质基础。

2. 以救济机制完善为保障

救济机制是解决纠纷、确保义务履行、权利实现的重要手段, 对于基层群众自治而言, 其的完善有着更为凸显的效用。因此建议将基层群众自治纠纷纳入司法救济机制中, 将选民证发放不合法、处理纠纷不及时、村委会成员罢免或撤换等作为或不作为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法》中加以明确, 并对较为抽象的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的救济范畴, 如要求村民必须种植某一农作物等, 同时还应就法律援助、信访机制等加以完善, 以此为基层群众自治提供基础保障。

3. 以落实服务为重要依托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问题之所以如此突出, 并呈现出体制性、结构性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与城乡发展失衡有关, 故需要借助基本服务的真正落实以统筹城乡发展是促使基层群众自治回归属性和理性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政府基于统一、合理的财税、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救济、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多项制度, 以便为基层群众尤其是农村居民提供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基本服务, 如提供清洁水源、计划生育服务、农业知识宣传、农技培训、根治地方病与流行病等服务, 并加大投资力度, 用于建设农村道路、电网、通讯设备、互联网以及国土整治、农田水利、植树造林等, 以期为群众自治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还应将基本服务渗透于居民日常生活生活中, 如实施低保、就学、就业、就医等优惠政策上门服务, 积极开展“四结四帮”活动, 基于资金保障实施“五关怀”服务等, 以此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融洽干群关系, 进而为顺利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奠定有力基础。

四、结语

由上可知, 只有切实维护基层群众的基本利益, 方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 进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当下形势, 真正掌握基层群众自治问题, 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以此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自治功能。

摘要:基层群众自治之所以备受基层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主要与其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服务有关, 是一项关乎基层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 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制约着其健康前行。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基层群众自治对我国政治内容、群众民主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影响, 并以实践问题为切入点, 分别从自治体系的完善、自治关系的改善、民主意识的提高、基本保障的到位等方面解决问题, 以此促进基层群众自治顺利发展。

关键词:基层群众自治,问题,民主

参考文献

[1]刘明君.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困境与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 2012 (09) .

[2]范毅.中国基层群众自治:前行与忧思[J].研究, 2011 (15) .

[3]董红.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05) .

篇4: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典型特征是直接民主和自我管理。1989年12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0年1月颁布实施;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根据这两个《组织法》规定,人民群众可直接选举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决定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直接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截至2007年底,我国农村有61万多个村民委员会,城市有8万多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城市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保障民主监督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活动普遍开展。89%的城市社区建立了居民(成员)代表大会,64%的社区建立了协商议事委员会,22%的社区建立了业主委员会。居民评议会、社区听证会等城市基层民主形式普遍推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总的来看,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已基本确立,组织载体日益健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基层群众自治正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②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源于城市。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天津、武汉等一些城市出现了群众自己组织起来的防护队、居委会和居民组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成员固定从属于某一个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逐步被打破,原来由“单位”承担的教育、医疗、卫生和住房保障等职能逐步转移到社会,这些都迫切要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进行相应变革,以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1999年6月,沈阳市沈河区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进行了第一个社区选举改革的试点。2002年,广西、广州、北京进行了社区居委会直选工作试点,进一步打开了居民自治的大门,同时一些城市还进行了以自治为中心的民主管理改革试点。正是在这样一种改革的大背景下,城市居民自治组织应运而生,逐步发展成为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在我国广大农村,村民自治更是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产物,是广大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蓬勃推进,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政社合一、集中经营”的人民公社制,并在全国迅速推开。这一伟大变革,一方面使农民群众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要求,以改变一些地方出现的基层管理缺位和村庄无序的状况。1982年《宪法》在总结农民群众民主创造的基础上,第一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1987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为保障农民行使民主权利而制定的基本法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能和相关问题作了更明确的规定。此后,村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在加强农村管理、推动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基础性工程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在我国现阶段,人民当家作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方面,由人民选出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另一方面,实行基层群众自治。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支撑起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宏伟大厦。可以说,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这一大厦的重要支柱。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征途中,发展基层民主,完善群众自治,是关系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基础性工程。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通过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以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城市基层民主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企事业单位的基层民主等形式,将人民民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把代表制民主与直接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两种民主形式各自的功能和整体合力,从而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这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第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由于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这就要求从整个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全局来确定基层群众自治的地位和功能,将基层群众自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着力点,探索规律,积累经验,逐步扩展民主规模,提升民主质量,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实效性。在城乡基层实行群众自治,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充分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有利于增强广大群众对民主政治的认同,充分调动人们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人民群众在自己生活的区域内,直接选举、民主讨论、共同决策和相互监督,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有利于增强基层民主的广泛性和实效性。

第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在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有利于培养广大群众的公民意识,增强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知,锻炼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可以说,基层群众自治是一所低成本、高效益的大学校,人民群众在亲身实践中学习民主、认知民主,民主意识得到不断唤醒,民主素质得到不断增强,民主能力得到不断提升。通过千万个这样的民主大学校,亿万人民将日益走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广阔天地,构筑起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厦牢不可摧的根基。

总之,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是一条群众主体作用与国家主导作用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发展的渐进性与发展的创新性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培育人民的民主意识与维护人民的实际利益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实体性民主与程序性民主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④

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变革。与此相适应,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人们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正在不断提升。必须适应新的变革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要求,大力发展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第一,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必须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保证各方面自治活动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进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⑤群众自治,关键在依法。实际上,发展基层群众自治的过程,是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法治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正如民政部部长李学举所指出的:“农村村民自治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依据、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核心、以地方法规为支撑、以村民自治章程为补充的法律制度体系,农民群众行使村民自治权利有了基本依据,农村村民自治实践有了制度保障。”⑥但这还不够。因为,从具体进程看,我国城乡的基层群众自治可以说是先尝试、探索,然后再规范、推广,因此,相关法律和规定不可能一开始就完美无缺,而是需要根据自治实践的经验不断完善。例如正在实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还存在某些条文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需要紧密结合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在法律法规层面不断加以完善。

第二,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必须适应实践发展的需求,不断扩大自治范围。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基层群众自治目前主要集中在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领域,涵盖面还不够宽广,仍需要进一步扩大自治范围。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⑦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大量新兴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并在基层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何扩大这些新兴社会组织的自主权、自治权和群众参与权,鼓励人们积极参与这些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成为发展基层群众自治的迫切任务。

第三,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机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基层群众自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定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机制,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制度和领导方式,进一步理顺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发挥基层党组织对群众自治的领导作用和保障作用。另一方面,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的要求,根据本地实际,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财务管理、村(居)务公开等制度,为广大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行使民主权利提供日益完善的制度保障。

第四,完善和发展群众自治制度,必须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⑧,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⑨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⑩因此,如何处理好政府行政权力与群众自治权利的关系,是发展基层群众自治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例如,一些街道和乡镇政府将居委会或村委会当成自己的行政下属组织,实行行政化管理,下达种类繁多的指令性任务,使居委会和村委会很难独立自主地开展自治活动,严重影响了基层群众自治。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合理划分政府“政务”与基层自治组织“村务”、“居务”的责任范围和权力边界,妥善处理乡(镇)村关系、街(道)居关系。基层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大力支持和扶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发展。

第五,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必须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权益,建立健全与基层群众自治相适应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基层群众自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权益。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11}。如果涉及广大群众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受到损害,就不可能调动起他们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基层群众自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放在首位,从制度上确保群众的权益不受侵犯。从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来看,当前应着力保证自治组织在群众利益诉求、利益表达方面的独特地位,增强村委会、居委会、职代会等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利益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广大群众从利益实现和权益保障中不断增强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

注释:

①⑤⑦⑨⑩《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30、30、31、29—30页。

②④李学举:《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地位的重大提升》,《求是》2008年第3期第19、20页。

③⑧{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4、36页。

⑥《人民日报》2008年11月5日第10版。

作者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篇5: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推荐材料

xx镇xx村下设9个自然村,总人口1600多人。全村现有已婚育龄妇女298人。今年以来,该村紧紧围绕建设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宣传教育,推行村民自治,实行合同管理,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经常性工作取得较大突破,示范试点建设工作效果显著。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

在示范试点的建设上,xx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成立了以村支书为组长的示范试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形成了“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依法建制度、群众做主人”的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药具发放、孕前管理等多项管理制度,签订了计生工作人员目标责任书。同时与育龄群众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合同》,与育龄妇女中的两户家庭签订了《诚信计生合同》,对流出重点管理对象实行联保责任制,增强了育龄群众自觉参加计划生育的责任感。

二、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努力转变婚育观念我村始终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定期召开两委班子会、村、组干部会、群众代表会及育龄妇女会,积极开展村民自治,加大各项优惠政策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参与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性。一是阵地宣传。我村在交通沿线和村庄内醒目地点刷写固定宣传标语、张贴宣传图画进行宣传;二是深入开展面对面宣传,镇计生专干、村专干以及村计划生育自管小组长定期深入农户家中,与农户当面宣讲计划生

育各项优惠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三是优化宣传环境,我村充分利用村委会农家书屋,设立了人口文化书屋,集中放臵了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材料以及人口和计划的相关书籍,供大家阅读。四是印发各类宣传资料,做到所有育龄夫妇至少都有五份不同内容的宣传品,做到村村有标语、户户有资料。

三、规范管理、健全各项制度

计生经常性工作一直是我村委会狠抓的工作,年初就制订了人口规范方案,做到人口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档案管理规范科学,对育龄夫妇实行动态管理,村计生小组长每月都向村支书、村主任汇报计生工作,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确保档案资料与实际情况相一致,每月召集协会会员、育龄妇女等参加计生月例会,发表新意见,反映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群众参与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

四、提升业务能力,全面开展工作

积极参加镇计生协会举行的计划生育业务知识培训,明确了工作职责,细化了工作任务,以便村计生专干和自管小组长全面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协会作用,深入开展了计生“两户”家庭帮扶救助活动。

五、打造诚信计生、提升基层自治组织形象

我们在打造诚信计生工作中,刷写诚信计生标语于村中醒目位臵,营造了良好的诚信舆论氛围,并强化群众参与,让群众充分了解开展诚信计生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在开展诚信计生打造活动中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及广大会员的骨干作用,全面促进诚信计生服务,使诚信工作落到实处。

六、抓整治,保整洁,树文明生育新风。

近年来,我村计划生育工作,在县、镇计生领导和村

篇6: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推荐材料

典型材料

一、村基本情况

尚家庄村全村224户,720余人。全村耕地面积662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44万元,人均收入7448元。本村已婚育龄妇女154人,其中一孩41名,二孩82名。

尚家庄村计生协成立于2008年,2011年8月进行计生协换届,重新整顿发展会员90名,划分了七个会员小组,现有理事成员7人,村党支部书记尚光礼任协会会长,村委主任助理吕志琴任副会长、村计生员董够莲任秘书长。

二、推行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创建的具体做法及方法步骤 2011年尚家庄村被孝义市确定为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创建试点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在市计生协、街道办计生中心的具体工作指导下,根据上级指示:我们首先出台“尚家庄村基层群众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及工作流程。同时,及时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组,党支部书记尚光礼任组长,支部村委成员任领导组成员,同时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根据“创建工作方案”及“工作流程”,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创建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认真抓好协会组织整顿。组织骨干深入各户宣传发动,经过一周多时间发展会员90人,会员总数占到全村人口的12%。在抓会员整顿的同时进行组织整顿划分了7个会

员小组,产生小组长,并与新产生的小组长签定岗位目标责任书、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及时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同时,规范各项活动制度,创建一流活动阵地.计生协组织整顿为推进基层群众示范村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步,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计生协发动广大会员积极参与自治章程制定,村规民约、诚信协议的签定。在自治章程的修改过程中严格依法、按序进行。章程明确村委的权利与义务、村民承诺。新章程的制订为本村计划生育有法可依,使本村计划生育走上依法管理的正确轨道。为了使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真正落到实处,我们突出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成立自治工作指导组,下设办公室并设有宣传教育自治小组、技术服务自治小组、监督联系自治小组和民主评议自治小组。二是明确职责,提出各自的工作任务。三是,设立村务公开栏、监督意见箱及监督电话,定期召开各种评议会议,使自治章程的执行落实受到广大村民监督,真正使村民成为计划生育的主人。村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民主监督,真正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推行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创建取得的效果

第一,重新对协会组织整顿,使村级协会组织真正做到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活动经常、搞好服务。突出表现在这次自治示范村创建中村级协会组织直接参与了章程制定过程,做到积极参与,带头组织,起到了引导作用。带头宣传,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起到带头作用。带头执行和监管执行章程,促进村民自治。

在自治中真正做到自我教育唱主角,自我管理当骨干,自我服务挑重担,自我监督维民权。村计生协在村民自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村计生协已成为村民自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第二,推行村民自治使计划生育工作走上依法管理轨道。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使计划生育工作彻底扭转了少数人管多数人的局面。形成多数人管多数人的新的工作机制,村委与村民签订协议、推行双诺双评诚信计生,彻底改变了村民婚育观念,由过去要我计划生育变成我要计划生育,使计划生育步入正确的依法管理转道,推动了计划生育的顺利开展。今年以来,共完成上环8例,女扎3例,三查两补一治疗完成率达100%。全年出生一孩8人,二孩2人,无计划外孕,无计划外生育,无选择性别引产,彻底杜绝了计划外生育。

第三,推行基层群众自治促进了各项优惠政策更好地落实。对考入大学的学生二本以上每人奖励1000元,对8户双女结扎户村委发给电磁炉一套,每年对计生户发放2500元福利,今年免费为230名已婚妇女免费进行生殖健康检查,对绝育手术户及时组织慰问,每人送鸡蛋5斤,牛奶15件。免费为协会会员发放各种宣传品、计生浴洗盆、围裙、水杯门帘达90余套。每逢春节专门组织到计生特困户慰问,送慰问金300元。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调动了广大育龄妇女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第四,推行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的创建推动了文明村建设步伐。村计生协在村民自治示范村创建过程中,利用文化大院、文化

广场制作计生宣传专栏,组织文艺宣传队形式多样宣传计生政策,营造了浓厚的政治氛围,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促进了村文明建设步伐。如今本村出现了三多三少,参与自治宣传的人多了,说风凉话的人少了,参与自治各类活动的人多了,打麻将、说闲话的人少了,自觉参与全民健身的人多了,自由懒散不活动的人少了,仅参加舞蹈队人数达到20多人,各项有益健身活动推动了本村文明建设。目前,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尚家庄村变了,变的更加美好,邻里和睦,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形成风尚。

尽管我们在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任务还很艰巨,还存在很多缺憾和问题。希望省市领导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发扬长处,不断改进,使创建工作更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

典型材料

篇7: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推荐材料

示范村(居)创建和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积极探索做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建立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和实行计划生育的长效机制。在县计生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我乡十四个村中选中台子村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现作出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纳入到整体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之中,坚持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行政管理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协会的优势,实行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加强台子村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阵地建设,加强村(居)自治制度及自治能力建设,使其成为全乡人口和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促进全乡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全面、1健康推进,促进人口计生长效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增强群众的依法维权意识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责组织策划、指导工作。由台子村党支部书记任直接责任人,村支两委成员及计生协会会长、专干为成员,共同负责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事宜。

(二)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

乡人口计生办主要负责:制定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相关政策和规范,研究制定示范标准;转变职能和思路,保障必要经费,支持村(居)人口服务阵地建设;保障示范活动必要的工作经费;推动村(居)民委员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协助做好人口和计

三、主要任务

(一)制定和完善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相关制度和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先进、合格村(居)的标准。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

(二)转变职能和工作思路。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逐步拓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指导村(居)加快改变传统婚育中的陋习,广泛倡导新型人口文化。推广“诚信计生”的经验。树立典型,示范引路,逐步推动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深入发展。

(三)加强村(居)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健全适应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要求,加强计生协会建设,逐步推进村(居)专

2(兼)职人员计生队伍与村(居)计生协干部队伍一体化。健全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场所、人口文化阵地建设等。

四、组织领导

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计划生育领导李逸同志任组长,乡计生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具体负划生育工作。村级部门成员主要负责对接工作和落实工作。

五、活动规划1、2010年10月——2011年2月定范村(居)创建活动”相关政策标准和规范,组织各村认真开展培训和宣传动员。

2、2011年3——2011年9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示范村(居)创建主题活动”,成立人口学校、开展各项基层计生群众自治工作。

马场乡计生协会

篇8:群众自治示范村申报材料(新)

南陵县三里镇孔村村

孔村村位于三里镇集镇发展核心区域,318国道纵贯我村南北,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4217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数为956人,2011统计8月末共出生31人,连续五年无政策外

二、多孩生育。今年初,我村被省、市评为“巾帼示范村”、“市级魅力乡村”。8月份,又被南陵县计划生育协会授予省级 “生育关怀•幸福家庭”活动中心。现将我村近年来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财政投入到位

为打造成为群众放心村,建立起群众自治村示范村,村两委高度重视,出重资新建了一个总占地面积为2500多平方米的新村部。新建立了人口计生活动场所和阵地,改善了办公条件,配备了信息化装备,定期组织和引导群众收看计划生育等农村政策和致富信息电教片和农家图书资料,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教文化活动场所,让群众积极参与人口计生自治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完善计生规章制度,依法有效开展计生工作。

1、依法制定章程。针对育龄妇女三查不主动、长效措施难落实、流动人口管理难、早婚早孕等情况,我村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照现行计生法律、法规,先后起草了多版本的《孔村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征求意见稿。

2、充分采纳群众意见。广大群众是村民自治的执行者和监督者,我村把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征求意见稿逐一到户与群众签定协议,充分发挥和吸收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而后再开会讨论修改,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最终的代表最大多数群众意愿的章程,最后村委

会与群众签定协议,形成法律效力。

三、营造氛围,加强民生政策宣传力度,全力做好计划生育优质、诚信服务工作。

1、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展计生宣传。一是阵地宣传,我们通过在各交通要道口、村部醒目地点刷写固定宣传标语、张贴宣传图画和各种会议进行宣传;二是深入开展面对面宣传,村两委干部自带浆糊、刷子把计生宣传品张贴上墙,与农户当面宣讲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三是优化宣传环境,我村充分利用村部外围环境设施,投入资金2万多元,集计生政策宣传、优惠政策展示、群众文化活动与一体,建成了“三里镇孔村村人口文化园”,深受群众喜爱。

2、优质化管理,多元化服务。平时工作由村专干进村入户,为育龄妇女群众宣解生殖保健、避孕节育及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村委会其他包保干部,不仅负责本包片计生信息,同时还对群众的政策宣传、计生优惠政策落实负责到底,落实不力的将追究相关责任。

四、及时全面做好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增强计生工作公正透明度。

我村按镇要求统一制定了彩色计生公开栏,不仅全面、规范、及时的公开了计生内容,还对获得计生奖励的群众进行公开,让实行计生的群众不仅经济上得实惠,更体现了政治上获光荣,同时也增加了群众意见栏,及时收集群众的信息。

五、以诚信为本,守信于民,变“治民”为“民治”。

根据村民自治章程规定,对本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除享受县级以上的法定奖励外,还在孕环检、上报早孕、节育措施落实及流出通报等方面村自行出台给予一定奖励,大大提高她们自觉、主

动参与计生工作,此项支出村每年虽然需花费一万多元,但很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诚信计生的意义。目前我村五年来无政策外

二、多孩生育,手术完成情况100%,无欠帐。无党员、干部超生情况、无大月引产行为、无违法行政和侵犯群众合法权益行为,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六、抓整治,保整洁,树文明生育新风。

近年来,我村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在县、镇计生领导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新风,绿化、净化、美化环境和“关爱女孩”活动为内容,使我村群众转变了观念,生男生女一样好。通过先锋在线,农家书屋读书活动,生育关怀、幸福家庭活动中心,劝诫生活陋习,宣传党的政策,既活跃了思想,又陶冶了情操,使妇女群众的精神面貌得到了不断改善,计生工作也在寓教于乐中深入到千家万户。

目前,我村通过实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有效加快了村级计划生育工作依法管理、优质服务的进程,增强村级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村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履行计划生育义务已蔚然成风。

篇9: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推荐材料

友联第三社区位于苏州市沧浪区西南城乡结合部,占地26万平方米,辖区内共五个住宅小区、3377户、10000余居民,外来流动人口约2200余人,育龄妇女总数2015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总数1690,现应落实措施人数1690人,措施落实率达100%。

几年来,尽管“城乡结合部”的起点给社区的计生工作带来了许多难题,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社区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借助我们自行创办的社区网“友三网”的宣传优势,我们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社区计划生育自治自管工作,为社区建设整体发展提供了良性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和领导。为切实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友三社区成立了开展社区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社区工作人员和优秀党员、群众为成员,并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同时,社区还成立了计生协会,主要领导仍以社区社工为主,下设楼道长、信息员形成了计生网络,以方便有关的政策,法规及时地传达到每个居民家庭。社区多次召开各种会议,发动组织社区共建单位、居民群众积极参加到计生自治社区工作中来,形成了计生自管自治的工作合力。

篇10: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推荐材料

新庙村村民委员会会位于铜陵市狮子山区,辖区面积3.01平方公里,总户数户563户,总人数2128人。2007-2008年被评为铜陵市文明村。2010年被铜陵市市委市政府评为铜陵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两无一满意先进村”。

新庙村一直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新庙村重点工作来抓,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做好新庙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基础和前提,新庙村结合新庙村的实际,创新思路,寓管理于服务,让计划生育政策在新庙村内深入人心,让更多群众从中得到实惠。

一、领导重视,为实行居民自治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是强化常规工作。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新庙村书记负总责,计生管理员具体抓,明确各自职责,包组包片,工作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位,以经常性工作为主,狠抓节育措施,针对“四术”措施不到位、暗婚、暗育和政策外生育严格处理。坚持例会制度,做到人人必到,组织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及时部署工作,认真分析研究户组长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发挥作用。二是班子成员致力于抓计生工作,以身作则,带头遵守生育政策,不违法生育,带头履行扶助义务,不计较报酬,做到一碗水端平,为实现新庙村居民自治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为全新庙村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设阵地便服务。

我新庙村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服务,设置了计划生育办公室、悄悄话室,并在服务大厅的显目位置设置了贴有“免费”字样的避孕药具柜,为入户服务配置了药具包等。新庙村利用有限的空间,尽最大努力建设服务阵地,使群众在需要帮助时能够方

便地得到服务。

三、齐心协力易工作。

新庙村的工作内容是琐碎的,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有自己专属的一份工作,但是由于计生工作的复杂性、连贯性、长期性的特点,新庙村一直保持着“计生工作齐上阵的良好传统”。新庙村将整个新庙村分成了七个责任区,并指定一名新庙村两委成员负责,一方面把人口的数量分解了,方便及时把握人口的变动情况,另一方面,一名村两委成员长期的关注这一片区,对该片区的情况较为熟悉,降低了工作难度。由于新庙村工作人员的齐上阵,为及时掌握人口变动情况、摸清底数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强化管理,实现计生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一是建章立制。为推进计生村民自治各项措施的落实,将实施村民自治的十项制度和五项职责上墙公示,同时根据本村实际,依法制定了《新庙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居民公约》,今年按照上级精神要求又制定出台了《诚信计生协议书》。计生信息员和村民小组长以组为单位,挨家挨户签订《协议书》,形成了居民委员会与居民计划生育管理的长期合同关系。

五、是明确奖惩。新庙村按照“有章可循、照章理事”的原则,进行奖罚,确保

了村民自治规章的严肃性和威慑力。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从该夫妇年满60周岁起按每年每人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对双查不能到位参检者,须提前向小组长说明原因,并限期到位无故不参加或逾期参加检查的,按有关规定,处于元罚款。确保了村民自治章程的严肃性和威慑力。居民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按规定报送计生部门依法处理。是优待对象的,取消资格,追回原享受的奖励和优惠所得,并接受计生服务管理协议有关条款的处理。政策外多生育或非法抱养者,取消该子女10年的村委会集体经济利益分配及村优惠政策待遇。

六、开展生育关怀,让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得到实惠

一是落实优惠政策。新庙村加大了计生投入,落实兑现优惠措施,全村2002年10月1日后出生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每户给予25元/月奖励金,累计户 ;二女扎户

给予元奖励金,累计户;计生户子女上大学本科给予一次性补助人,每人元,优先为计生困难户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共户,其中二女户户,独生户户;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开展为计生困难户、二女结扎户进行上门慰问、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新庙村每年投入生育关怀资金多元。

七、是坚持上门服务。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新庙村两委成员、计生信息员、多年

来坚持访视育龄群众,突出结扎、放环对象的访视和术后随访,随访时捎带上新庙村为育妇准备的慰问品,新庙村还给结扎育妇每户补贴500元,及时做到“一访新婚家庭,二访孕妇育妇,三访新生婴儿,四访节育对象,五访双查对象,六访外来育妇”的六走访,开展宣传计生法律法规和生殖保健知识,随时了解她们的生育、生产、生活上出现困难,及时开展服务。

通过人口计生村民自治,新庙村形成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

篇11: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推荐材料

师家庄行政村共辖10个自然村,3202人。全村现有已婚育龄妇女751人。今年以来,该村紧紧围绕建设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强化宣传教育,夯实基层基础,推行村民自治,实行合同管理,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经常性工作取得较大突破,示范试点建设工作效果显著。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在示范试点建设上,师家庄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村支书为组长的示范试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药具发放、孕前型管理等多项管理制度,签订了计生工作人员目标责任书。同时与育龄群众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协议书》,对流出重点管理对象实行联保责任制,增强了育龄群众自觉参加计划生育的责任感。

二、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村上定期召开两委班子会、村、组干部会、群众代表会及育龄妇女大会,积极开展村民自治,加大各项优惠政策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参和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积极性。投入1.5万元,在师家庄村部建成了百米计划生育宣传长廊,在村民集中居住区制做“金凤凰”百万计划大型钢架宣传版2面。在沿公路汽车站制作计生宣传牌6处。并对全村宣传标语、国策壁及时刷新补缺10余处,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000多份,切实消除了宣传死角,做到村村有标语、户户有资料、人人懂政策。同时,充分发挥婚育学校和留守妇女儿童之家主阵地作用,组织育龄妇女座谈讨论、互相学习、推荐先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大投资力度,强化阵地建设。今年,该村在计划生育阵地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对6间计划生育工作室进行装修。分别建成了计划生育工作室、服务室、,计生协会会员之家、留守妇女儿童之家等4个办公室。新购置办公设施30套(件),投资6万元,制作安装高标准钢化玻璃计生规章制度及优惠政策宣传牌6面。在村“两室一校”配备了微机、药具柜、服务床、档案柜等设施。为婚姻学校新购置了电视机、VCD等电教设备。在配齐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对全村人口与育龄妇女信息实行全员化信息化管理,并与镇工作信息管理接轨,从镇服务所确定1名技术人员协助村室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篇12: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推荐材料

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典型材料

xx镇xx村下设x个村民小组,总人口xx多人,已婚育龄妇女xx人。近年以来,该村紧紧围绕建设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宣传教育,推行村民自治,实行合同管理,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经常性工作取得较大突破,示范试点建设工作效果显著。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

该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将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纳入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人口发展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党支部书记亲自抓,两委负总责的工作机制。成立了育龄妇女自治小组,由专人任小组长,每月召集协会会员、育龄妇女等参加计生月例会,发表新意见,反映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了群众参与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

二、健全规章制度

年初,该村就制定了人口规划方案,做到人口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档案管理规范,制定了村专干、自管小组长的入户访视制度,协会工作制度、诚信计生小组活动制度和会员联系户制度,对育龄夫妇实行动态管理。

健全完善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药具发放、孕前管理等多项管理制度,与育龄群众签订《计划生育协会合同》240余份,与育龄妇女中的两户家庭签订《诚信计生合同》50余份,与流出重点管理对象签订了《流动人口合同》30余份,形成了“合同管理、双向承诺、民主监督、共同发展”的计划生育新局面,增强了育龄群众自觉参加计划生育的责任感。

三、文明诚信

近年来,该村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基本落实,xx、xx和xx、xx两对夫妇自愿落实了绝育手术,并申请领取了《二女户父母光荣证》。上报6到24个月的幼儿22人,并免费发放营养包60余盒;今年免收两户家庭合作医疗金59户180余人9000多元,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深入人心,优先优惠政策惠及百姓。

近三年来,该村无大月份和选择性别引产,无出生瞒报、漏报,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0%以上,无政策外多孩生育。计生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性别平等、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形成风尚;近三年未发生因计划生育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村(居)民集体上访。

篇13:全省计生村民自治示范村推荐材料

打造和谐计生

——宜章县梅田镇上寮村计生典型材料

上寮村距宜章县城19公里,省道S324线穿村而过,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63人,已婚育龄妇女635人,2010年出生人口30人,其中一孩出生20人,二孩出生10人。近年来,上寮村支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这一中心工作,广泛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效显著,连续三年被郴州市委评为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模范单位。

夯实基础,强化计生工作组织保障

上寮村是典型的资源型行政村,人多田少,村民们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九十年代以来,在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上寮村党支部书记刘贤玉的带领下,确立“换脑筋、拔穷根、奔富路”的工作思路,积极筹集资金32万元兴建了办公楼,设立计生办公室、服务室、计生培训学校,安装了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村党支部对全村配备了14位责任性较强的计生工作小组长,做到人员、报酬、职责三落实。发展会员316人,占总人口的10.3%以上,计生协会联系帮扶育龄妇女306户。为了让育龄妇女冲破禁锢,村计生协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每月定期对协会小组长和育龄妇女进行计生政策、生殖保健知识的培训,播放科技、婚育、卫生保健等光盘给

上一篇:东游记高中作文下一篇:版通用简易租房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