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人口政策

2024-04-24

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人口政策(精选5篇)

篇1: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人口政策

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人口政策

包头市九原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人们常常把计划生育政策同人口政策相混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调节人们生育行为以及相关问题制定的政策,而人口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情,从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对人口过程所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调节、干预的手段和措施。人口政策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口政策必须适应影响人口变动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

一、人口政策的提出和实施

我国人口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初步认识到深刻认识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看到了人口众多有利的一面,要求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厚的优势,又看到了人口众多的不利因素,在一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条件下,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给社会带来沉重压力,从而提出了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和政策。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毛泽东人口思想的原则,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第一次把人口问题摆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加以处理,阐明人口问题的重要性、综合性、长期性,在1981年11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人口政策,确定了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求大力加强计划生 育工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实践中贯彻和发展了邓小平人口思想,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创造可持续的良好环境。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我国的人口状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两个《决定》,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我国的人口政策,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二、深化和完善人口政策的依据

(一)我国自实施人口政策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从九原区的工作发展来看,70年代妇女总和生育率为5.72,80年代为3.40,90年代末期达到了更替水平以下1.76。二是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再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三是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医疗卫生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人口预期寿命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四是有效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沉重压力,增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五是探索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二)人口发展和人口安全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国的人口问题正在由过去的以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结构、迁移、分布相互交织转变,使人口问题的解决更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人口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就业人口对经济承受能力的压力,贫富差距对社会承受能力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受能力的压力,老龄人口对养老保障体系的压力,人口总量对环境承载的压力,使我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进入相互交织,矛盾突出时期。

二是人口基数大,低增长率与高增长量并存的局面长期存在,人口数量过多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三是人口总体素质不高的状况难以从根本改变。劳动力技能素质偏低。九原区中专以上学历或者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还不到2万人,占总人口的7%左右,与国家总体水平持平。

四是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口老龄化开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人口年龄结构迅速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过渡,现在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2050年将超过4亿,由深度老龄化转化为重度老龄化。三次人口普查,零岁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7.2、111.3、116.9,呈持续升高趋势。

五是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流动人口规模急剧扩大,九原区流动人口近10万人,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流动迁移人口给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又带来巨大压力和新的矛盾和问题。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生活水平、受教育机会 和小康实现程度与进程等存在差距。

六是人口对就业的社会保障的压力增大,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未来几十年,适龄劳动力人口持续增加,在劳动力供给压力不断拉大的同时,经济增长对吸收就业的能力下降。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交织在一起,使我国长期存在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三)完善人口政策的理论指导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必须用发展的理论来指导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实现理论创新。

1、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论指导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再生产与人口再生产相适应的理论,也就是:“两种生产”的理论为依据的。这一理论为制定人口政策,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长足进步,以及人口形势的变化,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不断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两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使人口生产同物质生产,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适应,理论外延得以发展,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3、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又为完善人口政策和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深刻的 理论依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和实践人口政策,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三、深化和完善人口政策的内容

我国的人口政策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完善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又进一步深化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开发人力资源”。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形势变化的需要,体现了“两种生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稳定、提高、改善、引导、开发是互为关联、互为结合、互为促进的,稳定低生育水平仍是人口政策的立足点和重要基础。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严格的生育政策与群众的生育意愿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人口计生工作的基本矛盾,低生育水平的反弹风险仍然存在。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新颁布的《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坚持现行的生育政策不变,加快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经济政策,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低生育水平下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建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公共投入机制,完善以奖励扶助措施为主的利益导向机制,探索建立健全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重点的计划生育养老保障体系。四是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理念,健全服务网络,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满足群众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需求。

(二)“提高人口素质”任重道远。人口素质决定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程度,在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中,人口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

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是基础条件。重点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完善婚前健康检查制度,实现优生优育,改善人口健康。特别要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健和生殖健康的目标,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是根本目的。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学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点要加强和改进未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改善人口结构”要坚持不懈。人口结构是指人口的自然结构,主要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要通过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完善政策,因势利导,逐步加以改变,趋于合理。

1、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主要采取综合政策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老龄人口工作。其次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使出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以延缓 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同时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注重人口年龄结构的平衡发展。

2、改善人口性别结构。主要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努力遏制其持续攀升的势头。一要通过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加强宣传教育,改变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和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社会新风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二要完善有利于提高女孩和妇女地位的社会经济政策和利益导向、社会保障机制,提高生育女孩家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三要加强法制,完善法规,依法打击贩卖、残害和遗弃女婴的违法犯罪行为。四要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政策与工作机制。

(四)“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势在必行。人口的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分布将随着经济政策和体制制度的改革而发生变化,人口分布不能依靠行政手段,必须通过市场机制以及政策、制度和利益的引导。

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主要是在加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引导人口再分布。一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做好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二要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引导人口流动和分布。三要加快城镇化建设,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改革户籍制度,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四要在加强经济发展 趋势预测的同时,对人口再分布特别是区域人口分布提出规划和设想。

(五)“开发人力资源”要持续有力,一要建立和健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二要强化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机制,实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三要逐步建立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和专业人才市场,鼓励劳动力和人才自由流动。四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构建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的合理机制,使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得到更高的回报。

四、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农村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做好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宣传教育,逐步改变群众的旧婚育观念。必须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以农村为重点,以区(旗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婚育学校为阵地,开展全民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这些宣传不能走过场,不能搞形式,要扎扎实实,切实有效。要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加强宣传教育。要强化社会宣传,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组织有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加大计划生育宣传力度,做好计划生育舆论引导。要制作适应群众需求的、高质量的计划生育宣 传品。并利用身边的典型例子进行宣传,逐步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

(二)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健全利益导向机制。一是农村独生子女在入托、入学、就医、分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一定要兑现;二是在“三结合”工作中要以一男户和二女户为重点,对确实有困难的计生户,优先提供致富信息、技术、资料、资金等,帮助他们率先致富,真正使实行计划生育户得到关心、扶持。三是在农业生产主要资源方面给予计划生育户优先照顾,在责任田、宅基地审批、部分福利资源的分配等方面,对独生子女户要按两个孩子份额计算并落实;四是对计生户要实行养老保险,采取各级政府出一点,社会筹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切实解决计生户的养老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以上措施,体现计划生育户与超生户在社会地位上、在经济利益上的区别,增强计划生育户的光荣感,并使他们在经济利益上得到实惠。

(三)建立技术服务制度,促进节育措施及时有效。一是建立环孕检制度。各村都要有固定的环孕检日期,由计生工作人员组织计生对象到村服务室接受环孕检。同时还必须保证检查质量,并结合检查结果,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二是建立查环查孕与查病、治病相结合的制度,在每季环孕检的同时,结合进行查病、治病服务,发现疾病患者及时予以治疗,对病情严重者积极帮助联系有关医院诊治。

(四)加大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力度.一是征收标准不能降低,但可以分期分批征收;二是征收对象不能漏,要做到一视同仁,只认 政策不认人.领导干部一不能说情,二要为计生干部撑腰.(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围绕使农民增收,千方百计鼓励引导农民发家致富,把农民的关注点从生育方面引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科技致富方面来,促使他们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走上健康富裕之路。

(六)大力普及农村各类教育。提高育龄群众和广大青少年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同时,要积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普及农村科普知识,宣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从而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七)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要建立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等系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营造有利于人口控制的社会环境。

(八)建立健全基层计生工作网络。农村基层工作网络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条件,要将基层网络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人员、报酬、责任、制度到位。

以上观点是否正确,敬请批评指正。

篇2: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人口政策

在忙碌的工作中我开始了《沉思与回望》的阅读,但实事求是地说,就个人的水平和理论基础,我是无法将几位大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融会贯通的,我也无法从理论的高度去评价他们的理论。所以我只能零星地从书中攫取大师的教育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肤浅地谈一点收获。

朱光潜先生说:“我认为文学教育第一件要事是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主要就是趣味的培养,“佳妙”的发现。在他看来,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因为诗是一切优秀文学的起源。当然各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丝毫不感觉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觉到趣味,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下面就古诗教学谈点自己的看法。

这些年古诗文教学已经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怎样教古诗却是众说纷纭,我们一线教师很大一部分在古诗教学这一块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教些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也没有数。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觉得朱光潜先生说的寻“佳妙”、品趣味对我们是有很大的启发的。我们首先应弄清楚古诗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会背、会写几首古诗吗?仅仅是在考试的时候会解释几个重点字的意思,能够完完整整的把一首古诗的意思默写下来吗?显然不是,但有部分老师是这么做的,这样的教学自然无法寻妙品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麻木拔高,拿一首诗去寻根究底,深究诗的写作背景,揣摩诗人的内心情感,看似教得很深刻,其实学生很迷糊,这样教古诗也是不可取的。这两种现象,从根本上说,问题就出在对古诗教学的目的把握不准。我认为,小学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趣味,激发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也就是寻“佳妙”、品趣味。

就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教学来说吧。起初我教这首诗的时候,也曾追求把这首诗教深。课上,我在让学生朗读了课文,匆匆理解了诗句,进行了简单的想象之后,花了较多的气力读补充资料,很牵强地让学生体会诗人遭受仕途挫折后坦然面对的豁达胸怀。课结束后我便后悔了,因为这节课很不成功,学生没能深切感受到西湖山雨欲来的壮观场面和天气变化神速的情趣,而对诗人的豁达胸怀也是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到头来“西瓜”丢了,“芝麻”也没捞到手,更谈不上寻妙品趣。究其原因,其罪魁祸首还是没把目标定准,没把目光聚集在品悟诗的意境上。后来我反思,课上根本没必要拓展诗的创作背景,无须牵强地感悟诗人的豁达胸怀,这不是我们小学古诗教学的任务。其实这首诗的教学很简单,只要抓住几个重点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诗人看到的暴雨突来时的壮观景象、雨中大珠小珠乱入船的情趣和雨过天晴后水天一色的优美景色,从而感受天气的戏剧性变化带给诗人的惊喜,再让学生带着想象诵读诗句,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语言的精妙,产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我想,这才是古诗教学“寻妙品趣”之佳境。

篇3: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人口政策

一、注重方法,突出有效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克服学习方式表层化的局限,切实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实践过程和学习方式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能力不断提高。

避免活动的随意性,通过规范、严谨的活动过程获得真实有效的情感体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总要经历调查、访问、实验、制作、数据收集与处理、小区服务等多种实践过程。这些实践活动都具有特定的程序及具体的方法要求,如果每一种实践活动在具体操作中不建立规范有序的要求,那么,学生的实践活动就容易出现随意性问题:调查访问变成随便问问,参观考察变成随便看看……那么,无论参加多少次实践活动,都难以达到体验提高的目的。因此,提高活动方法的有效性,必须注重方法和过程的规范和严谨。

从实施活动的过程说,无论简单或复杂、大型或小型的主题活动,一般都要分三个步骤:一是准备阶段,即提出本次活动的基本任务,确定活动主题,分好活动小组,制订活动方案及活动必需的工具等,在这个阶段,指导老师可以动员活动成员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及早地了解活动目的。二是活动的实施阶段,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是学生运用一定方式方法进行具体活动, 进而获得情感体验的基础。三是交流总结,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就开展活动的方法来说, 学生必须经历两种以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问卷调查法、参观法、撰写日志法、实验法、设计与制作法等。这些方法不是随意的,应该适合参加的活动,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活动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责任分工,各司其职

社会实践多以小组合作开展活动,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8至10人,由于是小集体,活动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扬团队精神,又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各司其职,出色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前要有一定准备和训练。比如:教师要告诉学生“本次合作要达到什么目的,它是如何展开的”、“组内该如何分工, 每个岗位的职责是什么”、“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老师、同学们的期望是什么”等。组内分工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承担起自己的职责,从而实现共同活动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部分学生因责任分散而产生的依赖他人、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为。暑假“红领巾在小区飘扬”主题实践活动中,我带领彩虹小队去小西湖西街小区参观访问,了解小区工作人员的辛苦,感受小区工作人员一心为民,服务孤寡老人的孺子牛精神。根据本小组学生的特点, 我安排善于观察、口齿伶俐的王兴宇采访小区主任,了解小区工作人员工作流程、职责等,安排摄像能手肖宇轩捕捉小区动态画面,让细心的吴彦霖同学深入孤寡老人———李奶奶家打扫卫生, 跟老人聊天;让动手能力强,会干一定家务的周悦和李金一进入小区食堂亲自掌勺,为小区这几位孤寡老人打饭,再亲自送到每位老人家中,等老人吃完饭后又洗涮碗筷。

由于分工明确,小组成员对自己要负责的工作非常尽心。集合时,他们个个显得异常兴奋,都在七嘴八舌地交流着,分享着各自的劳动收获和体验。

当然,组内角色的担任也因活动内容、场地等实行互换和轮换,这样不仅学生有新鲜感,而且让学生在不同“岗位”上都能得到锻炼,对提高其自身素质及合作能力都有意义。

三、充分交流,顿悟思想

充分有效的交流是合作能力形成的基础,但是,在合作交流时,一般都是那些反应敏捷、乐于表现的优等生掌控着学习进程,发言机会多,发言有深度,而那些性格内敛或反应较慢的学生更多的只是附和。怎样改变这一学习状况呢?

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充分发言。首先要保证充裕的交流时间,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增进理解,联络感情,实现心理共融和默契。同时,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发挥;其次,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享。合作与分享是相辅相成的。光有合作没有分享,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行为。因此, 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对其人格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在交流中分享,各种角色的思想得到互换,心灵得到新的启迪。

在我校开展的“红领巾在风中飘扬”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彩虹小队“兵分两路”,一组排练节目慰问空巢老人李奶奶,一组以“我为老人送饭”为己任,跟随小区李阿姨挨家挨户为老人送饭,在规定时间内两小组同学在王奶奶家集合。在王奶奶家,慰问小组看到送饭小组成员为王奶奶盛饭、喂饭的场景,深受感动。慰问小组同学开始眉飞色舞地汇报起来,说他们为李奶奶带去的节目很精彩, 李奶奶很高兴, 今后还要经常去等。而送饭小组成员毫不示弱,七嘴八舌地说起了:李阿姨能记住每位老人的口味,哪个饭盒是哪位老人的,这位王奶奶虽遭遇坎坷,但是个乐观健谈的老人,甚至有一位学生在跟王奶奶说话时几次哽咽,问其原因,她说:“我想起了自己过世不久的奶奶……”我想,这种其乐融融、轻松自在的氛围中的交流是真挚的、诚恳的、发自内心的。孩子们思维活跃、各执己见,很快,他们就达成共识:每周去一趟李奶奶家,为这位空巢老人讲讲笑话,说说发生在校园里的新鲜事;每周去一趟生活困难的王奶奶家,给她带好吃的东西……

活动即将结束离开时,学生与王奶奶挥手,再挥手,叮嘱再叮嘱的难分难舍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篇4:在实践中深刻践行“严以修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修身之“严”,就在于它是党性修养的水准不断提升、理想信念之根越筑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越把越严的过程,需要终身的修炼、磨砺和提升,需要在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常修勤修的高度自觉。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以修身”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坚持把“严以修身”作为党员干部为官做人的基本遵循、作为为官用权的警示箴言、作为干事創业的基本准则,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着力推进“严以修身”这一重要要求落地见效,以共产党人的“精气神”,凝聚起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正能量。

夯实“严以修身”基础

心者,本也。“严以修身”重在正心,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就是要不断加强学习、锤炼道德品质和提升能力素质;就是要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红心。

增强理论武装,增强政治定力的修养。增强理论学习的政治定力就是要在系统学习中,深刻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在理论学习中,雨城区正确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政治定力。雨城区以“书香雨城大讲台”为平台,有计划地对全区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培训,讲座邀请了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教授陈文宽,四川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主任、教授徐继敏,四川师范大学文化旅游学院院长、教授王川,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毅,四川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王凡,绵阳市委党校纪检员、副教授刘其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国学与领导艺术”“全面从严治党”“讲政治、守纪律、守规矩”“廉政教育”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解。同时,通过领导讲、书记讲、党员学等形式广泛开展理想信念的学习教育。区工商质监局党委开展“红盾修身观”网上展示活动,在业务内网开设“严以修身”红盾观点网上视窗,以党员干部“严以修身”研讨文章、党支部书记“严以修身”学习感言等为主要内容,全面交流展示“严以修身”学习、讨论和实践成果,切实推动“严以修身”成为机关党员干部的意识自觉和行动指南。

树立为民情怀,培育为人民服务的修养。人民不仅是认识主体、实践主体,而且是价值主体、历史主体。党的几代中央领导人对人民立场都有非常深刻的论述,在进行理论学习中就是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切实把人民放在心中,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雨城区通过召开“严以修身”集中学习研讨会、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阅读《平凡的世界》等形式,要求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讨论、带头深入重建一线,紧紧围绕雨城中心工作,把专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灾后重建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时刻怀揣为民情怀,引导灾区人民勇敢面对困难、走出伤痛、振奋精神,千方百计丰富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重塑发展信心。孔坪乡把产业发展做实来提升党员干部的修养,在关龙村建成蓝莓基地110亩,依托周公山温泉旅游景区,将蓝莓基地建成集自助体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庄。在大竹、大田村新发展猕猴桃200余亩,猕猴桃基地发展到1000亩。在大田村建设一个年出栏生猪约10000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教育、卫生、文化、农业、水务等单位的灾后重建项目均是主要的民生工程,党员干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反复调研,力求切合群众的要求和实际实施灾后重建项目。西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结合街道、社区日常业务工作,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以走进社区、走进楼宇、走进家庭,牵手困难人员、牵手下岗职工、牵手孤寡老人、牵手困难学生为内容的“三走进,四牵手”活动,姚桥新区党工委做好党员“八小时微公益”活动,从做好群众身边的小事来提升党员干部的修养。

强化党章意识,提升守纪律讲规矩的修养。提高党性修养的核心就是要强化党的意识。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明确了党员的权利、义务和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党章和党的纪律,强化党员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更加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西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三个相互、三个不要、三个主动”的理念:即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学习;大事不要独断、小事不要纠缠、难事不要推诿;主动交心通气、主动出谋献策、主动补位补台,努力营造“计出一群、令出一人、戏唱一本、棋下一盘”的和谐氛围。

树立尚德的修身品行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道德的民族,在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修为的论述灿若星辰,如“国无德不兴”“德为才之帅”“德不称其位,其祸比酷”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只有在道德方面不出问题,才能够不为私心杂念所左右,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不为歪风邪气所侵蚀。在崇尚道德,树立“严以修身”品行中,雨城区坚持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要求要以社会主义道德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讲操守,重品行,心怀敬畏,切实树立起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雨城区围绕敢于担当、争当模范、坚守底线、提升能力等方面,突出抓好党员干部尚德修身。

敢于担当。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当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共产党人敢于担当,敢于面对复杂局面,善于应对复杂考验,勇于挑起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作为雨城区干部,要做到有担当,首先要对雨城、对单位、对个人存在的短板有清醒认识,对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双攻坚”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困难和压力有清醒认识,做到敢啃“硬骨头”。其次,对面临的历史机遇要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既要看到国家、省级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三大发展战略”等重大机遇,也要看到直接落地生根的灾后重建、扶贫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现实机遇。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少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所以,修身绝对是一项攻坚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与自己的薄弱意志、不良习惯等“逆阳面”作斗争,做到时时刻刻立德、立志、立言、立行,做到时时处处勇于担当、坚守底线,用诚心、仁爱、谦卑的情操来祛除掉思想中的杂质,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

争当模范。学习先进典型,就是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多向优秀人物、先进典型学习,多向基层干部、人民群众学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修思想、修作风、修能力、修品德,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道德操守。雨城区通过开展“学习先进、争当模范”活动,集中学习焦裕禄、兰辉、菊美多吉、毕世祥等同志先进事迹。重点学习了雨城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王加林同志先进事迹”,并组织专题宣讲团开展王加林式好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22场;在“4·20”芦山强烈地震后,上里镇庙圷村支部书记杨云军不顾自家受灾严重,带领群众一直奋战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一线,而家中经营的农家乐也因无暇管理,几近关门歇业,组建村民自建委,确保了庙圷灾后重建新村聚居点顺利修建,微电影《村支书杨云军》以一个闪光点折射出整个雨城区党员干部修养和为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所付出的汗水,杨云军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杨云军被授予“四川省‘4·20’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全区组织开展“感恩奋进,共圆中国梦”主题演讲活动,为“打硬仗”“补欠账”、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凝神聚气、贡献力量;作为“书香雨城大讲堂”的延伸,区国税局以“道德讲堂”为载体,开展“讲身边的道德模范”“讲身边爱岗敬业的普通党员”等活动,让干部职工学有典型、赶有榜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干部职工中生根发芽。通过开展不同层面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学习先进、争当模范,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新风尚、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筑牢全区团结一心重建家园的基础。

坚守底线。纪律是约束,也是保障。党员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就必须在思想上强化党的纪律观念,在行为上守住纪律底线,自觉做到不越规矩、不踩红线。雨城区坚持把党的纪律作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作为党内生活的规矩,作为立身行事的准绳,时时刻刻绷紧纪律这根弦。一方面将思想理论教育、法纪教育、警示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四项教育”纳入雨城区党委(党组)中心组总体安排,积极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将党的纪律和要求讲清讲透,在思想上形成纪律观念,形成依纪办事的意识,自觉把个人置于党的组织之中,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尽心尽力履职尽责。另一方面,强化党纪国法教育和纪律制度约束,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的重要抓手,围绕落实省委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十项规定”,列出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负面清单”,提出“十个决不允许”不断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意识;围绕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建立完善了区委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常委会分工负责、“三重一大”等制度,全面推行《雨城区机关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三个不直接分管”制度》,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权力的运行。开设“雨城廉政”“静美雨城”“雨城微生活”等电视、短信、微信宣传平台,加强对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效、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民生工程建设情况的宣传;深入开展廉政文化“九进”活动,扎实开展以党政主要领导上廉政课、旁听庭审、参观监狱、观看警示教育片、廉政承诺、专题民主生活会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警示教育活动,分层分类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和关键环节,通过任前廉政谈话、节假日编发廉政短信等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仅2015年上半年,全区共发送廉政短信2000余条,组织开展廉政教育专题培训2期,对467名副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200余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廉政专题教育。姚桥新区试行行政纪检双签字制度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对单位超过500元的开支、干部人事变动及项目工作均实行分管人员和纪工委双签字,强化党工委主动接受监督、纪工委主动履责监督的意识,切实实现阳光从政、廉洁从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格局,推进新区城市建设加快发展;在全区191个行政村实行《“阳光村务”微权清单五十条》,有力规范村级组织权力运行;不定期对发生在身边的腐败案件进行深入剖析,对各类违纪行为,坚持零容忍,从严查处违纪的人和事。去年以来,我们陆续开展了 “9+1”和“止懒治庸”及“升级版”专项整治,围绕资金管理、财务公开、乱发钱物等,开展财务核查、随查随访和明查暗访,切实抓好收送红包礼金、违规选用干部、乱发钱物、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购置和使用车辆等问题的专项整治,“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干部走讀”“庸懒散浮拖”“吃空饷”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2014年以来,全区共开展专项督查55次,暗访7次,清理超标办公用房445.61㎡,清退违规发放津补贴9.8万余元,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37人、干部职工在企业兼职(任职)39名;查处“四风”案件19件19人,通报曝光15起15人,“四风”顽疾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集中解决,满意度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警示。

提升本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养对践行“三严三实”、实现奋斗目标至关重要。为此,强化学习,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辩证思维、战略思考、科学决策等综合能力素质,切实增强谋事创业的本领至关重要。当前,雨城区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双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各项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都要求全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能力素养。雨城区通过“双学双找双比”活动的开展,全区干部群众逐步形成了学先进、学典型,找差距、找不足,比成绩、比奉献的良好学习风气,进一步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凝聚起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锤炼“严以修身”成效

“严以修身”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体现到各项工作的进展上。因此,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全面查找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抓好问题整改,把思想改造和实践提升结合起来,把问题整改和促进工作结合起来,在急难险重的实际工作岗位上和处置复杂问题的具体工作中,锤炼党员干部的品行修养,检验党员干部的修身成效。通过反复锤炼,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做到严以修身。

对照镜子查摆不足,提升党员干部修养。照镜子,就是要对照党员的理想信念;找不足,就是要找到理想信念中的问题和短板,着力强化改进措施,实现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的目的,真正达到洗澡、治病的效果,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上来。在查摆问题中,雨城区不断开展“六观”教育,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做好自查自纠,并针对自查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引导全区领导干部坚持党性原则,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公私观、是非观、义利观,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内政治生活、“三会一课”等组织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通过同志间的谈真话、讲实话,从批评中提高自己。同时,实施区级领导对重点、难点工作“包片包点”,区级部门和干部驻村帮扶、入户结对帮扶,解决重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将灾后重建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主战场”,统筹开展“四个一”走基层、“万户听音大家访”、领导干部“五进”等活动,走访群众5.2万余户,收集社情民意3万余条;开设“六条民意直通车”,坚持问题整改“三账三单三公开”,集中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1900余件。

工作实践锤炼,提升党员干部修养。修身严不严不仅要看工作扎实不扎实,更要看在急难险重和处置复杂问题的具体工作中是否体现得充分。党员干部修身,绝不是关起门来修身养性,而是要与当前正在做的工作结合起来,必须自觉担当责任、积极主动作为,把严以修身的成果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成效上来。

面对“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这一重要任务,雨城区始终坚持在重建一线攻坚中锤炼、提升干部修养,让“严以修身”外化于行。坚持把党的各项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与灾后重建同步跟进,在新村聚居点成立712支党员突击队,深入开展“千名入党积极分子火线锤炼”“党员进工地、重建我最行”等活动,143名干部下派、挂职到基层参与灾后重建,做到了“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鲜明“崇尚实干、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注重从灾后重建等“五个一线”中锤炼和提升干部修养,统筹推进“五十百千”优秀干部人才锻炼递进培养、“百名后备干部一线应考”等行动计划,千余名干部“5+2”“白加黑”扎根重建一线,92名在灾后重建等“五個一线”信念坚定、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使用,13名党员干部受到中、省、市表彰,对25个单位和88名个人给予记功和嘉奖。集中整治“为官不为”,调整推进工作不力、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8名,地震以来查处“四风”典型案件19件、19人。

灾后重建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搬迁工作是雨城区当前最重、最难的工作之一,雨城区积极探索实践征地搬迁机制,教育引导干部要按照“以人为本、依法补偿、贴心安置、长效帮扶”的原则,建立“123456”征地搬迁工作机制,即: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实行政府和社会监督“双重把关”,落实“定时、定人、定任务”和“包签协议、包倒房、包稳定”责任,围绕“开局、扩面、策应、攻坚”四步工作法,统筹10大专业组和“区、工作组、乡、村、群众”五级联动,确保“依法、阳光、惠民、文明、高效、和谐”征地搬迁六大目标。2500余人次干部“5+2”“白加黑”扎根一线,数万名群众克服故土难离等实际困难,大力配合支持征地搬迁工作,创造了15天交地900亩、60天交地2786亩、20天交地880亩的“对岩、恒天和名兴草速度”。累计征(调)地1.25万余亩,搬迁6664户、16114人、216万平方米,一年完成五年搬迁总和,全力确保了11大类、151个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的中央、省、市重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通过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提升干部修养,进一步锻炼和培养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了“四个全面”在雨城区的落地生根,为开放雨城、实力雨城、绿色雨城、智慧雨城、和谐雨城“五个雨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

篇5: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人口政策

一、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

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 我们首先要逐字逐句认真学习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吃透精神实质, 深刻理解在当前形势下, 加强和改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人口与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 是党和国家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人口政策的认识水平,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传、动员和教育的工作。我们在理解《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精神时, 要突出重点、抓住实质, 切实把加强和改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重点是要按照法规和政策的要求, 认真落实、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以过硬的作风, 良好的形象, 带领和影响广大群众为实现全县基本国策确定的各项目标而努力。

巩固学习成果, 抓好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的作风建设, 集中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加强系统理论学习, 提高县、乡、村各级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把学习贯彻基本国策与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起来, 并贯穿于我们整个工作的全过程, 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提升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的政治理论素质和驾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切实转变作风, 真抓实干。各级人员一定要想本职、抓本职, 脚踏实地地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做好本职工作。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一定要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 想基层之想、急基层所急, 减少文件会议, 深入基层面对面地解决实际问题。要形成上下级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 增强工作的凝聚力。

二、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为“嘴力劳动者”加油鼓劲

个别人把计划生育干部称为“嘴力劳动者”, 贬义是很明显的。因为在持此论者的眼中, 搞计划生育的人, 文不能生资理财, 武不能开山凿洞, 我们有的计划生育干部也因此而觉得自己仿佛真的是矮了一截。

把说与干对立起来, 完全否定“嘴力”的作用, 是不正确的。在社会生活中, 人们要凭借语言来交流思想, 表达意愿, 传递信息, 就不能不动嘴。宣传教育是计划生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职能, 自然也得借嘴之力。缄口不言, 怎么能宣传?一声不吭, 何以叫讲解?如果把必要的说理一概视为多余, 把“嘴力”一概斥为“无效劳动”, 别说计划生育工作难以进行, 恐怕我们的社会也得进入“无声时代”了。

自然, 脱离实际, 夸夸其谈, 无关痛痒;坐而论道, 于事无补;甚至歪理泛滥, 谬论连篇, 这种“清谈误国”的“嘴力”是必须反对的。一条高明的建言, 可以促使转劣为优;一番中肯的谈心, 可以使人茅塞顿开;一席精辟的议论, 可以让人生出“闻君一席语, 胜读十年书”的快意;一篇动情鼓劲的演讲, 可以收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这样的“嘴力”, 其作用和价值, 谁又能够低估呢?

言为心声, “嘴力”是脑力的反应。而要说到点子上, 取得实效, 就必须迈开双腿, 深入基层, 走进千家万户, 调查研究, 其劳动强度、艰巨性和创造性也着实不小, 可见“嘴力”劳动, 绝非张嘴就来的轻松事。所以, 我们搞计划生育工作的同志, 一点也用不着自惭形秽, 倒是应该更加努力地增强理论素养, 提高政治素质, 改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 在当前处在风口浪尖的计划生育工作中, 大显身手, 多尽一份“嘴力”, 以把工作干得更加卓有成效。

计划生育工作面对的是千家万户, 他们的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产生的矛盾点也较多。为了社会的稳定, 需要我们计划生育工作者走家串户和老百姓交心、交友、化解矛盾。所以, 计划生育工作者自己的思想必须过硬, 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表达能力, 不能只为了平息矛盾, 就信口开河, 处理问题方法简单, 把工作做歪了;更不能为了解决暂时的矛盾, 给今后的工作埋下更多的隐患。

三、加强学习, 提高素质, 做群众欢迎的计生干部

首先, 作为计划生育工作者,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对岗位有一份珍惜的感情, 工作起来有内在的热情、激情、动力, 能自觉做好每一项工作。要高度敬业, 认真负责, 取得成绩不自满, 遇到困难不灰心。其次, 要坚持不断学习。因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法律法规也会做出适当调整、补充, 不学习就会落到别人后面。再次, 计划生育工作者, 应该知形势、明任务, 自觉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的指示精神, 通过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来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这个大目标。第四, 计划生育工作者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法律知识以及与人交往、融洽沟通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 “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 越来越重要。计划生育工作者, 更应该懂得与人沟通交往、做人的工作的艺术。这样, 广大群众才喜欢同他交往, 他才能靠人格的魅力而不是权力把群众凝聚起来, 共同为计划生育工作做出贡献。

上一篇:养兔基地管理制度--修改版下一篇:古诗《塞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