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

2024-04-24

鄢陵县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共7篇)

篇1:鄢陵县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

鄢陵县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

李林森事迹经过媒体报道后,鄢陵县委组织部通过多种活动积极引导大学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更为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

“听”一场报告会。组织全体组工干部集中收听收看了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观看了五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回忆李林森同志燃尽生命写忠诚的先进事迹,听取了李源潮部长对李林森同志的评价及批示意见,在耳濡目染中亲历感动、洗涤心灵、接受教育。“说”一遍感悟。结合组织部各党小组正在开展的的民主生活会,组织全体组工干部开展了一次“学习李林森事迹、争当优秀组工干部”大讨论,让全体组工干部一起交流学习感悟,讨论李林森的先进事迹,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读”一条报道。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江苏组工网、宿迁党建网、宿豫党建网”等党建媒体为平台,鼓励组工干部上网读李林森事迹,留言,顶贴。同时开展读李林森先进事迹“比寻”活动,即:与李林森同志比觉悟,寻找理想信念上的薄弱点;与李林森同志比贡献,寻找能力上的危机感;与李林森同志比财富,寻找物质上的满足感。通过“比寻”活动,激发全体组工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大力弘扬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写”一篇文章。宿豫区委组织部把学习李林森事迹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向全体组工干部提出了“李林森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什么?李林森用一生奉献的精神家园是什么?我们要向李林森学习什么?”等十个问题,鼓励组工干部围绕自己最关注、最感动、最想表达的李林森事迹内容动手写感想、写心得体会、写理论文章。区党建网专门开设学习李林森事迹有奖征文专栏,比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践”一条承诺。与“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紧密衔接,以新一轮“下基层践承诺”为契机,要求全体组工干部对照李林森先进事迹,确立李林森为精神标杆,至少完成一件惠民

实事,至少结对帮扶一名困难党员和留守儿童,做一名真情为民、清正廉洁的组工干部。(宿组)

篇2:鄢陵县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

徐舍镇盛家村 钱敏辉

锤炼品质,他让群众得满意。一身正气,一片丹心。他是“有情人”,对困难群众,总是热心帮助,饱含深情。他又是“无情人”,对歪门邪道深恶痛绝,拒之门外;对自己严格要求,即便病入膏肓,也不愿给组织或他人添麻烦。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时时处处让群众放心满意。

李林森的先进事迹感染着我们,更警示教育着每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一心为民、公正廉明的好干部必然赢得群众的爱戴。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我觉得最重要的始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满腔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毫不松懈地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服务。

李林森同志有着三种宝贵品质:一是鞠躬尽瘁、奉献终生的共产党员品质,在天灾面前,他做出“绝不能让一个群众饿倒、病倒、冻倒!”的庄严承诺,在病魔面前不改“拼命三郎”本色,拖着重病之躯坚持工作了1年零9个月,以工作为命,以为党的事业奉献出最后的热血和能量。

二是勤政爱民、心系群众的人民公仆品质。他跑遍万源市大大小小52个乡镇,对干部的基本情况、长处缺点,摸得一清二楚。宁可自己欠下债务,也要从自己不宽裕的工资里挤出一部分救助困难党员群众,面对受灾群众随口的一句“晚饭还没着落”的“玩笑话”,心怀歉疚地给群众下跪。三是扎根基层、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品质。他始终践行着“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创造“四评村官”模式,让党建之树在革命老区开花结果,农村基层党组织呈现了新气象。始终从是否有实绩、是否得到群众信任上选拔干部,不让跑官、要官的人踏进家门半步。

篇3: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英语

1.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容易发挥出来。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创设,主要依靠课堂上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教师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学生交往的过程,教师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交往。因此,教师首先应注重情感教育。

2. 真诚关心每一位学生,是搞好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朋友一样平等相处,学生往往“亲其师,信其道”,一旦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热爱,他们就会从心底里接纳老师、尊重老师,认真听取老师的教诲,上课专心致志地投入,积极学习。

3. 相信每一位学生,凸现每一位学生的价值

当任何一个学生有困难的时候,教师都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当他们有疑问时,要不厌其烦,耐心地解答。只有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才能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情感,在课堂上就会积极学习。

4. 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用心记住每个学生

不管学生的家境、智力、性格、长相如何,他们在教师的眼里应当是平等的。教师只有体贴、理解、尊重学生,和他们真诚地就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学生心灵才能受到感染、震撼。学生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学。

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1. 交际法

交际法着眼于交际,着眼于运用,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不是纯粹掌握许多语言结构。使用交际法,要把英语看做工具,教学内容要从交际目的出发,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有的放矢,灵活地当好教学活动的安排者、组织者,在交际法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让每个学生成为主动活动者。

交际法的使用必须以学生当前的语言水平和学生的需要为基础,不应贪多求全、繁琐艰深,否则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般在课前或前一堂课中,要布置学生先对一些基本的课堂内外口语进行联系,在每位同学都有一定的言语形式准备的时候,进行同学间或师生问的英语交际对话。

2. 讨论法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程。教师应杜绝对学生进行单纯语言知识传授和灌输;应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和今后使用英语的需要,通过大量语言实践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如围绕教材中的话题进行讨论等活动。”比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Unit2中,学生学过The environment一文后,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How can this be achieved?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各抒己见,然后列出提纲。小组代表发言:We could educate people to respect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We could urge factories that produce large amounts of waste build a system to purify the waste and minimize the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We could urge the governmen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We could made strict laws to preserve the environment.We could create a system to deal with the waste and rubbish scientifically.

在课堂讨论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语言实践的主体。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中,学生互相补充、互相质疑、齐心协力,重视集体力量,共同体会成功的喜悦和乐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语言活动的监控作用也十分重要。比如,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习惯听别人讲,从不发表个人意见;又有的学生干脆用汉语交流,这时候老师就要耐心启发、予以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要用英语交流,以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3. 练习法

篇4:大学生村官学习李林森心得

范文:大学生村官学习李林森心得 李林森,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关心着群众,联系着群众,为人民服务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我们有理由学习,有理由反思自己,有理由也这样去做!“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无论是人人爱戴的李林森,还是人人唾弃的李森林,他们都是我们村官路上学习的两面镜子,我们既要多向正面典型人物的光辉形象看齐,也要以反面教材的腐化堕落形象警示自己。

我们要想李森林学习,警惕他的深入“裙”众、利用权势贪赃枉法、买官卖官。要时刻警钟长鸣,睁大眼睛辨明是非,不在思想上滑坡,不在行为上出轨。要摒弃丑恶、追求高尚正确对待权势,拒绝糖衣炮弹,真正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为他们办事。

我们更多的应该学习李林森,学习他扎根基层、勇于创新、生命不息、奋斗不、,公道正派、无私奉献,正廉洁、淡泊名利的精神。

要学习爱群众、敬群众、服务群众的精神。面对被洪水威胁的群众,李林森喊道“老百姓的命就是我们的命”,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救援。群众是党员干部的衣食父母,也是大学生村官服务的主要对象。一心为民应是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唯一追求。大学生村官身处农村,只有把群众当父母,一心扑在农村的发展上,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认可。大学生村官选择了到农村锻炼就是选择了为农民服务,应该要向李林森那样真心地对待农民群众,学习他“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群众始终装在心里最重的位置”,才能换来群

众的亲情。

要学习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从严律己,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正直精神。“他在五宝镇任职,去的时候一个布包装衣被,一个纸箱装书,走的时候还是一个布包装衣被、一个纸箱装书”;面对跑官要官的人,他用“组织用人不是看钱多钱少”将人劝退;面对自己身边的人,他不搞裙带之风坚决、不搞亲亲疏疏。大学生村官要学习李林森淡泊名利,摒弃功利主义,深入农村,把握机遇,为农村脱贫致富想办法、谋思路,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锻炼成才。我们必须一言一行都能从严检点、从高要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良好形象。大学生村官驻在农村,扎在基层,一言一行都代表党和政府,关系着老百姓的直接现实利益,必须立足大局,正直无私,事事讲公平,处处讲奉献,做到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要学习他敢创新的精神。组织工作的程序性很强,长期从事组织工作很容易形

成一种思维定势,使人习惯于按部就班。而李林森要求组工干部要创造优秀、追求先进,每项工作都努力做得完美。在他带领下,创造出了“四评村官”、“五议社区党组织”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工作经验,开创了万源组织工作的新局面。学生村官要学系李林森同志的改革创新精神,首先必须具备开拓进取的动力,那就是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千方百计为人民找出路、谋福利、做贡献的坚强决心。然后要将自己的创新付之于行动,让理想变成现实。

要学习他积极乐观的精神。“人善向上,豁达乐观。”这是李林森送给儿子的八字箴言,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面对疾病的折磨,他坚强乐观,将工作当成治病最好的“药”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十分坦然,反而安慰起家人、同事和朋友。大学生村官只有乐观积极的去看到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挫折和困难,才能帮助自己更好的工作、学习和成长。学习李林森同志踏实苦干,扎根基层的

精神。李林森甘愿放弃检察院舒适优良的工作环境,主动申请下派到艰苦贫穷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职务,主动扎根基层,带领村民修桥铺路、为百姓排忧解难、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更要自觉扎根基层,融入到农民群体中来,做农民的贴心人。我们要牢固树立“村民事务无小事”的思想,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尽自己所能从一点一滴做起。

篇5: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现代心理学认为,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 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动机就是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 动机可以由内部因素引起, 也可以由外部因素激发, 而需要和内驱力是激发动机的主要因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所提问题的情境中, 从而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 引起学生的参与动机。如我在教“圆的周长”时,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了几个问题。前面我们已知道用直尺可以直接量出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能否用直尺测量呢?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学具圆, 接着问: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呢?请大家看:我用绳的一端系一粉笔头, 另一端绕动细绳, 粉笔头在空中画出一个大圆, 像这个圆你能用直尺量吗? (不能) 这说明这种尺量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你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这样设计问题情境, 形成悬念, 可以触发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迫切需要, 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圆周长知识过程的动机。

二、创造条件, 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

学生有了参与的动机, 还需要参与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 想方设法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如教圆的认识时, 由于这部分内容概念多, 不易理解掌握, 我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 认识各种图形物体, 然后每人动手画圆, 接着剪圆, 再按要求折叠, 把折痕展开, 引导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动手操作和讨论, 学生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这一过程的教学, 尽量让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 这样既使学生的思维随着动手操作活动而展开, 又使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可接受的形式, 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三、注意参与范围, 提高参与质量

篇6:鄢陵县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

一、放手自学教材, 培养学生自觉获知的能力

“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 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数学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材料, 也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引导学生自觉阅读教材, 使他们逐步养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自读教材, 既可以对教材内容整体感知进行粗读, 掌握所学知识的概貌, 将教材内容在脑海中串联成线;也可以对教材内容的知识要点深入精读, 引导学生对具体的数学概念、公式、性质和数量关系等相关知识,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反复阅读、体会、思考、记忆。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则需在阅读中加以对比, 体会特点, 增强记忆;对于有疑难的地方, 则要做出标记, 以便带着疑问去学习。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学教材, 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 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 从而在大脑中产生强烈的刺激, 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渐养成自觉阅读教材的好习惯, 培养自主获知的能力。

二、引导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认识事物,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也是今后从事生产劳动、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等所必要的能力。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断获得知识, 培养实践能力。例如,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 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然后顺势迁移引导:“你能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动手实践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因为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 学生很快就通过剪拼、旋转、平移等方法, 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根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活动中, 整个操作实践和推导公式的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 学生既获得新知, 又体验成功的快乐, 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鼓励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讲, 学习的过程就是质疑、释疑的过程。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要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机会, 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例如, 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 在学习完“整时”的认识后, 教师出示了一组配有明明一天生活画面的钟面图, 让学生写出钟面上表示的整时, 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这时,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这组图问:“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画面, 能提出什么疑问呢?”经老师这么一提醒, 学生很快就发现藏在图中的问题, 马上有学生提出:“老师, 有两幅图的钟面指示的都是9时, 为什么一幅是明明在上课, 一幅是明明在睡觉呢?”“是啊, 同样是9时, 为什么明明干着不同的事呢?”老师反问道, 接着要求学生自己小组合作讨论, 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经过老师这么一调动, 学生很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经过热烈的讨论, 他们知道两个钟面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的时段的9时, 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顺利释疑。在以上教学中可以看出, 产生疑问, 引起思考, 是探究学习的开始。在质疑、释疑的活动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拓宽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不断创造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未来人才的核心素质。我们知道, 对于同一个问题, 每个人都可能有不一样的答案, 这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需要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 提供数学交流机会, 激活其创造能力。如, 在《穿珍珠》一课的教学中, 我出示了“58颗珍珠, 每10颗穿一串, 能穿几串?”的问题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放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去解决, 那是很容易的事:58÷10=5 (串) ……8 (颗) 。但现在放在一年级下期来解决, 对学生来说难度极大。在课前预设时, 我一直纠结不已, 不知道怎样才能突破难点,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教学时, 我还是大胆放开, 让学生用操作方法或已有的知识, 通过相互合作探究解决。经过学生认真操作、讨论, 他们用三种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以上问题:①圈一圈:每10个圈在一起, 能圈5圈, 剩8颗珠子, 所以能穿5串珍珠。②想组成:58是由5个十和8个一组成, 所以能穿5串珍珠。③数一数:数5个10是50, 比58小;数6个10是60, 比58大;所以能穿5串珍珠。他们的表现让我惊叹不已, 我低估了他们的创造力,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他们的思维将绽放出更多更美丽的火花, 他们的创造能力就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篇7:鄢陵县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语文阅读教学非同其他学科教学, 其主要标志就是绘声绘色地读书。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倡导读书一定要“读出形, 读出神, 读出情, 读出趣, 读出技, 读出法。”怎样才能体现这“六读”呢?这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读书时间来作为保证。在教学实践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依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大胆进行改革实验, 在学习课文时, 学生读书必须控制在20分钟左右 (要根据课文长短难易不同而定) , 并做到:学生没有读通课文, 教师不开讲;学生没有读顺课文, 教师不提问;学生没有读懂课文, 教师不分析。如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把课文轻声朗读一遍, 注意本课中的几个生字, 把字音读准;接着用6分钟时间大声朗读课文, 把难读或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句子读通顺;最后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你最想读的段落读懂, 并读出感情来, 时间不超过5分钟。就这样,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 读书总量控制在20分钟左右。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学法指导, 渗透了一种读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读出形神, 读出情趣, 读出技法。

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有人说, 质疑就是发现, 发现是成功的一半。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往往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发现问题与思维能力是息息相关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常常发现学生:一是提不出问题——缺乏思维的探索性;二是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缺乏思维的广阔性;三是提出的问题杂乱无章——缺乏思维的条理性;四是提出的问题比较肤浅——缺乏思维的深刻性。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想方设法给学生指点迷津:一是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三是控制学生质疑的时间;四是提示学生质疑的范围;五是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我在教学《苦柚》一课时, 上课伊始, 这样说道:同学们, 昨天我把《苦柚》这篇课文读了五、六遍, 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老师, 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我暂时不告诉你们, 请你们仔细读课文, 猜猜究竟是什么问题把老师给难住了, 看谁有水平, 猜得准。于是, 同学们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读课文, 边读书、边思考、边议论, 然后大胆发言。有的说, 苦柚也能卖钱吗?有的说, 既然小姑娘说柚子是苦的, 为什么伯父还要买呢?有的说, 为什么伯父把100元钱给小姑娘, 她不要?有的说, 在这个世界上, 为什么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 可以买到金银珠宝, 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就一个困惑引来学生这么多的问题, 可以说这是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灵丹妙药。并且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思维的价值, 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性阅读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高质量的探究性阅读, 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 自主探究阅读, 更是学生阅读素养的反映。要使学生自主探究性阅读就需要教师精辟, 幽默、生动, 形象的语言加以引导、点拨、矫正、碰撞、激励、启迪, 使其不断深化, 不断拓展, 不断提高。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 课题是“草船借箭”, 而课文中没有一个地方写到是“借”箭, 有的学生说, 这分明是“骗”箭。究竟是“借”箭, 还是“骗”箭?我把它作为一个辩题, 同意是“借”箭的同学作为正方, 同意是“骗”箭的同学作为反方, 借此机会在课堂上组织一场辩论赛。

反方:我方认为是“骗”箭而不是“借”箭。理由:既然是借箭, 就应该征得别人的同意, 借了别人的东西, 还要还给别人。俗话说“有借有还, 再借不难”。诸葛亮既没有给曹操打招呼向他表明借箭之意, 更没有还箭之图。这显然是“骗”箭。

正方:我方认为是“借”箭, 而不是“骗”箭。因为诸葛亮足智多谋, 他知道曹操是个狡猾的人, 跟他明说肯定不会借, 只有暗借才会成功, 再加上借了还要还给曹操的, 所以是“借”箭而不是“骗”箭。

反方:你们怎么知道要还给曹操呢?

正方:因为诸葛亮还将用曹操的箭攻打曹操, 这不是还回去了吗?

……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是一个极好的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理解课文契机, 学生跃跃欲试, 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闪烁, 就会碰撞, 就会升腾, 并照亮了学生心灵的沉睡区。

四、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课文不仅是教的蓝本, 读的范本, 还是情感熏陶的样本。因此在教学实践中, 要利用这一蓝本、范本和样本, 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主题的鲜明, 内容的丰富, 语言的优美, 构思的巧妙, 表达的精彩, 情感的渲染, 思想的启迪, 灵魂的净化, 个性的张扬。如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的“英勇跳崖”部分时, 先让学生认真读课文, 边读边用笔划出描写五壮士的动作和神态的词语, 并仔细体会和揣摩。然后指五名学生到台前进行表演, 看学生是否真正体会到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和高尚品质。接着播放一段电影《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情景。最后, 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说:同学们, 你们看了五位同学的表演和这段电影, 此情此景, 难道不想对五壮士说点什么吗?同学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有的慢慢举起手说:“我这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有的捏着拳头说:“日本鬼子太可恨啦!五壮士太伟大啦!五壮士, 我们长大了一定要为你们报仇!”小学生的语言虽然稚气十足, 但他们的心灵是纯真的, 虽然语言符号是抽象的, 但图像信息是生动的, 通过学生的“读、看、思、议”, 感悟到了什么是恨, 什么是爱。这种“恨”与“爱”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学生真真切切感悟到得。只有感悟才能爱之切, 恨之深, 只有感悟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探索者。”著名作家王蒙也说:“读书是一种训练, 也是一种发现。”自主读书, 自主发现, 自主探究, 自主感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的广阔舞台,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过去那种“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演, 学生看;教师问, 学生答”的教学格局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正是教育家叶圣陶倡导的“自主读书, 不待老师讲”。可以说这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或者说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那么, 怎样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我认为改革学习方式是关键, 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自主学习方式, 优化阅读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主读书, 自主发现, 自主探究, 自主感悟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素养。

上一篇:使用在所难免造句下一篇:神访霍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