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广电中心行政执法情况汇报材料

2024-05-19

罗平县广电中心行政执法情况汇报材料(共2篇)

篇1:罗平县广电中心行政执法情况汇报材料

罗平县广电中心行政执法情况汇报材料

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以现代高新技术为载体,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宣传舆论作用。近年来,我县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城乡人民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违法违规现象仍时有发生。主要包括:破坏、盗窃、损毁广播电视设施;擅自截传有线电视信号;无证销售、安装、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等。这些非法行为对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造成了极大隐患,使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蒙受损失。因此,加强我县广播电视行政执法,规范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和管理,是维护用户合法权益,保证党和政府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设和谐罗平的重要保障。

一、我县广播电视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及行政执法范围 广播电视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制作和播出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防止以任何形式出租、出让广播电视的频率、频道和节目时段;实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布公益广告;网络传播广播影视类节目;严格执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年检年审和事故报告制度;抓好境外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的管理,加强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落地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广播电台管理等。其主要依据是《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目前,我县广播电视行政执法的范围主要有:

1、对违法设立广播电视台、站和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及相关设施的行为进行查处;

2、对广播电视台、站、有线电视网络及其他视听媒体违法播放、传送广播电视类节目的行为进行查处;

3、对违法销售、设置、使用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的行为进行查处;

4、对损坏、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妨碍广播电视设施安全,阻碍广播电视设施设立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5、对违法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或违法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业务的行为进行查处;

6、对违法设立有线电视共用天线工程设计、安装单位和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安装单位或违法从事有线电视共用天线工程设计、安装及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安装业务的行为进行查处;

7、对违法从事视频点播系统安装、开展视频点播业务、为视频点播活动供片的行为进行查处;

二、我县广播电视执法机构、队伍情况

为进一步强化广播电视行政监督管理,做到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成立了由行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综合科长及办公室成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综合科,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由于明确了执法职责,建立了监督机制,从而避免了执法中的违法行为。先后7名执法人员到曲靖参加法律培训和学习,现已有7人(其中网络公司4人,广电中心3人)通过培训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为行政执法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2008年行政执法及查处情况

为加强对广电服务体系的管理,07年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广电服务中心,在管理上,与工商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管理的通知》。为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大考核,广电中心下发了《三级农村广播电视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职责》《罗平县农村广播电视管理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把制定农村广播电视管理制度对经销商进行管理等工作列为考核内容。2008年,先后深入到罗雄、大水井、鲁布革、九龙、钟山等乡(镇)对地面卫星设施信号接收情况进行了测试,并深入到农户家中查看电视接收情况。在建设无线发射系统工作中,规范了节目源接收频道,做到制度上墙,明确专人负责,按要求理顺了管理。确保了低收入人口免费收听收看到中

1、中7两套广播电视节目。

奥运会期间,为确保受众正常收听广播节目,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对一些广播电台信号进行清理清查,先后到县一中,二中进行执法检查,在奥运会期间,勒令关闭校园广播电台1套,让相关奥运信号顺利进入千家万户。另一方面,实行了全天候值班,对有线电视设施进行了昼夜巡查,确保了各项广电设施得到保护,节目信号正常传输。群众能正常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

对12个乡(镇)广播站实行目标管理,依据考核办法进行考核,一些激励办法的出台,使基层广电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大大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加强对销售广播电视器材设备的管理力度,先后与广播电视设备经销商签订了销售协议,要求经销商对销售设备去向逐一登记。行政执法人员定期对经销商进行检查,从而进一步规范了行业管理。

一年来,没有擅自将行政执法权委托给其它组织实施的行为;没有发生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等违法行为;没有向所属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下达罚没款指标;广电中心行政执法人员没有发生一起玩忽职守、打击报复、滥用职权、索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

四、我县广播电视行政执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广播电视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我们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广播电视行政执法的力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有力地保障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安全播出工作保障有力。为加强对不法分子进行电视插播等破坏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活动的防范和打击,建立了罗平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机制。围绕重大节日、“两会”和部分敏感日期,加强了执法检查和值班执勤,及时处置突发问题。切实做到机构完善、联络畅通、反应迅速、令行禁止,使广播电视安全防范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态势。2.坚持政务公开,树立良好形象。为履行行政执法承诺,制定了罗平县广电中心服务承诺制度;在政府网上公开了执法主体、办事程序和流程;公开执法权限和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方便群众浏览和监督。

3.行业执法力度加大。会同县工商、公安、信息产业等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广播电视领域的执法检查,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查处违法行为,规范行业秩序。

(二)广播电视行政执法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还不够深入。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我国共有23件法律有涉及广播电视的条款、7件广播电视行政法规、39件广播电视部门规章。由于大多数受众和用户不懂广电法规,不了解条文,全社会的广播电视法规意识淡薄。

2、受人员编制、经费等问题影响,没有一套先进的监听、监管平台,导致管理滞后,不能做到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管理手段上还不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3、部分广播电视法规的规格和层次较低,缺乏权威性和法律约束力,实际执法过程中操作性不强。

篇2:罗平县广电中心行政执法情况汇报材料

立足实际,抓住机遇,强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为了有效落实《东平县教育振兴计划》,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乡教育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我校紧紧抓住机遇,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创建学校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一、定位发展方向

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科研兴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学校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奠基幸福人生。

二、描绘发展愿景

(1)引领教师专业化(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发展,以此培育学生个性化(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合)成长,教学相长,师生共融。

(2)实施“诗香”教育,创建诗香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形成学校特色。

三、确立发展思路

1、突出一个核心:科研兴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推行两条主线:

(1)深化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主抓教研、教师队伍建设。(2)推行个性化班级建设,注重学生养成教育——主抓班主任队伍建设。

3、创建一个特色:打造“诗香”校园,彰显人文精神。

四、开展具体工作

(一)实施民主精细化管理,规范学校管理体系。

以人为本,构建三级管理体系:校委会、中层管理、科室组织管理。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责任人来分管,人人参与学校管理,推行民主管理。每周召开一次例会,总结评价上周工作,安排部署下周工作。初步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学校管理体系。

(二)深化“导学达标”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构建“351”大单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351”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三型、五步、一检测,简称“351”大单元教学模式。

“三型”指的是三种课型,即高效课堂新授课、自主练习讲评课、单元巩固复习课。“五步”指的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预习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拓展、当堂达标。“一检测”指的是单元过关检测。重点落实“周周清”、“月月清”,帮助学生有效防止遗忘,构建知识网络,系统掌握知识。

2、重点规范了学习小组的创建、指导、评价与奖励机制。在学习小组的建设运用过程中,注重了学习小组长的选拔与培养,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引入良性的竞争机制,注重组与组之间的平衡,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3、开展三大教师团体活动:教育论坛、读书沙龙、教改研讨,目的是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深入推进学校课改。

(三)推行个性化班级建设,创建温馨的班级文化,注重学生养成教育。按照我校个性化班级创建方案,每个班级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创建了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班级内部的设计主要包括学习小组专栏、理想树(智慧树)、文学作品专栏、经典诗词诵读专栏、养成教育公约专栏、硬笔书法作品专栏、班主任寄语、班级宣言等。加强随时随地教育,重视主题班会的召开、团体活动的开展,把个性化班级的创建逐步内化为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重在育人。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校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开展班级活动为抓手,重点从班级宣言、班级守则、班级组织、班务分工、班级文化专栏等方面展开工作,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养成教育、文明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等,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打造“诗香”校园,彰显人文精神。

1、编写经典诗词诵读课程——《诗歌之旅》。本书共收录古今中外经典诗歌(诗词)300首:中国古代诗词236首;中国近、现代诗歌,48首;外国诗歌,16首。

2、课堂教学,多种形式朗读、感悟、吟诵。

3、晨诵朗朗、午写悠悠、暮省融融。

4、举办诗歌节,多种方式感悟“诗香”风韵。

5、诗歌彩绘文本,营造浓厚的“诗香”文化。

6、创建诗词路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校诗香文化品位。

7、课前多种形式诵读:轻柔诵读、激昂诵读、节奏诵读、抒情诵读等,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引领学生背诵经典诗词。

(五)创建校刊、校报,丰富文化专栏,营造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

创建教科研校刊——《起航》,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基幸福人生。创建校报——《萌芽》,激发学生读书、写作的热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重点打造学校校园文化、楼道感恩文化、走廊绿色文化,班级教室文化、厕所文化,营造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

上一篇:员工周工作总结怎么写下一篇:中学团委书记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