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古文

2024-04-17

高考必备古文(精选6篇)

篇1:高考必备古文

《为学》

清 彭端淑 《白鹤堂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备注:

请写出几句与本文相关的名言警句:1、2、3、4、《大学》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未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劝学

战国·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学恶乎始?恶乎终? 君子之学,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注释】:

①智意:聪明才智 ②致:送给 ③ 群下:部下,下属 ④ 咸:都、全部 ⑤ 校:考察,衡量 ⑥太祖悦,即施行焉 :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译文】: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2、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注释】: ① 役:打仗 ②失:丧失,失掉,没 ③ 汲:水源 ④ 军:喻指全军 ⑤ 乃:就 ⑥饶:富足,多 ⑦ 饶子:果实结得多 ⑧闻: 听说 ⑨ 乘:利用 ⑩及:到了 ⑾ 源:水源 【译文】: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冯梦龙《古今谭概》 【注释】:

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④坠:落,掉下。

⑤稍下:稍微低一点。

⑥复:又。

⑦益:更加。

⑧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下巢:把窝做低

⑨遂:于是。

⑩之:指小鸟。

【译文】:

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启示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 一作:甚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篇2:高考必备古文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8.肇锡余以以嘉名 “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 “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 “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 “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 “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 “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33、是谁之过与 “与”通“欤”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 “直”通“只”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暴”通“曝” 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 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 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44.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曾”通“增”;“内”通“纳” 46再拜便辟 “辟”通“避”

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 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无”通“毋” 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

50.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 51.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

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倍”通“背” 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 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 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 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

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零丁”通“伶仃” 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60不嗛,则奋击 “嗛”通“慊” 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 62太尉判书,辞甚巽 “巽”通“逊” 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 “覆”通“复” 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佗”通“他” 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66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7姜氏何厌之有 “厌”通“餍”

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无”通“毋” 6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 71.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通“置” 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通“掘” 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通“赐” 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摩”通“磨” 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76.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 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 79.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81、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二、词性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82.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取名;取表字。83.杂彩三百匹,广交市鲑珍:买。8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坐辇车

85.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8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8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下。8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89.前辟四窗,垣墙周庭:砌上墙。90.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吃饭。9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9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上朝。

9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向上飞;落下来。94.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总结。95.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摆酒。96.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作歌。9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击鼓。

98.王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9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

10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10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游泳。102.过秦论:指出……的过失。

10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集会结盟。104.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105.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破)水缸做(窗户),用草绳栓住(门枢)。10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学习。

107.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怪罪。108.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居……之下。109.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驻扎。110.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111.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口。112.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11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敬酒。1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115.晞一营大噪,尽甲:穿上铠甲。

116.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致辞。117.杀一老卒,何甲也?:穿上铠甲。118.垂死,舆来庭中:抬。

119.裂裳衣疮,手注善药:用衣裳缠裹。120.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买。

121.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呈上这篇逸事状。12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舍。12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取名,命名。124.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向上走。

12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弄清真相,说明真相。12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合乎法度;符合先王的制度。127.欲与大叔,臣请事之:侍奉。128.不义不暱,厚将崩:实行道义。

129.段不弟,故不言弟:符合弟弟的道义。130.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挖隧道。

131.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赋诗。13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向南飞。

(二)动词作名词

133.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兵。

134.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13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到的景观。

13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作名词

137.然于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值得高兴的事;值得悲伤的的事。1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人;孩子。13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14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顿。

141.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高峻的地势。142.是固圣益圣,愚益愚。圣明的人,愚笨的人。

14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明的人;愚笨的人。14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均解释为重要的地位。14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安逸的时候。

146.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谗佞奸邪之人;奸邪之人。

147.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地位底下见识浅的人;聪明睿智的人。14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有才能的人;好的建议。149.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150.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度。

15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有才能的人。

152.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固塞鄙陋的意见。

(四)形容词作动词

153.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维护。154.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视。

155.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尊重。15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157.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15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

159.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罪?引起**。160.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161.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照明。16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弄错。

(五)名词作状语

163.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一天天地。

16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在北面;朝向西面。16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面;向东面。16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在前面。

167.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亲手。16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16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在地面上;在地下。

170.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用席子;用包裹;用口袋。

171.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南面;在西面;在东面;在北面。

172.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彩一样;像响声一样;像影子一样。173.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

17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连夜。

17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的礼节。176.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17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178.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像犬马一样的。179.裂裳衣疮,手注善药:亲手。

(六)使动用法

180.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使……荣耀。

18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起舞;使……哭泣。18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使……摆满。18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184.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心。18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186.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187.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188.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使……灭亡。189.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后退。

190.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昧。191.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使……弱。19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19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排序;使……朝拜。19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195.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196.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使……虚 197.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198.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19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称王。200.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使……破。20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使……听到。

202.臣不用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使……听到。203.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使……陷入困境。204.庄公寤生,惊姜氏:使……惊吓。

205.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使……受辱。

206.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使……受到侮辱。

(七)意动用法

207.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以……为友。

20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为老;以……为幼。209.亦当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21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以……为师。21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以……为耻。

2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以……为耻。

21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乐。(这是教材的注解,另一说是把“乐”直接解释为“喜爱、喜欢”。)

(八)为动用法

214.三年不治,臣请死之:为……而死。

215.且勇者不必死节:为……而死。

216、夫人将启之:为……打开城门。

(九)其他

217.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统一/数词用作动词 218.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一:变为一体/数词用作动词 21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数词用作动词 220.合纵缔交,相与为一:一,一体/数词用作形容词

22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数词用作动词

三、特殊句式

(一)主谓倒装句

222.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223.你把东阿治理得太好了!

(二)宾语前置句

224.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时间过得很快,我好像要赶不上了,恐怕年岁不等待我。22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22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代英雄啊,可如今在哪里呢? 227.奚以知其然也? 怎么知道它这样呢?

228.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斥鷃讥笑它说:“它打算到哪里去呀?” 229.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总结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230.求!无乃尔是过与? 求,恐怕要责备你吧!231.何以伐为? 为什么要攻打它?

23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不曾有过这样的事。23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懂得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234.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项王握着剑挺身跪起,问:“客人是干什么的?” 235.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张良问:“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236.项王曰:“沛公安在?” 项王问:“沛公在哪里?”

237.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做凶横的事将会引起变乱,扰乱天子的边地,罪名将会落在谁的身上?238.汝将何以视天地? 你将怎么活在人世间? 239.姜氏何厌之有? 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

240.(颍考叔)对曰:“君何患焉,若……不然?”

(颍考叔)回答说:“您担心什么呢?”

(三)定语后置句

24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和强健的筋骨。242.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那些偷盗、贪婪、凶残、邪恶的邠州人,大都用贿赂的手段将名字混入军队的编制。

(四)判断句

24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光如)明星闪亮,原来是(宫人们)打开了梳妆镜。24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245.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246.妪,先大母婢也。

这位老奶奶,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247.非我也,岁也。

(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24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24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50.南冥者,天池也。南方的大海,是天然的大池。251.《齐谐》者,志怪者也。《齐谐》,是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25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即使又把它晒干了,它也不再挺直,这是用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253.东阿者,子之东阿也。东阿,是你的东阿了。

25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255.此天子气也。

这是天子的云气呀。

256.亚父者,范增也。亚父就是范增。

25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258.段公,仁信大人也。段公,是有仁义讲信用的人。

259.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现在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坟墓和他的弟子盖来守墓的房舍。260.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26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能够不深入地思考而谨慎地选择的缘故。262.制,巖邑也。

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

(五)被动句

“为”“为所”结构

26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国君死在别人的手里,被天下人嘲笑,这是为什么呢? 26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这样的话,你们都将被俘虏。

265.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我因替李陵辩护遭遇了这场灾祸,深深地被同乡耻笑。

“见”字结构

266.渐见愁煎迫。

渐渐地被忧愁煎熬逼迫。

“于”字结构

267.不拘于时,学于余。

不受当时风俗的拘束,向我学习。26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269.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至于那些被正义和真理所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了。

“被”字结构

270.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难道还有悔恨吗? 无被动词结构(意念被动句)27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久久地伫立,远远地望着,盼望着皇帝到来,被皇帝宠幸。272.戍卒叫,函谷举。

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的天险就被攻破。273.感斯人言,是夕始有迁谪意。

感叹这人的话,这晚才觉到被贬谪的感受。27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出《周易》。275.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276.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孙子被砍去膝盖骨,编著了《兵法》。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277.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曾经跟穆、曹两位琵琶师学习弹琵琶。278.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279.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80.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8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82.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28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8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85.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86.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8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8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8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90.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291.陈涉之位,非尊于齐……中山之君也

29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9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94.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295.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296.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97.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298.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99.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 300.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301.公幸教以道,恩甚大 30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03.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304.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固定结构

305.孰与君少长? 306.无乃尔是过与?

四、古今异义词

307.便可白公姥,及时相相遣归(古义:偏义复词,婆婆。今义:公公和婆婆。)308.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拘束。)309.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

310.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义:偏义复词,劳作。今义:劳作和休息。)311.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义:偏义复词,兄长。今义:父亲和兄长。)312.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古义:偏义复词,母亲;兄长。今义:父亲和母亲;弟弟和兄长。)

313.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连接。今义:来往)

314.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古义:亲事。今义:男女结婚的事情。)315.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一定。)316.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直到。今义:另提一事。)317.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318.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古义:遮蔽;今义:分开。)319.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320.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于是写了。今义:表原因的连词。)321.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先前。今义:朝着前方。)322.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长。今义:排行第一。)

32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32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32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26.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27.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普通人。今义:大众。)

32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教育的初级阶段。)

32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古义:跟从他并。今义:表结果连词。)

33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331.仓库少纳,便事左右(古义:身边的人。今义:方位名词。)33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最重要的。)33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34.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33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男女结婚的事。)33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事故。今义:很。)

33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33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建立。)

33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报告申诉。今义:使别人知道。)34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谦言私爱,内心的真情。今义:小小的。)

34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342.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古义:横行无忌。今义:流氓一类的人。)343.处贱,无以拒也(古义:无法。今义:无从。)

34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345.于是余有叹焉(古义:对于这件事。今义:连词,表顺承。)

34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古义:非同寻常。今义:很。)34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48.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古义:大的都城;不超过。今义:大部分;仅仅。)349.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禀延(古义:直到。今义:另提一事。)

350.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古义:情意;诚挚恳切。今义:意志气概;勤劳踏实。)

351.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古义:独自生存。今义:不和人来往。)

篇3:古代高考必备“神器”

墨斗笔这种墨斗笔差不多就是古代考试的专用笔, 笔头上有个椭圆状储藏盒, 能够储藏一些墨。因为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主要考八股文, 在字数上有相当的要求, 所以, 要是带的墨不够的话, 可以把墨斗里的墨临时挖出来备用。

赶考书箱

古代考试的题目一般限定在“四书五经”中, 基本上要做到倒背如流才行。备上一个书箱, 藏些参考书还是很有必要的。赶考专用书箱, 一般精致而小巧, 底板有夹层, 可以把自己的贵重物品放进去以备不时之需。

考生夹带

篇4:高考必备古文

这段文字的作者是一名理科考生,却因古文蜚声考坛,通篇采用文言文语体的高考作文《绿色生活》写得酣畅淋漓。文章既有赋体风格,又有骈文特征,引经据典,神采飞扬。让古典文献专家和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拍案叫绝。霎时间,这位考生成了万众关注的焦点,北大、南大、东大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

18岁,身高1.68米,体重60公斤;白衬衫,运动鞋,黑框眼镜……他就是“高考古文奇才”王云飞。一张办公桌,一台笔记本电脑,桌前床头是随手可以翻阅的《孟子》、《庄子》、《论语》、《国语》、《中庸全集》、《尚书·礼记》等数十本古典书籍,这便是王云飞暑期中在家学习古汉语的简易场所。

情有独钟,对古文欲罢不能

王云飞,住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文庄村5组,1992年9月出生。他家6口人种了4亩多地。祖父祖母虽年逾花甲仍在田间劳作,一个患有智力障碍的叔叔随他们一起生活。为了生计,父亲远去河南洛阳打工,母亲农闲时去附近一家企业做临工,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每年春节,父亲打工回家带给儿子的礼物都是些古今中外书籍,他叮嘱儿子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用之人。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使王云飞在童年时代就迷上了阅读课外书籍。进入初中后,王云飞学习并不冒尖,中考时离国家重点高中如皋中学的录取分数线还差10多分。2007年9月初,王云飞成了如皋中学的一名自费新生。

王云飞读高中一年级时选看了不少唐诗宋词,那些被列为高中选读课本的古文读本,每一页都有他认真阅读的印迹。王云飞说:“不认识的字,我就翻阅王力的《古汉语常用字典》,这本字典已经被我翻得破破烂烂,掉了页。”

“我觉得古文比较凝练,言简意赅,表达同样的意思用古文可以少写很多字;其次意境优美,古文的表达力,比如有些留白的地方,那种意韵,是现代文很难表现出来的!”

古书读多了,王云飞也常常试着用文言文练练笔。日记、周记、小作文,甚至考试作文,他都尝试过使用文言文。王云飞还常常写点文言文小故事,比如模仿《聊斋》写作了《王虺》,引得同学们争相传阅。前不久,王云飞的这篇作品被北京的一家报纸刊用。

王云飞的语文老师杨晓莉说:“我跟他相处三年,平时经常看到他翻阅古文书籍,从家里带来的《资治通鉴》被翻得破破烂烂。课后他很少休息,就习惯坐在教室里看古书。我发现他对古文感兴趣,就特批他上语文课时也可以偶尔看一看。他的作文写得好,在作文中也多次尝试使用文言文。他对《水浒》、《三国演义》也比较钟爱和熟悉,渐渐地他的文章变成半白话文半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形式。我看他用那么生僻的字,太冒险,怕他高考时吃亏,有时候故意将他的作文打分压低一点,不过他后来用文言文写作越写越流畅。”

潜移默化,古文寄托人生理想

王云飞性格外向,活泼开朗。他最喜欢的名言是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爱唱的歌是屠洪刚的《精忠报国》,最爱看的课外书籍是古书,用得最多的工具书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王云飞高中阶段各科成绩都不错,每学期都评为“三好学生”。上高二时,他是班上的文艺委员。古文对王云飞来说,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我很欣赏宋代文学巨匠苏轼乐观自适的生活态度。”古人不疾不徐的心态让王云飞很是崇尚。他读古文,不只是看字字句句,让他魂牵梦绕的还有古文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生活情调和处世之道。

古文中的点点滴滴也渗透到王云飞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王云飞给人的感觉很稳重,由内至外散发着自信。王云飞的班主任张宝军是教化学的,他说:“这个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感兴趣的东西肯花时间钻研。他很聪明,是班上的学习标兵;同学有困难,他主动帮助;不管上什么课,他都专注,让老师省心;他心态好,高考节奏那么紧张,很多同学吃不消,他却一直很轻松。”杨晓莉老师说,王云飞是班上的“开心果”,临近高考的时候,为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老师请学生唱歌,大家总是推荐王云飞。王云飞从不推就,站起来就唱,唱来唱去都是《精忠报国》。

冒险一试,金子开始发光

高考前一天晚上,王云飞打电话告诉母亲:“妈,我要冒险了,我要用古文写作文!”母亲知道儿子的脾气,他决定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便顺水推舟道:“行啊!”有了母亲的认可,王云飞的信心更足了。

2010年6月7日是高考的第一天。上午语文试卷下发后,因王云飞语文功底过硬,仅用一个小时就顺利做完了基础知识试题,余下的一个半小时,他沉着应战,挥笔用文言文完成了作文。

2010年6月19日,阅卷老师看了王云飞的“奇文”后,将此作为“怀疑卷”提交专家组。看到这篇“奇文”,教古典文献的吴新江教授先是惊讶,然后直呼“看不懂”,最后拍案叫绝“绝无仅有”!“简直绝了!”江苏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也对这位“古文奇才”赞赏有加:“如果招生政策允许,他甚至可以直接攻读研究生!”

2010年6月25日,王云飞接到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高考成绩及本一、本二录取分数线通知单。王云飞总分384分,高出本一线29分,其中数学157分,语文124分,英语98分,小高考加分5分,物理A+,化学A。

王云飞的出现,不仅引起众多读者兴趣,也引来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多家重点高等学府的关注,东南大学最先向王云飞抛来橄榄枝。王云飞成为了东南大学今年录取的第一个学生。

“我已和东大达成口头承诺,做人一定要讲诚信。再说,我产业报国的理想不会改变,我一定要学工程,所以选择了东大!”王云飞很倔,他认准了的事,别人无法改变。

虽然录取在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可王云飞丝毫没有改变古文爱好的意思:“这是我的兴趣,我会一直读下去!”?茭

篇5:高考古文知识点

文段一般介绍的顺序是:如姓名→籍贯→管职→经历→事件。文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

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背景资料】

从1994年以来,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常用词语归类】 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22.多:赞扬欣赏。为此。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7太尉:军事首脑。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13太史:记史,管文收。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21太史:记史,管文收。22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23员外部:尚书下属宦官。24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25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26丞相:相当于宰相。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举:荐、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如:任以官职。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三国志吴主传》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如: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 8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耿:光明。埂:正直。鲠:直爽,正直。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多:称赞。嘉:赞美。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夷:东部少数民族。戎:西部少数民族。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稔:庄稼成熟。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禀:给于各物。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赡:富足,充足;供给。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宇:屋檐。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忤:违反,抵触。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劾:揭发罪状。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祚:福;帝王。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折:驳斥,使对方屈服。诘:责备,追问。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让:责备,责怪尤:罪过,过错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诟:①耻辱②骂忿:愤怒,怨恨。恚: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族:灭族。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赭衣:赭,红褐色。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第:①只,只是,只要;如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按按诛五人 /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当表奏皆当死 /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⑴赵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衔文度深衔之(怀恨)

乘李侃率之以乘城 /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上)论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⑴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⑵帝可其奏(准许)⑶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岂,哪)

方⑴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比较)⑵ 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

少⑴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⑵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多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17.课⑴劝课农桑。(督促)⑵课敛赋税(征收)⑶昼课赋,夜 课书。(学习)

简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狱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聘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请)克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⑵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坐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罪)略⑴自不参其神契,(丝毫)⑵攻城略地略不与交通。(夺取)(赶快)⑵亟请武公,公弗许。亟⑴子亟去,勿污我。(屡次)(冲上)⑵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 干⑴干青云而直上。塞。(干预)⑶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构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⑴收摄按问(拘捕)⑵摄敝衣冠(整理)

恤⑴内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⑵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顾念)⑶振贫穷而恤孤寡(救济)

稍积功稍迁(渐渐)

次⑴非次拔擢(次序)⑵次北固山下 / 师次彭模(停留)举⑴举孝廉(推举)⑵举进士(考中)(屈)平伐曰:“非33.伐⑴此五霸之伐也(功业)⑵每一令出,我莫能为也。”(夸耀)矜⑴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夸耀)⑵愿陛下矜悯愚诚(怜悯)⑶冯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庄重)

第⑴宋世景举秀才,对策上第(等次)⑵必躬造左公第(府第)⑶第归,杀而鬻之(只管)(4)能取进士第(科第)

征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严光,不至。(征召)

微⑴人微言轻(地位低)⑵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⑶微言大义(精微)购高祖购求季布千金(悬赏)

笃⑴疾渐笃(沉重)⑵笃于朋友(忠诚)

知⑴海内知识零落殆尽(了解)⑵子产将知政矣(主持)⑶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智)

41.恶⑴无恶不惩,无善不显。(罪恶)⑵君之病恶(严重)⑶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讨厌)(4)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怎麽)趣⑴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魏(催促)⑵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旨趣)⑶农赴时,商趣利(追逐)(4)趣甚疾(疾走)让⑴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责备)⑵争货财,无辞让。(谦让)原⑴原其理(推究)⑵并原其罪,许以自信。(宽赦)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用事:掌权,主管。

视事:在任,在职;办公。听事:办公的地方。逆旅:旅馆。部曲:私家军队。

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作色:发怒。

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六、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三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七、其他常用词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3)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6)对:回答或对话。(7)如:到,往。

(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14)孤:幼年失去父亲。

(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16)狱:官司,案件,监牢。(17)白:告诉。(18)与:赞扬。(19)多:赞扬。

(20)遽:急速,就,恐惧。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22)给:食用丰足。

(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24)按:追究,考察,调查。(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26)令:美好,县令。(27)执:捉拿。(28)延:延请。(29)省:减免。

(30)谢:道歉,推辞,告诉。

(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32)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33)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34)赧:因羞愧而脸红。(35)竟:结束,完。

(36)坐:因„„而犯罪,因为。(37)寻:不久。

(38)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39)造:造访。

(40)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41)弑:子杀父,臣杀君。(42)用:财用,因为。(43)典:主持。(44)阪(山坡)

(45)容(宽容、或许、许可)(46)多(赞扬)(47)勤(辛劳)(48)树(种植)(49)雅(平时)(50)甫(才)

严格来讲,在整个文言文系统中,这些字或许不能叫常用字,但对于试卷选用的文言传记文章,只要留心关注,它们的确是常用、常考的。【传记基本写法】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 1.姓名、字号; 2.籍贯;

3.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 4.学识 5.性情;

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

7.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

①.年号+初,如:乾元初;

②.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 ③.年号+中,如:天监中;

④.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 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

②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

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

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

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

篇6:高考语文古文复习必修五

本单元课文篇目有:《鸿门宴》《陈情表》《段太尉逸事状》《游褒禅山记》《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节选)》

知识整理

一、通假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内,通“纳”)2.置之坐上(坐,通“座”)3.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7.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8.夙遭闵凶(闵,通“悯”)9.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10.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通“又”)11.常在床蓐(蓐,通“褥”)12.不嗛,辄奋击(嗛,通“慊”)13.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14.太尉判状,辞甚巽(巽,通“逊”)15.庄公寤生(寤,通“牾”)16.佗邑唯命(佗,通“他”)17.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18.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19.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20.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21.不义不暱,厚将崩(暱,通“昵”)22.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23.无庸,将自及(庸,通“用”)24.段不弟,故不言弟(弟,通“悌”)25.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26.若阙地及泉(阙,通“掘”)27.永锡尔类(锡,通“赐”)28.其次剔毛发(剔,通“剃”)29.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30.及以至是(以,通“已”)31.及罪至罔加(罔,通“网”)3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33.太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3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

二、实词 1.幸

(1)妇女无所幸(宠幸)(2)故幸来告良(幸亏)2.善

(1)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2)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3.故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连词,所以)(2)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的)

(3)故遗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副词,特意)(4)无缘无故(缘故)(5)故非有志者不能至(所以)(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7)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8)故人具鸡黍(旧有的、原来的)(9)中原遂多故(事故)4.意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2)今昔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心意)5.如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像,如同)(2)沛公起如厕(往,去)(3)固不如也(不及,赶不上)(4)如今人方为刀俎(现在,双音词)6.辞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辞,告别)(3)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4)无伤也,请辞于军(致辞)

(5)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辞却)(6)太尉判状,辞甚巽(言辞)7.置

(1)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2)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8.谢

(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2)乃令张良留谢(辞谢,辞别)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9.当

(1)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介词,在„„的时候)(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动词,抵挡)

10.行

(1)行年四岁(动词,经历)(2)九岁不行(动词,抵挡)11.矜

(1)犹蒙矜育(动词,怜惜)(2)不矜名节(动词,自夸)(3)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12.至

(1)至微至陋(副词,极其)(2)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13.见

(1)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2)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14.拜

(1)拜臣郎中(动词,授官)(2)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15.过

(1)是谁之过与(过错)(2)幸勿为过(责备)(3)过故人庄(经过)16.夙

(1)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2)夙夜忧叹(名词,早晨)17.状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2)太尉判状,辞甚巽(判决书)(3)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逸事状)18.注

(1)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附着)(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敷上)19.市

(1)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集市,名词)(2)市谷代偿(买,动词)20.固

(1)尚书固负若属耶(难道,副词)

(2)泚固致大凌三百匹(坚决,坚持,形容词)(3)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坚固)(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5)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牢固)

(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7)蔺相如固制之(坚决)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本来)

21.道

(1)有碑仆道(道路,名词)(2)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3)策之不以其道(方法,名词)

(4)传道授业解惑(规律、法则、道理,名词)22.名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字、名称,引申为命名、称名)(2)名不正,言不顺(名义、名分)

(3)山不在高,有仙侧名(名望、名声,引申为闻名、著名)(4)莫名其妙(说出)(5)不名一文(占有)23.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观察)(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24.克

(1)郑伯克段于鄢(动词,战胜)(2)克勤克俭(动词,能够)25.鄙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庸俗,浅陋)(2)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动词,轻视,看不起)26.乘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动词,登,升)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动词,趁着,凭借)(3)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名词,战车)27.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2)齐师伐我(军队)(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4)若望仆不相师(效法)28.望

(1)任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2)先辈德隆望尊(名望)(3)吾尝跂而望之(眺望)

(4)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指望)(5)若望仆不相师(责备)

三、虚词 1.以

(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介词,凭借„„身份)(2)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介词,因)(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介词,把)(4)又以刃刺酒翁(介词,用)

(5)今不忍人无冠暴死,以乱天子边事(连词,因而)

2.然

(1)父利其然也(这样,代词)

(2)沛公然其计,从之(对的,引用为“认为对”,动词)(3)杂然相许(形容词、副词词尾)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连词)(5)太后曰:然(好、对的,表应答之辞)3.其

(1)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代词,代自己)(2)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那,那些)(3)公问其政(代词,其中)(4)北风其凉(形容词词头)

(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连词,如果,假设)(6)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语气)(7)其真无马耶(表反问语气)(8)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

(9)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助词,不译)(10)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代词,那)

(11)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代词,它的)4.于

(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2)亟请于武公(介词,向)(3)遂寘姜氏于城颍(介词,在)

(4)郑伯克段于鄢(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5.焉

(1)虢叔死焉(兼词,于之,在那里)(2)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代词,怎么)(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呢)6.为

(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2)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3)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4)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干)(5)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6)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7.因

(1)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机)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于是,就)

(3)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介词,趁机)8.且

(1)且大乱,若何(副词,将要)(2)甲者出,太尉笑且入(并列连词,又)(3)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递进连词,而且)

5(4)罪且及副元帅(副词,将要)(5)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副词,几近)

四、活用 名词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名词用作动词)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名词用作动词)3.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名词用作动词)4.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名词用作动词)5.若入前为寿(前,上前,名词用作动词)

6.刑人如恐不胜(刑,施加肉刑,处罚,名词用作动词)7.道芷阳间行(道,取道,名词用作动词)

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名词用作状语)

9.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态度,名词用作状语)10.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用作状语)11.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从小道,表方式,名词用作状语)12.躬亲抚养(躬亲,名词用作状语,亲自)13.则刘病日笃(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14.晞一营大噪,尽甲(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15.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16.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命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1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明白,在这里指识其本名,名词用为动词)18.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旁边,名词作状语)19.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20.多行不义必自毙(名词作动词,符合义)21.隧而相见(隧,名词作动词,挖遂道)

22.太史公牛马走(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动词活用

23.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动词用作名词)2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使动用法)2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使动用法)26.匀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步,使动用法)27.无以终余年(终,动词使动用法,使„„结束)28.保卒余年(卒,动词使动用法,使„„终了)

29.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动词用作名词,此处指是否出来做官之事)30.谨拜表以闻(闻,动词使动用法,使„„知道)31.乃我困汝(困,动词使动用法,使„„受困)32.以刃刺酒翁,坏酿器(坏,动词使动用法,使„„坏)33.奈何欲以乱败郭氏(败,动词使动用法,使„„败坏)34.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动词活用为名词)

3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传,流传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3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动词活用为名词)37.爱共叔段,欲立之(立,使动用法,使„„立)

38.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产生)39.公赐之食(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

40.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41.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形容词活用

42.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43.大行不顾细谨(细谨,细枝末节,形容词用作名词)44.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凶丧这事)45.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46.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4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作名词,远的地方)48.问其深(深,深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49.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艰险偏远之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5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51.后世之谬其传(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52.火尚足以明矣(明,照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53.惊姜氏(惊,使动用法,使„„受惊)5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称道)其他活用

55.不得极夫游之乐(极,尽情享受,副词活用为动词)

五、古今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 指黄河以北的地区、黄河以南的地区。

2.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指崤山,函谷以东地带。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指意外变故。

4.约为婚姻 ..古义: 指结为亲家。

5.至于成立 ..古义: 到。

6.至于成立 ..古义: 成人自立。

7.九岁不行 ..古义: 不能走路。

8.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古义: 优秀人才。

9.则告诉不许 ..古义: 申诉。

今义: 让别人知道。

今义: 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今义: 不可以。

今义: 创立。

今义: 程度副词。

今义: 指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今义: 不同寻常;十分,很。

今义: 指山东省。

今义: 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10.臣之辛苦 ..古义: 辛酸苦楚。

11.纵士卒无赖 ..古义: 指横暴。

12.折人手足 ..古义: 指手和脚。

1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古义: “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

今义: 陌生人。

14.段公,仁信大人也 ..古义: 指长者。

15.朱泚幸致货币 ..古义: 指财物。

古义: 求学的人。

17.于是余有叹焉 ..古义: “于” 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为单音词连用。今义: 合用为一个连词。

18.都城过百雉 ..古义: 城邑的城墙。两个词。

19.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古义: 把„„当做。

20.意气..勤勤恳恳....

①古义: 情意。

今义: 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②古义: 诚恳,恳切。

21.夫人情贪生恶死 ..古义: 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22.无乃与仆私心相刺谬乎 ..古义: 自己的内心。

23.下流多谤议 ..古义: 负罪受辱的处境。

24.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古义: 言论。

六、句式 1.省略句

(1)沛公欲王关中(沛公欲王(于)关中)(2)欲呼张良与俱去(欲呼张良与(之)俱去)(3)则与一生彘肩((左右)则与一生彘肩)(4)谨拜表以闻(谨拜表以闻(陛下))

(5)逮奉圣朝,沐浴清华(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华)(6)则告诉不许(则告诉(陛下)不许)

今义: 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今义: 下游;卑鄙龌龊。

今义: 利己的念头。

今义: 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今义: 勤劳而踏实。①②

今义: 身心劳苦。

今义: 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今义: 比喻弟兄,或指举动、动作。

今义: 指成年人,区别于“小孩儿”。

今义: 指钱。

今义: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今义: 京城,京都。

今义: 认为。

8(7)少仕伪朝(少仕(于)伪朝)

(8)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注(于)槊上,植(于)市门外)(9)为白尚书,出听我言(为(我)白尚书)

(10)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农以(之)告谌)(11)吏以告泚,泚取视(吏以(之)告泚)

(12)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使(之)勿知)(1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而又不随(之)以怠)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15)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16)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汗未尝不发(于)背沾(于)衣也)2.宾语前置

(1)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2)客何为者(客为何者)(3)沛公安在(沛公在安)(4)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5)乱天子边,欲谁归罪(乱天子边,欲归罪谁)(6)汝将何以视天地(汝将以何视天地)(7)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何厌)(8)敢问何谓也(敢问谓何也)(9)君何患焉(君患何焉)(10)其是之谓乎(其是谓之乎)3.被动句

(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2)公见人被暴害(公见人被暴害(“被”表被动)

(3)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于”)表被动)(4)重为乡党所笑(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5)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被”表被动))4.定语后置

邠人偷嗜暴恶者(偷嗜暴恶之邠人)

七、课内作文素材挖掘

1.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参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非机动车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朋友,不要只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游褒禅山记》)素材运用示例:可用于“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话题。

2.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游褒禅山记》)素材运用示例:可用于“自信”“不可盲从”等话题。

3.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有远大的志向,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就悟出了这个道理:“有志矣,„„ 9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朋友,你想想,自己主要缺了哪一样?(《游褒禅山记》)

素材运用示例:可用于“成功的要素”“志、力、物”等话题。

4.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勇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遭受宫刑,痛不欲生,为了完成《史记》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他视为榜样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劂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

素材运用示例:司马迁的个人奋斗经历与《史记》中所歌颂的这些艰苦奋斗的思想,是司马迁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永远给我们以激励,给我们以启迪,当我们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给我们以无比的力量、信心与勇气。可以适用的角度:抗争、勇气、信心、财富等。

5.“神舟载人飞船”已成为另航天史上的骄傲,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但是,我们不能不为他的这种为科学而甘愿冒险的精神所感动。科学是需要人作出牺牲的,甚至包括生命的。他和中国古代的万户一样,都是科学探索的勇士。

素材运用示例: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适用角度:“勇敢”“探索”“坚韧”等。

6.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素材运用示例:为了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为了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年入古稀的他,依然奔走在实验室和试验田间。„„七十多岁的袁隆平依旧在自己的跑道上迈着矫健而执著的步伐。对于他来说跑道没有终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适用角度:“执著”“创新”“奉献”等。

上一篇:乌审旗职业中学准军事化管理标准下一篇:恰到好处的幸福哲理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