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突破难点加快基本农田水利建设

2024-05-23

创新思路突破难点加快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精选4篇)

篇1:创新思路突破难点加快基本农田水利建设

优化思路 创新实践

加快推进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江苏水利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部党组的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两个率先”的发展大局,积极实践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江苏率先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发展安全水利,建成具有较高标准的防灾减灾工程体系

按照流域与区域治理统筹兼顾、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大中小水利工程配套建设的治理思路,不仅完成了治淮、治太、沿海海堤等流域性骨干工程建设,而且实施了一大批以中小河流、灌排泵站、水闸为重点的区域治理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城市防洪工程、圩区治理、灌区改造和农田水利工程,使全省防灾减灾能力持续提升,基本具备中小洪涝保发展、标准内洪涝保安全的工程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粮食连续七年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发展资源水利,实现长江与太湖、淮河和沂沭泗四大水系的互调互济“十一五”期间,我省先后建成了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南水北调主力泵站工程、引江济太主要枢纽改造工程和一批区域供水工程,进一步扩大了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和引江济太三大跨流域调水系统的工程能力,年均跨流域调水规模120亿立方米以上,占到全省用水总规模的1/4,为实施苏北振兴战略和沿海开发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安全保障。同时,严格取水、排水审批管理,大力推进

节水型社会建设,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从2005年的284立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161立方米。

三、发展环境水利,河湖生态治理和资源保护取得重要进展

围绕“两个确保、再现碧波美景”的太湖治理目标,按照“减少增量、治理存量、增加容量”的治理思路,认真实施调水引流、治理蓝藻、生态清淤和防控“湖泛”等水利措施,4年引江调水75亿立方米,入湖35亿立方米;打捞蓝藻200万吨,实现资源化利用80万吨;实施生态清淤70平方公里,清除污染底泥2020万立方米,为太湖水质的持续好转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河湖管理与保护上,出台了《湖泊保护条例》,编制了《湖泊保护规划》,建立了湖泊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湖泊定期巡查执法机制,运用卫星遥测和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湖泊水域和岸线资源的有效监控。在河道管理与保护上,完成了全省《水系规划》,出台了全省关于建立“河长制”的实施意见,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考核的要求,建立全省城乡河道长效管护机制。在水源地管理与保护上,出台了《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编制了《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全面实施备用水源建设,成功处理了多起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保障了全省城乡供水安全。

四、发展民生水利,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水利发展的实际利益

我省把改善民生作为现代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五年中,投入60多亿元,解决127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600多万人饮水条件;投入104亿元,完成近2万多条县乡河道和6万多个村庄河塘疏浚整治;投入15亿元,完成500多座小水库除险改造任务,修建8857面塘坝建设;投入25亿元,实施了29座

大型灌区和10个中型灌区改造;以水系整治、渠系建设和灌排泵站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推进,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和和水生态环境。

五、发展智慧水利,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和精准调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已经在全省水利系统得到普遍运用,各级防汛防旱决策指挥和水利工程调度信息化系统全部建成,水文站网测报传输系统完成自动化改造,重点河湖水域岸线资源的卫星遥测监控系统基本建立,三大跨流域调水工程量质监控和优化调度系统基本形成,物联网技术在太湖治理中得到积极利用,水利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正在抓紧构建,不仅显著提升了水利信息化、现代化水平,而且直接推动了水利行业发展许多理念、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

“十二五”水利发展又将面临重大的战略机遇。早在年初,我们就开始组织对“十一五”水利发展的系统总结,开展对“十二五”水利规划九个专题研究,并在深入调研、广泛咨询的基础上,完成了江苏“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十二五”我省水利发展的主题是: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主线是:加快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实现水利发展“四个转变”。即防洪减灾由传统防控向科学防控转变,水利建设从注重投资规模向注重投资效益转变,水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高效节约型转变,水利管理从行业管理向社会服务转变。主要目标是:基本建成现代化水利综合体系。即基本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体系,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严格管理、生态健康的河湖保护体系,依法行政、管理规范的社会服务体系,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政策法规体系。总

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大局,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深入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在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安全治理的同时,更加突出以中小河流为重点的区域治理,更加突出农田水利和民生水利建设,更加突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更加突出水利的信息化、智能化集成改造,更加突出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更加突出水利发展政策法规支撑体系建设。我们将以“十二五”规划为依据,引领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

篇2:创新思路突破难点加快基本农田水利建设

2005年团党委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作为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团场发展和兵团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把握时机,创新思路,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围绕兵团经济发展目标,切实抓好水利各方面的工作,使水利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实现农业再获丰收,促进兵团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在兵团的关怀、师的支持及团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团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5年,全团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41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50.5万元,团自筹790.5万元。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展开:4350亩生态林加压滴灌项目得以全面实施;20000亩袖筒灌工程初具规模;7000亩移动首部工程已完成;人饮水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低产田改造及伏治碱工作也初见成效等等。在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团场积极利用自筹资金和群众投工投劳,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我团的水利基本

建设呈现出一个新的高潮。到2005年底,我团已实施或完成的主要工程为:渠道防渗30标公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2个;人饮改水受益职工群众达3200多人;修建防洪堤12公里;新建生态林加压滴灌4350亩;修建小型水工建筑物116座;清淤排水渠20公里。预计全年总节水能力550万立方米,其中防渗渠节水250万立方米、加压滴灌节水300万立方米。高新节水技术蓬勃发展,截止2005年12月,我团滴灌面积达到1.3万亩。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总结我团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主要做法和经验有:

1.领导重视,健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机构

团党委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员先进性以及党的中心工作来抓,实行领导负责制,并成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全面抓的局面,并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检查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帮助解决难题。并指定专人负责资料收集、汇总工作,及时报送农田水利建设动态信息,同时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的完成。

2.科学规划,着眼长远,推进水利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兵团水利部门编制的《兵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近期实施规划》、《兵团解决边境团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规划》、《兵团400万亩现代化节水灌溉规划》等水利专项规划要求,根据我团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二十一团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同

时,团水利科和设计院投入较大的力量,编制完成和团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和设计方案,报送有关部门审批,为争取水利项目的计划创造了条件。

3.重视质量,强化管理

为了确保节水灌溉项目工程质量,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一是落实质量管理“四制”。坚持了行政首长负责制、技术人员责任制、质量监督制、质量责任终身制。二是严把施工“五关”(材料采购关,施工工艺、跟踪监理关和竣工验收关),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使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环环相知,把责任落到实处,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三是注重引进吸收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施工工艺,坚持土洋结合。四是加强对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保护,抓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工作,确保节水灌溉工程效益发挥。五是狠抓工程管理。做到机构、人员、制度、水价及水费计收办法“四落实”,同时建立工程的技术档案,切实强化工程的建后管理。为了加强对节水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导,严格按照兵团下发《兵团节水灌溉运行管理办法》实施,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各单位运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在建设管理上,从过去重建设、轻管理,转变为建设与管理并重,科学确立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对项目法人制、项目报建、招标、投标、质量监督、主体工程开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同时多次召开建设管理工作会议、现场参观和经验交流,提高了管理水平。由于严

格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实行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确保了工作质量和安全。

4.加强经验交流和运行管理,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发挥效益 为了加强对节水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导,在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兵团党委《关于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决定》及兵团编制并下发的《兵团节水灌溉运行管理办法》,团水利科及水管连多次举办节水灌溉培训班、经验交流会,提高了全团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节水工作的开展,强化了工程的管理,真正做到建管并重。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各单位运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认识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现有设施老化失修

近年来,师团两级党委加大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但由于我团灌溉设施落后,投入水平与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灌溉工程配套率低、老化失修严重,仍是影响灌溉工程发挥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

2.水利需求与资金投入的差距大

水利建设投资仍然存在较大缺口,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现有的节水灌溉系统虽然已经完善,但对系统运行管理很重

要的测水、测肥、测压等先进设施配备严重不足,影响了系统效益的充分发挥。

4.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

随着经济的发展,团场用水需求不断扩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及巴州水管处下调团用水指标,进一步加剧了用水矛盾,要缓解这一矛盾,还需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5.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团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一些成绩,但整体来看发展很不平衡。由于地理条件及水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导致我团有些单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较大差距,个别单位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速度缓慢。

篇3:创新思路突破难点加快基本农田水利建设

1 把握内涵, 理清思路是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前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政府保障能力,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是全面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内容。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对卫生部门而言, 是一项重要而全新的工作。因此, 在认真理解和把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的基础上, 形成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工作思路。

1.1 把握好基本公共服务的实施范围和服务标准

基本公共服务是在一定发展阶段和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公共服务应该覆盖的最小范围和边界, 它是一个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动态概念。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的涵盖范围将不断扩大。均等化并不等于完全平均, 主要看全体公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是否均等、结果是否大体相等;同时, 要合理确定服务标准。要保证所有公民都享有一定标准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务, 实现底线均等, 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标准不断予以调整。

1.2 要坚持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的工作方针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成因复杂, 差距客观存在, 这决定了全面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长期任务, 对此应有充分估计和清醒认识, 既要尽力而为, 又要量力而行。一是从现阶段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出发, 充分考虑财政支付能力, 循序渐进, 防止片面追求过高目标而超越财政承受能力。同时, 要克服“财力不足、难以作为”的消极思想, 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不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 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二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 充分尊重民众需求偏好, 特别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上, 必须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 把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农村居民最急需的公共产品供给上, 逐步解决农村公共服务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1.3 建立和完善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

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公益性。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保障机制和供给机制, 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二是坚持公平性。强化城乡区域协调推进的体制保障。注重向弱势人群、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缩小地区、城乡和人群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三是坚持可及性。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确保可及性。

2 大胆创新, 强化管理是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 不断探索和实践, 通过理顺关系, 搭建平台, 强化监督管理, 为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有力保证。

2.1 处理好“三个关系”是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

工作中, 注意处理卫生部门与财政、人社等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卫生部门内部牵头处室与相关处室之间的关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机构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卫生系统内部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使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为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是按照项目执行需要, 在省政府医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按照部门分工, 与财政、人社等部门做好协调, 明确各个部门在项目执行中的责任分工。二是做好卫生部门内部协调, 明确省卫生厅妇社处是牵头处室, 农卫处、疾控处、监督处、规财处要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落实, 各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构要做好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三是从政策方面明确地方政府和项目部门的责任, 明确落实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监督考核责任, 规定了基层机构的具体服务职能, 做到职责分工明确, 工作机制协调。

2.2 搭建“三个平台”是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的重要支撑

在项目工作实施过程中, 着力搭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机构之间、综合医疗机构与基层机构之间、基层机构与基层机构之间的工作平台, 通过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综合医疗机构的技术优势, 推进了基层机构能力建设和功能转变, 使基层医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服务技能明显提高, 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一是确定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妇幼保健院、省健康教育所、省神经精神病医院、省卫生监督所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省级培训指导中心, 强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职责, 加强指导和考核, 建立和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机构之间的科学、合理工作机制。二是依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分别设立吉林省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糖尿病、高血压、社区康复等慢性病防治培训基地。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组织病例讨论、现场观摩、进修等方式, 提高基层机构慢性病防治水平。三是实施《吉林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能力提升计划 (2011-2013年) 》。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政策汇编》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十大类《工作指导手册》, 作为培训教材, 省及各地区分别确定1-2家基层机构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基地, 给予各种优惠政策重点扶持, 创造条件派出业务骨干参加国家及省级交流、培训, 承担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任务。同时, 安排专项经费, 用于实施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2.3 强化绩效考核, 是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

在项目工作具体落实过程中, 注重绩效管理, 将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和个人收入挂钩, 有效地调动了基层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增强了机构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建立了完整的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省市县三级均成立了由卫生和财政等部门组成的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项目管理和考核工作;成立了专家技术指导组, 协助行政部门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问题, 参与制定考核标准和项目考核工作。同时, 成立各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构, 承担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加强经费管理, 确保项目实施。制定下发了《吉林省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级财政经费筹集额度、筹集时间、经费来源;规定了经费管理使用政策;明确要求将该项经费列入单独的专户管理, 实行了资金预付制度, 确保项目单位可以及时使用经费。同时, 规定了资金管理和使用违规处罚制度, 确保了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三是加强督导考核, 促进项目落实。制定了《吉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 建立了省市县 (区) 三级监督考核机制, 做到每月要通报, 每季要考核, 每半年要评估, 对项目执行进度、完成数量、服务质量等情况要做到全面掌握。考核结果作为核拨相关经费的依据, 既鼓励了"多劳多得、优劳多得", 又规范了服务行为。四是建立奖惩机制, 提升工作动力。为调动积极性, 将考核结果与工作奖惩和经费分配严格挂钩, 建立了明确的奖惩机制。省、市、县分别按照本级配套资金20%的比例, 建立以奖代补资金, 用于绩效考核奖励。

3 狠抓落实, 惠及百姓是切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根本落脚点

以惠及百姓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狠抓项目工作的落实, 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突出健康管理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核心内容是把居民的健康问题管理起来。一是确保项目全面开展。尤其应积极创造条件, 采取有效措施把尚未开展、难以管理的项目工作尽快开展起来, 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同步进行、均衡推进。二是注重提高项目工作质量。要统筹考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之间的关系, 建立医务人员收入与其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居民满意度相挂钩的激励体制, 充分调动工作臭味相投性, 切实提高工作质量。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重要的长期任务, 对于长期做的工作, 要善于从机制上思考问题, 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3.2 坚持面向基层

医改的核心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强基层”主要是加强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同时, 也应该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机构职能作用, 把承担的责任履行好、落实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当地业务技术指导中心, 对基层机构要履行好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督促检查等职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作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坚持预防为主、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方针, 防止或扭转重临床、轻保健的倾向。只有各部门、各机构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齐心协力, 才能落实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各项任务。

3.3 强化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涉及许多方面, 当前阶段要着重在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方面下工夫。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健康素养监测工作, 为政府决策以及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 要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既要利用媒体和其他手段搞好社会宣传, 也要注重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善于构建活动平台, 运用活动载体, 把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不断引向深入, 扩大社会影响, 促进居民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行为。

4 正视困难, 破解难题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从全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践来看, 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4.1 基层机构的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由于各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财政保障水平有差距, 影响其他政策落实和机构发展, 公益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体现。

4.2 基层机构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基层机构医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特别是妇幼保健、公卫医生, 全科医生等专业医生严重匮乏, 因此, 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高。

4.3 监督管理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基层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和管理经费不足, 管理水平不高, 日常考核监管工作量大, 导致考核监管不到位, 服务效果大打折扣。

篇4:创新思路突破难点加快基本农田水利建设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 TV5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33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当代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严谨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于施工单位而言,科学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不但是企业能力的体现也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高质量地完成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要在保证工程进度及降低造价的基础之上保证工程质量。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包括:工程的合同管理、如何按照合同规定控制工程的质量和建设工期、协调多方关系以及工程方案制定和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等。尤其是工程施工过程当中,还会受到很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这些都要合理的考虑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当中,才能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和顺利完成。工程完成之后还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竣工验收,验收通过后才算完工。

不难看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十分复杂,要想进一步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就要善于把握水利工程管理施工的特点,总结水利施工管理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与建设,保证我国水利工程健康发展。

1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总结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案,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笔者总结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如下:一是涉及面广;二是涉及的法律法规多;三是客观因素影响;四是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

1.1 涉及面广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在实际开展水利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涉及到气象、环保、城建、园林、水利、施工、电力、交通等一系列学科和领域,并且都要考虑周全,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正常施工的情况下,不能影响其他领域的正常运行和开展。

1.2 涉及的法律、法规多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要在合理的法律规定范围内开展,以法律为准绳,不能触碰法律红线。同时也要考虑到可能涉及到其他领域的法律法规。

1.3 客观因素影响

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都要提前考虑。笔者总结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人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来讲,人为因素是相对比较好控制的因素之一,主要是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开展培训,提高大家的工作态度和安全意识。而自然因素是不可控的,但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1.4 地区差异性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因地制宜。由于各地发展水平、地形地貌和對水利工程的需求不同,所以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因地制宜,把握各地特点再开工。

2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结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的注意事项,有利于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要注意人员培训、合同执行、以人为本及严把质量关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2.1 做好培训工作,提高施工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者,首先应该具备过硬的业务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施工管理经验和广博的知识面。要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工程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知识,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使管理工作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地开展。

2.2 严格执行合同

按照“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核心”的原则,运用合同手段,规范施工程序,明确当事人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调解纠纷,保证工程施工项目的圆满完成。

2.3 提高自身修养,坚持以人为本

施工管理工作者要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每个项目参与者的作用。

2.4 严把质量关

对待工程质量要严格要求。既要按设计文件执行施工合同,又要根据专业知识和现场施工经验,对设计文件中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以供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修改。拟订阶段进度计划并在实施中检查监督,切实做到以工程质量求施工进度,以工程进度求投资效益。依据批准的概算投资文件及施工详图对工程总投资进行分解,对各阶段的施工方案、设备、资金使用及结算等提出意见,确保能节约投资。

3 结语

努力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对于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握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注意事项,把握好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大方向,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崔东哲.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 .

[2] 闫春燕.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及控制要点[J].菏泽学院学报,2014,(S1).

[3] 胡云飞.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经验与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2,(18).

上一篇:2022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编外人员转正考试题库下一篇:工作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