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弟子规》教案]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

2024-04-28

[小古文《弟子规》教案]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精选9篇)

篇1:[小古文《弟子规》教案]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舒坦、欢畅”等词汇,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词句

2、尝试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与同伴合作表现散文诗的意境。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种植植物的嫩芽,并观察记录小芽的生长过程。

2、散文诗挂图。

3、《春野》背景音乐。

4、阳光、春风、雨露、嫩芽的头饰。

5、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请幼儿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发芽生长情况

(1)从土里钻出来的芽像什么?

(2)怎样才能让小芽快快长大?

2、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一遍,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的意境

(1)小嫩芽从土地妈妈的怀里探出头来,谁来迎接她了?他们是怎样对待小嫩芽的?

(2)小嫩芽慢慢的变的怎样了?

3、结合挂图欣赏散文诗,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内容

(1)小嫩芽像谁?太阳的照耀使他温暖,春风的抚慰使他亲切,雨露的滋润使他舒坦,可他为什么还害怕?

(2)太阳、春风、雨露分别对他说了什么?(引导幼儿学说对话。)

(3)小嫩芽为什么变的勇敢了?她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说小嫩芽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了?

(4)阅读幼儿用书,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

4、鼓励幼儿与同伴分角色进行表演

(1)引导幼儿分组进行装扮,自由表演散文诗的内容

(2)引导幼儿随背景音乐《春野》相互欣赏各组的表演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画出小芽在阳光、雨露、春风下成长的情景。

【活动反思】

分段分析散文后完整地欣赏一遍散文,能够使幼儿更好对散文进行一次梳理,进一步体会散文的情感,理解散文的内容,概括其中心思想。由芽的成长,激起幼儿对自身的成长需要得到哪些帮助的思考,让幼儿懂得成长的不易,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幼儿的表现欲望较强,最后通过散文表演结束活动,使整个活动过程达到高潮,让幼儿的情感得到表现,他们即兴自编的动作,认真投入表演。从幼儿的举止中可以看出,他们能从自己的角度,理解这篇散文的内容、思想情感。

篇2:[小古文《弟子规》教案]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

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 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 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 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礼仪和规范,这本书,影 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 360句(1080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1、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总序的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导入

课前全部起立说::“夫子好”并双手作揖鞠躬(90度)。夫子答:“学生们好,请坐”。

提问: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生答,《千字文》、《论语》《三字经》

一、讲解题目

1、《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重复两遍)

3、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4、小组合作学习,比赛读,开小火车读,摇头读。

二、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小结: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摇头齐读总序。

四、情景带入

讲一个故事: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他都会为客人表演。一天,这个小孩的姥姥来做客了,他又表演了节目,小男孩姥姥立刻大家表扬了他。这是他却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姥姥愕然。

提问:1.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2.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吗?,懂得怎么去做事情吗? 3.这位小朋友哪里做的不对了?

4小朋友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很辛苦,我们要怎样要孝顺我们的父母呢? 5.父母下班回到家非常累,你会怎么做?(最好找学生带入角色演绎出来)

五、总结

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六、家庭作业:

1.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2.回家向父母鞠躬并说:“爸爸、妈妈您辛苦了!”

3.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摆碗筷、收拾桌子、洗脚、按摩等

七、纪律

考虑孩子年龄较小,课堂纪律要严抓,夫子讲话要安静,学生回答要安静。口令:小腰 — 挺直

小手 — 放好 小眼睛 — 看黑板

篇3:[小古文《弟子规》教案]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给了我怎么做人。一个人应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并且在日常生活的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对人讲信用。

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以前妈妈叫我,我总是慢吞吞的,等到妈妈的手放在了我的头上我才动身。读了“父母呼,应勿缓”这句话我就改了以前的坏毛病。

以前妈妈让我做事情,我总是拖延、偷懒。现在,妈妈叫我去买个菜,浇个花,我都是认真地做。老师夸我,家长表扬我,我高兴极了。

自从学习了《弟子规》,我就懂得了很多道理。父母的人生经验比我们丰富,当他们指导我们怎么待人、处事、接物时,我们都要认认真真地去听,记在心里,不可以当成耳边风。

《弟子规》真是一本好书啊!它教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我发现的《弟子规》里的“小秘密”,你发现了吗?

指导:赵振

爆笑校园

谁跑得最快

三个小男孩在树下吹牛。

一个说:“我父亲跑得最快,他把箭射出去后,能和箭一起跑到靶前。”

另一个说:“我父亲跑得最快,他能在300米外把鹿射死,而且在射到鹿之前,可以把箭抓住。”

第三个说:“虽然如此。但我的父亲跑得最快。他们单位五点半下班,而他经常在四点半到家。”

篇4:[小古文《弟子规》教案]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知识时要专心致志,多下功夫。

2.尝试自己制定安排学习计划,知道学习时要抓紧时间。

3.理解认读句子“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活动准备:

1.ppt(人物行为对错图片、句子及译文)。

2.《幼儿身体力行表》。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谈一谈故事中好的学习方法。

1.师幼问好

活动开始,师幼互行鞠躬礼,问好。

2.讲述故事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三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故事一,师:明明回到家要去干什么?

幼儿回答。(明明要出去玩)

师:妈妈是怎么说的?

幼儿回答。(妈妈提醒明明还没有写作业)

师:明明是怎么说的?

幼儿回答。(明明说明天是周末,周末再写)

师:最后明明是怎么做的?

幼儿回答。(明明回家写作业了)

师: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习方法?

幼儿回答。(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要抓紧时间学习)

故事二,师:小慧为什么发愁?

幼儿回答。(她买了很多书,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

师:哥哥帮小慧想了什么好方法?

幼儿回答。(先制定一个计划)

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习方法?

幼儿回答。(要制定学习计划)

故事三,师:孝孝为什么佩服小禾?

幼儿回答。(小禾懂得很多事情,每次都是先理解书中的内容)

师:为什么小禾懂得很多事情还能理解书中的内容?

幼儿回答。(因为小禾每天都会用半个小时看书,而且每次读书时都会反复去读)

师:通过听这个小故事,我们知道了什么学习方法?

幼儿回答。(多看多学,每天坚持,只要工夫到了,就会有收获)

3.教师小结

师:听了这三个小故事,我们学到了三个好的学习方法,分别是学习时要抓紧时间,能够制定学习计划,平时坚持多看多学,希望大家能很好的利用这些方法,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观察图片,帮助图中人物改正错误做法。

1.出示图片

出示图一(一边学习一边玩手里的沙包),师:图中的人在做什么?你们觉得这样做对吗?

幼儿回答。(他一边学习一边玩手里的沙包,这样做是不对的)

出示图二(同时在看两本书),师:看看他在干什么?他这样做对吗?

幼儿回答。(她在同时看两本书,这样做不对)

2.改正做法

师:刚才两幅图中的做法都不正确,那谁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的做法?

幼儿回答。(在学习的时候要专心,不能一边学习一边玩;读书时,读完一本后再读另一本)

3.教师小结

师:看来好的学习方法、习惯很重要,我们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好的方法。

三、随师诵读,理解并记忆学习方法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师:在《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意思就是说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

2.幼儿跟读

师:这个方法非常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教师小结

师:孩子们,我们不仅要读的好,还要把这种方法记牢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去。

四、师幼谈话,说一说自己平时的学习方法。

1.师幼谈话

师:你们平时是怎样学习的?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幼儿回答。(我是认真学习的,专心用功学习、抓紧时间等)

2.教师小结

师:大家说了很多学习方法,有些方法非常好,例如专心用功学习、抓紧时间学习,我们可以互相借鉴一下。

五、生活践行,尝试自己制定安排学习计划。

1.提出要求

师:学习时要是计划,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请大家回到家尝试着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吧!

2.教师小结

师:制定学习计划,要把时间放宽松一些,在执行的时候要加紧用功,时间长了我们积攒的知识就多了,遇到再难解决的问题也能够把它解决。

3.结束活动

师幼互行鞠躬礼,活动结束。

附故事:

故事一:明明刚从学校回到家就要出去玩,妈妈提醒明明:“还没有写作业呢?”明明说:“明天是周末,明天再写吧。”妈妈说:“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明明开始写作业。

故事二:小慧买了很多书回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开始发愁,哥哥告诉小慧:“先制定一个计划,先看哪一本、再看哪一本。”小慧听了非常高兴,按照哥哥的方法去做,开始做计划。

篇5:弟子规课教案第一讲

(第一讲)

一、请全体起立喊口号:学好弟子规 做好中国人。

二、课堂要求:

《弟子规》云: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专心,心有多专,学有多深。故《三字经》云:教(学)之道,贵以专。止语养智:全程止语。《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语安心,沉静养智。止语之妙,一者养智,二者通心(用心沟通),三者静学,四者调身。

三、请出《弟子规》,读弟子规。四、一周习惯养成:书桌椅 有定位

五、学习内容:

1、原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意思

3、重点讲“孝”字。

⑴、“孝”字解析。“孝”的上半部分是“老”字,下半部分是“子”字。总体来说就是一个老人把自己的拐杖扔了,而自己的孩子能马上跑过来扶住老人,这就是最基本的“孝”。⑵、孝字的含义:1.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a.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2.居丧的事:守~。吊~。3.丧服:戴~。~衣。4.姓。⑶、“孝”的典故。

汉 文 尝 药

诗曰:汉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载侍疾,汤药亲尝。

汉文帝,姓刘名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兴礼仪,爱民如子,注重发展农业,到了播种的时候,亲自带领大臣到乡下耕地、播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身为皇帝,非常虚心,而且知错就改,在位期间,没有建新宫室,把省下的钱用来照顾孤儿和老人。他治国有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贤明的皇帝,与汉景帝一起被誉为“文景之治”。

在他八岁时,高祖封他做代王,因为他是庶出的,母亲是薄姬,后来称薄太后。汉文帝的天性很孝顺,薄太后曾经生病整整三个年头之久,文帝心忧如荼①,早晚侍奉毫无倦怠,和颜悦色来安慰自己的母亲,用亲情为母亲解忧,照顾得非常周到。夜间睡觉的时候,衣不解带,每次端药都要亲自尝一尝后再给母亲喝,可见汉文帝的至孝之心!虽然贵为天下之尊,奴婢成群,但他都亲自来侍候着自己的母亲,以自身的仁、孝治天下。言教不能令人折服,唯有身教能摄于无形。这个故事说明,孝不分贫贱,不分富贵。只要你有心,每一个人都可以恪尽职责,都可以尽到孝道。

实 夫 拜 虎

诗曰:实夫归省①,虎衔②其衣,拜请毕养,竟得全归。

明朝包实夫,侍奉双亲,非常尽心尽力,同时他也是一位饱读诗书之人,通达五经,明白做人的道理,学问、道德、涵养都非常高。他当时在太常(主管礼仪的机关)里教书,每年岁末他一定要回家去探望父母。一次在途中遇到一只老虎,他被老虎叼着衣服拖到山林里去。于是,他就对老虎叩拜,说道:“你是不是要把我吃掉呢?没有关系,那是我的命运注定的。但是,我还有父母在家,年纪很大,七十多岁了,能不能容我回去把孝养父母这一份责任尽到?我一定回来供养你,让你吃。”没想到老虎竟然把他给放了。可见一个人的真诚心一发,连凶猛的老虎都变得温顺了,也似乎通人性,懂得了人类的语言,老虎竟自己走了。后来人们就把那个地方起名叫做“拜虎岗”,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

泰 伯 采 药

诗曰:泰伯让国,曲顺其亲,之荆采药,披发文身。

商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泰伯,是诸侯周太王的长子,他有两个弟弟,大弟叫仲雍,二弟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文王生下来的时候,有一双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圣人出世的祥瑞。

周太王看到了季历生儿子时有瑞相,再看到这个小孙子姬昌的确有不凡之才,所以太王有意将王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姬昌。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大弟仲雍商量约定,应该如何顺从亲意。这时,刚好周太王生病了,于是泰伯就跟仲雍以采药为名离开周国,到南方荆蛮之地,一是逃避父王派人追查;二是表示自己希望把周国的王位让给季历。

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两个长兄也没有回去奔丧,顺理成章让季历继承王位。当时有许多人到荆蛮寻找泰伯,泰伯为了不被认出来,就披发文身。

季历也是非常仁慈厚道,他看到两个哥哥如此礼让他,就不负众望,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最后把王位传给姬昌,就是历史上很闻名的周文王。

“泰伯三以天下让”,他成全了父母的心愿;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后来,孔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六、总结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德从哪里来?从孝中来。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只有有孝心的人才能得到成功。作为学生,好好学习就是孝,尊敬师长也是孝,团结同学也是孝。给爸妈洗洗脚捶捶背端碗饭、递杯水,说一声辛苦了、我爱你,都是满满的孝心。

七、作业:把你做的孝行写到纸上,贴到班级的孝心栏里,晒一晒谁的孝心最满。

八、请全体起立一起念感恩词结束。

篇6:德行教育《弟子规》礼仪公开课范

一.课题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含义。

2.联系生活,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并能在生活中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好习惯。3.在吟诵,演示中,挖掘幼儿古典文化素养,激发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三.活动准备 四.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呀有很多的客人老师来看望你们,你们该怎么做呀? 生:客人老师好!(幼儿鞠躬问好)

师:小朋友们,学习弟子规的时间到了,孔老夫子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那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学过的内容,一起朗诵弟子规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分享一下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哪位小朋友先来说一说?(举手)师:好,xxx你来说一说。

生:要孝敬父母,尊敬兄弟姐妹。

师:xxx小朋友很棒,请坐下。还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分享一下?好,xxx小朋友你来说说。生: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别人要诚实守信,有爱心。有多余的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师:xxx小朋友回答得真棒,请坐下。师:(小结)好,小朋友们回答得很好,这几句话告诉我们呀,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弟姐妹,其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别人要诚实守信,有爱心。有多余的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师:好,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下面,请小朋友先听老师朗诵一遍好不好? 步从容;立端正。揖身圆;拜恭敬。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走路时脚步要从容大方,站立时姿势要端正,向别人作揖行礼时要把身体弯下去,以表示对别人的恭敬庄重。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朗诵一遍,老师读一句,你们跟着读一句。师:(分句释义)步从容的意思就是走路的时候脚步要从容大方。立端正的意思就是站立的时候姿势要端正。揖身圆;拜恭敬的意思就是向别人作揖行礼要把身体弯下去,以表示对别人的恭敬庄重。师: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的节拍(上下左右拍)再来一遍,好不好?小手伸出来(重复)。师:好,下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遍。师:好,小朋友们很棒,声音也特别的响亮。

师:好,接下来老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词语接龙,大家想不想玩呀?(想)游戏规则:第一位小朋友说:“步从容”,第二位小朋友说:“立端正”。第三位小朋友说:“揖身圆”。第四位小朋友说:“拜恭敬”。后面接着重复“步从容,立端正,揖身圆,拜恭敬。小朋友们都听清楚了吗?游戏开始。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再玩一次?(想),但是,下面游戏规则要加大难度,小朋友们边说边做动作,比如说:第一位小朋友说“步从容”(走路的动作)。。。。师: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请小朋友们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今天学习的四句话的意思,好不好?哪位小朋友先来分享一下“步从容的意思?xxx你先来说一说? 生:“步从容”就是说走路的时候脚步要从容大方。师:xxx小朋友回答的很好,请坐下。还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分享一下“立端正”是什么? 生:“立端正”就是站立的时候姿势要端正。

师:xxx小朋友真棒,请坐下,哪位小朋友来分享一下“揖身圆,拜恭敬”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向别人作揖行礼时要把身体弯下去,以表示对别人的恭敬。师:(小结)谢谢小朋友们的分享,都回答得非常棒,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走路时脚步要从容大方,站立时姿势要端正,向别人作揖行礼时要把身体弯下去,以表示对别人的恭敬。师:好,小朋友们,学习完弟子规,我们就要用它来规范和指导我们的行为。下面,老师请小朋友看一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看看他们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然后请小朋友来评一评,他们做的好不好?

情景表演---形成-对比(请一名幼儿表演不好的,走路蹦蹦跳跳,见老师不鞠躬。)(另一名幼儿表演好的,走路不跑,见老师鞠躬问好)

师:好,小朋友们,看到这两位小朋友的表现,谁来说一说,你喜欢哪位小朋友的表现? 师:(幼儿评)好,谁先来说一说,好,你来说说。-------------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走路时脚步要从容大方,不要蹦蹦跳跳,有的小朋友在路边或在学校喜欢你追我赶,打打闹闹,都是非常危险的。现在有很多人都弯腰驼背,经常腰酸背痛都是因为不好的姿势所引起的,比如:写字读书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喜欢趴在桌子上,弓着背,眼睛离书本太近,这些姿势都是不正确的。所以小朋友从小要养成正确的走姿·站姿·坐姿。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向别人问好时一定要把身体弯下去,以表示对别人的恭敬庄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

师:好,小朋友们,你们今天表现的都很棒,不仅能记住弟子规中所说的,还能学以致用,付诸行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去,以后不管是在弟子规的课堂上,还是在家中,老师希望你们也要坚持做到最好,把你在弟子规中学到的好礼仪·好习惯,传递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懂得学习弟子规能让人知书达理,还能养成好习惯,同时也让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每一个的心中绽放光芒。那就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聆听古人的教诲,规范我们的行为,让礼仪走进我们的生活,让习惯驻进我们的心灵!师:最后,请在场的家长朋友们和我们的小朋友们一起来朗诵今天所学习的弟子规中的四句话,好不好,“步从容”预备起。

师:好,小朋友们都记住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儿,小朋友别忘了跟我们的客人们说声再见哦!

生: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再见!师 :好,谢谢大家的聆听!

师:谢谢大家的聆听!

篇7:[小古文《弟子规》教案]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

一、《弟子规》中蕴涵着深刻的中华民族“礼”的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认并有深刻的影响,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曾说,要解决21世纪的危机问题,只有依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多次劫难却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强大和兴盛更是令世界瞩目。这个奇迹的出現,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大而持久的凝聚力。因此,学习、发扬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弟子规》在历史上曾滋养了无数神州子弟,它融入了儒家经典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孔子“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弟子规》提出了为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强调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学习《弟子规》的核心宗旨,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精髓,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道德观,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礼仪行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如何将《弟子规》引入到中职学校的礼仪课教学中

1.要认真纳入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对学校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当前,在广东、河北、辽宁等地区,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中已经开设了《弟子规》这门课程。任何一门课程只有真正纳入教学计划并做出具体的相关规定,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否则不会充分引起学校、教师的重视,更谈不到教育教学效果的实现。

2.要选派适合的教师担任这门课程的授课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并且层次多样化。因此,选派什么样的老师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是很重要的,把握不好不仅不能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更可能使这门课程形同虚设。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

(1)授课教师首先应作到谙熟《弟子规》。我们都知道深入才能浅出,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若不能做到谙熟《弟子规》的所有内容,浅尝辄止,就不能很好地传承《弟子规》中蕴涵着的中华民族“礼”的精髓,也就无法达到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此课的真正目的。

(2)授课教师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综合知识要强。《弟子规》中包含着很多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要将其讲解透彻并为学生真正接受、喜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才会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这门课程。

(3)教师的语言工夫必须过硬。因为这是一门用语言支撑的课程,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才能吸引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方见成效。

3.要结合现实去讲授这门课,力求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

“职业教育即是就业教育”,而实际上职业学校并没有完全实现这个目标,这也同样需要在开展《弟子规》教学过程中加以贯彻落实。《弟子规》已经进入很多小学课堂,但是在教学中以诵读的形式为主,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礼仪》课则必须有别于小学教学的模式和目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年龄在17~20岁,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基本确定,这就决定了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弟子规》中所蕴含礼仪精髓的理解和应用上。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最容易忽视孩子与隔辈老人的交流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学生中普及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让学生懂得关注最需要人们关怀的老辈人,懂得去照顾、帮助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在生活中能自然地做到敬老爱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新年(生日)宴会上说给父母(长辈)的祝词”这样的课题,把礼仪教学恰当地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事实证明,学生有兴趣,教学有效果。

总之,丰富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的《礼仪》课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非一日之功。将《弟子规》的内容引入到《礼仪》课的教学中还处于尝试阶段,相信这一改革会更好地提升思想、规范日常行为礼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篇8: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出则弟第一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做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弟妹则要恭敬兄姊,因为兄姊年龄较长经验丰富,比较懂得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导与安排,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提问一:有谁是家中的兄姊 你们在家都如何照顾弟妹

※故事一:紫荆树的故事.(二)财物轻怨何生

兄弟姊妹之间常常会因为财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如果彼此能将财物看轻,那麼手足之间将会减少很多冲突,自然能和睦相处.※故事二:郑濂碎梨 ※引申一: 兄弟姊妹最常吵架的原因就是玩具,食物及钱财,爸妈买东西给小孩一定都要每人一份,否则彼此之间都会争吵不休,若大家能向郑濂学会如何与人分享,甚至将财物看轻,那就不会有争执.(三)言语忍忿自泯

兄弟之间言语要谨慎,互相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实为祸福之门.事例一:心理状态对人体状况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爱尔曼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入有冰水的容器,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呼出的「气水」.当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会变成水澄清透明;反之生气时的气水则有紫色沉殿.爱尔马把这种紫色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可知人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相当於参加一次三千公尺的赛跑(大约学校操场二十圈),因此常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二、故事启蒙

(一),皮鞋兄弟:认识友爱的行为,实践兄友弟恭,长幼有序.有一对皮鞋兄弟每天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皮鞋哥哥很爱护弟弟总是走在最前面,让弟弟在后面走得舒坦些.但是左脚的弟弟却嫉妒右脚的哥哥占尽光彩,有一次弟弟将哥哥推入大水沟,回家时因为没有哥哥的照顾,弄得灰头土脸.小主人发现只剩一只皮鞋,便把弟弟丢入垃圾桶,刚好有一个捡垃圾的孩子发现皮鞋弟弟,将它捡起来和从水沟捡来的皮鞋一比,正好是一双,於是皮鞋哥哥与皮鞋弟弟又团圆在一起了!1.引导发问:(1)左脚皮鞋弟弟为什麼生哥哥的气呢

(2)右脚皮鞋哥哥如何对弟弟呢

(3)皮鞋弟弟把哥哥推到水沟后,他心里想些什麼

(4)没有哥哥的保护,弟弟变得怎样呢

(5)最后皮鞋兄弟的结果,你喜欢吗

(6)小朋友你们是如何对待兄弟姊妹

3.给小朋友的话: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只是因小孩不同的个性要给予不同的引导,哥哥照顾弟妹,弟妹恭敬兄长,就是最好的孝顺.4.考验时间

(1)单脚站立一分钟的感受.(2)左手放於背后,右手搬椅,感受有另外一只手帮忙时是

否更轻松自如.(二)李绩焚须

唐朝有一个大臣,叫做李绩.当李绩做宰相的时候,生了病,御医说要用人的胡子作药引,唐太宗二话不说将自己的龙须切下来,后来李绩的病真的好了.又有一次,他的姊姊偶然生起病来.李绩就亲自替他姊姊烧着火去煮粥.那里晓得吹了一阵风来.竟把李绩的胡须烧着了.他的姊姊看见了.就说.我们家里男的女的佣人多得很.为什麽要你自己辛苦到这个地步呢 李绩回答他姊姊道:「我难道是为了没有人的缘故吗 我是因为现在姊姊的年纪已经老了,我的年纪也老了,虽然要想常常替我姊姊煮粥,那里能够呢 」 1.引导发问:(1)为何唐太宗割胡(李绩是忠臣,治天下的得力助手)(2)忠臣出於孝子之门.(3)做大事者,小事也做得好,做事能力从小训练.(三)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人姓赵,叫孝,和他的弟弟赵礼很友爱的.有一年城里闹饥荒,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恳求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他的身体又很瘦,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弟弟赵礼就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 」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让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1.引导发问:(1)陪伴我们最久的亲人是谁(兄弟姐妹)(2)你们快乐吗 哪些是你们认为快乐的事(孟子人生三乐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状况剧分析: 1.剧情

阿牛和阿花是ㄧ对兄妹,有一天阿牛和阿花一起到动物园玩,看到一辆载了一匹马的货车,阿牛说:「这匹白色的马真好看.」阿花说:「这明明就是一匹黑马,你的眼睛是看到哪里去了!」阿牛:「我从箱子的破洞中看到了,是匹白马!」阿花:「我也从箱子的破洞中看到了,是匹黑马!」两人争论不休就吵了起来,情急之下,阿牛就动手推了阿花ㄧ下,阿花也不甘示弱的回了一拳,两人就打了起来,最后两个人都挂彩了,鼻青脸肿.此时,动物园的管理员看两人都伤痕累累,问他们说:「你们为什麼在打架呢 」阿牛:「这明明昰一匹白马,他偏偏说是黑马!」阿花:「这本来就是黑马!」管理员说:「我把马牵出来好了.」(将马慢慢从纸箱中牵出,让小朋友看到破洞中黑白颜色的变化.)管理员:「这匹马身上ㄧ条黑一条白的,是斑马啦!」

阿牛和阿花异口同声:「啊,原来如此,那我们不就白吵了!」阿牛:「对不起,阿花.」阿花:「对不起,阿牛,我们以后再也不要吵架了.」(教具:斑马图卡及破个小洞的纸箱.)2.讲解

小朋友,我们常常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事情,只要别人和我们意见不同,我们就会觉得他们是错的,像上面这个故事,是谁错了呢

其实两个人都是对的,两个人也都是错的,因为都只对了一半.所以下次当别人跟我们意见不同时,我们也不要和别人争吵,因为我们可能也只对了一半.(就像平常数学题只对一半时,老师会打半对半错ㄧ样.)

《弟子规》出则弟第二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要长幼有序.2、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凡是要懂得礼让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要长幼有序.2、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凡是要懂得礼让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不论吃东西或坐下,走路时,都应该长幼有序,要尊敬长者ㄧ切以长者为优先.饮食

和长辈同桌用餐时,要等长辈开动了之后,我们才可以挟菜,不要因为肚子饿,或是因为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先吃了起来.有一些小朋友吃饭时会拿著筷子在菜里面翻来翻去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这样是很没礼貌也不卫生.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把主位让给长辈坐,如果在公司里要让给长官坐,主位就是正对门的位置,因为当长辈坐在那个位子时可以掌握整个状况,招呼后来的客人.故事一:孔融让梨 坐

当我们坐著时看到长辈来要先让坐,另外我们坐车时,也要有秩序,排队要排好,不能争先恐后,上了车后要先往后走,把位子让出来,不要一上车就挑前面的位子坐,这样会造成别人的不方便,因为假如后来上车的是老人家,行动不便的人或孕妇,让他们在摇摇晃晃的车上走到后面坐就十分的危险.走

1.和家人出门时,我们走路的顺序应该怎麼走呢

(此时会有学生回答前面,左右,后面)如果你是小小朋友,走在父母亲的后面会有跌倒或被坏人带走的危险时,就应该走在父母亲的左右,牵著父母亲的手,或是走在父母亲视线看得到你的地方,这样父母亲才能安心.如果你是大朋友,这时可以走在父母亲或长辈的左右陪他们聊天,或走在他们的后方,不可以自己走得很高兴,将长辈远远的抛在后方.当我们和爷爷奶奶ㄧ起出门时,老人家难免走得慢一些,这时候我们要耐心的等待,不要不耐烦.如果老人家行动不方便时,我们可以稍微搀扶他们,进门时也要让长辈先走,这样才是孝顺的表现.(请学生出来示范如何搀扶老人家走路)问题:现在很多同学上学时都是自己走在前面,父母亲或爷爷 奶奶在后面帮他们背书包,这样的行为好不好

(二)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长辈在叫人的时候,我们要立刻去替长辈找人,如果长辈要找的人不在,就要先到长辈面前,问问看有什麼事情,自己能否帮忙处理.有时候,当父母亲要找哥哥姐姐做事,但哥哥姐姐不在的时候,这时我们要代替哥哥姐姐去帮忙,不要觉得这不关我的事情.古时候的房子都很大,很多亲戚会住在一起,所以当有客人来要找人的时候,没有办法直接到你们家的房子里,所以就需要招呼客人,帮长辈找人.如果今天有长辈来,我们刚好在打电脑,就在座位上大喊:「妈,有人来了!」这样好不好 好像很没礼貌对不对 所以我们如果这样做就只想到自己的玩乐,对长辈不恭敬.接待客人的礼貌,在家里,学校,或公司里面都是很重要的.家中: 有客人来访时,要先请他进门,递上拖鞋,请他坐下再奉上茶水,然后请他先等ㄧ下父母亲.学校: 别班的老师要找你们老师时,不应该在门口大叫,而是要到老师面前请他等ㄧ下,然后再去叫自己的老师.老师要找同学时,如果那位同学不在可以先去告诉老师,问老师有什麼需要代劳的地方.公司: 当有客户来时,我们不能叫客户自己进去找老板,而是要让客人先在外面坐下,倒水招待,再去请示老板.像在政府机关里面如果要接待客人,很多都是各国重要的人,假如接待的人不合礼节,丢脸就会丢到国外去了,所以孔老夫子说的:「不学礼,无以立」.二,故事启蒙:

(一)张良与圮上老人 秦始皇时代有一个名叫张良的人,有一天他走到桥上看见一位老人坐在桥边,脚抬起来的时候鞋子刚好掉下桥,老人便说:「年轻人快来帮我捡鞋子.」张良把鞋子捡起给老人,老人又说:「你不会帮我穿上吗 」张良帮老人将鞋穿上.老人对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明天天亮时到这裏来,我有话对你说.」隔天一早,老人比张良早到,老人很生气的走了.第二天,张良天还没亮就到桥上,老人还是比他早到.第三天张良决定不回家,一整夜在桥上等老人,到五更天时他看到老人出现,老人很高兴便送他一本兵书.张良努力研读兵书,最后帮助刘邦推翻秦朝.1.引导发问

请问张良为什么可以得到老人的兵书.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大家来找碴

老师演戏,请学生找出老师错误的地方.1.吃饭

小英与小花两姊妹吃饭时不等爸妈一起用餐,就自己夹起桌上的饭菜自行开动了.※正确:姊妺应先叫爸妈用餐,并将碗筷摆好,等爸妈开始吃饭时两人才可动筷子.2.走路

小英在一条小路上行走,前面有位老婆婆挡住她,小方不停地抱怨,只差没叫老婆婆闪开让她过.※正确:小英可在后方等老婆婆通过后再走,若真有急事可先向老婆婆打声招呼借过.3.公车让座

小英搭公车回家,车上人很多,有位老太太上车,没有人让座给她,小英看见老婆婆往自己的方向走来,赶紧装睡.※正确:小英应主动起身请老婆婆到自己的座位上坐.4.长辈叫人

妈妈叫小花做事,小花正好在讲电话,小英在房间打电动装作没听到.妈妈改叫小花,小花骗妈妈她正在写功课.妈妈:「小花,小花,帮妈妈买酱油.」妈妈:「小英,小英,帮妈妈买酱油.」小英:「我正在写功课,没空.」

※正确:小英应主动告诉妈妈小花没空,请问妈妈有什麼事要交待的吗

5.客人来访

有一天阿姨按电铃,小花正在客厅看电视,不理会电铃声,依然看得哈哈大笑,妈妈赶紧从房间出来开门,请阿姨入内,并叫小花让座,小花很不情愿的离开客厅.叮咚,叮咚……妈妈:「小花去开门.」小花:「我在看电视没空.」妈妈自己去开门,「请进!」「小花,起来给阿姨坐.」小花:「我电视还没看完,真讨厌!」

正确:小花看到客人来访,应先开门请客人进来,拿拖鞋请客人穿上入内,并引导客人入坐,帮客人倒茶,告诉家人谁来访.(二)实际演练:请学生演练客人来访时应该如何接待 1.先向客人问好

2.请客人入内,并拿拖鞋给他 3.请客人坐好,倒水给客人 4.请客人稍等,请长辈出来接待

《弟子规》出则弟第三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遇到长辈时应该有的礼貌是什么.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遇到长辈时应该有的礼貌是什么.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称尊长勿呼名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对老师,对长辈也要有适合的称呼,像外国人都会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但我们中国人对这种称谓的礼仪十分重视,所以我们不可模仿.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就像现在如果老师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都会觉得怪怪的.※提问一:大家以后到社会上去工作时,对自己的老板,上司如果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他们会有什麼反应呢

(二)对尊长勿见能

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为什么 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注一:现代人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强调自我表现,不懂谦虚的美德.(三)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疾」是快步走过去,「趋」是小步的走过去,「揖」是很恭敬的向他问候.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向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著,让长辈先走过去.※引申: 当我们刚好在忙自己的事情时,长辈刚好来了,这时我们应当要放下手边的事情,先向长辈问好,处处不要忘了这恭敬之心.※提问二:询问小朋友,在校看到校长或老师,会逃避的请举手

※故事一:伯禽趋跪.(四)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古代的交通工具以骑马,乘马车,牛车居多,所以在路上遇到长辈,就应下车,向长辈打招呼,让长辈先过去,等待长辈大约离去距离我们百步之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注二: 现代与古代交通工具的不同,应对之礼就有所不同.在现代,如果车子正在高速行驶,我们突然间看到长辈就摇下车窗来向他招呼,或是将车子紧急停下,这样都是很危险的.古时的马车与现代汽车之不同,古时与现今街道之差异,均应考虑最合宜的行礼方式.我们要懂得对长者礼让,帮他开门,等他坐好后再轻轻的把门关上,下车时,做晚辈的一定要先去开门,让他很安全的下来.要注意迎,送的礼节,长者搭车时,我们要送到车站,目送他搭上车再离开.机场送别时,要一直到没有人影了,挥挥手再离开.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礼仪,不能不谨慎学习.二,故事启蒙

(一)蔡顺拾椹供亲

汉朝时有位读书人名叫蔡顺,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有一天蔡顺出外采桑椹,回家的路上遇到强盗,强盗很纳闷为什麼他为什麼要把桑椹装两篮 蔡顺告诉强盗,一边是熟的比较甜,是给母亲吃的;另一边是不太熟的留给自己吃.强盗感动他的孝心把他放了,并送些米给蔡顺奉养母亲,但是他并没接受,因为蔡顺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了解物品的来路,以免被别人误会.(二)杨修与曹操

杨修是曹操的主簿,幕府中的重要官僚,主责文书,是一谦恭自持,博学能文之士,但他却不见容於曹操,因为他没做到对尊长勿见能,最后招致杀身之祸.以下是他与曹操相处的小故事: 1.阔门: 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因为「门」+「活」就成了「阔」字),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说是杨修的主意.曹操嘴上说好,心里却不舒服.2.一合酥: 曹操收到一盒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 」 3.鸡肋: 当曹操正为是否撤兵的问题而困扰时,军中的膳食官送上鸡汤,他见汤中有鸡肋,於是便以「鸡肋」作为夜间军营内的暗号.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鸡肋,吃著没有肉,扔了还有味),正如曹军的处境那样尴尬,进兵则遭蜀将马超拒守,退兵则恐被蜀兵耻笑,留在那裏没有多大意思.杨修由「鸡肋」这个暗号推测曹操有意撤兵.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请一组学生演戏,一个演老师,一个演学生,再请下面的观众(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1.在路上遇到老师

(1)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假装不认识的走过去,连看都没看老师一眼.(2)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在大老远的地方就跑去躲起来了.(3)请学生讲出剧中错误的地方,并询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4)跟学生说明白这样是很不好而且不恭敬他人的行为,学了弟子规就要做出好的榜样及模范,所以看到长辈都要打招呼问好.※正确,看到老师应该快步向前,在距离老师适当的距离,跟老师问好并鞠躬.2.正式演练

看完了不对的示范后,请学生出来做对的行为,在路上遇

到师长长辈,要快步向前到适当的距离,鞠躬问好.每一组出来演练的小朋友,会轮替角色,一次当老师,一

次当学生.在演练过程中,若看到有学生做不够好的行为,要加以纠

正,也请一旁的学生一起来看有没有人做的不够好.(二)练习送客 请学生出来演出家中客人要离开时的情景: 和客人道再见.送亲友到楼下或路口,若是远道而来的亲友不熟悉环境,则要送他们上车才行, 目送客人离去.《弟子规》出则弟第四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面前应该注意哪些礼貌.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面前应该注意哪些礼貌.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长辈在我们的身边时,不可贸然坐下,要注意长辈的动静,等长辈坐下或长辈叫我们坐后我们再坐下.当我们坐著时,如果长辈从远处走过来,一定要起立致敬.等长辈坐下,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来.在公车或火车上我们也要让位给长者.(二)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之前,不可太放肆而大呼小叫,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常礼举要对众篇说:「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另外在长辈身旁时也不可以大声喧哗,影响到长辈的谈话.引申: 我们在公车,捷运,火车上或公共场所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讲手机很大声,完全不理会旁人,这样会干扰到四周的人,所以在外面我们要记得轻声细语.(三)复习

1.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父母就寝前,做子女的也要关怀问候,时时刻刻要想到父母生活起居是否安好,这是为人子之道.出门前要禀告父母,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处,回家后要马上面见父母,让父母亲安心.实际演练

1.练习问早「妈妈(爸爸)早,昨天睡得好不好 」 2.练习问候「妈妈(爸爸)我回来了!」 二,故事启蒙

(一)弃老国的故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弃老国,凡是年纪大的老人就要被抛弃丢到山裏.有位大臣非常孝顺把父亲藏在地下室,尽心供养.有一天来了一位天神,命令国王回答他问题,否则就要灭掉国家,国王访遍朝廷中所有的人,没有人知道.大臣偷偷问自己的父亲,父亲将问题一一解答.二条蛇,如何判别那一条是公的,那一条是母的(把它们都放到细软的东西上,性情暴躁的是公蛇,柔顺的是母蛇.)国王的大象有多重(把大象放到船上,记住船的水位,然后把石头搬到船上,等船沈到相同的位置,再将石头拿起来秤重.)木杖哪头是树根,哪头是树尾(放到水里,根的那一头会向下,尾的那一头会向上.)4.两匹白母马,体型颜色没有差别,如何分别谁是母,谁是子(拿草去餵,母马一定会让草给孩子吃.)天神非常高兴,答应保护国土,国王大喜问大臣是谁告诉你答案 大臣将实情告诉国王,并请求国王宣布不淮再抛弃老人,一旦发现有不孝顺的人,马上判罪.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大家来找碴

请其他教师协助演出短剧,让学生找找看短剧中有哪些不合乎弟子规的举动.1.短剧演出 剧情: 妈妈在客厅中看书,杰伦和昆凌正在家中看电视,他们两人笑得很大声并且聊得很开心.忽然门开了,原来是爸爸回来了.妈妈马上说:「杰伦,依林,爸爸回来了!你们没有叫爸爸 」 两人只回答:「喔,等一下我们快要看完了!」并不理会父母.2.检讨错误

请学生说出剧中人物哪些举动做错了,不合乎弟子规,学生可能会回答剧中人没有做到:(1)父母呼应勿缓.(母亲说的话两人没有马上回答去做)(2)尊长前声要低.(母亲在看书时,两人说话,笑闹得太大声)(3)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没有马上让位给父亲)3.提出改进方法

请学生说出该如何改进,学生可能的回答: 妈妈在看书时子女应该要安静.一看到爸爸回来应该马上叫:「爸爸,您回来了.」 到门边帮爸爸把公事包拿好.请爸爸坐下.倒水给爸爸喝或帮爸爸捶背,陪爸爸聊天.4.请学生在座位上练习父母亲回来时躹躬问好的动作.(二)课堂演练

1.请协助的老师到前面来表演一次同样情境时,孩子正确该有的态度和行为.2.学生到前面演练父母亲回来时该有的正确态度以及问候.(约4-5人一组,教师先将角色的牌子发下给学生,演完的学生再将牌子交给其他同学,让全班的学生都逐次参与演出.)3.请父母亲到台前参与演出.(三)状况大考验

日常生活中除了在家里让座给父母外,还有很多场所也有让座的机会,将状况的场景画在黑板上,再请小朋友上台操纵人偶磁铁,将磁铁贴在合适的地方.1.老奶奶上公车,可是前面的坐位都坐满了……后面的坐位上下车都不方便,较不适合老人家,所以即使车上还有坐位,还是要记得让座喔!(有的小朋友会不好意思让座给奶奶,所以继奶奶之后,可请爷爷上车,让小朋友有再次让座的机会,鼓励小朋友提起勇气开口.)

篇9:国学-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总序: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注释

悌 :弟弟敬爱哥哥。

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厚德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注释: 承:承担。解读: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应该恭敬的聆听,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解读:

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之后,先探望父母,下午回家后,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注释: 苟:如果 解读:

纵然是小事,不要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擅自作主,任性而为,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贻:遗留 具:准备 解读: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身体有所不适,受到伤害,父母亲就会忧虑。品德修养有问题,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耻辱。思考题:

1、弟子规从几个方面谈做人应有的礼仪规范。

2、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面对父母的教导我们应有的态度是什么?

人物链接: 故事一:

温家宝总理谈中国传统文化

新华社消息 温家宝总理1月31日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与西班牙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进行了座谈。

院长女士,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来到久负盛名的塞万提斯学院与大家见面。中国和西班牙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今天的座谈会以文化为主题很有意义。贵国著名剧作家哈辛托•贝纳文特曾说过:“文化是理解与沟通的良师。”文化交流对增进我们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必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从未间断。在此,我想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一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提倡人应效法日月星辰刚健运行那样奋斗不息、积极进取,坚持独立意志、人格尊严和做人原则。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旋律,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中华文明历经浩劫而传承的重要因素。这种精神铸就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民族品格。

二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奉行的崇高价值,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睦邻友好的积极作用。

三是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成书于殷商时期的《尚书》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要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就是说,天地犹如父母,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人民都是我的兄弟,万物都是我的朋友。这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人是自然界所产生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加以改变调整,但不应破坏自然。如果破坏了自然,人类迟早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故事二:

捐肾救母的田世国

田世国,山东人,38岁,律师,5年来一直在广州工作,难得有空回家。2004年2月26日,田世国的弟弟从老家给他打电话说:母亲查出患尿毒症。突然听到这不幸消息,田世国仿佛天塌了下来。第二天,田世国就匆匆踏上北上的列车,回到了母亲的身边。看着母亲被病魔折磨的消瘦不堪的身躯,田世国心里十分的痛苦。田世国的母亲为了不拖累儿女,一度想放弃治疗。田世国在得知最好的治疗方式是移植一个健康的肾脏后,田世国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做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他毅然决定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妈妈。

2004年9月27日,田世国把母亲骗到上海来,他说:“如果我妈知道那个肾是我的,她会从楼上跳下去,她绝对做得出来!”田世国说,他永远忘不了母亲听到他说找到肾源时的那个眼神,那是求生的欲望。

田世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一个千百年的问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名言链接: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曾国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丘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

第二课时 出 则 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注释: 泯:消失 解读:

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弟妹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解读: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谨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注释: 履:鞋子。解读: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份穿着,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读:

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

《增广贤文》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得忍且忍,得耐且耐。

思考题:

1、《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我们要衣着整齐符合学生身份,联系《弟子规》谈谈理解。

2、为什么借东西要按时归还? 人物链接:

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张九龄容貌清秀,平时总是衣帽整洁。走在跃上,总显得风度潇洒,与众不同,总能赢得路人的目光。并且每当朝廷重要的朝会时,在众人中间,他也是很显眼的,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赞赏不已,凡是张九龄在,那里的气氛就会格外愉快,大家都乐意同他这位衣帽整洁而且又有风度的人在一走说笑、玩乐和探讨学问。张九龄的注重仪表给他带来 了好人缘。名言链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聂大年

第三课时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秽:肮脏。

妄:荒谬不合理。

佞:惯于用花言巧语谄媚人

解读: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都是不可以的。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解读: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注释:

跻jī:登,上升。

解读: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纵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见到别人的恶习,就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注释: 却:退步。砺:磨。

解读: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听见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听见别人称赞我就高兴,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解读:如果是无意之间犯的错,称为过错;有意犯错误那就是罪恶了。如果勇于改正错误,那就等于没犯错;如果犯了错还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辜:罪

《增广贤文》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思考题:

1、《中学生行为规范》规定不说脏话,结合《弟子规》谈谈理解。

2、孔子说:“见贤思齐”,《弟子规》中有同样的表述,请说说。人物链接:

马班邮路王顺友

王顺友,这个并没有多少人熟知的名字,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

1995的春天,陪伴王顺友的骡子受到惊吓后脚乱踢,王顺友一不小心就补螺子踢倒了,但王顺友却一想为山里的人们送邮件,只好强忍着疼痛捧着肚子,继续上路,9天9夜的漫长路途,信是送到了,可是王顺友却昏倒了,当他被老乡架到医院时,人已气若悬丝。为了送信,他吃尽了苦头;为了送信,他饱经了磨难。

5年是这样,10年是这样……一晃眼,已经度过了20个春夏秋冬,岁月毫不留情地在王顺友的脸上纵下了“千山万水”,而他却仍然坚守着这一份工作。20年的马班邮路生涯中,他穿越过如雨一样袭来的山体塌方,也用匕首吓退过手持长刀的剪径强盗;在他落水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去捞他的邮包,但是,他的邮件从没有丢失过。名言链接: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申居郧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曾国藩 我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第四课时 泛 爱 众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訾zǐ:说人坏话。解读:

自己有才能,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不要轻易诋毁,说人坏话。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份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增广贤文》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一人道好,千人传实。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伤人一语,利如刀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得宠思辱,安居虑危。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思考题:

1、对待他人的缺点错误我们如何去做?

2、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弟子规》是如何表述的? 人物链接:

贺之章的故事

贺之章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性格直爽,豁达健谈,当时的达官贤士都 很仰慕他,都愿意和他交谈,他虽然名气很大,但爱才若渴,热情地提携讲坛后辈。当他在京城身居要职时,李白还是一个初露头角的诗人。贺之章读了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后,赞叹不已,称李白是“谪仙”。两人见面后,虽然年龄相差四十多岁,但却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之交。后来,在他的推荐下,李白名震天下,后来成了人人赞叹的“诗仙”。商鞅的故事

鞅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辅佐秦孝公进行了变法。变法之初,为了取信于民,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天,商鞅在国都的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并当众宣布,谁能把它扛到北门,赏赐黄金十两。可是到了下午,还没有人去做,这时商鞅又下令把赏金增加为五十两,这时有一个人把木杆扛到了北门。商鞅马上把五十两黄金奖赏给了那人。人们见商鞅说到做到,以后推行什么政策都积极响应,商鞅变法于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名言链接: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4、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小古文《弟子规》教案]大班公开课《弟子规》教案】相关文章: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弟子规读后感04-15

小古文创作教案04-18

中考古文复习课教案05-06

得道者多助小古文教案05-02

古文教案范例劝学07-01

小古文可以这样教07-20

小古文教学方法范文06-18

苏教版小学小古文07-15

小古文杨柳教学设计08-30

猜小古文的题目日记04-16

上一篇:1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大宣传标语下一篇:市政实务一级建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