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沟镇情简介

2024-04-16

高沟镇情简介(精选7篇)

篇1:高沟镇情简介

五沟镇庙前村简介

庙前村位于五沟镇,距离镇政府办事处北偏东约3公里,全村总住1246数户,总人口5320人。全村共有个10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区域总面积为7.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680亩。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5800元。

庙前村党总支,共有4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通过换届选举,村两委班子在五沟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几年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清理发展思路,制订了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根据本村实际,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经济作物,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严格规定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通过多方途径,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三是与五沟矿携手,通过“矿村共建”机制,加强维稳工作,促进本村经济发展,改善本村居民居住条件。通过努力,先后完成了农用电网改造、有线电视、全村无线调频广播工程,村办公楼、群众休闲活动中心、小流域治理工程、土地的征用与村庄的搬迁、村环境整治等工作,全村实现了庄庄通煤矸石硬地化道路。固定电话及通信全民普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齐全,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五沟镇庙前村两委

2012年3月

篇2:高沟镇情简介

东沟镇造林绿化简介

我镇今年的造林绿化工作紧紧围绕县下达的目标任务,着力于早规划、抓重点、促全面、严督查、强化管,狠抓去冬今春的造林绿化工作,止目前全镇已栽植各类苗木26.9万株,新建成片林1725,亩,其中50亩连片以上的12处,新建完善农田林网6150亩,党委书记的北堆路景观绿化工程正在施工,镇长的三乡河百亩成片林工程已全面建成。崔庄、合心、何桥三个绿化示范村已基本建成,新植何桥、崔庄、合心、裴桥、永兴、永西等村硬质路景观绿化带22条,计30.5公里。全面完成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结合村庄环境整治着力打造的何桥村百亩成片林及硬质路景观绿化带工程,现已完成意杨成片林115亩的栽植,村内9400米的硬质路面两侧均已栽植女贞、红叶石楠等景观绿化苗木计5000多株,整治沟渠6500米,清理沟塘41个,既清洁美化了环境,更给广大群众的农田排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篇3:高沟镇情简介

这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自然景观神奇秀美。挪塔岩10万年古人类遗址是舞水文化类群的标杆, 7800年高庙文化开启中华文明的新篇章。2214年历史的黔阳古城夷夏同城、人神共治, 是中国地方传统及民族地区城市根据地形风水规划建设的典范。城西芙蓉楼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以王昌龄一首“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绝唱而驰名中外。侗族首领杨再思在这里自立叙州土府政权, 成为没有国王的王国。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安江农校纪念园是杂交水稻摇篮, 更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势高险、峰峦叠翠, 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英雄山。雪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沟谷交错、溪流纵横, 是户外运动的大本营。托口西海旅游度假区是湘鄂渝黔桂边区最大水面, 也是北侗风情浓郁的山地度假胜地。

一座幽静的古城, 岁月的沉淀孕育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连绵起伏的高山, 给了他独一无二的美丽容颜。历史和自然的馈赠成就了今天的洪江市, 成为大湘西旅游风景线上璀璨的明珠, 令人流连忘返。

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发展高峰论坛

一、论坛主题:古城旅游开发与文化品牌建立

二、论坛时间:2012年10月28日--10月30日

三、论坛地点:洪江市黔阳古城景区

四、主办单位:怀化市旅游局、洪江市人民政府

五、承办单位:洪江市旅游局、洪江市文广新局、湖南申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六、参加人员:

六、参加人员:

1、湖南省相关部门领导

2、怀化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

3、旅行社代表

4、媒体代表

5、周边县市旅游局领导

6、洪江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

7、湖南申德实业有限公司

8、民俗专家及旅游专家

9、洪江市旅游界代表

篇4:茨沟镇老庄中心社区建设简介定稿

茨沟镇老庄中心社区简介

茨沟镇老庄中心社区位于茨沟镇老庄集镇上游刘家坪,分为新建区、改造区、连接区三部分。其中新建区占地50余亩,概算总投资需4000万元。社区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设计,统一为陕南民居风格。新建区可容纳住户88户500余人、改造区可新增500余户、连接区可新增60户。建设完备后,将形成一个以集镇休闲娱乐、便民服务、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农村新型社区。该社区自2010年11月动工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是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和设计人员到现场实地勘测、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社区建设实行“五统一”(统一编制住宅规划,统一征地调配土地,统一建设基础设施,统一办理各类手续,统一房屋建设标准)。二是将中心社区建设与陕南移民大搬迁、灾民安置有效结合起来。制定出台了《茨沟镇老庄社区2011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方案》,向社会出台公布七条入住中心社区灾民的优惠扶持政策,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目前新建区已集中安置74户297人,改造区、连接区已安置51户,165人。三是扎实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共投资900万元完成了社区服务中心大楼、社区防洪保安河堤、路灯、大树移植、景观水车、河道清理等工程。文化广场已完成“三通一平”工程。排污管道、人行道彩砖、河堤公园绿化、河堤栏杆、“百亩荷塘生态观光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四是整合资源,破解社区建设资金难题。将社区建设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工程、配套服务设施三大类:房屋建筑工程资金筹措结合移民搬迁政策补助、贴息贷款扶持的同时正确引导农户多方自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落实捆绑项目;配套服务设施树立“经营社区”理念,结合社区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优惠合理的土地政策,吸引增量资金参与社区商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在外创业有成之士回乡投资兴业。

五、创新思路、加快后续产业发展步伐。为彻底解决搬迁户后顾之忧,让农户放心搬出,搬出有收入,无生计之忧。我镇把搬迁集中安置与产业建设同步规划实施。逐步打造产业发展增收新模式:围绕主导产业建设,通过土地流转,在社区周边动工新建500亩“荷塘月色”农业观光园,800亩的经济林果园,1000亩富硒魔芋园,300亩烤烟。围绕招商引资,建设社区会议接待服务大楼;围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建设“豆腐宴”为特色的农家乐一条街,依托茨沟山区优美的自然风光,精心设计“茨沟一日乡村游”,全力做大做强“上高速,到茨沟,赏红叶,品豆腐”旅游品牌。各类项目全面实施后,可解决近500余人就业问题。

篇5:齐鲁情简介

从繁华的城市,我们走进农村,用年轻、柔弱的肩膀扛住了闭塞和落后,扛起了希望和梦想,扛起了信任和责任,这就是我们,曾两度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的大学生志愿组织——山东经济学院“齐鲁情”大学生支农促进会。

山东经济学院“齐鲁情”大学生支农促进会成立于2004年9月,隶属于校团委,受团委老师直接领导和管理,在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备案,是一个以支农支教调研为主体的具有实践性、学术性、公益性的大型学生组织。

“齐鲁情”大学生支农促进会自成立伊始,就致力于“三农”事业,我们的足迹遍布齐鲁大地,用汗水和脚印践行着“以我所学,回报社会,走遍齐鲁,情系三农”的宗旨。自2004年以来,在团委老师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历届支农会成员的努力和奋斗下,协会先后组织支农服务队到济宁、莱芜、泰安、临沂、滨州、德州、潍坊、聊城、烟台等多个地方的农村以及济南周边多个乡村进行支农支教调研活动,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好评,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曾两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单位”,一次被省教育厅评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多次被评为“校级重点实践队伍”、“校十佳社团”。

目前,“齐鲁情”大学生支农促进会内部控制和组织架构日趋完善,设会长、副会长各一名,部门设有秘书处、外联部、宣网部、文

教部、理论研究部,各部分工明确且相互协助,由会长统一领导。协会在原有的白泉小学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又开拓了杨胡小学和白泉村实践基地,协会每周四下午将会组织若干志愿者前往白泉小学、杨胡小学进行支教,为山经学子开展支教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了来自我们大学生自己的一份力量。

“齐鲁情”大学生支农促进会的特色常规活动日趋丰富,影响力也日渐凸显,像齐鲁情“家文化”活动、每周四赴实践基地的支教活动、“志愿者之星”评比活动、爱心超市、公益实践营销大赛、“下乡那些事儿”之访谈活动、寒暑假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在校内校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认可。不得不提的是“齐鲁情”大学生支农促进会创办了山东经济学院第一本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杂志——《求知》,现已陈列在学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供大家阅读,尽管创办《求知》的过程艰难,但我们有信心将它办得更好、更出色。

篇6:常丰村情简介

常丰村位于常丰镇政府所在地,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375户1517人,耕地面积5613亩。2010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8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92元。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9名,其中女党员7名,35岁以下党员9名,主导产业以烤烟、畜牧、劳务输出为主。2010年,种植烤烟400亩,羊存栏4000只,牛存栏500头,劳务输出321人。

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立足本村实际,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制定了以县、镇两级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强村、项目兴村三大战略,实现五星级新农村的经济发展思路。到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为实现上述目标,村党支部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积极争取项目,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以常丰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为统揽,积极争取计经、民政、水利、土地等部门项目,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的原则,硬化村组道路5公里,生产道路3公里,整理土地3000亩,新建100户的居民点1处,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二、积极引导服务,狠调产业结构

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全力搞好服务工作,带领群众狠调产业结构,发展以“畜牧、果品、劳务”为主的主导产业生产,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利用三年时间,羊存栏达到5000只,出栏达到7000只,饲养量达到12000只,新增闫怀杰户营模式户50户;西瓜种植面积达到300亩,干杂果建园面积达到2000亩,苹果建园面积达到800亩;年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400人。

三、多措并举,实现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

对居民点进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新建垃圾台、公厕、垃圾填埋场各1处,安装太阳能130户,达到五星级新标准,使群众住的安心,活的开心。

四、建设高素质班子,为实现新的目标提供保证

选好配强村委会班子,健全监委会、妇代会、共青团、调解组织、治保组织,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打造“团结共事、精干高效、服务本领强”的外向型村级班子,为完成好新一届村党支部既定的目标提供保证。

今年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县镇两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克服困难,加压奋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硬化村组道路500米,村内柏油(水泥)路总里程达到4500米;实施县土地局旧庄基复垦300亩;完成农户建房42户。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种植烤烟560亩,实现产值119万元;羊存栏4000只,出栏4900只,收入392万元;外出务工人员321人,实现收入372.7万元。

篇7:确山县竹沟镇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1 自然环境

农作物的生长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理环境决定着农作物的种植类型。确山县竹沟镇位于河南省确山县西30 km处, 地貌分布有平原、丘陵、山地;因气候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 而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双重气候特征, 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 年均降水量1 000 mm以上, 年均日照2 208.2 h, 年均气温14.9℃, 无霜期超过220 d。阳光充足, 热量丰富, 雨量充沛, 温和湿润, 四季分明, 丰富的光照和降雨资源很有利于冬小麦、芝麻、花生、玉米以及棉花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同时, 水资源丰富, 有较大河流6条, 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3座, 坑塘坝452座 (处) 。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理优势和生产基础, 使得当地现代农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1.2 农作物的种植类型

正是因为该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 因此农作物的适植类型十分广泛。竹沟镇的特色养殖有:猪、牛、羊和鸡等。其中, 黑猪和生态鸡的养殖是养殖业的亮点, 且效益一直都不错。当地的特色作物有:小麦、烟叶、西瓜、红薯、花生和芝麻等。近年来, 该地区的村民越来越倾向于种植经济效益好的药材作物, 如夏枯草、金银花、半枝莲及白花蛇草等多种中药材, 是国家级优质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特色作物和药材作物的种植成为当地的“农业潮流”。

1.3 农业经济效益情况

竹沟镇以烟叶、油料种植为主题的特色产业持续稳步发展。2013年竹沟镇种植烟叶534 hm2, 实现产值2 000万元、烟叶特产税450万元。夏粮生产多年取得丰收, 粮食总产量达到1.4万t以上, 以山羊标准化繁育、加工为主题的白色经济羊产业, 不仅解决了当地劳动力的本地就业问题, 而且每年为群众带来2亿元左右的收入[1]。以确山黑猪、生态鸡为主题的养殖产业也逐步发展壮大, 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2 竹沟镇农业发展优势

2.1 交通优势

俗话说“要想富, 先修路”, 可见, 交通对地域发展的重要性。地域交通的发展程度对当地的发展有着极强的意义, 竹沟镇的交通很便利, 省道君二路、商桐路呈“十”字型交汇通过, 阜 (阳) 、南 (阳) 高速公路横贯全境, 与京珠高速、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和阿深高速、上荣高速、312国道相连, 城乡公路纵横交错, 四通八达, 前往新郑国际机场只需2 h。

2.2 政策扶持优势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 农业发展是河南省的经济命脉。新中国成立后,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竹沟红色革命纪念地的建设, 推行了一些列政策, 带动了竹沟镇各方面的发展。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其中, 指明把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该规划, 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发展建设战略层面, 使得素有“中原粮仓”“中州油库”“芝麻王国”之称的驻马店市的现代农业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各种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 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宽松的环境, 加快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中部崛起战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力度等政策的实施力度, 对于包括竹沟镇在内的驻马店市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动着竹沟镇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3 竹沟镇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御灾能力差

驻马店市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大, 而且水利设施的抗灾能力比较弱, 水库病险严重等问题的存在, 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例如, 2014年8月, 大部分秋作物进入生长阶段, 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对肥水需求量较大, 但是旱情对秋作物的生长却造成了严重威胁, 以及水利设施抗灾能力不足, 使得秋粮作物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影响了当地农业的效益。

3.2 农业科技服务与推广落后

近年来, 尽管政府“阳光工程”全面实施, 且劳动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仍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于当前基层农技服务和推广经费的不足、农村技术服务和推广人员缺乏等问题的存在, 导致农技服务与服务功能落后、缺少现代农业技能型人才队伍, 直接影响了先进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使现代农业所需的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现代农民”培养和成长困难, 无法满足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来说,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一直是政府承办。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业生产性服务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以实现社会化和市场化。然而, 竹沟镇的农技推广体系和生产性服务发展的落后, 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很不相称, 还有待于进一步进行改善。

3.3 农户分散经营严重, 农产品竞争力越来越激烈

近年来, 驻马店市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已有较大发展, 但据相关数据表明, 驻马店市农户参加各种农业合作社的比例不超过30%, 在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情况下,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再加上当地劳动力转移困难, 所以农民就不会轻易放弃享有的土地资源, 况且国家不但免除了农业税, 并给予农民多种补贴, 使得农户分散经营严重, 农产品竞争力越来越激烈[2]。大部分农户仍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农业经营, 小规模生产无法运用全套的现代农技和农机, 很难满足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要求, 使农产品竞争力更激烈, 这样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农业的产业化和生产性服务组织的发展。而现代农业通过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 降低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来提高农业的效益。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推行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只有实现了规模化, 现代农技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专业化经营和社会化分工才可以实现, 整个农业产业的效率才会大幅度上升。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随着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的同种作物种植量的增多, 加上市场范围不广等因素, 导致一些作物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使得其价格下滑, 以至于部分农作物经济效益走了“下坡路”。例如, 2014年夏季, 竹沟镇的特色作物西瓜和药材作物夏枯草 (王老吉、和其正等凉茶原料) 等作物, 在销售中就出现了类似现象, 经济收益不理想。可见, 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弊端日趋显露, 需要及时对农业发展进行实地调研。

4 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基础建设, 增强御害能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发展现代农业和构建新型城乡一体化格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农村实际出发,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下, 进行科学规划, 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着力扶持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吸引民间资金和外资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来。通过政府和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 尽早完善当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御灾能力, 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4.2 推广先进农技, 提高生产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也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从根本上讲, 竹沟镇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农技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一是把现代科技和先进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中去, 提高农业的有机合成, 实现传统农业的改造;并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投放主要农业适用技术, 力争在农业领域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 以带动其他相关和衍生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例如, 开发新品种的培育、种植和养殖技术;间种、套种等技术的适度开发推广。

二是提高竹沟镇农民的整体素质, 实行专业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 培养农业科技骨干和带头人;借助乡镇科普协会、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 对当地农民进行农技知识教育和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 使其转化为新型“现代农民”。

三是建立完善的科技推广体系,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平台。当地政府要支持、监督农技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形成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技术员、组有浓技示范户、户有农技带头人的综合体系, 使先进农技尽快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是推进土地流转, 发展合作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才能实现现代农业所需的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而在竹沟镇大部分仍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 所以, 应该大力推动土地的流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营组织, 提高农民适应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的意识和能力[3]。并按流转集中的土地面积, 对牵头流转的合作组织的农田基础设施投入进行补助, 以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合作经营, 提高现代农业发展和投资的积极性, 推动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

4.3 优化结构, 发展特色

单纯依靠农产品加大数量和提高价格是不能达到农业发展、收入增长的效果的, 而必须向提高农产品品质、发挥区域优势和农产品的深加工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依靠先进技术,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优化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 发展特色农业, 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特色农业是将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 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 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 竹沟镇的烟叶、板栗、油料等种植业, 黑猪、生态鸡等养殖业是该地区的特色农业。总的来说, 竹沟镇的农业资源、产业发展路径等都有着自身的特点, 所以, 必须发挥优势, 塑造特色[4]。发展特色产业就要走品牌化经营的路径, 通过实施品牌战略, 把当地优势特色产品做出规模、品质创优、品牌叫响, 并以此为平台加大产业招商力度, 争取引进更多投资竹沟镇农业的战略投资者, 加快当地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的步伐。

特色农业不仅使农民鼓了腰包, 还改变了其农业结构和市场体系, 总而言之, 极大地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也就顺应了社会的进步、发展。然而在过去, 农民总是沿用传统的种植模式, 其效益并不可观, 但是如果把特色作物“挤”进大棚, 如此一来, 老百姓们就能切实地感受到“特色”的价值。

4.4 完善农业市场体系

市场是农业经营的生命线。只有完善好市场, 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 而农业市场体系的完善, 需要与各领域产业进行有机的衔接。所以, 竹沟镇政府要制订相关政策,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辐射面大、成交额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农业现代流通网络的形成, 带动金融、信息、农技等现代农业服务的行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 实现当地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衔接,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完善竹沟镇的农业市场体系。

5 结语

要推进竹沟镇的农业有效合理发展, 就必须从建设基础设施、推广先进农技、发展特色农业、完善市场体系等方面入手, 使竹沟镇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提高驻马店市的农业发展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勤.竹沟镇铸就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EB/OL]. (2013-09-28) [2015-07-12]http://www.queshan.ccoo.cn/news/local/2347517.html.

[2]仲利娟.河南发展现代农业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垦, 2009 (4) :60-61.

[3]丁华.新农村背景下农民投入农业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 2009 (1) :32-35.

上一篇:聘书格式下一篇:冷冲压模具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