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历史名人

2024-05-11

山西历史名人(共10篇)

篇1:山西历史名人

山西历史名人(百度转贴)

晋文公重耳、武则天、关羽、狄仁杰、裴度、卫青、霍去病、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司马光、裴秀、罗贯中、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白居易、柳宗元、元好问、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傅山、杨玉环、貂禅等。

史前(3人):尧、舜、禹

先秦(26人):傅说、叔虞、晋武公、荀息、重耳(晋文公)、狐偃、介子推、祁奚、赵盾、董狐、程婴、韩厥、士丐、魏绛(魏庄子)、师旷、羊舌肸、董安于、尹铎、赵鞅、智伯、豫让、赵毋恤、猗顿、尸佼、荀况(荀子)、赵雍

汉魏(15人):卫青、霍去病、班婕妤、温序、郭泰、郭大、卫觊、王烈、关羽、贾逵、毋丘俭、乐详、王昶、王沈、裴秀

两晋十六国(22人):贾充、孙楚、王浑、王济、裴頠、贾南风、郭璞、邓攸、温峤、鲁胜、卫铄(卫夫人)、孙盛、孙绰、郭澄之、慧远、法显、刘渊、刘聪、刘曜、石勒、石虎、慕容永

南北朝(18人):周续之、裴松之、王玄谟、裴骃、柳恽、裴子野、王僧辩、拓跋珪、拓跋焘、拓跋宏、王慧龙、王遵业、尔朱荣、贺拔岳、昙鸾、高欢、高洋、斛律光、王峻、裴让之、唐邕

隋唐(57人):薛道衡、王通、薛世雄、薛举、柳biàn(四声){字型:上“巧”下“言”}、裴蕴、裴寂、刘武周、王劭、裴矩、温大雅、王珪、裴世清、武士彟、王绩、尉迟恭、王方翼、王勃、窥基、裴行俭、薛仁贵、裴炎、武承嗣、狄仁杰、武则天、武三思、宋之问、薛稷、薛曜、薛讷、张守珪、王之涣、裴耀卿、王翰、王鉷、封常清、王维、王昌龄、薛嵩、王缙、卢纶、吕温、柳宗元、白行简、王播、王涯、裴度、白居易、张彦远、吕岩、柳冕、温庭筠、聂夷中、唐彦谦、司空图

五代(15人):李克用、李存孝、荆浩、郭崇韬、李存勖、安重诲、李嗣源、史匡翰、石敬瑭、武漳、刘知远、刘崇、刘承钧、李筠、毋昭裔

宋辽(32人):王全斌、党进、王溥、刑抱朴、杨业、杨弘信、刘继元、呼延赞、毕士安„文彦博、郭若虚、杨延昭、杨文广、高克明、狄青、孙复、刘羲叟、司马光、司马池、司马康、王掘、王居正、王诜、王彦、马远一家、萧照、赵鼎、杨存中

金元(41人):胥持国、郝天挺、胥鼎、高汝砺、杨云翼、陈规、雷渊、冯廷登、冯妙真、孙威、宋德芳、刘祁、刘郁、元好问、段克己、段成己、麻革、李俊民、张存惠、张德辉、陈赓、郝经、薛景石、许国祯、许扆、关汉卿、姚天福、孙拱、白朴、溥光、高克恭、察罕、同恕、刘致、乔吉、贾鲁、吕思诚、石俊宝、萨都刺、邓光祖

明朝(29人):高巍、侯琎、罗贯中、薛瑄、常伦、韩文、陈卿、乔宇、王琼、李瀚、周鈇、任环、杨博、孔天胤、王崇古、张四维、王国光、禇鈇、刘东星、王家屏、张养蒙、麻贵、张铨、曹于汴、张凤翼、孙传庭、韩爌、鲍承先、张慎言

清朝(48人):白胤谦、贾汉复、程康庄、朱之俊、傅山、于成龙、于准、戴廷栻、阎若璩、吴雯、吴琠、张泰交、范鄗鼎、陈廷敬、田从典、李毓秀、裴幰度、刘璋、任举、孙嘉淦、宋廷魁、徐昆、宋鉴、宋在诗、张佩芳、康基田、祁韵士、李銮宣、安清翘、张敦仁、曹顺、栗毓美、祁贡、仝卜年、张穆、李镕经、祁世长

重耳---前697~前628 初因晋室内乱被迫流亡19年。62岁返晋,锐意改革,晋国实力大增。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后,会盟诸侯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为春秋五霸第二位霸主。

师旷--山西洪洞人 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他艺术造诣极高,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秦乐的神异故事。

李悝---魏国人 前455~前395年 战国法家之始祖。魏文侯时为相,在魏推行变法,创立封建法制,使魏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所著《法经》成为秦以后法律的蓝本。韩国人申不害,是法家“术”派始祖,慎到是“势”派始祖,韩非子(韩国人)综合三家集法家大成。

张仪---魏国人(今山西万荣县)?~前310年 纵横家,初期游说诸国,后入秦。曾以献商于(今陕西商县至河南内乡一带)之地六百里为诱饵,破坏齐楚联盟,使秦乘机夺楚汉中(今陕西南部汉中盆地)之地。秦武王即位,入魏为相,不久病死。

荀况---赵国人 约前313~前238年 即荀子,儒家八派首领之一,主性恶说。曾在齐稷下(今山东临淄西北)讲学,三任祭酒。到燕游历,去秦考察政治,晚年任楚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终老于此。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其学术源于儒家,但又吸取各家之长,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关羽--河东解州人 ?~219年 三国时蜀汉名将,受封汉寿亭侯。为刘备镇守荆州,兵败被杀。为人忠义,事迹为后人推崇神化,影响民俗至深。

裴松之--河东闻喜人 372~451年 著名史学家。刘宋时奉文帝命为《三国志》作注,一改过去作注偏重训释文义的传统,重点在史实的增补与考订。参考各家史籍140余种,注文史料丰富,文字超过正文三倍,价值不亚于正文,开创了作注新例。另有《晋纪》行世。

王勃--绛州龙门人 650?~676年 初唐四杰之冠。在他27年的短暂生命中,遭遇坎坷,怀才不遇,但其即席所赋的《滕王阁序》历代传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千百年一直脍炙人口。

武则天---并州文水人 624~705年 中国惟一的女皇帝。14岁入宫,初事唐太宗为才人。31岁时为高宗皇后,66岁时称帝改唐建周。实际执政的近半个世纪中,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对祖国统一也做出了积极贡献。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

王维---山西永济人 701~761年 别号“诗佛”。唐开元进士,曾官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因对李林甫擅权不满,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避世隐居,拜佛念经。其作品主要是田园

山水诗,大多吟咏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艺术上颇见功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兼通音乐、绘画。有《王右丞集》。

柳宗元---山西永济人 773~819年 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永贞革新时积极参与,失败后贬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曾提出“文以载道”、“辅物及时”,提倡文章为刷新政治、补救时弊服务,与韩愈同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存世的400多篇散文,文笔生动,思想性强,说理透彻,有很高的成就,又工诗,风格清峭。学问广博,儒、道、佛不研究,哲学上属朴素唯物主义,有《天说》、《天对》等论著。

白居易---祖籍太原 772~846年 晚唐著名诗人。晚年寓居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其诗大多反映社会现实,在艺术上具有形象生动、纯朴自然、通俗晓畅的独特风格。与元稹同倡新乐府运动,并称“元白”。其作品以组诗《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长恨歌》和《琵琶行》为传世名篇。

荆浩---五代后梁沁水人 唐末五代后 唐末五代山水画第一人。后因隐居于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过着隐士兼画家的生活。他博通经史,精于儒学,又善书法,对美术理论造诣颇深,撰有《笔法记》和《山水诀》各一卷。一生进行了大量丰富的创作实践,留下来很多作品,为历代名家所叹赏。著名的有《寒林图》、《匡庐图》等。

杨业---河曲一带人 ?~986年 北宋抗辽名将。曾以轻兵击败辽十万大军于雁门,被辽军誉为“杨无敌”。宋二次北伐时,任西路军副统师,曾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后因东路军兵败,被迫撤退。由于统帅潘美指挥错误,他陷于孤军作战,重伤被俘,拒不降辽,绝食三日亡。其夫人及子孙在以后的抗辽战争中都立下赫赫战功,后人把他们的事迹演义成故事、评书等,广为传唱。司马光---山西闻喜县涑水乡人 1019~1086年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退居洛阳,奉命设居专事修史,邀集范围禹、刘恕、刘侵入等主要助手,历时19年书成,神宗赐名《资治通鉴》,为我国第一部分编年体通史。哲宗继位后,入朝掌政,废新法、复旧制,任相八个病死,封温国公,谥文正。

关汉卿---山西解州人 生于金末,卒于元 杰出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长期生活在大都(今北京)下层人民中间,一生从事戏剧创作,而且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比莎士比亚早两个世纪,作品比莎氏多一倍。留传下来的《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195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罗贯中---太原清徐人 约1330~约1440年 元末明初杰出的戏曲、小说作家。成年后离乡外出漫游,曾入张士诚幕府。一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全传》、《隋唐两朝全传》、《残唐五代史演传》、《粉妆楼全传》等长篇小说,《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剧本。他的小说作品,开拓和确立了中国古代白话长篇章回小说的新体制,使“小说”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与诗、词、散文等雅文学形式并驾齐驱的重要一翼。

傅山---山西阳曲人 1607~1684年 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和书画艺术家。明亡后,曾出家为道士,故以朱衣道人为号。一生为反清复明而斗争,与顾炎武、屈大均等著名反清人士交往很深。康熙时受清廷礼遇,但他不为所动,表现了坚定的遗民气节。学术思想不重视理学,独辟蹊径研究子学,是清之后研治诸子的开山祖。主张诗文应该“生于气节”,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

为衡量标准,其画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书法更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医学造诣颇深,尤以妇科为最。

杨深秀---山西闻喜县人 1849~1898年 清末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光绪进士。博学多识。梁启超称他为“山西通儒”。为官刚正清廉。甲午之耻,促使他走上变法维新之路。发起关学会,以言官身份屡请变法。新法失败的前夕拒绝出走,在狱中写道:“久拼生死一毛轻,臣罪偏由积毁成”,“缧绁到今终不怒,未知谁复请长缨”,慷慨赴死。

渠本翘---祁县城内人 1862~1919年 山西第一票商和最早的实业家。光绪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后以外务部司员驻日本横滨任领事一年。他目睹清政府日趋腐败,对政界十分冷淡,把一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兴办实业和教育上。曾创办山西省最早的民族工业双福火柴公司(今平遥火柴厂的前身)。他还领导了山西人民收回矿权的斗争,任保晋矿务公司第一任总经理。他创办祁县中学,曾任山西大学堂监督。民国以后,寓居天津,专门从事书画收藏和著述,1919年病故。

赵树理---山西沁水人 1906~1966年 贫农家庭。在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开始接触“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捕。出狱后开始创作生涯。抗战期间入党,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他创作了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及一些戏剧、曲艺作品,在实践文学大众化方向上影响深远。“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赵树理的创作和文学主张,指出了一条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大众化风格的道路,影响着一代文风,尤其在著名的“山药蛋”流派中起着领军作用。高君宇---静乐县人 1896~1925年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山西党组织创始之一。曾参加中国共产党“二大”、“三大”和国民党“一大”,赴苏联参加了共产党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各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终因积劳成疾,29岁时病逝。其女友石评梅(平定人,文学家)在其墓碑上镌刻了高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辉光,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形象地概括了高君宇光辉短暂的一生。

刘胡兰---文水县云周西村人 1932~1947年 8岁时就为八路军站岗放哨,13岁担任村妇救会秘书,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从事地下工作。1947年刘胡兰为救助群众遭阎匪军逮捕。在敌人威逼利诱目睹六位同志被残酷屠杀时,给敌人以响亮的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最后在敌人的铡刀下壮烈牺牲。毛泽东题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篇2:山西历史名人

车永宏先生长的虎臂熊腰,体格健壮,臂力过人,使枪弄棒,自带三分,具有练武的先天资本。约一八五六年,形意拳宗师李洛能先生(世称李老农)在太谷一绅士孟綍如家保镖护院。车先生知李洛能精形意拳,经友人介绍,拜李洛能先生为师。自得名师指教后,车先生便昼夜发奋苦练,二十余年,终于在形意拳的造诣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每次与人相较无不随心所欲、手到成功,为李洛能先生最得意的门徒之一,为武林同辈中之佼佼者。据传,李洛能先生的高足弟子郭云深,长于形意五行拳中之崩拳,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称。后听其师傅说,他不及山西的车二,便很不服气。随之跋山涉水,远道而来太谷,拜访其师弟车永宏先生。二人见面如故,寒暄之后,云深师水不喝,饭不吃,便迫不及待地要与师弟交手。当时,车先生辞谢。云深师急以崩拳直上。车先生极善顾法,只顾而不攻,云深师便紧逼车先生至墙角处。在云深师使出成名绝技发劲之时,则不见车先生,正疑惑间,车先生在云深师背后轻轻一拍曰:“师弟在这儿呢?!”就这一招,云深师连连叹服曰:“还是兄弟功夫好!”之后,云深师在太谷学习数月,拜谢辞去。

篇3:源于历史人文因素的山西地名

源于民间传说的地名。例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的神池,因明代在境内建有神地堡,并在堡西门外有池水,相传其水“出无源、去无迹,旱不涸,雨不盈。名曰神池”而得名。

源于历史人物的地名。主要以历史人物或与其相关的历史活动为背景而生成的地名,如:祁县,因春秋时晋国大夫祁奚食邑于此,而得名;介休(市),因相传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介子推偕田隐居并死于境内之绵山而名;襄垣(县),县城建于战国时期,因由赵襄子在此筑城而得名;稷山(县),相传后稷曾于县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穑,后称此山为稷王山,此地又因其山而得名“稷山”;灵丘(县),战国时为赵邑,西汉置灵丘县,因相传战国时赵武灵王陵墓在此而得名;娄烦(县),因战国时期匈奴楼烦王曾居此地而得名;孝义(市),唐贞观元年(627年),因县人郭兴孝行名闻朝野,敕赐县名孝义而得名;左权(县),古称辽阳,后几经改名。1942年9月,为纪念左权将军在此殉国,改名左权县。

源于历史事件的地名。主要是以一定的历史事件以及某一历史史实为背景形成的地名,如:闻喜(县),原名左邑县,因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经此地时,听到官军破南粤(今广东)的喜讯,遂改县名为闻喜。灵石(县),因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挖河道时发现古代陨石而得名。怀仁(县),秦代时为云中地,汉代为沙南县,隋代时称大刻县。从辽代开始建怀仁县,因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与后唐晋王李克用在此会盟,都有怀想仁人云意,所以取其义而得名“怀仁”。五寨(县),汉代时属雁门郡武州地,宋为岚州岚谷地,金置宁远县。明代境内建有五寨城堡,以后的“五寨”县由此而得名。

源于建制变更的地名。主要是指在建制变更中,因两县合并而成的新县名,如:临猗(县),因1954年由原临晋、猗氏两县合并而得名;万荣(县),因原万泉、荣河两县合并而得名;襄汾(县),1954年由襄陵、汾城两县合并而成;清徐(县),因1952年由清源、徐沟县合并而得名。

篇4:山西“煤变油”的历史与前景

一、1924年,山西育才炼油厂开始试炼"炭油",军阀混战使"煤变油"没有结果

山西军阀阎锡山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成为"土皇帝",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自1919年开始,便筹划在山西省内修筑公路,准备从英国批量购入汽车装备军队,并成立汽车运输公司。1920年,阎派人到法国学习航空技术,同年,成立了"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从德国高薪聘请高级工程师,从国外进口机件,组装出两架双翼教练飞机,1923年,又修筑了军用飞机场。1925年春,山西从法国买回两架飞机,请了德国籍飞行教官,并计划购买40架飞机成立航空兵团。1927年,阎锡山有了自己的专用座机。到1930年底,山西已先后从英、法、德、日购进或组装飞机20多架,拥有汽车500多辆,使汽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多。

为了减少石油输入额,发挥晋煤的优势,1924年,阎锡山在山西省左云县吴家窑投资45万元,通过洋商从德国购置了一套"煤之蒸馏设备",建立了"育才炼油厂",设备和安装费用近30万元(当时有人估计其设备不过三五万元)。1925年,炼油厂略具雏形,开始以煤炭为原料,采用低温干馏法试炼炭油(原油)。因设备简陋和技术不过关,未出产品。1926年,又添置设施继续试验。同年,阎锡山参加直奉战争,先是助张作霖和冯玉祥进攻直系军阀吴佩孚,后又联合直系军阀进攻冯玉祥,之后又联合蒋介石进攻奉系军阀张作霖,军阀混战不止,试验受到影响,后来军队驻扎该厂,使工厂设施遭受损失,无法继续试验。到1930年"中原大战",阎、冯倒蒋失败后,阎锡山逃到大连。山西第一次"煤变油",历时五年多没有结果。

二、1935年,山西燃料研究所研究出"煤变油"技术,日军入晋使引进装置遭掠夺

1932年阎锡山东山再起后,为了表示要埋头发展经济,再不与蒋介石争夺天下,便打起"造产救国,振兴实业"的旗号,制定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将"育才炼油厂"改名为"山西育才炼油试验厂"。因以前购买的机器陈旧,设备也不齐全,便一面派人赴欧洲考察,一面添置新设备。1933年,又改名为"燃料研究所",自造"连续外热式炼油炉"一组,聘请德国工程师胜文再次试办"煤变油",试验了一年,也未成功。当时,德国的煤炭直接液化厂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0万吨,英国也搞成功了煤制汽油,山西又派人到英国和德国学习炼油技术。1935年,派出的学习人员返回,又从德国购买内热式炉两座、提炼炉一座,分馏釜一座及精制、炼油机器。研究人员开始对山西各地的不同炭种进行精制炭油试验对比,每日干馏炭一吨,成功地生产出汽油、柴油、机器油、石腊、沥青等(吨煤所得制品最好纪录是:汽油76升、柴油61升、机器油16升、燃烧油42升、石腊44公斤、沥青62公斤、煤渣14公斤)。1936年,"燃料研究所"增加了研究人员,专门配置了一座附属煤矿,积极准备进行工业化生产。1933年,山西成立了"西北实业公司",阎锡山亲任"公司总理"。1934年,公司筹建西北炼钢厂炼焦部,到1937年,建成焦炉36座,配置了炭油蒸馏、汽油蒸馏设备,准备从煤焦化中提炼汽油。原定于当年10月1日正式投产,"七七事变"后,日军于9月中旬即入侵山西,11月8日侵占太原。"燃料研究所"和西北炼钢厂炼焦部引进的装置被日军拆卸装箱运到日本、东北、大连等地,厂房被炸毁。山西第二次"煤变油"被日军扼杀。

三、1989年,山西完成煤制合成油中试,通过专家鉴定和可行性论证

煤制合成汽油是我国"七五"期间(1986-1989)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1981年,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开始进行煤制合成汽油的开发研究,经过四年多的工作,攻克了煤间接液化的一些技术难题,在小型试验成功后,开发出两段法煤制合成油中试装置。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89年5月至8月才在山西省代县化肥厂完成百吨级中试。那次中试,连续运行1600小时,共得汽油5.8吨,汽油收率达到90-100克 /标立米,油品辛烷值超过80。同年12月1日,该技术通过中科院资源环境局、山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联合鉴定。1990年5月3日,在太原举行的"煤制合成汽油"专家论证会上,与会专家对中试取得的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一致认为:这一技术属于国内首创,并达到国外同类技术水平,具备了工业放大的条件。山西省计委、科委、化工厅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在论证会后组成选址考察小组,先后考察了省内高平、晉城两地的四个化肥厂,最后选定在晋城市第二化肥厂进行合成油工业性试验。

四、1993年,山西煤制合成油工业化试验装置生产出高标号车用汽油,由于成本高于进口石油,没有走向市场

1990年10月,化工部第二设计院完成工业化装置的初步设计。1991年初,国家拨款600万元,山西省自筹900万元,利用晋城市第二化肥厂的厂区空地、公用设施和辅助生产装置,建设了规模为年产汽油2000吨、副产城市煤气750万立方米的工业化试验装置,工艺流程是以煤造汽、生产水煤气为原料,经净化、压缩、裂解、加氢、两段催化合成后得到优质汽油,尾气做为城市煤气使用。当时,世界上仅有为数不多的国家能掌握这种技术。1993年12月16日,装置建成后顺利打通了全流程,产出90号车用汽油,并通过了连续开车1500小时的考核。与此同时,化二院开始进行年生产能力5-10万吨煤制合成汽油大型装置的设计方案工作。原设想这一技术可以为各地中小化肥厂依靠现有设备联产汽油、煤气,开发新的生产门路,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当时国际石油价格很低,我国已经开始大量进口石油,制取一吨汽油大约需要四至五吨煤,"煤变油"的成本高于进口石油,有人提出在经济上不合算,不赞成继续搞这种试验。这套工业化试验装置也因经费问题,试验成功后就不再运行了,而没有像原设想的那样,考核验收后转入经营性生产,逐步走向市场。

五、2001年,山西煤炭液化又提上议事日程,巨大的建设投资将成为新的问题

山西一直没有间断"煤变油"的开发和研究工作,不少专家坚信:只要不断改进技术,"煤变油"的成本就会不断降低。现在,山西已经拥有世界上先进的煤炭液化技术储备,有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世纪末,世界石油市场风云多变,价格暴涨。我国从1993年由石油出口国成为石油进口国之后,每年进口数量不断加大。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已危及到我国的能源战略安全。山西煤炭液化作为我国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又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2001年4月,中科院和山西省政府签署了"发展山西煤间接液化合成油产业的框架协议",提出在今后5至10年内,在山西朔州、大同地区建成一个以百万吨级煤基合成汽油为核心的、多联产特大型企业集团,标志着山西"煤变油"又迈出关键性的一步。目前,山西已经具备万吨级煤基合成汽油生产装置的技术能力,在关键技术、催化剂的研究开发方面也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工艺技术软件开发和集成的研究正在进行。有专家指出,建设煤基合成汽油为核心的、多联产特大型企业集团,把油品控制在每桶20美元以下是有可能的。但就目前来讲,若要建成年产1万吨煤基合成汽油的装置,需要1亿元的投资。目前,山西省内还没有能拿出巨额投资的企业,国家也不会投入很大的资金。今后,山西"煤变油"面临的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成本问题,而是如何解决建设资金问题。

山西"煤变油"的历史还在继续发展着。

篇5:山西名人作文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他本来颇具文学才情,使他开始了杂剧创作。

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篇6:山西名人录

乔吉(约1280——1345),也称乔吉甫,字梦符,冀宁路阳曲(今太原市)人。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戏曲理论家。

萨都剌(约1272——?),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并擅长书画,至今故宫还珍藏着他的两幅名画。

关汉卿(约1220——约1300),元朝戏剧家。号已斋叟,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在大都的玉京书会中从事杂剧创作。他多材多艺,会围棋,会歌舞,会吹弹,会吟诗,会演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现存十三种,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其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白朴(1226——约1306),元朝戏剧家。山西河曲人。金末战乱时失母,由元好问教育成长。入元不仕,参加玉京书会,从事杂剧创作。作品存目十六种,今存《墙头马上》、《梧桐雨》,《墙头马上》为代表作,歌颂自由恋爱,反对封建礼教。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郑光祖,元后期剧作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作剧十八种,今存八种,主要是爱情剧和历史剧,《倩女离魂》为其代表作,表现封建压迫下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强烈愿望。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清徐人。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撰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演义》、《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诸书多传世,但均为后人修改。有说《水浒传》亦为他所撰,或说施耐庵撰,罗贯中编次。另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薛宣(1389——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明代平阳府河津人。是明代大臣、学者和文学家、教育家。正统中因忤奸臣王振,下狱论死,多人请愿,才得免死。其学说宗程、朱,以复“性”为主,又以主张“理在气中”修正朱熹“理在气先”之说。有《读书录》、《薛文清集》、《从政名言》、《河汾诗集》等。

乔宇(1457——1524),明朝大臣,字希大,号白岩,乐平(今山西昔阳)人。成化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宁王朱宸濠反,扬言旦夕下南京,他严为警备,斩宸濠潜伏南京为内应之羽三百人,吏其不敢东向。宸濠败,武宗幸南京,论功加太子太保,又加少保。世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朝政为之一清,凡为权贵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大礼”之争起,世宗召席书、桂萼等,他力谏,因忤帝意,被夺官。他善诗文,有《乔庄简公集》。

王琼(1459——1532),字德华,号晋溪,太原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官至户部、兵部、吏部尚书,连进“三孤”、“三辅”。主要功绩有治理运河,整束西北边防,任用王阳明平定了宸濠叛乱。史家称他与于谦、张居正为明代三重臣。

麻贵,大同府右卫(今右玉县)人。明代守边抗倭将领之一。曾援助朝鲜抵抗日本侵扰,同朝鲜将领合力作战,将日寇全部驱逐出境。

篇7:山西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远古的回声:视山西而定天下

2、了解山西的长平之战定乾坤

3、熟悉汉时之关在山西

教学重、难点:山西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具:地图、图片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天体运行,地火升腾,千万年的造山运动铸就了三晋大地的奇山峻岭,雄关险隘,华夏文明伊始,山西便成为天下“第一军事要地”,在中国的几千年社会周而而复始的不断裂变与重新组合中,山西地位举足轻重:当中央王权强盛一统之时,凭借山西,外可拒侵,内可治乱;当中央王权削弱崩溃之时,谁拥有山西。谁便可以纵横四方,称雄天下。是故,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云:“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二、新课讲授:

一、远古的回声:视山西而定天下

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三千年间,中国历史便已确定了这样一个基调:天下视山西而定,兵家为争压这块军事要地,杀得天昏地暗,拼得你死我活,一场场政权王朝更这交替、兴衰起伏的历史活剧不可避免地在山西频频演出:从发生在解州的涿鹿大战,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被商汤在鸣条冈所灭;从晋国作为周的主要诸侯国而担当屏蔽王室之大任,到“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开创东周,使周王朝得以延续;从春秋之际晋国图强称霸中原百余年,到由晋国分裂而成的三晋──魏、赵、韩在战国诸强的激烈角逐中,各领风骚,欲与强秦试比高„„历史往往青睐那些得到山西的人们,远古如此,后世亦然„„

二、长平之战定乾坤

“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翦灭诸强,统一中华,筑起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第一块里程碑──秦朝。而秦王朝这块里程碑的奠基之礼,是发生在山西上党地区、战国时期规模最在的一场战役──长平之战。中国历史在群雄纷争的战国末期,走到了一个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

当时,号称“战国七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相互侵吞,彼此鏖战,谁都企图吞灭其它六国,统一中原。对于雄心勃勃的秦国来说,楚、齐虽经

济、文化比较发达,但一个居南,一个位东,在地理位置与军事实力上都不足以构成威胁。而秦国要出函谷关,夺取天下,迎面而来的便是三晋的赵、韩、魏。特别是赵国,在山东各国屡遭强秦进攻,疆土渐失之际,却由于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等一系列军事改革而逐渐强大起来,成为当时唯一有力量与秦抗衡的国家。

秦赵两国相互对峙,虎视眈眈,战事一触即发„„而秦赵不论谁赢谁输,其结果都将会直接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向。

面对秦军山呼海啸般的强大攻势,廉颇泰然处之,高筑营垒,以逸待劳,与秦军打起了“持久战中国历史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尽管秦国在长平之战41年之后才消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但秦统一华夏之势在长平之战后便成定局。所以说,当40万赵军人头落地的时候,秦昭王就已经将中国历史上第一顶皇冠稳稳地戴在重孙秦始皇的头上„„

汉时之关在山西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流传千百年,至今仍被人们吟唱传诵,诗中的“关”与“阴山”,就是指山西北部以及与山西相连的内蒙古一带;“万里长征”说的是汉王朝凭借山西抗击匈奴的故事„„ 汉文帝、汉景帝时,山西北部依然是几度桑田,几度牧场。

四、晋王朝 成也山西败也山西

悠悠数十载之后,正当北魏准备迎接百年霸业庆典之际,却不料发生内乱,分裂为东魏、西魏。东、西魏大权不久旁落,北齐、北周取而代之。至此,太原守卫战取得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

三、课堂小结:

天体运行,地火升腾,千万年的造山运动铸就了三晋大地的奇山峻岭,雄关险隘,华夏文明伊始,山西便成为天下“第一军事要地”,在中国的几千年社会周而而复始的不断裂变与重新组合中,山西地位举足轻重:当中央王权强盛一统之时,凭借山西,外可拒侵,内可治乱;当中央王权削弱崩溃之时,谁拥有山西。谁便可以纵横四方,称雄天下。是故,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云:“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四、板书设计:

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1、远古的回声:视山西而定天下

2、山西的长平之战定乾坤

3、汉时之关在山西

五、课后探究:

篇8:山西历史名人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推动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山西省作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大省,其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却因种种因素的制约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健康快速地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则成为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题中之义。

资源丰富,开发不足

山西省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托太行山和吕梁山创建的三大革命根据地,在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最后胜利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山西省现存的革命遗址和纪念性建筑物约1460处,其中有近500所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红色旅游的发展中,山西省更是推出了三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五大红色旅游主题活动。

然而,山西省的红色旅游资源虽然类型多样,保存也基本完好,但是开发数量少。全省的革命遗址和纪念性建筑物虽有1460处,但是目前仅有30多处可供参观,所占总数比例不超过3%。近年来,山西省的红色旅游发展虽较快,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目前仅有黎城县、武乡县、左权县等地的红色旅游开发初具规模。然而,即便是走在前列的武乡县,其景点内部尚未完全形成可为游客提供周密服务的综合配套设施,尤以高峰期时文化园、纪念馆、实景剧《太行山》、体验园停车场天天爆满,文化园每天200多辆车停在景区道路两旁,难以满足自驾游需求,停车难现象严重,而这严重限制了景区游客的出行,也使得很多自驾游出行的游客对其敬而远之。

在我国,红色旅游长期以来以政治接待为主,工作目的以文物保护和事业接待为主,运营资金以政治拨款为主。整体上看,大多数纪念馆、展览馆属于靠国家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没有竞争压力,缺乏从事旅游开发的功利,也没有从事旅游开发的经验和理念,更加没有单独从事旅游营销的经验和资金。记者了解到,这种现象在山西省范围内普遍存在。

以左权县八路军总部纪念馆为例,该纪念馆占地总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展陈面积达3800方米。如此浩大的工程,全部由左权县政府出资建成。而在其后的运营中,县政府也经常“贴钱”,以维持纪念馆的正常运作。该县旅游局副局长李占斌告诉记者,左权县的红色旅游尚未形成规模,且日常接待能力不足,很多旅游资源还尚未开发出来。

除此之外,山西省红色旅游资源在开发环节问题也比较突出。大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以山西省左权县和武乡县为例,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红色旅游资源只注重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投资,而相对轻视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景观很美,想去却难的尴尬境地。

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尽管历史文化价值和游览价值很高,但是因为距左权县城的45公里公路等级低、路况差,所以游客并不多。

采访调研中,记者还发现,山西省多数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开发以橱窗、实物展示等静态的呈现方式居多,这种形式既不生动又不活泼,对于旅游者而言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和共鸣。而在少数发展较好的景点,其展示内容及方式开始出现过度娱乐化的趋势。红色旅游区别于一般的休闲游憩产业,独具严肃的政治特点。而在省内有些旅游景点,其工作人员以为游客表演背部、手臂断木棍等节目来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其出发点已与红色旅游的爱国教育意义相背离。

多头管理、资金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成为制约因素

山西省的红色旅游发展面临如此多的问题,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制约了它的发展呢?

山西省的红色旅游资源分散,且分属于宣传、文物、民政、旅游等不同部门管辖。然而,不同的职能部门往往因各自的职责不同而产生冲突。旅游部门的开发积极性往往会受到文物部门保护文物资源方面的制约,而文物部门却缺乏发展红色旅游的内动力,且开发资源的经验与能力有限。这种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各自的力量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影响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左权县委宣传部的张部长告诉记者,体制不畅是左权县红色旅游产品市场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左权县的红色旅游景点分属几个部门管辖,而这些部门对于红色资源的职责不同,在是否开发、怎么开发、开发程度等问题上难以达成统一的意见,从而导致县里的红色资源缺乏一个全面的统筹规划发展计划。

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阶段,其资金往往来自于政府的拨款,商业投资少。尽管有的政府部门设立了红色旅游专项基金,一些景点也有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拨款,由于资金管理不力、资金到位时间等因素一些景点的改扩建工程往往因资金缺乏而搁浅,由此导致红色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开发利用不足、陈列馆破旧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严重影响了景点的客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山西省的红色旅游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但据调查显示整体素质偏低。红色旅游资源往往承载着沉重的历史,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为游客进行准确细致地讲解。然而,省内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缺乏正规系统的职业培训,语言单调,专业素质差。另外,有些景区的管理人员市场竞争意识不强,还保留着传统的“等靠要”思想,难以与市场接轨,从而影响了景区的市场化发展。

如何在功利化与娱乐化中找到红色旅游发展的平衡点

山西省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八路军总部和三大主力师所在地,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山西省每一处红色旅游景点的土地上都曾沾染着革命先辈的鲜血。那么,游客为什么要进行红色旅游?缅怀曾经为和平为自由抗争的将士,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是游客们走进红色景点的出发点。然而,近年来,不少红色旅游景点开发的娱乐项目遭到游客的质疑,他们称,心中的革命信仰朝圣地已走入了娱乐化的怪圈。

山西省武乡县以“两园一剧”为赢利点,获得了红色旅游业的巨大收益。在游击战体验园里的“CS阵地战”,游客可以穿着灰军装或者黄军装,扮演成八路军或者鬼子,手端机枪,体验真实的作战感受。然而,有专家对此提出质疑,这种真人CS与纯娱乐性质的野战游戏并无二致,其情节与真实的历史情况不同,游客在其中除了休闲娱乐,全无学习革命精神的心境。而在山西省,此类遭到质疑与红色主题不相匹配的项目绝非武乡县独有。

红色旅游业作为一种旅游产业,在为游客提供休闲放松服务的同时极容易走向过度娱乐化,而其在走向市场的同时也意味着它走向功利化。那么,如何在功利化与娱乐化中找到红色旅游发展点的平衡,则成为一个难题。

政府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及运营过程中,常常会引进社会力量的参与。以市场主体为重的社会力量在参与红色资源的开发运营中,往往会对经济效益予以首要考虑。然而,红色旅游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其发展必以公益性为重。所以,当地政府要始终保持其主导地位,在坚持尊重历史尊重先辈的前提下,不搁置不废弃已有成果,与市场主体一起,开发看似没有消费的产品,使其产生积极的经济价值,实现“参观免费,项目消费”的目标。

在旅游业中,文化商品历来是重要的相关产品。人们的文化消费理念随着文化水平与物质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很多游客在参观景点之后,往往还会购买文化商品以加深印象。因此,红色旅游景点在向游客提供观赏游览服务之后,可以开发相匹配的文化商品,如此既能增加景区的收入,又可增强景区的革命教育功能。

篇9:山西历史名人

一、试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选择题涉及九品中正制、儒家思想之君民关系、中央集权制度、罗马法、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启蒙思想、国民党正面战场、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等必修课的基础知识,选考题涉及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朝鲜战争等基础性知识。

2.通过新材料和新情境来考查历史知识。选择题全部都是材料型选择题,材料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广泛利用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丰富历史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堂的魅力,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选做题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超越了教材,如王莽改革、社会主义政党议会选举都是教材中没有的知识,试题通过出示材料,让学生根据选修课学习的思维方法来思考分析问题。

3.试卷渗透全新的历史学科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历史新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变革,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变革。试卷在考查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体现了全新的历史学科理念。

4.试题的评价借鉴了SOLO评价法,采取分项评分办法。如必做题第40题第3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近代金融发展的条件从社会环境、法律支持、市场基础、金融秩序等角度进行阐述,并特别强调了史论结合,表述要准确通顺、逻辑严谨,否则将酌情扣分。SOLO评价方法根据思维层次来打分,而不是根据采分点来打分,不提供标准答案,阅卷教师不必拘泥于标准答案的表述,而要深入领会该题目的思维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方法。由于山西省是初次进行新课程的高考,所以没有完全按照SOLO评价法的要求去做,但这道题目让我们看到了改革的方向。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薄弱。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试题考查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全面,记忆理解不够牢固准确,不能迅速有效地提取相关知识解答问题。

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如:忽视试题设置的时空条件;忽视题目的设问要求,随意变更问题方向;不能全面完整地理解设问的要求等。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材料中的信息;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文字阅读能力和信息解读能力差,以致出现了误判;不能将知识和材料中的信息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等。

4.不会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述问题。首先是语言概括能力差。如:概括归纳不够精练、准确,答案内容多而得分少。其次是分析评价能力差,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思维角度单一、片面。再次是表达逻辑混乱,甚至自相矛盾。如:答案的组织缺乏层次性,问题的答案要点不清晰。

三、高考复习备考的建议

1.正确发挥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大纲的指导作用。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大纲的指导作用是我们取舍、细化历史知识的依据,是提高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依据,我们要对照考试大纲理清考点。考试大纲中有哪些考点,每个考点的要求属于哪个层次,如何运用这些考点解题等,都要认真思考,然后画出知识网络。要逐条钻研考试大纲,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明确考查的知识和技能;认真研读分析课本,归纳出核心知识(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抓住基本概念,理清基本线索,记住基本结论。

2.构建知识体系,把握阶段特征。历史试题的命题思路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的理念,这一命题思路需要学生具有相对广阔的知识视野和较广博的知识积累。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教材知识体系——时序、联系;建立单元知识体系——主题、线索、本质;要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解读,重视中外知识的有效关联。

3.重视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史料教学的目标是:以史料还原与探究历史、以史料突破思维惯性、以史料形成对历史的多元理解。教学中要避免以下史料教学的误区:运用史料迷失方向、引用史料不做鉴别、史料形式过于单一、史料教学中“史论脱节”。

篇10:山西历史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台山:四大佛山之首

2、了解五大禅林各有千秋特色

3、熟悉青教布衣素食,黄教吃荤食肉 教学重、难点:山西的神秘黄土地三晋佛与道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具:地图、图片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宗教伴随着三晋文化的兴起而兴起,三晋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山西人在一块山河阻隔的天地里,一方面塑造了自己的神,同时也不断地被输入外来神,并把他们山西化。佛门生意在山西做得特别旺盛。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教派,在山西虽不如域外传入的佛教影响深广,但遍及全省各地道观古建极为丰富,特别是在晋南、晋东南一带更为突出。民间对道家师祖的信奉祭祀也更趋普遍,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也有一定影响。

二、新课讲授:

翻开山西漫长的文明史册,有哪一页不弥漫着神庙的香火?那晨曦中五台山金碧辉煌的菩萨顶,巧夺天工的应县木塔,令人称绝的恒山悬空寺,香烟缭绕的解州关帝庙,永乐宫精美壁画,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记录着宗教发展的一个个印迹。在这块黄土地上,先民们曾和成千上万的天神、佛祖、仙人、妖魔、鬼怪,乃至掌管茅厕的溷神,作祟的狐魅一道穿越荆棘丛生的生存之路。一、五台山:四大佛山之首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第二年就上了五台山

古往今来冻死、饿死、摔死在大朝台路上的信徒不乏其人,去黛螺顶小朝台两全其美文殊有“佛母”之名,五台山佛母洞是上苍的杰作五台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圣地之首。它位于五台县东北隅,滹沱河支流清水河上游,东与河北省毗邻。境内有五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其项皆平坦宽阔,状若垒土之台,故名。这五座巍峨佛山草木葱茏,异卉竞放,秀色可餐,令人神往。按所居方位,它们各有一个充满诗意的“芳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以北台最高,海拔3058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在五峰环抱之下,以台怀镇为中心,佛寺古刹星罗棋布,古钟白塔,清泉溪流,古木苍翠,芳草如茵,一派人间天堂,佛国风光。

山西之所以成为中国最早的一大佛教圣地,是沾了五台山的光。与洛阳白马寺同年落成,共为中国最古的佛寺。

北魏时期,因当权者信奉佛教,五台山的寺庙建筑出现第一个高潮,建有寺庙

当年香火之盛,可见一斑。此后佛教几经兴衰,五台山寺庙也相应增减。特别是清末至民国年间,因经济贫困,战火频仍,遂致僧尼四散,殿宇荒颓。五台山现存完整的佛寺50处。

据说文殊为释迦牟尼佛九代之祖,有“佛母”之名。佛界有个规矩,一佛出世,万佛拥护。释迦成佛后,文殊甘为释迦弟子,居菩萨之位,助佛弘法,或许这是冥冥中的一种默契吧。

从台怀镇出发,顺清水河南下二十里至白云寺,转而入西谷口,穿沟登山五里,就到了“佛母洞”。佛母洞,神奇的洞。全洞深15米,分内外两洞,其间有一孔相连。传说,内洞就是佛母之腹,进去就似投胎于佛母,出来后便可成佛,一进一出,可以脱胎换骨,消灾免难,洗却人生烦恼,获得无上的欢乐。但进出都必须先伸手,后入头,再进身体。否则,就会被洞口卡住。更叫人捉摸不透的是,无论肥壮大汉,还是弱小身躯,都能通过。可随人的大小、胖瘦而调节。身落内洞,洞内阴森幽暗,寒凉彻骨。举灯望去,石髓琼浆,结为钟乳、石笋,千姿百态。洞顶磷峋万状,脚下怪石突起,洞壁渗出丝丝甘露,聚成颗颗珍珠。以石击壁,声脆悦耳。细细寻觅,便可找到佛母的特征。石肝、石肺、石心、石骨,亦真亦幻。洞壁的精细石纹,仿佛是佛母身上的经络血管。而对这如诗如梦的人间奇观,怎不叫人联想万干。佛母洞,你是天工的杰作,你是神奇的传说。

五大禅林各有千秋特色

五台山的寺庙各有千秋,艺术特色绚丽多姿。

显通寺是五台山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寺庙,有殿堂楼房四百余间。建筑多带宫廷色彩,堪称明清寺庙建筑的典型。五台山为啥列四大佛山之首

青教布衣素食,黄教吃荤食肉

三、课堂小结:

山西人在一块山河阻隔的天地里,一方面塑造了自己的神,同时也不断地被输入外来神,并把他们山西化。佛门生意在山西做得特别旺盛。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教派,在山西虽不如域外传入的佛教影响深广,但遍及全省各地道观古建极为丰富,特别是在晋南、晋东南一带更为突出。民间对道家师祖的信奉祭祀也更趋普遍,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也有一定影响。

四、板书设计:

神秘黄土地三晋佛与道

1、五台山:四大佛山之首

2、五大禅林各有千秋特色

3、青教布衣素食,黄教吃荤食肉

五、课后作业:

上一篇:商场楼层用电安全预案下一篇:关于淘宝村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