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县民族工作情况汇报

2023-01-17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学校、政府、商业组织和民间组织,汇报总是贯穿于各个组织的内部以及相互合作的组织之间,而汇报的具体内容也是多样化的,包括对于工作的概述、总结、要花费的时间周期、时间节点、需要的资源、完成情况等,那么,你懂得写汇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陵县民族工作情况汇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陵县民族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龙陵县民族村扶贫攻坚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着力反映民族村扶贫攻坚情况。经政协六届十三次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政协民族、宗教、华侨联络委近日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对全县七个民族村乌木寨、花椒、木城、大寨、安乐、黄连河、蛮麦“十五”以来的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以来我县民族村也和全县人民一道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是扶贫攻坚成效明显。县委、政府通过《云南省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贯彻落实和边境民族村综合扶贫开发工程的全面实施以及小额信贷、安居温饱工程、易地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科技扶贫等一系列措施的有力推进加大了民族村扶贫攻坚工作的力度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二是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七个民族村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七个民族村总收入2267.46万元比2000年的1057.06万元增114%粮食总产量达704.06万公斤比2000年的691.7万公斤增0.98%。2005年七个民族村人均收入1160元比2000年的978元增182元。2005年粮食人均417kg比2000年的402kg增15公斤。2005年七个民族村总人口为14476人比2000年的14347人增1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政府不断地逐年加大投入七个民族村2000年带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9.43万元“十五”末达285.44万元。除此以外岔河水库、小河水库、木城大沟、勐糯倒虹系、河头公路、边境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族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社会进步明显。2000年我县实施“三免费”教育以来七个民族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完学率明显上升实现了“普九”和“两基”目标。县、乡、村的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已基本建立。村民治病难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基本实现了乡镇中心医院为枢纽村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七个民族村的村庄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讯设施日臻完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节日活动、文明向上的民族艺演受到了中央、省、市的好评具有民族特色的《欻豆》、《阿昌汉子》荣获省级金奖反映彝族人民生活的“牛头琴”、“酒醉筒”乐器荣获国家专利。

四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法律的宣传教育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实施民族团结目标责任制加大了缉枪缉毒和反邪教的工作力度阻止了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妥善处理了各种复杂矛盾维护了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

二、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因素

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县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相邻的乡镇村相比无论在生产、生活方面还是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除勐糯镇大寨村人均收入2024元其余六个民族村人均收入参差不齐有的户人均不足300元高一点的户人均也达不到全县的平均水平。贫困面都还很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过程中居住在民族村的少数民族仍处于劣势的弱势群体。

二是地处边远交通、通讯不便与外界经济、社会交流联系少。我县的七个民族村都分布在边远、高寒、贫瘠地方山高坡陡、峪深无平地可耕地面积少、土壤贫瘠地质灾害频繁有的地方已被人们界定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2005年末7个民族村105个村民小组有33个不通自来水其中黄连河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有10个不通自来水29个不通生产用电42个不通程控电话仍然是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死角。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制约给民族村的扶贫攻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因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削弱了民族村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三是民族村社会发育程度低。在民族村中不同民族之间和同一民族之间发展差异大多数群众住房简陋、人畜混居、人畜饮水困难、缺衣少被、生活艰苦信息闭塞。在有的村寨仍然还停留在“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娱乐基本靠酒”的落后状况中社会发育程度相当低。 四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缺乏经济支撑。2005年七个民族村人均收入仅为1160元相当于全县的67%黄连河村仅为613元是全县人均收入的40.4%在七个民族村中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占20%600元以上的占60%500元以下占20%。除勐糯的大寨外其余六个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都处于全县的低水平多数村地处深山区、石山区和冷凉高寒山区是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的地方。多数地方仍然是小农经济停留在低投入、低产出、粗放式生产方式没有形成区位的特优产业也没有商品交换、信息交流的手段。现代商品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金融机构信用社、供销社也因为经济总量低、业务少而撤并。造成了当地村民依靠金融机构融资和就近采购农资难。虽然民族地方资源富集但因没有企业的拉动、财力的支撑和政策的支持无力开发利用。 五是教育、卫生、科技落后文化素质低生活水平差。2005年末民族村人均受教育仅为3.03年比全县低3.97年由于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民族村的少数民族就业十分困难。在校点建设上“十五”期间虽然作了一些收缩但教学设备简陋师资水平低不少地方“普九”举债较多职业技术教育、科普知识培训难于伸向民族村。 六是当地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普遍陈旧“等、靠、要”思想严重商品经济意识淡薄民宅卫生条件差“因贫致病、因病返贫”现象交织发生。 七是民族村反渗透任务重、情况复杂。民族地方的群众由于素质、思想意识偏低一些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往往从中入手所以民族地方就形成了反分裂、反渗透反邪教的前沿。民族地方的党委、政府和村级“两委”班子既要考虑经济的发展、群众的脱贫又要考虑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经济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都需比其它地方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三、建议 一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县人民的小康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县人民的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县的稳定”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事业的本质要求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必须提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认识。 二要按照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族举措着力解决民族地区生产、生活问题克服“重稳定轻发展”的思想把省、市安排到我县的扶贫重点村的“整村推进”计划有重点地覆盖到民族村和散杂居聚集村。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整村推进”、“兴边富民”工程为载体将农水扶贫、交通扶贫、林业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科技、畜牧养殖、沼气能源建设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做到扶一项见效一项扶一村见效一村努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各级政府对民族村扶贫工作要建立领导机制层层抓落实帮助民族村分析、研究可行的发展思路。各挂钩单位要以助农增收为目标沉到村寨与村、社干部一起研究、论证产业带动、人才培养、基础设施、资金筹措等问题。政府应建立相关的考评管理机制。变过去的“输血”式扶贫为提高民族地区“造血”功能的扶贫机制。 五用好、用活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要把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集中用于解决民族村教育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集中用在解决民族村交通不畅、饮水困难上切勿撒“糊樵面”或挪作它用。 六提高民族村土地产出率。各涉农部门对民族村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要把适应民族地区土壤、气候、环境的抗旱抗涝品种和生产技术介绍和传授给他们。要强化一个科技指导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努力提高涉农部门自身的指导水平使民族村在土地产出率上有一个大的飞跃。七教育、卫生等部门应对民族村“上学难”、“治病难”问题给予关注切莫让民族村“新文盲”、“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 八建议对民族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补贴提高20%。 二OO六年六月十三日

第二篇:龙陵县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

——2008年7月11日在政协龙陵县委员会第七届二次常务会议上

龙陵县人民政府

主席、副主席、各位常委: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龙陵县2004—2008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工作成效

2004年以来,县人民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下,围绕把龙陵建成绿色经济强县,重要能源冶金基地县两大目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两大机遇,全面实施工业强县和“工业经济连续倍增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以开发水能、矿产资源为重点,成功地包装推介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项目到位资金实现历史新飞跃

我县由于地处边远山区,招商引资工作起步较晚,1993年6月诞生了第一家“三资企业”。“八五”、“九五”期间招商引资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在“十五”以后真正有了较快发展。

— 1 — 过去的四年,全县签约项目25个,协议总投资19亿元,真正落户龙陵进行开发建设的投资企业有23家,其中省外11家,省内12家。累计到位资金15.7亿元,是建国到2003年间外来投资的35倍,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外来资金的注入,使全县经济发展有了新的生机。

2008年1—6月,全县共签约合作项目4个,框架协议项目1个,协议总投资54.35亿元,其中,合作项目有:云南省冶金集团硅产业基地建设投资50亿元,计划建设年产金属硅10万吨、太阳能级多晶硅5000吨、有机硅2万吨生产线;德宏汇合公司龙陵水泥厂异地改扩建投资2.5亿元,计划异地新建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同时,对原水泥厂进行收购重组;云南省昌恒集团房地产开发投资1亿元;福建投资商李朝建投资460万元,新建日产6万块红岩石砖生产线。框架协议项目有:云南省工投基础产业公司整合开发镇安镇煤矿资源项目投资8000万元,拟建年产褐煤60万吨、工业用煤15万吨、碳质还原剂2万吨生产线。这些项目签约,为今后龙陵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

2008年1—6月,全县到位资金311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63914万元的48%,其中:省外到位资金142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省内县外到位资金168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外来投资已成为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中坚力量。

— 2 —

(二)重大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一是苏帕河流域梯级开发任务全面完成,新增装机20.15万千瓦,阿鸠田、乌泥河、朝阳三个电站相继并网发电,累计完成投资93000万元。二是装机3×4万千瓦,投资6.34亿元的腊寨电站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大坝通过验收下闸蓄水,3#机组于7月2日发电,2#机组和1#机组,预计分别于今年7月20日,8月20日可以发电。三是公养河流域梯级开发顺利进行,装机2×0.63万千瓦,投资6180万元的二级电站建成投入运行,

三、四级电站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三级电站装机2×0.8万千瓦,投资概算8500万元,预计9月份开工,四级电站正在做可研工作,计划2009年开工建设。四是10万吨硅铁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投资25180万元年产硅铁5万吨生产线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年产5万吨金属硅生产线于2007年8月开工,投资概算2.5亿元,建设三台25000KVA矮烟罩半封闭旋转式矿热电炉,6月30日,5#炉点火投入生产,6#、7#炉预计今年年底完工。五是宏发铁矿选厂建设投入运行。投资5000万元年产6万吨铁精矿生产线全部完成,并投入正常生产。六是年产金属硅6000吨的顺康硅厂和兴鑫硅厂,分别建成投产。这些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不但做强做大了矿电产业,同时,也对龙陵实现“工业经济连续倍增计划”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外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全县有外来投资企业32家,其中投入生产经营的有16家,

— 3 — 正在建设的有13家,停业3家。这些外来企业主要从事电力、冶炼、原矿开发、农林产品加工、房地产、零售以及酒店服务等行业,截止今年6月底,除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名存实亡的企业绿洲生态开发公司、恒裕生物资源开发公司及黄莲河生物资源开发公司外,其余已建成投入生产经营的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良好。2008年1—6月,外来企业生产金属硅2188吨,铁精矿50994吨,硅铁11334吨,发电3.9亿度,茶叶60吨,上缴税金34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占全县财政总收入1.5亿元的23.2%。为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做法

全县经济之所以有今天这样一个良好的发展局面,与县委、政府近几年来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是分不开的。特别是2004年以来,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放在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略位臵来抓,全力以赴抓招商,矢之不渝上项目,具体做法是: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为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004年以来,县人民政府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领导班子及各职能部门就全县扩大对外开放,如何借助外力发展经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认真学习讨论,思想得到了高度统一。首先,充分认识到招商引资是我县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的腾飞,没有大量外来资本、技术、人才的注入是根本不可— 4 — 能的,原东德与西德,北朝鲜与韩国,内地与沿海的经济发展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差距,虽然因素很多,但其关键就差在对外开放上。就我县而言,目前的经济社会状况,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甚远,任务十分艰巨,就其原因,主要是我县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总量小结构单

一、基础设施滞后、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低、可用财力有限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还得借助外力,所以,认定了只有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借助外力才能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其次,充分认识到招商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招商引资涉及多个不同的方面和环节,另一方面,招商引资是一个各方面相互联系的整体,所以,各部门之间必须联结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同心协力,共同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同时,也要得到社会各界人士、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第三,坚决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想,牢固树立“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观念,拿出大项目、好项目招商,提高项目引资含量和合资、合作对接率。

(二)制定科学的决策机制,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周密策划。依据全县、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招商引资项目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投资优惠政策。二是招商决策权高度集中统一。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市、县的招商实现了集中统一

— 5 — 决策。即: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落户龙陵的重大项目,与投资商的洽谈和签约工作由市政府负责,县政府领导参与。涉及县域经济发展的项目,由相关部门和政府有关领导与投资商洽谈。对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利益影响较大的项目,政府将洽谈结果向县委常委会议报告,最终由县委常委会议决策;一般性项目由政府领导班子决策。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根据会议决定进行签约。

(三)推介优势资源,提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优势资源是吸引投资商的关键,目前我县的优势资源主要是水能和矿产两种。四年来,县人民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矿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两大机遇,坚定不移地走好矿电结合之路,下大决心拿出这两种资源来进行招商。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使我县的优势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显著。水能资源项目成功招商8个,截止今年6月底,外来投资新增装机34万千瓦,使全县总装机容量达到了43.78万千瓦,占全县境内可开发量169万千瓦的30%。矿产资源项目成功招商10个,外来投资新增金属硅生产规模1.7万吨/年,使全县金属硅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年;硅铁生产规模5万吨/年;铁精矿生产规模6万吨/年。如今,水电、矿产已成为我县的骨干产业。

(四)引入竞争机制,创新招商方式

对优势资源开发的招商,我们逐渐引入了竞争机制,即实行— 6 — 开发权公开出让。县城东片区及东南片区的房地产开发,采取土地使用权公开挂牌出让的方式有偿出让给两家投资商。帕掌河流域、得寨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采取开发权公开出让的方式有偿出让给两家投资商。竞争机制的初步建立,使有实力、有技术、会管理的企业入驻龙陵,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避免了圈土地、占资源,不开发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招商引资工作的透明度,规避了暗箱操作。

(五)正确处理各方利益分配,使国家、企业、农户共享开发成果

招商引资是以合作双方或多方均获得各自利益为目的,获取投资开发回报是大家的共同愿望。在整个招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项目区人民群众的利益分配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小黑山黄龙玉和象达钨矿开发中,我们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小黑山黄龙玉开发通过商谈,将15%的股权收益分配权给了乡村组和农户,并由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代行分配权。象达钨矿开采通过政府协调,由投资商直接与涉及村组签订土地租用合同,除土地租金外,每年公司以利益分配的形式付给涉及矿山的农民30万元。通过协调建立各方面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企业的探采工作保证有序推进,达到了开发利用一方资源,造福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推进了和谐平安龙陵建设。

(六)强化服务,为外来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项目的签约并不是招商过程的终结,只有合作双方或多方得

— 7 — 到了合理的回报时,招商才算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所以,我们牢固树立了“一切为了投资商,为了投资商的一切”的理念,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满腔热忱地为投资商提供服务,让投资商满意。一是出台《中共龙陵县委、龙陵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龙陵县外来企业公开评议管理服务部门的意见》、《龙陵县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落实工作方案》。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外来投资促进条例》。三是积极做好对外来企业跟踪问效服务工作。以感情为纽带,努力营造和睦温暖的“外来投资商之家”氛围;强化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工作;解决好企业与各职能部门、企业与乡镇、企业与人民群众、企业与企业之间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为外来投资企业保驾护航。四是努力创造最优良的社会治安环境。以创建“平安龙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做好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同时,加大了对侵犯投资商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保护投资商利益,使外来投资商在龙陵工作安心、生活舒心、投资放心。五是解决了投资商办公、住房、就医及其子女就学等问题,为外来投资商消除了后顾之忧。六是做好县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便民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39033 件,办结37607件,办结率96%,接受咨询8223件。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为人民群众办事敞开了大门,增加了办事透明度,充分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七)做好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努力构建投资平台 启动了龙陵县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总体规划已由昆明市规划— 8 — 设计院高新区分院设计完成。园区总占地面积15.5km2,分3个片区,其中:黄草坝片区8.5km2,为硅铁冶炼产业区;勐糯片区3.5 km2,为轻工及物流产业区;勐柳片区3.5km2,为生物资源加工、机械加工及制造产业区。规划设计已通过市级评审,并修改上报省经委。已有10万吨硅铁项目、汇合水泥厂100万吨水泥生产线落户黄草坝片区。

(八)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投资商认识龙陵、看好龙陵、投资龙陵

一是编辑出版《龙陵投资指南》。二是包装推介项目25个,储备项目3个。三是以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洽谈会、昆明商品交易会为契机,通过各种专场推介会、展台展示、发放宣传资料、广泛洽谈等方式,大力宣传龙陵。

三、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着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招商引资工作起步较晚,部分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不够,开放意识不够强,对招商引资工作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支持。二是优势资源匮乏,吸引力减弱。全县境内水能资源已全部招商开发建设,探明的优势矿产资源已有企业开发,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项目规模偏小,旅游资源有限,房地产开发和县城改造阻力大。三是项目前期工作薄弱,大项目、好项目储备甚少,矿产资源勘查力度不够。四是国外资金引进仍然未实现零的突破。五是

— 9 — 招商引资环境还不够优化,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投资商的期望相比,我们的政策体制环境、基础设施环境、人文环境、部门服务环境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差距。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于解决。

四、下步打算

(一)发展思路

今后一段时期,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龙陵“十一五”规划,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规范招商程序,优化投资环境,构筑投资平台,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以旅游资源和生物资源开发项目为重点进行包装推介,继续延伸矿电产业链,通过招好商,招大商,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的目标任务是:到2010年全县累计实现签约项目22个,累计协议总投资估算64亿元;引进资金到位累计40亿元,力争达到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实现零的突破,招商引资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突出。

(三)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今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政府继续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形成“对— 10 — 内对外两手抓,主要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格局,即对内抓好投资环境建设,树立抓投资环境就是抓项目、抓发展、抓开放的观念,对外抓好与国内各省市地区乃至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工作,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

2、狠抓项目前期工作。项目的包装推介是招商引资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则是招商引资成效的主要因素。要进一步摸清县内各类资源的底数,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回报较高、吸引力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项目包装推介出去,让更多的外来资金进入龙陵。

3、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政府领导及各乡镇、各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带头进行招商,借八方能耐,汇四海关系,推进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由于我县土地、矿产、农业等资源有限,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准入门槛和条件,把真正有实力、有技术、有管理、干成事的投资商引进来,防止圈着土地不建设,把着资源不开发,炒作买卖我县各种资源现象的发生。

4、突出招商重点。一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的招商重点区域国内放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及港澳台地区;国外放在东盟和南亚。二是突出重点行业。围绕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推出邦腊掌温泉旅游度假区、松山抗战遗址保护与建设、小黑山生态旅游开发等项目。围绕县城建设,做好县城房地产开发、老城区改造及市政公用设施完善配套项目的推介。围绕生物资源

— 11 — 及农产品开发利用,做好石斛、茶叶、核桃、畜产品加工等项目的推介招商工作。

5、创新招商方式。一是坚持小分队招商,积极参加市政府组织的招商队到国内省、市及国外实施重点招商。二是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每一位投资商的后面都有一个关系网,各职能部门及乡镇真正拿出兄弟姐妹的感情对待外来投资商,做到有迎接、有笑脸、有礼貌、有服务、有道行,通过他们的影响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来龙陵投资,进而形成招商引资的连锁效应和群体效应。三是开辟委托招商、网上招商途径。在国内外各种商会、协会中聘请交际面广、知名度高的招商代理人,通过委托代理人,广泛联系投资商,大力宣传和推介龙陵;以政府政务网站为平台,发布招商信息。

6、创优招商环境。环境是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支撑力,是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环境也是最好的广告,最好的招牌。环境不优,企业留不住,资本进不来,发展没有希望。一是努力创造最优良的治安环境,切实增强投资商的安全感。二是努力创造最优惠的政策环境。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措施,让投资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努力实现双赢。三是努力创造最优美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重点做好工业园区、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并解决好投资商办公、住房、就医及其子女就学等问题。四是努力创造最优质的服务环境,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认真执行行政问责制、— 12 — 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做好投资商的后续跟踪服务工作。

主席、副主席、各位常委,四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与你们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希望各位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谢谢!

— 13 —

第三篇:茶陵县虎踞卫生院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卫生系统医德医风监督员:

大家好!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作风建设,在人民群众中间树立良好的卫生形象,更好地服务于虎踞镇的老百姓,按照县卫生局关于迎接县人大代表评议卫生工作统一部署,今天,特意邀请大家来对我院的工作进行评议和指导。首先,我代表卫生院全体职工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借此机会,由衷地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现将虎踞卫生院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的汇报。

一、基本情况

虎踞卫生院是一所防治结合型卫生院,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设有病床28张,现有在岗职工31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人,占总人数的90%,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以下职称17人。近两年来,我院在县卫生局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虎踞镇各位领导和在座各位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都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赢得了不少荣誉。

2009年度我院被县政府授予防疫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卫生局评选为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度被评为湖南省医疗执业先进单位,株洲市文明卫生单位;被县卫生评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工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单位和县委组织部争先创优活动典型推介单位。从2009年开始,我院的业务总收入突破200万元大关,从而真正实现了卫生院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医疗业务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虎踞卫生院管理大纲》,共上墙各类岗位职责和各类规章制度60种,以规范、约束职工行为,有效地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09年、2010年两年我们共接诊门诊病人24000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146人次,为病人实施手术241台次,住院分娩462人,抢救危重病人45人,成功抢救42人,抢救成功率达93%,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三、公共卫生服务情况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乡镇卫生院的工作重点和服务理念,由过去的医疗服务逐步转移到公共卫生服务上来了。

去年,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以免费体检、宣传健康知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服务下乡活动。组织了10余人的工作队伍,携带了10000余份健康教育资料和医疗体检设备,先后深入到7个村,为11548个农民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了健康电子档案。09年重阳节前夕,我院为全镇1794位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进行了健康普查。

妇幼保健方面,去年全镇孕产妇保健检查建册管理率达100%,住院分娩率达100%,对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跟踪服务管理率达100%,切实保护了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疾控防疫方面。去年对全镇卡介苗接种率达100%、乙肝苗接种率达98.6%,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达99.16%,百白破接种率达99.16%,麻疹强化免疫1460名,无一例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接种率达100%。近年来,全镇未发生重大疫情,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由于镇政府和各村的共同努力,去年全镇参合人数25771人,上缴农合资金515420元;入合人数占全镇人口的95%。全年全镇共补偿19729人次,补偿金额共计3249709元。为降低医疗费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至目前,我院合作医疗住院病人次均费用比09年1360元下降到936元,下降比例为32%,大大超过了县农合办要求下降5%的管理目标;住院自费比例从5.3%下降至4%。这两项比例的下降,大大降低了农民看病费用,使他们从中得到了更大实惠。

五、本院硬件建设投入情况

我院经济底子薄,为给农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我院近两年来在偿还2008年前所欠住院部基建款以及历年所欠设备款40余万元的情况下,勒紧裤带,紧缩开支,投资近40万元用于本院医疗设备的购置和办公设施的更新,院容院貌的改造。目前,住院病房间间都有电视机、空调,门诊、住院部都更换了崭新的候诊椅和输液椅,卫生院的主要公共场所都安装了空调,农合、防疫、妇幼、公共卫生等科室办公实行了电脑网络化管理。医疗设备能够满足病人基本检查和治疗。

第四篇:炎陵县中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上午好!我代表中医院就公立医院改革在实际工作当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作个简要的汇报。

第一是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从三个方面推进。

第二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两点体会。

第三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两个困惑。

第一公立医院改革从三个方面推进:

第一方面:从实行药品零差率为突破口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药品零差率,首先必须思考为什么要实行药品零差率,我想主要原因是历史的药品占医院总收的比例很不合理,极不科学,必须大幅度下调。怎样调?调到什么样的程度?我是这样去理解的:医生必须站在医学专业和病情实际需要的科学角度,同时必须牢记不合理用药给病人、医院、社会带来多重伤害的后果去自然合理用药。实行药品零差率后,加上医院的相关措施,今年1-6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6月的药占比是35%,去年同期的药占比是47%,下降了12%。从药占比看,此项工作有进展,但同时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个方面:从更能充分体现老百姓得实惠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老百姓得实惠是从疗效、流程、经济三个方面去开展工作。

1.疗效:怎样才能让老百姓的治愈率、好转率不断提高?

2.流程: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在医院诊治过程中,享受通畅、简洁的流程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同时又有良好的心里感受?

3.经济:怎样才能让老百姓的医疗消费结构更为合理,消费次均费用在下

第三个方面:从促进医院发展的良好势头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院良

好发展从职工待遇、医院建设、人民群众对医院的整体印象,这三个方面去开展工作。

第一是职工待遇:医改,医院的全体职工是主力军,所以职工的福利和待遇不断提高是推进、深入医改信心的重要保证。按医改的政策精神,我们制定和实行了新的绩效分配方案,财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医院增加支出了81万效益工资,平均每人半年增加了5000元,对于贫困地区的小医院这个幅度是很大的。有同事问我,半年增加80万的效益支出,财务安全且合理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知道这80万来源于三个方面:医院节约的各项成本支出和科室的精细化管理创造了65万,鼓励科室开展老百姓需要的新项目和新业务创造了35万,增加的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创造了20万,共计120万。所以是安全、合理的!这120万是去年,是历史上没有的120万,让职工节约的成本,新开展的项目,增加劳动量的所得都用到了职工身上去。所以在医改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清楚并为之努力的几个利益方向:①职工的福利待遇要不断提高。②医院的发展和建设要不断促进。③老百姓得收益面要不断扩大。④医院、科室的运行成本要不断精细、缩小。⑤与医院经营的商家利益要合理、要缩小。

第二是医院建设。医改,医院是主战场,所以医院的管理、环境、硬件、软件、文化、人才的建设不断提高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医改以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医院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第三是人民群众的印象。医改,人民群众是直接感受和体验的人群。所以如何提高人民群众对医院管理、服务流程等等的心里印象和综合评价是我们不断追寻的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们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思想方向和实际行动,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第二是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的两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此次公立医院改革触及到医院历史运行固有模式的核心内容,医务人员思想意识的转变和推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和强有力的机制。

第二点体会:社会各界如何正确引导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合理期望值。有利于建立相互信任、理解、包容、和谐的医患关系,过高、不现实的期望值更容易激发医患矛盾和冲突,因为医院并不能治愈所有的病人,医院不能达到一对一全程服务的人力资源,医院目前尚不能实现0消费。

第三是公立医院改革当中两个突出的困惑。

第一个困惑:关于带“医”字的,同时无力左右的:医药、医疗耗材、医疗设备、医疗用房等等,既符合程序的,又合法的中标价位是否整体虚高,这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运营状态。

第二个困惑:医院必要的基础性建设和功能条件的改善,给医院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金压力。

各位领导,我们的工作离你们的要求,离老百姓得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很艰巨和复杂的工作,接下来我和我的同事们一定倍加努力!我的汇报完毕!

第五篇:茶陵县档案馆晋升省一级馆工作汇报

茶陵县档案史志局 茶陵县档案馆 (2007年10月16日)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省考评组各位领导、专家莅临茶陵,对我县创建省一级档案馆的工作进行考评验收,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和全局工作人员向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茶陵县档案史志局(馆)是1994年12月机构改革时由原档案局、党史办、县志办三个单位合并而成的主管全县档案史志工作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档案保管利用股、档案业务指导股、党史室和地方志室等5个股室,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7人。近几年来,我县档案史志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按照“依托档案搞史志,搞好史志促档案”的工作思路,依法治档,切实搞好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和地方志编修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县档案史志局被评为“十五”期间全省、全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市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2005年全省读志用志工作先进单位,2003~2006全省党史工作先进集体,2003~2006年全县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档案史志工作为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茶陵县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5月1日,1992年1月22日经验收被定为省四级馆,1997年12月30日晋升为省三级馆。为进一步规范档案馆建设,不断拓展档案馆的服务功能,按照县委、县

1 政府的要求,今年年初,局党组研究决定年内实现县档案馆晋升省一级馆的工作目标。为顺利实现省三级馆向省一级馆的跨越式发展,自4月初开始,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力协作,奋力拼搏,无私奉献,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艰苦而繁杂的工作。至目前,晋级迎检工作全部就绪,馆内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进一步规范,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得到加强,馆藏现有171个全宗,档案204786卷,其中明清档案35卷,民国档案3813卷,革命历史档案259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200679卷(文书档案78013卷、科技档案3875卷、专门档案118544卷、实物印章档案247枚),馆藏资料18457册。我们对照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相关标准进行自检,自评得分94.5分,达到了晋升省一级综合档案馆的标准要求。现将我馆晋升省一级馆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把档案馆晋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档案馆晋级工作。今年年初,县政府成立了茶陵县档案馆晋升省一级规范馆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德才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费学文任副组长,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人事局、县编办、县民政局、县广播电视局、县文化局、县档案史志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档案史志局办公,彭东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以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档案馆晋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部署档案馆晋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年元月底,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德才,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姜衡湘,县政府助理调研员谭迪平等一行就档案馆晋级工作2 来我局现场办公时,周县长当场拍板解决经费12万元,用于县档案馆晋级工作。各相关单位也全力支持,为档案馆晋级工作排忧解难。

为确保今年我县档案馆晋升为省一级馆,茶陵县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将档案馆晋级工作纳入对我局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占考评分值15分。市档案局也将茶陵县档案馆晋级工作纳入对我局的目标管理考核之中。为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市档案局对我县档案馆晋级工作的目标要求,局党组决定举全局之力,全面完成晋级工作目标任务。我局制订了晋级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局党组成员分别任正、副组长、龙苏林同志任常务副组长的档案馆晋级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档案馆晋级工作实施。为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我们聘请了8名已退休和离岗休息的原从事档案工作的同志,一起担负档案馆晋级工作的具体操作。我们把档案馆晋级工作全部量化,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和责任人,建立局党组成员包项、专业人员保分和按项分解、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兑现,并将晋级主要工作实行一月一调度,紧急事项一周一调度,有效地调动了全局上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人人心中有目标,个个肩上有担子,上下同心、目标一致、工作同步、责任共担的工作机制。针对馆内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和部分规章已过时的现状,2007年初重新修订了档案馆的档案收集、保管、整理、编目、保密、利用、统计、鉴定、安全保卫和网站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

省、市档案局领导也多次到我局指导档案馆晋级工作,他们对我馆晋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在晋级工作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今年5月,在他们的统一安排与组织下,我局相关人员赴已升省一级馆的冷水江市档案馆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大家进一步增强了对晋级工作的信心,明确了

3 目标任务,更加忘我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二、加大投入,努力改善档案馆基础设施

加强档案馆硬件设施建设,是争创省一级档案馆的基础。过去,我馆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保管保护设施较少且陈旧落后,档案柜大多是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的简易老式木柜,档案存放容量小,库房温湿度控制、档案消毒基本上靠手工原始方法操作,业务技术用房不足,电路老化,长期超负荷运行,库房屋顶漏水,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近几年来,除了全局人员的保健津贴按个人工资额的10%得到了落实外,县财政对县档案史志局(馆)的预算经费逐年增加,并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拨付专项经费,切实解决了保管保护设备落后的问题。自2003年来,共投入专项资金80余万元用于县档案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进行馆内装修,更换电路和照明设施。2003年至2007年,先后投资9万余元,对办公楼、后栋库房内走廊墙壁、电梯间等进行了粉刷装修,并搞好了前后两栋库房的楼顶防渗。同时,针对整个局(馆)电力线路严重老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现状,对全部电路和照明设施进行了更换。另外,为了解决我局(馆)用电量不足导致档案保护设施无法正常运转问题,我们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反映,请求解决电压过低的问题。今年9月份,县政府投资30余万元,在县委机关院内安装了一台新变压器,主要用于对县档案史志局(馆)的供电。二是购臵新式木制档案柜和密集架,扩大了库容。投入23万多元,先后购臵了木制双、单面档案柜、检索工具柜、底图柜100余个,购臵档案密集架共计210.36立方米,库房一下增加藏量4.5万多卷,扩容75%,很好地解决了日渐增加的档案存放压力。三是调整馆库和办公用房,增加服务性、功能性用房。去年以来,我局对馆库和4 办公室进行了调整,新辟了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档案史料展览中心、多功能演示厅和裱糊室、消毒室、检索室、接待室、查阅室、计算机房、装具室等服务性、功能性用房共20余间,计618.8平方米。四是添臵档案保护和办公专用设备,改善档案保护条件和办公环境。2003年来,先后投资26万元,添臵了库房温湿度自控仪3台、空调 23台、去湿机5台,购臵了臭氧消毒灭菌机、消毒柜、防磁声像柜、排风扇、吸尘器、灭火器、温湿度计、地毯、计算机、音箱、交换机、服务器、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复印机、一体化机、电视机、功放机、DVD机等设备。这样,进一步改善了档案的保护和办公条件,为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为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打造了良好的工作平台。此外,还于2004年、2007年投资8万余元,更新了全局(馆)的办公桌椅;2005年,投资近14万元,购臵了一辆小车,大大改善了工作环境。

三、按标实施,大力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1997年我馆升为省三级馆后,由于我局档案工作的重点倾向于抓外部的档案业务指导、行政执法和档案教育培训等工作,因此馆内工作疏于管理,一直以来县档案馆存在着“重接收、轻管理”,“重利用、轻保管”的做法,安排从事档案馆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精力和时间有限,大量时间用于担负档案的日常保管、保护和接待查阅利用工作,因而档案馆内基础业务工作比较薄弱,成为制约我馆晋升省一级馆的最大瓶颈。针对这一实际,自2006年初,局党组研究决定增加馆内工作人员,并聘请了几名已退休的长期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重点开展档案接收、整理、编目、鉴定、统计、利用等项工作。虽然如此,但因档案馆基础业务工作欠帐过多,至2007年,还有大量的机关、乡镇的

5 档案未全部接收进馆;全县118个改制企业的档案还有部分未整理且绝大多数堆放在局办公楼、档案馆库房走廊上而未排列上架;档案整理、编目工作任务繁重;档案数据库、档案展览中心建设还未启动等。面对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现状,局党组从工作的轻重缓急出发,团结带领全局工作人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依法接收,广泛征集。2006年前,我馆逐年接收了机关、乡镇的档案进馆,但全县24个乡镇中还有19个乡镇1980年后的档案未接收进馆,少数县直机关、事业单位自成立以来一直未向县档案馆移交档案。为此,我局分管档案业务工作的刘年德副局长于今年7月份以来,亲自带领档案业务人员深入机关、乡镇依法接收档案。时值盛夏,骄阳似火,酷暑难当,他们每天驱车几个乡镇、机关,行程上百里,一头钻进单位档案室内,一卷卷清点,一袋袋打包,一个个累得大汗淋淋,至8月中旬全部完成档案接收进馆任务,共接收39个单位计12678卷档案进馆。为进一步改善县档案馆馆藏结构,增加特色、精品档案数量,我局公开向社会征集了24个姓氏的族谱176卷(册)、宛希先1929年编写的由中共茶陵县执行委员会印制的《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一本(系孤本)、原中华民国政府主席谭延闿墓地、碑文的照片等。此外,自2005年至今,我亲自带领有关人员赴北京、江西、江苏、湖北等地征集茶陵籍共和国将军的资料和实物,现已征集20多名茶陵籍将军、老红军的历史资料60多万字,照片500余张。至今年9月,县档案馆馆藏除了有历史档案、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外,还有人事、会计、音像、电子、名人、山林土地、房产等专门档案和外文、族谱、实物档案及“三重”档案等。我馆已初步建立起了反映茶陵地方特色和历史面貌的馆藏体系。

2、规范整理,科学存放。面对大量接收的档案存放无序、无6 箱柜标签、档案查找利用不便和部分档案整理、编目很不规范等现状,身为负责指导我馆整个晋级业务工作的常务副组长、本已到退休年龄又被局党组委以重任的龙苏林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馆内规范整理、编目工作对于此次晋级工作的重要性,除了独立担负171个全宗卡片的设计、文字撰写和档案箱柜标签、库房平立面示意图设计等项工作外,主动与分管档案工作的刘年德同志一道,多次召集有关业务人员一起研究实施方案,合理调度人员,统筹安排整个晋级的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在档案整理编目工作中,晋级工作组的成员及6名临时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忘我工作,打了三场硬仗。一是理顺档号、全面倒架的硬仗。今年7至9月,针对馆内部分全宗出现同一全宗多号、重号与随意给号现象,采取“大稳定、小调整”的方法重新编制了全宗名册,然后根据更改后的全宗名册对前栋库房部分档案和后栋库房及新近接收的档案重新理顺档号、按全宗号顺序进行倒架排列,共计理顺档号(含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倒架排列171个全宗计62288卷。在档案整理、编目工作中,由于电压不足,库房内空调根本不能运转,同志们在39℃高温的库房内,男同志赤膊上阵,女同志汗透衣衫,背负档案穿插来往于一至四楼各库房内,每天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饿了就吃个干馒头,渴了就喝口白开水,个个累得腰酸背疼,骨软筋麻,有的还出现了中暑和呕吐症状。就是这样,没有一个同志临阵退缩,按时按质完成了此项工作,深深体现了我局兰台工作者善打硬仗、敢于拼搏的精神。二是重新装订检索工具的硬仗。9月至10月上旬,我们组织了8人的专业队伍,连续奋战1个月,重新装订馆内检索工具,重新设计、撰写检索工具封面、背脊并更换部分封面。当“十一”长假期间人们纷纷外出休闲旅游、探亲访

7 友或与亲人团聚时,我们的工作人员整个假期都加班加点,从家里到单位,两点一线,默默地工作着,共计装订了各种检索工具949本,重新排列上架检索工具1919本,一改过去我馆检索工具装订不规范、书写五花八门、排列无序的落后面貌。三是编印出版《茶陵县档案馆指南》的硬仗。1996年5月至1997年6月,我局安排一名专职人员撰写了《茶陵县档案馆指南》初稿,后因各种原因未能编印成书。今年5月,我们安排本局业务股股长杨秋林同志担负撰写工作。他欣然接受任务后,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困难,依据国家档案局颁发的行业标准《档案馆指南编制规范》,并结合茶陵县档案馆的实际重新进行编制。经过他四个多月在电脑上加班加点的撰写工作,该书于2007年9月底完成初稿,现已编印成书。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茶陵县档案馆的基本情况和馆藏档案、资料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广大利用者查阅利用本馆档案、资料的工具书。

3、开通因特网,建立档案史志专业网站。2005年底,我局开通了因特网,同时安装一台交换机,将局内各办公室共计14台电脑组成内部局域网,实现了局内各办公室电脑保存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开辟了干部职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新途径,也为全局干部职工“打开电脑看世界”提供了保障。2006年12月,我局在茶陵县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建立了茶陵县档案史志专题网站,网站设有“局馆简介、档案专栏、党史专栏、方志专栏”等4个主要栏目,并明确专人负责网站的更新和维护工作,从而为社会进一步了解档案史志工作提供了平台。

4、全面启动数据库建设。2006年前,我县档案馆数据库建设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而“数据库建设”一项在整个省一级馆标准中的15个验收项目中是除“馆库建设”外分值最高的项目,因此,8 局党组对此高度重视,从领导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上投入较大。一是成立班子,加强学习。成立了以本局业务股长杨秋林同志为组长,3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专业人员为成员的数据库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数据库数据的录入工作。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此项工作,工作组全体成员采取“集中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除了集中听取市档案局业务人员对软件操作的方法与步骤的讲座外,每个录入员还通过上机实践操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大大提高了录入的速度和质量。二是配臵档案管理软件,购买服务器。共投资2万余元,对DAMS2000进行了升级,安装了网络版的超越2000文件档案资料综合管理系统。针对档案馆内现有电脑配臵过低的现状,新购进了一台内存为1G、两个250G硬盘的联想广全T168型服务器,这样满足了数据库建设和档案的统计、检索利用等各项工作发展的需要。三是认真开展数据库建设。为了保证数据库建设按时按质完成,数据库建设小组首先制订了《数据库建设录入人员操作注意事项》,要求录入人员紧紧围绕“先易后难、先紧后松、先录入再完善和定期备份”的工作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此项工作。自5月至9月,基本完成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三库”建设工作,共计录入案卷目录79285条,重要全宗卷内文件目录18465条;建立了28个单位的现行文件全文数据库,扫描现行文件83份、572页;对《茶陵州志》、俄文档案和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等重要全宗的档案全部进行了扫描,实现了重要全宗档案的全文检索;建立了“茶陵一中百年校庆、洮水水库工程建设、省十运会举重比赛、党旗飘扬、征集颜氏族谱、2007年“8〃20”洪灾专题报道等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的多媒体数据库。

在搞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我们还抢救了宛希先1929年编写的《共

9 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和部分将军的档案资料、照片及县公安局、检察院等单位破损和易褪变的档案;成立了档案鉴定小组,共计鉴定档案11275卷;新制作和粘贴箱柜标签564张,制作档案库房平立面示意图15幅,各全宗档案存放一览表7张;建立了档案接收、档案编研、检索工具、档案设备、档案借阅、档案利用、档案库房安全检查等各种统计台帐。此外,国家档案局8号令下发后,我局于今年3月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通知,同时成立审查委员会,选择了县人民法院和本局共两个单位作为贯彻执行8号令的试点单位。8月份,两个单位新制订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已通过我局审查委员会的审查。

四、拓展服务,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2006年来,我们开始以“利用档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为努力方向,以“提高档案馆公共服务水平”为工作重点,在拓展档案馆基本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尽量使档案利用更加贴近中心,贴近现实,贴近百姓,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是畅通档案馆服务社会的主渠道。阅览室接待查档,是档案馆面向社会开展档案利用的主渠道。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提供利用档案。一是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为档案馆配臵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电话、饮水机等,方便利用者。二是改进服务方式,在阅览室放臵服务指南——《茶陵县档案馆指南》,利用建立的数据库和发布在档案史志专题网站上的开放档案目录向社会提供利用档案,并在网站上公布了“毛泽东主席莅临茶陵合影、列宁家庭和革命活动照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行湘赣分行货币及25位茶陵籍共和国将军和新时期4位将军的名录、照片等档案。三是创造更加舒适、便10 捷的服务环境,使广大利用者心情愉悦的查阅档案资料。自2003年来,县档案馆共接待查档9083人次,调阅档案31872卷,为全县山林权属换发证件,调处山林、房屋权属纠纷,改制企业职工办理退休、低保手续、下岗优惠证,乡镇编史修志,审计改制企业债务,经济案件调查取证等工作提供了档案依据,发挥了档案凭证的重要作用。

二是打造服务平台,彰显文化内涵。2004年底,根据茶办字[2004]26号文件精神,建立茶陵县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明确28个单位为现行文件收集对象,至今年8月底,共收集现行文件257份。2006年5月,开始统一使用县委机要科推广的SQY29安全电子邮件系统在线接收文件。为创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全县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良好场所,今年,我们精选了馆藏一定数量的革命历史档案、共和国将军、老红军和茶陵名人档案、特色档案、精品档案及编研成果,设立茶陵县档案史料展览中心。内容由“悠久历史、红色记忆、当代英才、美丽茶陵”等四个部分组成,共有160余幅照片及文物。今年9月,我县解放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到档案史料展览中心参观学习,学生们惊叹于茶陵历史的悠久,感受着茶陵文化的灿烂,加深了对茶陵这块红色土地的了解,并纷纷表示今后要努力学习,知我茶陵,爱我茶陵。 9月下旬,茶陵县委宣传部批准我馆为“茶陵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重大纪念活动,我局与县民政局、县团委联合举办了关于茶陵历史、纪念建军80周年为内容的档案专题展览,展出了茶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是满足各方需求,编研工作呈多元化格局。利用档案史料在县电视台开设了《党旗飘扬——茶陵红色土地上的党史人物》、《军

11 旗飘扬——红色土地上的重要战斗》专题栏目,拍摄了《跃马扬鞭驰兰台》专题电视片。2003年以来,利用档案史料先后编辑出版了《茶陵县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简史》、《茶陵县基石谱》、《当代茶陵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茶陵县历次代表大会实录》、《茶陵县乡镇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改革开放后的茶陵》、《茶陵历代书院》(已经湖南人民出版社审定,即将印刷出版)、《中国共产党茶陵历史(第一卷)》(即将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等8部书籍。

各位领导,各位评估员,我们在创省一级馆工作中,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自查达到了省一级馆的标准,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和兄弟单位相比,同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与不足。一是现代化管理水平还不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知识还不能适应档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二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三是在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为社会服务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开放程度。总之,我们将以这次省、市领导、专家对我馆的考评验收为契机,不断加强档案馆库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强化服务意识,与时俱进,拓展档案馆服务功能,把我馆真正建成“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茶陵作出积极的贡献。

12

上一篇: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制度下一篇:联想集团关系营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