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的优秀教案设计

2024-04-18

《夹竹桃》的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2篇)

篇1:《夹竹桃》的优秀教案设计

一、复习

1、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2、读词

(1)、再读“荇藻”,强调“荇”是后鼻音

(2)、“玉簪花”象什么?读黄庭坚关于“玉簪花”的诗

(3)、理解秋风乍起的“乍”(突然)

(4)、读“一嘟噜”

(5)、理解“熏透了”(香味很浓),理解“凄清”(凄冷、微寒)

(6)、“藻、凄”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

3、欣赏夹竹桃的图片,夹竹桃顾名思义有什么特点?

(夹杂两种植物的特点,枝叶似竹,花似桃)读名,记住夹竹桃的特点

二、新授

1、季羡林老先生笔下的夹竹桃又是怎样的呢?用哪些语言可以来形容它?用文中的语言。

(十分奇妙、迎风吐艳、有韧性、一声不响亮、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无不奉陪……)

(1)、哪个词在季羡林心中印象最为深刻?(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

(2)、为什么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

2、读文中的第2小节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融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这是什么样的景象?(融洽)平时我们会说什么融洽?(关系融洽)“融洽”让语言有了感情,这就是语言的精妙。

3、接下来,哪里写了夹竹桃?(第四小节)

(1)、你能看见夹竹桃在怎样开?读第四小节。

(在盛夏、清冷、和煦的春风里开,无日不迎风吐艳)

(2)、夹竹桃迎过哪些风?(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风、深秋的冷风)

(3)、那风仅仅是风吗?

(4)、无论环境怎样改变,夹竹桃怎么开?

(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5)、两个看不出提示了你什么?(夹竹桃始终如一地开)

(6)、夹竹桃迎风吐艳吐出的仅仅是枝头的花朵吗?(是那顽强的生命力)

读“无日不迎风吐艳”,读出夹竹桃的生命力

(7)、为什么悄悄地,一声不响地?能读出言外意吗?(不张扬、含蓄)

(8)|能读出季老的言外情吗?对夹竹桃的默默无闻怀有怎样的感情?(喜爱)

(9)、“两个又”看出是怎么开?

用个词来形容。(生生不息、连续不断、接连不断……)

读“夹竹桃却……又长出一嘟噜)

4、“无不奉陪”一词看出夹竹桃都陪过谁?第几小节写的?(第四小节)

(1)、花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季节的特点)

别的花花开一季,夹竹桃却是花开三季,读出了什么?(夹竹桃生命力旺盛)

(2)、除了写花多,还有什么?(花美)

(3)、还写了什么?(熏透了整个院子)(花香)

(4)、这一小节,仅仅是写这些花吗?(为了衬托夹竹桃)(为了与夹竹桃对比)

所以季先生写到“然而…………”

一起来回味这些文字,读。

5、读到了这里,悟出了吗?什么是夹竹桃的韧性?

(连续不断地开、始终如一地开、花开三季……)

大声地读它的韧性

6、所以说“对我来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三、为什么季先生爱夹竹桃,看季先生的生平

所以,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才会包含深情地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篇2:《夹竹桃》的优秀教案设计

恒涛双语实验学校

苏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为什么爱夹竹桃,领悟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培养意志,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3.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为什么爱夹竹桃,领悟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培养意志,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2.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随着春天的来临,各种花就会次第开放。我们的校园也会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老师给同学们搜集了一组关于花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花有什么特点?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有一种花,可以从春天一直开到秋天,常开不败;有一个人,对这种花,情有独钟,特别喜欢。下面就让我们做客当代作家季羡林先生花园一般的小院,认识夹竹桃,了解夹竹桃,欣赏夹竹桃吧。(板书:19 夹竹桃)齐读课题:19 夹竹桃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先检查一下对生字词的识记情况。(幻灯片展示)

(学生个别读,对错音纠正,然后齐读巩固。)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六自然段。

1.出示要求:作者对夹竹桃具有什么样的感情?(幻灯片展示)

2.自由读课文后回答问题。(喜爱)

3.课文哪句话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最后一自然段。)

4.这句话同时还照应了课文的哪句话?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第一自然段)

5.讨论:为什么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爱夹竹桃的什么?哪几个段落写出了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2-5自然段)

三、汇报学习课文2-5自然段。

细读2-5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喜欢夹竹桃的什么?为什么喜欢?

[根据同学们找到的段落学习2-5自然段,教学段落的顺序可以随机应变。](一)学习第二自然段。(生:爱夹竹桃的颜色,因为它很奇妙,很有趣。)(板:颜色)

1.你为什么觉得它奇妙有趣呢?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抓住“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火和雪是不相容的”、“融洽地开在了一起”等词句体会它的奇妙、有趣。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5.小结过渡:读得太好了,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对夹竹桃的喜爱,你也读出了我们大家的心声,怪不得作者这么爱夹竹桃呢,它的颜色真是有特点,可真是“红白相映妙趣浓”啊。除了颜色,你还喜欢夹竹桃的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生:爱夹竹桃的韧性。)(板:韧性)

1.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它的韧性?认真阅读三、四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写上感受。

2.指导朗读表现夹竹桃有“韧性”的句子,要读出夹竹桃的韧性。

过渡:能够准确找到并理解有关的语句,这是聪明和智慧;如果能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则是能力和艺术。

(1)个人赛读。

(2)男女生轮读。

(3)师引读:

师:在和煦的春风里,女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在盛夏的暴雨里,男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在深秋的清冷里,齐: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就这样,一年三季,齐: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韧性”一词。

(1)什么叫“韧性?”(柔软结实不易折断。)

(2)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韧性,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同学们读文就是读人,让我们共同想想,从夹竹桃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季先生的哪些影子? 课件出示资料。学生读: 季羡林,生于1911年,1930年考上清华大学,1934年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由于二战爆发,交通断绝,回国受阻,饱受煎熬的他仍然苦读不辍。

1946年,他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任北大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惨挨批斗,经常被打得遍体鳞伤、不得动弹,还被关过牛棚并下乡劳改。当时许多同志都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但季羡林面对人生的坎坷,不抱怨,不自弃,甚至笑称“这样的锻炼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的。”更令人惊讶的是,季老从“牛棚”出来后,被勒令看楼门,守电话,成为一个“不可见接触者”。然而,他晚上坚持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写成小纸条装在口袋里,白天守楼时,脑袋不停止思考,把散文改成有韵的诗。280万字、8卷本的《罗摩衍那》就这样被翻译出来。

文革后,他重见天日,恢复了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职位,还当过北京大学副校长,并且仍笔耕不辍,著作丰硕。

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呢?

生:我读懂了季羡林先生就像夹竹桃一样充满韧性。

季羡林先生没有在文革中倒下,就因为他和夹竹桃一样有韧性。

季羡林先生在饱受迫害的情况下仍然不忘做学问,翻译出史诗巨著《罗摩衍那》,这不正是他夹竹桃般的韧性的体现吗?

师:同学们,正是夹竹桃般的韧性,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借夹竹桃他道出了自己的情怀。(板书:状物咏怀)

其实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是季羡林先生一生的写照,他虽然平凡但是他却是最值得我们留恋最值得我们回忆的人。让我们再齐读文章的这句话。

4.是啊,一朵花尚且具有这样的韧性,那么我们呢?是不是也应该具有这种韧性啊?

联系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觉得怎么做才叫有韧性?思考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由此你想哪些人的人生像作者一样充满韧性?(张海迪、司马迁、海伦.凯勒、霍金、孙膑、桑兰……)

5.小结:是啊,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品质,那就是——(生:韧性)正像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一点夹竹桃就做到了“长开不败显韧性”(PPT)。

6.引导学习第三自然段:作者爱夹竹桃,写夹竹桃,可为什么还要写院子里其它的花呢?(对比衬托出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7.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止于此呢,作者还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激情引读: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生接读)

2.理解“袭”。

(1)“袭”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到的?(生:突然的,没有防备的。根据“偷袭”、“袭击”的意思来理解的。)

评价过渡:你真会学习,能够利用熟悉的词语来理解。

(2)一个“袭”字,让你感觉到它的香味怎么样啊?

(3)小结过渡:是啊,你往那一站。那浓浓烈烈的花香便猝不及防的扑鼻而来,让你躲都来不及啊。这花香也会醉人的哦!请闭上眼睛。

3.作者把它的影子幻想成什么了?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启发想像:“你还可以幻想成什么?”幻灯片出示:

4.小结:叶影参差,花影迷离,语言如诗,意境如画,多么令人陶醉的情景啊,这真是“明月清风花共影”(PPT),让人遐想无穷!(板:花影)

5.过渡:此情此景能不让人陶醉,让人喜爱吗?所以作者由衷地说:“这样的韧性……”(生接读最后一自然段)

6.小结:这夹竹桃没有一句花言巧语,然而它那默默无语中悠然释放的高雅气质,以及它那柔韧个性,婀娜身姿,迷离花影,恰是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于不知不觉中俘获了作者的心,也俘获了我们的心,在此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一次发自内心的说一次“这样的韧性……”(接着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这就叫“花虽无语情自生”!(板:喜爱)

四、总结课文。

能够为我们带来如此享受的夹竹桃,你们喜欢吗?(生非常响亮地:喜欢)最后让我们用一首小诗来抒发一下我们内心对夹竹桃的赞美和喜爱吧。(PPT出示)

夹竹桃

红白相映妙趣浓,长开不败显韧性。

明月清风花共影,花虽无语情自生。

五、小结写法,布置作业。

写作口诀

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抓住典型,特点鲜明;运用对比,衬托个性; 虚实结合,描绘意境;照应开头,画龙点睛。

作业:

仔细观察一种花草,仿照课文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颜色 夹竹桃

韧性 喜爱

篇3:《夹竹桃》的创意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设计以语言的感悟为基点, 采用层层铺垫的思路, 引导学生深察文章的情趣。由“略说有趣的夹竹桃”“细说可贵的夹竹桃”“描写奇妙的夹竹桃”“留恋可爱的夹竹桃”构成教学的主板块, 凸现全文主旨。

【教学步骤】

一、略说有趣的夹竹桃

1. 通读全文, 说说夹竹桃的“有趣”表现在哪里?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 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 宛如火上有雪, 或雪上有火。)

2. 找出与“不相容”语义相对的词, 并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这个词是“融洽”。根据上下文揣摩, “融洽”是“没有抵触”的意思。)

3. 文中说:“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 十分有趣。”“有趣”, 换一种说法, 该怎样说? (使人感到十分有意思。)

二、细说可贵的夹竹桃

1. 夹竹桃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夹竹桃坚韧的品格。)

2. 哪些语言集中说明了夹竹桃的韧性?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

3.“这一点韧性, 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 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文中的“那些花”是哪些花? (引出第三段, 指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石竹花、玉簪花、菊花等。)

4.“那些花”与夹竹桃相比, 不足之处是什么? (花期短。因此, “那些花”缺乏的是“韧性”。)

5.“……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与“……显得非常可贵吗”, 意思是一样的。但区别在哪里? (前者的反问语气表示肯定的意思, 语气更强烈。后者表示陈述, 缺乏强烈的语气。)

三、描述奇妙的夹竹桃

1. 齐读第五节, “月光下的夹竹桃”。

2.“你站在它下面, 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 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这里的“袭”, 为什么不用“扑”? (“袭”既表示香气的浓烈程度, 又表示香味的神秘色彩。设若用“扑”, 只能表示香气的浓烈程度, 却不能表示香味的神秘色彩。)

3.“我幻想它是地图, 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居然”是什么意思? (表示出乎意料, 竟然。)

4. 作者除了把它幻想成地图, 还把它幻想成什么? ( (1) 水中的荇藻; (2) 一幅墨竹画。)

5. 如果我们接下去“幻想”, 该怎样说呢? (例, 我幻想它是居民小区, 它居然就是居民小区了。这一堆影子是居民住宅, 那一堆影子是购物超市, 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宽广的大道, 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 这就是夜班回来的轿车影。)

四、留恋可爱的夹竹桃

1. 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是什么? (夹竹桃表现出的韧性和引起美好的联想。)

2. 读最后一句, 换一种说法。 ( (1) 因为夹竹桃的韧性, 又能引起我的幻想, 所以, 我爱上了夹竹桃。 (2) 我之所以爱上了夹竹桃, 是因为夹竹桃的韧性, 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3) 我爱上了如此韧性, 又能引起我许多幻想的夹竹桃。我爱上了夹竹桃的韧性;我留恋夹竹桃给我的许多幻想。)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本设计侧重于“朗读与品味”。以读助讲, 融情于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品出文章的情趣和理趣。再以此为基础, 背诵1—2个语段, 或许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分析更能给学生以收获。

【教学步骤】

一、自读课文, 划出生字新词

(如:留恋、融洽、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万紫千红、迎风吐艳、无不奉陪、叶影参差、荇藻、微风乍起。)

二、情境演示, 技巧点拨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 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 对我说来, 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朗读时, 一定要突出前后语意的转折关系;二要突出表示程度的两个“最”字;三要用重音轻读的方法突出“留恋”、“回忆”, 以表示深情。)

2.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 宛如火上有雪, 或雪上有火。 (朗读时, 突出表转折的词“但”和“却”, 还要突出修饰语“融洽”, 以引起人们的思考。)

3. 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盛夏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 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

(朗读中, 突出“和煦春风”“盛夏”“深秋”, 一方面显示春、夏、秋三季的时令, 另一方面与下文“从春天一直到秋天”相衔接;还要突出意义重音“茂盛”“衰败”, 为“无日不迎风吐艳”蓄势。其次, 要突出“无不奉陪”, 与下句的“这一点韧性”相榫接, “这一点”正是上文所说的“……无不奉陪”。)

4. 有这样的韧性, 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 我爱上了夹竹桃。

(朗读时突出“韧性”和“幻想”, 而这“韧性”与“幻想”正是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三、融情于读, 感受蕴情

学生有选择地朗读, 感受文中蕴含的对夹竹桃的留恋之情、赞美之情。

1.齐读第一段, 读者对夹竹桃的感情是欲扬先抑。抓住“不是……也不是……却是”关联词语, 通过语意的转折, 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2.朗读第二段。作者对两盆夹竹桃的奇思妙想, 既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又引起了人们对生活深层次的思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 也需要彼此感情融洽, 和谐相处。尤其当读到“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 既要顿挫分明, 又要张弛有度。

3.自由朗读3~4段。第三段与第四段以对比的方法, 突出作者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第四段起首“然而”, 是对第三段语意的急转。作者在层层铺垫之后, 敞开心扉, 礼赞夹竹桃的艳而不骄, 凡而不俗、韧而不折的品格。尤其读“无日不迎风吐艳”和“无不奉陪”两句, 气足声宏, 语调高昂, 以彰显豪迈之势。

4.朗读第5~6段。“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有一番诗情画意, “特别喜欢”, 表明作者的感情升华到了新的高度。月光下夹竹桃的幻想, 奇特而又有深意。这说明作者对夹竹桃的“留恋”已经由“含春之雅”步入“映月之静”, 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像。从而为文章的结尾开拓了思维的空间。

四、记诵文中的佳句精段

如背诵4、5两段。

篇4:《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夹竹桃》这篇课文。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为什么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画出写夹竹桃“有韧性”的词和句。

3. 第二句话能看出夹竹桃有韧性,季节在变,天气在变,夹竹桃却始终如一地争奇斗艳。“无日不迎风吐艳”没有直接来写夹竹桃的韧性,但更可见夹竹桃天天如此,日日这样。

读这一句话的时候,要注意季节变化,天气变化,还要读出强调的语气。(范读、指名读、齐读)

4.第三句话中的两个“一直”写出了夹竹桃花期长,很有韧性。这一句中“无不”与上一句“无……不……”都是一个意思,强调了夹竹桃韧性可贵。

5.是啊,花败了,它从未想过要放弃,而是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它就是有韧性的夹竹桃。

6. 第4自然段中,“那些花”指的是哪些花?作者用了哪些词来形容它们的美?作者要写的是夹竹桃,可为什么要把其他的花写得这么多,这么美?

7.师小结:其他的花虽然美不胜收,但好景不长,夹竹桃虽然其貌不扬,但能常开不败,作者这样写,更能突出夹竹桃的韧性。

【设计意图】教者从理解“韧性”这个词入手,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可贵。

二、 感悟作者的神奇幻想

1.刚才同学们对夹竹桃夸赞得很多,然而作者特别喜欢的是月光下的夹竹桃。

2.默读第5自然段,在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

3.生交流已经读懂的问题。

(1) 夹竹桃能引起作者幻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浓烈的香气;二是影子投到墙上时,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屏幕显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的月下美景,并伴有轻音乐。)

(2) 作者在写香气浓烈时,有一个词很形象,你们找一找。(“袭”这个词让人感觉到一股浓烈的香气扑鼻而来。)

(3) 作者的幻想有三种:一是地图,二是荇藻,三是墨竹。

(4) 是啊,月光如水,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再加上浓烈的香气,一个爱花的人就这样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你最喜欢文中的哪种幻想,就多读几遍。

4.如果你来想象,可以学着作者的方式来谈谈,也可以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怎样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画面?多媒体的设计巧妙地结合文字,通过优美的音乐、变幻的画面,让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内练语言,外练表达。

5.刚才我们沉浸在如水的月色中,欣赏着夹竹桃摇曳的身姿,进行了一次神游,如果我们要把此情此景永远地留在记忆中,你们有什么好的背诵方法?这一段中,过渡句后面作者先写幻想的原因,接着写幻想。写幻想时,依次写了地图、荇藻、墨竹。把握结构,抓主要内容是个好的背诵方法。

三、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夹竹桃是这样的有韧性,又是如此的能引起作者的幻想,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板书“爱”)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呈现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吗?

季先生也是一个有韧性的人。

2.在“文革”期间,他多次被批斗,甚至被关进牛棚,虽身处逆境,但一刻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翻译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

他像夹竹桃那样,是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人。

3.作者写这篇文章不仅仅是要表达他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啊,他就这样的一个执著的人、一个忠诚的爱国者。让我们诵读他的经典语录来向他学习。

4.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设计意图】在学生拓展交流季羡林先生的故事和诵读他的经典语录的环节中,学生对季先生的人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篇5:《夹竹桃》优秀教学设计

1.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品味夹竹桃的“韧性”以及带给我的“幻想”,在品析之间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写什么)

2.关注作者的谋篇布局,言语表达,领悟作者是怎么写夹竹桃的“韧性”和带给我的“幻想”的。(怎么写)

3.由花及人,在学生自主阅读中,培养其阅读力以及审美情趣。(为什么写)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教学过程:

师: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在季羡林先生的心中:“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到底是什么妙处让作者爱上了这夹竹桃?

完成板书:花色有趣 韧性可贵幻想奇妙

板块一:品读“韧性”,领悟写法,由花及人

师:你知道什么是“韧性”吗?

一、思考。

作者是怎么写夹竹桃的“韧性”?轻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夹竹桃的这份韧性?(屏显第四自然段)

二、交流

1.自读品味,感悟韧性

⑴抓“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又”师说:①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不与百花争艳,就这样默默地开着,从不张扬,乐此不疲,这就是夹竹桃,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②关键词品味)③败了再开,黄了再长,顽强不屈的开着。这就是夹竹桃,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

⑵抓“无…不”“在…在…在…”“一直…一直”①你很会读书,不仅关注写了什么,还领悟到了作者是怎么写的!②它安静从容地开、始终如一地开、锲而不舍地开、洋洋洒洒地开,这就是夹竹桃,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

⑶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品味到了夹竹桃的韧性,难能可贵的是还品味到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份韧性的。齐读。

2.回环朗读,抒发韧性

师:夹竹桃一年三季,默默开放,始终如一,极有韧性。①你看,在和煦的春风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②在盛夏的暴雨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③在深秋的清冷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④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屏显: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3.重组对比,激活韧性

师:课文共 6 个自然段,其中有 5 段文字描写了夹竹桃,而第 3 个自然段的一百多个字,描述了 14 种花的千姿百态,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这是为什么呢?

请把三四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师:作者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用了哪些优美的辞藻写群花?

写百花,只为一花。写百花的喧闹,衬托了夹竹桃的沉静;写百花的美丽,衬托了夹竹桃的清雅;写院子里一年三季百花盛开,衬托了夹竹桃一花独放春夏秋,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对比读

4.由花及人,升华韧性。

师:王冕爱梅,陶渊明爱菊,为什么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请你读读他的生平,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学生细读)季羡林198月出生在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为临清市)一户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少年季羡林背井离乡投奔济南叔父。在济南他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5年24岁的季羡林被录取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小语种,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可以说季羡林从一个农民的孩子起步,从学以后是一口气读到博士的。

先生是的学术大师,一生的研究涉猎之广、造诣之深世间罕见。然而先生却这样说:“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 ( 《悼念沈从文先生》 )先生的虚怀若谷可见一斑。因为先生总是把自己当作一介平民,因而人们亲切地称他是平民中的大师,是大师中的平民。先生 1936 年在德国选读梵文,他认为 “ 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直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 ” 。 ( 《留德十年》 ) 先生的信念是如此的坚定 ! 先生 1980 年进入古稀之年,尽管事务繁忙,他依然故我, “ 咬定青山不放松 ” ,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潜心研究,勤奋写作。一生勤奋刻苦的先生耄耋之年仍旧读书,仍然笔耕不辍 …… 他的译文创作无数,仅散文创作就有 80 余万字之多。

师:不炫耀,不张扬,就像夹竹桃那样悄悄地一声不响;始终如一,锲而不舍;夹竹桃,季羡林,季羡林,夹竹桃。季羡林不愧是一位大家,文章语言典雅清丽,用字、用词非常考究,一些方法他信手拈来,又用得朴素自然,不露痕迹。

再读第四自然段,相信大家对夹竹桃会有更深的理解。

所以,季先生才会在开头这么说:(屏显: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板块二:感悟“幻想”,启发想象,由读及写

1.师:同学们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音乐推起)美美读读第五自然段。

2.你想说什么?怎样的景象引起了作者奇妙的幻想?

(屏显)毫不含糊 浓浓烈烈 袭一团模糊 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

师:指名读,追问:你读懂这两组词了吗?它们都是描写什么的?

是啊,月光下,叶影高低不一,错落有致,花影模模糊糊,它们给我们带来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梦幻的美,来,美美地读好这组词。

读句子

3.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谁来读一读?朗读过程中,你发觉作者是怎样写这一次次幻想的?

4.正是这种由眼前的景物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以及你们美妙的朗读把大家带进入一个幻想的梦境里。每一次的幻想那么美,最美最美的那一次幻想一定在同学们心中。

屏显:我幻想它是 ,我的眼前,

板块三:提供话题,整合全文,升华情感

篇6:《夹竹桃》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育目标: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写好写植物类的作文。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

1、凭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一、导入:

1、请看,这就是上堂课我们已经认识的一种奇妙有趣的植物。(指黑板)

2、引读,为什么?(因为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和带来的幻想)

(板书:韧性、幻想)

3、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夹竹桃,来细细地感受它的韧性,同时领略它带来的幻想,好吗?

二、教学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哪个自然段是直接写夹竹桃的韧性的?(4)

2、大家仔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可以圈圈、画画、写写。

3、把你知道的说给你同桌听听,不懂的商量商量。

4、交流:

我知道了这段主要讲夹竹桃的韧性难能可贵。(你知道了它的段意)(板书:难能可贵/十分可贵)

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的韧性呢?注意: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字词

(1)、我是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出夹竹桃开花时间很长,一直开一直长,很有韧性。(那你能把它的韧性读出来吗?)(请女同学来朗读。)

(2)、我是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看出来夹竹桃从春天到秋天没有一天不开放的,开花时间很长,不会因为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改变,十分有韧性。(练、点、齐)

(3)、我是从“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不论什么花开,夹竹桃都无不奉陪。”同样也可以看出夹竹桃花期很长有韧性,而且不会因为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改变。(你能把理解的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男同学读)

5、学到这我们对夹竹桃的认识更深刻了,你能用自己的话,夸夸夹竹桃(从春到秋你都自始至终、始终如一;从你的花期,我看出了你坚韧的品质,那种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的韧性是非常可贵的。)

6、大家赞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赞一赞吧。

7、真棒,把夹竹桃赞的美滋滋的。

8、和那些花比起来,“那些花”指哪些呢?它们留给你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浏览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两个问题。

9、交流(各种花)印象是春天花团锦簇;夏天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秋天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10、作者家院子里的花开得这么美,作者为什么只对夹竹桃情有独衷呢?(因为其它的花只开一个季节,而夹竹桃三季都开,夹竹桃的韧性是其它花所没有的。)

11、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朗读3、4自然段。

过渡:夹竹桃的韧性是难能可贵的,让我们大家都爱上了它,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远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我知道了这段主要写了夜晚夹竹桃很美和引起作者的许多幻想。

3、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美?

(1)你站在-------许多幻想

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字词

(2)“模糊”花朵美 ;“毫不含糊”“浓浓烈烈” 香气美;“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影子美;

谁来说说“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是什么样子的?

(3)模糊、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就请你把理解的读出来?(点、齐)

4、“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的夹竹桃带给我们无穷无尽地想象,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课件,音乐长些)

5教师独白:

现在我们来到了夹竹桃边, 淡淡的月光,疏疏密密地漏过茂盛的枝叶,把梦幻般的阴影洒落到柔软的地面上,掠过的丝丝轻风,使得这带点神秘的影子微微地晃动,还不时送来,在浓密枝叶间流淌的阵阵花香,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树影,浓浓的花香,阵阵地清风,把我带进了一个那样令人陶醉的,不断产生幻想的,奇特美妙的世界。

6、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发散)

7、大家的想象真丰富,那作者又幻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心放进去,默读那些幻想的句子。你觉得作者的幻想怎么样?(板书:奇特美妙)

8、妙在哪?

9、交流:(想到的很妙,我自己没想到)

(1)、我好像看见了地图,上面有七大州,四大洋,小虫子好像海轮。精妙。

(2)、我好像看到了池塘,树影是塘中荇藻,飞蛾是塘中游鱼。很美妙。

(3)、我好像看到了一幅水墨画,而且是随风而动的画。随风而动的画,很奇妙。

10大家说得真妙,但你能把这奇妙的幻想通过声情并貌地朗读体现出来(练、点、愿)

11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作者充分地发挥想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无限的秒处,就让我们再一次美美的读一读,老师为大家配上音乐。

12这样的(引读)(板书:爱上)

13、现在,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小结:作者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夹竹桃的韧性及它带来的无限幻想。让我们再一次来赞美它吧。读最后一节。

14、夹竹桃的韧性是如此可贵,带给我们的幻想是如此奇特,要是我们能永远的留在脑海中那该多好呀,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句句子记下来。(比背)

总结: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我希望它的韧性,它今天带给你的幻想,能在你的脑海中占有一席之地,让我们一起记住它的名字,(《夹竹桃》)。

作业:摘录优美词句、利用这些优美词句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韧性:难能可贵

17、夹竹桃

幻想:奇特美妙

---- 爱上------

篇7:课文夹竹桃的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并能规范书写;能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夹竹桃的特点,选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3. 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学习夹竹桃默默无闻、坚韧不拔的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夹竹桃的文字、图片资料。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夹竹桃。

教学建议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家乡的一山一水总是那么令人魂牵梦绕。《夹竹桃》用诗一般优美动人的.语言,描绘了如火似雪的夹竹桃,刻画了具有韧性的夹竹桃。如此婉美、如此有韧性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许多神奇的想象,也把我们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情景中。

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分成了三个部分介绍夹竹桃。第1段概括介绍夹竹桃是最值得作者留念、回忆的花。第2~4段从夹竹桃花的颜色、花的韧性、花的香气以及由花影引起的想象来介绍夹竹桃。第5段写作者对夹竹桃由衷的赞美。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夹竹桃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篇8:《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12册第6单元第19课。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变革亟待从教课文向教语文转身。因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 所以, 教学时要从文本的语言文字入手, 理解内容, 体会情感而得意;还要从领会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阐述内容、表达情感的而得言, 追求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的变革还须从“教语文”向“学语文”转身, 要倾力打造“让学”课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教是为学服务的, 教必须让于学。

本案例的设计就是基于以上两点考虑, 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目标, 以“三品”夹竹桃的韧性为抓手, 以学定教, 不但理解文本, 而且学习认识事物特点和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再把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 化知为能, 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三品夹竹桃的“韧性”, 学习认识事物特点和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读准课题。

(1) 出示“夹竹桃”, 谁能把这个课题读正确?

(2) “夹”有两种读音, 在课题中究竟该读哪种音呢?

出示字义:jiā: (1) 从两旁同时向同一个对象用力; (2) 夹子; (3) 从两旁限制住; (4) 掺杂。jiá:里外两层的。

(学生根据字义判断出读哪个音。)

2.明白其理, 总结学法。

一个字有多种读音时, 拿不准读什么音, 可以根据字义选择。

3.猜测题意, 阅读资料。

(1) 这种花为什么叫夹竹桃呢?请你根据字义和这个花名猜测一下。

(如:夹竹桃叶片像竹, 花朵如桃。)

(2) 教师补充“夹竹桃”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把理解课题和学习方法融合在一起, 体现的是“教语文”的理念。阅读教学要想华丽转身, 实现正能量, 教师必须跳出课文教语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字词。

(1) 读准词语, 注意加点字。

第二排: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2) 理解第三排词语的意思。

(3) 听写词语, 同桌相互批改并订正。

设计意图:第一排是课文的六个生字, 第二排是四字词语, 第三排是多音字和变调。词语教学的设计循序渐进, 由字音到词义, 由易到难, 遵循学习规律。

2.学生朗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2) 学生展示读。每人任选一节, 读后说说这一小节让你知道了什么。

三、质疑提问

1.出示课文的第一节, 生读: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 也不是最美丽的花, 但是对我来说, 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读了这节, 你有什么疑问?

(生归纳: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 也不是最美丽的花, 但对作者来说为什么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 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回答。

4.出示课文结尾:“这样的韧性, 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我爱上了夹竹桃。”

由“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坚持不懈、坚忍不拔、顽强不屈。)

设计意图: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儿童是哲学家, 是真理的热爱者, 疑问丛生, 一个接一个。其中有异常宝贵的东西在闪耀, 有无数神秘的萌芽。”学生学语文应从学会提问开始。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全课教学的抓手, 让教学目标清晰起来, 也让教师把教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疑点之上, 以学促教, 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三品“韧性”

1.抓正面描写, 一品“韧性”。

(1) 出示课文的第四小节。

(2) 学生批注阅读, 想一想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儿?

(3) 组织学生交流, 认识夹竹桃的“韧性”。

(4) 总结写法, 感悟表达方式。

这三句话其实都讲夹竹桃在不停地开花, 但是侧重点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呢?

(第一句:花败花开, 生生不息;第二句:环境虽变, 但一直吐艳;第三句:花期很长, 无不奉陪。)

(5)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周国平先生说:“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让学生批注阅读, 潜心会文, 静心思考, 穿行在文本的世界之中, 与文字对话, 尽情享受着静悄悄的丰富, 细细品味夹竹桃的韧性, 这是学生在经历真实的阅读过程。

2.抓侧面描写, 二品“韧性”。

(1) 出示课文的第三小节。

(2) 读了这一小节, 你有什么问题?

(生归纳: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写十四种花?)

(3) 同学们归纳得特别好。为什么要写这十四种花?请说说你们的理解。

(目的是要形成对比。这些花虽然开得艳, 但花期短, 和夹竹桃相比缺少韧性, 这样更能衬托出夹竹桃的韧性。)

(4) 感情诵读, 读出“韧性”。

采用引读法。 (师读破折号前面的内容, 学生读破折号后面的内容。)

春天———迎春花、桃花、海棠、榆叶梅、丁香, 花团锦簇;

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 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 美不胜收;

秋天———玉簪花、菊花, 迎风怒放。

这些花是花开花落, 花期短暂, 可是——— (学生齐读, 对比感悟。)

“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 一朵花败了, 又开出一朵, 一嘟噜花黄了, 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盛夏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 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

设计意图:教学要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精选这样的教学内容, 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侧面描写进一步认识夹竹桃的韧性, 另一方面也是学习侧面描写法。

(5) 教师小结, 回应上课伊始的问题。

课文学到这儿, 对于上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理解了吗?

3.联系作者, 三品“韧性”。

(1) 作者季羡林对夹竹桃情有独钟, 其实还有原因。课前你找到了哪些关于季羡林的材料?和大家交流交流。

(2) 补充季羡林的材料。

季羡林, 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佛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散文家。他博古通今, 学贯中西, 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

24岁时到德国深造, 遇上战事, 10年中经受着战火之苦, 但他顽强学习和生活, 获得了博士学位。

55岁时, 文化大革命开始, 他遭受严重迫害, 但笑容依旧, 用幽默的笔调写出了《牛棚杂忆》。

92岁时, 因病住院, 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学习, 5年的病榻生活, 写成了20多万字的《病榻杂记》。

读了以上的资料, 再联系夹竹桃, 你想说什么?

(季羡林就像夹竹桃一样, 具有韧性。面对困境, 他不屈不挠, 顽强拼搏。夹竹桃的韧性就像颗种子在他的心中已经生根、开花、结果, 影响了季老的一生。)

难怪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呢, 齐读———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 也不是最美丽的花, 但是对我来说, 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打通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壁垒。补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把夹竹桃和作者联系起来, 让学生从认识花到认识人, 进一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在作者心目中的影响力, 也是对课始所提出的主导问题的有效回应。

五、总结学法

1.我们刚才是怎样认识夹竹桃特点的?

(小结:抓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联系作者经历。今后阅读状物的文章, 要学会通过多角度去认识事物的特点。)

2.如何写好事物的特点呢?

(小结:可以正面描写事物的特点, 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去烘托事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习方法是教语文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后, 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总结方法, 是自然点化, 有效导引, 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六、迁移运用

描写一种植物, 采用正面和侧面描写法, 突出这种植物的特点。

篇9:夹竹桃教案

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2、 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以及花影之趣,从而深入感受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3、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堂课,莫老师已经带我们到季老家认识夹竹桃,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1、出示填空:这种花对不是_____的花,也不是_______的花,但对于季老来说,它却是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读、齐读

有人称季老是“夹竹桃知己,季老已经爱上了夹竹桃,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吗?

课文中有现存答案,你能告诉大家吗?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过渡:这堂课我们将带着发现的眼睛,去观赏这种普通的花,去学习他可贵的韧性和由它带给我们的幻想。

二、品读课文

(一)掘其韧性之坚

1、讲到韧性你知道它的意思吗?它有两个意思

(1)、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破裂的性质。

(2)、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

季老爱夹竹桃的韧性你觉得应该选择哪一个意思。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又体现在哪呢?

2、品味“韧性”。

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能体现出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反复地读上几遍,并在书上空白处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3、学生自学体会

4、交流。

预设:

【句子一】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悄悄地、一声不响”悟出夹竹桃的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的品性。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悟出夹竹桃连续不断地开放,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②指导朗读。

近乎北方方言化的描述,读起来琅琅上口,谁能把它读好。

【句子二】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你找到一句很好的,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一句,说一下你的体会。

(a不管外界气候怎么变化,始终都改变不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本性。

b夹竹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②老师喜欢这句还有二个原因你知道吗?

(1) 三个“在”采用了排比的手法。

(2) 无……不,采用了双重否定的形式,作者想更加肯定地告诉我们,夹竹桃时时迎风吐艳。

③指导朗读。

【句子三】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

① 读着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

香期长。(夹竹桃个个都奉陪)

② 知道吗?这是又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无不”奉陪,没有不,表示个个都奉陪。

小结:多好的夹竹桃啊,它像院子的主人一般,最灿烂的微笑,迎接并陪同着各个时节的花仙子,又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斗士,向观赏它的人们展示着自己的英姿,难怪作者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引读:“这一点韧性……”

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示对夹竹桃的敬佩。齐读。出示相关内容。

5、探讨百花,提示对比手法。

夹竹桃真好。你看它,红的像火,白的像雪,一年三季,从春到秋,无日不迎风吐艳,作者爱上了夹竹桃。再看一墙之隔的院内,又是另一番世界,轻声读一读,第三小节,你最想用哪个词形容作者家的院落?为什么?

(花团锦簇 争奇斗艳 美不胜收)

真美啊,真想去看一看,可是在这二百多字的生动描述中,涉及到十四种花,偏偏却没有支言片语写到夹竹桃,这么多的笔墨在这里是不是多余了?你怎么看。

(这些花都有时令性,它们的出现正是为了衬托出夹竹桃具有的韧性。)

说得真好,正是因为这样的韧性,作者才爱上了夹竹桃。

过渡:作者爱上夹竹桃的,不单单于此。还在于(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二、品味幻象之美

1、白天的夹竹桃默默地绽放,月光下的夹竹桃又带给作者几分神秘与幻想。这究竟是怎么一会事?让我们来看一看课文的第五小节。

(1)思考:

月光下的夹竹桃缘何能引起作者那么一幕幕离奇的幻想?

(花朵模糊,香气浓郁,加上夹竹桃的投在墙上的显得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产生一种虚幻的感受,于是产生了许多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引起了作者无限幻想,你最喜欢那一次幻想,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读一读。说一说你的感受。

读了作者给我们描绘的幻想世界,你最想说什么?

(太美了。作者的想象力丰富,意境真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富有情趣。)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真好,看看我们的想象功力如何。

从中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继续往下想吧:

(a)我幻想它是 它居然就是 你 ,这一堆是 ,那一堆是 ,中间空白的地方就是 ,碰巧有几只小虫爬过,就像是 。

(b)我幻想它是 ,我的眼前就真的出现 ,夜蛾飞过, 。

(c)我幻想它是 ,我就真的看到 。

(5)多么奇妙啊,所以作者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6)齐读。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醉,把心中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篇10:夹竹桃教案

谢馨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2.了解课文怎样具体描写夹竹桃的特点的。3.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教学重点

品读3-5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品味月光下夹竹桃引发的幻想。教学难点

学习动静结合的写法,将事物写具体。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夹竹桃》,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用朗读来回忆一下。3.谁来说一说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4.为什么夹竹桃是作者最留恋、最喜欢的花呢?文中那句话告诉我们答案?(指名读)

5.这句话在文章的那个位置?

6.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留下了疑问。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解答了疑问。这一问一答、一头一尾,在文章结构上属于什么写法?(首尾呼应)

7.到底是怎样的韧性,为什么引起作者这么多的幻想呢?我们一起走入文中看一看。

二、品味韧性

1.什么是韧性?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吗?

2.夹竹桃具有什么韧性呢?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我们一起来看第四自然段,默读,圈出表示夹竹桃韧性的句子。4.哪个同学给我们分享?

A.“在一墙之隔……又开出一嘟噜。”(1)你关注到这句话中的哪些词?

(2)夹竹桃一朵花败了,它放弃了吗?一嘟噜花黄了,它气馁了吗?你怎么看出?(读句子)是啊,两个“又”字,写出了夹竹桃一直在开花。你们觉得夹竹桃生命力怎么样?生命力旺盛,就是它的韧性。B.“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1)夹竹桃在哪些日子里迎风吐艳?作者在这里连用了“在……”这是什么句式?(排比)作者用排比句强调了夹竹桃不论在什么天气里,都(迎风吐艳),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

(2)这是一个特殊的句式,是什么句式?你能不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3)你认为哪种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双重否定句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起到的是强调的作用,语气更加强烈。它强调了什么?(每日都迎风吐艳)(4)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读好双重否定句,读好排比句。

(5)除了它,文中还有一句双重否定句,是哪句?齐读。这句话肯定了什么?(6)我们刚才学习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现在我们来用一用。谁来填一填?这两个词可以用在不同的句子当中。同一个句子也可以用这两个词来填。谁来?很棒,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用这两个词来进行巩固练习。

(7)夹竹桃奉陪了哪些花?哪个自然段写了其他花?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作者在描写小院花时,用了很多四字词语,一起来找一找。(指名答)2.这些词语写出了花的什么?(花多、颜色美)

3.院子里的花开得这么美,院子里的夹竹桃在干嘛?用书上的一个词。(奉陪)4.夹竹桃奉陪了哪些花?(指名分别朗读句子)

5.一年三季花开花落,只有夹竹桃一直在开花。所以它的花期怎么样?(花期长)花期长就是它的韧性。

6.夹竹桃不仅花期长,它在陪伴这些花的时候,是怎样陪伴的?(悄悄地、一声不响)

7.作者为什么连用两个词?是不是意思重复?(突出夹竹桃默默无闻、不张扬的韧性)是的,默默无闻就是夹竹桃的韧性。

8.谁能用这个句子来说说作者写其他花的原因?(通过

对比,突出夹竹桃

的品质。)齐读这句话。

9.夹竹桃不仅花期长,还不张扬。难怪作者会说——(齐读最后一句)

四、品读第五段

1、夹竹桃的韧性令我们钦佩不已,可作者还说夹竹桃的妙处不止于此。在结构上,这是一个什么句?接下来,他又要写什么呢?(月光下的夹竹桃)2.听录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

A.你看到了它美丽的样子。什么样子这么美?(花影迷离,叶影参差)写出了月光下的夹竹桃花影之美。

B.不仅看到了,还闻到了浓烈的清香。哪些词写的是浓烈?(浓浓烈烈、袭)为什么“袭”也能让你感觉到香味之浓呢?袭写出了香味扑面而来,从侧面写出了夹竹桃的香气之浓。

3.是啊,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香气浓烈,怎能不让作者产生无穷的幻想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产生了哪些幻想?齐读。4.作者把夹竹桃幻想成什么呢?

5.地图是静止的东西,可作者却把它写活了。哪个地方让你们觉得它是活动的? 6.作者又是怎么把墨竹和荇藻写活的呢?

7.这些句子都巧妙的运用了动词,让这些幻想变得灵动,巧妙无穷。这种写法叫做“动静结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也用上这样的写法。

8.如果你看到月光下的夹竹桃,会不会也引起你许多幻想?跟你的同桌说一说。9.同学们的幻想真奇妙,无奇不有,无所不想。那同学们能不能运用作者的方法,加上动态描写,让你的句子更生动?在练习本上写一写。10.交流。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品味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还品味了月光下的夹竹桃。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找一找季羡林先生的其它散文,细细品味。下课。

板书: 夹竹桃

韧性

篇11:夹竹桃教案

响水县南河中心小学 杜海芹 邮政编码:224633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季羡林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的节选。在这篇散文中,季先生选择了既不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对象,按总—分—总的顺序,形象细致地描述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特点和它特有的欣赏价值。通过对夹竹桃的描写,表达了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品格的赞美,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目标预设】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进而感受大师的淡定、谦和、求真的品格 【设计理念】:

作为高年级学生,更多要注重对语段的感悟,而不是去肢解课文中的句子、段落,回到一个个词。在课堂中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指导读书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中我不会过多地讲解,而是把更多体会、理解的空间让给学生。因为只有学生自己从书中读出感受,读出收获,哪怕是一点,这样的读书才能说是真正有效的。要不然就是念字,而不是真正的自主读书。【设计思路】

《夹竹桃》一课人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夹竹桃的妙处,理解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的许多幻想。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在读中想象夹竹桃花开的经过,想象夹竹桃月影下的迷离多姿,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夹竹桃》的相关教学材料,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网上找到夹竹桃的视频,课堂上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在感观上认识夹竹桃,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夹竹桃》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使学生在具体观察中感受到夹竹桃的美丽可爱。【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很美丽的植物,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叶和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子的叶子.板:竹;花像桃花,板:桃)人们根据它叶和花的特征,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板:夹)强调“夹”的读音是“jiā”

2、交流课前查阅的夹竹桃的资料。

3、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为这美丽而高雅的夹竹桃写下了这篇美文。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一同走进他家的夹竹桃世界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榆叶梅 熏透 凄清 荇藻 飞蛾 微风乍起

(2)指读、正音后齐读。(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参差”——“cen ci”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语:掌握了生字词,学习课文就更没问题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季羡林老爷爷心中,夹竹桃是怎样的花?

预设:奇妙的花、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有韧性的花、引人幻想的花等等。

2、问:季羡林老爷爷对夹竹桃的感情怎样?(出示第一段。)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3、为什么夹竹桃对季先生来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文中有一句话简练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把它找出来。(出示第六段)

“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1)问:季先生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有哪两个呢?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可贵韧性

引起幻想)

4、通过预习,你知道“韧性”是什么意思吗?(物体结实、一种精神品质)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两个小节,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都是抒情,这在写法上叫做首尾呼应。)

四、精读第四小节。

师:作者喜爱夹竹桃的韧性,写它有韧性的是在第几自然段?(第4自然段)

1、出示自读要求:

默读第四小节,画出写夹竹桃的相关语句,想想你是通过哪些字词感受到夹竹桃的哪些韧性的?边读边做旁批。

【学生自读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之后集体交流。】

2、学生交流预设:

1).“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投影显示](①从两个“又”感受到夹竹桃的持之以恒、生生不息、生命力顽强。②从“悄悄地一声不响”,默默无闻的韧性。它默默无闻,却又生生不息。这难道不是一种可贵的韧性吗?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夹竹桃的韧性吗?(指名读,齐读)【指导朗读:一声不响,缓慢;又开出、又长出要重读。】

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看出它长得旺盛。

教师讲解:吐艳,换一个同义词:盛开、绽放。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每天都绽放。作者为什么不写“每天都绽放”呢?(感受双重否定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同学们,想一下,在和煦的春风里,许多花(用词语描述)——(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而夹竹桃——指名说,看不出有什么,也看不出有什么,无日不迎风吐艳;在盛夏的暴雨里, 许多花——(东倒西歪、枝折花落)而夹竹桃——;在深秋的清冷里,许多花——(纷纷凋谢、枯黄了),而夹竹桃——

②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从“无不奉陪”我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无不奉陪”就是没有不陪伴,全都相陪。)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也能说明它“无不奉陪”?(一直)

两个“一直”,令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这难道不是可贵的韧性吗?

指导朗读,读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③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院子里的那些话是哪些花呢?

学生交流(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季先生院子里的花可真多呀!真是——应有尽有。

1、季先生小院的花不仅多,还很美呢!播放图片。

能用书中的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这种美吗?(花团锦簇、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4、同学们,季先生小院里的花这么多,这么美,看得我们都眼花缭乱了。可是,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问,学生回答:课文题为“夹竹桃”,季先生洋洋洒洒用了200多字,一口气介绍了14种夹竹桃以外的花,这不是多余?

依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对比烘托

5.师:其实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还有另一个原因,想了解吗?

季羡林,1930年考上清华大学,1934年前往德国深造。1946年,他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任北大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惨挨批斗,还被关过牛棚并下乡劳改。当时许多同志都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但他不抱怨,不自弃,最终挺了过来。文革后他重见天日,恢复了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职位,还当过北大副校长,且笔耕不辍,著作丰硕。

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吗?

生:我读懂了季羡林先生就像夹竹桃一样充满韧性。

生:季羡林先生没有在文革中倒下,是因为他有着夹竹桃般的韧性。

师:同学们,正是夹竹桃般的韧性,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借夹竹桃他道出了自己的情怀。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板书(状物咏怀)以后看到写竹子、菊花、松树······你都要考虑是不是“咏物抒情、托物言志”。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文章开头作者的情感了。齐读第一小节。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五、总结: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六、板书:

可贵韧性

(对比烘托)

19.夹竹桃

引人幻想

篇12:《夹竹桃》的优秀教案设计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夹竹桃麻素,NADPH氧化酶,自由基损伤

急性脑梗死的脑组织损伤包括缺血所造成的神经损伤和损伤后氧化应激产生过多自由基对脑组织的二次损伤[1]。本文为了初步研究夹竹桃麻素预处理对急性脑梗死脑组织损伤影响,对本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饲养的45只健康雄性小鼠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实验动物研究中心2010年2月~2015年2月饲养的45只健康雄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研究C组五组,每组9只。

1.2 方法

予以45只健康的雄性小鼠线栓法诱导大脑中动脉栓塞,24 h后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2],将造模成功的小鼠断头留取脑组织标本,做冠状位2 mm的切片,采用2%三苯基四氮唑对标本进行染色,并用10%福尔马林定型。照相后用Adobe Photoshop软件进行扫描,计算脑梗死面积百分比。

五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后0.5、1.5、4 h等各时间点留取脑组织标本,正常组、研究A、B、C组每3只小鼠为一小组,分别进行p47phox,p67phox和gp91phox的免疫印迹分析;对照组予以盐水处理;研究A、B、C组分别予以10、20、50 mg/kg的夹竹桃麻素处理,比较各组的蛋白表达变化。

1.3 观察指标

计算小鼠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观察各组进行免疫分析后的蛋白表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比较

研究A、B、C组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4.01%、19.79%、10.18%,对照组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为19.80%,与对照组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相比,研究A、C组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免疫印迹分析比较

正常组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于0.5、1.5 h时,gp91phox,p67phox,p47phox蛋白表达上调、4 h时蛋白表达下调。经夹竹桃麻素预处理后,仅研究C组的p67phox蛋白表达显著下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脑组织损伤中二次脑组织损伤是由氧化应激引起的,而氧化应激主要是通过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发挥作用。NOX是维持NADPH氧化酶活性和促进氧自由基产生的酶复合体。相关资料显示[3],NOX活性被激活后,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并造成脑缺血后的神经元死亡,并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的严重阻碍脑功能恢复。而氧化应激和自由基则可在脑卒中后破坏神经元功能。

夹竹桃麻素作为非选择性自由基清除剂可减轻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4],虽然其临床应用安全性还有待研究,但指明了未来药物选择的方向。研究A、B、C组分别予以10、20、50 mg/kg夹竹桃麻素预处理后,研究A组和C组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相比显著降低。说明予以50 mg/kg的夹竹桃麻素抑制脑梗死面积的作用最强。

夹竹桃麻素能够抗氧化自由基,其药物动力学具有起效快、代谢快的优势,有利于夹竹桃麻素的药物加工和制剂[5]。夹竹桃麻素可以显著减小脑梗死病灶面积,并通过抗氧化自由基来减少脑细胞损伤。此外,夹竹桃麻素还可阻止膜结合的亚基NOX2与胞浆亚基p47phox之间发生易位,从而阻碍亚基NOX2组装及NADPH氧化酶的活化。

综上所述,夹竹桃麻素主要是通过抗氧化应激以抑制缺血区及再灌注区氧化自由基释放,并稳定血脑屏障,从而缩小脑梗死面积,延缓脑梗死损伤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钦迟.夹竹桃麻素预处理对急性脑梗死脑组织损伤影响的初步研究.大连医科大学,2014.

[2]张德贤,任凯,官媛,等.夹竹桃麻素对兔心房电重构的影响.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3):208-210.

[3]田苗,刘屏,王字玲,等.夹竹桃麻素对兔原代左心房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6):632-634.

[4]刘岩,李泱,林琨,等.夹竹桃麻素对过氧化氢所致兔心房肌细胞超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及瞬时外向钾电流异常的保护作用.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5):422-426.

上一篇: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机制研究下一篇:幼儿园谈生命教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