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2024-05-22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精选8篇)

篇1: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复习课竞赛听课随想

昆明八中 杨丽

2012年10月29日到10月31日在昆明市第十四中学开展了昆明市高三生物复习课竞赛。我听了29日、30日两天中的六位教师的授课,授课课题分别是《免疫调节》和《植物的激素调节》。

虽然同是一个课题,但是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设计各有千秋、教学各有侧重、组织各有特色。六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即考试大纲的要求展开知识的复习,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注重学生的调动和组织。

在昆十中王瑗老师的一课中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概念图的构建时,依靠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课堂中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完成,学生归纳,学生相互纠错和校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新课授课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内容。王瑗老师复习设计时将两个部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体现生物学科的整体性的原则。因为在体内免疫中两个过程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在二十六中陈丽娜老师的设计中,注重学生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泡泡男孩的案例引出课题,在复习完成后通过练一练提出问题如何治疗泡泡男孩的,同时解释现代社会中人们免疫能力下降的原因,达到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保健意识的目的。

完成《植物激素的调节》课题的三位教师在授课中以考纲为根本,力图完成教学目标。有的侧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有的联系植物激素的发现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的培养。

听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高三复习课是高考复习目标驱动下的教学,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训练学生的基础能力,提高学生做题的技巧为目标的综合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学习活动比新授课更重要,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在高考的压力下,老师总想多讲一些,让学生多做一些,时间多用一些。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复习的效率,反而事倍功半,起不到效果。在复习教学中应该多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说,让学生找,让学生归纳。这是真正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掌握,学生的基础能力是否发展。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有效的方法和适宜的训练题,这应该是复习中的精讲精练。复习课的设计真正考验一名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篇2: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台山端芬中学 丘岳平

复习课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究竟如何在高三复习阶段开展复习课呢?是不是为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节约时间,而采用“容器灌注”的方法,但这样既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时间,也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境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受到很大的限制。既然有这样的弊端,必须找出一种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复习方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这几年的高三复习课中,我尝试变换课的结构,力争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复习课真正形成巩固、提高、拓展、创新的崭新局面。现就在高三如何开展生物复习课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要“放”与“抓”相结合“放”既是“自由式”复习方法,就是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由于高考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及复杂,假如教师强调了“放”的话,往往会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进而导致复习效果不佳,成绩得不到提高;而“抓”就是过度强调了教师的教,往往会使学生不能自己支配时间来进行复习,导致复习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要“放”与“抓”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地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找出一种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二、要“讲”与“练”相结合总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对高中阶段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但在复习过程中,要强调“讲”与“练”相结合。“讲”是教师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知识点,并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练”是学生在掌握各种知识点后,通过有关题目的训练,帮助学生对各种知识点更加巩固和提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实际解题的能力。所以要把基础知识和恰当的练习相应地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又提高实际解题的能力。

三、要“记”与“做”相结合“记”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这样的后果就是在考试过程中一旦遇到稍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而“做”就是能力的培养,就是灵活地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前提必须要牢记基础知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记”与“做”相结合,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和牢记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要“难”与“易”相结合从几年来的高考生物试题来看,选择题占了整个试题的70分,而在非选择题中亦有不少题目是属于易题的范畴。因此,难题和易题在复习考试过程中各有其作用。众所周知,易题是着重于打基础,主要是针对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各种水平的学生都应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训练。但难题也不能忽视,这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那么还要加强对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因此,在总复习时,应当立足于以小题、易题打基础,以大题、难题促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的复习水平。

五、要“质”与“量”相结合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在设计练习题目时,要权衡“质”与“量”的关系。一方面不能轻质重量,大搞“题海战术”,大大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弄得学生无所适从,这是不妥当的。正所谓一道好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辨析和应用能力,启发他们举一反

三、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复习中选择练习题目时,要“质”与“量”相结合,一定要坚持精选、精练和精讲,使每一次练习都能有所收获,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篇3: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的反思

一、生物学科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

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个人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复习教学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科的学业成绩。通过刚结束的高三一年的复习经验积累,我在高三第一轮的复习阶段时,提前计划好每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并备选好学生手头资料的学生易错的练习题并可以将原来学生已经会做的习题进行改编,每节课复习过程中穿插相关习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内容结束后再做与此节知识有关的综合题从而达到将知识灵活运用。例如在复习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教学中将各个小节内容复习完成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将复习的本章内容正确区分各个调节方式,我让学生自己先做好总结再让学生完成下面试题。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回答(1)至(3)题。

(1)图中 (1) 表示_________系统;“甲”表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效应T细胞或_______细胞。

(2)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___________。

(3)由上图可知,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1)免疫记忆(2)神经递质(3)神经—体液—免疫

而在二轮复习阶段时,将生物学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四本书的知识内容上找联系进行知识的大综合,力求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在学生完成习题和试卷的基础上,通过批改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提问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知识落实的效果。

二、改变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将教师讲适当地加以改变。可以将教师讲改为学生讲之后再由教师讲;也可以采用先让学生看书,再让学生自己复述的方法;或者学生看书后,教师出题,共同解决的方法;或者通过讲解一个例题,总结需要复习的有关内容,容量大的内容就可以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等等,经过多次实践,觉得先让学生暴露错误,并从学生的错误中确定本节的复习重点,均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例如在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些内容时,先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分别完成分裂的过程图,其他同学在草稿上画图,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画图过程中的典型错误,然后根据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的分裂过程图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再例如,在复习必修三种神经调节一节时我先让学生看书,然后出了这样一道题: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右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及膜电位的变化(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与分布的控制很可能是通过控制细胞膜上的_______来实现的。

(2)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K+的通透性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内电位如何变化?_________。根据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可以推测,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哪种离子如何变化造成的?__________。

(4)在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中,细胞内ADP的含量与静息时比较会_________。

答案:(1)载体(或“载体蛋白”、“离子通道”)

(2)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对K+的通透性缓慢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小。

(3)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Na+通过细胞膜迅速内流

(4)增加

从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来看,得分率很低,错误出现最多的是(2)问中学生回答成“Na+通道打开,K+通道关闭”。有位坐在讲桌附近的学生还给我拿出课本询问:“动作电位产生时K通道难道不是关闭的吗?这个图是不是有问题?”关于动作电位在苏教版《稳态与环境》P28有如下的描述:“当神经纤维的某部位受到一定的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迅速内流,结果形成局部膜电位呈外负内正的状态。”对于神经纤维的某部位受到一定的刺激时K+如何变化没有做描述学生遇到此问题都认为在刺激神经纤维时K+不会外流,他是对教材内容作出的错误的推论。实际上钾通道一直都是在开着的,也就是说K+一直在向外“漏”,只不过在受刺激视神经纤维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增加,而对钾的通透性增加的缓慢一些而已。这就是采用了让学生先看书再做题找到学生的缺陷从而解决问题。我相信如果在复习时,让学生花不到1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上的这段文字,教师提出该问题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这道题的错误也就很容易避免了。

三、改变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优化课堂教学

换用另一种说法,即高效率复习教学。以往的教学模式几乎都采用教师从头至尾一讲到底,而这个“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复习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要给学生自己加工、梳理、消化知识的时间。在复习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要知道课堂是舞台,教师只是导演,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间,鼓励他们每天向老师问几个问题,千万不能浅尝辄止,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传授必要的生物学学习方法

篇4: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一)考纲要求

1.现代生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原因(Ⅱ)

(二)考纲分析

本单元内容和其他章节的联系非常的密切。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考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各地高考,在该单元的内容上下了一定的功夫。一轮复习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1)生物的变异,应该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入手,也可和基因工程结合在一起考虑。(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选择。(3)免疫与病原微生物的进化,例如感冒病毒疫苗的使用。(4)DNA分子杂交在亲缘关系的鉴定方面。

【考点提要】

(一)考点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1.两种进化理论的比较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二)考点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進化

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及应用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方面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探讨进化论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能力方面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进化论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考点突破】

考点:基因库的概念、基因型频率及基因频率

思考: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联及基因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的计算(哈代—温伯格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学生回答: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条件是群体足够大,随机交配(进行有性生殖)并能产生后代,基因没有发生突变、没有自然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二倍体生物核基因遗传。

PA——显性基因频率 qa——隐性基因频率

PA+qa=1→(PA+qa)2=1→P2A+2PAqa+qa2=1

PA2——AA基因型频率

2PA×qa——Aa基因型频率

qa2——aa基因型频率

PA=AA基因型频率(P2A)+■×Aa基因型频率(2PAqa)

qa=aa基因型频率(qa2)+■×Aa基因型频率(2PAqa)

教师考点延伸: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如ABO血型(启发学生完成)。

p(IA)——IA基因频率 q(IB)——IB基因频率

r(i)——i基因频率

p(IA)+q(IB)+r(i)=1→〔p(IA)+q(IB)+r(i)〕2=1

p2(IA)+q2(IB)+r2(i)+2p(IA)×q(IB)+2p(IA)×r(i)+2q(IB)×r(i)=1

p2(IA)——IAIA基因型频率

q2(IB)——IBIB基因型频率

r2(i)——ii基因型频率(O型血的基因型频率)

2p(IA)×q(IB)——IAIB基因型频率

2p(IA)×r(i)——IAi基因型频率

2q(IB)×r(i)——IBi基因型频率

也可以寻找出类似的由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的方法:

p(IA)=IAIA基因型频率+■IAIB基因型频率+■IAi基因型频率

q(IB)=IBIB基因型频率+■IAIB基因型频率+■IBi基因型频率

r(i)=ii基因型频率+■IAi基因型频率+■IBi基因型频率

诸如此类都可以进行推理,比如多倍体生物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教学体会】

在高三第一轮考点式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在复习中还要注意知识点的细化,既具有侧重点,也不能忽视一些知识死角,可创造性地设计一些问题的延伸和难度的拔高。通过近几年各地市的高考题分析及考纲要求,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方向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还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应试能力。在本节复习中,要加强高频题的训练,比如,基因型频率的计算、隔离对新物种形成必要条件等,既有理论知识的复习,也有基础知识的考查训练,要让学生找到复习理论知识、解答典型题、总结解题方法体会考题的规律。

篇5: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长沙市十二中学 王润梅

经过一轮复习,在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复习课效率问题时,感觉共同问题是 1. 学生听得懂,但做题有困难。2.每周五课时,教学时间紧张。3.记忆的知识是模糊的,不准确。4.学生没有问题可问。

针对以上问题总结出以下复习课型建议,希望高三老师课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征求学生意见进行分析和改进。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施探究式复习课的关键

高中生物高三复习阶段是否能实施探究式复习,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掌控者。只有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真正转变教学理念,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以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为依据,以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才能使探究式复习不流于形式,得以实施。

2.学生主体精神的回归,是探究式复习的基础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习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因此在探究式复习中,只有实现由师本向生本的转变,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与分析、自己提出设想与检验设想、并及时自觉反思认知过程,才较容易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有效促进认知结构走向完善。

3.提出适宜的问题、解决问题是探究式复习的重要途径

任何一节课的教学都应该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高中生物探究式复习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途径在于提出问题方式与问题本身的优劣。教师要根据高三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考纲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计一些有思维价值和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具备启发性、趣味性和探究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是探究式复习的目标 高中生物探究式复习课中,“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需时刻牢记的目标。但是在高中生物探究式复习中,往往上层学生起着领头、示范的作用,而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从中、下层学生那里得到的信息和启示不能满足他们整理知识的更高需求;而中下层学生又可能不能或没有更多得机会展示自己,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怎样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本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5.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篇6: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赵晶

高三生物复习课,与新课是有明显区别的。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考的趋势棗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与教学大纲,理科综合考试涉及的内容广,信息量大,联系实际的特点,因此,复习课内容要有所深化和扩展。要求生物学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要注重挖掘教材。

一 挖掘“潜”在的知识

许多知识,在书中没有明显的表述出来,或因时间的推进而更新。对于那些不明显,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们要去“挖”。

(1)善于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些知识没有明显的文字表述,而是隐含在图解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能善于指导学生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如高中《生物》全一册图21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C3在还原中既能形成葡萄糖,也能形成新的C5,这一点在课本中没有详细的文字叙述,而仔细识图能突破这一难点,深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复习理解。又如,图41玉米胚乳的发育,在受精后12小时的状态图中,可观察到受精极核已分裂成许多游离的胚乳核,而此时受精卵仍处在休眠状态,还没有开始分裂,从图中可挖掘出“胚乳的发育先于胚的发育”这一隐含的知识。(2)善于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中生物知识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因此,复习时,在知识的横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点—线—面—体几个方面的联系工作,把不同概念原理之间、不同章节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清、讲准、讲透。当前应主要结合高考的方向,注意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兼顾理、化、生跨学科的联系。例如,以染色体这一概念为中心,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联系成一个知识网.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内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理科综合方面的联系,如复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中的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时,让学生分析化学过程,书写化学方程式;复习“生长素作用的二重性”时,联系物理上的离心力知识来解释在转动的圆盘上的圆心和圆周边植物生长的不同情况,联系物理上的重力知识来解释太空中的植物根、茎的生长情况,等等。理科综合知识间的联系,教师点到即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学生自己头脑中各课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得以解决,课堂上不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展开讨论。

在知识的纵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不同层次的联系工作,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个层次上必须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3)善于挖掘已更新的课本知识 生物学的许多知识在不断更新、完善,对于这些知识,只讲书本的内容,既不符和高考的要求,也跟不上现代生物学发展的趋势,所以,我们还要善于把这些知识去“抓”回来,补充到复习课之中。去哪里“抓”?到新教材中去抓,到有关报刊中去抓,到专业杂志(如《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学》《中国考试》等)中抓。“抓”什么?主要要抓热点、抓新观点、抓有关生物科学技术极其应用的知识。如复习“细胞分裂”时,补充细胞分化、细胞癌变、细胞衰老的知识;复习“矿质代谢”时,补充植物无土栽培的知识;复习“光合作用”时,补充温室栽培技术对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复习“生物的生殖”时,补充组织培养、“克隆”技术极其应用的知识;复习“遗传和变异”时,补充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生物芯片、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疗法在医学上的应用及前景的知识;复习“生物与环境”时,补充人类艘所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能源、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并与书中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分析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措施,分析环境污染(主要是水、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等)的来源、种类、危害和治理防法;复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时可联系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假说。

二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我们要挖掘的是学生“潜”在的能力,主要是指辨证思维能力,或创新性的立体型思维能力。当今,知识发展的趋势,都要求学生的思维应从直线型、平面型向创造性、立体型转变。不过,人们要发展创新性的立体思维能力,阻碍很多。作为生物教师,应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在复习课中,逐渐去发展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能力。

1.引导学生克服习惯和心理上的阻碍,要敢于想

人的创新思维能力,许多因习惯和心理上的定格而受阻。如生物学中的问题,学生都习惯于从生物知识本身去寻求答案,而不去思考用数学的方法、理化的知识去解决,也不会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去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有些学生迫于心理压力,怕人家嘲讽,怕自己成为“四不象”,就根本不去创新,或把萌发的新想法藏在心底。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克服这些习惯上和心理上的阻碍,打破习惯上作茧自缚的做法,突破心理压力和自欺欺人的想法。

(2)教会学生一些科学思维方式 没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形成创新性立体型或辩证能力比较难。为此,我们要教会学生掌握发散思维、换元思维、转向思维、空间思维,上下左右,求所新的思路,以构成创新能力的立体“桥墩”。这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就有了新意,就会全面地去思考。做好了这两方面工作,学生的“潜”在创造力也就慢慢地被挖掘出来了。

三 挖掘学生的思想

学生因社会阅历不深,思想的激进,容易形成一些极端与片面的观点,或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学生这些思想上的问题,我们在复习中不能视而不见,应去进行挖掘。对于学生极端与片面的观点,要去把它引出来,并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理由,与擒应先纵。然后,以全面的视角,从学生理由之外的理由让学生推出新的观点,从而使他们由衷地树立新的观点。对于学生的厌学情绪,我们生物老师不管不好,简单处理也不好,应去细心观察,做一些小小的调查,进行一些非正式的交谈等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思想工作。这里,高谈阔论是没有效果的。

我们在挖掘中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新见解,这是搞好挖掘的前提;二是要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这是搞好挖掘的根本途径;三是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和形式的艺术性的统一,这是搞好挖掘的重要保证;四是要做到放、收有致,放中有收,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题性结合起来,这是搞好挖掘的基本原则。

把握机遇 决胜高考——2004高三生物复习策略

发表时间:2003-12-13 15:55:23 作者:淮安市范集中学 陈虹英

新高考、新模式,生物学科在高考之中历经“磨难”,在2003年终于迎来了崭新的前程,所有生物教学工作者为之欢呼、为之鼓舞。在教学的竞技舞台上,生物教师终于走出了那种“寄人篱下”的痛苦感受,一种重获新生的快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用成绩去说话”这是衡量教学成果的亘古不变的定律,在教学成绩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夸,而教学成绩的最高衡量尺度,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作为一名具体实施高三生物教学的工作者,应如何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呢?

一、立足书本求创新

高三生物以复习为主,书本知识的复习与回顾应该是必须的,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石,处理不好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轮复习),就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学生感受仅是课本知识的重新再现,出现厌学或不学的情绪,以致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掌握不牢,到进行综合复习时,这些基础知识又运用不起来。另一方面,老师也感到复习难度较大,上课没有什么新意,全是陈旧知识的累积。因此,课堂教学的创新就成为高三老师复习基础知识时区别于新授课获得最大课堂效益的最佳途径。

创新——一个全新的名词,如何创新?创新决不是赶时髦,更不是脱离课本的代名词,立足课本的创新,是课本知识的升华,给学生一个全新的知识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展示的全部是学生思维与课本知识的重组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同时课本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大大提高。

例如,生物课本中,矿质元素的作用中讲硼元素有促进花粉管萌发的作用。学生看过一遍并不会有多大的印象,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本领呢?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我们增设一个实验设计,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探讨。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硼对花粉管萌发的影响

实验材料:显微镜 鲜花 缺硼的培养液 培养皿 琼脂 硼酸 pH试纸 盐酸 实验步骤:1、2、3、4、结果预测:1、2、3、老师适当引导和分析:从实验选材(花粉萌发→花的结构→培养条件及培养基成分)→对照实验设立→实验结果预测。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既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深度,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大有益处。

二、基于课本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培养,是思维培养中的高级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因此对课本知识的思维发散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在2003年高考第41题对这一思维模式体现的尤为突出,这道题的实质就是一种思维发散,而所用的知识点全部在课本之中。

(1)用放射性元素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果只有部分细胞具有放射性,这是为什么?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得出下列结论:

①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所特有的组成成分。

②生物的细胞什么时候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发散 DNA复制时

发散 细胞分裂时 这样通过思维发散得出具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应具有分裂能力

(2)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来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出现的结果如何呢?

①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特有的组成成分

②RNA的合成并不受细胞是否分裂限制,因为只要是活细胞就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实质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而酶的合成需要RNA的直接指导,因此只要是活细胞就要进行RNA的合成

结论:如果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全部活细胞都具有放射性

基于这点,发散思维的建立与培养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要求学生基于课本知识进行发散思维。

例:秋水仙素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导思:正常有丝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平均移向两极,最终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结果使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的相同。如果没有纺锤丝的牵引,结果会如何呢?加倍的染色体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而是停留在一个细胞中,从而形成多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时期(有丝分裂前期)。

经过这样的思维扩散,对课本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敞开课本系社会

课本知识是解决实践问题的基础,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关注社会、关注最新科技动态,特别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动向,对能用课本知识解决社会热点知识要不放过,对学生强调知识运用的同时使学生感觉生物学科的知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如:爱滋病的流行和防治、“非典”、“人类基因组计划”、“神舟”系列飞船动植物搭载实验、环境污染与治理……等众多的社会实际问题,让学生从纯知识的掌握中,学会应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关心社会、关心科技的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四、咬定目标(高考)不放松

高考是教学服务的重点,一切目标计划的设立,都是为高考服务的,为此对生物的教学,我们订立了一个长期的复习计划,这一计划的完成与实施都是与高考相联系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大市或县区统测与我们计划的矛盾,为此,我们并没有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我们复习的策略,并没有片面地追求与市进度的统一。2003年高考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在2003年全市的几次统测中我校的生物成绩应该说是比较差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基本上是按开学初备课组订立的计划执行的,这一计划完全是针对我校的实际、服务于高考订立的,但我们的成绩在每一次统测中都有进步,最终在高考中我校生物成绩是非常好的,2003年在市重点高中高考排行榜中,我校本科人数居第一名,在考上本科的学生之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学习生物学科的。从中可以看出,高考是我们追求的大目标,追求过程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最高目标。

五、团结协作出智慧

“团结诞生力量,凝聚诞生希望,协作产生智慧”。这是我校高三生物老师的备课格言,一个人的精力与智慧是有限的,集众家之长,改自身之短,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为高三生物教学服务,为此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的成员每周有三次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来研讨教学中的问题。在备课中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以整体协作、集团作战的方针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六、教案学案一体化

高三年级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任务和压力面前,过去我们曾认为在这么紧张的环境下,高三教师的备课可以简单一些,教师在课本中作出重点标记,讲解时注意重点也就可以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和想法都是错误的,教师在课本中所作的重点要求,能传达给学生吗?对知识结构框架的重组,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吗?为此,在过去痛苦失败的基础上,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成员,并没有给自己放松压力,而是加大了自身的压力,知识复习课运用备课组集体研究的一体化教学案,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据,讲练结合,加大课堂容量,扩宽知识面,在教学案之中增添了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力度较大的典型例题,作为打造学生新思维的基石。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他山之石可攻玉

高考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市场,在其中不乏利用假冒劣质产品进行发财的商家,但也不否认有精品的复习资料,一味抨击复习资料的坏处不可取,而全盘套用复习资料更不可取,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本出发,从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研究新考纲、新高考,利用自己可以累积到的一切资料进行重组分类,用优秀资料中的信息充实我们的教学,使别人的东西服务于我们自己的教学,达到“他山之石可攻玉”的效果,为此我们在教学案一体化的基础上,增加了练案校本化,使学生从繁杂的复习资料中解放出来,避免学生在重复练习中时间的大量浪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作用。

勤能补拙——补自身素质的不足、补学生知识的遗漏

做到:勤思——思学生的能力、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

勤做——备课、练习精选、作业批改及反馈

这应成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老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教学成果一定辉煌,生物学科在高考之中一定会因我们老师的辛勤劳动而大放异彩,炎热的六月,也会因我们学生的成功变得春意盎然。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

作者:曾朝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03 更新时间:2004-3-13 文章录入:曾朝华1 责任编辑:周南中学

1.夯实基础知识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至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的同时,要突出重点,特别是三本书中的三个重点内容的复习即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基因工程。

2.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近两年的高考题大多是一些与生产和生活实际有关的、需要运用多个知识点甚至跨学科知识、通过多层次和多角度综合分析才能寻求答案的综合题。题目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以现实生产、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如河流污染、无土栽培、赤潮等)为背景,或给出一段自然科学的研究材料,让考生阅读理解,要求回答所提问题,充分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考查学科知识的思路。

3.重点章节突出

从以往试卷中不难看出,重点章节重点考,尤其是新陈代谢部分的内容,一直是综合测试的核心。高三复习时,要做到全面,但更要抓好重点章节的复习。

4.关注社会热点,注重生物知识的收集

一些社会热点,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细胞工程、胚胎于细胞的利用以及赤潮等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有关的现实问题及生命科学发展的热点问题频繁出现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些题目具有引导和鼓励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未来的导向功能,因此,在复习中,要注重这些知识的收集整理,拓宽知识面。

5.加强图文信息转换能力的训练。

这两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常出现图表题,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识图、信息转换、摄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高考复习中应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6.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归纳教材中的显性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目前高考虽然难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操复习,但纸上谈兵还是少不了的。在后期的复习中对生物实验的复习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注重联系实际,重点放在能灵运用上;②加强实验复习,重点放在设计实验上;③关注学科发展,重点放与教材的结合上。

对于每一个实验必须认真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同时还要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高考试题的变化。

收集教材中的隐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平时说到实验,一般是指显性实验。实际上,课本在讲述某一知识点时,往往都由实验引入或加以实验验证。这些实验,课本中虽未明确注明,却是科学家们研究过程的再现经典实验。经典实验在生物学发展史中,深刻地影响着生物学思想的发展,显著推动着生物学理论的建立。如必修本中酶的发现的一组实验、光合作用的发现的一组实验、生长素的发现的一组实验等等。对于这些实验,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课本将它们一一找出,从中感悟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实验的安排和设计等。

隐含在课本中的实验,除经典实验外,还有一些诸如观察、验证、应用等类型的实验。这类实验不仅包含在课本的正文中,在课本的小资料栏目以及复习题中也有一些,同学们可一并将它们找出分析。

归类显、隐性实验,进行综合复习。

学习贵在总结,不孤立地看待这些显、隐性实验,而应该从这些实验的原理、所用材料、步骤、数据采集与处理上的异同等角度出发,给这些实验分门别类,从而组成不同的实验板块。比如按实验材料可分为非生物材料实验(模拟实验)和生物材料实验,生物材料实验又可分为植物材料实验、动物材料实验、微生物材料实验;按实验方法可分为显微观察、临床观察、调查、杂交、同位素示踪、生化检测等方法的实验板块;按生物学实验技能可分为显微技术、染色技术、装片制作技术、徒手切片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测量技术等等。

高三注重基础,平时我注意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检察学生的复习资料和笔记,当面批改。每次月考做详细的分析说明,引导学生对高考题型的把握能力和自学能力。

高三生物总复习策略

发表时间:2003-12-13 15:48:46 作者:陈乔平吕正余(淮安中学)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根据教育部的部署,我省在2004年将继续实行“3+2”的高考模式。面对“3+2”考试,这对我们生物教师来说,是个比较严峻的挑战。面对“3+2”考试,我们将怎么办呢?

正确理解《考试说明》中的考试目标

根据普通高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了以下四项目标:

一、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在高考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物科学的某些专业名词、术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这个目标分为三条:⑴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谓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就是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⑵定量描述生物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生物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方面;⑶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常这一条内容课本中是没有的,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

二、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生物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生物科学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能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解答考查这类目标的试题,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学生在阅读生物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生物意义,以及有关生物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四、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生物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生物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本目标的试题有的需要生物、化学、生物其中一个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回答,有的需动用生物、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尤其是以现实问题立意的试题,因为现实问题常常是综合的。

构建知识网络 培养学科能力 重视知识迁移

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这个载体上的。例如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生命的自我复制和发育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系统,这四大系统共同构成全书的知识系统。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高中生物分为三大板块,四大知识系统。这四大系统又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体现生命不同于非生命物质的基本特征。每个大的系统下,又可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在复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二、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就生物本身的复习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可进行专题复习。

1.按体系分专题———体系专题,包括:

(1)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

(2)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3)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

(4)生物与环境系统。

2.按实验分专题———实验专题,包括:

(1)验证性实验,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

(2)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

(3)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

(4)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3.按题型分专题———题型专题,包括:

(1)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

(2)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3)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

(4)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4.按热点分专题———热点专题,包括:

(1)生态和环境热点(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

(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

(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

(4)国内大事、世界风云(西部大开发、绿色奥运、贫铀弹、反恐斗争)。

以上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当然各专题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开。按知识体系复习,也会遇到实验、解题、热点问题。只是复习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专题复习要遵循以下原则: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在最后冲刺阶段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应试能力。

三、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

练: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抓好运用知识能力的套套单元、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应靠拢2003年《高考说明》的要求,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评:教师讲评练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课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四、学法、解法指导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

1、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地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部份;读《高考说明》。

篇7: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

江苏省盱眙县马坝中学 孙高宏

教学目标:

1.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B)2. 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B)

教学重难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学过程:

学生回顾课本相关内容,自主学习5分钟 教学内容:

一、探究活动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课件展示)

2.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三者之间的关系(课件展示)3.反射弧的5个组成部分功能特点(提问,课件展示答案)思考与讨论:

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吗? 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吗?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二、探究活动二:兴奋的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1.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下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及其形成原因(课件展示)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用箭头和文字表示,教师适当提示,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答案)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及时练习:(课件展示,学生回答)

1.①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②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③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④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 这样就形成了。⑤电流方向在膜外由 流向,在膜内由 流向。2.下图为一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的电荷分布及相关处理。据图回答: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个强刺激,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是()

A 不会发生偏转 B 发生一次偏转 C 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导(递质传导)

1.突触的结构(学生画图,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答案,学生评价)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课件展示,学生讨论课件中的思考题)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 思考与讨论: 1.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答案)2.①突触小泡的形成与何种细胞器有关? ②神经递质可以成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吗? ③突触小体内完成的是何种信号的转变 ?

④ 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答案)3.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间隙 B 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例题1: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图回答:

(1)图中反射弧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依次为图中的(用序号回答)(2)图中所示包含神经突触 处,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3)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填箭头旁字母)。原因是。

(4)E、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如果在E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

例题2.下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

(1)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 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 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 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 电位。(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____离子的 性发生变化,离子大量流向膜,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 段。

篇8: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1、巧用比喻化疑难。

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 爆米花像磷脂分子, 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妙用诗词添兴趣。

例如, 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 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 “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 “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行舟”表示需要载体, “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再如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 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3、口诀谐音助记忆。

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铜棚新炉贴馍馍” (铜硼锌氯铁钼猛) 。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原核生物:一 (衣原体) 支 (支原体) 细 (细菌) 线 (放线菌) 蓝 (蓝藻) 子。

4、用科幻法展开联想的翅膀。

如:光反应式ADP+Pi→ATP若能科学利用意义更大。如果我们能制造模拟绿叶的绿色衣服穿在我们身上, 通过特殊的导管把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ATP运到我们的体内, 那么, 我们一个月只需要吃几顿饭就足以维持我们身体生长的需要, 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让绿色衣服来尽情制造吧!非洲难民再也不必为粮食太少而发愁, 人类从此再也没有粮食危机了!

5、用比较法综合复习。

课本中有2个“基本”、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 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 排在一起, 加以比较, 学生一目了然。

6、用趣闻轶事引领主题。

例如, 在介绍“遗传”时, 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 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 却写信向长相普通, 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 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 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 她能梦想成真, 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 虽答不全, 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 我再由浅入深, 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 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7、理论知识实际化。

讲无氧呼吸时, 我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发挥: (1) 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 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 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 (2) 在无氧条件下, 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 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 (3) 制酒时为什么要密封?因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制酒时若密封不严, 酒曲就会进行有氧呼吸降低酒精产量;如果酒曲不纯, 混有乳酸菌, 则制酒的同时产生乳酸, 降低酒精质量。

8、重点知识实验化。

有识之士都认为:有标本就不用挂图, 有实物就不用标本, 有动手实验就不用实物。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若教师认为原理很简单, 没有必要做实验, 则错过了教育学生的极好机会。长期下去, 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9、难点知识“数字”化。

上一篇:英语寓言故事短小经典下一篇:生活中的化学趣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