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意义

2024-05-03

大学生考研意义(通用8篇)

篇1:大学生考研意义

多数考研同学的顾虑就是未来三年苦读是否有价值。商业社会,经济收入成为衡量人才价值的首要标准。而考研就意味着三年放弃工作,没有收入,受到众人的白眼和鄙视。多数在高校泡了四年的啃老族都希望立即找到工作独立,与美眉交往的男生更是囊中羞涩,充满了自卑感,考研似乎是一条绝望的迷途。但放眼社会,你会发现有志之士都在选择学习成长的道路。目前的付出也就是未来多倍的回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迄今为止,我所接触的研究生过来人无不在各个领域获得着不同程度的成功,很少有人对三年寒窗感到后悔或遗憾。三年的历练,造就了后来的大批的政坛、商业和职场精英分子。

本科到第四年,无论出国读研、还是国内奋斗,成绩出色的同学往往都不肯弃学就业。佼佼者必然目标直指哈佛、耶鲁、清华、复旦,职场打拼几年的有志之士,在残酷的职场竞争中更加清楚充电的必要,其中辞职读研和读MBA的更是逐年递增。欲做大事者,必先经过痛苦的积累。学无止境,大才和高能必然要经过比别人更多的苦读和积累,获得知识,修炼内涵,就像练武一样,花拳秀腿好学,而真功夫却要久练才成。本科阶段专业只学到了皮毛,各种诱惑让人缺乏定力,而读研才能专注地修炼出深厚的专业知识。比尔盖茨是个特例,非常人所能模仿,但未来的中国商业精英一定是张朝阳、李彦宏等众多的高学历人才。而未来的学术之星也必然是经过多年寒窗磨砺的才子。很多研究生表面上学术味浓,似乎不及本科生处世灵活,但高手往往后发制人,厚积薄发的底蕴会慢慢展示出来,在各单位和各行业大显身手,成为专家级人物和业务骨干。大学四年,我们尽管学会了为人处世,学会了独立思考,但我们也在茫然中消耗了不少的光阴。我们的知识积累确实还很单薄,刚明白专业的重要性时,不知不觉已然大四。走向社会,可以经过培训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普通员工,而高难度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复杂并有深度,是不易胜任的。读完英语本科,我可以做一名口译译员,处理简单的口译工作,也可以去一些部委公司做一名与外语有关或无关的小职员。环顾四周,令你恐慌的是,这种外语还算可以的同事无处不在,你又能胜出多少?一两年之内就会发现自己发展的瓶颈。那时再来读研或读MBA,恐怕时间、精力不足,更丧失了持续学习的耐心和习惯。一旦结婚生子,踏上考研之路更是责任难推、苦不堪言。

所以我奉劝大四的学子,如果希望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或者有了必胜的斗志,就不要计较三年的付出。当然你还不能太阳春白雪,学成书呆子,以至于脱离了社会,忽视了市场需求。如果确定未来从事教学科研,尽可投入于读书论文,如果未来要走向职场,还要关注专业的实际应用。读书的过程并不意味着贫寒,完全可以边读书边打工,苦攻专业的同时获得满意的收入。我在读书的时候不断做一些口译或笔译的工作,细水长流,也在系里教大学英语,那时的收入已经足够自立了。当然,教学教研相长,这又为我读语言学和做论文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统计资料。只要保证60%的时间在图书馆里,坚持阅读原著和参考资料,教学和翻译工作就不会影响我所投入的学术研究。我当时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英文教师,读研三年中除了学习外,这些工作也为我的成长积累了经验,所以三年奋斗,终生受益。

篇2:大学生考研意义

考研是为了求取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只是变成了第一生产力,教育本身便是一种投入、一种生产力。更多的教育,便意味着更多的收入,更有趣的事业,更好的生活,正所谓厚积而待薄发。在工作和生后的满意度与舒适度方面,获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往往满意度与舒适度会更高。其原因和表现在于:

第一,大多数人选择的考研专业都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特别是有很多换专业考研的人,其考研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换一个自己更感兴趣、更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

第二,读完硕士后一般能够找到本专业内相对高层的工作,比如高层技术和管理工作、进入大学教育系统或者继续深造;

第三,较高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较高知识水平和修养,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和促进生活品味的提高。

对于希望换一个专业的人来说,考研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事实上,在考研大军中,特别是在应届毕业生中,很多人都是为了换专业而考研,从而使自己有了一个新的开始。中国教育的应试体制让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很少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灌输式的不注重培养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又使我们从小缺乏自主精神。因此,许多人在填报志愿时,根本就不知道专业意味着什么,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最后随便填一个,结果是在大学里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的专业毫无兴趣。但是,当这些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时,随着思想和性格都慢慢成熟起来,开始意识到如果他们一辈子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那不仅是一种苦刑,而且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而只有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业,才会快乐和拥有成就。这是他们也逐渐发展起自己的独立的个性,而且经过长期的摸索面许多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于是这一次也是第一次,他的命运应该开始由他自己来大胆地选择和决定了。

考研经验分享:考研的意义

刚开始的时候目的的确很单纯而且幼稚,因为我还不舍得离开学校这个环境,不想同我实习的时候那样,每天好像都很忙,但是一个月下来,看不见自己有任何收获。于是,若是能考取研究生的话,至少还有机会再在这里呆3年吧?更重要的是,我当时掌握的技能和社会常识,只能找到一份左右的工作。这明显不是读了4年大学想得到的结果。

我也痛恨考政治,我英语也是不一般的烂,我到现在仍然没有过大学英语四级。但是这所有的不利因素并不是说服我不去考研的有效理由。

所以,几乎没有任何思想挣扎,我毅然的投入了考研的复习当中。我在网上找一切能被利用的价值,将身边所有的电子设备全部换上英文界面,并载入词汇的MP3。每天强迫自己只能花一个小时在网上,并且只能查阅资料和收发邮件。正好那段时间也没有男朋友,于是断绝了所有的娱乐活动。

这段时间很像一个苦行僧,任何一点稍微有点伤感的故事,都能让我痛苦流涕。现在好像已经再不能体会那是怎么样的一个压力程度,好在我是女生,每次觉得压力太大了,我就会随便找一个理由在那里偷偷抹眼泪。

不过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我坚持到了最后,但是结果很戏剧,英文差一分不能过国家线,总分却超出很多。我不舍得放弃这半年修炼般的复习过程,所以我在忙完了毕业设计之后又开始了第二年的复习,这半年相对来说就轻松多了,因为知道了自己的能力所在,只差一分呢。

现在我已经研二了。

我可以很负责的说,我在这2年内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目前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能力,包括在这里发帖子的能力,都是成熟了不少。而且我遇到了很多同样十分优秀的同学,老师。并通过老师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人,成功的企业家。让我以一个学生的身份,面对了很多没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无法遇见的人。(也许这和我的专业以及学校有关。有特殊性存在。但是大体情况各个专业也是相同的。)

还有更多更多数也数的清楚的收获。也许我现在的进步才能刚刚赶上有些本科生,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却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大家心里都清楚,只能和自己的过去比较,和别人比较是不现实的。

这就是我现在的感触。

那么,我想先给选择考试的同学一个建议,考研效用肯定不只是学历高这么简单,但是前提条件是你考的学校是否有资源,或者该专业是否有资源。

情况一,本科学校十分优秀,所考专业也十分NB,在本科阶段就已经能享用到众多丰富资源,老师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已经十分良好。个人能力也属于比较超前,想法成熟,已经具备独立社会人格,并已经建立起基本的社会关系。

这类同学完全不用考研,或者是不用趟国内研究生这趟浑水,我的建议直接找国外的相对专业学校,出国深造。或者你已经有足够能力直接面对高层次的工作,那么直接去外企或者国企就OK了。

情况二,本科学校一般,而且本专业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简言之,本科就学不到什么东西。但是自己却有明显的意识,不甘平庸或者求知欲强。

这类同学建议找国内优秀学校报考,一定要仔细咨询专业系部本身是否资源丰富。不要以为考本校能有优惠政策,所有的考研优惠政策都是在你过了国家线的基础上分情况分关系才能享受的,若是家中无高官无钱财,那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你的老师不会为了你是他本科教了4年的学生,讲这种情面给你网开一面。所以既然反正哪里都是没关系买通,还不如直接就去找心仪的学校或者导师。自己认真复习,用最一般的程序考上。

情况三,目标明确,有关系能毕业直接留校任教的同学。这样的同学你不考研真的是浪费你手上如此好的资源啊。(呵呵,讲笑的。。。)

还有很多很多种情况。但是我觉得绝大多数同学,都属于并没有关系可以利用,对前途充满的迷茫,对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和我一样。

对于不太有把握是否考研的同学,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半年的时间说短不短,但是就算要打工,也不差这半年的时间吧?就算每个月能存下来3000,半年也才1万8,那么要是好好复习半年,考上高分,争取到公费。那你这半年挣的钱就不是1万8而是5万4了(我们学校自费生学费每年1万8,3年5万4.公费全免。),考上了,有可能会改写你的人生。

考不上,关系大吗?是真的失败吗?

不是。

这会让你知道,这个世界,还是有些难题,一定需要做好一切准备去克服的。你能选择的只是要不要去面对这样的难题,但是你将来肯定还是会遇到类似这样的难题。到时候,你仍然是要去克服的。

考研虽然考的项目的确是很变态。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考研也许表面上考的你的英语,政治,这样没有什么实际效用的题目。而实际上这些题目却是最基础,最基本的。

为什么英文要考那么难?因为考上之后你也许会马上会面对查找英文资料,参加英文讲座。还有大大小小的英文workshop,甚至是分派你出国。你不提前做好准备,基础都不打好,又怎么把握住这些机会呢?到那时再来痛恨自己的英文,有用吗?

政治,这样走过场的知识,这样简直等于送分的考试项目,只要你认真看过书做过题,哪怕就只一遍,就绝对能过线的题目,也能称其为变态吗?这点牺牲都不肯做,那国家那么有限的入学名额凭什么要让给你呢?那么痛恨说教性文字吗?我相信任何一个有分辨能力的人,都知道真正的政治,真正的哲学,是什么样子,那我们将那些被更改过的教条文字,当作一种科普知识书去读,去了解官方语言的习惯,并运用他喜爱的行文方式,组织我们的思想,又未尝不可呢?好像用英文写作一样。思想是自己的,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就可以了?何必那么痛恨?

至于拿出国外的就学情况比,那就更不现实了。别人的学校是怕没有学生来读,我们的学校是供不下这么多菩萨。身在中国,没有办法的。

所以,若是姑且理解为这也是一种学习如何适应这个社会的很重要的一步,如何运用最有限的时间,最有限的精力,在最大化的竞争状态下取得自己的胜利。难道不是对自己一个最好的挑战吗?

篇3:大学生考研思考

近几年, 社会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求急剧上升, 随之而来的则是一场“考研风席卷中国大江南北所有高校, “考研热”持续升温。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考研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至今, 2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与科技文化事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 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 普通高校的招生扩招幅度一年比一年大。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那些高、精、尖的技术则需要大量高学历的技术人才来开发。此外, 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迅速递增也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这样, 由于大学教育的逐步发展所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所产生的压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都将促使人们去追求高学历。

由此可见, 大学生考研热的确是一个现实, 是一种需要引起普遍关注的教育现象, 也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问题。

1 考研热出现的原因

1.1 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

江泽民同志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 发挥我国巨大人才资源的优势, 关系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研究生教育是立足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 肩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是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可以说, 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

1.2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增加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对于大学本科毕业生来说, 如果不继续深造, 不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专门人才, 就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就会时刻有危机感和落伍感。如果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深入、系统的学习, 获得研究生学历, 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的天平上增加砝码。

1.3 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待遇的提高

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国家也加大了研究生培养的力度。从1999年以来, 不断扩招, 这为本科生提供了更多深造的机会。因此对广大应届本科毕业生来说, 考取研究生并非可望不可及的事情。现在研究生教育还没有同本科生教育那样全面实行收费制度, 而是不断提高助学金待遇。这基本上能够解决基本生活费问题。另外, 通过申请各种类型的奖学金和勤工助学等形式, 基本上能够缓解经济上的困难, 这对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条件。

1.4 在校大学生有非常有利的考研条件

相对在职人员来说, 在校大学生有有利的学习环境:他们有专门老师进行指导, 并有机会参加考前培训;有固定的教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有学校领导的支持, 包括专业设置、调整、课时安排等;没有工作和家庭的压力, 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考研同学间彼此帮助、鼓励和竞争, 有良好的考研气氛。这些良好的外部条件, 是在校大学生独享, 而在职考研者所无法具备的。

1.5 严峻的就业形势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 人才的存量资源已大大增长。过去政府机关和国有大型企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本科生的主渠道。但近几年来, 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 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减员增效, 对毕业生的吸纳量在不断减少。再加上, 从2000届毕业生开始, 由毕业派遣证改为毕业报到证, 这无疑进一步将毕业生推向了市场, 增加了就业难度。可以说, 报考研究生人数的增加, 其实就是分配难的侧面反映。对此一些大学生, 只好选择考研这种途径延缓进入就业市场。

1.6 有利于个人发展

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级专业人才, 不提高水平, 没有真才实学, 就会落伍, 甚至可能被淘汰。面临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挑战, 许多大学生深感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用的专业技能以及较高的学历, 难以成为复合型人才, 故而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和认识, 大学生成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新一轮“读书成才热”逐渐兴起。大学生们认为读研究生可以多学知识, 更有利于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1.7 可以重新选择你喜欢的专业

有很多大学生在上本科时因为对各种专业的认识非常有限, 造成很多学生认为现实中的专业和他们当初的认识完全不一样, 所以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考研可以使自己有机会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而选择考研。

综合上面这些因素, 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与体会进行推理和判断, 权衡利弊, 最后就形成考研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的认知。大学生形成这样的认知, “考研热”现象的出现是一种必然。

2 考研热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考研已经是当今大多数大学生的第一选择, 而且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各种具有更高知识储备的人才, 考研热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但是在考研热出现的同时, 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 如果大学生和相关部门对此认识不清的话很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 考研是为学位而不是为学问。

有些人把考研仅仅当作个人命运的赌注, 当作“敲门砖”。由于考研目的不明确、不端正, 导致考研虽“热”但学术却“冷”, 未能水涨船高地随着考研人数和录取名额的增多而相应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层次。

(2)

大学里考研成风, 不少考研者缺课、逃课现象严重, 组织纪律涣散, 敷衍课程, 学业偏废, 导致本科教学质量下降, 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尤其直接影响到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 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3) “考研热”带来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研究生培养规模快速增长, 但研究生培养条件和培养制度的改善却未跟上, 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滞后, 科研经费不足, 学习生活条件较差的状况比较严重, 课程设置存在着与现实脱钩的现象, 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

(4) 热门专业趋之若鹜, 冷门专业乏人问津, 造成人才结构的失衡。

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并不能人尽其材, 人才高消费加剧供需矛盾, 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许多人尽管拿到了学位, 但创新能力不强, 社会适应能力差, 有的还学非所用, 总之是偏离了国家培养研究生的目的, 甚至也违背了他们当年考研的初衷。

(5) 部分考研学生认为准备时间越长越好。

在大学校园里, 从来就不乏这样一群人:他们信念坚定:一定要考上研究生!因此这些同学早早地就开始准备, 从一开始进入大三, 大二甚至于大一就开始未雨绸缪了。 他们认为, 考研准备越早, 时间越长, 胜算也就越大。其实, 就笔者及周围人的切身体验证实, 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准备时间过长, 既容易过早进入疲劳期, 又不利于知识的扩充。充分、高效的考研复习与准备时间的长短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正所谓“效率就是生命”, 在最短的时间里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相反, 长时间的准备会导致过早地进入疲劳期, 而到了考前的11月、12月份, 若正处于疲劳期或恢复期, 那么之前的努力就要大打折扣了。

3 讨论

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考研热现象的出现, 针对其中凸显的问题, 各方面都应尽力处理好考研过程中的各种细节。

首先, 大学生应该确立正确的考研动机, 与家庭成员协商好, 取得家庭的全面支持, 处理好考研与就业的关系, 提高承压能力。

其次, 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 还要重视其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他们务实、勤奋、吃苦的精神,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摘要:当今世界, 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近几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不管是因为顺应时代潮流, 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占领教育体系的高端, 还是为了实现个人梦想、缓解就业压力, 绝大多数大学生会在本科阶段决定参加到考研大军中来。

关键词:大学生,考研,考研热

参考文献

[1]窦震海.考研VS就业———浅析当前大学生的考研误区[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篇4:大学生成功考研特征简析

关键词:河南大学;成功考研;明星宿舍

随着高等院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就业环境也日趋严峻,这促使在校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因此,考研就成了毕业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成功考研特征分析的重要性

大学生考研是个复杂的问题,不管从考研动机、考研环境、考研准备、考研过程、心理素质等哪一方面,对于考研学生来讲都是关键点,无论哪个点上出了问题,他们都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以往相关考研或如何考研的文献比较集中,但是对于成功考研案例的关注较少,所以对于成功考研学生的特征进行实例分析就更具有了实效性。

二、大学生成功考研的实例分析

成功考研是多少考研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如果一个宿舍都能考上研究生则更是令人称奇。2013年4月,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传来喜讯,2013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549宿舍6名女生全部考上研究生,这是民生学院前所未有的。在“全民考研”的时代,该宿舍也一跃成为河南大学学生心目中的“最牛考研寝室”。现以该宿舍6位女生为例进行分析。

1.考研动机

2009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这6位女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在考研这个问题上,影响她们的因素有来自个人的、教师的、朋友的,还有家庭的。6个家庭对孩子选择考研这条道路都是全力支持,在填报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她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各自复习的进展等情况,报考了浙江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她们对所学专业比较感兴趣,认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想继续学习深造。由此可以看出,她们之所以要考研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理性的。

2.考研准备

2012年5月,辅导员教师请来2008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为2009级的学弟、学妹做考研指导。不论从学习方法、报考注意事项,还是生活习惯等方面,只要是学妹或学弟提出来的问题,他们都毫无保留一一解答。6位女生在这样的鼓励和氛围影响下,在大三学期就集体投入到了考研的备战之中,并为自己制订了详细的考研计划及时间安排,早上5点多起床,复习到晚上11点多,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依然坚持这个作息时间。厚厚的复习资料被各种颜色的笔迹涂满。谈及整个考研过程,她们说:“不辛苦是假的,虽没有高考那般压力,但想到要为自己的人生再作一次拼搏,我们充满了干劲!”

三、考研环境

环境,不外于大环境与小环境。大环境可以大到民生学院,小环境可以小到一个宿舍。民生学院是“全国最具活力和影响力10强独立学院”“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成长发展最快的院校”“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学院数年来坚持定期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通过前辈帮扶后辈,使宝贵的考研经验一届一届传承下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还组织了一支有能力、团结向上的班委会,他们及各科课代表能与任课教师积极配合,抓好日常的考勤和课堂纪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6名女生,在大学四年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获得了奖学金和各种荣誉证书,在班级活动方面也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她们不但学习成绩好,思想上也要求进步,在大一入校不久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最后在毕业的时候都以正式党员的身份进入到了更高一级的学府。6个人在备战考研的道路上也遇到过挫折,但都相互鼓励坚持了下来。

4.综合素质

张进瑜同学,在学习上很有方法,善于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罗列成知识网,她也经常和大家讨论一些学习方法,如何将一本厚厚的书读懂、读透,看到一个知识点就能串联出很多相关的点,这种方便记忆与理解的方法使大家受益匪浅。王丽坤同学,在宿舍里是比较勤奋的女孩子,每天早上她负责叫室友起床,督促大家学习,这样即使宿舍里有想偷懒懈怠的,在她的带动下也会赶紧收心好好学习,就这样大家形成了很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并一直保持到考研结束。郭林芳同学,一入校就立志考研,她把收集、整理的资料,拿出来和室友分享。张飒、杨艳芳的英语不太好,每周她俩互相出试卷,考察对方的单词记忆情况。

考研期间,每天晚上回到寝室,6人还要玩“政治接龙”游戏,也就是一人背一条政治概念,这样既能强化自己当天所背的内容,又能相互提醒不漏掉某个知识点。备考是单调、枯燥的,6名女生并没有因为考研而放弃运动。每天下午4点,她们准时到运动场,打乒乓球、羽毛球或排球。运动1个小时,再返回自习室自习。张寒露说:“考研考的是专业知识,更是心理素质。”做真题、预测题时常常会出现错误一片的现象,有的学生因此垂头丧气,她们则是通过运动来放松心情,调整状态。在这样一个洋溢着友爱、和谐的寝室里,她们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最终共同实现了考研目标。

考研对于大学生来讲,可以说是又一次的高考,也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考验,比耐力、比学习能力、比应变能力、比协作能力等。能够成功考研的学生,可以说他们无论是在学习的投入方面、身心状态的调整方面,还是意志力的掌控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才最终走向成功。

篇5:考研数学 花哨的技巧没有意义

模拟不宜做太多

在强化阶段,大家必须完成考研数学所必备的技能的掌握。强化期还要复习政治、英语、专业课,可能会把数学暂时搁置,所以大家要先把强化阶段的参考书或者辅导班的笔记看一看,主要看基本概念和公式。再做一做近5年的历年真题。由于在强化阶段做过这些题目,应该感觉比较顺,也就是复习一下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解题技巧了。到了复习后期,大家可以先做两套模拟题,找一下做新题和在考场上实战的感觉。提醒考生,任何一套模拟题都不可能与真实的.考试有太多的重合,所以,模拟题不宜做得太多,一是不够贴近考试,二是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大家要合理有序地安排复习时间。强化阶段各科的复习都进入关键时刻。数学的复习不能连续搞太多天,那样脑子不清醒,但是也不能连续搁置太长的时间。大家可以每天花1~2个小时复习数学,作为其他科目的调剂,另外尽量把最清醒的时间分配给数学。提醒考生,在复习时间的安排上,大家要做到有紧有松,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复习效果,以为追求量而忽视了质量,就很容易让你的复习效果大打折扣,换句话说,这也是一种时间的浪费。

篇6:考研英语作文预测:团结的意义

Unity/solidarity

The cartoon aims at informing u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unity. Definitely,No one can deny the importance of unity. Unity/solidarity enables people to achieve their objectives more smoothly and rapidly . By uniting,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reduce unnecessary conflicts and frictions, take full advantage of each other’s strength and thus eventually defeat those seemingly invincible hardships and challenges. To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unity, I would like to tak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s a case in point: how could she achieve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f she failed to unite Chines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

篇7:大学生考研意义

感谢凯程郑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考研网报浪潮已经过去,现场确认来到眼前,而初试时间提前了一个星期,给考生们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备考时间变短,现在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冲刺阶段,面对今年的考研新政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这剩下的50天左右的时间里,肯定会有很多考生进入消极状态,此阶段也是放弃考研的高峰阶段,其实在考研这场战役中能够坚持到底的就是胜利者,如果中途实在坚持不下去了,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详细介绍。

一、考研备考重要,心态调整更重要

有很多同学会有这样一个毛病,备考的时候觉得掌握的不错,可是每每临近考试,就会觉得很多地方都没有复习到位,回忆起来,模糊一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考生在最后的备考阶段,陷入了瓶颈期,无法寻求突破,对自己的复习持消极否定态度。出现这样的情况,千万不要放弃,要先让自己平静下来,要知道,只要度过这段时间,就会迎来自己备考的一个新高度,因此,在这个阶段选择放弃就太可惜了,调整好心态显得越发重要。

二、温故而知新,温故也能建立信心

考生在冲刺阶段进入瓶颈期后,可以从基础入手,复习一下基础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基础知识,还能够提升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于克服学不下去的消极情绪很有帮助!

三、放松不等于懈怠,适当放松很有必要

从年初到年末,各位考生们不可能一直都保持在紧张的复习状态中,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进入疲劳期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对自己的信心和能力有怀疑,也不要对自己太放纵,压力大的时候可以寻找一两种方式进行适当的放松,但是不能够放弃,放松之后以美好的心情面对遇到的难题,那时候可能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一大半。注意在冲刺阶段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多对自己的备考方法进行总结和改进!

篇8:大学生考研意义

人类生活在社会大背景中, 不是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 而是和其他社会个体相联系。在不断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 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种基于社会个体间相互支持、相互协助的视角源于社会支持理论。本研究把关注投向考研群体, 通过调查描述出考研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的结构与功效。

本研究选择具有能动行为能力的大学生群体作为调查对象, 考察大学生在考研征途中寻求社会支持的意向性以及运用并整合资源的行动能力。本研究的理论意义是将郑杭生先生提出的“社会互构支持”理论模式引入到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中, 做一种跨理论的尝试, 以丰富相关社会支持理论。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广大备考学生在阅读之后, 兴许能得到些启发, 拓宽自己社会支持的获取路径;同时, 本研究可以为大学班主任、辅导员、考研辅导机构等想要了解大学生考研族的社会支持状况的机构或组织提供参考。

二、社会支持网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 重要概念的定义

社会支持网的研究源于欧洲, 成熟于美国。社会支持网是社会网络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社会网络方法把行动者嵌入其所在的社会关系的模式之中, 着力研究行动者的行动是由何种社会关系模式促成的, 具有结构性和系统性的特点[1]。在宏观的研究方法指导下, 社会支持网, 即社会关系的提供机制模式, 是个人从社会和他人行动者那里获得的支持的总和。在这个获取资源的过程中, 行动者通过从网络成员那里提取自身缺乏的、需要的资源, 应对自己面临的情境危机。

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攫取到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 社会网络在社会资本获取中是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联系发挥功用的。对社会支持网的研究, 体现了学者重视个人与社会结构的互动过程。

(二) 国内学者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

社会支持作为一个学科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才被提出来, 之后相关研究成果硕多。在中国社会学界, 社会支持的研究涉及老年人、贫困学生、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关于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就业支持网。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调查多采用统计调查的研究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或整群抽样来抽取样本, 最后运用SPSS分析收集来的数据。有这样几个重要的研究结论:

第一,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来源主要为家人、朋友、亲戚、同学、恋人五类。这类支持只是潜在的支持, 要使它变成现实的支持, 关键在于学生自己应用社会支持的积极态度和获取能力[2]。

第二, 在文理科和体育类大学生的研究中, 社会支持程度的排序为体育类学生高于文科学生, 文科学生又高于理科学生。其中, 女生的社会支持程度略高于男生。城市学生的社会支持高于农村学生的社会支持, 但显著性水平不高[3]。

第三, 大学生的社交自尊与社会支持的获得与利用有着密切相关关系[4]。

第四, 在关于大学生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中, 大学生倾向于使用积极解决问题和情感支持的应对策略[5]。

上述的调查研究集中在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的提供对象 (施与者) , 不同类型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 大学生与老师的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大学生对社会资源的使用特点。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 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横向上有进一步的剖析研究。但是在这种调查分析中, 主要注重了个人支持方面的因素, 而对政府政策的支持度较少涉及。由于大学生考研群体难以界定, 涉及考研支持的调查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笔者调查考研学生有一定的补漏意义。

三、研究设计

(一) 理论视角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 美国的社会支持网研究一直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平行发展, 因而被划分为两个研究群体。第一个群体遵循着社会计量学的传统, 他们研究整体网络, 即一个社会体系中角色关系的综合结构。通过使用矩阵方法, 他们分析社会系统内部系统和分解的模式, 系统成员中“结构上均衡”的角色关系, 网络结构随时间的变迁和系统成员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方式。这个群体的研究领域是小群体内部的关系, 他们在分析人际互动和交换模式时, 产生了一系列网络分析概念, 如紧密性、中距性和中心性等。这一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是林顿·弗里曼。

第二个群体的学者集中于个体间的自我中心网络, 他们从个体的角度来界定社会网。该群体沿着英国人类学家的传统发展。他们关心的问题是个体行为如何受到其人际网络的影响, 个体如何通过人际网络结合为社会团体。他们对个体间关系模式的关注使这个群体归于结构主义社会学的范畴。这个领域的著名代表性人物是马克·格拉诺维特、哈里森·怀特、林南和罗纳德·博特等。

的社会支持网研究从上述两种研究方向的延伸中, 加入郑杭生的社会互构理论, 把个体的主体选择性置于社会结构中, 测量社会支持的受予者一方能动地寻求和运用社会支持的能力。互构所指的是一种社会关系主体之间的相互建构与型塑的关系。具体来看, 互构的社会支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培养群体主动开发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社会支持的意识;在内化了社会支持意识之后, 群体主动寻求并且开发社会支持[6]。同时, 笔者根据以上内容提出一些研究假设, 以供研究检验。

(二) 研究假设、数据与研究方法

1. 跨科考取的学生比考本学科的学生更积极的寻求社会支持, 在行动情境不利于行动者自身时, 行动者寻求社会支持的意愿和能动性会被环境中资源的稀缺性调动起来。

2. 少数民族考生在考研中更积极的运用政策性的支持, 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已经内化于少数民族考生自身的行动力中。

3. 考生与学校、考研机构的互动不充分, 考研大学生这一社会个体在与社会组织互动的社会关系中, 其沟通与互动的渠道是不畅通的, 单向流动较多, 自下向上流动较难。

4. 考生运用网络途径获取社会支持现象普遍, 但整合所得资本的技能欠缺, 行动的主体性能动性会因此而降低, 从而出现“二元行动困境”。

本研究采用统计调查的方法, 对西北民族大学2010级考取研究生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相结合。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从西北民族大学2010届毕业的20个学院中取得考取研究生的名单后, 根据每个院考取学生的数目, 按比例确定了数额 (N=院考研学生数/校考研学生数×200) 。然后, 用随机数表法在每个学院抽取对应数额的学生, 构成200名学生的调查样本。

本项调查历时4个月。研究设计部分在2009年下半年构想并完成初稿, 调查部分于2010年5月中旬, 历时三个星期, 发放问卷200, 回收上183份, 其中有效问卷178份, 有效回收率为89%。需要说明的是, 在调查的200位考研学生中, 有12位学生由于自身的因素没有抵达学校, 这就出现调查对象的缺漏问题。笔者利用随机数表的概率抽样方法, 从他们所属学院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样本框中, 重新选取了另外12位调查对象, 完成最后的178份有效问卷。

四、结果分析

(一) 样本描述

表1显示, 考研学生女性多于男性, 但性别差异不大。从民族构成来看, 地处西部兰州的少数民族考生远多于汉族考生。考生类型以统招生最多, 其次是少数民族骨干, 两者加起来超过考生的90%。从考生的专业来看, 报考本专业的占60.2%, 而报考非本科专业的只占不到40%。

单位 (人、%)

(二) 社会支持网络的施与者给考生提供支持的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 该校考研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中的成员主要是父母、朋友等强关系。亲属关系属于较强关系, 在考研学生的考取过程中提供了较多的帮助和支援。老师在考研学生的社会支持网中的作用发挥绩效很受限制, 只有17.5%的考生会在考研过程中得到老师提供较多的帮助和支持。笔者认为, 这种情形不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问题, 社会支持是一个双向互动 (即“互构”) 的动态过程, 师生沟通不足说明“双向互动的交流路径受阻”。确立了恋爱对象的考研学生中, 30.7%的学生会得到恋人的支持, 可见这种亲密关系与考研学习是不冲突的。反而, 情感性的支撑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单位 (%)

(三) 朋辈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

朋辈群体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参与者。本次研究中, 考研一族是具有行动主体性特征的一群人, 他们已经具有了理性选择能力和主观评价取向, 因此笔者从决策主体的自我感受出发研究同辈群体的社会支持。图1显示, 有68.5%的考生经常得到朋友的帮助, 在自己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 有51.4%的考生会向好友倾诉。在好朋友中, 自己共同奋战的研究对自己的重要性可以被证实, 只有23.25%的考生喜欢自己上自习, 选择与3~5个研友一起自习的人占调查样本的大多数, 达到了48.53%。

(四) 不同特质考生与其运用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

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 国家规定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都有“少数民族骨干”的招生名额, 针对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配额招生计划, 招考分数上有所降低, 对英语分数不做ABC区划线的要求, 这就大大降低了少数民族考生的考研难度。表3显示, 民族类考生有87.6%的考取了少数民族骨干, 拥有身份优惠的考生中, 只有18.4%的少数民族考生选择和汉族学生同等竞争。今年国家开始实行专业型考研究招生计划, 专业型培养的研究生更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训。本调查显示, 汉族学生中, 有31.6%考生考取了专业型硕士。从政策的信息敏锐度和响应程度来看, 考研学生是很积极收集信息的, 同时, 他们也着手处理、运作了所获资源。

单位 (%)

单位 (%, 人)

由表4可知, 跨考学生主动联系所考学校学长的占82.9%, 对应的是非跨考专业的学生联系所考学校的学长百比分比63%, 两变量的Lambda系数值为0.267, Pearson Chi-Square值为30.884大于显著度为0.05时的临界值, 其相应的P值小于0.05。这说明, 考生的专业选择与他们的积极联系考取学校的学长有相关关系, 跨考学生更积极寻求外界资源。

单位 (%, 人)

从表5可看出, 跨考学生与非跨考学生在联系老师方面都很积极主动。统计显示, 考研学生专业选择与联系所考学校老师的主动性具有相关关系, 但是是弱相关关系, 用考生专业选择推断考研寻求所考学校老师的社会支持的积极性可以消除26.2%的误差, 但是这个相关性显著度不太高。笔者推断原因可能是在考研过程中, 所考学校的老师作为稀缺性、珍惜性的资源, 不同专业的考研学子会对这一资源的获取给予重视, 不断地用自身的积极行动力维持与老师这一资源的沟通与互动。

(五) 网络资源的接受与应用情况

大学生是网络的较大使用群体, 他们具有好奇心, 接受新鲜事物快、操作技巧灵活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实质影响到考研族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最重要的是——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在本次调查中, 有五个问题 (B19-B23题) 是针对大学生考研族上网状况的调查, 还有一个相关问题的答案涉及到网络的使用。表6显示, 每个考生平均每星期上网查阅资料、信息的均值x=4.17个小时, 标准差σ=1.86, 在95%的置信区间 (双边检验Z值对应2.58, 单边检验Z值为1.96) 中通过了显著性 (Significance) 检验, 这说明, 当把样本的均值推论到西北民族大学2010届考研学生 (总体) 的情况时, 有95%的说服性和可信度, 推论出这一届考生每星期上网咨询考研信息的时间平均为4.17个小时, 即总体均值X约为4.17。那么, 学生上网做了些什么工作呢?

图2显示, 考研学生上网主要活动有:关注考研政策与信息, 查找考研资料和联系研友, 它们的分布比例都超过了75%。网络平台为考研学子提供了方便、高效的学习方法, 考研学生的网络利用度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在开放性问答的问题一中, 许多学生却反映不能及时获得学习备考资料, 备考中能够获得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指导有限, 心里因为不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正确与否而焦虑不安的状况。这说明, 考研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态度是积极的, 但路径并不畅通。

(六) 开放性问答归纳的结论

笔者挑选了开放性问答中的问题二, 把被调查对象的答案加以总结归纳。一部分考生很希望母校校方能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关跨校考研方面的信息, 一些学生提出母校校方与自己兄弟院校的研究生培养与交换渠道的开放与通畅问题, 还建议母校研究生招生办事处多开展考研主题讲座。另一部分考生希望导师可以多关心考研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 及时有效地进行师生沟通。导师发现学生考研过程中的考研困境, 可以提供策略性建议和指导性方针, 以帮助考生尽快走出阴影, 继续投入考研战斗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有专业性的考研咨询室或专业性的心理咨询老师, 在自己心生困惑、迷茫无助时帮助自己。

综上调查结果, 笔者认为大学生考研群体是一个有“自主行动能力”的社会个体, 在个体行动过程中, 当遭遇到缺少支持性资源后, 大学生考研群体会自发地、主动地寻求获取资源的路径, 或在“原有资本”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可备用资源库存”, 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终极性行动目标。但是, 在探寻资源, 应用所得信息, 整合获取到的信息以转化成为自我行动服务的层面上, 由于考生的个性、特质等个体属性 (包括生理的、生理的社会学属性) 不同, 所呈现的行动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

本次调查运用了郑杭生先生的社会互构论, 将这一理论引进社会支持分析的领域里, 笔者发现, 大学生考研群体主动开发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社会支持的意识已经形成, 考生在寻求社会支持方面的态度是积极的。在考研备考过程中, 当自我遇到心理的困惑、困难时, 大多数考生都会寻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最佳的解决方案。但是, 在内化了社会支持意识之后, 大学生群体整合已获取的资源能力是有所欠缺的。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没能及时地与导师沟通, 导师手中即使掌握了大量的学习资讯, 但由于信息的流动“滞缓”了, 这就造成了信息流通不畅, “信息不对称性”的困境。这样一来, 也只有激发考生群体的创造性, 即提高身边的现存资源的使用度和使用效率, 才能解决这一现实困境。

五、结论与讨论

经调查研究发现, 社会支持对考研学生升学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考生在学习阶段没有能充分的、全面地运用社会资源, 考生对于社会资本的整合与操作是滞后的, 考生行为能力的缺乏与信息泛滥的生活世界是一个“二元行动困境”。

笔者在研究设计阶段提出的四点假设都是得到了数据的正面印证:大学生面对人生转承启合的关键点, 选择考研继续深造是一种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既然选择了考研, 面对考研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心理压力和困难, 如何整合自己所需的社会支持是坚持到最后胜利的条件。从笔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

第一, 大学生在考研中寻求社会支持的态度是积极的。跨科考取的学生比考本学科的学生更积极地寻求社会支持, 在行动情境不利于行动者自身时, 行动者寻求社会支持的意愿和能动性会被环境中资源的稀缺性调动起来。

第二, 考研学生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是巨大的。学生与学校、考研机构的互动频繁, 但学校、考研机构在提供信息性支持、情感辅助方面还有待加强, 需要及时改善和变革“单向度资源流动”的困境。此时考研学生会积极向外, 或多方争取多样性的资源, 笔者称之为“外延型”社会支持。

第三, 少数民族考生在国家政策的照顾下, 有效整合利用和社会支持, 从而走上了象牙塔的尖端。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已经内化于少数民族考生自身的行动力中。

本次调查还通过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 发现了一个新颖的网络资源运作轨迹, 即面对网络信息提供的多样化, 学生会出现茫然无措、无从下手的行动困境。面对浩如烟海的爆炸性网络资源, 学生行动的主体性能动性会降低。一边是考研信息充斥于网络, 另一边是学生茫然无措的糟糕的使用、整合能力, 这样考生个人与网络的互构就出现了间隔带。面对这一“二元行动困境”, 我们能做的是什么?这为以后专门研究“网络社会资源”主题的学者们提供了一条问题线索。

随着21世纪的到来, 社会支持网的研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社会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网络分析法已经崭露头角, 逐渐步入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地带。以大学生群体中的考研一族作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可以补充社会支持网络研究的研究视角, 拓宽网络分析方法的领域。但是笔者的调查研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 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和测量过于宽泛化, 导致降低了社会资本的理论的解释力。第二, 笔者的研究只是在一个校区内进行, 虽然是按照概率抽样的方法选择的调查样本, 但是并不能说明样本有多高的代表性。样本总体比较单薄而且调查过程中存在难以避免的人为误差。

还有一个不足希望能够在后续研究时加以补充。笔者的调查问卷中, 有涉及到网络中的社会资本获取及运用的方面, 但是由于本研究是专门针对大学生考研群体的调查, 对于互联网中社会资本的运作及流动涉猎不深。在信息化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时代里, 这个课题将该会是未来社会网络研究的重点议题。

参考文献

[1]林顿·C.弗里曼.社会网络分析发展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53-57.

[2]刘广珠.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 (3) :175-176.

[3]崔小梅, 郑权, 吴洁.文科、理工科、体育类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J].体育学报, 2002, (6) :78-79.

[4]梁执群, 卢莉, 虞婕, 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 2003, (4) :498-499.

[5]陶沙, 李伟.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及其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 (3) :34-38.

上一篇:探亲规定下一篇:给优秀员工的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