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教育学

2024-04-18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教育学(精选6篇)

篇1: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教育学

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20题,每题1分,共20分); 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简答题(3题,每题8分,共24分)(要点); 论述题(2题,每题13分,共26分)(概念、内容、联系实际); 分析题(1题,每题20分,共20分)。Part 1 高校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P130: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是成功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实践性、科学性)。

2.P131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原则,《学记》(中国古代第一部教育文献)中总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原则;北宋朱熹提出循序渐进法;P152 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教学论鼻祖)提出教学原则体系。3.高校教学原则P131-139: 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科学性:指教学给予学生的应是反映客观真理的知识,教学要反映当代最新的科学成就;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都要符合青年的特点;

思想性:指教学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方向,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英国教育家洛克:教学过程不仅要钻研“学问”,更重要掌握“德行”。

要求:a.确保教学方向性和科学性;b.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须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c.充分发掘教材内在思想性(注意不要脱离教材内容空洞说教,而要“以文载道”,寓思想性于教学中);d.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积极个性品质。

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与发展;教师与学生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学生处于困惑状态;启:指导学生怎样思考;悱:学生的想法不知怎样表达;发:指导学生怎样表达);

《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育要诱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激励学生的意志,而不是强迫其顺从;给予学生启发,但又要保留余地)。③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高深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努力促进他们的智慧、才能得到发展。知识与能力不成正比(√)能力=知识×发散思维

④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正确理论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教材,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行统一(美教育家杜威)的规律。⑤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

要求:a.直观性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b.在直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维,将归纳和演绎相结合(归纳:个别到一般;演绎:一般到个别;类比:个别到个别)。⑥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

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提出,要求:a.使全体学生都得以发展,面向全体,孔子提出“有教无类”;b.个别差异,有的放矢,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⑦博与专相结合

高等教育专业性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包括专业教育(纯粹)和通识教育(深井教育);

要求:a.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b.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⑧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洪堡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19世纪初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首开大学科学研究的先河,教育的目的:教育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

要求:a.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b.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c.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洪堡提出建设新大学2原则 P23-25:a.教学与科研相统一;b.学术自由。

上述八条教学原则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它必须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论述题:结合你所任教的学科和专业,对教学原则八条中的2~3条进行评述。

a.什么是教学原则;b.教学原则体系的具体内容;c.选择其中2~3条,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进行论述。Part 2 高校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P148: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传授与学习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手段和途径,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施教活动的总和(×)。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知道怎样学习的人。

2.高校教学方法特殊性 P148:三个递增,三个递减:①学生自主作用↑,教师A教的作用↓;②教学的发现性↑,传习性教育↓;③参加直接实践↑,接受间接经验↓。

3.高校基本的教学方法 P149-150:①以语言传递教学信息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②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③以学生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如练习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讲授法:最基本、最常规和最有效,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内容,教学效率高;缺点: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要求:①明确的目的性;②内容的科学性;③内容的逻辑性;④语言的感染性。

问答法:亦称答辩法、谈话法,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经验和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得出结论,从而巩固已知获得新知。要求:①精心设计问题;②问题必须表达清楚、准确、简明扼要;③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④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讨论法:亦称辩论法,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围绕一定问题经过一定准备,在课堂上或小组里各抒己见、互相争辩。

演示法:亦称现场教学法,指教师配合讲授或谈话,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或向学生做示范,说明或印证所教知识,该法始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参观法: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到课外、校外的现场观察相关的事物和现象,以获取新知巩固已知。

练习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根据教学需要所设计出来的问题,以深化和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各种技能和形成良好行为方式。

4.高校其他的教学方法(综合教学方法)P154:①案例法: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②发现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③程序教学法:20世纪50年代美国斯金纳提出。

5.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P159:每一种方法都有它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机械地应用到所有的具体教学中去,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选择依据P160:①依据教学具体目的和任务;②依据教材内容特点;③依据学生实际情况;④依据教师自身素养条件;⑤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要求。

启发式教学方法P160: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前提下,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的泛称,不具有一套具体模式和教学环节。

教育学 Part 3 高校教学过程

1.教学要素P124: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和教学环境。

2.教学过程实质:认识过程说、认识-交往说和多种活动并存的多本质说。

3.教学过程P12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4.教学过程三性 P125-128:特殊性,双边性和发展性

特殊性:①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②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认识活动有所不同;③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

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亦即再发现的过程(√)。

双边性:①教师主导作用;②学生主体;③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发展性:智力指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外界环境的心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力4阶段: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任务的心理特征。

5.高校教学过程特点P129-130:①专业性:高等学校教学的过程是以专业作为基本教育单位进行的,是通过学习专业性的间接经验而实现的,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而展开的;②独立性:就师生双边活动的关系而言,独立性体现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③创造性:就认识活动的结果而言,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有所研究有所创造的过程;④实践性:从教学过程完成之后与社会实践阶段的衔接关系来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还具有鲜明的实践性。Part 4 高校教学组织形式及环节

1.教学组织形式 P140:为了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诸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方式和工作形态,包括教学活动的规模、师生活动形式、教学活动时间和教学活动场所。

2.教学组织形式类型 P140-142: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小组教学)、导生制、班级授课制和远程授课,其中,班级授课制和个别教学是两种基本的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最好形式,将学生按年龄、文化程度编成班级,由教师按固定的课程计划分科实施教学的形式,是各类各级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由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我国始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其优点:①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②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③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①不能充分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②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个别教学:教师对单个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反过来成了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

远程授课: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电视广播等视听技术来传递教育教学信息,实现不同地点实时的、交互的、有选择性的教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首开先河。

3.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趋势P143:小规模化、短学程化和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4.高校教学环节组成:课前、课中和课后

备课(论述题)P144:教师为教学做的准备工作,也是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教学研究的环节,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备课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备教材: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注意广泛阅读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备学生: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

备方法: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需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上课(课中):评价上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述清晰和气氛活跃 考核与评价(课后):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都是课外(后)活动,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学习效果的一次总考核。Part 5 高校教学内容(课程)

1.课程P113-114:英国斯宾塞最早用“课程”一词,原意为“跑马道”,后引申为“学习的进程”或“学程”;指教学科目、教学活动及其安排、进程的总和。

课程就是指教学科目(×)。

2.高校课程特征P114:①专业性(高等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级专门人才,开始专门化课程);②探究性(须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高深的、专门化的文化科学知识);③前沿性(把大学生引向专门领域文化、科研的最新前沿)。

3.高校课程结构(补充)P114-117:①普通课程与专业课程;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③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④显性课程(课表上列举的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非用言语陈述的、非正式的、对学生有潜移默化作用的教育内容)。4.高校课程编制类型(补充)P117-119:①学科课程(迄今为止还没有被其它课程编制所取代的课程);②关联课程(一组相互联系和配合的学科);③融合课程(将相邻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学科);④广域课程(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形成一门新的课程);⑤问题课程(核心课程,围绕重大问题组织教学内容);⑥活动课程(经验课程,侧重学生直接经验,动手做)。5.高校课程内容P119-121:①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含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臵及其主要教学形式和学时的分配;学分制: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高校逐步推行学分制;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②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照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包括说明部分(阐明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科书编选依据、教学方法提示)、正文部分(主要课题、要目或章节,教学内容、基本论点和教学时数,练习、作业、实验等主要教学环节)和附录部分(各种教学参考书和资料)。

6.教材P121:含教科书、讲义或讲授提纲等,是课程内容的直接表达,也是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就是教科书(×)。

7.高校课程资源P122:除教材外,还包括学术著作、习题集、思考题集、习题答案、自学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参考书目、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以及校外的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等;选中了的资源即为教学材料。8.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补充):①课程内容综合化;②课程性质职业化;③课程方向人文化。Part 6 高校教师和学生

1.教师P189: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其特征是本质特征(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和形式特征(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2.高校5部法(补充):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2.12,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通过;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10.31,八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基本法),1995.3.18,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5.15,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通过;⑤《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8.29,九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人大常委会通过基本法以外的法律(单行法),人大通过基本法。3.教师角色P189-190:①传授者;②管理者;③代理人。

4.教师角色特征P190:①具有综合职能的社会角色,集合了多种其他社会角色的职能;②具有专业特点的社会角色(a.专门知识技能、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b.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c.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③具有特殊地位的职业角色。

5.高校教师价值(3基本任务或3职能)P192-193:①教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②科研: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③服务社会: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

6.教学基本任务P192-193:①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②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③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高校教师劳动特点P194-196:①复杂性,决定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a.由其脑力劳动的复杂性决定;b.由其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c.体现在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上);②创造性,决定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③示范性,决定教师要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a.学生向师性决定教师劳动示范性;b.身教重于言教体现教师劳动示范性);④群体性,决定教师应有高度协作意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学生的向师性决定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体现教师劳动的示范性。8.教师教育情意P198: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4方面:①教育理想(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是推动教师自我发展与提高的巨大动力);②教育情操(教师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理智型的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上的情感体验,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③教育性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④教师自我(教师对其工作的自我体认与自我反思)。9.高校教师素质(补充):①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②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③文化知识素质(具备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④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⑤身心素质【a.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b.心理素质(开朗的心胸、愉快的情绪、顽强的毅力)】。

10.高校教师权利P201-202:①教育教学权;②科学研究权;③管理学生权;④获取报酬权;⑤民主管理权;⑥进修培训权。11.高校教师资格认定P203-204:对高校教师任职条件的基本要求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4方面要求【①必须是中国公民,且遵守我国法律(先决条件);②热爱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③具有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必备条件);④具备研究生或者本科毕业生学历或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有认定资格。

12.高校教师职务(专业技术职务)P204-205: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任职条件【①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具备本科以上的学历;②本科学历教师在担任四年助教期间,已取得助教进修班结业证书或已学习过硕士研究生主要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良好,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的,才能晋升讲师;研究生班毕业或者第二学位或者硕士学位毕业,承担两年以上助教职务可申报讲师;博士学位获得者可依其教学、科研水平直接确定讲师。③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承担两年以上讲师职务后可申报副教授;本科及硕士学历教师须承担五年以上讲师职务方可申报副教授。④对教授的任职条件要求更高。如担任五年以上副教授职务;由学科领域广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教学成绩显著,系统地承担过两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发表出版过有创见性的论文、著作,主持过有较大意义的研究课题等等】。

13.高等教育对象身心特殊性P86-87:①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②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③具有较好的品德修养;④具有较为远大的理想;⑤面对的压力较大;⑥心理成熟度还不够高。14.高校师生关系(补充):高校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联系而结成的关系;3表现:①社会学意义上(高校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建立的工作、组织关系);②心理学意义上(高校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建立的认知、情感关系);③伦理学意义上(高校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建立的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关系,依靠责任感和义务感巩固)。15.高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途径(补充):①认识和理解学生;②树立威信,提高业务素质,完善人格;③让学生积极参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Part 7 高校科学研究

1.科学研究P166-167:高校的重要活动,是实现高校三大职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标志。重点大学(加大科研数量);本科大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专科及师资薄弱院校(创造条件开展科学研究)。

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校科研科从19世纪初算起;德国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于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首开大学科学研究的先河;洪堡(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180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教育部长),洪堡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学术自由);从洪堡开始,出现教自由和学自由。

2.科学研究在高校中作用P169-172:①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④学科发展的基础;⑤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⑥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高校开展教育研究的意义P177:只有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研究,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用正确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4.高校教育研究内容P177:①研究教育对象;②研究教学内容;③研究教学方法。5.科学研究起点P178: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6.高校科研管理方法与形式P184:①激励法(有经济激励、目标激励、精神激励、组织激励等);②计量法(运用数学的方法对高校科研进行量化的管理)。Part 8 高校发展的社会基础

1.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P44-48: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强大的、广泛和深刻的作用,对高等教育发展同样不能例外,6作用:①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高等教育机构的设臵、人才的培养、教育内容的取舍和教育方式的选择,均以是否有利于封建国家政治统治秩序为依据);②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社会的阶级关系,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地位,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或价值目标);③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211工程:1993年启动,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985工程:1998年5月,江泽民在北大百年校庆上宣布:“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因此,以985工程为名开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工程);④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a.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思想;b.主流意识形态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发挥着相当明显的作用);⑤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a.扩大高等教育机会;b.调整教育结构;c.改革高校入学制度);⑥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a.举办高等教育机构;b.规范社会高等教育机构)。

2.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P53-54:①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教育投资/GNP(国民生产总值)本世纪末达到或接近4%,目前为3%(贫困:4%、发展:7%、发达:超过7%)】;②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决策(P28-29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如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③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④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3.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P64-66:①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②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基础教育也称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一般指中小学教育。Part 9 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1.高等教育政治价值P68-70:①促进社会政治延续【a.促进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为统治阶级培养政治领导人才;通过培养政治意识和政治热情,提高专门人才参与实现社会政治目标的能力);b.维持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高等教育除了通过培养政治人才,补充统治阶级的政治力量,它还能通过对现存的社会关系进行“合理化”解释,并以系统化、理论化的形式向学生灌输相应的思想意识,使学生认同、服从并适应社会政治格局)】;②推进社会政治生活(a.通过提高统治阶层的文化水平而使管理趋于科学化;b.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增强国民的政治参与意识);③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高校里的政治教育具有系统化、理论化的特征,故对人的思想影响更为深远,容易使人形成比较完整而稳定的思想体系,从而使人们的政治行为更具约束力与影响力)。

高等教育再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

2.高等教育经济价值P71-73:①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a.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舒尔茨、贝克尔;b.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②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a.社会中很大一部分收入分配差异是由所受教育的差异引起的;b.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由教育的差别而引起的收入差别不会增大,而会逐渐减少)。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高等教育科学价值P73:①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a.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将已有的科学知识经过合理的编排与加工,传授给受教育者;b.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中高等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径,因为高等教育所进行的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人类需要大量时间探究才得以发现的科学研究成果);②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在传输人类已知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在生产一些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从而扩大人类已知的科学知识)。4.高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P75-76:①传承文化(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明成果得以延续和传承);②改造文化(a.高等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文化选择与改造的能;b.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掌握);③创造新的文化

5.高等教育个人价值P77-79:①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②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③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a.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者贝克尔的年龄-工资曲线: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工资是变化着的,人在缺乏经验的青年时期,工资较低,中年时期,工资达到最高点,以后,工资又下降;b.年龄-工资曲线的顶点,根据人的受教育水平而变化,与较高的受教育水平相联系而逐渐向上移动;c.有形收入与无形收入的存在);④提升个人社会地位(高等教育可以使人脱离父辈所从事的职业与地位,而且能够有较多机会进入从事脑力劳动的职业阶层)。

知识改变命运,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

6.补充论述题: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人才,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直接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请对这些观点加以阐述。

①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是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是社会本位价值观。

②个人本位价值观: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标,强调教育要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社会本位价值观:从社会发展需要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标,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③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突出个体创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但它实际上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而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于社会的联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容易助长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④历史上出现高等教育在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中的单项选择,已被证明为一种教训,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找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与整合。

7.高等学校职能(价值、基本任务)P82:①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②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既是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③为社会服务是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付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Part 10 高等教育目标 1.教育方针(补充):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教育目标P87: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3.培养目标P93:各级各类学校确立的对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是高等教育目标在不同学校的具体化。

4.课程目标P95: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5.单元目标P95:一门课程中各单元的具体要求。

6.教育目标性质P87-88:①主观性(a.以客观现实为前提,以客观因果性和规律性为依据;b.不因出现于人的头脑成为一种观念就告终结,而是要作用于高等教育对象,并且在作用过程中不断地扬弃自己,使自己在对象身上客观化、现实化,是客观见之于主观,主观又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主客观相统一);②复杂性(a.对人才的理解的复杂性;b.教育主客体的复杂关系之中)。

7.高等教育目标意义(作用)P88:①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②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③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

教育目标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指南,而且是教育评价的依据。8.制定高等教育目标依据P90-93:

①社会发展的需要(a.反映政治和经济的需要;b.以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

②人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通过满足人自身的发展需求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而满足社会的发展最终又是为了满足人本身的发展需求);

③制定教育目标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a.心与身的关系(有了健全的身体,才能为心理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和保证;健全的身体在很大程度上也往往依赖于心理,心理素质不健康的人会患有各种心因性疾病,导致生命的危机);b.德与才的关系(德育第一,造成人才缺少;智育第一,对人才培养不利;德才兼备);c.社会性品德(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政治态度与倾向方面)与个性心理品质(个体心理活动的方式上的品质,如情感、情感与理智的协调、意志、自我意识、性格等)之间的关系;d.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相互关系】。

9.分层次培养目标P93:两个基本层次,即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又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层次。10.科类与专业培养目标P94(补充):①学科12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含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含体育学)、文学(含语言学、艺术学、图书馆学等)、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军事学、管理学】;②学科大类(一级学科);③专业(二级学科)

11.课程目标分类P95:①认知类(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和思维能力);②技能类(行为、习惯、运动及交际能力);③情感类(思想、观点和信念);④应用类(应用前三类来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问题的能力)。12.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P96:①美国学者马丁认为,如果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在校学生人数占这个国家适龄人口的比例在15 %以下,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如果这个比例在15 %到50 %之间,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则处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如果这个比例超过了50 %,则表明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②19世纪中后期之前,世界高等教育属于英才模式。

13.学术人才与实用人才P97:①学术人才(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如哲学家、数学家、史学家、物理学家等);②实用人才(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如工程师、教师、医生、行政人员、企业管理者、表演艺术家、发明家等)。

14.通才与专才P98:通才和专才的区别通过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考察;①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②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

15.我国高等教育目标P102: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Part 11 素质教育(补充)1.素质教育兴起背景:

①4原因:a.经济发展的社会化与全球化使职业变动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和可再就业的要求更加突出,要想做到固本强枝,只有进行素质教育;b.现代科技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新的要求;c.人的素质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标志;d.人的发展要求身与心、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和谐发展。

②国际:a.1972年,《学会生存》重新定义文盲的概念;b.1979年,罗马俱乐部提出“学无止境”(用创新性学习取代维持性学习);c.1989年,面向21世纪国际研讨会的主报告《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提出,全面发展,对新思想和新机会开放;d.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识、学会动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知识经济。

③国内:a.1949-1978(30年),双基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b.1979-1982(4年),在双基教育基础上发展智力;c.1983-1989(7年),非智力因素培养,如情感、心理等;d.1990-现在,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创新教育)。

④相关文件颁布:a.1999年6月13日,发展21世纪教育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决定》;b.2008年8月29日,温家宝主持会议,修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个专题是推进素质教育研究。

2.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与片面的急功近利甚至畸形的单纯应试教育相对立。

3.素质教育定位:①是一种指导思想;②必须贯彻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4.素质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①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必须提高;②每个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必须得到提高)。5.素质教育任务:①学生的自然素质↑(身体素质和生理素质);②学生的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修养能力);③学生的社会素质↑(政治、思想道德、业务、审美和劳动)。6.素质教育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7.素质教育重点: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两翼)。8.素质教育难点:发展情感。Part 11 结尾

1.P14 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2.P15 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3.P15西周大学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4.P15私学中最著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它是中国封建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5.P16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建立。

6.P18中世纪大学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7.P19欧洲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四大学科是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8.莫利尔法案P28-29:1857年,莫利尔提出一项通过赠地建立农工学院的议案,议案于1861年在国会众、参两院通过并由林肯总统签署于1862年生效,遂为著名的莫利尔法案。法案的主要内容是:联邦政府在每州至少资助建立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工艺教育的学院,即农工学院;资助办法是,按照1860年规定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由联邦政府分得三万英亩的公用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通过出售土地获取建校资金。这样建立起来的学院称之为赠地学院,如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

9.威斯康辛思想P29:1904年,范海斯被任命为威斯康辛大学校长,总结多年来的办学经验,提出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应包括:①教学;②科研;③把科学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1912年,威斯康辛州公共图书馆管理员查尔斯在《威斯康辛思想》中,首次用“威斯康辛思想”概括上述办学思想和实践,威斯康辛思想成为高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10.P32 1862年成立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也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11.癸卯学制P33: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等学堂(预科),第二级是大学堂,第三级是通儒院,通儒院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12.高校组织二重性P208:教育性和学术性。

13.P21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4.高校管理原则P 220-223:目标性、整体性、民主性和效益性原则

15.高等教育制度模式P 232: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并重模式;中国属于集权模式。16.P 234高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17.学历P 237: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18.我国的学位制度P 239: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P 247: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综合化、私营化。

20.P 248马丁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量化标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显性条件,然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不只是意味着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大量增加,还包括与规模增长相应的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及课程设臵、教学方法、入学条件、管理制度、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质的变化。

21.P 249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已经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

篇2: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教育学

(1)(C)主要是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界面包括教师的授课视频、讲稿内容配合文字、图片或PPT。

A: 协作探究型网络课程 B: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 C:课堂授课型网络课程 D:自测辅导型网络课程

(2)CSDN全球最大中文IT社区属于(C)。

A:业余兴趣学习专题网站 B:文化知识赏析专题网站 C:技能知识学习专题网站 D:自主学习型专题网站

(3)人耳在主观感觉上区别相同响度和音调两类不同声音的主观特性称为(C)。

A:声波 B:音调 C:音色 D:响度

(4)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C)、交互性与协作性。

A:规范性 B:自主性 C:共享性 D:及时性

(5)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教师、环境、(B)、设计、过程。

A:学生 B:资源 C:制度 D:管理

(6)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中,根据标准对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照材料的内在或外在标准进行价值判断,属于(D)。

A:运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7)(A)的本质是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

A:专题网站 B:博客 C:搜索引擎 D:精品课程

(8)下面的(B)不属于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变革。

A:学习空间与方式的变革 B:教学思想的变革

C: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D: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9)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A)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对象。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教育过程 D:实践过程

(10)下面属于静止图像的文件是(C)。

A:*.mpg B:*.avi C:*.jpeg D:*.mp3

(11)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A)、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五个方面。

A:设计 B:构思 C:计划 D:创建

(12)(D)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A:个人博客 B:博客 C:博客圈 D:微博

(13)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以(B)为核心,注重对不同种类型学习过程、心智模型和影响要素的整体设计。

A:有意义学习B:问题解决

C:发现问题

D:创造性学习

(14)(D)是在程序教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

A:集体教学 B:程序教学 C:小组教学 D:个别化教学

(15)(B)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从事一定实际操作,把从课堂上、理论上习得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的方法。

A:实验法 B:实习作业法 C:示范-模仿法

D:直接与间接强化法

(16)(D)指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A:CAI B:CIA C:CIM D:CMI

(17)虚拟现实系统应用最多的专用设备是头盔式立体显示器和(C)。

A:键盘 B:鼠标 C:数据手套 D:操纵杆

(18)以下不属于网络课程的特点的是(C)。

A: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习者独立自主学习B: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者有充分的选择空间 C:师生可以自由交流

D:提供多维的信息交互,构建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

(19)专题学习网站是一种(C)方式。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网络教学 D:传统教学

(20)教学设计的发展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教学设计思想的萌芽、(B)、认知主义主导教学设计、走向整合化的教学设计。

A:建构主义理论兴起 B: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兴起 C:教学内容整合 D:教学情境设计

(21)国内学者基本上都把教学设计的发展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阶段,20世纪初期所属的阶段是(A)。

A:教学设计思想的萌芽 B:认知主义主导教学设计 C:走向整合化的教学设计 D: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兴起

(22)信息技术一方面使教师的知识传递者这一角色趋于过时,另一方面又强化了教师的学习(D)身份。

A:合作者 B:领导者 C:服务者 D:指导者

(23)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传播理论、(A)及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学习论 C:教育心理学 D:建构主义理论

(24)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觉称为音调,也称音高或(B)。

A:音律 B:音准 C:音色 D:音源

(25)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具有的特点是:多维性、动态性、(B)、差异性。

A:民主性 B:阶段性 C:发展性 D:科学性

(26)结构开放是指利用(C)技术,可以随时更新教学内容的组态。

A:积件化 B:构造化 C:构件化 D:条件化

(27)(D)是保证信息素养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调节器。

A:信息意识 B:信息能力 C:信息形态 D:信息伦理

(28)信息意识在信息素养结构中起(C)作用,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信息伦理道德是保证信息素养发展方向的()和调节器。

A:基础、内容、方向塔

B:前提、保障、主动力 C:先导、核心、指示器 D:主要、目标、指明灯

(29)教学过程要素一般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内容)和(C)四个基本要素。

A:课堂 B:教学目标 C:媒体

D:教学方法

(30)教育博客的特点:真实性、人物性、情节性、(B)、感悟性、共享性。

A:科学性 B:可读性 C:实用性 D:基础性

(1)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D)。

A:开放性 B:共享性 C:协作性 D:数字化

(2)下面的(B)不属于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变革。

A:学习空间与方式的变革 B:教学思想的变革

C: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D: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3)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需要考虑到(D)因素。

A:社会的需要 B:学生的特征 C:学科的特点 D:媒体的选择

(4)多媒体CAI系统的3个组成部分:硬件平台;软件平台;(A)。

A:课件 B:环境 C:资源 D:设计

(5)教育技术绝非仅指用于教育的媒体和手段,而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A)(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大类。A:有形技术、无形技术 B:人文、技术

C:硬件应用、软件应用 D:媒体环境、知识态度

(7)(A)在接受用户查询请求时,同时调用多个预先选定的独立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然后将所有查询结果集中起来处理,再返回给用户。

A:元搜索引擎 B:分类搜索引擎 C:全文搜索引擎 D:目录搜索引擎

(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目标分类的是(D)。

A:接受 B:反应 C:价值化 D:领会

(9)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具有多维性、动态性、阶段性和(D)四个特点。

A:共享性 B:协作性 C:交互性 D:差异性

(1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特点的是(C)。

A:网站的专题性 B:对象的特定性 C:内容的强化性 D:功能的综合性

(11)根据网站的功能和作用,可将专题网站分为资源型的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学习型专题网站和(A)。

A:课堂互动型专题学习网站 B:技能知识学习型网站 C:文化知识赏析型网站 D:业余兴趣学习型网站

(12)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媒体技术能力、(B)、教学实践能力和评价研究能力。

A:获取知识能力 B:信息应用能力 C:获取信息能力 D:科学研究能力

(13)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教师、环境、(B)、设计、过程。

A:学生 B:资源 C:制度 D:管理

(14)下面的(D)不是数字化校园所具有的特点。

A:资源数字化 B:教学网络化 C:管理自动化 D:校园安全化

(15)百度搜索引擎中,布尔逻辑操作符中OR的作用是(B)。

A:表示查询结果要同时满足用户给出的所有关键词 B:表示查询结果只要满足关键词中的一个即可 C:表示查询含有AND之前的关键词 D:表示查询排除AND之后的关键词

(16)课件与网络课件均可用于(A)或自学。

A:多媒体演示教学 B:远程教育 C:小组学习D:协作学习

(17)(A)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A:教学模式 B:教学目标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18)以下不属于视频格式的是(C)。

A:FLV B:RM C:JPEG D:WMV

(19)(C)需要分析法是由学生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期望与学生学习现状作比较,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A:外部参照 B:社会参照 C:内部参照 D:校间参照

(20)下面的(A)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

A:Photoshop B:WaveCN C:Movie Maker D:Premiere

(21)日常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多媒体素材主要有以下几种:图像、声音、flash、(B)。

A:文字 B:视频 C:书本 D:词典

(22)在教学资源建设的四个层次中,(B)是基础,是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核心。

A:资源建设的评价

B: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 C:教育资源管理 D:资源共享

(23)下面的(A)不属于教学资源建设的四个层次。

A: 试卷

B:网络课程建设

C: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

D: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24)下面(C)不是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步骤。

A: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选题

B: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设计及系统设计 C:专题学习网站的讨论区设计 D:专题学习网站的制作开发

(25)输入“教育*”,结果不会显示(C)等相关内容。

A:“教育技术” B:“教育信息” C:“教学过程” D:“教育内容”

(26)在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中,(B)被公认为是当代最完整、最具系统性的模式。

A: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B:教学设计系统化方法模式 C: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 D:教学设计方法模式

(27)目录索引类搜素引擎搜索的信息大多面向(D)。

A:网页 B:资源 C:站点 D:网站

(28)专题学习网站的类型:资源型的专题学习网站、(C)、课堂互动型专题学习网站。

A:小组学习型专题网站 B:协作学习型专题网站 C:自主学习型专题网站 D:技能知识学习专题网站

(29)在远程教学中,需要通过(B)来保证信息的传送,保证对教学和学习的支持。

A:多媒体技术 B:通信技术 C:卫星技术 D:计算机技术

(3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则包括兴趣、动机、(B)、意志和性格。

A:知识基础 B:情感 C:认知能力

D:认知结构特征

(31)集体教学的结构是以()为中心的集体授课制。

(31)现代教育技术的三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应用实践领域有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学领域、(B)。

A:学科教学领域 B:企业培训领域

C:公司培训领域 D:学科教育领域

(32)系统开放化包括内容、结构与(D)三个层面的含义。

A:目标 B:方法

C:交互 D:功能

(33)教育技术是一门(C)的学科。

A:理论 B:实践

C:理论与实践并重 D:理论与实践分开

(34)(A)一般是以班级的形式进行,它是根据年龄或文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A:集体授课 B:个别化教学 C:小组教学 D:团队学习

(37)(A)是由三幅不同颜色的灰度图像组合而成,一个为红色,一个为绿色,另一个为蓝色。

A:彩色图像 B:数码图像

C:灰阶图像 D:二值图像

(38)以下不属于常用的视频文件格式的是(D)。

A:avi B:mpg C:mov D:png

(40)“博客”一次是从英文单词(C)音译而来的。

A:Book B:Booker C:Blog D:Blogger

(41)声音响度的度量单位是(A)。

A:dB B:MB C:bit D:Hz

(42)情感领域学习目标分类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的兴趣。学习的结果包括默认、愿意反应和满意的反应,属于(B)。

A:接受 B:反应

C:价值化 D:组织

(43)教学设计取向由(C)转向融理性与创造性为一体的设计观。

A:创造设计观 B:感性设计观

C:理性设计观 D:过程设计观

(44)多媒体演示教室的核心是(B)。

A:投影仪 B:多媒体计算机

C:展板 D:音响设备

(45)目录索引类搜素引擎提供目录浏览服务和(C)服务。

A:简介检索 B:直接检索 C:人工检索 D:自动检索

(46)以下不属于常用的著名搜索引擎的是(D)。

A:雅虎 B:谷歌

C:百度 D:天涯社区

(47)19世纪初,深化了教学程序的研究,并把心理学中的统觉作用应用到教学上,认为学生是利用已有的观念吸收新的观念,并构成“统觉团”,以增强吸收新知识的能力的心理学家是(B)。

A:华生 B:皮亚杰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48)专题学习网站是面向的是(A)。

A:广大学生 B:特定的受众群

C:大学生 D:特定的教师

(49)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媒体技术能力、(B)、教学实践能力和评价研究能力。

A:获取知识能力 B:信息应用能力

C:获取信息能力 D:科学研究能力

(50)史密斯—雷根”模式充分体现了(B)学习理论的思想。

A:建构主义 B:认知主义

C:联结—认知 D:行为主义

(1)下面的(A)属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媒体素材。

A:动画类 B:电子图书

C:电子百科 D:学位论文

(2)集体教学模式的基础是(D)。

A:网络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视听技术 D:多媒体技术

(3)国内学者基本上都把教学设计的发展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阶段,20世纪初期所属的阶段是(A)。

A:教学设计思想的萌芽 B:认知主义主导教学设计

C:走向整合化的教学设计 D: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兴起

(4)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C)在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对教育教学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A:网络技术 B:多媒体技术

C:现代教育技术 D:信息技术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的是(A)。

A:谷歌 B:搜狐

C:新浪 D:网易搜索

(6)下列选项不属于网络课程中的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的是(D)。

A:教学大纲 B:课件

C:习题 D:主机

(7)以下不属于FLV视频格式优点的是(A)。

A:视频质量良好 B:加载速度快

C:文件较大 D:本身占有率低

(8)网络课程一般包括教学内容和(D)。

A:教学方法 B:交互方式

C:评价方法 D: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9)下列选项中(A)不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教学设计重点强调的。

A:学习环境的创建 B:行为的刺激与强化

C:学习条件的分析与创设 D:以及知识结构的剖析与呈现

(10)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觉称为(D)。

A:音质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11)(B)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设计,一般以 Web 页面组织、整合一门课程的内容,栏目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内容、学习论坛、模拟测试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A:协作探究型网络课程 B:课堂授课型网络课程

C: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 D:自测辅导型网络课程

(12)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中,B指的是(A)。

A:教学行为 B:教学对象

C:教学标准

D:教学条件

(13)以下不属于集体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的是(D)。

A:教学系统的结构是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的集体授课制 B:以视听媒体作为辅助手段或传播手段来进行教学的视听传播方法

C:根据个人特点为每个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媒体和材料 D:强调对教学系统的设计和视听信息的设计

(14)在我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D)理论,使企业培训系统化,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地制定企业培训策略,正在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A:心理学 B:教育学

C:传播学 D:教学系统设计

(15)迪克—凯瑞”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是以(D)认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

A:建构主义 B:主观主义

C:认知主义 D:客观主义

(16)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关系,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C)。

A:学习空间与方式的变革 B: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

C:教学资源的利用 D: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17)大约在(C),“现代教育技术”一词开始在我国使用,它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指同一个概念。

A:20世纪70年代初期 B:20世纪7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末期 D:20世纪80年代初期

(18)在查询内容后面加上(A)可把搜索范围限定在特定站点中。

A:site B:insite C:resite D:allsite

(19)以下不属于“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系统化方法模式中提到的策略分类的是(C)。

A:教学组织策略 B:教学传递策略

C:教学评价策略 D:教学管理策略

(20)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D)。

A:黑板,教科书,图片等 B: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

C:班风,校规,校纪等 D: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

(21)斯金纳提出的“小步子、(B)、序列化、学习者参与、强化、自定步调”六个教学设计原则确立了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石。

A:自主强化 B:循序渐进

C:分析任务 D:设计教学过程

(22)(D)是根据社会(或职业)的要求来确定对学生的期望值,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A:社会需要分析法

B:自身需要分析法

C: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D: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23)以下不属于专题学习网站的是(A)。

A:新浪网 B:中华经典网

C:编制人生网 D:劝学网

(24)以下选项不属于自主学习型专题学习网站的是(C)。

A:提供一定学习工具 B:提供网上答疑和学习指导

C:与教学同步 D:提供考试的注册和认证

(25)(C)需要分析法是由学生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期望与学生学习现状作比较,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A:外部参照 B:社会参照

C:内部参照 D:校间参照

(26)日常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多媒体素材主要有以下几种:图像、声音、flash、(B)。

A:文字 B:视频

C:书本 D:词典

(27)靠手或笔遮挡位置判断点击位置的白板(C)。

A:电磁感应式白板 B:压感式白板

C:红外线式白板 D:激光跟踪式白板

(28)WaveCN是一款(A)软件。

A:音频编辑软件 B:视频编辑软件

C:图像编辑软件 D:文字编辑软件

(29)(C)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等。

A:有形技术 B:教育技术

C:无形技术 D:信息技术

(30)情感领域学习目标分类中,学生将多种价值观组织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属于(B)。

A:接受 B:反应

C:价值化 D:组织

(1)从教学形式上看,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多媒体演示教室和(A)。

A:网络教室环境 B:语音教学环境 C:电子备课环境 D:微格训练环境

(2)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包括网上申报、网上评审、会议终审、(B)等四个步骤,最终评选出某一的国家精品课程。

A:网络测试 B:网上公示 C:网络使用 D:网络反馈

(3)(A)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交互技术。

A:虚拟现实技术 B:仿真技术 C:多传感器技术 D:人工智能技术

(4)(B)是指通过超链实现本地资源与远程资源的无缝连接,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空间可以无限扩张

A:形式开放 B:内容开放 C:结构开放 D:功能开放

(5)下列选项中与非智力因素无关的特征是(C)。

A:兴趣 B:动机 C:认知能力 D:情感

(6)动作技能领域学习目标分类中,学生对所处环境中的刺激进行观察和理解,并对动作做出相应调节的能力,属于(A)。

A:感知能力 B:体能 C:技巧动作 D:有意沟通

(7)下面有关混响时间长短对声音的作用,正确的是(C)。

A:混响时间的长短对声音的清晰度影响不明显 B:混响时间越长,声音听起来越清晰 C:混响时间越长,声音听起来越模糊

D:混响时间太短会使讲话的声音模糊不清

(8)特效制作在Photoshop中主要由(B)、通道及工具综合应用完成。

A:图像编辑 B:滤镜 C:镜像 D:透视

(9)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需要考虑到(D)因素。

A:社会的需要 B:学生的特征 C:学科的特点 D:媒体的选择

(10)信息技术一方面使教师的知识传递者这一角色趋于过时,另一方面又强化了教师的学习(D)身份。

A:合作者 B:领导者 C:服务者 D:指导者

(11)(C)包含六个基本要素:问题/项目、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交流与协作工具、社会/情境支持。

A:迪克—凯瑞”模式

B:史密斯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C: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 D:雷根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2)(C)是指在计算机局域网的基础上,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以实时控制的方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专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平台。

A:多媒体演示教室 B:微格教学教室 C:多媒体网络教室 D:语音教室

(13)(D)是在程序教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

A:集体教学 B:程序教学 C:小组教学 D:个别化教学

(14)下面的(A)是矢量图像格式。

A:SVG B:BMP C:GIF D:JPEG

(15)(C)是具有学生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有双向交流的渠道等特性的教育形式。

A:集体教学 B:小组教学 C:远程教学 D:个别化教学

(16)在远程教学中,需要通过(B)来保证信息的传送,保证对教学和学习的支持。

A:多媒体技术 B:通信技术 C:卫星技术 D:计算机技术

(17)高校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学校教师、社会培训教师等多种教师全体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所属学科差异大、(C)、学习的成教特点强、所教学生的能力强。

A:知识范围广泛

B:教师个人素质要求高 C:教学科研的要求高 D:教学环境先进

(18)教学设计的思想起源于(C)教育和心理学家试图把心理科学运用于教育的努力。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末期

(19)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中,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属于(B)。

A:综合 B:分析 C:识记 D:运用

(20)可以把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要求归纳为(A)、资源/管理、教学/设计、绩效/发展四个方面。

A:工具/应用 B:系统/开发 C:环境/应用 D:学习/管理

(21)MovieMaker是一款(B)软件。

A:音频编辑软件 B:视频编辑软件 C:图像编辑软件 D:文字编辑软件

(22)(C)是指利用计算机来交互地综合处理文字、数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综合技术。

A:网络技术 B:压缩技术 C:多媒体技术 D:媒体技术

(23)目录索引类搜素引擎搜索的信息大多面向(A)。

A:网页 B:资源 C:站点 D:网站

(24)(B)是一种调用其他独立搜索引擎的引擎,亦称“搜索引擎之母”。

A:全文搜索引擎 B:元搜索引擎 C:目录索引类搜索 D:关键词搜索

(25)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D)。

A:开放性 B:共享性 C:协作性 D:数字化

(26)物体映像在人眼的视网膜上会保留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是(C)。

A:0.001-0.002s B:0.01-0.02s C:0.1-0.2s D:1-2s

(27)LANSTAR主控端软件应安装在(A)机上。

A:教师机 B:学生机 C:服务器 D:工作站

(28)以下选项中属于全文搜索引擎的是(A)。

A:谷歌 B:雅虎 C:网易搜索 D:搜魅网

(29)传统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以(B)为中心,主要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A:学生

B:教师 C:媒体 D:内容

(30)自主学习型专题网站具有(B)的特点。

A:作为教师教学的资源库,提供教师教学所需要的素材 B:能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平台,成为学习者学习的载体,满足他们自学的需要的专题网站

C:提供学生探究学习以及课外学习所需要的素材

D:供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网站的建设和开发的专题网站

多选题

(8)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融入教育领域,交互性远程教学方式逐渐兴起,教学模式转向对虚拟教育的研究,出现了(ACD)等新概念。

A:虚拟教室 B:集体备课 C:虚拟学校 D:数字博物馆

(9)自主学习型专题学习网站一般具有(ABCD)的功能。

A:提供一定的学习工具 B:提供讨论域

C:提供网上答疑和学习指导 D:提供考试的注册和认证

(10)课件或网络课件可以(BC)。

A:发送邮件 B:展示教学内容 C:自我练习D:发飞信

(11)评价工具是指记录学习过程、展示学习作品、促进反思的工具,以下属于评价工具的有(AB)。

A:EPSS B:电子学档 C:微型世界 D:网络聊天

(12)以下选项中属于形成性评价阶段的有(BCD)。

A:自我评价阶段 B:一对一评价阶段 C:小群体评价阶段 D:实地试验阶段

(1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ABCD)。

A:清楚 B:联想 C:系统 D:方法

(14)通常多媒体控制台上有(ABCD)按钮及接口。

A:投影仪 开关 B:电动幕 开关 C:MIC接口 D:USB接口

(15)数字化学习资源中,人力资源包括(ABCD)。

A:网友 B:教师 C:同学

D:网络助教

(16)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ABCD)。

A:协作性 B:交互性 C:开放性 D:共享性

(17)不属于情感领域学习目标的是(ABCD)。

A:识记 B:运用 C:分析 D:综合(18)沉浸虚拟现实的设备常见的有(AC)。

A:立体头盔显示器 B:位置跟踪器 C:数据手套 D:三维鼠标

(19)下面有关网络课程和网络课件的说法,正确的是(BD)。

A:网络课件是网络课程中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 B:网络课程包括网络课件和教学活动两个组成部分 C:网络课件的内涵要比网络课程广得多

D:网络课程的社会需求、课程规划等内涵是网络课件所不包括的(20)国内学者基本上都把教学设计的发展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学设计发展的阶段的有(ABCD)。

A: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兴起阶段 B:认知主义主导教学设计 C:走向整合化的教学设计 D:教学设计思想的萌芽

(10)信息素养的主要构成是(ABD)。

A:信息意识 B:信息能力 C:信息技术 D:信息伦理

(11)数码相机的成像元件是(AC)。

A:CCD B:CMSN C:CMOS D:CAD

(12)视频达到(CD)帧频时看起来顺畅连续。

A:12帧/s B:14帧/s C:25帧/s D:30帧/s(13)AECT’94定义将教育技术定义为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BC)、()、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定义 B:开发 C:设计 D:拓展

(14)国内学者基本上都把教学设计的发展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学设计发展的阶段的有(ABCD)。

A: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兴起阶段 B:认知主义主导教学设计 C:走向整合化的教学设计 D:教学设计思想的萌芽

(15)以下属于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的是(ABC)。

A:天空教室 B:课堂录播系统

C:LanStar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D:MOODLE

(16)声音数字化的数据量与(ABC)有关。

A:采样频率 B:量化位数 C:声道数 D:声音种类

(17)从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网络课程主要有(ACD)。

A:课堂授课型 B:互动教学型 C:自主学习型 D:协作探究型

(18)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可以概括为(ABCD)。

A:媒体技术能力 B:信息应用能力 C:教学实践能力 D:评价研究能力

(19)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ABCD)。

A:开放性 B:共享性 C:交互性 D:协作性

(20)下面有关专题学习网站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专题学习网站是围绕某一专题进行的详细而深入的资源建设

篇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教育学

1 改革背景下对教育学教学提出的新思考

教学目标突出实践导向。改革后新大纲突出专业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 全国统考增加了教育实践能力测试, 考核申请者教学实践能力。要求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目标在重视理解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同时, 突出为小学、幼儿园服务实践能力培养, 着重培养学生通过教育现象提出教育问题的教育思维能力, 运用教育学相关原理方法有效解决工作中问题的教育实践能力, 突出师范院校职业性, 为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与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岗位对接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着重代表性和全面性。新考试大纲重视知识的融合性, 要求在继承培养单位长期积累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 借鉴优秀教师教育教材成果, 参考社会培训机构培训教材, 完善教学内容。授课内容选择从枯燥的理论知识向实例解释性知识转变, 教学内容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兴趣需要。

2 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含义。比较学者对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的概念可发现定义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国外学者强调:"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们以教学案例为基础, 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我国学者指出:"通过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笔者认为, 案例教学法是以静心设计的, 既有教学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 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兴趣, 引发学生思考, 讨论, 探究的教学情景案例为载体, 通过教师有效引导, 帮助学习者到达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技巧。

案例教学特点。 (1) 教学目标实现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传统讲授教学侧重知识识记, 案例教学关注学生兴趣,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提高。能力以知识为基础, 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能力。案例教学提供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机会, 在教学过程体验到学习过程带来的成就感, 学生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突出了高师教学中的实践导向。 (2) 有助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学习教育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用教育的思维解释教育现象问题, 发现教育规律, 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中小学一线教师教育过程学生中每天都能遇到新的问,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极为重要。教师讲学生听, 虽然有助于教学效率, 但同时也付出了打开学生思路, 从更多角度看问题, 解决问题的成本。案例教学通过提高教师精心的案例,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有效的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 教学过程重视双向交流。案例教学魅力在于其生成性。生产性则源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向交流。例如在讲解影响个体发展因素讲解过程中以往讲课是逐一讲解影响人个体发展的各个要素分别举例, 不仅教师任务量大, 学生兴致也不高。

3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精心选择案例。案例选择要体现教学目标, 关注学生经历, 有实践意义, 符合学生年龄心理认识发展规律, 有一定的开发性。案例可以选取实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编写。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课前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设计好案例呈现形式, 预设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主要问题, 并列举案例教学的主要争论观点, 对可能出现情况进行预测。提前将案例发给学生, 并指导学生为案例准备相应的资料。

案例教学实施阶段。实施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 合理引导, 及时评价, 注意培育自由、积极、碰撞、启迪的氛围, 发动同学广泛参与, 避免一方压倒性优势, 把握讨论主要方向, 抓住启发学生切入点。

教师点评总结阶段。对教学中的闪光点不足及时总结, 总结学习主要成果, 对学习成果呈现形式及质量提出明确要求, 并引导学生将学习活动向课下及未来工作中延伸。

案例教学有助于在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背景下提高高教育学教学质量, 但物极必反, 案例教学不应成为唯一的教学方法, 发挥多种教学方法优势, 扬长避短, 才是最优策略。

摘要:师范生参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激发了师范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变教学模式的动力, 形成了以考促改的有效机制。在统一考取教师资格试点省份的不断增加背景下, 侧重知识忽视能力的公共教育学基础在培养人才标准实现、授课能力培养等方面已力不从心。为应对新挑战与要求, 在高师教育学基础授课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考试改革,教育学,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篇4: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教育学

差异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  资源配置  民族  学科

2011年,我国开始试行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制度(以下简称“国考”),并先后在10个省市区试点。改革试点对原有教师资格制度做了五个方面的政策调整[1]。这些改革举措对于提升我国师资素质、落实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无疑大有裨益,这也推动了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日趋完善。但是,我们在兴奋的同时,应该有一些冷思考:统一的背后是否忽略了一些多元差异的分析,如资源配置,民族和学科专业等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师资需求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因此,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一、差异视角下国考制度对我国师资的影响

1.教师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加剧了城乡师资不均衡

教师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影响着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在教师质量得到一定保障的前提下,基础教育中城乡师资质量的差异依然延续。由于历史和国家政策的原因,我国高校在客观上存在着发展层次之分:985、211、一般重点、省属重点、地方一般二本和专科院校,各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学校层次和专业级别不同,生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与层次相对应的育人质量。众所周知,我国的重点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城市,在录取分数线上也普遍高于一般院校。在此背景下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培养机构的育人质量相当不均衡,存在鲜明的层次差异性,培养出的新师资质量也就有层次差异。正是由于生源质量差异和培养机构的师资、设备等资源差异,即使实施了全国的统一教师资格准入标准,但同证不同质仍然存在。所以,来自于不同院校的新师资的实际含金量仍不一样。这可以通过当前一些用人机构招聘教师时非“211”不招的现象窥见一斑。诚然,这种资源配置差异带来的育人质量差异是难以消除的,也完全没必要消除,它反映了不同生态位高校发展层次的差异,反映了我国不同层次的社会需要。但这些同证不同质的新师资的就业去向却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其次,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整体降低将影响我国的师资数量,加剧师资紧缺地区的师资荒。实施国考后,通过率显著降低,仅有27.5%。[2]这与以前70%以上的通过率形成较大反差,这也表明我国的教师供应将会在量和质上发生较大变化。但我国与教师资格证制度较完善的国家相比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我国尽管教师数量整体较充足,但分布非常不均衡,城市师资较丰富,农村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如果一个地区连教师数量都不能满足,何来提高质量?!

针对农村师资质量偏低的现实,国务院要求教育部于2007年起在部属六所师范院校开始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要求其必须在农村学校任教至少2年。该政策一推出,这些免费的师范专业确实录取到了优质生源,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师资质量提高的希望。但一些学者调查研究却发现,“63%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希望前往城市任教,36%的人希望前往城镇地区任教,而希望前往农村地区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很少”[3]。在当前的免费师范生双向就业选择中,出现了城乡岗位冷热不均现象,城区学校门庭若市,而乡村学校则门庭冷清。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思考:通过国考以期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质量提高的愿景是否能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否能因为教师质量的提高而有所实现?

2.民族差异影响民族地区师资结构

我国是多元民族国家,国家很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实施了倾斜政策。其中,就大学招生而言,对于少数民族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在高校招生制度中有相关的民族政策,如加分等。正是这一倾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问题,并且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行国考,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现实问题: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生源有利吗?如果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难以获得教师资格认证而导致教师比例太低,这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吗?

许多研究表明,当教师和学生具有相似的民族(种族)背景时,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教职工数所占比例极小,仅在成人高中、职业初中、普通小学和成人小学(包括扫盲班)这三类学校中所占比例超过10%,均低于少数民族学生所占相应学生总数比例。其中,高等教育的组成尤其不协调:接受各种形式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约32%,而少数民族中从事高等教育专任教师占总专任教师比例约12%。如果按照试点省份的国考通过率(27.5%)来计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获得资格证的比例将会变得更少。原因有二:第一,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少数民族考生考上大学者比例偏低,研究生层次其占学生总数5.78%,普通本专科占学生总数的7.44%,皆低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我国总人口比例8.49%。[4]先天的生源素质加上后天的地方一般二本院校的师资等条件所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3.学科差异会影响特殊学科师资数量

当前中小学的学科课程类教师数量充足,但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艺术类、体育类和书法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城市尚且如此,更何况农村学校。以四川为例,“体育专职教师缺上万人,美术和音乐教师一共也缺上万人”[5]。在国考后,这些特别紧缺的师资数量将会更紧缺,可以从下面两点来看待这类学科差异与资格获得的关系。

首先,在省考制度下,这类生源的教师资格证的获得同非艺术体育相比,其通过率仍较低。在这些不足的师资专业类别中,音体美和书法专业皆属艺术招生范畴。在现有高考制度下,我国的艺体等专业的招生政策是单独录取,即艺术科考试和文化考试分开进行。这些专业考生的文化考试分数往往比同等高校层次的录取分要低许多,甚至相差一、两百分。以四川为例,该省2013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艺体类文考成绩本科控制分数线如下:美术类总分355分,音乐类总分240-290分,体育类总分330分。而同年的一批次文科录取线是567分,理科是562分;三批次本科录取线文科是477分,理科是460分;“专一”的文科443分、理科413分。这个录取线的分数差距是较大的,能充分反映出艺体专业生源与普通专业录取生源在文化素质上的差异。

其次,国考后对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和教育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国考制度并没有针对这一特殊专业群体的生源单独进行文化科的笔试,或是降分通过。因此,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下这一群体肯定是弱势群体,可以想象这部分考生的文化基础素养会影响其资格证的通过率,合格艺体类新师资的供给就会明显减少。这进一步加剧艺术类师资的缺编现象,不利于国家提出的“体育、艺术2+1项目”落实,不利于素质教育落实;同时,也加剧了农村学校中这类师资数量的严重不足,使本已很薄弱的农村艺体教育变得更薄弱,不利于农村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正视差异,完善国家教师资格证统一认证制度

1.建立国家统一标准和各省自定标准相结合的教师资格证管理模式

这反映了我国国情即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大的现实需要。国家建立统一的教师资格标准的主旨是为了提高整个教师质量,它是针对我国当前各省各自为阵、标准较低,考试要求过于简单,不能选拔出优异新师资等问题而提出来的。但我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差异较大,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都较落后。就教师的需求而言,一些发达地区可以做到非211院校毕业生不要,但在许多落后的地区则可能是一师难求。因此,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比较完善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重视这种地区差异。如,美国要求所有公办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但其标准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根据本州的情况制定本州的教师任用标准,因此各州的教师资格标准差异较大。由于师资数量不足以及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迫使一些州不得不降低教师资格申请的标准。[6]在法国要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师需参加由省级组织统考,中学教师则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

因此,结合国内实情和国外经验,笔者认为各个省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省的教师资格证获得标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国主要是中西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师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需要。各省的教师资格证仅限于在入职时使用。遇到下面这两种情况则要求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在晋升职称或职务时和跨省当教师时,即把国家教师资格证作为一种激励。但如果新师资获得了国家统一的资格考试,则全国通用,无需参加本省的教师资格考试。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一般师范院校的本地生源的通过率,能解决一些贫困落后地方所急需的师资数量问题,同时也能激励这些师资在就业后必须努力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素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国家资格考试目标和内容要体现我国的多元文化需要

首先,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在统一教师入职资格标准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个性特征,体现“民族教育文化公平原则”,[7]应使部分优秀的少数民族生源能有机会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以进一步发展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这才是教育公平在教师教育中的真正落实。可以从三方面落实:第一,借鉴我国现有高考制度中的民族倾斜政策,鼓励少数民族优秀生报考教师资格证,在统一要求下适当向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倾斜。第二,对于民族师范生较集中的地区在考试形式上可以采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考试,或是双语形式的考试。第三,在国考内容上应体现出我国的多元民族特征。

其次,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迁移,不同的民族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校中。因此,现代教育呼唤具有多元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但这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薄弱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也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时代要求,主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技术领域提出了相关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来理解和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偏向于以城市教师作为培养标准,忽略不同民族地区、不同社会地位的家庭背景等的各种需求。因此,教师教育课程从目标设计、内容选择到实施与评价应该反映出这种多元发展的需要。这方面,美国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于1976年制定的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中,就将“多样性”纳入其中,要求教师教育机构要将重视文化多元、反对种族主义等内容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中,明确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在申请认证时要显示出相关证据,表明其培养方案中包括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8]。

3.应体现艺术体育类学科教师的特殊需求

当前的非统考实验省份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艺术体育类这些学科并没做特殊要求,笔试课程及要求没做区分。在现有高考招生制度下艺术体育类师范生源在国考的通过率上应该相对较低。在试点省份的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课程中,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差异仅体现在层次要求的差异上,而对一些特殊专业,如音乐、体育和美术类等艺体类专业的教师资格考试忽视了其特殊性,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广大农村学校有机会获得其本已非常缺乏的艺术类师资,笔者觉得应该把这类报考者的达标条件适当放宽,对于这些特殊专业予以适当照顾,如这类学生分数可以适当降低或单独出题统考。当然,随着国家艺术类招生考试的改革,如果以后这类专业的文化课程考试录取分数与普通专业等同,则当与其他专业一视同仁。

————————

参考文献

[1][2]张东,张以瑾.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扩大试点.中国教育报,2013-09-04-第1版.

[3] 岳奎等,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冲突及其规避——基于一项关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OL]http://www.gov.cn/test/2012-04/20/content_2118413.html.

[5] 曾乐等.艺体课程 为何校内冷清校外火.华西都市报,2012-08-17-第104版.

[6] 何逢春.试析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7] 陈.巴特尔等.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公平的文化考量.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7).

[8] 王艳玲,苟顺明.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启示.教师教育研究,2012(5).

[作者:林群(1973-),女,四川简阳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周春艳(1976-),女,湖北孝感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篇5: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教育学

一、单选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1.太学是我国(C)中央官学的最高学府。

A.战国时期B.秦朝C.汉代D.唐代

2.终身教育的概念第一次在我国的有关教育法规中出现是在(B)年。

A.1992B.1993C.1997D.1999

3.关于“教育的本质”的诸种观点中,一般认为,“个人本位论”的最早提出者是A。

A.卢梭B.斯宾塞C.罗素D.杜威

4.根据马丁·特罗的相关理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的毛入学率应为B。

A.15%以内B.15%~50%C.50%以上D.75%以上

5.以下西发达国家中,最早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国家是C

A.英国B.法国C.美国D.加拿大

6.美国”赠地学院“的典范威斯康星大学确立了大学的C这一职能。

A.培养人才B.科学研究C.社会服务D.文化交流

7.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等儒生的建议,设立中央官学的最高学府(D)。

A、私学B、辟雍C、泮宫D、太学

8.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首先将“科学研究”确立为大学的基本职能的是C。

A.纽曼B.约翰·霍普金斯C.洪堡D.范海斯

9.威廉·洪堡创办的(D)大学,开启了欧美近代大学集教学与科研于一身的先河。

A、牛津B、哈佛C、法兰西D、柏林

10.专业是一个(A)范畴。

A、教学B、专业C、知识D、课程

11.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共设有B学科大类。

A.10个B.11个C.12个D.13个

12.在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A是“中央集权制”的典型代表。

A.法国B.英国C.美国D.德国

13.《高等教育法》第三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在管理体制上实行(A)。

A、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B、校务委员会制

C、校长负责制D、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4.学位授予的批准必须经学位评定委员会(C)以上通过。P242

A、全体B、2/3C、半数D、60%

15.基于价值观角度来认识教育本质,有以下几种教育本质论(ACD)。

A.个人本位 B.国家本位 C.社会本位D.知识本位

16.下列著名大学中,早在中世纪就已经创立的有ABC。

A.意大利的波隆亚大学B.英国的剑桥大学

C.法国的巴黎大学D.德国的柏林大学

17.我国的学位分为(ABC)。

A、学士B、硕士C、博士D、博士后

18.威斯康星大学的服务内容有(ACD)。

A.培养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B.陶冶公民的道德情操

C.发展和创新知识D.传播和推广知识

二、名词解释

中世纪大学: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好培养和揩发展的人。

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这个阶段,大学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大学是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教育内容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

高校的能级结构:

三、填空题

1、中世纪大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

2、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指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3、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4、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标志着高等学校发展科学职能的正式出现。

5、高等学校直接服务社会职能的正式出现,是以美国的“赠地学院”的出现为标志。

6、威斯康辛思想明确提出,直接为社会服务是大学的重要职能。

7、提倡社会本位论教育价值观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涂尔干。

8、个人本位主义教育价值观的代表人物有卢梭和斐斯泰洛齐。

9、高校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与创造

10、马丁·特罗提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介于15%至50%之间时,处于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阶段。

11、按照马丁·特罗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至50%时,属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

12、属于中央集权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意大利和瑞典。其中以法国最为典型。

13、根据我国学位授予体系的规定,学校授予学位的权力机构是各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14、我国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将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

1980年2月,全国人大常务会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正式确立我国的学位制度。

15、从1984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领导体制改变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得到《高等教育法》的确认。

16、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

17、科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18、具有不同的办学条件、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能级结构。

19、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最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是高等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20、科研准备阶段的主要活动包括选题、调查研究和申请课题。

21、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叫讲授法。

22、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或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举办者。

23、我国高等院校教师职务的名称是,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

24、就高等教育办学形式而言,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可将高等教育机构划分为公立高等院校和私立高等院校。

25、高等学校按照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叫做教学计划。它体

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四、简答题

1、简述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2、简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目标与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勿偏高或偏低;目标与规格应有层次、规格的差别;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应有国际可比性。

3、谈谈关于教育过程主体的“一体两面”

4、现代高校基本职能及相互关系

5、简述高校科研的地位和作用

6、简述高校的基本教学原则

7、简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9、高校教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篇6: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法律:是建立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掌握国家政权阶段的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具有国家意志性、强制性、权利和义务性以及普遍适用性特点。

2、教育法治化: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法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律化和制度化以保护公民和相关社会组织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

3、法律体系:指一国全部现行法律所构成的内部和谐一致,形式相对统一的有机联系的法律统一体。

4、民办教育法:是调整民办教育的投资关系、规范民办教育机构教育教学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学校教育制度:它是规定各极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衔接关系的各项制度。

6、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指由国家批准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测试的一种制度,包括各种入学考试、水平考试资格证书考试等。

7、学业证书:由国家批准设立的或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在该学校或该机构正式注册并完成相关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的,证明其完成学业情况的凭证。它是衡量持有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依据。

8、教育投入:是指国家对教育领域的经费投入,它通常涉及到一国的教育投入体制、经费筹措途径、经费的增长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9、法律责任:行为人不履行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一般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违宪责任等几大类型。

10、高等学校的教师聘任制度:是指高等学校与符合一定条件的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教师职务所确定的职责、条件和任期来聘请具有一定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的教职的一项制度。

11、高等学校的教师聘任制度:是指高等学校与符合一定条件的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教师职务所确定的职责、条件和任期来聘请具有一定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的教职的一项制度。

12、职业教育:指国家为实现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通过开办或允许开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

13、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它具有强制性,全面性、权利性和公共性的特征。

14、民办非企业单位: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办理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它是公益性的民 办非企业单位法人。

15、行政侵权行为:指我国的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政行为。

16、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教育救济制度。

17、学生申诉制度: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决定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作出处理的制度,它具有法定性、专门性和非诉讼性的特点。

18、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活动及制度。

19、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理)并作出裁判的诉讼制度。

20、支持起诉原则: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在物质上精神人和道义上支持受害者提起诉讼,但不能代替受害者起诉的一项诉讼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宪法与普通法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宪法与普通法的内容不同

B、宪法与普通法的效力不同 D、宪法与普通法修定程序不同 C、宪法与普通法的强制性不同

2、下述关于82宪法中,与教育直接相关的条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明确规定了各级国家机关在教育方面的职权; B、详细阐述了教育事业的任务就是“普及和提高”; C、规定了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

D、82宪法规定:“国家逐步增加各种类型的学校”。

3、下列哪一项原则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定的教育基本原则(D)

A、依法治教原则

B、教育与宗教分离原则 D、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C、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益原则

4、下列不是我国学位学科独立门类的是(C)

A、哲学

B、法学 D、农学 C、艺术学

5、下述关于教育评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教育评估主要包括合格评估、办学水平评估和选优评估; B、合格评估是一种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经常性评估; C、办学水平评估是对已经鉴定合格的学校进行的经常性评估; D、选优评估是在办学水平评估的基础上的评比选拔活动

6、《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C)制度。A、委任或认命 C、教育职员

B、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D、合同招聘

7、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经费主要筹措途径的是(B)

A、财政拨款

B、学生缴纳费用 D、校办产业、社会服务 C、运用金融、信贷手段融资

8、关于教师资格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教师资格一经取得,即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B、取得教师资格者,必须是中国公民; C、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D、任何学校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人不能拒聘。

9、下列哪种要素不是我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技师资格要求(C)A、国籍要素 C、学位要求

B、业务要素 D、思想品德要素

10、按照我国教育法规定,下列哪种行为可使教师丧失教师资格(C)A、与自己的学生恋爱、结婚,影响较坏; B、屡次上访,对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C、与同事发生纠纷,将同事打成重伤,受到有期徒刑全年处罚; D、因为不满学校的人事决定,提出过申诉。

12、按照我国教师法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人,可以再次申请教师资格的期限是(C)

A、3年以后 C、5年以后

B、终身不可申请 D、1年以后

13、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平均工资应当(C)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A、高于 B、不低于

C、不低于或高于

D、不高于

14、高等学校教师对于学校对其作出的处分,按照现行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采取下列哪种教育救济途径(C)

A、上访 B、匿名举报

C、申诉

D、向法院直接起诉

15、学校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可以给予(A)

A、行政处分或解聘 C、撤销其教师资格

B、行政处罚 D、追究民事责任

16、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A)

A、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会议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领导集体决策制

17、一名学生进入高校后,在学校规定的企业年限内学完所有课程,其他课程都合格,且修满全部学分,只有论文答辩不合格,对该学生,学校应当采取哪种做法(D)

A、不发任何学业证书

C、颁发肄业证书

B、颁发结业证书 D、颁发毕业证书

18、按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法律规定,下列不属于职业培训形式的是(A)

A、健康培训班 C、学徒培训班

B、转岗培训班 D、高级电工培训班

(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或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

19、根据义务教育法,下列哪一种正确定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DC’)

A、国家教育 C、普惠教育

B、国民教育

D、免费教育(11年)B’、强制基础教育 D’、强制国民政府 A’、强制国家教育

C’、强制免费教育

20、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属于(B)

A、企业公益事业

C、收费教育事业

B、社会公益事业 D、高等教育事业

21、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是(B)

A、民办教育优于公办教育

B、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C、公办教育优于民办教育 D、目前尚无明文规定

22、下列哪种权利救济方式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教育权法律救济方式(D)

A、民事诉讼

B、行政诉讼 D、劳动调解 C、教育行政复议

23、老师不服高等学校对其作出的处分,按照现行教育法的规定,可以下列哪种教育权法律救济的途径(C)A、上访 B、匿名举报

C、申诉

D、直接找司法部门控告

24、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申诉的管辖形式的是(B)A、选择管辖 C、隶属管辖

B、级别管辖 D、移送管辖

25、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查的对象是(C)A、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C、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B、抽象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D、抽象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26、下列诉讼管辖方式中,属于我国教育行政诉讼管辖的方式有(A)A、地域管辖 C、本级管辖

B、上级管辖 D、特殊管辖

27、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B)A、1986年4月12日

C、1997年7月31日

B、2006年9月1日 D、1995年9月1日

28、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正的时间是(B)A、1995年3月18日

C、2006年6月29日

B、2009年8月27日 D、2013年6月29日

30、关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被告负举证责任为原则

B、被告应当证明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C、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必须在第一审庭审结束前 D、原告不负担任何举证责任

31、下列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正确的选项是(B)A、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生效

B、行政强制执行是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制度保障 C、未经送达领受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具有法律约束力

D、因废止具体行政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32、以下哪一级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范围(A)

①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②规章的合法性 ④抽象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③行政处罚行为是否显失公平

33、下列案件确定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是(D)A、某公司要求确认其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案件 B、诉讼案件

C、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输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案件 D、商务部为被告的案件

3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A)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15 B、30

C、45

D、7

35、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C)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A、15 B、30

C、60

D、7

36、关于民办党校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A、设置民办学校参照同类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执行 B、申请筹设民办学校,举办者应当提交申办报告等规定材料

C、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

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D、审批机关对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可以发给办学许可证

3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教育经费筹措途径的是(B)A、专项资金 C、校办产业

B、教育附加费(农村统筹)D、捐资助学

38、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B)内,作出处理。

A、15日 B、30日

C、60日

D、7日

39、在我国,高等学校设立的最终决定权由(A)掌握。

A、教育部 B、国务院

C、省级人民政府

D、人民法院

40、关于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D)A、党和国家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 B、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C、具体的教育政策应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

D、在教育实践中,当现行的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相抵触时,教育法应当服从

教育政策

三、简答题

1、简要回答教育法治化的主要内容(1)教育法治化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律化和制度比。

(2)教育法治化要求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和教育权救济有道、有法。

(3)教育法治化需要在教育领域,在教育过程中,加强教育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强化教育行政执法,做到有法必依;完善教育司法,做到公正司法;完善教育法制监督,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简述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概念和构成

(1)教育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2)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教育根本法、教育基本法、教育主体法、学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教育法、职业与民办教育法以及教育行政法等子部门构成。

(3)教育法律体系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1)社会主义首先是教育法的重要内容;(2)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立法的基本;(3)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教育法实现的基础。(4)教育法的实施,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实现。

4、《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1)《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

5、《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2)继承传统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相结合;(3)教育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4)宗教与教育相分离;(5)公民教育权平等原则;(6)教育与社会发展和进步相适应原则;(7)以汉语言文字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原则。

6、简述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

(1)公民受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平等。(2)主体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差别而受不平等的对待,反对任何形式的教育歧视。

(3)在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受教育机会、教育条件和教育效果平等,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体现在入学机会平等、竞争条件均等。

7、简述我国《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督导制度。

(1)教育督导制度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所属教育部门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的制度。(2)教育督导是政府的监督行为。

(3)教育督导的范围包括平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与其他相关教育工作。

(4)教育督导的目的是保证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5)教育督导完成后应向上级部门或本级政府报告,受督导单位应接受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

8、我国教育法八所规定的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基本原则(1)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2)不得违反中国法律的原则。

(3)不得有损国家主权、安全和公共利益原则。

9、我国《教师法》的适用范围以及“教师”的认定范围。

(1)适用范围: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也包括公办学校中由集体支付工资、国家补助的“民办教师”,还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教师;在教育行政部门、校办企业等单位中,曾经担任过教师的..人员,不纳入教师法调整范围。

(2)教师是指直接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人;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担任行政职务或其他专业职务,同时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并直接担任教育工作的人员也属于教师;其他未直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未履行教育职责的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后勤人员不属于教师范围。

10、教师法中所规定的教师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教师权利和义务的主体相关性,即教师的权利,意味着有相应的义务主体的存在。

(2)教师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相对性,即有些内容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因此是一种职责。

(3)教师权利和义务的转换性,即权利滥用引起相应的义务和责任。(4)教师权利和义务发生和消灭的同时性。

11、《教师法》关于教师资格的限制和丧失制度

(1)教师法14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2)受到法律限制禁止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1、(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4)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12、简述我国教师聘任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1)、教师法第17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2)教师聘任制度,是遵循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学校和教师之间,就任职期限,任职条件认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达成协议,依据该协议而形成的任职服务关系的制度。

1、教师聘任关系平等;○

2、聘任关系表现为合同(3)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

3、教师聘任形式多样化,聘任过程实行双向选择和择优机制;○

4、聘任形式;○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解聘必须有正常理由,教师主动辞聘要依据协议,分清各自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3、简要回答我国高等学校设立的要求条件。

1、高等教育学校的设立应当任国家教育事(1)高等学校设立的总体要求是:○业的总体框架内进行,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高等学校的设立规

2、高等学校的设立应当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3、高等学校不得划;○以营利为目的。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2)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和稳定的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经费来源。

14、简要回答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民主监督制度的主要内容。

1、招生权;○

2、专业设置权;○

3、教学自主(1)、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包括:○

4、科研与服务自主权;○

5、海外交流自主权;○

6、内部人事管理权;○

7、权;○财产的管理自主权。

1、高等学校应当设立学术委员(2)、高等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主要包括:○

2、设立会、审议学科和专业设置,审议教学和科研方案以及评定教学成果等;○

3、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民主管理和监督;○高等学校管理应受到依法监督,包括党政及教职工内部监督和行政、司法及社会监督等外部监督。

15、简要回答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1享有必须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权利;○

2、开展科学研究(1)基本权利:○

3、参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的权利;○

4、接受公正考核的权和学术交流的权利;○利。

1、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

2、教育法和(2)基本义务:○教师法规定的其他法律义务。

16、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主要内容(1)高等学校技师的聘任制度是高等学校与符合一定条件的教师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按照教师职务所确立的职责、条件和任期来聘请具有一定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教职的一项制度。

1、主体合法,即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2)高等学校教师聘任的原则包括:○

2、自愿平等;○

3、聘用合同内容合教师应当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

4、聘任合同形式合法。法;○(3)、学校教师聘用合同类型包括:定期、无固定期和阶段性合同三大类型。(4)、依法订立的合同双方必须诚实履行,合同尤其是格式合同出现解释的歧义,应当以有利于受聘方的解释为准。

17、简述我国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立法依据和适用范围。

1、推进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加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社(1)立法宗旨:○

2、促进职业教育规范化、有序化;○

3、促进职业教育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事业的发展。

(2)立法依据:宪法、劳动法和教育未能等。

(3)适用范围: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18、简述我国职业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2)实行产权结合的原则;(3)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原则;(4)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原则。

19、简术我国《义务教育法》中,义务教育的特点以及学校在义务教育中的“义务”。

(1)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合面性、权利性、公共性。

1、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2)学校在业务教育中的义务包括:○

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对学生进行德智、体、育的权利;○

3、依规定,保质保量,按时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4、不得违反规美、劳教育;○

5、依法发给完成义务教育定,自行制定收费项目和标准,不得向学生乱收费;○

6、不得将校各场地出租、出让或挪做他用,妨碍义务教育实施;学生的证书;○

7、不得体罚学生;○

8、不得开除学生;○

9、自觉接受人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和监督。

20、我国《民办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原则;(2)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平等原则;(3)鼓励和保护民办教育发展原则;(4)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原则。

21、试述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含义,基本原则及意义。

(1)教育权法律救济是指是对发生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违约、违法或侵权行为,通过教育申诉、教育权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等方式,以惩罚、赔偿或补偿等方式、方法使被侵犯的教育权利得以恢复的一系列诉或非诉方式和措施的总称。

1、事后救济;○

2、救济主体法定原则;○

3、正当程序原则。(2)基本原则:○(3)通过法律救济,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监督政府依法治教。(4)目前我国教育权救济的体制主要包括:(1)行政救济和民事救济两大类型。

22、试述我国的教师申请制度。(1)含义:此略(见名词解释)

1、申诉主体是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教师本人,(2)教师申诉制度的具体内容:○

2、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委托他人行使;○被申诉主体是教师所在的学校或其他教

3、申诉范围包括:教师主为学校或其他育机构以及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享有的合法

4、申诉人应以递交申诉书的书面形式向行政机关申诉;○

5、申诉应当权益的;○

6、有关部门在接到申诉书后依法依规进行审查,并在向有管辖权的机关提出;○

7、申诉处理决定书应当发送给申诉人本查明事实的基础上30天内作出处理;○人,申诉当事人对申诉处理决定书不服,可以向原处理机关隶属的人民政府申请复核,其申诉内容直接涉及人身权、财产权内容的,并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23、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1)、诉讼主体不同;(2)审理对象不同;(3)举证责任不同;(4)审理程序、方式、审判组织不同(具体展开参见P253)

24、试述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关系。

(1)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概念(参见书P236、P242页)

(2)行政复议的原则包括:一级复议原则,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全面审查原则,不适用调解原则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之一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3)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国(参见书P236、P244)

(4)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权利救济,除法律有特别规定,权利人可自主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5)经过复议的案件,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可提出行政诉讼达到权利救济之目的。

25、试述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1)举证责任制度是指法律预先设定的,在案件事实难以查清或者无法查清的情况下,法院判决支持哪一方当事人主张或者判决哪一方当事人败诉的一种规则或者制度。

1、行政诉讼中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原因,由于在行政诉(2)被告的举证责任:○讼中,法院审理的对象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审理的标准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而影响相对人人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是由行政主体单方面做出的,其实质就是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由行政主体作为裁判者裁决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纠纷,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

2在时间上的规则,○具体包括被告应当在提交答辩状的同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以及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律师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此外,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审过程中没有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的根据。

(3)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原告应对下列事实承担淮责任;

1、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是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间的除外。

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3、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害的事实。

4、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四、案例分析 1、2008年某高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期间,省教育厅领导带领相关人员检查巡视该高校考试工作。在巡查是发现大三某班级考场内,学生A某正在偷看纸条,于是检查团人员告知监考老师,责成监考考试收缴其纸条,并收取了试卷,当场在试卷上注明“作弊”字样。在此过程中,该学生多次试图辩解,也均被拒绝。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将试卷随纸条一起密封上交教务处,同时通知学生A某所在院系相关老师。教育厅领导也批评了该学校相关领导,责成他们严肃考试纪律,狠抓考试风气。

该学校的学生管理守则中规定:学生作弊两次以上或者组织学生作弊一次以上,学习可以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该学生虽然属于第一次被抓住作弊,但是,鉴于该学生在教育厅领导检查巡视期间公然作弊,情节严重,造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学校决定对其严肃处理,以儆效尤。2天以后,学校橱窗中就张贴了学校教育处和校教学委员会联合作出的对该学生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并随后由院系副书记当面通知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该通知并被张贴在学校各院系醒目处以及学生活动场所的醒目处,其上盖有学校教务处的公章。

请仔细阅读上述案例材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按照200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需要哪几个机构讨论决定?

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2)、高校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应当成立何种机构,该机构应当由哪些人组织?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该机构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

(3)、如果该学生不服,按照我国教育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他有哪几种权利救济方式可以选择?

该学生不服处理决定,可以向校学生申诉委员会申请,对申诉委员会复查不服可以在收到决定书15日内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樘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2、某高校本科生A在大学一年级时就因多次旷课而受到警告处分,后又多次违反学校有关宿舍管理规定,受到记过处分。2012年6月15日,A在参加期末考试期间,被当场发现作弊行为。该高校为了严肃校纪样规,稳定校园教育教学秩序,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决定给予A留校察看的处分。6月16日,该校通过A所在学校将学校的处分意见口头通知了A一人。A觉得很突然,表示不服该处分决定,想要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请仔细阅读上述案例材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按照我国现行教育法律制度,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体制主要由哪些制度构成?

学生申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制度构成。

(2)按照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该高校在给予A留校察看处分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合法的地方?

6月16日处分决定应当是书面而不是口头。(3)如果A不服学校的处分决定,他应当在几天内向该校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哪些人组成?

1、收到处分决定之日起5天向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

2、申诉委员会由学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学生和教师代表共同组成。○

3、某高校隶属于省教育厅,2012年10月该校大学数学教师李某在评职称提交的科研资料中有一篇论文经人举报抄袭。该校职称评委员经过调查,发现该篇论文与国外刑物上发表的一篇英文版论文90%相似,该教师只是简单翻译为中文即以本人名义在国内中文刊物上发表。职称评审委员会发现后将情况报到学校,学校认为李某作为一名教师,在科研和评职称过程中弄虚作假,情节恶劣,最终学校经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将李某解聘。李某不服,认为学校处罚过严。

请仔细阅读上述案例材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学校对李某作出了解聘的决定,李某如果不服,可以向哪个部门提出申诉?

向省教育厅提起申诉。

2、受理申诉的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多少日内作出处理?

省教育厅在查明事实的情况下,于收到申诉书的次日起三十天内作出处理决定。

3、如果李某对受理申诉的部门处理还不服,按照我国教育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他有哪几种权利救济方式可以选择?

李某不服申诉处理决定,可向省人民政府申请复核,还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高校是授权的行政单位,可以成为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和行政诉讼的被告)。

有情提醒:请各位学员下载《义务教育法》、《教育法》、《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并浏览。

上一篇:“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原文及翻译下一篇:休产假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