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情趣的教师》读后感

2024-05-10

做有情趣的教师》读后感(通用14篇)

篇1:做有情趣的教师》读后感

读《做有情趣的教师》有感

慢慢来,欣赏啊……读到这样的字眼我顿觉得清新舒畅,好像一湾清泉在心间流淌。做老师这么久了,每天都有无数的琐事萦绕,久而久之不仅形成了急躁的性格,有的时候做事只图速度不管质量,好像觉得只有这样自己就干练了,就形成了雷雷风行的做事风格。其实不然,浮躁早已在心间滋长,直到看到《做有情趣的教师》这本书,看到“慢慢来,欣赏啊”这几个字时,我才幡然醒悟。原来慢下来,才会欣赏,速度太快只能形成走马观花,欲速不达的效果。

书中的观点很犀利,也很实用,每个观点都配有小故事,让人读后有所启发或有所收获或有所醒悟,顿觉做教师不但要注重教法技能的提高,还要注重内在的修养,一名好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充满智慧有情趣的人。急躁、武断、刚愎自用的老师永远也不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欣赏孩子们。

那么样才能做个有情趣的教师?

首先我认为这样的老师应该是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人,一个牢骚满腹的老师又怎么会体会到生活的美妙呢?如果一个人在路上匆匆行走,心乱如麻,即使再美的风景也会视而不见,又何谈养心怡情呢?其次,有情趣的老师应该是个充满智慧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老师,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伤心失望,只看到问题的表面却没有耐心挖掘问题的成因的老师。再次,有情趣的老师一定是个会学习,爱学习,会生活,爱生活的人,不跟自己较劲,不跟别人叫板,有追求,有理想,有行动力。

每次读了一本好书后,都给我留下很多思考,我本来是个慢性的人,在工作中逐渐蜕变,不知不觉中已变的浮躁,但是在读过这本书后,我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犹如雨后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清新畅快,有了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我想我该放慢脚步,慢慢欣赏了……

二、是做云还是做鸟,全靠你的心。

云和鸟在空中相遇了,鸟对云说:“你每天只知道在这里一动不动,你可知道天有多大,地有多广,世间生物有多少种?我每天匆匆忙忙地飞来飞去,到过的地方一定比你多,见识一定比你广。”

云听了鸟的话,淡然一笑说:“你选择做鸟一定有你的原因,你每日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也是为了炫耀你的见多识广,而我选择静静地在这里做一朵云,是因为我无欲无求,况且你每天这么来去匆匆,又怎么知道我一动不动呢?我不用那么匆忙,也知道山川变幻、四季交替的秘密。”

鸟被云说得面红耳赤,急匆匆地扑棱着翅膀往前飞,这时地面上的两个小孩兴奋地指着天空中飘浮的那朵云说:“快看,那朵云又来了!”但对一飞而过的小鸟却视而不见,鸟很生气,为了让别人发现自己的存在,决定去做一朵云。

那朵云慢悠悠的说:“其实,选择做鸟还是做云,全靠你自己的心,你的心是云,那么无论外在如何,你本质就是一朵云;否则,你就是做了一朵云,因为你还是一颗鸟的心,无论怎么变幻,你还是一只鸟。”

鸟听了云的话,仍不以为然,还是变成一朵云,如做鸟一样飞来飞去,以便吸引更多人的眼球,飞着飞着,就被飞驰而过的风分割得支离破碎,再也找不到一丝踪迹。

做鸟还是做云,是一种心态而非一种状态。各地开展了名师评选活动,其实名师不是评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有的虽已评上名师,但不用心去做,很快会成为一朵被风吹散的云,只能成为一种虚设。

一位老师在市级“优秀教师”评选中入围,正当别人拭目以待时,这位老师作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放弃参评,所有人猜测原因,不明白为什么一向心高气傲地他,什么工作都不甘落后,怎么主动放弃近在眼前的机会呢?难道他不屑于参评?可是这可是市级优秀教师啊!他怕评不上?他可是学校首屈一指的骨干教师!正当大家众说纷纭时,这位老师给了答案:这是我用二十年的感悟做出的选择,我只想让脚步慢下来,让心灵静下来。

只要我们有一朵白云般的心,就算我们是一只小鸟,其实也就成了一朵闲适自在的云。如果选择人生“慢妙”的生活,心灵与自由放松的空间就会产生共鸣,跟随本心,不受外界影响。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除了自身的超脱,更需要一定的历练方能达到,是做一只小鸟还是一朵云,全靠你的心。

篇2:做有情趣的教师》读后感

——心得体会

孙蕊 2013.10

做有情趣的教师

——心得体会

古往今来,许多成就伟业者,往往都是情趣丰富而又高雅的人。三国时期的曹操,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伟大诗人。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的爱因斯坦,是著名的哲学家,同时又是小提琴演奏的高手。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是著名的数学家,又是发表过长篇小说和数十部短篇小说的业余作家。这些伟人正是受了高雅情趣的启迪,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美的营养,增强为理想而献身的激情,激发了创造的灵感,从而成就了一番伟业。由此看来,作为幸福人生的构件,除了物质性的要素外,还应该包含精神要素,并且随着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的提高,精神要素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教师生活是平凡的,琐碎的,宁静的。但是,充满情趣的教师会在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中发现快乐、体验快乐、享受快乐,成为拥有幸福感的教师。充满情趣的教师会在单纯的教学过程中磨砺自己,并成长为一位有阅历、有色彩的教师,进而用这份灵气去影响和熏陶学生,用自己的品格、知识和智慧培养出有品格、有知识、有智慧的学生。

我们经常发现,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教师,有的人朝气蓬勃,充满了青春活力,生活得有滋有味;而有的人则整天无精打采,怨天尤人,干啥都提不起精神,感到生活枯燥乏味。究其原因,除了与个人的生活境遇和思想境界有关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情趣密切相关。

多一些情趣和爱好,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生活品质,还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让教师的生活变得多彩,让教师的生命绽放光彩。与此同时,学生也才能欣赏到教师内心世界那片广阔的美丽风景,在健康、高雅、和谐的校园生活中感受到教师生活的幸福与快乐,感受到知识财富的价值与力量。

篇3:做有思想的教师

按理说, 教师应该有思想是不言而喻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 有些教师不愿思考, 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在他们看来, 有党的教育方针, 有上级领导的指示, 哪还用得着我们的什么“思想”?恕我直言, 这是一种很糊涂的认识。不错, 无论是教育要“三个面向”, 还是培养“四有”新人, 都是我们教育者应该遵循的指南, 但上级的任何高屋建瓴的英明决策, 都不能取代千千万万第一线的教师富有创造的实践;而创造性实践的前提是创造性思考。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 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 无异于缘木求鱼。对于一个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民族来说, 这是很可怕的。

思想源于激情——我没说胡话, 思想的确来源于激情。表面上看, 思想与激情是对立的, 思想带上了激情便失去了理智, 激情融入了思想便趋于冷漠。但我认为, 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的激情, 我们才能如此认真、执著而孤独地去思考我们的教育事业, 不, 还不仅仅是思考我们的教育事业, 还包括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以及我们周围的一切。我是教语文的, 但我认为不能就语文教语文, 而应该站在教育的高度来教语文;而搞教育也不能就教育搞教育, 而应该站在社会、国家、民族的高度来搞教育。我真诚地爱着我的国家和民族, 我热切地盼望我的国家和民族早日繁荣昌盛, 并愿意为此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作为一名教师, 我把自己的社会理想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中, 因此, 我的教育实践伴随着激情, 便是很自然的了;同时, 我的教育实践又伴随着不停的思考, 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有思想必然有个性, 而有个性必然有争议。参加工作几十年来, 争议一直伴随着我。我曾经为此苦恼。而现在, 我为此而自豪。因为在争议中, 我听到许多对我教育探索的中肯批评, 使我的思考与实践逐步走向成熟和稳健。应该说, 在围绕我的争议中, 纯粹出于恶意的“中伤”几乎是没有的。人们之所以对我的一些做法和思想提出不同意见, 有的是因为我本身的不足和失误, 有的是因为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 有的是因为希望我做得更好……有这么多我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在关注着我, 我能不自豪吗?我愿随时听取不同的声音, 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改进自己的工作, 但我不会因此而停止自己富有个性的思考与实践。

篇4:做有“温度”的教师

小迪瘦瘦高高的,因为比别的孩子大一岁多,他从来都不多言多语,成绩也不太好,但奇怪的是,大家都愿意听他指示。因为性格乖戾,身材高、力气大,他被大家一致推选为体育委员。后来我发现,他在班上威信很高,被视为“老大”,班上甚是调皮的伟和威与别班孩子发生冲突时,他因主动“出手相救”,成为了学校里的“红人”。

我怎能允许班上频繁有打架事件发生呢?于是,我多次找他谈话,他都很诚实地承认了错误。我“语重心长”地告诉他:我们班是先进班集体,如果你再做出打架这类有损班级形象的事情,班级便不再欢迎你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班上恢复了平静,同学们你争我赶,学习劲头很足,在一次大考中班级平均分拿了第一名,大家都很高兴。然而没多久,小迪到办公室来找我,说他不读书了。原因是他又做“坏事”了,在校外。他觉得违背了对我的承诺,破坏了“优秀班集体”的形象。我一时也很犹豫,不知如何回复他,挽留无果后,只好答应让他回家考虑清楚。没想到,两天之后,小迪的父亲来了,说孩子执意不肯来上学。从那以后,没有了小迪的班级更加秩序井然,而没有了“后台”的小伟、小聪也变得安分守己了,可我却时常莫名其妙地觉得心虚。后来,我所看重的教学成绩越来越蒸蒸日上,我也越来越容易想起小迪——或许当年我多引导他,多鼓励他,再努力劝说他,他就不会那么早离开校园呢?如果我没有那样强调班集体荣誉高于一切,他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大义凛然”呢?

从那以后,我努力把班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我的家人、我的孩子。面对再顽劣的孩子,虽然我嘴上说着:“这孩子让我操碎心了,再也不想管他了……”但下课后,我还是会一遍又一遍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也许是我的努力感染了学生,我得到了大家的喜爱。他们会主动地帮我打扫办公室,会在我趴在讲台午休时相互打招呼:“老师睡着了,小点儿声。”逢年过节,包括已毕业的孩子也不忘发来祝福。我的电话、短信、空间留言版,被一批又一批孩子刷新。每年总会有孩子来我家里坐坐,和我聊聊。我搬家了,结婚了,生子了,他们会拿着献花为我祝福。他们说:“老师,我们很想你。”蓦然回首,那些美好的时刻,让我明白了教育的全部含义。

已然不记得哪次大考的成绩了,更不记得哪次比赛获奖了,连自己是否被评为优秀教师也变得模糊了。但是孩子们的信、空间里的留言,却能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小汇说:“天气好冷,老师要多穿点喔!”小洁说:“老师,好怀念当初你教我们的时候!”最难忘的是,从来作文都写不了几句话的小聪,竟给我写了533字的留言。还有多年未见的小迪说:“老师,新年快乐,我是你最调皮的学生,呵呵!”那声“呵呵”,却道尽了我无限的酸楚,我想说,如果可以重新和你们相遇,我不会只追求做个良师。

至此,我顿悟了,这些年我制订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制度和规范,是多么幼稚和冰冷;开展的那些我引以为傲的活动,有多么无情和残酷。是呀,教育的对象是一群鲜活的生命,所以我们要做有生命的教育;我们的工作是帮助一群生命健康成长,所以我们的教育要有温度。

学生需要一间有“温度”的教室,需要一个有“温度”的校园。我们需要宽容学生的冲撞和反叛,多给他们表达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我们更要传递人性的温暖,提升学生的人格潜能,这才是我们教育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

德育要有“温度”,教育要有“温度”,教师也要有“温度”。有“温度”的教师,才是学生喜爱的教师。

篇5:做有情趣的教师》读后感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有这样一段颁奖词: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这是献给龚全珍老人的。从将军的妻子到乡村教师,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龚全珍始终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在国与家、义与利、善与恶、生与死、苦与乐的考验面前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我有时想,是什么支配她做出了这种伟大的壮举?答案是“品德”。人无德不立,军无德不强,有品德,是强军兴军进程中我军官兵应当具备的道德情操,是对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本色要求。今天,我就以《情趣高尚、品行端正,做有品德的革命军人》为题和大家交流。

首先讲一讲为什么要做有品德的革命军人。

讲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讲个笑话:有个青年人要去肛肠医院,由于不识路,就问路边的一位老大爷:“哎,我说老头,这个他妈的去肛肠医院怎么走啊?”老大爷抬头看了看说道:“一直向前过了桥然后向右一拐就是了。”小青年走了。这时候旁边人问老大爷:“您刚才说的不是口腔医院吗?”老大爷笑道:“他这种人无礼无德,就应该先治口腔再治肛门。”这虽是个笑话,但也说明了有品德是人心所向。军人来自于社会,军营存在于社会当中,军人的品德修养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有品德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迫切需要。军人的品德修养是我军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因素。革命军人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军事素质,还应该自觉规范言行,不断的加强品德修养。回顾我军的战斗历程,我军之所以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因为广大官兵能够明确认识到自己是为人民利益而战,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牺牲这最高的道德准则。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军人能在无情的地震,泛滥的洪水,燃烧的山火,呼啸的台风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时,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也是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道德要求。相信大家对这张“英雄探妻”的照片并不陌生,照片的主人公张良善是一名普通而又伟大的西藏汽车兵,因为奉献,他舍弃了可贵的亲情;因为奉献,他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但也同样因为奉献,他成为了引领道德修养的风向标,成为了全国道德模范。还有为人民利益纵身一跃的孟祥斌、邰忠利。累死在抗洪一线,把“婚礼变葬礼”的英雄武文斌,他们都在用生命诠释着军人的品德。可以说,良好的品德修养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力量源泉。很难想象,一个不讲武德的军队怎么能够打胜仗,一个缺乏品德修养的士兵又怎么能够在生死考验面前舍生取义。

(二)有品德是革命军人全面发展、成长进步的基石。电视剧《士兵突击》播出后,全国观众拍手叫好,在军营也一度引发“许三多”热潮。其实,我们只是在为许三多的成功点赞,却忽视了许三多背后的品德力量。比如“不抛弃不放弃”是对待困难的品德、“现在混日子、将来日子混你”是对待生活的品德、“人不能太舒服、太舒服就会出问题”是对待自身的品德、“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做到”是对待人生的品德。有网友这样评论说:许三多既是中国军人的品德标准,也是普通公民做人做事的品德楷模。古语讲:“富润屋、德润身”。品德是成功成才的通行证,只有立德为先、以德服人,才能真正得到组织信任和群众口碑,干出更大工作成绩、实现更大发展进步。

(三)有品德是革命军人抵制和克服腐朽思想侵蚀的需要。当前,我军出现的许多贪污腐败等问题,究其根源都是从思想道德滑坡开始的。原海军副司令员王守业被捕后,查出人民币5200万,美元250万,花1200万包养了5位情妇。王守业曾经是在本职岗位上干出成绩的人。但他道德蜕变,生活腐化,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忏悔录中,他也提到铸成今天的大错是从不注重生活小节开始的。我们身边有少部分战士,把品德修养看成是小事,从不检点自己的行为。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与驻地女青年拉拉扯扯,还吹嘘自己有本事。还有的沉溺于网上聊天,微信上留有很多女性网友号码,手机短信里经常出现灰色甚至黄色的段子。有类似情况的同志都需要提高警惕了。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我们只有自觉按照军人道德规范对照和检查自己言行,才能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能够完成新时期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革命军人。

其次,讲一讲什么样的革命军人是有品德的。习主席把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有品德”概括为情趣高尚、品行端正,有其特指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有品德的革命军人至少能做到以下三点。

(一)精神追求崇高。崇高的精神追求,是向上向善的动力之源,是革命军人应有的道德境界。公私分明是基本操守,公而忘私是崇高境界。西藏总队原司令员郭毅力,18岁入藏当兵,不到10年,原本身体很好的郭毅力就患上了多种高原性疾病。各级首长和他的亲属多次建议他入院治疗,他次次拒绝。为了兼顾办公和治疗,他常常右手批文,左手输液。就这样,在西藏高原整整坚守了38年,最后病故在工作岗位上。当疲惫的心脏停止跳动时,一首用生命奏响中国军人无私奉献的赞歌响彻神州大地,郭毅力被誉为“雪域高原上的雄鹰”。我感到,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就要始终以无私奉献为荣,自觉把集体利益臵于个人利益之上,在平凡岗位上忘我工作、默默奉献。

(二)人格品德高尚。人格品德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直接反映,是衡量判断一个人善恶好坏的基本标准,是革命军人的立身做人之本。人格品德包括很多内容,但我想最基本的不外乎以下几点:有公心、讲诚信、常善行、爱本职、会团结、懂孝道等。大家看到的图片是2014年12月7日,燕山大学生在秦皇岛手拉手海中救人的场景。他们最大的生于1994年,最小的生于1998年,但他们用爱心成就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之美。他们作为90后,接过了“有品德”的接力棒,传递了爱心的正能量!作为革命军人,培养高尚的人格品德,就要做到诚实守信,言必信、行必果。

(三)情趣爱好健康。情趣爱好是对人生之乐的体验感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军人的情趣爱好应体现以下几点:一是生活艰苦俭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武警官兵我们当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光荣传统,拒绝跟风消费、攀比消费,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自觉做到以勤为本、以苦励志、以俭修身。二是交往干净纯洁。晚清名臣曾国藩,在总结自己人生经验时深有感慨地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他择友非常严格,交的朋友都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胸怀大志的人。他们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后来都大有所成。一个好朋友,就像一面镜子,能常提醒、同进步;相反,交一个坏朋友,就等于雪入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愈污。所以军人的交往,应坚决抵制庸俗学,自觉净化社交圈、娱乐圈。三是个人爱好高雅。健康文明的生活爱好,能够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马克思喜欢文学和数学,特别喜欢背诵莎士比亚的作品;列宁工作之余爱下国际象棋,还特别喜欢贝多芬的音乐;毛泽东喜欢文学和写作,还酷爱游泳,70高龄畅游长江。他们的生活爱好都是健康和高雅的。我们也要不断提升审美层次,追求高格调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多读书、多运动、多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自觉摆脱低级趣味,做到怡情养志、陶冶情操。

第三,讲一讲如何培养好革命军人的品德。

古人讲“从善如登”,意思就是修身立德犹如攀登高山,需要长期艰辛的努力。因此,只有以攀登高峰的决心和毅力,在持之以恒的道德实践中教育自我、磨练自我,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追求、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一)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培育道德情操的良田沃土。我们应从中受到教益、获得启迪,实现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的不断提升。强军兴军,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报国的“国魂”,又要结合弘扬时代精神铸牢听党指挥的“军魂”。我们要在学习传承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取向,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孕育的大忠大爱大仁大义的感情基础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高度一致起来,切实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

(二)自觉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价值观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长期培育实践的结果。我们身边的英雄西西玛,入伍时文化基础比较差。但是他在连队干部的鼓励下,牢记核心价值观要求,不仅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还被保送入学。他在日记中写到:“我感受到了核心价值观蕴含的丰富精神营养,每掌握一个理论观点,心灵就多一份滋养,思想就得到一次升华。”培育核心价值观贵在自觉践行,我们要像西西玛那样,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官兵在本职岗位上争当训练标兵、技术能手,从思想、技能、作风等方面进行全面磨砺,不断激发增强爱军习武的热情和动力。

(三)模范遵守基本道德规范。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军人的品德不是个人的事。走出营门,我们只有一个名字,叫“军人”,他代表的就是一个群体。应该说,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军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道德建设上的先锋楷模。人民群众始终在用先进的道德标准审视和衡量军人,我们怎样做才能继续引领社会风尚,依旧得到广泛认可呢?我认为一是自觉维护社会公德。2013年的3月1日,武警广东总队广州支队船艇大队副政治教导员郑益龙用14秒奔跑了21步,用他人生中最后一跃,挽救了另一个生命。郑益龙走了,但他的名字永远铭记人民心中,他用生命进一步擦亮了军人名片。二是自觉恪守军人职业道德。在部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有所贡献,就是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军人,我们要像雷锋同志说的那样:“革命需要我去烧炭,我就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炸碉堡,我就做董存瑞。”坚持个人选择服从组织安排,个人志趣服从岗位需要,自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三是自觉锤炼个人品德。作为武警官兵,锤炼个人品德,就要做到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忠诚于党、永葆本色的信念始终不渝;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拼搏进取、真抓实干的理念始终不变;无论条件如何改善,艰苦创业、艰苦朴素的精神始终不丢。

篇6:《做有灵魂的教师》读后感

记得刚刚进入教育学院学习时,就记得当时讲教育学的老师非常认真的对我们说,如果今后你们要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就一定要做个有灵魂的教师,当时还小,也没有很认真的思考过以后,并不理解什么才是有灵魂。

当我踏上工作岗位,步入教师行列几年之后,暑假中看到这本《做有灵魂的教师》时,突然觉得像是给自己的心打开了一扇窗户。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而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心里最先出现的就是这句话,整本书中讲述的故事充满了如流水般和谐自然的韵律,而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做有灵魂的教师,才能育出有灵魂的学生。

作为教师来说,高素质是必要条件。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有激情、有责任心、有智慧,其实也就是要有灵魂。做有灵魂的教师,就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工作投入、认真;做有灵魂的教师,就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宽容、友爱;做有灵魂的教师,更要对学校负责,要努力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把自己看成是学校的主人;做有灵魂的教师,还应对家长负责,要让家长放心孩子交到我们手中。总之,一个有灵魂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热爱自己岗位的教师,同时,还要能以自己的激情燃烧学生的激情,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以自己的责任心滋养学生的责任心。做有灵魂的教师,就要时刻铭记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都要关爱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对老师个人来说,做有灵魂的教师还要时刻充满幸福感。虽然生活中有很多困扰,但有灵魂的教师总能在纷繁复杂的挫折和失败中寻找到走向成功的路径,我们要尝试用自己的明智、责任给学生指引了生活之路,同时,还能从学生渴望的双眸和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为人师的自豪和愉悦。当我们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时,教师的灵魂也得到了具体体现,这就是为师之道,为师之魂。

此外,做有灵魂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在工作中要积极进取,学习新理论,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要关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7: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缘于教育局的读书活动,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做有智慧的教师》一书。这是一本记录教育教学实践、思考、反思、研究结晶的书,书中介绍他们在叙写、反思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生命质量无疑也得到提升。以前在我的理解范畴内得,有智慧的教师应该是博学的,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智慧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我想做一位有智慧的教师,我希望在我今后的生活中,要充满智慧;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要充满智慧。心想,这本书肯定会对我大有帮助。当我拿到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智慧型教师的真谛: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创造的,智慧不是别人给的,智慧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去努力才能得来的。智慧的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更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智慧的教师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能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健康成长。书中着重讲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唤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下面是这本书对我的一些启发。

1、学习

智慧来自学习。生命如树,学习就是生命的根须,教师只有

让学习成为生命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永驻。教师作为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一个信息源,更要具有相当的学习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释放知识能量的同时,也是挖掘自身知识库藏的时候。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让自己原有的 “一桶水”变为“奔流不息的长流水”,才可能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才可能于平凡中见新奇,课堂上,才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师具有智慧,离不开原有的知识积累,更离不开长期的不断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爱心

教师的智慧来自于爱。爱,是人类最伟大、无私的感情,爱所有人,更爱我们所有的孩子,要尽力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有心才有智慧,心中有学生才有智慧。记得一位学者说“做教育爱是前提,爱是智慧,爱学生就是爱自己。”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异,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仅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用自己教育的智慧和真情唤醒每个孩子的理想和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也许他们并不完美,也许他们只是迟开的花朵,只要我们善于把他们的潜能发掘出来,就能促使其成才。能真心的爱学生,永远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让学生在感到师爱之后,学会爱别人,学会怎样以爱心与人相处。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到自己人生价值,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情感。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曾将一把石子递给杂货铺老板“买糖”,杂货铺的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他没有以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

3、读书

智慧来自多读书。俗话说得好:“读书万遍其意自现。”与书为伴,营造自我书香世界。读书是成才的最好途径也是惟一捷径。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读书的时间,增加阅读量,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4、反思

智慧来自反思。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反思是一种工作态度。对一件事情进行反思,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前进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反思可以升华思想、凝结智慧。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融于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提升理论。一个经常地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并潜心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反思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不断学习和思考,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突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突出教育教学规律的探寻,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5、创新

智慧来自创新。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必须要有创造性,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出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智慧丰富了,必然会带出一大批拥有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勤于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将成为我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智慧教师,我奋斗的目标

篇8:做有魅力的教师

《魅力教师的修炼———100个优秀教师魅力修炼心得》

作者:周成平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魅力指数越大,对学生的影响也就越大。

《魅力教师的 修炼———100个优秀教师魅力修炼心得》一书对当前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深 入的思考和细致的分析,并对优秀教师的魅力提炼、成长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学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沟通魅力和反思魅力7个角度,系统阐述了如何全面提升教师的魅力。100多位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智慧和经验,如甘露点点,滋润着一线教师的心田,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推荐人语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能够让学生亲近、喜欢、仰慕、效仿,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魅力教师的修炼———100个优秀教师魅力修炼心得》汇集了100多位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智慧和经验,全面、系统、实用地论述了教师修炼魅力的方方面面。

1.人格魅力的修炼。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

具备了崇高人格魅力的教师,便具备了将学生的精力聚拢于课堂的亲和力,也具备了以灵魂感召灵魂的感染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2.学识魅力的修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是指引学生前行的一盏明灯。教师的这种学识魅力,有助于学生开启心窗,使他们见到自己不曾见过的缤纷世界。

3.教学魅力的修炼。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教师的教学魅力在教学实践中能对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启迪力, 能激励学生不断地向新知识的殿堂奋发进取。为此,教师要不断充实自我、提炼自我,使自己变得更有魅力。

4.形象魅力的修炼。

苏格拉底说:“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 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显然,在这位哲学大师眼里,微笑同阳光、空气、水一样重要。

教师的形象魅力体现了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整洁的衣着、端庄的外表、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 的态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5.语言魅力的修炼。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练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

优秀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教师的语言魅力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充实和满足。

6.沟通魅力的修炼。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要想成为真正有魅力的教师,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不行的,沟通协调能力也必不可少。

教师的沟通魅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为此,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渊博的学识、深刻的见识、精湛的教学技艺,善于倾听,从细微处磨练自己。

7. 反思魅力的修炼。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教师反思的魅力使得教师更加睿智。教师在反思时,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并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从而不断提升自我。

教育魅力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教师要想形成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学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沟通魅力和反思魅力,必须日日行之, 坚持不懈,这样,才能修成正果。

“洗尽铅华呈素姿”,读书愈久,其香自来。《魅力教师的修炼———100个优秀教师魅力修炼心得》确实是一本值得一线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好书。

在线试读

反思的方式

1.写好“教后记”

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应及时写好教后记, 把学生的见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参考的第一手借鉴资料;要把自己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失败的教训记载下来,日后进行归类,整理总结。日积月累,就会使自己的教育理论不断升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定好“回顾日”

每周五, 教研组要集体回顾本周的教学情况。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青年教师要经常邀请同事们听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要及时记录下他们的意见,为自我反思提供资料。这样,通过同事间的评价和自我评价,能带动青年教师进行集体反思和个体反思。

3.记好“反思本”

教师每人要备一本“反思本”,根据教后记, 结合理论学习和同事的评价, 把教学中的得失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写出反思心得,从而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自我反思就是自我教育。作为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有了反思能力,才能促使自己的内在品质有所提升。

篇9:做有魅力的教师

第一,身正为师,润物无声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种人人直接接触的活动,固然显性的形式和因素很重要,但隐形的影响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巨大作用。因为学生都有向师性,学生都会自热而然的喜欢模仿老师,挖掘老师,评价老师,向老师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人格素养和品德修养。这是教师所立足的根本,是为师传道的基础。它决定着教师作为“人”的质量和高度,决定着教师吸引、影响学生的深度。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深厚的品格修养和出彩的人格魅力,仅靠那些形式化的东西来修饰美化自己,在现在学生挑剔的眼光之下,很容易即刻失色。只有较高的人品和修养,教师才能真正以“师”的角色来定位自己、发展自己。

第二,学高为师(范),思想的光辉是永恒,思维和方法是根本

教师这一“传道、授业、解惑”社会职业角色告诉我们,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成功担当教师的前提和基础。而其背后追求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一种看待问题的价值观,一种梳理问题的方法,一种独特的、有价值的见解和思想。在现代知识爆炸背景下,学生缺少的不再是知识的量,而是处理、梳理知识的思维和方法。他们需要的是思想火花的点燃和激发。所以教师的思想含量,思维方式和方法是现代教育所要求的,更是现代学生所希望得到的。通过实践,我深刻的感受到,教师对某一知识深入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能启发引导学生,也更能使学生折服。

第三,技多不压身,与时俱进求发展

当然,这里的“技”指的是一个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比如把握教材、分析文本的技能,语言表达技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解答学生疑惑问题的技能,帮助学生排除心理烦恼,调整心态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疏导技能。

首先,教师把握教材分析文本的能力是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教材内容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和线索指导。在新课改理念中,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一项资源和辅助媒介,这就对教师把握教材、分析文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新教师,首先必须熟练的把握教材的知识点,以此建构知识框架。教材、书本知识是基础,是线索,有了清晰的线索,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填充教学资源,才能准确把握知识的考核点,正确应对考试考核,才能有方向的引导学生学习。再者,这种对文本的把握和分析能力对于教师自身平时的理论学习、自我提升以及科研水平的都有很大的益处。新课改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终生学习的社会理念中,教师的发展能力、提升能力也不容忽视。

其次,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自我表达水平,更是直接影响着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依据切身的经验发现,教师课堂用语的标准程度影响着课堂气氛、学生对课堂信息的获取量和学生的听课情绪,教师课堂用语的幽默程度影响着课堂的整个教学效果。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会在某些教学内容上起到事半功倍,极大挖掘、扩展、激发教学资源的作用,新课改下的新老师虽不提倡僵化的机械的运用信息技术,但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必要的时候和教学整合在一起以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也应该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第三,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简单的心理辅导方法。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知识的传授仅仅是育人的一个方面。培养完整的“人”,其心理素质,生活的心态对其发展至关重要。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现象表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高中生,其生理、心理都处在特殊发展时期,加之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他们往往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困惑,有些问题他们不愿找家长朋友解决,而教师则是他们理想的倾诉和寻求解决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任何一位学科教师在学生需要时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或者是主动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主动的帮助其解决。这不仅对于学生的正常学习有莫大的帮助,对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融合师生关系也大有益处。学生对教师的亲近、信任是高效、优良教学实践展开的前提,更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大范围深层次影响的心理前提和基础。作为年轻的新教师,更应该如此。

篇10: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做有智慧的教师》一书。这是一本记录教育教学实践、思考、反思、研究结晶的书,书中介绍他们在叙写、反思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生命质量无疑也得到提升。以前在我的理解范畴内得,有智慧的教师应该是博学的,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智慧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我想做一位有智慧的教师,我希望在我今后的生活中,要充满智慧;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要充满智慧。这本书是7位教师精神家园的缩影,林晓,黄有华,吕淑彩,蔡春龙,陈斌,叶隽,林友深,7位优秀的教师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这是一本记录教育教学实践、思考、研究的结晶,也成为了考问自我、敞开心扉的空间,唤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下面是这本书对我的一些启发。

1、学习

教师除了接受教育机构正规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外,更要靠个人长期不懈的自我精神修养。当今的世界日新月异,各种知识和信息扑面而来。人类登上月球的事已不再新奇,因为人类的脚步已经登上和将要登上我们周围的许多星体;“克隆羊”的话题已被我们从茶余饭后的谈资中抹去。瞬息万变,绚丽多姿的世界要求我们继续学习,抓紧时间学习,去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教法,不断地补充新的血液,使自己充满青春的活力。枯竭的源泉。

2、爱心

教师的智慧来自于爱。爱,是人类最伟大、无私的感情,爱所有人,更爱我们所有的孩子,要尽力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有心才有智慧,心中有学生才有智慧。记得一位学者说“做教育爱是前提,爱是智慧,爱学生就是爱自己。”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异,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仅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用自己教育的智慧和真情唤醒每个孩子的理想和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也许他们并不完美,也许他们只是迟开的花朵,只要我们善于把他们的潜能发掘出来,就能促使其成才。能真心的爱学生,永远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让学生在感到师爱之后,学会爱别人,学会怎样以爱心与人相处。

3、读书

智慧来自多读书。俗话说得好:“读书万遍其意自现。”与书为伴,营造自我书香世界。读书是成才的最好途径也是惟一捷径。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读书的时间,增加阅读量,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

4、编剧

对于教师而言,设计教学活动就是在编写剧本。掌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机敏、豁达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灵去点燃学生智慧的头脑。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了解、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心里状态、学习愿望等。握教育好学生的科学方法和艺术,特别是在转变后进生和问题儿童方面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和能力。除此之外,智慧型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不但在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对答自如,而且在学生的批评建议中从容不迫,显示出高度的教学智慧。例如,课堂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就体现出教师的很大智慧。

5、创新

智慧来自创新。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必须要有创造性,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出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智慧丰富了,必然会带出一大批拥有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篇11:读《做有灵魂的教师》读后感

爱从“关注”这里开始

爱学生是老师职业道德中的一条,是为人师表的关键,是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关键所在。如何爱学生,如何把心中的爱洒向学生,并且让孩子们能够亲身体会到你对他们的爱,这的确是门学问。

爱学生就是要为学生服务,就是要讲民主,就是处处想着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把尊重、了解、关怀、给予、责任、鼓励融为一体。

爱学生,就是从关注学生开始,关注学生的每个变化,关注他们的好与坏,不仅爱学生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不仅爱好学生,也要爱“坏学生”。爱可以感化任何丑陋的事物和现象,净化人的心灵。对于一名人民教师,他需要把更多的爱洒向学生,因为他肩负着育人 的责任,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责任。

在爱的教育上,我会注意到学生身上发生的每一件小事,它们都可以作为老师爱的出发点,他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我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长处优点,鼓励学生去发展他们的优点。并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对症下药”。对于好学生和坏学生我都报有希望,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所以我不会轻易的打击学生,不会埋怨学生,而是去包容学生的缺点,他们之所以有很多不足,才需要老师的指点和教育,多给他们一些耐心,就会让自己多一些成就感。对于学生不好的一面,我会用积极向上的语言,用发人深省的道理教育学生,感动学生,从而使他们在爱的基础上,心灵受到启发和思考。只有达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教育才是育人的,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近来,通过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我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听课状态,关注学生是爱的教育最直接的体现。重点的多一些关注那些不专心听讲的孩子,多提问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而且对他们的回答要给予鼓励,因为这些孩子平时缺乏自信,其实他们也很想让自己在学习上变得优秀,很想让老师学生多去关注他们,但是因为学习不好,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所以就用一些不正当的方法,比如随便说话乱动,来吸引老师和学生的注意。如果老师在讲课时多关注他们,多提问他们,多鼓励他们,多肯定他们的回答,使他们明白原来自己也可以答出正确答案,这些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关注和关心,老师也是很喜欢自己的,便有了信心,就会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教学中,认真听讲,取得进步。

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更是育人的需要,学生一旦有了老师的关注和爱,就会慢慢地被引导被感化,老师就会拥有更多学生的目光和更多学生的

篇12:做有创意教师读后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就是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张仁贤纂著的《做有创意的教师》这本书的亮点。

当今信息时代,我们应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技巧和学生勾通,学生才能用心听?由其是在这个讲求解放学生个性,激励学生张扬个性的时代,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言进行授课让能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来学,这是值得我们费心思考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现已在我们生活中得已运用。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正在不断的探究用什么样的语言把信息技术这学门不被家长重视但要生存又不能缺少的操作性强、流程性强、更新速度快的学科让学生掌握好就成了信息老师头疼的问题。

拜读张仁贤的《做有创意的教师》一书后,似乎为头疼的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大胆运用网络语言到教学上,让原本最传统的死板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与老师聊天中把应掌握的内容掌握到。书中也以小故事入手,为教师的创新创意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案例,以案例来启发教师从细节入手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教育教学中所有创意都离不开四个字“以人为本”,所有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听话的对策、让学生心甘情愿遵守的规矩,都是建立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的。

小学五年级这个年龄段,好动更好奇,当他们走进电脑室,如同久未出笼的小鸟横冲直撞话语连篇,他们要交流,要把自已知道的与同学们交流。针对现实问题只能理解他们因好奇所以交流吧!

每一朵鲜花的背后,都有一段美丽的邂逅,或者一场浪漫的绽放之旅。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是静下心来的职业,所以在每一节课后,都要做到静下心来思考,如何让学生把应学到的基础内容掌握到,并一直在思考着走近他们,努力与学生共舞。

读书如同和智者交谈,拓展思维,指点迷津,在共呜中无意的提升了自已。

一句话,一本书,会让人茅塞顿开。这本书是在暑期时,校长按排每位老师必读一本书时拜读的。感恩校长如此用心对我们的培育,谢谢!

“书”读的可能不够透彻但却让我一直思考,思考如何让孩子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也学到应学的内容。会更加努力提升自已专业知识,把在书中读到的知识运用起来,使之变为活的知识。

篇13:做有责任感的教师

一、“醍醐灌顶”, 担起点燃学生理想信念火花的责任。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转差的同时, 也应关注优等生的教育。教师偏爱好学生, 这是毋庸讳言的共性。若偏爱无度, 则会误了学生。一些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往往把老师对他的偏爱当成不遵守纪律、骄傲自满的资本。宽纵则不知法度, 无威则不知恩惠。

对待好学生, 不能过于偏爱, 要从严要求。常言道:“严是爱, 纵是害”, 必要时就应该适时浇一盆凉水, 有时可能只是一句话, 醍醐灌顶, 浇于心田, 令其知耻而后勇, 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教师要担起启迪学生心智、点燃学生理想火花的责任。

二、“净化心灵”, 担起转化贫困生自卑心理教育的责任。

“李老师 , 常连春昏倒了”, 学生气喘吁吁地报告 , 我赶忙跑去一看, 只见他脸色苍白, 直冒虚汗, 这分明是低血糖的症状。我赶紧弄了一碗浓糖水让他喝下, 过了一会儿情况明显好转, 让他去医院检查, 他不肯, 只是说不碍事。

事后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老觉得有什么事似的, 于是找了一位和他同村的学生了解情况。事后我才知道:他父亲年前发生了车祸, 瘫在了床上, 他母亲也身体不好, 还有一位年过八旬的奶奶和一位上小学的妹妹, 家里经济拮据。为了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 他经常不吃早点, 导致身体低血糖。了解情况后的我, 既觉得愧疚, 又深表同情, 就带头捐了200元钱, 同学们也伸出援助之手。当我把师生捐的五百多元钱递给他时, 这小子竟然拒绝了。更糟糕的是他下午竟然没到校, 对同学说他不想上学了。

事后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 是不是有些鲁莽? 没有从常连春的角度想问题, 伤了他的自尊心? 想到这些, 我便去家访。不出所料, 他的心思很重, 认为自己家很穷, 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经过耐心沟通, 他消除了自卑心理, 重返了校园。看来,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除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净化学生心灵迫在眉睫, 这一责任只有教师责无旁贷地担当, 才能更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国民素养的提高。

三、“与时俱进”, 担起教育创新的责任。

一日学生来报:“李老师, 魏伟下楼时不小心把腿崴了。”我赶忙将其送到医院, 医生看过后, 让我交钱。正巧中午换衣服时, 忘了带钱包, 却又偏偏碰上了这事, 我红着脸给医生解释:能否先给孩子看病, 明天我过来结账? 但医生没有同意。后来过程颇为曲折, 在此不再详述。

我在征求家长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 成立了“班级爱心救助公积金”, 并且和学生讨论确定了使用原则:好借好还, 再借不难, 而且是下一学段回来后要及时归还。使用范围:班里因生病身上暂时没钱或回家时没车费的有困难的同学。管理人员: 我和班里选举出两位品学兼优的同学共同管理。使用程序:当谁有困难需要借钱时, 先向我或两位管理同学写一张借条, 经过我和管理同学批准后方能借出。公积金最终去向: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学期结束, 全部返还给学生。资金来源:一是回收学生喝过的饮料瓶、学习用过的废旧作业本等废旧物品变卖, 变废为宝。二是我和学生共同筹集, 每人先交上五元钱, 作为信用基金, 让它正常运转。

通过设立公积金, 不仅方便了师生, 而且培养了学生刻苦感恩的精神、节约环保的意识和诚实守信的品质, 一举多得教育是一个常做常新的事业, 我们只有担起教育创新的责任教育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四、“不辱使命”, 担起维护教育正义的责任。

王木同学在课间玩耍时不小心摔倒, 将门牙磕去了一半王木的家人到校要求学校负责。事情无法得到解决, 最后闹上了法庭。

谁代表学校和人家打官司? 学校领导让我和主管安全的副校长及办公室主任去。我们三人不辱使命, 在法庭上有理有据, 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件事虽过去了, 但总觉得不痛快, 心里疙疙瘩瘩。教书育人20载, 临了自己却做了一回被告, 真是憋气。教育, 需要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 需要一个公平正义的教学环境, 人民教师应担起维护教育正义的责任, 推动教育健康发展。

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 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当老师是辛苦的, 可塑造灵魂的工作是伟大的。作为人类知识的传播者, 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我们承担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责任, 肩负着学生的前途、家长的厚望、祖国的未来。教师每天迎着清晨的薄雾, 送走天边最后一抹夕阳的余晖, 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 没有精神的寄托、责任的支撑是做不到的。

担起教育的责任, 做有责任感的教师, 这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养。

摘要:教师是园丁, 无论是高贵的牡丹, 还是艳丽的玫瑰, 抑或卑微小草, 教师皆以爱心精心栽种, 精心呵护, 这既是一种使命, 又是一种责任。人民教师使命崇高, 责任重大, 要无愧于本职工作, 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牢记重任在肩。

关键词:学生教育,责任感,教育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丽红.教师责任感对学生的心理影响[J].教育探索, 2004 (01) .

篇14:做有教育信仰的教师

教育信仰作为一种内在精神引导教师去追求人生幸福。教师的教育信仰是对教育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极度信服和尊崇,是一种极其强烈而深沉的情感状态,它能把教育观念或理念转化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并贯彻始终,矢志不渝。教育信仰使教师坚定地认同教师职业及与这一职业相关联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教师提供强大的信仰力量,支持教师在万花筒般的世界中拒绝各种诱惑,引导教师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人生理想和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不断走向职业的高处和深处。对职业信仰才有职业的乐趣,对人生信仰才有人生的幸福。正是有着对教育的信仰,特级教师霍懋征才会以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身份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而她一生从教的体会就是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正是有着对教育的信仰,邹有云、盘振玉这样的教师才会在偏僻的教学点、大瑶山使自己与教书育人融为一体,使自己与学生的成长融为一体;正是有对教育的信仰,黄静华这样的教师才会用心爱每一个学生,把教育当做事业而非谋生的职业;正是有对教育的信仰,林崇德教授才会把报考大学的23个志愿全部填写为“师范”,在他44年的教育生涯里对学生严慈相济,甘为人梯。他们因此而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也享受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

教育信仰是对人的信仰和对爱的教育的信仰的统一。教师的教育信仰首先是对人自身的信仰。我们倡导“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出发,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教师是“人师”而非“经师”。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人,使人的自由本性得以充分实现,使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协调、全面发展,使人具有完美的人格,使人成为自由之人。这是一种“完美的人”,也是永远无法完成的人。正因为无法完成,我们才会不断追求使其完善,而这才是教育所信仰的人。唯此,我们才能真正从人出发来理解人,人最根本的自由不是对必然的把握,而在于在把握必然基础上所实现的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就是人存在的理想性,人在自由的起点上听从未来理想的召唤,人按照人的理想不断创造自己,超越自己。

教师信仰人自身,一切从人出发。那么怎样使人成为人?怎样使人的自由本性得以实现呢?他相信只有教育,而且是爱的教育。当然在使人成为自由完美之人的过程中,仅靠教育还不够,但教育在其中承担独立的责任。我们相信教育的过程就是爱的过程,真正有效的教育只能是爱的教育。西方学者特拉泽尔认为爱意味着同情感与献身精神;弗洛姆等人认为爱是无条件地给予。凡是从教者只有具有无私的爱才能为教育殚精竭虑,为学生呕心沥血。教育不能没有爱的信仰。惟有爱才是人类生存问题的根本诠释。因为爱包含了给予、责任、关心、尊敬、了解等积极的人性因素;爱引导“我”进入存在的深处并形成个体人格;爱建构我和他人与自然的人性化联系。爱使“我”有力量抗拒现实生活中的诱惑、痛苦与困惑,使我超越现实的存在,向着未来追求自由本性充分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教师信仰爱就是信仰生命本身,相信每个生命的希望和珍贵,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费心血去培养。教师信仰爱就是相信每一个生命的神奇,每个个体都不是人类的样品和标本,每个人都是独特性的展现和实例。作为教师,我们无条件地相信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既爱学优生也爱学困生,既爱学习中等水平的学生也爱道德高尚的学生和曾经有过失的学生。爱所有的学生,爱学生的所有方面,没有学生可以放弃。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有教育信仰的教师他成为爱别人孩子的神。他全身心地爱学生、给予学生,这种富于热情和智慧的给予使他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及直接来自学生的积极反馈,从而体会到付出和给予的幸福。霍懋征老师从教60年,从没有对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没有惩罚过一个学生,从没有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这就是对爱的信仰!有爱的信仰才能始终平等面对每个学生,并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信仰爱就是无私地、孜孜不倦地为学生创造和给予,使自我与学生成长为一个“人”。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等去施加影响。霍懋征老师的学生说:霍老师教我们做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只有爱才能形成爱,有爱才会有创造和给予。在创造与给予中,师生投入的并不是一种认知方式,包括情感、态度、个性、性格、气质、意志等人之为人的一切,同样收获的也不是一种智能结构,而是师生生命意义的共同丰富与完美个性的共同成长。

上一篇: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下一篇:公共基础知识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