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24-05-10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精选9篇)

篇1: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点击数:

在寒假期间我调查、了解了农村小学的现状,校舍砖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优良,中心小学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学、大学乃至整个国民的教育。然而,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学校管理 :就我镇而言,我镇现有小学生3800多人,分布8所学校就读,其中学生人数在400人以上的完小学校四所。绝大多数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重点检查学校各项计划、制度的制订与落实,以及老师的备、教、辅、改、考等情况,各学校基本上所有教师都有备课,不存在不备课,不布置作业和不批改作业的现象,但还是有只备主科不备小科和简案等现象。在教研教改方面,开展的活动方式主要是互听互评的教学专题研讨等,也有不少学校一学期结束什么活动也没开展。

2.、小学生人数急剧减少,布局调整势在必行:随着计生工作的发展,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当前农村小学学生人数急剧减少情况严重。农村人口城镇化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外出就读等原因,导致农村小学的规模不断缩小。

3、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日益严重:近几年来,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确保教师队伍中的新增人员进入农村小学任教,导致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老化。另一方面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英、美、体、音等专业学科教师缺乏,教师兼科现象较普遍。我个人觉得这已成为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老师年纪偏大,教学能力又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教学方式落后,新的教学理念无法渗透其思想,大部分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块黑板一张嘴,两只粉笔书一本”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个阶段。

4、教育设施设备落后,教师使用电教平台技能有待提高:目前很多农村小学还是采取“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堂课”的传授模式,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我镇通过“创强”,各完小的教学设施设备得到长足的完善,中心小学配备有多电脑室。但要使先进的教育设施设备发挥作用,教师使用电教平台的技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5、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受到当前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指引下,几十年来农村小学的教师一直走不出应试教育这一怪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年末均组织统考,进行排名。在加1729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上人事制度的改革,于是教师们也顾不上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学生在如此环境中,如何谈得上“减负”。

6、教育教研落后,素质教育难以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地培训。校本培训的开展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按《湖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设置表,小学一、二、三、四年级每周开设艺术4节、音乐2节、美术2节共计8节,每周课时1、2年级26节的30.1%,3、4年级30节的26.7%,而小学基本上没有专业的音、体、美老师,因此这些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另外,小学三年级开设2节英语课,小学基本上没有专职英语教师,全部由中学英语教师下放轮流上课,效果不佳。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每位教师要教七、八门课程,备十几本教案,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特别是安全,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课程辅导无法进行,哪怕是半天时间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现意外。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7.学生及家长: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不满意。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8、学生上学难,教师上班难:因学校撤并,路途遥远,食宿困难,导致学生上学困难,有的村离学校有近5公里远,有的即使有车辆接送,但大多是三无车辆,安全隐患随时都有。另外,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引发新的教育问题,学校法制教育不健全,优质教学教育资料相对贫乏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综上,目前农村小学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音、美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充分挖掘乡镇中心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科研联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中心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习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每周安排一个下午学生半天,不仅对教研,其他工作也是一个机动。讲求实效。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凡300人以上的小学可否按1:28配备;150人至300人的小学按1:25配备;100人以下的按1:20配备较为合适,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

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学习优秀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作业优化等,溶入自己教学实践,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

五、改革小学管理体制。选派业务能力强、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校长,同时配备1—2名兼职教研员,具体指导小学教学,教研员应在中心小学担任少量课程,主要精力应放在小学业务指导上。

六、科学的调整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力度,合理规划,扎扎实实的搞好各乡镇学校的布局调整工作。布局调整应从实际出发,走联村办学的路子,在行政干预下选好新校址。新校应选择在原来规模大,教学设施较好,交通又方便的学校,这样有利于在原校舍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节约成本。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应尽量把学校建立在各村的中心位置。在联村办学的同时,要打破乡镇的界线,实事求是的布局。树立示范乡镇,搞典型引路,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必要的教学设施。由政府牵头解决农村偏远学生车辆接送问题。这样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并能有效的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和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鼓励有志之士到村小投资办学,实行村级学校民办公助。

随着《新义务教育法》不断落实,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一定会有根本的改变。我们相信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一定会对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作更多更详实的调研,制定出一系列切合实际可行的整改措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农村小学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

篇2: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学、大学乃至整个国民的教育。然而,经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学校管理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安全是学校的保障,行风是学校的形象。农村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重点检查学校各项计划、制度的制订与落实,以及老师的备、教、辅、改、考等情况,各学校基本上所有教师都有备课,不存在不备课,不布置作业和不批改作业的现象,但还是有只备主科不备小科和备简案等现象。在教研教改方面,开展的活动方式主要是互听互评的教学专题研讨等,而业务学习却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农村学校的安全管理已上了一个新台阶,从上到下高度重视,是危机中的转机。农村学校的教风相对城镇要好得多。

2.、小学生人数急剧减少:随着计生工作的发展,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当前农村小学学生人数急剧减少情况严重。农村人口城镇化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外出就读、一味追求优质教学资源等原因,导致农村小学的规模不断缩小。就刘陈、溪桥、南沙几所学校而言,许多学生流入黄桥镇区就读。现在原来的所谓的中心小学也往往不足1000人。

3、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日益严重:近几年来,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确保教师队伍中的新增人员进入农村小学任教,导致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老化。另一方面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英、美、体、音等专业学科教师缺乏,教师兼科现象较普遍。我个人觉得这已成为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老师年纪偏大,教学能力又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教学方式落后,新的教学理念无法渗透其思想,大部分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块黑板一张嘴,两只粉笔书一本”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个阶段。农村小学教师被戏称为“赤脚医生”。

4、教育设施设备落后,教师使用电教平台技能有待提高:目前很多农村小学还是采取“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堂课”的传授模式,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虽然现在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得到长足的完善,但要使先进的教育设施设备发挥作用,教师使用电教平台的技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5、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价的飞涨,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不升反降,远远滞后于其他行业,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绩效工资政策并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需进一步完善,要与时俱进。

6、教育教研落后,素质教育难以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地培训。校本培训的开展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每位教师要教几门课程,备几本教案,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特别是安全,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课程辅导无法进行,哪怕是半天时间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现意外。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在市局应接不暇的活动下,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7.学生及家长: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的家教几乎为零,学前教育也相对不足,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不满意。随着农村家庭生

活水平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致使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8、因学校撤并,路途遥远,导致学生上学困难,有的村离学校有近5公里远,有的即使有车辆接送,但大多是三无车辆,安全隐患随时都有。另外,许多家长为了自己上班,不按学校规定时间将学生送到学校了事,学生游离在校园外,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了隐患。更多的是农村学生家长外出务工较大,造成留守学生增多,孩子的爷爷奶奶管理、教育不善,后患较大。

综上,目前农村小学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对农村学校做好政策倾斜,不断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音、美、科学教师。还要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努力留住优秀教师,让他们扎根农村教育,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充分挖掘镇区学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科研联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市局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习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师资要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

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学习优秀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作业优化等,溶入自己教学实践,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

五、改革小学管理体制。选派业务能力强、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校长,同时配备1—2名兼职教研员,具体指导小学教学,教研员应在农村小学担任少量课程,主要精力应放在小学业务指导上。

篇3: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隔代抚养,单亲抚养,解决办法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加快,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 使我国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并日益增加, 由此引发的教育问题也成为焦点问题, 由此, 本文拟从特征、后果及问题解决思路三方面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做一下探讨。

1 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

我国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 隔代教育为主。首先在留守儿童的界定上, 当前我国许多学者通常将那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视为留守儿童, 因此, 当前我国的留守儿童在家庭教养上按类型可以划分为单亲亲子教养、祖辈隔代教养、同辈托管教养三种类型。单亲教养主要指父母一方来负责子女教养的实施, 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和家庭分工的影响, 更多的是母亲负责子女的家庭教养;隔代教养主要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来负责子女教养的实施, 同样由于农村特定环境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 更多的是由祖父母负责子女教养;托管教养主要由近亲或好友来负责子女教养的实施。其实, 单亲在家照看的儿童, 尽管其教养没有双亲教养那么顺利或成功, 但也不应被视为留守儿童。

第二, 教养方式上溺爱迁就。不管哪种类型的教养, 留守儿童的教养都有一个共性, 即在教养方式上都以溺爱迁就为主。由于父母双双外出, 对子女难以进行正常的家庭教养, 而被托管的监护人, 由于与被管教的对象是非亲子关系, 在教养方式上更注重物质生活的满足, 较少关注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的引导与管束, 这就形成了姑息纵容的家庭教养氛围。

第三, 教养内容上主要是作业完成性和生活照看性。由于留守儿童多是隔代教养, 而祖辈们一般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 无法在知识上给孙辈指导与帮助, 所以, 隔代教养在内容上就成了单纯的作业完成和日常生活的照看。

第四, 在教养结果上相互埋怨。一般当父母电话问起学习情况时, 祖孙两辈便会相互指责抱怨。因此很多祖辈会反映现在的孙辈越大越难教, 有时甚至公然顶嘴, 根本无法管理, 而孙辈也会抱怨祖辈不了解他们的思想, 反感祖辈老一套的教育方式。

2 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这种教养情形下, 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 学业成绩平庸。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双亲常年在外务工, 没有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兴趣、需求, 而在家的祖辈多数年事已高且没有能力指导学习, 使得很多留守儿童对学习缺少兴趣,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良。

第二, 人格发展亚健康。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环境, 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不良, 尤其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相比父母在家的儿童, 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更多地表现出“无助、自卑、空虚、逆反、对周围充满怨恨”等特征。同时, 由于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期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与规范, 留守儿童常缺乏判断力, 易受不良文化影响, 因此, 性格上会变得任性, 且还会有一定的交往障碍。

第三, 生活上难以自理。这种溺爱迁就的家庭教养环境, 对留守儿童过多的宠爱和迁就, 很多本应让儿童独立完成的诸如洗衣、扫地等简单家务劳动, 都被祖辈代劳。许多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除了上学基本不参与任何劳动, 也已基本脱离正常的农村日常劳作, 这种情形长大的儿童, 更难形成传统农村青少年自食其力的能力。

3 解决思路

据诸多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文献, 再结合个人理解, 笔者认为首先, 要分清研究对象, 将研究对象聚焦到父母均外出的儿童身上。由于单亲在家者, 儿童能和父母中的一方共同生活且能住在自己家中, 通常是不会产生亲子隔离影响的, 所以, 我们要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对象局限在父母均外出的儿童身上。这样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且核心问题在于父母外出以及亲子关系隔离;其次, 找出症结,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重点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上。“留守儿童”的核心问题就是亲子感情的淡薄。也就是说以社会力量来取代父母不能陪伴带给留守儿童的教育不足是收效甚微的。其实家庭教育是以父母为核心的亲子教育, 即使是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共同生活言传身教, 可能会出现些问题, 但绝不会产生这么严重的“留守”问题。但如果父母双亲均不在家, 家庭教育则已名存实亡。因此当前留守的儿童教育问题关键是亲子感情的建立、家庭伦理的培养, 所以对此问题的解决, 则可将任务明确为留守家庭的消除, 这样可从源头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上述问题, 可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在政府层面要发展当地经济, 缩小城乡差距, 减小与发达地区的距离,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在当地就业的机会。政府出台并制定相关政策, 创造各种条件, 为外出人员的子女提供在当地入托、入学等方面的保障, 确保子女能与父母一同前往流入地接受教育。家长层面要尽量减少父母均外出的情况, 确保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家陪伴子女并能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养。

篇4: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调查

背景分析

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育部于2004年底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紧接着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体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考核,江西省也加入了这一建设计划,在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中开展了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占据了绝大多数。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全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的效益的发挥,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影响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以及基础教育质量的持续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计划能否顺利开展。为了了解江西省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我们促进我省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我们对江西省中部地区展开了广泛调查,取得了一些数据,以期为我省后续的教育决策起到一等的参考作用。

基本状况

2009年,我们利用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放暑假的机会,对赣州等地市56所农村初中、小学的语文、数学、外语等14个学科的教师进行了调查摸底,其中既有相对较好点的的县市,又有信息化发展力量较弱的县区。此外,我们还结合了实地调研、课堂听课、访谈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74份,回收率96%。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远工程”的配备、农村中小学教师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与理解、信息技术能力、资源开发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及培训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总体来看,无论从硬件设施配套方面来说,还是从教师的教育技术的能力来说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对策或建议。

加大教学资源软件的投资

我们知道,如果把硬件比喻做“汽车”的话,软件就相当于“货物”,如果只发“汽车”(即硬件),而忽略配备“货物”(即软件教学资源)的话,其效果无疑等于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针对农村中小学的投资力度确实在加大,但是,合适的教学资源软件却跟不上,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学校的教学资源软件投资是一次性的,即刚买来设备的时候购买的,其后,无论是损坏还是与教学内容不符了,都不见新的教学资源软件补上。这需要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引起重视,尤其是管理人员积极与部门领导沟通,因为毕竟比起硬件来,软件资源还是要便宜很多。

因此,许多老师呼吁,应多为他们配备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与软件,特别是常规媒体的教学资源,由于其投资小、技术要求低、使用起来灵活方便等原因,在农村中小学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注重针对性培训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度的培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被调查的老师中,有近70%的老师承认曾在近五年内参加过培训,而且有三分之一的老师认为培训对他们的教学非常有用,有近一半的老师认为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他们也渴望对他们的培训针对性更强一些,比如加大多媒体素材的处理与课件开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的课时比例等。常规媒体教学在农村中小学还有很大利用空间,特别是山区,常规教学媒体在其学校所占的比例很大,而且由于应用能力、环境限制等因素,常规媒体是很多老师的首选。因此,在注重信息技术媒体培训的同时,也要考虑常规教学媒体教材的开发与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的培训。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多注意引导老师科学选择媒体辅助教学,媒体没有好坏、先进与落后之分,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科学地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媒体,其最终目的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不能让老师们产生出现“唯多媒体”、“多媒体是万能的”等印象。

加强管理力度

目前,在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投资的力度日益加大,但是在信息化管理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漏洞,比如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技术人员力量不过硬等。据调查,有个别学校到现在还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有的学校让其他部门的老师或行政人员做兼职。有的学校倒是有专制的管理人员,但是从本校的老师中任意找一位老师代替,这些老师既不懂教育技术,又没有经过培训,只管开门,不管维修、维护,当老师需要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时候却无法得到,使得老师们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辅助教学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且,由于管理人员的技术力量薄弱,导致有的设备刚用一段时间就坏了;而有的学校管理人员尽管技术力量过硬,但是由于维修维护资金的限制,最后只能将设备“一锁了之”。所以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到对学校的现代教学媒体(含设备、资源)管理、维护与技术支持是否满意时,有将近一般的老师表示不太满意。因此,建议学校在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管理人员尽量采用有教育技术专业背景的老师担任,如有人员编制的困难,由学校其他老师担任的话,就尽量选择懂设备、积极性高、责任心强的老师来担任,而且要经常不断的送出去参加培训。

此外,还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展开信息化案例教学、课件开发、论文评比等大赛活动加强农村中小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调动广大农村中小学老师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篇5: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范围:四川省仁寿县于承乡于承初级中学的部分中小学生和教师

二、调查方式:走访调查,抽样调查

三、调查时间:2014年1月—2月

四、调查目的:深入了解农村教育现状,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以后的就业择业打下基础。

五、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农村教育现状

通过对于承初级中学的部分中小学生和教师的调查,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农村义务教育的情况,教育质量及教育设备的情况,师资力量的情况,还有教育观念和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情况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教育虽然迅速发展,但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矛盾日益凸显。我认为主要是经济的不发达导致教育的滞后性。

二、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管理观念落后。

(1)学校教育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校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注重应试教育。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将培养出一批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学生。

(2)通过同学的反映,我发现诸多问题,比如学校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和手段过于老套,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2、由于我们镇经济落后,导致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1)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导致一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

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低,而且又没有保障,致使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3)学校的教学设备落后,老师通过传统的黑板授课。据调查的同学反映,黑板式教学效率较低,同学不能完全吸收课堂上的知识。

3、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 农村、城镇教育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于城镇来说比较落后,农民收入少,地方财政困难,国家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了我国教育在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教育设施设备以及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素质等几个方面。

三、对农村教育的改革措施

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政府不能只空喊口号而不付出实际行动。然后,要缩小农村与城镇教育发展的差距,建立农村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农村教育比城镇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村教育经费不足所致。因此,怎样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实现其协调发展的关键。其次,提高农村师资质量,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鼓励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解决农村教师向城市单向流动的问题。加强农村在职教师的再培训,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再次,国家投入一定资金,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中小学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比如,按规定给学校划拨扩建、新建校舍所必须的土地,将专款专用的资金及时足额地发放下去,以保证农村学校硬件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调查总结

通过将近一个月的走访调查,我对农村教育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农村教育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虽然 中国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多数农村孩子背上了书包,农村教育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不难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由于贫富差距,地区差距,一些上学难的问题并没有彻底地根除,旧问题的残留遇上教育的改革,一些问题似乎更突出的表现出来了,只是形式不同于以往。

篇6: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到今,教师就是被人们称作“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崇高的职业为人们所敬仰。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 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和倦怠感,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从我们的行为看与社会所期望的还有一段距离。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生活空间和经验,有自己的情感和个性,具有发展的愿望和潜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能力,当然也就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健康”的因素。而农村 教育是四川教育的“重中之重。农村教师作为农村教育的主体,更值得关注。

现今,农村教育主要存在以下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份,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然而,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却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有效的实施,而导致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1、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

据调查,每位农村教师的周平均课时均在20节以上,平均每天要上四节课,如果是寄宿制的学校,算上早晚自习,一天上到7节课是很正常的事。有人说,短短几节课有什么,上了不就完了吗?可是很多人不懂几节课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备课、写教案。上完课还得有时间批改作业,研究学生,许多的教师真的是披星戴月的工作。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上课时间上,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数搞大量的机械作业,回家的家庭作业,教师还检查批改主。除却作业,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不言而喻。沉重的心理负担无形延续着教师全天候的工作,这是其它任何一

个职业所不具备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城区学校,想尽一切法调动工作,好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区学校,坚守的只有那一小部份人。

2、城乡教师教育待遇的不等,让农村师资流失

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师资流失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一个农村教师每月的工资就是工资卡上的钱,奖金什么的基本没有,一年下来,也领不了几个钱,而城区学校每个月加上课时津贴、班主任费等,每个月多领好几百元钱,农村学校的教师过教师节最多领100元,而城区学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教师都把前途放在城区,考调,调动等,想尽一切办法走向城区学校造农村师资大量流失。

二、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平稳的。然而,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音乐课上没有钢琴、风琴„„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都是由班主任上的。配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留守儿童”现象

90年代中后期,大批的农民工涌向城市,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这些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与方法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更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久而久之,矛盾就突显出来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四、教师工资待遇低

据调查了解,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农村教师,每个月的工资不到500元,有的教师说,98年出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一个月只有285元,教了8年多的书,现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到700元,大部份的农村教师都是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上有老人要供养,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抚养。人际交往也得要钱,这一个月的工资到了月中就见光了。有的教师说:“,农村 一个泥水匠一个月还1000多元呢?人家还不劳心。我们这样辛苦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付出与回报的不成正比,让许多教师消极无奈,成为农村 教师的一种普遍现象。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心态一:市场经济的产物

(一)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轻松。就连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买不起名牌。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让许多老师多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如许多老师所说,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二)市场经济时代形成的浮躁心理大气候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教师重逢的时候,恰好教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他帮教师的忙,但他也对教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的,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无私奉献成了杀害学生的利剑!

心态二:农村教师还有一种心态表现为“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有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学校领导,有的想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代名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的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老师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每天教室、家里、办公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让许多老师丧失了激情。更多的老师认为在僻远的乡村教一辈子书。很难实现人生抱负,也无法获得更高的收入,久而久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就视而不见了,对工作的热忱也没有,这种理想与现实巨大的反差让许多老师悲观失望。

心态三:农村教师的心态还表现为,公众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述求,将农村教师推向迷茫。

千百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焟蚷成灰泪始干”人们把教师奉为至高无上的神,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 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 学生的权威,在一定时间他们又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思想矛盾与冲突,公众这种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述求,将农村教师推向了迷茫。

五、关注农村教育,也要关注农村教师

据我们的调查分析,农村教师也已加入到社会低层的弱势群体中来了,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局面的?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都在呼吁“尊师重教”,相应地也不断出台了相关改善教师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号不落到实处的),但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太快,这边条件还没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进了一大截。

篇7: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人:调查时间:2010.09-2011.06 调查地点:闽侯县

调查对象:农村小学科学教学

为了了解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及科学教学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我就“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及科学校本教学现状”这一课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小学科学课教师的特点

1、教师配备。

科学专职教师缺口很大。闽侯县就科学专职教师的招聘始于2009年,到2011年6月为止,闽侯县科学专职教师人数达20名。分配于各中心校,但很多学校专职教师数量不够,有的偏远小学没有配备专职教师,科学课程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

2、学历层次。

09年至今招聘的科学专职教师基本上是各师范院校本、专科毕业生,但就大多数学校而言,科学课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其所学专业文科多于理科,大部分的科学教师没有科学知识背景。

3、年龄、职称结构。

在20名科学专职教师中,青年新教师占55%,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40%。但就全县科学教师而言,大部分是其他学科的高级职称,属于科学高级教师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学科。

二、对当前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认识

1、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专职的科学教师熟悉科学课程标准,有兼任科学的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只做了一般的了解,并没有深入系统地研究过。

2、教师的教学方式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专职的科学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效果非常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专职的科学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性学习,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给予及时指导,但是,一部分教师感到学生的探究活动无从指导,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还存在认识上和操作上的错误。大部分兼任科学教学的教师对教学持畏惧、茫然态度;有的教师换汤不换药,以前怎么教现在还怎么教;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低无法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一部分教师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一部分兼职教师把其他学科教学移植到科学教学中,忽略了科学课程的特点。

3、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科学课程资源是科学课程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在本次调查中,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教学教具不够,实验器材缺乏,有的实验室配备的实验材料已经过时,无法适应现在的科学教学。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教师对校内资源或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加之校内教具及相关教学设施的不足,科学课程实施的阻力还很大。

4、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就是要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调查显示仅有少数资深的教师认为完全可以做到,而且效果很好;一部分教师认为可以做到,但受条件限制,实施起来很难,暂时不能做到。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由于受到升学考试或其他条件的限制,常采用试卷考试的评价方式。

三、接受科学课程培训情况

科学教师的培训和教研情况还是比较频繁,每年新教师都会参加岗前培训,每个学期都会组织2次的科学专职教师教研活动,通过开展科学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和课堂比武大赛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研交流,但是,能与福州市区的科学专职教师交流的机会较少,参加省级科学骨干教师组织的培训机会较少。

四、结果与分析

通过教师的访谈和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闽侯小学科学现状特点可以归纳如下: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学生和家长未能够引起一定的重视;科学教师相当大的部分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大多数学校不上科学课;科学课程实施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具的配置及教具的使用还是多数老师正在探索的问题。

五、建议

1、增强教师师资,提升专业知识 壮大闽侯科学教师的队伍,增强科学教师的师资力量。小学科学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深的自然科学知识,而目前教师中有科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不多,科学课教师主要由原有的自然课教师和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组成。原有的自然课教师中,感到能够或者勉强能胜任科学课教学的较少,而兼职教师大多属于“科学”领域的“新手”,没经过学科训练,知识水平上不能达到教学的需要,所以很大部分教师亟待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

2、理解新课标

由于接受培训少,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有限,大多数的教师要求专家带领他们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但新课标的学习不能空谈大道理,需结合教学实际。

3、吃透教材

从自然转到科学,教材变化很大,教师们急需掌握如何把握教材,理解教材,落实课标。

4、提供教学示范

调查中100%的教师都提出要提供教学示范,少讲理论,而且要求通过教学示范来提升教育理论、更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式。

5、如何开发教学资源

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但教学资源不足是困扰农村科学教学的最大问题,90%以上的教师迫切需要掌握如何利用当地条件开发教学资源,同时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校内资源。

6、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培训方式

篇8: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机构建设,乡镇农经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牧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3]5号) 精神, 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积极推进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机构建设, 2013年5月, 甘肃省农村经济管理总站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对乡镇农经机构建设情况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工作现状的调研活动,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省农经机构建设现状

据调查显示, 目前全省共14个市州86个县 (市、区) 1254个乡镇, 有行政村16058个, 近两年各地政府逐步实施了乡镇机构改革, 根据政府改革方案或各地编办的正式文件中对乡镇农经机构建设的相关规定, 甘肃省乡镇农经机构目前可分为四类。

一是由政府文件或编办明确独立设置农经机构的仅有7个县 (市、区) , 分别为庆阳市的正宁县、华池县;临夏州的临夏县;武威市的民勤县;张掖市的民乐县、肃南县;酒泉市的金塔县, 共计95个乡镇,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7.6%, 其中有88个乡镇已挂牌,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7%;编制人数为267人, 实有人数为217人。二是由政府文件或编办明确规定, 与财政等其他部门综合设立财政农经或农技农经或农业服务中心及其他农业服务机构的乡镇数为604个,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48.2%, 实际农经人员有1586人。其中, 352个乡镇与财政合并成立财政农经或农经财政服务中心;155个乡镇与农技等部门合并形成农技农经服务中心;76个乡镇与乡镇其他部门合并设立农业服务中心;以其他形式设立乡镇综合机构的乡镇有21个。以上几种形式均为乡镇政府的内设机构。三是没有农经机构, 职能并入乡政府或财政所的乡镇总数为454个,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36.2%:其中, 乡镇农经机构并入乡政府的为122个, 其工作人员转为行政系列的有20个;并入财政所的为167个;以其他形式存在的乡镇有165个。四是有101个乡镇虽然已明确规定撤销, 但由于种种原因, 实质上农经站仍独立存在, 并正常运转, 如陇南市徽县, 文件已明确撤销但目前仍独立存在且工作正常运转。

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情况

全省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乡镇数为1173个,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93.5%;村数为15198个, 占全省总村数的94.6%,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代理会计总数为1629人。截至目前, 根据委托代理机构业务指导部门的不同, 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委托代理机构由农经部门指导管理的乡镇为756个,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60.2%, 其中代理村数为8775个, 占全省总村数的54.6%, 代理会计1144名。二是委托代理机构由财政部门指导管理的乡镇为376个,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29.9%, 其中代理村数为5949个, 占全省总村数的37%, 代理会计人数为390人。主要涉及兰州市、天水、定西、武威、陇南、甘南六个市 (州) 的24个县 (市、区) 。三是委托代理机构由其他部门指导管理的乡镇为41个,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3.2%, 其中代理村数为474个, 占全省总村数的3%, 代理会计人数为95人。

三、全省“三资”委托代理机构建设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

㈠全省“三资”委托代理机构建设现状

随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部分市 (州) 、县 (区) 已将村级委托代理工作的代理范围由村级会计业务向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业务拓展。据调查, 全省已有庆阳、张掖、嘉峪关三个市 (州) 14个县 (市、区) 182个乡镇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机构,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14.5%, 涉及2111个村, 占全省总村数的13.1%, 编制人数为322人, 实有人数为357人。其中:独立建设“三资”委托机构的乡镇为8个;依托相应机构建立“三资”委托代理机构的乡镇为174个, 包括依托农经站设立的63个, 依托农财或财政农经中心设立的56个, 依托农技 (农经) 综合服务中心设立的55个。

㈡“三资”委托代理机构的工作开展情况

截至目前, 正式成立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机构中, 已开展“三资”代理业务的乡镇为167个、代理1875个村的“三资”业务;而已建立委托代理机构但尚未开展“三资”代理业务的乡镇数为15个。嘉峪关市以清产核资为契机, 依托镇农经站统一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并统一挂牌, 开展“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庆阳市已有105个乡镇的1025个行政村正式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 分别占全市乡镇、村总数的87.5%和81%。

四、存在的问题

㈠机构不健全, 监管严重缺位

调查显示, 根据甘办发[2010]24号文件精神, 全省开展了乡镇机构改革, 多地撤销合并了乡镇农经机构, 目前仅有95个乡镇独立设置了乡镇农经机构, 而有1159个乡镇实施了撤并, 并且不设置专职农经人员, 致使村级会计核算规范化水平急剧下降;同时, 由于乡镇农经机构不健全, 乡镇监督管理职能严重弱化, 部分地方农村财务管理粗放, 监督制度不完善, 导致一些基层干部采取收入不入账或利用虚假票据冲抵账务等手段, 侵吞私分、虚报冒领、挪用土地征用补偿款、退耕还林还草款等惠农资金和救灾优抚款物, 侵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 成为乡村干部腐败多发的新领域。

㈡职能被弱化

乡镇农经机构肩负着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三大管理”和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三项指导”的行政职责。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发[2006]30号) 中已明确提出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村经营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 确保履行好职能。近年来, 国家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法》等法规, 省上也出台了《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 赋予农经机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的职能。但实际上, 甘肃省市 (州) 、县 (市、区) 、乡三级农经机构都是纯事业性质, 没有任何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职能, 导致各级农经机构在开展工作时力不从心, 困难重重。

㈢经费无保障, 工作环境恶劣

各级农经部门承担的是“三大管理”“三大指导”和农经统计等职责, 这些职责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任务艰巨, 但一直缺乏专项工作经费保障, 致使各级农经系统办公条件、设备缺乏。据调查, 全省独立设置的乡镇农经机构平均5.2人合用一台电脑, 打印机、照相机、扫描仪等设备更加稀缺;部分乡镇只能使用其他部门淘汰的电脑或几人合用一台电脑;部分乡镇农经站甚至还没有一台电脑, 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

㈣人员不稳定, 正常工作开展困难

虽然“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但多数党政领导的重视度不够。由于工作条件差、待遇低等原因, 导致各级农经人员调整、更换频繁, 留下来的大多年纪较大、知识老化、工作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乡镇农经站撤并后, 乡镇经管站无专职人员, 多为兼职还经常被抽调, 常年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奔忙, 无法正常开展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五、意见与建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13中央“1号”文件和省政府[2013]5号文件精神, 加快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工作步伐, 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㈠加强农经机构队伍建设

根据承担的职能, 建议将市 (州) 、县 (市、区) 和乡镇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全部纳入行政管理序列, 每个乡镇配备农经干部3人~5人;省、市 (州) 、县 (市、区) 农经机构统一更名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局” (目前已有庆阳、陇南、张掖三市的22个县已更名) , 确保农经系统队伍与当前所承担的农经工作任务相适应。

㈡加快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设

根据甘政办发[2013]5号文件精神, 结合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各市 (州) 要督促各县 (区) 依托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尽快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负责农村集体“三资”代理工作;未设置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乡镇, 要积极组建独立的乡镇农村经营管理机构, 全面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制, 推进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㈢理顺管理体制

为全面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制度, 首先应建立主体清晰、职责明确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制, 着力解决目前由代理主体不明、部门职责不清造成的管理混乱、监督不力等问题。根据省政府[2013]5号文件精神“各级农业行政部门是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牵头主管部门, 负责指导、管理和监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做好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机构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以及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做好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相关制度和办法的制定、修改、完善, 农村财会人员的从业资格认定和继续教育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相互协作, 各司其职, 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

㈣落实经费保障

各地要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经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经费和“三资”委托代理机构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 保障所需经费, 确保农村审计、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监管人员培训、网络监管平台建设等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㈤完善管理制度

积极完善“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资产管理台账和资源管理台账。集体资金支取实行“双印鉴”监管制度。加强财务票据管理, 规范经济合同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岗位职责, 制定代理流程, 规范委托代理工作行为。全面落实“四权”不变原则, 坚决杜绝越权审批、截留挪用集体资金等行为。着力构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民主、服务高效、监督到位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制度体系。

㈥强化技能培训

篇9: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05-02

众所周知,影响教育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党和政府对教育问题愈加关注。而家庭教育,尤其是农村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隔代教育成为农村孩子面临的新问题。目前,隔代教育学生的比例多大?父母是什么心态?与老人在一起到底有何利弊等等,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当前农村初中隔代教育的状况,我们着手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的基本结论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样本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拾回桥镇拾回桥中学七、八年级,共406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调查,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反映本校隔代教育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本问卷主要是家长卷。问卷以长期教学中和学生交流、家长沟通涉及的问题为基础,着重反映隔代教育对学生学习与行为上的影响。

2.操作。《关于隔代家庭教育问题调查问卷》发放于2015年10月20日。由班主任发放问卷,学生作答。共计发放问卷406份,收回406份,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本研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百分比统计与常规性统计的分析与研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分析

通过图1可以得知,现在农村初中生中属于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为264人,占调查总人数65%,非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为142人,占35%。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属于隔代家庭教育。

通过调查,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主要通过电话、视频聊天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有时候一个月才通一次电话,约定时间进行短暂的视频聊天,也没有什么机会与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而属于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上50%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29%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5%的学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2.存在的问题

(1)道德教育问题突出

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行为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有的学生还染上了社会不良习俗,有少部分学生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据对教师的调查,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比值大的班级较难管理,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普遍偏多,而且无法与家长进行配合教育。这部分学生的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2)人格培养凸显危机

在教育过程中,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管教和引导,至使她们出现自私、孤僻、不善于与别人交流等行为。在受到其他同学欺负后,3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48%的学生会选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不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行为出现了过激和偏差。

(3)学习现状令人忧心

大部分接受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农村学生的祖辈读书不多,文化程度较低,自身并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自己只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就可以了。家庭教育的空白和不健全已经成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和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原因。

3.原因剖析

(1)工作的性质使隔代家庭教育走向必然

有的学生家长是为了贪图享受,为了自身活得有滋有味,长期外出务工,而不是选择在家务农或者附近工作,将教育子女的义务转让给祖辈。有部分家长是因为从外地搬迁到本地,耕地缺乏,为生活所迫,外出务工,不得不将孩子交由祖辈看管。虽然现在党和政府提倡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但是由于外出务工流动性较大,只有很少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城市上学,绝大多数是把子女留在老家,托付给祖辈,甚至部分家长是把学生托付给叔、伯、姨等。

(2)不当的管理方式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由于在平常的家庭教育中,祖辈对孙辈往往采取溺爱的管教方式,只照管她们的生活,缺乏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即使学生在校严重违反了校纪校规,到校与老师共同处理的时候也认为“树大自然直”的思想,姑息纵容,使学生得不到正确的思想教育,还造成学生很难接受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在父母回家进行管教的时候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须的教育难以进行。时间长久后造成学生的学习不够用功,得过且过。

(3)心理健康难以保障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回家次数偏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无法引导和关心,往往都是用金钱和物质进行弥补。子女由于情感饥渴导致父母回家后也是对父母产生怨恨,从而产生了厌世、自卑、自闭和逆反心理。

三、讨论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隔代家庭教育学生成长档案

1.对隔代家庭教育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做到“五个摸清”,即摸清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摸清学生的体质现状、有无病史;摸清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摸清学生的监护人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

2.要对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并主动与此类学生父母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了解其家庭对子女学习、生活、心理、思想等方面的需求,为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提供准确信息。

(二)构建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监护网络

1.要构建以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亲属为主体的监护网,除父母为法定监护人外,要落实好由嫡系亲属或者旁系亲属承担的临时监护人,并督促其履行监护责任。

2.要构建以教师为主题的帮扶网。组织全校教师与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一对一”进行帮扶,在学习上面进行优先负担,在生活上面优先照顾,在活动上面进行优先安排,接近时多看一眼,亲近时多问一声,走近时多帮一把,让这些学生在校胜似在家,时刻感受关爱。

3.更新隔代家庭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教质量。利用祖辈家长时间充裕的特点,同时又要考虑易为老年人接受的原则,帮助祖辈家长了解孩子年龄特点,了解孩子教育的方法、内容,更新祖辈家长的家教观念,改进家教方式、方法,提高家教质量。

4.充分发挥隔代家庭中的教育优势。从隔代家庭家教调查中发现,隔代家庭家教并不一定弊多利少,同样存在着教育优势,有很多的“神童“或“聪慧儿”受到了知识丰富、教育得法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良好引导,脱颖而出。因此,隔代家庭中的祖辈家长只要注意不断充实知识,接受新知识、新观念,不估息、迁就孩子,给孩子适度的爱,尽量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影响孩子,孩子定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企业虚拟化运营下一篇:徐州淮海战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