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沟镇选调生培养计划

2024-04-12

西大沟镇选调生培养计划(共2篇)

篇1:西大沟镇选调生培养计划

西大沟镇(场)选调生培养计划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国际政治环境日益复杂,培养一批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在实践中能担负起领导科学发展重任的选调生,是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事关长远的战略举措。因此,必须努力做到“三个创新”,抓好选调生的培养,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创新培养理念,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从“片面”到“全面”的转变。近几年,选调生的招录人数大幅度增长,这是我国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增加后备干部库存的必然结果。但一些领导认为这种增长与在金融风暴袭击下大学生就业率低下有绝对的单一的因果关系,片面地认为选调生只是国家增加就业岗位,缓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项临时政策,导致培养工作中出现重视不够,工作无力的问题。实现转变要各级组织部门和接收单位全面思考,认识到选调生扩招是加快培养年轻干部步伐、提高基层干部文化水平、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建立以接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传帮带领导干部为第二责任人选调生培养工作责任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管理。

第二,从“短期”到“长期”的转变。一些领导认为这是上级组织部门安排下来的一项短期的临时性任务,前期工作积极主动,后期就直接把选调生作为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来管理。实现转变要树立长抓不懈的意识,制定长期的培养工作计划,把培养工作列为接收单位绩效考核目标,扎实有序地持续地推进工作。

第三,从“急功近利”到“实事求是”的转变。一些领导干部对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选调生有着过高的期望,期望选调生在短时间内解决存在的棘手问题,大力提高经济水平。实现转变要认识到选调生作为大学毕业生,短时间内会有政治思想意识薄弱、基层工作经验不足、人民群众感情淡薄的问题,但品德良好、知识丰富,综合素质高。接收单位要定时定期向组织部门汇报选调生培养工作进展情况,循序渐进地做好选调生培养工作。

二、创新培养条件,实现“三个创造”

第一,创造基本的工作生活环境。通过建立村委会现代信息教育与交流中心等方式,完善基层“信息兴农”工程建设,确保选调生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学习和开展工作。从实际出发,提供基本的吃住条件,解决后顾之忧,确保选调生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第二,创造多种的交流渠道。建立选调生网站、论坛,为不同届,不同选调地的所有选调生提供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公开组织部门的网站信箱、邮箱和意见箱,为选调生联系组织部门提供多种方式。制作选调生通讯录,为同一届的选调生的沟通提供一个信息渠道。建立心理辅导制度,从往届的优秀选调生中挑选一名心理辅导员,开通心理辅导热线,为选调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指导。

第三,创造良好的学习锻炼条件。密切结合基层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选调生工作目标,适当地分任务、压担子,确保选调生在工作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增强本领。举办“争当优秀选调生”征文比赛,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为优胜者颁发荣誉证书。

三、创新培养计划,实现“三个注重”

第一,注重多渠道培养。一是组织重视。组织部门要加强管理,建立严格的个人档案、考勤考绩、工作例会、情况汇报、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组织部门要加强指导,建立领导谈心,往届选调生谈心制度,引导选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在艰苦环境中奋斗成长的信心。二是同志帮带。要建立帮传带责任制度,明确主要培养人责任,将培养人工作列入绩效考核,确保培养人帮传带工作落到实处。要通过组织培养人参加帮传带培训班,召开培养人经验交流会,评选优秀培养人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培养氛围。要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传授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带着选调生深入基层锻炼,真心爱、细心教、狠心磨,确保培养工作取得实效。三是群众参与。要建立群众意见征收制度,通过座谈会、意见箱、网络留言、论坛网站等方式,征求群众对选调生培养计划的建议,对选调生工作表现评价等,以群众参与群众监督强化培养。

第二,注重多内容培养。一是思想作风培养。要建立党的理论基础学习考核制度,通过举办党的理论基础知识培训班,召开党的理论基础知识专题讲座,考试和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强选调生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党纪党风教育。二是社科知识培养。要制定社科知识教育计划,结合单位实际和选调生的意见,从金融、经济、公共管理、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公文写作到人际交往等各方面挑选课题,确保为选调生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社会科学知识基础。三是工作能力培养。要结合实际,建立重要工作会议参与制度,确保选调生能够出席重要的工作会议,能够参与重要工作提升工作能力水平。要建立突发事件参与制度,以提高突出事件处理能力为目标,把选调生放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最前线进行锻炼。

第三,注重多领域培养。一是村级培养。要安排选调生挂职到村委会具体分管一个村,负责计生工作、群众纠纷工作、集体土地管理工作、党组织工作、医疗卫生工作和义务教育工作等,在村书记的领导下,村干部的协助下,逐步增强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二是乡镇培养。要建立乡镇四套班子领导干部轮着带的多岗制度,通过各班子领导秘书岗位锻炼逐渐增强选调生管理乡镇的党群、农业、教育、信访、国土等各种业务的能力。要建立选调生轮岗制度,从党政办、计生办、信访办、经济办到农业办等办公室人员岗位进行全面实践。三是机关培养。要建立选调生挂职到机关学习锻炼制度,根据选调生的专业和特长,通过借调、抽调和跟班学习等方式,安排选调生到专业对口或能力特长的机关学习锻炼,促进特长的充分发挥,帮助选调生脱颖而出。

西大沟镇(场)委员会

2011年9月4日

篇2:西大沟镇选调生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等形式,使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等方面具有一定能力,能在本校范围内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本学年培养对象是:叶乔芬。

二、具体目标:

1、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依法执教,具有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2、教育观念: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关注课程改革,并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教育实践。

3、教育教学能力: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较好的教学业绩,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积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独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4、反思与发展:有自我发展目标与计划,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反思、勇于改进,自我发展意识强。

三、培养方式:

主要采用帮扶结对、组内研修、自我培训等途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注重教师之间的观摩、交流和研讨,注重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

1、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搭建舞台,创造参与各类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2、请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培养、指导,结成交流对子,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3、定期安排培养对象参加校级以上公开教学、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并给予悉心指导。

4、定期对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提出进一步发展目标。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对培养对象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5、成立骨干教师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制度,每两年选拔调整一次。

四、保障措施:

l、提高认识。把建设骨干教师队伍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上,把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

2、明确职责。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

3、保障经费。学校为他们创造继续学习的条件,对培养对象承担的科研课题给予—定的课题经费支持,激励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

大沟学校 2007年9月

大沟学校2008—2011三学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要建设一流的学校就需要一流的师资。为了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造就学校青年教师,我们把培养名师作为我校的校本培训重要内容之一,以此提高教师“思想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四个环节。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为学校建造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理念新的梯队型教师队伍。

二、培训内容:

1)思想素质:通过对教师的礼仪修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来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

2)理论素质:通过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科研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来规范常规工作。

3)业务素质: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身心素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自我分析等方面的学习与反思形成教师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培养目标:

在最近一至三年内,将梁鑫、戚露琼、陈彩莲、刘乔芬、叶乔芬5名教师培养成为学校骨干教师,力争在培养的人选中培养学科带头人,将其他年青教师培养成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的优秀教师。

四、具体措施:

1、深刻认识名师带动战略 国家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中指出:“加快 培养一大批具有坚定信念,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多种层次和类型的骨干教师群体。”足见名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名校因名师而出名,名师是名校的基石,是名校的象征;学校要靠名师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要靠名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着力建构和完善名师梯队的模式

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逐层递进、动态生成的过程。因而名师的培养也必须遵循这样一个过程。依照教育局对名师培养的基本标准:职业道德高尚,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理念先进,知识结构完善,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教学成绩突出。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全力建构和不断完善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突出重点的名师梯队培养模式。

第一层: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培养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说、做、评),培养更多的教学新秀:王红春、高江艳、杨月芬、朱华平、保雁飞。

第二层: 已经达标的教师:培养他们深入钻研教材,进行教改专题研究的能力。培养更多的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叶乔芬、戚露琼、刘乔芬、钱建云等。

第三层: 已经成为区、县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的教师:督促教学特色的自我建构,严格要求,耐心指导,不断完善,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或教学拔尖人才:董攀明、张竹生、梁鑫等。

3、以名师带动其余教师发展。

五、建立名师培养的运行机制:

1、制定名师培养目标,使教师发展有方向。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开阔视野,提高教师教研、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鼓励教师建立名师网站,发布个人主页。

3、优化名师成长环境,创设一种保护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利于名师成长的客观环境。

4、创设名师科研氛围。浓郁的科研氛围是名师成长的沃土。因而,我们要积极创设条件,为名师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科研平台:一是继续开办名师论坛,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的场所,互相启迪,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二是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名师,只有研究才能找到改进的办法,我们要把每一位骨干教师引导到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来,鼓励教师勇于进行课题研究,在研中教,在教中研,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三是积极组织成长中的名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六、建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

1、从培养入手,激励名师成长。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镇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到名校考察、学习、锻炼,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以激励引导,激励教师成长。对获得不同层次活动奖励或荣誉称号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在评优晋级时给予相应的加分。

3、引发“名师效应”,促进名师成长。成分发挥名师的骨干带头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他们派任务,压蛋子,在理论与实践的磨和中求进步,求发展,上层次,上水平。建立导师制度,通过新教师与名师结对子等形式,加强交流与研讨,引发名师效应,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大沟学校 2008年9月

大沟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管理条例

一、做好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要班风正,学风浓,纪律严,成绩好,学校各项评比争取优秀,争取评为校优秀班集体;

二、超周备课,备出详案,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三、凡布置给学生做的作业,自己都必须事先做一遍,完成该所教学科考卷的解答;

四、认真做好学科竞赛辅导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效;

五、能熟练应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六、每学期要上好1—2节公开课(展示课),写好一份优秀教案,展出一本备课笔记,独立出一份试卷,上交一份教学工作总结。认真做好期中、期末的考查工作,认真监考,认真阅卷,认真讲评,认真写好质量分析表,组织一次学科课外活动或班队活动,抽测一次教学成绩作为对教师的考核依据。

七、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完成教研组安排的工作,积极开展教科研,每学年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用好一本业务杂志,每学期能写出1篇达到一定水平的教学文章或教科研论文。

八、教师一年听老教师的课一般不少于30节。认真围绕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设计作业、辅导学生等方面的教学常规,以及班级常规管理,认真向老教师学习。

九、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因此要求青年教师平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课堂教学设计、说课、板书等方面。

十、青年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制定出《个人发展计划》,明确定出自己的发展目标方向、具体措施、时间节点等。平时加强自学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能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加以运用。

十一、青年教师平时在工作中、生活中应注意个人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得体;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这份事业,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十二、认真钻研教材、课标,结合学生实际,钻研教法,将新方法、新理念应用于教学中,尽快成为合格的教师。

大沟学校 2007年9月

大沟学校青年教师三年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等形式,使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等方面具有一定能力,能在本校范围内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二、具体目标:

1、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依法执教,具有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2、教育观念: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关注课程改革,并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教育实践。

3、教育教学能力: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较好的教学业绩,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积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独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4、反思与发展:有自我发展目标与计划,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反思、勇于改进,自我发展意识强。

三、培养方式:

主要采用帮扶结对、组内研修、自我培训等途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注重教师之间的观摩、交流和研讨,注重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

1、为青年教师培养对象搭建舞台,创造参与各类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2、请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培养、指导,结成交流对子,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3、定期安排培养对象参加校级以上公开教学、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并给予悉心指导。

4、定期对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提出进一步发展目标。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对培养对象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四、培养对象:

新教师、工作一年--五年的教师、新调入35岁以下的教师。

五、培养内容

(一)师德素养培养。

1、在广大教师中广泛深入开展“微笑教育”活动大讨论,要求每一位教师均要在论坛中发表见解。

2、各教研组制定相应的教研行动准则,大力提倡同伴互助式的组内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并推广到全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建立良好的同事交往习惯。

3、利用网上论坛讨论“今天我为大沟骄傲,明天大沟为我骄傲”的意义倡导“和而不同”的学校发展氛围。

4、针对课程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素养的把握与实施的水平。

5、新任教师拜师活动,和一帮一结对子活动。

(二)教科研能力的培养 第一阶段

1、问题意识培训。教研组活动必须是基于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研究学习活动,要求针对自己诸多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筛选其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小的专题研究方案(或专题系列研究方案)。在确定研究专题及制定专题研究计划过程中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和围绕问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行动研究培训。针对教师现状进行有针对性地教科研培训,如:课堂资源的捕捉开发与利用;教师反思的视角及反思深度的引导;教育案例的撰写与利用。这一培训与骨干教师对话、课堂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

3、新任教师基本教学素养的现场指导,采取“自修——主业教师指导”的方式。第二阶段

4、广泛开展“会诊课堂教学”活动。在不同层次开展“教学行为跟进”式的课堂教学会诊活动。引领教师开展案例研究。

5、开展广泛的课堂教学新秩序的“对话”活动,在组内、校内、论坛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课标的解读与贯彻指导。

6、个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7、新任教师课堂教学跟进式教学指导。第三阶段

8、案例分析与广泛的课堂教学例证研究活动,各组针对不同的研究专题开展有针对性地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研讨活动。

9、采取集体会诊、或专题会诊的方式进行主题教研活动。

(四)、专业素养培训

10、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指导

11、主题论文的撰写指导。

12、课例解读、集体专题研讨

13、经验交流,“自修——专家指导”式的教师个人成长指导。

六、学校名师与教师结对

董攀明与王红春结对 张竹生与刘乔芬结对

梁鑫与戚露琼结对 陈彩莲与杨月芬结对

朱华平与高江艳结对 杨茂盛与梁艳丽结对 叶乔芬与孙芬娥结对

七、校本培训证书管理制

1、学校采取校本培训证书管理制的管理办法。即每项校本培训活动均以证书的形式对教师的培训活动给予记录和积极肯定,无证书视为培训不合格。

2、在校内的任何一项评奖、晋级、评职、评优等活动均要以学校的培训证书为先决条件,缺、或没有证书将不准参评。

3、证书由教导处统一管理、发放,以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进程分不同层面,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质量予以发放,为保证证书的权威性,将采取不补、不等、有效、有用的原则全面贯彻实施。

4、每次培训活动,将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力争可操作性和培训的有效性。

5、证书由自己保存、教导处备案,学校将严格按照培训的进程检查、督导教师参与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教师要严格遵守培训时间要求、内容要求、考核要求。

6、校本培训将与学校的整体教科研相结合,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统一,广大教师切不可忽视每次活动的原始资料的整理与运用。

7、校本培训非常重视每一次活动的考勤记录、发言质量、活动质量、活动效果和原始资料的整理及积累。

8、培训结果的呈现方式采取多种简易高效的形式,如论坛记录、讨论专区访问量和交流情况、现场案例、专题研讨、案例研究、心得体会等,把教科研成果的呈现方式与培训考核结合起来。

9、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内的教师校本培训活动,把培训活动作为组内的集体意志的体现,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教研组长对组内教师的培训情况负直接责任。

上一篇: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下一篇:阻止摘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