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复习课教案

2024-04-24

狼复习课教案(共8篇)

篇1:狼复习课教案

科目:语文 年级:九年级 学案设计:李万霞 审核:赵子山 时间:2016.4.4编号:33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30课《狼》复习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复习目标】

1.我能熟练掌握文学常识,丰富字词积累。2.我会梳理重点字词句式,流利背诵诗文。

3.学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坏人时应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构建知识体系

★了解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熟记划线内容。

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第一则说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吊死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以爪伸入,结果为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教材所选的《狼》为第二则故事。《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聊斋:书斋名;志异:记述奇异的故事。

3.《狼》体裁:短篇小说。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自题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字词分类整理

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 只。(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2、一词多义:

①之:复投之(代词,代骨头)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②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③止:止有剩骨(“止”通“只”)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

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狼不敢前(动词,上前)⑥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⑦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名词)

3、古今异义:

①弛担持刀:弛,放下(古);松弛(今)。②屠自后断其股:股,大腿(古);屁股(今)。

③一狼仍从:从,跟随(古);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今)。

4、词类活用: 科目:语文 年级:九年级 学案设计:李万霞 审核:赵子山 时间:2016.4.4编号:33

①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⑤“狼不敢前”——上前(名作动)

5.特殊句式 投以骨 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6.记住关于狼的成语、谚语、俗语。

成语: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鬼哭狼嚎,狼吞虎咽 歇后语:狼吃狼——冷不防

俗语:披着羊皮的狼;前怕狼,后怕虎。

(二)复习检测: 口头翻译下列句子。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三)我的疑惑

你在自主复习中还有什么困惑?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答自学环节遇到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

1.《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2.本文的主旨句是:

3.说出结尾一段的表达方式及作用。4.学完本文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三、梯度训练

训练要求: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完成下列题目。

(一)根据内容填空。

1.(1)缀行甚远(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3)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4)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四个句子采用动作描写,恰当表现狼贪得无厌(贪婪)的本性。

2.(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目似瞑,意睱甚。(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这三个句子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狼狡诈阴险的本性。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这句话表现屠户的警觉性高。

4.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自我反思

1.我的收获:

科目:语文 年级:九年级 学案设计:李万霞 审核:赵子山 时间:2016.4.4编号:33

2.我的易错点:

篇2:狼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

② 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③ 理解句意、文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坏人时应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难点:理解句意、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狼》表面看是写狼,实际上是写像狼一样的人。【自主学习】

1、梳理字词句意。

2、梳理归纳本课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梳理归纳知识点

一、文言词语知识点

1、一词多义: 其:

恐前后受其敌。()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其一犬坐于前

()之:

复投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两狼之并驱如故

久之

又数刀毙之 以:

介词,把 介词,用 连词,来 连词,用来 意:

意暇甚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前 : 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2、词性活用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其一犬坐于前。3、通假字

二、内容要点

1、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3、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 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4、作者是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旨意的,但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表现了屠户敢于斗 争的精神,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训练,学会“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写法。2.借助课文,认识文章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文章中设置线索,恰当安排内容的主次详略,进而突出中心。

二、德育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在文章中设置线索,恰当安排内容的主次详略,进而突出中心

四、教具:多媒体

五、学情分析: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七、教学资源: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清代王夫之有一句名言:“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立意非常重要。写作时要想说清楚使自己感动的人或事,在叙说时就必须有明确的叙事中心。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写作指导,交流感受。

1.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这条线来写。

2.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越是能强化中心的内容,就越需要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反复加以强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要简略叙述。

3.巧用技法,突出中心。从表达方式上看,有抒情点题、议论点题、叙述点题、描写点题;从修辞的角度看,有反复点题、设问点题、排比点题、引用点题、比喻点题;从点题的位置看,有标题点题、开头点题、结尾点题。

4.还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渲染烘托、抑扬对比等技巧,也可突出中心。

(二)合作探究

一、写作实践(一)1.导语:书包是每位同学必备的学习用品,你的书包是什么样子的,你的书包里面藏着怎样的故事,说说你的书包或者关于书包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2.学生交流分享。3.文题妙解(1)“我的书包”侧重于从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对“我”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确立中心。

(2)“我是书包”则要求以“书包”的口吻表露自己的心声。(3)“我和书包”,着眼于“我”和书包的关系,写两者之间的故事。

二、写作实践(二)1.导语:一方餐桌,承载了家庭的温馨,无论是餐桌上的欢娱,还是餐桌前的分歧,爱永远是向心力。

2.写作导引:

题目已经给定了本次作文中的地点是“餐桌前”,事情是“谈话”,那么时间、人物等其他的要素需自己定。动笔前要考虑,这是什么样的一次谈话,所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确定一个中心开始选材、组材。

三、写作实践(三)1.导语:亲爱的同学,久在校园中,是否有些枯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校园外的斑斓的世界。哪一件事,哪一个场景,哪一个人物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呢?拾取记忆的片段,写下你的真情实感。

2.写作导航:

(1)校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写作时,可从小处着眼,抓住一件事、一个场景或一个人物去写。

(2)“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是这件事、这幕场景或这件物品等的写作价值所在,也是确立本次作文中心的立足点。

(3)对这个场景或物品做点儿细致的描写,对这段对话中的某些语句做些强调,或者拿这首民谣与其他歌曲做点儿对比,都会使读者目光聚焦,文章就会显得中心突出,条理清晰。

(三)当堂检测

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课时 周次 年 月 日 星期

皇帝的新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时顺着作者的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描写的妙处,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在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更深地理解文章。

二、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借助童话来深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奢侈、骄横、愚蠢的本质,同时也启发人们要敢于说真话,做正直、无私的人。

三、重点难点:

重点:1.加强训练,分角色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结合具体情节,对皇帝的动作、语言,特别是心理活动进行评价。

四、教具:多媒体

五、学情分析: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七、教学资源: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哪位同学能流畅生动地讲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给大家听呢今天,我们一起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皇帝的新装

(一)自主学习:

1、简介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1835年开始写童话,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速读课文,看谁能填对老师出的题目。每空只能用一个字。

情节线索:(爱)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3、请一位同学照此顺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情节完整,语言连贯,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说得简要明白。

(二)合作探究:

1.学习“爱新装”部分。a、课文是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从置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

从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爱新装 从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b、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写皇帝爱穿着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c、找出第一部分中的关键词语。

“为了”、“不惜”、“既不”、“也不”、“除非”、“炫耀”、“都”、“总”等词。2.交流“看新装”部分。

a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两个骗子,自称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骗子还说,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

b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不让别人认为自己愚蠢以及保住自己的官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c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这位诚实的官员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他的乌纱帽。课文语句:“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d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来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皇帝也“什么也没有看见”。皇帝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不让别人认为自己愚蠢以及保住自己的皇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e皇帝亲自来看织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

怕皇帝责怪他们欺骗皇上,以先入为主的方法,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们的汇报是真的,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e跟着皇帝来的全体随员怎样评价骗子织的衣料?他们提出了什么建议?

他们说:“哎呀,真是美极了!”、“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他们建议皇帝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皇帝的新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时顺着作者的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描写的妙处,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在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更深地理解文章。

二、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借助童话来深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奢侈、骄横、愚蠢的本质,同时也启发人们要敢于说真话,做正直、无私的人。

三、重点难点:

重点:1.加强训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结合具体情节,对皇帝的动作、语言,特别是心理活动进行评价。

四、教具:多媒体

五、学情分析: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七、教学资源: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复述了“爱新装”、“看新装”两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复述“穿新装”、“展新装”两个部分。

(一)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相复述穿新装、展新装部分 2,感知人物形象,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你最喜欢谁?

(二)合作探究:

1.学习“穿新装”部分。

a两个骗子为什么要装模作样赶夜工?

为了表现出他们很认真很努力,体现出衣服很难做。b课文是怎样写两个骗子献上新衣的?

用动作描写——“各举起一只手”;用语言描写,用比喻夸新装的优点。

c皇帝穿新装时,明明没有穿衣服,为什么要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写皇帝穿衣时的丑态,来表现皇帝自欺欺人。

2.学习“展新装”部分。

a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b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因为小孩子天真无邪,无私无畏。

c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了神奇的作用。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d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为什么有点儿发抖?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感到恐慌,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3.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昏庸无能,骄奢淫逸。从开头置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出爱穿着的癖好。

(2)愚蠢透顶。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上当受骗可以看出。

(3)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4)虚伪昏庸。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话,十分恐慌,但他仍然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

4.那些大臣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

大臣们都是些虚伪狡诈、自欺欺人的人。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明明看不见衣料,却极力称赞布料的美,称赞皇帝的新装多么合身,多么贵重。

5.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无情地鞭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可各抒己见)

三、概括主旨

篇3:狼复习课教案

文言文对于刚升入初中的新生来说是新接触到的知识, 对此他们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要想学好文言文, 培养学生较高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我们首先就必须注意培养他们的文言文语感。从某种角度来讲, 培养语感便是为学好文言文营造良好氛围, 有了一个好的氛围, 学习起来才能更得心应手, 事半功倍。

既然培养语感这么重要, 那么具体实施应该如何去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具体落实:

一、注重诵读

诵读是培养语感的首要途径, 自古以来, 诵读便是语文学习的最主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千百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依靠熟读成诵而习得语言的方法非常有效。叶圣陶先生说过, 文学语言的训练, 主要是训练语感。获得语感就必须要反复诵读, 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多次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使语言的要素——词语、句式、情味、气势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记, 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

诵读可以分为非理解性诵读与理解性诵读。非理解性诵读即课文讲解之前的诵读。不明白意思, 通过诵读, 可以初步理顺语音, 感知课文韵味, 揣测课文内容, 为后面文意的讲解打好基础。课文讲解完, 文句疏通之后, 便转为理解性诵读。这时可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感官, 眼、耳、口、心齐上阵, 多角度进一步感知课文, 熟悉语文。多次感受, 印象反复加强, 便为语感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长期坚持, 养成习惯, 诵读的文章多了, 语言运用的规则自然就会在脑海里自动整合成一种语言直觉, 产生强烈的语感。

因此, 强化诵读环节, 不但能促进学生逐步积累规范化的语言材料, 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更是培养语感的首要途径和基本规律。

二、传授知识

语感是小船, 知识是海洋。小船虽能在海洋上自由飘荡, 但还是需要大海将它托起, 知识便是语感驰骋的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知识作基础, 任何能力都无从谈起。

文言文语法规范与现代文有较大差别。所以, 我们在讲授文言文的过程中就必须时时注意传授文言文有关的语言知识。前面讲到的诵读, 那仅仅是以感性的角度去认知文言文, 而语感的培养必须有坚实的依托, 不能总是模糊的感觉, 飘忽的印象。真正要将这个感知上升到理性高度, 就应该通过多次学习, 带领学生不断地发现、总结规范化的语言知识。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要求不高, 只要求弄清文意, 朗读成诵。但这并不是说初中生就可以对文言知识概不过问。要想培养较强语感, 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营造良好氛围, 从这时起, 就应该对课文中常见的、有特点的语言、词汇、句式等进行感知、讲解、总结规律, 形成知识。一篇文章四五个常用字词, 二三个特殊句式, 日积月累, 从简到繁, 由浅入深,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积累大量文言文语言知识, 进而形成整体认知, 发现规律, 为语感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三、指导学法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 教师能够传授的知识只能是其中的九牛一毛。如果只知传授知识, 学生学到的将会太少太少, 而遗漏的将会很多很多,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这点讲,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的教学不只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 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的方法。

埃德尔·富尔在《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请别人开门, 开一次是一次, 自己配制一片钥匙, 随时都可以开启文言文这一祖国文化宝库的大门。所以, 学习学法是学习的根本, 指导学法更是教育的根本。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才能在今后接受新知识时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提高学习效率, 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不断地在爱读、乐读的氛围中培养语感。

在指导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讲练结合:讲, 即传授技巧;练, 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技巧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理论付诸实践, 不但不会导致空对空,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 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修改, 更有利于学法改良, 有利于创造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 并使之在脑海里生根, 形成学习能力。

我教《狼》一文, 便注意到了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讲解课文之前, 我先教给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有关方法。如“反复诵读”“参看注释, 分析文字”“看图示、课件”“通过上下文揣测文义”“与老师、同学讨论”等。并注重在教学中落实。文言文文句的疏通便由同学们尝试着运用以上几种方法去解决, 最后还有不懂的采取最后一种方法, “与老师、同学讨论”。学习完一段后, 学生们交流学习方法的运用, 说出老师所指导的学习方法自己是如何运用的, 有何发展。然后进一步, 由易到难, 继续让学生运用新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文言文。文章的学习由简到繁、由少到多, 学习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不断完善, 印象不断加强, 最后在学生们身上生根, 成为一种习惯, 或者一种本能。以后再接触文言文便会很自然地运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直接学习, 轻松简单, 培养语感, 形成能力。

四、开展活动

语文教学培养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 是能够较好应付社会生活的素质, 它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 它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必须为生活服务。所以语文学习必须紧密联系生活, 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知行统一, 才能给学生留下较深印象,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同样也不例外。

我在教《狼》一文时, 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 将文言文故事用白话文改编, 然后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这个过程中, 不但听的学生感兴趣, 讲的学生更是受益匪浅。另外, 还可以安排课本剧的表演, 让学生在仔细揣摩角色的动作、神态、心理的过程中领略文章的妙处, 加深对文章的认识。这些活动的开展就让学生感觉文言文离自己并不遥远。同样有着紧密关系, 并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讲故事和表演能力, 在准备过程中加强语感。

语文活动促使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活动, 手脑并用, 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这样既可巩固已有的知识, 同时还能在活动中体会到隐含于语言表象之后的深层含意, 理解更深刻、多次运用, 反复加深印象, 也就为语感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具体落实的主要途径, 同时我们在开始实施之前还必须先注意两个问题:

1.循序渐进, 不能拔苗助长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规定,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求弄懂文意, 重在朗读。也就是把重点放在培养语感、增强感性认识上, 文言文字词句只做粗略了解, 不要求详细、系统、精深。所以,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应该相应降低要求, 从易到难,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期间的发展要有一个过程。一开始就面面俱到, 将文言文教学沉迷于大量字词句的零碎讲解和分析, 势必就会让学生一接触文言文便感觉到文言文难学, 且枯燥乏味,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培养语感就更是无从谈起了。在文言文教学的初始阶段应该重视整体感知, 让学生有整体印象。注重朗读, 文意只要大致理解, 字词句要有轻重取舍, 不能要求面面俱到, 过分强调。每篇文章掌握重点的几个字词句, 积累多了就很可观, 想一口吃出个胖子来, 那只能是异想天开。

2.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课教案

1.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追本溯源寻其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前人读书要自己断句,常在一句的末尾用“。”断开,叫做“句”。在语意未完而又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做“读”。

(二)方法指导:

拿到一段文字,该如何断句呢?

步骤一:通文意。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步骤二:求方法。

1.借助标志性词语。

标志性词语可分为:句首标志词、句末标志词、对话标志词。

(1)句首标志词又分为:

发语词:文言文中“盖”“唯”“夫”“且夫”等作发语词,作用是领起句子。

例如: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感叹词,文言文中常见的感叹词有“嗟夫”“嗟乎”“呜呼”等。

例如,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关联词:文言文中常见的用于句首的关联词有“然则”“岂独”“何其”“奈何”“于是”“故”“然而”“然”“是以”等词,或表承接,或表转折,或表推论。

例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名词代词:

文言文句首常见的人称代词有:吾、余、予、尔、汝、若、君、子、公、乃、其、之、彼、或、莫、足下、寡人、臣、仆、愚、妾。

文言文句首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

文言文句首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奚、胡、曷、安。

例如,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

时间词:文言文中这些时间词“今”“后”“是时”“既而”“方今”和“皇帝年号纪年”“天干地支纪年”等,常放在句首。

例如,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

(2)句末标志词:

文言文句末的标志词一般是语气词,有也、矣、焉、哉、乎、欤、耳、耶等。

例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对话标志词:

文言文中体现对话的词语,有曰、言、云、谓等。

例如,古人云以地事秦。

2.借助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指文言中相对凝固的词与词的搭配。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借助修辞手法。

古人写文章讲究修辞技巧,常用对偶、对比、排比等修辞,关注到修辞现象,有助于断句。

(1)对偶:文言文中运用对偶很多。往往内容相对,词语相对。

例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对比:对比常出现在古代议论性散文中,可根据前后语意的对比来断句。

例如,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

(3)排比:其特点就是结构相同,字数大体一致,一些词语常重复。

例,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4)顶真:首尾蝉联的特点。

例如,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步骤三:细检查。

做完题目回头看,根据要求仔细检验查,看是否通顺,是否合理。

例如,飞至孝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宋史 岳飞传》)

步骤四:方法总结。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3.根据要求仔细检查。

备考提示: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步骤五:检测练习。

用“/”给下列语段断句。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2011广东卷)

篇5:20《狼》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朗读文章。了解课文内容。

2.能够合理地认识文中的“狼”和“屠户”的形象,并能给以合理的评价。3.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过程与方法:

朗读,翻译,理解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有感情朗读文章。【教学难点】

合理地认识文中的"狼"和“屠户”的形象,能给以合理的评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20、《狼》

狼:黠(狡猾)屠夫:智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大家知道是谁吗?蒲松龄

二、简介作者: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三、说说《聊斋志异》

1、让学生说说聊斋志异这几个字的意思

“聊斋”是他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2、师出示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3、引出课题《狼》

板书课题作者

四、分段研讨课文

1、出示课文第一段

(1)指名一生读,注意读错的字要纠正,缀行的读音

(2)说说为什么特别紧张?从哪里看出可怕?提示:从字词角度着手用自己的话说明 参考:

晚归

一和两

止:通只

缀行

甚远

2、出示第二段,没有标点的

(1)生大声自由读,断句停顿

(2)指名一生读,点评,再读后齐读

(3)问题: 这一段你从哪里看出更加紧张可怕了? 参考:

如故:(什么意思?)

3、续读后文

(1)师:接下到底发生什么?结果怎么样?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2)生轻声读课文三四五段

(3)指名一生读最后一段(4)问:谁止增笑耳?

(5)追问:狼亦黠矣什么意思?

狼很狡猾

4、出示第四五段(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1)文中哪里看出狼很狡猾?提示:从 字 词 句 标点等品析,要抓关键的字词 参考:

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假寐

诱敌

(2)这么狡猾的狼最后怎么样?(被屠夫两毙)哪里能看出屠夫的机智勇敢? 参考: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注:赏析课文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字词)

(3)屠夫凭什么杀死两只狼? 参考:

占据有利的位置

抓住有利的时机

发挥自己的优势

五、谈谈读后的理解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议论。作者为什么会说狼只增笑耳?读了本文之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

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同样,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六、齐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篇6:小兔和狼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

1、幼儿熟悉音乐,掌握游戏的方法,能按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2、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培养幼儿愉快活泼的性格。

教学准备:

背景图一副、小兔手偶一只、小兔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4个、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律动。

二、音乐欣赏:

1、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仔细听听,猜一猜谁来了?(小兔)

(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

2、教师出示背景图,配以故事,让幼儿继续欣赏音乐。

3、欣赏第二段音乐时,让幼儿猜一猜谁来了?(大灰狼)

(引导幼儿说出第二段音乐的性质:低沉。)

4、完整欣赏一遍音,教师请幼儿帮助小兔出主意:碰到大灰狼该怎麽办?

三、学习新游戏:小兔和狼

1、教师交待游戏规则及玩法:

a、玩法:第一段音乐:一群“小兔”高高兴兴地跳到树林里采蘑菇。

第二段音乐“大灰狼”出现,“小兔”们立即蹲下不动。“大灰狼”如果发现哪只“小兔”动了,就将它抓住。

第三段音乐:“大灰狼”走了,“:小兔”们有高高兴兴地采蘑菇。

b、规则:

a:小兔在跳地过程中不推挤。

b:“大灰狼”出现时,“小兔”必须立即蹲下不动,“大灰狼”只能抓动的“小兔”。

2、教师扮演“大灰狼”带领幼儿进行第一遍游戏。

3、请个别幼儿扮演“大灰狼”,教师扮演“兔妈妈”进行2-3遍游戏。

篇7:狼复习课教案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听赏的体验之中。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学段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同时包容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出现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允许学生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时大胆表达个人的情感。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有趣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3.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特性决定音乐课程实践性与创造性并举的理念,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同时鼓励学生对音乐进行二度创作,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积极参与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各种听赏活动。能听辩交响童话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

2. 了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内容。

3. 通过音乐听赏活动感受交响童话的魅力。

教学重点: 能听辩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各角色的主题音乐。

教学难点:

能听辩出演奏各角色的乐器。能在交响童话的音乐中听出不同的乐器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分析:

1.《彼得与狼》是一部带有故事情节的交响童话,流传广泛,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曲目之一。

2.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学习特点,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穿插听赏、对比、辨别、认知、选择、想象、创作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能主动探究、体验、对比、辨别、模拟地去学习音乐。让学生在听和玩的过程中,逐步感受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并了解其演奏乐器。

3.通过MIDI电子音乐软件辅助教学,让学生从中发现音色变化对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初步体现MIDI音乐进入音乐课堂的价值。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在音乐课堂的视听享受当中。为优化小学音乐欣赏课,不断寻求新的方式与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MIDI软件Cubase3;

2.乐器:单簧管、圆号、长笛、钢琴等。

3.磁条贴纸、教学板、面具、油性笔、连线题答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彼得与狼》音乐童话动画片段(无声)

2.播放《彼得与狼》音乐童话动画片段

3.师:音乐让我们的童话故事更生动有趣并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今天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走进音乐童话《彼得与狼》。

二、音乐听赏、趣味活动

1.师:《彼得与狼》是一个交响童话,它是用音乐来讲故事的童话。老师今天要在我们XX班招聘优秀的演员,一起参加交响童话的音乐活动。

2.幻灯片:招聘启示(明确招聘演员的要求)

3.招聘大闯关

第一关:听音乐记住童话故事的角色

(1)彼得是个勇敢的少先队员(播放彼得的主题音乐)

(2) 小鸟和鸭子是彼得的好朋友(播放小鸟和鸭子的主题音乐)

(3)彼得的爷爷是个老猎手,他有点唠唠叨叨(播放爷爷的主题音乐)

(4)彼得和爷爷住的森林里,有一只凶猛的大灰狼!(播放狼的主题音乐)

(5)森林远处传来猎人的枪声,原来猎人来了。(播放猎人的枪声,猎人行进音乐)

(6)看看谁最快记住了这些角色的主题音乐?(教师播放某主题,请学生说出角色。给最快记住主题音乐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二关:聆听主题音乐,记住演奏乐器

(1)提问:你能听出演奏这些角色的乐器分别是什么吗?(先请学生说,再出示角色和对应的乐器)

(2)分别播放各个角色的主题音乐,让学生说出演奏乐器。(给反应快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三关:感受实物乐器,体验不同音色塑造出的不同形象

(1)教师现场演奏单簧管,学生听单簧管的音色和感受单簧管所塑造出的小猫形象。(请个别学生配合老师的吹奏表演小猫的神态动作)

(2)教师现场演奏圆号,学生听圆号的音色和感受圆号所塑造出的狼的形象。

(3)引导学生发现一支圆号和三支圆号的表现效果是不一样的,三只圆号吹奏出不协和的和弦更能表现大灰狼阴森恐怖形象。

第四关:听音乐进行角色体验和角色表演。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创编动作进行角色的体验与表现。(给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五关:你能唱唱彼得的主题音乐吗?

(1)教师用钢琴弹奏,学生跟唱彼得的主题音乐旋律。

(2)学生根据音乐自编彼得的动作,边唱边表现彼得的形象动作。

(给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三、拓展体验,丰富想象

师:我们班有那么多的优秀演员,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给你们变个小法术――

“音色变变变”

1.刚才我们听的彼得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你们听,老师把它变变变……

2.播放多媒体音乐制作软件CUBASE 3,选用小提琴、大管、圆号三种乐器演奏彼得的主题音乐。

(1)播小提琴演奏的旋律时,教师提示:这是我们原来的彼得。

(2)播大管演奏的旋律时,教师提问:彼得变成什么样子了?

(3)播圆号演奏的旋律时,教师提问:你觉得彼得又变成什么样子了?(此处让学生根据音色的变化大胆想象形象的变化)

师:不同乐器的音色可以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四、视听结合、检测评价

1.欣赏音乐动画《彼得与狼》,了解《彼得与狼》的故事。

2.学生分组完成角色、乐器的连线题。

3.作曲家简介:普罗科菲耶夫(前苏联)

4.考考你:听音乐表演相应角色的动作

5.优秀演员颁奖仪式。

五、小结

师:今天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了精彩有趣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我们共同在音乐中认识了故事的角色、还了解了演奏这些角色的各种交响乐器。

谢谢同学们!

篇8:狼复习课教案

2013年, 在一次全员研教的研讨过程中, 我们发现, 上述低效的复习课并不在少数。如何才能上好复习课, 让大家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呢?为破解这个难题, 我们生物教研组采取“一人执教先导课, 组内其他成员观课议课”的方式, 聚焦了复习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难点和困惑, 针对先导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磋商, 再通过集体磨课商议对策,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教学。

内容选定

根据组内教师的建议和讨论, 并结合我校高三的复习进度, 我们最终选定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生物·必修2》的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中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作为复习课教学展示的主要内容。这一节包括了对基因的本质、基因的功能、DNA与RNA的比较、基因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及中心法则等多个分子遗传学的内容, 都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而其微观、抽象的特点也导致了很多学生难以彻底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及网络资源查阅, 发现高中生物学教师对这个难点关注得比较多。而收集到的《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等相关论文案例往往以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居多, 一般都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为基础, 结合游戏场景、建立模型、问题导学或多向交流等教学方式, 将微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以此来提高这一节课的学习效率。

但是, 如果我们的复习课仍采用这样的老方式, 对已掌握一定知识的学生来说, 缺乏足够的新鲜感, 也就无法真正达到“温故”“知新”“提高”的复习目的。

问题聚焦

本次安排上课的L教师是我组的青年教师之一, 她是今年第一次执教高三生物, 对复习课的设计技巧尚有所欠缺, 但她也愿意尽力发展其教学技能。首先由L教师独立完成先导课的备课和上课, 组内成员听了先导课后, 接着开展讨论。开展这样深入的探讨也有赖于我们组一直在营造的良好教研氛围:首先, 听评课应该是善意的, 它意味着态度的诚恳, 着眼于相互促进和提高。其次, 听评课教师之间必须是平等的, 即去除论资排辈, 抱着虚心学习, 博采众长的态度。最后, 交流需要是相互的, 所有参与者既是评课者, 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这样既营造民主的学术气氛, 又让组内每一位教师都得以提高。

L教师本人谈了先导课的感受和备课时遇到的困惑:虽然预先设计了五个探究环节, 但是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不够活跃, 以教师讲得居多, 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个别例题的设计没有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参与面不够广, 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仍停留在原先的层次上;这一部分的名词概念特别多, 其中的核心概念就有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遗传信息、遗传密码、中心法则等, 另外还有信使RNA (mRNA) 、转运RNA (tRNA) 、核糖体RNA (rRNA) 、密码子、反密码子等重要概念也都需要学生去理解和掌握, 这么多感觉很难进行系统有效的整合。

结合其他教师的讨论意见, 我们最后整理汇总了本节复习课在设计中最关键的三个问题:

1.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教授指出:复习课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与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包括“理解概念的本质内涵, 建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概念网”, 而“建构概念网的核心是把握核心概念, 厘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将孤立的知识点连成知识体系”。但是这节先导课过分地强调各个知识点, 如转录的场所、条件、碱基配对原则和结果, 翻译的场所、条件及产物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的异同等, 用了大量的时间回顾或探究, 而忽视了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更没有关注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

2.如何设计高质量的问题?

L教师的先导课中引入设计用的是金华“两头乌”猪, 要求绘制其遗传信息的传递图解。“两头乌”并非我们象山当地的特色物种, 根本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也没有出现过其他与“两头乌”相关的问题和信息, 整节课缺乏明显的授课主线。原先的教学设计中还安排了五个探究 (每一个探究又涉及2至3个问题) , 五个例题, 还有两个思考题, 教学过程中汇集了大量短、平、快的题型, 信息是海量的, 速度也非常快, 问题的设计只关注了思维的广度, 而忽略了思维的深度, 缺乏从整个高中生物教学的视角在纵深上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进行延拓与集成。

3.如何突出学生认识角度的疑难点?

与新授课相比, 复习课容量大、时间紧、内容多, 由于L教师担心学生梳理知识有漏洞, 在授课时教师个体的主观意识较强, 或者对某些知识点反复讲解和强调, 或者在学生碰到疑难处直接将学生引入到预设好的思路上来,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按照课前预先的设计, 教师会在授课前下发学案, 在学生对本节教材进行自主整理的基础上, 师生合作探究, 梳理出“基因的表达”基本的知识脉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以教师为主的“复述”现象, 既没有暴露出学生认识角度的疑难点, 也没有让学生很好地对知识进行创造性建构, 失去了复习课的真正意义。

二次教学

针对上述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大家畅所欲言, 对先导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决定以“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为明线, 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为暗线, 沿着以下环节进行复习:先导自主整理—激趣引入复习—指导建构网络—内化应用拓展。

1.先导自主整理。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指出的:“学生的情况和特点, 要努力认识, 悉心研究, 知之准, 识之深, 才能教在点子上, 教出好效果。”学生面对“基因的表达”这一知识点时绝不会是一张白纸, 有他们对该学习内容已掌握的部分和尚欠缺的部分, 有效备课一定要先进行必要的学情分析。本节课采用的获取学生认识角度疑难点的途径有多种形式:课前下发导学案, 通过批改学案总结提炼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课中应始终关注学生, 观察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回答是否有依据, 语言是否规范等;课后在师生沟通中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为, 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地调整教学问题和适时地调控教学进程。

2.激趣引入复习。

这节课以高三刚学习的《选修·3》中的“基因工程”中的“荧光猪”这一典例为导入点和切入口, 提供相关的情景, 依次以涉及“荧光基因的表达”的五个探究性思考题为主线: (1) 猪体内的荧光基因如何指导RNA的合成? (2) 转录形成的RNA如何指导荧光蛋白的合成? (3) 如何利用少量的mRNA迅速合成大量的荧光蛋白? (4) 若将水母的荧光基因导入到原核生物体内, 其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与在真核生物体内有什么区别? (5) 各种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一样的吗?通过引领学生对典例和问题进行剖析,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消化。

3.指导建构网络。

“基因的表达”中各个知识点是有机联系的,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 引领学生站在学科观点的高度审视所复习的内容, 按“荧光基因的表达”的过程把涉及的知识和概念作纵向、横向的联系, 整理了转录和翻译在模板、原料、条件、产物等方面的区别, 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的区别,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遗传信息表达上的异同, 各种生物 (包括病毒) 的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等。从整体出发组织复习, 通过“竖成线”“横成片”“连成体”, 达到零散知识条理化、分散知识网络化、基础知识系列化的目的。

4.内化应用拓展。

教师从核心概念和重要概念出发组织教学, 可以使教学角度发生改变, 也提升了认识的高度。教师精心策划的案例、设计的思考题、相关的高考真题带给学生真切的现场感。学生通过深入分析案例、查阅课本细节和问题探讨交流等, 改变了常见的被动接受的状态, 实现梳理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的多重目的。结合“荧光基因的表达”具体案例, 在解决高考真题等问题中使原有的知识更加系统有序, 还有助于提高其思维与表达、辩述与讨论的技能, 这些内化的知识技能还有助于学生渐渐地学会如何处理考试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

磨课反思

通过这样的二次备课和改进教学, L教师对于如何上好复习课也慢慢有了较深入和系统的理解。2013年的10月15日我们组将改进后的课例作为县级公开课向全县生物教师作了高三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展示, 与会教师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内容处理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也让参与研讨的教师对复习课有了新的认识。

1.梳理概念和原理是高三复习课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如果教师想通过不厌其烦的一遍遍讲和学生机械重复的一遍遍背来掌握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只会使得我们的课堂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这类课型一定要做到“新”, 我们的“新”意可以体现在案例剖析的角度, 也可以是问题理解的高度, 还可以是知识整合的深度等。

2.复习课的问题设计切不可贪多, 应基于全面的学情分析, 并结合一节课教学时间和内容的具体安排, 在内容上要讲求“全”, 在形式上追求“精”, 在方法上力争“活”, 在时间上预留“足”。

上一篇:洪晃的经典句子语录下一篇:2017四川教师招聘初中物理试讲:《安全用电》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