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

2024-05-12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共9篇)

篇1: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

《孔雀东南飞》新传作文

《孔雀东南飞》新传

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

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没钱又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泪水渐渐模糊了兰芝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是因为看中他山般的朴实沉稳吧!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上邪!我欲与芝相知,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芝绝!”海誓山盟犹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为了仲卿的工作,兰芝跑东家,找西家,甚至出席一些非正式的聚会,在觥筹交错中强颜欢笑,为仲卿在领导面前说尽好话。老实巴交的焦仲卿啊!你怎么让你妻子做这些事情呢?你可知道席间哪个人不觊觎你妻子的美貌?你可知道你妻子独自一人承担了多少的风言风语吗?

当刘兰芝看到丈夫遗落在地上的香囊时,泪刷地下来了,那是秦罗敷的香囊,那是秦罗敷的香囊!焦仲卿没有说什么,走到书案前写下了休书。兰芝仿佛听到胸腔中有什么碎了,一片片裂开的钝响……

到家了,兰芝默默地进房,悄无声息。第二天,县官的儿子便来提亲,兰芝含着泪默然答应。良辰吉日选在后天。“后天?”媒人自顾自地说,“那可是个好日子,秦罗敷姑娘也要出嫁哩!嫁的是焦仲卿。”

焦仲卿!!!!

天高气爽,惠风和畅。焦仲卿坐在高头大马上气宇轩昂。这时,他看到了兰芝,熟睡着的兰芝。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焦仲卿看到刘兰芝最后留给他的话时,茫然若失……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新传作文6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2: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

点评:从名著中寻找“空隙”,扩展为富于想象性的空间,不仅需要有对原作的深入理解,而且需要“大胆假设”、合理虚构的精神。在考场上严酷的制约条件下尤为难得。此文借助《孔雀东南飞》而别出心裁,根据作文题意要求对原作大胆改造,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给出了一种新的“诠解”。这样的“故事新编”,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并且首先应在题意的“前提”下创造。就此而言,本文是成功的。文章对于相关古典文学资源的“活用”,对于虚拟情境的逼真描述,也增添了故事的“说服力”与文学性。(骆冬青)

篇3: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

作文 (70分)

根据以下材料 ,选取角度 ,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 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解题】

此题作文材料以哲理性材料命题,这是一道关于悟性、灵感、灵性、才华的蕴含哲理意味的命题。 材料第一句,点出与“智慧”相关的三个方面:“经验”,多指经历或体验;“能力”,是经验的展示; “境界”,则是人的精神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最后的省略号提示考生:还应做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思考。材料第二句,是一种比方,提示考生:“智慧”的面貌如同大自然景象一样,种类繁复,形态各异。

智慧,是心理对事物的巧妙的态度,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联系到特定情境,“智慧”应该有限定的道德前提,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智慧”的出发点是“善”, 与“奸诈”“狡猾 ”等相对立 。 “智慧”的归宿点是“妙”,包含了四两拨千斤的“巧”、令人神往的圆满 (圆通、圆融)、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妙不可言的美。两者的连结点是“活”,体现的是一种灵气、悟性、敏锐、创新。总之, “智慧”是独特的,是自由精神、 独立意志的产物,它有别于一般的智力,是由能力、经验、推理、记忆等升 华而成的 “ 智 ” “ 情 ” “意”等精神素养的综合体。

审题时,要抓住三个字:善, 活,妙。这是“智慧”的特质。作文,不可仅仅停留在“经验”“能力”“境界”“景象”上,必须关注与之 相关的 “ 智慧 ”。 因为 , “智慧”是这则材料的第一关键词。

写作时,务请注意:1对“智慧”的界定要恰当。“智慧”是个宽泛的概念,对其界定应建立在精神层面。因此,所写内容应能体现 “智慧”的特质,如灵气、悟性、才华;灵动、包容、创新;成功、 圆满、通达等。如果全文没有关于 “智慧”精神特质的描述或诠释, 则界定失当。2写议论文时,要重点对“智慧”的特质进行分析和论证,能做到言之成理或自圆其说。 凡是能紧扣“智慧”特质展开理性的分析和论证,由一般经验而灵动地上升或升华到美妙,结构严密, 表述清楚的,应视为见解独到和深刻,判为一类卷。3写记叙文时, 所描述的人、事、物应具备“智慧”的特质。凡能扣住“智慧”的特质,展开形象的叙述和描写的, 均可视为切题。

【范文】

中国,咱们慢慢来

中国古代戏曲中“水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水词”便是废话, 《西厢记》 中“开言有语叫张生”,“开言有语 ”便是水词,没了水词,音韵不谐,听着也就不美。汪曾祺曾经提出将水词编写整理成册,以供研究。

中国人的骨子里蕴藏着一种不紧不慢的智慧。从舜至成汤以来,强大的民族经验赋予了华夏子孙细细思考的能力,濡养出如同老者一样耐心的智慧。

从前啊,女孩子会小心翼翼地聚拢起花瓣,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将其磨成细腻香甜的胭脂 ; 母亲手中的青红翠绿金丝黑线细细缠绕,打出梅花结或是菱形络子;工匠们会为桃木的窗户、衣边的滚子设计上百种图案,只为保证一宅、人、物的美。

对美的执着乃至苛刻的追求, 使以往的中国人从不缺乏耐心的智慧。中华的文化亦是一脉相承, 不似意大利,他们从罗马的废墟上建设了自己的家园,而语言文化却与罗马毫无关联,所以当他们自称为“罗马人”时,拉封丹的驴子笑了。

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当下的人们对那些细致且耐心的景象视而不见。木心先生在酒馆看见伙计往黄酒中加糖,便感叹江南不在。旧时黄酒是不加糖的,如今的人们已无耐心去细细品味酒中的苦涩和香甜了。若是有一天, 我们只得称那些一笔一画勾勒出百子图和年画的人为“他们”时, 又有何证据来告诉世人我们是华夏子孙?

西塞罗说:“我喜欢青年人有老人的智慧,正如老人有青年人的智慧。”

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华夏的大地上洋溢着蓬勃的朝气。而值此发展腾飞之际,我不禁要善意地提醒:中国,咱们慢慢来。

时下中国 ,百年来的自 卑 、 自尊、憧憬与焦灼使人们迫不及待地去迎接那似乎必将到来的一派歌舞升平。我们似乎渐渐失去耐心,失去沉稳,只因一些同胞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轮船、 高铁、飞机,科技的进步使天涯比邻,经济的签约日益频繁,而谁又能保证,那些“合同”比孔子木车上的典籍更使人信赖?

我们是否还有耐心,冷静地对待发展,放缓“席不暇暖”的脚步,盘点古典文化,重拾耐心的智慧?如果不能,来年祭扫时, 牌位上就会出现一个和蔼的老人, 笑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

篇4: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一种崭新的理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篇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佳作show 1

绿色生活

◇ 江苏一考生

蜗居一隅。剥落的朱红,凌乱的书架,飘摇的老屋……这一切,与理想中的绿色生活太不相称。

今天,你是否还在为日益暴涨的房市殚精竭虑?是否还在替明天的落脚点大声疾呼?是否还在为身居蜗壳怨天尤人?你终日翘首期盼头顶那片绿,却发现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陷于名利中,一身污泥……你的书架蒙了尘,你的心灵生了灰。

生活本绿色,菩提本无树,然,何苦惹尘埃?

可我还是终于瞥见了你的满架藏书和藏书后面的那盆文竹,它透过几千年厚重的门扉,袅袅动人,青翠欲滴。你摸摸那文竹的叶片,眼里有我读不懂的深意。你建议:何妨用只透明的玻璃杯,来泡一杯春色?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茶源于尘土却止于流水。这杯中的茶,竹雨缤纷翩翩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此时捧起,雾色弥漫,影影绰绰。这已不是墙上的画、书上的诗,而是胸中的万千气象,是锦绣河山浓缩于身体里的悠然体会。

你呷一口茶,望向窗外,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和差别,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碧墨黛,展现尽你所能想象到的每片绿。在这时,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片独立绿,绿到你自身也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匍匐在万绿丛中的叶。

你收起目光,看了我一眼,似有深意。你说:阿拉伯人品茶有三道,一道苦若生命,二道甜若爱情,三道淡似微风。而佛门悟道有三个阶段:勘破、放下、自在。其实,无论是茶,是诗,还是禅,都是使人回归到至纯至简,至明至净,过一种绿色的生活。你再呷一口茶,不再言语。

好,我知道了。现在,什么也不要说,让我们端坐下来,坐成道,坐成神,坐成佛,看这文竹的翠片长久地绿下去,看我们的心灵空灵到最佳境界,拂去尘埃清扫花径。

行走于尘世,有人低头捡拾别人落下的钱币,埋头刨尘埃里的富贵,亦有人向往绿色生活,他们抬眼揣测云的心思,聆听天边的落羽,观察刺入天际的大树,他们全长着富有哲理的眼睛。

绿色生活,先是“静”,再是“净”,最后是“境”。

简单而闲适,人因植于对绿色生活的歆羡而得以荫庇在美的浓荫下。

【亮点品味】

本文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散文,它有三重境界:一是写实,二是传神,三为妙悟。从“写实”的角度来说,它写了“饮茶”这件事,这是一件“雅事”,可谓选材讨巧;从“传神”的角度来说,“剥落的朱红,凌乱的书架,飘摇的老屋”刻画出饮茶的环境,“竹雨缤纷翩翩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描绘出茶叶入杯的形态,可见语言功底;从“妙悟”的角度来说,作者用“静”“净”“境”三字概括对“绿色生活”的理解,可谓人生真谛之透视、生活本质之发现。

绿色生活

──奶奶的心事

◇ 江苏一考生

刚到村头,抬眼望见圩子上那片浓绿的白杨林,三叔便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放声痛哭起来。他双膝跪在地上,仿佛有千万斤重,怎么也抬不起头来。一声声“妈妈”的呼喊,叫人为之动容。

奶奶有三个孩子,三叔最小,爸爸最大,还有那与我未曾谋面的二叔,他在一场意外中遇难。不知怎的,奶奶最疼三叔,临终前,还不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找到三叔。而我对三叔终究也了无印象。只知每到春节,奶奶总会呆坐在卧房,对着那张泛黄的照片自言自语老半天,其间不时用手绢擦拭眼角,若有所伤。虽然人影模糊不成模样,但我隐约察觉奶奶的心事──我起初把它归于去世已久的爷爷。

爷爷本是村子里当家人,后来在一场大水中为救村民献出了生命。为此,已经怀了三叔的奶奶哭昏了好多天才醒过来。村子以前很大,水灾之后,定居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或许也正因为这场灾难,邻里之间相当和睦,彼此也算是知根知底吧,家家几乎无话不谈。

但奇怪的是,每每提及三叔,村里人就会摇头,顾左右而言它。直到那年春种,家家大忙,而我们家只有妈妈、姐姐和我忙前忙后,獨不见爸爸。我随口问帮闲的奶奶,她近乎平淡地说:“到圩子上看看去,你爸该在那收拾白杨林呢!”我心里直犯嘀咕:“一片破草坪比粮食还重要?”果不其然,偌大的圩子上,只见爸爸正一铲一铲地给树苗培土,还不时俯身观察长势。

对此,我虽习以为常,却冥冥中觉察到这片白杨林和我们家定有某种特殊的关系。这个谜在奶奶弥留之际才得以解开。在三叔十五岁的时候,村子又发生了一场灾难,但邻居们从不当我面讲起,出于好奇,我多少次在梦里虚构这场景,几多凶险,几多恐怖。从奶奶的话中得知,这场灾难和我们家有着严酷的关系:我可怜的二叔就死于这场灾难,而这一切竟缘于我神秘的三叔。

我们村地势低洼,土质疏松,只要稍微捏一下,就成了一层厚厚的土。爷爷生前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圩子上植草坪,以此固住土层。大家按此法在圩子上种植了草坪,村子的状况还真一天好过一天。人们看到圩子上的绿色,就像看到希望,似乎幸福正向我们招手。让人没想到的是,如此美好的愿望,竟然被我那调皮的三叔毁坏了。

三叔脑子灵活,他鬼使神差一般用药药鱼虾,不曾想废弃的药瓶丢在草坪上,药水流到草坪上,将一片片茂盛的草坪杀死了。三叔最初也不知道,到来年春天,村民发现圩子老不见绿,始终一片荒凉。更可怕的是,这一年洪水泛滥,席卷了整个村子。二叔为救不会水的三叔,也被洪水夺走了生命。事后有人就把三叔药鱼虾的事情讲了出来,认定他就是灾难的罪魁祸首。

奶奶没作辩驳,一面长跪在村里人面前,一面给遇难的二叔烧纸。三叔挨了村里人的打、奶奶的骂,就急了,逃离了村庄,至今未回。爸爸和妈妈在外地打工,幸免一劫,当知道这事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从此,奶奶和爸爸就承担起村头圩子上种植白杨林的责任。

讲完这段往事,奶奶嘴唇翕动,似乎想要说什么。爸爸会心地点点头,猛一转身,眼泪夺眶而出。奶奶才闭上眼睛。她是想要爸爸保护好圩子上的白杨林,另外一定要找到三叔。其实,三叔和爸爸一直有联系,每年的树苗也是他买的,他只觉心里有愧,不敢回来。我见到他时,还不到四十岁的他,却已是双鬓斑白。

三叔一声不吭,沉重的双膝已诠释了一切。那一片绿色的草坪温柔地布满了圩子,就像一枚枚大大的印章,刻满了生者对亡者深深的怀念和对绿色生活的真诚期许。

【亮点品味】

这篇文章在考场上感动了很多阅卷老师,它小说化的表述,让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异常鲜明。本文有两个突出之处:一是描写与表述中传达出的文字修炼功底十分深厚;二是文章主题表现出中国人的民族情感与传统精神——保护自然与保护人际和谐,这是从古至今中国人追求的生活的“绿色”。可以说这是一篇以生活化方式呈现的“新文化作文”。

篇5:江苏高考十年作文试题回眸

一.江苏高考十年作文试题回顾

(一) 话题作文时期 (2004—2005) 。2004年是江苏第一年独立命题, 这一年的作文题沿袭了以往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 其后2005年也是如此。2004年命题, 江苏初显文化大省的气度, 命题者围绕山水做起了文章, 要求以“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到了2005年, 鉴于上一年的话题过于诗意, 考生难以入手, 命题者往写实化方向走, 借用古人“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 要学生结合生活人生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二) 命题作文时期 (2006—2011) 。2006年, 江苏悄然回归命题作文, 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2007年, 温家宝总理的一首小诗《怀想天空》激发了命题者的灵感, 命题要考生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 以“好奇心”为题, 2009年以“品味时尚”为题写文章, 2010年, 在新世纪第10年, 绿色、低碳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首选, 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2011年以“拒绝平庸”为题, 2012年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 新材料作文时期 (2013年始) 在经历了“七年之痒”后, 2013年, 江苏命题者汲取全国众多试卷的影响, 将命题作文改变为新材料作文, 说几位朋友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 点燃了几支蜡烛, 进入洞穴后, 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 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要求以此写一篇文章。

二.江苏高考十年作文试题特点

(一) 关注社会生活, 体现时代特征

江苏卷作文题并不回避社会热点, 有时甚至紧跟社会生活的热点, 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 2011年江苏卷的“拒绝平庸”, 虽然遭到一些非议, 但可以说是一道关注社会热点的好题目, 它旨在激励学生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 要有不甘平庸, 追求卓越, 创造辉煌的向上精神。命题缘于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9月6日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时, 在讲话中勉励特区未来继续发扬“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神的讲话精神。再结合现实, 社会上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大有人在, 青年人忽视对于内心的观照与自省, 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抬头, 凡此种种, 总会造成对现实生活的冲击。而新世纪已经10年, 社会对于创新的呼唤此起彼伏, 因而命题者提出“为人不可平庸, 平庸则无创造, 无发展, 无上进”, 要“拒绝平庸”。可以说, 2011年的江苏作文题是结合了当前的社会热点而提出来的, 满足了时代的要求。

同样, 2010年的“绿色生活”也照亮了社会热点。高考不可能与世隔绝, 有时高考作文题本身就可以引导、推动社会热点。2010年江苏卷作文题做到了这一点。“绿色生活”的提出, 其实呼应了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的事件。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表了《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重要讲话, 并代表中国政府在会上给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 温总理提出的“低碳生活”成为2011年的热门话题, 江苏卷正是呼应了这个社会热点, 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二) 洋溢人文情怀, 提倡独抒性灵

江苏卷作文题强调了高中生自身的生活体验, 命题贴近学生实际。例如2008年的命题作文, 要求考生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亲切, 引导温和, 带领学生眼光回到童年, 回到现实, 又能引导学生思考人生, 感悟成长历程。

2012年命题作文“忧与爱”则引导学生回到内心, 书写性灵, 抒写在自己的生活中刻骨铭记的忧与爱的情感, 以一个高中生的眼光去审视这两者的关系, 去感受成长的痛与乐的过程, 来阐发自己的观点、认识, 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2012年作文题在提示语的设置上分别用三句名言暗写忧与爱的角度, 第一则是谈母亲对子女的担忧与爱, 第二则是对祖国、土地的忧与爱, 第三则则是伟人心目的博爱与忧患。忧与爱, 是人类伟大的情感, 是中国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 富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刘克庄的“暮年未敢忘忧爱, 喜听三边奏凯音”诗句对现代中学生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

一般说来,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以人为本, 关注生活, 以感悟为手段, 发掘情感体验, 提倡学生独抒性灵, 题目总能够走进考生的心灵, 关注考生的生活和情感, 与考生的心灵相呼应, 因此考生在考场会顺利的自我表达, 而不至于让考生措手不及, 胡编乱造, 担心作文离题。

(三) 突显文化内涵, 强调思辨张力

江苏是文化大省, 江苏卷一直沿承江苏丰厚的文化内涵。江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山水、历史, 区域文化是很有特色的。江苏的海盐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以及金陵文化在省内以及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2004年, 命题者说,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 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 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 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江苏境内多山水名胜, 古老运河贯穿南北, 长江横穿东西, 域内山水兼江河湖海之美, 这一道作文题对于各地的学生来说都有话可说, 可以写山水的文化特性沉稳与灵动, 也可以就灵动与沉稳, 变化与永恒, 动与静, 由这些对应的词语可以引发许多哲学思考, 进而从不同角度写出洋溢着辩证思维而又各具特色的佳作来。这样, 在山与水的感悟中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

很多网友说:“江苏卷的作文题总给人云里雾里的感觉。”这其实是对江苏卷虚实元素关系命题的一个误解, 而此正是命题者考查学生思辨张力的用心所在。2006年的命题作文“人与路”考查点侧重于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路之间的关系辩证, 2007年的命题作文“怀想天空”侧重于探究人的精神空间, 2008年的作文题目侧重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 2009年的作文题目则是侧重于人与时代潮流的交融共生。

2007年的“怀想天空”与2009年“品味时尚”中“天空”“时尚”既是“实”也是“虚”, 既明确具体而又包含模糊。另外一方面, 天空、时尚可以指向于具体的概念, 而“怀想”和“品味”则是抽象的, “怀想”指写出遥望星空时所产生的积极的联想或想象, 并由此进行思索, 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品味”主要指理解、认识、感受等, 这里很能展示考生对人生或社会的体认水平, “怀想”和“品味”充分体现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需要学生在“实”与“虚”的思辨中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2013年作文题“探险者与蝴蝶”极富思维含量, 有利于考察学生思辨张力。材料主要有探险者与蝴蝶两个关系, 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这其实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要建立一种和谐关系, 但是从思维的准确性、广阔性与深刻性角度看, 还有许多深层关系不为大部分学生提及, 如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 发展变化是常态的, 固态不是常态;人类要敬畏生命, 否则最终自己受害;人在探索过程中, 既要顺应自然也要适度改变自然以期提升整个自然的质量等等都是有思维深度的提法。

三.江苏高考作文试题备考策略

(一) 练好写作基本功

从高考阅卷点传来的对学生作文答题最直接的问题有两条:一是书写规范的问题, 学生字迹潦草, 无法辨认, 因而也就没法连贯地读通全文。学生字迹潦草, 这与学生平时规范性要求有关, 也与学生答题速度有关。除了字迹潦草外, 错别字较多也是阅卷头疼的问题, 较多的错别字直接影响阅卷老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感性评价。写字不规范尽管与立意、谋篇布局相比属于细微末节的问题, 但是很难想象一个错别字连篇、字迹难以辨认的学生作文会赢得阅卷老师在试卷上较多的停留时间。二是语句通顺的问题。前几年, 江苏卷阅卷组曾经提出“三基本”可以获得作文“切入分”的说法, 所谓“三基本”就是语句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情节基本完整。所以, 文通字顺是获得作文“切入分”的首要条件。2012年,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博士生导师何永康教授针对存在的这一较为严重的问题, 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 一针见血且十分中肯地指出:

文字表述, 是作者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的载体, 一切的一切都要落实到文字上。我们要求考生首先要把文字表述搞得通顺一些, 不能病句、错别字连篇, 不能颠三倒四, 不能书写得歪歪斜斜、潦草不堪。

可见, 练好写作基本功是一篇考场作文的前提, 这往往为大部分学生所忽视, 把大量时间花在写作技巧上, 结果根基不牢, 影响作文得分。

(二) 磨好审题立意功

江苏高考作文对审题是有要求的, 特别是新材料作文已成定局的今年, 考生要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整体”把握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从多个角度切入的话, 要“不超过材料的范围”。因此, 在备考过程中, 对于审题立意的训练, 对于学生思维的锤炼是十分必要的。如江苏省栟茶中学模拟试题的作文题材料《老鹰与海龟》这样表述: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 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 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 一位好心的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 可是,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 一旦遇到危险, 它便缩回去, 现在它已经安全到达大海, 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了毫无遮拦的海滩。等好心人走后, 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 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这则材料最直接的寓意是游客“好心办了坏事”。然而, 它蕴含的信息是丰富的, 写作的视角是多维的。其写作的视角和立意的走向通过审视、揣摩, 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写作视角可以从游客的角度, 也可以从小海龟的角度, 还可以从老鹰的角度多向考虑, 由此带来立意走向, 可以正向肯定 (顺向思维) , 可以反向否定 (逆向思维) ;也可以多维审视 (辩证思维) 。

如是, 这则材料的写作立意可有近10种:

从好心游客角度:事与愿违, 好心可能办了坏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事要善始善终。

从小海龟的角度:小海龟群犯经验主义错误;学会不盲从、要甄别。

从老鹰的角度:勇于坚持, 善于等待;善于把握时机。

当然, 还有从材料整体角度:辩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尊重自然规律;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有可能不一致等。

至于选哪一个角度, 理论上没有正误之分, 但在具体的写作上却有高下之别, 这和考生个人所掌握材料的有效性以及语言运用水平有关。

从现实操作情况来看, 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一两个立意, 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还不够, 在行文的过程中, 对于观点的阐述、论证还嫌不够深入, 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也不足。所以, 对于一则材料, 审题立意尤为重要,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心生而言立, 言立而文明, 自然之道也。”意思是说, 有了心灵思维, 就有了语言;有了语言, 就有了文章辞采, 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 文章是作者心灵的烛照, 其思想优劣直接影响考分的高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取“日日练功”办法, 即每天训练一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学生审题立意功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 做好说理表达功

首先, 要有质疑意识。随着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局面的形成, 高中学生必须要学会写议论文。而现在高中学生写议论文主要是“举例控”“掉书袋”“回到从前”, 大部分学生不会说理, 举完事例后甚至不作简要的说理分析, 想当然地认为已经证明了观点, 这其实是数学思维做语文题目。学生之所以不会说理, 是因为没有质疑意识。没有质疑意识就打不开思维格局。例如上文《老鹰与海龟》的事例, 一名学生就“小海龟犯经验主义错误”作如下质疑:

人为什么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是因为经验是经过论证的曾经正确的成功的做法;

既然是成功的做法为什么遭受群体毁灭?

是因为没有考察环境的变化, 没有发展地对待经验;

人为什么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经验?

是因为有懒惰的思想, 保守派的阻挠, 侥幸的心理等。

至此, 通过质疑, 层层深入的追问, 突显出思想的链条, 由“果”到“类”到“因”到“法”, 展现出思想的魅力。

其次, 要有品位意识。所谓议论品位, 就是议论过程中有独到见解, 辅之以一定的理论阐述, 让人感觉到“独特、深刻”。要做到这一点, 一是要抓住材料的要害, 摒弃第一思维, 揭示本质, 亮出新颖的观点;二是要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 有必要借助哲学思维方法, 如透过现象看本质, 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说理等。三是说理有一定的严密性, 考虑到事物的多面性, 说理时一般表述不过于绝对, 留有商榷的余地, 语言表达有一定分寸、尺度, 这当然是更高的要求了。

篇6:2007年江苏卷高考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怀想天空

■江苏考生

古言曰:“文以载道。”那么,在现在虚伪、忙碌、铜臭味十足的社会里,有谁为我们撑起一片精神的天空?

大师何求?

冰心、巴金老人先后逝世,割断了我们和那个“五四”最后的一脉联系。在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之后,我们还能企盼谁?余秋雨越来越体现出他商人的品质;韩寒、郭敬明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大行其道;贾平凹、莫言已难觅其踪。他们中有谁担起了擎天的责任?现在的书籍,多数粗制滥造。从前讲的是三稿四稿,现在则是码字填坑,讲一顿饭完成一个中篇的构思。如此下去,形成了一股极坏的影响,严重损害了书的品质,也浮了作者与读者的心。还剩下的,是易中天和于丹们,挖老祖宗的古墙。但他们是学者,不是大师。写出来的只能叫研究成果,而不是载道的文章,无法撑起精神的天空。

意象已逝。

现在不是诗的时代,同时式微的还有一种叫诗意的生活。这也难怪,在这忙碌的时代,人们重复着家与单位或家与学校的单调,完成着各样的工作与作业,应酬着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哪有余暇静静品味唐诗宋词的美丽意境。于是小说便乘虚而入,占领了书市。当然,那些名著是无人动的,言情、武侠、玄幻的虚拟世界如毒品一般消遣着人脑。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波德莱尔曾说:“不懂得欣赏诗歌的人是庸俗的人。”难道我们国人的精神,真的要印上庸俗的烙印?还记得,海子、顾城、舒婷、北岛等为当时的天空增了一抹亮色,那么现在又有谁重拾起那逝去的意象?

呼唤牛氓。

现在,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仍在闪现,古代的礼教已随孔家店一起被砸成碎片,精神的愚昧悄悄地抬起了头。而鲁迅先生,你又在哪里呢?现在,有多少时弊待您针砭,有多少人待您唤醒。那一片精神的晴空,等待着您为我们撑起。精神麻木的国民,正需要您来洗去他们的庸俗,去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但鲁迅只有一个。那么牛氓,由谁来做?

法国建有先贤祠,让人们记住大师的精神;英国保留着各位名人的遗踪,甚至只是一些孜孜不倦的奋斗者。那我们,那一片晴空到哪里去找?

救救孩子……

点评

篇7: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

一、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审题简单。

作文题目除了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之外,还考查考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多答卷反映出,考生对材料的认知还只是停留于表面现象,甚至理解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方面。“好奇心”之“心”,乃“心态”、“心性”之意也。所以,写“好奇心”,严格说来,侧重于一种心态、一种心理特征。“好奇”并不等于“好奇心”。而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单写快乐、发现,偏离题目,也有的写有了质疑、发现才有好奇心,颠倒了逻辑关系,还有写“好奇心就是智慧、高尚”而忽略了“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的提示,说理不严密,影响整体得分。

2. 文体单一,八股式文章比比皆是。

近几年高考作文在文体上选择记叙文的数量非常少,很多学生丢弃了“平易近人”的记叙文体,转向了可以大量堆砌华丽词藻、套用名人名事的散文与议论文,这就造成了作文往往形式单一、大量雷同卷的出现。多数考生选择议论文体,但议论少有深刻的,结构上递进式的也很少,以并列式居多,分论点之间甚至还出现了交叉。论证引用的材料与“好奇心”无关,或将时事生硬地拽进来,例证材料不丰而且版本多有硬伤,张冠李戴者不少。所选的许多事例、论据往往是为了凑足字数,多个论据在形式上、内容上都属于一个层次,并列式、平面化,缺少有机的联系,文章空洞、言之无物。

3. 堆砌事例套用古事,“自我”思辩能力的缺失。

如果说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便是文章的“血肉”。“古代文人每年一到6月7日就忙得不得了:屈原不停地在汨罗江跳水,项羽一次次地抹脖子,司马迁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宫刑,韩信干脆赖在别人的胯下不起来……”江苏省喻旭初老师这句貌似讥讽的话,充满了对高考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选材雷同问题的无奈。

王栋生老师曾撰文批判过专向古人“乞讨”材料的“套话”作文,说江苏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考生都能以“屈原向我们走来”迅速切入话题,只掌握一则屈原的材料便可以不变应万变拿到高分。今年的出卷老师煞费苦心,作文题目靠近生活不好生拉硬套,“套话”作文比往年要少得多,但很多考生还是不约而同想到

[3]杨坚定.听力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培训[J].外语教学,

[4]陈益莲.元认知策略在大学新生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以致有人戏说今年是个“苹果丰收年”,并提醒高考阅卷的教师戴上头盔或者面具,一是防止牛顿的苹果砸伤了头,二是预防瓦特的水蒸汽烫坏了脸。

恰到好处的名言名句引用可以提升文章的品位,但滥用名言名句只能适得其反,许多学生无节制地卖弄看似学识渊博,实质上自我意识淡薄,缺少自己的语言和思想。

4. 忽视细节,语言单薄,思想空洞。

目前相当多的高中作文教学其实是处在无序低效的状态下,教师不知道如何教,学生更是如摸象,拿题即做,做完了事,没有一个有目的的系统的训练过程。学校课程紧张导致没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词汇量少,积累不够。作文中往往是叙述呆板,用语僵化,缺少灵动,读来味同嚼蜡,大倒胃口,严重影响得分。更有学生因细节不到位而丢了冤枉的分数,比如段落不分,本来好好的作文,却从头到尾一大块,失去了清晰度和层次感,还有像标点符号一“逗”或一“句”到底、漏写标题、字迹潦草、异体字和不规范的杜撰、生造字充斥文章、字数不足等,都会影响得分。

文章的立意不高。“好奇心”无非是拆收音机或电视机,有了很大的收获。不少考生甚至因缺乏生活常识,胡编乱造。更有考生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归于简单的好奇心,而未能对偶然背后的必然作深入思考。换言之,牛顿的问题不是苹果砸出来的,而是牛顿独特的物理学思维与具体现象的相遇。更深一步来看,是科学思维中一个产生灵感的契机,而不是浅层的“好奇心”所引发。把“好奇”与万有引力定律直接挂钩,固然浪漫,却省略、忽视了太多艰辛的科学研究,是对牛顿精神劳动可悲、可笑的无知。

二、对2009年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 理解并深入思考题目内涵。

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必须是对试题内涵的正确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题目所具有的特质作由浅入深的深层思考,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独立的思考。优秀之作与平庸之作的一个重要的差异,就在于文中有没有写作者自己独立的思想与思考。海德格尔分析“好奇”,揭示了其特征,乃是等闲地看,却不是为了理解它看见的事物,而只是为了看而看。它贪新骛奇,只是为了从这一新奇跳到另一新奇上去。鲁迅笔下的“看客”也是这样的“好奇”者。而从本次高考作文题目来看,此次“好奇心”所包含的内容则明显不仅于此。比如江苏一篇满分作文中所写:“好”,是一种欲望;何谓“奇”?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心即理也”。这些解说,笔断而意不断,“好奇心”在作者心中是一个整体。因此,得出的“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好奇心“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的结论,相当精警,升华了“好奇心”的内涵。

2. 从生活出发,表现真情真意。

板着面孔的说教、随意编造的故事、似曾相识的片断,从三闾大夫写到周总理,从孔繁森写到王宝森……千篇一律的八股腔,让阅卷教师愈发觉得真情实感的可贵。大多数考生都选择写议论文,而且大都是同一种模式:开头提出观点之后,下面就是名人逸闻、名人诗句的汇编,最后再用优美的语句结一下尾或者喊一下口号。

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100-102.

剑桥商务英语(BEC)口试备考技巧和应试策略

周春燕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射阳

摘要:剑桥商务英语考试根据公务或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听、说、读、写4个方面对考生在一般工作环境下和商务活动中使用英语的能力进行全面考查。本文从探析BEC口试的失分因素出发,提出了BEC口试中的一些备考技巧和应试策略。

关健词:BEC口试备考技巧应试策略

一、引言

商务英语是一种在工作环境中使用的、世界通用的语言,适用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商社等各种机构的日常公务和商贸活动。商务英语证书(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合作,于1993年起举办的考试。该系列考试是一项语言水平考试,根据公务或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对考生在一般工作环境下和商务活动中使用英语的能力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对成绩及格者提供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标准统一的成绩证书。该证书由于其颁发机构的权威性,在英国、英联邦各国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商业企业部门获得认可,作为确认证书持有者英语能力证明的首选证书,也是在所有举办该项考试的国家和地区求职的“通行证”。在一些国家,许多大学要求获得BEC高级证书者才能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在英国,已有69所大学认可BEC高级证书为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的语言能力证明。目前,BEC考试已经从中国推广到亚洲、欧洲、南美洲、澳洲等六十几个国家。BEC共分三个等级:BEC初级(BEC Prelimi-

nary Level,缩略为BEC Pre.)、BEC中级(BEC Vantage Level,缩略为BEC Van.)、BEC高级(BEC Higher Level,缩略为BEC Hi.)。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自由选择相应级别报考。

BEC考试的一大亮点就是它把听说技能考查放在首要地位,有效诊治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传统英语学习怪病。BEC交际口语测试更是它能成为优于国内外的大学四、六级及国际托福等各类英语考试的耀眼明星的优势所在。众所周知,口语是BEC四个单元中挑战性较大的一部分,并且口语考试的难度随着等级的提高而加大。自2002年5月起剑桥大

然而,文采并非华丽而空洞的排比“美句”、矫揉造作的“抒情”,而必须有内涵。据统计,各地高考优秀作文中,九成的文章是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关注现实的题材。作者笔端流出的情思是其生活中反复酝酿、精心筛滤、汰尽杂质和水分的美醇,而不是漂浮在生活表面的炫目泡沫。这种“生活流”和“思想流”的完全和真切的融通,为美文的诞生铺就了基本底蕴。我们尤其应该推崇朴实无华、有一定语言功力的文章,强调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自然流露、返璞归真。作文就是做人,作文要写作者的真切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比如江苏高考一篇满分作文在考场上就地取材,猜测在“我”前桌的那个人为什么没来参加考试,自然地、巧妙地扣住了“好奇心”,相当机智。作者的三种揣测,活脱脱来自高三学生的生活实际,读来亲切感人,全文能放能收,灵气流动。

3. 运用辩证思维。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的观点,是辩证思维的三柄利剑。它可以开拓作文思路,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要使思维既深刻又严密,立意过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辩证思维分析说理。能够小中见大、浅中见深,并且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立意,文章的基本思路应该说是很清楚的,在立论说理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事物,使说理更加缜密,阐述更加深刻而严密,就能使你的文章倍增亮色。

学考试委员会对BEC考试大纲进行了调整,其中口试变动最大。BEC初、中、高级口试时间分别由原来的10分钟、12分钟、14分钟延至12分钟、14分钟、16分钟;口试成绩也由不计入笔试成绩(单独计算)改为口试成绩与笔试成绩一起计入总分,与其它部分一样占总分的25%。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BEC口试失分的因素来分析探讨其备考技巧和应试策略。

二、BEC口试中失分因素探析

(一)个人心理因素。

BEC通过率相对是较低的。但凡参加BEC考试的考生,都具有相当的英语水平。到考场一看,黑压压的人群都拿着一本厚厚的口语资料看着,他们中有正在从事外贸工作的熟知商务工作环境的人群,也有正在高校外语系就读口语非常流利的学生,而这些都会给准备不充分者带来或多或少的压力。另外,口试时的搭档是临时随机组合的。也就是说,考生彼此不认识。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要适应对方,听懂并配合好即将进行的口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口试不同于笔试,它要求考生与考官面对面进行交流。有的考生比较内向,心理素质比较差,容易出现怯场,这样在口试的过程中就易紧张不安、说话颤抖,甚至思维混乱,也就不能发挥自如,导致不能正常发挥而失分。怯场原因很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考生准备不充分,心里没底,缺乏自信。有的考生临考了都不太熟悉题型,应考时自然无法正常发挥。

(二)缺乏口语交际策略。

有的考生缺乏商务知识,加之平时就不太善于与人交流,不太善于表达自我,因此常常对自己的英语口语不太自信,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够准确,语调不够到位;词汇贫瘠,在表达上总是用枯燥单一的句子;说话出现连贯不上而停顿,有时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这些都导致口试时输出信息能力有限,搭档往往理解偏差,无法继续交流下去而出现自说自话,这是考生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考官容易扣分的地方。还有一种失分情况是考生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以致在口试时只自顾自一地说一大串,忽视了与搭档之间的交流。BEC口试不是看单个考生口语水平,而是看考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也就是说,只

4. 坚持阅读,勤于练笔。

要想在高考的考场上写出满意的作文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高三的几次模拟练习就能达到的。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必须有深厚的积累,肚里有货,才能作出文章。新课程的语文试题,说到底比拼的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新教材以人文主题为单位编写教材,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好好利用。比如吟诵青春、和平的祈祷、月是故乡明、慢慢走欣赏啊,细细研读,可以归纳出不同种类,关于人生的规划、战争与和平、人性的美丑、寻根与漂泊、物质与精神、经济与环境等都在其中。此外,我们还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外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去尽量深入地阅读、理解他们的著作,这样不仅能开拓阅读视野,扩展写作空间,更是对自身心灵的滋养,而且是锻炼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

另外,“以读促思,以思促写,以写促读”,也是语文新课改的一个主要思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借助专题阅读,结合生活中的真善美去感悟生活,用真情去发掘写作的契机,美文点评、反弹琵琶、同文仿写都是可以经常使用的形式,写阅读点评和读书笔记,也可以及时留住对作品的认识和思考。

篇8:2014年江苏高考套作文之一

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初作修改指路】

寻找自己的朝圣路

俞 楷

周国平说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开头应该点出文章的中心,应该明明白白我的心。这里应该作重点修改。】

或许,每个人的朝圣路些许孤独,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停滞不前的借口,相反,略带寂寞的旅途会给我们带来难得的沉寂,在这一片沉寂中,我们才能看破人生的真谛,道破世俗的烦恼,迈向更高一层的台阶。【扣题不紧。“在这一片沉寂中,我们才能看破人生的真谛”,这句话不能体现人生的正能量,比较消极,理应改一下。】

寄情山水,四海为家的徐霞客,不也独自走完了自己的朝圣路吗?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凌绝壁,冒丛菁,再苦再累,路再长再远,他也从没有想过放弃。一个人的旅途在他眼中并不孤独,在他心中,只有孤身一人才能体会到大自然带给他的愉悦,多一人,便破坏了这份宁静。【“多一人,便破坏了这份宁静”不符逻辑,会引起争论。“不治装,不裹粮”“凌绝壁,冒丛菁”是半文半白,有的老师不喜欢,所以,应该改得通俗一点。】

众生视菩提为烦恼,佛视烦恼为菩提,在林清玄心中有一尊佛,他以疏淡的心净,拂去尘世诸多烦恼,在都市烟尘蒙蔽了落日的当下,他没有选择和众人一道走向迷茫,而是以清泠泠的笔触记录路途的从容与此刻的淡定,给人们带去一份超凡脱俗的禅静。【此处不宜分段。所写内容也不能体现正能量,应该重点修改。】

他的散文,像旧年的檀香木念珠,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暗香,在这个人们汲汲富贵,典当当初梦想与追求的年代,他不为所动,却向人们展示着化路途苦旅为人生乐旅的从容。这份欢愉只能来自于对自身的认可与对路途坚定不移的信念,是讲究心灵品味的境界。【这一段写得比较好,应该重点扩写,以便突出重点。】

文学作家张晓风,一生呼吁人们之间应相互理解,包容与体谅,他的作品多向世人呼唤爱,因而获得了“爱心马拉松长跑者”的雅号,谁说充满议论的旅途不能走向远方呢?生命因梦想而伟大,因志洁而不朽,因爱心而厚重,路途再黑再暗,有爱心做成的火把,何惧?【这一段写作内容颇好,关键是写得太少,不能突出主题。】

我承认一群人结伴而行的路途能走得很远,但绝不认同这路途一路欢歌笑语,人们的内心是否确认这目的地身在何处?八成是值得怀疑的。结伴而行的旅途确实会带来许多便利,但难以保证每种实现了欲望的渴望。因此,在这人云亦云的喧哗中,默默地寻找一条自己的朝圣路,便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吧!【结尾要点题,要升华主题,不能就事论事。】

【修改建议】

1、开头要明明白白我的心,一开始就点明中心。2、内容要具有正能量。3、作文不要半文半白。4、具体写一件事,写得感动自己也感动阅卷老师。5、要把有深度的话或者事引入文中,让阅卷老师眼眸发亮。

【考前提升训练】

要有独立的思想和行动

无锡市北高级中学 高三俞楷

那是在大年夜的饭桌上,我们一家人喝着酒,聊着天,忽然谈起钱学森的忧虑,谈起我们现在不出大师这件事,爷爷说:“人要有独立的思想,也要有独立的行动,这样我们中国才能出大师。”听着爷爷的话,我忽然想起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开门见山,引出文章的中心。】

那是一次数学评讲课。老师眉飞色舞地讲解着一道数学题,刚刚考完试的我们明显心不在焉,盯着黑板,“刷刷刷”地奋笔疾书,全然不顾解题思路,只顾将步骤抄下来,得以应付纠错。看到我们只顾埋头抄写,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精神啊,不能光顾着抄下来,还要自己思考啊。知道为什么日本人说我们永远成不了发达国家吗?就是因为我们缺少独立思考的精神。说我们中国人不爱学习,随处可见按摩店,但却很少看见书店,因为看书少,所以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部分同学放下了手中的笔,屏气凝神地听起老师的讲解来。

题目继续讲解着,这时,一个数学公式闪入我的眼睛,“咦,难道是我记错了吗?为什么这个数据和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不一样?”我敲了敲旁边的同学,“那个公式有没有算错?”“嗯?哪个?”同桌不耐烦地抬起头,瞟了眼黑板,“放心吧,老师不会错的,你抄下来就行了。”说罢,继续埋头抄写。难道是我错了吗?可这么简单的公式怎么会记错呢?难道是老师出错了,可就像同学说的,老师怎么会错呢?莫非是我听课不够用心,忽略了什么?想到这,我从头到尾打量了一遍题目,直到快将步骤背出来,还没有看出个究竟。也许是我多虑了,老师不会出错的。对于这步我不理解的步骤,我只得将它抄了下来。

“呀”,老师算到这一步时再也算不下去了,“出错了,我们看下之前有没有算错”,当老师看到我思索了半天的那个步骤时,说道:“原来是这一步公式出错了,同学们以后在这方面运算时需小心谨慎啊!”我如梦初醒,原来真的是老师算错了。

人要有独立的思想和行动,通过这次算错公式的事,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因为唯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让钱学森失望。【结尾点题,呼应开头,进而深化主题。】

【高考实战升华指导】

一、命题:

2014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材料如下: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套作:

在独立思考中追求不朽

无锡市天一中学高二 唐 烨

那是在大年夜的饭桌上,我们一家人喝着酒,聊着天,忽然谈起人生怎样才能不朽,爷爷说:“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人,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人云亦云,只会一味地模仿他人。这样的人不会有出息,我们应该在独立思考中追求不朽。”【开门见山,引出文章的中心。】

听着爷爷的话,我忽然想起最近的一次数学评讲课。老师眉飞色舞地讲解着一道数学题,刚刚考完试的我们明显心不在焉,盯着黑板,“刷刷刷”地奋笔疾书,全然不顾解题思路,只顾将步骤抄下来,得以应付纠错。看到我们只顾埋头抄写,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精神啊,不能光顾着抄下来,还要自己思考啊。知道为什么日本人说我们永远成不了发达国家吗?就是因为我们缺少独立思考的精神。说我们中国人不爱学习,随处可见按摩店,但却很少看见书店,因为看书少,所以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部分同学放下了手中的笔,屏气凝神地听起老师的讲解来。

题目继续讲解着,这时,一个数学公式闪入我的眼睛,“咦,难道是我记错了吗?为什么这个数据和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不一样?”我敲了敲旁边的同学,“那个公式有没有算错?”“嗯?哪个?”同桌不耐烦的抬起头,瞟了眼黑板,“放心吧,老师不会错的,你抄下来就行了。”说罢,继续埋头抄写。难道是我错了吗?可这么简单的公式怎么会记错呢?难道是老师出错了,可就像同学说的,老师怎么会错呢?莫非是我听课不够用心,忽略了什么?想到这,我从头到尾打量了一遍题目,直到快将步骤背出来,还没有看出个究竟。也许是我多虑了,老师不会出错的。对于这步我不理解的步骤,我只得将它抄了下来。

“呀”,老师算到这一步时再也算不下去了,“出错了,我们看下之前有没有算错。”,当老师看到我思索了半天的那个步骤时,说道:“原来是这一步公式出错了,同学们以后在这方面运算时需小心谨慎啊!”我如梦初醒,原来真的是老师算错了。人要有独立的思想和行动,通过这次算错公式的事,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怀特森老师不是也曾胡诌了猫猬兽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听,那些学生和我们一样只顾抄写并没有独立思考,检测中都得了零分。爱因斯坦曾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通过独立思考,爱因斯坦成为一代大家。【补充紧扣主题的素材,添加细节,使文章更充实】

看着正讲得眉飞色舞的爷爷,我说:“你说得对!我们一定要在独立思考中追求不朽,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不朽的业绩,成为不朽的人。”【结尾点题,呼应开头,强调了“在独立思考中追求不朽”这一主题。】

【薛老师设想】

高考,记叙文要写得像记叙文;议论文要写得像议论文,必须要有做到写得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为了提高效益,我主张一种文体一种文体地抓。

最近几年,有些对自己未来没有远见的同学,不去抓记叙文或议论文的过关训练,只是说现在高考要写记叙文,高考要写议论文,这是不对的。现在的高考作文大多是文体不限,只要擅长,都可以写。有人擅长舞大刀,有人擅长使长矛,有人擅长用方天戟;我们不能因为关羽善于舞大刀,威力很大,就要求善于使用长矛的张飞也去舞大刀。

备战高考,要学会写复杂记叙文,也要学会写复杂议论文。如有可能,学会写书信,也可。我在高考前,辅导的冯超同学(他现在已经考取德国法学博士),150分高考语文得了129分,是用书信体写的。据《扬子晚报》刊登文章说,2014年高考评分专家发现,今年写记叙文的得高分的人要大大超过写议论文的。

我准备先抓好记叙文,在训练记叙文的基础上,再去抓议论文。议论文,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训练、导写。

篇9: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

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为命题作文《品味时尚》, 沿袭近几年来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呈现形式, 此命题明确了考生的思维方向———“品味”, 酸、甜、苦、辣由考生自己感受体会, “时尚”这一概念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 有物质的和精神的, 有“美与丑, 雅与俗, 好与坏”, 每位考生心中自然都有自己的评价尺度, 所以看似命题作文束缚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但实际上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人人都有得写, 而且都要“自己写”, 因此, 这个命题是个难得的好题材, 完美地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对中学作文试题的基本要求:时代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思想性。

一、当今时代的标签———时尚

高考是时代的产物, 在各科的高考试卷中都能看到时代的信息, 这是理所当然的。刚恢复高考时高考作文可看到“阶级斗争”痕迹;后来出现了议论文“一统天下”, 对考生的“思辨”的能力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相关的话题一般“大而空”;前几年各省、市有了高考命题权, 作文命题可谓是“百家争鸣”、“争奇斗艳”, 大有向“玄学”、“另类”方向发展的趋势, 因此, 近年来有许多省、市的作文命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非议, 甚至有人建议废弃作文这一高考形式, 因为它对汉语的教育有害无益。2009年我省的高考命题摈弃了往年高高在上的、空洞的话题, 向考生传达的信息很实在, 贴近了考生的生活实际, 走进了考生的内心世界, 真正实现了“落地为本”的高考作文命题思想。特别是现在“90后”的学生对“时尚”这个词更不陌生, 他们生活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最为迅速的时代, 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多元化促成了社会潮流最上层的漂浮物———时尚的蓬勃发展, 从每年“歌坛”“影坛”的风起云涌、时装服饰的五彩缤纷, 到抗震救灾英雄的感人故事, 再到“神七飞天”的神州梦想, 林林总总的时尚的人物和事件时刻都在撞击着人们的心灵。时尚浸润和感化了我们的思想和躯体, 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具现代气息, 也使我们的头脑无所适从……如何让我们关注这段历史, 2009年的江苏高考作文试题提供了诠释这一时代标签———时尚的空间, 借用考生的笔触记录、铭记这段中华文明史光辉的历程。

时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感染力、时代性, 青年的生理和思想处于人生转折期、萌动期, 此时他们最具有求新精神和冒险意识, 最容易受到新事物、新观点、新思想的熏陶和鼓动, 一定是时尚文化的勇敢追求者、演绎者、创造者, 是时尚真正的“粉丝”, 其笔下的文字最能深切地体现时尚的精彩与无奈, 真实与虚拟。

二、巧妙地避开了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的影响

现阶段, 我国家庭之间的经济收入差异是悬殊的, 这对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阅历影响很大。高考作文一定不能嫌贫爱富, 不能只顾及城市学生而边缘化农村学生, 当然也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高考只有从人性的角度或社会基础文化的角度命题, 才能保证高考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时尚是考生身边的时尚, 不是巴黎或上海的时尚, 在不同地域和时代, 时尚所承载的内涵不一样, 考生们在各自生活的环境中感受身边和心中的时尚, 各有所得, 各有所感, 各有所悟。这个话题不是只偏爱能描写“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的学生, 生活在只见清山与绿水偏远农村的学生也能品味“处涸辙以犹欢”的情怀;家境富裕的学生可以以穿名牌服饰为时尚, 家境贫寒的学生也可以以饮啜“心灵鸡汤”为时尚。所以“时尚”这个话题巧妙地最大限度地避开了社会阶层与经济地位对学生心理、生活习惯的影响, 只要学生心中真的“有枝笔”, 就一定在会在短短的三四十分钟内把心中的“时尚”以语言文字刻画出来, 完成一篇上乘之作。可见, 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者对生活不同社会背景下考生的人文关怀。

三、对应试作文一声棒喝

前几年, 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作文时引今博古, 雄辩大论, 教师都让学生熟记已经选定十几乃至几十个作文素材, 美其名曰“核心素材”, 更有甚者让学生牢记几篇成型的范文, 在高考时给“核心素材”“穿靴戴帽”并“不断点题”, 一篇成绩中上等的高考作文就“新鲜出炉”了。这一“秘技”现已在大江南北得了大力的推广, 使得很多学校在高考作文考试中屡次创造“历史性辉煌成绩”。仔细分析一下一些高考“美文”, 我们会发现, 作文的思想不是习作者自己的, 而是“核心素材”和“范文”作者的, 只不过是考生比较“灵巧”地把相关的素材套用了, 但堆砌素材的痕迹十分明显。参加过高考作文阅卷的教师更加明白这一现象———许多考生的作品都似曾相识, 或者极其相似, “屈原含冤投江”“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等素材在高考作文中屡见不鲜, 是“抄袭作品”还是“独立作品”难以确定。“天下文章一大抄”成为当今高考作文一个“潜规则”。也有人说, 难道这些优秀的素材在高考时就一个都不可以用吗?引经据典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亲和力, 是的, 有许多素材确实表达人性的真、善、美, 是人类不屈灵魂的写照, 但如果高考作文中都以这种程式化堆砌这些素材的方法进行写作, 那就不能真实地体现考生的写作水平, 失去了高考的测试功能和选拔意义, 正如精彩的多媒体课件能掩盖教师专业知识和组织教学能力的缺陷一样。

如何改变这一“有目共睹”的现象是各个省、市考试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命题方向上下功夫, 要让考生无法用现成的素材进行写作, “强迫”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想要说的东西, 虽然这类文章看上去不那么有“文采”, 但能真实地体现考生的写作水平。江苏2009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人人都能见到, 人人都能体会的社会文化现象———时尚命题, 而且品味时尚是考生对时尚文化的自我再加工, 是考生“个体”内心思想的积淀, 这个话题杜绝了“假大空”的说教, 使得学生的习作具有强烈的独特性和自我性, 目前流行的作文素材还不能“前卫”到能为今天的“时尚”说理的程度, 所以很难做到“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如果2009年某学生还遵循老师的教导“故伎重演”, 那他写的作文就太牵强附会而不靠谱。所以2009年的江苏高考作文试题是对一些学校前些年高考作文走“捷径”教学方法的棒喝, 遏制住了这种流行甚广的作文应试教育模式, 促使各学校充分地运用高考的指挥棒功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汉语言修养。

四、对当代中学生个性的一次广视角的调查

有人认为作文考查的只是学生的汉语言的水平, 是所谓的纯文学, 不必带上对学生道德与伦理的拷问, 这绝对是个伪命题。语言的功能就是在特定的时代下叙情、叙理、叙事、叙人, 离开了时代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滕王阁序》这样的骈体文之所以流芳千古, 绝不仅仅是华丽的词澡, 精辟的典故, 工整的句法, 更重要是作者将个人的思想个性融入了这个华丽外衣之中。让学生说真话、写真情, 写出自己的个性特色, 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指标之一。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一方面是对学生汉语言自主应用水平的一次检测, 另一方面是国家和社会对当代中学生个性的考察, 虽然当今无需把思想政治提高到“文革”时期的高度, 但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对我们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还是至关重要的。时尚某种程度上就是张扬个性的代名词, 考生通过笔触能不经意地流露出当代中学生对生活、理想和信念的真实个性情感, 从而有助于政府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了解当代学生的精神思想, 采用更有效的教育和行政措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因此, 2009年的江苏高考作文很好地解决了中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知识性、时代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老问题, 而且向全社会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强化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写作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母语的运用能力和欣赏能力。这样我们民族的基因———汉语言才能在二十一世纪很好地传承并让华夏儿女感受到讲汉语的尊严和荣耀, 从这一角度上说, 2009年江苏高考的作文命题很好地完成了时代交给中学语文教学的某一阶段的历史使命。

摘要: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品味时尚》人人都有得写, 而且都要“自己写”, 因此是个难得的好题材, 完美地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对中学作文试题的基本要求:时代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思想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相关文章:

江苏高考作文06-03

江苏高考作文选材05-24

高考满分作文江苏06-30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07-06

江苏高考作文选材07-06

江苏高考语文作文07-06

江苏高考材料作文07-06

江苏高考英文作文07-30

江苏高考作文点评06-11

江苏高考作文满分06-18

上一篇:优秀电影英雄儿女观后感精选600字下一篇:实训室安全教育新闻稿