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教学工作总结

2024-04-28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教学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教学工作总结

一、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06个生字。

(2)掌握本册课文安排的27个常用偏旁。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感受语言的优美。

6、作文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2)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三、注意事项

1、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更加充分的发挥朗读在语文中的重要作用。

3、要使用好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4、要妥善安排教学时间。

第一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周 :识字1———识字2

第三周 :识字3———识字4

第四周 :练习1———课文1

第五周 :课文1———课文4

第六周 :课文4———课文5

第七周 :国庆放假

第八周 :课文6———练习3

第九周 :课文8———课文10

第十周 :识字5——识字7

第十一周 :识字5——识字7

第十二周 :识字8——练习5

第十三周 :课文12———课文14

第十四周 :课文14———课文16

第十五周 :练习6—课文17

第十六周 :课文18-课文20

第十七周 :练习7-课文21

第十八周 :课文22-练习8

第十九周 :练习8-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二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三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四周 :期末考试

四、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篇2: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教学工作总结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部首。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3.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学核心问题]

1.识字、写字,朗读韵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前置性作业]

1.熟读韵文,圈出生字。[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秋、烟、芦、夕”。2.初步感知韵文,了解水乡的美丽富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还记得描写“春天、夏天”的归类识字吗?指名背一背。2.今天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归类识字。

二、多媒体展示水乡图片,揭示韵文中的词语 1.边看边思考:秋天有什么特点?

2.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相应的词语。

金秋 烟波 水乡 芦苇 菱藕 荷塘 夕阳 归舟 渔歌 枫叶 灯火 月光

三、初读韵文,认读生字词语 1.自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认读(先有拼音,再去拼音)及时正音(2)指名认读词语,及时正音:“菱、灯、枫”读准后鼻音。(3)边读词语,边理解部分词语意思。3.指导诵读韵文。

(1)教师范读韵文。(2)各自练读;四人小组读。4.指名读,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四、教学书写生字“秋、烟、芦、夕、归” 1.出示这几个生字,口头组词。

2.自学生字的笔顺,想想你用什么方法记的? 3.出示“夏”,说说怎么记的?书写时注意什么? 4.师范写,生书上描红,生在作业本上写2遍。5.同法学习其余几个生字。结合教学“雨字旁”。[作业设计]

给抄写的生字扩词(2个);熟读韵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练习用文中的词语说话。会写“归、歌、灯”三个生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2.听写四个生字。

二、继续学习韵文

1.出示韵文插图,各自边看图边想象自己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2.学生自读(你认为哪儿最美?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好好读读。)教师巡视指导。3.品读韵文

(1)出示:金秋 烟波 水乡 指名读,理解“烟波”,感悟湖面的苍茫、广阔。说说现在是秋季,我们身边的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 指导朗读:语速较慢,练读、练背。(2)出示:芦苇 菱藕 荷塘 指名读,说说怎样的地方才是水乡呢? 引导学生观察(水多,船多,桥多,人们的房子造在水边,水里种着菱,荷花,岸边有芦苇。)指导朗读:语速稍快,表达兴奋之情。

(3)出示:夕阳 归舟 渔歌

指名读,看图: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给这时的太阳取个好听的名字“夕阳”。小朋友们看,谁回来了?(归舟)小朋们听到了什么?渔民们为什么这么高兴?(捕到了许多鱼,采到了许多菱和藕.这时他们会唱些什么内容的歌呢?)指导朗读:语速稍快,抒发丰收的喜悦。(4)出示:枫叶 灯火 月光

指名读,湖边的枫叶红得像二月花,到了晚上,湖边的点点灯光多像天上的星星,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显得更宁静和迷人。指导朗读:语速稍慢。4.练习背诵。

5.你能用韵文中的词语来说一段话吗?(先同桌,再指名)

三、教学书写生字“归、歌、灯” 1.出示这几个生字,口头组词。

2.自学生字的笔顺,想想你用什么方法记的? 3.出示“歌”,说说怎么记的?(认识部首“欠字旁”),书写时注意什么? 4.师范写,生书上描红后在作业本上写2遍。5.同法学习“归、灯”。

[作业设计] 生字扩词;《补充习题》;背诵韵文

[板书设计] 金秋 烟波 水乡

篇3: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教学工作总结

一、“认识图形”案例描述

师:从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 看剩下的图形是几边形?请学生认真想一想, 动手试一试.

同桌两个人相互琢磨起来.对于教了这么多年数学的教师, 这样的题目见得也太多了.脑子里马上就想好了几种应对的答案.我信步在课堂上走来走去.片刻, 课堂上小手如林了.

生1:我是这样对折后, 再剪的.剪去一个三角形, 剩下的还是一个三角形 (如图1) .

这是个学习认真, 性格内向的小男孩.我高兴地说:“对, 想到先对折再剪, 想得不错, 很有方法.”

生2:教师, 我觉得可以从这个长方形的点这儿剪, 斜着剪, 发现剪出的是一个四边形…… (如图2)

生3 (急切地) :我跟他剪的不一样, 干嘛非要沿着点剪呢?我就随便剪, 剪去一个角, 发现剪去的是一个三角形, 剩下的有五个角, 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 (如图3) .

了不起, 四个角的正方形, 剪去一个角, 反而会变成五个角的五边形, 这个都被他发现了!我禁不住鼓励道:“你真会动脑筋!”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涨, 思维活跃, 多角度、多渠道地发散开去, 看目标已达成.我心中惬喜, 赶快进入新课下一个环节.

“老师, 老师, ”我放眼望去, 看见一只高高举起的手, 不由得心里放嘀咕:怎么是他?———上课左顾右盼, 下课惹是生非, 绝对是个人物!难道他又来前言不对后语, 瞎说一气, 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再看看他微微泛红的脸蛋, 那欲言又止的样子, 莫非他真的有什么新的看法, 听听吧!“你说一说呢!”

“传给我的这张纸是破的, 我就从这儿剪的, 剪出了一个七边形.”我仔细一看:好家伙, 这回他可没胡说!说得有板有眼.太出乎我意料了, 幸好我没有剥夺他的发言权, 这个孩子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 多么难得呀! (如图4)

我微笑着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 全班学生也一起热烈地鼓起了掌!

师:孩子们, 你们真会动脑筋, 说得都很有道理, 看来剪的方法还真多.特别是华俊鹏……没等我说完, 又有一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我还可以这样剪, 剪成了一个六边形……”那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如图5)

二、教学反思

课堂因学生而精彩, 学生因教师而灵动.课堂应是师生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 课堂上学生生动热烈的讨论、深入透彻的思考、生成问题的多种多样, 绝不是仅仅来自学生个性的张扬, 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引领和关怀.特别在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时, 教师应满怀期待, 携一份信任, 鼓励的心境, 走进学生的心田.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 更要关注那些特殊的个体, 在上述的片段中, 这个孩子平时上课注意力差, 经常惹是生非, 学习效果不理想, 学生的讥笑, 教师的冷淡, 课堂上长时间坐着冷板凳, 这无疑在他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尊重每个学生, 赏识每个孩子, 这只不过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良心.而有时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我教了十几年的数学, 对中低年级各章节的重难点都了如指掌, 却陷入已有经验的樊篱而不能自拔, 课堂上缺少了对教材的真诚把握, 提炼和升华, 就题论题, 今天是昨天的重复, 而明天却是今天的继续.用一张破的纸, 却能剪出这份精彩,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深深触动了我.面对那些瞪大的充满求知欲的眼睛, 我们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走上讲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凌驾于课堂之上?

篇4: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教学工作总结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外国朋友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我国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各地的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大中国》。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曲,你们可得听仔细了,里面唱的是什么呢?

2.出示地图,依次出现四幅画面。

瞧,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幅员辽阔,地形各异,有草原广袤的——塞北(3、4个人读),有碧波荡漾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3.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着你们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去走一走,玩一玩,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受益匪浅。

4.在去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们分别在我们祖国的什么位置,好吗?(出示地图)(塞北在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河南省外长城以北的地方)

(二)读好课文

过渡:呜——(学生喀嚓喀嚓声)小火车开来了,我们赶快背上行李,乘上小火车,踏上我们的旅途吧!火车会先将我们带到哪里呢?

1.学习“骏马 秋风 塞北”

①出示塞北图。我们来到了哪里呀?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塞北在长城以北的地方。

②大家再看,在这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上,谁是主角呢?你们觉得这些马儿怎么样?对,像这样强壮的跑得快的好马就是——骏马。现在,你能看着这些好马,读好这个词语吗?

③骏马喜欢在塞北草原上奔驰,不仅因为草原的辽阔,而且还因为有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出示:秋风)假如你就是那匹骏马,迎着瑟瑟的秋风,那是怎样的感觉呢?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④你们想不想跨上骏马,迎着瑟瑟的秋风,奔驰在塞北草原上?行,先读好这个词串。现在让我们扬起马鞭,一起奔驰在塞北草原上吧!

⑤欣赏过后,现在,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上一句话吗?

说得好,老师帮你出版!(用word打出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位小作者的作品。

2.学习“杏花 春雨 江南”

过渡:呜——喀嚓喀嚓。火车继续向前开,它又会将我们带到哪里呢?

①出示图片。对,来到了我们美丽的江南。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季节?你能看图说上一两句话吗?相机出示“杏花”(粉红粉红的杏花开了,多么娇艳!你能美美的读好这个词语吗?)出示“春雨”(绵绵的春雨滴在身上,又是什么感觉呢?)

②粉红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在蒙蒙春雨中显得更加娇艳,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喜欢江南吗?

③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江南,他还写下了一首赞美江南的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读

④江南美如画,让我们学一学诗人的样子也来读一读这个词串吧!

3.学习“椰树 骄阳 海岛”

过渡:呜——喀嚓喀嚓。走过了半个中国,下一站,我们将来到骄阳似火的——海岛。

①海岛就是指——海南岛。你对它了解多少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②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海岛风光。(播放)

③哎呀,老师发现,你们去了次海岛,怎么一个个的小脸都变黑了呀?这是怎么回事呀?课文中有个词说明太阳好厉害,是——骄阳。你能读出太阳的厉害吗?

④虽然海岛骄阳似火,可是这儿却有一种植物它不怕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读词)你们觉得这椰树怎么样?你了解它吗?

(椰树长得很高大,很茂密,郁郁葱葱,如果你去采一个椰果,把它剖开来,还会流出乳白的椰子汁,喝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看,不少小朋友都流口水了,看来你们的心已经被椰树深深吸引了。)

⑤谁能读好这个词串?

4.学习“牦牛 冰雪 高原”

过渡:我们祖国南部骄阳似火,而祖国的西部却飞雪飘飘。这次,让我们坐上飞机,俯瞰高原!

①出示高原风光图片,播放《走进西藏》。

看看图,听听歌,你有什么感受吗?可以悄悄地和同桌交流一下。

②说说看,来到高原后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冰雪”(是呀,高原上白雪飘飘,好冷呀,谁来读好这个词?)

出示“牦牛”(你们了解牦牛吗?它全身都是宝,它的毛长长的,黑黑的,可以做绳索,做帐篷,它的奶可以制成酥油,它还是人们耕地运输的好帮手,人们都称它是“高原之舟”。在那么冰冷的高原上,它一点都不怕冷,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夸夸它!)

③我们走进冰雪覆盖的高原,认识了不怕寒冷的牦牛,让我们带着由衷的敬佩读好这个词串!

(三)朗读总结,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来到了祖国各地,欣赏了各地的美景。我们迎着瑟瑟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骏马 秋风 塞北;我们沐浴着蒙蒙春雨,漫步美丽的江南——杏花 春雨 江南;让我们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岛——椰树 骄阳 海岛;我们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牦牛 冰雪 高原。我们走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经历了一年中的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可无论是塞北、江南,还是海岛、高原,都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中国。

3.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吧!可以邀请同桌和你一块儿读,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先准备一下。

(四)布置作业

篇5: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一.谈话揭题(5)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有了广播电视塔,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电视 节目了。在上海,也有一座广播电视塔,她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1.出示课题:6东方明珠

2.指名认读,齐读。

3.有谁去参观过东方明珠电视塔?你看到些什么?请你介绍一下。

二.简介“东方明珠”(5)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就是东方明珠塔。

1.出示多媒体画面:东方明珠

2.教师简介这就是美丽的上海广播电视塔,也叫“东方明珠”。她在上海的黄浦江边,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从上到下共有11个圆球,就像11个绚丽多彩的明珠。晚上,各种颜色的灯都亮了,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假如前面小朋友讲到,老师可以不重复。)

3.下面我们来读课文,看看这美丽的广播电视塔是怎样的。

三.初读课文(5)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

(3)老师领读。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5)

黄浦江边有东方明珠这脚踩大地巨人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像颗明珠

(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读

(3)齐读

1.出示生字认读:了、广、方、东、电。

指名读、齐读

2.自学课后的书写笔顺。

3.指导书写。

(1)分析结构,记忆字型。

(2)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3)学生在三线田字本上写字。(放古筝音乐)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一.复习检查(5)1.认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5)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话。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句式:(什么地方)有(什么)。

(什么)在(什么地方)。学生练习说话 3.指名读第二句话。

(1)“她”指的是谁?(上海广播电视塔)

(2)第二句话又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叫什么名字?(东方明珠)(3)这个名字好听吗?从这句中那个词也能看出来?(美丽)(4)这么好听的名字,我们该怎么读呢?指导读第二句。4.齐读第一自然段。5.男女生比赛读。6.尝试背诵。

7.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和美丽的名字。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0)

1.指导自读课文,想想“东方明珠”塔是什么样子的。(1)“这座塔”指的是什么塔?

(2)课文中把这座塔比成什么?(巨人)(板书:巨人)(3)什么样的人才叫巨人?(非常高大的人)2.出示第二自然段。

3.东方明珠塔哪儿像一个巨人呢?(头顶蓝天脚踩大地)4.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会是怎样的呢?谁来描述一下。5.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受。

师述:这个人站在天和地之间,她真高大呀,多么像一个巨人呀!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这座塔真是太高大了,谁来把这一句读 一读。

7.读后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8.尝试背诵。

过渡:小朋友,到了夜晚,我们来到黄浦江边,再来看这座塔,他又是什么样子呢?

9.出示多媒体东方明珠的夜景图。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指名练习说

话)

10.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谁来把书上描写东方明珠塔夜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11.齐读,指名读。

12.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那些颜色?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五颜六色)这些灯光不仅颜色多,而且闪着亮光,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五光十色)

13.齐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出感情,教师可灵活指导)14.讨论:夜晚,你觉得东方明珠塔怎样呢? 师述:灯光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好看”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美丽)板书:美丽 15.听老师朗读这句话,学生边听边想象。学生仿读。16.我们小朋友想把美丽的的东方明珠塔永远留在心中吗? 17.齐背。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5)

教师讲述:上海广播电视塔既高大又美丽,她高高地站立在世界的 东方,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

1.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2.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五.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读全文。(5)

六.指导书写(10)

1.认读生字:头、地、明、是。

2.指名读、齐读

3.分析字形

头:照笔顺提示说笔顺。

是:照笔顺提示说笔顺。

地: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注意右边也字的笔顺。

明:左右结构,左边是日字旁,右边是个月。

4.指导书写。

5.在书上描红。

6.在田字格里书写。

板书设计:

6.东方明珠

篇6: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教学工作总结

(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3、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读词语,认识象声词。

5、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

6、口语交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的特长,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明白只有坚持不懈、刻苦练习才能学有所长。

教学重点: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3、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读词语,认识象声词。教学难点:

1、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

2、口语交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的特长,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明白只有坚持不懈、刻苦练习才能学有所长。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3、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

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2、师举例:“闯”

3、生互猜:

4、指名说,评说。

二、读一读,填上标点符号。

1、师板书“。?!”,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

2、出示例句,直观感受它们各自的用法。(1)我的作业做完了()

(2)我的作业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呢()(3)我的作业做完了,我真高兴()

3、给书上的句子填上标点符号。

4、指名读句子。

三、读一读。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师读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体会。

3、指名说标点,另一学生说句子。

4、一名学生说句子,另一名学生说标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词语,认识象声词。

2、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读词语,认识象声词。教学难点:

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

1、读短语,说读后感。

2、师:这类词是专门用来模拟人类和事物运动时发出的声音的。

3、你的周围也有很多声音,站在树下听一听,站在雪地里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

4、比一比,看谁说得多,说得好。

二、为自己设计帽子。

1、从形状、颜色、大小以及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来表述。

2、生思考,再动笔。(大胆想象)

3、指名说。

篇7: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教学工作总结

23、夕阳真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上第23课。

师:仔细看图,图上画的是谁,猜猜他们在干什么?(出示课本插图)预设一:(生答:看日出)

师:早晨升起的太阳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朝阳(出示词卡)师:是看日出吗?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出示第一自然段)看日落是什么时候?(傍晚)师:傍晚的太阳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知道叫什么吗?(出示词卡:夕阳)预设二:(生答:看日落)

师:看日落是什么时候?(生答:傍晚)

师:傍晚的太阳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夕阳(出示词卡)

师:知道早晨升起的太阳叫什么吗?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出示词卡:朝阳)

师:早晨的太阳叫——朝阳,傍晚的太阳是——夕阳。(儿歌式唱两遍)师:朝就是早晨,夕就是——傍晚。

师:大家一定见过夕阳,说说你见到的夕阳是怎样的?

师:如果老师要求只用一个字来说夕阳,你觉得哪个字最合适?(美)师:如果用两个字呢?(真美)

师:三个字呢?(太美了,非常美,美极了)

师:哇,夕阳真是美极了!所以课题就是(板书)指名读!

二、初读课文

师:美丽的夕阳就藏在课文中,想看吗?快快打开书本139页,拼拼读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二类字。

师:二(2)班的同学真会学习啊!已经把生字词都划好了,那就请小朋友把课文中的词语读两遍。

师:都会读的小朋友用行动告诉老师(坐端正)

师:生字读准了,词语读对了,能把课文读好才是最厉害的,这可是有难度的,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有信心读好吗?

(一)检查生字:(出示:有拼音的生字)

师:请最勇敢的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这四个字的读音有什么相同点?(后鼻音)师:哪位小老师来领读?(同法学习前鼻音的字)师:(出示:二类字)这些字有点难,谁能领读。师:拿走拼音你会读吗?自己试试看。

师:这些生字宝宝可调皮了,居然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小眼睛,仔细看。能认出它们吗? 师:生字宝宝解散!排队!重新排队后你还认识吗?

师:看我们玩得这么开心,可把二类字急坏了,它们急忙赶来,谁来叫叫它们的名字?

(二)检查词语:

师:谁来叫叫这些云朵的名字?(读完点掉云朵)

起伏:边做动作边理解。深蓝:什么蓝?再深点。涨红:更红了 师:再读读这个词语。

师:别急着坐下,我要请人和你比一比。师:谁读得好?再看看第三个词语怎么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出你的理解。(齐读)

师:还有一些轻声词,你能读好吗?(出示词语)慢慢地:再慢些(范读指导)

(三)检查课文:

1、(生读完)师:我想请五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好。(指名5人)先坐下,轮到再站起来。师:第一自然段就一句话,很简单。它告诉我们是什么时候?哪些人?他们去干什么呀? 师:请你把读懂的三个意思通过朗读告诉大家。(朗读回答)

2、(生读完)

师:这里有个长句子,特别难读。(出示: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师:自己练练看。(指名读)(生读不到位时,师直接范读。)(齐读)

3、(生读完)评:他第一句读得特别好,请你再读一遍。师:第一句再读一遍,慢慢地。(有没有注意第一句话,慢慢地读得特别好。)师:圆圆的脸涨红了。

4、(生读完)出示:它轻轻地……灿烂的……遥远的天边。(范读词,指名,齐读)师:这一段中也有一个长句子,要读好这句话有个秘诀,想不想知道?注意读好三个红色的词语。(练读)(指名读)(齐读)

5、(生读完)

师:我们一起来赞一赞夕阳。——引读最后一节

三、整体感知,学习第二节:

师:找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夕阳的美?(2、3、4)

师:谁喜欢第二自然段?(指名读)这时候的太阳怎么样了呀?(再读读第一句)(板书:西斜)

师:谁喜欢第三自然段?(指名读)这时候的太阳怎样了?(板书:下沉)师:谁喜欢第四自然段?(指名读)这时候的太阳呢?(这就叫落山)(板书:落山)师:三个自然段就是三幅画,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一幅夕阳西斜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西斜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有什么不一样?你能把这种柔和的美读出来吗?

师:天空是怎样的?引读——

师:太阳很美,天空很美,在夕阳下的西山呢?(出示图)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画一画这连绵起伏的西山,(板画)瞧!它们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这就是——连绵起伏。(读词)师:太阳落山时发出柔和的光芒,就是余晖。沐浴在余晖中的群山,就像披着一层薄薄的金纱,你觉得景色怎样?(壮丽)

看了这壮丽的西山我忍不住要来读一读谁想和我比一比!指名读

师:一边读一边想着美丽的画面,会读得更好。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深蓝的天空,走进这连绵起伏的西山。(齐读)

师:配上音乐,一定能读得更好!

师:夕阳西斜图真美呀!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回放一遍。(出示图,指导背诵)请个小导游把夕阳西斜图介绍给大家。

四、学习生字:

师:介绍得真好,夕阳特地留了四朵云奖励大家。(出示:芒,蓝,傍,伏)师:发现什么规律来吗? 师:怎么记这些字?

师:范写一个,生描红一个

(时间允许的话,习字册描一个,写一个,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字,点评。)

篇8: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教学工作总结

1.读准字音。学生自己读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在书上画一画。

2.认读字词。指名分别朗读各个小节,随文认读生字词:嫩绿、树梢、赤脚、踩、跤、溅、淋、使劲、糟糕、发射、骄傲、兴奋、短粗、小辫。

3.认清字形、辨析形声字。

(1)(屏幕出示:踩、跤)引导学生观察: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2)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形声字的特点。(3)快速浏览诗歌,找出诗歌中另外一组形声字“溅”“淋”。

教师点拨: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

4.在具体语境或者画面当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1)出示词语“嫩绿”,提醒学生读好鼻音“嫩”和边音“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什么东西是“嫩绿”的,指导学生用“嫩绿的()”回答,进行词组训练。(2)朗读词语“赤脚”,提醒学生读准翘舌音“赤”,观看画面——一群光脚丫的孩子,让学生说说课文里写谁赤着脚。找出句子读一读: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3)朗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第一小节,学生点评正音。

(教师运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学生在语境中丰富了“嫩绿的树梢、赤脚踩水”的表象,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二、精读课文时的词语教学

(一)片段一:难懂字“撅”的教学

1.指名读第4小节,出示生字“撅”,提醒学生读准撮口音,全班齐读。

2.理解“撅”的意思。朗读诗歌第4小节或观察课文插图:课文中写谁撅着小辫?

教师点拨:看看咱们班,哪个小女孩也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呢?

3.理解延伸:请学生给“撅”组词。

教师点拨:生气时会“撅着嘴巴”,小松鼠喜欢“撅着尾巴”坐在树上。

4.指导朗读:出示句子,请学生再读“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撅”这个字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确实难以理解,但是从身边找出鲜明的例子来,几个也撅着小辫子的小女孩在教师的提示以及同学们的呼唤中站了起来,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组的词语“撅嘴”“撅尾巴”的适当点拨,学生豁然开朗,生活中一些相似的画面被激活了,理解词语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片段二:学习“快乐”的近义词

1.品味快乐,认识近义词。

(1)自读诗歌。

(2)拓展思维。

教师点拨:你能从诗歌里再找出表示快乐的词语吗?(欢喜、兴奋、痛快。教师板书这几个词语,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齐读这组词语。)

2.寻找快乐,进行说话训练。

(1)指导联想。

(2)句式训练。

(屏幕出示:我快乐得好像_______一样。)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词语根据相近的主题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个孤立的词语产生了内在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极为生动形象而且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环境,无形中建构了一个场景、事件、情境等相互整合的框架。)

上一篇:(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与处理下一篇: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