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训练题

2024-05-21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训练题(精选13篇)

篇1: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训练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体积课后检测题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 )。

(3)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4)一个长方体长是0。4米、宽0。2米、高0。2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5)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72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2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7立方米=( )升

1200毫升=( )立方厘米

4。25立方米=( )立方分米=( )升

1。2立方米=( )升=( )毫升

篇2: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训练题

1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1厘米、6厘米、4厘米,如果高增加3厘米,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木块,表面积是30平方分米,如果把它据成大小一样的8个小正方体木块,每个小木块的表面积是多少?

3 一块长方体石料,长4分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为0.5分米的正方形,这块石料的表面积是多少?如果每立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料有多重?

一个长方体,底面周长为3.6分米的正方形,高是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4、长方体的右侧面面积是12平方厘米,前面面积是8平方厘米,上面面积是6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5、把一个体积为460立方厘米的石块放入一个长方体容器中,完全进入水中后,水面由148厘米上升到150厘米,这个容器的底面积是多少?

一块长9分米、宽6分米、高8分米的木料,锯成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可以锯多少块?

篇3: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训练题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下面我们就做一个小游戏。

出示方法与规则:请两个小组选出代表上台,下面的同学比划图形,谁猜得多那组就获胜。(多媒体展示)

游戏结束,刚才的小游戏获胜的是哪个组?好,咱们比一比后面的环节哪个小组能获胜。有没有信心?

刚才游戏中出现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再加上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些图形叫做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评析】教师从游戏入手,在游戏中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既回顾了旧知,又唤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小组探究,体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认识面、棱、顶点。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家都不陌生.现在,举起你手中的长方体,(环视)闭上眼睛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滑滑的,有面。

师:刚才有同学说,有“面”真棒!你知道什么是面吗?(老师摸一摸,告诉同学什么是面。)(教师板书:面)

师:再摸一摸还有什么感觉?

生:有边,有点硌手

师:真棒!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一条边,这条边叫做“棱”。(板书:棱)

师:还有什么?

生:这里尖尖的。

师:这里是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评析】通过自己动手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建立面、棱、顶点的概念。

2、小组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你想知道他们各部分的奥秘吗?好,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完成“合作探究”第一部分—活动一。

小组展示并根据提示完成板书。

师利用课件总结。

面: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棱:长方体有12条棱,每相对的4条棱相等。

顶点:有8个顶点。

【评析】学生自己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新知,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教师通过多媒体验证学生的认识,学生能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顺利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框架,问:看这个长方体框架,仔细观察,相交于同一顶点的棱有几条?指出这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现在,把手中的长方体平放在桌子上,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它的长、宽、高。

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展示一下!

展示:同一个长方体,摆放位置不同,长、宽、高不同,

指出:平放在桌上的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中,垂直于桌面的棱的长度叫做高,其余两条长的为长,短的叫宽.

4、小组探究正方体特征

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探究长方体特点的方法研究正方体的特点,完成“合作探究”第二部分—活动二:

小组展示并根据提示完成板书。

师小结。

出示长方体变成正方体的动画。

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的长方体相比长、宽、高有什么变化?

生:长、宽、高相等,长方体变成了正方体。

师:那说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评析】利用动画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一下黑板,你能根据板书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通过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觉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呢?

三、达标检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自主练习第2题

2、课外实践:思考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评析】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发展了空间观念。

四、自我反思,体验收获的快乐

篇4: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训练题

1、一个通风管的横截面是边长是0.5米的正方形,长2.5米.如果用铁皮做这样的通风管50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2、一个长方体的`游泳池,长20米,宽18米,水深2.5米,如在四壁和底面抹水泥,求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做一个长方体的浴缸(无盖),长8分米,宽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4元钱,至少需要多少钱买玻璃?

4、一个房间的长6米,宽3.5米,高3米,门窗面积是8平方米。现在要把这个房间的四壁和顶面粉刷水泥,粉刷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水泥4千克,一共要水泥多少千克?

6、在一节长120厘米,宽和高都是10厘米的通风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做12节这样的通风管呢?

篇5: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训练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察。

3.情感目标:结合和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表面积计算。2.同上。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揭示课题。

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说一说长方体的面、棱有什么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1)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2)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每个面都是长方形)(3)面与面之间的大小关系。(相对面面积相等)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今天,我们要用对这些特征了解,来解决一个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什么是表面积? 学生思考、交流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2.拿出教具、学具,一起摸一摸长方体的整个表面。

3.明确表面积含义: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4.怎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①让学生沿着长方体的棱将长方体纸盒剪开,得到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②在展开图上标出:相应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每个面的长宽的数据。

③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

④反馈、交流结果。5.这个展开图的全部面积就是什么面积?你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是否更简便一些? 6.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完整。7.你能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长方体的表面积

5×7×2+3×7×2+5×3×2 =70+42+30 =142(平方厘米)8.看一看,算式有什么特征?能否将这个算式再简化一些;并说出根据: 学生思考后,会得出结果

(5×7+3×7+5×3)×2 9.正方体的表面积

问: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利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回答后板书: 长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三、巩固练习。1.第18页试一试。

板书: 长方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的含义: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

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前后两面的面积和: 左右两面的面积和: 上下两面的面积和: 教学反思:

长方体表面积这节课是利用长方体展开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长方体与其展开图各部分的对应关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学具来教学这部分知识,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比较面积的含义。

篇6: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训练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篇7: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训练题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25—26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索、尝试精神,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并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为了让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辅以“情境探究式”教学法、“观察法”等,实现师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努力探索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新策略。

(二)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说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自备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一个,剪刀一把。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理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旧知重温铺路搭桥

口答。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相对的面()。

2、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它的棱(),每个面()。它是特殊的()。

3、看图,指出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学生回答。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新知识铺路搭桥。二创设情境切入主题

1、动画演示情境图。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明选了一份精美的礼物。为了使礼物更加美观,他打算亲手包装盒子。小明买回一张漂亮的包装纸,为了节约纸张,他想先裁下大小适宜的一块再包装,那么至少要裁多大的纸呢?小明该怎么做呢?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导入新课: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观看并思考。

2、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生1:必须先知道盒子有多大。生2:必须先算出盒子每个面有多大。……新课标强调,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因此,我对例1进行优化组合,真正使数学焕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情境的设计意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感受到一种人文情怀。

三实践操作建立表象

出示“操作提示”与“我的发现”。操作提示:①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再展平,看一看纸盒展开后的形状。②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我的发现:你发现展开后的图形,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正方体呢?并完成下表。

长方体

展开后

相当于

展开前

1、学生动手操作。

2、观察发现并完成表格。(每人一张)

3、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4、汇报。生1:我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相等,前后面相等、左右面相等。……《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对这一理念作出较好的诠释。给予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去发现,解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生建立积的表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自主探究深化主题

动画演示并讲解长方体拆成平面展开图,引导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

1、认真观察并加深理解展开后的图形与原长方体之间的联系。

2、建立表面积的表象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通过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长方体拆成平面展示图,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再现情境图,提出尝试问题:你能否帮小明算出纸要裁多大?自读课本例1。尝试练习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变”教数学“为”用数学“,同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出示讨论提纲:

1、你是怎样算的。

2、正确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宽20厘米,高30厘米。请你帮他算算至少需要多少玻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你还能举出例子吗?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需要计算哪些面的面积,完成练习并及时反馈。举例子,如计算游泳池的表面积、粉刷柱子等。提高性练习旨在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懂得根据实际来解决问题,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六总结评价课堂延伸

总结评价。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能梳理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课堂延伸。同学们,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课后思考。这个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较好地延伸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课外也动起来。

五、说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方法一:方法二:6×5×2+6×4×2+5×4×2(6×5+6×4+5×4)×2上下前后左右

篇8: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训练题

共20分)1.(2分)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占地()平方米。

A.400     B.200     C.520     D.40     2.(2分)把3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平方分米。

A.3     B.4     C.5     D.6     3.(2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6     B.C.6      D.4.(2分)加工一个长方体橄榄油油桶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油桶的()。

A.长短     B.深浅     C.表面积     D.宽度     5.(2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要扩大()A.2倍     B.4倍     C.8倍     6.(6分)将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

A.体积相等,表面积不一定相等     B.体积和表面积都不相等     C.表面积相等,体积不相等     7.(2分)求做一个抽屉要用的木板的面积,是要求这个抽屉的()A.表面积.     B.上、下、左、前、后5个面的面积.     C.前、后、左、右、下5个面的面积.     8.(2分)把下面两幅图分别折成正方体(每个小方格大小一致),它们体积的比是()A.2:1     B.4:1     C.8:1     二、判断题(共4题;

共8分)9.(2分)(2019五下·商丘期末)棱长为6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都是216cm3。()10.(2分)判断对错. 棱长6c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11.(2分)判断对错.把3个棱长1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8 . 12.(2分)(2019五下·郸城期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求它6个面的面积之和,也就是它所占空间的大小.()三、填空题(共4题;

共7分)13.(1分)(2019六上·睢宁月考)一个长方体的长5分米,宽是长的,是高的,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________平方分米,体积是________立方分米. 14.(2分)一节长2米的通风管,它的横截面是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做10节这样的通风管至少需要铁皮________平方米。

15.(2分)(2018五下·盐田期末)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________倍,体积扩大________倍。

16.(2分)(2019六上·兴化期中)一个底面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高为2分米的长方体蛋糕盒,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商标纸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分米,它所占的空间是________立方分米。

四、解答题(共4题;

共25分)17.(5分)一个长方体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周长是16厘米,长方体的高是16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18.(5分)(2019五下·府谷期中)一个长方体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25米,高是4米。

(1)如果在游泳池内壁2米高处画一条红色的水位线,这条水位线全长一共是多少米?(2)如果用边长是5分米的瓷砖来贴游泳池的四壁和底面,至少需要瓷砖多少块? 19.(5分)有一个长方体,长和宽都是2厘米,高是12厘米,把它截成6个棱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总表面积比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20.(10分)(2019五下·浦东期中)一个教室长6米,宽4.4米,高3米,要粉刷它的四壁和顶棚,除去门窗28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涂料0.25千克,那么共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题;

共20分)1-1、2-1、3-1、4-1、5-1、6-1、7-1、8-1、二、判断题(共4题;

共8分)9-1、10-1、11-1、12-1、三、填空题(共4题;

共7分)13-1、14-1、15-1、16-1、四、解答题(共4题;

篇9:一年级下册数学时间的课后训练题

1.时针从4走到5,走了时;分针从4走到5,走了()分;秒针从4走到5,走了()秒。

2.当钟面上3根针都重合时是()时。

3.从早上6时到上午10时,经过了()时。

4.现在是7时55分,再过5分是(:)。

5.火车从长春到北京大约需要10()。

6.小红写一页大字大约需要5()。

7.汽车1()行驶80千米。

8.李红深呼吸一次用5()

篇10: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训练题

一、口算:

6300÷90=7200÷80=4200÷60=

6300÷900=7200÷800=4200÷600=

二、判断:

(1)46÷34=(46÷25)÷(34÷25)()

(2)98÷2=(98-35)÷(2-35)()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24000÷125÷84800÷50÷2

四、应用题

上海市正在举行科技小制作展览会。一共有3600件作品参加展览。全市共有240个学校参展,平均每个学校有多少件作品参加展览?(用两种算法巧算)

篇11: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课后训练题

1. 下列年份中不是闰年的是(C ).

A. B. C.19 D.

2.一部电影从下午4时25分开始播放,共播放1时30分,( B )结束.

A.5时55分 B,17时55分

C.下午5时50分 D.17时50分

3.叔叔要乘T60次火车从上海去广州,火车发车时间为21时35分,叔叔从家到车站要用40分钟,发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叔叔最晚(A )出发才不会误了火车.

A.晚上8时50分 B.晚上10时55分

C.21时50分 D.21时55分

4.小华的生日是第二季度最后一个月,日子数比月份多7,小华的生日是(C ).

A.4月13日 B.4月11日 C.6月13日 D.5月12日

5.阅览室上午8:00—12:00开放,下午1:30—下午4:00开放,全天共开放( D ).

篇12: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训练题

1、学校有15只白兔,37只黑兔。

(1) 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2) 拿走了18只兔子,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子?

2、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0人,到胜利街车站有17人下车。

(1) 车上还剩多少人?

(2)又上来1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3、大猴子摘了28个桃,小猴子摘了27个桃,两只猴子吃了19个桃,还剩下多少个桃?

4、学校合唱团原来有36人,有17人毕业,又新加入9人,合唱团现在有多少人?

5、填空。

(1)70减去24,差是( ),再减去27,得( )

(2)26加上53和是( ),再减去39,得( )

篇13: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训练题

教案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

二、探究新知、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才我们刚才我们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做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体重的两个问题,再交流结果。

4、做练习二第3、4题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解答。

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和方法,说说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各要注意什么?

四、全课小结

上一篇:小学看图写作300字优秀作文:猴山观猴下一篇:《报任安书》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