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沟的情感散文

2024-05-12

走进大沟的情感散文(精选8篇)

篇1:走进大沟的情感散文

和你一样,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大沟这个地方。

这天,十月十六日,晚秋时节里晴朗的一天。我应朋友的邀约有了这次的大沟之行。很仓促,也很茫然,我不知道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将会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和惊喜。

虽然是晴天,由于干旱少雨,连日来华北地区一直被程度不同的雾霾笼罩着。所谓的秋高气爽,所谓的晴空万里都已成为一种珍稀奢华的情境。我们一行人在风尘仆仆的途中,打量着车窗外沿路的秋色,由于气候异常及少雨,也由于污染,路边及田野里的树叶大多由绿色直接转变为干枯的黑褐色,那样子仿佛未及脱落就已先行死去,那种绝望与不甘让人看了心痛不已。大家的思绪不约而同地回到了少年时代,那时的秋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树叶由绿慢慢转黄,一夜秋风过后,满地是柔韧明亮的金黄色的落叶,而后落叶由枯黄转为灰褐色,不急不躁,仿佛生命轮回中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季节,都是一个优雅的转身,都是一次华美的呈现。此时,库区中央一排整齐的杨树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我说:“等树叶变成金黄色时,在逆光下,这该是一幅绝美的画面。”同车的朋友说:“那些树叶已经黑了,它们还会变黄吗?”是啊,它们还会变黄吗?记忆中那些美丽的秋色真的已经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风景了吗?

疑惑间,有人说:“到了。”抬眼望去,一个写着“大沟村”的木质的门牌楼横在眼前,上面爬满了藤萝,枝枝蔓蔓,素朴娴雅,像是某个景区的入口,下得车来细细打量。这是一个位于潘家口水库大坝西侧的小小的村庄,村子沿山沟蜿蜒而建,干净整洁,村前有小溪潺潺流过,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不一样的天空,闻到了不一样的空气,湛蓝的天空澄净高远,一尘不染,清新的空气中夹带着丝丝缕缕的湿润和甜美,我们一行每个人都在那里惊叹连连,恍惚间,我们仿佛沿着途中关于童年的回忆走进了一个梦一样的秋天。

叶是最后的花朵。跟随向导沿着大沟向那个海拔700多米的高山进发,那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也是大沟村人民迫不及待想要展示给我们的一处秘境。心中的探询与期待稍纵即逝,因为大家很快就陶醉在四周的景色里。脚边有泉水淙淙,清澈流淌,举目望去,映入眼帘的秋色不是凋萎,而是绽放。温暖澄澈的秋日晴空下,每一片叶子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是一片润泽、活泼、生动的生命状态。行走其中,山高林密,遮天蔽日,凉爽怡人,植被葱茏而不阴郁。火红的三角枫,金黄色的楸子林,还有那大片的桑树,我无法想象夏季紫红色的桑葚缀满枝头的盛况。林中还间杂着一些翠绿的乔木。数不清的树种,各种树叶相互映衬,色彩明快、艳丽,斑斑驳驳的光影下,每一片叶子都成了一朵怒放的生命,那是百花过后的一种华丽的高贵的绽放。脚下是经年的落叶腐化后形成的厚实松软的土质,似乎没有路又处处都是路,所谓的曲径通幽,每一次转身,每一回俯仰,映入眼帘的都是不一样的色彩组成的不一样的景致。鸟的鸣叫、泉水叮咚以及偶尔穿行的风声,使林子显得更加幽静。走进林间,恍若置身世外,人声的嘈杂、车马的喧嚣、凡尘的庸碌都成了遥远的事物。你与世间唯一的联系,是从高高的、美丽的树梢筛下的干净明快的光线,底色是碧蓝的天空。此刻你能体会到的是“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神曲。”眼前、身后、头顶、脚下,那样丰富的色彩,那样明丽的的光泽,在这秋日的季节里我没有看到一朵花,这是单单由叶组成的弘大的华丽的场面。环顾四周,你却宛如身处花的海洋。

一叶一菩提。林间的宁静与清净让你心无旁骛,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欣欣然的生命,都是一个鲜明的干净的律动的个体,自尊自信,尽情绽放。每一片叶子都在倾诉,都在跃动,组成一幅动态的画卷,它们手牵手肩并肩为你搭起华美的彩棚,让你感受到一种红尘之外的高贵的礼遇。哪怕你独处于这样的深林之中,你也不会感到孤独,耳边是甜蜜的窃窃私语,眼前是舒缓的轻歌曼舞,身旁是热情的拉拉扯扯。凝望四周,那些闪闪烁烁舞动的叶片,那些鲜活的明亮的生命让你的心也变得纯净美好,那种美好从容而华贵,那是一种极其低调的奢华。你惊讶于这样一个纤尘不染的世界里每一棵草木所做出的努力,你明白了,一个生命,哪怕是低到尘埃里,也可以流光溢彩、光彩照人,让世界因自己而变得更加美好。那一片一片的、小小的、形态各异的叶子照亮了幽静的林间,也照亮了我的心。

爱是红尘深处的相依相伴。这样一个在春夏秋冬的更迭里,在花开花谢的轮回中一路走来的风景,那些曾经的故事是否都已随风飘散?亦或如同经年的落叶已化为一地的腐朽?在林间行走,我们忽然发现一棵笔直的树干上盘绕着一根藤子,这样的情景在户外也许并不少见,问题是那根藤子把树缠的紧紧的,树干被勒成一道道的深沟,藤子把自己嵌进了树的身体里,那是不离不弃,不依不饶的姿态吗?真是执拗的可爱,难道这就是大山深处的爱恋?友人在那边惊呼,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棵树倒下了,另一棵树坚定地托起了它,也许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日子,一棵树不堪摧残,轰然倒下,站在它身边的那棵树毅然伸出自己的臂膀,托举起那个欲坠的生命,多少个日日夜夜过去了,曾经的风雨已成云烟,曾经的伤口也已经愈合,倒下的那棵树折断的地方结了厚厚的疤,两棵树在衔接的地方深深地融合长在了一起并且都枝繁叶茂,我不知道它们现在算两棵树还是一棵树,但我知道它们的故事里一定写满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相扶相携的传奇。那边几个兄弟嚷嚷着要在另两棵树前合影,循声望去,那两棵体态相似、比肩而立、粗壮健硕的树倒真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兄弟,大家一致同意将这两棵树命名为“兄弟树”。林间一块明代的残碑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残碑所在的位置是圆觉寺遗址,残碑上记述了这个古时被称为松茅峪的地方的秀美风光以及圆觉寺的修建盛况。如今,圆觉寺曾经的辉煌早已湮灭于风尘之中,但昔日的暮鼓晨钟,梵音袅袅是大沟这片丛林中永恒的余韵。在山顶上,我们又见证了两棵夫妻树。相同的树种,相同的树干,却长了完全不同的叶子。两棵树脉脉相望,与地老,与天荒。

站在海拔700多米的山顶山,欣赏眼前层林尽染的山峦,远眺壮阔浩淼的潘家口水库。心想:所谓的名山大川又能怎样?一些著名的景区早已失去了自己的灵魂,与商家沆瀣一气,带给那些趋之若鹜的游人深深的失望。人与自然最重要的是心灵的交汇,是懂得与欣赏。我很庆幸,在这个深秋的一天里,我走进了大沟,走进一片梦一样的童话般的秋色中。所谓的层林尽染只是表面文章,走进去,那些别有洞天的细节才是你最精彩的呈现。我不知道我是否与你相遇在最美好的时节。我只知道你将把我的生命装点得亮丽多彩。

大沟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一百多人口,大沟很大,容得下世间的气象万千。它把这万千气象洋洋洒洒,堆满坡淌满谷。大沟的美,是宁静圣洁而华贵的,那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丽。我想:如果与相爱的人相携终老,大沟也许是个不错的地方。

篇2:走进大沟的情感散文

这次我在杭州的街巷里走,一直走到了吴山。吴山在杭州城南,西湖之西,是一座并不高峻的丘陵,然而林木葱郁茂密,在晚秋尤见颜色深浅层次分明,偶尔还会遇到一所庐寓,也别有几分意境,是恋人和诗人的好去处。我沿阶而下,天并不晴朗,脚下的石阶上零星地溅着点点湿泥。走不多久,就见到民居了。房舍依山而建,排列在石阶两侧,高低错落得极有节奏,使我恍若置身山城重庆。便极有兴致地走下去。

到了回牌楼,脚下渐成平地了,市声亦异常清晰起来,一位妇女扎着围裙从一木板楼的二楼窗口挑出一竿新洗的衣裳,一位老人戴上老花镜坐在檐下阅读一张晚报,平凡的生活,熟悉的场景,一下子缩短了我同杭州人的距离,使我这个外地人产生了一种归家的感动。

街已很老,有多老?至少比这条街上最老的老人还老得多。不要说这街了,就连街两边的房子,有些也是顶老的古董。临街的房屋,多为木屋,当中有些是店铺。朝街的铺板承受了太多风雨的冲刷,已苍老的显现出古土画般的赭色了。挤挤挨挨的瓦楞木屋,含蓄了山的苍黛,海的灰朦。从店铺间踱着慵懒的步子而过,不管你买不买东西,店铺的主人们都会同样热情地招呼你,常是些上了年岁的。走进小吃铺,咂壶米酒,或吃几个热乎乎的宁波汤圆,再打着嗝儿出来。这样的吃店,是炉灶在外桌凳在里,店主如当街的小贩们一样,面对过街的行人表演她们的技艺,便有白白的蒸汽从漆黑的锅里腾起来,弥漫了半条街。

我在城隍牌楼巷就找了一家这样的小店,走进去,叫了一碗热混沌,附加一小碗蛋皮鲜汤。因为贪吃高兴,所以连字号亦不记得。坐在方桌旁等候时,外面又下起了细细的雨,便有些许红红绿绿的雨伞从门口匆匆飘过。混沌上来了,热气腾腾,肉香四溢,皮薄的几近透明,可望见里面的嫩馅。一口咬上,卤汁溢出,其味鲜美,连烫嘴也顾不得了。蓦然抬眼,见老板娘正和蔼地望着我笑。

吃罢,我没顾忌那濛濛的细雨,走进深巷。天色已暗了。走出巷口,是中山南路,有电车从面前慢吞吞地驶过,又消失在雨幕深处。店铺尚无打烊之意,杭州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那晚本想去柳浪闻莺,说不定还可摆渡到小瀛洲去,却信马由缰地在街巷里窜来窜去,灯火中的一条条老街,亦是一种风土人情。

篇3:走进大沟的情感散文

写人叙事类散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 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几位教师都从母亲人物形象入手,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母亲在窗前干什么, 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并让学生找出文中刻画母亲形象最让你动情的语句, 认真品读赏析。从听者角度, 我感觉几位老师的课过多纠缠于分析母亲是怎样一个人以及让学生感受什么是母爱。从学生反应来看, 他们并没有深入地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母亲的愧怍之情, 即使有的也是给人蜻蜓点水之感。我认为教学此类散文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的情感呢?

一、联系写作背景

任何文学作品都要表达作者的感情, 而写人叙事类散文是最容易让读者看到作家性情肺腑的一类。要想准确体味并把握作者的情感, 我们首先要清楚作者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下写出这篇文章的, 当时的心境又如何。读《窗前的母亲》我们应该了解到作者跟母亲生活了三十几年, 却从来没有想过为老人家写些什么, 直到母亲去世, 作者才想起母亲的许多事情, 才发现母亲是那样可亲可敬, 母亲是他宝贵的财富, 才有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学生才能初步感知到作者对母亲的愧怍之情。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等散文, 也应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 进而体会作者情感, 把握作品主旨。这一环节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前上网查资料或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了解写作背景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情感的第一步。

二、赏析人物形象

不管何种类型的散文, 都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情达意。它能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心世界、情绪变化、心理体验表现得形象生动。感知人物形象是对文本内容的形式感知, 要真正读懂这类散文, 把握作者的情感历程, 赏析人物必不可少。几位老师都从赏析母亲人物形象入手, 让学生感知母亲是怎样一个人以及母爱子的深厚。文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很容易把握, 遗憾的是有些老师没有注意人物形象与作者情感的结合。如“其实, 母亲早就老眼昏花, 不过是凭感觉而已, 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 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 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这段, 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母亲总能及时打开门是感觉灵敏吗?为什么她的感觉总十拿九稳呢?此处定能激起千层浪, 学生不难析出真正的原因是母亲一直在细听感觉着屋外的动静, 在无数次错开了门之后才有了开门的十拿九稳。对人物形象做了深入准确的把握, 学生才能够发现作者在母亲去世后才体会到母亲对他的爱, 溢满字里行间的原来是这种“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自责、愧疚、痛心之情。感知人物形象是准确体会作者情感的第二步。

三、揣摩推敲语言

文学是语言艺术, 散文的语言美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好的作品作者都会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工夫来表达他的情感滋味和作品的神韵。写人叙事类散文的语言美一般美在质朴平实, 它的美感如同兰花般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需要我们细心揣摩咀嚼方能触摸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 读出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 读到作者试图通过文本表达的意义, 从而领会作家思想情感的意义和情味。《窗前的母亲》语言平淡朴素, 这种淡笔揣浓情的写法要读者对作品的语言文字反复地摩挲与掂量。如第八段, 可让学生抓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不是过去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 就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等词句反复精研细读, 思考作者当时听母亲讲这些时是怎样的心情, 学生不难读出对母亲的厌烦。“要是把这些都写下来, 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我们让学生抓住“意识流”思考这里带有一种怎样的味道, 通过朗读、研磨, 学生会在这调侃的语调中发现作者对母爱的不甚理解。让学生大声朗读文章末尾两个“我才明白”句, 特别是指导学生重读两个“才”字, 学生自然能悟出作者曾对母爱的不耐烦而流露出的愧怍之情。揣摩语言文字获得答案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的反刍, 是体会作者情感历程的必经之路。这一过程, 我们能让学生触摸到作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碰撞飞扬。

四、进行人文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中指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熏陶,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就是要加厚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 因此,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整体文化人格的塑造, 培养学生慈善美好的情怀要有机充分地落实。就《窗前的母亲》这篇文章来说, 人文熏陶的立足点应放在作者身上, 析作者更是本篇教学的重点。分析作者情感的过程, 最易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 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相对吻合, 这是学生自身思想性情陶冶的过程。作者为什么愧疚自责呢?这是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良知在促使他内省, 因为内心有不能平之情才写下这篇散文, 以唤起读者对亲人的珍惜与关爱。人文熏陶点要求我们对教材的研究侧重放在作者身上,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源泉, 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在学生与作者心灵碰撞的过程中, 把人性真善美的种子播种在他们心中。

篇4: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其实,老师在感叹学生的同时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社会发展了,人也会改变。在老师们念书时,都是家长勒紧了裤腰带来供学生上学。现在义务教育是免费的,学生在思想上没有压力,这就要求老师需要相应地改变一些工作方法,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需求。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帕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够让你充满希望,让你相信有一个拥抱生活的理由。”

学生在学习艺术课时,对其概念、理论和方法等,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遇到困难时,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每个人都有一颗进取的心,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去挖掘,如何让学生心中的信念更坚定,如何让他们的信心更持久,如何让他们对课堂充满兴趣。

首先,教师需要努力在师生间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磁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和一颗乐于奉献的心。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如我校第一次组织画展,多数学生是第一次参加,有的学生因个性消极而不打算参加。我说:“我们是一家人,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结果画展很成功。很多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很大锻炼,消极的同学也积极起来。还有一次,做雪雕比赛,很多同学都说天太冷,雪不行,没有可塑性。我说:“堂堂男子汉这点事都承担不了,还不如我们女孩子。”于是我率领班级的女生先干了起来,在笑声中,在严寒里,我们做了第一个作品,虽然很稚嫩,但是他们用心的克服困难,证明了自己。看到他们的成绩我很自豪。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磁场”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的理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在一节新课的讲解中,一名同学不能回答某个问题,遭到了一些学生的嘲笑,急得快要哭了,我说:“很多人都为取得第一而做着努力,也期待着那一天成为事实,但是,即使你在班级第一,那在全校呢?在全市呢?学习好就可以讥笑别人吗?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比你还要强!一个问题回答不上来不算什么,只要我们努力去解决问题就有成功的希望。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没有一个上学时是第一,倒数第一的倒是有几个。应该记住一点:基础好的同学要戒骄戒躁,攀登属于自己的高峰,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基础差的同学要戒灰心戒懒惰,因为任何人在刻苦努力的基础上都可以有所作为,都可以取得属于自己的辉煌。”学生们有低头的,有抬头的,有点头的,此后课堂中类似的事情没再发生过。学生也许未必可以将道理理解得有多深刻,但会记住做人都应该不骄傲不灰心,我抓住了学生的心。面对优点和缺点并存的学生,讲一些成功人士的习惯、嗜好和事迹,让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最后,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教师除通过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外,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木雕刻制课程有时会很枯燥,适时的穿插一些小故事,既有教育意义,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有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于是我建议道:“我们搞个作品集,把你从开学到现在的作品都洗成照片,附带作品说明,作品集第一页要设有作者介绍和获奖证书。”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作品多的学生很骄傲,作品少的同学马上又开始忙碌上了。只有坚持才有数量上的积累,有了数量上的积累才有质量上的变化。

让我们“捧着一颗心”来做让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多鼓励、多引导,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歧视;学生出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及时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引导他们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的团结合作精神,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条件。

对学生的教育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应当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并为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无论进步是大还是小。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其乐无穷。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篇5: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其实,老师在感叹学生的同时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社会发展了,人也会改变。在老师们念书时,都是家长勒紧了裤腰带来供学生上学。现在义务教育是免费的,学生在思想上没有压力,这就要求老师需要相应地改变一些工作方法,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需求。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帕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够让你充满希望,让你相信有一个拥抱生活的理由。”

学生在学习艺术课时,对其概念、理论和方法等,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遇到困难时,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每个人都有一颗进取的心,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去挖掘,如何让学生心中的信念更坚定,如何让他们的信心更持久,如何让他们对课堂充满兴趣。

首先,教师需要努力在师生间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磁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和一颗乐于奉献的心。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如我校第一次组织画展,多数学生是第一次参加,有的学生因个性消极而不打算参加。我说:“我们是一家人,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结果画展很成功。很多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很大锻炼,消极的同学也积极起来。还有一次,做雪雕比赛,很多同学都说天太冷,雪不行,没有可塑性。我说:“堂堂男子汉这点事都承担不了,还不如我们女孩子。”于是我率领班级的女生先干了起来,在笑声中,在严寒里,我们做了第一个作品,虽然很稚嫩,但是他们用心的克服困难,证明了自己。看到他们的成绩我很自豪。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磁场”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的理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在一节新课的讲解中,一名同学不能回答某个问题,遭到了一些学生的嘲笑,急得快要哭了,我说:“很多人都为取得第一而做着努力,也期待着那一天成为事实,但是,即使你在班级第一,那在全校呢?在全市呢?学习好就可以讥笑别人吗?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比你还要强!一个问题回答不上来不算什么,只要我们努力去解决问题就有成功的希望。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没有一个上学时是第一,倒数第一的倒是有几个。应该记住一点:基础好的同学要戒骄戒躁,攀登属于自己的高峰,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基础差的同学要戒灰心戒懒惰,因为任何人在刻苦努力的基础上都可以有所作为,都可以取得属于自己的辉煌。”学生们有低头的,有抬头的,有点头的,此后课堂中类似的事情没再发生过。学生也许未必可以将道理理解得有多深刻,但会记住做人都应该不骄傲不灰心,我抓住了学生的心。面对优点和缺点并存的学生,讲一些成功人士的习惯、嗜好和事迹,让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最后,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教师除通过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外,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木雕刻制课程有时会很枯燥,适时的穿插一些小故事,既有教育意义,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有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于是我建议道:“我们搞个作品集,把你从开学到现在的作品都洗成照片,附带作品说明,作品集第一页要设有作者介绍和获奖证书。”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作品多的学生很骄傲,作品少的同学马上又开始忙碌上了。只有坚持才有数量上的积累,有了数量上的积累才有质量上的变化。

让我们“捧着一颗心”来做让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多鼓励、多引导,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歧视;学生出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及时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引导他们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的团结合作精神,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条件。

篇6:走进问题学生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心理;学生;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14-01

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通常更多地享受隔代关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视其为掌上名珠,他的意识很快就会在某个爱的方向得到执行,这就养成他们的骄横放纵的戾气,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家独大”“爱你没商量”但是到了上学阶段,一个班很多人都是家庭宠儿,都是各个家庭的“小太阳”在班级要想得到家里那样宠爱是不可能的,各方面不是最突出,在班级不可能得到一视同仁的老师的溺爱,这就让其尝到了人生的失落感、挫败感,但是他原来的心理诉求仍然在扩散、在蔓延,心理期待跟现实发生碰撞,他的世界在扭曲在变形,如果这时没能得到较好的心理疏导,随着年龄的增长,成长的烦恼和痛苦日益叠加,心理断乳期到来,“问题学生”便出现了。

我在2005届带过一个特殊学生,他很聪明,他是上述“问题学生”的典型代表,特别是临近高三,他坐不住,遇到学习或人际交往的问题总是采用回避或消极处理方式,从初中开始他便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到高三便变本加厉,有时上课没来,我第一时间电话通知家长,家长便放下工作,到他习惯去的几个网吧找到他,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到了学校,开始我批评他,同学们也有相关帮助,他的这个习惯毫无改变,有一次她妈妈实在忍无可忍打了他,他还了手,爸爸用皮带猛抽,他情绪激动地要去跳楼,后来家长把我请到他家调解说服。我到了他家首先说今天不是以班主任身份到他家,我就是一个朋友跟他坦诚地交心,他开始疑惑地看着我,过了很时间,哭了,愿意试着跟我交流。他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只有在网络游戏中找到成就感甚至快感,因为他的游戏玩得特别好,升级很快,只有这种虚拟的世界找到强大的自我,到了教室,他觉得自己虚弱,渺小猥琐,我和这位同学及其家长三方交心,必须认识到人可以到虚拟世界放松但不可能生活在虚拟世界,尤其是男人,要担当应有责任,年轻没有失败,现在我学习成绩不好,只要把智慧之光从网络收来回到课堂,回到家庭不用很久在现实中也会做到网络中那般强大。但前提必须走出那段心里阴影让自己阳光起来。

第二天,家长带他去理发、洗澡(长期在网吧已失去青春光泽)买套自选的新衣。在他来上课前,我告诫同学必须接纳这个“异类”,不惊讶、不讽刺,跟过去一样友善相处,这位同学事后认真整理笔记,补回笔记,像模像样地学了一段时间,又旧病复发,再次上网旷课,我跟家长联系,必须允许反复,不要焦虑,耐心交流沟通,这次家长从网吧找回他,叫他在家里上网,过把瘾,但约定不能到网吧,不能旷课,跟我达成一致协议。

后来,他课后在家上网游戏,作业完成不交,我跟每个受课老师讲到这个学生的特殊性,“特事特办”。有一天他的家长打电话说他现在上网少多了,我找到这位同学交流,他觉得上腻了没意思了,在家没气氛想到网吧,他没骗我说了真心话,这一次我没同意,跟他讲,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不能什么事率性而为,我们允许你在家上网,就作了很大让步,一个男人如果不能战胜自己,让动物性膨胀,不要说成功还能说是一个男人吗?

他在极大的心理煎熬中艰难前行,后来参加高考,考得不理想,但是人格逐渐健全,现在参加工作,至少是一个正常人了。

现在我带的这一届有这么一个问题学生。她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高中生成绩优秀,高一开学时我就跟同学们说,我班主任跟同学们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建立信任桥梁,真诚交流、沟通,我不知道同学们有什么心理隐忧,不要等着我去找你交流,你有什么话可以找我谈,在我这里你的所有想法都不会可怕,所有问题将都不是问题,当时我就看到一个将信将疑的眼神。

过了两天,她找到我说,她想跟我谈谈,我鼓励她勇敢地讲出自己的问题,我们共同想办法,她说她父母在苏州打工,在她下面有一个比她小五岁的弟弟,农村的重男轻女思想,使她在弟弟出生后丧失了太多的父爱母爱,从小学开始父母就撇下她和奶奶去了苏州,平时就是寄点钱给奶奶,算作祖孙两人的生活费,她的成绩很好,她很用功,很懂事,一步步地考上了重点高中,现在只有偶尔的逢年父母才回家,平时只有电话联系,去年过年她得了阑尾炎,到医院做了手术,身体还未全好,有一次她爸爸在外赌钱,妈妈叫她去喊爸爸回来,爸爸把她狠狠打了一顿,她说觉得自己现在落下心理疾病,我静静地听着她的哭诉,很同情她,也对她父母的做法很愤慨,她的遭遇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很多农村学生的缩影,我安慰她,带她到学校心理老师那里接受心理抚慰,在学习上生活上更多地关心爱护她,现在渐渐能看到她的一点笑容。

学生在青春期是躁动的,充满幻想的,是把自己当作“大人”看待的,我们必须动脑筋,接纳他们青春期张扬的个性,真诚交流,想办法走进问题学生的情感世界。

首先,我们要放下身段,平等交往。我们必须转换思维视角,这时的学生是孩子,同时确有一些成人的影子,要想他们能跟你交流,必须俯下身学会倾听,不能一味训斥,而且看管让自己“潮”一点,寻找沟通的共同话题,扩大心理交流的交集,如果跟你无话可说,觉得你太“out”了,就无法沟通。

其次,青春期的学生以他们特有的方法触摸世界,棱角打磨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也是正常的,我们必须适时进行心理疏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看点心理学方面的书,结合生动的案例发展充实的心理学理论,我们必须想法打开他们心扉,只要他们愿意交流才好对症下药。

再次,我们还是要坚持“赏识教育”学会巧妙地表扬学生。的确,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批评,有时严厉的批评会激发他们青春期心理的逆反,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最后,对问题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负面情绪得到宣泄,问题得到淡化稀释,找到“自我”。

篇7:走进大沟的情感散文

一天, 正当我认真批改日记, 幸福地沉浸在学生纯真的精神世界时, 李玉的日记跃入了我的眼帘, 再次纠紧了我的心。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昨天我的心情特别灰暗, 爸爸妈妈昨天上街, 为弟弟买回了一身崭新的漂亮的新衣服, 虽然弟弟身上的衣服远比我身上的新。看着爸妈帮弟弟试衣服的热闹样, 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感到自己很多余, 我真不明白, 爸爸妈妈如此喜欢弟弟为什么当初要生下我呢?”李玉一家是外地人, 父母在镇江做小生意, 她是家中的老大, 四年前父母又生下了弟弟。自从有了弟弟, 李玉就感到爸爸妈妈不再喜欢她了。由此, 她常常感到自己很孤独难受。日记成了她的倾诉对象, 她是一个性格内向感情细腻多愁善感的小姑娘, 在我任教这个班的两年来, 她多次在日记中描述父母疼爱弟弟冷落她的情形, 多次表露出了内心的孤独和痛苦。每次读了她的日记, 我的心里不由地会产生怜爱之情。虽然每次我都会在她的日记后面写上几句开导劝慰的话, 但收效不大。

联想起平时她郁郁寡欢的样子, 我决定帮帮她。中午休息时, 我把她叫到办公室, 和她聊起了家常, 只见她满脸通红, 紧咬嘴唇, 两手交错在身前。我问一句, 她小声地答一句, 完全不见日记中那个不吐不快孤独倔强的女孩。于是, 我决定找她的家长谈谈。第二天我找来了她的父亲, 当我将她在日记中流露的心思告诉她父亲的时候, 她父亲非常诧异。他随即表示, 自己一直以拥有一双儿女感到幸福和满足, 非常疼爱他们, 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同, 女儿大一些照顾得少一点, 儿子小一些照顾得多一些, 本以为女儿大了懂事了能理解父母, 没想到会引起女儿这么大且这么长时间的误会和怨恨, 怪不得这一段时间变得沉默寡言的。交谈中, 我希望他今后要多关注女儿平时的言行, 多和女儿沟通, 努力让女儿感受到父母的爱。他父亲一面自责自己的粗心, 一面连发感慨:“孩子大了, 父母开始不了解孩子了, 想不到她会把心里话告诉给老师。”临走时他一再恳求我, 找他女儿谈谈, 开导开导她, 他的最后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学生最听老师的话”。随后我将李玉叫到办公室, 和她谈到了她的父母和弟弟。我说:“世上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最真的。为了子女父母会毫不犹豫地舍弃一切甚至是生命, 所以你丝毫不用怀疑父母对你的爱。你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希望你好好地爱护弟弟, 尽情地享受父母的爱吧!”听了我的话, 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在我和她父母的努力下, 幸福自信的笑容重又回到了她的脸上。

二、反思和分析

(一) 学生需要心灵的关怀

俗话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事实并非如此, 据一调查显示, 小学生经常闷闷不乐、情绪经常反复变化的占29%。情绪不好时, 只有10%的人宣泄出来。大部分情绪不好的学生, 都会弊在心里, 其不良情绪会影响他较长时间, 甚至因此使得有些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存质量。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所有人都需要他人的注意和关怀, 尤其是小学生, 一些表面平静老实的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产生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渴望得到理解和帮助。他们在成功时, 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在失败时, 希望得到他人的宽容与同情;在困惑时, 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指点;在委屈时, 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他们非常需要我们的关注、爱护、引导和教育。

(二) 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 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之责

有句名言这样来形容和赞美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教师在心安理得地欣然接受这样赞誉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了解你的学生吗?你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 需要什么吗?你能经常触摸到学生的灵魂吗?在自己一天、一周、一月, 甚至是一学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有几次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 和孩子平等地沟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可爱的生命, 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需求, 他们渴望交流, 渴望理解, 渴望尊重, 渴望关心, 渴望帮助。可我们教师对学生缺乏关心, 对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所思所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人际交往, 我们不是很了解。有的教师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组织维护秩序及班级活动等事务上, 从不和学生谈心交流。李玉父亲的那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 道出了家长们的期盼, 更指出了作为教师的一份责任, 即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 切实履行教书育人之责。

(三) 以日记为平台, 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说实话, 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教师对学习对分数的关注, 远远超过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 再加上传统的重智育轻德育思想的影响, 使得教师只教书不育人, 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谈心交流。当前,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现在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室,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帮助小学生放松心理, 引导小学生向健康心理发展。但我认为这不是很有效的方法, 因为个别引导比较少, 大多是集体进行, 所以效果不大。事实上, 许多学生需要找一个知心的朋友或者其他信任的人对其倾吐心声。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 我觉得通过日记这个平台可以有效地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坚持让学生写日记, 一方面, 学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锻炼写作能力;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 进行适时疏导和帮助。我认为, 基础教育阶段, 尤其是小学阶段, 精神人格教育远比学科教育重要, 因为这关系到学生当下和未来的人生幸福, 而确保学生人生幸福是教育追求的真谛。教师在布置学生写日记时, 应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 并明确表示希望学生通过日记和老师谈心交流。阅读完学生的每篇日记后, 我都力求留下一两句真诚的话语, 或是和孩子共鸣;或是给予孩子鼓励;或是给予引导;或是给予安慰。当然, 如果有时批语不足以解决学生日记中流露的困惑时, 我就要适时地进行个别谈心, 有时甚至需和家长进行沟通。每一次批阅日记, 我都非常认真、慎重, 因为我觉得这是学生向自己敞开了心扉, 自己正幸福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

篇8:从情感上走进学生的心田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们难免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这时总会找朋友、同学、亲友、老师倾述。一个人生活中能否有知心朋友倾述衷肠,这就有赖于他是否善于交往,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彼此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互相谅解、直至互相尊重的情感得以磨合形成。教师的爱与宽容不该像这阳光和雨丝一般,遍洒每一个孩子吗?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宽容学生的原则去关注每一位学生,而不应该再片面的认为“严是爱,宽是害”。

一、用双眼看学生的优点,单眼看学生的错误

犯错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更何况是自制力、自控力不强,好动活泼、有思想的青少年,所以在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应该做的是要对学生的错误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善于发现他们的错误之中隐藏的价值,让错误教孩子成长。我班的谢同学,聪明机灵,一、二年级时很听话、乖巧,成绩比较优秀。可四年级起迷上了网络游戏,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疏于对他的管教,家庭作业总是“偷工减料”,致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升入七年级以后,他每天上学总是迟到。又一日早读课,见他迟迟没有来上学,等到早自习下课我急忙给他父亲打电话,可他父亲却说早上看着他背着书包出门的。这下可把我们给急坏了,他父亲从单位请完假急急忙忙往家赶,结果他正躲在书房里玩电脑游戏。原来他早上背着书包出门后,就躲在一个角落里,等他的爸爸妈妈去上班后,再悄悄的溜回家玩电脑。他的父母就这么一个宝贝孩子,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这件事却伤了父母的心,皮肉之苦他是没有躲过,可是收效甚微,面对父母的教育,他是一脸的怒气。无奈父母只好下午把他送回学校请求我的帮助。我本想了好多训斥他的话语,想了许多处分他的办法,可当他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那透亮的大眼睛看着我,我脑海里浮现出他在阅读展演中的精彩表演,在“六一”文艺演出中的出色主持,在数学竞赛中的脱颖而出,在课堂上的自信表现等,理智告诉我,要保护他的自尊心,宽恕他的错,给他留点面子。一下午的学习生活,我并未向全班同学们提起这件事,同学们都以为他是生病了才没有来上学的。等到放学后,我把他叫到一个角落里,和他分析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以及父母的良苦用心和他的学习下降的原因等等。见他低着头流着泪,我知道他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了。第二天,他妈妈告诉我,说他很感激我,因为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们的面揭他的短,也没有大声的训斥他,给他留住了面子。从这件事以后,他很快就发生了变化,上学不迟到了,作业能按时完成了,成绩也提高了,与父母的关系也缓和了,期末还被评为了“阅读之星”。

应该说,每位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渴望获得老师肯定的心理需求,在班级工作中,面对学生的偶尔的轨道偏离,作为老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考虑学生的感受,用双眼去寻找学生的优点,用单眼来宽恕学生的错误,用情感来进行教育,才能让教师的爱、教师的期望渗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用爱心与包容感召学生

对待叛逆期的孩子,教师应拥有爱心与包容。本班的郑同学本性比较善良,只因父母工作比较忙而疏于管教,学习自觉性比较差,家庭作业总是应付了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越来越大,屡次撒谎以各种理由来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一日,我向往常一样走进教室,正好看见他挥着拳头要去打肖同学,原因就是林同学嘲笑他,我还未批评他,只是让他住手,他却发怒了,开始大吼大叫,嘴巴不停的骂人,我也被激怒了,大声吼了他一声,这一吼不但没有把他给怔住,反而他的怒气更大了。这时,铃声响了,为了不影响同学们上课,我先让他回座位。谁知,他并没有悔过,一节课就故意爬在座位上睡觉,我只好睁只眼闭只眼。课后我好好反思了自己的处理方式,也回顾了他以前和最近的表现,原来的他年龄小,有礼貌,爱劳动,只是学习不理想,可最近他总是和班上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一起玩,语言也不够文明,只怪我并未在意,没有及时引导。

又一日的中餐,我还未坐下,又有同学告状,说郑同学用脚踢肖同学,我心平气和的把他叫过来,可是他却翻鼻子瞪眼睛,满嘴的方言。我有了上次的教训当然不与他生气。而是告诉他:“老师一直认为你是个聪明、懂礼貌的孩子。你爸爸是交警,妈妈是银行职员,你们家是有文化的家庭,我很敬重你父母的为人,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不会差,对吗?”听了我的话,他低下了头。为了不影响他吃饭,我说吃完饭再谈。他刚坐下,对面的同学不经意地笑了一下,又激起了他的怒气,他用方言骂人。对于我的制止他不理睬。我只好拿他的父母来要挟他,可他不吃这一套,说:“你打电话,我也不怕,你和我父母都不能打我,打我你们就犯法。”我仍假装给他父母打电话,然后告诉他,說你爸爸手机没有电,我晚点再打。(后来我与他父母通过电话才庆幸没有真打电话给他父母,因为打了也无用。他爸爸说一次他在家写作业不认真,被打后,居然紧握拳头对他爸爸说,我要去告你,你打我已经犯法了。)想想他满脸的青春痘和他最近的种种冲动样,这不就是青春期的表现吗?中午我把他叫到身边,心平气和的和他谈,告诉他,不管他怎样对待老师,老师都不会在意,因为在老师眼里,他永远是个孩子。我分析了他最近的表现,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总之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宽容与爱。下午,我一走进教室,他连忙帮我打了一杯热水,并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下午的思品课他也表现得很好。一连好几日他不仅没有和同学们发生任何矛盾,回到家完成作业也不在拖拉了,学习也有进步,在数学口算比赛中,还进入了班级前十名。父母发来短信对我表示感谢,说他在QQ空间里写到“为自己学,为父母学,为李老师学。”虽然他至今并未对我说过一句:“老师,对不起。”但是,他看我的眼神是善良的。我用情感的缰绳套住了这匹不驯服的小马。

上一篇:广告牌营销方案下一篇: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