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实录

2024-05-07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实录(通用9篇)

篇1: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实录

xiaoxue.xuekeedu.com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反思评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人教版新课标

一、创设活动情景,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板每个小组做一个封闭的长方体纸盒。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先做完,下面开始吧!

2、小组合作,利用长、正方形纸板动手制作长方体纸盒。

3、师:同学们合作得很好。哪个小组的同学能说一说你们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它得基本特征,指出它的长、宽、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生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生3: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4:拿着长方体指出它的长、宽、高。

师: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再展平。(教师将长方体表面积教具展开贴再黑板上)

简析: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学习数学成了一种乐趣,从而唤起了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规律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

xiaoxue.xuekeedu.com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制作好的长方体纸盒,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师:长方体有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生:(拿着手中展开的长方体)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师: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生:总共有三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的展开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形(课件演示正方体展开图形)

师:展开后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相等的面? 生:每个面是正方形的,有6个相等的面。

师:(指着两个展开的图形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简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表面积的概念,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认真观察,使其更清楚的看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也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

2、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xiaoxue.xuekeedu.com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们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

生合作探究计算方法,汇报如下:

生1:我们组列式是6×5+6×5+6×3+6×3+5×3+5×3,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生2:我们组列式为6×5×2+6×3×2+5×3×2。我用6×5×2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用6×3×2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5×3×2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3:我们组列式是(6×5+6×3+5×3)×2。我用6×5求出上面;6×3求出前面;5×3求出后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求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4:我们组列式是(5+3+5+3)×6+5×3×2。我用5+3+5+3求的是长方体展开后大长方形的长,再乘以6就求出上下、前后4个面的面积;5×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最后再求出它们的和。

生5:我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和他们的不一样,因为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所以我列式是:6×3×4+3×3×2,我用6×3×4求的 xiaoxue.xuekeedu.com

是上下、前后四个面的面积;用3×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你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生1:正方体同长方体一样都是六个面,而这六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我认为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乘以6。

生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棱长×6。

简析: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长方体纸盒,通过讨论、测量、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合作和探求知识的意识。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主动经历表面积的计算过程,感受到了表面积的意义,而且也使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xiaoxue.xuekeedu.com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药盒,问:你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不能。)为什么?(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现在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8、6厘米,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吗?只列出算式不计算。

2、生独立计算。

3、师:通过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只要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就可以求出它的表面积。)

简析:此环节是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深化巩固,也是对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师:请同学们拿出正方体药盒,帮助工人师傅计算一下要加工100个这样的药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

2、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5个面)告诉学生它的棱长是10厘米,求出制作一个这样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只说算式)

3、师:假如我们的教室要重新粉刷,你能计算出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测量工具,分工合作,看哪一个组最先计算出结果。(可把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组,在实际测量中遇到困难可与本组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

简析:数学学习,从理解知识到具体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次“飞跃”。本节课所设计的练习题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物品,灵活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题,让学生运用

xiaoxue.xuekeedu.com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发展智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了数学的本来面目。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简析:归纳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交流学习方法,对知识的掌握及今后的学习相得益彰。

反思: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矛盾,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使活动的内在结构以及活动之间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善于求新、设疑、迁移的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其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选取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的活动,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第三、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并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统计等,有利于学生思索并得出结论。第四、探究活动要在情感态度上与儿童贴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评析】

xiaoxue.xuekeedu.com

本着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主体实验的两条基本原则,即诚心诚意的让学生做主人,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通过老师提供的材料,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环境氛围,在教师的引领及点拨下,让孩子们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归纳总结,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幸福的主人,使孩子们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本着这一教学理念,这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大的框架。

框架一:从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长方体、正方体表象,为解决本解决本节课的知识搭建一个前台。

框架二:建立表面积概念

在提供实物这一材料下,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调动多个感官来很好的认识、理解表面积这一概念。

框架三: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在深刻建立表面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两两合作,由已建立的知识经验通过合作交流很快得到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并从中比较,选择出较简捷的方法,继而得到公式,由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长方体研究透彻后,轻松的得出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框架四:巩固练习

公式得出后的基本应用,通过老师手中香皂包装盒表面积的计算,及时对知识进行反馈。

xiaoxue.xuekeedu.com

框架五:解释应用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孩子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巨大作用,并在应用中提升对数学理解的质量,由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提升练习的设计,在交流思路的过程中,还渗透了审题意识及习惯的养成,并使孩子们体悟到遇到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灵活而又准确的找到解题方法。

框架六:谈本节课的收获

孩子们从知识目标上谈,同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谈自身的体会与收获,对数学这一许多人认为枯燥的学科中产生丰富的情感,激发起孩子们热爱数学的美好情感。

在这节课中,每一个孩子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特别是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时,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不时的在课堂上迸发,有的从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为一组去分析,得到求法;有的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左面分为一组去求;还有的孩子从长方体展开的平面图去求,更可贵的是有的孩子能够想到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再加上、下两面面积的方法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思维的深度得以发展。另外,孩子们语言的表述清晰、准确,声音洪亮,手拿学具示范时动作落落大方,谈体会与收获时精彩的发言给老师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数学的情感是积极的,参与是主动的,同时,xiaoxue.xuekeedu.com

在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有效学习。

这节课存在着一些遗憾的地方,例如: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方法的交流过程中,由于课堂上的生成情况较多,在处理时由于教学艺术的欠缺,耗时太长,以至于最后的几道提升练习来不及在课堂上完成,更多的精彩没有展现出来,留下了较大的遗憾。从这节课上,我收获了很多,同时,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与问题。做为教师,课堂上当孩子们在热烈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调控与把握,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时,要适时的把学生拉回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合理安排好时间,使孩子们在每一节课上的数学思维都得以发展与提升。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它需要经验的积累,特别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机智,这需要历练与功夫,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对教材深钻,准确的把握,因为这正是教学艺术的来源。

篇2: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实录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量一量、填一填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并理解算理。

2.通过观察、质疑、动手操作,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难点: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教学竞赛画面)

师:龙泉镇中心小学“泉源杯”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已结束,我校参赛的两名教师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我们一起为获奖教师设计两种大小不同的奖状,好吗?

(全体同学动手设计奖状。之后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

师:两张奖状大小不同,大小指的是证书的什么?

生:指的是证书面积。

师:长方形证书面积的大小与长方形的什么有关呢?

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生:与长方形的周长有关。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能亲自动手验证一下吗?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 课开始,教师用多媒体简介课堂教学竞赛情境,并以“为获奖教师设计奖状”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面积的大小,巧妙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大屏幕出示课本上的三个长方形。)

师:谁能说出哪个图形面积大?哪个图形面积小呢?

生:③号长方形面积大,②号长方形面积最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生:我用尺子量了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用长乘宽求出每个长方形面积,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啊!请同桌同学量一量课本上每个长方形的长、宽,并记录下来。说说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全班同学动手在自己的课本上量一量,记录测量结果并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

师:哪一组的同学汇报一下你们量的结果?

生1:①号长方形长3厘米,宽4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2:②号长方形长5厘米,宽2厘米,面积是10平方厘米。

生3:③号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师:其他组的同学是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呢?

生4:用长方形的长和宽相乘,就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了。

生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这样的结论对吗?怎样验证?

生6:可以用学具袋里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来验证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等于长乘宽的积。

师:在四人小组里动手摆一摆,把结果记录下来并交流汇报。

生7:我们组在一个长方形的长边上摆了4个小正方形,宽边上摆了3个小正方形,一

xiaoxue.xuekeedu.com

共摆了12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8:因为横着摆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长就是5厘米,竖着摆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宽就是2厘米,一共摆了10个小正方形。所以长方形的面积=长×宽=5×2=10(平方厘米)。

生9:我们组以1厘米为标准,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平均分成6份,宽平均分成4份,可以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也正好等于长与宽的积。

生10:我们组用14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1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长摆了7个,宽摆了2个,说明这个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7×2=14(平方厘米)。所以,我们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完全正确的结论。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全班):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大屏幕显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积极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获得结论。学生有了亲自动手实践的经历,得到的结论才真正属于自己,体现了“做数学”的教学理念。通过“做数学”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实践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实践应用,课外延伸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是长方形的,你能很快计算出它的面积吗?请举例说明。

生1:先量出要计算的面的长和宽,才能计算出面积。

生2:我先用米尺量得书桌面的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然后计算出书桌面的面积是8×6=48(平方分米)。

生3:我用卷尺量出教室门长是2米,宽是1米,这道门的面积是1×2=2(平方米)。

生4:我用测绳测出教室长9米,宽6米,这个教室的面积是9×6=54(平方米)。

师:你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请试一试。

(1)一个操场的长是40米,面积是800平方米,宽是多少米?

(2)王大爷家承包的一块长方形地,共收玉米1200千克,已知1平方米地收玉米2千克,王大爷家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如果这块地宽是20米,长是多少米?

(同学们独立作业,之后汇报交流;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并引导学生评价。)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活动是认识的源泉,也是发展的基础。学生获得新知,并不是学习的终结,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标。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完美结合,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寓数学学习于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走向社会的大舞台,用数学方法去审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体验成功的乐趣,实现有限课堂的无限延伸。

四、总结评价,回归目标

师:今天同学们学会了什么?还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生1:我们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亲自经历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

生2:我们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首先要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用长乘宽求得它的面积。

生3:计算出的面积要带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如果长、宽的单

xiaoxue.xuekeedu.com

位不一致,要先化为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篇3: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 实物引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 ( 用课件出示实物图, 谈话导入新课, 揭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 ( 如牙膏盒、药盒等) , 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当你看了课题以后, 你想知道什么?

生1: 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生2: 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评析: 从生活实际引入, 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根据题目设问, 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 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既提出了研究问题, 又使学生学有方向, 学有目标

2 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2. 1 初步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 我们先来研究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长方体牙膏盒)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沿着棱剪开 ( 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 , 再展开, 你发现了什么?

生1: 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2: 我发现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 个长方形组成的。

2. 2 初步认识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 ( 再出示正方体药盒课件) 按同样的方法剪开, 再展开, 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 我发现正方体展开后也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2: 我发现正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 个正方形组成的。

2. 3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师: 说得对! 请你拿出学具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学具, 也用同样的方法剪开, 再展开, 看看展开后的形状, 然后在展开后的图形中, 分别用 “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 个面。

师: 从学生手中选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展开图贴在黑板上。问: 通过观察课件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 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生1: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表面的面积。

生2: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或正方体外表的面积, 也就是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面积和。

生3: 简单地说就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 叫做它的表面积。

评析: 电脑课件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 降低了观察上的难度, 同时动静结合的画面使观察的重点更突出,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剪开、展开的实物课件及动手操作剪一剪、标一标、贴一贴的实物模型, 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3 迁移类推、自己发现、总结方法

师: 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 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生1: 正方体同长方体一样都是六个面, 而这六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所以我认为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乘以6。

生2: 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面积相等, 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 × 棱长 × 6。

师: 利用正方体学具快速计算它的表面积。

生1: 4 × 4 × 6, 我用4 × 4 求出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 再乘以6就求出6 个面的总面积。

生2: 还可以列式为:

评析: 由于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所以教师设问: 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 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教师没有讲, 而是把迁移类推的机会留给了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类推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可见教师用心良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4 质疑问难、巧设练习、灵活应用

师: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大家还有问题吗?请仔细阅读教材, 有问题提出来。

师:出示长方体牙膏盒, 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齐声回答“能!”过了一会说:不能。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师: 对! 要想求出牙膏盒的表面积需要量出几个数据? 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

生: 需要量出3 个数据, 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 请拿出学具袋中的牙膏盒, 帮助工人师傅计算一下制作一个这样的牙膏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生: 列式 ( 略) 。

师: 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药盒, 计算出制作一个这样的药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测量后你发现了什么? ( 特殊长方体)

生: 我发现长方体药盒的宽和高是相等的, 所以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生: 列式 ( 略) 。

师: 请你从学具袋里拿出正方体药盒, 求出它的表面积。制作100 个这样的药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生: 列式 ( 略) 。

师: 请拿出学具袋里的火柴盒, 分别求出内匣和外壳的表面积。

这道题有点难, 同学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解决的办法。

生:汇报计算方法 (略) 。

篇4: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量一量、填一填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并理解算理。

2.通过观察、质疑、动手操作,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难点: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教学竞赛画面)

师:龙泉镇中心小学“泉源杯”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已结束,我校参赛的两名教师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我们一起为获奖教师设计两种大小不同的奖状,好吗?

(全体同学动手设计奖状。之后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

师:两张奖状大小不同,大小指的是证书的什么?

生:指的是证书面积。

师:长方形证书面积的大小与长方形的什么有关呢?

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生:与长方形的周长有关。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能亲自动手验证一下吗?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 课开始,教师用多媒体简介课堂教学竞赛情境,并以“为获奖教师设计奖状”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面积的大小,巧妙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大屏幕出示课本上的三个长方形。)

师:谁能说出哪个图形面积大?哪个图形面积小呢?

生:③号长方形面积大,②号长方形面积最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生:我用尺子量了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用长乘宽求出每个长方形面积,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啊!请同桌同学量一量课本上每个长方形的长、宽,并记录下来。说说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全班同学动手在自己的课本上量一量,记录测量结果并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

师:哪一组的同学汇报一下你们量的结果?

生1:①号长方形长3厘米,宽4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2:②号长方形长5厘米,宽2厘米,面积是10平方厘米。

生3:③号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师:其他组的同学是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呢?

生4:用长方形的长和宽相乘,就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了。

生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这样的结论对吗?怎样验证?

生6:可以用学具袋里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来验证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等于长乘宽的积。

师:在四人小组里动手摆一摆,把结果记录下来并交流汇报。

生7:我们组在一个长方形的长边上摆了4个小正方形,宽边上摆了3个小正方形,一共摆了12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8:因为横着摆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长就是5厘米,竖着摆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宽就是2厘米,一共摆了10个小正方形。所以长方形的面积=长×宽=5×2=10(平方厘米)。

生9:我们组以1厘米为标准,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平均分成6份,宽平均分成4份,可以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也正好等于长与宽的积。

生10:我们组用14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1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长摆了7个,宽摆了2个,说明这个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7×2=14(平方厘米)。所以,我们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完全正确的结论。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全班):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大屏幕显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积极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获得结论。学生有了亲自动手实践的经历,得到的结论才真正属于自己,体现了“做数学”的教学理念。通过“做数学”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实践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实践应用,课外延伸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是长方形的,你能很快计算出它的面积吗?请举例说明。

生1:先量出要计算的面的长和宽,才能计算出面积。

生2:我先用米尺量得书桌面的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然后计算出书桌面的面积是8×6=48(平方分米)。

生3:我用卷尺量出教室门长是2米,宽是1米,这道门的面积是1×2=2(平方米)。

生4:我用测绳测出教室长9米,宽6米,这个教室的面积是9×6=54(平方米)。

师:你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请试一试。

(1)一个操场的长是40米,面积是800平方米,宽是多少米?

(2)王大爷家承包的一块长方形地,共收玉米1200千克,已知1平方米地收玉米2千克,王大爷家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如果这块地宽是20米,长是多少米?

(同学们独立作业,之后汇报交流;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并引导学生评价。)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活动是认识的源泉,也是发展的基础。学生获得新知,并不是学习的终结,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标。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完美结合,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寓数学学习于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走向社会的大舞台,用数学方法去审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体验成功的乐趣,实现有限课堂的无限延伸。

四、总结评价,回归目标

师:今天同学们学会了什么?还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生1:我们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亲自经历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

生2:我们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首先要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用长乘宽求得它的面积。

生3:计算出的面积要带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如果长、宽的单位不一致,要先化为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评析:由于教师的充分预设和有效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呈现精彩的课堂生成,使学生在快乐中感知数学、体验数学、学习数学。

作者单位 易门县龙泉小学

篇5:《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长方体表面积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因此,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以长方体的特征为依据,从给出的12个面中选取相应的面拼成长方体,学生在动手拼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测出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不仅主动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也自主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发散。

在教学中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总结出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几点想法:

1.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生活经验比较欠缺。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我设计了多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如要制作一个无盖金鱼缸需要多少玻璃、求房屋通风管的所用材料等等,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思考到底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总和,然后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而我们的学生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不会举一反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失误较多。因此,我觉得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还应多借助于实物投影、模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触摸、拼拆、抽拉、展示,全方位感知,培养空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协同互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上发挥更好的媒介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篇6:《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

一、本节为什么要把长方体再展开?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求的是面积。既是面积,就是平面几何的研究对象,因此,从逻辑上说,教材在这里必须要把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才能用面积的概念去给表面积下定义。在平面几何里,所讨论问题的前提都是“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要再次展开。

三维立体空间与二维平面空间的图形的相互转换,是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技术的限制,对于立体图形,目前我们在教材里呈现给学生的只能是“三维示意图”(实际上是二维图形)。因此,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常常具体地体现为“让‘三维示意图’立起来”。而学过立体几何的人都知道,未来学生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最重要的意识与能力就是“转化”,即把三维问题转化为二维。本节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形的对应关系的讨论,意在加强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为什么要安排“估算”?

教材在“估一估,算一算”的小标题下,提出:“做上面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先估一估,再精确计算。”

我认为,这首先是一个实际应用问题,是做纸盒时必然要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既然从生活中提出了做纸盒,就理所当然地要服从生活逻辑。

其次,这里说的是“至少”,也就是,估算时应当“往大里去”。因此,可以是用最大面的面积乘以6,也可以是把整个展开图看成一个大的长方形的局部。这样处理,就不会跟后面精确计算的过程重复,也就不会显得多余。

更重要的是,估算技能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技能,估算意识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意识,重视估算,是新课标、新课程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最显著、最重要的改进之一。本节的引例又确有估算的实际需要,因此,教材在本节安排估算是很有道理的。

三、正方体图形为什么要给出三棱长?

本节的课题是《长方体表面积》,而非过去教材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在教材的正文中实际上只讨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而对正方体表面积只是在“试一试”中作为长方体表面积的一个应用给出。在“试一试”里给出的条件是“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而在紧接着的“练一练”中,给出的正方体图形则标明了三维的数据。

篇7:《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一个好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要提供丰实的现实背景”任何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生活数学与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做数学的乐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为捐款箱包装外表,让学生明确学习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必要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积极实践操作,以动激思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我打算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以长方体,展示出6个面。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各个面积之各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以及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关系,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设计是如此,但在教学中因为担心把学生一放开就收不拢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就临时改变了教学方法,由教师统一指引下进行学习,使“以动激思”变成了“以师为主”。

三、以练带学,自主学习

篇8: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实录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89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物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在操作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会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

用长方体的长、宽、高来确定每个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唤醒旧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 看!这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课件出示长方形, 学生口答面积。

生:3×10=30 (平方厘米) 。

师:你们都用长×宽得到了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点击课件, 6个面围成了一个长方体。

师:同学们, 请仔细看。现在又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体。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 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

生:长方体有6个面, 8个顶点, 12条棱。长方体的相对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6个面完全相同……

师:你们掌握得真好!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评析:利用平面图形作为课堂引入, 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而且利用6个面围成长方体,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由面到体的过程, 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复习, 也为本节课探究新知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初步感知, 自主探索

(一) 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看到这个题目 (板书) , 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什么?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生:……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师:根据你的理解, 你认为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呢?要想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我们就要先理解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同学们, 你能摸一摸老师手中排球的表面吗?摸一摸饮料盒的表面吗?找一找你身边物体的表面, 比如课本的表面、书桌的表面、铅笔盒的表面。

学生活动:动手找一找、摸一摸。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在摸课桌的面。那这是课桌的表面吗?

教师动手摸课桌的一个面。

有的学生沉思后回答不是, 有的学生钻桌子底下去摸了。

师:看来任何物体都有表面。那长方体的表面呢?

生:长方体的所有的面就是它的表面。

师:同学们, 长方体表面的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6个。

师:在数学上,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叫作它的表面积。

师: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生: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板书:6个面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评析:此环节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摸、用眼看, 充分感知“表面”的意义。在摸课桌面时, 引起认知冲突, 引发学生对物体表面到底是指什么的探究。在明确任何物体都有表面的基础上, 揭示表面积的意义就水到渠成了。)

(二) 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 看!老师手中这个长方体纸盒。纸盒6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你能说说你手中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活动:动手摸纸盒表面。

师:好, 同学们, 看老师手中的两个长方体, 哪个的表面积大?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它的长比较长, 它的宽比较宽, 它的高比较大或长, 所以它的表面积比较大……

师:哦, 你们都认为它的表面积大。也就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比另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长。

师:是的, 长方体表面积的大小确实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那就请你量一量你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并计算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活动: (1) 小组合作测量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2) 学生独立计算表面积。

师: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注意交流前请先说出你测量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生汇报:

师:你的10×8是指哪个面?

生:长方体的上面。

师:你用长×宽求出长方体上面的面积。

师:8×6是指哪个面的面积?

生:长方体的右面的面积。

师:你用宽×高求出了长方体右面的面积。

师:10×6是指?

生:长方体的前面的面积。

师:你用长×高求出了长方体前面的面积。生继续汇报 (略) 。

师:很好, 同学们都求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虽然测量的数据不同, 但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都用到了长、宽、高。都是把长、宽、高两两相乘, 先求出3个面的面积, 再求出6个面的面积, 也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你们求长方体表面积的算式是否也是这样的?互相看看。

(评析:引导学生明确长方体表面积的大小和长方体长、宽、高之间有密切关系, 再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算一算、看一看等活动, 充分地沟通了长方体表面积和每个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完成第一次提升, 即:都是把长、宽、高两两相乘, 先求出3个面的面积, 再求出6个面的面积, 也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三、概括提升, 总结方法

师:你们刚才都计算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 若不给你数据, 只用长方体的长、宽、高, 你能表示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活动:展示交流。

得出结论: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高+长×宽+宽×高) ×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高×2+长×宽×2+宽×高×2

师:长×高是长方体哪个面的面积?

生:前面 (后面) 。

师:长×宽呢?

生:长方体的上面 (下面) 。

师:宽×高呢?

生:长方体的右面 (左面) 。

课件出示:长×高是长方体前面 (后面) 的面积

宽×高是长方体右面 (左面) 的面积

长×宽是长方体上面 (下面) 的面积

师:同学们, 你们发现没有, 要想求长方体某个面的面积, 只要用夹这个面相邻的两条边相乘就可以了!

(评析:在学生自主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 提取计算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实现第二次提升, 即:要想求长方体某个面的面积, 只要用夹这个面相邻的两条边相乘就可以了!)

四、课内练习, 自主发现

(一) 你能快速地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吗?

生: (略)

(二) 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尝试计算。

交流:

抽象得出求正方体表面积公式:棱长×棱长×6

(评析: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同时在练习中, 学生通过计算、观察, 自己找到了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通过我们大家共同的探究, 解决了你们提出的问题。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以及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观察, 多思考, 做个有心人。

篇9: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实录

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的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生活美、数学的美。小组共同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孩子们,大家好!今天侍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让这个盒子更加美丽?(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对,侍老师的想法和你们一样。)

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自然明白。

二、新课展示

1.请同学们按照黑板上的要求,带着问题去学习。(自学P6—P7)

(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的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孩子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3.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汇报探索思维过程,可能有以下几种 :

学生1:把长方体纸盒6个面剪开, 通过我们组的实验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即上下面积相等,左右面积相等、前后面积相等),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要把这三部分面积相加 ,第一部分面积为“长×宽×2”,第二部分面积分为“宽×高×2”,第三部分面积为“长×高×2”,得出 :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学生汇报后 ,要求让多个学生演示、表述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

板书: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学生2: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的面积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第一大部分面积为:“长×宽+长×高+宽×高”,而第二大部分面积与第一大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第一大部分面积乘 2, 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板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如果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c表示。那么

用字母表示:S长方体表面积=(a×b+a×c+b×c)×2

同学们通过你们刚才的实验,你们是否能总结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学生3:通过刚才的实验操作,我们小组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因为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只要求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乘以六就可以了。

板书: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如果棱长用a表示,那么S正方体的表面积=a×a×6

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操作,我发现你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演示。(演示这一种方法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每个同学都参与活动的过程,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况且面积相等。从而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更有利于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合作与探究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四、课堂小结、目标达成

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 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同学们在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五、拓展创新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3个相同的小长方体盒,现在要将这3个小长方体包装起来,请大家给它设计一个包装方案,并在小组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包装?(学生通过操作、合作、讨论设计出许多包装方案,并说出自己设计包装方案的想法。)有的小组同学把面积最大的3个面重叠起来,有的认为这样包装纸装用得最少,而有的则认为有时不单要考虑包装纸的大小,也要考虑包装是否美观、大方,也有的……

上一篇:办理APEC商务旅行卡所需材料及流程下一篇:高考宽容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