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2024-05-01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共11篇)

篇1: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是一个严谨系统,其构成要素主要有:目标、教学、学生。其中,目标是评价的标准,教学是评价的内容,学生是评价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目标,根据学生的反映来评价教学,它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可见,对学生的评价就是对课堂评价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

巴班斯基在怎样评价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时指出: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从对教师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的评价,这同样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标也同样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及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在评价中总是去评价老师是如何的能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老师在处理突发问题是的机智灵活、语言表达的是否流畅、数学用语是否严谨等等。即使关注的是学生,也是看学生是否能达到老师的教学目的。这种课堂的评价多采用目标式评价模式,却忽视了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过程等其他方面的评价,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通过对学生评价来评价课堂的效果,我认为除了评价学生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在课堂上对学生喜不喜欢参与数学活动的评价

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应当给与鼓励。教育首先是一种赏识教育,在课堂是老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与学生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同时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学生们才不会背负着心理上的包袱去上课。当学生们在课堂上遇到疑问时,就会敢于向老师提问,及时地解决学生们心中的疑问,而不是以往的‚你教我听‛的现象,这样才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对学生这种课堂学习的评价也是对老师一个侧面的评价,是否真正的能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在课堂上学生能不能参与到数学活动的评价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接近。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三个变量是: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师的教学适应于学生的程度。‛它表现为:任何一个学生在所处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潜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

少的帮助,达到同等的学习目标。可见,在课堂上学上参与教学的程度是如何的重要,这也就告诉我们,如果学生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那么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将会变得无比轻松。

1.对学生在合作学习情景中进行评价

‚合作学习法‛是最具合作性的方法,它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们通过动手、讨论、交流等合作的形式,来获取知识。这也是适合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但是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例如:在分组摆图形求面积、分组摆正方体求体积等一系列的合作活动中,每一组的同学中总是由其中的一、两个同学代替整组的成果展示,这样就阻碍了其他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总是被动的去观察,于是,这种动手能力的培养就变成了直观感觉,只能被动的接受意见。我觉得这样从侧面也反映了老师在教学中没能照顾到全体学生,这样就造成一小部分人的动手能力强,而另外一大部分人缺乏实践能力,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教学效果当然不好。

由此可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合作性的评价同样成为了对课堂评价的标准。

2.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小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同样又为我们的生活而服务。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们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课前,我们让学生们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把学生们观察到的实际问题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就能对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进行评价,同时也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创造。

例:在讲到长、正方体的体积时,有这样的训练:把一块石头放入一个盛有部分水的长方体的容器中,这时水面会上升,利用水面上升的高度和长方体的长、和宽,就能求出石头的体积。同学们在解决这个问题后,我们又深入到实际生活的问题中进行探索:‚你发现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这道求物体体积的问题吗?看谁发现的问题最多?‛学生们很快的就说出了在平时生活中有洗苹果、洗澡等同样的问题,这是又给定学生一定的已知条件,让学生们求小孩洗澡时小孩的体积,并求出用水的量,甚至还求出洗一次澡大约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学生们在这节课上的表现,足以说明他们具有了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们也能获得准确性的评价,为数学课堂评价做了很好的因素。

三、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的评价

人的智商是先天的,而人的情商指数却是后天培养的。任何课堂教学都是伴着情感进行的,没有无情感的教学。情感只有靠情感去熏陶,情操只有靠情操去陶冶。学生生活的环境和他所接触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情感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求知的过程中,从老师那里获得大量的情感体验,逐渐能

形成自己人生观,并通过与教师、学生的交流,陶冶他们应具备的道德情操、人格的培养。我认为,这不仅是对课堂效果的评定,同时也评价教师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所表现的学习态度、个性品质、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等,以被看作是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主体,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个鞭策性的评价。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是老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报以积极热切的希望,更乐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观察、欣赏每一位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只是一具空壳,教学活动无法展开,教学效果无从谈起,所以每一位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这种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体现了教师与学生质性的变化,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



篇2: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具有指导学习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激励的作用。正是由于有了评价的参与,学生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才得以顺利进行。评价是镶嵌在真实的任务之中,评价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是整个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评价有法,但无定法,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越精,学生才会在评价的舞台上充分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课堂才会因评价而充满活力,才会因评价而更加精彩。下面就如何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谈谈我的认识和理解。

一、评价内容应多远,保证全面评价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参与课堂活动的,与人的丰富性相适应,评价内容也应是多元的,除了传统的一些评价内容外,还要注意以下内容

1、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习的质量不仅反映在学习的效果上也反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投入学习时的动机和他所采取的策略及获得的效果是三位一体的。评价不仅应关注学习的效果,还应关注学习的情态动机和方式过程。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布鲁纳曾言:“教师必须采取提供学习者最后能自行把矫正机能接过去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方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机和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都是一种动态的表现,采用终结性的或传统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方式都很难加以测量和评价,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了解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资料并加以评价。

2、学生的个性评价

西方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我国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现代的教学也反对一刀切,要求学生自由发展,张扬自己的个性特长,而不能“一张试卷定终生”,用一些活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科学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维护学生自尊的前提下,捕捉学生的个性表现,不急不躁,找到合适的切口,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势必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二、评价方式应多样,力争灵活评价

1、口头点评

口头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价值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评价理念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口头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1)要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就必须让口头评价具有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和独创性,这样才能为课堂画龙点睛。

指导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

启迪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启发点拨的最佳契机。教师对学习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适当的点拨,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互动性。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口头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说:你认为他的回答如何?你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独创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口头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口头评价。物化为如送一个智慧星,奖励一句名言等,口头的不仅可能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2)口头评价语言要多点赏识,要尽可能做到多层次、多角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时,首先应学会赏识,鼓励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要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评价时要注意面向全体,不能忽略某个学生,教师眼神要遍布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要从语气、态度、表情等方面注意调控自己,如对低年级学生可弯下腰来和学生对话,使每一个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激励和赏识。对评价的内容对与错的判断,教师应有“宽容”、“先接受”的意识。

教师在即时评价时还要有一种人文意识,给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抓住时机,要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给学生一个及时的、恰当的、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

同样的评价在不同情况下、不同时机下,可能作用就会完全不同。因此,把握时机也是评价中要注意的,要在学生消沉时、失去自信时、最需要激励的时候不吝赞美地给他以及时的鼓励;也要在他放任时、自满时及时给他以警醒,中肯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

口头评价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心理,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要注意寻找学生身上被忽视的闪光点。

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给予及时的评价,教师要心中有爱,并能进行换位思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评价时,要展现灵活的教学机智,这样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口头评价时,关注的面还要更广一些,不能仅停留在少数人身上,要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自己在被老师关注着。

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语言要有深度、有内涵 学生自身的认知与思维层次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评价语言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评价中品尝到学习的快乐。

2、体态语暗示

体态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运用得当,会使有声语言增色生辉,但运用不当,也会削弱或破坏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教师课堂体态语的运用应该讲究技巧,注意方法。概括地说,运用体态语应该适度、自然、协调。

篇3: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一、激励式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根据这-理论,在课堂上,我会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朋友来对待,多鼓励少指责,尽量不用指令性的语言或者批评性的语言,注重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评价。在一次教学练习中,当某同学发言准确但声音不响亮时,我会笑着说;“Good.If you speak loudly,it’ll be excellent.Who can do better?”(很好。如果你说地大声的话,那将会很完美。谁可以做得更好呢?)这样激励性的语言不仅使被评价的学生自愿再次尝试练习内容,还可以使全班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无拘束的宽松环境中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有效率的完成语言目标。此类评价,能在学生的内心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并在一次次的追求中不断进步。

二、期待式评价

根据教学经验得出:对学习有困难,基本知识及技能掌握一般,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更应根据其情况做出期待式的评价。如:在一次课堂上,我当着全班点了一位新转学来的女生读一段英语,从她颤抖的声音和一些不太标准的语音中发现她是个内向而且英语语言基础一般的学生,她羞红的脸在暗示;“才来就在同学面前丢脸,真难堪!”其他同学也听着皱眉头,这个时候我温和地用中文说:“我虽然才认识你,但我想你再试读一次,就会更好,这次你愿意和我一起读吗?”她答应后,我一边读一边帮她正音。最后,我说道:“刚才我们读书时,我已经发现你比之前流利了,现在能把声音放响亮一点,让所有同学都听到吗?”这个时候的她笑着回答:“Yes.”结果她读完后,其他同学都鼓掌笑迎迎地看着这位新同学。因为他们发现这个“她”的确比第一次读的语音、语调进步多了。从此,我都可以看到不爱说话内向的她在课堂上常常高举着手,积极回答问题,快乐主动地学习,一点一滴地进步。由此,我发现,作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只要真诚的期待,内向且常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并在老师给予的反复尝试机会中获得进步或成功,从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三、接纳式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课堂上,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理智和情感,以防止学生建立起自卑的错误观念。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犯错或出现偏差。这时,发现教学有效果的老师会避免用坚决或不容置疑的口吻纠错,而是采用重复法(重复正确的句式)、强调法(将学生错误之处有意重读或用升调进行提醒)等方式纠错,这既可及时纠错,又能保护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评价的积极效果。这样的老师很善于用商量的口吻或者委婉的口气提出改进的建议。例如:Your answer sounds OK,but my advice is…(你的回答听起来不错,但我的建议是……)

You'd better say…(你最好说……)

Maybe you have your idea,let's listen to others,OK?(也许你有你的想法,让我们来听听其他人的,好吗?)

Not bad.It can be better if you…(还行。假如你……那会更好)

Are you sure?Can you try again?(你确定吗?要不要在试一下?)

实践证明,这类评价不仅保护了大部分中等生的自尊和情感,也让其乐意接纳了老师指出的不足,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再惧怕发言错误,而是大胆积极投身于课堂口语实践中,在不断的练习中总结经验教训,一次次获得进步。

四、亲近式评价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情感是左右课堂气氛的关键,教师对学生信任、亲切的情感流露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了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而且学生一旦感受到这种炽热的情怀时,会激起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采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亲近式的评价,可以创造一种民主和平的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某位学生在回答不够正确,并随即改正时,我会轻轻点头,报以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学生也会给我一个会心的微笑;有些老师得到了学生出乎意料的精彩回答时会情不自禁为之鼓掌,轻拍下学生的肩膀,仿佛在暗示:“你没辜负老师对你的信任,真棒!”有些老师看见认真完成课堂练习且有很进步的学生,会欣慰的轻轻抚摩下他的头。从初中教学反思和观察看,老师的举手投足都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火花,使学生感到了学习的愉悦,让其体会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在乎和关心,师生之间产生了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这样的亲近式评价迅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强了学生与老师的情感交流和配合力。

五、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是检验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指标之一。它侧重于教学的最终效果;但评价主体是教师,成分单一;评价内容局限于知识技能;评价结果只有定量(考试成绩)。在这样的评价中测试成贯是最终的,但能及时获取信息,可是信息不全。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它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布鲁纳(Bruner,J.S)认为:“一般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来自外部,诸如为了谋求好成绩,与同学竞争,为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等,但形成学生的内部动机,较之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更为重要,与其让学生把同学之间的竞争作为主要动机,还不如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如:成长记录袋。由自己、同学、老师、家长从不同角度记录下每个学期的进步与不足,使本人正确认识自我,在学习过程中与自己的前后做比较,看到自己的成长中的进退,从中建构其内部动机,调控其学习过程,激励自己不断学习、努力改进,相信自己能向前发展。教师也可以从这类评价中弄清学生对所学教材的知识内容是如何理解的,以便更好指导教学。另外,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较好的认识,帮助教师诊断。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过程;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同伴及家长;评价内容含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评价结果有定性+定量(评语+等级)。这样的评价基于完成学习活动或任务取得的成绩不是最终的,但是可以发展变化。依照以上分析可知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各有优缺点,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学会结合二者,灵活运用。

篇4: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元评价 延时评价 发展性评价 小学数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课堂评价作为重要内容,并提出以下要求:要用科学评价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多用肯定性评价激励学生增强学习信息,多用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对课堂评价的几点认识。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评价

教育学相关原理指出,评价具有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导向学生正确学习方向和激励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作用。然而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着眼于“应试教育”下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使评价内容不仅狭隘,而且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改变以往狭隘的评价依据,多方面、全方位地审视学生,进行科学评价。

如教师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幻灯片展示草原上牛和羊吃草的图片,并启发同学们,“草原上有这么多牛和羊,谁能来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只呢?”这时,同学们都开动脑筋并积极回答问题了,有的同学说为了数的清,可以数到一只就在练习本上写1,数到2只就在练习本上写2,直到数完为止。还有的同学说可以先把牛和羊都分别进行数数,这样就容易数的清了。教师在听到学生们的回答时,切不可根据教材中的固定答案而简单对学生进行“对”或“错”的二分法评价,而要充分肯定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正确行为,肯定学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然后再进行知识点拨,启发学生思维寻找更简便的数学解题思路。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信心,而且也是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知识的灌输为课堂的主要任务,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延时”评价

延时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不及时做出盲目判断,而是进行适当的拖延待下课后或者下节课,待教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判断、谨慎思考后再做出科学的评价。进行延时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师认真对待自己的评价权利,谨慎思考、仔细观察学生以确保评价的严谨性,而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保留余地,容易给学生留下进步的空间,激励学生为获得更好的评价而继续努力,也避免了数学课堂成了学生为获得好的评价而急于表现的场所,能给学生足够的沉淀空间,让学生整理或完善自己的思维。

例如,学生在回答数学问题时,往往由于紧张或者马虎等一些小问题而犯了错误,如果这时教师急于对学生下定论,即使一句简单的评价“错了”也意味着对学生判了死刑,学生会瞬间感到气馁灰心,并影响到整节课的学习。如果教师耐心地对学生说:“你再想想,真的是这样吗?”学生则可能会受到教师的鼓舞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正确答案。有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思路确实是错误,给其他学生带来了错误示范,教师此时必须指出错误并进行改正,但要注意委婉,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说:“你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也可以看出是经过了认真思考的,但是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意见吗?”通过这一类的话语,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鼓励其他同学再去寻找正确答案,从而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评价。可见,教师的延时评价,在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安慰,使学生能静下心整理思路,发现错误,因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在“互动”评价中发挥激励作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提倡的课堂,不再是以往的以学生和教师为主的简单互动,实际上课堂是由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多角度互动,尤其是在互动评价中不仅要发挥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激励作用,还应该赋予学生评价教师、教材的权利,更可以借助学生彼此之间更加熟悉的优势进行学生间的互评,使评价的主体更加多样化,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公正。

首先,班级作为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是一个集体,学生在班集体中要培养团结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师通过采取学生间互评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身边的同学中并发现优秀的榜样,并起到良好的榜样带动作用;学生作为评价其他同学的主体会更了解评价的准则,从而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

其次,赋予学生一定的评价教师的权利,有利于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并针对不足及时改进。很多教师在备课与课堂设计中不够全面,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而不自知,如果学生的评价能够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那么何乐而不为呢?此外,有效利用互动评价,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在提出了“16减4等于多少”时,学生们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有的同学提出了用数数的方法数一数16个木棒减去4个木棒是几个,有的同学会积极进行互评,质疑该同学的方法解题速度太慢;有的同学则提出可以借用乘法口诀,得知四个4等于16,所以16比4多了三个4,因此答案是12.由此可见,学生们在算法交流与互相评价中自主地找到了解题的最简便的方法,并学习到了其他同学的多样算法。

篇5: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落实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的同时,素养得到提升。而那么在低段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落实呢?

一、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兴趣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学习环境,是三维目标达成的基础,有利于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易”、“趣”、“活”,极大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良好的学习环境强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优化,两者互为基础,协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说一些例如:你想不想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呢?现在请第四小组同学说一说他们的意见好吗?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段话和老师一起比赛背一背好吗?这样的对话使学生心情轻松,不带任何负担,大胆探究,发表见解。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弘扬。

二、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处理教材

一篇文章,是一个系统的、有着极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所以,抓课文整体、抓文章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一个好的切入口,教材的处理才基本妥当。

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这篇课文共220个字,是第一册教材中较长的课文之一,如果逐句逐段地教,将会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教学效率低下,那么,怎样整体有效地处理教材,长文短教,使学生学得有趣呢?我们做了这样的处理:在课题质疑后,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一次,大家一边听,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然后说说你听懂了什么?一个要求:你说的必须要让全班的小朋友听懂。在说的过程中学习生字。这是课始15分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最易出教学效果的时机,因此,安排在培养听力的同时获得对课文整体感知,借学生的反馈进行生字的第一次见面,使生字教学先入为主,印象深刻。这样处理一举三得,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在理解感悟环节选择的教学突破口是:小燕子去菜园里一共看了几次?你怎么知道?请划出小燕子说的三次话。然后看小燕子第一次去菜园时的情况,自由读,想想妈妈的话和小燕子的话该怎么读。谁来当妈妈,谁当小燕子,同桌对话。第二次、第三次呢,燕子妈妈怎么说,小燕子又怎么说,自由练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这样抓住课文的脉络进行整体性、发展性、立体性的教学,使学生在读中表演、读中比赛,最终达成自读自悟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主动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大胆提出想弄懂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1.课始提问题

在阅读课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课题,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根据课题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自己想弄懂的问题,如“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是怎样借尾巴的?”“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小壁虎借到尾巴没有?”等等许多问题,于是后面的教学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在好奇心的支配下深入阅读,学习效果明显。

2.课中进行引入性的提问题

还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在学习了前五个自然段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小壁虎分别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去借尾巴,始终因他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没有借到。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在这个问题的牵引下,学生们又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我想知道小壁虎此时的心情怎样?”“小壁虎又去借尾巴了吗?”“小壁虎最终怎样了?”我并未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通过读后面的课文,自己找答案。在朗读中感悟小壁虎没借到尾巴时的难过心情和长出新尾巴后的愉悦心情。让学生的感情与故事中主人公境遇交织在一起,让学生情绪随故事的发展变化而跌荡起伏。

3.课后进行延伸性的提问题

课文学习之后,我总结全文,又提出问题,为学生进行课后学习创设时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鱼、老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的作用,你还想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用处呢?”在学生们踊跃发言之后,我为学生留了一项作业,收集自己想了解的动物尾巴的知识,依照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再练习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三、关注反馈,重视评价

教学目标的三维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维,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层,教学过程的开放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为促使学生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对学生及时反馈,重视评价的策略。

篇6:小学数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那么,新课程的先进评价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如何体现呢?

一、重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目前,课堂教学的中心已由原来的以教材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多次评价机会,多方面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选用问题来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如在教学中找规律时,老师出示挂图设问:从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这时老师及时鼓励:“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真没想到你还发现了这些„„.”通过这样的“加油站”,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意识地请一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对没想好的允许再想。具体做法是:“声音大点,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听?”“你能说得更具体些吗?”“谁能来帮帮

他?”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要以平和的态度去引导。这种全方位的无批评的数学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二、重视作业批改中对学生的评价

批改作业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此举不仅仅是了解、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数学教学中,更注重以推行作业批改的及时评价为突破口,尽量客观地对学生优势和不足进行评价,评价时采用鼓励性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在数学作业批改中不再用以前的等级制:优、良、中、差,而是使用鼓励性符号:如“五角星”表示满意,“哭脸苹果”表示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同时,与新理念相吻合的评语,也是一种个性化的评价。对数学作业中的缺点和不足,不掩饰、不回避、不迁就,尽量使学生在读评语时既有惊喜、又有领悟。如“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字再写工整一点,老师就更喜欢了。”“你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

篇7: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于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并使他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处,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他为此大声疾呼“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我想这正是素质教育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深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确立、学习动机的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课堂评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针对小学劳技课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我做出了一下设想:

一、评价的形式:师生共同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这些做法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在劳技课上,学会知识技能是一个重点内容,运用技能是对本课知识技能的一个延伸。因此,激励性的评价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教师与同学的肯定是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的源泉,学生有了较强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愿意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一次三年级的剪纸课上,同学们都在用心的剪纸自己设计的剪纸图样,可是王东却坐在位子上东张西望好像在寻找着什么,我走到他面前为他为什么不动手,他很惭愧的告诉我他不会设计图样,他想看看人家是怎么设计的。了解情况后,我拿起了一支笔在折好的纸上随意的画了几个图形让他看清楚,并且用剪刀剪了下来,打开让他看看漂不漂亮,他兴奋得说:“老师您剪的真好看!”于是我对他说:“那你刚才看到老师是怎么设计的了吗?老师只是在上面随意的画了些图形剪出来就很漂亮,老师相信,只要你肯动手,你剪的一定会比老师的漂亮!”王东听了很受启发,自己动手设计起了图样,剪好后拿到我跟前用试探的语气问道:“老师您看我剪的好吗?”当时我看到他剪的并不是很好,但是为了不伤害他的主动创作的积极性,我稍稍放大了声音对他说:“呦!看王东的手多

巧啊!你剪的真好,设计的很有新意,如果你可以把它设计的再细致一些就更好了。”王东回到了座位上,面带笑容的又开始了新的创作。教师的一句激励性的评价打开了学生创作的思路,同样,同学间的相互肯定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件法宝。在一次四年级的制作玫瑰花一课上,同学们在最后整理花形时都遇到了困难,卷起来以后的玫瑰花倒像是郁金香,可就在这时一个同学举起了同桌的玫瑰花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您看,郑淼卷的多好啊!”这时本来内向不善表达的郑淼脸一下子红了,伴之而来的还有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和一声声的惊叹:“哇!真漂亮!”“郑淼你是怎么卷的啊!”同学们的肯定使郑淼大胆的走到了讲台前,自信的为大家做了一次演示。在以后的劳技课上,原本很拘束的郑淼每次都可以大方的说出自己的做法或是位为同学们做示范。

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教学中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体现。学生正确地看到了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不足,已经可以看到学生对正确的技术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同时老师利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进行改正,这时学生会很主动地寻找解决办法进行正确的制作。

二、评价的手段:注意有效的激励

教学中应避免“廉价的表扬”,进而激发起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这不仅需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去不断发现探究,也需要研究评价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所谓激励,指的是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教师运用激励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内在的推动力量。有效的激励应体现以下特点:

1.注重情感投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注重情感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如“你真的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你设计的真有新意,老师都没有想到这样做!”“真棒!你可以做个设计师了!” 等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尤其是对一些后进学生的评价更要注意倾注感情,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发自内心的在肯定他,如:“你看你这次做的,是不是要比上次做的好多了,真棒!”

2.注意内容详实

能激发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应注重内容翔实,有根有据,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乏力。也就是说,激励要以事实说话。学生制作的好与不好,他们通过自己与老师与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有着自己一定的了解,教师评价要根据制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如:李甜的鱼鳞结编制,在绳子松紧上掌握的不是很平均,但是她的编制方法却是正确的,这时与老师的作品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她的问题所在,为了让她可以改正用力不均的问题,我首先表扬了她在编制过程中正确的技术方法,然后又提出让她自己与老师的作品进行比较告诉她,如果你能在编制时可以做到用力均匀相信你编的会比老师的这个结还要漂亮。

3.重视归因心理

心理学研究中把行为原因归之于个人内在倾向等非环境因素的过程称之为“意向归因”,如学习成绩好则归因于自己努力、肯下功夫,成绩不好则归因于自己粗心大意、马虎懒散,于是吸取教训迎头赶上。与之相对的叫“情境归因”,即把个人行为原因归之于情境或环境因素的过程。有此倾向的学生往往怨天忧人,寻找种种外界的理由推诿责任,或在取得成绩时,也归因于“运气好”或“聪明”,一旦受挫马上又垂头丧气。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归因心理。首先,不要一味赞赏学生的智能,如“你真聪明”、“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等等,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便觉得自己很笨,而丧失自信。其次,应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如“这是因为你肯动脑筋”、“你看你动手做了,是不是觉得很容易啊?”

4.借助体态语言,传递

第一:眼神,即用眼睛说话、适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答问时,教师一般应双目注释学生,流露出柔和热诚的目光,让学生感到你注意着他,他是全班的中心,从教师的目光中让学生感受到热情、赞许、鼓舞和喜欢。学生答问时,教师的目光切忌过于严厉、责备,以免使学生失去答问的信心。第二:身势,就是身体呈现的样子,即人的整体姿势。学生答问时,教师应该身体向这个学生前倾,辅以适当的手势,或侧耳倾听,或点头微笑„„利用身势,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我饶有兴趣地听着呢,以鼓励学生热心答题,同时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师生间的心理同步效应。第三:无声评价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的关键性一步。只有当学生在你的鼓励下将他所要说的一切都顺利地说出来、展示出来,教师才可能真正做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在学生答问时、展示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借助眼神、身势等一系列体态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

答问的尊重和真心诚意的关注,切忌漠不关心,毫无表情,或者在学生答问时干别的事,如擦黑板、看参考书、找资料等。

三.评价的效果:要有发展性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益的体系,所谓从评价中获益就是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进步的动力,获得帮助,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合理的评价能把学生已形成的学习上的内在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之始终保持乐此不疲且持之以恒的积极学习状态。

篇8: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评价

教育学相关原理指出,评价具有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导向学生正确学习方向和激励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作用。然而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着眼于“应试教育”下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使评价内容不仅狭隘,而且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改变以往狭隘的评价依据,多方面、全方位地审视学生,进行科学评价。

如教师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幻灯片展示草原上牛和羊吃草的图片,并启发同学们,“草原上有这么多牛和羊,谁能来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只呢?”这时,同学们都开动脑筋并积极回答问题了,有的同学说为了数的清,可以数到一只就在练习本上写1,数到2只就在练习本上写2,直到数完为止。还有的同学说可以先把牛和羊都分别进行数数,这样就容易数的清了。教师在听到学生们的回答时,切不可根据教材中的固定答案而简单对学生进行“对”或“错”的二分法评价,而要充分肯定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正确行为,肯定学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然后再进行知识点拨,启发学生思维寻找更简便的数学解题思路。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信心,而且也是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知识的灌输为课堂的主要任务,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延时”评价

延时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不及时做出盲目判断,而是进行适当的拖延待下课后或者下节课,待教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判断、谨慎思考后再做出科学的评价。进行延时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师认真对待自己的评价权利,谨慎思考、仔细观察学生以确保评价的严谨性,而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保留余地,容易给学生留下进步的空间,激励学生为获得更好的评价而继续努力,也避免了数学课堂成了学生为获得好的评价而急于表现的场所,能给学生足够的沉淀空间,让学生整理或完善自己的思维。

例如,学生在回答数学问题时,往往由于紧张或者马虎等一些小问题而犯了错误,如果这时教师急于对学生下定论,即使一句简单的评价“错了”也意味着对学生判了死刑,学生会瞬间感到气馁灰心,并影响到整节课的学习。如果教师耐心地对学生说: “你再想想,真的是这样吗?”学生则可能会受到教师的鼓舞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正确答案。有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思路确实是错误,给其他学生带来了错误示范,教师此时必须指出错误并进行改正,但要注意委婉,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说: “你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也可以看出是经过了认真思考的,但是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意见吗?”通过这一类的话语,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鼓励其他同学再去寻找正确答案,从而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评价。可见,教师的延时评价,在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安慰,使学生能静下心整理思路,发现错误,因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在“互动”评价中发挥激励作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提倡的课堂,不再是以往的以学生和教师为主的简单互动,实际上课堂是由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多角度互动,尤其是在互动评价中不仅要发挥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激励作用,还应该赋予学生评价教师、教材的权利,更可以借助学生彼此之间更加熟悉的优势进行学生间的互评,使评价的主体更加多样化,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公正。

首先,班级作为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是一个集体,学生在班集体中要培养团结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师通过采取学生间互评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身边的同学中并发现优秀的榜样,并起到良好的榜样带动作用; 学生作为评价其他同学的主体会更了解评价的准则,从而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

其次,赋予学生一定的评价教师的权利,有利于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并针对不足及时改进。很多教师在备课与课堂设计中不够全面,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而不自知,如果学生的评价能够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那么何乐而不为呢?此外,有效利用互动评价,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在提出了“16减4等于多少”时,学生们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有的同学提出了用数数的方法数一数16个木棒减去4个木棒是几个,有的同学会积极进行互评,质疑该同学的方法解题速度太慢; 有的同学则提出可以借用乘法口诀,得知四个4等于16,所以16比4多了三个4,因此答案是12. 由此可见,学生们在算法交流与互相评价中自主地找到了解题的最简便的方法,并学习到了其他同学的多样算法。

篇9: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关键词:有效评价;激励;原则;自评;互评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01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可见,新课程的化学教学评价所起的激励作用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堂评价是激发学生潜能,引领学生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评价学生呢?笔者就此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做法。

一、把握课堂评价的时机,体现适时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而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怀疑,就离不开课堂上的有效评价。教师适时的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是激发学生“乐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所谓“适时”,是指教师如果介入过早,会阻碍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过晚,会让学生过久的处于盲目状态;只有在恰当的时机介入,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我在高三复习中执教“如何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CO2和SO2”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列出了:①闻气味 ②品红 ③溴水 ④KMnO4溶液 ⑤氢硫酸 ⑥FeCl3溶液 ⑦澄清的石灰水 ⑧BaCl2溶液等多种方法。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自己否定了⑦、⑧两种方法。在大家都想不出新的方法时,突然一学生提出可以用Ba(NO3)2溶液。此时,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我立即抓住时机进行及时评价:“小明同学没有以老师为中心和顺着全班的思维惯性,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通过独立思考,得出了有个性的见解。同学们,大家能讨论分析能否用Ba(NO3)2溶液鉴别CO2和SO2?”全班同学马上止住笑声,辩论立即进入高潮,有的学生认为:“SO2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可以被NO3-氧化为SO42-,从而产生BaSO4白色沉淀”……学生们越辩思路越清晰,个个神采飞扬,此时的课堂已充满了一派生机。

一方面,抓住学生在课堂中灵感的闪现与学生意见表达进行适时的口头评价,对那些正处于情感、情绪敏感时期的高中学生而言,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鼓励、肯定或表扬,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发展观等。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问题得以解决。教师的一个适时评价,可以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氛围,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转让课堂评价的权力,体现主动性原则

因为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所以高中化学课堂有效评价应把以往总是由教师评价问题,适当的转变为由学生独立评价问题,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三、注重课堂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体现多样性原则

以往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只局限在教师,学生只能是被评价的对象,无法参与评价过程。新课程的“新”就体现在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让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贯串于化学课堂教学全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目的是否达到,每个活动环节存在那些偏差,而且通过多元化评价,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合理高效正向运行。

1. 师评生。这是最传统、最常见、最简单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评价。师评生分为语言评价、等级评价和奖励性评价等类型。师评生要把握适时、适度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个体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相结合等方式。

2. 生自评。这是一种最深刻、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当学生完成了一个练习或回答了一个问题后,让其独立思考、判断,自己给自己评等级,从而培养自我检验,自我调控的意识。例如,可以提醒学生“想一想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分别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既是对知识的再现,又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的全面反省。

3. 生互评。这是一种最广泛、最激烈的评价方式。每个学生往往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师应给予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学生互评可以发生在同桌之间,将同桌二人的作业互换,取长补短,相互带动,共同提高。学生互评也可以学习小组之间,许多作业和任务能否完成,取决于小组内部成员的合作是否默契。小组成员在“你来我往的思维冲突”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赏识,相互纠正,也就实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互评还可以是集体对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他人的说法,看谁最有说服力,最后在集体中达成共识。学生互评可以清楚地了解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深化所学的知识,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4. 生评师。教师要有良好的姿态,要放下架子让学生去评价自己,评价课堂。笔者经常利用课堂最后的2-3分钟让对本节课预以评价,评价精彩的地方和不足的之处。这种评价开始学生不敢,教师要真诚地请学生评价,并讲清楚评价的双向性和平等性,且要教学生怎样去评价老师的课堂。慢慢的学生就开诚布公地评价老师了。对学生指出的不足之处,老师要虚心的接受,并作必要的说明和表示今后如何改进。

篇10: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课堂提问要使全班幼儿都能参与思考,但不同幼儿学习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有差异,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符合不同认知水平的,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要求。无论哪个班,都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中等生占绝大多数。因此,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以中上等学生水平为主,在此基础上将某些问题作一些深化,某些问题分层次,以便在课堂中向这些幼儿提出。总之应尽量使每个幼儿都有回答的机会,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例如:科学活动《光滑的玻璃制品》,所设计的提问“看看桌子上的东西,找找哪些是玻璃做的?是干什么用的?”这是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你还知道哪些是玻璃做的?是干什么用的?”“你们摸摸、看看这些玻璃制品,它们是怎样的?”是针对大多数幼儿的:对能力教强的幼儿可以问他们“我们来看看、摸摸,比较一下,玻璃制品和我们认识的塑料制品有什么一样或不一样的地方?”

2、提问后应给予幼儿一定待答时间。

篇11: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麒麟小学 吕奉苍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思想与理念,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这其中,评价作为教学改革的“导航棒”,在改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关注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教师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通过评价融恰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和理解,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使学生能“尊其师而信其道”。

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对于语文这一特殊学科,评价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关注整个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或注意事项,很少有人单独把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策略和注意事项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内容片面、方式单一等成为阻碍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瓶颈。

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一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往往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会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而且课堂评价最重要的是要捕捉最佳教育时机。比如,上课开始导入,要复习课文了,因为平时学生读书声音比较小,教师可以这样说:“这几天同学们的表现特别好,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今天特别想听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因为老师觉得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相信这样的开场白之后,老师听到的必定是最满意的、最有感情的学生朗读。连平时最调皮的小男生都能聚精会神的读书了,而且声音竟然是最响亮的,最投入的。课堂提问的时候,如果一个同学起来回答问题突然声音比以前大了许多,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表扬:“今天赵洪涛同学的回答真精彩,而且声音也比以前洪亮了,老师真为他的进步高兴!”相信这样的评价之后,不仅这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了,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会更响亮。类似这种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对学生的作业评价。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关键是要建立作业评价机制,对于学生每天上交的作业,除了及时批改、采用等级制进行定量评价以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写批语的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质量、书写、重视程度进行定性评价。例如:在主动参与、书写整洁而正确的学生作业本画上一个开怀大笑的笑脸,或几个大苹果。在主动参与、书写较整洁但有错误的学生作业本上画一个伤心流泪的哭脸,并写上“做错了多可惜呀,快改正吧!”的批语,对于没有完成作业的写上“怎么忘了做作业,请快把作业补上啊!”等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定性评价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激励性的标记、语言促使学生自主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每次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孩子的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主动学习和勤于思考方面的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在体育运动或者器乐演奏等方面可能有不同一般的发挥,所以,教师结合学校组织的各项阳光体育运动和其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比如在班级里适时进行“体育小明星”“小歌唱家”、“小音乐家”等的评比,不仅会促使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能对自己的优点充满自信,而且这种自信心一定会波及到他(她)其他方面的表现。人都有向好的心理,在这种自信心的驱使下,相信这些学生在别的方面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总之,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都是评价,它像一丝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这种评价,简便、直接、有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对学生的表现立即给予的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把评价权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怕改进,并获得发展。

五、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从学生个体而言,可以建立个人成长记录档案,这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看到自己的优点,感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树立自信心,从而走向成功;从学生群体而言,可以建立班级学生整体成长记录档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看到同伴的优点,激发其上进心,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现代心理学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都有获得别人赞扬的愿望,每个人的先天智力是有差别的,人们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 能够获得与别人一样的发展,但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比别人强。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量化方法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他们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境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对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评价机制,再辅助教师人文化个性化的评价语言的激励,我想学生上课主动思考的多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多了,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多了,而且不仅在学习方面方面,在美术、体育、音乐及其他活动方面很多学生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教师公正的对待,他们都能在应有的位置上发挥最佳作用。所以,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正确运用多元化的评价,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也能使教师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上一篇:学校艺术教育实施方案下一篇:向国旗敬礼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