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强化经济责任审计

2024-04-14

县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精选9篇)

篇1:县强化经济责任审计

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

来源:互联网 收集:梦幻网络 本站网址:

此内容来自【梦幻网络】,点这里查看详细内容:http://jihua.7139.com/1020/15/22926.html

篇2:县强化经济责任审计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水平,维护经济秩序,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面推进工作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0年以来,全县已对122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34380.29万元,其中,主管责任32039.36万元,直接责任234093万元。根据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先后对7名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晋升,有100名调离转任,有15人被免职撤职,有3人移交纪检、监察机构追究责任,有2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我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近几年来,我县把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全县工作的总体部署,作为提高行政水平,树立党政形象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了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为组长,组织部长、分工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全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和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划和计划,解决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建立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审计局业务科室的基础上,2001年5月县里又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为审计局内设副局级行政单位。制订落实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从2000年开始,先后制发了《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法人代表进行离任审计的意见》、《对全县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的意见》、《关于对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定期审计的意见》等,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形式、范围、内容、程序、方法、结果与评价等做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2001年,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的对象、范围、时限、方法以及对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审计质量。为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我们在严格执行《中国审计规范》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搞好经济责任审计。一是创新审计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被审计单位实现了电子网络化,为提高审计效率,加大监督力度,一方面加大投入,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购置了23台计算机,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同时积极开展了运用内控评审制度为基础的审计,对了解到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发现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外出培训学习,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创新审计机制。为实现审计工作的高质高效,积极进行了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并实行了各项工作机制:信息资料共享制度,加强审计部门与纪检和监察部门的合作,实行信息资料互通共享,尤其是对人民来信资料互通有无,增加了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建立了审计结果通报制度。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由审计机关单独出具后,分别报送县委书记、县长、人大主任、纪委书记、组织部、人事局、监察局并抄送给被审计单位及领导干部本人,增加审计的透明度。建立了谈话戒勉制度。对审计中发现问题较多、性质较严重仍任职的领导干部。区分情况由分管领导或纪检监察部门出面进行谈话、打招呼,敲警钟。建立了整改报告制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反映的问题必须限期整改,将整改落实情况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了跟踪检查制度。审计项目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有重点的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跟踪检查,促使被审计单位认真整改,对“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同时,实行了严格的分级负责制、质量追究制和集体定案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体系,促进了工作的深入开展。[范文搜网-http://]

篇3:关于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一) 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监督制度, 在纠正责任缺位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最早起于1986年底, 当时审计署发布《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 从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便在各工厂厂长离任时得以开展, 直到2006年2月28日新修订《审计法》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 并且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广泛开展。从这个层面来讲, 经济责任审计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审计类型出现的, 即针对一种特殊的受托责任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审计体系。因此, 从理论上讲,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主体 (通常是政府审计机关) 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 来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由此可见,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专门机构 (就目前而言, 主要是国家审计机关) ;而审计的依据则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各项政策;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主要是现代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但却不局限于此;审计的目标是检查相关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作出的决策是否存在失误以及有无明面的经济问题。

(二)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经济责任审计在实施过程中, 须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相关人员的经济决策权、经营管理权以及财经政策执行权的监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经济责任审计的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相关经济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被审计对象往往是政府部门的主要领导或国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其受人民之托行使国家公权力必须遵循各种相关法律法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首选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在任期间是否贯彻执行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审查, 检查其有无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经济政策相矛盾或抵触的行为。第二, 经济决策程序的合规性以及经济决策的执行效果情况。按照规定, 领导干部在进行经济决策时须遵循民主决策的程序, 那么这种程序的合规性以及该经济决策的执行效果如何, 是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成效, 这将都是经济责任审计予以关注的内容。第三, 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的经济状况。应通过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情况, 尤其是被审计人所控制的经费使用情况, 对被审计领导干部遵守廉政规定情况进行审查。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

(一) 经济责任审计提高了政府问责机制的效率和效果

2006年新修订的《审计法》规定了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权限, 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 有利于各审计部门之间在审计过程中的配合和协调。此外, 《经济责任审计条例》是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专门法规, 对经济责任相关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由此可见, 经济责任审计在法律范畴内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进行了约束, 是推进我国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有效手段, 其对较为严重的经济责任进行处理, 减少了政府问责的环节, 提高了政府问责的效率。

此外, 经济责任审计机制无论从审计主体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方面, 还是从审计的方法、程序以及内容等方面都具有比较明显的制度优势, 对于防范领导干部职务犯罪、贪污腐败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审计主体方面, 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主体一般是政府审计机关, 同其他纪律检查部门相比, 其一般具备更高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审计方法方面, 经济责任审计在传统审计查账的基础上, 还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实现审计目标的方法;审计程序和内容方面,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连续审计, 可以分为前任、现任、后任经济责任审计, 其不仅关注会计账目的真实性、合法性, 还对相关领导干部在任期内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合法性进行审查, 提高了政府问责机制的效果。

(二) 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明晰领导责任, 健全组织责任机制

在我国, 政府机构领导握有较大的公权力, 加之我国浓厚的“官本位”思想, 这种权力一旦失去有力的监管监督, “权力寻租”现象将比比皆是, 而监督监管的核心问题在于明晰相关权力主体的责任。政府机构领导干部责任机制的建立是我国政治民主建设的需要, 也是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 责任机制的构成要素包括确立责任目标、责任履行、责任监督和追究责任等方面。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就在于确认和解除领导者任期目标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其在建立责任机制方面则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 经济责任审计是揭露错弊、惩治腐败,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一般而言, 揭露错弊、惩治腐败是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和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重要保障, 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在于对领导干部任期内执行财经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并在一定程度上判断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履行其经济职责、是否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同时, 经济责任审计也是预防错弊, 从根源上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通过经济责任审计, 可以发现个别领导干部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背后隐藏着的腐败问题, 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和公司治理效率。

(三)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制度在政府管理领域的有效尝试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分工日益精细, 受托经济责任内容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审计功能随之不断拓展、创新。如在政府审计领域, 审计功能的中心已从财政财务审计转向绩效审计, 强化对政策、绩效的评估和对权力的监控。在注册会计师审计 (民间审计) 领域, 审计功能已从原有的历史财务报告审计拓展到范围广阔的审计鉴证与审计认证、经营审计、环境审计与认证、社会责任审计等新的领域。在单位内部审计领域, 审计功能已从原有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咨询与风险控制, 同时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创新是推动我国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经济责任审计则正是现代审计与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形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审计领域, 是一种审计创新。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 这种创新完善了我国的审计理论体系, 有力推动我国整个审计事业的发展。

三、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完善

(一) 重新梳理受托经济关系, 重构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制度

在我国, 全体公民是公共权力、国有资源和资产的所有者,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该权力, 即表现为人民政府、政府各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受托于人民代表大会对公共权力、国有资源和资产进行经营管理, 而政府机构领导、国有企业负责人则间接受托于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代表人民对政府权力运用情况进行监督。然而, 在我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 经济责任审计是由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拟定年度工作计划, 由组织部门、纪检部门、人事部门、国资委等来具体委托审计机构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 这其中人民代表大会的缺位无疑扭曲了这种受托经济关系, 给经济责任审计机制留下制度隐患。对此, 笔者建议, 应道重构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制度, 使得现有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包含人大, 从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三位一体”的经济责任审计委托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扩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范围, 使得更多领导干部的权力使用情况置于审计的监督之下, 还可以显著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二) 建立经济责任联合审计制度, 实现审计成果共享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制度之一, 有赖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甚至可以直接借鉴其他部门有关监督检查的结果,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 有必要建立经济责任联合审计制度, 在于审计工作过程中贯彻“协同作战”的理念, 在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工作的展开、审计成果的运用等各个环节中都要关注来自相关部门的信息, 与财政、检察、纪检、监察、公安机关等执法机关密切配合, 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有针对性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质量。此外, 在审计过程中, 应当有效地做到审计成果共享, 减少审计工作量, 将审计重点放到重点单位的重点项目, 如此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审计力量, 还可以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公告制度, 保障公民知情权

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公告制度是指经济责任审计主体通过各种形式, 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向社会公予以公示的一种制度。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公告应当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公告三个阶段, 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提高社会公众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有力推动来自舆论和社会的监督, 更有利于推动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的落实。如社会公众在了解到经济责任审计信息事前披露的审计项目以及事中审计项目的进展, 公众便可以较为积极地参与到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 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线索或证据, 帮助审计人员有效地把握审计重点, 大幅度地提升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而事后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予以公示, 将移交司法、检察机关的案件予以公开, 以让社会公众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成果, 有利于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蔡春、陈晓媛:《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理论依据》, 《中国审计》2005年第3期。

篇4:县区长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简述

一、县区经济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

主要审计县区长任职期间是否促进了县区经济发展,是否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的合理增长。

1.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以及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推动和管理情况及其效果。

2.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社会发展水平指标及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的完成情况。

3.市委、市政府规定的目标及完成情况,本级党委、人大确定的目标及完成情况。

通过对以上指标的比较与分析,科学评价县区长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二、县区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主要审计县区长任职期间决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并取得相应成效。

1.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包括审计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规定情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关情况;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上级党委、政府及本级党委关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情况;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是否及时,是否与上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2.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项目的研究决策及建设管理等情况。审计决策程序是否合规,有无擅自决策、决策失误、越权审批、违规审批情况;有无项目效益低下、资金严重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其他违法违规问题。关注政府投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项目安排情况,审计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对新开工项目的管理规定,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等问题。

3.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决策情况。审计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决策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违规审批情况,是否存在明显低估资产价值、低价出售转让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改制重组的经济社会效益如何。

4.其他重大经济决策情况。除上述内容外,各审计组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实际,关注其他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三、县区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土地等自然资源、环保的各项政策和社会发展事项的推动和管理情况及效果

关注县区长任职期间重点项目的制度建设和财政投入情况,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1.土地管理情况。审计县区政府出台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方面的政策措施,有无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问题;完成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情况,以及土地总体规划贯彻落实情况;相关土地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具体为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情况、征地补偿安置情况和违规用地情况。

2.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关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绩效、国有权益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审计政府性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及管理制度;审查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及收益管理情况,审查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使用中是否存在严重流失问题。

3.环境保护情况。审计县区政府是否制定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政策措施,出台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是否与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相一致,县区长任职期间该行政区域总体环境生态变化情况,有关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该区域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的环评情况。

4.民生改善情况。审计住房、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关系民生的重点支出规模和占比,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是否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财政补助部分是否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5.新农村建设情况。审计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农民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和电网等重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农民负担情况,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情况等。

四、县区经济活动中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财经政策情况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1.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情况。关注“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体制的改革情况;关注财税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运行情况,推动建立统一完整的政府预算。

2.财税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审计执行税收征管法规政策情况,是否存在违规自定政策、个案审批违规减免税,违规或变相实行财政收入返还或财政补贴,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继续执行税收优惠,开发区、各类园区等自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减免税等问题;是否存在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是否存在违规自立收费项目,自行提高收费标准等问题。

3.财政收支的合法合规和真实完整情况。关注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主要审计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基金收入等是否真实完整,有无虚收、空转等人为调节各项收入进度和规模、比重问题,有无截留上级收入的问题等,超收收入分配使用是否科学、合规;审计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是否合规,财政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和真实完整。

4.财政大额资金管理情况。主要审计使用财政资金时,是否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大额财政资金安排使用是否严格执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是否违规支配财政大额资金给民营企业使用,财政资金存放是否存在人情操作,资金是否安全。

5.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主要关注政府性债务的举借、管理、使用、偿还和风险管控情况,审计在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方面的工作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关注财政的可持续性,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跟踪存量债务的潜在风险及化解情况,监督新增债务的举借和使用,防止形成新的浪费和风险。

五、县区长分管的部门的管理情况

对直接分管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公款支出和公款消费情况,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红包治理、办公用房清理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情况,以及依照宪法、审计法规定分管审计工作情况。

六、县区机构编制管理情况

以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依据,关注内容主要是:机构设置情况,是否按照机构限额或者有关规定设置机构,机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编制和领导职数使用情况,是否在核定的编制内配备人员,是否按规定的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有关规定执行情况,是否遵守机构编制纪律规定,是否存在擅自设立机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违纪违规问题;上级巡视组等提出的清理超编人员机构的清理情况,是否存在清理不到位的情况。

七、县区长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和个人廉洁从政情况

重点审计预防、预警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关注有无在土地出让、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财政大额资金安排使用、政府补贴或扶持项目、政府采购中个人出面干预市场活动等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关注其在住房、用车、出国方面遵守廉政纪律情况。对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的反映其经济问题的举报事项和线索进行重点核查。

八、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主要检查或者了解以下事项:执行审计机关做出的处理处罚决定情况;对审计机关要求自行纠正事项采取措施的情况;根据审计机关的审计建议采取措施的情况;对审计机关移送处理事项采取措施的情况。

篇5:县强化经济责任审计

近两年来,我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上级审计机关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我县“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质

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在加强对干部的审计监督,促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审计项目完成情况

近两来,共安排并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22个(正在征求意见单位2个)。其中:县直党政机关13个,乡镇5个,企事业单位4个。被审计对象中,正科级领导干部20人,副科级2人。共查出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单位违纪违规金额1118万元,有问题资金142万元,直接收缴县财政31.5万元,追回被挤占挪用的资金112万元。根据被审计对象应承担责任,对其做出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针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40条。上报审计结果报告20篇,领导批示达10篇次;发出审计信息6条,被上级审计机关和县委县政府采用5条,被审计单位采用5条。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根据县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安排和县委组织部委托,2006年以来对县委组织部XXX、县委办公室主任XXX、县委XX部长XX、县XX局局长XX、XX乡乡长XX、XX镇镇长XX、XX局局长XX、等19位同志进行了离任审计;对县XX局局长XX、XX局局长XX等3位同志任进行了任中济责任审计。延伸审计了被审计领导管辖的部分单位。从审计结果看,虽未发现这些同志个人有侵占国家资财的行为,但存在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XX乡、XX局等单位滞留、挪用专项资金计56.45万元。其中:XX乡42.41万元,XX局2.04万元.

(二)XX镇2004年收到土地出让金2.36万元,矿补资金107.40万元,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

(三)县XXX局:

1、对重大项目投资可行性论证不足。2003年该局对外投资53.22万元,虽是经局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但因环评未获通过,项目最终流产,该局投入后无一笔收益,可能造成损失。

2、2003年—2004年无依据收“取培训”及“会议费”7.45万元,违反了国务院《关于治理乱收费的规定》。

(四)县XX局:

1、XX基金征收不力,2003年—2005年仅征收4.96万元(2005年分文未征),其征收标准和范围与安徽省物价局皖价[2005]275号文件和市政府XX号令要求相差甚远,属失职行为。

2、网络公告费收入2.02万元不入会计账,直接发放给职工。

3、丢失盖有县XX局公章的《安徽省行政事业性收款收据》共5本,一直未作任何有效的遗失申明。

4、无依据向县XX局收取“顾问费”2万元。

(五)XX局少数下属单位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XX局2005年试卷印刷费1.38万元未缴入财政专户;XX中学将2005年收取学生的书本费、杂费9.85万元坐支,至审计之日尚未入帐等。

(六)县XX局审计挤占挪用保证金且管理不够规范。发现98XX科从取保证金中借出2万元用于所买车,2002年该科动用2万元买车并且动用2.1万元以个人名义定期储蓄,保证金无明细账且部分案卷缺少银行缴款原始凭证。

(七)少数单位存在不合规发票及白条列支问题。XX乡政府部门2003年至2005年不合规或白条列支金额达30多万元;县XX局2002年6月至2005年底,不合规票据列支金额20多万元;县XX局及其下属也有类似现象。

此外,被审计单位普遍存在财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的现象。

对上述问题,对被审计对象应承担的责任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界定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分别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对违纪问题依法作出了审计处理决定。截止目前上述各单位整改工作已基本到位。

三、几点做法

篇6:县强化经济责任审计

近年来,津市市狠抓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积极运用审计成果,在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强化干部监督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以来,共对75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审计结果,提拔重用13人,降职使用4人,免职3人,另有1人被立案查处。具体做法是:

一、打基础,强力营造审计监督氛围

1、领导重视亲自抓。我市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市委分管党群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为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审计局、监察局、人事局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部署和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均由市委组织部发文下达。同时,对重点单位的审计,领导小组领导亲自带队进点,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集体研究解决。

2、成立了专门机构和队伍。一方面,强配了专职审计队伍。专门设立了领导干部任期了经济责任审计室,配备了6名业务精、工作能力强的专业精干人员。另一方面,各乡镇、街道和归口部门都配齐了兼职审计力量。建立审计项目包干责任制,并与考核奖惩挂钩,从而加大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推行力度。

3、完善了审计监督机制。一是建立了组织部、纪委、检察院、审计局、人事局等相关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协调部门间的相关工作。二是实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通报。在适当的范围内公布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成绩与问题,并将审计结果纳入干部任职公示内容。三是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分析会审制度。定期聘请专家为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及相关单位领导上课,讲解分析当年有代表性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并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会审。

二、强措施,全力保障审计监督质量

1、规范操作,重点明确。一是整体联动开展审计。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强了组织、纪检、审计等部门的联系,相互协助。同时,加强审计力量内部的整体联动。遇市委调整干部时,审计专兼职人员全力以赴,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确保领导干部及时到任。二是结合实际制订了经济责任审计指标客观评价体系。从被审计对象任期内收支实现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遵守廉政纪律情况、执行财经纪律情况五大方面进行严格考核和准确评价。三是突出了审计重点。做到“三必审”:一是群众反映较大的领导干部必审;二是在一个单位工作三年以上,没有进行过经济责任审计的必审;三是工作异动的领导干部必审。

2、创新审计监督办法。一是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全程公示。审计前,将被审计对象的姓名、单位、职务及审计内容等情况通过张榜公布、电视公告等形式公示。审计后,将审计结果和 审计成果运用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强化对审计成果运用的监督。二是实施复合审计监督。不仅查处存在的问题,而且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内部管理。近两年,在对各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共提出合理建议90多条。三是实施跟踪审计监督。对审计中发现的违规问题,不论大小,均由组织部对被审单位或个人下发整改通知书,定期复审,复审仍不合格者,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一把手”的责任。去年以来,共发出《经济责任审计整改通知书》12份,复审全部合格,有效落实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后续管理。

3、对干部任用实行全程审计监督。一是领导干部上任不接糊涂班。抓好任职前审计,使新任领导对单位经济、财务情况心中有数,对以前存在的问题大力整改。二是搞好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警醒领导干部在任不做糊涂官。每年通过安排一定数量的任中审计,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时履行经济责任的监督,对所存在的 问题及时整改。三是严把离任审计关,确保领导干部离任不交糊涂帐。坚持先审后离,并把离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离任公示的重要内容,为正确任用干部提供依据。

三、抓深化,强化审计成果运用

1、服务干部监督管理。一是建立了“五费”档案。对在职已审计的党政“一把手”报销列支的手机话费、个人所得和单位列支的接待费等登记在册,便于今后审计时对比分析。二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出台了《津市市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津市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度,其中,《审计成果运用办法》被《中国审计报》刊载并推介。三是加强审计结果的综合利用。把审计情况载入干部考察、考核材料,建立政绩和廉政档案。运用审计成果,教育、警醒干部。

2、规范领导干部行为。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推行了多项针对性措施。一是实施会计委 派。2次面向全市公开招考委派会计,对市属28家重要单位的会计实行了委派。市委组织部聘请委派会计为特约监督员,对“一把手”实行财务监督。实施委派会计制度以来,全市各单位的财务“白条”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二是坚持财务联签。推行了“三元三审”财务联签制,即变“一把手”签字报销为分管副职审批、“一把手”审核、委派会计监督审定,确保每笔报销单据真实合法。三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实行“三公”。即对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公开承诺、对存在的问题公开整改措施、对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公开评议,从而约束并规范了领导干部行为。

篇7:县强化经济责任审计

第九期(总第321期)道真自治县审计局签发人:张旺2014年4月14日

道真县召开联席会议 全面部署2014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近日,道真县召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总结回顾了2013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并对2014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重大事项的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协助审计结果的落实,更加注重审计结果在干部管理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运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1-

二是要牢固树立“执审为民”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将关乎民生和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评价和考量被审计领导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公权力的正确行使。

三是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中,切实关注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市委十二项规定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贯彻执行情况,加大对“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的审计监督。同时,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从机制、体制和制度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被审计单位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篇8:县强化经济责任审计

一、对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解和认识

(一) 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以财政决算审计为基础的, 是财政决算审计的深化

通过对下级财政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 来衡量评价县 (市) 长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 是县 (市) 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鲜明特点, 也是县 (市) 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切入点。要注意两者的有机结合, 围绕财政性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 在财政决算审计的基础上来评价分析县 (市) 长的经济责任和管理能力, 实现审计资源的共享;同时又注意两者的区别, 一方面是要结合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扩大财政决算审计的覆盖面, 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大投资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 深入揭示深层次问题。

(二) 要围绕县 (市) 长“三权”确定审计重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 县 (市) 长是当地政府最高行政首长, 与经济工作相关的权力主要有“三权”, 即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 是地方财政预算执行的第一责任人。因此, 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侧重于其任职期间财政预算执行和经济决策情况的审计, 并按财政性资金的走向延伸审计有关部门, 以综合反映县 (市) 长经济工作方面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避免重大事项脱离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视野。

(三) 审计具有综合性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直接对象是县 (市) 长, 这是经济责任审计区别于其他类型审计的重要特点。其他审计都是对财务报表、经营管理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和鉴证, 而不是直接针对领导人员个人。同时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又具有综合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要评价县 (市) 长个人责任, 财务收支及报表审计就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审计职能必须向管理领域延伸。因此, 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涉及县域经济的各个领域, 但又不能泛泛审计。

(四) 审计具有较高风险性

一是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期限较长、审计内容多、审计跨度大, 审计工作量和难度会相应增加。二是涉及范围广。包括涉及审计单位多和涉及专业知识多。一些内容超越审计专业知识。如:党政领导干部主要责任目标涉及17大项, 48小项指标, 许多指标都超越审计专业知识, 具有较高风险性。

二、主要做法

(一) 审计前精心准备, 实施审计中及时调整审计方案

按照国家审计署下发的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要求, 审计组应按照以下思路, 在审计前精心准备, 进行细致的审前调查, 调阅、参考其他经济责任审计资料和财政决算审计资料, 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通过对县 (市) 长工作职责和述职报告的分析, 确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思路, 即以财政性资金收支管用运营情况为主线, 展开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实施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从有关内控制度和财政性化指标等方面, 对县长任期经济责任进行总体评价;围绕县 (市) 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 确定审计重点、审计延伸单位;从财政收入征管体制、重点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机制、财政性资金支出的监管机制、财政性资金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建立、执行情况入手, 反映县 (市) 长经济管理能力和经济责任;分析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投入增长率、财政负债率、全社会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社会保障资金足额发放率和征收率等指标, 对县 (市) 长领导经济工作的业绩做出评价。主要审计和延伸的单位有财政局、地税局及教育和卫生等单位。由于审计和延伸的单位与县 (市) 本级财政预、决算和重大经济决策占有较大比重, 这样才能确保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评价客观公正。实践证明, 这个工作思路符合实际, 抓住了县 (市) 长经济责任的关键。

(二) 将审计任务分解, 降低审计风险

根据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多, 评价的范围广特点, 在审计实施前应将审计内容进行了分解, 使审计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具体办法是: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结论和成果;利用上级党政机关的认定结果;由被审计单位提供一些材料, 由审计组负责审查。

(三) 审计中重视查处地方政府擅自制定政策等宏观问题

1. 注意查处地方政府擅自制定政策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地方财政在履行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三大职能过程中, 财政预算内外收支中经常会出现损国家、利地方的经济活动。因此, 审计不仅仅要着眼于查处财政预算收支中的违规乱纪问题, 更要着眼于地方政府、财税部门执行国家既定的大政方针、财政经济政策的情况。重点监督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财政方针、政策情况, 正确处理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保证国家统一政令的畅通。

2. 审计中将政府重大决策的合规合法性放到重要位置, 下大力气抓实、抓好。

通过审计查出以下问题:一是违反规定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违反规定先征后返土地出让金。二是超越权限制定“一费制”政策问题。该县人民政府为减轻企业负担, 制定“一费制”政策, 即对缴纳税金5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的防洪保安费、排污费、物价调节基金等收费项目实行企业年初申报, 领导小组审批, 企业定时上缴, 财政部门统一收缴分户划拨的办法。违反了“未经财政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同级价格主管部批准, 行政机关不得变更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改变收费对象、减 (免、缓) 征收费收入” (《财政部关于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审批管理行政许可收费的通知》) 规定, 少征各项规费问题。三是无财政预算拨款用于党政办公中心等问题。

3. 注意抓住地方经济利益的驱动问题。

查出混淆省级、市级、县级收入级次, 少缴省级、市级收入等问题。

(四) 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优势,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在审计前应做好精心准备, 审前数据一次转换成功, 审计中多次解决疑难问题, 确保计算机辅助审计顺利进行。

三、体会

(一) 提高认识是搞好县 (市) 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键

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以财政决算审计为基础的, 是财政决算审计的深化。要围绕县长的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及监督权以及财政性资金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确定审计重点。

(二) 抓重点是搞好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根本

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范围广、内容多, 时间延续很长, 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只有紧紧抓住县 (市) 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突出重点, 抓好重点, 才能起到较好的审计效果:

1. 审计单位选择要抓重点。

要紧紧抓住重要的部门, 单位进行审计, 对这些单位要加大审计的力度, 扩大审计的影响力。

2. 审计内容要抓重点。

重点监督县 (市) 政府及财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财政方针、政策情况, 正确处理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保证国家统一政令的畅通。

3. 审计评价要抓重点。

注重审计内容与审主评价的一致性, 没有审计过或者没有审计记录资料的不做评价, 评价采取写实的方法, 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恰如其分。

(三) 利用计算机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

由于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具有综合性, 涉及县域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又不能泛泛审计, 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同时, 不断完善审计方法是搞好县 (市)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和保证。

1. 严格审计程序。在审计全过程都严格按审计程序进行审计。

2. 实行“双向承诺制”。

被审计单位要以书面形式向审计机关承诺提供的会计资料、会计账户等的真实完整性作出承诺, 审计小组也要向被审计单位作出审计纪律、审计原则等方面的承诺。

3. 审计实施中要处理好全面审查与抽查的关系。

根据不同单位的情况, 有的采取抽查, 有的必须全面审查。

4. 避免审计风险, 注意划清几个界限。

篇9: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控制效果的分析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途径

领导干部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规划以及财政资金的运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个人决定可以干扰到财政资金的管理以及分配,所以需要对领导干部进行严格的经济责任审计,确保其廉洁奉公。对领导干部在任期间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其业绩以及工作状态的一个总结,审计结果关系到干部的政途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秩序,所以要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控制效果,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审前调查工作不充分

为了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做好充足的审前调查工作,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依据。但是在审计工作操作的过程中,审前调查工作不够充分,审计方案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在内容与证据方面不够全面,审计报告的撰写不规范,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审前调查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由于审前调查不够充分,所以在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层层阻碍,导致审计工作控制效果不高,无法真正发挥审计工作的效力。

2.经济责任审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体系建设,法律法规的约束力较弱,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科学的评估,由此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关制度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制度的建立是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在制度的约束下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但是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经济责任审计控制效果明显下降。

3.经济责任审计控制手段比较落后

现阶段,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控制手段主要为督导复核与内部互查两种,在理论上来讲,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能,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控制效果。但是由于我国审计单位的力量比较薄弱,在人员调配方面比较紧张,所以在进行督导复核时比较困难,难以进行深入的审计,只能是以书面的形式来完成,由此导致督导复核流于形式。在内部互查工作中,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有些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牵连,所以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就会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审计质量无法保证,最终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控制效果。

4.缺乏对权力的控制力度

经济责任审查的目的就是确保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廉洁奉公,从而保证经济秩序的合理运行,而领导干部自身具有很大的权力,对于经济发展规划以及资金的运行可以做出决定性的引导,从而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的控制效果。在实际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无法受到人民群众的权利制衡,所以就导致权力被无边的放大,在制定经济发展决策时就会失去原有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控制效果。

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控制效果的措施

1.实行审计全过程控制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控制效果,首先要实行审计全过程控制,将审计工作贯穿于企事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审计工作的准备、实施、终结和后续阶段都要进行控制。在审前调查阶段,分析整理审前调查资料,保证审前调查报告的精确性。同时,要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强化底稿的复核,保证审计底稿的完整性,审计证据也要完整。严格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提高审计工作的控制效果。

2.建立完善的审计控制制度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意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审计质量的具体要求,不断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在此基础上,要实行经济责任审计考核制度,实事求是地评估和考核审计项目,将审计工作落实到实处。此外,需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问题追究到个人,做到有错必纠,是一种质量责任手段。

3.改善审计控制方法

除了传统的分级督导复核和内部互查方式,企事业单位要采取质量环节控制法和区域控制法。其中,经济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法是指将审计工作全过程划分为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发布和总结经验这五个环节,经过这些环节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经济审计责任控制的质量。审计的区域控制法,是指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审计控制方法,全面监督和检查审计工作,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4.以权利控制权力

为了有效的控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的权利,在领导干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具有保障自身权益的权利,可以对领导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凡是有损人民自身权益的行为,都可以利用发挥自身的权利,以此来制约领导干部的权力,这是对领导干部腐败现象进行约束的有效途径。在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控制机制时,需要正确运用人民手中的权利,以此来制衡领导干部的权力,由此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控制效果,应该实行审计全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审计控制制度,改善经济责任审计控制的方法,对权力形成制衡关系,从而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晔.浅析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应关注的重点环节[J].财经界(学术版),2013.

[2]李海东.分析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的系统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

上一篇:黑盒测试实验报告下一篇:大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