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教案示例

2024-04-08

太阳能教案示例(精选5篇)

篇1:太阳能教案示例

调皮的太阳教案示例

目标:

1、能感受散文诗《调皮的太阳》所带来的幽默、诙谐。

2、了解太阳的作用。

准备:

1、《调皮的太阳》FLASH

2、太阳头饰,苹果、草莓头饰,配图诗歌。

过程:

一、导入

1、T:“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他先要考考我们的小朋友,他出了个谜语请小朋友猜一猜‘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他,不是刮风就下雨。’”

2、猜出答案后,出示太阳图像。T:“小朋友真聪明,我们跟太阳伯伯打个招呼吧,你好。”

二、

1、T:“太阳伯伯的本领可大拉,小朋友你知道太阳伯伯有哪些本领吗?”

T:“太阳伯伯到底有哪些本领呢?小朋友说的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让我们和太阳伯伯一起去看看。”播放FLASH。

T:“太阳伯伯都去哪儿了?做什么了?”

2、T:“刚才太阳伯伯跑的太快了,很多的小朋友都没看清楚,这次我让太阳伯伯走慢点,让我们看清楚一点。”(分段播放)

例:先到屋子里T:“太阳、伯伯现在在哪儿了啊?他要做什么?”(先让小朋友根据经验猜测。)猜测过后再播放出来,把这一段诗歌根据情节朗读。

以后四段以此类推。

3、T:“原来我们的太阳伯伯这么厉害,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的小朋友也很聪明,现在请小朋友跟顾老师把这诗再读一遍,好吗?”(老师带读)

调皮的太阳来到屋子里,掀开被子,催小朋友早早起床。

调皮的太阳来到田野里,使足劲儿把庄稼往高处拔。

调皮的太阳来到果园里,掏出画笔把苹果涂成红的,把草莓涂成红的……

调皮的太阳挂在空中睡午觉,热得小朋友光着屁股跳进河里。

调皮的太阳躲进乌云捉迷藏,慌得妈妈赶紧把被子收进屋子里。

调皮的太阳玩累了,红着脸躲进西山妈妈的怀里。

三、游戏

T:“现在太阳伯伯要和我们的小朋友做个游戏,现在顾老师来做太阳,第一组小朋友来做睡觉的小朋友,第二组的`小朋友做小庄稼,第三组小朋友做苹果、草莓,第四组的小朋友做游泳的小朋友,我们邀请我们的老师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让老师做收被子的妈妈。”

游戏开始,太阳先来到第一组,做掀开被子的动作,小朋友做伸懒腰的动作…来到第二组,做拔的动作,小朋友做升高的动作,来到第三组,做涂的动作,小朋友把绿的一面转到红的一面,来到第四组,拿出乌云,老师们做收被子的动作。

太阳伯伯玩累了,要回家休息了。小朋友跟太阳伯伯再见吧。

结束。

篇2:太阳能教案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太阳性质与地球的关系。2.月球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观察月相,做观察记录。

(三)德育渗透点

1.认识地、月、日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

2.认识日、月对人类生产、生活、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地球上的大部分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2.难点:月相变化原理。

3.疑点:太阳活动如何能影响地球。

4.解决办法:运用物理知识,通过看图、分析、演示、录像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对月相图片的试错法排列、分析、讨论。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太阳能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2.月相变化原理。

(二)整体感知

通过录像光盘等视听资料,让学生认识地、月、日在宇宙空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关系,从宇宙的视点看地、月、日三者的相互影响与依存关系。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太阳

1.思考:太阳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

4H——He(热核聚变)

数据:(400万吨/秒×50亿年)÷太阳本体=0.03%

太阳每秒钟损失400万吨的质量,变为能量射向宇宙空间,地球可以捕捉到20亿分之一,但每分钟仍可得到相当于4亿吨煤的热量。太阳在50亿年的热核聚变中只损失了其质量的0.03%。

太阳能量巨大。

2.讨论:除直接使用的太阳能外,地球上哪些能源来于太阳? 解释: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分子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3.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感知:太阳黑子、耀斑(录像、光盘或挂图)。

概念:黑子:古书记载“日中有蹲鸟”(《淮南子》)民间有言金乌玉蟾;公元前28年大黑子记载“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汉书*五行志>。黑子是一高强磁场,场强可达1000~4000高斯,(地球磁场0.6高斯);其温度比光球面低1500度,热能转换成磁能之故。

耀斑:在102~103秒内释放能量达1030~1033尔格,即几分至十几分钟内释放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

{ewc MVIMAGE,MVIMAGE,!627007t1.bmp} 影响:

(1)干扰地球无线电通讯——广播电台的信号是怎样被接收的? 如图所示:无线电远距离通讯依靠大气中的电离层反射作用,称天波。当太阳活动爆发时,外来电子大量进入电离层,使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下降,导致地面通讯受到干扰甚至中断。

(2)干扰地球磁场(解释)——大海中的船只怎样驶向既定目标? 在等角投影图(航海图)上,画出从出发点A到终点B的大圆航线,使用罗盘随时调整航行的角度,即可到达目的地。但是,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使罗盘指针抖动而不能精确地指明方向。

(3)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太阳能遥控地球气候吗?

通过资料分析,我们找到了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有很大的相关性,如图所示。

{ewc MVIMAGE,MVIMAGE,!627007t2.bmp} 太阳活动极大年与地球上的温度和降水成正相关。月球

1.把月相照片塑封成一张张 图片。

试错:请学生在黑板上排列出 月相顺序,写明初一、十五、三十。

讨论:就黑板上月相排列的正误,大家讨论、纠正。

理解:在月相示意挂图上理解日、地、月相对位置关系和月相产生的原因。评价:再次更正黑板上的月相图片顺序,检查理解情况。2.演示:

(1)做一个演示月相的“月球仪”。把地球仪的一半涂成黄色,表示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另一半涂成黑色。

(2)教师站在讲台上,以黑板为夜空,漫漫地顺时针旋转月球仪,学生将看到月相的变化过程。旋转过程中请学生随时说出所看到的月相名称。

(四)总结、扩展

通过本节

知识点的学习,了解与地球关系最为密切的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进一步认识地球依赖于太阳的光热和牵引而生存,月球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地球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把月球作为探索宇宙空间的驿站,由此进入更广阔的太空。

月亮的阴晴圆缺引发了诗人的灵感;诸多国家国旗上的新月表达了发展中国家追求民族繁荣富强的决心和向往;以月相变化为周期的阴历计法,反映了中国古老的科学和文化。而这一切都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

太阳、月亮、地球同属太阳系家族,它们相互影响和制约。例如:在三球的相互引力作用下,地球上的海水随之涨落,形成海岸上海水进退的潮汐现象。甚至固体地壳也能受到这种引力作用形成固体潮,从而引发地震。太阳发光,地、月不发光,三球的相对运动,引起互相遮挡,形成日食、月食现象。

地、月、日以这种稳定的依存状态存在了50亿年,太阳位在这个稳定的青壮年期——主序星阶段还有50亿年;此后太阳将进入中年期,将膨胀为一颗红巨星,之后进入晚年,收缩成一颗白矮星。

六、布置作业

1.请学生设计一张月相记录表贴在班里,指定小组学生记录一个月相周期。(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的习惯与方法。)2.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

B.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新月)C.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残月)

D.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满月)

七、板书设计

一、太阳

1.太阳能量4H——He(热核聚变反应)。2.太阳活动:

黑子:太阳表面的高强磁场。耀斑:太阳表面的高能带电离子流。黑子和耀斑都有11年的活动周期。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干扰地球无线电通讯。②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失灵,即“磁暴”现象。③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二、月相

活动讨论、读图分析随堂填写下表:

八、参考资料

1.太阳是一颗普通的恒星 半径/太阳半径质量/太阳质量 参宿四90015 天津四10622 心宿二 60025 织女星2.762.4 牛郎星1.681.6 2.恒星演化

主序星:恒星的轻壮年期,太阳位于此阶段。

红巨星:恒星的中年期,太阳在此时期体积将膨胀到火星轨道,光度降为红色。白矮星:一类低光度、高温度、高密度的恒星,半径近于行星,密度高达105~107克/厘米3,磁场高达105~107高斯,占全天恒星的3%。

中子星:1932年发现中子后不久就有人提出可能有中子组成的致密星,1967年英国天文学家发现了脉冲星并确认脉冲星就是快速自转的中子星。质量在0.1~2个太阳质量之间,典型半径为10千米,密度1011~1016g/cm3,电磁辐射具有极强的方向性,最著名的蟹状星云自转周期是0.0331秒。脉冲星(中子星)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1974年获诺贝尔奖。

黑洞: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天体。1798年拉普拉斯预言,1939年被广义相对论的理论证明。质量为1015克的黑洞其空间尺度只有10-13厘米。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篇3:太阳能教案示例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其教学模式为:自主练习→实验演示→讲练结合。

二、教学目标 (认识、技能、情感)

(1) 知识技能:共点力的平衡, 平衡条件, 超重、失重。 (2) 过程与方法:由平衡到不平衡是一个过渡的过程,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认知的规律;从一般规律到特殊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 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本质。 (2) 难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超重、失重现象的实质。

四、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体重计、弹簧秤、装满水的塑料瓶等。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环节

(1)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内容: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实践、探索、训练等内容。 (2) 教师导向激励示范等内容:精讲、启发、联系渗透等。

1. 共点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

2. 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训练:教材P91题1、2)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并不说若指某一时刻静止, 那这一时刻就是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或平衡状态是指加速度为0的状态。

例1:城市中的路灯, 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 经常用三角形的结构悬挂。图1为这类结构的一种简化模型。图1中硬杆OB可绕通过B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 钢索和杆的重量都可忽略。如果悬挂物的重量为G, 角AOB等于θ, 钢索OA对O点的拉力和杆OB对O点的支持力各是多大? (1) 轻质细绳中的受力特点:两端受力大小相等, 内部张力处处相等。 (2) 轻质直杆仅两端受力时 (杆处于平衡状态) 的特点:这两个力必然沿杆的方向且大小相等。 (3) 节点O也是一理想化模型。

3. 超重与失重

那么, 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先播放一段视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

例2:如图2, 人站在电梯中, 人的质量为m。 (1) 人和电梯一同静止时, 人对地板的压力为多大? (2) 人随电梯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 人对地板的压力为多大? (3) 人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 这时人对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4) 人随电梯以加速度a (a

【解析 (1) 】求解人对地板的压力, 该题中如果选电梯为研究对象, 受力情况会比较复杂, 甚至无法解题。所以我们只能选人为研究对象, 那选人为研究对象能求解出人对电梯的压力吗?能!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的。只要求出电梯对人的支持力, 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就可求出人对电梯的压力。因为人是静止的, 所以合外力为0, 有:N=mg.

【解析 (2) 】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 因为加速, 所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同向, 物体是上升的, 所以加速度方向也是向上的。有N=mg=ma圯N=ma+mg>mg, 看到了什么?人对地面的压力竟然会大于本身的重力?

【解析 (3) 】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 因为减速, 所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反向, 物体是下降的, 所以加速度方向是向上的。有N=mg=ma圯N=ma+mg>mg.人对地面的压力还是大于本身的重力。

【解析 (4) 、 (5) 】学生自己分析解答, 不会有太大难度。 (4) (5) 两题加速度方向均向下, 合外力向下, 于是有N=mg=ma圯N=ma+mg>mg.当人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时, 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本身重力;当人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时, 人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本身重力。物理学中分别把这两种现象叫做超重和失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这种现象叫做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这种现象叫做失重。

观察实验视频。实验验证:大家可以利用身边的器材验证。实验1:用弹簧秤挂上钩码, 然后迅速上提和迅速下放。现象:在钩码被迅速上提的一瞬间, 弹簧秤读数突然变大;在钩码被迅速下放的一瞬间, 弹簧秤读数突然变小。体会为何用弹簧秤测物体重力时要保证在竖直方向且保持静止或匀速。实验2:学生站在医用体重计上, 观察下蹲和站起时秤的示数如何变化。实验前先让同学们思考示数会如何变化再去验证, 最后再思考。 (1) 在上升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加速上升、减速上升;下蹲过程中也可分为两个阶段:加速下降、减速下降。 (2) 当学生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时会出现超重现象;当学生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时会出现失重现象。 (3) 出现超重现象时加速度方向向上, 出现失重现象时加速度方向向下。

【解析 (6) 】mg-N=mg圯N=mg-mg=0, 即当电梯对人没有支持力时, 人只受重力, 加速度大小为g, 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同学们又看到了什么?人竟然可以对电梯没有压力?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完全失重。

【定义】:如果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方向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做匀变速运动, 这时物体对支持物、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 好像完全没有了重力作用, 这种状态是完全失重。

观看视频。问题: (1) 人随电梯能以加速度a (a>g) 匀加速下降吗?不可能, 最大只能是g. (2) 如瓶竖直向上抛出, 水会喷出吗?为什么?不会, 仍然完全失重。 (3) 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时, 物体实际受的重力是否发生了变化?没有。

4. 归纳总结

(1) 什么是超重 (失重) 现象? (2)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超重 (失重) 现象? (3) 为什么会出现超重 (失重) 现象?

【牢记】 (1) 超重和失重是物理现象; (2) 物体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 不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重力不变; (3) 规律: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超重状态) 、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失重状态) 、超重还是失重由加速度方向决定, 与速度方向无关。

篇4:回延安 教案示例-教学教案

1.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2.比兴手法来抒发感情。(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本诗成功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2.诗歌的朗读技巧。(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延安对革命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热爱延安、热爱中国共产党、歌颂中国革命的真挚感情。(四)美育渗透点

延安人民对革命的无私贡献。

二、学法引导

通过朗读、讨论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学习诗歌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修辞句品味,这是学习的重点。

2.学习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及比兴手法来抒发感情,是学习的难点。3.大量的口语和具有陕北地方色彩的话语是学习的疑点。

四、课时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通过阅读品味感情。2.结合练习品味诗句。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二)整体感知

《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1940年到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从1946年到1956年,其间离开整整10年。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写了五个部分。(三)教学过程 2.听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有关字的正确读音并体会感情;然后学生分读,教师简评朗读效果。4.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其余人轻声跟读。(3)总结归纳。学生齐读第一部分。5.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二部分。(1)女生、男生交替读第二部分。

(2)结合预习提示讨论重点词语的含义,重点讨论、分析第2、3、4节的意思以及比兴、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3)总结归纳。学生齐读第二部分。

6.学生自由朗读第一、二部分,力争能当堂背诵。(四)总结、扩展

诗歌第一部分通过“莫”“抓”“贴”“梦”“搂”“扑”等词语,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踏上延安土地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与激动。第二部分忆当年,写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热爱、眷恋之情。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理解课文第三、四、五部分的内容,掌握全诗的中心意思、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二。(二)整体感知(三)教学过程

1.检查复习:指名背诵课文第一、二部分,默写有关拼音、词语。2.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三部分。(1)学生自读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的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2)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夸张、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最后教师总结归纳。3.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四部分。

(1)指名朗读,要求思考并能找出本节的中心句——“母亲延安换新衣”。(2)讨论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写的:“总——分——总”;讨论夸张、排比、拟人、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形象来表现延安城的巨变的。(3)总结归纳,然后学生齐读。4.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五部分。

(1)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然后明确:本节是抓住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进一步深化主题的。

(2)结合自读提示,讨论诗人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体会末两节的含义。5.齐读三至五部分。(四)总结、扩展

诗歌三至五部分先画出一个亲人欢聚的特定场面,然后写“老爷爷”“社主任”“团支书”三代人的欢喜和变化;然而选取典型形象,实实在在地勾画出延安的新貌,最后先用“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起兴,使人产生联想,然后诗人展开联想的羽翼,飞跃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极简练地写了从“宝塔山”到天安门,从新民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几十年战斗历程中延安对革命的贡献。

篇5:开花和传粉 教案示例-教学教案

1.了解开花的一般习性、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和传粉的两种方式,以及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结构特点和人工辅助受粉的意义。

2.通过识别风媒花和虫媒花,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的能力。

3.通过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继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花的传粉方式和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因为: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就要开花,花开才能传粉,传粉的结果是产生种子和果实。植物的这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传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植物,它们的传粉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种植物来说,传粉的方式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具有什么样的传粉方式,这与植物本身花的结构有关,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所以说,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结构特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此外,只有了解了不同种植物的传粉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植物的受粉率,为多结果实和种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2.准备新鲜的风媒花和虫媒花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

①从教学的安排看,讲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时候,北方的学校已进入了秋季,而秋季开花的植物相对春季、夏季要少得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②从开花的时间看,有些秋季开花的植物花期很短,有的只有几个小时,有的也只有几天的时候,给采取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师要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有计划的提早安排好采集的种类、时间、地点。如果准备起来确实有困难,可以在不同的开花季节,照些像片,也可以把像片制成幻灯片以备课上之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关于引言:前一节讲的是“花的结构”和“花的种类”,学生已经知道,“花”是植物体的一个很重要的结构。所以,教师在本节课的开始可以这样说:“花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候,都要开花。什么叫开花?植物开花后又要进行哪些生理活动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给出开花的概念。开花是指:花的各部分成熟后,花被(花萼和花瓣)展开,雌蕊和雄蕊显露出来的过程。然后再指出:植物开花后,还要经过传粉才能结果,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

2.关于“开花”的教学,教师可以紧接引言,用“启发式”教学法,把开花的一般习性,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让学生弄明白。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①你见过哪些植物的花?②植物的一生中能开几次花?③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一样?④有哪些因素影响植物开花?

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要讲明,各种植物一生中开花的次数是不一样的。

一、二年生植物,生长几个月后就开花,一生中只开一次花。多年生植物要到一定的年龄才开花;例如桃属植物要3~5年;烨属10~12年;椴属20~25年。一旦开花后,每年到时开花,直到死亡为止。只有少数多年生植物,如一些竹类,一生只开一次花。

可以补充说明,植物的开花一般在发叶之后,但也有先开花后长叶的,如杨树、紫荆、玉兰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一样,有哪些因素影响植物开花?最后总结出,环境中的温度和光照是影响开花的两个主要因素。有些植物需长日照和高温才能开花,如莲和某些豆科植物;有些植物需高温暗光才能开花,如晚香玉、紫茉莉;有些植物需短日照和低温才能开花,如菊花、大丽花;冬天开花的梅和水仙所需要的温度更低,光照更短。各种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教师还可以补充说明,各种植物花期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如平时所说的“昙花一现”说明昙花开放时间很短,只有几个小时;水稻、小麦的花期也只有一周左右,苹果、梨的花期可以维持2周左右;而棉花、花生等植物的花期可延续一至数月。各种栽培植物的开花期与品种特性、营养状况和外界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

3.关于“传粉”的教学。仍可采取“问答式”教学法,因为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难理解的,许多同学早已知道,花开的结果是进行传粉。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把这部分知识总结出来。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①开花的结果会怎样?②什么叫传粉?③花粉可以借助什么方式落到柱头上?④什么叫自花传粉?什么叫异花传粉?上述这些问题,学生是不难回答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引导:借助昆虫传粉的花应该叫——虫媒花;借助风力传粉的花应该叫——风媒花。虫媒花与风媒花在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呢?

4.关于“虫媒花和风媒花”的教学。教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些风媒花和虫媒花,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请学生总结出两种花在结构上各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如果没有新鲜的花,教师也可以用彩色图片、投影片或幻灯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照片(图片)能够得出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特点。

关于虫媒花: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前面讲过的内容,使学生能较系统较连贯地掌握知识。如:前面讲过的花的蜜腺产生花蜜可以招引昆虫;各种小花组成的花序,形成较大面积的鲜艳的颜色也是招引昆虫的一招;枣花虽然没有鲜艳的花冠,但枣花蜜甘甜如饴,使昆虫蜂拥而至;还有一部分花的花瓣能散发出香气,使昆虫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香而至。

可以告诉学生,花的香气比颜色对于昆虫有更大的吸引力。有人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用彩色纸做了许多假花,把它们粘在枝子上,将其中一部分花朵撒上香精油,结果蝴蝶、蜜蜂都飞向这些带香味的假花。香气对于夜晚开花的植物更为重要,因为晚上开的花不易被昆虫发现,要靠香气把昆虫诱来,夜来香的花特别香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风媒花:教师要注意与虫媒花对比。风媒花一般小而不明显,花被很小或退化,不具鲜艳的颜色;无香味和蜜腺;花丝细长,易为风吹摆动,散布花粉;每朵花产生的花粉粒多、小而轻,外壁光滑干燥,适于被风吹走;雌蕊柱头显著突出,常呈羽毛状或具分叉、能分泌粘液,易粘受花粉。

玉米的花是风媒花,它是雌雄同株而异花受粉的植物。主要因为玉米的雌穗一般比同株的雄穗开花晚2~3天,这个特性决定了玉米雌穗上接受的花粉多数为异株玉米雄穗上的花粉。也就是说:玉米是异株异花传粉。

从生物学意义来说,异花传粉植物后代有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而且植株强壮,开花多,结实丰富。从农业生产实践中知道,农作物实行自花传粉,后代表现不好。如果玉米同惨号花传粉就会产生发育不全的籽粒和弯曲的穗轴,产量不高;而异株异花传粉,则产量显著提高。为什么自花传粉会引起品种衰退?因为自花传粉,卵细胞和精细胞来源于同一朵花(或同株异花),它们产生的环境条件基本相似,其遗传性差异较少,相结合后产生的后代生活力和适应性就比较差。反之,异花传粉由于卵细胞和精细胞来源于不同植株,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差别较大,遗传性差异也较大,结合后其后代生活和适应性也强。

5.关于“辅助授粉”的教学。教师可以这样说明:异花传粉虽能产生活力强的后代,但是,当遇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如不刮风。下雨、低温),传粉没有保证,或者由于植物体本身的原因造成受粉不均时,就需要人工辅助受粉。教师可以结合挂图或书上的插图,说明人工辅助受粉的方法和意义。

上一篇:世界上最容易被忘记的是爱情之经典句子下一篇:无由的风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