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与司法资格考试的关系分析及应对举措

2023-01-03

近年来, 法学专业毕业生人数高居不下, 社会对法学专业的需求并没有显著增加, 法学专业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法学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上, 各院校法学专业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

一、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状况

各院校法学专业进行的教学改革可谓形式多样, 但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改革是基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和以司法资格考试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这两种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就业。

(一) 基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法学教学改革

学习法律知识的目的是要运用法律知识, 运用法律知识离不开法律职业能力, 所谓法律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法律职业的人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进行法律实务操作, 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提高, 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法学专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1]当今社会,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对法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其中一个明确要求就是法律人才必须具有相应的法律职业能力, 面对这种形势, 法学专业再也不能漠视社会的需求, 有相当一部分法学院校将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作为突破口。

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存在的主要弊端是重视法学通识教育, 轻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2]针对这一弊端, 基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法学教学改革主要突出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法律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训练学生法律文书写作技能。学校增加专门的实践课程, 增加见习次数。另外, 聘请资深法官、检察官、律师作为实务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二) 以司法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法学教学改革

司法考试是国家主导的, 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大的方面而言, 司法考试其积极意义体现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国家各部门选择合格的优秀法律人才, 促进法律职业的同质化, 增强法律纠纷解决社会效果等。[3]司法资格考试是法律职业准入资格考试, 要从事法律职业, 必须通过司法资格考试。2008年国家准许在校大学生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 这一改革对法学教学影响巨大, 司法资格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法学教育的指挥棒。司法资格的通过率成了法学专业对外宣传和招生的亮点。以司法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法学教学改革表现在, 课堂教学内容以司法资格考试为导向, 有些院校直接以司法资格辅导用书代替课本, 有些院校法学专业, 在课堂教学中, 穿插渗透司法考试的内容, 课后的辅导也是以司法考试为主, 期末考试也仿照司法考试题型出题, 甚至有些院校法学专业直接从历年司法考试题中选择出部分题, 然后进行组合, 作为期末考试题。这种改革往往在实践操作中, 将正常的课堂法律知识的系统讲授以及正常的法律实践教学内容大大进行压缩, 将正常法学教学演变为一切为了司法资格考试。

二、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与司法资格考试关系的分析

基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法学教学改革和以司法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法学教学改革各有自己的特点, 也各有自己的理由, 但这两种教学改革往往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 基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往往不能满足学生报考司法资格的需要而无法得到学生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响应, 从而动摇了继续推行的基础。以司法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司考通过率, 但仍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无法通过司法资格考试, 这样的结果也容易使大多数同学沮丧, 教师也因为付出很多, 但结果未能达到期望效果而失望, 这样, 容易使师生对以司法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法学教学改革效果产生怀疑。基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法学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 有一部分师生认为不如直接以司法资格为导向的法学改革好, 而以司法考试改革为导向的法学教学改革, 有相当一部分师生认为还是变为以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来得长久和实在。由于认识上的混乱, 导致实践中, 许多院校法学专业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究其原因, 主要是对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与司法资格考试之间关系认识不清。

(一) 根本与表征

法学教育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法律职业者, 通过法律职业者解决现实法律问题, 从而为社会提供服务, 作为法律职业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职业能力, 而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大学法学教育密不可分, 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是法学教育的根本。法律职业能力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有些人法律职业能力强, 有些人法律职业能力弱。怎样评价一个人的法律职业能力, 要有一个表征性的东西, 司法资格证书就是一个表征性的东西, 获得司法资格证书的人是国家承认的具有一定法律职业能力, 可以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当然, 由于司法资格考试还有待完善, 获取司法资格证书的个别人实际具有的法律职业能力还没有真正达到要求, 但绝大多数获取司法资格证书的人基本具有了相应的法律职业能力。要取得司法资格证书, 就必须通过司法资格考试。

(二) 长期与短期

但凡能力培养都需要日积月累, 不可能一蹴而就, 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也是这样, 需要依靠大学每天的学习、锻炼、塑造, 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才能逐渐得到培养, 即使走向工作岗位后, 法律职业者也需要进行摸索、历练, 只有不断的进取, 法律职业者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职业能力, 在竞争中才能挣得一席之地。司法考试具有阶段性, 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而言, 一般是短期的, 在校学生大多数从大三开始准备司法考试, 大四第一学期9月份进行司法资格考试, 考完后, 这一次的司考基本就结束了, 如果拿到司法资格证书, 以后就不用再进行司法资格考试了, 如果没有考取司法资格考试证, 下一年再重新报考, 由此可见司法资格考试具有阶段性。

(三) 隐形与显性

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往往隐藏于一个人身上, 只有这个人去做事, 解决法律问题其职业能力才能显现出来。一个人职业能力的状况必须经过长期的考察才能看出来。司法资格考试以考试的形成考察一个的法律职业能力, 取得司法资格证书意味着具有了相应的法律职业能力。司法资格证书是显性的东西, 显性的东西容易被人们看到, 容易被人们接纳, 也容易被人们推崇。

(四) 实力与资格

法律职业能力是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应该具备的能力, 是法律职业者的应该具有的竞争实力。一个人能不能在法律实务领域立足, 最主要的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足够的法律职业能力。法律职业能力是一个人实力的体现。司法资格证书表明取得司法资格证书的人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可以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这些法律职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对于法学专业而言, 现在社会对法律职业资格的认可程度, 远远高于对学历的认可程度。[4]

(五) 受益面大与小

基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法学改革可以使每个法学学生受益, 因为这种改革是面向全体学生, 每个学生都纳入了这种教学改革的范围, 这些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锻炼, 法律职业能力会明显提高。以司法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法学教学改革总体来看, 受益面小, 因为在法学学生中, 真正确定选择司法考试的学生毕竟是一部分同学, 而且这部分同学最后真正取得司法资格证书的也是其中少部分同学, 其他同学在这种教学改革中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反而失去了对其进行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机会。以上对法律职业能力与司法资格考试的区别点进行了分析, 事实上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司法资格考试内容中有一部分内容主要就是考察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 比如对案例的分析, 法律文书的写作, 法律推理, 证据的搜集, 证据的固定、运用等。另一方面, 一个人如果具备了相应的职业能力, 要从事法律职业必须获得司法资格证书。一个人获得了司法资格证书, 如果真正从事法律职业, 就看他的法律职业能力到底能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如果一个人取得司法资格证书, 他的法律职业能力没有达到社会的需要, 即使他从事法律职业, 也可能很难立足。

三、应对举措

分清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与司法资格考试两者之间关系有助于法学教学进行。

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 理性看待两者的关系, 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一) 合理定位

法律教学应该在系统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 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贯穿于大学法学教学的始终, 同时兼顾司法资格考试。这样的定位相对比较合理、公平, 也比较可行。不论是基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法学教学改革还是以司法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改革都离不开法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这是根基。传统教学在传授法律知识方面优势比较突出, 因此, 传统教学在法学教育中不可全盘否定, 只是对传统教育要进行大的改革, 比如, 大幅度压缩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课时, 在此基础上, 要强化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 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法律职业者的立足之本, 也是能反映法律职业者的实力。法律职业能力需要长期培养, 同时要兼顾司法资格考试。司法资格考试具有表征特点, 是国家认可的, 能够从事法律职业的准入资格, 司法资格通过短期集中时间学习, 可以取得。

(二) 适当分流

可以考虑在大三第二学期时, 将准备司法资格考试的学生分离出来, 可以单独对这一部分学生上课。在大一至大四统一学习的基础上, 对每个学生都进行系统的法律理论的学习, 又能照顾到司法资格考试的同学。单独上课并不意味对这部分同学完全进行司法考试的应试教育, 而是与其他同学相比, 课堂教学内容中涉及司法考试的内容比重加大。

(三) 加强司法考试辅导

可以利用周内晚自习时间或周六、周日抽出一个上午进行司法资格考试辅导, 这样安排, 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时间。司法考试辅导主要包括重点核心知识的讲授、案例分析, 章节试题训练, 历届真题训练, 模拟试题训练等内容, 主要通过大量练习题,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四) 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培养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而是要经过长期努力, 有时也会觉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学生的职业能力长进不大。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立竿见影, 需要我们静下心来, 耐心地做工作。

1. 完善见习

过去见习, 老师前面进行多次联系, 花费了不少功夫, 但学生真正见习时, 往往走马观花, 流于形式。现在要避免这一情况, 学生见习应该将准备见习的事项提前告诉学生, 要求学生将与见习事项有关的法律知识及法律法规提前熟悉, 见习过程要仔细观察, 用心记, 掌握每个环节。见习完后, 要求学生写出见习总结。

2. 认真做好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避免学生只空谈理论而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案例分析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 在案件中, 哪些证据是关键证据, 通过关键证据可以证明哪些法律事实, 是否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民事案件中, 举证责任怎样配置, 为什么这样配置?民事赔偿中赔偿哪些项目?具体计算标准是多少?这些都需要弄清楚。

3. 聘请实务教师做好实务报告

尽管法学教研室教师中有一部分教师是兼职律师或者是仲裁员, 也会接触一些实务案件, 在教学过程中, 也会给学生讲自己接触的案件, 但与专门搞法律实务的人相比, 毕竟不是专业人员, 因此, 在法学专业教学过程中, 为了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 最好聘请一些实务部门的人员, 比如资深法官、资深检察官、资深律师来校, 给法学专业学生做实务方面报告。这些人以做报告的形式, 参与大学法学教学是完全可行的, 如果让这些人做长期实务指导教师, 不现实, 他们也有自己本职工作。至于做什么内容的报告, 应根据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最好, 各个报告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和衔接, 从而形成系列报告。学生听报告, 要记要点, 报告会后, 可以组织学生开座谈会, 让学生谈心得, 通过实务报告, 让学生找出自身差距, 以便在以后学习中予以改进。教师在学生座谈基础上要进行总结和分析, 部署下一阶段的任务, 督促学生按照统一部署开展学习。

4. 开展模拟庭审。开展模拟庭审是提高法律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模拟庭审一般在本校模拟法庭进行,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模拟审理案件, 从场地、人员参与方面来看, 操作性强, 可控性强, 并且同样的案件, 针对模拟庭审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可以多次进行纠正, 因此模拟庭审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方面, 具有简便、高效, 操作性强等特点。模拟庭审中, 可以将学生所担任角色进行调换, 学生担任的角色不同, 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 向法庭提出的观点、证据就会不同, 通过角色调换, 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角色在庭审中的处境及自身位置, 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

5. 积极推进法律诊所式教学

法律诊所式教学是让学生直接对前来希望解决法律问题的当事人, 临场解答当事人法律问题, 辅助老师对当事人进行法律援助。诊所式教学可以说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实战演练, 通过实战可以检测学生的职业能力, 使学生看到差距, 督促学生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

摘要: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是法学教学的根本, 应将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贯穿于法学教学的始终。司法资格考试是法律职业准入资格考试, 法学教育同时要兼顾司法资格考试。学校可以采取对学生进行适当分流, 加强司法考试辅导, 加强学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等多项举措, 理性处理法律职业能力与司法资格考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法律职业能力,司法资格,合理定位,适当分流

参考文献

[1] 苏贺新.法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探讨[J].教育探索, 2013 (9) .

[2] 唐海清.卓越法律人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J].教育评论, 2014 (4) .

[3] 杨健, 秦亚东, 刘睿博.法学本科教育与应对司法考试的反思[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6) .

[4] 李建军.法学教学改革出路探析[J].邢台学院学报, 2014 (2) .

[5] 杨翠芳.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法律教学方法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1) .

上一篇:浅谈加强财政档案管理的几点技巧下一篇:老气田边际操作成本动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