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常规,展特色,促发展

2024-04-25

抓常规,展特色,促发展(精选6篇)

篇1:抓常规,展特色,促发展

抓常规,展特色,促发展

——松江区方塔小学语文教研组

近几年来,在区教育局、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们方塔小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团结协作,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实践,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可以说现已成为一个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团队。

一、教研组基本概况

我校语文教研组共有30位教师,其中区级名师1人,区级教坛新秀3人,校级骨干教师12人。全组成员互敬互助、互帮互学,工作热情高,师德品质好,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治学严谨,团结奋进。

二、教育教研情况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本教研组要求教师努力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理念,特别是二期课改的精神理念,把握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要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实施现代课堂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要根据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得失,并制定措施,改革教学,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益。

我们要求骨干教师做到“五个至少”即:每学年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至少开展一项课题研究,至少承担一节校级及以上的公开课,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至少参加一次专业培训。要求一般教师做到“三个一”,即:每月摘录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理论文章,每学期上一堂课堂教学研究课,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案例。其次,我们帮助教师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校三年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个人发展规划,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明确的目标。第三,为教师创设与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如读书交流、教学评比、主题论坛、科研探讨等活动,激发教师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和认识,发现自己发展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1、教研活动目标明确

本教研组以教学常规为抓手,加强教研组自身建设,强化教研组管理,由五位年级教研组长分管各年级教研工作,做到教研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成果、有反馈。要求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面向同年级组员上一节研究课;每人每个月写一篇教后随笔和一篇案例分析;每学期写一篇代表自己科研水平的教学经验总结;每人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20节。

教研组在“四定”、“四备”的基础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标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质量考查。坚持“二结合”,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电子备课与手写备课相结合,鼓励手写备课。备课的过程为“个人构思——集中交流——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实现集体智慧的交融与共享。个人教案要规范,环节要齐全、清晰。

本教研组要求教师备课要做到八备,即:备课时目标、重难点、准备,备学情分析,备新旧知识切入点,备详细过程,备多媒体的整合运用,备学法指导,备板书,备作业,并针对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要求做到六个是否,即: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课程指导纲要”、“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并做到目标清晰且切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做到对教材处理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并能联系生活实践,辅助或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学结构的安排是否疏密有致,具有逻辑性与节奏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是否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相统一,体现有效性;作业、练习的设计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并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充分、因地制宜等。并且在备课本上体现“一课一篇‘小反思’,一单元一篇‘大反思’”。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真正做到了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习惯,成为教师教学长河中的组成部分。

2、教研活动丰富而扎实

为了不断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追求活动的效果和效益,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在邀请与本组挂钩的行政领导一起参与活动。活动内容因组而异,有集体备课、集体评课、集体进行质量分析、集体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疑难杂症、集体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等等。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实现集体智慧的交融与共享。

3、立足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我们坚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素质能力、水平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密切结合我校每学期举办的“方塔杯”小学高级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教学评比活动、“小荷杯”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珍珠杯”骨干教师教学艺术切磋教学评比活动等等,每学期在本教研组内开展重点课、四位一体课、复习课等课堂研究活动,从中挑选合适人选参加校际层面的各种比赛,教学研究活动常规化、常态化。

至今,我们教研组已初步形成了以随堂课(不打招呼进门听课)为抓手,以重点课、四位一体课(以备课组为单位,确立一个研究主题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以教学评比课、示范课(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观摩、交流、研讨)为平台,以跟踪调研课(针对部分课堂教学薄弱教师进行诊断式听课)为补充的教学研究新格局。

(三)强化质量意识,落实整改措施。

我们要求五个年级备课组既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又要精心设计单元测试试卷,所有试卷必须经教导处审阅合格后方可进行测试。要认真组织监考,组内统一安排阅卷,每次阶段测试后都要写出质量分析报告,制订下阶段教学整改措施。

随着城市化脚步日益加速,松江新城日新月异,我校的生源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针对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以及学习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求各年级教研组建立起了自己“错题集”。力求做到(1)及时性,每天把学生出现的错题进行归类和整理,汇总起来。(2)针对性,对学生中出现的错题进行错误原因分析,组织评析和纠错,调整教学策略,制定改进措施。(3)经常性,教师经常翻阅错题集,适时适量设计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温故而知错,逐步做到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错题集” 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办法,是减轻学习负担的作业。通过“错题集”的使用,提高了学生思维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准确地把握了知识点及概念点,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粗心的现象,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努力抓好课题研究和教改试验工作。

教育科研能力是高素质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教研组组织教师积极投入教育研究。为了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学校聘请领导、专家来学校作讲座,长期聘请刘坚老师定期来校作辅导,在校园网上进行科研成果交流等。二是鼓励教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围绕“生命教育”这一总课题,确立了相应的多个子课题,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困惑出发,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

先后确立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分层评价的实践研究》、《新课标下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依托新课程提高中年级学生写作能力》、《小学中年级语文“单元教学”的探索》、《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多思的探索》、《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等,平时的教研活动紧紧围绕课题,有序开展实践研究,使教研活动课题化。

三、教研特色

(一)专家引领。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我们组与教师进修学院合作,通过他们,接触到前沿的教育研究信息、政策信息和实践信息等。研训员老师定期来校深入到教研组、班级,进行听课、看备课、查作业、制订教学计划等全面地指导。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跟踪诊断与评价的基础上,获得他们更多的实践指导。此外,也为我们的青年骨干教师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今年我们都有近10名骨干教师和新教师上区级公开课、研讨课;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外出学习的机会,如:市里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学科培训等等,都优先考虑到我们学校。

我们聘请的市特级教师吴爱光老师,每两周来校一天,不仅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进行诊断点评,而且自己亲自执教并开设专题讲座。使我组教师业务得到了锤炼,专业得到了提升。

上个学期,我们还特邀了上海市小语会秘书长冯寿鹤老师参加“立足文本,关注学生,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以及七所兄弟学校的部分语文老师共同参加。我校的郑艳老师执教了五年级语文《19.半截蜡烛》,冯寿鹤老师进行点评,冯老师对我校开展“立足文本,关注学生,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进一步做好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一是,立足文本,细读文本,研读文本,充分提炼。二是,关注学生,要凸显“培养在课内;发展在课外”。为了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邀请了谢江峰老师以及兄弟学校的部分骨干教师和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开展了“解读教材文本,转变教学行为”的教学研修活动,谢江峰老师亲自执教了课文《一曲胡笳救孤城》,课后,就如何解读文本,如何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等话题作了报告,他强调,要全面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必须要把握课文所涉及到的背景,必须要梳理课文的篇章结构,必须要研读课文的重点词句,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等等。最后,研训员徐宁老师结合本节课就什么是一堂好课、怎样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作了精彩的点评。通过这样的教学研修活动,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较充分的认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产生了共识。

(二)严谨的教师培训模式 本教研组从实施素质教育、二期课改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推进与实施“生命教育”为突破口,以校本培训为载体,以“二级带教 三级联动”为学校教师培训的基本模式,即第一级带教:由区研训部研训员和市内特级教师组成专家组,带教学校骨干教师,第二级带教:由学校区级名师、学科能手、星级教师以及骨干教师组成指导组,带教0-5年教龄的新教师;“三级联动”,即研训部、学校师训工作领导小组、各学科教研组相互沟通、协调,形成整体联动网络。结合我校制定的 “0~5年青年教师教育行动计划”,全面扎实地开展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三)搭建各种平台,竭力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

本教研组结合我校确定的“一年入门、两年胜任、三年冒尖、五年成才”新教师培养目标。坚持以“知识与素质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经验与研究并重”为原则。要求新教师上好“五课”——(1)上岗课;(2)合格课;(3)汇报课;(4)优质课;(5)精品课。积极开展“五项活动”——(1)“两级带教,三级联动”活动;(2)教学研究课活动;(3)每月举办一次新教师教育教学主题论坛或读书沙龙活动;(4)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新教师教育经验交流活动;(5)每两年开展一次“小荷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教育教学获奖情况

两年来,我们语文教研组1人获得上海市园丁奖,1人获得松江区园丁奖,1人获得人寿杯园丁奖,2人获得松江区优秀班主任,8人获得新教师优秀指导教师,1人获得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1人获得上海市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15人次获得区级及以上各类比赛优秀指导老师,一篇论文获得市级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三篇案例获得市级优秀教案,18篇论文获得区级等第奖,有8位教师获得区青年教师基本功评比等第奖。

两年来,全体语文教师在二期课改精神的鼓舞下,同心协力、不断进取,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狠抓教学常规,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成绩代表着过去,我们将继续努力,继续拼搏,成为更加优秀的教研组。

篇2:抓常规,展特色,促发展

----2014-2015学年阳泉校区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路

教学管理工作思路:追求有效质量管理 “体现一个中心”:以质量求发展为中心。

“围绕两个基本点”:以为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强化三大研究”:做好有效教学管理的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年段小课题研究。

“突出四个工作重点”:

一以教学常规工作管理的过程指导与监控为重点。二以建构有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

三以关注学困生管理和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为重点。

四以校区阳光体育活动及社团活动为突破口的特色教育,提升学校教育品牌为重点

管理实施策略与途径:精心打造三大工程

策略一: 夯实常规管理工程 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准绳和基本准则。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制定有效的常规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构建适合学校工作的管理体制,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使各项教学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本着“宽严有致,规范管理”之原则,重新修订了《阳泉校区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实现既有规范化的制度,又有人性化的关怀。将教育教学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汇编成册,使全体师生时刻对照,规范遵守,逐步实现从制度管人到文化育人的跨越。

2、贯彻教学法规,落实课程计划。全体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树立教学责任意识,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保质保量上好每节课,杜绝私自调课、旷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堂等现象,行政值班建立巡课制度、核实课程实施情况(特别是每周一节大写字课和三节小写字课的落实)。任何人不得私自调课、占课或在课上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同时采用“平时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保证省颁课程的落实、实施。

3、注重精细管理。明确常规要求,①实施“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注重反思,各显特色”策略,加大教师对教材解读力度,采取“年段分单元集体备课,学校统筹调控”的方式,优化教学准备,实现既给老师“松绑”又做到“增压”之功效。

②示范引领、责任分解,落实教学常规工作。

在追求管理效益的工作实践中,教学常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实现。在工作中,将运用“弓箭原理”诠释和指导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把“六个一线工作法”当成一把强弓——力源点。通过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服务在一线体现、任务在一线落实,及时开展常规管理反思诊断,放飞教师的实践智慧,研究自己的行为,解决自己的问题。把行政领导的示范引领当成弓的弦——发力点。通过推行行政领导带头上主课、公开课、挑重担,带头执行常规管理制度,带头落实教学质量责任追究制,带头争先创优,强化责任意识,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把行政领导的责任分解当成一支箭——着力点。通过《挂段班子 “七个一”联系周工作制度》(即:每位班子成员联系一个年级、一个班级、每周听评一名教师的推门课、检查一名教师的教案、一个班的学生作业批改情况、召开一次教学工作诊断会、有针对性的组织一次对学生的教育活动),勤查细管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这一常态化动态管理,落实工作目标,促进学校教学常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总负责:林桂忠校长 具体实施:杨伏旺副校长 一段:李香副校长 缪琳莉主任 二段:阮悦主任 林惠平主任 三段:温美容主任 赵丽菊主任 高段:杨伏旺副校长 刘茂其主任 技能组:刘彬主任 赵成清主任

③、采用闭环式管理策略,通过点面结合、横向联动,优化教学常规工作。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量大,线长面广,有效管理的难度大。常规管理的过程从计划的制定——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总结,就是一个闭环。这一流程各个项目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彼此互为基础,相互作用,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项目都会使任务质量打折扣。要提高常规管理的效益,就要在这一闭环上做文章,让流程流通,让管理减负提质、事半功倍,实现“常规管理”打破“常规”。基于上述规律及特点,我们在探求中形成了采用闭环式管理策略的共识,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我们着力解码教学常规项目的目标,破解“横向难到边,纵向难见底”的难题,制订行之有效的考评细则,采取“点面结合、横向联动”的方法(“点”就是校长的常规性检查和选择性、针对性、突击性检查,“面”和“横向联动”就是教务处和联系年级的联合常规视导检查),在全面统筹的基础上,进行各项目的落实,通过盘点整改,确保每一个环节的任务质量,有效完成闭环。从而顺畅进入下一个流程,形成良性循环,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④、加强管理力度,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今年我们完善教师备课室教育资源库、阳泉校区教导处博客、阳泉校区教学教研QQ群等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方便教师备课收集资料,提高网络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的实效性。定期开展多媒体设备操作培训讲座,保证所有一线教师都能正确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让每个老师都能学会基本的课件操作运用能力。

4、加大质量监控的力度,提高管理效益

这一学年,我们将改变单元质量分析表的设计,采取年段备课组填写同一张表格,这样使得各班级成绩对比一览无余,便于比较分析。同时开展质量分析大会、学困生座谈会等活动来促进教学的质量的提升,并与城集团校区全面联动,以此增压。在这些常规活动管理的基础之上,把半期考试做成一次质量的反思平台。考试统一安排,试卷专人负责编写,质量分析采取逐题计算得分率与失分率,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以便改进以后的教学方案,使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

策略二:打造素养提升工程 搭建专业成长平台

1、更新观念 引领学习。改变观念,学习先行。教师的阅读决定了学校之路能走多远。以书籍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打造学习型团队的永恒的主题。我们在继续推行“六个一”制度(每周一份书法作业、每周做好一篇读书文摘、每月阅读一本教学专著、每学期一份教学心得、执教一节公开课、参加一个课题研究)。

2、坚守课堂、拔节成长。把守课堂教学阵地,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每个教师不懈的追求。本学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多管齐下。(1)跟班听课重指导。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和强度,有时不断听一个老师的课,然后根据暴露的问题进行手把手的指导。或从教材解读、或从教学设计等方面深入甚至我自己当堂做课,然后进行比较分析、从中让老师有所得、有所思。(2)公开示范率先行:针对大家怕上公开课的情况,我们决定由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导主任率先示范上好第一节公开课,以此激发大家参与的热情。(3)学习归来交流课:外出听课学习归来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听课所得,开设一节公开课供大家共同探讨,共同提高。(4)年段集体汇报课:每学期各年段根据教研的安排,要推出一节代表年段集体备课结晶的课,由一位老师执教,一位老师对这一课从设计的意图、解决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主题阐述。这样无形之中加大了教研的针对性,也有意识地打造了 团队的合作能力(5)各项比赛参赛课:创造机会,搭建舞台让我们的老师亮一亮。组织40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校“教学大练兵”活动,将从教材解读、说课、片段教学、评课、及试卷设计等方面开展专题比赛,具体方案由教导处、教研室组织实施。

3、立足课题研究,促进专业成长。围绕学校课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这一学年来,教研室对学校各级种类课题深入开展小课题研究,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化整为零,如“作文教学研究“”阅读教学模式探索“以公开课、案例分析为载体,让老师明确方向。同时创新研讨载体,拓展交流空间。学校通过创建教导处博客和教学研讨群,小学数学论坛等方式建设网络教研、进行网上教研交流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策略三:建设特色活动工程 营造生机活力校园

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三风,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使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方向。

1、让“书声琅琅”响彻校园

为使学生读书成为习惯,我们努力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学生成长。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开展“每周一诗”、国学经典诵读、古典诗词背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2、校本课程研究

安全教育读本 拼音乐园 水育文化校本教材系列 社团活动教材的开发与研究

篇3:抓关键促发展, 平凡中显特色

●●对学校现状的深刻分析

1.办学规模小, 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黄桥中学是相城区办学规模最小的一所初级中学, 虽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但五十多年来一直蜗居在只有23.4亩的方寸之地上;教育教学设施几十年来鲜有变化, 是一所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级中学。与周边兄弟学校相比, 我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设施明显落后, 似乎很难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新形势。

校园面积的狭小, 特别不利于开展各类大型的教育教学活动, 但根据目前政府的规划, 仍然难以改变现状。

2.教师队伍相对比较稳定

黄桥中学规模小、设施差, 较少招聘到本乡以外的教师, 更不要说吸引一些优秀教师, 尽管近年来新招来一些外地教师, 但比例仍很小, 目前黄桥中学教师仍以本乡本土人为主。这既可以说是一大优点, 教师流动小, 师资队伍相对较稳定;也可说是一大缺点, 缺少新鲜血液, 本地教师都是从黄桥中学毕业的, 有近亲繁殖之嫌。

黄桥街道历来是私营经济发达之地, 部分教师家境殷实富裕, 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 学校里的一点点奖金根本不放在眼中, 这样他们教育教学的热情就会大打折扣。

3.生源地小而复杂

黄桥街道行政区域小, 自然本地生源就少, 现在我们一个年级本地生源只有50%左右;因为黄桥街道私营企业发达, 外来务工人员多而集中, 大量的民工子女涌入学校, 这些民工子女在知识基础、道德行为规范、家庭教育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多落后, 对他们如何教育规范的问题, 极大的冲击了我们原先的管理模式、体制。

4.社会对我校的偏见

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的不断发展, 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不断提高;而我校五十多年来校园一直没有大的变化, 许多家长难免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有所失望, 他们注重漂亮宽敞的校园, 最好能全寄宿, 这样就能把教育的责任全推给学校;再者许多家长都是从本校毕业的, 是许多老教师的学生;一些青年教师不是他们的同学, 就是邻居、亲戚朋友, 这样家长对黄桥中学的师资情况可以说是知根知底, 不仅如此, 往往只记得教师某一方面的缺点, 很少提及教师的优点。因此黄桥街道部分家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不惜重金, 把孩子送到外面就读, 发展到后来趋势愈演愈烈。

5.街道政府对我校的要求与日俱增

毕竟黄桥中学是黄桥街道唯一一所初级中学, 街道政府几任领导都对黄桥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他们把黄桥中学看作是构建黄桥精神文明、营造和谐、文化黄桥的基地, 因此在无法突破苏州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 尽力改善黄桥中学教育教学的设施, 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 竭力为黄桥中学的发展扫除障碍。

概括的说, 黄桥中学的现状弊大于利, 其中有三个基本不变, 即校园基本不变、师资基本不变、生源基本不变, 对学校而言是无能为力的, 暂时是无法改观的。如何扭转不利局面, 在不变的外表下实施内在的变革, 追求、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课题。

●●学校发展策略

基于对学校现状的理性分析, 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客观存在无法改变, 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 只有另辟蹊径抓住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教育的本质入手, 改变人的主观意识, 做好教育分内之事, 深挖教育的内涵, 自内而外拓宽学校发展思路, 逐步提升黄桥中学的教育力。

(一) 紧扣学校发展的核心——教师的发展

学校发展的前提是教师的发展,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只是形式上的量变, 教师素养的提升、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才是学校变革中质的飞跃。黄桥中学教师队伍的基本稳定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黄桥中学科学发展的生长点必须落实在教师素质的提升上, 充分发挥优点, 把优点发挥至极致, 让每一位教师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事业来做, 才能弥补学校办学规模、形式上的诸多不足。

“教师”从职业范畴角度上讲只是一种职业, 从人的生活需求上讲和其他职业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从个体的人来讲, 只是赚取工资养家糊口的方式而已, 教师工作只是为生存而努力, 根本谈不上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自然就不可能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如何使教师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 使教育教学成为教师生命、生活的中心, 需要我们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 激发教师的内驱力, 外化为工作的热情, 使每一位教师成为学校共同体中不可分割的一份子。

(1) 满足教师的生活需求, 确立教师的经济地位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马斯洛, 在其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中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论。自下而上分为五个层级, 其中第一层级是生理需求, 即维持生存的需求。“教师”既是一种职业, 自然涉及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问题。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 收入的高低将影响到教师在社会、家庭中地位的高低。在前几年的学校教代会提案中, 教师提的最多的是教师的各种福利, 几乎很少涉及学校的管理工作。学校领导意识到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从根本上打击教师的工作热情, 因此学校领导一次次的和街道政府协商, 分期分批解决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从教师年福利标准的增加、手提电脑的配备到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的全面调高, 甚至教师没提出的而学校想到的, 都预先列出解决时间表。近两年的教代会, 基本没有福利方面的提案, 都是如何有效提高或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从教师提案内容的变化, 可以看出学校领导是真心实意为教师服务, 是站在教师的角度, 设身处地的为教师考虑。切实解决了根本问题, 教师自然就会融合在学校这个共同体中。

(2) 满足教师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确立教师的精神地位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第四层次需求是“尊重”的需求, 即被人尊重和自我尊重;第五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是一种追求人生价值的需求。教师作为知识分子需要关心、理解, 更需要事业上的成功, 他们在精神上、人格上的追求, 往往超过物质上的要求。因此, 学校不仅要积极地为他们创造获得事业成功的条件, 而且要从多方面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真诚地为教师创设平台, 让大家有机会展示才华, 宣传他们的教育教学成果, 从而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目标。

我校工作任务的分配, 历来实行坚持“集体讨论、尊重个人意愿”相结合的原则。工作调动从没有长官意志, 总是预先征求当事人意见, 听取本人的申诉, 学校也提出学校的看法和要求, 在集体和个人意见一致的情况下作出决定, 绝不以组织的名义压教师, 充分尊重教师本人的意愿, 绝不让任何一位教师带着对立情绪工作。

我们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专长, 只要教师的专长发挥出来有利于学校工作, 就委任他为具体负责某一工作的领导人。在我们学校, 近半数的教师既是普通的教师, 从事着学科教学, 又是某一项工作的领导。不搞一人兼多职, 使部分教师忙的不可开交, 大部分教师作壁上观, 让每一位教师意识到只要“我能”, 学校自会赏识。

教师的专业成长自然存在差异, 为此学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注重现在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 给每一位教师平等的发展机会。如我校历来严格遵守《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 从不设重点班、快慢班, 学生分班, 按照入学分数平均分配, 教师任课安排, 打破以往强强联合的模式, 采用优化组合, 给每一位教师创设发展进步的平台, 使每一位教师都有可能教出优异的成绩;评优评先, 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实绩, 比照条例, 自由申报;出外参加学科竞赛、学习, 鼓励全员踊跃参与, 从不设置门槛, 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有锻炼的机会。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教师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 让每一位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 达到自己期望的效果,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获得学校、社会的认可。

黄桥街道私营业主较多, 口袋充实了, 自然对子女的教育要求就高了, 每次新生排班, 总有许多家长通过种种关系点班级、点名师。我校提出“每一位老师都是名师”的口号, 要求教师靠自己的勤奋努力, 至少成为黄桥街道人心目中的“名师”;学校为此也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老师, 如我校今年创刊了一本较正规的校级刊物《荷韵》, 专门开辟一个栏目“校园名师”, 大力宣传我校的老师, 形成一种氛围, 一种达到“双赢”的推力, 既宣传了老师, 确立老师的社会地位, 满足老师的精神需求, 又推动老师自我努力, 做到名副其实。

(3) 确立竞争意识, 使之成为教师发展的生长点

教师之间没有竞争, 学校就没有活力。人难免有惰性, 如何使一个备课组、一个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呢?竞争必不可少。挪威人喜食沙丁鱼, 尤其喜欢鲜活的。但沙丁鱼生性不爱活动, 在运输过程中常会大量死亡。聪明的渔民捕获沙丁鱼后, 往往在鱼槽中放上几条鲶鱼。鲶鱼生命力旺盛, 由于环境陌生, 便四处游窜, 搅得沙丁鱼不得安生, 只好跟着一起游动。这样, 大部分沙丁鱼运到岸边还能保持鲜活。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鲶鱼法则”, 意指适度引入竞争对整体产生的刺激和推动作用。我校在任课方面就引入“鲶鱼法则”。同一备课组必然有1~2名学科教学的行家能手, 同一年级必然排1~2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 他们既是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领跑者, 也是其他老师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评优评先的考核上、奖金的分配上实行团队捆绑制, 突出整体实力, 反对一花独放, 提倡满园春色;学校也不以考试分数的几分差距, 评判某位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 教师间的竞争成为阳光下的竞争, 各年级班级之间学科成绩整体较高, 差异历来很小。

(4) 教学常规督查奠定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教学常规督查也就是“六认真”检查和随堂听课制。督查组有行政和教研组长组成, 分科进行。只要发现问题总是和有关教师个别交流, 责令限时改正。督查组成员都是某一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最好的教师, 在校内、区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他们的意见和指导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因此这么多年来, 从没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 教师反而逐步自觉地做好一切该做的事, 尽量避免被谈话。

因为我校没有寄宿, 节假日从来不补课, 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为避免教师陷入“题海战”, 禁止教师私自征订各类教辅资料, 该征订的必须有校长室发出告家长书, 否则属乱收费;我校文印室给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建立了一个讲义账户, 定期通报教师印制的讲义数。由此, 督促教师精选精练,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发展只有来自教师心灵深处的渴望, 才能真正实行自身的飞跃, 学校所做的只是激发这种渴望, 成为教师自发的实际行动, 学校所做的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在大部分教师在黄桥街道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拥有高级职称的有29人, 达35%, 有15位教师成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其中有6位教师是区学科片片长、中心组成员。

当然,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 自2009年1月起, 教师率先实行了绩效工资, 教师的收入大幅提升, 这样校长花在争取教师福利方面的精力将会减少。我校历来秉承“责重多得, 绩优多得”的原则, 实行“结构工资制”, 这一制度已被我校广大教职员工认可, 绩效工资的实施无疑是为我校的“结构工资制”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 在09年底学校所有与绩效工资有关的条例, 在充分征求教职员工的基础上, 教代会是百分之百通过审议。

今后学校将在如何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 更好地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方面作出进一步的探索。

还值得一提的是, 《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苏州市的三项规定》的颁布实施, 对我校的日常教学几乎没造成任何“冲击”, 反而给我校的教学营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总而言之, 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政策的调整, 教育教学思想的逐步廓清, 我校在教育教学的任何方面, 仍将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 进一步提升教师素养, 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 促使教师向更高的事业目标发展。

(二) 关注学校发展的根本——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显性表现, 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所在。我们所有的一切努力最终要落实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上, 促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学校常规教育工作本是稀松平常的事, 各校做法大同小异, 似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如何使平凡的工作具有与众不同的色彩, 我校历来比较注重发展管理素质教育, 重视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力争使学生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 其管理能力和素质也相应提高。

管理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学会决策、组织、协作、与人合作和具备团队精神的教育。班级是一所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 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学习生活的共同体, 学生一般将在一起学习生活三年, 三年的学习生活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更是学会共同生活, 因此必须教育学生了解他人情况, 学会与人合作、和谐相处与统筹工作。我校管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学会共同生活”, 遵循的教育原则是“班自为战, 级自为战”、“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主要教育内容是“班级文化建设”, 涵盖全部班级管理内容。主要有“班级小家务建设”即班级卫生和公物管理、一月一次的学生仪容仪表检查、主题班会评比、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黑板报的编辑出刊等常规文化建设;我校曾试行多年的“自理课”模式最能体现管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每天有一节学生自由处理各种事务的课, 老师不进教室做任何辅导, 全部由学生自己推荐的值日班长负责这一节课的纪律、活动内容, 值日班长定期更换, 期末评选最佳“值日班长”, 对培养学生管理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今年试行班级彩色板报的工作同样体现了学生的自觉自理能力, 通常的黑板报往往“藏在深闺人不识”, 现在每个班级自由组稿、设计, 制作一期最能体现班级风貌的彩色板报, 集体印制, 挂在学校橱窗, 亮相在全校师生面前, 既体现班级的精神风貌, 更体现出班级学生团结协作、向上的精神。

如果事事老师参与甚至包办, 不仅耗费教师许多精力, 也使学生置身事外, 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把学生当作一个具有独立独行能力的人看待, 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能力, 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意识,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意识, 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当然学生的教育光靠学校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必须取得家长的全力支持。我们采取的做法是及时和家长沟通, 以告家长书或以短信形式, 把每一次活动都告知家长, 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每月一次的仪容仪表检查, 我们主要检查学生是否留长发、染发、佩戴首饰、留长指甲, 是否带手机、游戏机之类;坚决不允许学生骑电动车到校, 等等, 刚开始有许多家长对此很不理解, 认为这些都是小节, 是个人习惯, 学校无须干涉, 经过我校细致的工作, 现在没有一个家长反对了。每次检查前, 教师发出短信, 许多家长自觉地检查孩子的头发等, 认为不合格的, 陪着孩子去理发。

(三) 凸现学校发展的亮点——创硬笔书法特色学校

黄桥街道历史上并不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 文化积淀并不丰厚, 我校想扎根历史的土壤发展一个什么特色项目显然可能性不大。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提出“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就是个性化的学校, 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的观点。2009年我校提出创建硬笔书法特色学校的目标, 作为学校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特色。

篇4:抓特色建设 促内涵发展

一、立足课堂,规范管理,建立写字教学常规

(一)立足课堂,有效指导,适度训练

1、抓课程落实。坚持上好每天中午二十分写字课,学校要求各位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写字进行辅导,做到内容具体、时间保证。2.抓课堂教学。以“四全”(即领导、教师全员参与,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抓实教学全程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课堂教学主旨,着重在三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爱写字。二是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技巧,使每个学生都会写字。三是训练学生练字,做到“三会”、“三心”、“三常”:一会用眼,细心观摩,经常观察;二会用脑,专心研究,经常思考;三会用手,耐心有恒,经常练字。3.抓好“三个结合”:一是写字和认字的有机结合。在语文的识字课上识写结合,对于生字,“识写兼顾”,不仅要从音形义上进行理解把握,还要重视形体分析,指导如何写好字。二是把写字和审美教育、品格培养相结合。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赏析,有机激发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引导他们在实实在在的写字练习中,培养学生专注、耐心和顽强的意志力,使品性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高。三是把写字教学跟其它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各科老师积极参与,齐抓共管,整体联动,这样既能保证写字教学的时间,又有利于学生写字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培训师资,加强训练,优化队伍

教师的书法水平和写字教学指导能力直接决定着写字特色学校创建的质量和品位,建立一支专业过硬、特色鲜明的骨干教师队伍是创建工作的关键。我校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邀请优秀书法家到校担任书法辅导老师,定期到校对教师进行辅导讲座,切实提高教师的书法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求所有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切实加强粉笔字、毛笔字和钢笔字的训练,所有教师完成一定量的练字任务,每周练写两页毛笔字,一页钢笔字,并积极参与“五满意”活动。“五满意”即把书法与教学教研相结合:一篇最满意的教育教学读书心得,一幅最满意的经典诗文作品临写;一页最欣赏的教育名言;一份最满意的教后反思;一则有价值的教育纪事。每月在五个项目中选一个作为练习硬笔书法的内容,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五满意”交流,既是教学研讨,又是书法成果的展示。学期末组织全校展示,对“五满意”评比优胜教师给予奖励,以此促进教师写字水平的提高。教师还要练好“书法教学指导功”。学校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提升教师的写字教学能力。结合我校独具特色的小课题研究,以语文,写字教师在实践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为研究切入点和主题,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研究实验,交流总结,推广提高”为主线开展写字教研教改工作,使教师在研究——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写字教学指导能力。

二、着眼和谐,以人为本,强化写字文化建设

“和谐人本”的根本目的在于能最广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不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写字活动,激其趣,收其效,让学生在广泛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营造氛围,积极影响,形成共识。

我们力求校园文化围绕写字特色创建设置。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晨会、班队会等阵地,对全校学生进行写字教育。专用书法教室张贴着来自学生中间的“小小书法家”的作品,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好书法的自信,教学楼中的书法长廊、环绕教学楼周围的书法宣传栏书法及各班教室等张贴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悬挂历代书法大师的肖像,陈列有关书法家碑帖,教师及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陶冶了师生情操,激发了书写兴趣。全校师生随时置身于浓郁的书法氛围之中,耳濡目染感受书法的神奇,练好字的热情不断高涨,而“端端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的教育也已经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灵……

(二)搭建平台,开展活动,加深体验。

我们将努力使写字特色创建工作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结合重大节日如“三八感恩”“红色五月”“贺中秋”“庆新年”“校园读书节”等活动,以自办手抄报、制作书签贺卡、开展校园书法大赛等为载体,训练學生不同形式的书法表现方法,增强学生利用书法等表现美的能力。同时让写字特色创建工作与社区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写春联、送温暖”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优秀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争取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创建工作的支持。另外我们还通过优秀作品展览、写字比赛、写字星级评定、书法等级考试,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写字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需要我们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目前,我校已成为“泰州市书法特色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各级领导指导下,继续加大对写字特色的研究力度,努力使每名学生在写字技能提高的基础上,品德、才智、审美等多方面素质得到提升,使我校成为一所翰墨飘香、人文气氛浓厚的写字特色教育名校!

(作者: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篇5:抓常规促发展

2009年6月2日,自治区教育厅召开“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活动启动视频会议。会后,我区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抓常规促发展,以规范办教育”,严格按照“管理年”活动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订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区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形成了“以人为本、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科学发展”的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我区教育事业科学化、规范化、均衡化的发展。现将我区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区)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区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始建于1993年6月,地处北部湾畔,面向东南亚, 是大西南主要的出海通道和沿海新兴工业城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区域面积338平方公里,海岸线170公里,全区辖3个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共24个村(居)委会和7个社区,总人口12.5万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41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村级完小32所,教学点4个。在校学生15759人,其中初中生4371人、小学生11388人。在职教职工1077人,其中初中342人,小学735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全区“两基”工作1997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验收达标,2007年免检通过国家验收。

二、指标达标自评情况

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评估细则》的评估标准,我局组织县(区)级评估组对全区37所完小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认真的自评。自评结果如下:行政管理权重105分,自评94.5分;教职工管理权重58分,自评52.2分;学生管理权重40分,自评36分;教育教学管理权重112分,自评103.1分;安全管理权重70分,自评63分;校园环境权重65分,自评58.5分;财务及资产管理权重50分,自评46.5分。常规管理七大块的总分是500分,自评总分为453.8分,所有评估指标均达到了400分以上,单项得分达到80%以上。自评结果说明,我区3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评估验收的要求。

三、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区)的主要做法

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年活动中,我区严格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切实把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评估验收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强力推进。主要采取了如下五个做法。

(一)认识到位,精心组织

开展义务教育常规管理达标县创建工作,是继“两基”工作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

重大举措,是推动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良好机遇。抓好常规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已成为港口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共识,为做好常规管理提供了内在动力。首先,区教育局和各义务教育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港口区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工作方案》,并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先后组织了6次相关培训班,培训含中小学校长在内的相关人员500多人(次),为顺利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区教育局重视培训工作,为全区1077余名教职工人手发一册《常规管理规定》,并利用广播、版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建达标县(区)氛围。为保证活动开展扎实有效,区教育局成立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活动专家指导组,多次深入学校开展指导工作,并实行结对帮扶,形成了全员行动,全力推进,全面提升的良好工作态势。

(二)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港口区政府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安排教育经费,按法定要求确保“三个增长”。自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区活动开展后,港口区多方筹措经费,共投入200多万元进行校园美化和购买新仪器、器械、图书、宣传牌。做到校校有项目、校校见新貌。特别是强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对每所中小学明确提出 “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处环境都育人”的要求,使全区的3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全面兼顾,重点突出

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最薄弱的点在村级完小,校长办学理念滞后,管理水平不高,学校办学条件差。以开展义务教育管理活动为契机,大力整治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此乃我区推进常规管理活动全面发展的关键。我们在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指导村级完小常规管理活动的开展,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专家组深入到全区所有的村级完小,通过现场指导、现场培训、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对各校常规管理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引导学校领导比照常规管理42个二级指标,开动脑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村级完小领导理念的更新,管理能力的提高。

(四)强化督导,整改到位

2009年 月 日至 日,区教育局组织评估组,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分别对 所试点学校和 所面上学校进行了县级评估。对照7个一级指标、42个二级指标的内容,采取听(听校长汇报和答辩)、访(走访老师、学生和家长)、查(查看校园和档案资料)、评(反馈情况,评议不足)、改(针对问题,整改提高)等形式,找问题、找差距。通过督导评估,为学校出主意、拟定整改方案,指导学校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要求各校实行定内容、定措施、定责任人,规定时限完成整改,建立常规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工作不走过场。

(五)区域联动,相辅相成

强化区级示范带动,全区分别以光坡镇中学、企沙镇中心小学、公车镇公车小学为初级中学、中心校、村级完小示范校,指导他们先行一步、加强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档案资料,规范管理、作出示范,辐射带动其他学校。通过组织面上学校领导、教师到试点学校观摩学习、交流沟通,充分发挥了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了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整体提高。

四、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开展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区)工作,要求我们认识差距、寻找对策、解决问题,达到“以建促改、以评促管”目标。经过9个月的努力,我区中小学校取得了六个变化。

(一)学校管理制度化

各校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不断完善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制度管人、制度治校的方略。学校做到开学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期中工作有思路、有措施,期末工作有总结,有提高;分工负责、科学管理和民主监督比较到位;档案管理和进校书刊管理逐渐规范。如公车镇中学、中心小学、光坡中学等学校实行教职工上下班指纹考核制度;市二中、实验小学、企沙中学实行向学生问卷调查评价教师上课质量制度。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教学管理实效化

一直以来,我们区教育教学管理常抓不懈,形成了制度化、常规化,实现实效化。一是常规常做,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标准,开足开满课程,同时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加强对各种教育教学计划、教案和日常教学工作的检查,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二是常规活做,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以扎扎实实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各学校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和学生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基于我区区情、校情、生情,2010年,由教研室组织分别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港口区小学教学与中学教学衔接的研究》两个课题,课题的立项与课题的成果将有效解决我区学校现存的教育教学的现实突出问题,对我区教育教学稳步、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策略,为北部湾建设培养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常规工作常抓不懈,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成效”成为现实:全区中考成绩历年均排在全市前茅。2009年中考,我区光坡中学、企沙中学分别荣获市同类学校中考成绩一等奖,公车中学获市同类学校中考成绩二等奖;在排名上,光坡中学、企沙中学中学、公车中学分别获市同类学校第一、第三、第五名。

(三)校长队伍专业化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我区通过外出学习、内部交流等办法,师资队伍思想观念得到转变,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整体素质得到优化提升,尤其是校长队伍迅速成长,为常规管理常态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育人环境人文化

加强校园景观文化建设,净化、美化、亮化校园,形成学校精神文化内涵,一方面,加强静态文化建设。实验小学、区二小、公车中心小学、市二中等学校,结合地方特点和学校精神文化核心,建设具有代表性特色的标志性景观建筑。使每一道景观都代表一个教育理念,或蕴涵着一个能够启迪师生心灵的励志哲理。例如公车镇小学、实验小学等,高年级设计以古训为主题的经典名言,中、低年级以形象生动的图片语句阐释真理,营造处处皆文化的书香校园。另一方面,加强动态文化建设,学校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寓教于乐。如:开展“红领巾图书架(角)”活动,鼓励社会各界为学校、为班级建立图书架(角),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全面启动“红色校园文化”,通过开展“读红书、唱红歌、诵红诗、观红影(视),写箴言”系列活动,促进师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开展师生礼仪教育,教育教师做一个文人教师,学生做一个有礼有德的文化人;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如:区三小成立了诗社,成为我市第一个有诗社的学校。诗教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五)办学理念特色化

本次创建工作,学校以“内涵式发展,特色化办学”为主线,创新机制、提升质量、找准优势、立足特色,打造了学校办学的特色化。如光坡镇中心小学建立了“三光企起义”革命传统教育,以“三光企起义纪念碑”为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都举行拜祭革命烈士活动,定期邀请革命老前辈向学生介绍革命事迹,构建红色德育教育文化;市二中开展《读经文,养品性,营造书香校园》课题研究,以科研推动校本教研,积极引导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德育渗透、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效益高;实验小学立足海滨城市,以海洋文化为主题,实践“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建树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实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教育教学思想。

五、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

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工作中,我们从区情、校情、师情、生情实际出发,围绕“抓常规促发展,以规范办教育”的主题,坚持“一个宗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二个目标(促进港口区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三级管理网络(局——学校——社会)、四个步骤(自查——整改——督查——再整改再提高)、五个着眼于(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发展,着眼于教育项目建设的稳步发展,着眼于全区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的管理理念,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为主线,深化管理体系,以迎接自治区评估为契机,群策群力,按照评估标准七大项42个二级指标的要求做好自查、督查、整改与提高工作,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的提高。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是关键

实行责任追究制,是抓好工作落实的有力措施。我区在这次创建工作中,实行局长挂帅、专业领导挂点的工作方式,分管副局长、教育股股长、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具体落实,把全区分成企沙镇、光坡镇、公车镇、区直等四个点,把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各乡镇、各学校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从学校领导,到全体教职工,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工作细致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强化责任,重在落实。

(二)边查边整改,推进“四定”责任制是保障

对照常规管理7项一级指标、42项二级指标,开展学校自评、试点学校试评、县级评估等工作,找出问题、制订整改措施、落实措施、实施整改工作“定内容、定措施、定人员、定时间”的“四定”责任制并取得实效,是促进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化的保障。

(三)实行广泛发动,全员参与是活力

常规管理工作重在基层,重在学校,最终受益的也是学校和广大师生。为此,我区充分发扬民主,开展“常规管理人人参与”主题活动,学校设立常规管理工作意见箱等,广泛听取师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让师生争做学校管理的主人。部分学校建立了学生评老师、家长评老师、教师互评的多元化评价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师生广泛参与,有力地推动了常规管理达标创建活动的开展。

(四)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常抓不懈是保证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重点是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化、常态化,建立学校常规管理长效机制,做到督促检查经常化、规范管理常态化,形成“抓常规管理,促教育发展”的局面是保证。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体上看,我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抓常规管理的良好氛围,各乡镇、各学校抓常规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新的提高,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常规管理状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不可否认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个别校长对抓常规管理认识不到位,存在畏难情绪。

二是个别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仍然存在薄弱学校和薄弱环节。三是教学装备相对滞后,按原标准配置的一批教学装备和图书已不能适合现阶段课程改革和新装备标准的要求。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抓好人力管理,一方面做好校长、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工作,另一方面,作好校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三是做好教职工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

二是做好物力工作,继续加大对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促使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均衡发展。

三是做好财力工作,规范对财务的管理,让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篇6:狠抓落实促发展,抓实发展促和谐

新年伊始,全区各项工作都已经做出部署,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能否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顺利实现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关键在于抓落实。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宏伟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因此,抓落实是各项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只要紧紧扭住抓落实这个牛鼻子,就能推动全区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观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破解任何问题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这个总阀门,因此,面对省市区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要着眼和谐河北、经济强省的目标,围绕实施“1633”发展战略,与时俱进求突破,更新观念不掉队。首先是打破常规,跳出峰峰求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在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政策过程中,要着眼全国、全省,不能简单的为落实任务而落实,简单机械的落实上级政策,而要有整体意识、全局意识,积极思考如何按照上级精神为峰峰谋划一条特色之路、振兴之路、和谐之路。其次是对照上级要求,换位思考求发展。上级在制定方针政策的过程中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统筹考虑,落实到本地区、本部门,可能会和局部的短期利益发生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全局的高

度考虑问题,在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服从长远利益;在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服从全局利益,绝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第三是增强危机感,迎头争先求发展。增强危机感,要有清醒的防范意识、预见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能具有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面对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认识抓落实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以落实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思想,不甘落后,更好地担当起推动峰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使命。

二、强化落实能力,细化落实步骤。在实际工作中要围绕“五抓”着力。抓重点;在工作落实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分清轻重缓急,找准工作落实过程中的症结所在,突出重点,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区分主客观原因,在落实过程中,增强主观能动性,不找客观原因,不推诿扯皮。抓基层;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基层群众最有实际感受。落实得好、落实得快,群众就拥护;落实得不好、落实得慢,群众就会有反映。因此,抓落实的重心一定要放在基层一线,解决落实不到位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也要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寻找。工作中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在上面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向群众问计问策。调查研究要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和创造,也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触及矛盾,以利于不断推进和深化各项工作的落实。抓典型;开展工作不能搞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学会统筹兼顾。抓重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学会在把握重点中统筹兼顾,在统筹兼顾中把握重点。抓重点的目的不是重点本身,而是通过重点带动全局。领导干部要熟练掌握“弹钢琴”的艺术,否则抓重点就成了搞“单打一”,就成了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抓细节;抓落实的工作必须抓得很具体很细致很扎实,这也是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的必然要求。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许多问题客观地存在着,之所以看不到、想不到、抓不到,解决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工作抓得不具体不细致不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抓落实的过程,也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的过程。从细处入手,落实才会日见成效。有些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抓大事、管宏观,习惯于坐机关、发指示,而不习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解决具体问题,不愿意去抓所谓“小事”。这种认识和做法是不全面、不恰当的。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和部署作出之后,还要研究具体办法,明确具体责任,一环扣一环地去抓,这样才能实现各项决策和部署的全面落实。抓问责;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查找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管理规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细化梳理具体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具体举措和时间期限。对照2012年工作目标任务,进行逐条逐项细化分解,编排全年重点工作计

划节点一览表,做到任务明确、时间明确、人员明确,实现“精细管理、重心下移、狠抓落实”。把效能建设作为抓落实的重要手段,以效能问责的方式促进工作的落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

上一篇:“空天杯”航空航天知识竞赛下一篇:净水器经销商论坛之活性炭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