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制度与执行力演讲稿

2024-04-28

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制度与执行力演讲稿(精选10篇)

篇1: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制度与执行力演讲稿

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制度与执行力演讲稿

项目管理公司

姓名:武振杰

大家好!我是来自项目管理公司的武振杰,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 制度与执行力”。

自从2014年来到单位,我一直在项目上担任安全员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我认为项目上的安全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对项目进行制度化管理;在项目的安全管理上有《安全生产法》规定的,项目上必须建立的八大制度,有安全管理规程上规定的19项制度,所以项目管理一开工,首先应依法建立规定上必须有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制度管理体系;项目能够顺利建成,良好的规章制度是不可缺少的,我们是施工企业,主要任务就是项目的施工管理,而制度是管理的灵魂,所以我们要将项目的规章制度更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才能更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然而以制度促发展是建立在制度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习的基础上的;习总书记治国理政关键词中提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中国军事上也有句话叫: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治国治军如此,企业跟项目的管理何尝不是如此,规章制度有了,重头就是下来的执行了!道理很简单,执行力强,企业就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最终实现目标,执行力弱,就会错失良机,贻误战机,导致一败涂地;因此执行力是企业的生命力,执行力强了,我们的企业转型发展才会更稳、更快,那么我们该怎么去提升制度执行力呢?我认为重要的有三点:

1、明确目标,责任到人

2018年5月底,侯马市文体活动中心项目按政府要求举行现场观摩会,为此公司成立了以安全生产部王部长与分公司经理宁经理为首的筹备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必须在6月15日举行一场成功的现场观摩会,那时所有的筹备组成员策划方案流程、整理现场、设计标语图牌、宣传图册等,筹备组安排负责人将每项工作进行分解,责任到人,并制定了每日目标,最后在所有人的相互配合下,层层落实,我们终于顺利的举行了一场成功的现场观摩会。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工作没有落实到每一位责任人身上,我想这次的任务不可能顺利完成。所以明确目标和责任人是执行力的基础,同时员工的责任心也决定执行力。

2、强化培训教育、奖罚并进

我们的项目部一开始就建立了完善的岗位培训制度,按班组进行教育,就算特殊情况暂停施工,也不放弃对工人的日常培训教育,强化工人对项目上各项规章制度的认知,培养他们的执行意识,经常对他们进行案例警示教育,让他们明白不讲规矩,违规操作就会给企业带来灾难,给自己带来不幸,绝不可重蹈覆辙;只有在知道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的执行;

同时,奖罚并进,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公司在今年的转型发展中首先建立了薪酬管理办法并执行,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认同感,也让企业更有竞争力,这样有奖有罚,双管齐下才更能激发员工的执行力;

3、构建合理的工作流程

流程也是制度、方法,合理的工作流程能做到职责清晰,能提供正确的工作方法,让执行者工作起来顺畅不茫然,如果没有合理的工作流程,容易让执行者在工作中扯皮,最终事倍而功半,所以方法到位了,执行力也就到位了!

深刻的道理,雄辩的事实,做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就是企业的转型发展制度重要,制度的执行力更重要,我坚信不疑,经过我们建投人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执行效力会更上一层楼,建投的明天会更好!

篇2: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制度与执行力演讲稿

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丰富的内涵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三者之间与企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在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想始终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从不断提高企业学习力、创新力和执行力入手,改善员工心智,用企业愿景和共同价值观统筹公司发展,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培育适应煤炭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培育执行力文化,才能建设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

一、学习力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学习,是古老、永恒的话题。所谓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总和,是指会学习、学得快、用得好所体现出的一种能力,是人的能力素质诸要素中最具价值的部分,是能力素质的核心,不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个人能力的提高,无不依赖于学习力的支撑。学习力作为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人们获取生存发展、体验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和重要本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提升学习力是企业提高全员素质、实现员工全面发展,推进构建和谐矿区进程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要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引领全体员工将提升学习力作为学习型企业建设的重要

内容,倡导全新的学习理念、持续的学习动力,建立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动力机制,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视野,用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将学到的新知识、获得的新信息,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和经营管理,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实力,创造出更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实现学习力的功效最大化。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期和国有企业改制攻坚的转型期,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必须要有适应发展变化的创新能力,学习力已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通过激发个人的学习能力来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使员工在学习过程当中都成为主角,共同体验享受学习的成果。

二、创新力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企业依然如此。企业的生命力源于企业的创新力,一个没有创新力的企业,难以在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创新力是学习型企业的动力之源,以学习力提升创新力,以创新力增强企业发展力,牢牢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全新的理论认知,创新的思路举措,崭新的实践成果,全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永恒的发展动力和持续的智力支撑。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超越和发展。要建立激励机制,让

创新成为员工的努力方向,形成人人想创新、事事能创新,时时可创新的浓厚氛围,把创新思想纳入到企业经营管理,落实到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成为各部门改善工作、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从而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纵观先进企业的发展道路,无一不是沿着科学发展的轨迹、不断创新发展的历程,自强、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支撑。实施机制创新,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建立起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企业的发展空间才能更为广阔;实施技术创新,各类技术人才不断增加,技术力量更加雄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大为增强;实施管理创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运营科学,企业的发展势头才能更为强劲。企业具有了品牌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文化优势和强大的开拓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永远充满活力、效益逐年攀升、发展前景更为喜人。

三、执行力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要想保持长远的发展,提高了学习力,增强了创新力,还不能说这个企业具备了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尚缺少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执行力。所谓执行力,是指企业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也是企业完成任务、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能力。如果说管理和战略是企业运行的规则和发展的目标,那么执行力则是使这些规则分解落实,从而实现战略目标的最终手段。执行力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执行力,无论战略蓝图多么宏伟或者组织结构多么科学严谨,都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更谈不上进步和发展。因此,只有提高执行力才能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提升企业执行力,首先要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规范内部运行机制,达到标准化。其次是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执行技能,一方面是要培养具备较强执行技能的员工,另一方面是在企业内部进行持续的职业化训练。再次是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意愿,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从企业文化、员工成长空间、职工收入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为切入点,要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环境为落脚点去满足员工的需求。

建立规范化的企业管理体系,是提升企业运作效率的工程,是提升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企业决策人员、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管理体系是否与企业发展相匹配,构成企业执行力的主要因素之间是否相互协调,从而不断调整企业管理思路并建立相应的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过程。执行力是否有效,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因素,他们抓落实的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普通员工是决定因素,是提升执行力的主体力量,执行力只有渗透到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当中,使每一名员工都能深入实践执行力,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的执行合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3: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制度与执行力演讲稿

企业干部队伍的作风事关企业转型发展成败。讲干部作风,强调干部队伍建设,这是因为在山西省大型化工企业太化集团搬迁改造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实现成功转型,必须有一支作风正、能吃苦的干部队伍团结带领全体职工迎难而上,奉献有为。干部队伍的作风问题直接影响着太化集团的事业成败和人心向背。

1 坚定太化干部队伍转型发展的信心

当前,太化集团化工生产装置已停,职工对工作前途感到渺茫,老想着该何去何从。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看待当前太化装置关停、企业转型的新形势,紧紧抓住停产搬迁、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太化集团确立了“1+3”发展战略,即以太化现有厂区土地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房地产、工程建设、物流贸易等非化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太化国际温泉城等服务产业,实现本部的转型发展;通过氯碱、苯加氢等装置的搬迁和焦炭资源的整合,建设清徐化工新材料园区、昔阳精细化工园区和稷山煤焦化产业园区,实现化工产业升级,最终将太化打造成集现代煤化工生产、房地产开发、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综合企业集团,形成“城里总部基地,市外工业园区”的“1+3”发展格局。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各级干部必须坚定信心,克服悲观消极思想,变被动为主动,拿出勇气和智慧,拿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齐心协力、群策群力,以破釜沉舟的勇气阔步前行,争取在三到五年内让太化有一个实质性的大变化,让广大职工切身感受到转型发展的成效。

2 增强干部队伍责任心,真抓实干,主动工作

在太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干部队伍积极带头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做好生产经营、企业稳定、职工安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工作千方百计、不辞辛苦、全力以赴。当前,太化的转型发展已进入攻坚阶段,工作能否有效完成,影响着转型的进程。为此,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要切实增强责任心。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做其事,珍惜自己的岗位,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认真细致地抓好每一项工作,用心做事、做成事。二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工作中要从大局考虑、从细微入手,主动想办法、定措施,激活潜能、释放活力,主动把握形势,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三要真抓实干,主动工作。我们目前的很多工作,必须主动去做,想办法去做,才能有成效。各级干部都必须提前去思考、去行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严肃整顿干部队伍工作纪律

干部的工作作风,说到底就是干部队伍平时在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精神面貌和人格品质。能体现出干部形象的好坏、做人的高下、办事水平的高低。一个企业,只有管理规范、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团队意识强,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因此,必须以铁的手腕整顿工作纪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结合《太化集团整顿工作纪律、转变干部作风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太化开展干部作风专项整顿活动,要下大力气整治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解决机关干部贪图安逸、推诿扯皮的官僚习气,下大力气整顿机关干部纪律松散、自由散漫的“老爷”作风,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纪律保证。一是此项工作要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制定督查方案、建立督查队伍,做好督查记录,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督查。二是坚持定期汇报制度。每周一上午,要将上周督查小结和督查统计表报集团公司纪委;每月末要逐级听取督查情况汇报,研究督查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三是广泛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对于查实的问题,视情况给予必要的处分,典型案例要公开通报;对领导不力、顶风违纪的单位或个人,要按照“上追一级”的原则,严肃追究分管领导的责任。

4 锤炼干部队伍作风,清正廉洁,干净干事

党中央下发了八项规定,山西省委下发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实施办法,太化集团党委也制定下发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相关规定。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廉政工作,竹好自己、管好身边人,清正廉洁、干净干事。既要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又要清正廉洁,这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具体要求,也是职工群众评判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值得信赖的重要依据,是一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底线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加强休养、提升境界,自觉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做到勤政务实、勤俭节约、秉公用权、生活正派,努力抵制不正之风侵蚀,不搞特权,不谋私利。同时,各级组织、纪检监察部门要关口前移,不仅要关注干部的“工作圈”,还要关注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切实筑牢廉政防火墙,创建一个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5 切实转变干部队伍工作作风

无数事实说明,没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太化转型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就不可能实现。干部队伍转变工作作风,重点要从以下三方面着眼。

1)有激情。一个干部如没有激情,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就不可能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更不会有声有色。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有高昂的工作激情,这也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静心、经心、用心。静心,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潜心研究、谋划好本企业、本部门的工作,决不能心浮气躁、敷衍了事;经心,就是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干,一心一意谋工作,踏踏实实干事业,决不能得过且过、推诿扯皮;用心,就要以“人争先进、事争一流”的精神状态,千方百计做好本职工作,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3)注重结果落实。牢固树立“完成任务是硬道理”的工作理念,对认准的事情、对各项工作部署,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抓到底,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勇往直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是转型发展工作能否成功的保证。

篇4: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制度与执行力演讲稿

【关键词】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执行

一个企业的稳固发展离不开合理完善的管理机制,坚决贯彻规章制度的强有力的执行力。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能够使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有序的进行,为企业职工提供工作导向,为企业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营造出平等、互利的工作氛围。在建立了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后,如果企业无法贯彻执行,就只能是废纸一张,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对企业的长久发展也毫无益处。但凡成功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上都有一套完善的相关制度,并且在制度出台后,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制度以及制度执行力是长久发展的必备条件。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生产经营等环境因素不断变换的情况下,企业的制度本身也需要因时制宜,以顺应企业前进发展的潮流。任何制度在制定之初都是为了企业管理服务,虽然初期可能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业绩,但是它的时效性和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永远完美无缺。在与时俱进对企业原有制度进行实践、完善的前提下,企业还要根据内部与外部情况的变化不断建立新的规章制度。

企业在管理制度建设中虽然会遇到诸多问题,但是只要认识到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坚决贯彻“法治”思想,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笔者认为企业的制度建设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管理部门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可避免的需要经历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在发展初期,因经营规模、生产水平、职工素质等因素,或许依靠简单的“人治”就能完全管理企业,但是随着经营规模的壮大、部门分类的增多、职员增加等情况,简单的“人治”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更甚者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负面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从“人治”的道路转向“法治”,利用规章制度的标准化管理去约束职工,科学引导企业生产与发展。所谓的“法治”,其实也就是科学管理的最高阶段标准化管理,它将企业至于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匡扶校正,限制去除影响企业发展的不良因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涉及多个环节,不管是市场、后勤还是经营决策部门,都应该有一套与之相对应的工作规章制度,做到管理体系系统化,这样不仅能在工作中约束职工的行为,同时也使得企业内部运营井井有条,从而在对外竞争中事半功倍。前文曾经提过,任何制度都有其本身的时效性与局限性,所以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也必须有一个对制度进行建设监督的管理部门,这是很多企业在完善制度管理时容易忽视的。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制度建设管理部门,其职责是监督审查企业内部制度的管理与执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但能及时予以解决,而且在制度實践的过程中也能更直接接触到制度运行出现的问题,从而对制度本身不断进行修改完善,统筹部门间的制度运行与管理。

(二)制度管理的弹性化

企业的管理我们提倡“法治”与标准化,但在真正落实到工作当中时却经常困难重重,即是有着好的出发点,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我们在坚持“法治”标准化的前提下,做到“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可以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软性变通,一切都是为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如果片面追求制度化,忽视企业利益与运营,就显得本末倒置得不偿失。“柔性管理”也是工作中我们一直倡导的人性化管理,尊重人的个性与特长,给予他们合适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工作,不仅有益于人际关系,同时也更能体现企业的文化魅力,凝聚人心。

企业运营的中心在于“人”,不管是主管还是职工,都只是企业运营中一颗螺丝钉,企业所要做的,就是使这些螺丝钉各司其职。企业制度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最终目的就是凝聚这些螺丝钉的力量,使企业这艘大船能扛过狂风暴雨,驰骋于市场的海洋。所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信任感,让他们真正处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文效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企业制度的执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操作落实,再好再完美的制度也只是废纸一张,没有任何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企业都存在令行不通,制度荒废现象,这对于企业的管理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所以,如何加强企业的制度执行力,强化制度落实,就是我们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点。

“执行”是企业制度建设的基点,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层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确保制度合理的前提下,才有执行的可能性与空间,但是仅靠这些就推动制度的贯彻落实,仍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有其他相对应的措施。

(一)制度的培训

制度制定之后,如果不能被员工熟知,在工作中形成明确的制度意识,制度的执行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员工进行制度培训是每个企业都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制度的培训有三个必须:新人必须培训;制度的变更增添必须培训;对职工必须要进行循环培训。对企业来说,新人的输入不仅能增加企业活力,同时也能宣传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营造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新人的入职培训只是基本,关于岗位个性化的培训则更多依靠老职工,因此对所有员工的循环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循环培训不断强化职工的制度意识,不仅能营造自觉遵守制度的良好风气,同时也能感染新进员工,强化制度在工作中的执行与落实。在企业制度有所变动时,周到及时的培训能减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经营管理与生产运营环节事半功倍。

(二)以身作则,上行下效

企业管理层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在很多时候也是制度的破坏者,制度在企业内无法顺利推行,与管理层本身无法以身作则脱不了干系。“权力大于制度”是制度执行中的一颗毒瘤,只有树立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的意识,由管理层开始坚决执行,以身作则,才能使基层职工上行下效,在企业内形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意识。

(三)制度执行的奖惩考核机制

在企业中,对制度的执行必须进行监督和考核。监督是为了提高职工的紧张感,在工作中保持制度意识,而考核,则是为了对职工执行制度的行为进行奖惩。奖惩机制的存在不仅可以提高职工的自觉性,对遵守制度的行为有激励作用,同时也能保持制度的权威性,减少不良现象的发生。

每个企业中都有破坏制度的害群之马,同时也有遵守制度的先进分子,如果不对这些行为进行适当的奖励惩处,就会导致员工形成执不执行都一样的思维,不管前期筹建工作用了多少努力,到头来都只是付诸流水。

制度本身就是约束人的行为,职工很容易产生抗拒感,如果在推行过程中做不到有功奖、有过惩,只会导致职工抗拒感更加严重,更甚者还会影响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同时,在奖惩机制下,所有的职工都应一视同仁,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基层职工,都是奖惩机制的作用对象,只有像这样尊重制度,严格贯彻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制度执行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企业的管理制度重在建设,贵在执行。只有上至领导层下至基层员工人人以身作则,才能坚持不懈地加强制度文化对企业发展的益处,让制度成为企业稳定的基石,执行成为企业发展的保障。总之,在企业管理中,既要建立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又要坚决贯彻制度的执行,保证企业稳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王拥利.提高企业制度执行力问题初探[J].经济论坛.2009,(452):95-96.

篇5: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制度与执行力演讲稿

摘要: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在企业的发展中,执行力是关键,执行力、执行力文化、执行流程。企业的执行力是很难进行评估和测量。也许我们能很容易地洞察到一个企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重点。可对于执行力就不同,它存在于企业内部,并对企业的持续成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执行力 关键要素 体系构建

当前,不少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其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也逐步的走向完善。但也有部分企业,由于还存在干部职工思想观念落后,全员整体知识结构偏低,公司管理制度欠科学,执行力弱、执行效果差等问题,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如何才能有效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呢?现以成为许多企业所重要并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应在战略决策、业务开发、管理方式、服务策略等方面进行一场深入的变革,而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降低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改革的重要目标。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哪里?提升企业执行力。执行难,执行效果差,执行力弱等执行综合症,一直困扰着企业的发展。

1.企业执行力建设的关键要素

执行力,就个人而言,就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对于企业,则是将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一位著名管理学家这样说,一家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40%靠执行力,另外30%靠运气。运气无法预期,但战略和执行力可以培育。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好的执行力,当企业的战略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这时候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战略与执行就好比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给予实践方向性指导,而实践可以用来检验和修正理论,一个基业常青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战略与执行相长的企业。

1.1执行力的源头——企业高层决策者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团队,首先要有一个具备高度执行能力的领导人。世界组织行为学大师、领导力大师保罗·赫塞博士曾经说过:成功企业的经验和研究结论表明,“执行力”问题就是“领导力”问题。那么,领导的执行力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1.1.1选拔人才

纵观那些长盛不衰的企业,观察最高管理者和最高执行者,你就会发现,它们的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人员的选拔。优秀的领导人每年都会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干部选拔上,这是领导者最重要的执行内容,但由于该工作往往在短期内无法发挥效应,所以被企业领导人忽视。

1.1.2对项目的追踪和跟进

除了选人,对项目的追踪、跟进也是企业领导人执行能力的核心所在,所有善于执行的人都会带着极大的热情来跟进自己的既定计划。通过跟进工作能够暴露出计划和实际之间的差距,并迫使员工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整个工作的进展。

1.1.3人才训练

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自己具有强大的执行力,而且能训练出一批一流的执行人才。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想让员工成长,就应该去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赋予他们更多的责任。如果我们能将他们最好的想法加以利用,我们就有了赢得竞争的机会。”实际上,领导人就像一个火车头,在不断带领职工实现企业共同愿景的过程中培养下属的执行力。

1.1.4培养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层执行者。如果把企业比做人,老板就是脑袋,负责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中层是脊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四肢——基层。可以说,中层就是老板的“替身”,也就是支持大脑的“脊梁”。作为中层执行者,一旦周围同仁和领导从中层身上感受到了坚定的力量,他们必然会信任中层,中层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他人的态度;反之,如果中层被畏难情绪所左右,连正常的能力都发挥不出来,那么执行过程的“腰”就软了。同时,中层管理者必须是团队成员和教练,必须能够激励、赞美别人,必须是充电器,而不是耗电器。因此,一个优秀的中层必须具备以下执行能力:

一、领悟能力,要先弄清上司希望你做什么,然后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和方法;

二、指挥能力,工作的分配、协调、临场发挥,指挥的方法与语气,激发斗志和引导前进的能力等;

三、协调能力;

四、判断能力;

五、创新能力等。所有这些能力都是领导力的体现,并最终体现为企业的执行力。

领导者的执行力还包括:启发下属认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告诉下属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让下属知道你对他的期望;及时告诉下属他做得如何。只有这样,领导者的监督和检查才能顺利进行。

1.2执行力的基石——制度

企业领导人的执行能力与企业的执行能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企业执行能力是制度性的能力。企业领导人的执行能力是人治,而制度性执行能力是“法制”。人治的企业领导人通常是用“能人”,背后的哲学思想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制度性执行能力背后的哲学思想是:人是一定要犯错的,所以用人就一定要疑,要建立一套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领导人再用类似车间主任管理车间的那种方式来管理企业已经彻底行不通了,要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要夯实制度管理的基础。因为员工需要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的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个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更重要的是形成规

范的、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的管理制度,增加内部管理的公平性。

因此,企业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才能将管理职能化、制度化,明确管理者的责、权、利,从而避免“多头领导”,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执行力。

具体来说,制度对于执行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

1.2.1用制度规范执行力的标准。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来完善整体策略规划,员工必须按照制度的要求规范行为,不能按各自的理解来做事,用制度来达到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状态的目的。

1.2.2用制度统一员工与组织的执行力。执行力,在现代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由个人来达成,而是由组织来达成,因此,执行力的表现就必须在个人和组织之间形成一种平衡和统一的关系,既不因过分强调个人执行力的提高而忽视了组织的力量,又不会违背了个人的特性和价值体现。

1.2.3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激励机制。执行力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体系、考核机制、奖惩制度、压力制度,等等。

管理者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就仓促出台,经常性的朝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最后导致了真有好的制度、规定出台时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狼喊多了,等真的狼来了也没人去做好人了,其实是一个道理。战国时秦国的商秧变法就是针对管理者因为经常改变政策而失信于民的一种方法。

1.3要营造执行文化

执行文化的核心在于转变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使之能够切实地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计划落实到本职岗位与日常工作中去。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一种反应。如果刺激对他有利,他的行为就有可能重复出现;若刺激对他不利,则他的行为就可能减弱,甚至消失。因此,管理人员要能够通过强化的手段营造一种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环境和氛围,以使组织成员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比如通过提薪、发奖金、晋升、表扬等正强化手段以及减薪、扣发奖金、批评、处分等惩罚手段来激励员工将组织的意图或要求进行到底。如果只有高层管理者的说教,而缺乏这些强化手段的配合,那么执行文化也就难以真正形成。

如果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每天能多花十分钟时间,为企业想想如何改善工作流程,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那么,企业的策略自然就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如何使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心甘情愿地自愿多用心,将企业策略执行得更好呢?关键就在于执行力文化的深入人心。

2.企业执行力体系的构建

构建企业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领导、某一个部门、某一位员工的事情,需要各部门的协同作战和全员的参与。

2.1规范战略制定,明晰业务流程,要设立清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进度表:提炼核心内容:在战略制定时,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不能朝令夕改,以便执行者能坚定的按照该方向执行下去。同时,在庞大的业务网络中,找出几条主要的链,根据链的实际情况,明晰链的每一个流程,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事事靠领导来推动。并在每个链中提炼出几点核心内容,以便执行者能优先配置执行资源,而不是到处是重点,漫无边际。

2.2找到合适的人,并发挥其潜能:执行的首要问题实际上是人的问题,因为最终是人在执行企业的策略,并反馈企业的文化。要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

2.3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搭建好组织结构:企业做大之后,只能通过规则来约束,规则是一个组织执行力的保障。

2.4倡导“真诚·沟通”的工作方式,发挥合力:一项调查表明,企业内存在的问题有70%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而70%的问题也可以由沟通得到解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看到别人的优点,接纳或善意提醒别人的不足,相互尊重、相互激励。

2.5关注细节,跟进、再跟进:制定战略时,我们更多是发挥“最长的指头”的优势,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就要切实解决好“木桶效应”的问题。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认真、再认真;跟进、再跟进。

2.6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是提高执行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有什么决策会执行不下去呢?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一是倡导以业绩论英雄,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逐步推行竞争上岗,公开、公正、公平选拔优秀人才。二是要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要向关键岗位、重要岗位倾斜,确保“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总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三是要奖罚分明。对能够认真贯彻执行企业决策,成绩明显的,该奖励的要奖励;对不认真贯彻执行企业决策,造成一定后果的,该处罚的要处罚。

2.7建立科学的控制系统、不定期的考核与检查。对关键的流程进行简洁、实效、操作性强的控制,而不是对所有的程序进行控制。采用公平、公正、合理的控制系统,让大家在心理能够善意的接受,而不是潜意识的抵制。不定期的考核与检查能避免执行人员为应付定期考核和检查而采取的投机行为,能确保执行的稳定性,防止执行的“虎头蛇尾”。

篇6: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制度与执行力演讲稿

中共文成县委书记吴开锋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构成,是人们变革实践的产物,是对实践工作提炼出来的有助于实践发展的有益做法,并约定俗成要求大家共同遵循的规范,它具有一定的长期性、稳定性,并有着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平时所说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意思就说在我们社会实践中,制度无处不在。像我们平时工作中,几乎每一个单位、乃至每一项工作都会出台相应的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但是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有些制度“打在纸上、贴在墙上、说在嘴上,就是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的尴尬现象,从而使办事拖拉扯皮、人浮于事、工作流于形式、工程进度慢于计划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制度的疲软变味的现象呢?当然,这不是制度不好,也不是制度过时,而是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导致制度执行的搁浅、空转、走样和变形。

由此可见,开展工作,依靠制度是根本保证,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执行力又是一种纪律,一种作风,更是一种合力。所以我认为“转作风优环境” 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只有让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执行意识,想执行、会执行、真执行,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制定制度的预期效果。

那么如何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我认为三个方面是关键:

首先,执行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是公权力的执掌人,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执政者,其行为、思维方式影响甚至左右制度在这个地方、这个单位、这个部门的的执行。什么叫领导?李瑞环同志曾有这样精辟的论述:“领”就是带领,就是走在前边,干在前边,身先士卒,“导”就是引导、教导。只有“领”好了,“导”才能起作用。所以,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领导干部必须把自己摆进去,自觉养成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的习惯,增强自觉执行制度的紧迫感,亲自抓、具体抓,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在执行制度方面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和主导作用,把执行制度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执行制度贵在领导带头、贵在率先垂范。

其次,执行制度,督查落实要常抓不懈。在平时工作中,一个再好的制度,如果督查落实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制度的执行力,影响整个工作目标的实现。可以说,对督查工作的重视与否、督查工作质量高与低,对一项工作、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工作局面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抓好督查落实工作,而且是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项长远的决策、制度,不能因领导者的更迭而经常变化,不能重开始,轻结果,而使开头热、中间冷、最后悄无声息,虎头蛇尾。我们要提倡的是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干,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直至抓出成效来。执行制度贵在落实、贵在坚持。

关于这一点,近年来我们文成县也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我们推出的重点工程项目问责制、“周二谈心和事日”制度、乡镇全面推行的全员驻村制度、乡镇和县直经济部门主要领导工作情况周报制度等等,这些制度都是为了改进政府服务职能,疏通民意反映机制、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解民忧的创新制度。这些制度的实行,深受广大老百姓的拥护和好评。好制度,就要真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就十分注重这些制度的执行力,始终把提高执行力放在党委、政府工作首位,狠抓督查落实。县委督查室会同相关部门周周一督查、次次发通报,并通过催报检查、联合督查、定期检查、“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各界人士现场视察、公开评议、媒体监督等形式强化督促检查,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逼进,紧盯不放,让自觉遵守制度成为广大干部的一种习惯、一种常态,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从目前来看,效果明显。

再次,执行制度,评判权要交给群众。干部执行能力如何,群众最有评判权。因为,执行力提高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群众,行政执行只有得到群众理解、支持,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群众监督更是政府提高行政效率、依法行政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效的监督制约,对强化干部执行力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要把发言权、监督权和评判权交给群众,让群众参与我们的各项工作监督落实,充分体现了工作为民的宗旨。去年,我县创新工作机制,推出以“公开承诺、媒体监督、群众评议、自动问责”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重点工程问责制,把评判权交给群众,有力促进了各级各部门工作作风的转

变和行政执行能力的提升。具体地说,就是在项目建设开工前,项目责任单位“一把手”通过电视、广播、新闻中心、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和政务公开栏上分别以工程“进度表”、“倒计时”、“军令状”等形式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逾期接受免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监督事与监督人、专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由社会全程监督。在工程结束验收时,组织社会各界采用“走访调查、网络问政、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考察和评议。这一做法充分将制度的执行臵于阳光之下,把问责的主体交给群众,交给民意,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让群众真正行使了知情权、监督权。在这强有力的行政与社会舆论共同监督下,制度执行力大为提升,相关项目全部如期按质保量完成。从这一工作经验来看,作为我们县一级地方党委政府应该把执行力建设作为一项“阳光工程”,积极主动地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将执行力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配套措施向社会公布,把执行力建设过程的监督权和成效的评判权,交给服务对象,交给群众,交给社会,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同时也提升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度。执行制度贵在群众参与、贵在社会监督。

篇7:企业的执行力致胜关键点

众所周知,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人才之所以宝贵,是因为他能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但人才并不直接等于财富。比如一家企业,即使每一位员工都是博士,也未必就能成功。这是因为人才想要创造财富,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种素质。这种素质就是被每一个企业所追求的――执行力。

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企业招聘,在发布的招聘信息中,可以有不同的职位,不同的学历要求,不同的技能要求,但我们却能在这些杂乱的信息中看到同样一个要求:执行力强!因此执行力更是成为了每一位求职者所必须重视和锤炼的素质。

所谓执行力,简单的说就是“按质按量的完成工作任务”。但人们对执行力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执行力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它需要从工作的各个方面去体现。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合适的人。企业只有把合适的人摆在正确的位置上,才能让执行力得以发挥,才能产生效益。因此,适者才能生存,我们必须学会改变自己的思想,摒弃不利于发展的观念,学会适应环境,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合适的`人”。

2.良好的习惯。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执行力的保证。认真、诚信、负责,这些美好的词汇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事业和伟大的人。同样,我们要想取得成就,必须注意、培养这些良好的习惯,成为一个为人诚信,对工作负责,做事细致认真的人。

3.成熟的心态。胜利只属于拥有强烈求胜欲望的人。越是伟大的成就,通往成功的道路就越坎坷,就需要更大的毅力走下去。欲望是执行的驱动力,欲望越强烈,驱使我们的动力就越大,执行力就越强,离成功也就越近。同时,我们在拥有了强烈求胜欲望这一心态的驱动下,还需要拥有“凡事追求完美、坚持原则”这样的心态作为武器,才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最终取得胜利。

篇8:关于企业制度与执行力的思考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企业制度与执行力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不应把二者割裂而强调某一面。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同为组织服务,确保目标的实现。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有形的使组织朝目标发展,而执行力是组织内部每个成员对制度自觉、努力完成的程度,无形的使组织目标实现。同时,它们又是对立的,若管理者或员工有较强的执行力,而制度不太切合实际,再努力也是难以实现的;若有好制度,员工的理解和认识产生偏差,没有形成执行力,制度也会流于形式。

由此可见,制度与执行力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当二者达到和谐统一时,就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当二者相矛盾、抵触时,就会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不仅不能实现组织目标,还会造成企业文化和形象的损害。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充分结合组织目标的实际和执行力的效果来制定制度,以求组织目标得以实现。

2 企业制度对执行力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2.1 企业制度对执行力的正面影响

有一家经营多年的酒厂,因跟不上市场变化的形势面临破产,被一家大型企业收购。新上任的经理接管酒厂后,发现企业拥有一批忠实的员工,在酒厂工作多年,技术熟练,而该企业的制度虽制定了不少,结合实际的却不多;有的制度更是漏洞百出、自相矛盾;有的制度根本就起不到约束作用,奖罚制度也不能贯彻执行,制度执行力就更不用说了。于是经理保留了原有企业的管理、技术、财务人员,重点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他带领新班子从制度建立入手,结合实际对原有制度进行疏理、整合,并提出全体员工要坚定不移、不打折扣地贯彻执行新的规章制度,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

由此可见,企业在思考执行不力问题的时候,不一定都是人的问题,很有可能是制度不好,同样的员工,不同的制度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一个好的制度能改善企业管理混乱的局面,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终形成较强的执行力。

2.2 企业制度对执行力的负面影响

当企业制度过严,要求过多时,会导致员工压力大,情绪低落;当企业制度过松,要求不足时,则会造成员工习惯性的钻空子,形成慵懒的工作作风。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面貌和执行力度。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工厂制造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处罚力度高,长期拖欠工人工资,甚至克扣工人工资。这种矛盾,终于在09年集体爆发,广东等沿海城市用工荒,很难招到工人,很多企业缺工比例高达60%,大量企业因为人员急剧减少纷纷减产甚至倒闭。而在更早的90年代中期,大批国有企业破产,员工纷纷下岗就是因为管理制度松散,企业执行力度太弱,致使效益太低造成的。而如何制定一个行之有效,平衡而长期实用的制度,是一个聪明的管理者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由此可见,制度的失败会给执行力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更应从企业和员工的立场出发,这样才能收到双赢的效果,这样的制度才有执行力,才能实现执行的目的。否则制度的变革与预想背道而驰,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不但无法执行,反而让员工反感,影响积极性。

3 从执行力角度考虑企业制度的制定

企业在建立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执行力,再好的制度无法执行都是白搭,充分考虑执行力的效果去建立的制度才是最为有效的。以下从执行力角度考虑,提出建立企业制度时应注意的几点意见:

3.1 制度的制定应符合法律法规

企业依法制定的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的具体落实和延伸,对于企业执行的权威是至关重要的。倘若公司制度与法规相违背,会使员工对制度无所适从甚至怀疑,就谈不上执行了。健全的、合法的企业制度不仅能够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能促进企业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只有依法建立的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不会因与法律发生冲突而导致执行不力。

3.2 制度的制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俗话说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于企业制度的制定也是如此,胡乱的把认为好的制度搬过来,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会因不合适而受到阻碍。所以制度的制定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行业类型、技术特性及管理沟通的需要等方面考虑,体现企业特点,保证制度具有可行性、适用性,切忌不切全实际,只有这样的制度才是有利于执行的。

3.3 制度的制定应考虑员工的素质

一项制度制定出来后,如果员工对其费解,执行起来便会困难。所以在制定制度时需考虑员工的素质情况,尽量用通俗的容易明白的语言进行表述,必要时还可进行制度培训,将制度的理念透彻地阐释,将执行制度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样制度才能产生强大的执行力。

3.4 制度的制定应满足内部合理性

制度出台前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反复的论证,广泛征求不同对象的意见,能否被员工认同,以增强其可执行性。注意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和衔接,防止出现冲突,以提高制度的整合效应,这样的企业制度才是切实可行的。

3.5 制度的制定应合理运用奖惩和监督机制

建立奖惩和监督机制,是对制度执行结果的反馈,反馈信息能调整制度的不合理性,使制度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同时,合理地划分各个部门及岗位的职责,明确责任主体,将考核结果与要强化的制度挂钩,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落实在奖罚上,能使员工在未来以制度为准绳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目标,强化企业的目标执行力。

摘要: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而制度是执行力的渊源,执行力是制度得以实施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企业制度与执行力的关系,然后通过案例说明企业制度对执行力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最后从执行力角度出发提出制定企业制度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企业制度,执行力

参考文献

[1]吕宏.试论如何强化企业制度建设,提高执行力[J].经济师,2009,(03).

[2]浅谈企业制度与执行力.中国勘察设计,2007,(07).

[3]杜善芳着.执行力到底是什么?在线检索日期:2010年02月22日,网址:http://www.hr.com.cn/articles/new_eyes/new_detail.php?id=14362.

篇9: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制度与执行力演讲稿

企业执行力建设基本情况

企业执行力是指企业把上级的规划、部署与决策付诸实施的能力。在全体员工拼搏努力下,天津港焦炭有限公司累计实现价值21亿余元,创造了2.12个公司初始投资额的良好收益。公司实施焦炭作业名牌服务发展战略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凝聚员工、调动资源、拓展市场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以全面预算管理、员工绩效考核、中层管理问责等机制的实施为标志,企业执行力建设日臻完善,为公司二次创业和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企业管理与国际化标准接轨。通过了“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认证,公司成功由股份公司的分公司顺利转制为全资子公司,成为具有规范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的现代化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组织架构设置日趋科学合理。按照公司既定的发展目标,管理、党群、生产、业务四大系统21个部门不断分解细化工作目标,制定出台各种保障措施,各负其职,各负其责,有效捋顺了企业管理流程,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需要。

奖惩激励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劳务承发包机制改革以来,公司在册员工和劳务员工合计总数达627人,特别是公司推行装卸生产组织“全程服务责任制”、“ 一体化设备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分区分段责任包保制”以来,不同用工性质的员工共同工作,相互融合,充满活力,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挖掘潜能增添发展后劲提供了重要保证。

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普遍提高。开展了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建立了“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公司共有20人次在港口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大专及以上学历员工比例达到了75%,公司20余名员工通过培养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8名干部走上了处级管理岗位。

企业发展愿景得到广泛认同。通过搭建员工在企业的幸福满意度调查指数平台,开展“爱心传递”工程、慰问走访活动、帮扶生活困难员工和为员工过生日等工作,实行企业年金、带薪年假、免费工间餐等一系列造福员工福祉的福利制度,累计帮助困难员工860余人次,为员工办好事、实事近200件,使企业内形成了稳定、和谐、人际关系融洽的工作氛围,有效激发和增强了员工的工作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执行力建设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在公司历届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带领下,各单位不断探索企业执行力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企业环境、队伍结构、发展形势等方面的变化,对企业执行力的认知程度、发展建设、完善提高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对企业执行力涵义欠缺深层次的理解。表现为缺乏软性管理,将企业执行力一味当作行政命令式管理,方式僵化,简单生硬,忽视对人的思想约束和工作积极性的引导启发。

企業执行力建设僵化守旧应变不足。体现在硬性管理上,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不能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动态变化,作出相应调整,现场管理水平不高,标准不清,奖罚不明,应变能力不足,对员工工作绩效缺乏有效考核约束。

企业执行力养成易受个体因素削弱。表现在中间领导层,部分干部思想保守,缺乏胆识、信心和魄力,稳重有余,闯劲不足,或责任心不强,安于现状,不敢于大胆管理,不敢于担当责任;在执行作业层,部分员工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全局观念淡薄,部门内缺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干劲,缺乏团结和谐的氛围,造成团队力量的减弱。

企业执行力建设中的强化措施

处在转型发展关键期的天津港焦炭码头有限公司,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执行力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以及每位员工,构筑与提升执行力是企业长期的管理行为、是一项系统工程。

确立提升企业执行力战略目标。提升企业执行力首先需要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为此,公司针对后危机时代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加强对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制定实施了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夯实基础、强化管理、不断提高、二次转型、确保目标”为发展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2011年到2015年,公司分别开展“管理年”、“效率年”、“效益年”、“服务年”、“团队建设年”主题年活动,使公司发展逐步形成装卸、堆场和贸易板块经济建设联动发展的多元化业务格局。目标确立后,领导层据此对提升企业执行力进行有力的督促与检查;各系统职能部门进行部署安排,形成合力;基层单位去具体执行,出色地完成企业生产经营任务。

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系统。信息沟通是一种有目标的信息交流形式,是思想、态度、事实等信息的传递和接受,为增强企业执行力提供保证。从企业与外部沟通来看,要全面了解与掌握客户的需要,发挥南北联系点优势,掌握市场动态,认真听取客户意见并及时改进,提高客户忠诚度。从企业内部沟通来看,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通过满意度调查、总经理接待和员工论坛等工作,听取了员工的不同诉求,让员工及时全面了解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理念、面临的困难、内部改革的措施等,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从而为提升企业执行力创造条件。

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系统。激励是强化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激励手段有四个:一是目标激励,即通过设置月度吞吐目标和劳动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干劲,使员工的需要与企业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奖罚激励,充分发挥总经理奖励基金、员工绩效考核的奖罚激励作用,做到奖惩及时、轻重得当、物质与精神结合,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三是知识激励,即及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使员工产生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比如:公司开展的员工职业生涯培训和海南基地培训,将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知识更新和进行深造的机会,定期进行技能培训等。四是领导者与榜样激励,领导者激励主要是指工作中领导带头,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生活上慰问走访、扶危解困等给予员工体贴。榜样的激励,即通过选树、表彰和宣传企业生产经营中优秀党员和先进员工的感人事迹来教育人,起到激励作用。

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系统。组织机构是企业经营管理各个要素发挥正常作用的载体。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能为强化企业执行力搭建一个有效的运营平台,从组织上保障企业执行力的提升。目前,提升企业执行力,圆满完成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关键在于不断总结分析焦炭公司机构整合过程暴露出的问题与矛盾,逐步规范捋顺管理流程,发挥业务员包船、设备员包车、督导队包工班、安全员包区包段机制的作用,抓好安全保障与质量控制两个关键环节,使组织机构达到“精简、高效、制衡”的合理目标。

建立人才保障系统。员工是企业执行力的主体,员工中的优秀人才是企业提高执行力的有力支撑。企业提升执行力的关键之一是加快引进和培育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发挥企业后备人才库和部门助理岗的积极作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情感投入和人文关怀来感召人才。对关键岗位的工人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在企业员工中要树立缺乏知识和技能,岗位就难以胜任的危机意识,增强学习、提高本领的自觉性。

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控制是对企业执行力的各个层面人员的监督检查。通过控制来确定企业实际运营过程是否按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和预定的计划进行,查处执行不力的表现和原因,以便进行有效控制。要制定符合焦炭码头公司执行力总体和分部门、单位的控制标准,坚持创新绩效考核模式,加大中层管理者问责力度,对执行过程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

篇10:决定企业执行力的八个关键

一是管理制度制定不严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团体的活动行为都应该先从制度抓起。对于企业来说,制度最好是长久性的,经过严密专业论证的。仓促出台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常修改,会失去权威性,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话说:言而有信,一言九鼎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企业的执行制度已经处于混乱当中呢?那就不妨学习一下战国时秦国的商秧。昔日商鞅变法就是针对管理者因为经常改变政策而失信于民的一种方法。解决这种问题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提及反面人物,选其首恶,找一个能够引起他人警觉的人,杀鸡儆猴;二是树立正面的典型,这个通常的做法是大力鼓励表彰先进员工。通过正反范例告诉大家公司的意图:惩罚不是制定制度的最终目的,制度的是为了规范企业工作环境,以期带动员工执行的热情。

二是制度本身不利于执行

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繁琐都会影响执行情况。例如,有些企业通过各种报表的填写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或通过各种考核制度达到改善企业执行力的目的,但这些往往是事与愿违。

其实,企业每增加一项制度就是给执行者头上戴了一个紧箍,会进一步增加执行者内心的逆反心理。而其最坏的结果是员工工作时内心焦躁,敷衍了事,使企业的规定流于形式。

所以企业在设计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的,是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所以,制度一定要实用,有针对性,并且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三是在执行的过程繁琐

有研究显示,企业流程中,企业领导处理一个文件通常只需要7分钟,但耽搁在中间环节的时间却能多达4天。因为这件事可能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审批,这会导致具体执行人员失去耐心,从而影响了执行的最终效果。

而且,对于这些流程,客户是不会理解的。他们只关心这件事完成需要多长时间。所以,缩短非必要部门的中间审批环节,提高作业效率,进行科学的流程再造是制度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的必要措施。

四是管理者作用不到位

大的方面是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小的方面是具体任务没有后期效果检查,或者检查工作前紧后松;以及管理者在工作中宽以待己,严于律人,不做表率等等。

古人云:己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企业出了问题首先要看主要负责人,这是经营管理中责任分配的金字塔制度。企业要想强化执行力,必须在每个方案出台时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凡是牵扯到管理者的方面一定要率先示范,做出表率才行。

五是执行的方法欠佳

通常企业的每个项目都会有一个小组,其中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不同的,ABCD每人负责一个部分,然后进行汇总。但是这种方式很可能出现“各扫门前雪”的情况,若加之沟通不到位,便会有1+1还要小于2的情况。

这是团队做作业中的方法问题,对此,建议团队作业时:一是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利用大家的智慧先确定思路上的原则性的东西,保证各方有共同的方向和开始,因为方向比距离和速度更重要。再就是在作业的过程中注意积累,建立自己的作业工具模板,这会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六是监督考核机制不科学

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没人监督,二是监督的方法不对。

前者是做了,但好与坏没人管;或者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哪些部门去做,职责不明确,所以无法考核。这就是企业中的管理真空或者管理重叠问题。

后者是监督或考核的机制不合理。如今的管理中,经常被引用的不合理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就是压力拉动型的竞争制度,其具体制度通常是:采用一套绩效评估程序,对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横向比较,按绩效将员工分出等级,而这些级别将决定员工的奖金和命运。但是,这种竞争机制通常是事与愿违的,因为这套系统会形成个体重于团队的企业文化。如果我和同事之间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那么在工作上我肯定不会协助他;再严重还会上升到各部门和团队的竞争,在企业里形成拉帮结派的官僚风气。

七是技能培训不到位

现在很多企业都重视员工的培训,从管理到技术,从技能到心态等等,无所不包。这是企业对提高员工能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视,但也出现了企业培训中的形式主义:很多企业往往是培而不训。

这就导致了员工不知道在具体到工作中该怎么做,继而表现出执行力不足。一个企业培育员工应该不仅仅讲怎么骑马,还要进行示范,再把他扶上马,最后再送一程,以确定员工对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实现高效低错。

八是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凝聚力

出现这一点的原因很可能是公司的企业文化没能有效地取得大家的认同。企业文化不同于其他因素的地方在于,它不是通过外部的刺激来改变执行者的行为,而是通过影响执行者的意识进而改变他的心态,最终让执行者自觉的一种做法。

上一篇:我和姐姐的亲情散文下一篇:工业园区服务标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