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员考试答案

2024-04-21

高校教师党员考试答案(共6篇)

篇1:高校教师党员考试答案

北京高校教师党员在线课程考试 “三严三实”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标准答案

判断

1.实践是指实实在在的工作,实实在在的社会活动。YN 2.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是为解决新时期的矛盾和问题提供思想武器。YN 3.治党既需要从严,也需要从宽。Y N

4.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YN

5.以公权为自己和小集团创收不属于践行“三严三实”。YN 6.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在县和基层中开展。YN 7.谋划和规划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这叫创业要实。Y N

8.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队伍建设“严”字当头,对于落实和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至关重要。YN 9.为了使用好权力,使用权力的人要严格把自己的个人利益、私人利益、私人欲望和公共权力的价值、方向、法规进行切割。Y

N 10.“三严三实”的“实”,反对的是空谈务虚。Y N 单选

1.“三严三实”是重大战略布局中()的主要内容。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下列不属于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要条件的是(A)作风过硬 B)纪律严明 C)能力强劲 D)各行其是

3.两个一百年目标之一是到2021年实现()。)。A)全面实现共产主义

B)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建设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C)全面深化开放 D)全面改革开放

5.()是贯彻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特定要求。

A)“实” B)“严”C)“真” D)“齐”

6.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中()是目标。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要聚焦到()上。

A)制度建设 B)思想建设 C)作风建设D)党的建设

8.“三严三实”是针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

A)执政能力 B)道德观念 C)行为准则D)管理能力

9.严以用权根本是指()。

A)规范自身道德修养 B)自知自律 C)依法依规行使权力D)公权私用

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B)自然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唯心主义

多选

1.领导干部是关键的少数的原因是()。

A)领导干部相对于群众的数量少

B)领导干部手中掌有权力 C)领导干部控制着一定资源

D)领导干部控制着领导权力机构

2.大庆精神中提倡“三老四严”,其中“三老”指(A)老实话 B)老实事 C)老实人

D)老规矩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三严”具体内容的是()。

A)严以待人 B)严以律己)。C)严以修身D)严以用权

4.下列选项中属于“三实”具体内容的是()。

A)创业要实

B)待人要实 C)做人要实 D)谋事要实

5.“四大危险”指的是()。

A)精神懈怠的危险 B)能力不足的危险 C)脱离群众的危险 D)消极腐败的危险

6.党的作风建设中强调“从严防宽”,其中“宽”指的是()。

A)组织涣散

B)成员人数过多 C)自由主义 D)各行其是

篇2:高校教师党员考试答案

标准答案

判断

1.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全局与个体的关系,防止有轻有重。YN 2.“四个全面”的定位是治国理政的总方略。YN 3.“四个全面”反映的是民意,揭示的是规律。YN 4.“四个全面”中全面从严治党发挥指挥和监督纠错的功能。

YN

5.“四个全面”中,处于战略目标地位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YN 6.“四个全面”是在同一个时间同一次会议上提出的。Y N

7.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攻坚期和深水区。YN 8.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能脱离现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实际。YN 9.“四个全面”的四个方面之间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YN 10.“四个全面”的四个子系统中属于动力系统的是全面依法治国。Y N

单选

1.以下不属于法治队伍建设的三大支队伍的是()。

A)立法队伍 B)执法队伍 C)司法队伍 D)监管队伍

2.本讲提到,在实践中,四个全面之间应该是()的关系。

A)统一 B)不分工 C)分工分家 D)分工不分家

3.本讲提到,中国的发展要向()要动力,要活力。A)改革B)法治 C)生产力 D)创新

4.以下不属于中国梦的目标的是()。

A)国家富强 B)全球称霸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早是在党的()上提出的。

A)十六大

B)十七届六中全会 C)十八大

D)十八届三中全会

6.“四个全面”中不属于战略举措的是()。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全面深化改革

7.“四个全面”中,属于规则系统,发挥规范行为,协调群体活动作用的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依法治国

8.“四个全面”的四个子系统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系统。

A)动力 B)规则 C)目标

D)指挥和监督

9.本讲认为,“四个全面”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0.根据本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重要的理念原则是()。

A)共同 B)加速 C)协调

D)同步

多选

1.本讲提到,“四个全面”中四个子系统包括()。

A)检测系统 B)目标系统 C)动力系统 D)规则系统

E)指挥和监督系统

2.现阶段我们必须战胜的四大考验是指()。

A)贪污腐败考验 B)执政考验

C)改革开放考验 D)市场经济考验 E)外部环境考验

3.现阶段我们必须化解的危险包括()。

A)精神懈怠危险

B)官官相护危险 C)能力不足危险 D)脱离群众危险 E)消极腐败危险

4.以下属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任务的有()。

A)公正司法

B)立法

C)严格执法

D)法治社会建设 E)法治队伍建设

5.以下属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的有()。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法治德治相结合E)要旗帜鲜明,有中国特色6.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总方略实现应该注意的包括()。

A)抓全局和整体

B)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C)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篇3:高校教师党员激励现状及对策

一、高校教师党员激励的必要性

研究高校教师党员的激励性是为了发挥他们在各自岗位的模范作用, 以共产主义信念影响周围的人, 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因此, 要从科学的角度了解激励, 以“人性”的研究视角看待教师党员的激励现状。实现激励的关键在于满足需求,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 (David Clarence Mc Clelland) 认为人类的需求由成就需求、权利需求、亲和需求 (也称为“社交需求”) 构成。因此, 团队归属、渴望成功是人类的本性需求, 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个体希望提高工作效率, 享受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 且个人的成就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胜败兴衰。教师党员工作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 他们工作场所的特殊性决定这个群体产生影响和辐射的意义。以上海高校为例, 调查显示, 在上海高校教职工和学生队伍中, 分别有49.1%和19.63%是党员;在校党员队伍中, 在职教职工党员占25.4%, 大学生党员占74.6%, 大学生党员总数约为在职教职工党员总数的3倍。教师党员比例之高要求各级党政机构必须关注这一群体的思想动态、发展状况和影响模式。需求源于实践, 服务于实践, 需求是一切工作的起点, 同时也是所有努力的目标。高校教师党员有专业特长, 学历层次高, 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性, 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 追求创新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然而, 在以科研成果论成败的高等学校, 如果跨越历史发展阶段, 把成熟的党员激励方法一成不变地应用于今天的实践中势必会影响激励效果, 进而产生负激励。因此, 党员的激励需要与时俱进, 探讨与时代同步的激励策略, 才能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高校教师党员激励的现状

1. 周围环境的压力给党员激励提出了挑战。

在高校, 处于学科领先地位的高端引进人才多为非党人员, 其中的一部分人才在院、系处于领导地位。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不仅来自人才本身的主观反应, 更多的是这部分人才的“光芒”暗淡了党员教师的存在。在教学、科研至上的环境下, 教师党员价值取向发生了微妙变化, 自我诋毁现象比较严重, 党员的模范作用无法充分实现, 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

2. 评价体系和晋升制度导致价值取向偏离。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即激励保健理论 (hygiene-motivational factors) , 认为基于需求的激励包括两方面: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工资、津贴的提升为保健因素, 只能满足教师的低层次需求;而激励因素, 如个人发展空间、职称晋升、学术界的地位和同行的尊重等, 才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目前, 国内高校评价机制片面强调学术文章发表和学术研究成果, 在职称晋升、评奖评优指挥棒的驱使下, 部分高校教师政治观趋于实际, 动机倾向于功利化。这种功利思想的直接表现就是:参加党务工作积极性不高, 党务工作无创新性, 无法从精神上引领学生, 甚至教学中无法传递正能量。

3. 部分教师党员的个人发展遭遇了“高原期”。

“高原期”即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停滞, 或者也有可能是下降的现象。高校的教师党员为教师队伍中的先进群体, 他们多数毕业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 求学期间成绩优异, 是同辈中的佼佼者。然而, 有些教师党员没有跟上高校改革的步伐, 在科研、教学改革方面创新性不足, 发展受到了制约, 出现了短暂的停滞现象。与此同时, 大批量的科技精英充实了教师队伍, 教师党员倍感压力, 严重者理想和信念开始动摇, 出现了消极应付、慵懒散的现象。

4. 高校基层党支部机构设立上的困境。

传统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是按照系、部、室的行政机构划分。然而, 近年来部分高校为了突出科研在学校的中心地位, 打破了按行政划分的党组织机构设置, 开始按研究方向和项目划分, 所以出现了“……研究所党支部”的基层党组织名称。可是这样设立的党支部有其不足之处, (1) 稳定性差, 随着项目的发展人员流动性强; (2) 项目研究的中心任务弱化了党的理论学习; (3) 科研项目的领军人物为非党科技人才的可能性高, 对党员发展、党性加强重视不够。

三、有效激励高校教师党员的措施分析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革, 新形势、新变化要求我们直面问题, 创新思路。分析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 明确问题所在、看清问题的实质才能更有利于对症下药。

1. 提高认识, 树立信心。

中国有句古话:工欲行其事, 必先利其器。高校党务工作的“器”就是科学地理解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建立是发展之源, 做有知识、有远见的新时期党员。“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信心是我们在新时期做好基层党务工作的重要基础, 要充分认识到在高校改革的大趋势下思想工作的力度不能削弱。然而, 科学的、与时代同步的方法才有助于实现预期的目标, 理论学习要与具体的活动相结合, 或者把思想工作融合到操作性强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移动网络的优势, 使党组织的关怀富有温暖、无处不在, 展示党务工作的“核聚变”效应。教学、科研是高校的生命线, 但是“安全”教学、科研要靠所有高校党务工作者和教师党员的共同努力。因此, 在基层党务工作中, 要努力树立教师对学校、学科发展的信心,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坚定信念。

2. 分析需求, 满足需求。

分析高校教师党员激励的问题来源, 了解教师的需求, 多角度地、不同程度地实现教师发展的愿望。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高校教师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因此较高层次的社交、自尊、自我实现是这个群体的主需求。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阿德弗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 认为当一个人在某一更高等级的需要层次受挫时, 那么作为替代, 他的某一较低层次的需要可能会有所增加, 这就是“受挫———回归”的思想。在高校教师党员中, 当科研上难以实现学校和自己的目标并连连受挫时, 会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了。可是, 当课堂效果不理想时, 他会回归以满足生理和安全低层次的需求来安慰自己, 从而引起“职业倦怠”和信仰动摇。基于现实情况, 党务工作的切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丰富党员活动, 组织教学活动、科研活动, 设置合理、现实的目标, 形成氛围; (2) 鼓励教师党员参加区域和校际间的教学科研活动, 满足社交需求; (3) 党政融合, 同心同力, 设立党支部科技顾问, 邀请非党的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参加党支部活动。

3. 党务是核心, 网络是手段。

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急速转型, 整个世界的运作模式和人类的思维方式都在发生改变。高校基层党务工作也面临着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因此, 建设“高校基层党务网络平台”的必要性逐步显现, 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又迎合了高校教师学习和接收信息的取向。但是高校电子党务网站的核心是党务, 突出核心的途径却有很多。这就要求基层党务网络平台应注重满足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迫切需求。近年来, 建设“高校基层党务网络平台”的研究成果渐渐增多, 其可行性和实效性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基层党务网络平台与其上级网络平台在内容、形式上都会有一定差异, 人文性、生活化、学科化应该是基层平台的主旋律。

4. 强化激励系统性, 完善党员团队建设。

目前, 由于对高校教师党员的激励缺失认识不够, 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系统性的激励机制是满足教师需求的有效途径, 激励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要以人为本, 充分考虑教师党员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互补性和不可替代性。教师党员团体在激励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在教师党员中可以成立“教师党员科研突击队”、“教师党员教学突击队”、“教师党员创新学习突击队”等等。以团队的形式团结全体教师党员, 达到内部互相激励的作用。

四、结语

在对高等学校教师党员思想现状的质疑声中, 我们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发展和遇到的困难。探索先进的科研方法, 创新教学思路, 加强教师党员的党性修养, 激发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发挥在高等学校中的思想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高合, 王庆文, 楼均勤.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J].江苏高教, 2013, (05) .

[2]林惠英.上海高校党员队伍结构现状及其优化的调查与研究[J].华东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6) .

[3]王家祥.关于新形势下做好党务工作的思考[J].党史文苑, 2011 (5) .

篇4:高校教师党员考试答案

作者简介:毛军吉(1968-),男,湖南省永州市人,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建理论、社会治理及政策咨询研究。摘要:高校是高级知识群体的集聚之地,在高校中发展教师党员尤其是做好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尤为重要。以南方某省SZ市高校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问题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总体态势、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机制,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和加强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

关键词:普通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4.04.025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7卷第4期毛军吉: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尤其是在知识分子聚集的普通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和政治取向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多元化及利益化。根据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我们要继续加强普通高校党组织的建设,切实做好在青年教师中的党员发展工作,依然是各高校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因此,本文结合对南方某省SZ市高校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问题的调研,着重从如何创新党员发展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角度展开分析和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和加强我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

一、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总体态势

(一)经验与做法的探索与总结

在调查中发现,SZ市市属各高校党委和院(系)党委(总支)都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出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首先,基本做到“三到位”,即学校党委重视,思想认识到位;目标思路清晰,制度措施到位;职责任务明确,队伍落实到位。其次,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把教学、科研一线优秀教师(特别是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列为重点考察对象;第三,把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纳入项目化管理的渠道,列入院(系)领导班子和党务干部的年度考核内容;第四,通过发挥优秀党员教师在工作中的影响力来加强对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的凝聚力;第五,注意新进和留校青年教师的党员比例,从源头上确保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此外,有的高校还结合各种学术活动的开展加强对非党青年教师的党性党风教育,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

(二)对党的认识比较理性和客观

当前,高校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对党的认识比较理性和客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遍认同。现有研究显示,80%以上的青年教师对坚持党的领导充满信心;67%的非党员青年教师认为目前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只是少数或者极少数;46%的非党员青年教师认为近年来党在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或者较大成效;66%的党员青年教师认为目前党在党员干部的选拔与任免方面比较民主;66%的人认为所在党支部有一定凝聚力,16%的认为有很强的凝聚力;64%的人比较乐意参加所在党支部开展的各种活动\[1\]。

(三)党员比例趋于稳定,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偏少

SZ市市属高校党员教师的比例虽然趋于稳定,基本保持在45%左右,但总的来看,青年教师中的党员比例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还是偏少偏低,有的院(系)一年只发展几个青年教师党员,甚至存在几年都没有发展一名青年教师党员情况;而且大部分青年教师党员是在读大学或研究生期间发展入党的,工作后在学校入党的并不多,具有博士学位、受聘教授后入党的青年教师更少。令人担忧的是,在有的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申请入党的人数呈下降趋势,青年教师党员比例逐年下滑。与此相反,高校一些民主党派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在逐年上升,加入民主党派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通过现场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发现,SZ市市属高校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虽然有创新、有特点、有成绩,但是在目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也同样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诸如入党积极性不高、入党动机不纯和倾向加入民主党派等突出问题,其原因值得分析和研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不高。从公开的数据来看,普通高校35岁以下的非党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普遍不到15%。具体表现是:一些青年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参加政治活动不积极,追求政治进步的意愿不强烈;对党的信任度不高,心存顾虑,自恃清高,自认为社会上有些“共产党员”不如自己,不想现在入党;一心专注于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注重在专业上的深造和发展,平日考虑教学、做课题、写论文以参评职称的多,考虑要不要申请入党的少;认为党员标准和条件高,自己现在尚不具备条件而打消入党念头的多,而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入党的人少;认为入党考察时间长、手续较繁杂,还要交纳党费和参加各种会议等,因而对入党望而却步的多,主动申请入党的少\[2\]。

2. 部分青年教师入党动机不纯。当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在入党动机上存在功利思想比较严重和“非政治化”的倾向,面对入不入党问题时考虑的首先是对自己有没有利益。在已有的调查研究中,诸如对“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6%的党员青年教师回答是出于满足个人的荣誉感和不甘落后、随大流;28%的人回答是“为了在政治参与方面赢得优势”、“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打下基础”。对“青年教师不愿意入党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回答“理想信念淡漠”、“缺乏政治上追求进步的兴趣”占25%,回答“怕入党后受到约束而不自由”和“入党对自己没有好处”占16%。另外,有40%的人表示“不愿加入任何党派”。这反映出当前一部分青年教师入党动机上的不纯和思想上的“非政治化”倾向\[3\]。

3. 部分青年教师倾向加入民主党派。调查显示,近几年来加入民主党派的优秀青年教师日趋增多。目前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民主党派在各级人大、政协、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均有一定的领导职数指标,不少民主党派人士因此被破格提拔而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且民主党派的组织生活往往比较活跃,开展活动的经费也比较充足,加入民主党派的手续又比较宽松自由,这些都使民主党派对青年教师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二)导致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其分析

1. 客观大环境和文化多元化造成理想信仰模糊。客观大环境和文化多元化造成政治信仰模糊,在目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部分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SZ市市属高校的很多青年教师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长期的国外生活使他们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受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较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基本路线及方针政策等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理解,他们普遍对政治缺乏热情,不大关心所谓的大是大非问题,有的甚至主张政治多元化,对党的执政地位存在或多或少的认识偏差。

2. 党内消极腐败现象致使对党的信任度下降。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也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意外。这些年来,我国惩治腐败的力度越来越大,其成效也相当明显,上至“老虎”下至“苍蝇”打了一批又一批,但还是层出不穷。对此,我们一些青年教师缺乏历史、辩证和发展的眼光,不能正确看待、分析及评价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加上信息化时代对负面消息的放大作用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兴风作浪,致使部分青年教师对所看到的东西更加困惑,其负面情绪很重。

3. 部分党员先进性不突出影响了其入党积极性。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而目前高校少数党员的不作为或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使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制约了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其具体表现为:一些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没有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对身边的非党员教师没有起到好的引领作用,相反,少数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的表现落后,有时还不如普通青年教师,如一些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在工作中教学不如人,科研不如人,整天就想着为自己捞资本,争待遇,要荣誉,平时对学校和社会的公共事业却漠不关心,更谈不上对普通青年教师的关心和引导,这使得一些青年教师觉得党员也不过如此,因而对入党持观望的态度,不愿意入党。

4. 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和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的缺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青年教师功利思想比较重,在入党问题上计较个人得失。他们认为入党必须有利可图,要能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自己带来好处才行;如果入党不能带来实惠,不如把时间精力放到业务提高和专业进修上。同时,一些高校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的缺位,也助长了部分青年教师淡化政治倾向,产生了重业务轻政治的思想。比如,有的高校在选择后备干部时,常常强调要培养业务上有成果和紧跟领导的人,诸如过多地强调学历、著作、论文、资历等,久而久之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忽视自身政治修养的修炼与提高。对此,调研中多名老师表示:现有的大学人才体制是鼓励青年教师做好教学和科研,入不入党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影响;现在的教学和科研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入不入党的问题。

5. 基层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存在不足。调查表明,各高校党委都将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列入重要日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一些不足:有的院(系)党支部说的多做的少,敷衍塞责;有的支部在发展青年教师入党问题上搞“论资排辈”、“求全责备”,从而伤害了他们的感情,打击了他们人党的积极性;有的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创新,针对非党青年教师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较少,且形式和手段落后,还往往停留在开会传达,发文件,组织参观学习等传统形式,给青年教师讲大道理,谈宏大的价值观,很少将党的先进理论与青年教师身边小环境,即密切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形式和内容喜闻乐见。此外,基层党支部缺乏专职党务干部,现有党务工作多由院(系)领导和党员骨干教师兼任,人手不够也影响了支部生活效果。

三、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机制

(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1. 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模式。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是党建的基本原理之一。要解决高校部分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不高、入党动机不纯的问题,首要的任务就是改变过去针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模式。一是改变过去那种僵化而枯燥的广播电视、校报、宣传栏、典型报告等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育平台,建立党建网页,设立党建微博、微信、QQ群等,将教育、服务、管理有机结合,占领网络教育的制高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宣传。二是树立开放思想,建立融合机制,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多与党员教师广泛接触,不断提升他们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入党热情。三是向民主党派学习,党内一些活动也可适当地吸收非党青年教师参加,同样也可建议党员教师多参加的一些民主党派的活动,加强相互沟通与了解。

2. 加强入党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一是健全支部、院(系)、学校三级入党教育培养的组织体系。加强学校党校建设,有条件的高校还要建立院(系)分党校,以学校党校为依托,作为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轮训的摇篮和主要阵地,并经常安排党性强、政策理论水平高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为培训班学员上党课,帮助青年教师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党认识党,促使他们更加主动自觉地向党组织靠拢。二是科学设定党课教育的内容体系。教学内容包括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要关注当前社会上盛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青年教师的客观影响,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3.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调研中发现,不同单位的党务工作者表示,过于繁琐的入党程序、过于注重形式的思想汇报、过多没有实际内容的考察会议和座谈会,是许多高校青年教师不愿意做甚至于反感的事情。因此,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入党流程,突出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关键是要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教育时,特别注意抓住热点、解决疑难,以解决青年教师思想上的大是大非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激发青年教师的政治热情和入党积极性。最终将那些学问做得好、思想进步、有朝气的青年教师吸收入党,使党的肌体永葆青春和活力。

(二)创新高校党务工作制度

1. 建立和落实领导责任制。各高校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门、院(系)党组织贯彻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教师党支部相互衔接的工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结合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书记项目”,完善高校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评价办法,把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纳入学校党委班子的年度考核,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党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落实院(系)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领导责任制,建立对院(系)党政领导班子的考核制度;建立党支部的工作考评指标,作为评价专(兼)职党务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和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2. 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之中。树立“双培”的理念,即“从党员教师中培养骨干教师,从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从而把党员发展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以教学科研促党务,以党务工作业绩树品牌。一方面要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各种进修、培训乃至出国深造的机会,鼓励一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另一方面通过相关政策调整,在党政领导、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教师海外进修、职务评聘、年度考核、评优评奖等工作中,要树立正确鲜明的政策导向,不仅要注重业务素质,还要注重其思想政治素质,引导青年教师自觉把个人业务的发展与思想政治的进步紧密相联\[4\]。

3. 坚持党员标准严把入口关。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工作。党章规定,必须坚持党员标准,确保质量;反对降低标准,追求人头数量。一是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防止降低要求。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结合高校特点,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进一步明确青年教师党员具体标准。二是引导青年教师端正入党动机,克服入党动机中的“功利”成分。考察高校青年教师的入党动机,关键在于能否把个人利益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能否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当党的事业需要牺牲个人利益时能否毫不犹豫地舍弃个人利益。

(三)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

1. 加强对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的认识。党组织如何才能更好地吸引高校青年教师的注意力?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仅停留在诸如文件传达、看录像、听讲座和瞻仰革命遗址等传统的方式方法上,应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情况并针对青年教师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注重多彩精神生活的特点,不断创新适合青年教师特征的党组织活动方式方法,探索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党课教育活动。除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文体活动外,还可开展一些科技服务类的各类讲座、沙龙、辩论会,或者开展服务大龄青年的相亲会、聚会、游学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青年教师的生活,还可拉近青年教师同党的关系,把他们吸引和团结到党组织的周围。

2.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加强党性锻炼。安排高校青年教师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工作,接受组织的监督与帮助,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信任和关怀,而且能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成熟起来。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因人而异,形式多样:可以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也可以到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挂职任教;可以到工厂、农村、部队、矿山、农场蹲点,调查研究;也可以到校办工厂和校内兼任年级辅导员,等等\[5\]。

3. 为党组织的活动创新提供支持保障。要健全和完善院(系)党务工作机构,适当增加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编制,配备一支数量合适的专职党建工作队伍,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各项素质。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从物质条件上加大对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支持力度,按照标准配备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和教育培养的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此外,可以设立党建专项经费、党费补助等方式,加大人、财、物的投入,进一步调动基层党支部的积极性,保障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强党组织的活力。

(四)创新党员发展工作的配套机制

1. 建立健全党内联系人制度。青年教师入党必须以自愿为原则,但也要求基层党组织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对于加强对非党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的吸引力,可以选择一些党性原则强、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教师党员,担任其党内联系人,每名党员教师帮带一名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专门交流两次。对有入党要求的青年教师要主动与其接触、交流,帮助他们做好入党申请等相关发展工作。所在单位党委每年要检查培养联系人制度的落实情况,掌握有关培养对象的政治思想和工作状况,对培养联系人的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帮助和奖惩。

2. 构建校内外的“合力”机制。吸引高校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需要充分利用好高校党组织和老党员的“硬”和“软”实力来开展宣传发动,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校外的社会因素。可以通过优秀党员教师的传帮带,给青年教师带来潜移默化的正能量,进而影响他们的政治倾向,促进他们向党组织积极靠拢。青年教师居住的社区党组织、街道党组织、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等,都可能成为影响他们是否愿意加入党组织的重要外在因素。因此,党组织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合理发挥这些内外因素的引导作用,注重调动校外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使青年教师对社会不再是简单的求全责备而应该把自己摆进去思考自我责任,发挥作用,尽量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使青年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战胜自我,自动申请加入党组织。

3. 围绕“战斗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拥有了战斗力和凝聚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公信力和吸引力,才会有更多的优秀青年自觉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一是把党建工作与行政(教研)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以此来提高党组织的兼容性,从战略层次解决党员发展工作的动力机制问题;二是要通过建立健全院(系)党支部的党务工作机制,发挥党务干部队伍的作用,创新性地开展党务工作,增强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凝聚力;三是各院(系)党支部要加强对党员教师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对非党青年教师施加积极影响,同时敢于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树立良好的党员队伍形象,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刘文,王永章.高校青年高级知识分子入党问题调查与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4(12):6063.

\[2\]甘贤立.高校青年教师入党问题分析\[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740.

\[3\]古丽斯坦·哈德尔,艾尼瓦尔·塔依尔.高等院校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思考\[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6):5557.

\[4\]卢锟.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8):143144.

\[5\]杨健生.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高教研究,1999(1):8487.

篇5:高校教师党员考试答案

《职业道德》考试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并涂在专用答题卡上。(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 分)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文化关系D、道德关系

2、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必定是该社会经济关系中处于——那个阶级的道德。

A、支配地位的 B、次要地位的 C、反对地位的 D、被统治地位的3、道德规范是一种——的规范。

A、制度化B、法律化C、内化D、外化

4、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主要是进行——。

A、道德评价B、道德教育C、法律教育D、道德修养

5、——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A、阶级的出现B、国家的形成C、社会的发展D、社会分工

6、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阶级道德类型是——的道德。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

A、金钱至上B、阶级压迫C、阶级剥削D、利己主义

8、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

A、文化基础B、经济基础C、理论基础D、思想基础9、1794年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在——建立。

A、伦敦B、柏林C、巴黎D、通州

10、科学技术离不开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离不开——。

A、技术B、文化C、教师D、学校

11、学生的“——”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A、求学B、被动C、向师性D、复杂性12、21世纪的教育是素质教育,21世纪的人才应是—A—人才。

A、创造型B、知识型C、全面型D、特长型

13、教师的举止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外观,是可以被学生直接观察到的“—A—”。

A、教师道德B、教学水平C、教师行为D、业务能力

1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C—。

A、重要范畴B、主要规范C、总纲D、重要规范

15、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是尊重人、——、爱护人。

A、关心人B、改造人C、规范人D、教育人

16、——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A、传授知识B、思想教育C、教书育人D、传授技能

17、课堂教育是教书育人的——。

A、补充形式B、唯一场所C、唯一渠道D、主渠道

18、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人的身心素质全面发展和人的—C—的充分发展。

A、道德素质B、各种能力C、智力素质D、身体素质

19、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因此必须——。

A、认真负责B、爱岗敬业C、努力学习D、一丝不苟

20、师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也属一种巨大的—B—。

A、道德理想B、教育力量C、道德信念D、道德意志

21、未来教师的职责首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其次是学生未来的—D—。

A、保护者B、监督者C、辅导者D、设计者

22、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B—才具有现实意义。

A、切实可行B、成为理论C、非常明确D、付诸行动

23、教师职业良心在教师行为中有—B—。

A、选择作用B、监督作用C、评价作用D、自我评价作用

24、教师以“—B—”自比,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A、红烛B、春蚕C、油灯D、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5、教师的职业幸福观,应强调个人幸福与——的统一。

A、集体幸福B、家庭幸福C、别人幸福D、工作幸福

26、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表现为两种形式,即社会自由和—D—。

A、集体自由B、行动自由C、个人自由D、意志自由

27、教师道德行为评价应坚持—A—、全面性原则和公开性原则。

A、实践性原则 B、理论性原则 C、社会性原则 D、人道主义原则

28、——是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依据。

A、行为对象B、思想意识C、行为主体D、效果的善恶

29、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教师道德修养的—C—。

A、客观条件B、主要障碍C、先决条件D、不利条件

30、教师道德内化能够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的升华。

A、行动B、自律C、意识D、思想

二、判断题:判断对错,对的请在专用答题卡上涂“A”,错的涂 “B”。(本

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 分)

31、道德的本质是由个人利益决定的。

32、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道德的变化。

33、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34、道德起源于人的本性。

35、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内容。

36、我国第一所独立的师范学校是京师大学堂。

37、继承、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是教师的基本职能之一。

38、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39、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40、孔子没有提出“以身作则”的思想。

41、教师职业道德只能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42、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

43、教书是专业教师的事,育人是德育教师、班主任的事。

44、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应成为教师全面发展原则的核心内容。

45、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46、爱岗敬业、依法执教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处于次要地位。

47、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工作。

48、依法执教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

49、教师是教学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办学应以教师为中心。

50、博学多才要求教师掌握一切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5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各行各业的就业者都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52、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被动选择的结果。

53、正确的义务观可以促使教师理想人格的完善。

54、教师职业良心在教师行为后具有自我评价作用。

55、教师应该把教师职业荣誉作为人生奋斗的唯一目标。

56、教师的职业幸福观,应强调创造与享受的统一。

57、道德容许行为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既不为现行道德所提倡,同时也不为

现行道德所禁止,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为道德所许可的行为。

58、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是没有限度的。

59、教师道德评价依据其主体不同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

60、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

三、论述题:答案要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否则判为零分;未展开论述及书写不工整者酌情扣分。(共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理论联系实际,谈教师应如何贯彻全面发展原则?

2、论述教师如何正确对待荣誉。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 分)

1B2A3 C4A5 D6A7D8B9C10C

11C12A13A14C15A16C17D18B19B20B

21D22D23B24B25A26D27A28D29C30B

二、判断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 分。对的为A,错的为B)

31B32A33A34B35A36B37A38A39A40B

41B42A43B44B45A46B47A48A49B50B

51B52B53A54A55B56A57A58B59A60A

三、论述题(共两道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未展开论述及书写不工整者

酌情扣分)

1、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⑴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2分)

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充分认识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1分)

其次,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1分)

⑵ 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2分)

落实全面发展原则,一方面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公平的保障每个

学生的学习权利,一视同仁地施教于每个学生。(1分)

另一方面,要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

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1分)

⑶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2分)

所谓全面发展并不是要学生在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要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并因材施教,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鼓励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2

分)

⑷ 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2分)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首先具备全面的素质。即,教师要有

良好的思想品德,较强的业务能力,优秀的审美素养等等。(2分)

联系实际的内容(4分)

2、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⑴ 消除虚荣心,培养荣誉感。(2分)虚荣心把追求荣誉作为人生奋斗的唯一目标,而具有高尚荣誉感的人,则把荣誉看作对社会贡献的标志和鞭

策自己的动力。(2分)

⑵ 正确处理义务和荣誉的关系。(2分)教师履行义务的目的,是为了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不是为了荣誉。(2分)

⑶正确处理好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关系。(2分)在社会主义国家,个

人利益和整体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在重视个人荣誉的同时,不能忽

视集体荣誉,更不能以损害集体荣誉来换取个人荣誉。(2分)

⑷ 正确对待他人的荣誉,防止嫉妒心理。(2分)在对待他人的荣誉时,要克服嫉妒心,培养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广阔的胸怀,树立勇于进取,力争上游的精神。(2分)

篇6:高校教师党员考试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

倾向叫(D)

A、道德B、性格C、个性D、品德

2.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3.重视动机和潜意识现象的研究,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具有夸大潜意识作用 倾向的学派(理论)是(B)

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学派C.人本主义D.认知心理学

4.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的学派(理论)是(C)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学派 C.人本主义 D.认知心理学

5.注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既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提出了 一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内部心理机制的新模式的学派(理论)是(D)

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学派C.人本主义D.认知心理学

6.确定教学目标、了解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程序等叫做(A)

A.微观设计B.宏观设计C.制订教案D.教学准备

7.大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叫做(C)

A.知觉B.想象C.记忆D.认知

8.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其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 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既“自我实现者”.此观点出自(C)

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学派C.人本主义D.认知心理学

9.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 法,叫做(D)

A.发展法B.实验法C.系统法D.观察法

10.能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叫做(D)

A.诱因B.需要C.意志D.动机

11.新知识类属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已有的、包摄性较广的观念。这种知识同化形式叫做(B)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接受学习

12.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而学习的动机是一种(B)

A.内部动机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认知内驱力

1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7~12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C)

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公正阶段

14.比较强调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在教学上应用学者是(D)

A.奥苏伯尔B.皮亚杰C.班杜拉D.布鲁纳

15.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叫做(B)

A.比较B.归因C.概括D.总结

16.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顿悟的心理学流派是(B)

A.行为主义B.格式塔心理学C.机能主义心理学D.结构主义心理学

17.试误学习最先提出的心理学家是(A)

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托尔曼

18.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模型的行为反应而达到学习目的的学习,叫(C)

A.变式学习B.上位学习C.模仿学习D.下位学习

19.后来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的影响叫做(B)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特殊迁移D.非特殊迁移

20.在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叫(D)

A.同化B.定势C.遗忘现象D.高原现象

二、名词解释(举例)(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液态智力--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大部分是先天的和依赖于大脑神经解剖结构。2.群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3.反馈—有机体在处理信息过程中,把来自运动器官的效应信息,再经过感受器传送到大脑神经中枢,获得有关动作的正确性、精确度或适合性的信息过程。4.功能固着--是指解决问题时,个人只看到某种物体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功能,从而干扰了问题的解决。

5.感觉记忆---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保持时间小于一秒。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般能力:又称为普通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其核心。

一般能力也即通常所说的智力。特殊能力:又称为专门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

二者的关系: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特殊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共同起作用。

2.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参考答案:(1)言语信息: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的能力。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智慧技能:运用符号、概念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学习“怎么做”的问题。

(3)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学会如何学习。

(4)动作技能: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

(5)态度 :即品行,是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3.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差异

参考答案:(1)从功能上看,前者是用于说明事物的状况、特点及关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后者是用于发出行为的指令,从而对某些信息进行识别和转换,作出某些动作,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2)从测量的方式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 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

(3)从心理表征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后者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4)从激活和提取的速度看,前者激活速度慢,其提取往往是一个有意义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5)从学习和遗忘的速度看,前者学习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学习速度慢,遗忘也慢,尤其是运动技能,一旦达到熟练程度,几乎不再遗忘。

4.简述道德与品德的区别

参考答案;(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行为准则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2)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还受个体生理、心理等内在条件的制约。(3)道德是社会学和伦理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5.简述有效人际沟通的条件

参考答案:(1)沟通双方对交流的信息的理解的一致性;(2)沟通双方都要有交往的愿望和兴趣;(3)双方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与技巧;(4)要选用适当的信息通道来传送信息;(4)要重视选择性注意对沟通的影响;(5)沟通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6)沟通过程没有受到主客观不良因素的干扰,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6.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及意义

参考答案:标准(1)智力正常;(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4)人际关系和谐;(5)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7)心理行为特征符合年龄阶段。意义: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几个方面简答即可。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心理学工作者者把20位学生随机分成2组,参加一个摸高试验比赛,看那一组摸得高。A组10位学生,不确定任何目标,由他们随意制定摸高的高度;B组10位学生则让他们参加一个摸高活动,并在每个学生参与的情况下,给他们制定出比赛的期望高度,如2.5米,2.6米等;然后,鼓励学生们力争达成目标。

(1)实验结束后,统计2组成绩,哪一组可能获胜?分析其获胜的原因。(5分)

(2)这个实验给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启示何在?(5分)

参考答案(1)B组可能获胜。因为合理的期望和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启示:高校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指导并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采用激励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

2.王乐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但是比较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试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你认为应该怎样归因为好?(3)教师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1)不正确。他将考试失败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5分)

(2)他应该把成绩不理想归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如不努力。从而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学习成功。(5分)

(2)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个性差异;有助于教师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学生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作用。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5分)

五、论述题(15分)

为什么说,“创新精神可以培养,也可以被扼杀”?请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1)因为学生容易受到暗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当学生有创新意识萌芽时,教师的肯定或否定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下一篇:八一晚会主持词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