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

2024-05-15

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精选15篇)

篇1: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

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1年3月3日是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爱耳日”活动历经11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有效地减少了听力残疾的发生。

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任务十分艰巨。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做好听力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的有效手段,对及时开展早期干预,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均已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2000年,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2004年,卫生部印发《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对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并下发。2009年,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明确将听力障碍列入新生儿疾病筛查范围并提出工作目标。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率依然较低,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极不均衡,严重制约了我国听力残疾儿童的及时发现和康复。

为进一步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做好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特将2011年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二、时间安排

2011年3月3日,有条件的地区可酌情延长活动时间。

三、宣传重点

大力宣传、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公众自觉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重视儿童听力残疾的预防与康复。

大力宣传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相关法规、政策,推动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普遍开展,促进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与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有效衔接。

大力宣传我国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动员社会广泛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关注、支持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关注、支持我国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事业。

四、工作要求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残联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要求,积极协调教育、民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及时成立“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根据部门职责合理分工,协调行动,确保“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开展。

(二)要创新宣传形式,推动实际工作。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宣传形式,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活动,确保宣传效果。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多渠道发布“爱耳日”活动消息,传播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要继续采用举办专题讲座,组派小分队进农村、入社区等形式将宣传教育活动与听力检测、咨询等便民服务活动有效结合;要广泛组织发动专业机构、学术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爱耳日”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的氛围;要继续在首都北京和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全国“爱耳日”公益音乐会,打造品牌宣传活动。

各地要努力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推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开展。要积极行动,通过邀请政府领导视察、制定出台政策、组织社会爱心捐赠等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地新生儿听力筛查等工作中的具体困难。

(三)要及时做好活动总结。

各地残联负责做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总结。要及时收集整理本地宣传教育活动情况,将本地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及活动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于2011年3月15日前报送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办公室。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惠新里甲8号,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宣传策划处。

五、宣传口号

——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利国利民

——保护孩子的听力,自觉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健康从早抓起—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

——全社会共同关爱听障儿童

——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篇2: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

一、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

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自2000年以来,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普及公众爱耳护耳知识,避免和减少耳聋发生,提高听障人群生活质量,推动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识,普及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知识,推动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3月3日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二、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口号

——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利国利民

——保护孩子的听力,自觉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健康从早抓起—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

——全社会共同关爱听障儿童

——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三、新生儿听力筛查科普材料

(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

听觉是人类的重要感觉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约为1‰~3‰。婴幼儿时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也可导致其

在行为等方面明显的生理障碍。儿童听力和言语发育障碍程度与听力损失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儿童出生后48小时即可用简便无创的方法及时发现听力障碍,为进行早期干预创造条件,因此,开展微创听力普查对于听力残疾的预防和康复,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大意义。

听力筛查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其对象不只是新生儿,还应包括婴幼儿甚至学龄儿童,这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和医疗条件较差的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儿童听力保健与康复工作十分重要。我国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工作任重道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的工作。

(二)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背景及现状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项医学实用技术,以美国为代表,开始推荐高危因素登记筛查。1993年,美国国家卫生院建议,在出生3个月内,应对每个婴儿或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起,北京、山东、浙江、南京等省市相继开展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项目。2000年,中国残联、卫生部等10个部委在联合下发的《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中,首次提出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2004年,卫生部制订“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2007年12月,中国残联、卫生部等8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2015年)》,提出2015年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的目标:已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30%;新生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配戴(含人工耳蜗植入)率达90%。2009年,卫生部正式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率依然较低,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极不均衡,严重制约了我国听力残疾儿童的及时发现和康复。

(三)听力筛查后的干预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终目的是使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得到早期、合理和有效的干预,最终能听会说,实现康复,回归主流社会。我国政府自1988年起开始制订实施聋儿康复的专项规划,通过“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

四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已使30余万听力障碍儿童得到康复。“十一五”期间由中国残联牵头实施的全国抢救性聋儿康复项目,每年为500名重度听障儿童免费提供人工耳蜗产品及康复服务,为3000名听障儿童免费提供助听器与康复服务。“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听障儿童康复救助的力度,为更多听障儿童创造康复条件。

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应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一般来讲,确诊为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儿,建议在出生后3个月开始选配助听器;中度听力损失者,建议6个月龄时开始选配助听器;部分中度及轻度听力损失的小儿,随访至8~10个月,确定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后,建议选配助听器。所有配戴助听器的患儿,均应定期进行听觉及言语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听力和言语发育评估。对康复效果欠佳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建议1岁左右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继续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四)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运用客观、快速和简便的测试方法或手段对新生儿进行检测。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根据设定的筛查标准,将可能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儿筛查出来,之后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规定:

1、正常出生新生儿实行两阶段筛查: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婴儿出院前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

3、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

4、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五)儿童听力损失高危因素

与新生儿听力损失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颅面部畸形;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新生儿严重窒息、严重黄疸;母亲滥用药物(如庆

大霉素)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有的孩子因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也可出现迟发型或进行性听力损失。此外,有些孩子在出生时并无听力损失,但由于各种后天因素,如感染(如脑膜炎,腮腺炎),外伤,使用耳毒性药物等也可出现听力损失。有的遗传性听力损失也可发生在婴幼儿期或青年期。因此,对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进行定期听力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篇3: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

一、我国肉牛遗传改良现状

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 目前全国已初步建立了肉牛良种繁育体系, 对牛肉生产和肉牛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培育了一批肉牛新品种

几十年来, 利用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等品种, 与地方牛品种杂交选育, 培育了一批新品种, 包括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等兼用品种和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3个专门化肉牛品种。这些品种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胴体质量等方面比地方牛种都有显著提高, 为今后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2. 保护了主要牛种遗传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牛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有54个地方黄牛品种、26个水牛品种和12个牦牛品种。长期以来, 国家在保护地方品种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农业部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包括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等21个地方牛品种, 确立了14个国家级保种场和2个国家级保护区。这些种质资源为开展肉牛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群体基础。

3. 提高了肉牛良种生产和推广能力

从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先后建立了肉牛种公牛站30多个、肉牛原良种场136个, 目前全国采精种公牛存栏1 300余头、种肉牛场存栏种牛1.4万多头, 2010年销售冻精1 500多万剂。经过多年的肉牛改良实践, 大范围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 培养了改良技术队伍, 推动了基层肉牛改良服务体系建设。目前, 初步构建了以原良种场、种公牛站、技术推广站、人工授精站为主体的繁育体系, 为开展我国肉牛遗传改良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4. 提升了肉牛生产水平

随着肉牛遗传改良速度的加快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改善, 我国肉牛生产水平逐年提高。2010年, 全国肉牛存栏9 400万头、出栏4 700万头、牛肉产量653万t, 分别比1980年增长0.3倍、13倍和23倍。肉牛出栏率从1980年的5%, 提高到2010年的51%;出栏体质量也有大幅提高。2010年全国肉牛养殖产值1 900多亿元, 占畜牧业产值的9.5%, 已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无论是与肉牛业发达国家相比, 还是与我国肉牛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比, 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遗传改良的基础工作薄弱。肉牛育种缺乏有效的规划与指导, 主要品种的育种思路不清晰, 良种肉牛品种登记、体型鉴定、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杂交配合力测定等基础工作尚未有效开展起来。二是遗传改良的基础条件较差。目前, 我国种公牛总体性能不高, 全国1 300多头采精公牛还不能满足肉牛生产的良种需求。主要品种没有核心种子母牛场, 现有种牛场基础设施落后。自主培育种牛机制没有建立, 大部分种公牛依赖国外引进。基层良种推广力量不强, 一些地方人工授精等实用技术普及率低。三是地方牛种资源保护和利用能力不强。“良种化”为“洋种化”的趋势明显, 导致地方牛种选育提高进展滞后, 地方牛种肉质好、耐粗饲、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挥, 一些珍稀地方牛种濒临灭绝。四是缺乏杂交改良规划。一些地区在杂交改良和生产过程中不断更换父本品种, 盲目杂交不仅没有起到提高生产性能的作用, 反而造成种群遗传背景混乱, 生产性能停滞不前。

“十二五”期间, 国家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种业的战略目标和措施。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肉牛种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 需要制定和实施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 明确肉牛遗传改良总体思路, 落实具体工作措施,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推动我国肉牛育种工作上到一个新的水平, 为促进肉牛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良种基础。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1.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顺应肉牛产业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 以提高个体牛肉产量和牛肉品质为主攻方向, 强化育种规划和指导, 明确各主要牛种的育种方向, 夯实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和疫病监测净化等育种基础, 建立主要品种核心种子母牛场, 提高种公牛站制种和推广良种能力, 健全基层人工授精服务网络, 有计划地组织杂交改良工作, 逐步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 促进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 总体目标

到2025年培育5~8个肉牛新品种, 品种登记覆盖到主要品种, 实现全部肉牛种公牛的生产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 青年公牛后裔测定率达到50%以上, 引进品种采精公牛自给率达到80%以上, 冷冻精液基本普及推广, 肉牛屠宰胴体质量提高15%~20%, 奠定肉牛业发展的优良种源基础。

3. 主要任务

(1) 制定遴选标准, 严格筛选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 开展联合育种, 作为开展肉牛育种和提供优秀种公牛的主体力量。

(2) 在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开展种牛登记, 建立健全种牛系谱档案, 完善育种信息记录制度。

(3) 规范种牛生产性能测定、青年公牛后裔测定、种牛健康状况和遗传评估, 获得完整、可靠的生产性能记录, 作为选种育种的依据。

(4) 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育种基础, 科学规划, 制定选育技术方案, 培育肉牛新品种。

4. 主要指标

(1) 用于种公牛培育的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数量年均达到8 000头, 到2025年测定总数超过10万头。

(2) 每年新增主要品种登记牛5 000头, 2025年在群总数达到6万头以上。

(3) 在开展疫病监测净化的基础上, 通过生产性能测定、个体选择、后裔测定, 年选择优秀种公牛400头以上, 其中通过后裔测定的验证公牛200头以上。

(4) 到2025年, 北方地区肉牛屠宰胴体质量提高15%, 南方地区肉牛屠宰胴体质量提高20%。

三、主要牛种的遗传改良思路

1. 引进肉牛品种

我国引进的15个肉牛品种中, 应用较多的是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及摩拉、尼里-拉菲等品种, 已成为国内肉牛杂交的主要父本。经过多年引进杂交, 形成了较大的杂交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引进结构不合理。部分品种引进的主要是种公牛, 家系血统不足, 还没有相应的种子母牛场, 无法开展有效的纯种选育和繁育。二是重引进、轻培育。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木赞、夏洛来等几个重点品种在国内尚有不同规模的母牛群体, 但没有扎实开展选育工作, 种群退化较为严重, 供种能力有限, 目前这几个品种的种公牛仍有70%依赖进口。三是无序杂交现象突出。一些地区曾使用多个引入品种的公牛, 处于无序杂交状态, 没有科学的用种计划。一些地区又多年反复使用某个品种的几头公牛, 导致一些杂交群体出现近交严重、生产性能下降的现象。

引进肉牛品种的遗传改良方向主要是增强种公牛的培育能力。对于提供父本的品种, 要大力引进优质种公牛、种母牛或胚胎、精液等遗传物质, 建立核心种子母牛群, 不断扩大育种群, 提高供种能力和质量, 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于有基础的杂交群体, 要制定相应的育种技术路线, 培育新品种。对于杂交改良地区, 要根据当地实际, 逐步建立肉牛生产杂交繁育体系, 有效利用杂种优势, 提高肉牛生产水平。

2. 北方黄牛

北方是我国黄牛养殖的主要区域。该区域黄牛品种资源丰富, 秦川牛、延边牛、南阳牛、鲁西牛等群体是我国杂交肉牛生产和新品种培育的重要基础群体。北方黄牛体格高大, 成年公牛体质量为400~700 kg, 屠宰率50%以上。在种群杂交改良的基础上, 先后育成了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品种。但北方黄牛也存在良种选育力度不够, 性能测定制度不完善, 育种群规模小, 供种质量差、数量少, 种群遗传进展缓慢等问题。

北方黄牛遗传改良应重点加强秦川牛、延边牛、南阳牛、鲁西牛等品种的本品种保护和选育, 制定实施选育方案, 建立核心种子母牛场, 扩大育种群, 开展性能测定工作, 提高肉用生产性能和种群供种能力。同时, 对育种基础较好的杂交群, 制定杂交和选育计划, 培育肉牛新品种。对已育成的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肉牛品种和正在培育的种群, 在扩大育种群的同时, 重点选育提高产肉能力和牛肉品质, 提高群体整齐度。对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等兼用型品种, 加大其产肉性能的选择强度。

3. 南方黄牛

南方是我国黄牛养殖的重要区域。该地区的黄牛品种资源较多, 目前有38个, 但大部分品种存栏在10万~50万头之间, 近年来存栏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改良牛主要以西门塔尔杂交为主, 也有部分婆罗门、安格斯、短角牛杂交后代。南方黄牛体型普遍较小, 适于湿热气候和丘陵山地养殖, 但肉用性能不高, 体质量小、生长速度慢、屠宰率低。南方黄牛的繁育体系总体落后于北方, 品种资源保护和选育较为滞后, 多数品种没有建立保种场或划定保护区;杂交改良方向不明确, 人工授精网点少, 杂交改良率较低;选育工作不系统, 杂交后代大部分直接商品出售;产业链不完善, 改良牛经济效益不高。

今后, 南方黄牛遗传改良应通过建立保种场、保护区等形式, 选择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主要品种开展保护。对未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品种或未划入保种区范围内的群体, 结合生产实际, 筛选优势肉牛杂交组合, 提高群体生产性能。对改良基础好、数量大的杂交群, 建立育种区和育种基础群, 扶持建设核心育种场, 制定和实施育种方案, 培育肉用新品种。

4. 水牛

我国现存栏水牛2 300多万头, 居世界第三位,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我国共有28个水牛品种, 其中地方品种26个, 引进品种2个。中国地方水牛绝大多数为沼泽型, 生长速度慢, 耐粗饲、疾病少、易饲养, 乳、肉生产具有较大潜力。从国外引进的河流型水牛具有体型大、泌乳性能好、生长速度快、产肉量高等优点, 肉、乳生产性能优于本地品种。全国现有水牛种公牛站8个, 种水牛场20个, 种公牛站存栏公牛130头。我国历史上水牛基本是役用, 产肉性能开发程度低, 近年来逐步向肉乳兼用方向改良, 但未对本地优秀水牛品种进行系统选育, 育种群规模小, 近亲繁育现象严重;杂交改良种质资源缺乏, 人工授精受胎率偏低, 繁育体系不完善。

水牛遗传改良要立足现有优势品种资源, 加强保护和利用开发, 扩大育种群规模, 推进和提高本品种选育工作。利用引进水牛优良品种, 大力培育优秀种公牛, 建立水牛人工授精体系, 有计划地与国内地方水牛进行杂交, 提高产肉性能。

5. 牦牛

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牛种。我国牦牛存栏1 500多万头, 占世界总数的95%。我国有1个培育品种 (大通牦牛) 和12个地方品种, 有1个牦牛种公牛站和13个种牛场。近年来, 相继开展了部分地方品种的本品种选育和牦牛杂交改良工作, 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性能。但牦牛养殖区域生存条件严酷, 改良工作与其他牛种相比难度大, 普遍采取自然交配的模式, 人工授精覆盖面低。牦牛育种场少, 育种群规模小, 制种供种能力低, 缺乏科学选育和种质交换, 近亲繁殖严重, 致使牦牛繁殖力和生长速度下降。

牦牛遗传改良以提高生产性能和种群供种能力为主。在加强地方牦牛品种保护的同时, 对大通牦牛等品种要加强种牛场建设, 扩大生产性能测定规模, 提高种公牛供种能力。要积极推广优良种公牛本交, 提高主产区牦牛的生产性能。在有条件的地区, 有计划地推广人工授精杂交改良技术, 适当开展娟姗牛、安格斯等品种杂交改良工作, 提高群体的产肉性能。

四、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各个牛种的遗传改良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 有选择、有重点地实施部分主要进口品种和国内品种的遗传改良工作, 制定具体的遗传改良计划, 重点加强核心育种场、生产性能测定、主要疫病监测净化、品种登记、新品种培育、人工授精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1. 遴选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

(1) 实施内容制定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遴选标准, 采用企业自愿、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的方式, 选择50个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

(2) 任务指标2020年前分批完成50个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的评估遴选, 筛选出核心育种群1.5万头, 配套相关育种设施设备, 建立育种场和种公牛站的育种联结机制。

2. 建立种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

(1) 实施内容制定实施肉牛种牛生产性能测定标准和管理规程, 开展育种场为主的场内生产性能测定。在肉牛优势区域建设4个国家级和部分省级生产性能测定中心, 负责区域内的种牛生产性能测定。建设和完善国家级肉牛遗传评估中心, 负责遗传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发布。

(2) 任务指标肉牛核心育种场按照要求开展测定, 及时上报有关数据。参加生产性能测定肉牛数量年均达到8 000头, 到2025年累计测定数量达到10万头以上。通过性能测定和个体选择, 每年选出优秀种公牛200头以上。

3. 组织开展种牛登记

(1) 实施内容组织开展肉牛种牛品种登记, 制定各品种的种牛登记技术规范, 建立国家肉牛种牛数据库。

(2) 任务指标2020年前完成50个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在群纯种牛登记, 并适当扩大主要品种的良种母牛登记范围, 每年新增品种登记牛5 000头, 2025年在群总数达到6万头以上, 逐步形成连续完整的种牛系谱材料及档案, 并动态跟踪种群变化情况。

4. 建立种牛后裔测定与遗传评估制度

(1) 实施内容制定肉牛后裔测定技术规程和实施方案, 开展肉牛核心育种场遗传交流, 建立持续的场间遗传联系。制定肉牛遗传评估方案, 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对各地上报的性能测定数据进行评估, 依据评估结果选留优良种牛。

(2) 任务指标每年对400头经过计划选配所产生的, 且生产性能测定结果优秀的青年公牛进行后裔测定, 每年选出200头验证公牛。

5. 培育肉牛新品种

(1) 实施内容选择有培育基础条件的品种或杂交改良群, 成立专家组, 制定相应的育种实施方案,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新品种培育工作。

(2) 任务指标到2025年, 培育出5~8个肉牛新品种, 每个品种育种群达到3 000头以上, 形成由种子核心群、育种群、商品群组成完整的育种和生产体系。

6. 完善肉牛改良人工授精体系

(1) 实施内容依托国家肉牛良种补贴项目, 加快普及肉牛人工授精技术, 将优良种牛精液迅速推广应用到生产中;核心育种场通过扩繁不断地将良种牛推广至生产中, 从而带动商品牛生产水平的提升。在牦牛主产区, 利用牦牛种公牛补贴项目, 推广使用优秀种公牛, 提高牦牛的良种化水平。

(2) 任务指标到2025年, 基本普及肉牛人工授精技术, 建设的肉牛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点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到位。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

国家肉牛遗传改良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 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公益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广泛的支持, 确保工作开展的连续性, 切实做好中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的组织实施与协调工作。农业部成立中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工作小组和专家小组, 制定主要品种的遗传改良计划。全国畜牧总站具体组织与协调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各级地方畜牧主管部门和技术支撑部门负责肉牛遗传改良工作的具体实施, 制定地方肉牛遗传改良计划, 负责区域内核心育种场的资格审查, 组织开展肉牛生产性能测定、疫病监测净化、品种登记、良种推广等工作。充分发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协作组等方面的力量, 为开展肉牛遗传改良提供技术、组织支持。

2. 强化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管理

公布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名单, 接受行业监督。国家核心育种场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 但在计划实施中必须严格按规定淘汰不合格企业。国家核心育种场要按照改良计划的要求, 具体负责育种工作, 建立场间遗传联系, 及时提交育种数据。种公牛站要按照肉牛种公牛生产性能测定和改良计划的有关要求, 选择引入种公牛, 加强种公牛性能测定、疫病监测净化、饲养管理、冷冻精液生产等工作, 定期向全国肉牛遗传评估中心提交测定数据。

3. 加大遗传改良计划实施的资金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肉牛育种行业,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施肉牛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基层肉牛改良站、点等重点建设项目, 完善育种基础设施, 优先支持参加肉牛育种的企业和单位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肉牛良种补贴、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和疫病监测净化等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 建立和完善遗传改良数据库, 推广优良遗传物质。

4. 加强宣传培训与国际交流

加强对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的宣传, 为改良计划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肉牛育种技术人员队伍。建立全国肉牛遗传改良网络平台, 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在加强国内肉牛遗传改良工作的同时, 要积极引进国外优良种质资源和先进生产技术, 鼓励国内企业与国外进行合作、合资, 促进我国肉牛育种产业与国际接轨。

篇4: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

20**年3月3日是第**个全国爱耳日,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特在本周内开展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我校开展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宣传主题

今年教育系统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的题是:爱护耳朵,从养成习惯做起。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听力健康对于其发育成长有十分重要意义。所以,大力宣传与普及保护青少年听力健康的科学知识,加强青少年听力损伤与耳聋的防治尤为重要,通过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唤起学生的防聋知识,动员学生共同关注与支持。

二、活动形式

1、此次活动发放宣传宣传爱耳日的学习资料11份(每个办公室一份)。2、3月3日利用大课间时间由校保健医温老师对全校师生进行《爱护耳朵》知识讲座,收听讲座的累计人数496人,其中教职工76人,学生420人。

3、3—6年级的学生办了有关爱耳日宣传知识的手抄报及征文。

三、活动效果

篇5: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

2011年3月3日是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根据自治州、口岸社会事务管理局工作要求,我街道紧紧围绕“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进新生儿听力筛查”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活动开展深入扎实,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及响应。具体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此次爱耳日活动的主题以贯彻了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英明决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亲切关怀,充分显示了全国爱耳活动蓬勃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认真贯彻落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街道的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做好此次活动在辖区范围内全面深入得开展;认真制定活动方案,保证了此次活动主题鲜明,措施具体,要求明确,宣传到位。

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开展活动

在爱耳日活动中,我街道在居民区、学校集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主要街路以横幅、宣传画等形式进行了宣传,在人群密集的街路设立了1个咨询台,板报3块,横幅2条,发放宣传单200余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举办知识讲座,为居民群众进行听力健康咨询

为了使此次活动办得更好,我们特地邀请了医院医生为社区居民、群众讲解怎样预防耳聋保护听力讲座和相关方面知识的咨询,活动通过组织医疗、教育等机构进行“爱耳日”义诊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开展爱耳护耳知识问答,营造了全社会关心、重视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的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人工耳蜗可以重建听力,有助于切实改善重度听障儿童康复状况的认识,普及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知识,推动我市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成效明显,意义深刻

通过爱耳日各项活动的开展,大力宣传和普及了保护居民听力健康的科学知识;加强了居民听力损伤与耳聋的防治、康复;提高了全民爱耳护耳的意识;倡导了“关爱听力,正确使用助听器”的理念;推动了防聋治聋工作的开展;同时,对于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关爱听力与言语残疾人群,推动扶残助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篇6:全国爱耳日宣传主题

全国爱耳日的由来

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这一人数众多、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群体,已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

19,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加强耳病防治,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Ear Care Day)。 并于20在首都和各省会城市成功地开展了第一个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国家爱耳日和世界爱耳日又是怎么回事

上文说到,全国爱耳日是于年中国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成立的,那么国家爱耳日和世界爱耳又是怎么回事呢,听小编给你慢慢道来,国家爱耳日是因为网民在百度搜索框中,长期搜索自然形成的`一个词,是不存在国家爱耳日只说,国家爱耳日就是指全国爱耳日。

而世界爱耳日是由中国爱耳日来的,中国作出重要贡献,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有3.6亿听力残疾人,占全球总人口的5.3%。听力残疾中50%可通过初级耳科保健加以预防和避免。初级耳科保健是预防听力残疾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国际爱耳日主题为“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篇7:2011年全国建筑节能检查情况

根据各地上报的数据汇总,2011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50%强制性标准基本达到100%,施工阶段的执行比例为9 5.5%,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3.9亿平方米,可形成13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全国城镇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4.6%,北京、天津、河北、吉林、上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市)的比例已超过40%。

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截至2011年底,北方15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1.32亿平方米,已开工未完成的改造面积0.24亿平方米。北京、天津、内蒙古、吉林、山东等5个与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签约的重点省(区、市)共计完成改造面积7400万平方米,其中,内蒙古、吉林、山东超额完成年度改造任务。目前,累计实施供热计量改造面积占城镇集中供热居住建筑面积比例超过10%的省份有河北、吉林、青海、天津、黑龙江。

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完成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34000栋,能源审计5300栋,能耗公示6700栋建筑,对2100余栋建筑进行了能耗动态监测。确定了黑龙江、山东、广西和青岛、厦门5个省市作为第四批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试点,确定天津、重庆、深圳3个城市为第一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确定了南开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作为节约型校园建设试点,浙江大学等4所高校作为节能改造示范。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截至2011年底,全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21.5亿平方米,浅层地能应用面积2.4亿平方米,光电建筑已建成装机容量达535.6兆瓦。2009年批准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项目平均开工率超过80%,示范县项目平均开工率超过90%;2010年批准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项目平均开工率50%,示范县的项目平均开工率超过55%。

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篇8:全国爱耳日主题标语

1. 远离噪声,保护听力

2. 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3. 养成健康用耳习惯,减少耳聋发生

4. 加强耳病防治,慎用耳毒性药物!

5. 关爱青少年听力健康

6. 重视耳科保健,享受聆听快乐

7. 预防老年性耳聋,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8. 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9. 做好耳科保健,享受健康听力

10. 重视听力,爱护耳朵!

11. 全社会都来关心聋人!

12. 拥有健康听力,享受美好生活

13.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14. 重视耳科保健,减少耳聋发生

15. 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

16. 开展“爱耳日”活动,提高爱耳护耳意识!

17. 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提高健康水平!

18. 健康聆听,幸福一生

19. 全社会都来关心聋人!

20. 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21. 健康聆听,幸福一生

22. 养成健康用耳习惯,减少耳聋发生

23. 远离噪声,保护听力

24. 关爱青少年听力健康

篇9:全国爱耳日主题及标语口号

加强耳病防治,慎用耳毒性药物!

重视听力,爱护耳朵!

开展“爱耳日”活动,提高爱耳护耳意识!

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提高健康水平!

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

康复一个聋儿,温暖一个家庭!

全社会都来关心聋人!

篇10: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

每年的3月3日都是我国规定的全国“爱耳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学校全国爱耳日主题宣传活动总结,欢迎大家阅读!【2017学校全国爱耳日主题宣传活动总结1】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为了大力宣传噪声对人们听力健康的损害,以提高全社会对爱耳护耳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全面认识,推动广大群众养成健康用耳习惯,自觉减少噪声的影响,保护听力健康。文家中心小学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3月2日,老师组织学生深入街道、社区组织爱耳护耳宣传活动,让社区居民了解如何保护耳朵的常识,提高了居民群众对爱耳护耳的认识,使居民群众更加珍爱生命,保护听力;

二、组织学生收看养耳护耳的视频,让学生接受专家的远程指导;

三、开设红领巾广播专题讲座,每天向学生宣传爱耳、护耳的小常识并且在学生中开展“爱耳护耳”知识竞赛。

通过爱耳日各项活动的开展,大力宣传和普及了保护人们听力健康的科学知识,充实了学生听力健康科普知识,特别是了解了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的危害,提高了爱耳护耳的意识。【2017学校全国爱耳日主题宣传活动总结2】今年是第18个“爱耳日”,爱耳日的主题是“关爱儿童听力健康”。为了提高学生爱耳护耳意识,预防和减少听力损伤与耳病对生活质量地影响,青得里中心学校开展了系列教育宣传活动。

自3月3日以来,学校利用校园广播、教师进班宣传的形式,向全校学生宣传耳部养护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学生充分的了解了“爱耳日”的由来及爱耳护耳的重大意义,初步掌握了保护听力的基本方法。同时,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还向学生渗透了“爱心”教育,号召全体学生一起来关爱、帮助、温暖听力残疾儿童,与他们交朋友并未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篇11:2011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

按照这一要求,2011年的标准化工作要点如下:

一、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的基础作用

1. 突出抓好水利标准制修订工作。

重点加强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生态保护、防洪减灾、水质评价、水文气象、水资源管理及配置等标准的研制,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推进实施科学治水提供技术支撑。

2. 进一步完善农业国家标准体系。

以现代种业、农业投入品、产地环境、农产品流通、检验检测、动植物疫病防控、生态保护和循环农业标准为重点,加快标准制修订,为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 加快完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

以品质改良、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良好操作规范等方面标准制修订为重点,建立适合本地区粮食等主导农产品和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标准体系。

4. 加大农业标准化的建设力度。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县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完善现代农业体系。

5. 强化农业标准科研工作。

重点开展新品种繁育、先进养殖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生物安全、生态保护等生物农业领域和耕地质量、灌溉质量、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畜禽水产养殖环节中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等标准的研究,加大农产品流通和农业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

6. 加大农业标准的宣贯力度。

在生产领域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产地环境、良好农业规范以及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的贯彻实施。在加工领域抓好场地环境、良好的操作规范、畜禽屠宰卫生安全要求、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标准的贯彻实施。在流通领域抓好产品包装材料、运输器具、仓储设备、市场建设管理、冷链物流、农产品质量溯源等标准的贯彻实施。

二、围绕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进一步完善工业标准体系

1. 着力抓好制造业的标准工作。

进一步加强先进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等产业的重要标准制修订力度,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品牌创建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提供支撑。

2. 加强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

抓好乘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重型商用车燃油消耗限值及测试方法的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继续完善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管理、交通设施、智能交通系统、汽车维修、民航等领域标准研制。

3. 全面提高信息通信标准化工作水平。

加快电子信息技术、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继续推动电子文件相关基础、通用与管理标准的制定工作。继续推动组织机构代码和物品编码重要基础标准的制定,及其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三、围绕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不断拓宽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新领域

1. 加强服务业标准体系建立。

建立健全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科学实用、指导性强的服务业标准体系,加大服务业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力度,发挥标准化工作对发展新兴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和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支撑作用。

2. 生产性服务业的标准化工作。

在加强物流、金融、商贸等服务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领域拓展,加强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推广。

3. 生活性服务的标准化工作。

在加强旅游服务、行政服务、体育等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文化创意、家庭服务、医疗保健、体育健身、婚庆婚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减灾防灾、旅游休闲等领域拓展,做好生活性服务业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的研究,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发展。

4. 扎实稳妥的推动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选择一些规模大、综合性强、影响面广的领域开展试点工作。建设标准化试点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的动态管理。

四、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我国标准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1.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

重点加大高端软件、三网融合、软件服务、数字电视演进技术、云计算等领域标准的研制力度。加强物联网基础标准及重点领域的应用技术标准研究,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做好技术支撑。

2. 进一步完善能效和能耗标准体系。

重点抓好节能基础、节能管理、能量计算、能源审计、能源经济运行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动废旧产品回收利用共性技术标准的研究,强化煤化工、海水综合利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3. 抓好新能源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跟踪国内太阳能、氢能和风电产业的发展,重点做好太阳能热利用设备、光伏光热发电、风力发电装备、氢能利用基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强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研究,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效利用提供支撑。

4. 做好生物技术标准化工作。

加强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绿色植物生产调节剂、全降解农膜和生物饲料添加剂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标准制修订。加强新型高效工业、食品、医药和环保用酶制剂等发酵工程的代谢工程技术标准研制工作。

5. 抓好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加强大型客机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强空间基础设施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海洋工程动力及传动系统等关键系统标准化研究,完善轨道交通装备标准体系。推进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推动高档数控机床、智能集装箱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

6. 抓好新材料领域标准化工作。

着力加强新材料基础标准、重要新材料产品标准和重要性能检测方法标准的制修订,构建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

五、围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加强涉及公共安全、消费品安全、食品生产加工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1. 抓好公共安全标准化工作。

完善公共安全防范相关安全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重点推动消防管理、火灾防控、灭火救援及消防装备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完成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等涉及公众安全的重要标准制修订工作,为社会治安提供技术支撑。

2. 完善消费品安全标准体系。

完成儿童家具、纸巾等重要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完善烟花爆竹产品标准体系。组织编制化妆品标准体系规划,加快化妆品中禁用限用物质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密切跟踪涉及具有安全风险的消费品的国内外法律法规及标准变化情况,及时完善相关安全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

3. 抓好涉及人身健康的标准化工作。

加强涂料、胶黏剂、染料以及橡胶乳胶制品中有害物质限量的检测方法,医用化工材料安全卫生规范和医用制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废弃化学品处理处置基础标准制修订工作。

4. 抓好食品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篇12: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

(口腔健康宣传普及资料)

2011年全国“爱牙日”活动主题和主题信息

一、活动主题

主 题:健康口腔,幸福家庭

副主题:呵护孩子,预防龋齿

二、主题信息

(一)家庭在口腔保健中的重要作用。口腔疾病是与人的生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响着人一生的健康。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抚养子女、养老、传递人类文明和社会规范、健康保健和教育等功能。因此,家庭在预防口腔疾病和口腔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庭口腔保健与家庭教育应当紧密结合。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互补,有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互动性、血缘关系的亲密性、亲子教育的早期性、持久性等特点,可以在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应用方面发挥作用。

家庭口腔保健在家庭成员间有良好的示范性。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会让每(口腔科大夫郑重提醒:此文章只可用于大众获取口腔方面的知识及交流,不能用于自我诊断病情。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咨询医生或到医院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涉及到作者的所属权益,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特此声明!)

一位家庭成员受益。应当在家庭生活中营造良好的爱牙环境,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掌握正确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定期作口腔健康检查等,让爱牙好习惯代代相传。

家庭口腔保健可以提高父母关爱孩子口腔健康的能力。父母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对儿童的口腔保健负有应尽的义务。婴幼儿的口腔完全依靠父母来护理,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也和父母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家长的防龋意识、防龋措施掌握程度以及家长自身的口腔健康状况与儿童龋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66%,在世界处于较高水平,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也达到29%,而对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9%的家长知道含氟牙膏,仅9%的家长能够每天帮助孩子刷牙。因此,向父母宣传口腔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爱牙意识,关爱孩子的口腔健康至关重要。家庭口腔保健要从“呵护孩子,预防龋齿”做起。

(二)口腔健康的标准和家庭口腔保健基本内容。

1.口腔健康的标准。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口腔健康的定义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2.家庭口腔保健基本内容。

(口腔科大夫郑重提醒:此文章只可用于大众获取口腔方面的知识及交流,不能用于自我诊断

(1)家庭成员每人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

(2)家长监督或帮助儿童刷牙。

(3)家庭成员能够做到科学吃糖,少喝碳酸饮料。

(4)帮助儿童克服吮咬、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5)家庭成员了解《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内容。

(6)家庭成员每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接受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局部用氟、窝沟封闭、龋齿充填、牙周洁治、义齿修复等。

(三)龋齿对儿童健康的危害。龋齿(俗称虫牙或蛀牙)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龋齿对儿童的危害表现在:

1.疼痛。龋齿遇酸、甜、冷、热等刺激时会感到疼痛不适,影响进食和睡眠;龋齿进一步发展侵犯牙髓后疼痛十分明显,严重时还会出现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口腔科大夫郑重提醒:此文章只可用于大众获取口腔方面的知识及交流,不能用于自我诊断

2.咀嚼困难。龋齿可导致儿童咀嚼困难,影响孩子进食多纤维的蔬菜和肉食,形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营养不均衡;由于龋齿造成的偏侧咀嚼,还可导致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

3.乳牙龋齿影响恒牙。乳牙龋齿不及时治疗可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可造成恒牙萌出障碍和牙列不齐。

4.心理影响。由于龋齿对言语、美观等功能的影响,会引起儿童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四)儿童龋齿的预防方法。

1.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饭后漱口也可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指导儿童刷牙的要点有:

(1)早晚两次刷牙,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

(2)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保健牙刷,每3个月更换一次。

(3)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

(口腔科大夫郑重提醒:此文章只可用于大众获取口腔方面的知识及交流,不能用于自我诊断

(4)儿童学习刷牙,家长应当帮助和监督。

2.局部用氟预防龋齿。氟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摄入适量氟可以减少牙齿被酸溶解和促进牙齿再矿化、抑制口腔微生物生长,预防龋齿的发生。氟化物防龋措施适宜在低氟地区、适氟地区以及在龋齿高发地区的高危人群中应用。指导儿童局部使用氟化物防龋的要点有:

(1)使用含氟牙膏要注意用量。学龄前儿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次用量为豌豆粒大小,应当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应用,以防误吞。不要给孩子使用成人牙膏。

(2)接受专业机构提供的局部用氟措施。家长可带儿童到医疗机构或在幼儿园和学校接受由专业机构和人员提供的局部用氟防龋措施。

3.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窝沟封闭是预防恒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窝沟封闭技术无痛、无创伤、安全简便。窝沟封闭的最佳时机是儿童牙冠完全萌出,龋齿尚未发生的时候,一般第一恒磨牙在6-9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窝沟封闭后还应当好好刷牙,如果发现封闭剂脱落应当重新封闭。指导儿童接受窝沟封闭的要点:

(口腔科大夫郑重提醒:此文章只可用于大众获取口腔方面的知识及交流,不能用于自我诊断

(1)如果当地政府提供免费窝沟封闭,家长要主动带孩子到政府指定的医疗机构接受检查和窝沟封闭。

(2)如果当地政府还没有开展免费窝沟封闭项目,家长也应当主动带孩子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窝沟封闭。

4.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会使儿童终生受益。

(1)母乳喂养,正确使用奶瓶。

(2)科学吃糖,少喝碳酸饮料,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

(3)多吃纤维性食物,增强咀嚼功能。

5.定期口腔检查,及早治疗龋齿。龋齿的发生和进展缓慢,早期没有症状,不易察觉,出现症状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起来复杂,患者遭受的痛苦大,花费多,治疗效果也不如早期治疗好。因此,家长要定期带孩子到医疗机构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儿童口腔疾病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提倡儿童每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篇13: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

3月3日是全国第十二个“爱耳日”,为了开展好“爱耳日”活动,金陵社区根据办事处的安排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组织辖区部分残疾人和居民参加了有办事处和社区在昌吉市北公园举办的“爱耳日”宣传活动,使他们增长了预防与康复知识。二是组织部分妇女、残疾人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类联谊活动,增强他们的参与社会意识;三是同时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工作者进行医疗咨询、义诊,共为230名居民群众进行义诊咨询,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余份。

全国“助残日”活动小结

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中,金陵社区根据办事处的安排在昌吉市北公园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开展了各类宣传、义诊、咨询活动,同时,协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工作者上门为2户残疾人进行免费义诊。二是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在昌吉商场门前进行咨询、义诊,共为195名居民群众进行了义诊咨询,并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余份。

延北街道金陵社区

二0一一年五月十五日

预防“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小结

5月15日是“预防碘缺乏病”活动日,金陵社区根据办事处的安排在昌吉市北公园前开展了“预防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同时,协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进行咨询、义诊,共为180名居民群众进行了义诊咨询,并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50余份。

篇14:XX年残联全国爱耳日活动总结

XX年残联全国爱耳日活动总结

XX年3月1日是全国第十八个爱耳日,3月1日下午2点,应宏达社区居委会的邀请,我院组织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高压氧室的专家来到宏达社区活动中心,为社区居民举行“爱耳日”健康科普知识讲座暨健康义诊活动。

本次活动以“减少噪音,爱护耳朵,聆听世间美好声音”为主题。活动开始,由郑大四附院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高压氧室的专家分别为社区居民进行科普知识讲座。专家生动的演讲赢得了社区居民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我院专家又为社区60多位老人进行健康义诊检查。

本次的义诊活动流程:

1、与宏达社区有效沟通,确定“爱耳日”讲座及义诊活动的时间、地点。

2、市场营销部与门诊办和各科室主任协调为本次讲座及义诊协调专家、车辆及专家讲课课件等。

3、讲座及义诊活动所需宣传材料的筹备。

4、通知宣传科活动时间及地点。

XX年残联全国爱耳日活动总结

**年3月3日是第**次全国爱耳日,为进一步加强初级耳科保健工作,提高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根据市残联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活动开展深入扎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得到了社会和居民的广泛关注及响应。现将具体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此次爱耳日活动的主题,“xxxxxx”,旨在大力宣传初级耳科保健在听力残疾预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宣传耳科保健从我做起的理念,充分显示了全国爱耳活动蓬勃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区残联针对活动主题,认真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做好相关活动的准备工作,保证了此次活动在辖区范围内全面深入得开展,出台文件,认真制定了活动方案,保证了此次活动主题鲜明,措施具体,要求明确,宣传到位。

二、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一是开展主题广场宣传活动。爱耳日当天,会同卫生、妇联、团委等部门,在XX区大矸文化中心广场举办爱耳护耳广场义诊、康复知识宣传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2850份,展览康复知识展板12块,咨询人数近1000人。

二是通过智慧平台,宣传爱耳护耳知识。爱耳日期间,通过我区“智慧爱心24小时”平台,宣传相关爱耳护耳知识1XX余条,让更多的残疾朋友学习和了解有关听力健康的相关知识,提高爱耳护耳意识。

三是举办专业知识讲座。由区残疾人听力指导中心委派3名专业医师在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爱耳护耳讲座5次,解答听力及耳疾相关的健康和防治知识,并提供义诊服务,为居民提供耳科保健。大力宣传不良生活方式对听力健康的损害,提高全社会对爱耳护耳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广大群众养成健康用耳习惯,现场还进行爱耳知识答题。

四是做好相关的辅助器具发放工作。结合爱耳日活动主题,全区为符合条件的听力残疾人发放助听器70台,摸底排查了我区0-17周岁听力残疾人的康复情况,将2名有康复需求的重度听力残疾人列入省级人工耳蜗免费救助对象。

通过爱耳日各项活动的开展,大力宣传和普及了保护居民听力健康的科学知识;加强了居民听力损伤与耳聋的防治、康复;提高了全民爱耳护耳的意识;倡导了“关爱听力,正确使用助听器”的理念;推动了防聋治聋工作的开展;同时,对于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关爱听力与言语残疾人群,推动扶残助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XX年残联全国爱耳日活动总结

XX年3月3日是第18次全国爱耳日。根据上级工作要求,我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活动开展深入扎实,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及响应。具体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此次爱耳日活动的主题,“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大力宣传听力残疾预防、发现、治疗及康复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全民爱耳、护耳意识;大力宣传健康用耳习惯,减少在高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大力宣传健康听力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大意义。

认真贯彻落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做好相关文件的转发工作,保证了此次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深入得开展;认真制定活动方案,保证了此次活动主题鲜明,措施具体,要求明确,宣传到位。

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开展活动。

在爱耳日活动中,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政府门前、街道等以横幅、标语等形式进行了宣传,发放宣传单600余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成效明显,意义深刻。

篇15:2011年全国爱耳日主题

关键词:眼科医院,效益,分析

0 引言

中国医疗资源集中在医院[1],其中专科医院主要分布在城市,非公立医院多于公立医院,私营医院略多于国有医院[2];2010年79.09%的眼科医院是非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发挥良好[3]。因此,本文拟进一步研究2011年全国眼科医院的发展情况,选取若干数据指标进行效益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为其他专科医院新医改提供借鉴。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采用各数据采用SPSS数据预处理,运用比率分析法和环比增长速度分析。

2 结果

数据处理结果见图1-7。

3 分析与讨论

3.1 卫生规模环比增长速度分析

从图1看,2011年全国眼科医院卫生机构数环比增长速度为9.51%;其中城市、农村分别为9.09%和10.53%,发展均衡。而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3.64%和12.98%,社会办与个人办医的增长速度分别为4.49%和15.91%,提示非公立、个人办眼科医院增长速度更快速。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与非公立院,政府办、社会办与个人办医如何更大化地服务社会,发挥社会职责,公益性与营利性如何兼顾?

3.2 卫生人员规模与医疗服务质量指标环比增长速度分析

从图2看,2011年全国眼科医院卫生人员数环比增长速度达13.01%,卫技人员数、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4.91%、10.65%和16.26%,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人数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达7.82%和19.45%,提示2011年眼科医院发展良好吸引着大量医护人员的加入。诊疗人次数和入院人数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6.44%和26.35%,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挥良好。

3.3 收支环比增长速度

从图3看,总收入、业务收入、总支出和业务支出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27.69%、27.83%、29.02%和29.53%,支出大于收入。人员经费支出环比增长速度为37.46%,注意人员配备的合理性、薪酬结构与比例。

3.4 人力资源利用指标分析

从图4看,2011年全国眼科医院职工平均诊疗人数达556人次,职工平均住院床日数为145日,医师人均担负诊疗人次数9.5人次,医师人均担负住院床日数为1.7日,提示眼科医院人力资源利用率较高,且在住院医疗服务质量上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职工平均业务收入和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分别为25.71万元和110万元,2011年眼科医院由于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大量加入,职工产出不如医生高,但社会效益得到较好的发挥,医生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也得到较好地体现。

3.5 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从图5看,收支结余率、总资产结余率和业务收入结余率分别为14.75%、7.63%和13.86%,提示全国眼科医院在2011年可以依靠自身的经济、技术和人力资源获利,资产结构、医院管理水平和资产利用效率较强,成本费用较节约。百元收入支出为8614%,经费自给率大于1,都提示2011年全国眼科医院在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管理上做得较好,医院经常性收支不依靠政府能够自给。人员经费支出比为26.65%,在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增加的情况下,2011年全国眼科医院的人员经费支出比保持在这一比例,提示眼科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确保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6 效率指标分析

从图6看,2011年全国眼科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为62.2%,应加强医院的资源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病床周转率高达38.66,提示2011年全国眼科医院每张病床的有效利用率高,从而弥补病床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5.5日,发挥着良好的社会效益。

3.7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从图7看,总资产利用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55和1.2,2011年眼科医院运营情况良好,但应加强流动资金的利用。

3.8 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从图7看,业务收入和总资产的增长率分别为27.83%和18.37%,2011年全国眼科医院运营状况良好,市场占有力强,资产规模扩张速度快。但净资产增长率为-3.75%,提示2011年全国眼科医院抵御风险和保持持续发展能力弱。

3.9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从图6看,资产负债率为38.46%。一方面,公立性眼科医院应注意财务风险和借债筹资的比重;另一方面,非公立性眼科医院则应加强运用外部资金的能力,加强利用经济杠杆的能力。

4 小结

综上所述,2011年非公立、个人办眼科医院增长快速,卫生人员增长快速,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确保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行业呈健康发展,运营良好,经常性收支能够自给,注重成本核算、节约成本费用以及控制成本支出,可依靠自身的经济、技术和人力资源而获利,在资产结构、医院管理水平和资产利用效率较强,但抵御风险和保持持续发展能力弱。公立性眼科医院应注意财务风险和借债筹资的比重,非公立性眼科医院则应加强运用外部资金的能力,加强利用经济杠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敏,李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1990~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价值工程,2012年9月.中旬.总第286期第31卷:283-285.

[2]李敏,顾俊.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2010年全国专科医院效益分析.价值工程,稿录字2012第245171号.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下一篇:商务英语泛读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