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2024-05-05

我看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通用5篇)

篇1:我看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刘兰芝的悲哀--读《孔雀东南飞》(网友来稿)

陕西省长安县第一中学李振民

如果说刘兰芝是一个反抗者的形象那么,她反抗的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

如果说是反抗封建礼教,那么,封建礼教的概念怎样界定?诗里反抗的主要是哪些方面?

对妇女权益的侵害乃至精神、肉体的摧残?

焦家摧残她,“心中常悲苦”,可她还要留在焦家。试问这是反抗,还是殉葬?

既然是焦家休掉了,且焦“家妇难为”,那么,“窈窕世无双”的县令五郎,与“娇逸未有婚”的郡守公子,为什么不可以考虑?为什么不有效利用自己的权益,反而自觉自愿地带上“从一而终”的枷锁,难道这就是她的反抗么?在本质上恐怕有点儿祥林嫂拒绝贺老六之嫌,实不足称道,只暴露了自身的幼稚、愚昧,没有自我。虽有种悲壮美,但在读者心里实在掀不起什么风浪,虽有人慕其名而专一拜读,至多不过“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鲁迅《祝福》)

这正是刘兰芝最可悲的一面!!

我们只能说兰芝的反抗是可爱的、可贵的.,但不可以认为她是明智的,也不可以颂扬她那纵身一跃的伟大。更不可以盲目效仿对号入座!

《孔雀东南飞》三点质疑

一、刘兰芝才、德、貌三全齐美,婆婆为何要一意休她?

有人说,是因为“共事二三年”,尚未生下一男半女。听起来很有道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阿Q都懂。但婆婆自己讲出来的理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而且,“年始十八九”,的县令公子,和“娇逸未有婚”的郡守“五郎”为什么不嫌弃?难道他们不怕绝后吗?

二、刘兰芝和焦仲卿如此坚贞不渝,有何生活基础?

既无生死考验在前,何以结成生死之谊?又无恩爱的生活背景,何来忠贞不渝的爱情?

林觉民的《与妻书》之所以感人至深,其中生动真挚的细节描写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孔雀东南飞》里差不多连一个欢愉的细节都没有,所以刘、焦二人的坚贞不渝实在让人难以认同。

三、两家合葬的可能性有多大?

要让诗里所描绘的专横的封建家长在棺材面前落泪实在比登天容易不了多少。

如果非要给这三个问题一个回答,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憎分明和纯朴美好的愿望。

作者邮箱:lizhenmin9@hotmail.com

篇2:我看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教学设想:

本节课意在通过对诗中人物刘兰芝的分析,总结评价刘兰芝的形象。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以及心理活动描写,分析归纳出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以此为例,养成文学鉴赏的基本能力,进一步探索中国古典文学中塑造的妇女形象,逐步构建对古文学中中国妇女的群像,从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反礼教反封建的主题,熏染自己的情操,陶冶自己的情感,培养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维目标:

1、熟读并能成诵诗中有关对刘兰芝的描写。

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心理的方法。

3、学会通过抓住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逐步构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评价体系。

4、通过对本诗中刘兰芝的形象的评价分析,进一步认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扼杀,建立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高尚情操。

5、写作练习,改写刘兰芝的故事成喜剧结尾。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孔雀东南飞》全文,熟悉了全文情节内容,诗中塑造了一对真心真意、至死不渝的夫妻,他们是刘兰芝、焦仲卿(板书)

对这对代表忠贞爱情的夫妻,你更想为谁哭泣?你更想为谁歌颂?你更喜欢谁?

刘兰芝!(板书)

二、引导分析

(一)、以情濡生:

不瞒大家说,刘兰芝这个形象也是本老师喜欢的古文学中的人物形象之一。刘兰芝为什么让人喜欢呢?

(二)、生自主探究学习:

1、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找出诗中描写刘兰芝的地方,讨论各处描写表现了刘兰芝的什么精神品质,然后,各组选一个同学(组长也可)在班上交流,准备回答问题。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总结并板书。

(三)、学生展示,教师总结,明确:(多媒体)

(1)、刘兰芝自叙,“十三能…………,…………十六…………”

--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自述生活经历,表现了刘兰芝有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多才多艺;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女行无偏斜”。

* 生齐读本内容

(2)、“非为织作迟,…………及时相遣归。”

--对焦母的责难,刘兰芝表现出决不忍辱苟且的刚强性格,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 女生齐读本内容

(3)、“鸡鸣外欲曙,…………涕落百余行。”

--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写出了刘兰芝的美丽,更表现了刘兰芝的镇定。刘兰芝用自己的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的爱,向婆婆表达了自己的无辜和坚强。和婆婆别,刘兰芝从容镇定,不卑不亢;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则表现了刘兰芝的善良的人性-----美丽善良的女人是做不出来让人生厌恶的.事情的!!更是值得仰慕的好逑!!

* 男生齐读本内容

(4)、夫妻誓别这一情节:

--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品德。本是一个恪守封建礼教的好女子,却无端的又被自己坚守的封建道德给生生的扼杀!悲也!痛也!

(5)、刘兰芝回娘家后的一系列表现,进一步表明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的美德。

(6)、刘兰芝之死:“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刘兰芝死了!为了忠贞的爱情,她,投池殉情了!这是刘兰芝终于爱情的最高境界,这更是刘兰芝反抗封建礼教封建道德的最强烈的表现。读罢这里,同学们,你们心中会涌起一些什么样的滋味呢?你们难道就不为刘兰芝这样死去感到遗憾?难道就不会在心底里产生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深深的痛恨吗?

(四)、总结明确:

美丽、善良,知书达理,勤劳能干,忠于爱情,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最终为爱请殉情。-----这就是我们的刘兰芝!

三、读罢全诗,我们不能不为焦刘爱情痛泣,不能不为兰芝悲心!为什么?为什么就这样的结局呢?兰芝一定要死吗?一定要死才能表明对爱情的无限的忠贞吗?我们能不能给兰芝一个更为美好的结局呢?(明确):可以,一定可以的!

为此,接下来的时间,同学们试着改写本故事的结局,好吗?

要求:1、用白话文改写

2、基本忠于原诗,将结局改为喜剧结尾。

3、字数不限,书写清楚。

4、下节课准备在班上交流写作成果。

【附】:优美改写片段

之一

远处传来马嘶声。

“是他的马,他来了。”

飞奔向那熟悉的声音,飞奔向一个悲剧。

“呵,这就是明天的新娘子了?我以为你这一生只会穿上我给的嫁衣。”

“仲卿,你听我说……”

“如果一切都可以说得清楚,如果说出的话都可以相信,那还要誓言来做什么?”

“仲卿,你听我说…………”

“可是誓言就可以放弃吗?你去追寻你的富贵吧,我将去履行我的诺言,磐石是一世的牢固,蒲草是一朝的坚韧,黄泉路上,我将一个人独行,因为我错信了一个人。”

“仲卿,你听我说………………”

“我将一个人赴死,恭喜你攀向富贵。”

啪!!

“你以为痛苦的只是你一个人?当我苦苦辛劳的时候,你在哪里?当我面对你母亲的冷眼的时候,你在哪里?当我被遣回家独守黄昏的时候,你在哪里?当兄长逼我再嫁的时候,你又在哪里?你除了能和我一起走向死亡,你能做什么,你做过了什么?就是这样了,既然你什么也坚持不了,既然我什么也拒绝不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赴死!”

夕阳的余晖照着约死的爱人,深深的凝望模糊了整个世界。深情又如何?有时候,世间就是如此,世间只能如此,谁都逃不掉。一曲哀歌唱不完,一抹悲伤化不开。

之二

大红的喜服撩乱了谁的长发,喜庆的唢呐吹碎了谁的眼眸。凛冽的寒风摧击门外的高树,早来的寒意冻结了枝头的香兰。如果可以,请让我从未与他相遇,如果可以,请让我现在就去执他的手。

今夜的月亮真的好圆,池边消逝了一个孤独的背影。

千古的绝唱在此刻唱响,千年的绝唱在此刻湮灭。因为无从选择无从反抗,所以她作了最大的选择最大的反抗。

今夜的风好大。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一个灵魂将与另一个灵魂相拥哭泣。

无所谓鸳鸯,无所谓蝴蝶,既然已经放弃这个人间,人间的道德便已经自动褪去。不要同情我们,因为可怜的不是我们,是还活着的人们。我们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那个傍晚,那轮落日,斜阳草树的芳菲里,一朵花缓缓凋谢。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是谁在那里,又说起了我的誓言。

这样宁静的夜让人昏昏欲睡。青庐内,兰芝独醒。突然,她起身,向皖河走去。

皖河边,蒲草正随风摆动着,像是凄美的舞蹈。“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她一步一步,向河心走去,轻盈的纱裙在水中轻柔地浮动。像是鲜血,扩散在水面,染红了黑夜。

庭前树下,仲卿徘徊着,当听到兰芝的死讯,他竟然流不出一滴泪水。常说,大悲无泪,现在自己才明白这种感受。仰起头,树枝上悬着的白绫泛着刺眼的光。风吹过,吹动了树梢,却吹不动树下的磐石。也许只有离别,我们才会再次相见吧。仲卿想着。他的身体如同败落的枯叶,孤独地在风中颤抖。

有一种遇见,注定别离;有一种别离,是为了永远相守。

篇3:中学生优秀议论文:我看“勤”字

当走进我们校园,在主干大道左侧耸立着一块合抱不交的巨石,上面刻凿着清代汪汲的名言:惟敬可以胜怠,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毎毎经过,独这“勤”字,十分醒目,仿佛让我看到了成功者背后的付出。

俗说一勤天下无难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人要想学业和亊业上取得成功,不靠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勤奋积累是不可能的,“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不积细流,何以成江海”,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勤”是追逐理想的.翅膀。

在那个年代,可谓生不逢时。沈国放出生于常熟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68年中学刚毕业,就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去古里公社常丰大队“插队落户”。然而,他却不坠青云之志,白天在田间埋头苦干,晚上在床头煤油灯下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寒来暑往,数年如一日。真是天公不负有心人,在1974年,他终于被北京外国语学院录取,在以后的学习工作期间,他始终保持着当年的勤奋和那股韧劲,磨砺自己、打造自己,最终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特约代表,外交部部长助理。

惟“勤”可以补拙,厚积才能薄发。

在古希腊传说中有一位演说家,叫德摩斯梯尼,因小时候有口吃,在演讲比赛中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他气不馁、志不改,为克服弱点,战胜对手,他每日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勉自己,恰如感动了上苍,他最终成为全希腊最富有盛名的演讲家。

“勤”字当头成在其中。

“三字经”中的苏秦、孙敬,一个“头悬梁”,一个“针刺股”,他们勤奋好学终成大器的故亊,让后人肃然起敬。今天,身为孝友学子,怎不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成为“努力每一天,成功每一年”的动力呢!

由此可见,只有那些看不见的付出——“勤”,才有看得见的成绩和辉煌。无论人间沧桑,生活条件充裕,然而我们需要更多看不见的勤和韧。哪怕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诋毁,那怕是零落成泥,也还会有“香如故”。

篇4:我看曹操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的:曹操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我们观察一个人要有我们自己的主见,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一个人,我们会发现他的很多优点。有利于我们研究历史,积累知识。

二.研究意义:便于我们研究历史,更好地去了解曹操这位伟大的军事家、文学家。学习他身上的优秀精神品质和伟大功绩。

三.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个人收集资料,列举人物曹操及其性格,所表现的精神 个人提炼内容 组长:综合整理 组长:进行总结

2.活动步骤:

1、课题的确定:可行性分析及课题规划

2、收集资料

3、归纳梳理收集到的材料,编写结题报告,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人物分析

五.研究方法:

《三国演义》原书,图书资料,网上资料

六.预期成果:

真正的了解曹操。

开题报告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却被人议论成“奸贼”的阴谋家;曹操,统帅三军,威慑朝廷却遭世人的唾骂;曹操,还是位诗人,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将自己的一次军事上的失败置之度外,一笑而过。然而在这段尘封的历史,又有谁能真正了解这位活跃在东汉末年的英雄人物呢?

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呐喊,从此,这位政治家背上了奸贼的称号。华佗之死、孔融之死、荀彧之死更是让世人所不满。难道曹操真是如此吗?

东汉末年,黄巾作乱,宦官当权,曹操不满朝政,与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从此开始了他的统帅人生,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北方的统一,对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而在内政方面,他创立屯田制,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还打破了东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于禁和乐进,张辽和徐晃,这些

人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行》、《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

最值得说的是,曹操的性格的复杂和多样。遇事审慎,临危不乱,有时又性情多疑。胸襟博大,乐观宏达,有时却毫不客气。征战拼杀无论胜败如何,曹操多会大笑,始终不为表象所动。征乌桓迷走沙漠生死攸关,唯曹操能想出使将士望梅止渴而战胜自我脱离险境的妙策。乃至后人评价“大重之举果绝,险危之行无惧,风云诡谲,笑谈其间,唯大英雄者可称之。曹公曹孟德者,诚如是。”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和融合。

曹操,倘若没有他在,三国也将失去光彩,也失去一个传说……

研究阶段:文献法

二、研究过程

三、我们的研究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导入阶段

1、课题的确定:可行性分析及课题规划 2、开展小组讨论

进一步明确活动的目的,探讨具体的活动方案,并对组员进行具体分工,进行人物性格讨论。

(二)学习阶段

1. 收集资料

我们阅读了相关书籍,认识了其中人物,并通过互联网,浏览了一些相关网站和文献。

2. 综合整理

进行进一步综合分析,整理。3.研究结论分析:

曹操,是历来被史学家争论的对象。对于对曹操的评价,大都是负面的。但我却认为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曹操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时崭露头角,后参与了讨伐董卓的战争,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在官渡以少胜多挫败袁绍,次年又以“十面埋伏”之计再胜袁绍,后北伐三郡乌桓,又战胜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再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最终在洛阳逝世。

桥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曾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诸葛亮是大家称赞的对象,但我却认为曹操的成就比诸葛亮高得多。诸葛亮不是火烧赤壁吗,但曹操的官渡之战与它相比毫不逊色。刘备也是大家称赞的对象,刘备曾经三顾茅庐,但那是听了徐庶的话;而官渡之战时,许攸来投曹操,曹操竟光着脚去迎接他,这可是发自内心的。刘备与张飞他们同吃同睡,而曹操竟当着自己部下的面把从袁绍那缴获来的自己还没看的关于部下勾结

袁绍的信给烧了。

汉末选拔官吏要有高贵的出身,但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曹操还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

曹操的文学成就也很高,如:《短歌行》、《观沧海》等。

曹操还非常节俭,就连临死前还告诉他的儿子只要给自己修一座小墓。四.总结报告:

1.了解曹操的功绩:

治世能臣,乱世枭雄 曹操不畏豪强,举免官吏,杖杀犯法的宦官蹇硕的叔父的事广为传诵。《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有“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这应该是曹操年轻时的理想。诸侯讨董卓之战,曹操仍然慷慨激昂:“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可关东诸侯都是东汉王朝训练出来的老油条,只顾吃酒作乐。曹操自己往西进攻,被董卓打得大败,几乎连命都丢了。败逃的路上,士兵哗变,“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历史只记载具体的事件,不会记载人物的心理。在这些出生入死、艰苦倍尝的经历中,逐渐完成了曹操从忠臣向枭雄的转变。

2.建议: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去看有关的书籍、纪录片等。

《我看曹操》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我看曹操班级:1.6 组长:班瑞

成员: 刘云 马萍 张元馨

李佳歧 秦令海 王丛威 班瑞 陈旻谦 杨柳 高瑞 王若彤 李俊 刘思琦

篇5:我看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以其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汉末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刘兰芝就是汉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她与丈夫焦仲卿感情深厚,夫妻恩爱,却招来婆婆的不满,不为婆婆所容,自请遣归,回到娘家后又被兄长逼婚,最后投水而死。杜十娘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性形象,她是京城名姬,误落风尘,过着被侮辱被蹂躏的生活,她久有从良之志,遇到“忠厚志诚”的李甲,情投意合,“甚有心向他”,经过精心谋划、机智斗争后,终于摆脱了妓院生活。当她满怀希望准备开始新的生活时,她信赖依托的李甲却把她卖给了孙富,“甫得脱离,又遭弃捐”,悲愤震惊之余,杜十娘抱匣投江而死。她们二位虽相隔千余载,却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都是美的化身

刘兰芝不但有着“精妙世无双”的外貌,“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她还聪明能干,“十三能织素,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织布时“三日断五匹”;她勤劳贤惠,“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她钟情丈夫,“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她恭顺婆婆,无端被休后强压悲愤,上堂拜别时周全得体,“不堪母驱使”“念母劳家里”;她友爱小姑,“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她有情有义,也不乏清醒理智,当仲卿提出让她暂时还家,不久便去迎接时,她说“勿复重纷纭”,当夫妻二人依依惜别时,她就表达了自己的担心,“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她自尊坚强,面对婆婆的不满,她自请遣归,没有乞求与泪水,面对兄长的逼迫,她仰头回答,没有奴颜和媚骨。一位秀外慧中、有情有义的女性形象宛然屹立眼前。

杜十娘亦如此,她不但有着“浑身雅艳”的外表,有技压群芳的歌喉,且对李甲真心实意,“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显示了善良的本性;她向往自由,渴望真爱,为脱离苦海,她与鸨母斗智斗勇,巧妙应对,费尽周折,充分展示了她智慧的一面;当她得知自己托付终身的人却把自己卖掉时,她“冷笑一声”,大彻大悟,宁愿抱匣投江,也不愿在这无爱的世上苟活。一位貌美如花、聪慧刚烈的女性激起后世读者的多少共鸣。

二、都追求生死不渝的爱情

刘兰芝与焦仲卿情深意厚,“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在遣归时留下许多物品“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两人分别时立下誓言,“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被休回到娘家后先后回绝县令和太守家的提亲,坚守和焦仲卿的爱情。最终在兄长的逼迫下无奈应允,但对迎亲的盛大场面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想到焦仲卿“泪落便如泻”,她在意的只有丈夫,当二人会面后,面对再也无法聚首的无奈局面,两人相约“黄泉下相见”,她宁愿以死换得两人的团聚,“举身赴清池”,她死得坚决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徘徊,她要以死抗争,坚决捍卫自己的爱情。

杜十娘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身份低微,但不愿听凭命运的安排,“久有从良之志”,见李甲“忠厚志诚”,与他真情相好,“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她看重的不是金钱,而是李甲的感情,为考验李甲,她先拿出一半的赎金,并且不告诉他百宝箱的秘密,但在李甲因无钱愁闷时,她又主动拿出钱财以解燃眉之急;看到李甲不开心时,她软语抚慰,体贴入微;她对自己和李甲的未来考虑周全,做好了浮寓吴越的准备。她对李甲寄寓了自己全部的希望和情感,为了自由她煞费苦心,费尽周折,为了爱情她愿意倾其所有,不顾一切,像飞蛾扑火般投奔爱情而去。但她的苦苦追寻、精心谋划换来的却是无情的背叛,她看清了负心人的真面目,“哀莫大于心死”,“生死无憾”的爱情没有了,理想破灭了,她还要这躯壳干什么呢?死是她最好的解脱。

三、都是女性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悲剧形象,揭示了时代对女性的戕害

刘兰芝和杜十娘虽然身份地位时代不同,但都渴望真诚的爱情,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刘兰芝先是被婆婆不容,后又被兄长逼婚,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她是没有发言权的。而杜十娘想改变被侮辱的生活,她想像人一样活着,却被负心人李甲像货物一样卖掉了。古诗里说:“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杜十娘未得到一心人,抱憾而死,失望而死,刘兰芝已得一心人,有情人已成了眷属,为什么还是死了呢?关于悲剧的原因,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传统观点认为是封建礼教的压迫,现在不少人认为是性格因素,认为女主人公个性太强,不够灵活和变通,没有处理好家庭关系。诗无达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本身无可非议,但不能否认的是,封建社会中,女人不能主宰自己命运,无疑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曾把中国封建社会一治一乱两个时期形象概括为“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我们说,杜十娘流落风尘,身份更低,属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刘兰芝出身于小康人家,有礼节有教养,则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人。鲁迅在《灯下漫笔》中写道:“中国人向来就没有挣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但我们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可以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等级分明,女人是男人的附庸,身为娼妓,就更是男性娱乐的玩物,谈不上什么地位了。刘兰芝和杜十娘的倔强,不屈服,是维护自身人格的行为,这分明是在争取人的地位,人的尊严,而这种行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当然行不通。无论是坐稳了奴隶地位的刘兰芝还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杜十娘,都只能面临不幸的`结局。唐代白居易诗云:“人生莫作女儿生,百年幸福由他人”。汉末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期,在“三从四德”“七去”等一系列封建教条的束缚下,女性的命运是悲惨的,焦母就是用“七去”中“不顺父母去”休掉兰芝,揭开了她人生不幸的序幕。刘兰芝对焦仲卿的话道出了她不幸的根源:“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明中叶,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门阀观念根深蒂固,同时,商品经济不断发展,金钱也冲击着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十娘面对的是“礼”与“钱”的双重迫害,不可逾越的门阀观念,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是一张无形的大网,死死罩住了苦苦挣扎的杜十娘,即便没有风雪阻渡,没有偶遇孙富,杜十娘也不会幸福的,杜十娘投江前说“命之不辰,风尘困瘁”,这是她人生不幸的重要原因。妇女低贱的地位,决定了她们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决定了那个时代缺少真情生长的土壤。

上一篇:精准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学校丽水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