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泛读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4-05-15

商务英语泛读教学改革与实践(精选12篇)

篇1:商务英语泛读教学改革与实践

论文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高一英语泛读教学的现状,探讨高一英语泛读课的开设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泛读教学 阅读目标 阅读技能训练 解题方法指导

一、高中一年级开设泛读课教学的必要性

胡春洞主编的《英语教学法》里面提到,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是潜力最大的一个领域。……在学生具有了基本朗读能力时,及时地把默读能力的培养提到日程上来,实现默读教学早期化。众所周知,全国大中小城市的“双语”教学正开展的如火如荼,很多有条件的地方从小学学前班(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开设英语课。这一现象表明,外语学习从小抓起,比较容易形成准确的语音语调和培养外语学习的兴趣。同样的道理,在搞好精读教学的基础上,从高一始开设泛读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而且能广泛地调动学生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自觉、努力地去坚持课内和课外阅读。另外,阅读从高一抓起,才能为高中学生完成《新课标》规定的30万词以上的课外阅读量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泛读教学的安排与选材

泛读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有一个详细和周密的计划。从学期一开始就着手进行泛读教学的准备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点安排:

1.制订计划。要搞好泛读教学,就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且具有可行性的训练计划。

2.选材。阅读材料的挑选直接影响着泛读教学的成败。选材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① 内容要健康。

② 语言的难度要适中。为了达到训练目的和培养阅读兴趣,材料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生词率宜控制在3%以内。

③ 题材要广泛,必须具有交际化和时代的生活气息。体裁要多样化,如人物传记、故事、寓言、科普小品、新闻报导、社会生活以及书信、通知、广告、各类图表等。

3.课时的安排。每周一个半课时及课外3小时为宜。

三、泛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泛读教学的大胆尝试。具体分几步进行:

第一步:阅读的入门。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泛读(即广泛、大量、快速地阅读),教育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心理准备。其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这一阶段主要挑选一些易懂和有趣的阅读材料(主要从一些初中毕业升学试题或模拟题中挑选),并给予较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尝到甜头,并感到了一点成就感。

第二步:培养和提高阅读技能。这一阶段的阅读材料适当要有一些推理、判断、总结、归纳等综合理解题目,并适当控制阅读时间,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阅读技巧:

① 直接理解书面语义而无需通过任何形式的声读的默读能力。

② 以意群(语段)为单位,抓住成串的文字,不断扩大阅读单位。

③把握主题句。

④ 捕捉关键词或指示词。

⑤ 掌握层次结构、人物活动和情节的发展。

⑥ 根据上下文猜生词等。这一步训练约用8周时间。

第三步:限时阅读训练。从这一阶段开始,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限时阅读训练以提高阅读的技能和技巧。在选材方面,笔者主要选用《学英语》报里与课文单元同步的阅读理解题,这样就省去了很多选材及编印方面的工夫。但是,教师必须在学生阅读前先把材料浏览一遍,若发现生词太多,就必须按照大纲要求的阅读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的标准,把一些难以猜测及严重影响对文章大意理解的生词及词组抄出黑板,并写出与该词(组)等同的汉语意思。在限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的文章的篇数也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四、泛读课的讲评

教师对泛读的讲评切勿手牵手、句句译,要有所放弃、有所侧重地讲评。讲评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和归纳文章的主题或大意,引导学生学会找出文章的主题段或各段的主题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

2.指导学生分析长句、难句。

3.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的指导。指导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表层大意,更要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

五、高一泛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教师必须清楚,高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应培养学生英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就是说,精读教学第一,泛读教学第二。教师必须在抓好精读教学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泛读课上的阅读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发展英语阅读能力的需要。成功的泛读教学应该是使学生对独立、快速、大量、整体的阅读产生兴趣,并能长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3.扩充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一个人的非视觉信息越丰富,阅读单位就越大,难度就越低,阅读速度就越快,理解力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必须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

4.关心掉队的学生。由于泛读课开设得比较早,总会有一些同学由于基础、学法或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原因而一时难以适应,教师就必须主动地关心和帮助他们,帮他们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鼓励他们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10月。

2.陈立华,“高中英语教学初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3.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篇2:商务英语泛读教学改革与实践

语料库辅助的商务英语泛读教学实践分析

商务英语泛读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教材中的大部分材料落后于国际商务发展现状.语料库是由最新的.时文阅读材料构建而成,信息量大,时效性强.语料库辅助的商务英语泛读教学能大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作 者:焦彬凯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刊 名:河南教育(高校版) 英文刊名:HENAN JIAOYU 年,卷(期): “”(9) 分类号:H3 关键词:泛读   语料库   时效性   教学效果  

篇3:商务英语泛读教法改革与实践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规范性和社会性,有着自身的专业特点和教学特色,其教学方法在教学理论界逐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目前在商务英语主干课程之一的商务英语泛读教学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泛读不泛”的现象,往往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以词汇、语法学习和课后练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讲授好商务英语泛读这门课程,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泛读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以虞苏美主编的《新编商务英语泛读》(1-4册)的教学为基础,进行了两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新编商务英语泛读》教程特点

我院07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泛读课采用的是虞苏美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商务英语泛读》(1-4册)。本丛书的语言材料新颖、地道,文章均选自当代英美报刊杂志以及某些商务专著;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涵盖金融、财经、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诸多领域。

二、教学目标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较大量的阅读实践、系统的阅读技能的培养和词汇知识的扩展, 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以及对商务知识的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配合使用本系列教材的其他分册,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商务英语的基本词汇及其表达方式,全面地获得有关商务英语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要求

在学完本系列教材后,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要求:

能以每分钟90-160个单词的速度阅读各类短文等,理解正确率达到70%;在5分钟内速读600词左右、中等难度的文章,掌握文章的大意。

阅读技能要求:1、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要点;2、理解文章的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意思;4、根据上下文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作者的见解和态度等;6、就文章内容做出结论;7、快速查找有关信息。

四、在实际过程中应采取的教学方法

(一)商务英语泛读内容多,学时有限。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科学利用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本教程总学时在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中的分配为208学时:第一学年144学时,每周4学时;第二学年64学时,每周2个学时。笔者把每单元的Text A可作为主课文使用,Text B作为Home Reading使用,让学生课下完成;针对Fast Reading(快速阅读)部分,笔者给学生限定时间在课堂上完成。此外,笔者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把教学内容做成PPT,这样既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也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教学效果比预期的更好。

(二)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案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是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但这几种教学法侧重点各有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对象和教师自身的特点,根据教学任务和目的,灵活选择使用这些方法。不管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同时要处理好商务英语语言教学与商务文化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把商务文化介入和商务文化意识培养与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 必须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等非语言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我国著名外语教育家王佐良先生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著名语言学家F.S.尤赛夫的研究也表明:“在教授语言中必须传播文化,学生的文化知识越丰富,理解篇章内容的能力也就越强,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也就越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补充一些人文知识给学生,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本教材第三册,Unit 5, Text A American Business Heroes中出现了“the American Dream”与“the American Basic Values”两个词组,为了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我就给学生补充了关于“the American Dream”与“the American Basic Values”相关的内容和它们对美国人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并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短语的内涵,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还应渗透行为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旨在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打下基础。例如:1、组织限时阅读,尤其是在Fast Reading部分,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难度和长度适宜的文章,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改掉不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循序渐进,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文章的难度和长度,长期坚持下来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也提高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构词形式等猜词悟意的能力。如引导学生利用构词法知识进行推测。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的习惯,如:略读、跳读和细读等。

(五)灵活运用Hammer的ESA教学理论

Hammer的ESA教学理论包括三个环节:Engage投入环节,即教师在课前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引起学习兴趣的环节。Study学习环节,要求学生掌握一堂课的语言信息。语言学习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学习中潜意识的语言输入是否合理,Activate激活环节采用一系列练习和活动形式,让学生尽可能运用自如地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操练,这一环节重点在教师设计出与本堂课语言点相关的语言环境进行输出,完成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准备:1、Pre-reading questions;2、与文章内容相关的Questions;3、Questions for discussion。设计好与之相关的活动。其中Pre-reading questions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即将要学内容的兴趣而设定的,学生通过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设计与文章内容相关的Questions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通读文章或者仔细阅读文章后进行回答问题,也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Questions for discussion是在学生熟悉并掌握了文章内容后进行的讨论式问答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和发散思维而设定的。

(六)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在为第四册第七单元Text A H-Share Fever备课时遇到了难题,文章中出现例如像China Affiliated Corporations Index(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与GEM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创业板市场)等金融证劵投资类专业性较强的词汇,在正式授课前,我多次到证劵投资公司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习,在熟知了此类知识与实践操作后,讲授本文时就非常轻松,而且教学效果也十分理想。

结束语

商务英语泛读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一个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讲授商务英语泛读课程时,就必须把以往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臧玉福.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与支撑[J].现代企业教育, 2006, (21) :102-103.

[2]、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院英语专业教学大纲[EB/OL].2007, 9.

[3]、许艳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东北大学学报, 2002, 7.

[4]、蒋景东.英语教学中的情商教育的整合.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4.

[5]、虞苏美.《新编商务英语泛读1》.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

[6]、虞苏美.《新编商务英语泛读2》.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

[7]、虞苏美.《新编商务英语泛读3》.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

[8]、虞苏美.《新编商务英语泛读4》.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

[9]、Jeremy Hammer:How to teach English Longman Limited.1998。

篇4:英语泛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英语 泛读 教学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反映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决定了他是否能运用英语知识和阅读技能来理解英语书面材料,能否高效快速准确地获取现代信息。同时,阅读能力也是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为此,必须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使其以积极主动的、探究式的态度参与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能力的培养除精读教科书中的每篇课文之外,还应抓好“泛读”,即“精泛结合”。(精读在于“质”,泛读在于“量”),让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任务的同时,又能获得一定的阅读量,以达到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标。实施泛读教学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阅读材料的选取

泛读材料的选择要尽量做到:第一,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和年龄特征,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学有所得,不断体验阅读成功的喜悦,并使这种情感成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内驱力。第二,要循序渐进。阅读活动是一种通过文字符号、语法、语义、修辞等进行思考、预测和不断做出判断、推理,并不断获得验证和修正,从而理解和接收信息的智力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凭借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联想、重建等创造性思维,领会文章表达的意义,从而吸收信息。第三,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能增强学生适应各种阅读材料的能力。第四,还要注意知识性、趣味性和目的性相结合。传统的媒体比如,书、报和杂志等可提供适合学生泛读的材料。利用新的传播媒体——互联网,教师也可采集到大量的英语泛读材料。

2.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我们日常生活中,阅读的目的通常分为学习知识型和娱乐消遣型两种,我们鼓励学生先进行娱乐消遣阅读。这种阅读学生没做题的思想负担,也不必对文中的难点苦苦思索。是一种精神享受,是运用一张一弛之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是潜移默化的学习。教师要积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激发他们大量进行泛读的兴趣。待兴趣激活后,再让学生进行知识型阅读,这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了。另外,还应鼓励学生随时留意各类英文书信、广告、说明书、标语牌、商业性杂志和影视节目中的英文字幕等随处可见的英文作即兴阅读。

3.扩大学生词汇量,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

决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很多,人们普遍认为,词汇量、文章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的运用、母语阅读能力等都与英语阅读理解相关。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阅读理解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的词汇,词汇量越大,理解得越快越好。如果学生达不到一定数量的词汇,就难以运用分析归纳、推断等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本着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由自发向自觉转化的原则,从构词法,一词多义,一词多译等方面来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根、词缀等猜测词义,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阅读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技能,它在掌握一定量的词汇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高职学生掌握的语法并不全面,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特别是加强疑难句的分析与理解。而理解疑难句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的主干,掌握各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最终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

4.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泛读材料不同于精读课本上的课文。课文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地阅读宜细嚼慢咽,其目的在于透彻理解。而泛读的目的则是扩大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我们不能照搬精读的阅读方法。常用的泛读有以下几种:

(1)掠读(Skimming),即阅读时不要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下去而是采用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不去纠缠某些细节,而影响掌握全文的大意。

(2)扫读(Scanning),即在浏览全文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快速获取需要的信息或找到需要的细节,对无关紧要的内容可以一掠而过。

(3)猜读(Guessing),即阅读时,不因遇到个别生词而停顿去查字典,而是通过上下文或构词法等快速猜测、判断某词的含义,不中断阅读过程,从而更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4)悟读(Realizing),即在阅读中领悟词、句、篇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重视标题、主题句,开头或结尾等段落的阅读和理解。

阅读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目的。有时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可以采用几种阅读方法交换使用。教师在分配学生阅读任务时,应指导、建议学生选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阅读,更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5.进行检测,了解效果

泛读不等于完全放手、放心地让学生自由地、自觉地读。教师应发挥其指导作用,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规定完成的时限,因为有的学生并非那么自觉,有的甚至有惰性。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开始的十分钟进行课外泛读的检查。检查的形式多样,但坚持一个原则:保持学生的浓厚的阅读兴趣,或是在适当的时候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自己近来的阅读进展情况,反省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检测中获得数据与信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必要时还应调整阅读材料。

众所周知,英语泛读教学在复现与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激发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方式、提高阅读速度与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精读教学所不能取代的。加强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阅读素质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06,(35).

[2] 马国英.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太原科技,2005,(5).

[3]何青.高职英语阅读课语篇教学之探讨[J].职教论坛,2005,(35).

篇5:刍议高中英语泛读教学

Summary: At present in most senior middle schools, teachers don’t attach importance to extensive reading although the General Outline says, “Extensive reading must be particularly increased…”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and skill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achers may do as follows:

1. Take the importance of extensive reading seriously.

2. Master the definite purpose for extensive reading essentially.

3. Select the reading material properly.

4. Us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raining students to read fast and comprehensively.

5. Test students’ reading scientifically.

一、引言

在信息发达的当今世界,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阅读进行交流的能力。各行各业的人们在不同的工作中都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以达到交际的目的。科技人员如能阅读原文的专业书籍、资料,比依赖他人翻译将会省时省力,因为现代科技信息的时间性很强,等待他人译出,往往会贻误时机。许多出国学习人员反映,听、说并不是最大困难,而阅读速度慢则是最大的困难。这种阅读能力应在中学开始培养,打好基础。 泛读训练就是提高这种书面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泛读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人教社SEFC教材在我地的实行,近两年多来,笔者到市属各高级中学随堂听课240多节,从统计中发现,有60%以上的教师对教科书中阅读课文的教学是从为培养学生英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双重任务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的。也就是说,多数教师把课文做精读教材处理,已明显从“只教语言本身,不重视阅读理解”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

根据《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对中学英语教学目的的规定和阶段侧重的原则,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阅读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起来,阅读能力的增强是与阅读量的多少成正比的。所以《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增加泛读训练。”但严重的问题是:目前广大教师只是除了在课文教学中对阅读理解有所训练外,就是在高考前夕,在高考试题的“指挥”下(高考试卷中阅读理解占30%)给学生进行少量的阅读理解训练,绝大多数中学都未正式开设泛读课,从来就没有把泛读教学作为一项教学内容来完成。显然,哪怕是一个很用功的学生,如果仅读好教科学,在每单元1-2篇阅读文章及总共才6万左右的词汇量的有限文字接触中是很难形成大纲中所要求的实际阅读理解能力的,要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阅读速度更是无从谈起。

三、泛读教学的目标要求

中学英语泛读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理解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文字的快速感知能力。同时巩固和扩大词汇及语法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习惯,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英国学者弗兰科斯×格雷里特(Francoise Grellet)认为:“泛读是一种熟练活动,主要是解决对文章的综合理解问题。进行泛读训练时,首先应该从综合理解开始,然后再向详细理解过渡。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应该是综合理解性的,同时,设计阅读理解练习也应该从对选文整体意义理解开始,而不是词汇或较具体的内容。”中学英语泛读训练的目的更应掌握选文的基本思想,强调对选文的整体理解,而不应偏离这个方向,去要求过细、过精的理解。

明确的泛读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泛读强调在单位时间内更多更好地获取信息,所以泛读的根本目的是掌握文章的主旨,即了解其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在进行泛读训练时,教师不必讲深、讲细,以词汇不做过高的要求,对语法不做过多分析。

第二、泛读是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进行泛读教学时,对选文阅读理解程度,在不同年级要有不同层次的明确的目标要求。按理解题的难度划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表层理解。它只要求懂得文章字面意思,对学生的要求是机械地重复文中主要内容,能在头脑里对选文内容再现。我认为目前对初中学生所要求的理解水平即可限制在表层理解的这个程度上。

第二层:深层理解。深层理解的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吸收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即“弦外之音”。我觉得在进行高中英语泛读训练是时,尤其是在高一开始阶段,这类理解程度的题目不宜过多,要把握一个“度”字。

第三层:评价性理解。即需要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阅读就是为了吸收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对文章作价值性判断,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阅读的最终目标,在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对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也明确提到了这些。所以,到高考前夕,在进行泛读训练时,要有意加大第二层次和第三次层理解的分量。

总的来说,教师在进行泛读训练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渐实现由知识向技术能的转化。理解的三个层次逐步深化,可由下图来表示:

层次

问题性质

理解测试目标

表层理解

记忆性问题

掌握主旨和大意及某些细节

深层理解

创造性问题

理解字面意思基础上的推理和判断

评价性理解

评价性问题

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能力

四、泛读材料的选取

要使学生提高泛读水平,无论是为了求和,还是为了了解信息,选材都非常重要。笔者认为泛读材料应低于精读材料的难度,以便精泛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选材的难度因素主要是词汇量、语法现象等,所以选文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既要符合大纲要求,又要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

材料的内容也应多样化,故事、寓言、童话、人物传记、科普小品、历史、地理知识、使用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学生生活等等这些都是中学生很喜欢阅读的题材;同时也要适当选取如新闻报道、通知广告等生活时宜文章。

目前,尽管教学大纲对泛读教学提出了总的要求,可国内尚不多见能系统规范中学英语泛读教学的教程,而我们在泛读教学中又实在是很需要的。所幸的是,笔者新近发现,知识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泛读指导》第一册(上、下)、第二册(上、下)可分别配合高一、二的英语教科书作为泛读材料。历年来在《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上刊载的各年级限时阅读训练文章,也是很好的泛读材料。另外由L、G Alexander编著的系列教材──New Concept English学生也会很感兴趣,高一可选用第二册中的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到高二高三继续选取第二册和第三册的一些文章。此外,美国Jamestown Publishers 出版的Comprehension skills 是按照训练各种专项阅读技能而编写的。配合每项阅读技能均有若干篇练习材料,理解题紧扣文章主旨,是一套好的泛读训练材料。

五、泛读训练的具体实施

(一)制定明确具体的泛读计划。泛读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渠道。只有通过系统的、严格的阅读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形成基本的阅读技能,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发展能力。笔者认为从高一开始每周就可开设一节泛读课。假如每节泛读课读3-4篇300-400字的文章,按每学期18周计算,一期可读70篇,高中三年累计可泛读300篇左右,其阅读量可达12万字左右,是中学六年教科书词汇总量的两倍。不言而喻,学生会受益匪浅。同时,泛读教学除了时间的安排要纳入计划外,我们也要规定教学指标,如对阅读速度、阅读技巧等项目要做出具体的安排。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阅读是一种书面交际活动,是理解音、形、义相结合的书面语符号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阅读是一种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言语活动。古德曼(K、S、Goodman)于1972年说过:“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我们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分别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加以训练,让学生积累词汇,形成语感,掌握技能。进行泛读训练的有效方法很多,如:

SQ3R法:Survey, Question, Read, Recite, Review

Matching:分别给学生若干篇文章和若干个文章标题,让学生迅速找出哪个标题应该是哪篇文章的。

Skimming:略读,只要求了解文章大致梗概。

Scanning:只为获得个别信息,如年代、数据、事件等而阅读。

Task-reading:为了解决某个具体实际问题而阅读。

Authentic-reading: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职广告、时刻表、商业信函等作为阅读理解材料。

Timed-reading:限时阅读。

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要不拘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分析、综合、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的形成。

(三)处理好读速与理解率的关系。理解和速度是泛读的两个基本要求。只有读速而高有理解率的阅读是无效阅读,但片面追求高理解率而放慢阅读速度,一词一句去抠,这样做即使理解率达百分之百,也无益于提高阅读能力。为了能衡量出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及比较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能力水平的高低,笔者在此推荐一种检测阅读理解能力 的计算方法:

1.理解率的计算。

理解率,即读者所做正确回答的量与理解题总量的百分比。

2.读速的计算。

公式如下:

Z(wpm)=

如果10秒数精确到0.1,当然测出的读速要精确些,但实施时不太方便,所以建议采取四舍五入法。比如一个学生在读一篇180字的文章,用了128秒钟(可看作13个10秒),则其读速为:

Z=180/13×6=83

3.阅读能力的计算。

公式如下:

P(阅读能力)=Z×n=

(P的绝对值愈大,表明阅读能力愈强。)

假如三人同读一篇字数为1200个的文章,A用了50个10秒,理解率为70%;B用了60个10秒,理解率为85%;C用了80个10秒,理解率为100%。用公式分别算出:

PA=70%=100.8

PB=85%=102

PC=%=90

显然,B的阅读能力最高;C尽管理解达100%,但由于速度慢,所以阅读能力也最低。

我们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计算出各年级学生应达到阅读能力的标准P值。再根据每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计算出其P值,两相比较,可得出该生的阅读能力的强弱。当然,要客观地检测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单凭一篇文章是不科学的。

六、结束语

根据本学习、教学和教研的实践,要搞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学必须进行泛读训练。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中学六年时间要阅读21万字,有人甚至提出要读35万字,毕竟这三个数字出入很大,而《大纲》对具体的阅读量也无具体规定,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及专家提出较权威的意见,编撰出规范的泛读教程;同时,期待老师们积极投入到泛读教学的研究、探索之中来,使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

主要参考书目:

1.《英语学习策略论》文秋芳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2.《外语教育学》章兼中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3.《阅读心理学》张必隐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

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

6.《阅读能力检测》任义孝著 载《中小学外语教学》1992年第9期

篇6:大学英语专业泛读教学探讨

论文关键词: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本文从泛读的专业概念及特征出发,强调了泛读课教学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作者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探讨了英语泛读教学的方法和建议。旨在提高泛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专业泛读;概念及特征;教学方法

一﹑引言

在听、说、读、写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中,国外教学推行听在说前,说在读前,读在写前的规律,听、读作为英语输入的主要方式,是培养语感,产出语言,拓宽英语知识面的关键。相对而言,在我们的英语学习环境中,读比听占据了更大的空间,因此阅读作为联系说和写的纽带,成为英语知识输入的主要手段,提高其他技能的基本前提,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阅读一方面是由文字到思维,另一方面是由思维到文字。阅读过程就是读者与作者知识信息交流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词句的解码和歧义的消除既离不开阅读者已有背景知识的参与和运用,更离不开阅读者依据所读上下文进行的假设、预测、验证、确定等大量而复杂的逻辑理解活动。同时,这种逻辑理解会很自然地促进阅读者对所学英语材料的掌握,而逻辑掌握又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针对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的不同,阅读一般分为两种方式,即我们所开设的相关阅读课——精读和泛读。尽管我们的英语教育向来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但长期以来一直侧重于对阅读材料的详细讲解,如字词,语法,修辞等,而忽略了阅读需要接触大量的不同的英文资料,广泛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语言输入。此外,详细的讲解也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导致重精读轻泛读的现象,甚至使一些学生对阅读本身的作用产生了误解。那么,要详细了解精读和泛读的不同,促进泛读教学的发展,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泛读。

二﹑英语泛读的概念及特征

泛读指理解一般或整体意义的阅读,特点是读者更关注意义,而非个别词句。外语泛读更强调尊重学习者意愿,培养阅读兴趣。Krashen把外语泛读称为free voluntary reading,即由“读者自愿选择、以阅读本身为目的的阅读”。近年来,外语泛读更加重视阅读中的快乐成分,强调“为了快乐心甘情愿地阅读长篇课文”,因此,泛读更多地被称为愉快阅读或娱乐阅读。

篇7:英语专业泛读教学新模式探讨

英语专业泛读教学新模式探讨

在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现代化教育手段进一步普及的新形势下,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模式有待提高和改善.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作为英语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泛读教学的特点,开辟出新的教学模式.

作 者:黄玮莹 袁小英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抚州,344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9)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泛读教学 教学模式 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理论

篇8:商务英语泛读教学改革与实践

五年制高师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相去甚远。学生在中学时习惯了逐词、逐句地分析课文, 力求弄懂文章中的每句话和每个语言点。当他们在大学英语课中遇到大量的、篇幅较长的文章时, 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泛读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泛读不被重视

在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中, 往往是重“精读”轻“泛读”。事实上,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仅靠精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 精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 而泛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两者互为依托。显然, 泛读教学的重要性是精读所无法代替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过多地注重知识点的精讲, 而应大力培养学生的泛读技能。

(二) 教师片面理解“泛”

有些教师在泛读教学过程中“泛”而无度, 以为只要学生能划分段落、总结大意、完成课内练习题就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了。其实, 这种随意、不求甚解的阅读习惯恰恰导致了学生阅读的无效性。久而久之, 学生会忽略词汇及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忽略了阅读技能的培养和文化信息的渗透。泛读的特点是量大面广, 题材广泛。所以, 教师要真正理解“泛”的含义, 在课堂上既要引导学生宏观把握文章结构, 综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及逻辑思维能力, 又要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 不断完善归纳、推理等阅读技巧。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三) 泛读教学的“精读化”

在目前的泛读教学过程中, 仍存在着把“泛读”当成“精读”来教学的误区。教师教学的重点还是放在具体的语言点上, 讲解词汇、分析语法、翻译难句等方面;而不去重视阅读技巧的训练、语篇与主旨的联系、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等方面。这种“精读式的泛读教学法”使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结构, 无法掌握文章中心思想, 更不用说完成语篇的理解。因此, 斟句酌讲的精读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应用在泛读教学中。

二、泛读教学改革与实践

结合我校五年制高师生英语泛读教学实践及笔者的教学体会, 要有效实现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目标, 应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兴趣培养、阅读技巧的指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和背景文化知识的导入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教学改革, 笔者也进行了类似的教学实践,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课时量不多, 教师又必须在规定课时内完成相应数量课文的教学。建议教师在课堂上精讲有代表性的素材, 课后提倡延伸性阅读。具体做法是:教师针对课上所讨论的话题, 提供一份相关话题阅读文章清单, 推荐给学生选读, 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知识点、词汇以及不懂的地方, 然后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或者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答疑。

(二) 教材选择

为了提升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除了利用网络、报刊选择泛读材料, 也有必要为学生有计划地征订一些专业性的泛读教材作为精读教学的补充。英语泛读材料选择范围广, 涉及领域多。因此, 教师应向学生推荐难度适中, 话题新鲜有趣, 体裁多样, 题材丰富的阅读材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化。

(三) 兴趣培养

泛读课堂上, 教师应始终以饱满的热情, 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 要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主动参与阅读理解。同时, 教师应创设丰富的阅读情景, 设计合理的的阅读任务。泛读训练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材料, 弄清语言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 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 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课效率。另外, 随着教材篇幅的增加, 词汇量的扩大, 难度的增高, 学生的兴趣有可能减弱, 这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 帮助学生逐渐树立信心。

(四) 阅读技巧的指导

在泛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查读、猜词、略读、找主题句等阅读技能准确地运用到阅读中去, 并根据阅读文章进行合理地推论与判断, 从而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中心思想、价值取向等。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这些基本的阅读技能, 并指导他们灵活运用这些技能, 使其最终获得有效的独立阅读能力。

(五) 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培养

在泛读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努力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并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给予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 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全面、深层次地理解篇章主旨。教师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应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已储备的背景知识对篇章进行积极主动地综合分析,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六) 注重文化知识的作用

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中,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要真正拥有较高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除了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外, 还需对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比较广博的了解。因为大量丰富的英美文化背景, 风俗习惯、社会人文等知识对于阅读理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泛读教学过程中既要恰当地导入文化知识, 又要注重语言材料的精讲。只有这样,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结论

近年来, 高校教师逐渐意识到泛读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尝试开展有效的泛读教学。尽管如此, 目前的大学泛读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尽如人意。由于理论缺乏, 实践尚不成熟等原因, 导致了现阶段的泛读教学远未起到其应有作用。因此, 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集思广益, 不断引进国外开放的教学理念并应用到泛读教学中来, 努力改变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现状,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以期为五年制高师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摘要:大学英语泛读作为五年制高师英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旨在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阅读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效率。然而,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泛读课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泛读的教学进行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阅读技能的传授, 强化学生在泛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文化知识的导入, 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篇9:英语泛读和谐高效教学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英语泛读 和谐 高效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89-02

泛读课程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能掌握较高的泛读技巧,即可让学习者们更加快速而准确地处理各类信息,而泛读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说十分重要。泛读课的学习效果事关到英语专业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能力之提高,而且也为下一个阶段的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背景知识之扩充,词汇量以及阅读技巧之准备。因此,英语教师应当采取各项措施,在最大限度上和谐高效地发挥出泛读课堂的教学成效。

一、立足和谐理念明确泛读教学的目标

在高等院校英语泛读教学中,首先必须以和谐理念为基础,明确泛读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提升大学生们的泛读能力;运用阅读以拓展文化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学习素养。在以上教学目标当中,培养学习积极性又是最为重要的。兴趣可谓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大学生们能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其他问题均能得到顺利解决。在泛读课前,教师要对学生们进行全面调查,充分了解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并且以此为基础上来搜集适合于其进行阅读的泛读资料。为实现以上泛读目标,资料要做到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从而让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并且产生浓郁的阅读兴趣。

二、在泛读阅读过程中进行高效引导

泛读教学是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高校英语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应当抓住每一堂课积极引导大学生们学会英语阅读,并且掌握英语阅读的技巧,让学生们能够切实摆脱母语所产生的干扰,直接地感知到英语的句意,并且引导学生们进行更加快速的阅读,扩大英语阅读的视野,培养大学生们概述、猜词、悟意、推理、归纳等面的能力等,从而引导大学生们将阅读延伸至课外,学会进行自学。泛读课程所注重的是信息之传达,大学生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接受信息与理解文章内涵之过程,而不只是对词汇与语法进行理解的过程。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英语泛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在教师的组织与引领下开展的综合素质训练的。在教学中一旦出现不良状况,尽管师生均有责任,但师生双方关系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性地位上。对教师来说,一定要逐渐转变教学观念以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地化解师生间的问题与矛盾,并且杜绝形成不和谐师生关系之源头,让英语泛读教学当中的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从而为泛读教学创设出更好的教学情境。为此,高校英语泛读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了解与研究大学生。教师应当和学生有共同的语言,形成理想的师生关系,让教育能够真正地深入到学生们的内心,这就一定要对教育对象开展深入地研究,通过各类正式和非正式交往来来及时了解大学生们个体思想、兴趣、动机、态度等特点和形成的原因。二是要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大学生的理解与研究为基础,意识到学生是具备主体性的人而非被动的加工对象。教师应当致力于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信任与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成为其良师益友。三是要主动和学生沟通,教师必须要掌握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应当学习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技巧,主动和学生探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深化师生关系。

四、运用多种高效泛读教学方法

一是运用角色扮演法。本方法一般常用在口语教学当中,但笔者觉得在泛读教学中一样能够得到应用,而且适用于那些故事性较强、具有情节的阅读材料。立足于这一教学方法,学生们不仅能更加有效地掌握材料的内容,而且也会由于亲身参与表演而实现积极性与成就感的提高。二是运用图表解说法。本方法主要适用在具有比较概念的材料中。大学生们可以采取列表方式较好地把握材料的脉落、理解其各部分间的相互联系,并且在整体上把握材料之主旨。三是运用讨论法。本方法能够让大学生们在泛读过程中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加以思考。讨论一般是以四到六人一组为单位开展的,并且要把水平存在差距的同学分到同一组,并且在讨论后要求大学生们写出书面报告。如此一来,就能让全体学生均能参与到讨论之中,并且开阔大学生们的思路。四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可重复性、信息量大等鲜明特点,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成效,让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更加地轻松投入学习;以实现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取得的良好教学成效。英语教师应当深入思考,应用更加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自己,走出特色化发展之路。

五、通过课外合理阅读提升泛读能力

英语属于实践性课程,而以阅读为主的泛读教学更加需要进行实践,因此,课外阅读任务布置是提高学生们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泛读阅读任务的安排上,可以是难度合理的英文国外原版报刊,也可以是英文时政新闻。但是,课外阅读并不等同于自由自在的阅读,教师一定要进行控制、指导和监督。其中,记笔记、写报告、开展课堂讨论等均为不错的监督手段。这种既有计划,也有目的,适合大量的阅读实践不但能够提升大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巩固大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们争取机会和外籍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切实提升自身的泛读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泛读课程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要求教师具备相当高的英语专业素养与文化内涵,和谐高效地开展泛读教学工作,这对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之提升也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师生双方应当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共同做到和谐、高效地实施泛读教学工作,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之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天紫. 论英语泛读教学的发展趋势[J]. 外语界,2007(6).

[2]王玲,韩莹,李青芮. 英语泛读教学模式探究[J]. 职业时空,2010(5).

篇10:商务英语泛读教学改革与实践

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中的词汇附带习得

近年来,词汇附带习得被认为是词汇学习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学生的`词汇量及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在自主泛读中附带习得词汇的效率不容乐观.因此,本文尝试把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纳入泛读教学中,并初步探讨教师应如何为有效的词汇附带习得创设积极条件.

作 者:陈晓霞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东日照,276826刊 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年,卷(期):200814(2)分类号:H313关键词:词汇附带习得 泛读课 英语专业

篇11:商务英语泛读教学改革与实践

阅读是理解语篇及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综合过程。《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全国高考英语卷(NMET)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主要特点是:

侧重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的考查,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

注重语篇分析水平、合理判断能力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读速要求大大提高,阅读词汇量逐年增加。NMET1993为1143个,而NMET已增到2025个。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中学英语教材已经在话题、语篇、词汇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与改革,一些教材(如人教版的SEFC)的编撰已具相当高的科学性。然而它们的素材往往更新缓慢、阅读量不足、题材拓展的面也较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提高。笔者以为,在高中阶段学生词汇量已有一定积累的前提下,结合教材主题、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性材料进行泛读教学来丰富和拓展英语教学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泛读(extensive reading)是相对于精读(intensive reading)而言的,前者侧重于信息的获取,后者则侧重于语言知识的掌握。从语言的.工具性特征来看,精泛并举、加强泛读是语言学习的根本原则。当然,寻找主题契合、难度适中的语篇是进行泛读教学的关键。传统的媒体,如书、报、杂志等,固然能提供不少适当的材料,但远不及运用网络技术那么方便快捷。本文拟就网络环境下进行泛读教学的优越性及其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网络环境下泛读教学的优越性

信息社会的最明显的标志是信息采集的全面与快捷。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传递、加工、存贮与利用信息资源,而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较多是建立在英语语言平台上的。也就是说,网络空间中有大量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

[1] [2] [3] [4] [5]

篇12:浅谈英语泛读

中学英语教科书服务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就是提供给师生重要的教学材料。教材的组成是:听力训练、学生课本、阅读训练及练习册。套教材设计,其实是通过泛读、精读、听力的各项训练中来判别的,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方面的综合性能力,用来发展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又可分为精读、泛读和快速阅读,因此,学生课本以及学生用书都是精读课本,阅读训练属泛读内容。泛读和精读是和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相辅相成的,听力训练和阅读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重视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

一、英语泛读缺位的原因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讲到:“除教材之外,课外阅读量六级达到20万以上,七级要达到30万以上,八级要达到36万以上。”从这一要求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泛读教学的重要性。平时加强泛读教学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他们的知识面,扩大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为高考英语速度和质量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既然泛读教学如此重要,那为什么高中英语泛读教学会存在缺位现象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教师认识不到位,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教学管理部门监管缺失,学生课业负担重等方面原因同时存在。具体表现为:学校领导没有重视泛读科目;教师精、泛读之间的关系及泛读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影响也没有很强的意识;教学的管理部门不能提供政策上的引导与督促;学生会忽视泛读学习,是因为疲劳的应付各 种练习题、模拟题,而课业的负担也很重。

2.有的教师虽然也提倡课外阅读,同时也会布置相关任务(如概括中心思想或写篇心得体会),但由于布置的任务跟作文相似,批起来时间长任务繁重,并且手头要忙的作业太多,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特殊的情况。同时也缺乏有序的组织和有效地监督,所以久而久之即使布置也如形同虚设。

3.从学生角度讲,他们由于应付各科作业,背诵已经花很多时间,尽管对有些跟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感兴趣,但由于要完成很多作业而无法自作主张。

4.有些学生虽然有这种扩大阅读量的意识,在实践中却又无法坚持,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始无终,缺乏计划性和长期性。这样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接触到大量的英语国家的信息和背景知识,使学生又处于知识面狭窄的状况,这样又影响了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

5.还有的学生不要说不进行泛读训练,即使在平时做的阅读理解 中也采取划答案找答案的做题规律,根本不重视篇章的理解和文章的结构,常常在选标题时以文章中的例子为标题。因为平时老师在做阅读理解时总是有过多的讲解,分析孤立的词汇与结构,学生也养成了不动脑经,不发挥联想的主动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把阅读看成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为了做好阅读理解而阅读,根本领悟不到语言的美感,不能丰富大脑,不能从中获得教训或者是一个深刻的道理,达不成共鸣。

二、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英国学者弗兰克斯·格雷利特(Francoise Grellet)认为:“泛读是一种熟练活动,主要是解决对文章的综合理解问题。进行泛读训练时,首先应该从综合理解开始,然后再向详细理解过渡。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应该是综合理解性的。同时,设计阅读理解练习也应该是从对选文整体理解开始,而不是词汇或较具体的内容。” 高中的英语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开展好泛读教学。所以,怎样进行有效的泛读训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立足于教材,上好每一堂整体教学课,充分把每个模块的Reading先整体教学,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同时扩充其他泛读材料进行有效地训练。

【案例】

如在教M6U4Reading“The UN------bringing everyone closer together”时,在学生回答了几个问题之后,我们就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这篇文章分成四段,同时请同学告知每一段的节数,并写上段落大意。接下来请学生回答两个体现有概括性能力的问题,即:“Why does the author choose the title ‘The UN------bringing everyone closer together?’ Can you find some examples from the text?”和“What does the author feel about being a Goodwill Ambassador and what is her attitude towards wars and conflicts in the world?”紧接着引出这篇文章的Reading strateg,提问学生本文的作者的态度是favorable 还是unfavorable的,并且请学生们找出相关的句子和关键词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讲到这里我们趁热打铁,给出一些相关的高考题训练,如:Spring is coming, and it is time for those about to graduate to look for jobs.Competition is tough, so job seekers must carefully consider their personal choices.Whatever we are wearing, our family and friends may accept us, but the workplace may not.(2012陕西高考阅读理解D)Q: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strange styles in the workplace may best be described as ____B___.A.enthusiastic B.negative C.positive D.sympathetic 如果每个单元的课文能这样结合的话,学生在阅读技巧上肯定会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有所突破的。

第二,给学生们的阅读材料要时代性的文章或者是能让学生看了一眼就能感兴趣的文章,也就是说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笔者认为尤其是高一时一定要选生词不超过2%的文章,最好是与课文类似的,平时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中做过的文章,用这种泛读材料一可以让学生产生近距离感,二可以巩固已学知识,三可以简单讲评,只要求学生归纳出中心思想或划出主题句即可。

泛读课在中学阶段无法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学校没有统一的泛读材料。如果教师只是口头强调增加阅读量的必要性,而不检测学生的阅读进展及效果,那么阅读效率永远得不到提高。在此步骤中,执教者借助统一征订的某一期报纸,通过抢答题与必答题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阅读以及阅读的效果。以上七道抢答题设置得比较简单,主要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五道必答题是在抢答题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阅读的难度,主要是针对阅读文章的整体理解,旨在检测学生是 否读懂文章,是否理解文章大意,并不要求达到细节理解等深层次理解的程度。

Step 2 : Reading ability training(While-reading)本步骤主要由四个部分主成:

Training 1: Fast reading and guessing words 快速阅读——训练猜词能力,训练材料是与报纸第五版面相关的世博会话题。

Training 2: Words and expressions 词汇讲解——主要讲解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及其 词缀以及没有任何生词但无法理解的习语。

Training 3: Difficult sentences 难句理解——处理影响学生对文章理解的难 句,难点在于虚拟语气。Training 4: Theme or opinion 总结归纳——训练学生寻找主题句、提炼观点句的能力。

本步骤目的:在阅读技能方面主要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猜词以及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在词汇方面主要扫清生词和难句的障碍,扩大词汇量。

训练策略:词缀闪卡、猜测习语在语境中的意思、提问解答。本步骤时长:25分钟。

Step 3: Ability application(Post-reading)本步骤目的:即学即用,让学生在做中学。检测手段:高考阅读理解一篇、迷你辩论。本步骤时长:15分钟左右。执教者要求学生在六分钟内完成一篇2003年上海高考英语试卷阅读理解C篇,这是一篇议论文,是关于考试体系要保护还是废除的讨论。执教者经过略微修改,降低了三道选择题的难度。这三道选择题 分别检测了猜词、作者观点及文章主旨三个方面,考查学生对本节课训练的这三个技能的掌握程度。执教者指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

第三,制定明确具体的泛读计划。泛读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渠道。只有通过系统的、严格的阅读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形成基本的阅读技能,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提升语感。笔者认为从高一开始每周就可开设一节泛读课。假如每节泛读课读3-4篇300-400 字的文章,按每学期18周计算,一期可读70篇,高中三年累计可泛读300篇左右,其阅读量可达12万字左右,是中学六年教科书词汇总量的两倍。同时,泛读教学除了时间的安排要纳入计划外,我们也要规定 教学指标,如对阅读速度、阅读技巧等项目要做出具体的安排。

泛读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细致观察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速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扩大词汇量,拓展文化背景知识。从用途上看,泛读的实用性最广。在实际生活里,80%〜90%的阅读方式都是泛读。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主要是整体阅读教学模式,而此种模式是建立在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的基础上,其核心思想是理解新知识时,总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显然,与话题有关的原有知识越多,阅读理解的难度就会越小。

第四,循序渐进方法灵活。泛读教学可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首先在教 师指导下实施课内阅读,再扩大到课外阅读。泛读教学应从高一到高三不间断,教师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高一年级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教师应注意初、高中英语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把精读课中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泛读课上,向学生介绍阅读技巧,利用阅读教材中的限时阅读材料加强学生阅读速度训练,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适当地进行口、笔头语言输出,主要以回答问题、角色扮演、转换角色、讲述、改写、缩写、续写课文等形式练习。教师的训练方法应得当,形式应灵活多样,教师可采取阅读前活动、阅读中活动、阅读后活动;根据阅读材料的类型运用串讲法、问题法、讨论法、默读记时法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词、句子和语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信心。

2.高二年级阶段 学生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与训练,词汇量大大增加,掌握了一些阅读技能,阅读速度比以前加快了,基本上养成了一些较好的阅读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但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这一阶段还要进一步加大阅读量,引导学生阅读《英语周报》、《21世纪报》等中级层次的英文报刊,并逐渐增加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命题话题、命题作文的练习。

3.高三年级阶段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词汇量加大,阅读速度大大加快,教师应鼓励学生进一步加大课外阅读,同时,继续加大命题话题、命题作文的练习,逐步加大训练 的难度强度。引导学生的阅读材料从《英语周报》、《英语画刊》等以课程练习为主的英语报刊杂志,到《英语沙龙》、《中国日报》等高信息量的阅读材料。

第五,选取适当的材料,注意方法育泛读材料选择相当重要。教师为学生选定泛读材料要具有足够的语言输人量,要具有思想性、时代感、知识性、真实性,具有可理解性,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泛读要注意方法,急于求成行不通,要循序渐进,方法单一效果难有保证,要灵活安排。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对待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要采取的方法也应有所差别,同样的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时,也要有所差别。

每天上课给学生一篇较短的泛读材料让他们限时阅读,读完后回答出大意即可。这样慢慢地就能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提高他们对把握整体的敏感度。除了回答中心思想,也可以采取复述,改写,缩写,续写等形式练习。如果能坚持一个星期写一篇文章的话,作文也相应得到了训练,对作文的提高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有一些学生有增加阅读量的意识,由于没有很好地计划性和长期性,所以经常有始无终。对于这些学生,笔者往往采取课后定期辅导,鼓励他们的同时给他们一个督促的作用,使他们能持之以恒而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

上一篇: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下一篇:护士长年终工作总结个人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