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提升

2024-04-28

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提升(精选8篇)

篇1: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提升

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提升

----高安瑞州治超站全面提升路面执法形象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敬礼!”,一声声军事化口令拉开了高安瑞州治超站每天中队出勤前进行队列训练、仪容仪表整理的序幕。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局发展提升年活动精神,切实做到文明执法,阳光执法,高安瑞州治超站从三个方面进一步突出治超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路面执法形象。

1、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工作中除严格按照治超工作“五不准”、“十条禁令” 等其他相关规定外,还结合站内工作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出台了《高安市瑞州超限超载车辆检查站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切实健全相关制度。

2、管理进一步规范,结合作风纪律整顿和效能建设的长远要求,加强上路治超执法人员的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坚决制止和预防各类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努力提升路面执法形象。

3、督查进一步规范,加强了治超执法的督查力度,建立督查台帐,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及经常性督查、突击性督查、接受群众举报的等方式,及时发现、制止和处理各类违反规定、制度,影响执法形象的行为。(高安瑞州治超站姚勇刚)

篇2: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提升

--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XX分局紧紧围绕XX镇党委、政府和市局的各项中心工作,以“创新六个机制、构建六个区”为先导,精心谋划,积极运作。以突出服务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突出规范管理,促进依法用地;突出好字当头,有效保障发展为目标,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打造“品牌XX”作出了新的成效。现将上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服务,全力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需求

1、切实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需求。按照“三个优先”的原则,千方百计优先保障民生项目、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上半年,共办理道路及动迁房划拨用地X宗,面积X亩。办理农用地转用X亩,用于X宗工业用地招拍挂,X宗动迁房用地及市民广场。

2、大力推进土地市场化配置。积极实施经营性、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通过有保有控,促进了我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特别是实施退二进三,取得明显成效。如XX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通过 “退二进三”土地的容积率从原有的30%提高到1.2-1.6。以最少的土地产生最大社会和经

查处整改。二是进一步明确责任。积极落实巡查分片包干责任制和镇村二级土地动态巡查责任制,充分发挥村级协管员的作用,切实做到执法关口前移,确保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在日常巡查中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巡查时间、确保巡查质量,对多发区域要经常查、苗头性的要重点查。落实专人、专车,每周确保2天实打实的时间进行巡查。同时,积极,从源头上杜绝新的违法用地。上半年,开展巡查……

3、加强与建设规划、公安、城管等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上半年,对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的2起违章搭建,通过联合执法,拆除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真正做到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维护了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三、大力推进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1、认真搞好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利用每季度召开的村级监察巡查例会,加强对村级监察网络人员的教育培训,确保创建活动抓好、抓实。二是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加强分局干部职工培训教育,努力造就学习型分局、服务型部门、效能型集体、高素质队伍。始终坚持每月2次六廉政晨读,每月1-2次全体人员集中学习制度,强化政治思想、法规政策、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了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一、在围绕项目建设,抓保障用地促发展方面。要进一步提升政策执行能力,重点要找准工作切入点这一关键环节,主动做好保障与服务这篇文章。要时刻关注、提前了解重点项目、民生项目的动态,想方设法保障项目按时落地。要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闲置土地处置工作为抓手,为发展拓展空间。要突出抓住项目开工建设和出让金的到位,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二、在加强执法巡查,抓规范用地促发展方面。要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管能力,重点要抓住创特色这一关键环节,着重做好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早报告这篇文章。要以“三级联创”为抓手,积极实施用地监管与执法巡查联动机制,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联合挂牌制度,达到“全面监管、全程监督”的目标,促进依法规范用地。坚持日常巡查制度化,巡查责任区域落实到人,用制度规范日常巡查。强化镇、村二级巡查网络,实现监察网络全覆盖,上下联动,协同作业。

篇3: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提升

1 派工单的适用范围

供电所派工单适用于需要离开供电所办公场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包括计划生产检修、营业普查、安全检查、95598抢报修、日常维修维护、抄表收费、业扩报装安装、信访投诉调查、到公司办理相关事务等各项工作。派工单适用于供电所全部工作人员, 县公司发文公布的签发人为派工单填写、派工人;供电所所有系统员工、统一招聘的农电工及临时工为执行人。

2 派工单填写及要求

派工单编号:原则上与生产工作票编号一致, 编号周期为一个月。供电所:填写本供电所名称或营业区名称。派工时间与返回时间:派工时间填写被派出员工实际出发的工作时间, 在被派出员工工作完毕并全部返回供电所、营业区后, 上下两联一式两份均由派工人和派工负责人填写实际返回时间。派工人:填写被派出工作的全部员工姓名, 员工姓名必须同员工档案姓名相符, 人员较多时可以分两行填写, 不能用“等”来代替。工作监护人:填写本次工作的监护人姓名。工作地点和任务:工作地点名称填写要具体到村庄、台区、线路名称、台区杆号、表箱号、客户姓名等。工作内容:填写全部工作任务内容, 要与作业指导书、工作票所列工作内容相符。安全工器具、备品备件、“两票”执行:按照实际工作需要, 在相应位置划“√”选择。派工人签名:签发人签字。要求返回时间:供电所所长根据工作任务和施工难度及路途的远近, 核定填写计划时间。所乘交通工具:被派出工作人员乘坐汽车、摩托车或徒步等要填写清楚。工作任务所途经的主要路径:要填写实际途经的路径, 一般取最近距离, 特殊情况要写明原因。

3 派工单的管理

供电所员工外出作业, 必须经所长签发派工单。所有派工单必须有两人及以上才能执行, 在有监护人的条件下进行所有工作, 严禁一人单独持派工单操作 (特殊情况如开会、送报表等工作除外) 。派工单必须由供电所所长签字。所长不在供电所, 派工单由副所长填写。特殊情况下, 所长不能现场签发派工单时, 值班负责人或工作负责人在电话征得所长同意后, 可以代签, 并在派工单备注栏中注明代签的联系方式及时间, 工作完成后补办派工单。供电所员工被派工外出时, 不得干与派工单内容无关的工作, 若遇有客户直接找本人报修, 应指导其电话通知供电所值班人员后, 由所长视具体情况另行派工。员工请假期间, 不得为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进行电力维修, 杜绝无派工单工作。派工单作为员工各项工作管理的一项最基本依据, 所列内容要与供电所所长工作日志、请销假记录及对应工作涉及的各项规范化记录相符, 形成闭环管理。特别对95598电话通知事项涉及规定承诺时间要与派工单派工时间同步、相符。派工单必须在上下联之间盖清晰的供电所印章, 由派工人进行签发, 否则视为无效派工单。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工作任务, 由监护人向所长报请延时工作, 完工返回后, 监护人将下联交派工人填写实际返回时间。派工单所派工作任务完成, 填写返回时间后, 把下联交供电所资料员保存, 一天一整理, 一月一装订, 统计后归档保存, 保存期限1年, 做到与相关资料档案闭环管理。将每月派工执行情况、设备运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进行分类统计, 供电所所长审核签字后于每月5日前报公司农电发展部核对检查。

4 派工单考核

篇4: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提升

关键词:教学管理;管理手册;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新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南京市已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则是根本之策。现代教学管理制度是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因此,依据改革目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省教学管理规范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形成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南京市职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就是适应这一需要制定的。

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手册》制定的基本原则

1.正确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要义

(1)符合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内涵。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教育,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依据以上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内涵,确定教学管理目标和要求,是制定《手册》的首要原则。《手册》依据这一原则,对“就业导向”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内涵作了准确把握,并内化为相应的条款。例如,第三部分(教学计划)第二条中对大类课程课时比例的明确,以及实践教学和生产实习安排的意见,即是针对现存的问题,以制度予以规范,防止有悖职业教育本质和内涵的偏向出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反映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

制度即规范。但“规范”不是制度的简单罗列,必须鲜明反映建立制度的宗旨。将构建教学管理机制作为宗旨确立,并通过两个层面体现。一是南京市职教教研室在计划、课程、质量、组织等方面进行指导与调控,从中观层面形成管理体系。另一是从基础层面,对学校如何构建教学管理机制,提出要求。例如,第二部分(教学管理及研究人员职责)从教学行政管理的角度,对管理的组织形态及系统提出了要求,指导学校建立上至教学校长下至备课组长“结构合理、责权清晰、分工协作、精干高效”的教学管理体制,为实施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奠定基础。

2.准确把握制定《手册》的要素

(1)负载先进的教育理念。

《手册》对理念的负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强调教学管理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

《手册》第一部分教学常规管理中提出要确立正确的质量观,以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树立课程意识,改革教学模式,这是管理的高位目标,必须追求。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影响和推动学校发展;教学管理才能发挥规范、导向、制约功能,引导每个教师的思想言行认同、适应并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使每个学生置身于积极向上的氛围中。

——强调教学管理要以正确人才观、评价观为前提

《手册》的第一部分中对成绩考核、技能鉴定及教学质量监控等分别明确了要求,渗透了先进的人才观和评价观。提出要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评价方法与内容多元等要求,即是对成绩考核改革提出了方向,体现了评价改革的精神。《手册》是以此为支点,通过对学生学习常规的要求,以管理手段,撬动职业学校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的变革。

(2)妥善处理各类关系。

《手册》主要处理了以下几类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教学管理存在着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是否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能否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效能的关键。例如教师,处于管理的最基础层面,是教学管理的主体之一;作为教学管理所作用的对象,与学校的设备设施、事件、信息等。又是管理的客体。从教育理念出发,以人为本,将人视为管理的核心因素,把对人的行为的管理放在首位,在对人的管理中,完成对其他客体的管理。《手册》将教师教学常规列出,处于结构中的第一部位,即是为了突出管理主体。

——稳定与改革的关系

教学管理中的改革与稳定,是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关系。通过有效的管理,形成稳定的教学秩序,为改革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其顺利进行;同时,又赋予管理新的活力,促进管理建立新的标准,进入更深层次,使教学质量和效益得到新的提升。因此,稳定是改革的保证,改革是稳定完善与深化的推进器。基于这一认识,《手册》在充分考虑南京市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现状的前提下,从各个部位选择关键点作为改革突破口。

——规范与灵活的关系

教学管理应理解为:“管”,靠制度约束;“理”,以人为本,强调沟通。学校因实际情况不一,面对实际问题各异,对管理的实际需要也不尽相同。因此,《手册》依据“原则坚定、方法灵活、实事求是、尊重实践”的方针处理规范与灵活的关系。其中既有刚性的制度,反映了原则要求,体现出约束与导向的意向,又有可灵活处理的内容,予学校依据原则,根据实际进行再设计、再编制的空间。可见第三部分(教学计划编制)。

3.充分反映《手册》必具的要点

(1)重视教学行政管理。

教学行政管理是教学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侧重教务管理,是教学业务管理的保证。《手册》根据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内涵,从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出发,对教学行政管理进行了梳理,归结为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管理人员职责、教学计划编制等部分。

(2)强调教学业务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管理。《手册》紧紧抓住这一关键部位,分列10页内容以示强调。教学管理从指导思想切入,重点规范教学常规。又将实践、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教学质量监控等重要内容分列于实践教学、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核考证等各个环节,当然执行中必须重视队伍建设,重视教科研。

(3)突出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

教学管理体制是学校教学行政管理的具体组织形态及其系统。结构合理,责权明晰,在运作中协调合作,则是形成教学管理机制的基础;反之,结构冗杂,职能交叉、动作艰难,不仅增加管理成本,而且导致教学管理混乱,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手册》在第二部分中通过职责的明确,构建教学管理体制的目标,对机构设置提出了原则意向,突出了管理目标,管理体制成为实现目标的载体。管理体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形态,往往因校而宜,关键在于效率。因此,《手册》中强化了构建的形式、内容及要求,特别是质量检评、技能大赛、教学评比、课程改革、教师培养、教师建设、信息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如上所述,《手册》依据既定的原则,将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对教学工作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作为制定的出发点与归宿。这一思路已反映至《手册》的要义、要素及要点之中。

对学校实施《手册》的几点意见

1.正确理解《手册》制定的必要性

《手册》是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出新要求之际制定的。学校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点,面临的是机遇,更是挑战,甚至是激烈的竞争态势,因此,科学执行《手册》是提升质量,抓好内涵,提高效益,保证生存与发展的必须。

2.要整体研读《手册》的内容

《手册》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各部分作用不同,内容要点也各异,必须整体研读,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及相互间的关系。整体研读的要求是在理解为什么要加强教学管理的基础上,把握住管理什么,谁去管理,以什么方式管理和怎样评价管理效果等要点。

3.应该依据《手册》进行再设计

《手册》的重点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在贯彻落实时都有共同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例如制度建设,必须适时、合理、适度,针对实际问题,符合实际需要,具有实用价值和操作效果。学校实施《手册》要避免简单化的机械执行,应有整体思路,规划好实施的长远战略,组织好课堂实施。

4.务必始终保持反求的状态

篇5: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提升

玉林实验中学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是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接受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我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结合新形势,不断探索资助工作的新模式,以“阳光手拉手、温暖心连心”为宣言,围绕“国家资助政策,让每一个家庭贫困的学子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为工作理念,切实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创新提高、突出特色两方面着手,扎实推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积极创新学生资助工作理念,多管齐下努力加强加大学生诚信、感恩、自强教育,牢固树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党和国家、社会的诚信、感恩之心。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为资助工作展开新局面

1.领导重视,分工明确。玉林实验中学的入校学生来自玉林各县市的乡镇,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有比例相当大。对于一个新成立短短几年的学校来说,资助工作责任相当大。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专门成立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制定资助工作职责,提供独立的办公场所和齐全的办公设备,任定专门的办公人员,还成立玉林实验中学学生管理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亲自领导指挥全面工作;副组长由副校长担任,并设定常务副组长,负责监督具体资助工作的落实情况;所有的中层领导和年级组长都是组员,负责协助落实资助材料的宣传、审查、认定、公示、上报工作。做到一把手亲自办,分管领导具体办,其他部门协助办,相关部门配合办的工作格局。2.提高认识,增强素质,及时适应资助工作,走向专业化制度化。随着国家对惠民工程的投入不断加大,学生资助工作更需趋向于专业化和制度化发展,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及时适应这一趋势的要求,我们迅速对工作进行展开部署。一是专门对全校各班主任在学生资助工作上进行工作流程培训,并对资助工作常见的问题和难题进行了政策方面和技术层面的指导和讲解。因为学生资助工作的最有效最基层的工作者是我们的班主任,他们掌握了家庭贫困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他们的工作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整个资助工作,所以对各班主任的培训和要求是相当重要的。二是对我们负责资助工作人员进行了工作理念、法律法规、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和完善。

3.规范管理,探索思路,加强资助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资助工作是一个繁琐,枯燥的工作,但也是一个需要“沉得下心”的细致工作。为使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辍学,学生资助工作规范化是关键。我校在具体的评审过程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认定方法,无论校级领导还是班主任都是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受助学生的评审工作。流程由学校展开宣传----学生本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格----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班级评审小组评议-----班级公示----校内信息录入公示一周------上报市级审核,逐步进行。每个环节我们都想着如何要求严格把关,认真操作,确保信息准确,程序规范,评议公开等等。材料整理处理上,通过多方位学习和实践,我们对学生的材料及时按类别、时间、工作流程等进行分册装订、打包存放,确保材料能保存完整查阅方便快捷。

二、创新提高,突出特色,使得资助工作更具成效。

1.政策宣传更具广泛。为使得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了解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确实把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送到学生手中。一是我校组织人力资源针对学生开发一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在校学生特别是新入学的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行为情况等方面进行采集,该系统发布在玉林实验中学网站,方便师生和家长了解学生基本信息。二是将《国家资助政策简介》和《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表》发放到每一位新生手上,让其系统了解政策资助内容和我校特设的资助项目。三是通过广播、海报、宣传栏、教育局协同办公平台和每班指定的宣传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宣传,扩大影响确实做到资助政策深入人心。

2.升华教育,突显特色。(1)结合各项资助金的发放,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诚信、感恩、自强”主题教育。通过学生先进事迹的巡展,班级主题教育,走访受助学生家庭情况等多项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讲诚信,懂感恩,会自强,努力构建和谐文明校园。1108班甘武全同学和其父亲甘开源亲自手写一篇充满感激之情的《感谢信》到学校,非要亲自送到学校领导的手中,甘全武同学郑重承诺以后一定报答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教育之恩。(2)育人在于导行,导行在于塑心。做好学生的知心人和贴心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关爱,是我校坚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作风。1106班学生杨谋钧同学的父亲因车祸离去,原本困难的家庭落在下岗多年体弱多病的母亲身上。得知此事,校资助办迅速组织老师和同学对他进行关心和帮助,给他送去慰问金,解决生活问题,并积极多方位筹集资金解决他的其他问题,让他尽快恢复信心,投入学习。今年三月考试杨谋钧以586分获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3)继承勤工俭学的传统,发扬互助互爱的精神。我校“每周一毛钱”互帮互助的勤工俭学活动自1977年(玉林市师范学校)以来一直坚持到现在,2011我校参加勤工俭学达96人次,发放资金4万多元,许多同学在此项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更能与老师们加强了联系和沟通,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篇6: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提升

突出提升三个核心指标促进临沧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七大的一项杰出贡献是将科学发展观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进一步丰富其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与时俱进地把党的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党执政兴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各级党委、政府组织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观、政绩观;是广大干部群众衡量实际发展成果的价值尺度.

作 者: 李国伟   作者单位: 中共云南省临沧市委 刊 名: 社会主义论坛 英文刊名: SOCIALIST FORUM 年,卷(期): 2008 “”(3) 分类号: 关键词:

篇7: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提升

姓名:魏峰

单位:利津街道教研室 电话:***

锻造高素质的班主任团队 创建人民满意的教师群体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实施教育品牌发展战略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教育品牌的发展必须依靠一批品牌教师来树立,班主任团队建设在打造教师品牌队伍中,显得尤为突出。为此,利津街道教研室围绕《利津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开展“人民满意学校(园)、人民满意校(园)长、人民满意教师争创活动的实施意见》活动为契机,以“打造品牌班主任”工作团队为突破口,打造高素质的班主任团队,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教师群体

一、引入班主任“竞争上岗”机制,激活班主任工作活力 教研室本着“任人唯贤”的原则,依据《利津街道班主任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在每学年开学开学初,教研室派专人全权组织和领导各校班主任竞争上岗的选拔工作。盘活“竞争”机制,主要采取上岗教师先述职演讲,然后通过所在学校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以及部分学生家长代表对其进行民主评议等形式,重点对竞岗者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工作能力及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查,使那些政治思想优良、工作作风过硬、业务素质精湛,且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教师走上班级管理的舞台。此法彻底打破了以往班主任由校长指定的静态管理模式,激活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为“打造品牌班主任”工作团队,创设了优良的“竞争” 氛围。

二、注重培养,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职能带动作用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培训工作力度,要注重班主任能力的培养和管理方法的指导,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首先,组织好岗前培训。对未曾担任过班主任的老师,一旦选拔到班主任岗位上来,不论年龄大小、教龄长短,一律参加由学校教导处组织的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班级管理经验,观看全国优秀班主任的电视录像,开展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使班主任尽快进入角色。

其次,及时督促班主任学习提高。一是每学期末由教研室组织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方法与经验。如现在各校班级使用的量化管理、星级榜、一日班主任等活动,都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二是及时向班主任推荐、购买有关班级管理的好资料,各班都订购了《班主任》、《班主任之友》、《德育报》、《中国教育报》、《山东法制报》等刊物,为班主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他们更直接地明确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现状与动态。三是以《利津街道太阳语》和《利津街道教育简报》为阵地,大力宣传报道我街道在教育教育管理中班级管理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新成果,以提升全街道班主任队伍的整体形象。其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为此,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利津街道班主任管理暂行办法》,每学年末都安排班主任师德建设研讨会,学习宣传外地和学校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对照自己深刻剖析,这样令广大班主任老师树立了明确的育人观、人才观、质量观,为更好地履行班主任职责,开展有益的班级教育活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再次,积极开展“助理班主任”活动,让更多的教师通过协助处理 班务,去熟悉班主任的职能,切身体验班主任生活,为将来的任职打好基础。这些措施的推行有效发挥了优秀班主任的职能带动作用,使他们具有了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广大教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同时,大力提倡“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班主任驾驭班级管理的工作能力。教研室通过发放“利津街道教研卡”这一管理特色,为广大教师外出学习提供了动力。截止目前,我街道教师外出学习参训率达99%,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我们相继提出了“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争创一流”、“因地制宜,创建特色班级”的口号,为全街道班级管理上水平、上档次提供了理念保障。

三、奖惩相济,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奖惩制度,努力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经过座谈了解,实地查验,教研室先后休定了利津街道《班主任工作奖惩制度》、《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条例》,制定了《优秀班主任评选细则》等规章制度,把班主任与班级的评价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值周,领导带班检查,教导处组织抽查的“三条管理线”对班主任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并结合本班的教学质量,班级活动效果,民主评价结果,对班主任队伍进行评估,作为学期末优秀班主任评优树先的依据。同时更注重了“四挂钩”,即:班主任的工作成效与考核挂钩,与晋职评级挂钩,与评先树优挂钩。教研室还统一改进了“班主任职能分”的分配,与职称评定挂钩。以上措施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使全街道各校的班主任工作出现了竞争协作,争创一流的新局面,也真正 体现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管理运作机制。

四、突出实效,促进班主任队伍健康发展

首先,坚持“班主任例会制”,落实好“一日校长制”。为体现班主任在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提高班主任在校的凝聚力,教研室要求各校必须坚持每周召开班主任例会。确保班主任能熟通上级和所在学校的各种工作要求和具体任务的实施目标,并以此作为评定班主任纪律性和工作态度、责任感的依据。“一日校长制”更进一步强化了“校荣我荣”的集体观念,增进了班主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和完善自己的意识,充分展示了班主任的“排头兵,领头雁”的职能效应。其次,实行“全员管理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全局意识。为进一步强化班级管理工作,我们积极汲取外地兄弟学校的先进治教经验,结合本街道实际,修订完善了“全员管理制”细则。一是具有全员性,即全体领导和教师都参与学校日常管理,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具有多层次性,设有督查领导小组,教师检查组和学生值周班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相互印证,相互督促;三是具有全程和全方位性,全员管理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结合起来,将结果管理和动态管理结合起来,以保证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从而有效地促进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全员管理的情况记录作为班级量化考核的凭据,并依据出台的《利津街道班级量化管理条例》、《利津街道班主任奖惩细则》、《全员管理制度》,将分员管理、目标管理、量化管理的结果与班主任津贴挂钩,极大地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使他们以更广阔的视角来考虑 班级管理,增强了班主任自身的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

篇8: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提升

分析共享,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2014年暑假前,武威市凉州区各中小学相继召开了教学质量分析会, 对上半年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

7月12日上午,凉州区谢河学区教学质量检测分析会在谢河镇中学召开。尽管天气炎热,室外骄阳似火,但会场内充溢着清新的气息。由该学区综合成绩前三名的学校教导主任对教学管理进行了交流发言,之后15名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代表进行了教学经验交流,部分教师作了表态发言。

平实的语言,坦诚的交流,记者看到了讲台上一个个忙碌而充实的身影。

谢河小学张亚琴老师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付相庄小学刘瑾老师不放弃学困生,多关注、多鼓励、多肯定,努力转化学困生;五中小学杨雪霞老师坚持运用积极参与、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参与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不仅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

质量分析会上, 大家分享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对此, 谢河镇学区教育管理服务站站长顾宗贤说:“交流活动既肯定了教师教学的成功之处, 又从学校和管理层面分析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有利于改进教学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的动态监管,创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凉州区中小学从未停止过这样的交流和分享,每个学期结束之际,寒暑假前,会馆巷小学、发展街小学、和平街小学、青年巷小学、发放镇学区、清源镇学区、清水学区、洪祥镇学区等都会以学校和学区为单位举行这样的质量分析活动。这既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效率等不同层面的反思,让学校校长、管理中层、一线教师明确了各自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升了全体教师的质量意识,也使各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 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每至高考结束,凉州区教育局都要组织召开全区高考工作座谈会, 对当年高考情况进行认真细致分析,交流经验,寻找差距,确定今后工作的方向。尤其是2013年,区政府分管领导和教育局领导、教研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深入6所高中学校,组织召开了各校高考备考研讨会,为各学校出谋划策,指导帮助学校科学制定备考方案。同时,对高中学校高三教学质量及时进行跟踪监控。2014年上半年,教育局对全区6所高中的4次高三联考成绩进行了质量分析, 并为各学校提出指导性备考建议,对2014年全区的高考备考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各校质量分析会的召开, 进一步坚定了中小学教师抓管理、提质量、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对促进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结合实际的质量分析活动,加大了对中小学英语、思品、科学等薄弱学科的教学管理和指导力度, 有效促进了学生各学科的均衡进步和提高,并且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凉州区教育局局长苏万俊这样说道。

制度规范,学校管理高效科学

质量分析、交流共享管理实践源于凉州区“五抓”工作思路(抓作风、树形象;抓规范、建机制;抓管理、提质量;抓项目、促发展;抓安全、保平安)的有效落实。

坚持不懈的质量分析和反思, 促进了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自2012年开始,我们区教育局加强对中考、小考质量分析,每年考试结束后都要抽调各科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对试卷进行分析,并将分析报告印发学校,认真组织学习。同时,每学期结束后,各学校认真组织教师撰写质量分析报告,并召开高质量的质量分析会, 区教育局领导和包片科室负责人亲临指导。”凉州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朱福春说。

有序、高效的质量分析活动还促进了教育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实现了学校管理规范、科学和高效。

武威第三中学位于凉州区城郊, 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近年来,扎实有效的质量分析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成长, 也使学校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

校长梁紫山告诉记者:“分析活动促使我们制定好培优辅偏制度,加大对优秀学生、偏科生、临线生、术科生的辅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按照培优辅偏制度, 武威第三中学对优秀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促使其深层次、高起点提高进步;对偏科学生进行重点强化,突破疑难点,促使其打好基础、全面提高;对术课生采取加课补进度、重点靠老师的策略,进行精细化训练,强化其特长,促使其全面进步。

为了提高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凉州区教育局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过程中, 每年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实现不同的工作突破。在2012年“质量提升年”活动中,凉州区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要求各学区、学校深刻理解教育质量的内涵, 牢固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和质量观,明确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学区、学校在深刻认识教育质量观的同时,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己任,建立了质量目标责任制,分层管理,层层落实,形成人人抓教学的良好氛围。

从2012年开始,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积极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坚持向课堂要质量,创新联片教研活动形式,全面推动高效课堂的有效创建,中考和小学毕业质量检测学科成绩稳步提高, 全区地域和校际之间的学科成绩差值逐步缩小。

在2013年“管理机制创优年”活动中,凉州区制定了《凉州区教育系统“管理机制创优年”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活动的开展,各中小学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涉及教学、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了一整套以制度管人、以机制管事,高效运转、科学规范的办学机制。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2014年,凉州区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办学(园)行为的通知》,从学校招生、学生在校时间、课程计划、体育活动时间、课外作业量、考试行为、竞赛、补课、教学用书管理、编班、学籍管理、教师从教行为等12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轨道迈进。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凉州区教育局一方面认真落实教学“五认真”要求,加强对“备、教、改、辅、考”五个常规教学环节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力推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理念的“参与式”教学,积极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

凉州区教育局副局长杨发寿说:“坚持向课堂要质量,向45分钟要效率,充分发挥图书、仪器、信息技术等资源的作用, 不断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知识的容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时间,就能逐步实现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的高质量。”

为了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凉州区教育局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学校,采取推门听课、进校即查的方式,督促学校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同时, 督查组定期下发督查通报和整改意见,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素质提升,教师队伍全面优化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提升教师业务素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是实现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的根本保障。”凉州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张以德表示。

为此,凉州区按照“总体规划、分层实施、积极探索、扎实推进、重点突破、讲求实效”的原则,以校本研修为基础,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2012年开始, 凉州区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在中小学广泛探索和开展了结对帮扶、影子培训活动。

活动中,全区直属学校通过优秀教师送教下乡,上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讲座课等,帮助农村学校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农村学校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全区直属学校参加教学观摩、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团队活动等,一方面接受在岗培训,另一方面促进全区直属学校教师在改革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提升,实现了“双赢”。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让教师专业成长踏上幸福路。

凉州区还建立了区、乡镇、学校教师培训网络,以新课改、新理念、新技术为主要内容,依托“中英项目”、“国培计划”等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邀请教育专家举办讲座,区直小学与外省名校缔结联盟,选派教师到外地名校进行“影子”培训和考察学习,并组织宣讲团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教育教学先进经验扩散式全员培训,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对于高中教育,我们通过走出去开阔眼界、更新理念,请进来学习经验、提升素质,全面优化教师队伍。”凉州区教研室刘国庆说。

2013年11月,凉州区组织高中学校校长、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72人次先后到西北师大附中、河北衡水一中、衡水二中等学校进行了“影子培训”或交流学习。2012年和2013年,区教育局分别邀请银川一中和西北师大附中的一线知名教师,就“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备考策略等内容,对全区700余名高中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全区高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优化,发展活力和后劲逐步增强,为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 凉州区还坚持开展“三十佳”、“教学能手”、“教学质量标兵”、“师德标兵”评选和先进典型的表彰奖励工作,通过电视、报刊、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正气,树立教师崇高形象。广大教师终身从教的理念进一步明确,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为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特色联片,赋予教育无限活力

特色学校建设和联片教研活动是凉州区教育的两张名片,其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广阔的内涵和无限的活力,也为教育质量的提升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国家多年来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 凉州区就想在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上做文章, 围绕培养人、发展人, 给学生搭建多元智能培养体系, 特色校建设便也成了必然选择。”凉州区教育局副局长杨发寿说。

武威第九中学通过加强学生生活技能培养,开设烹饪课、国学诵读、篆刻刺绣班、英语小剧场等,使更多的学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凉州区谢河镇中学、双城镇南安中学积极构建参与式课堂教学特色模式,使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凉州区洪祥镇王家庄小学、黄羊镇大墩小学,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经典诵读与劳动服务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凉州区会馆巷小学秉承学校传统,提出“体艺超群,外语见长”的学校特色,努力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武威二十三中广泛深入开展母语“三个一”和英语“五个一”活动,彰显了学校特色,增强了办学活力……

苏万俊认为:“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个性和特色,能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凉州区各学校已形成“校校有特色”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色建设新局面,构建起了富于生命活力的特色教育体系,这不仅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全面推进了凉州区各学段教育的长足发展。

在抓好特色学校建设的基础上,凉州区发挥区域教研的整体优势,创造性地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学区、学校之间的教研合作,形成了区、片、校三级教科研网络,实现了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科研工作组团发展、资源共享。

自2010年甘肃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凉州区教育局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借助高中联片教研这一平台,并充分发挥武威六中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级样本校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开展主题教研、大组备课、案例研究、同课异构等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研究型学习、学案导学、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有效措施,全区高中课改稳步推进,促进了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

上一篇:关于教育求职信下一篇:港股ipo上市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