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谈生命教案优秀

2024-04-18

幼儿园谈生命教案优秀(共10篇)

篇1:幼儿园谈生命教案优秀

1、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和本质的认识。

2、培养在朗读中品味探究散文意蕴的能力。

3、培养生命意识,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课前导学】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骄奢( ) 清吟( ) 荫庇( ) 枭鸟( )

芳馨( ) 云翳( ) 巉岩( ) 朔风( )

2、走近冰心。

3、认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4、请给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做上标记,并反复朗读,力求声情并茂。

5、认真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

⑴ 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⑵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⑶ 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⑷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冰心老人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呢?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你认为妙在哪里?请谈谈你的认识。

三、圈点批注,品味赏析

1、圈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读,感受冰心老人语言的魅力,并在旁边作好批注。

2、小组合作:

组内交流所批注的句子或段落并进行朗读,推荐一名成员展示合作成果。

四、巩固创新,加深体验

冰心老人认为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像一棵小树,那么你认为生命像什么呢?请用一个比喻句诠释你对生命的理解。

五、课后链接,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命的本质

①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

②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该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③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④面对着这样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变的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解释是那么的物理、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也不停。

⑤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办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也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的?

⑥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⑦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数千年,其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辉煌的殿字,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是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1、读了本文之后,你认为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⑴ 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应当是: 。

⑵ 如果用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回答,应当是: 。

⑶ 如果用你自己的话回答,可以概括为(不超过30字)

2、仔细阅读第④段,回答问题。

⑴ 为什么说“只有用火的舞蹈”来形容这群残疾人的生活才恰如其分?

⑵ 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仿例造句。(字数不要求与例句相等)

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造句:生命像 。

4、第⑥段中说“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

⑴ 联系全文,说说两种形式的生命的舞蹈各自具体的内容。

一种是: 。

一种是: 。

⑵ “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果真是“上苍”“有意安排”的吗?说说你的理解。

5、下列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他们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中,作者特意加上“在夜幕之后”这一修饰成分,说明“那些残疾人”身残志坚,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夜生活。

B、第⑤段开头“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赞美残疾人的音乐嘹亮、动听。

C、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不但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并且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行。

D、对“残疾人”和“小姑娘”,作者开始都生有怜悯之情,后来发现这种怜悯是多余的,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怜悯。

E、本文作者先写残疾人,再写小姑娘,最后引发对整个人类生命史的思考,由点到面,从而揭示了生命本质的普遍意义。

篇2:幼儿园谈生命教案优秀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的录像。

2、若干小贴纸标志:哭脸和笑脸3、活动前布置户外活动场地,放置相关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如:各种昆虫、花草等。

三、活动过程

1、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观察,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

(1)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组是无生命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图片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2)渗透“有生命”与“无生命”两词,引发幼儿进行探索与分类的欲望。

2、教师讲解用图标分类方法,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标志,笑脸代表有生命,哭脸代表无生命,将有生命的物体粘贴上笑脸,无生命的`物体粘贴上哭脸。

(2)组织幼儿在户外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进行分类、粘贴标志。孩子们在户外尽情的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为其粘贴标志户外的小草、大树、毛毛虫被粘贴上了小笑脸,滑梯、秋千、垃圾桶被粘贴上了小哭脸。

3、共同讨论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及其概念。

(1)共同探讨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根据幼儿的分类结果,引导幼儿分别说出寻找到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的特征。

(2)教师进行小结:有生命的物体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带幼儿一起检查分类结果,并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4、教育幼儿保护生命,热爱环境。

(1)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应如何爱护有生命的动植物?

(2)带领幼儿将大自然的动物放生。

篇3:浅谈幼儿园课程的生命观

一、生命是幼儿园课程的主体

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因为有生命才有教育的存在, 因为教育才使生命得以充盈完善、不断绵续。幼儿园课程不是教师一手包揽、精心策划并严格贯彻实施的课程, 它是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 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符合儿童兴趣的课程。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设计的, 幼儿的生命体便是幼儿园课程的主体。

(一) 儿童是完整的人, 是独立的生命体

1. 儿童的成就———成人在改善环境, 儿童在完善成人

人的生命, 不仅仅包括生物学意义上的可解剖的躯体, 也包括人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关系总和, 以及心理学层面上拥有情感和意识的人。因此, 人在充满爱的社会中不断延续人类的生活, 传递社会文明。儿童这个看似弱小无知的生命, 却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不是生理意义上的儿童, 而是精神意义上的儿童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是儿童的精神决定了人类未来可能取得的进步。”[1]因此, 成人不要小看了儿童的成就。蒙台梭利曾经多次告诫成人:是儿童创造了成人, 不经历童年, 不经过儿童的创造, 就不存在成人。

2. 儿童是完整的人

每个人的生命因其具有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而完整, “人不但有肉体的生理的生长, 还有精神的成熟以及灵魂、人格和自我的健全”。[2]儿童和成人一样, 也是完整的人, 拥有独立的思考行动能力, 拥有特定的思维方式, 拥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幼儿园课程的主体是完整的人, 幼儿园课程应不断满足儿童自我实现的需要, 为了儿童生命在生活中的意义和幸福。

3. 儿童是建构的主体

儿童是独立的、主动建构自我认知结构的主体。儿童带着巨大潜能来到这个世界, 用充满好奇的双眼去观察世界, 去倾听声音, 用双手触摸物体, 去感受自然万物同他一样生长, 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 儿童不断建构和丰富自我的认知结构。正如皮亚杰所言:个体通过同化、顺应, 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生活是儿童建构认知的源泉, 儿童积极地在生活中探索自然奥秘和社会的经验, 儿童在行动中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图式, 不断适应新环境, 不断习得新经验。因此, 幼儿园课程必须源于并归于儿童的生活中, 幼儿是建构幼儿园课程和自我认知的主体。

(二) 教师之于儿童———精神的伙伴

教育是师幼双方在精神上的交流, 并使双方的生命同时得以充实、丰满的过程。教师应该用生命去倾听生命、感悟生命、热爱生命, 教师应把儿童作为与自己平等的独立完整的人, 教师应该是儿童的精神伙伴。

1. 用生命去倾听生命

倾听是一种态度, 一种信念。只有真正尊重幼儿, 站在幼儿身旁才会用心去倾听幼儿的心声。“倾听”的意义代表着对幼儿全心全意的关注。[3]教师往往更擅长于讲道理和把知识说出来, 但却忽视了倾听儿童的思想。倾听包括记录下来所观察的事物, 并跟随幼儿一起学习。倾听的双方是平等的关系, 教师需要集中注意力, 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 只有双方都专注于互动中, 才能共享快乐。

2. 用生命去感悟生命

用生命去感悟生命就是需要教师理解幼儿, 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站在幼儿的角度来看问题。例如, 当孩子因为画画而弄脏了衣服时, 不应责怪孩子不爱干净, 因为他也是在很用心地做事情;当两个孩子因为一个玩具而争抢时, 不要大声训斥批评, 应给他们时间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当儿童把西瓜涂成彩色的时候, 不要去试图纠正他的创作, 因为他拥有属于儿童世界的独特精神世界;当儿童用纸牌去当拼图拼出自行车时, 试着去欣赏他独特的创意, 而不是告诉他纸牌原本的用途。

3. 用生命去热爱生命

英国的罗素曾说:“正确的爱应是恰当对待正在成长的孩子的自然结果, 而不是贯穿在各个阶段所刻意追求的东西。”[4]教师用生命去热爱生命, 应是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 用很宽广的胸怀包容孩子的缺点, 用心倾听, 用心感悟儿童的点滴智慧, 在倾注了爱的互动中, 生命与生命共同获得精神的满足。

(三) 生态系统中的儿童

幼儿园课程的主体———儿童, 是一个处在层层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生命体, 受到家庭、幼儿园、社区等从微观系统到宏观系统的影响。幼儿在遇到更多环境的刺激时, 就会不断主动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并在关系中学会与人交往。幼儿园课程不应囿于幼儿园的空间和时间, 它是幼儿在不同场域系统、不同时间获取的共同生活的经验, 幼儿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充分地利用材料, 去体验真实的生活, 用从各个系统中习得的经验, 用劳动创造自己的世界。

二、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源泉

幼儿作为人类社会中拥有无穷潜能和好奇心的个体, 拥有特殊的吸收力心理, 并积极地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经验以满足求知、审美和创造的生长性需求。这种方式是儿童专属的生活学习方式。幼儿园课程是儿童的课程, 是满足幼儿需求的课程, 它必须是源于幼儿生活的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 获得身心发展的经验。[5]幼儿园课程应立足幼儿生活, 并最终回归到幼儿的生活中。让幼儿去摇头晃脑背诵他并不理解的四书五经和古诗词时, 这时的教育是脱离生活的。儿童从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就是课程的内容。张雪门曾这样解释生活的经验, 即儿童在家庭、幼儿园、其他地方所接触的环境中, “耳所听、目所见、手所触、鼻所嗅的都是经验。这些经验若分析起来, 不外乎社会和自然”。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 幼儿用独特的方式观察、探索和思考, 就会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体会到发现的快乐。

在行动的交往中, 幼儿会自然地习得行为。当幼儿在一起合作解决困难时, 他们会习得如何与人相处。当他们获得别人帮助时, 他们会学会乐于助人。因此, 在生活中, 幼儿可真正习得有意义的经验。因此, “幼儿教育应该让幼儿体验其自身所需要的真生活, 通过生活, 在生活中, 面向生活”。[6]通过生活的课程, 真正让幼儿生活得充实幸福, 并且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三、生长是幼儿园课程的目的

植物因阳光和雨露而生长, 人因有充满爱的教育而成长。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的生长性、过程性和创造性。“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涌动流变、充满偶然性的过程。”[7]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而不是教育的结果。幼儿园课程既是为了当下幼儿的生长、生活, 也是为了幼儿能持续不断地生长。教育的目的, 就是让人们学会学习, 并乐于学习, 这样, 一个人才得以在一生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真正的生活化课程中, 儿童能够感受到获取经验的快乐, 获得更多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也是生长的快乐。

总的来说, 幼儿园课程应倾注对儿童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应渗透幼儿点滴的生活, 应为了幼儿生命的持续不断地生长, 真正将生命、生活、生长的意义贯穿幼儿园课程的始终, 使得儿童的生命在充满爱的生活中幸福地生长。

参考文献

[1][意]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2]王海英.幼儿教育:以生命呼唤生命[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06 (10) .

[3][美]卡洛琳·爱德华兹, [美]莱拉·甘第尼, [美]乔治·福尔曼.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 连英式, 金乃琪, 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英]伯特兰·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6][日]高衫自子.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幼儿教育的原点[M].王小英,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篇4:幼儿园谈生命教案优秀

什么是生命教育?那是一种引导个体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性的教育活动。许多幼儿教师和家长可能对此并不认同,觉得幼儿年纪太小,所知有限,生命教育意义不大。但回顾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青少年轻生事件,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生命教育是有缺失的。那如此重要的生命教育在幼儿阶段就开始是否操之过急?笔者认为,幼儿阶段即开始生命教育,符合幼儿教育规律,很有必要。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认知学习和习惯养成的重要奠基阶段,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很大影响。生命教育理应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幼儿的生命教育,对其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发展其健全的人格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家长的作用缺一不可。

二、幼儿生命教育的途径

对于幼儿期的孩子,如何实施“深奥”的生命教育?笔者认为该把握以下几点:

1.幼儿生命教育重在浸润。

生命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通过一两次活动不可能达成目标,需要融于幼儿生活的点滴。可以说,生命教育离不开生活,它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注重安全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其重点在于培养幼儿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是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例如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并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等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与同伴玩耍时要遵守游戏规则,不用玩具砸同伴、不做危险的动作。二是培养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如教育孩子不玩刀具、火等危险物品,外出时紧跟大人,不独自走开,不跟陌生人走,不攀爬危险的建筑等。其次,是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塑造人的品格的第一所学校,其对每个人的方方面面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父母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会给子女塑造一个沮丧、消极、失望的家庭环境,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对于外界的一切生命现象多少会表现出冷漠、敌意与憎恨,缺乏对生命的殷切关怀。反之,父母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润物细无声”,孩子也会受到一定的熏陶。家庭的每日生活处处蕴藏着生命教育的因素,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种乐观积极、尊重互助的家庭氛围,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灿烂, 唤醒他们愉悦的生命情感,从而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效果。

2.幼儿生命教育重在体验。

生活中各种鲜活的生命需要我们去切身感受,幼儿生命教育也重在体验与感受。首先可引导孩子感受生命的存在与美好,如与孩子一起种种花草,一起见证种子发芽开花的奇妙旅程,让孩子感受生命的奇妙与美好。其次,可以与幼儿一起感悟大自然生命的力量,如带领孩子外出踏青,在青青寸草、艳阳花开中感知大自然中各种生命的朝气,同时强化孩子的绿色、环保意识。另外,切勿抹杀孩子的同情心,在孩子感叹路边的小动物时候,在孩子抚摸路边流浪猫狗的时候,切勿让其赶紧走开,给孩子一些支持,让其天性中善良的光辉散发出来。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路边的乞丐、小动物都是生命,生命教育往往蕴藏在其中!通过这些,能够使孩子领悟生命的可贵,懂得要关爱他人。

3.幼儿生命教育成于感悟。

好的绘本是生命教育的载体,好的绘本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会对孩子的心灵进行洗礼,会触及孩子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我们不妨在给孩子选择绘本的时候关注一些有关生命教育的绘本,让其在书中感悟生命的美好以及坦然面对有关生命中比较沉重的话题,比如“死亡”。如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它告诉小读者万物都会死,书中一片叶子和它的伙伴们在经历了四季的变化后,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明白了死亡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当你带领孩子读此绘本的时候,相信会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感动。如绘本《小鲁的池塘》,它讲述了一个生命与友谊的故事,当孩子在读到此绘本时,一定会为对“好朋友”与“生命”有进一步的认识,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好伙伴。

篇5:人教版高中谈生命教案优秀

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积累词语,

理解生命的本质,并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

能力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感受文章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的哲理思考,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提炼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生命的客观规律,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鲜活形象,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生命本质,并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能在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意境;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

教学方法

朗读法 2、品读法 3、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走近作者,搜集相关资料。

2、学生分两大组:

一江春水组:生动形象地描绘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境。

一棵小树组:用自己的彩笔画一棵小树。

3、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活动一:朗读入境

同学们深情地朗读,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接下来,我们一起聆听最亲切地呼唤。(播放婴儿啼哭、长大视频)一个可爱的小生命诞生了,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现在,我们就和百岁老人冰心一起来关注生命的历程。(板书课题)

活动二:导学

一、检查预习:学生快速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幻灯片显示)学生读词语。

二、整体感知:

1、生命是一个抽象的事物,谈到生命,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或景物呢?

篇6:《生命生命》优秀教案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教学内容】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女作家杏林子的材料。搜集有关热爱生命的文章以及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并摘抄积累。

〖教学步骤

(学生预习)

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小憩:休息一会儿。憩:休息。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举起。撼;摇动。

肃然起敬:由于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糟蹋:浪费或损坏。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一、导入新课

自从生命诞生,就给人们带来许多思考。人类不是唯一的生命形式,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其他生命?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本文的作者杏林子深受病痛折磨,但痛苦的考验反而使她更热爱生活,珍视生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作者对于生命思索。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⑴ 各自练读。

⑵ 点名朗读。

2、生看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

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深入探讨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1、按照动物植物人的顺序,前两个事例举小飞蛾,小瓜苗,说明一切生物都有求生的欲望;从生命诞生的角度说生命力的强大。

2、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3、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

4、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奋斗

四、当堂训练

朗读练习。配乐朗读,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一只____不停地______在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2、____在____小憩。

3、____令我震惊。

4、____令我肃然起敬。

5、____昂然挺立。

6、________足以擎天撼地。

五、拓展阅读

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速读后讨论发言。师生共同评点,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并加以整理。

篇7:六年级生命教育教案优秀

(一)情感态度培养

1、懂得在日常饮食中确保营养全面均衡对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从小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二)行为技能训练

1、了解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懂得膳食全面均衡的常识。

2、了解只有不挑食,合理饮食,才能吃出健康来。

(三)知识经验积累

1、知道挑食导致营养不良。

2、知道营养不良不利身体成长、不利健康等后果。

二、教学重点

懂得挑食不利健康成长,学会科学合理膳食。

三、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吃出健康来。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表演法活动体验法

五、教学准备

中国居民膳食均衡宝塔图。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上课前,我想采访我们班上的几位同学。(采访一胖同学)请问你平时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采访一位瘦同学)请问你吃饭挑食吗?你最不喜欢吃的是什么?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在不同的食物里,挑食就会导致我们身体缺乏某些营养素。刚才我采访了两位同学,大家应该明白挑食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不良的后果了吧?同学们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挑食的习惯?

(二)读议平安故事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位因为挑食给自己带来苦恼的同学。(学生自由读故事)

2、圆圆和豆豆为什么苦恼?他们以后该怎么办呢?

3、读了这个故事,有些挑食的同学可能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了,那么挑食到底有什么危害呢,我们该如何饮食才能保证营养全面呢?

(三)学习指南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平安指南,看看挑食到底会有什么危害?(学生自由读指南)

2、学生交流,了解挑食会导致营养不良及带来的不良后果。

3、怎样饮食才能让我们均衡地吸收不同食物中的营养呢?这里有张图(出示图片),是营养学家针对我们中国人的体质为我们设计的膳食宝塔。同学们仔细观察,塔底的食物有哪些?塔中的食物有哪些?塔尖的食物有哪些?再看看旁边相应的克数,你能看明白这张图吗?

4、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了解:塔底的食物要多吃,塔中的食物适量吃,塔尖的食物要少吃。为了自身的健康,要多吃对自己有好处的食物。

5、同学们,一张膳食宝塔图,告诉我们科学健康的饮食标准,只要我们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一定能吃出一个健康的身体。

(四)诵读平安歌谣

1、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学会科学饮食了吗?谁来给我们说说?

2、把刚才大家的发言概括一下,就是这首平安歌谣了。相信大家一定会很快记住这首歌谣的。(学生自己读背)

七、演练设计

1、演一演。早餐时,有同学不喜欢吃包子、喝菜汤,就悄悄地把包子扔了,把菜汤倒了,如果你是值日生,发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告这些同学?(请一、两个同学上来表演)

2、做一做。请你们运用自己学到的营养学知识,和爸爸妈妈一起制订一份家庭晚餐食谱,然后填写在这张表格上。下节课,大家把食谱表带来,我们一起来评一评,看看谁是营养小能手。

八、平安广角

篇8:浅谈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内涵

幼儿生命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那么, 什么是生命教育呢?很多人认为生命教育就是“生死教育”, 其实, 生命教育绝对不仅仅指“生死教育”。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 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 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 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 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幼儿生命教育, 是帮助幼儿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 认识生命生老病死的过程, 认识大自然其他物种是生命存在, 懂得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 保护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关心他人, 善待万物,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一) 生命教育使幼儿正确认识自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随着年龄的增长, 幼儿慢慢开始关注自己的存在。客观的自我中心由外在的“我”向内在的“我”转化, 幼儿开始思考自己和他人有什么不同, 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幼儿生命教育, 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 让幼儿认识生命的存在, 自己的存在, 肯定自我价值, 尊重他人和大自然的生命, 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 朝着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

(二) 生命教育教会幼儿学会生存

先如今幼儿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 身边潜在的危险日益增多, 很多时候因为家长和老师的疏忽导致幼儿的生命受到威胁。“和父母走失、身体某个部位受伤、煤气泄漏、发生大火、地震、等等”当严峻的紧急的突发情况发生时, 该如何自救, 如何保护自己。生命教育就是要帮助幼儿学习生存知识, 掌握生存技能, 提高生存能力, 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 健康快乐的生活下去。

(三) 生命教育让幼儿懂得珍惜生命

当孩子看到亲人过世, 或者在电视上看到有人死去, 幼儿就会问:“人为什么会死呢?”一些父母害怕孩子因此产生恐惧感, 便会欺骗他“睡着了”、“出远门了, 去了很远远的地方”。那么, 孩子可能就会认为, 死去的人还会醒来或者是还会回来, 生命可以不断重来。进行生命教育就是让幼儿明白:生命只有一次, 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这个过程。生死是一种自然规律, 虽然生和死是无法控制的, 但是从生到死的过程是可以把握的, 可以选择以何种方式精彩地活着。这样, 孩子就会对生命有一种敬畏心, 就会好好珍惜只有一次的生命。

实施生命教育, 让幼儿懂得珍惜生命, 要懂得爱惜自己。这种教育要求幼儿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学会照顾自己, 知道多喝水, 按时吃饭, 按时睡觉等。当然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 还能帮幼儿规避或者化解危险, 例如, 教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逃生知识, 就可能在他遇到危险时, 学会自救。

(四) 生命教育有利于幼儿学会交往

人是社会在一部分, 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成长过程中, 各种类型的爱的关系中都需要爱的理解、爱的扶持、爱的同情。接纳自己、关爱他人、融入社会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在幼儿阶段开始进行“生命教育”, 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学会观察其他幼儿的情绪变化, 情感表达, 从而获得与其他幼儿相处的方法技巧。

(五) 生命教育有助于幼儿良好道德的培养

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当幼儿知道世间万物中有很多动物和植物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 且了解到自然与人的关系后, 就会很容易萌发出对万物的爱心。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中, 幼儿会表现出对他人的关爱, 对小动物的爱护。例如孝敬长辈, 友爱同伴等;爱护动植物, 不会伤害小动物, 不随意攀折一花一草;不会肆意浪费、损伤财物。

(六) 生命教育有助于帮助幼儿懂得惜时守时

每个人拥有生命的时间是有限的, 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让幼儿意识到时间的存在, 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意义的事。对于学龄前的儿童, 理解生命与时间的关系还较难。但是, 可以培养其珍惜时间的意识, 逐步让他养成惜时守时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 正确、科学地理解生命教育的含义, 以灵活有效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能够帮助幼儿获得对生命意义的正确理解, 以健康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让生命的宽度、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升华, 让生命更富有灵性。

参考文献

[1]韩映虹, 陈银.城乡学前儿童生命认知的比较研究[J].教育导刊 (下半月) , 2011 (09) .

[2]何锋, 朱清、冯桃、陈艳.幼儿生命认知的调卉研究[J].幼儿教育, 2006 (02) .

[3]李幼穗, 韩映虹.关于儿童死亡认知发展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4]李阿芳, 杨晓萍.试论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生命意义的缺失——基于生命教育视野K的反思[J].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版) 2007 (09) .

篇9:幼儿园谈生命教案优秀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G6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始于萌童,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的成型期, 也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体现最多的就是各种习惯。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就成为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形成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在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更新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而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喻,如何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学之中,成为我们幼儿教育从业者所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如设计教学活动“有趣的汉字”,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象形字,知道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由此也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另外,通过对古典文学、经典故事、成语故事、传统节日以及民间游戏活动的接触和学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明显增强了。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非常愿意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唐诗等古典文学,对中国的一些经典动画片也逐渐地喜欢了。他们开始对中国的民间游戏和活动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并由此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萌发民族自豪感。

二、利用重大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五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九重阳节……,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都有一个年代久远,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故事,同时也是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契机,传递给幼儿热爱生活、讲礼仪、重情义、报效祖国和人民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幼”、“路不拾遗”等等许许多多的典故和名句,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活动素材,对指导幼儿做人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许多有突出成就的外籍华人,华侨巨子们为什么放弃豪华舒适的现代化生活,丰厚的待遇,一心要回到生他养他的中华大地,喝上一口家乡水,吃上一口家乡饭,听上几段家乡戏,过过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用自己的学识为祖国尽心效力呢?究其根源,他们要寻的是一种民族,民俗的情结。而这個情结,是他们的父母,师长在他们极小的时候就已打好,深深埋在他们记忆和情感的最底层,而且在不断发芽,生长,任何外来的力量无法遏制得了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为教育下一代服务,不失为教育者的明智之举。它对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认知,培养幼儿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身心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代表,它具有情感性、形象性、音乐性、概括性和跳跃性等特征。特别是近体诗讲究押韵、平仄、对仗等格律,在遣词造句中力求精炼,因此朗朗上口,节奏优美。幼儿诵读古诗能丰富他们的词汇,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能让幼儿在体味古诗的优美意境中,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璀璨的民族文化,千百年来一直绽放光芒,所以后世的人很尊敬它,称它为“经典”,像《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唐诗三百首》等就是这样的经典。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幼儿是在环境中学习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营造诵读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包含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的创设,是通过物品的摆设、墙饰和一些辅助教材来实现的。例如:在区角中增加国学经典作品的读物;墙饰上布置一些《三字经》、《弟子规》中的图片、名句;张贴古诗文的图画等等,让幼儿置身于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精神环境的创设上也不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而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不断累积。经典诵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读经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成长的需要,是一种习惯。只要按计划,每天早晚读一段,坚持下去就行了。可以利用早晨来园、中午进餐前、下午离园前等不同时段,带领幼儿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集体诵读。幼儿长期坚持诵读,有利于积累知识,诵读过程中书声琅琅、情绪昂扬、也营造出了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激发培养了幼儿对经典诗文学习的兴趣,使幼儿沉浸在浓浓的经典氛围中。

四、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家长学校课程,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寻根去亲近传统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学校培训活动、家园合作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传统文化教育之中,让家长感受孩子对传统文化课的喜爱和兴趣。例如我们开展了《羊羔跪乳》家长见面会,发出邀请函邀请家长参加我们的活动,整个活动的过程温馨而亲切,孩子们表演了根据经典历史故事“羊羔跪乳”改变的童话剧,家长眼含热泪观看了孩子们的表演,在孩子们一声声感恩的话语里流下激动的热泪,孩子们通过表演也深刻的体会了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感恩之情油然而生,纷纷跑过去拥抱自己的妈妈,真情的流露感染了现场的所有人,从而升华了我们的活动主题,真正实现了用传统文化润养孩子们的心灵。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能够同步学习,与孩子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每天用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诵读经典,交流思想,不仅对孩子身心成长极其有帮助,同时也能够增近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心灵的健康成长,传统文化教育中家长也要作为一名学生来共同学习实践,做好示范作用带头作用,是道德文化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篇10:《再塑生命》优秀公开课教案!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名人名家,《藤野先生》中我们看到了鲁迅那位没有民族狭隘、严格严谨的藤野先生;《我的母亲》中我们看到了那位对胡适一生有深远影响的严师慈母;本节课我们将跟随海伦凯勒去认识那位改变她一生的富有教育艺术的老师——莎莉文老师。

二、作者简介

(一)教师引入:她,一岁零七个月,突患急性脑充血,成为一个集盲、聋、一身的残疾人!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她,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她,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她,被誉为“美国英雄”!

美国著名 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她——海伦〃凯勒!

(二)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文字资料和有关的图片资料。(1)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2)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3)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4)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

三、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主线十分清晰。请大家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①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②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 ③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2、快速浏览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见证“重塑生命”的历程:

(要求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出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进行朗读,体味语言。)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②光辉的起点: ________(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背景幻灯片展示莎莉文小组把我抱在怀中的图片)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文字,课文第13自然段)(背景幻灯片展示莎莉文小姐叫我识字的图片)④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大自然,课文第14自然段)(背景幻灯片展示海伦和莎莉文小姐在树上的图片)⑤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______(爱,课文第39自然段)(背景幻灯片展示莎莉文小姐紧紧搂住海伦的图片)

3、莎莉文老师为凯勒做了哪些事?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莎丽文老师的形象: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关爱他人,让生命得到升华。

4、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回顾生命再塑的历程,想像海伦的种种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种种艰辛,我们不难发现:莎莉文老师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个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美让海伦变得坚强。莎莉文小姐不仅教给海伦爱的真谛,她自己也正是用爱改变了海伦的人生。

提问: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丽文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请找出这句话——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莎丽文老师。

5、海伦凯勒的成功得力于老师的教诲,但与本人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本人语言、心里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盲文是透过点字板、点字机、点字打印机等在纸张上制作出不同组合的凸点而组成,一般每一个方块的点字是由六点组成。盲人需要用心、仔细的触摸这些凸点来辨别是什么字,从而认读;盲人的书写更加困难。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叩击盲文笔,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长时间书写,手腕、手指都会酸痛,甚至变形。学会了文字后,她不分昼夜的学习,年仅七岁的她,甚至摸出了血

四、再读文章,感悟探究

1、同学们,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

明确: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指(1)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2)是莎利文老师让“我”回归自然,理解自然。(3)是莎利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所说“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莎利文老师就是我的“重生父母”

2、海伦最终最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完成了生命的重塑历程,同学们,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觉得一个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明确:毅力:

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

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和欲: 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好的老师:莎莉文小姐富有爱心且教学技巧高超

五、交流体会

1、谈谈你学习了本文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2、作者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3、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并积累有关“战胜挫折”的名言。有关“战胜挫折”的名言: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荻更斯

2.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培根

六、拓展延伸

海伦•凯勒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有了对生命的热爱,才有了再塑后海伦的生命如歌。欣赏诗歌《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总结:

同学们,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希望同学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能在你的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请同学们记住: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七、推荐作业:

1.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 挠的奋斗精神和莎莉文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写读后感,或写一写生活中感受到的“爱”。

2.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附资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简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由著名作家海伦〃凯勒所写。在这本书中主要写了海伦〃凯勒的一生,写了她的奇迹般的生活,她遇到的不幸,她的不屈不饶精神,她的爱心等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写了海伦〃凯勒变成盲聋哑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凯勒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着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的暴躁,常常的发脾气,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爱等等,她是多么希望从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凯勒找到了一位老师——安妮〃莎莉文,这为老师成为了海伦〃凯勒从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凯勒重新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充满着激情。在莎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凯勒学会了阅读,学会了许多的字,也让她知道了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凯勒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不同的事物,比如:过圣诞节、拥抱海洋、体会秋季和冬天等等。

后来是介绍了海伦〃凯勒的求学生活。在海伦〃凯勒的求学生活中,海伦〃凯勒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等等。海伦〃凯勒在学习中,由于她的不屈不饶的精神,她学会了说话,写作,虽然在这过程中海伦〃凯勒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她成功的实现了她的大学梦想,她进入了哈弗大学。在她的而大学生活中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所以在繁重的功课中她非常的吃力,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她非常努力,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大学毕业后她也遇到了悲伤的事,比如:慈母的去世。海伦〃凯勒后来介绍了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伟人比如:爱迪生、马克〃吐温等等。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后来写了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在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也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是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的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记录了她的一生,从而引起我许多的感触,生活中有着许多的无奈,但我们可以去努力的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把握好自己的生活。

板书设计:

安妮莎莉文 教育讲究方法 海伦凯勒:好学的心

善于把握教育契机 坚毅的心

上一篇:《夹竹桃》的优秀教案设计下一篇:大门道闸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