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法律分析及风险提示

2024-05-04

5法律分析及风险提示(精选8篇)

篇1:5法律分析及风险提示

民间房地产抵押借贷操作流程及法律风险提示

现在由于市场经济活动的需要,民间融资越来越兴旺,民间融资以高效,灵活相对 银行融资体现不少优势,资金供方向资金需方提供资金,提供资金者得到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需方满足了资金需求,达到双赢的目的。但由于民间借贷者因为经验和专业限制,一般流程安排及借款抵押合同等文件拟定上存在不足,导致出现不少纠纷。如果借鉴正规银行操作流程,设计好法律文件及操作流程,能大大减低纠纷出现的可能性。下文具体阐述民间房地产抵押借贷操作流程及如何控制和降低法律风险。

以个人住房设立抵押作为有关自然人之间民间借贷的担保事宜,根据本人曾服务的中行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经验与流程,可以接受您的委托选择性完成以下法律服务事项: 1)相关法律风险提示; 2)调查抵押房产权属状况; 3)通过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查询借款人及其配偶、抵押人及其配偶以及担保人等身份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及有效性; 4)起草和准备房产抵押贷款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 5)安排和见证上述合同及文件的签署; 6)办理公证(根据需要)及陪同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7)委托人要求的其他事项。

签约前请提供借款人、抵押人下述材料复印件或相关信息,签约时请带好相应原件:

1、房地产权属证书复印件1份;

2、借款人及抵押人身份证明复印件1份;

3、抵押人的结婚证复印件1份(如适用);

4、抵押人配偶的身份证明复印件1份(如适用);

5、借款人及抵押人等的户口本复印件(如适用);

6、贷款主要条件;

7、借款人、抵押人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等;

8、委托人要求的其他材料;

银行关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主要风控点以及本人建议如下:

1、通过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查询借款人、抵押人及配偶的身份证真实性;(采用)

2、调查抵押房产的权属状况;(采用,并调查其他名下住房权属状况)

3、抵押房地产评估;(建议省略,应保持5成以下的抵押率)

4、抵押房地产保险;(短期贷款可省略)

5、严控贷款用途;(合同中可增加借款人承诺借款用途合法之条款)

6、设立还款账户及授权按月划款;(应要求借款人提供放款账户复印件,签署放款账号确认文件)

7、对抵押房屋上有租赁权负担的,要求承租人签署放弃优先购买权的书面文件;(采用)

8、对抵押物财产共有人(即不在房产证上的房屋权利人之配偶)签署配偶同意书;(采用)

9、对境外人士、港澳台居民需办理强制执行公证;(鉴于民间借贷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建议此项)

10、对还款能力差的借款人要求另行提供保证人对该金融债权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建议)

11、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调查借款人有无其他金融债权、逾期还款等资信瑕疵;(建议)

12、其他事项。

篇2:5法律分析及风险提示

各代理个人开卡单位:

根据银行卡及支付结算的有关法律法规,代理个人开卡的单位需对所开立个人账户及其交易的合规性承担相应责任。单位代理个人开卡后,应妥善保管并及时向被代理人分发银行卡和密码封,做好签收登记工作。任何单位通过虚假资料或隐瞒手段代理个人开立银行卡,或将开立的银行卡用于套现、洗钱及从事其他违反金融法规的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

特此风险提示。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本单位已知悉贵行关于代理个人开卡的法律风险提示书,本单位承诺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责任和义务。

代理个人开卡单位(公章):

年月日 ――――――――――――――――――――――――――――――――――

客户经理尽职调查意见书

本人已对上述代理开卡单位进行了真实性调查,主要包括:

 该单位真实存在,拥有固定办公场所和正常经营行为;

 该单位拥有员工人数(或其他业务相关人数)与代理开卡数量相符;  该单位代理开立的银行卡用于合规的支付结算业务;

 其他情况说明: 同意该单位代理开卡。

客户经理(签名):营销单位负责人(签名):

篇3: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分析及防控思路

关键词: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风险防控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过程中, 从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中止经济合同的整个过程中, 因合同主体合法或违法行为, 导致结果和合同签订预期的目标出现偏离, 可能企业会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不管企业的规模大小, 都会存在合同法律风险, 如果没有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及时采取相应的规避或化解措施, 极易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是无可估量的灾难。虽然合同法律风险性较高, 危害性较大, 但是具有一定的可防、可控性。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加强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已经成为各大企业经营管理中思考的重点。近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研究有效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相关介绍

据相关数据统计, 截至2013年底, 中央企业向国资委申请出面协调的合同法律纠纷事件总计167起, 其中涉及140家中央企业, 其中涉案金额间接达500亿元, 直接金额累计210亿元。合同法律纠纷事件涉及范围以及涉案金额令人触目惊心。法律风险评估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 辅以定量分析, 一般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指标, (1) 风险发生可能性: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风险发生的几率。 (2) 影响程度:主要是指一旦发生风险后, 对企业营运、监管、声誉、财务等多方面的影响程度。具体分级标准如表1、表2所示。

2. 关于企业常见的几种合同法律风险

2.1 签订合同风险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法律风险, 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 (1) 并没有充分做好签订准备工作。比如并没有提前了解合同相对方的准入许可、主体资格、履约能力、资信状况、年检情况、信用情况、资质证书等相关情况, 对相对方的实际情况尚未完全掌握。或者是未对经办人的授权委托书进行认真核对所致。 (2) 合同条款内容并不完整, 条款的用词缺乏标准性, 双方约定的内容比较空泛, 且极易发生歧义。但是合同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 也没有进行法律审查, 导致合同缺乏全面性, 其合法性也受到质疑。

2.2 履行合同存在的风险

合同履行过程中, 常常会由于不可抗力的影响, 或者对方违约, 导致企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较低, 并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合同管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并没有关注相对方的动态, 无法及时发现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立即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最终导致经济损失, 发生法律纠纷。其次, 有的企业对于违约现象并未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 对违约行为追究不力, 或者由于未采取正确的处理策略, 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2.3 缺失证据风险

在法律面前都需要讲求证据, 所谓法律证据主要包括合同经济往来的凭据、函电, 合同正本、质检报告、谈判记录等。企业应该从签订合同开始全面收集、整理日常经济活动的合同资料, 做好相关资料的归档工作, 保留充分的合同证据, 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日后遇到经济纠纷, 只要有充分的证据, 就可以大大提高胜算, 避免出现“有理缺据”的被动现象, 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 进一步加强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措施

3.1 应建立完善、系统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

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合同管理, 规避合同法律风险的重要保障。根据我国法律法规指出, 必须由企业法人以及委托授权代理人代表签订才可生效, 因此企业应组建一个专门的合同法律管理机构负责, 明确分工, 明确每一个部门的管理职责及任务, 使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配合, 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同时应严格执行按“岗位责任制度”, 使每一个岗位员工都各司其职, 每件事都有人管, 合同工作层层有人抓。如果像对外担保、企业兼并重组、引进重大技术、购销等合同涉及的金额较大的情况, 应采取特别处理, 应通过股东会或董事会共同审核批准。

3.2 应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

若想真正落实要管理决策, 实现预期的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目标, 应制定科学的法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利用现代化先进的合同管理软件, 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法律风险、经营风险、企业合同财务风险等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风险征兆, 快速做出相应的风险防控反应, 积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企业应全面收集和企业行业发展、生产经营相关的资料 (包括司法解释、法律法规等) , 应对企业合同法律相关的立法倾向进行跟踪分析, 并且建立信息数据库, 定时更新, 进一步加强对合同法律风险的调控。

3.3 应加强对合同管理全过程的监控力度

认真、全面观察落实合同管理制度是达成合同法律风险防控目标的关键, 应该注重合同的每一个阶段和具体细节。在签订合同阶段, 建立一个完善的“合同相对方资信调查明细表”, 在签订合同之前应逐一落实并签字负责。应制定一个合同标准文本使其要求和企业实际经营基本一致, 尽可能按照标准文本中的内容逐步覆盖。精心筛选出优质的合作方, 能够长期合作, 提高合同履约率, 减少合同管理成本。同时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查合同, 应由专业的法律服务机构进行统一负责, 主要判定合同的真实性、严谨性、合法性、公平性, 其中应重点审查合同的合法性, 注意合同主体、内容、形式、订立手续是否违法, 若发现问题, 应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以供参考。其次, 应加强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 若发现问题, 应立即报告, 并且在一定期限内解决。应对合同纠纷解决情况进行检查, 适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4 应及时处理法律纠纷

企业应客观评估潜在的合同法律纠纷, 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制定一套完善的风险应急处理方案, 便于尽早对合同法律风险进行防控。同时, 一旦遇到合同法律风险, 应立即请求专业法律人员的协助, 迅速做出相应的对应反应, 明确处理方案, 充分准备好相应的法律资料。应进一步优化纠纷的解决措施, 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法院、仲裁机构, 最后决定是选择不让步或让步, 诉讼还是仲裁或者调解, 尽可能减少自己的经济损失。

总之,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虽无可避免, 但是有可防可控的措施, 企业管理者应加强法律意识, 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 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做好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合同监控力度, 提高执行力度, 及时处理法律纠纷, 维护企业利益。

参考文献

[1]林福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风险与防范管理[J].企业家天地, 2012 (1)

篇4:创业分析及风险提示

利润分析:店铺的进货成本大概每月20000元,占营业额25%,毛利率达到75%左右。加上每月34000元左右的经营成本,具体包括:20000元店铺租金,10000元的员工工资,装修折旧费500元,以及电费和税费等3500元,每月的盈利能力有26000元,纯利润大约为32.5%。

选址分析:选址永远是开店的第一关键。天河城是广州的商业心脏,每天汇聚几十万人流量的潜在商业价值,是白领淘宝的心仪之地。惠兰说:“店租不怕贵,关键是要一炮打红。店面选在天河城附近就是看中这里的人气,我们的工艺品价格中档,比较适合逛街一族的购物习惯。”

前景分析:目前,天河城附近的民族工艺品特色店大约10家,而惠兰芳引机构就占有5家。在天河城附近密集型开店,主要是考虑到民族工艺品在广州的巨大消费潜力,据有关市场人士介绍,只要20%的广州中产白领喜欢消费民族工艺品,这个市场消费量就不小。实际上,中产白领对民族工艺品的消费能力远远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只要有特色的民族工艺品都能在这个市场中找到非常不错的发展空间。

风险提示:目前林先生最大的忧虑不是产品,而是管理。

精心服务做好品牌

“彩云南”的发展当然离不开一支年轻活跃的销售队伍,他们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学生,而且还有很多兼职的学生店员。用惠兰的话来说,就是让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市场中去了解民族特色文化,这也是推广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

实际上,年轻人跳跃的追求新潮的思想,与民族工艺品的有机结合,正好为传统工艺带来生机,至少是一种活力,这或许也是吸引顾客的一个原因。

曾经有一个外国客户来到“彩云南”小店,被色彩斑斓的工艺品深深吸引,当天就买了很多东西。第二天他又来小店买东西。由于语言不通,林先生用蹩脚的英语和这位客人聊天,而这位客人也用刚刚学会不多的中文和林先生调侃。就这样,两人开心交谈了很久。最后,这位外国客人非要请林先生和其他店员去吃饭。为了回请这位热情的客人,晚上,林先生请他去吃广州特色生蚝。

一来一往,这位外国客人成了“彩云南”的铁杆朋友了,不断带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光顾这家小店。

2007年10月15日晚,“彩云南”店员小青激动地告诉大家:“今晚AC米兰巨星马尔蒂尼来彩云间了!”马尔蒂尼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左后卫之一,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型后卫,从16岁起就为AC米兰效力,创纪录地代表AC米兰打了超过720场比赛。一代巨星深深地被中国特色的民族工艺品吸引,当即买了500多元的民族工艺品饰品,并表示有机会一定再来。

篇5:物流企业法律风险提示

近年来,物流业正向着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国家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新政策为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由于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以及目前物流法律法规的分散性和滞后性,物流企业在经营中面临大量的法律风险。因此,切实加强物流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物流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现将物流企业相关法律风险提示如下:

一、运输环节法律风险

1.签约主体及其偿债能力风险

实务中,物流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往往忽略签约主体及其偿债能力问题。我们经办的案件中,有些公司根本就只是个皮包公司,物流企业将货物交其转运之后毁损灭失了,甚至被其私吞了,损失很难追回,而物流企业却要承担对委托人的赔偿责任。有些合同或运单只填写司机名字或车牌号码,若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毁损灭失,而司机赔偿能力有限或根本没有赔偿能力,物流企业又找不到证据证明该司机有权代表其他公司签约,损失很难追回。

2.托运人加重承运人责任风险

托运人为了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在制订运输合同时往往会设置一些条款加重承运人的责任。物流企业急于得到业务忽略了合同审查,使得自己承担了过重的合同义务和违约赔偿责任,在产生损失发生纠纷时吃了大亏。

3.托运人交货指示风险

有些托运人在货运合同或托运单上未列明收货人,货物运到后才指定收货人;有些只写了收货人的简称或电话号码;有些在交货前临时改变收货人。在这些情况下,承运人应该保留托运人交货指示的相关证据,如电话录音,书面指示材料等,否则,一旦托运人不认可该指示,以错误交货为由起诉承运人,承运人即面临赔偿责任。

4.道路交通事故、船舶碰撞风险

实务中,有的物流企业与自然人签订挂靠协议进行挂靠经营运输。根据相关规定,挂靠经营的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由挂靠人与被挂靠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在挂靠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失权利人要求赔偿的情况下,挂靠人作为自然人往往偿债能力有限,而物流企业将面临赔偿风险。船舶挂靠经营的责任承担目前虽无非常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但司法审判实践中不乏判决挂靠人与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判例。

此外,在运输环节还有因货物运输不当造成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以及货物迟延交付的违约赔偿风险等。

二、包装环节法律风险

1.包装条款不明确风险

有些物流企业在包装条款中笼统写“普通包装”、“一般包装”、“习惯包装”等词语,这样的描述是非常不明确的,容易发生争议。应在包装条款中明确约定包装材料、包装规格、包装方式、包装文字说明、费用负担等细节,以及搬运、堆放的具体要求。

2.包装条款履行不当风险

物流企业不论作为承运人还是托运人都应当重视检查货物的包装,严格按照合同包装条款的约定履行义务。作为托运人,如果货物的包装与合同、运单约定不相符,对其他货物或运输工具造成损失的,物流企业要承担赔偿责任;而作为承运人如果没有检验包装是否适当或者不按约定的特殊包装方式搬运、堆放,造成货物损失的也要赔偿。

3.危险物品包装不明风险

法律法规对危险物品的运输和包装都有特殊的规定,物流企业如果违反这些规定可能会遭受罚款、吊销证照等行政处罚;承运人若未对危险物品包装进行检查并在包装物上粘贴危险标志从而造成运输货物或其他财产损失,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包装检验检疫风险

若涉及到进出口货物运输,物流企业要注意包装的特殊要求,包装可能被要求检验检疫,若包装检验检疫不合格则会被限制或禁止出入境,物流企业可能因此承担赔偿责任。例如,木质包装的热处理和溴甲烷熏蒸处理。

三、装卸环节法律风险

1.货物误交风险

若将货物错交给他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物流企业交货时应严格按照合同或运单上的约定将货物交给收货人,注意查验其相关身份证明文件,并要求收货人签名、盖章,对于收货人委托的来人,应要求其提供授权委托书。

2.未及时检验、通知的风险

根据法律规定,收货人接收货物时应当检验货物并及时提出异议。若收货时没有当场检验并确认货物质量、数量的,事后很难再举证证明货物的短缺、损坏情况。因此物流企业作为收货人向其他公司接收货物时应注意清点、检验,若发现货物与单据不相符应要求交货方书面确认,否则收货后很难举证,只能自己承担赔偿责任。

3.装卸致损风险

货物在装卸过程中发生毁损,应由承担装卸责任的一方负责赔偿。因此在装卸条款中明确由哪一方承担装卸责任非常重要。若合同没有约定,在物流业务中通常有一部分装卸工作由承运人负责,因此物流企业作为承运人在上下车(船)、出入仓、转运搬运货物时,应注意安全操作,小心谨慎,以避免装卸致损而承担赔偿责任。

4.安全事故风险

物流企业在装卸过程中不但可能导致货物损失,还可能发生人身损害事故,造成搬运工或其他人员受伤而承担赔偿责任。因此,物流企业应加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操作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考核,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四、仓储环节法律风险

1.仓储物验收不明风险

根据合同法第384条的规定,保管人应当对保管物进行验收。在仓储业务中,若保管人对照货物单证列明的品种、数量、质量等逐一检验核实货物不细致,在货物出库时发现与单证不相符而发生纠纷,仓储公司就可能承担赔偿责任。

2.仓储物变质风险

货物在仓储期间发生变质常引发纠纷。根据合同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的规定:“保管人对入库仓储物发现有变质或者其它损坏的,应当及时通知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因此,保管人应注意尽到及时通知的义务,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止损。

3.存货人欺诈风险

实践中,存货人可能采取多种手段对保管人进行欺诈,如诡称保管费由其他单位承担;在货物的质量上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或者隐瞒货物瑕疵;虚报货物数量等。到提货时却要求按照仓单交货,或者以仓储公司擅自调换货物、动用货物为由要求赔偿。还有甚者为了节省费用故意隐瞒危险物品或其他需要特别储存的化学品,造成其他货物损失,导致仓储公司向其他存货人赔偿。

五、加工环节法律风险

1.擅自转包风险

物流加工属于加工承揽合同规范的范畴,合同法第253条规定承揽人应当自己完成主要工作,否则定作人可以解除合同,如因擅自转包造成损失转包人要承担赔偿责任。因此,物流企业一旦需要转包,应取得委托人的同意。

2.临时雇工人身损害赔偿风险

在物流加工环节经常会把一些辅助性工作交给临时工去做,这在法律上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承揽关系,一种是雇佣关系,如果是临时雇佣关系,雇工在工作中造成伤害事故,物流企业作为雇佣方要对其承担赔偿责任,所以物流企业临时请人搬运货物或做一些简单的加工工作都有可能导致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经济损失。

3.加工物交接验收不明风险

对于需要物流企业简单加工、分检、包装的货物,在接收货物时一定要及时检验,否则接收后出现质量问题很难证明是货物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物流企业就要承担赔偿责任

六、货运代理风险

1.身份风险

为了竞争和发展的需要,货代企业除了以货主的委托代理人身份办理有关货物的运输手续外,还常基于现实需要行契约承运人或无船承运人之事,以承运人的身份出现。且不排除在一单业务的不同阶段,货代企业具有不同身份的可能性。货代企业一旦被确认为承运人身份,将不可避免的承担货物在运输中产生的毁损、灭失迟延以及无单放货之赔偿责任。

2.超越代理权限风险

在业务实践中,货代企业代签发各类保函、代垫运费、同意货装甲板、更改装运日期、将提单直接转给收货人等等,这些行为有的可能托运人一无所知,有的可能事先得到托运人的默许或口头同意,但一旦出现问题,托运人便会矢口否认,由于没有证据证明托运人对货代企业有授权,则货代企业往往被认定为超越代理权限而承担责任。

3.托运人欺诈风险

有的托运人为了逃避海关监管,可能会虚报、假报进出口货物的品名以及数量,报关后,经海关查验申报品名、数量与实际不符时,货代企业可能首当其冲遭受海关的调查和处罚。

4.垫付运费风险

货代企业代理托运人办理运输并垫付运费后由于托运人资信恶化、垫付运费的事实无法证明、垫付运费的权限问题等原因,有可能无法从托运人处收到运费。

篇6:5法律分析及风险提示

法律风险提示专刊(第3期)

二、关于采矿权及采矿用地土地使用权抵押应注意法律问题 目前,我行已有授信客户提供采矿权及采矿土地使用权作抵押担保的项目出现,对该种担保方式,应注意明确以下问题

1、采矿权及其对应之采矿用地的土地使用权能否抵押。(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6条第2款: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称为采矿权人。"现行《物权法》第123条将其定位为用益物权,原则上承认其固有的物权属性和物权效力。

在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采矿权的流转形式主要是有偿转让。(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6条)至于以采矿权担保贷款属于抵押还是质押,2000年10月3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国土资发[2000]309号)第6

—1— 条第3款规定:“矿业权人可以依照本规定出租、抵押矿业权。”第55条规定:“矿业权抵押是指矿业权人依照有关法律作为债务人以其拥有的矿业权在不转移占有的前提下,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行为。以矿业权作为抵押的债务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矿业权为抵押物”。(注:矿业权包括探矿权与采矿权。)采矿权的抵押问题在部门规章中得以明确。

另外,《物权法》第180条在规定可以抵押的财产和184条在规定不得抵押的财产时,均未将采矿权纳入禁止抵押的范畴,采矿权在此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对于质押权标的,除动产之外,第223条规定了权利质权,除物权法列举的几种权利外,须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未见有现行法律、法规将采矿权规定为可以质押的财产权利,故采矿权不应属于此类权利质押的标的。

综上所述,采矿权并非法律法规禁止抵押的标的物,以其设置抵押是其作为财产权市场化的必然产物,采矿权是可以抵押的。

(2)、采矿用地的土地使用权是采矿权人依法取得的,用途为采矿,关于该等用途的土地使用权可否抵押,现行法律法规中未见禁止性规定。

且,我国《物权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

— —2

(三)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运输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因此,采矿用地土地使用权可以用作抵押。

2、上述抵押涉及的法律风险问题

第一,采矿权属于一种行政许可的权利,一旦作为行政许可证的采矿权证被国土资源部门依法吊销,则基于采矿权而设立的抵押权亦将随之消灭。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采矿权人可能被吊销采矿许可证的情形主要有:

1)未经审批机关批准,擅自转让采矿权的;

2)以承包等方式擅自将采矿权转给他人进行开采的; 3)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经责令拒不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

4)不按期缴纳采矿权使用费,被责令限期缴纳后,逾期仍不缴纳的;

5)采矿权人采取伪报矿种,隐匿产量、销售数量,或者伪报销售价格、实际开采回采率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矿产资源补偿费,情节严重的;

—3— 6)不依法提交年度报告、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情节严重的;

7)采用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

8)伪造地质资料或者在地质资料汇交中弄虚作假,被地质资料接收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而逾期不改正的。

因此,尽管《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允许以采矿权设定抵押,但在金融贷款活动中,愿意接受采矿权抵押的商业银行并不多。即便接受采矿权抵押,银行也会要求借款人同时提供其他有效担保,或给予抵押物较低的抵押率,以弥补和防范采矿权抵押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

第二,国土资源部《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以探矿权、采矿权设定抵押的,应经登记管理机关审查登记,在抵押实现时按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办理有关手续。”

根据国土资源部《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及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即,采矿权抵押的,按照采矿权转让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管理,由原发证机关审查批准。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申请实现抵押权,并从处置的采矿权所得中依法受偿。新的采矿权申请人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依法办理采矿权转让、变更登记手续。

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转让采矿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矿山企业投入采矿生产满1年;

— —4

(二)采矿权属无争议;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

(四)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同时,《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探矿权或者采矿权转让的受让人,应当符合《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或者《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规定的有关探矿权申请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的条件。”

综上所述,接受并实现抵押权将经历较为复杂的程序:1)需要报相应审批权限的国土资源部门审查批准;2)采矿权证的持有人应满足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六条的规定;3)受让人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可见采矿权抵押操作难度较大,相应易发生风险的环节和不可控因素较多,须谨慎对待。

此外,对于接受采矿用地土地使用权抵押,由于抵押物对应之土地系特殊用途土地,仅能用于采矿,亦仅有采矿权人有权取得采矿许可证对应之土地的使用权,即,该等土地使用权难以脱离采矿权而单独转让,故应在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并对其价值作出合理评估后酌定是否接受该等土地使用权抵押。

审核人:佟英 组稿人:陈焱 供稿人: 赵亮 陈焱

—5—

抄送:法律保全部

篇7:5法律分析及风险提示

活着的法律

能否在法律尽职调查中发现问题,与律师自身的经验有关,关键在于如何尽到勤勉、尽责,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一、公司并购法律尽职调查中的程序性事项

(一)关于保密事项

律师在尽职调查过程中,会获得很多调查对象的资料和信息,甚至是调查对象的一些商业秘密、重要技术信息。律师应结合尽职调查计划,明确在进行尽职调查过程中什么层次的资料和信息是重要的,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相关资料和信息。在可能获知商业秘密情况下,履行保密义务是律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律师可据相关方要求签署保密协议。

(二)关于承诺事项

对于无法获取资料的情况,律师应要求取得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说明承诺文件;对不能完全获悉的情况,律师应要求调查对象作出声明和保证。律师应向调查对象及相关人员告知其提供真实、完整资料的必要性。这不仅是律师审慎调查的要求,往往也会成为调查对象及相关方对于收购方的承诺。在出现纠纷的情况下,上述承诺文件会成为证据资料,起到对收购方有利的作用。

(三)注重细节并完善工作底稿

在公司提供尽职调查相关资料后,律师应将已收到的材料列出清单,并由双方人员签署确认。对于尚未取得或还需要补充的资料,应列出补充清单,待调查对象进一步补充。对于调查中获取的信息,应做好留痕工作,完善工作底稿。

二、关于公司历史沿革和现状的尽职调查

(一)调查要点提示

1公司的营业执照是否显示公司为特殊类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2公司的设立是否经有权机关批准、设立程序是否规范。3公司注册资本是否达到法定最低要求。

4公司注册资本是否已足额认缴,是否存在抽逃、挪用出资行为。5股东出资是否真实、是否履行必要评估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6是否存在委托持股情形,股东资格是否合法、是否满足特殊行业要求。7公司名称是否符合法律规范、是否经有权机关批准;公司商号是否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8公司历次变更是否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是否办理工商变更/备案登记。9公司章程是否载有特殊条款,如限制表决权、不按出资比例分红、一票否决权等。

10股东间是否存在特殊约定,如固定回报条款、业绩回购条款等。

11公司历史上是否存在合并、分立、减少注册资本行为,是否履行了必要程序,如公告、通知债权人。

12公司历史上股权转让是否均已支付对价、是否完税、是否存在纠纷;公司的境外股权是否存在被直接或间接转让的情况,是否依法申报纳税。13公司历史上是否经年检或年报公示。14公司历史沿革演变过程是否合法。

15各项文件所载内容是否存在矛盾或不一致之处。

(二)法律风险防范

关于历史沿革方面的调查要点主要在于:(1)核查历史沿革演变的合法合规性;(2)判断历史沿革相关瑕疵对调查对象现状的法律影响及影响程度。针对上述要点,律师应着重关注与注册资本、股权状况、公司治理相关的重大事项。实务中存在因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无法IPO、因创始人离婚贻误公司上市最佳时机、因存在业绩对赌导致控股权旁落等案例,提示律师在尽职调查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不仅从律师角度、也要从投资人角度核查公司重大事项。

三、关于业务经营的尽职调查

(一)调查要点提示

1公司实际经营的业务是否与营业执照所载一致,是否超越范围经营。2经营范围中是否存在须前置/后置审批程序。

3公司实际使用的经营场所是否与工商登记一致,是否异地经营。4公司业务的合法合规性,是否存在潜在法律风险。

5公司是否具备业务经营所需的资质、许可、审批等事项,该等资质许可文件是否存在过期、被撤销、吊销或无法续展、不被延长的风险。6公司取得的经营资质证书所载权利人与公司名称是否一致。7公司业务经营是否满足特殊行业的监管要求。8公司的实际生产是否超过核定产能。

9公司重大业务合同的合法合规性(合同内容是否合法、须经招投标的是否履行相应程序)、是否存在无法履行的法律风险。10公司业务经营是否具有独立性,是否须经第三方许可、与第三方签有协议从而导致对其他方具有依赖性。

11公司业务经营关键技术来源、是否存在侵权或被其他先进技术替代的风险。12公司所处行业现状、未来经营模式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存在法律风险。13公司拟议交易是否需要审批或相应的资质许可。14各项文件所载内容是否存在矛盾或不一致之处。

(二)法律风险防范

关于业务经营方面的调查要点主要在于:(1)核查公司业务经营的合法合规性;(2)核查公司业务经营是否具备持续性。实务中业务经营方面可能存在重大法律问题,包括:公司经营不具备相应的资质许可;公司业务经营的关键技术依赖于第三方;公司目前的经营资质存在未来丧失的风险;公司存在重大客户/供应商依赖;公司存在委托加工,加工方不具备相应生产资质或不能按协议约定供货;特定业务资质禁止外包。

四、关于财务状况的尽职调查

(一)调查要点提示

1尽职调查清单所列文件是否已提供齐全。2公司财务数据是否反映公司真实经营状况。

3公司重大资产是否存在权利负担,其转让或交易受到限制。4公司是否存在账外重大债务或有负债,从而对财务数据产生影响。5公司资产是否存在权属瑕疵或重大权属纠纷。

6公司重大债权、债务形成原因,是否存在法律瑕疵、是否合法有效。7公司重大债权、债务是否设置担保,担保是否存在效力瑕疵。8公司重大债权的债务人是否具备偿还能力。9公司财务数据与纳税状况是否一致。

10公司财务数据是否满足拟议交易的需要或对交易产生影响(如触发反垄断审查)。

11公司是否存在违法违规使用或开具发票的情形。12各项文件所载内容是否存在矛盾或不一致之处。

(二)法律风险防范

关于财务状况方面的调查要点主要在于:(1)核查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2)判断公司财务数据对公司经营、拟议交易的影响。实务中财务状况方面可能存在重大法律问题包括:公司财务数据相互不匹配,如毛利率及变动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差异巨大,存在虚假;公司通过多计收入少计成本伪造利润,相应数据无合同文件支持;公司担保财产存在法律瑕疵或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公司重大债权存在无法收回的情形。

五、关于税务的尽职调查

(一)调查要点提示

1尽职调查清单所列文件是否已提供齐全。

2公司适用的税种税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3是否存在公司应缴纳而实际未缴纳的税种。4公司应适用的税率与陈述或实际税率是否存在差异。5公司取得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是否有合法依据。6公司取得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是否已取得批准或确认。7公司纳税申报地址与实际经营场所是否一致。

8公司的税收优惠待遇和政府补贴是否面临重大不利变化。

9公司向股东分红、以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转增注册资本是否已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10公司的关联交易是否存在转移税负安排。11公司是否存在需补缴或被追缴税款的情形。12公司是否存在税务行政处罚。

13公司拟议交易是否会对公司税收产生影响。14各项文件所载内容是否存在矛盾或不一致之处。

(二)法律风险防范

关于税务方面的调查要点主要在于:(1)核查对象缴纳税务的合法合规性;(2)核查是否存在欠缴税款或税务纠纷情形;(3)判断公司税务事项对本次并购的影响。针对上述要点,律师应从事实方面核查调查对象纳税申报、实际缴纳支付凭证,从法律方面分析调查对象适用的税收优惠是否合法。实务中存在大量公司适用地方性税收优惠政策,无法律、法规文件依据,不排除因该等文件被宣布无效而导致被追缴的可能性。律师在发现了调查对象税务方面的法律问题后,应进一步了解该问题是否解决,若尚未解决将会对调查对象、并购方带来多少损失。

六、关于动产和不动产的尽职调查

(一)调查要点提示 1公司动产及不动产清单。

2公司是否提供了土地使用权、房产所有权证书。3公司是否提供了动产权属证明、发票文件。4上述财产是否存在他项权利。

5公司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如系通过转让方式取得,是否足额支付土地出让金、税费。

6公司土地是否存在使用划拨土地、集体土地、无权属土地行为。

7公司房产取得方式,如系自建,需审阅房屋对应的项目立项、工程规划施工文件,包括:(1)建设项目立项备案/核准文件;(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5)建设项目环评批复文件;(6)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7)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8)消防验收文件。

8公司房产如系购买取得,需审阅房屋原始权属证明/房屋销售许可证明、购房合同、购房款项支付凭证、税费缴纳文件。

9公司土地、房产对应关系,是否存在房地不一致情形。

10公司租赁财产的协议是否存在无效风险,出租方是否有权出租。11公司租赁土地或房产是否办理租赁登记。

12公司使用的经营场所是否有被拆迁、被搬迁的风险。13各项文件所载内容是否存在矛盾或不一致之处。

(二)法律风险防范

关于财产方面的调查要点主要在于:(1)核查确定财产的权属状况;(2)核查是否存在权属瑕疵;(3)核查是否存在影响财产价值的法律事项。实务中存在调查对象故意隐瞒重大财产已抵押或不告知财产真实权属状况情形,律师不能只核查土地证、房产证件,还应通过其他方式核查抵押情况;不能只关注是否已取得土地证、财产证,还应关注权属来源,如土地出让金是否已足额缴纳、土地出让金是否低于基准地价,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土地出让金减免或返还事项。

七、关于知识产权的尽职调查

(一)调查要点提示 1公司拥有的知识产权清单。

2公司拥有或使用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域名、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设计布局专有权的权属证书、申请文件、权属登记簿。

3拥有或使用的知识产权的转让或许可协议,许可方、转让方所有的权属证明文件;转让/许可的登记备案文件。

4公司知识产权的年费缴纳凭证(如需缴纳年费的)。5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期限是否已近届满。6公司受让或被许可使用的知识产权付款凭证。

7公司知识产权的取得是否合法(是否系职务发明、是否侵犯他人权利)。8公司知识产权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

9公司知识产权是否存在共有情形、是否存在权利限制的情形。

10公司知识产权对业务经营的贡献情况,如知识产权系股东出资取得,是否实际用于公司生产经营。

11公司知识产权价值与评估价值、拟交易价值是否相符。12公司如存在技术进出口情况,是否办理了有关审批登记手续。13公司知识产权是否存在质押等权利限制。14各项文件所载内容是否存在矛盾或不一致之处。

(二)法律风险防范

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调查要点主要在于:(1)核查知识产权的真实权属状况;(2)核查知识产权的实际价值;(3)是否存在知识产权权属纠纷或争议。在苏州恒久IPO案例中,律师法律意见书中披露的专利权因未缴年费的原因而终止事项,提示律师在实务中不能只关注专利权属证书,还要核查是否缴纳年费、核查专利登记簿副本信息。在特定交易中,往往知识产权的价值巨大对交易对价产生重大影响,此时律师调查时不能只关注财产账面价值,还要调查知识产权对经营活动的实际作用。

八、关于劳动人事的尽职调查

(一)调查要点提示

1尽职调查清单所列文件是否已提供齐全。

2公司员工专业结构、教育程度、年龄构成是否与公司享受的福利企业待遇、高新技术企业要求相匹配。

3公司劳动用工及福利制度是否有利于高级管理人员团队稳定性。4公司是否与所有员工均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

5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及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要求(是否应签署无固定期限合同、试用期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6除统一劳动合同外,公司是否与个别员工签署了竞业禁止协议、保密协议等类似合同。

7公司是否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用工,是否符合规定。

8公司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险种、基数及缴费比例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9公司是否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及比例是否符合地方规定。10公司是否存在欠缴社会保险费用及住房公积金情形。

11公司具体劳动用工制度(劳动时间、劳动报酬、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情况)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12公司是否存在劳动争议及纠纷。13公司是否存在重大劳动违法行为,是否受到主管机关行政处罚。14各项文件所载内容是否存在矛盾或不一致之处。

(二)法律风险防范

关于劳动人事方面的调查要点主要在于:(1)核查劳动用工的合法合规性;(2)判断劳动人事现状是否影响调查对象持续经营;(3)判断劳动用工瑕疵对公司影响。实务中若通过劳务派遣规避缴纳社保义务或公司薪酬水平、福利待遇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则公司持续经营发展是会受影响的。律师在实务中不能只关注劳动用工现状,也要评价因欠缴或缴费基数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对公司未来将产生的影响。

九、关于环境保护的尽职调查

(一)调查要点提示

1公司建设项目清单(包括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

2公司是否履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否按法律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是否取得环保部门的批复)。3公司建设项目是否履行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程序。4公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否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5公司生产过程中是否使用或产出禁用物品。6公司实际经营中的环评监测情况。7公司实际经营中的环保设施及运行情况。

8公司固定废物及危险废物的处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9公司是否存在环境污染事故。10公司项目是否处于区域限批的区域。

11公司是否因环保事项发生诉讼、仲裁、行政复议事项。12各项文件所载内容是否存在矛盾或不一致之处。

(二)法律风险防范

篇8:5法律分析及风险提示

1 零售企业劳务用工现状

1.1 零售企业的劳务人员及岗位分析

零售企业的商品品类众多, 决定了员工的人数较多, 可以称之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来说, 零售企业的员工有百人以上, 分卖场、财务、安保、行政等部门, 其中, 财务、安保、行政等部门的员工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的员工 (以下简称自有员工) ;卖场部是整个零售企业的核心部门, 其人员数量占据了整个企业70%以上。据了解, 卖场部有部分岗位存在劳务用工现象, 诸如:生鲜辅助工、搬运工 (有企业称储运员) 、保洁工、夜值人员、看车人员 (有企业临时聘请) 等。

保洁工:主要负责清洁卫生工作。保洁工的人数较多, 经营面积较少的企业, 因为所需的保洁工人数较少, 一般会直接聘请;经营面积达五千平米以上的, 一般保洁工需三十余人。多数零售企业直接和专业的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 由其提供劳务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这类劳务工在零售企业的所有劳务用工中所占比例最大。近年来, 随着专业保洁公司数量的日益增多, 部分零售企业直接和保洁公司签订协议, 以业务外包的形式, 将保洁工作交由保洁公司完成。

生鲜辅助工:对于现在的零售企业来说, 有句话叫“生鲜活, 超市活”, 突出了生鲜经营类别在门店经营销售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故几乎所有的超市卖场都聘请有生鲜辅助工, 经营面积五千平米左右的门店一般有10名左右, 一万平米以上的则有20名左右, 主要负责面点加工、制作净菜、蔬菜打包、分割肉类、菜类销售等。一般来说, 生鲜辅助工劳务用工的人数占据着整个超市卖场的40%左右。

搬运工:也称储运员, 零售企业主要在销售旺季和节假日备货较多的时候招聘的用于装卸、转运、码放商品货物的人员, 主要工作地点在理货区。部分零售企业长期聘用三名左右的搬运工。

夜值人员:零售企业的夜值人员主要是负责企业的安全工作, 在门店打烊后, 负责对门店商品或卖场进行看护, 保证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解决或反馈至企业的管理人员, 保证企业的安全。

1.2 劳务人员的来源

1.2.1 自主聘用, 自行签订劳务协议。

目前, 企业根据需要, 有针对性的自主招聘劳务工的情况较为普遍。多数企业在需要劳务工的时候, 直接在劳动部门举行的招聘会上聘用, 也有的劳务工是经过企业员工介绍, 经过双方的洽谈和简单的培训后直接上岗。因为劳务工的工作较为简单, 一般在试用三天左右的时间后, 双方对岗位、工作性质、劳务报酬、工作环境等如果没有异议, 就会签订劳务协议开始正式上岗。

1.2.2 通过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协议, 由劳务派遣公司提供劳务工。

劳务派遣是我国在建立劳动力市场化机制过程中的一个现实课题, 是我国劳务经济中比较新的一种形式, 也是目前发展很快、问题很多的一种形式。对于我国这样拥有数量巨大的低素质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劳务派遣等劳务经济比较适应我国的要素禀赋, 比较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资源比较优势。对于零售企业来说, 由劳务公司提供劳务, 可节省部分人力物力, 避免出现劳务工短缺的现象。目前, 零售企业普遍存在劳务用工的现象, 劳务用工所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达到20%~30%。

2 零售企业劳务用工存在的法律风险分析

近年来, 零售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 劳务用工的风险也随之而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劳务派遣中的用工风险

1) 与无资质的劳务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是劳务用工的风险之一。《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单位的经营地位已明确, 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行政部门对其经营资质进行审批管理, 以致造成该行业盲目发展的局面。非法的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劳务工到用工单位, 就可能与用工单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在劳务派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然会牵连到用人单位, 使用工单位存在负连带责任的风险。

由于目前我国劳务派遣公司发展起步较晚, 大多没有承担劳动风险的能力, 以致事实上派遣公司的违法和不作为行为的后果最终都将会由用工单位来承担。因此, 在当今法制过多对劳务派遣进行限制的情形下, 这一用工模式仅存的经济性、灵活性, 也会因派遣公司的违法运作而成一块“画饼”。部分零售企业没有详细调查了解劳务派遣公司的资质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盲目与其签订劳务派遣协议, 甚至有企业直接和一个牵头的人签订协议, 由其负责为企业提供劳务工, 企业则支付相应的劳务费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涉及到较大的金额赔偿, 这样的劳务派遣公司和所谓的负责人无赔偿的能力, 按照新的《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则由用人单位即零售企业承担赔偿责任。这样的风险在企业的搬运、保洁等岗位中较为突出。

2) 不完善的劳务派遣协议存在的潜在风险。一份完善的劳务派遣协议是规避潜在风险最为有力的武器。企业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 一方面, 劳务公司可以为其提供大量的劳务工, 另一方面, 可以转嫁部分劳务用工中的风险。目前, 部分零售企业在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中, 没有详细约定出现人身损害或安全事故后, 责任该如何承担, 有的甚至没有签订劳务派遣协议, 只是有过口头的约定, 或是约定不明确, 在没有明确责任的前提下, 按照“谁用工、谁收益、谁负责”的法律原则, 则由零售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

2.2 不规范的劳务协议———员工劳动协议的简单变化而来

劳动法律关系和劳务法律关系在主体、内容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故劳动合同和劳务协议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目前, 国家没有针对劳务方面专门的法律法规, 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条例, 故部分零售企业由于法律风险意识欠缺等原因, 直接将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协议略作改动, 便成为一份所谓的劳务协议。孰不知, 这样的劳务协议既不合情也不合法。一旦企业发生劳务纠纷, 如此的劳务协议便是废纸一张, 不会发生任何法律效力。

2.3 劳务人员的管理

2.3.1 工作性质和企业自有员工类似, 但未签订劳务协议。

由于零售企业劳务人员的工作一般技术含量较低, 对劳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较低, 故劳务人员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不强, 部分企业甚至没有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务协议, 这是零售企业在劳务用工方面存在的风险之一。如果企业与劳务工发生劳务纠纷, 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裁定企业败诉后, 企业则面临着为劳务工补交保险, 支付双倍工资等风险。

2.3.2 劳务人员的考勤、工资、培训、保险等管理。

由于劳动法律关系和劳务法律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故对于零售企业的自有员工和劳务工的管理也有所区别。但在部分零售企业, 劳务人员在考勤、工资、培训、保险等方面的管理上, 与自有员工的管理模式如出一辙, 要求他们与自有员工一样的时间上下班, 打考勤卡、休息;在劳务费用的发放上, 也是以月为单位, 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到劳务人员的银行卡上, 甚至在向银行每月递交的表格上也标注了“工资”的字样;大型零售企业都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 在招聘自有员工后, 上岗前都会对其进行关于企业文化、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部分零售企业在聘用劳务工后, 也对其进行和自有员工一样的培训。此外, 部分零售企业在事假、执行流程、处罚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风险。这些方面则是认定企业与员工的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重要的依据。

2.4 劳务用工中发生的人身损害或安全事故风险

劳务用工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劳务人员人身损害, 是零售企业在劳务用工方面存在的最大风险之一。因劳务工的工作岗位如保洁人员、搬运工、生鲜辅助工、夜值人员等对劳务人员的素质、技术等方面要求较低, 待遇较差, 故部分零售企业在这类的劳务用工方面招聘的人员年龄较大, 身体状况较差。再者, 部分的岗位如搬运, 劳动强度较高, 存在着高空作业的现象, 故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零售企业的自有员工都买有工伤保险, 出现安全事故基本不用担心, 但劳务工一旦出现安全事故, 尤其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对企业来说, 则是最大的风险。

3 结语

企业的劳务用工是一把双刃剑, 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但同样存在着相当大的劳务风险, 如劳务人员的来源、劳务派遣中的风险、劳务协议存在的问题、劳务人员的管理、劳务用工中发生的人身损害与安全事故风险等。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 企业要充分重视劳务用工中的风险, 可以从合法完善的劳务协议、劳务人员的管理、劳务工岗位的合理安排、劳务工人身损害和安全事故的妥善处理、企业劳务用工管理部门风险意识的提升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合法的解决办法, 拟定规范的劳务用工制度和流程, 并通过有效的监管和考核强化制度的执行, 从而合理规避劳务用工中的风险。

摘要:当今社会,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企业为降低经营成本, 在部分岗位上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劳务用工现象, 而大型零售企业由于其经营特点, 决定了其在劳务用工方面尤其突出, 但部分企业受各种因素的局限, 在劳务用工方面法律意识淡薄, 对劳务用工的法律风险认识不足, 造成了相当多的劳务用工纠纷。因此, 分析零售企业的劳务用工现状及法律风险, 对规避企业劳务用工法律风险及降低经营成本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劳务用工,法律风险,劳务协议

参考文献

[1]易守宽, 杨琛.劳动关系学视野下的劳务派遣现象浅析[J].金卡工程o经济与法, 2010, 4.

[2]石修礼.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管理与风险防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1.

[3]王春英.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法律辨析[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4.

上一篇:《竞争战略》读后感下一篇:中国矿业大学百年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