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2022-07-05

第一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机关通过对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任职期间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后,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对其应负的经济责任作出的结论性评语。它是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计结果利用机构和部门的重要参考依据。因为评价归根到底就是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下结论。因此要写好审计评价,必须把握好审计评价的内容、范围和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财政财务收支管理、执行财经法规和经济政策等情况进行的审计,同时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的审计。按此审计内容,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财政财务收支和主要经济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重大经济决策的合理合法性,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经济政策情况,经济管理和内控制度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情况等。

审计评价的范围,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应当满足以下要求:一是符合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审计评价的一般要求,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应满足经济责任审计自身的合理要求,二是要符合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内容的要求。 审计评价的原则是依法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因此,审计评价既要肯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职责、财政财务收支及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也要指出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存在的问题,并分清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有的经济责任。经济责任的界定,是依据审计查证的问题,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有的经济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经济责任是当事人应当承担或履行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或义务。

怎样区分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也是审计人员应把握的重要环节。在被审计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有关经济活动,由于执行被审计领导干部认同或批准的决定、规定和制度;或直接经办,直接签署意见、直接签字报销;或被明确告知又无反对意见的事项形成的经济责任,都应确认为直接经济责任。对于非直接决策或直接经管的经济行为,应确认为负有主管责任(或领导责任)。属分管人员经办,被审计对象不清楚,又不属集体决策定案的事情造成的损失,被审计对象只负主管责任,不负直接责任。比如分管财务的负责人批准将款汇出,结果具体办事人员私自用公款炒股票、搞其他非法活动,该领导干部只负主管责任。如果是领导干部点头批准(有足以证明其知晓的资料)造成的损失则属直接责任。在评价分析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时,应注意既要防止单位推诿扯皮、推卸责任,又要防止无人承担责任。在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报告中对所查证的问题要依据重要性原则,对认为重点、重大、重要问题都要注意将责任认定清楚,无论是直接责任还是主管责任都应定位到责任人。

在审计评价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审计评价应当紧紧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

(二)审计事项应当在审计事项范围内进行,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

(三)审计评价要依据审计报告所列的事实进行,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

(四)审计评价要依据重要性原则进行,对一般性问题可不作评价;

(五)审计评价既要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问题,又要反映其相关业绩,审计评价要避免相互矛盾;

(六)审计评价要注意用语规范,表意明确。如,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评价用语主要有:财务收支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经济活动合规合法、基本合规合法、不合规合法;内控制度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任期内国有资产增值幅度大、小、没有增值或减值;资产负债率高、低、资不抵债;经济效益好、较好、差;对某些问题该领导干部应负直接责任、主管责任(或领导责任)、一般责任;履行经济职责较好、未履行、失职等等。总的要求是,用语表述要与客观事实相一致,表意清楚易懂。 审计评价的一个典型事例。

《关于××县原县长××同志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报告》的审计评价部分: ××同志任县长期间,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政策,积极推进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实行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其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四年来,××同志在管理财政、经济工作中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一是财政收入稳定,可用财力逐年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20xx年比1997年分别增长9.7%和12.8%,基本完成了与市政府签订的目标任务。可用财力20xx年比1997年增幅达6%。二是消化了政府债务。任职期初政府举债规模为12 847万元,至20xx年末政府债务为9 582万元,消化了前期债务3 265万元,并偿还了全县 职工集资款418万元。三是基本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

第二篇:浅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浅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谢婷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之一,是审计机关或其他审计机构通过对企业领导人任职期间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对其所在单位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情况和按其职务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而作出的结论性评语。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 是特指审计机关或其他审计机构, 接受有关部门的委托,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以及领导干部本人对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 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借以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情况的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中办、国办于1999 年5 月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标志着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正式纳入了国家审计范围,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迈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新台阶。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的提高, 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经济体制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一、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定义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是审计机关或其他审计机构通过对企业领导人任职期间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对其所在单位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情况和按其职务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而作出的结论性评语。

二、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主体及其特点

审计评价的主体是审计机关或其他审计机构, 即审计机关或其他审计机构代表政府(或所有者) 通过一些特定指标考核, 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评价。它是一个相对较为独立的层次,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审计评价主体就是审计机关或其他审计机构代表所有者( 委托经营者进行经营和管理的委托人) 对企业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二是审计评价是评价管理人( 经营者) 在经营期间的价值增量, 是相对价值;三是审计评价是评价经营者是否达到了委托人期望目标, 或达到水平怎样及其原因和责任。

1

浅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三、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以获取的会计信息资料、经济数据资料和经济活动情况真实可靠为前提的。对真实的数据资料分析评价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否则也难以做到客观公正。根据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公正评价的要求, 应坚持以下几项评价原则:。

1 . 坚持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为限定范围的评价原则

根据《审计法》、《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监督只能限于经济领域, 主要是财政收支、财务收支、重大经济决策和其他经济活动事项, 而对于非经济活动事项和问题不审计、不评价。另外, 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现或接到群众举报的一些非经济方面问题, 对于此类问题审计组一般不应介入核查, 更不去评价, 做到依法行使监督权, 不越权不越位。

2 . 坚持以审计认定的事实数据资料为对象的评价原则

根据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手段, 如对一些特殊的经济事项、数据资料和高新设备等不能给予确切的核证和认定, 就应说明情况, 不予评价, 以回避审计风险。

3 . 坚持以经济责任为主的评价原则

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界定和认定其所在部门、单位和地区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事项和个人经济行为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因此, 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时, 首先应界定哪些经济活动事项是其行使权力和个人经济行为所作用和影响的, 对于被审计领导干部没有关系的经济活动事项一般不予评价, 即使是需要向有关部门反映的和需要处罚的违纪违规问题, 如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无关, 也不要在审计结果报告中进行评价。

4 . 坚持以量化政绩为特点的评价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行, 弥补了干部管理监督部门不能全面了解领导干部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情况和不能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缺陷。审计机关提供的审计结果报告, 逐渐成为干部管理监督部门评价和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 在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 必须以数据资料事实证据来量化政绩, 否则就无法被采用, 更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 . 坚持区分现任责任与历史的评价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在评价时, 必然要遇到被审计领导干部与前任领导干部交叉的经济问

2

浅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题, 哪些应当由上任领导干部负责任, 哪些经济事项和经济活动应由被审计领导干部负责, 在界定清楚之后进行评价。

6 . 坚持区分主观责任与客观因素影响的评价原则

一个部门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首要因素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努力程度, 但由于一定时期或某一方面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 往往投入与收益是不一致的, 因此在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 要分清主观责任与客观因素影响的界限。一是正确处理实现经济效益与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关系; 二是正确评价合理与合法的关系; 三是正确处理失职、渎职与改革探索失误的关系; 四是划清主观有意违纪违规与政策界限不清的关系; 五是划清个人决策失误与上级、部门行政干预的关系, 不盲目评价。

7 . 坚持以任期目标为参照依据的评价原则

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指标, 一是上级党委和政府编制的计划经济指标; 二是本级党委和政府、单位集体研究制定的经济目标, 包括经济指标和需要解决的经济事项以及领导干部在就任之初所承诺达到的经济指标和要完成的经济事项。在评价时应将这些经济指标和计划目标作为参照依据, 看完成程度如何。

8 . 坚持区分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的评价原则

一个部门、单位和地区的主要领导干部应对所管理、管辖的单位和地区的经济工作负全面责任, 但实际行使权力时也有直接与间接问题, 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在政绩认定和处理上是不相同的。因此, 在评价领导干部政绩时不能一概而论, 一定要分清直接经济责任与主管经济责任。

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一般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评价法和评分评价法两种。前者属于定性评价的方法, 后者属于定量评价的方法。在整体审计评价实践工作中, 要将比较分析法和评分法有机结合,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这样才能使审计评价既全面完整, 又具有针对性, 避免评价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1、比较分析评价法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 定性评价是最基本的, 每一个审计项目都不能缺少, 比较分析评价法就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比较分析评价法, 就是根据审计所查明的结果, 对照审计标准进行衡量, 然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推出评定意见的方法。如果说对某单位的年终财务计算进行审计, 发现该单位虚增资产价值, 并导致利润和权益数额的虚增, 而且金额很大, 根据这一结果, 可以做出评判, 该单位财务核算有违反财务制度

3

浅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的行为; 同样,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 如果发现被审计领导人员的个人责任导致国有资产遭受损失, 或者被审计领导干部存在个人问题, 贪污腐败, 挥霍浪费, 则可以判定, 该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未得到很好的履行。搞好比较分析的关键是要注意以下两点。即审计证据的综合和审计标准的恰当应用。审计证据的综合, 要将具有个别证明力的审计证据进行分类, 归纳和整理, 形成综合的证明资料, 在综合审计证据时, 要特别注意对互为矛盾审计证据的分析判断; 审计标准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标准运用不当, 就无法体现审计评价的公正性, 要提高审计标准应用的恰当性, 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

2、评分评价法

评分评价法, 是指为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领导干部、领导人员设置考核指标体系, 根据被审计对象得分的多少来评定经济活动状况和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评价方法。评分评价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方法, 在定性基础上展开定量分析, 可以增强审计结论的说服力。运用评分评价法应依照以下基本步骤: 第一步, 将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领导干部、领导人员的各项活动和责任, 按照审计内容与目的的要求, 归纳出相应的考核指标; 第二步, 规定每项指标的得分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 各指标的得分, 应根据项目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难易程度确定; 第三步, 确定分数段, 对每一个单位, 根据得分的多少划分为五个等级进行评定: 即很好、良好、一般、较差、很差五个等级, 得分在90 以上的单位为很好, 80 分~89 分为良好, 70 分~79 分为一般, 60 分~69 分为较差, 60 分以下为很差; 第四步, 根据审计结果打分, 并确定最后得分; 第五步, 根据累积得分作出评价, 如综合评分结果为85 分或85 分以上, 则评定被审计对象的情况良好。

五、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论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问题, 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党委、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 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之一。一般情况下, 审计评价应当尽可能采取描述审计结果的方式进行, 既要大胆披露被审计单位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 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 又要全面肯定被审计责任人所在单位取得的成绩。具体来讲, 一是审计评价在审计事项范围内, 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职责进行评价; 审计评价以审计认定的具体的事实和数据进行评价。二是在综合看待工作整体情况的基础上, 如实指出执行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 从而使审计评价既反映了审计的总体面貌, 又容易被审计责任人接受, 也便于审计成果的运用, 使组织部门尽可能全面地看待和考察干部。三是审计什么评什么, 对未涉及的审计内容不予评价, 规避审计风险。

4

浅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参考文献:

[1]郭永久:《法定代表人任期业绩审计》, 北京, 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6 [2]李凤鸣:《经济责任审计》,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3]审计署:《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4]柏继民:《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北京, 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9。 [5]吴振广:《经济责任审计与业绩综合评价》, 北京, 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1 [6]黄逆国: 《经济责任审计指南》, 北京, 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9

5

第三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研究

摘 要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是指运用百分量化打分的方法,考核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不同档次、客观公正、直观明了的审计综合评价结论。

众所周知,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产生矛盾的焦点。凡是参加过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人员,无不深刻体验到经济责任评价的敏感性和复杂性。无疑,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实现审计评价的科学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克服过去审计评价中存在的评价结论含糊不清、缺乏科学性的弊端。

从另一个角度讲,没有科学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公正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就无从谈起。河南省辉县市审计局自2002年以来,采取百分量化评价的做法,根据评价内容分项确定分数,依据审计结果确定得分,按照得分多少按优秀、良好、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进行审计综合评价,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课题的研究人员将辉县市的初步做法分别在《中州审计》、《中国审计报》上介绍后,受到许多读者的关注,我省的一些审计机关还组织有关人员前往辉县市考察学习。辉县市审计局在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辉县市于2004年底被审计署、监察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评为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单位。

本课题组结合该局的做法,通过进一步调研、论证,将被审计对象分为“四个类别”,即企业领导人员、部门(含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乡镇(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县市长,组织审计理论工作者、专家、审计人员,分别对每一类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指标分值设置,进行了较为深入、广泛的研究。

本课题报告主要包括序言(课题背景)、意义、原则、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分值、结束语等5个部分,计28000多字。

关键词: 经济责任 审计 评价 科学 研究

意 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有助于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科学化

一位哲人说过,一门科学,如果不能量化就称不上成熟;一项工作,如果不能量化,也就谈不上科学。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作为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难点、焦点,如果能够在科学化方面有所创新,取得突破,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其实,审计评价量化计分的这种做法,类似于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尽管自1977年恢复高考20多年来,对高考制度要求改革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目前我国最公平、最科学的制度就是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用分数“说话”的高考制度。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有助于为当地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学、直观、明了的决策参考依据

如果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能做到科学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公正就无从谈起。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如果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不能够为党委、政府正确使用干部提供科学、直观、明了的决策参考依据,经济责任审计就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甚至会失去其本来意义。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

只有科学地进行审计评价,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评价意见,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

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有助于营造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通过量化政绩,可以使领导干部履行任期经济责任的情况直观、明了地反映出来,有助于促进领导干部以作为求地位,对浮夸虚报、“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等弄虚作假行为起到遏制作用;同时,能促进干部廉洁自律,自觉遵守财经法纪,从而在全社会营造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原 则

一、重要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审计评价要有所侧重,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的重点的、关键性问题,如对性质严重、情节恶劣和数额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经济活动事项,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失误或损失浪费等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应作出重点评价,在设置评价指标和分值时予以重点考虑。

二、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评价时,屏弃个人好恶,杜绝感情用事,以审计的事实为依据,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不附加任何主观成分,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审计评价。

三、谨慎性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持有稳健、谨慎态度,应做到“四不评价”:审计评价应紧紧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不相关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应在审计范围内进行,审计未涉及或者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应根据审计查明的事实进行,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应按照审计准则和财经法规进行,责任不清或者没有评价依据的事项不评价。同时,评价用语一定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令人难以理解和容易产生歧义的语句,切忌粉饰性语言。

四、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各项经济责任,应分别根据其重要性,科学地设置一套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并通过量化考核,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科学的审计评价结论。

五、历史性原则

历史性的问题必须放在历史的环境和条件下去认识,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认定和评价,也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经济环境和历史条件。否则,审计评价结论就失去了客观性、公正性,更谈不上科学性。历史性原则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划分“四个界限”:现任领导责任和前任领导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故意违纪责任和行政干预违纪责任、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

六、统一性原则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一是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要统一,坚持采用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或全行业统一标准,同时注意对同一类型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同一类型的经济事项、问题,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审计评价;二是审计评价的范围、内容和审计的职责必须统一;三是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要统一,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局进行审计评价。

基本要求

一、根据国家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和评价

审计准则是规范审计工作行为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基本尺度。实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的前提所依据的数据和资料是真实的、全面的、可靠的,而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是确保审计质量和审计评价所依据的数据、资料真实、可靠的关键。

二、科学设置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和分值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的核心是科学、合理地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的分值。但是,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不同,审计评价指标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概而论。为此,应结合被审计对象的不同,分别按“四个类别”,即部门(含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企业领导人员、党政领导干部、乡镇及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县市长,科学合理地设置评价指标及其分值。

三、集体打分,确保评价结论客观公正

为慎重起见,在对被审计对象进行打分时,应召开由审计机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及审计组全体成员参加的审计业务会议,首先由审计组长汇报审计情况,提出对每项审计评价指标扣分、加分的初步意见,然后会议成员各自发表意见,最后集体打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以保证审计评价结论的公正性、公允性和科学性,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

四、依据得分多少划分档次,进行审计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按百分制进行考核,根据评价内容分项确定分数,依据审计结果确定得分,按照得分多少分优秀、良好、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进行综合评价: 90分 (含90分)以上的,为优秀; 80分(含80分)至89分的,为良好; 60分(含60分)至79分的,为基本称职; 60分以下的,为不称职。

审计综合评价结论一般表述为:经审计,我们认为,XXX同志在XXX年XX月至XX年XX月担任XX职务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综合评价档次为优秀(或良好,或基本称职,或不称职)。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如果经审计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不论得分多少均评价为不称职。经济责任审计中如果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应当给予党政纪处分的,建议由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评价内容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两办”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规定,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分为两类:一是主管责任,二是直接责任。为此,在设置评价指标及其分值时,对每一项指标分值的设定应以领导干部所承担的主管责任(包括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为基础进行设定,同时对其所承担的直接责任事项进行加分或者扣分,对特殊问题作出特别规定。比如,被审计对象或其所在单位因违反财经法规受到财政、税务、审计、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处理处罚,执行处理处罚决定不到位的,或者提供的账目不齐全,从其所得总分中酌情扣分;领导干部个人在廉洁自律方面或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均评价为不称职。

限于篇幅,仅将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具体内容和计分办法介绍如下,乡(镇)、部门、县市长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具体内容和计分办法从略。

第一类别 企业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值

企业领导干部(包括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审计评价的具体内容有8项,总分为100分:

一、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情况(20分) 1.企业资产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1-3分; 2.企业资产不合法、不合规的,扣1-2分; 3.企业负债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l-3分; 4.企业负债不合法、不合规的,扣1-2分; 5.企业收入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l-2分; 6.企业收入不合法、不合规的,扣1-2分; 7.企业成本费用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l-3分; 8.应缴纳的各项税金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1-3分。

二、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15分) 1.内控制度基本健全、不健全的,扣1-2分; 2.未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账、卡的,扣1-2分;

3.有自行处置资产、因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浪费的,扣1-5分; 4.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扣1-6分; 5.任期内企业资产净值增加的,加5-7分。

三、企业对外投资和资产的处置情况(15分)

1.决策程序不合法、不合规,超越职权决策、盲目和个人独断决策,造成损失浪费的,扣1-4分; 2.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基本健全、不健全,项目效益差的,扣1-3分; 3.未经集体研究,处置企业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扣1-3分; 4.有其他违法违纪问题的,扣5分。

四、企业收益分配情况(10分) 1.未按规定进行收益分配的,扣2分;

2.偷漏企业所得税,占全年应纳税额5%以下的,扣3分;占全年应纳税额5%以上的,扣5分。

五、与上述经济活动有关的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10分) 1.内控制度基本健全、不健全的,扣1-2分; 2.内控制度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扣1-8分。

六、企业遵守财经法规情况 (10分)

1.企业违反财经法规受到处理、处罚,负直接责任的,扣1-5分; 2.企业违反财经法规受到处理、处罚,负主管责任的,扣1-3分; 3.企业违反财经法规受到处理、处罚,负领导责任的,扣1-2分。

七、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10分) 1.在公务活动中违反廉政规定的,扣1分;

2.有涉嫌侵占公有资产行为、行贿受贿的,扣1-2分; 3.未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扣1-2分;

4.任职期间利用职权进行信用担保等为自己或他人谋取非法经济利益的,扣1-2分; 5.有其他违法违纪问题的,扣1-3分。

八、任期内各项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10分) 1.经济责任目标未完成的,扣1-6分。其中: 完成任务90%以上不足 100%的,扣 1分;完成任务 80%——89%的,扣 2分;完成任务 79%以下的,扣 3分; 2.完成的经济责任目标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1一2分; 3.完成的经济目标不合法、不合规的,扣1-2分。

说明:以上八项总分100分,对负有主管责任(领导责任或管理责任)的按上述标准扣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按上述标准的2倍扣分。每个分项得分最少为0分,最多得该项满分。

第二类别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值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内容有9项,总分为100分:

一、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结果情况 (15分)(具体项目指标及其分值略,下同。)

二、乡镇本级党委、政府部门和重点单位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15分)

三、资产、负债变化情况(10分)

四、重大专项资金收入支出管理使用情况(10分)

五、重大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使用情况及工程预决算和投资效益情况(10分)

六、农民负担情况(10分)

七、重大经济决策的执行情况(10分)

八、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10分)

九、任期经济目标完成情况(10分) 第三类别 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值

部门(含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内容有8项,总分为100分:

一、预算内资金的管理和收支情况(30分)

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收支情况(15分)

三、专项资金和代政府管理的基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和效益情况(15分)

四、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8分)

五、单位负债情况(7分)

六、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10分)

七、重大经济决策及实施效果情况(10分)

八、任期经济目标完成情况(5分)

第四类别 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值

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内容有6项,总分为100分:

一、任期内内各项经济目标完成情况(20分)

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30分)

三、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15分)

四、内部控制制度(10)

五、重大建设项目决策情况(15分)

六、个人廉洁自律情况(10分)

结束语

总结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特别是审计结果的运用,我们认为不少审计机关、有关部门和审计人员、有关领导同志,在思想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过分夸大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认为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以解决目前领导干部和干部管理监督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可称之为“万能论”;二是完全否认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只不过是走形式、走过场,对解决目前领导干部和干部管理监督中存在的腐败等问题毫无作用,可称之为“无用论”。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首先,要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三个有利于”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二是有利于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三是有利于完善干部考核、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大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的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其次,要清醒地认识经济责任审计“三个不是”的局限性:一是审计认定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不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全部责任,而仅仅是一个领导干部所负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结果不是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全部依据 ,而只是重要参考依据,它不可能取代干部管理部门对一个领导干部的全面考核和监督;三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全部手段,只是一种重要手段 。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任何伟人的诞生,他的第一声啼哭绝不是一首动听的交响乐。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的研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许多实践和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课题仅仅是进行了初步探索,仅仅是提出了一个框架或者说是一个“蓝本”,有一些问题还有待于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加以解决。同时,我们也相信,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会逐步地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其作用也会充分发挥出来。

课题负责人:岳天武 韩业志 郭日宪 组 长 :胡友良

副 组 长 :解鹏礼 王建华 董建敏 周世彬

成 员 :赵文忠 殷 良 亓春华 沈潞嵘 桂关民 孙红霞 王保会 靳洪亮

阎凤领

第四篇: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和标准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成为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如何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和标准有的放矢地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涵义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规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接受干部管理部门委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政策,对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据上所述,确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应注重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要紧扣“任期”。即审查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活动,非任期内的经济活动如有必要可作为背景材料适当追溯,但不作为重点。特别在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时,对诸如潜亏、呆坏帐等可能影响评价经济责任的问题,一定要同其前任划清界限。二是要突出“经济”。就是要审查和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其他非经济活动,如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活动等,不在评价之列。三要体现“责任”。就是要抓住构成经济责任的内容,对经营活动中的一般事项或证据不足、评价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一般不列为评价内容,以免“抓了芝麻漏了西瓜”。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资产的真实、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情况,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也是评价单位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主要标准。确定任期内资产真实完整,需要审核任期内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盘点、固定资产盘点、应收款项的清理、对外投资的核实、帐外资产的确定等)、负债(应付款项的清理、大额借款的手续是否合法等)、净资产变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此外,还要关注任期内财务收支情况的真实性,检查是否存在往来科目核算收支、是否存在帐外收支等事项。其他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任期经济责任的履行,如完成的主要任务、获奖情况、工作效果等。(2)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如财务管理和其它管理制度建立和招待情况、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就工商部门而言,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单位内控制度的不健全和实施内部控制力度不够,方式方法不适当等。主要体现有对资产处理(特别是财产清查)、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等方面,此外,内部稽核、牵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相对较弱。所以,审计人员在评价时要抓住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招待是否有效等方面。(3)遵守财经纪律,如是否有违反《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理处分条例》等重大违法行为;财政性资金是否按照规定用途、范围、标准使用,专项资金有无挤占、挪用现象,经费支出是否有超标准、超范围现象。(4)原始凭证的审核管理,如是否有凭证填制不全、发票不联号、凭证不全、非正规发票等违规现象。(5)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如是否存在公款报销个人消费、购置超标准车辆、领取额外报酬等违规行为。(6)干部收入、福利改善情况。(7)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如任职期间发生的重大问题、或有事项等等。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紧紧围绕经济责任这一主题进行。所谓经济责任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人任期内对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指标是否完成,履行承诺的责任是否落实;二是企业领导人对组织经济活动过程所发生的重大问题应负什么责任。审计部门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责任评价时应紧紧围绕上述两个方面进行,对已经审计查证过,并取得充分审计证据的问题进行评价;对审计过程未涉及的问题不作评价,对审计证据不充分的审计事项不作评价;对不属于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的问题不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较广,涉及到经济指标的完成,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情况。任职期间遵守财经纪律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促进提高经济或社会效益而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成效等;评价方式既有利用非指标的定性评价,又有利用财务指标和数据进行的定量评价。与定性指标相比,定量指标更具体、直观、准确,既不易产生异议,也便于分析、考核、评价。

第五篇:审计业务之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思考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是在完成经济责任审计法定内容与程序上对经济责任人应当履行经济管理职能、对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作出的结论性评价,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因此,审计评价极具严肃性。

一、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度

1、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没有量化标准。现今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没有统一量化评价指标,基本上只能对财政、财务管理方面进行评价,缺乏评价指标的科学支撑依据。对被审计责任人在重大经济决策是否科学、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是否合理、任期内取得的政绩是否真实等无法给以合理界定或比较,为避免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往往对此不作评价,造成经济责任界定不完善,没有起到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作用。

2、评价内容不易操作。虽然《四川省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试行)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有要求,但对其工作业绩的评价,由于各级各部门主要经济指标增减变化因素太多,难以纵向、横向进行科学对比;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在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相关事项反映出来的依法行政、科学决策,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评价,受审计人员思想素质、认识差别、业务水平的限制,也会导致产生评价效果的不同,容易影响审计报告质量。

针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评价内容不易操作的问题,需要逐步规范评价内容,完善评价体系。目前,根据《四川省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试行)第三十一条和审计署颁布的《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中规定的评价范围规定,按照重要性、客观性、准确性原则,将审计评价科学界定在审计方案所含的事项范围之内,以防范审计风险。

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思考

1、建立一套科学且易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审计评价的具体工作。可以通过量化一定的经济指标,比如: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正式公布的标准,也可以拟定一些行业或区域性

的标准以及公认的实践标准或最佳实务标准,甚至审计机关自行制定的评价标准(被政府采纳的、已向社会公布的实施标准),来达到数据支撑的有力说服。这些量化的经济指标,从不同的责任人所在单位性质出发,可以制定总量分析指标和差量分析指标进行评价。总量分析指标,是从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总的数据,与当地财政有关经济数据从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评价;差量分析指标,是根据实际发生数与目标数之间差异变化情况,对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经济活动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分析判断。同时,结合使用不同的审计分析方法,来建立、完善评价体系。

对乡镇和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适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不同的审计分析方法。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从单位人员编制、公务费开支、资产、负债这些指标情况,用基本分析法,对单位使用人员经费、公务费开支是否合理,了解维持行政职能的资产总量是多少,财政核定的年度经费预算额度和有无专项资金收入,分析研究领导任期内主要财务收支活动的合理合法性。针对乡镇特点,从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指标、经济增长率、财政收支规模等指标,用指标修正法,对有健全会计资料的财政、财务收支,专项投资等重要经济指标,运用审计手段进行查证核实,对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要运用抽样调查、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重要经济指标的可信度进行验证,对明显有粗估冒算、泡沫水分的虚假经济指标,应予修正,以防止运用了虚假的经济指标而对被审计对象得出错误评价结论。在具体审计实施中,基本分析法和指标修正法,还可以根据单位不同情况相互交叉使用。

2、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重点

依据《四川省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四川范围按要求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内容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即:(1)主要经济指标增减变化结合其他综合指标来评价工作业绩;(2)审计范围内领导干部在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相关事项中反映出来的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作出总括评价;(3)个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及民主测评的结果;(4)审计出的问题按关联程度评价其应承担的责任。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单位性质和遵纪守法程度,作出不同的审计评价重点。乡镇和行政事业单位,各自反映的经济成分不同,评价内容应该有所区别。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凭专业水平、职业经验适度掌握。审前调查和审中分析,都应该将审计重要性水平测试纳入其中,这就包括资金数量和资金性质两个方面。要严格进行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符

合性测试,全面审计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以此客观公正地分析判断和评价。评价必须紧扣“经济责任”这个主题,依据审计获得和占有的取证材料做出评价,对于未经查证的事项,不宜作概括性、预测性评价。

能够反映经济责任的综合性指标较多,但审计评价的只能是通过审计或调查能够确认的指标,因此,财政收支指标可以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本指标,县对乡镇年度考核的指标和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审计评价的参考。当地党委政府有特殊要求,需要加以核实的,审计部门又能够核实的,列为补充评价指标,如生态环境、招商引资、小城镇建设。审计部门无法核实,审计报告确需要引用的指标要注明数字出处。

3、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防范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质量好坏。有些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缺乏文字基础,或用语太过专业化,或语言表达过于绝对化,不能准确表达审计评价意见。对某些问题发表肯定意见时,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应进一步强化审计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分析判断能力和政治思想觉悟,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目标要求,既能熟炼掌握和运用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又能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会计、审计等专业技能,综合分析和判断各种经济数据,确定重要性水平,选择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要摆脱单纯记录数据的简单工作方式,将信息意识和研究分析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应保持谨慎的职业习惯,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要根据审计目标积累资料、提炼观点,用宏观的政策法规水平、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正确地评价领导干部履职经济责任,评价措辞要恰当,评价内容要真实,评价定性要准确,力争最大限度地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能,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源自中华会计网校

上一篇:酒楼厨房承包合同下一篇:疾控中心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