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

2024-04-17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通用14篇)

篇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

执教:赵河镇第六小学

仝付旺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随文用多种方法理解“水泄不通”、“气宇轩昂”、“冉冉”等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注意从国旗卫士的动作中体会升旗仪式庄严肃穆的情景。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升旗仪式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人们激动而骄傲的心情。教具准备 1.小黑板。

2.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录像片段。

3.歌曲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歌唱祖国》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前在黑板上贴上国旗)师:(师指国旗)孩子们,瞧,这是――(生答:五星红旗。)

师激情介绍:同学们:我们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我爱北京天门、我爱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就是我国的国旗,红色象征革命,黄色代表灿烂辉煌,四颗小星围绕着大星,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孩子们,每天清晨,当太阳跃出地平线的时候,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都要升起这鲜艳的五星红旗。你们,想去那里参加那隆重而庄严的升旗仪式吗?(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天安门广场,去目睹这庄严的时刻――(师指课题示意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看到大家渴望的眼神,我就知道你们有多想赶快加入到观看升旗仪式的队伍中,还等什么呢?

打开书本,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师: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1:课文主要讲了国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

生2:课文主要讲了人们在天安门广场上观看升旗仪式。(师板书“升旗”)

师:作者按升旗前、升旗时、升旗后的顺序把升旗的过程清楚地记录了下来,那课文哪些段落写升旗前?哪些段落写升旗时,哪些段落写升旗后呢?在文中找出来。(板书:升旗前 升旗时 升旗后)

三、细读课文,再现情景

1.出示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录像片,观看,学生说说对升旗仪式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反馈的最感兴趣的部分,教师相机教学,再现情景。

2.学习“升国旗”这一部分。(1、2段)

(1)自由朗读课文1、2段,体会人们的心情,勾出表现人们心情的有关句子、词语。

(2)对比朗读“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与“成千上万的人已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理解“热切”一词的含义,体会人们当时激动而又急切的心情。(对比朗读与理解词语融合)(3)学生观看升旗仪式的录像片,说一说从画面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体会“水泄不通”的含义,感受围观的人众多;并从“静静”一词中体会升旗场面的庄严肃穆。(4)指导朗读本段,注意读出层层递进的语气。3.学习“升旗中”这一部分。(3、4段)

(1)观看国旗卫士护送国旗这一段录像,读有关段落,体会是怎样写的。

①结合片子感受国旗卫士们的“气宇轩昂”,体会护卫队的精神抖擞。②标出描写国旗卫士动作的词语,再现升旗仪式的壮观场面。③随着《歌唱祖国》的雄壮乐曲,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2)观看国旗冉冉升起这一录像,读有关段落,体会是从哪些方面写的。①想一想: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们表情有了什么变化?勾出相关句子。②结合片子体会“注视”的意思一表达的情感。

③在升旗纪录片的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有感情地朗读第4段,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背下来。5.学习“升旗后”这一部分。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久久”一词,体会人们对国旗以及祖国的深深眷恋。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生可采取自由朗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形式。

7.默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勾出来,并说说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8.讨论:为什么说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四、拓展延伸,丰富外延

1.教师可补充介绍关于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相关资料。2.介绍天安门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相关资料。3.组织学生唱歌曲《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旭日东升,蒸蒸日上。在这期间,我们的祖国、家乡或者你的家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

(随着音乐的起伏推动,全场师生心灵受到深深震撼,心中涌动着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板书设计

升旗前升旗时升旗后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天安门广场——国旗升起的地方 国旗基座周围——水泄不通的人群 热爱国旗升旗仪式——扛、挎、迈、跨、穿 热爱祖国国旗升起的情景——冉冉升起、熠熠生辉 国旗高高飘扬人们久久不愿离去 5

篇2: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中的长句子,能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并了解附加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及多音字“鲜”在课文中的据词定音,掌握“晨曦、炽热、凝神、纯洁”等词语,能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4.了解天安门广场国旗护卫队的感人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及多音字“鲜”在课文中的据词定音,掌握“晨曦、炽热、凝神、纯洁”等词语,能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了解天安门广场国旗护卫队的感人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的精神。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1.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这一激动的场面的。2.读课文,说说难读的地方。3.练习并随机理解有关词语。炽热 凝神 鲜为人知 摄氏 晨曦 臃肿

二、出示,练习长句的朗读。

(1)1991年5月1日,东方欲晓,晨曦微露,在天安门广场上,数万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雄伟的天安门。

①目光注视着天安门。②“群众的目光”、“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

(说明大家对国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当时激动的心情。)(2)掌旗手擎着五星红旗,34名„„正步向旗杆基座行进。①缩句:掌旗手和护旗队员向旗杆基座行进。②体会整句话怎样写出了升旗仪式气氛的庄严。

三、作业。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再读课文,深入体会,说说什么地方令你最感动。

思考——交流——补充——朗读

三、读到这里,你最想对护卫队战士说些什么?

过渡:是啊,国旗护卫队战士的崇高爱国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所以一位诗人这样赞美这些可爱的战士。

四、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师范读,问: 你们知道这些句子的含义吗?谈谈体会。

形象——纪念碑——高大

心灵——汉白玉——纯洁

胸怀——广场——开阔

五、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

六、填空练习,辅助默写。

战士们的形象像一样,战士们的心灵像一样,战士们的胸怀像一样。

七、简单了解书名号的用法。

八、学了文章后,我们应该向护卫队叔叔们学习什么?

九、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十、作业。

附:板书

过程: 出发——行进——交旗——升旗

形象——纪念碑——高大

心灵——汉白玉——纯洁

篇3:让国旗和文本一同走进儿童心里

师 (出示国旗) :同学们, 这是什么?

生:红旗。

师:数数看, 上面有几颗星?

生:上面有五颗星。

师:因为上面有五颗星, 所以我们就叫它———

生:五星红旗。

师:对, 它是我们中国的国旗。 (板书:国旗。) 一起读一读。

生 (齐读) :国旗。

师: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谁来说一说?

生1:国旗是长方形的。

生2:国旗是红色的。

生3:国旗上面有五颗金色的五角星, 五颗星星的大小不一样, 有一颗大的, 四颗小的。

师:同学们已经说出了国旗的样子, 这一颗大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 四颗小星代表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你们知道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吗?

生:它跟我们身上流的血一样红。

师:对, 国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色象征革命。同学们, 你们觉得国旗怎么样?

生:我觉得国旗很美丽。

师:每个星期一的早晨, 我们学校全体老师和学生都要参加一个庄严的仪式, 你们知道是什么仪式吗?

生:升国旗仪式。

师:对。 (在国旗前面板书:升) 下面我们来观看一段录像, 看看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升国旗时同学们又在做些什么。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国旗渐渐地升高了。

生2:我看到同学们在向国旗敬礼。

师:那么, 你们还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国歌声。

师: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升国旗场面的课文, 那就是———

生 (齐读课题) :升国旗。

本片段为第一课时的导入部分, 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国旗, 感受升国旗时那种庄严肃穆的场面, 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教学一开始, 教师用国旗这一具体实物引入,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认识国旗, 让学生明确五颗金色的星星的象征意义, 知道国旗为什么是红色, 从而让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对国旗产生一种强烈的崇敬之情。接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观看升旗仪式的录像,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 通过看、听、赏等形式, 来感受升国旗时那庄严的场面, 渲染一种与文本相匹配的教学情境, 为进入文本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而, 仔细审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遗憾之处。

首先, 问题的设计脱离学生实际。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学生的回答是:它跟我们身上流的血一样红。这显然是答非所问。低年级的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 语言贫乏, 理解能力差, 这样的回答也属正常。但是, 由此可见, 学生并未真正理解红色的象征意义。而老师对此问题的处理是空洞的讲解:国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红色象征革命。低年级的孩子是很难理解这句话的内涵的。因为一年级学生对于“革命”太陌生, 这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

其次, 学生情感的激发未能真正见效。学生在认识国旗之后, 老师问:你们觉得国旗怎么样?学生回答:我觉得国旗很美。学生只能从国旗的外表说出自己的感受, 从回答中可以看出, 学生对国旗的热爱之情并未真正被激发出来。由此看来, 一两个情境的创设还不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

第三, 没有把握好情境的创设、情感的激发与文本的学习三者的时空关系。本片段是新课的导入部分, 用时大约八分钟, 对于整个教学流程来说, 应该起到引发学生思维兴奋点,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的作用, 同时还要做到“短平快”。因为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太多, 兴奋时间过长, 容易疲劳。在这八分钟里, 教师先让学生认识了国旗, 后又观看录像, 学生显然有些兴奋, 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此时还未接触文本, 可是一进入文本和字词的学习, 学生激情便难以保持, 更无法通过语言、文字来激发他们对国旗的热爱之情了。

那么, 如何正确处理好情境的创设、情感的激发与文本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呢?本人认为,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课前铺垫, 有效激发学生情感。要让学生理解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 可在上课前, 让学生先观看一部战斗影片, 影片中, 解放军战士冲锋杀敌、流血牺牲的感人场面, 能帮助学生理解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 为什么红色象征革命。我想, 学生观看了这样的战斗影片, 上课时就自然能联想感悟, 也就不用老师在课上大费口舌了, 同时还缩短了课上引入新课、创设情境的时间。

2.结合实际, 合理使用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总喜欢借助多媒体, 通过视觉和听觉将学生引入与文本相匹配的教学情境, 这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然而, 是不是每节课的情境创设都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呢?其实, 学生已参加过多次学校的升旗仪式, 对升旗活动已有了亲身体验。教师只要在上本课之前的一次升旗仪式中, 让学生注意观察国旗是怎样升起的, 升旗时我们要做些什么, 应该怎样做, 在教学的导入部分只要出示图片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不必再放录像, 这样既可以收到同样的教学效果, 又节约了导入的时间。

篇4:让信仰与国旗一同升起

他们,是一群心怀梦想、热血澎湃的青年;他们用行动诠释爱国,以国旗标明方向;他们在黎明时擎起国旗,在烈日下挺直脊梁,在寒风中书写骄傲,在荣耀里张扬青春,他们就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河南财政学院)国旗班的历届成员。

肩负重任,坚韧铸辉煌

1992年9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旗班正式成立。自此,每天清晨,当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身着戎装的国旗班战士和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便成为了一抹独特的风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旗班是中原地区成立最早的一支高校国旗班,有着20多年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由于其动作标准规范、作风优良、极具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1994年11月11日,《河南日报》以《财院有个国旗班》为题对他们进行了一个整版的专题报道,随后《郑州晚报》《教育时报》、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相继予以报道,从此获得了“中原第一班”的美誉。

肩负着“信仰与国旗一同升起”的建班初衷,一路走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旗班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校内外各种升旗、参与仪式典礼的任务,更肩负着守卫那抹庄严红色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传承信仰,影响和激发着一届又一届财大学子们的爱国情怀。他们以飒爽的英姿、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展示了自己的青春风采,捍卫了“中原第一班”的光荣称号。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为了出色地完成每次的升旗任务,每一届国旗班成员都要坚持每天早晚的训练任务,无惧风霜雨雪、严寒酷暑。国旗班日常训练的科目主要包括军姿、四面转体、齐步走、正步走,以及齐、正步走之间的转换和旗台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军姿要站得挺拔而自然。为此,成员们每天都要纹丝不动地站一个半小时的军姿,即使汗水肆意流淌,四肢已经麻木肿胀,甚至晕倒在训练场上,他们也不喊苦不喊累。齐步与正步的要求更为严格,长时间的端腿和端臂,使很多成员脚部抽筋,脚踝肿胀。每一次用力的摆臂,都让许多成员手指擦破、大腿青紫,但他们仍坚持克服一切。因为他们明白,只有坚韧的品质和过硬的动作才能扛得起这面沉甸甸的国旗!

始终如一,同心而共济

戎装一年,不枉一生!在这个只有20人的特殊组织里,他们慢慢磨合,一路风雨,相互扶持,逐渐成长,犯了错及时反省,不断完善自我。

一路走来,他们建立起一种介于战友、朋友、亲人之间的特殊感情,一起训练、一起执行任务,生活中互相关心、学习上共同进步。虽然来自不同院系,但是“国旗班”这三个字将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已经退役的十九届班长袁新雅曾经说过“从我加入国旗班的那一刻,我就嫁给了国旗班。不管以后身在何方,国旗班是我永远的家,我的战友是我一辈子的兄弟姐妹”。许多已经退役的老班长经常会回到国旗班训练场地看看,和接任的国旗班成员聊聊国旗班发展,聊聊学习,聊聊生活。在他们心中,国旗班不仅仅是一个组织,面前的学弟学妹也不仅仅是自己选拔的队员,更多的是一种对于国旗班未来的殷切希望和自己大学生活的精神寄托。

仰望国旗,坚守青年志

一年的国旗班生涯,他们用那份准军人的坚持,完成了作为一名国旗手的使命。他们曾在别人酣睡之际,轻轻地带上寝室的门,毅然走向自己的梦;曾在烈日之下,挺拔地站着军姿,任凭汗水打湿衣襟;曾在倾盆雨下,坚定地踢着正步,溅起的水花便是礼赞。经历过的一切,都在每一位国旗班“战士”的心中沉淀,都在国旗班历届薪火相传。沉淀下来的最真实最本质的精神,便是对国旗的崇敬与信仰!

“国旗,是一种信仰!”这句话在国旗班届届相传,在他们心中国旗不是为观旗而升。升旗,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保证五星红旗每天清晨迎着朝阳在风中飘扬,是对国家,对信仰,对“中原第一班”的一种责任的体现。

20多年来,国旗班以强大的感召力、独特的魅力,凝聚了一批又一批身体素质过硬,思想进步,作风优良,坚毅刚强的财大学子。他们的青春在磨炼中闪光,他们的热血在国旗下沸腾。荣誉背后是艰辛的付出,也正因如此才铸就了国旗班的精神!他们的青春是无悔的,在国旗下,他们能够走得更远!

寄语:

有着“中原第一班”之誉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旗班,在风霜酷暑中已经历了20多个春秋的时光洗礼。朝升暮降,随性飞舞,永远在晴光中的飘扬,早已成为财大学子心中一道不可磨灭的风景!是信仰、是祝愿,也许还有对自己未来的美好寄托,一代又一代国旗班的“战士”,便把这五星红旗紧紧地揣在怀中。暑热寒苦,他们用不改初衷的执着,紧紧地守护着心中的这份期盼。

矫健的身影、舒展的国旗,伴着深情的音乐和火热的词语在晨风中徐徐上升。这诗画的意境,学子们先是惊异,后是凝望,时间久了,心中便就多了一份不可言说的厚重……面对国旗,敬仰、感恩,祝福、憧憬;还有不可缺少的,是一份深深的敬畏。不是因为怕,也是因为怕;怕她不够强大,我们没有未来,民族没有自信,炎黄子孙没有面对世界的勇气。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旗班创建人、现任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刘慧韬

篇5:《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

升旗视频片段、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话共有几句?

2.找出:

升旗仪式时间——元旦的清晨;

升旗仪式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3.观看录象资料,体会“人山人海”、“庄严隆重”的含义。朗读时重点注意这两个词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第一幅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武警战士、整齐队列、城楼、严肃)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

旗手——擎着;

护旗手——身着礼服、肩披绶带、正步。

3.指名读,体会词语的含义。

擎:往上;举。

绶带:一种彩色的丝带,用来系官印或勋章,有的斜挂在肩上表示一种身份。

4.播放护送国旗的录象,体会护送国旗的庄严。结合动作理解“擎着”、“正步”这两个词语。

5.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一名观众,看到这样一支队伍,回怎样想?如果你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名战士,你会怎样想?(光荣而自豪!)带着这样的一种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是怎样表现的呢?

(旗手——庄严接过国旗;军乐队——奏起国歌;护卫队员——持枪礼;军人和少先队员——敬礼;群众——肃立注目)

2.理解词语:

肃立:恭敬严肃地站立。

庄严:庄重而严肃。

3.指导朗读,读出庄严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学校升旗仪式的过程和参加升旗的感受。

2.当奥运会上中国国旗升起,国歌响起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3.小组交流后,班级汇报。(激励学生表达的热情,适当渗透表达方法。)

(五)本课小结:

作者按照升国旗的顺序,细致而生动地介绍了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我们的祖国就像升腾的太阳,会越来越富强而伟大。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画一面国旗,查找国旗和国歌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旗手——擎着

护旗手——身着礼服肩披绶带

庄严隆重 军乐队——奏起国歌

护卫队员——行持枪礼

军人和少先队员——行举手礼

篇6:《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义。

2.能够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国旗升起时的庄严、神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国旗升起时的庄严、神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篇7: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前在黑板上贴上国旗,板书好课题。)

师:(师指国旗)小朋友们,瞧,这是――(生答:五星红旗。)

师激情介绍:五星红旗就是我国的国旗,红色象征革命,黄色代表绚烂辉煌,四颗小星围绕着大星,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小朋友们,每天清晨,当太阳跃出地平线的时候,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都要升起这鲜艳的五星红旗。你,想去那里参与那隆重而庄严的升旗仪式吗?(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天安门广场,去目睹这庄严的时刻――(师指课题示意学生齐读课题)

生:(齐)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师:再读一遍。

生:(齐)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看到大家渴望的眼神,我就知道你们有多想赶快加入到观看升旗仪式的队伍中,还等什么呢?

打开书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生字的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读课文)

师:好,我想听听大家字音读得怎样,哪一竖行愿意接受全班的检查?(生纷纷举手)

师:好,请这一竖行。假如他们读准了,你们就响亮地跟读2遍,读错了,马上起来协助他,看谁听得准,反应快。(卡片抽读生字,学生跟读,相机提醒正音。)

师:真了不起,字音都读准了,能把词语也读得准确、连贯吗?这一次哪一竖行来?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抽读词卡)

师:字、词都读准了,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学生默读课文考虑。)

师: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1:课文主要讲了国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

生2:课文主要讲了人们在天安门广场上观看升旗仪式。

师:同意他们的回答吗?

(生点头同意)

(师板书“升旗”)

师:作者按升旗前、升旗时、升旗后的顺序把升旗的过程清楚地记录了下来,那课文哪些段落写升旗前?哪些段落写升旗时,哪些段落写升旗后呢?在文中找出来。(板书:升旗前 升旗时 升旗后)

生:课文第1、2段写升旗前,第3、4段写升旗时,第5段写升旗后。

师:和他找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找得真准确。

二、细读课文,再现情景。

(一)学习“升旗前”这一局部。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些什么?

(学生自由读,然后举手)

师:读了第1、2自然段,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人很多。(师板书人多)

师:文中1、2段有很多词语写出了人多,用你喜欢的符号把它勾出来。边读边勾。(学生一边勾一边小声读)

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描写人多的词语介绍给大家?

生:有“不计其数

水泄不通

聚集”。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还有“汇集”。

(师根据生说后屏幕出示词语。)

不计其数

汇集

水泄不通

聚集

师:找得真好,这些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人多,自由读一读,把它们积累在脑子里。

(生自由读)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写人多的词,体会、感受一下人的多。

(学生看着屏幕齐读词)

师: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应怎样读才干让人感觉到人的多?(出示句子)自由练读练读这个句子。

师:谁来读,让我们感受感受人的多。

(抽生读)

师:感受到人的多了吗?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你读得很流利,但让我们感到人还不是很多。应该把写人多的词语读重一点、慢一点,才干让我们感受到人的多。

师:哟,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小评委,你先褒扬了他,再给他提了意见。那你愿意读给我们听听吗?

(该生点头,很投入地读,读完后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生举手)

生:我觉得你读得很好,就像眼前真的看到那么多人一样。

师:读得很好,你评得也好。是的,把写人多的词读慢、读重一点,同时边想像边读,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的多。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再练读练读,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学生投入地自由练读。)

师:大家练读得很投入,带着你们的理解与想像,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学生齐读)

师:这么多的人是什么时候来的呢?

生:是早上来的,因为书上说“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

师:你真会考虑,请看大屏幕。(出示华灯闪烁图)华丽的街灯都还亮着,说明――(生:天还没亮。)

师:这么多的人这么早就来等候升旗仪式了,你体会到他们什么样的心情?

生:我体会到他们很渴望马上看到升旗仪式。

生:我体会到他们的心情很激动。

生:我感受到他们都在热切地等待着。

(师板书:热切、渴望、激动)

师:现在咱们也在等待着升旗仪式这一庄严时刻的到来,你心里激动吗?(生齐:激动)那让咱们也怀着热切的心情读这一句。(生齐读)

师:(出示句子)这么多的人涌向广场,聚集在这里,却都在“静静地”等候。想像一下:不计其数的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却是那样的恬静。整个升旗仪式的现场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庄严。

师:升旗仪式庄严肃穆。该怎样读才干既表示出人的多又表示出局面的庄严呢,自由练读一下。(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

(抽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前面人多要读得急切一点,后面读得舒缓而静,我们一起试一试。(全班齐读)

(二)学习“升旗时”这一局部

(1)学习第3段。

师:人们静静地等着,静静地等着(点击播放国旗卫士护送国旗这一录像片段,让学生感受卫士们的威武、升旗仪式的庄严,同时师配解说)。来了,国旗的卫士们来了……在《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战士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跨过金水桥,穿过长安街,来到广场的旗杆下。

师:在刚才的画面中,你都看到些什么。

生:我看到了威武的护旗手。

生:我看到了气宇轩昂的执旗手。

生:我看到了战士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

师:是啊,我们都看到了――(课件出示填词,学生回答一个就点击出现相应的词语。)

(威武)的护旗手

(整齐)的方阵

(气宇轩昂)的执旗手(整齐有力)的步伐

师:“气宇轩昂”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没反应)

师:刚才你们都看到了执旗手的样子,你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他?

生:潇洒、有风度的执旗手

生:精神丰满、气度非凡、生: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师:好极了,这些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而“气宇轩昂”把你们说的意思都包括了,足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要像作者一样用词准确。

括号里的词用得多好呀,一起读一读。(学生看大屏幕齐读括号里的词)

师:现在你能带着你的理解有感情地把这些搭配好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吗?边想像边自由读。

师:好,现在咱们男、女交叉读,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生读词组)

师:咱们再去看一看刚才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出示句子)

师:自身读一读这个句子,把描写战士们动作的词用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来。边读边勾。

(学生边勾动词边小声练读)

师:谁来说说你勾了哪些词?

生:有“迈着 跨过 穿过 来到”。(生说一个师就在屏幕上的句子中点击出该词。)

师:你们和他找得一样吗?齐读动词。

师:把这些表动作的词放入文中,你觉得该怎样读才干展现这一庄严神圣的局面?自身练读练读这个句子。(生练读,师巡视指导)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会读书,有的表情特别丰富,有的边想像边读,还有的在做动作呢,就像自身也变成了威武的国旗卫士一样。

师:下面同方合作,你读我听,竞赛谁的朗读最能表示出战士们的威武、局面的庄严。(学生同桌练读)

师: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战士们的威武、局面的庄严?

(抽生读)

师:读得真好,全班一起来。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

师:(播放《歌唱祖国》的乐曲)听,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饱含深情齐读这一段,想像战士们威武的动作,再次展现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捧起书本,读。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

(2)学习第4自然段。

师:(播放升国旗录像片段)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了。(学生观看天安门升国旗片段)

①出示句子:

师:刚才我们亲眼目睹了国旗在空中--(生:飘然展开)

师:想像国旗飘然展开的样子,再读这个词。(生读)然后――(生:冉冉升起)

师:读2遍。(生读)换个词来理解一下,还可以说怎样升起――(生:慢慢升起、缓缓升起、徐徐升起)

师:冉冉就是慢慢、缓缓、徐徐的意思。这时,千万双眼睛怎么样?――(生: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

师:现在,你们也来注视这鲜艳的五星红旗。(生一起注视黑板上贴着的国旗)师:小朋友,当你注视着这鲜艳的五星红旗时,你心情怎样?

生:我心里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

师:那就让咱们怀着对国旗的爱,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这一句。

(学生深情齐读)

师:(出示句子)tī ta、tī ta,1秒、2秒……两分零七秒,国旗升上了旗杆顶端,太阳也跃出了地平线。小朋友们,想像国旗缓缓升起的样子,带着激动自豪的心情一起读这一句。(生齐读)此时,国旗在太阳的映照下,想像一下会是什么样的?

生:会闪光、发亮。

生:会变得更红、更鲜艳。

生:更耀眼。

师:说得真好,能够用来形容国旗在阳光照射下的词有很多很多。(屏幕出示词语)自由读一读这些词,积累在脑海中。(学生自主读,积累)

师:怎样读这个句子才干让咱们感受到国旗更加熠熠生辉呢?

(抽生读)

师:是啊,望着这熠熠生辉的国旗,我们心中对国旗的爱油然而生,就让我们饱含着对国旗的爱、对祖国的爱齐读第四段吧!捧起书本,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学生满怀激情齐读这一段)

(三)学习“升旗后”这一局部。

师:(出示最后一段,师激情引读。)广场上,金水桥畔,响起了――(生: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仰视――(生: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师:是啊,人们久久不愿离去?(板书)

师:小朋友,此时,你也仰视着这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仰视着这熠熠生辉的五星红旗,你舍得离去吗?此时你是怎样的心情?

生:我非常不想离去。

生:我舍不得离去。

生:此时我心中涌动着对国旗无限的爱,我想多留一会儿,我想多看看它。

师:说得真好,是啊!正因为我们爱国旗,爱祖国,所以我们才――(师指板书,生答:久久不愿离去。)正因为人们爱国旗,爱祖国,所以人们才――(生:久久不愿离去。)带着你的不舍,带着你对国旗的爱、对祖**亲的热爱齐读这一段。

(学生满怀激情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

1、师:小朋友,你还在哪些地方、哪些场所看到过升国旗呢?(生根据自身收集的资料介绍)

2、课件展示:配乐《五星红旗》和国旗升起的相应图片,师激情介绍:

是啊!我们的国旗在学校里升起,我们的国旗在奥运赛场上升起,我们的国旗在南极上空升起,在海岛上升起,在神州六号的发射基地升起,我们的国旗在香港升起,在澳门升起,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升起。

在辽阔的大地上,我们的国旗永远和太阳--(师指课题,师生同说)一同升起。

篇8: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人的生活和心理产生了强烈地影响,美国大发战争财并在大战结束后开始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大战也冲击了知识分子心中对前途盲目乐观的情绪。以欧内斯特· 海明威和司各特 · 菲茨杰拉德等为主要文学代表的青年作家遭受战争创伤而流亡法国,在巴黎对战后美国社会进行冷观和反思,他们将这种社会矛盾和精神以及道德上的无所适从表现在文学作品上,形成了战后特征鲜明的“迷惘的一代”, 从而深刻表现了美国整个社会的悲剧和小说主人公的个人悲剧。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分别对两部作品中的悲剧进行分析,但很少将两部作品中的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放到同一对比层面进行分析,本文将从作者自身背景出发,深入剖析小说中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以深入了解二十世纪美国社会的现状。

二、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解读

2.1《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

菲茨杰拉德于1896年出生在美国中西部明尼苏达州的保罗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他的外祖父非常富有,但到父亲那一代经济和社会地位已大不如从前,虽然他从小在在富人圈子里长大,但他深知自己的尴尬处境,因此追求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尊贵的社会地位是他从小的梦想,因此他笔下的那些羡慕上层阶级、追求物质成功的人物,也不失为他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但他同时又看到这种纸醉金迷生活背后的空虚,他自身的这种生活经历和感受为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奠定了一个感情基调,因此体现在盖茨比身上的迷惘和悲剧也正是菲茨杰拉德自己内心的迷惘和悲剧的一个缩影。同时他以精巧的构思和细腻的表达,通过深刻分析和尖锐批评当时美国社会的精神状态,为读者展现了二十世纪的美国社会浮华背后的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由旁观者涅克 · 卡拉威叙述的, 主人公杰伊 · 盖茨比出身贫寒,在战争时期他与富家小姐黛西一见钟情并坠入爱河,但双方经济和社会地位差距悬殊, 为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和黛西的结合,盖茨比远走他乡追求物质成功,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里物质方面的成功是受人尊重的基础,因此他坚信黛西是因为金钱和地位背叛了自己而嫁给门当户对的富家子弟汤姆,反映了当时美国以金钱为中心的社会现状,为悲剧的发生埋下铺垫。

盖茨比怀抱着对黛西的痴情和自己心中的完美爱情理想,通过不择手段地通过走私贩毒赚钱实现了自己变成富人的理想,他又用别墅和宴会等张扬炫耀来重新吸引黛西,正如涅克讲述的那样,“整个夏天的夜晚都有音乐声从我邻居家传来。在他蔚蓝的花园里,男男女女像飞蛾一样在笑语、 香槟和繁星中间来来往往。”黛西仍是敌不过用金钱来衡量的爱情,最终成为盖茨比的情妇。黛西也是代表了普通人的金钱观,为小说中人物角色悲剧发展做出了预警。当汤姆得知此事后,与盖茨比当面对质时黛西却没有表明立场,这着实打破了盖茨比对她抱有的幻想,当黛西不经意开车撞死汤姆的情妇时,盖茨比仍挺身而出替黛西承担责任,但他终究没能完成自己的爱情理想,死在了汤姆的精心算计之下。这本书不仅体现了二十世纪社会的悲剧性,也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个人悲剧,以此为教训,提醒人们看清经济繁荣表面下纸醉金迷生活背后的精神迷茫。

菲茨杰拉德在书中对主人公盖茨比给予了无限同情,他是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获得巨大的成功,从社会底层步入上流社会的人,这似乎印证了“美国理想”中的“人无论贫富贵贱,机会人人均等”的法则,“但他却没有真正理解财富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真正作用以及他的暴富与对手汤姆所继承的家庭财产之间有着天壤之别。”盖茨比的财富只是受到人们的嫉妒和揣测,家族财产在人们心里的地位好像远高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得到的财富,这是当时社会的悲剧,也为作者接着描写盖茨比及其他角色的个人悲剧做好了准备。在这样一个个人成就不受认可社会背景下,个人悲剧的发展则看似就自然而然了,盖茨比把黛西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目标,但是他一直被自己坚定的内心蒙蔽了双眼,没有认清黛西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隐藏的自私丑恶的心,他不惜一切所追求的黛西只是一个虚无缥缈而且毫无价值的空壳,从根本上来说更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目标,不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幸福。而且最后盖茨比为了黛西而无辜惨死,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所谓的“目标”付出了代价,造成了他无法挽回的个人悲剧。

2.2《太阳照常升起》中的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

海明威的小说几乎都是属于悲剧范畴,他塑造了“迷惘的一代”的典型,知识分子们企图逃避精神失望的痛苦,却适得其反。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战造成了美国社会的精神悲剧,海明威的作品体现了战后心灵受创伤的一代人,向我们展现了战后的悲剧英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未满十九岁的海明威志愿参加了红十字会救护队,开赴意大利前线,一次他受了重伤,经历了二十多次手术并从身上取出二百多块弹片,但他在精神上比肉体上受到的创伤更加深重。战争结束后,海明威仍遭受着战争残酷印象的折磨,也使自己陷入彷徨苦闷的状态。海明威把自己的这种感情悲剧反映到其作品中,刻画出了一幕幕阴影笼罩下的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 《太阳照常升起》就是他进行长篇小说悲剧创作的首次尝试。

《太阳照常升起》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流落到法国的美国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情绪。主人公杰克 · 巴恩斯是海明威自身的一个折射,体现出他本人的一些经历, 杰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了重伤,旅居法国为美国一家报馆当驻欧记者,他时常被一种毁灭感吞噬,生活中没有理想和目标。巴恩斯的朋友评价他说:“你是一名流亡者,你已经和土地失去了联系,你变得矫揉造作。”巴恩斯的这种迷惘的精神生活正如战后许多知识青年的精神生活一样,同时也暗示着他个人悲剧的开始。此外,巴恩斯还热恋着勃莱特 · 阿施列,但战争给他造成的残疾使他对阿施列渴望而不可及,更是让他的内心的悲情感溢于言表。

现实中的无奈和自己精神上的折磨使巴恩斯嗜酒如命, 他企图在酒精麻醉的混沌中度日,但仍无济于事。女主人公阿施列在一战中当过护士并且在战争中失去了爱人,战后她也旅居巴黎,毫无生活目标地过着纸醉金迷、恣意放荡的生活,舞厅和酒吧等场所为他们的空虚和迷茫提供了栖息之地。最后,巴恩斯和阿施列企图从七天圣福明节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但结果仍是无法摆脱精神困境,而且这两位彼此钟情的男女也不能永远结合在一起,因此更强大的孤独和苦闷感笼罩着他们,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前途仍感到一片茫然,只能得过且过,这也似乎传递给我们一种想法,无奈接受现实比消极反抗似乎要来得容易一些,也从侧面批判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的悲剧性已无力被更改,个人悲情的发展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巴恩斯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残酷的战争经历和战后的思想迷惘构成了他的个人悲剧,使他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战场上糊里糊涂就被飞来的炸弹炸伤使他遗憾终生而且他与阿施列的感情问题也是欲罢不能,令他内心无比矛盾。此外,战争冲击了资本主义的旧的意识伦理,但同时也没能为像巴恩斯这样的知识青年提供新的理想目标,这些导致了他们内心的混乱和彷徨,因此在这个具有悲剧性的社会里,巴恩斯个人的悲剧也就能追根溯源了。他所追求的姑娘阿施列也是受战争打击萎靡不振,不能代表任何价值,但是为了这个虚无的目标他也一直在坚持,也是对自己空虚的心灵进行的形式上的补偿。

三、盖茨比和巴恩斯个人悲剧的异同

盖茨比和巴恩斯的悲剧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着直接的联系,大战后的心灵创伤使巴恩斯无所适从,战后美国经济繁荣下的空虚使盖茨比迷失了方向,这也是社会悲剧笼罩下的个人悲剧的淋漓尽致的体现。两人的悲剧相同点在于,都是一直在坚持追求心中一个毫无价值可言的目标,不管是黛西的自私冷漠和无情无义还是阿施列的完全堕落和恣意放纵都没有动摇她们自己在对方心里的位置和重量,这是彷徨迷惘中的盖茨比和巴恩斯的个人悲剧。不知两人是否真的理解自己心里所求还是为了给自己的空虚而孤寂的内心找一个可以作为“生活目标”的借口,他们都把自己放在一个无法企及的目标里,无法逃脱自己的精神悲剧。

两人的之间的区别在于,巴恩斯的个人悲剧还在于他在“无视一切,喝到醉死方休”以及“和没有用的人混迹于巴黎的舞厅,酒吧和咖啡馆内”,通过这种看似自我堕落的方式来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消极反抗,不仅没有任何效果和改善,而且使他在自己的精神困境里越陷越深,最后他只能孤立无援,接受无法逃避的现实。相比之下,盖茨比则把自己禁锢在以物质成功为准的个人悲剧里,以为金钱能给自己带来一切想要的东西,能使梦想变成现实,随着故事的深入和盖茨比这个人物逐渐完整地展现,他的梦想也在逐渐地破灭。虽然他为梦想努力奋斗,但他以“最幼稚的方式来对付严酷的生活现实”,最终惨遭算计结束了自己的个人悲剧。

四、结论

作为两部同时期的悲剧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小说主人盖茨比和巴恩斯同处在战争带来的具有悲剧性的社会之下,不管是经济繁荣下的金钱和理想的失衡与冲突,还是战争遗留的精神迷惘和逆来顺受,都是他们个人悲情在所处的悲剧社会里的具体体现,为我们了解二十世纪的美国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也揭示了“迷惘的一代”文学中的思想矛盾和精神困惑,与此同时,作者也对当时美国盲目追求物质成功的社会现实做出深刻批判。此外,两位作家将自己的卓越才华和真实感情相融合,还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使美国长篇小说在二十世纪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摘要:《太阳照常升起》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时代背景,两部小说分别反映了战后人们的心灵创伤和经济繁荣时期对“美国梦”的追求和幻灭,为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打上了时代悲剧的烙印。同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和欧内斯特·海明威将个人经历融入到作品里,分别为我们展现了盖茨比和巴恩斯精神迷惘和内心矛盾无法得到解决的个人悲剧。本文旨在从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的自身悲情经历出发,对比分析两部小说中的社会悲剧以及主人公的个人悲剧,从而了解两部作品在展现二十年代美国人们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性。

篇9:《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是激起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时我先播放国歌,在班级里举行一次小小的升旗仪式后,就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课文里去。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以一段话演一演,并一起讨论为什么喜欢,这样同学之间互相启发、大胆的交流,增强了主动探究的能力,提高了交往的能力。最后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彩笔画国旗,用自己的真心表达对国旗的爱。

我想做什么事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不断获取经验教训,虽然这堂课不是很成功,但我相信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探索中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2.秋天

《秋天》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的课文,本组课文以描写秋天及其美丽的景色为主,本课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它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描写出了秋天丰收的美景和人们内心的喜悦之情。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抓住了几个重点进行教学。

一、结合生活实际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朗读感悟,以主读代讲。

三、自主识字写字。

古诗两首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我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进而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告诉了学生朱德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有关知识,上课时,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先提问“朱德是怎样挑粮的?”让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的句子,再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由此产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体会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接着,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

总之,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以读好每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言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 “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的“亲戚”,如“大叫”“问道”“吃惊

地问”;更有六处单一个“说”字,至于语气和神态,自己心领神会便是。于是,教学此课,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强化朗读训练。

先是让学生动笔墨读书,在文中用曲线划出各种各样的“说”,然后分组共同试读,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谁读得有声有色,头饰将戴在谁的头上,角色将有谁来扮演”为“诱饵”,激发孩子读的兴趣读的水平。学生读得投入,又如“做游戏”般轻松,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生读,师读,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让孩子们“读书多遍也不厌倦”。等由“读的量变”到“读的质变”后,敲定分角色朗读的人选,示范过后,再以小组形式给人人担当角色的机会,让人人过把“读”瘾。此时此刻,课堂的精彩与高潮便水到渠成。

故事说明的道理则由老马一语道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从字里行间,孩子们轻易而举地悟出了“动脑筋”“去实践”的道理。等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它的体验是: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其中的“为什么”孩子竟也对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为目的,心里忽然觉得不甘心。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沟通,注重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我想:道理来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导孩子实践道理。于

是,我把问题抛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与小马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暂时的沉没过后,十几个孩子小手高举。孩子们举得例子虽然有点幼稚,甚至牵强附会,但我相信:“死”道理已变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们已不需要“妈妈”的指点了.《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好多学生是在跟着老师和别人的看法走。

《窗前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窗前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课文语言虽浅显易懂,然而意境却是优美感人,只有引导学生完全进入课文的意境当中,且个性化地指导朗读,很好的关注学生朗读的情况,才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刚开始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于是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了学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

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很好,学生十分投入。如:读第一小节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的?“我们”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读出小朋友“踮起脚尖”的情态,感受他们悄悄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的。读第三、第四小节,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绿叶在风里沙沙地响”是怎样的动听,假如那是小朋友的歌会唱些什么?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课堂上规范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说话的内容。如:教学第五小节时,我让学生看图想象说话: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老师还在怎样的工作?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又如:同学们读到“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时又香又甜。”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梦到了什么吗?”“老师梦到周云龙上课注意听讲了。”“老师梦到李浩源帮助别人了。”“老师梦到张乐园写的字漂亮了。” 于是我说:“老师的心思都被你们看出来了,真了不起。你们能让老师美梦成真吗?” 通过这一提问,同学们,特别是被提到的同学,我想一定深有感触。

整节课也有不少遗憾的、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第2、3、4自然段上完时,我的过渡语言是“这株能给老师带来快乐的紫丁香是什么时候来到老师窗前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容易地就能在课文中找到,并不值得花“下节课”大半的时间去讨论,我想,如果把这句话改成“小朋友们送给老师的仅仅是一株紫丁香吗?”可能会更好,这样就可以预示下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

篇10: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

在读课文时,会遇到很多的长句子。要读懂这些长句子,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先让学生想一想:句子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其实就是抓住句子的主干,与缩句练习是一样的;假如遇到有几个逗号隔开的长句子,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不过还要注意句子各部分对整个句子的意思表达起什么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感觉抓住理解长句子的意思,先想一想句子的主要意思,利用缩句的方法来理解,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特别时读懂由几个逗号隔开的长句子,也个一用同样的方法,这对学生对句子、对课文的理解由很好的帮助顾,特别时一些理解能力比较落后的学生,帮助特别大。比如:在教学句子“1991年5月1日,……..”这句话时,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到句子中有许多修饰的成分,有表示时间的,有表示地点的,有表示数量的…….等等,读句子时,只要把它们一一区别开来,很快就能抓住句子的主干是“目光注视着天安门。”

篇1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设计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肃穆,激发同学们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肃穆以及人们激动而骄傲的心情。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观看过升旗仪式吗?谈谈你的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凝聚着12亿华夏儿女的灵魂,国旗代表着祖国,无论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听到国歌,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个炎黄子孙都会热血沸腾。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天安门广场上去看看升旗仪式。

篇12: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

威武整齐

气宇轩昂

激动人心

课后反思:

《国旗和太阳一同或起》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写出了人们崇敬、激动的心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导人:我们每周一都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也有参加过或观看过其他场合的升旗仪式的,请谈谈你的感受。因为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在讨论这个话题时,这生也比较踊跃,纷纷谈到了自己记忆中令人激动的升旗仪式:奥运会上、天安门前、香港、澳门回归时等等。此时教师继续引领学生进人课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升旗仪式。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热情,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进入课文后,首先引导学生学习l、2、3段,在读中思考:升旗仪式之前,广场上是怎样的景象?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文章内容,并能从重点文字和关键的标点符号中体会出广场的气氛庄严肃穆,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都怀着崇敬的心情期盼着升旗仪式的开始。当学生带头自己的这些体会再读课文时,能够看出他们已慢慢地进入角色。

第4、5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学生们也都期盼着升旗仪式的开始时,教师适时地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实况录相,并配以慷慨激昂的讲解,让学生们亲眼看一看气宇轩昂、英姿疯爽的战士,亲耳听一听有力的脚步声和雄壮的乐曲声,亲身体会一下升旗仪式的庄严、神圣。以此点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掀起学习的高潮。但是在当天的课堂上,由于电脑的故障,播放的录相只有画面和微弱的声音,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其实如果将电脑重新启动一下可能会恢复正常,但当时不够冷静,没有灵活处理。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要学会灵活机智地解决突发情况,学会随机应变。

看完录相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与神圣,体会人们激动不已的心情。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始终遵循着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懂课文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再带着感受读。学生都能够比较充分地谈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

最后,教师结合课文最后一句发问:国旗为什么要和太阳一同升起?学生的回答谈到了国旗的重要意义,谈到了和太阳一同升起意味着祖国的繁荣富强、蒸蒸日上。

篇13: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观看过升旗仪式吗?谈谈你的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凝聚着12亿华夏儿女的灵魂,国旗代表着祖国,无论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听到国歌,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个炎黄子孙都会热血沸腾。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天安门广场上去看看升旗仪式。

2、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录象,看后发问: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揭题: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

2、反馈,集体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字行:晨曦、臃肿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2、反馈分段结果,说说分段。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读单元提示,思考:

(1)说说这个长句子的主要意思。(课题)

(2)其他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国旗”象征什么?“每天清晨、总是”说明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注意停顿和语气。

二、指导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2)理解句子:数万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雄伟的天安门。(目光注视什么?这是谁的目光?怎样的目光?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要求:

(1)根据课文后面的第3题(1)的要求默读课文。

(2)讨论: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升国旗仪式的过程的?

(3)找出表示升旗仪式过程的词语。(出发→行进→交旗→升旗)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注意:字音:炽热、凝神、鲜为人知、摄氏、(4)学习要求:再读,体会文中哪描写体现了升国旗仪式的庄严、神圣,可以在书上画一画,组内进行交流。

(5)拓展阅读:

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一招一式欣赏性极强,人们概括有“五绝”。一绝:升旗。每一次,当擎旗手以优美的动作,在国歌奏响第一个音符时,将国旗展开抛出,到国歌的最后一个音符终止,都是2分07秒,国旗也准时到达30米高的旗杆顶端;二绝:护旗。国旗护卫队从金水桥行到国旗杆基的围栏,走的正步是138步,落地都是同一个声音,丝毫不差;三绝:敬礼。随着一声“敬礼”的口令,升旗手按电钮,护卫队行持枪礼,军乐队奏国歌都是同一个节拍;四绝:礼毕。国旗升到旗杆顶端与“礼毕”口令,36名托半自动步枪的卫士齐刷刷把枪放下,都是同一时刻。五绝:收旗。国旗卫士们在降国旗时,练就了过硬的收旗动作,当国旗在2分07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卫士迅速用双手将国旗托住,而后另一名卫士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此动作精确在13把至15把之间。

四、指导学习第4、5、6段

1、默读第4、5、6自然段,思考:为了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降落,护卫队战士作了哪些努力?文中哪些语句你读了最为感动?说说理由。划出来好好体会体会。

五、学习最后一段

(1)出示“肩上扛的是祖国第一旗,升起的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展示的是中国人的尊严”、“守卫国旗,重于生命”这两句话,让学生去自读自悟,再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播放轻盈悠扬的音乐,让学生吟诵:战士们的形象像纪念碑一样高大……

(2)自由读,说说你的理解

(3)讨论重点词:

形象——纪念碑——高大

心灵——汉白玉——纯洁

胸怀——广场——开阔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5)再次观看录象:你最想对国旗护卫队的战士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

篇14: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案

一、教材分析:

《》是蒙古族作曲家美丽其格于192

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结业时的作品,这首词曲优美、热情歌颂草原新生活的抒情歌曲很受群众欢迎。

这首歌共四段歌词,第段歌词都由四句组成,作者描绘出了一幅覃原美景—蓝天、白云、……作者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和平、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单乐段结构,上下两句基本上保持着相同的节奏,乐句的中间部分略有变化。上句(第1-8小节)由两个乐节组成,下句也由两个乐节组成,但一气呵成。

上句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第一乐节

下句

第二乐节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第一乐节

第二乐节

在旋律上采用五声羽调式写成。对上下两句的结音均用了调式主音—羽音。情绪变化也是鲜明的,歌曲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在感情上给人以开阔、明朗的鲜明印象。

二、学习目标:、通过学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2、教唱歌曲,培养学生用明亮、有弹性的声音或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的能力。

3、回忆民歌的体裁和形式。

4、讲授音乐知识,掌握五声调式

(二)。

三、导学提纲:

大家想一下我们学过了那些地方的民歌。

介绍歌曲的体裁和形式?

五声调式的其他调式?

四、导学过程:

(一)导入

新: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族的歌曲,打开本26页:(讲解歌曲背景1分钟)

(二)教学目标:(2分钟)

、教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用明亮、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的旋律。

3、学习乐理(五声调式的其他调式)

(三)、诊断性测试:(3分钟)

、民歌的体裁和形式?

(四)、先学(2分钟)

、组织教学:

=

2/4

师生问好:1234|—|163|432|1—||

师:同学们好!您好您好老师您好!

2、节奏练习: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3、视唱:(针对歌曲的旋律编成视唱曲进行学习)

A:666|2·3|321|6—|2·212|33|6—||

4、齐唱旋律:

A:分析歌曲的节拍。

B:跟琴哼唱歌曲的曲调,注意音程的距离。

:针对旋律进行多次练习。

D:听磁带的范唱,生跟唱歌词。

E:多听,让学生大体上能唱下旋律和歌词。

(五)、后教:(1分钟)、对学生进行自学检查(采用独唱和齐唱的方法)。

2、针对学生演唱时的错误和不足对歌曲进行改正,让学生达到自己知道错在那里。

3、自己慢速范唱歌曲,让学生跟唱歌词达到最终学会歌曲。

4、板书:

民歌的体裁:

视唱:

形式:

节奏:

五、教后体会:

上一篇:校园无线网络安全及局域网认证解决方案下一篇:我!_小学生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