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十册语文全册

2024-04-21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全册(精选8篇)

篇1:苏教版第十册语文全册

2010/2011学年度苏教版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本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5篇,共26篇。课文分精读和自读两种。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本册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即“学和做”)1个。

(二)主要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①教材内容富有时代性和人文内涵,增加体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第一单元“春光无限”透视着自然美和人性美,安排了《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只拣儿童多处行》和《早》等课文。第二单元为“科技之光”弘扬国威,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安排了《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和《神奇的克隆》等课文。第三单元为“有志竟成” 赞美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安排了《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课文。第四 1

单元为“世界各地”展现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安排了《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等课文。第五单元为“亲情依依”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美好,安排了《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等课文。第六单元为“八一壮歌”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安排了《七律 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等课文。第七单元为“人与自然”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安排了《望月》《灰椋鸟》《水》等课文。

②拓宽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如:将词、议论文等体裁编入本册教材。

③继续安排了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的内容,从而把《课标》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落到实处。本册推荐的是《上下五千年》。

④练习的设计更好地发挥导练的功能。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单元练习包括字词句训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本册“学和做”以“节约用水”为话题,安排了“小小调查”“谈节水,学成语”“介绍节水小窍门”“编写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和“大家来抢答”等内容。

⑥继续承接前九册“习惯篇”,在课文开头安排了有关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图片,认真抓实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12个学生,其中男生6人,女生6人。经过九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读、说、写的能力,语文各项基本功也比较过硬。

三、教学目标

(一)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继续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8、培养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

9、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0、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修改。

(二)、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三)、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214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1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四)、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邮件,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五)、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注

意默读的速度。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六)、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篇2:苏教版第十册语文全册

第一单元

风流潇洒:风度优雅大方,气度超脱非凡。

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仪态万方: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神采奕奕: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满面红光: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相貌堂堂:形容长相端正,身材魁梧。

风度翩翩: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落落大方: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处之泰然: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第二单元

一元复始: 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万象更新: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汗流浃背: 汗流得江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烁石流金: 烁,通“铄”。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万里无云: 天空晴朗。

风雪交加: 暴风雪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滴水成冰: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岁月如流: 岁:时光。比喻时光像流水一样飞快地过去。

尺璧寸阴: 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第三单元

汹涌澎湃:形容声势浩大。

水中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人定胜天: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无边无垠:垠: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波光粼粼: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海底捞针: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雷霆万钧: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桀骜不驯:性情强暴不驯顺。

旋乾转坤:扭转天地。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极大。第四单元

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琴棋书画:弹琴下棋书法绘画。泛指各种文艺特长。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棋逢对手: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生花妙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无所不通:通:知道。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炉火纯青: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虎斗龙争: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第五单元

头头是道 :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娓娓而谈 :连续不倦地谈论着。

信口开河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夸夸其谈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理直气壮 :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侃侃而谈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胡言乱语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无稽之谈 :没有根据的说法。

海阔天空 :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无所不谈 :没有什么不被谈。形容谈的东西非常多。

拾人牙慧 :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老生常谈 :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第六单元

高朋满座:形容宾客很多。

宾客盈门:指来客很多。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一见倾心:初次见面就十分爱幕。

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心心相印: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相见恨晚: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交浅言深: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形影不离: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难舍难分: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情同骨肉: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十指连心: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第七单元

一望而知:一看就明白。

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得新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言简意赅: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要言不烦: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开宗明义: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意在笔先: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浮想联翩: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篇3:苏教版第十册语文全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寓言这一体裁, 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 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 抓住关键的语句, 深刻理解文章内容, 领悟其中的道理。

【目标设定】根据教材编写意图, 结合本课时教学实际情况, 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 笔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复述课文。

2.凭借具体语言文字, 感悟少年的聪明机智, 弄清吴王攻打楚国与“螳螂捕蝉”的故事之间的关系, 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其中感情读文, 懂得寓意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投影片、自制王冠、古筝曲、蝉、螳螂、黄雀等动物图片。

【教学方法】本着不被传统思想所禁锢, 一切为着学生发展的原则,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两种手段和方法:

1以读悟为主线,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螳螂捕蝉”是一个经典故事, 语言生动寓意深刻, 很有文化含量, 值得学生品味。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以读故事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 着力集中品读最精要之处, 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 读中圈画感悟少年的非凡智慧, 分角色朗读再现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等, 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畅读感悟”, 咀嚼文本精华、体悟内蕴情感。

2.以明理为强音, 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喜欢这样一句话: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 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于是教学伊始介绍故事暗含寓意, 初读“螳螂捕蝉”, 埋下伏笔;参照对比探究寓意;创设情境内化寓意, 变他语为己语。环环相扣, 浑然一体!

一、故事引入, 激发兴趣

激趣:最近老师看了一则幽默小故事, 特别有趣, 想不想听? (师述故事——一群蚊子在池塘边激动地传递着一个消息:在十几里外的一个小楼里有一个胖子, 长得又白又嫩, 吸出的血液鲜美无比。蚊子们商议, 该如何去享用这道美味。蛤蟆悄悄接近池塘, 美滋滋地数着蚊子的数目:“这些蚊子可不少, 真是一顿大餐。”蛇伸出它的头, 紧盯着蛤蟆:“只要你一开始吃蚊子, 我就进攻, 哈哈。”鹰的目光穿过草丛, 锁定忘乎所以的蛇, 缓缓地降低了飞行高度。一个小伙子躲在大树下, 举起猎枪, 瞄准了老鹰:“低些, 哈哈!再低些。”不远处有一辆警车, 一名警察正在一边用望远镜观察, 一边说:“这小子非法捕猎, 等他一开枪, 我们就行动。”

车里的警长又白又胖, 一手拍着自己的脸, 一手挠着腿上的痒说:“这么多的蚊子!快、快帮我打蚊子, 快点!”

导入: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想说的?随便聊一聊!与这个故事相类似的还有很多, 23课中就有一处堪称经典。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是是埋藏在每个青少年心中饱满的种子, 教师必须用各种方法去催生这些种子, 使它们萌发。如此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更加切合了主题, 为本课寓意的理解埋下伏笔。

二、咀嚼文本, 潜心涵泳

(一) 着力集中, 品读最精要之处

1.打开课文, 找出具体自然节 (9、11) 。

2.自由朗读, 圈画故事中涉及到了哪几个具体对象, 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指名回答, 随机张贴蝉、螳螂、黄雀小图片, 板书“捕、啄、打”。

4.这段话对“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描写的惟妙惟肖,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找出相关的词语体会一下, 相信你会有很深的感受。

5.交流反馈:“蝉”:高高在上, 悠闲、自由自在;此刻它心里在想什么呢?却不知道……如果你遇见这种状况, 你会对它说些什么?“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螳螂心里又在打什么主意呢?却不知道……劝劝它吧!“黄雀”:“伸长脖子”, “啄食”, 黄雀又在打什么如意算盘呢, 快点告诫一下它吧!

6.小结:蝉、螳螂、黄雀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指名回答) 板书:唉!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身后祸患, 危险!

7.练读。读出它们三个的得意忘形, 各怀鬼胎和身后祸患的暗藏杀机。

8.指名朗读, 比比谁读的更为生动、形象。

9.这就是寓言故事——螳螂捕蝉 (遂书写课题)

(二) 参照对比, 懂得“螳螂捕蝉”一语双关的深刻寓意

过渡:寓言就是借一个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我们以前接触过的掩耳盗铃、狐假虎威都是如此。那么螳螂捕蝉是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

1.读一读第11节, 并展开小组讨论。

2.指名回答 (鼓励用自己的话) 。

祸兮, 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做事要瞻前顾后, 三思而行啊!

3.小结:这正是 (齐读并——)

4.我们明白了, 可是这个故事是谁讲给谁的, 他明白了吗?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5.指名回答 (最后一节) , 引导理解什么叫“恍然大悟”, 并追问他悟出了什么?

6.集体交流, 随机引导学生发散想象“不堪设想”的后果, 懂得蝉、螳螂、黄雀与楚国、吴国、诸侯国的对应关系, 在对应动物图片下板书:楚国攻打吴国乘虚而入诸侯国。

7.小结:知错就改, 善莫大焉。相比前面的主观专横判若两人。

练读这两节, 比比谁能通过读书很好的展现吴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 (可以加上适当的手势、动作等)

8.指名朗读。

(三) 再读探究, 感受少年的非凡智慧

过渡:没想到大臣们众口铄金也没能说服吴王, 一位少年竟做到了。真好奇那位少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身上有哪些闪光点呢?

1.选择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2~8自然节, 在相关词句旁写下自己的体会

2.集体交流:

这位少年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因为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了, 不允许别人来劝阻, 他还要去劝说, 说明他真有勇气。 (勇气可嘉)

从这里还能看出少年非常关心国家大事, 如果不为自己的国家着想, 他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劝说吴王了。 (为国分忧、十分爱国)

“第二天清晨, 他拿着一只弹弓, 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 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 一连转了三个早晨。”从这里能看出, 少年劝阻吴王的决心已下, 说明他很有勇气。因为他的衣裳和鞋子都被露水打湿了, 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还在等待吴王的到来, 可见他的决心确实很大。 (坚定决心)

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 说明他起得很早, 不怕吃苦;一转就是三个早晨, 说明他有足够的耐心;而且他还毫不介意, 说明他一心只想劝阻吴王, 其他的什么都没放在心上。 (不怕吃苦、大局为重)

3.适时点拨:少年果真见到花园里“螳螂捕蝉”这件事了吗?他不去直言劝谏, 而选择在花园“打鸟”, 给吴王讲故事, 又说明了什么? (智慧非凡、有勇有谋、用心良苦等)

4.友情提醒:

语气、谈吐符合人物的身份。

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鼓励再创造。

激趣:想不想当一回智慧的少年?又想不想做一回“权倾天下”的大王呢?选择感兴趣的人物自由组合分角色练读2~11自然节。

5.推荐小组分角色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 要以学生实践为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落实好这一点,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以读故事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 着力集中, 品读最精要之处, 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 读中圈画感悟少年的非凡智慧, 分角色朗读再现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等, 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 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畅读感悟”, 咀嚼文本精华、体悟内蕴情感。

三、创设情境, 巧攻复述、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 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学课文只有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于是笔者又设计了——

1.情境一:吴王听了少年的话, 恍然大悟, 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 而之前他已下达了死命令。那么, 第二天上早朝的的时候, 他该会怎样解释这一新决定呢?四人一组讨论、并推荐吴王 (戴上王冠) 模拟早朝。

2.‘退朝’了, 各位同学也该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了! (自由发言)

3.情境二:生活中也有许多当代吴王。比如小明同学每天不问学习, 只顾沉迷于网络游戏, 享受网络游戏带来的那种飘渺的快乐而不可自拔。现在老师就是小明, 谁来劝劝我! (指名回答, 师配合表悔改)

四、作业布置, 延伸课外

本着新课标中语文作业的布置应加强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无限延伸课堂, 加强实践性的宗旨与大阅读的精神, 布置以下作业:

1.排演课本剧《螳螂补蝉》, 评选优秀导演、演员

篇4:苏教版第十册《鱼的纹样》案例

《鱼的纹样》这一课是小学阶段继几节主题纹样设计课(如第4册《会变的花·树·叶》、第6册《鸟的纹样》)后的又一堂关于装饰纹样的课。此课也是继上一课《海洋生物》后关于鱼的一节纹样装饰课。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让学生尝试用概括、简化、夸张、装饰等手段,用点、线、面以及色彩等元素塑造出更为丰富、生动的鱼的纹样,并能结合以前学过的纹样知识设计出鱼的组合纹样,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塑造艺术形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鱼的纹样的装饰美感,和鱼的纹样的独有特征。

2.会运用简化、夸张等手法设计出不同鱼的纹样,掌握鱼的自由纹样和适合纹样的表现方法。

3.通过学习,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鱼的自由纹样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巧妙运用点、线面以及色彩等元素装饰鱼,设计个性化的作品。

【教学设计】

欣赏导入:

师:海洋的主人是谁?

学生回答:鱼类。

师:你看,它们来了!(视频——海底总动员片段)

海洋是神秘的,也是色彩斑斓的,我们来认识一些漂亮的鱼儿,(出示图1~5)

你喜欢哪一条?它的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生:外形——奇特

花纹——美丽 (板书:图6~8)

色彩——丰富

师小结:鱼儿真美,所以早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这些漂亮的鱼儿装饰、美化生活用品了。这是古人们在彩陶上绘制的鱼的图案,这种鱼的装饰图案,我们把它叫做——鱼的纹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在板书“外形、花纹、色彩”时,我特意在文字设计中添加了鱼的纹样,以此先给学生留下印象。

探索、交流

1.了解鱼的寓意。鱼在我国的民俗文化中,不仅是美丽的化身,同时还代表了吉祥、富贵的寓意,你们知道一些与鱼谐音有关的成语吗?——富贵有余,连年有余、鲤鱼跳龙门(出示图9~11),大家还记得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贝贝吗?(出示图12)知道它的寓意吗?

师小结:人们在赋予鱼儿各种美好愿望的同时,也描绘着鱼儿的各种美态,鱼题材的艺术品非常多。

2.欣赏、比较。瓷盘、玉佩、靠垫、门帘、花布。

师:(1)我们发现这些物品上的装饰鱼纹形态、色彩虽各不相同,但与普通的鱼相比,又有共同之处,仔细看看,它们都画出了鱼的哪些特征?(图13)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初步感受鱼的纹样的特点以及鱼纹样的丰富多样性。而找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则是对鱼的纹样的基础部分的初步概括分析。

(2)那装饰过的鱼和真实的鱼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同桌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一下。

小结:

外形简洁、夸张。

师:鱼的纹样抓住了鱼的特征,通过简化的方法,使它看起来比较简洁,有时并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使鱼的特点更加明显或更加有趣。(出示比较图14~15)

色彩丰富,有的身上还添加了点、线、面做装饰——比较有规则的点、线、面和不规则的点、线、面各有什么特点。(图16~17)

师总结:简化、夸张、变形、添加这些都是纹样设计中常用的表现方法。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地讲解了一般鱼的装饰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易学易懂。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这里关于点、线、面和色彩的装饰元素可以不作教学重点,适当提及即可。夸张、替代、添加、省略等纹样设计方法之前已经学习过,再次学习要结合鱼的纹样的独有特征。

3.小试身手。

师:考考大家,这儿有一些鱼,你能用哪些装饰方法来表现呢?(图18)

生:它的身体像三角形,就简化成三角形,尾巴用夸张的手法将它画的更小……

(图19)这条呢?

生:金鱼的眼睛比较大,就用夸张的方法将它画得更大,身体像一朵花,就用变形的方法将它画成花……

师:用3分钟的时间自己选择一条鱼用单色来设计鱼的外形,要确当的运用简化、夸张、添加等手法。

师:老师发现几张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初评学生作业)

你觉得画的什么地方好?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

4.深入。

师:老师想把一条鱼装进盘子,怎么摆放合适、漂亮呢?

引出适合纹样(图20),如画2条或更多的鱼,就让它们对称或围着盘子旋转,身体的外形要适合于圆形,要有动态的变化(图21~22)。

如果是方形的盘子,怎么摆放呢?(图23)

【设计意图】 圆形鱼纹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学习,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探讨,也使设计的难易程度考虑到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做到基础差的学生能吃下,基础好的学生能吃饱,而对于同样圆形适合纹样的不同设计甚至是方形适合纹样的提出更注重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5.欣赏作品。

实践创作:欣赏了这么多鱼的纹样,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吧,这不,有人想请大家当个小小设计师呢!有个旅游用品厂的厂长找到我,他想在旅游用品包装盒上设计一些漂亮的鱼的纹样,说这样既可以增加美感也表达了连年有余、吉祥的寓意,我们帮帮他,好吗?

作业:

设计方式选择一: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设计一幅鱼的纹样(点、线、面相结合)。

设计方式选择二:设计适合圆形的鱼的纹样。

要求:运用简化、夸张、添加、变形等手法进行创作。

学生再次作业,小组内可交流、讨论,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

1.作业设计分层次,既考虑了形式的多样性,要求又相对集中。

2.教师的过程性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及时用实物投影展示,表扬优秀的设计点子,便于其他同学借鉴。

展示评价,审美体验

你喜欢哪张作品?(图24)什么地方最吸引你的目光?

师:同学们的作品真不错,我将将这些作品带给那位厂长仔细挑选一下,他一定会发出感叹: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我们给自己鼓鼓掌!

【小结、拓展】

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美丽的鱼的纹样无处不在,你们看——(出示生活中有关鱼的装饰品)

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有一双灵活的巧手,就能够创造出美丽的生活!课后大家可以和家人一起尝试动手做一个以鱼为题材的生活用品哟!

【设计意图】欣赏鱼形纹样在工艺品造型上的完美表现,其属于纹样设计的范畴。这里的拓展对学生的创造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起到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尽管课堂的时间有限,但此课对学生的影响却自然而然的延伸至了课外。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 图20)

篇5:苏教版第十册第1单元复习

一、辨一辩

摇蔼仰藤忸瓣扑应荒裸寞叽蹦咆挫轼琼婵盈解倚旺肢酿寿哪默畜 遥霾抑腾纽辨朴映谎课模饥崩跑坐试谅弹盆触骑汪枝醉涛那墨蓄 谣霭迎滕扭辩仆印慌颗莫讥绷抱座拭凉掸盛确奇枉技醋筹娜黝

二、理一理

1.与“悲欢离合”结构相似的:轻重缓急、古今中外、笔墨纸砚、亭台楼阁、喜怒哀乐、琴棋书画

2.表示高兴的:欢天喜地、欢呼雀跃、兴高采烈、欢声雷动、喜出望外、欣喜若狂、眉开眼笑

3.形容人多的:座无隙地、车水马龙、水泄不通、人山人海、人流如潮、门庭若市、成千盈百

4.形容时间过得快: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如流、一刻千金、尺壁寸阴、白驹过隙

5.描写春天的:春回大地、春意盎然、春深似海、春光明媚、春色满园、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6.描写冬天的:瑞雪纷飞、寒风刺骨、数九寒冬、冰天雪地、鹅毛大雪、滴水成冰、地冻天寒千里冰封白雪皑皑

三、填一填 1

2家鲁迅。鲁迅的原名是周树人,他的作品有《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少年闰土》等。我还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只拣儿童多处行》的作者是冰心,她的原名是谢婉婷,作品有《再寄小读者》、《寄小读者》、《小橘灯》等。3怀,对文学的热爱,像一股暖流,使大家感到温暖。

4.学习了《早》

四、整一整

1.保护环境的公益用语

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2.关于读书的名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3.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唐)杜甫《绝句》

4.描写儿童活动的诗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唐)白居易《池上》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清)袁枚《所见》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5.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鲁迅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6.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篇6:苏教版第十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题中的“园”为“花园”,这首绝句描写了游园未遂、红杏出墙的情景,以少写多,表现了春天有着压抑不了的蓬勃生机,流露了热爱春天的赞赏之情。应该重点把握诗人是如何从“一枝红杏”来写“满园春色”的,让学生体会到诗人从失望到兴奋的情感变化。《宿新市徐公店》是杨万里写的一首绝句,它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儿童们扑蝶嬉戏的动人情景,动静相宜,表现了诗人对乡野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可以让学生体会这种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两首诗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应让学生从诗句中体会语言的优美,体会到文字带来的意境。还可以对两首诗进行一个对比,让学生体会两种写法的不同。课后可以进行一定的写作训练。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这两首诗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字词。

3.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4.完成课后练习3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5、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揭示课题

师: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 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生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 朱熹《春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唐 杜甫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 王安石《元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 孟浩然《春晓》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 僧志安《绝句》)

师:即使是同一片风景,不同的人看到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绘春天的古诗,大家一起说出这两首诗的名字好不好。生:《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2.初读指导,学习生字 师:好,下面大家自己读一读第一首诗,待会儿我们比一比,谁读得好!

点名让生读,指导字音。怜是“l”,是前鼻音。杏,是后鼻音。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字,看你们读得好不好!(出示生字:“苔、屐、扉”,去拼音后再读)

3.抓字眼,明诗意

师:值是遇到的意思。那么哪位同学能说说这首诗标题的意思呢?

生答。(游览友人的花园没有遇到主人)

师:经过昨天的预习,谁能给我们介绍介绍这首诗的作者呢?一人说一句。生回答。(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本姓李,后于龙泉(今属)叶氏。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多写江湖田园风光,七言绝句尤其新颖、优美,富有生活情趣,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饶有风味;《田家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为中国古代作出了重大贡献。)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好,下面大家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四人小组互相解答!

生自读并进行交流。

师:好了,那么现在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呢?

教师进行解答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大概、可能。怜:是爱惜的意思。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苍苔:即青苔,一种绿色苔藓。小扣:轻轻地敲。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久:很长时间。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吧!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4.想意境,悟诗情

师:诗人并没有进到园子里去,又怎么知道是“满园春色”呢?

生:因为“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探出院外,院内的春色太丰富了,已经装不下了。师:那么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院内的画面,待会儿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播放配乐)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万里无云,你走在乡间小道上,昨夜刚下过下雨,空气中弥漫着花和草的气息。小道上只有你。你就这么慢慢走着,伴着鸟语,伴着花香,来到一处院子外,仰头一望,一直娇艳的红杏探出头来。你走进了院子,里面„„ 谁能告诉我,你看到了院子里是怎样的景色? 生回答。

师:那么看到这样的景色,你的心情如何?

生畅所欲言。

师:好,那我们明天再来看看,诗人杨万里又看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1.揭示课题

师:昨天啊,我们跟着诗人叶绍翁,去友人的院子里转了转。今天,我们再随诗人杨万里去乡里田间看看那里的人都在如何迎接春天,好不好? 师:按照昨天我们学习的方法来继续学习这首古诗。2.初读指导

师:哪位同学能够说说,这首诗应该注意哪个字不要读错? 生:篱是边音“l”。阴是前鼻音。师:好,那女生一起读一读;男生再来读一读。3.抓字眼,明诗意

师:哪位同学能够来介绍一下诗人杨万里呢? 生:生答。(杨万里,宋朝(1127-1206年),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洴塘村)。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写的诗被称为“诚斋体”,诗集为“诚斋集”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宋朝杰出的诗人。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1170年(乾道六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1174年(淳熙元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1179年(淳熙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1185年(淳熙十二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1187年(淳熙十四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1190年(绍熙元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1206年(开禧二年),因痛恨韩侂tuō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师: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哦!下面就自己学习下这首诗,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待会儿举手当小老师,说说这首诗有哪些字词的解释要特别注意。

(宿是过夜的意思,新市是地名,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公是对男子的尊称。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篱落:篱笆。疏疏:稀稀疏疏。径:小路。深:深远。树头:树枝头上。花落:新绿。未:没有。阴:树叶茂盛浓密。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急走:奔跑、快追。黄蝶:黄色的蝴蝶。寻:寻找。)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这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师:我们再来齐读第二句,诗人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师:下面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师: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后两句。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师:谁能告诉老师,诗人抓住了哪些景? 生:儿童黄蝶菜花

师: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女生读第4句

师:那为什么无处寻了呢?

生: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师:谁能两句连起来说一说呢?

师:(再看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生齐读。

师:两位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他们眼中的春天,那么他们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吗?

生:叶绍翁写一枝红杏来写满园的春景;杨万里写植物和儿童在春天玩耍来写春天的景色。师:哦!一位诗人以一枝红杏以少写多来表达春天的生机盎然;一位诗人通过对静景植物和动静儿童和黄蝶相结合的描写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同学们说得真不错!那么,你喜欢哪一种呢?用你的画笔来画出你喜欢的那一种!生画。

投影学生作品。

5.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篇7:苏教版第十册语文全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人物形象的成语、四字词语,体会句子表达效果,学习名言,阅读练习,习作《给老师画像》

过程与方法:以课本为主适当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学习积累,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表示人物形象的四字词语,体会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自由读读这些词语,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你能发现什么?

2.交流:这些词语都是表示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词语。

3.读一读,记一记。

4.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二、读一读

1.自由读句子

想一想各组两个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认识双重否定句、反问句、排比句。

3.练习这几种句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名言,阅读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句子

2.教师简单介绍含义

3.练习背诵

二、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想想读书之妙妙在哪里?文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来读书?

2.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感动我们的人和事

教学目标:交流我们身边感动我们的人和事,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教师示范

1.用讲述的.形式介绍感动自己的人或事。

2.介绍演讲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组织交流,开阔思路。

1、小组内讲述故事。

2、全班交流,师相机理清思路。

四、演讲开始

1、让学生依次上台演讲,注意演讲要充满真情实感,还可以配合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2、组织学生用心听取,会后讨论。

五、交流思想,教师讲解,评出表现突出者。

第四课时

习作:给老师画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留心生活,注意观察的习惯。

2、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和人物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来写,还要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3、学会运用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法写人。

4、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运用所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学会抓人物特点。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写出人物特点和最吸引自己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我们也来学学这一单元文章作者,写一写身边的老师吧,让别人也能通过我们的文章看到我们用心塑造的人物。今天我们就以老师为题,给老师们画画像吧!

二、组织交流,开阔思路

1.小组内介绍自己要写的老师。

2.全班交流。

三.明确要求,学习范文。

1、师介绍写作要求

(1)注意描写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等。

(2)注意叙事的时候祥略得当,把最能体现老师特点的事例写具体。

(3)运用本单元的一些写作手法,在叙事中表达对老师的感情。

2、范文引路

四、指导选材,提升认识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整理出自己的写作思路,明确要详细记叙的事情。

五、创设情景,学生习作。

师谈话激趣,可拿出各位老师的照片,让教师形象当场重现。

篇8:苏教版第十册语文全册

一、课前针对学生特点, 讲清历史背景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向初级中学过渡的小初衔接阶段, 他们经过六年的语文学习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但是他们对于历史的认知往往是零碎的, 他们对历史常识的含混不清或者张冠李戴, 给学习这一类的课文带来不少障碍。教者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我们的语文课既不能上成思品课, 也不能上成历史课,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但是面对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必须考虑它的特殊性, 了解到这一点, 利用课前预习的时候讲清课文的历史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操作上可以是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查找相结合。六年级学生具备了利用网络等手段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者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 仔细研读。

比如《卢沟桥烽火》讲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即“七七事变”。可以让学生了解“七七事变”和日本侵华史, 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了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多么艰苦卓绝,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而让学生对先烈产生敬意, 更加珍惜和平年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半截蜡烛》讲的是法国人民智斗德国纳粹、递送情报的故事, 情节曲折, 气氛紧张, 扣人心弦。学生可能对二战中德国法西斯和希特勒的罪行不甚了解, 教师在这里可以介绍一下二战的背景, 使学生了解到希特勒及其纳粹组织给欧洲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了解法国人民以及戴高乐将军的有关事迹, 从而对文中“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军队”等有更加清楚的认知。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讲述的则是在抗战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百团大战期间, 聂荣臻将军在战场上救起两位日本孤女的感人事迹, 表现了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的伟大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博大的胸怀。我们反对的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 对日本人民是友好的, 正如聂荣臻元帅所说:“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 所以坚持抗战, 誓死抗日者, 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 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为今之计, 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 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 打倒日本军阀、财阀, 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诚然, 日本孤女是无辜的, 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聂元帅的话鞭辟入里, 大义凛然, 分清敌友我, 正体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到这一点, 读读聂元帅的这些话, 对于理解课文是大有裨益的。

二、教学中要抓住细节, 品味文字, 和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在课文赏读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当中感受人物的伟大品质, 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比如在教学《卢沟桥烽火》一文时, 注意以下几个细节: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 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 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日军恼羞成怒, 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这一段描写活画出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和嚣张跋扈的嘴脸, 读来令人义愤填膺, 心中充满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恶之情。当读到“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 冒着敌人的炮火, 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顷刻间刀光闪闪, 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 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当天晚上, 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 腰佩手榴弹, 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 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 看刀!’日寇猝不及防, 一个个人头滚落, 尸横桥头”这一段描写时, 一股壮志豪情油然而生, 我们的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毫不示弱, 视死如归, 和凶残的日军做殊死的搏斗, 这是多么壮丽的史诗, 足可以惊天地, 泣鬼神, 战士们以山岳崩颓、风云变色的斗志击败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猖狂的进攻, 一个战士倒下了, 他的战友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 抛洒下最后一滴热血, 为国家和人民献出了生命!学生读到这里, 自然会被战士们的爱国精神深深感染。文章最后强调:“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 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 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一心救中国。正是因为有了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中国人民才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学生读到这里自然产生了热爱党、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感, 这里只要让学生充分朗读, 在读中自然而然就会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再如《半截蜡烛》一文中从“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 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 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伯诺德夫人知道,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 秘密就会暴露, 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 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烛焰摇曳, 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 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她似乎感到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可以看出当时险象环生。伯诺德夫人全家为了打败德国法西斯, 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这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在对敌斗争的过程中, 伯诺德夫人全家机智、勇敢, 随机应变地保存了机密, 巧妙地骗过了狡诈的敌人, 这又是一种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扮演文中的人物则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深对文章的深层次解读。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课则更深层次地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分清敌友我, 善待日本孤女的博大革命胸怀。文中“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 至仁至义, 有始有终, 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表现了人民军队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光辉形象, 我们抗战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日本帝国主义, 为人类和平而战, 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人民是友好的, 明白了这一点, 学生自然就能理解聂将军救日本孤女这一行为的伟大意义。这里只要抓住细节, 多读多思, 学生和文章表达的情感自然就会产生共鸣, 以语文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

上一篇: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主题教育心得体会下一篇:保护学校环境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